第一章 柳生石舟斋
2025-05-20 作者:吉川英治 译者: 来源:吉川英治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第三节 求道之门
“不,我不是游历的人。我是柳生宗严。若是胤荣法师在寺里,我想见见他。”
宗严不仅没有责怪这个传话僧人的无礼,反而极其恭敬,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殷勤地说道。
而且他的这种态度,是极为自然的。
在来这儿的路上,宗严心里早就抛开了诸如自己是柳生城城主之类平日里的习惯和架子,满心都是对求道的执着。同时,自身也变得如出家人般谦逊了。
“啊,是宗严大人呀。”
原本直挺挺站着的僧人,慌忙拘谨起来,为自己不知情的失礼之举连连道歉,然后像逃跑似的往寺院里面躲去了。
“这是怎么了呀?”
胤荣笑着现身了,即便彼此熟悉,他还是像迎接贵人一般郑重,亲自在前引路,把宗严请到了宝蔵院的一间屋子里。
“实在是冒昧,贵寺的客人伊势守大人,现在还在这儿逗留吗?”
“还在这儿住着呢,怎么了……?”
“是这样,想通过您帮忙,我有个请求。”
“前些日子,您都亲自去拜访伊势守大人了,彼此也都相谈甚欢了,不用这么客气呀。——您不妨直接说说看呀。”
“不,我还是想先探探对方的意思。”
“难道是什么很重要的事吗?”
“没错。对我宗严来说,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呀。”
“关乎生死?”
向来沉着的胤荣,也微微瞪大了眼睛。
因为交往已久,他很了解宗严的为人,宗严可不是那种随便就爱炫耀、夸大其词的人。今天宗严一脸沉痛地说出“关乎生死的问题”,胤荣着实吃了一惊。
“倒也不是别的事。”
宗严把遇到伊势守之后,甚至在那之前就一直抱有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了出来。
“总之,我平日里对自己就很不满意。我深知自己不成熟,心里也满是疑虑。从来都没有哪怕一天,觉得自己这样就可以了、能心安理得的。”
宗严这样说道。
“然而旁人却认为我已经掌握了新当流的精妙奥义,甚至还有传闻说这是畿内第一的剑术呢。这愈发让我觉得羞愧呀。谁知道呢,我自己从数年前开始,就好像一直在撞南墙一样,既没能悟道,技艺也毫无长进,只是一味地迷茫困惑。有时候觉得疲惫不堪,有时候甚至想放弃,连剑都想扔了算了。——我在剑道这条路上苦苦挣扎到现在,剑道已然就是我的生命了,要是舍弃了它,我宗严也就没有活着的意义了。”
“……”
胤荣专注地听着,时而像是有所怀疑一般,凝视着宗严的面容,时而又点点头,认真听着他倾诉。
一个执着求道的炽热之人的样子,在外人看来,甚至可能会被怀疑是个疯子呢。不过宝蔵院的胤荣能理解,胤荣自己也是求道之人,不禁心生同情。
“即便如此,您也太过于谦逊了呀。虽说您确实是很善于自省的性子。”
他在心里暗自思忖着。
宗严接着又说道:“刚才只顾着说些别的事了,这就是我的心里话呀。……其实前天见到伊势守大人的时候,我就很想向他袒露心声了,可又觉得不能像跟您说的这样直接说出来呀。——柳生庄虽说是个小城,但作为那座城的城主,我已经没法再那样待下去了。今天我是以一个普通修行者的身份重新前来的。希望您能帮忙通传一声,让我能得到伊势守大人的些许指点呀。”
说完,宗严朝着胤荣双手伏地行了一礼。
在上泉伊势守带着外甥疋田文五郎以及高徒铃木意伯,从后门回到这超脱尘世的宝蔵坊的住处时,他们已经在这里逗留挺长时间了。
“是去游览了吗?”
“嗯,住持呀。春日里太过明媚,就去春日神社参拜了一下。”
“其实呀,有位客人正在等您呢。”
“哪位呀?”
“是柳生大人。”
“什么,宗严大人呀。……那我这又太失礼了呀。快,去迎接一下吧。”
“不,今天他前来,可不是随意的拜访,其实是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来的呢。”
“十分恳切?”
“事情是这样的。”
胤荣就坐在走廊边,把宗严的想法和愿望详细地说了出来。
伊势守坐在走廊向阳处,静静地听着,不知不觉间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看向胤荣说道:“近来总是能遇到不凡之人呀。那就尽量满足他的愿望吧。……不过依我所见,也正如世间传闻那样,柳生大人已然达到一流水准了,是否真有需要我来指点的地方,这还不好说呢,要是可以的话,就请转告他我答应了吧。”
“多谢您了。”
胤荣静静地退下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露面说道:“关于这件事,柳生大人也已经知晓了,此刻正在前面的道场等着呢。要是方便的话,就请过去吧。”
胤荣催促着,伊势守一边起身一边回头对意伯和文五郎说道:“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座寺院了。你们趁这会儿,把行李之类的收拾整理一下吧。”
伊势守站起身来,胤荣便引着他走过长长的走廊,趁机问道:“您明天一定要出发吗?真是让人不舍呀。”
“承蒙关照许久了呀。”
“从奈良要去哪里游历呢?”
“打算途经四国,前往九州。”
“还挺让人遗憾的呢。”
说着说着,已经能看到道场的地面了。这寺院风格的有着粗大圆柱的宽敞场地,说是讲堂或许更合适吧。
南都宝蔵坊的枪术道场是很有名的。现任住持觉禅法师胤荣的枪术在天下也是颇有名气的。后来新井白石在《本朝军器考》中记载的镰枪——也就是在素枪上加装镰刀的创新,据说还是胤荣晚年的创举呢,所以伊势守来这座寺院拜访的时候,当时应该还没有这样的特色吧。
不过,每天都有从远方来修行的人和寺院里的僧人在这里激烈地切磋较量。南都的僧俗众人中也有很多来此学习的。
就在刚才,还满是人们昂扬的斗志,以及踩踏地板发出的声响呢,现在过来一看,大概是都被清场了吧,寂静得不见人影,而且那被鞋底磨得光亮的宽阔地板上,一粒灰尘都看不到,只有不知从何处照进来的春日阳光,悠闲静谧地投下斜长的影子。
“哦,这是……”
伊势守看到独自坐在那里的宗严的身影,自己也静静地坐下,行了礼。
宗严也从远处低头回礼。
简单的寒暄过后,上泉伊势守站起身来,轻声说道:“那么……”
示意可以开始准备了。
都是木剑,可这木剑已然和真剑无异了。当双方约定好进行比试、相对而立的时候更是如此。要是击打的部位不对,甚至可能致死。手臂被打折、腿脚被挫伤,从此成为终身残疾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这是一场面对危险毫无约定保障的比试,当时的比试就是这样的。
“……”
伊势守首先用一种仿佛能透过木剑剑尖去观察的眼神,审视着宗严能在多大程度上豁出性命来投入比试。
宗严好歹也是一城之主,养着众多眷属的一家之主。虽说嘴上说着拼命,可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开自己的身份和世俗杂念呢?
“这……”
伊势守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似乎对宗严有了比自己想象中更高的评价,想起之前从胤荣那儿听来的宗严说今天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的话,不禁点头道:“果然如此啊。”
双方一动不动。
一方如高山,一方似流水,两把木剑就这样静静地对峙着,纹丝未动。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宗严的神色越发变得苍白僵硬,头发仿佛都随着气息在颤抖一般。
宗严在丹田之处暗自发力,想着先从气势上压制伊势守。
到今天为止,他曾靠着这样的气势压倒过无数的剑士,剑招不过是随后用来获取胜利的形式罢了。
——然而,今天面对的对手,却让他完全没办法做到。对方就好像是毫无反应的存在,自己就像朝着大山呼喊一样,只是徒然耗费气力罢了。
“他也是人!我也是人!”
宗严在心底呐喊着,可即便使出这般空泛的相对性观念来给自己鼓劲,也毫无用处,只是白白让发根冒出了汗水。
宗严像猛禽扑食一般,突然纵身跃起,那是超越了理念的一瞬间的舍身一击,地板被踏得仿佛都要被踩穿了一般,发出巨响,两人身体的动作好似一股旋风般迅猛,
——咔嚓。啪!
传来两声异样的声响。
宗严的木剑被打落了。
而后宗严茫然地站在那里。
“实在惭愧。”
他坐下,双手伏地,好一会儿都没能平复心情,肩膀大幅度地起伏着喘气。
伊势守也静静地坐着,神情温和地说道:“多有得罪了。”
宗严抬头看着伊势守那平静的样子,心底涌起一股念头:“太不甘心了。”
这并非是对敌人怀有怨恨的那种狭隘扭曲的愤懑,而是对自己不成熟的懊恼。
——他也是人,我也是人。
一对比就涌起的这种不甘心,是对自己自责的悲叹啊。
“咱们换个地方,我向您致歉。毕竟前天的事多少还有些遗憾呀。”
伊势守站起身来,胤荣也一脸惋惜,带着同情的神色说道:“怎么样?到里面去,放松放松再走呀。”
一直低着头的宗严说道:“不了,今天就先告辞了。只是想拜托上泉大人一件事,因为明天我还想来拜访,不知能否再和您比试一次呢?”
“难得您有这样的愿望,可我明天一早打算离开寺院,前往旅途的下一站了呀。”
“啊,明天就要出发了……”
宗严失望地说道,不过他表示哪怕天一亮就再来,所以无论如何,哪怕是在出发前,都恳请伊势守再和他比试一次,言辞恳切地拜托着。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也不好就这样分别了。这样吧,即便不是清晨,我也等您来吧。”
伊势守答应了这个约定。
“为什么会输呢?”
宗严绞尽脑汁想了一夜,第二天又从柳生庄步行到了宝蔵坊。
然后如他所愿进行了比试,可几乎和昨天一样,又输了。
不知伊势守是怎么想的,反正他说既然都这样了,那就再多停留一天,明天再比试一次看看吧。
“这真是求之不得呀。”
宗严第三天更是费尽心思,又站在了伊势守面前。
然而,这第三次比试,还是惨败了。
而且这三天,每次都是以同样的输法落败的。头两天心里还满是意外和不甘,可到最后一次输了的时候,反倒体会到了一种强烈又爽快的感觉。
“输给这个人是理所当然的呀。”
对伊势守的钦佩之情,化解了他内心所有的小我和妄念。——他爽快地向伊势守请求入门拜师。
“看到了您的诚意,我虽不才,但会拉您一把,助您前行的。”
伊势守立刻改变了前往九州的日程安排,来到了柳生城。
在柳生城,伊势守原本就是作为师父,接受早晚的行礼,住在本丸的一处房屋里。后来,因为那是他起居生活过的地方,被命名为“新阴堂”。
从春天到秋天,伊势守大概停留了半年时间。
在此期间,疋田文五郎请假,独自一人回国去了。后来他开创了疋田阴流,号栖云斋,作为出自伊势守门下的弟子,以及伊势守的外甥,也没有辱没师门之名。
宗严也刻苦修行着。
一想到“这是难得缘分的、令人敬重的师父”,就更加觉得伊势守的一言半语、一举一动,都不容有丝毫懈怠地去对待了。
早晨、中午、夜晚,宗严不分时段地向师父学习、钻研剑术,而伊势守也毫不吝惜地给予教导。
当听到天地间传来秋声的时候,有一天,伊势守把宗严叫到屋里,说道:“差不多可以了,我想与你告别了。”
然后,在临别的时候,伊势守作为最后的教诲说道:“你去宝蔵坊的那三天,每天比试都输了。在那之后,也一次都没能让你的木剑碰到我……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我不清楚,只知道自己还没达到那种境界。——这是依靠理法呢,还是依靠技艺呢?”
“这是超越了理和技的东西呀。若从理的角度去想,就会被理念束缚,从技的角度考虑,又会被身体所局限。说到底,人类的真实本体,难道就只有这两样东西吗?……想必你很快就能明白并非如此吧。那么,既非理,也非技的本体又是什么呢?”
“……”
“其实呀,”伊势守的语气也变得热切起来,“虽说我这么讲,但我自己也还没能轻易领悟到那个境界呢。只是我作为伊势守,所秉持的信念就是,‘无刀’,这两个字就是精髓所在呀。”
“无刀……无刀的精髓是什么呢?”
“医术的究极目标,是以医术无用为追求,法令的要旨在于创造一个无需法令的世道,兵马的理想是招来没有兵马的和平。——剑,不以杀人为宏愿,而且,若是为了佩剑而佩剑,也会遭遇剑祸呀。”
宗严低着头,将这些话铭记于心。
“为什么你无论如何都赢不了我呢?道理很简单。你是持剑来攻,一直以来,总是依赖剑、因剑而迷茫、对剑执着不放。与之相反,我尤其注重舍弃剑,虽佩剑却不依赖剑,不被剑所迷惑、不偏执于剑,是以无刀之心,来对待自身呀。……不,是超越了理和体,甚至都不把剑当作存在之物来应对呀。”
“……啊。”
宗严轻轻地发出一声,与此同时,抬起了眼眸。
那眼眸中清晰地映照出了师父与自己至今为止的差距,还有心态上的不同。
伊势守继续说道:“不过,我所说的这些,也不过是从多年的体验和感悟中领会到的简单道理罢了。还没能将这个理法明晰,也尚未达到以此为基础构建一流兵法的程度。我已然年事已高,你还正值壮年,希望你能钻研它,将其完善,开创出属于你自己的一流流派呀。——能够阐明这点,进而有益于天下的人,除了你再无他人了。实际上,我伊势守这半年来,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度过的呀。——我就向你提出这样的请求了。”
伊势守说完这些,便由衷地向身为弟子的宗严低头行礼。
“三年后,我会再来拜访。”
“不,我不是游历的人。我是柳生宗严。若是胤荣法师在寺里,我想见见他。”
宗严不仅没有责怪这个传话僧人的无礼,反而极其恭敬,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殷勤地说道。
而且他的这种态度,是极为自然的。
在来这儿的路上,宗严心里早就抛开了诸如自己是柳生城城主之类平日里的习惯和架子,满心都是对求道的执着。同时,自身也变得如出家人般谦逊了。
“啊,是宗严大人呀。”
原本直挺挺站着的僧人,慌忙拘谨起来,为自己不知情的失礼之举连连道歉,然后像逃跑似的往寺院里面躲去了。
“这是怎么了呀?”
胤荣笑着现身了,即便彼此熟悉,他还是像迎接贵人一般郑重,亲自在前引路,把宗严请到了宝蔵院的一间屋子里。
“实在是冒昧,贵寺的客人伊势守大人,现在还在这儿逗留吗?”
“还在这儿住着呢,怎么了……?”
“是这样,想通过您帮忙,我有个请求。”
“前些日子,您都亲自去拜访伊势守大人了,彼此也都相谈甚欢了,不用这么客气呀。——您不妨直接说说看呀。”
“不,我还是想先探探对方的意思。”
“难道是什么很重要的事吗?”
“没错。对我宗严来说,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呀。”
“关乎生死?”
向来沉着的胤荣,也微微瞪大了眼睛。
因为交往已久,他很了解宗严的为人,宗严可不是那种随便就爱炫耀、夸大其词的人。今天宗严一脸沉痛地说出“关乎生死的问题”,胤荣着实吃了一惊。
“倒也不是别的事。”
宗严把遇到伊势守之后,甚至在那之前就一直抱有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了出来。
“总之,我平日里对自己就很不满意。我深知自己不成熟,心里也满是疑虑。从来都没有哪怕一天,觉得自己这样就可以了、能心安理得的。”
宗严这样说道。
“然而旁人却认为我已经掌握了新当流的精妙奥义,甚至还有传闻说这是畿内第一的剑术呢。这愈发让我觉得羞愧呀。谁知道呢,我自己从数年前开始,就好像一直在撞南墙一样,既没能悟道,技艺也毫无长进,只是一味地迷茫困惑。有时候觉得疲惫不堪,有时候甚至想放弃,连剑都想扔了算了。——我在剑道这条路上苦苦挣扎到现在,剑道已然就是我的生命了,要是舍弃了它,我宗严也就没有活着的意义了。”
“……”
胤荣专注地听着,时而像是有所怀疑一般,凝视着宗严的面容,时而又点点头,认真听着他倾诉。
一个执着求道的炽热之人的样子,在外人看来,甚至可能会被怀疑是个疯子呢。不过宝蔵院的胤荣能理解,胤荣自己也是求道之人,不禁心生同情。
“即便如此,您也太过于谦逊了呀。虽说您确实是很善于自省的性子。”
他在心里暗自思忖着。
宗严接着又说道:“刚才只顾着说些别的事了,这就是我的心里话呀。……其实前天见到伊势守大人的时候,我就很想向他袒露心声了,可又觉得不能像跟您说的这样直接说出来呀。——柳生庄虽说是个小城,但作为那座城的城主,我已经没法再那样待下去了。今天我是以一个普通修行者的身份重新前来的。希望您能帮忙通传一声,让我能得到伊势守大人的些许指点呀。”
说完,宗严朝着胤荣双手伏地行了一礼。
在上泉伊势守带着外甥疋田文五郎以及高徒铃木意伯,从后门回到这超脱尘世的宝蔵坊的住处时,他们已经在这里逗留挺长时间了。
“是去游览了吗?”
“嗯,住持呀。春日里太过明媚,就去春日神社参拜了一下。”
“其实呀,有位客人正在等您呢。”
“哪位呀?”
“是柳生大人。”
“什么,宗严大人呀。……那我这又太失礼了呀。快,去迎接一下吧。”
“不,今天他前来,可不是随意的拜访,其实是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来的呢。”
“十分恳切?”
“事情是这样的。”
胤荣就坐在走廊边,把宗严的想法和愿望详细地说了出来。
伊势守坐在走廊向阳处,静静地听着,不知不觉间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看向胤荣说道:“近来总是能遇到不凡之人呀。那就尽量满足他的愿望吧。……不过依我所见,也正如世间传闻那样,柳生大人已然达到一流水准了,是否真有需要我来指点的地方,这还不好说呢,要是可以的话,就请转告他我答应了吧。”
“多谢您了。”
胤荣静静地退下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露面说道:“关于这件事,柳生大人也已经知晓了,此刻正在前面的道场等着呢。要是方便的话,就请过去吧。”
胤荣催促着,伊势守一边起身一边回头对意伯和文五郎说道:“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座寺院了。你们趁这会儿,把行李之类的收拾整理一下吧。”
伊势守站起身来,胤荣便引着他走过长长的走廊,趁机问道:“您明天一定要出发吗?真是让人不舍呀。”
“承蒙关照许久了呀。”
“从奈良要去哪里游历呢?”
“打算途经四国,前往九州。”
“还挺让人遗憾的呢。”
说着说着,已经能看到道场的地面了。这寺院风格的有着粗大圆柱的宽敞场地,说是讲堂或许更合适吧。
南都宝蔵坊的枪术道场是很有名的。现任住持觉禅法师胤荣的枪术在天下也是颇有名气的。后来新井白石在《本朝军器考》中记载的镰枪——也就是在素枪上加装镰刀的创新,据说还是胤荣晚年的创举呢,所以伊势守来这座寺院拜访的时候,当时应该还没有这样的特色吧。
不过,每天都有从远方来修行的人和寺院里的僧人在这里激烈地切磋较量。南都的僧俗众人中也有很多来此学习的。
就在刚才,还满是人们昂扬的斗志,以及踩踏地板发出的声响呢,现在过来一看,大概是都被清场了吧,寂静得不见人影,而且那被鞋底磨得光亮的宽阔地板上,一粒灰尘都看不到,只有不知从何处照进来的春日阳光,悠闲静谧地投下斜长的影子。
“哦,这是……”
伊势守看到独自坐在那里的宗严的身影,自己也静静地坐下,行了礼。
宗严也从远处低头回礼。
简单的寒暄过后,上泉伊势守站起身来,轻声说道:“那么……”
示意可以开始准备了。
都是木剑,可这木剑已然和真剑无异了。当双方约定好进行比试、相对而立的时候更是如此。要是击打的部位不对,甚至可能致死。手臂被打折、腿脚被挫伤,从此成为终身残疾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这是一场面对危险毫无约定保障的比试,当时的比试就是这样的。
“……”
伊势守首先用一种仿佛能透过木剑剑尖去观察的眼神,审视着宗严能在多大程度上豁出性命来投入比试。
宗严好歹也是一城之主,养着众多眷属的一家之主。虽说嘴上说着拼命,可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开自己的身份和世俗杂念呢?
“这……”
伊势守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似乎对宗严有了比自己想象中更高的评价,想起之前从胤荣那儿听来的宗严说今天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的话,不禁点头道:“果然如此啊。”
双方一动不动。
一方如高山,一方似流水,两把木剑就这样静静地对峙着,纹丝未动。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宗严的神色越发变得苍白僵硬,头发仿佛都随着气息在颤抖一般。
宗严在丹田之处暗自发力,想着先从气势上压制伊势守。
到今天为止,他曾靠着这样的气势压倒过无数的剑士,剑招不过是随后用来获取胜利的形式罢了。
——然而,今天面对的对手,却让他完全没办法做到。对方就好像是毫无反应的存在,自己就像朝着大山呼喊一样,只是徒然耗费气力罢了。
“他也是人!我也是人!”
宗严在心底呐喊着,可即便使出这般空泛的相对性观念来给自己鼓劲,也毫无用处,只是白白让发根冒出了汗水。
宗严像猛禽扑食一般,突然纵身跃起,那是超越了理念的一瞬间的舍身一击,地板被踏得仿佛都要被踩穿了一般,发出巨响,两人身体的动作好似一股旋风般迅猛,
——咔嚓。啪!
传来两声异样的声响。
宗严的木剑被打落了。
而后宗严茫然地站在那里。
“实在惭愧。”
他坐下,双手伏地,好一会儿都没能平复心情,肩膀大幅度地起伏着喘气。
伊势守也静静地坐着,神情温和地说道:“多有得罪了。”
宗严抬头看着伊势守那平静的样子,心底涌起一股念头:“太不甘心了。”
这并非是对敌人怀有怨恨的那种狭隘扭曲的愤懑,而是对自己不成熟的懊恼。
——他也是人,我也是人。
一对比就涌起的这种不甘心,是对自己自责的悲叹啊。
“咱们换个地方,我向您致歉。毕竟前天的事多少还有些遗憾呀。”
伊势守站起身来,胤荣也一脸惋惜,带着同情的神色说道:“怎么样?到里面去,放松放松再走呀。”
一直低着头的宗严说道:“不了,今天就先告辞了。只是想拜托上泉大人一件事,因为明天我还想来拜访,不知能否再和您比试一次呢?”
“难得您有这样的愿望,可我明天一早打算离开寺院,前往旅途的下一站了呀。”
“啊,明天就要出发了……”
宗严失望地说道,不过他表示哪怕天一亮就再来,所以无论如何,哪怕是在出发前,都恳请伊势守再和他比试一次,言辞恳切地拜托着。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也不好就这样分别了。这样吧,即便不是清晨,我也等您来吧。”
伊势守答应了这个约定。
“为什么会输呢?”
宗严绞尽脑汁想了一夜,第二天又从柳生庄步行到了宝蔵坊。
然后如他所愿进行了比试,可几乎和昨天一样,又输了。
不知伊势守是怎么想的,反正他说既然都这样了,那就再多停留一天,明天再比试一次看看吧。
“这真是求之不得呀。”
宗严第三天更是费尽心思,又站在了伊势守面前。
然而,这第三次比试,还是惨败了。
而且这三天,每次都是以同样的输法落败的。头两天心里还满是意外和不甘,可到最后一次输了的时候,反倒体会到了一种强烈又爽快的感觉。
“输给这个人是理所当然的呀。”
对伊势守的钦佩之情,化解了他内心所有的小我和妄念。——他爽快地向伊势守请求入门拜师。
“看到了您的诚意,我虽不才,但会拉您一把,助您前行的。”
伊势守立刻改变了前往九州的日程安排,来到了柳生城。
在柳生城,伊势守原本就是作为师父,接受早晚的行礼,住在本丸的一处房屋里。后来,因为那是他起居生活过的地方,被命名为“新阴堂”。
从春天到秋天,伊势守大概停留了半年时间。
在此期间,疋田文五郎请假,独自一人回国去了。后来他开创了疋田阴流,号栖云斋,作为出自伊势守门下的弟子,以及伊势守的外甥,也没有辱没师门之名。
宗严也刻苦修行着。
一想到“这是难得缘分的、令人敬重的师父”,就更加觉得伊势守的一言半语、一举一动,都不容有丝毫懈怠地去对待了。
早晨、中午、夜晚,宗严不分时段地向师父学习、钻研剑术,而伊势守也毫不吝惜地给予教导。
当听到天地间传来秋声的时候,有一天,伊势守把宗严叫到屋里,说道:“差不多可以了,我想与你告别了。”
然后,在临别的时候,伊势守作为最后的教诲说道:“你去宝蔵坊的那三天,每天比试都输了。在那之后,也一次都没能让你的木剑碰到我……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我不清楚,只知道自己还没达到那种境界。——这是依靠理法呢,还是依靠技艺呢?”
“这是超越了理和技的东西呀。若从理的角度去想,就会被理念束缚,从技的角度考虑,又会被身体所局限。说到底,人类的真实本体,难道就只有这两样东西吗?……想必你很快就能明白并非如此吧。那么,既非理,也非技的本体又是什么呢?”
“……”
“其实呀,”伊势守的语气也变得热切起来,“虽说我这么讲,但我自己也还没能轻易领悟到那个境界呢。只是我作为伊势守,所秉持的信念就是,‘无刀’,这两个字就是精髓所在呀。”
“无刀……无刀的精髓是什么呢?”
“医术的究极目标,是以医术无用为追求,法令的要旨在于创造一个无需法令的世道,兵马的理想是招来没有兵马的和平。——剑,不以杀人为宏愿,而且,若是为了佩剑而佩剑,也会遭遇剑祸呀。”
宗严低着头,将这些话铭记于心。
“为什么你无论如何都赢不了我呢?道理很简单。你是持剑来攻,一直以来,总是依赖剑、因剑而迷茫、对剑执着不放。与之相反,我尤其注重舍弃剑,虽佩剑却不依赖剑,不被剑所迷惑、不偏执于剑,是以无刀之心,来对待自身呀。……不,是超越了理和体,甚至都不把剑当作存在之物来应对呀。”
“……啊。”
宗严轻轻地发出一声,与此同时,抬起了眼眸。
那眼眸中清晰地映照出了师父与自己至今为止的差距,还有心态上的不同。
伊势守继续说道:“不过,我所说的这些,也不过是从多年的体验和感悟中领会到的简单道理罢了。还没能将这个理法明晰,也尚未达到以此为基础构建一流兵法的程度。我已然年事已高,你还正值壮年,希望你能钻研它,将其完善,开创出属于你自己的一流流派呀。——能够阐明这点,进而有益于天下的人,除了你再无他人了。实际上,我伊势守这半年来,是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度过的呀。——我就向你提出这样的请求了。”
伊势守说完这些,便由衷地向身为弟子的宗严低头行礼。
“三年后,我会再来拜访。”
相关热词搜索:剑中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