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野忠明
2025-05-20 作者:吉川英治 译者: 来源:吉川英治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第一节 神子上典膳的时代
“回松坂去吧。回了松坂说不定就能遇到好师父了。”
典膳时常这样寻思着。他也快到充满迷茫的二十岁了。
家乡伊势的松坂是武道兴盛之地。被世人称作“太府”的国主北畠具教,是卜传直系的第一高手。出于对其权势和流派风范的仰慕,向来在伊势路来来往往的武者众多。
神子上家族,世世代代隶属于负责伊势神宫守护的伊势神职荒木田家,是神苑卫士之家,不过在典膳懂事的时候,一家人隐居在松坂,过着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母亲的陪伴下,他第一次见到武道师父,大概是在六七岁的时候。
“三神流刀枪道场”——挂在门柱或者入口处的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似乎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脑海里,即便到了成年,闭上眼睛,那笔法的一笔一划都能在脑海中回想起来。
十三岁时,他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战争。随着织田信长攻打伊势,精悍的军队都开进村子里来了。
泷川一益、明智光秀、木下藤吉郎之类敌军将领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他那小小的反抗之心上,让人难以忘怀。记得这一年是天正四年,实际上就在这个时候,国主北畠具教也战死了。
“我想上战场。”
他还记得自己曾这样向母亲央求过。然而,他却和母亲一起,搭乘从伊势湾驶往东国的便船,透过行李的缝隙望着那战火纷飞的故乡。津、松坂等城镇自不必说,就连伊势村落那边也到处都冒着黑烟。
搬到房州来,说到底就是因为那场战争的缘故。上总夷隅乡的万喜赖春是里见一族的武将,在他的家臣当中,有个叫小野朴翁的老人。
“这位就是你的外祖父呀。”
母亲这样说着,典膳第一次坐在白胡子老人面前时,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
那感觉不光是“这是母亲的父亲”,更像是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血脉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分流,而后渐渐汇聚形成如今的自己这般情形。
他离开了故乡的土地,回到了母系血脉的故乡。神子上典膳就是这样一路成长,在房州的海边,不知不觉间长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
“再回一次伊势吧。”
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总感觉伊势那边好像依旧战事不断,而且仿佛能看到众多武者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
“……不不,这世道应该已经变了吧。就算回伊势,现在也都物是人非了呀。”
转念一想,他又努力尽孝,侍奉母亲。母亲虽说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硬朗。可他只要一想到自己要是离开母亲身边,母亲该有多孤单呀,就又犹豫了。
“就这样碌碌无为,当个乡下武士直到终老也没什么不行的。只要能让母亲安享余生,能看到她朝夕的笑脸,能侍奉在她身边就好——”
可以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同时,他也富有理性。但要说他作为年轻人没有多愁善感和高远志向,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当时正是天正十二年,本能寺之变后,山崎之战后,时代正处在急剧转变的关键节点,即将迈向更为宏大的太阁时代的黎明。而且这房州上总的海边,处于北条氏的统治之下,就像一直沉睡着似的,维持着现状呢。
典膳养成了每天都要去海边一次的习惯,并且常常沉浸在这样的空想之中。哪怕只是空想也好呀,要是把这些空想从典膳身上拿掉,他就仿佛不能算是个青年了。
“……回去吧。”
就在他从海边礁石上起身的时候,只见一艘小船沐浴着傍晚的夕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划行而来。仅仅听那摇橹的声音,就能感觉到划船的船夫定是个臂力强劲、技术娴熟的人,等小船划到岸边,船上的人下来后一看,却并非船夫,两人都是一副历经旅途磨炼的装扮,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毫无破绽的武士风范。
年轻一些的那位看到典膳,便问道:“这镇上有没有旅店呀?”
那询问的方式很没礼貌,典膳也只是简单回了句:“没有旅店,不过有寺庙。”
说完又告知了寺庙的名字,对方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追着先走的年长武士离开了。
典膳本来也朝着同一个方向走着,自然就留意观察起两人的背影来。不知怎的,他突然很想加快脚步,从正面看看那位年长武士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这样的冲动。那位年长武士的背影,有着一种让人疑惑却又充满力量的魅力,还有一种凝重的线条之美。
说是美,或许有些不准确。那不是服饰之美,也不是肌肤之美。他身上穿的是缝补过的上衣,下身套着的不过是已经看不出原本染色的皮质绑腿裤罢了,唯有那长长的佩刀,刀鞘上脱落的漆很是显眼。
连身为主人、师父或者长辈的这位老人都是这般穿着,由此可以想象跟在后面的年轻那位的旅途行装是多么简陋了。——不过,虽说他们的衣着破旧,大小也不合身,但这两人阔步前行的姿态,却有着一种悠然的气概,透着一种堂堂正正的架势,带着一种绝不让人轻视的气场,不久后便拐进了镇上的某个地方。
过了四五天,镇上传起了一些传闻。
也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小野家的年轻武士们抓住典膳,饶有兴味地讲起了这样的坊间传闻。
“您听说了吗?咱们家那位擅长地摺术的青眼大人,去拜访了暂住在龙王寺的武者,还和对方问答了一番呢。”
“暂住在龙王寺的那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呀?”
“听说其中一位是伊藤一刀斋,跟着他的那个弟子叫善鬼。——那位青眼大人对一刀斋说,自己曾从师父那儿学过名为‘地摺之青眼’的秘传太刀术,这些年来不断磨炼,已经有了天下无敌的自信。还说听闻你是一刀流的高手,要是你有能破解我这‘地摺之青眼’的本事,那就亮出来让我见识见识。——毕竟是青眼大人呀,说话那气势可足了,据说就是这么咄咄逼人地发问的呢。”
“原来如此。”
“然后呢,对方那个一刀斋当下就笑着说:‘常常听闻世间武者里有个叫什么地摺之青眼的,不过那样的招式在任何流派里都不可能存在呀,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这下可好,那位名叫池野内藏八、平日里在咱们这儿大家都尊称他为‘地摺之青眼大人’的,本就极其自负,听到对方说什么根本不存在、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之类的话,还被对方一笑了之,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紧接着就凑上前去说道:‘我这儿就有,我现在就带着呢,你可别找借口说不存在。’据说都快贴到对方身上去逼问回应了呢。”
“哈哈,那最后动手了没呀?”
“结果呢,一刀斋又笑着说:‘既然你说有,那想必是有的吧。要是真有这招式,我这边也自然有破解的办法。’那青眼大人听了这话,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的,立马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亮出来看看呀,来呀,站起来!’可对方只是一个劲儿地笑着,只说以后有机会再展示,今天就算了,根本不接招,青眼大人没办法,只好气呼呼地回来了。可之后对方那边也没个说法,这可把青眼大人给气坏了,听说他打听到对方要离开寺庙踏上旅途,就打算用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摺之青眼’,一招把对方给斩于马下,然后再在咱们这儿大肆宣扬一番呢,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能看到结果了吧。”
听到这个传闻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那个有着“地摺之青眼”绰号的池野内藏八来找典膳,说道:“典膳老弟,能不能跟我走一趟呀?”
典膳问去哪儿,对方回答道:“想必你之前也听说了吧,一刀斋师徒俩今天早上要离开寺庙了。我打算在半路上截住他们,就之前他那番过分的话好好责问一番,让他赔礼道歉,也好让他知道我可不是好惹的。为了避免以后外面传些乱七八糟的闲话,想请你去做个见证呀。”
典膳这才明白,对方是想拉自己去当见证人呢。
“好吧。”
典膳便和他并肩走出了门。
在前方半里左右的大道上等候了没多久,前些天在海边见过的那师徒俩就走过来了。“地摺之青眼”一下子跳了出去,立刻站到两人面前拦住去路,大声喝道:“不管有没有那本事,之后你连个回应都不给,一声不吭就要离开这儿,这不是胆小鬼的行径吗?把之前那事儿说清楚再走,要是做不到,就给我趴在地上双手伏地赔罪!”
他一边喊着,一边把刀举了起来。
一刀斋微微扬起下巴,说道:“啊,是前些天那位呀,我都忘了……你说的那个叫‘地摺之青眼’的招式,那就亮出来让我瞧瞧,我也好教教你怎么破解它呀。”
“你说真的?”
“没必要怀疑吧。”
“那你就试试怎么破解吧!”
刹那间,“地摺之青眼”拔刀而出,那动作快得仿佛一下就划破了风,紧接着身形一转,又欺身向前,几乎就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嗯,原来如此。”
一刀斋站在原地纹丝未动。
池野内藏八摆出自己所说的“地摺之青眼”的招式,迅速而又紧紧地朝着一刀斋逼近,可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啊”的一声,踉踉跄跄往前冲了几步,“咚”的一声重重摔倒在地,随后便没了气息。
一刀斋右边衣袖的后面,刀尖上正静静地滴着血滴。他凝视着那具尸体好一会儿,擦了擦刀,然后转身说道:“善鬼,咱们走吧。”
说完,真的就面不改色地离开了,那神情就好像只是走路时被马靴绊了一下似的。
“……”
典膳看得目瞪口呆。从这个早晨起,他那年轻人的烦闷又加深了几分。
“我给您揉揉腰吧。”
在某个夜晚,典膳走到母亲身边说道。
“典膳,没你这么没出息的呀!”
母亲这话出乎他的意料。
母亲的神情从未如此严肃,她说道:“你都已经过了二十岁了呀。你觉得现在这是什么世道啊。可惜呀,年轻人不去做些大事,却在这里给我这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揉腰,你难道觉得这就是当下年轻人该走的最好的路吗?——要是这样的话,做母亲的我可太伤心了。你难道是盼着我早点死吗?”
“哪、哪有这样的事呀……母亲大人,您今晚这是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呀?”
“该生气呀,昨晚我在梦里被你那已故的父亲斥责了呢。……典膳,你为什么就放不下我呀。你就不能让自己有所成就,心里想着日后好好尽孝吗?难道你就满足于眼下这轻易就能做到的小孝,然后虚度这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时光吗?……啊,我是既疼爱你,又想狠狠鞭策你呀,真希望能借到你父亲那严厉又充满爱的力量啊。大概是平日里我总这么想,所以昨晚才会在梦里被你父亲斥责了呀。……说我没把你教好,说我太溺爱你了呀。”
母亲说着就哭了起来。这大概是她怀着并非出于本能的用心,拼尽全力才说出的话吧。不一会儿,她甚至都没法在儿子面前待下去了,躲进卧室里还在不停地哭泣着。
外面下着雨,夜晚黑得像墨汁一样。就在这雨中,神子上典膳只留了一封信,便走出了家门。当然,他是踏上修行之旅了。
典膳自幼就向往的道路,还有他平日里的那些烦闷,母亲都是很清楚的。这想必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下的决心呀,父亲在天之灵若有知另当别论,可母亲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可见他决心之坚定了。
温柔的典膳,踏入世间后,却并不一定还是那个温柔的人了。同时,他也不是那种只被理性束缚而缺乏勇猛的年轻人。
不管是山间、村落还是都市,只要听闻有什么流派的高手,他就会一心前去拜访,请求指教,恳请切磋,还会潜心于禅门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与胆魄。他苦心钻研技艺,又试着放下技艺,达到技艺的高深境界后,又苦恼于如何忘却技艺。
然而,禅家之门既有让人安心之处,也存在弊端。习惯了那种安稳后,他又会毅然穿上草鞋,投身到胜负较量之中。从清隐的门下,走向市井尘世。
多年未曾梳理的头发,还穿着离家时那身衣服,满身污垢与灰尘的他,双眼不知何时变得炯炯有神,那追求武道的热切与强烈,让人们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狮子咬典膳”。
“要是能战胜他就好了——”
典膳在精进修行的过程中,有着一个目标,那就是伊藤一刀斋。他把与一刀斋交手当作修行的试金石,无论白天黑夜,都在脑海中幻想着对方的样子,将理性与内心合二为一,不断磨砺自己。
离家后的第四年,在夏天的时候,他住在岛田的一家旅店,偶然间听说附近一个豪绅农家,住着一位名叫伊藤弥五郎一刀斋的剑客,还带着弟子呢。
典膳顿时热血沸腾,在心里问自己:
(以我现在的本事,能战胜他吗,还是还不行呢?)
(能战胜他。)
从心底自然而然涌起的信念,让他的脸上浮现出了微笑。
他早早地吃完泡饭,结了旅店的房钱就出门了。外面的道路还处在傍晚余晖的映照之中。
他前去拜访的那家农户的柴篱笆上,白色的夕颜花正绽放着。他探头往里一看,幸运的是,那人正好从外面的澡堂小屋走出来,正要往正屋的泥土地面这边走来。
“弥五郎先生!”
典膳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走上前去,一刀斋手里拿着湿毛巾,目不转睛地盯着典膳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是谁呀?”
“您可能不记得我了吧。不过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数年前,您曾到过上总夷隅的海边吧。”
“哦……是有这么回事。”
“您在龙王寺停留了几日,然后在再次踏上旅途的那个早晨,万喜赖春家中的人拦住您的去路,冒昧地向您拔刀相向了呢。”
“哈哈,是那个地摺之青眼呀……哼,这么说,你是和他有关系的人咯?”
“不是的。并非是出于亲属情谊之类的缘由要去报仇什么的。只是当时我恰巧目睹了您破解那地摺之青眼的绝妙神技罢了。”
“地摺之青眼?你也说这种胡话呀。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地摺之青眼这样的招式。”
“请您等等,我并非是要和您争论是非。我只是从那之后便一心扑在修行上,一心想着要战胜像您这样拥有神技的高手,仅此而已呀。还请您务必和我切磋一场吧。”
“别闹了,别闹了。”
一刀斋像在劝导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摇了摇头说道。
“这对你我都没什么好处呀。而且,我可不想老是把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弄成残废。我向来是尽量拒绝与人切磋的。别耍赖了,快回去吧。”
说完他便转身背对着典膳了。那后背就像冰冷的湿毛巾一样,透着一股冷淡。
“等等!武道修行本就不顾生死。您这是在羞辱我吗?”
典膳猛地扑了上去,真可谓是展现出了“狮子咬典膳”这一绰号所形容的样子。
他拔刀就朝着弥五郎的后背刺去。
那闪着寒光的刀刃,“哐当”一声,深深地砍进了大土间入口处的柱子里。而典膳那如狮子般扑出去的身体,也随之被弹到了九尺开外的地面上,翻滚了起来。
“呀!”
典膳一下子跳了起来,立刻从土间口的柱子上拔出刀,眼神锐利地环顾四周,寻找着一刀斋的身影,嘴里喊道:“在哪儿呢?”
在没有生火的炉屋的火炉旁,一刀斋正笑着呢,他不是看着典膳这边,而是朝着正在这屋里用烟熏蚊子的这家主人笑着。
“哎呀,别大惊小怪的。碰到那种半疯癫的人是常有的事,我都习惯了。没事的,就算是个半疯子,也不会对家里人怎么样的。放心吧,你们可别吓得都躲到里屋去了呀,哈哈哈哈。”
典膳站在土间里,依旧举着刀朝着一刀斋的方向。从幼时算起,自七岁起就开始武道修行,若从离家那时算起,到如今也有四年了。那些废寝忘食积累起来的修行成果以及由此而来的自信,此刻正伴随着血涌的声音,在心底渐渐崩塌。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意外,那种懊恼简直难以言表。或许此刻的失手只是一时疏忽吧,难道要输给这个老人吗?自己正值壮年,对方却已年迈,不,没有输的理由,绝对不可能输啊。
(我经历了比别人艰难十倍、二十倍的修行,忍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困苦啊。)
这般想着,心中满是炽热的遗憾。以往的修行可不是那种让人能轻易动摇信念的敷衍之事啊。而且,自己又是为了什么,连侍奉年迈母亲度过余生的这份真情都压抑住,远离家乡这么多年呢。
“……”
狮子般凶狠的眼眶里,泪水在打转。要是在这里赢不了,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哪怕只是背负不孝之罪,那也该死啊。典膳的脸色愈发显得狰狞可怕了。
一刀斋听到他那粗重的气息声,忽然从熏蚊子的烟雾中转过身来看着这边。
“……你还在这儿呀?”
“来切磋呀,一刀斋!”
“已经切磋过了呀。”
“还没结束呢。你看,神子上典膳我还好好地站在这儿呢,可没变成残废哦。”
“你想变成残废吗?”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和你切磋。不打败弥五郎一刀斋,我绝不活着回去。”
“你非要这样吗?”
“站起来呀!你要是不起来,就算是胆小鬼的行径,我也要让世人都来嘲笑你。”
“根本没这必要呀……哎呀呀,还从没见过像你这么不知好歹、做事没分寸的人呢。就跟那些不知山高水深、无知无畏往山上闯的蠢货似的呀。”
话尾语调加重,大喝一声,他猛地站起身来,那势头感觉头都要撞到天花板了。典膳反射性地立刻绷紧身子、做好防备,结果一刀斋却转身往走廊那边走去,已经把脚伸进了草鞋里。
然后他斜着朝澡堂小屋的方向走去。——典膳见状,像一阵疾风般从土间冲了出去,一刀斋说道:“别着急呀。把你这么年轻的人弄成残废,怪可怜的。我会小心不让你受伤和你切磋的。冷静点,放马过来吧。冷静点啊。”
他拿起堆放在澡堂旁边的一根松树枝,稳稳地朝着这边,在傍晚月色下,神态悠然地重新审视着典膳手头的动作。
“回松坂去吧。回了松坂说不定就能遇到好师父了。”
典膳时常这样寻思着。他也快到充满迷茫的二十岁了。
家乡伊势的松坂是武道兴盛之地。被世人称作“太府”的国主北畠具教,是卜传直系的第一高手。出于对其权势和流派风范的仰慕,向来在伊势路来来往往的武者众多。
神子上家族,世世代代隶属于负责伊势神宫守护的伊势神职荒木田家,是神苑卫士之家,不过在典膳懂事的时候,一家人隐居在松坂,过着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母亲的陪伴下,他第一次见到武道师父,大概是在六七岁的时候。
“三神流刀枪道场”——挂在门柱或者入口处的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似乎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脑海里,即便到了成年,闭上眼睛,那笔法的一笔一划都能在脑海中回想起来。
十三岁时,他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战争。随着织田信长攻打伊势,精悍的军队都开进村子里来了。
泷川一益、明智光秀、木下藤吉郎之类敌军将领的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他那小小的反抗之心上,让人难以忘怀。记得这一年是天正四年,实际上就在这个时候,国主北畠具教也战死了。
“我想上战场。”
他还记得自己曾这样向母亲央求过。然而,他却和母亲一起,搭乘从伊势湾驶往东国的便船,透过行李的缝隙望着那战火纷飞的故乡。津、松坂等城镇自不必说,就连伊势村落那边也到处都冒着黑烟。
搬到房州来,说到底就是因为那场战争的缘故。上总夷隅乡的万喜赖春是里见一族的武将,在他的家臣当中,有个叫小野朴翁的老人。
“这位就是你的外祖父呀。”
母亲这样说着,典膳第一次坐在白胡子老人面前时,心里有种奇妙的感觉。
那感觉不光是“这是母亲的父亲”,更像是亲眼看到了自己的血脉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分流,而后渐渐汇聚形成如今的自己这般情形。
他离开了故乡的土地,回到了母系血脉的故乡。神子上典膳就是这样一路成长,在房州的海边,不知不觉间长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
“再回一次伊势吧。”
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总感觉伊势那边好像依旧战事不断,而且仿佛能看到众多武者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
“……不不,这世道应该已经变了吧。就算回伊势,现在也都物是人非了呀。”
转念一想,他又努力尽孝,侍奉母亲。母亲虽说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硬朗。可他只要一想到自己要是离开母亲身边,母亲该有多孤单呀,就又犹豫了。
“就这样碌碌无为,当个乡下武士直到终老也没什么不行的。只要能让母亲安享余生,能看到她朝夕的笑脸,能侍奉在她身边就好——”
可以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同时,他也富有理性。但要说他作为年轻人没有多愁善感和高远志向,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当时正是天正十二年,本能寺之变后,山崎之战后,时代正处在急剧转变的关键节点,即将迈向更为宏大的太阁时代的黎明。而且这房州上总的海边,处于北条氏的统治之下,就像一直沉睡着似的,维持着现状呢。
典膳养成了每天都要去海边一次的习惯,并且常常沉浸在这样的空想之中。哪怕只是空想也好呀,要是把这些空想从典膳身上拿掉,他就仿佛不能算是个青年了。
“……回去吧。”
就在他从海边礁石上起身的时候,只见一艘小船沐浴着傍晚的夕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划行而来。仅仅听那摇橹的声音,就能感觉到划船的船夫定是个臂力强劲、技术娴熟的人,等小船划到岸边,船上的人下来后一看,却并非船夫,两人都是一副历经旅途磨炼的装扮,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毫无破绽的武士风范。
年轻一些的那位看到典膳,便问道:“这镇上有没有旅店呀?”
那询问的方式很没礼貌,典膳也只是简单回了句:“没有旅店,不过有寺庙。”
说完又告知了寺庙的名字,对方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追着先走的年长武士离开了。
典膳本来也朝着同一个方向走着,自然就留意观察起两人的背影来。不知怎的,他突然很想加快脚步,从正面看看那位年长武士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这样的冲动。那位年长武士的背影,有着一种让人疑惑却又充满力量的魅力,还有一种凝重的线条之美。
说是美,或许有些不准确。那不是服饰之美,也不是肌肤之美。他身上穿的是缝补过的上衣,下身套着的不过是已经看不出原本染色的皮质绑腿裤罢了,唯有那长长的佩刀,刀鞘上脱落的漆很是显眼。
连身为主人、师父或者长辈的这位老人都是这般穿着,由此可以想象跟在后面的年轻那位的旅途行装是多么简陋了。——不过,虽说他们的衣着破旧,大小也不合身,但这两人阔步前行的姿态,却有着一种悠然的气概,透着一种堂堂正正的架势,带着一种绝不让人轻视的气场,不久后便拐进了镇上的某个地方。
过了四五天,镇上传起了一些传闻。
也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小野家的年轻武士们抓住典膳,饶有兴味地讲起了这样的坊间传闻。
“您听说了吗?咱们家那位擅长地摺术的青眼大人,去拜访了暂住在龙王寺的武者,还和对方问答了一番呢。”
“暂住在龙王寺的那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呀?”
“听说其中一位是伊藤一刀斋,跟着他的那个弟子叫善鬼。——那位青眼大人对一刀斋说,自己曾从师父那儿学过名为‘地摺之青眼’的秘传太刀术,这些年来不断磨炼,已经有了天下无敌的自信。还说听闻你是一刀流的高手,要是你有能破解我这‘地摺之青眼’的本事,那就亮出来让我见识见识。——毕竟是青眼大人呀,说话那气势可足了,据说就是这么咄咄逼人地发问的呢。”
“原来如此。”
“然后呢,对方那个一刀斋当下就笑着说:‘常常听闻世间武者里有个叫什么地摺之青眼的,不过那样的招式在任何流派里都不可能存在呀,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这下可好,那位名叫池野内藏八、平日里在咱们这儿大家都尊称他为‘地摺之青眼大人’的,本就极其自负,听到对方说什么根本不存在、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之类的话,还被对方一笑了之,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紧接着就凑上前去说道:‘我这儿就有,我现在就带着呢,你可别找借口说不存在。’据说都快贴到对方身上去逼问回应了呢。”
“哈哈,那最后动手了没呀?”
“结果呢,一刀斋又笑着说:‘既然你说有,那想必是有的吧。要是真有这招式,我这边也自然有破解的办法。’那青眼大人听了这话,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的,立马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亮出来看看呀,来呀,站起来!’可对方只是一个劲儿地笑着,只说以后有机会再展示,今天就算了,根本不接招,青眼大人没办法,只好气呼呼地回来了。可之后对方那边也没个说法,这可把青眼大人给气坏了,听说他打听到对方要离开寺庙踏上旅途,就打算用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摺之青眼’,一招把对方给斩于马下,然后再在咱们这儿大肆宣扬一番呢,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能看到结果了吧。”
听到这个传闻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那个有着“地摺之青眼”绰号的池野内藏八来找典膳,说道:“典膳老弟,能不能跟我走一趟呀?”
典膳问去哪儿,对方回答道:“想必你之前也听说了吧,一刀斋师徒俩今天早上要离开寺庙了。我打算在半路上截住他们,就之前他那番过分的话好好责问一番,让他赔礼道歉,也好让他知道我可不是好惹的。为了避免以后外面传些乱七八糟的闲话,想请你去做个见证呀。”
典膳这才明白,对方是想拉自己去当见证人呢。
“好吧。”
典膳便和他并肩走出了门。
在前方半里左右的大道上等候了没多久,前些天在海边见过的那师徒俩就走过来了。“地摺之青眼”一下子跳了出去,立刻站到两人面前拦住去路,大声喝道:“不管有没有那本事,之后你连个回应都不给,一声不吭就要离开这儿,这不是胆小鬼的行径吗?把之前那事儿说清楚再走,要是做不到,就给我趴在地上双手伏地赔罪!”
他一边喊着,一边把刀举了起来。
一刀斋微微扬起下巴,说道:“啊,是前些天那位呀,我都忘了……你说的那个叫‘地摺之青眼’的招式,那就亮出来让我瞧瞧,我也好教教你怎么破解它呀。”
“你说真的?”
“没必要怀疑吧。”
“那你就试试怎么破解吧!”
刹那间,“地摺之青眼”拔刀而出,那动作快得仿佛一下就划破了风,紧接着身形一转,又欺身向前,几乎就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嗯,原来如此。”
一刀斋站在原地纹丝未动。
池野内藏八摆出自己所说的“地摺之青眼”的招式,迅速而又紧紧地朝着一刀斋逼近,可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啊”的一声,踉踉跄跄往前冲了几步,“咚”的一声重重摔倒在地,随后便没了气息。
一刀斋右边衣袖的后面,刀尖上正静静地滴着血滴。他凝视着那具尸体好一会儿,擦了擦刀,然后转身说道:“善鬼,咱们走吧。”
说完,真的就面不改色地离开了,那神情就好像只是走路时被马靴绊了一下似的。
“……”
典膳看得目瞪口呆。从这个早晨起,他那年轻人的烦闷又加深了几分。
“我给您揉揉腰吧。”
在某个夜晚,典膳走到母亲身边说道。
“典膳,没你这么没出息的呀!”
母亲这话出乎他的意料。
母亲的神情从未如此严肃,她说道:“你都已经过了二十岁了呀。你觉得现在这是什么世道啊。可惜呀,年轻人不去做些大事,却在这里给我这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揉腰,你难道觉得这就是当下年轻人该走的最好的路吗?——要是这样的话,做母亲的我可太伤心了。你难道是盼着我早点死吗?”
“哪、哪有这样的事呀……母亲大人,您今晚这是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呀?”
“该生气呀,昨晚我在梦里被你那已故的父亲斥责了呢。……典膳,你为什么就放不下我呀。你就不能让自己有所成就,心里想着日后好好尽孝吗?难道你就满足于眼下这轻易就能做到的小孝,然后虚度这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时光吗?……啊,我是既疼爱你,又想狠狠鞭策你呀,真希望能借到你父亲那严厉又充满爱的力量啊。大概是平日里我总这么想,所以昨晚才会在梦里被你父亲斥责了呀。……说我没把你教好,说我太溺爱你了呀。”
母亲说着就哭了起来。这大概是她怀着并非出于本能的用心,拼尽全力才说出的话吧。不一会儿,她甚至都没法在儿子面前待下去了,躲进卧室里还在不停地哭泣着。
外面下着雨,夜晚黑得像墨汁一样。就在这雨中,神子上典膳只留了一封信,便走出了家门。当然,他是踏上修行之旅了。
典膳自幼就向往的道路,还有他平日里的那些烦闷,母亲都是很清楚的。这想必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下的决心呀,父亲在天之灵若有知另当别论,可母亲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可见他决心之坚定了。
温柔的典膳,踏入世间后,却并不一定还是那个温柔的人了。同时,他也不是那种只被理性束缚而缺乏勇猛的年轻人。
不管是山间、村落还是都市,只要听闻有什么流派的高手,他就会一心前去拜访,请求指教,恳请切磋,还会潜心于禅门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与胆魄。他苦心钻研技艺,又试着放下技艺,达到技艺的高深境界后,又苦恼于如何忘却技艺。
然而,禅家之门既有让人安心之处,也存在弊端。习惯了那种安稳后,他又会毅然穿上草鞋,投身到胜负较量之中。从清隐的门下,走向市井尘世。
多年未曾梳理的头发,还穿着离家时那身衣服,满身污垢与灰尘的他,双眼不知何时变得炯炯有神,那追求武道的热切与强烈,让人们甚至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狮子咬典膳”。
“要是能战胜他就好了——”
典膳在精进修行的过程中,有着一个目标,那就是伊藤一刀斋。他把与一刀斋交手当作修行的试金石,无论白天黑夜,都在脑海中幻想着对方的样子,将理性与内心合二为一,不断磨砺自己。
离家后的第四年,在夏天的时候,他住在岛田的一家旅店,偶然间听说附近一个豪绅农家,住着一位名叫伊藤弥五郎一刀斋的剑客,还带着弟子呢。
典膳顿时热血沸腾,在心里问自己:
(以我现在的本事,能战胜他吗,还是还不行呢?)
(能战胜他。)
从心底自然而然涌起的信念,让他的脸上浮现出了微笑。
他早早地吃完泡饭,结了旅店的房钱就出门了。外面的道路还处在傍晚余晖的映照之中。
他前去拜访的那家农户的柴篱笆上,白色的夕颜花正绽放着。他探头往里一看,幸运的是,那人正好从外面的澡堂小屋走出来,正要往正屋的泥土地面这边走来。
“弥五郎先生!”
典膳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走上前去,一刀斋手里拿着湿毛巾,目不转睛地盯着典膳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是谁呀?”
“您可能不记得我了吧。不过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数年前,您曾到过上总夷隅的海边吧。”
“哦……是有这么回事。”
“您在龙王寺停留了几日,然后在再次踏上旅途的那个早晨,万喜赖春家中的人拦住您的去路,冒昧地向您拔刀相向了呢。”
“哈哈,是那个地摺之青眼呀……哼,这么说,你是和他有关系的人咯?”
“不是的。并非是出于亲属情谊之类的缘由要去报仇什么的。只是当时我恰巧目睹了您破解那地摺之青眼的绝妙神技罢了。”
“地摺之青眼?你也说这种胡话呀。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地摺之青眼这样的招式。”
“请您等等,我并非是要和您争论是非。我只是从那之后便一心扑在修行上,一心想着要战胜像您这样拥有神技的高手,仅此而已呀。还请您务必和我切磋一场吧。”
“别闹了,别闹了。”
一刀斋像在劝导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摇了摇头说道。
“这对你我都没什么好处呀。而且,我可不想老是把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弄成残废。我向来是尽量拒绝与人切磋的。别耍赖了,快回去吧。”
说完他便转身背对着典膳了。那后背就像冰冷的湿毛巾一样,透着一股冷淡。
“等等!武道修行本就不顾生死。您这是在羞辱我吗?”
典膳猛地扑了上去,真可谓是展现出了“狮子咬典膳”这一绰号所形容的样子。
他拔刀就朝着弥五郎的后背刺去。
那闪着寒光的刀刃,“哐当”一声,深深地砍进了大土间入口处的柱子里。而典膳那如狮子般扑出去的身体,也随之被弹到了九尺开外的地面上,翻滚了起来。
“呀!”
典膳一下子跳了起来,立刻从土间口的柱子上拔出刀,眼神锐利地环顾四周,寻找着一刀斋的身影,嘴里喊道:“在哪儿呢?”
在没有生火的炉屋的火炉旁,一刀斋正笑着呢,他不是看着典膳这边,而是朝着正在这屋里用烟熏蚊子的这家主人笑着。
“哎呀,别大惊小怪的。碰到那种半疯癫的人是常有的事,我都习惯了。没事的,就算是个半疯子,也不会对家里人怎么样的。放心吧,你们可别吓得都躲到里屋去了呀,哈哈哈哈。”
典膳站在土间里,依旧举着刀朝着一刀斋的方向。从幼时算起,自七岁起就开始武道修行,若从离家那时算起,到如今也有四年了。那些废寝忘食积累起来的修行成果以及由此而来的自信,此刻正伴随着血涌的声音,在心底渐渐崩塌。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意外,那种懊恼简直难以言表。或许此刻的失手只是一时疏忽吧,难道要输给这个老人吗?自己正值壮年,对方却已年迈,不,没有输的理由,绝对不可能输啊。
(我经历了比别人艰难十倍、二十倍的修行,忍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困苦啊。)
这般想着,心中满是炽热的遗憾。以往的修行可不是那种让人能轻易动摇信念的敷衍之事啊。而且,自己又是为了什么,连侍奉年迈母亲度过余生的这份真情都压抑住,远离家乡这么多年呢。
“……”
狮子般凶狠的眼眶里,泪水在打转。要是在这里赢不了,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哪怕只是背负不孝之罪,那也该死啊。典膳的脸色愈发显得狰狞可怕了。
一刀斋听到他那粗重的气息声,忽然从熏蚊子的烟雾中转过身来看着这边。
“……你还在这儿呀?”
“来切磋呀,一刀斋!”
“已经切磋过了呀。”
“还没结束呢。你看,神子上典膳我还好好地站在这儿呢,可没变成残废哦。”
“你想变成残废吗?”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和你切磋。不打败弥五郎一刀斋,我绝不活着回去。”
“你非要这样吗?”
“站起来呀!你要是不起来,就算是胆小鬼的行径,我也要让世人都来嘲笑你。”
“根本没这必要呀……哎呀呀,还从没见过像你这么不知好歹、做事没分寸的人呢。就跟那些不知山高水深、无知无畏往山上闯的蠢货似的呀。”
话尾语调加重,大喝一声,他猛地站起身来,那势头感觉头都要撞到天花板了。典膳反射性地立刻绷紧身子、做好防备,结果一刀斋却转身往走廊那边走去,已经把脚伸进了草鞋里。
然后他斜着朝澡堂小屋的方向走去。——典膳见状,像一阵疾风般从土间冲了出去,一刀斋说道:“别着急呀。把你这么年轻的人弄成残废,怪可怜的。我会小心不让你受伤和你切磋的。冷静点,放马过来吧。冷静点啊。”
他拿起堆放在澡堂旁边的一根松树枝,稳稳地朝着这边,在傍晚月色下,神态悠然地重新审视着典膳手头的动作。
相关热词搜索:剑中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