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莽应时 叛变劫桂王
2025-05-31 作者:郑证因 来源:郑证因作品集 点击:
于箫儿略微缓了缓气,向病阎魔谷云峰道:“师父,咱们终归落个负己负人,我们已经来晚了,并且前面也不能再蹚下去。那个恶魔莽应时竟是率领他的数万大兵投降清营,现在黑风岭下一带,尚在混战中,雪山伏清帅那里人马已经到来,弟子可察看不出实情来。大约那里只截留莽应时部下几营人马,他的主帅大营以及大部军兵,完全投降到清营去了。大雪山的人马,还在陆续往这里开拔,附近数里内,巡哨的军兵如同穿梭一般,大约不久这一带还有一场大战。我们赶紧找栖身避匿之所才好。”
这时,一般老师傅们全俱在近前,听到于箫儿的报告,一个个愤怒异常,只是束手无策。病阎魔谷云峰仰天长叹,向天山四义等说道:“想不到事情变化得这么快,叫我们弄得束手无策。桂王已经落在莽应时之手,他一定把桂王君臣全献与平西王吴三桂。我们虽则率领着四百名健儿,也不能不顾死活地立闯大营,和十几万人马对抗,现在我们只有先找安身之所。我想莽应时纵然把桂王献于吴三桂,桂王与清兵对抗了十年上下,谅他不敢就亲自处置。只要桂王暂时不遭毒手,我们要破死命从那吴三桂手中把桂王夫妇君臣救出来。”此时更隐隐听得一阵阵杀声传过来。这般人还不敢尽自在这里停留,彼此一计议,带着这么多技勇兵,还不能过于欺近了清兵大营附近,只有趁着黑夜间,把适才登高瞭望的那片山头察看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暂时栖身,缓开手也好计议营救桂王之策。众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率领着四队技勇兵翻回来,重行扑奔这片小山头。
暗中交代,这是一个金沙江北仅有的一段山脉,山头看着虽不高,可是山势起伏却连绵出二三十里,直通着金沙江的港汊子,这里地名叫三岔口锦屏峰。赶着来到近前,这几位老义士们分头登高察看形势,这座山看看形势并不怎么伟壮,但是上了山头之后,顺着一条山道往西北出来半里地,却是涧谷幽深,一排排的老树障天,更找不到一处极大的山谷,这四百技勇兵足可以在这里栖身隐蔽。
老义士们等察看已毕,遂赶紧把这四百名技勇兵调集起来,一同进山。因为现在就是想奔平西王的大营已经来不及了,只好风栖露宿一宵,等到天明后,看看附近形势,这里可以长久地待下去,再筹备避风雨之所。因为莽应时这一叛变,那伏清大帅是否能够仍然进兵,这件事恐怕伏清帅孤立无援之下,也不易保守所取得的金沙江一带的地利了。
想入大营搭救桂王,吴三桂统辖十几万精兵,在金沙江北岸一带,不亚如兵山将海,何况他身旁更有晴川派一般劲敌。
这一般风尘侠隐虽各有一身惊人本领,对付这种局面,哪能够轻举妄动?所以必须探查明白了平西王的事情,莽应时数万大兵投降后的安置。白天是绝不能出去探查,因为大营所在地附近数里内,没有军符令箭,绝不让你多走一步,只有在夜间才能下手。这一般惊天动地的人,遇到这种难关,一个个都是愁眉紧锁,真也是劫数使然,处处地叫你遭到了极大的阻难。
夜间本是好好的天气,哪知道黎明时候,突然阴云四起,竟是下起雨来,仓促间来到这里,又赶上这种天气,只有各自找那森岩洞间,暂避风雨。这场雨下了多半天,弄得四百名技勇兵以及一般义士们,衣服和包裹全淋得湿淋淋的。在雨住之后,病阎魔谷云峰、小侠侯玉昆、柳昆扬等到附近一带查勘了一番,虽则找到了两处小村庄,人已逃得干干净净,房也烧得东倒西塌,并且孤零零在旷野中,反不如锦屏峰这个山口较为严密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可仍用自己的力量预备栖身避风雨之所,仗着四百名技勇兵一个个全是忠诚信赖这位教掌谷云峰,大家一齐地动手采伐树木,砍伐荆条蒿草,在这锦屏峰下山谷里面临时搭盖起数十间草棚木房子。真是众志成城,众擎易举,只半日的工夫,这大队的人算是有了栖身处。
谷云峰在黄昏左右,和大家一计议,无论如何今夜也得赶奔平西王大营探查真实情况,和桂王君臣的下落。仗着所有技勇兵所预备的干粮尚可支持数日,不至于受到饥饿之危。在黄昏后,大家商量好,这锦屏峰也得留人统率,虽是地方十分严密,也得提防着一切,遂叫柳昆扬、侯远堂、侯玉昆、韩剑秋、罗信等留守锦屏峰,沿着山边分配着弟兄下卡子瞭望。病阎魔谷云峰和天山四义、于箫儿、侠女朱剑英一同赶奔平西王大营。
趁着这时先把那莽应时突然叛乱,投降平西王的经过叙述一下。
按着那天于箫儿二次夜闯大营去向桂王复命的时候,曾经看到平西王吴三桂差遣将官催促莽应时及早动手。按当时的情形,莽应时并不想立时发动,他想要看看雪山伏清帅那里的动静。哪知那伏清帅措置不当,事情完全毁在他身上了。此次桂王在缅甸借兵,缅甸既然出十万大兵相助,可是这两位主帅派得太不得当。那莽应时平时就是骄狂暴戾,伏清帅在缅甸国已经带兵二十余年,和这莽应时素日就不合,此次出兵,又令伏清帅为主,节制大兵,统辖军情大局。两下里,时时摩擦,早有嫌隙,这吴三桂更擅于利用这种机会进行离间挑拨。缅甸国出兵之下,桂王尚有亲信军队数万人马,在乍一岀兵之时,军威顿壮,连下了十几个县城。清兵屡次败阵之下,才调吴三桂兵伐云南。赶到和吴三桂正式会战之后,正有胜负之下,吴三桂可是自知兵力对付缅甸国的人马和桂王的数万精兵,恐怕终归难操胜算。他竟暗中收买了莽应时部下的几个将官,暗中布散流言,设法离间。到后来几次出兵会战,莽应时却不肯叫他所统辖的精兵担当先锋,所以桂王的所有兵马完全消灭在莽应时阴谋之下,更时时地进谗言离间他和伏清帅。
这莽应时更是一个荒淫好色贪婪无比的狂夫,吴三桂趁着在金沙江上按兵不动之时,差派手下谋士,以甘言厚利来收买莽应时,莽应时竟是坠入吴三桂的反间计中。出兵雪山那里的伏清帅,何尝得不到这种情报?只为此时已经离开本国,莽应时更握有兵权,一时间哪敢动他?伏清帅早已暗中给他本国国王修了一道秘密的本章奏报上去,伏清帅想着明面上还要落好人,不和他结仇,以国王的命令调莽应时回去,另换主帅。在行军之际,哪能这么优柔寡断?赶到于箫儿雪山告密,桂王那封密书写得更是事情已到严重关头,伏清帅倘不当机立断,缅甸的人马非要落个全军覆没,还落个不义之名。伏清帅倒是深信桂王已到危难关头,可是这时他若是把雪山人马全部发动,猝不及防之下,突然开到金沙江上,就是不立时查办莽应时,或者他也不敢立时叛乱了。可是伏清帅一面暗中调拨部下人马,一面却差遣官弁到金沙江上请莽应时立时赶奔雪山议论军情,这一来越发地把莽应时激得立时叛变了。
那莽应时他原本就时时在提防伏清帅对他起疑心,从金沙江到雪山一带的道路上已经遍布了他的放哨兵弁,乔装改扮成农民模样,暗地探查伏清帅的举动。赶到伏清帅所派的官弁一到金沙江,请莽应时到雪山议事,莽应时部下的哨探已然探出雪山人马暗自移动。伏清帅并没有请求莽应时增援,伏清帅所派出几营人马,所走的路径,又避着官栈驿道走。这种情形一报告到莽应时面前,莽应时已知自己和清兵勾结的情形,定已被伏清帅侦知。他立刻派出四营兵马埋伏在要路口,一面把所来的雪山官弁斩杀。当时他召集所统辖的将弁们,宣布他投降平西王的缘由,就是认定了伏清帅此番奉命督师,完全是挟嫌报复。“他按兵雪山不动,只令我们这大部人马和清兵会战,胜了时他得现成的功劳。在几次会阵稍微失利之下,他竟是暗中奏报缅王,诬我军兵受清营贿买,故意地临阵不前,屡次失利。我们所有的兵马,只有战死疆场,休想再回本国了,并且我们兵力只有减少,绝不能再增加,这不啻把我们置身死地一般。平西王吴三桂身为清朝封疆大臣,统辖数十万大兵,我们为他人效这种死力,未免不值。现在,我们投降清兵之后,所有将弁全加封赏,所有的兵马,更得到优厚的待遇。我们不趁此时各逃生路,难道落个腹背受敌,早晚也要落个同归于尽。将弁们如若对本帅的话还有怀疑,可是现在我们大兵被阻不能前进,我们并没落到一败涂地,雪山那里本帅这里并没有去请救兵,伏清帅一面设法诱我去赴雪山,更在暗中发动他所有的兵马,暗中要包围袭击,以叛徒对付我们。所有的将弁兵马,只看今夜,他所差派的两营人马已经临近金沙江。倘若他是有意增援我们对付敌兵,在行军之际,哪能有这种鬼祟的行动?在三更之后,就叫全营将弁看个水落石出。”果然在三更左右,伏清帅所派到金沙江的兵马,竟被莽应时埋伏的奇兵,堵截袭击,除了死伤逃亡的,俘虏了数百名缅兵,这一来越发地证实了伏清帅有除掉莽应时之意。他最后更向一般将弁们宣布,“此次伏清帅这种举动,暗中主谋的竟是守在我们身旁的桂王。”这莽应时传下令去,所有的军兵愿意随着他投降清军的立时整装候命,不愿意随着投降清兵的,只管回大雪山,投降伏清帅,他绝不阻拦。当时竟有千余名下级的官弁,认为投降清军之后,永远不能再回本国,他们声明也不愿投奔雪山归附到伏清帅部下,愿意返回本国,任凭国王的处治。这一来莽应时立刻把这一千余名军兵集合起来,完全分成二十余队,叫他们从后营撤出大营。那莽应时焉肯叫他们再走?这一千余名军兵出了后营之后,那里早埋伏下莽应时的亲信兵马,一个也休想走脱。可怜这千余名无辜军兵全做了刀头之鬼,好个残忍成性的莽应时,更令把这千余名不愿随着归降清军的血淋淋人头,传示各营,有敢对投降清军持异议者立时枭首示众。这一来他所统辖的兵马哪还有一个再道一个不字?莽应时把军兵震慑住,立刻带着一队亲信护勇急急奔桂王的御营。
他大营中闹得这么地翻天覆地,桂王御营这里,虽则被他严密监视,也不会得不到一点信息了。桂王听到部下的将弁报告,这御营不足一营的兵马,倒全是桂王的亲信,此时手下统领御营的将官,请桂王当机立断,速作主张。但是到了此时,叫桂王还有什么办法?仅凭自己这点残余的兵马,要想闯出重围,那不是妄想么?桂王却正色地向部下将弁交代道:“本爵自从起义师,为大明恢复江山以来,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十余年,我始终抱着尽人力听天命,只是本爵的才力不够,屡遭失败。如今缅甸国借兵,又发生这种意外的变故,莽应时生心内叛,我们现在如同身处笼中,还有什么力量挣扎抵抗?这御营兵马,全是随着本爵多年,同甘苦,共患难,本爵就是身死九泉,也感激你们的忠义。现在莽应时已经安心背叛本国,投降平西王,本爵生死不足质疑,现在把你们全营兵马完全断送莽应时的刀头下,本爵居心何忍?你们只有听凭这莽应时的处置,倒还保得性命。我们这么点兵马,在他层层包围之下,若想抗拒他,不过落个血染御营。”桂王说话间,向一般将弁们摆手,叫他们赶紧退出。这一般将弁们哪肯听从?可是这时莽应时已经率着大队人来到御营,把桂王这座御营围得水泄不通。那莽应时率领着一般亲信部下,弓上弦,刀出鞘,闯进御营。桂王此时和王妃、爱子全更换了整齐的衣服,在帐中等候。这莽应时一入御营,立刻就吩咐他部下,把御营左右十几名军兵完全捆绑。他令他部下高声喝喊:“所有御营兵马,完全如同釜底之鱼。你们若听凭处置,本帅对于桂王夫妇父子,绝不妄动一指,把他交到吴三桂手下,任凭他处置。若是不听从本帅的命令,所有御营兵马休想活着出大营!”
这时,桂王身畔那个亲信周雄,他身上的棒伤未愈,踉跄地从帐篷里闯出来,手指莽应时高声大骂道:“你这反复无常的恶贼!缅甸国出兵完全是因为过去大明朝对你们有恩。我们王爷自兴兵以来,没有一点亏负你。你这种纵兵殃民的情形,王爷因为你们是客军,不肯报告你们国王,如今你竟敢受平西王吴三桂的贿买,甘心背叛本国,威胁我们王爷。莽应时,你这种行为天地难容,你若是尚有人心,任凭你投降吴三桂,放我们王爷退出大营。你真敢做这种伤天害理、人神共愤、天地难容的事,只怕你投降到吴三桂的手下,也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莽应时立刻怒斥道:“大胆的狗奴!你敢在本帅面前无礼。”喝令左右,把这万恶的东西拿下,枭首示众。可是周雄早已看到大势已去,自己就是偷生一时,也不会活下去了,他怀着必死之心,哪还怕他的威胁?立刻从身旁抽出一柄锋利的匕首,他竟向莽应时面前撞来,用这口匕首刀照着莽应时胸前就刺。周雄身带棒伤,莽应时身旁又有许多虎狼似的将弁,哪会叫他刺着莽应时?往前一扑下,早有一名将官抡起刀来,咔嚓一声把周雄的右臂砍断。但是周雄哎哟一声,身躯往后一倒,他在这种重伤之下,竟是腾空跃起,两眼几乎全冒出血来,他张着一只左手竟向莽应时猛扑。在莽应时身左侧的一名将官一抬腿,踹在周雄的左胯上,扑通一声,摔倒地上。可是不知这周雄哪里来的力量,一条断臂依然握着那口匕首刀,鲜血淋漓地不住乱颤,他两次受伤之下,依然猛蹿起来,二次还要向莽应时身上扑。可是因为右臂已断,血流得太多,身躯一晃,往前一栽。这时莽应时身旁的一般将弁,各自抡刀,向周雄剁去。可是周雄一声惨号,竟把他那条断臂抓起,暴喊着:“王爷!我周雄可先走了。”他把这条断臂抡起,竟向莽应时打来。莽应时所率的一干将弁,虽是久经战阵,此时对于周雄这种形如鬼魅、屡扑屡起的情形,也未免胆寒。他们虽然乱刀齐下,可依然没有把猛打过来的这条断臂挡住,砰的一声竟打到莽应时的身上,虽则是没把莽应时打伤,也把莽应时吓得胆寒,哇呀呀怪叫,身躯往后退。此时乱刀齐下,把个周雄砍成了数段。此时帐篷外有几名将弁,也痛不欲生,各自抡刀向前。可是莽应时带的人多,哪容这般人冲过来?刹那间这帐篷前尸横遍地,眨眼间就死了十几名。这一营兵马,此时早被莽应时的大队军兵一处处包围住。
那桂王此时忽然从帐篷里闯出来,面色铁青,两手一背,站在帐门口,向莽应时招呼道:“莽帅,我们国籍不同,做人可是一样,本爵眼前只剩这点兵马,何足尊驾屠杀?兴兵抗清的事,完全是出自本爵一人之意,本爵现在已经落到你掌握中,听凭处置。莽帅,你何不稍体好生之德,难道非把他们屠杀尽净才快意么?”那莽应时虽是凶狠暴戾、残忍成性,但是他现在被周雄那条断臂打得遍身血腥,御营前桂王的一干将弁至死不屈,他也未免胆怯了,遂向桂王说道:“朱由榔,现在本帅已经决意投降清营,我并不想加害你,只要顺情顺理听凭本帅处置,本帅把你们君臣兵马完全交到平西王。你们汉人的事,由你们汉人去办,本帅也不愿意尽情杀戮。只是眼前这几个人,他们是自寻死路,怨不得本帅了。”
桂王这时见自己这点残余兵马在缅兵包围下,尚是不肯屈服,那情形立时就要猛往外冲,和缅兵以死相拼。桂王看到帐篷前,东一个,西一个,被杀的将弁,卧在血泊中,真是伤心惨目,遂往前走了几步,高声招呼道:“好弟兄们,现在不必抗拒了,莽帅已经当面许了本爵,把我们君臣交与吴三桂。现在你们赶紧把兵刃全交出去,随着本爵去见那冀辽总镇吴三桂,看看他把我君臣军兵怎样处置。你们若是不听本爵的命令,那不啻你们亲手断送了本爵的性命。”这点残余的兵马,本是自知无法抗拒,只是身陷在莽应时大营之内,全愿意和桂王同归于尽,此时听到桂王尚有一线生机,所有御营的兵弁,立刻把兵刃抛出来,就算完全屈服在莽应时之手,做了俘虏。这时莽应时在一般将弁拥护下,走进桂王的帐篷中,王妃和小公子全在那里等候,现在也不作别的打算,只有预备殉国。莽应时走进帐篷后,向桂王交派道:“本帅此次这种举动,全是你和那伏清帅逼迫而成,我不得不走这条路了。你君臣赶紧收拾一切,随本帅投降清营,我可是要拔营了。”
此时那老尚书龚彝,也从自己的寝帐中闯出来。可是被莽应时的部下监视住,这位老尚书年岁太大了,兵弁们虽是用兵刃威胁着,不准他乱闯,可是老尚书已经破出死去高喊着:“我龚彝无论如何得死在王驾一处,任凭你们把我乱刃分尸,我也情甘领受。”兵弁虽是在用刀威胁着,可不敢下手,因为他是桂王亲信的大臣,只好打发人赶紧报告莽帅如何处置。莽帅立刻吩咐把他押进来,由军兵监视下,把龚彝押进了桂王寝帐。这位老尚书龚彝一进寝帐,看到桂王夫妇和少公子,他不禁伏地放声大哭,可是他在老泪涟涟下抬起头来,要向莽应时说话,桂王立即阻止道:“老尚书,现在你不必多言,事情已到了这般地步,岂是你空言所能阻止?随本爵去见平西王好了。”这莽应时看了看桂王身边再没有抗拒之人,此时莽应时部下的将官把御营俘虏的兵马,完全押解着离开了御营,不叫他们再接近桂王。
可惜雪山伏清帅所打发来的两营人马,也在这半夜间被莽应时的伏兵,杀个落花流水,全军覆没。他立刻吩咐响号炮拔营,他早已先行派人报入清营,他率领大军投降那平西王吴三桂,在金沙江上摆开了阵势。在四更之后,莽应时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清营。平西王吴三桂调集了二十营兵马,排出数里远灯笼火把照耀着,弓上弦,刀岀鞘,严阵以待。所有莽应时的大队人马,此时可不能像先前那么耀武扬威了,可惜缅甸国这数万精兵足可一战,竟是完全断送在莽应时一人之手。这投降兵马,直到天明后才完全走入清营。莽应时押解桂王君臣,到了平西王大营之后,莽应时他立时求见平西王吴三桂,更要当面献俘。可是平西王差派他部下军兵,把桂王君臣们全安置在后营中,完全由他手下亲信的兵弁们监视着。他却不肯当时就见桂王,对于莽应时却是甘心厚礼,尽力地笼络这个叛贼。当日许着莽应时,必要奏报清廷之后,定要得到清廷的封赏,叫他镇守边陲,做一个封疆的大臣。桂王被押到后营,兵马监视之下,眼前只有一位老尚书龚彝,再也看不到一个亲信人了。不过吴三桂所派来手下亲信将弁,看到桂王这种丰仪,一个个不由己地全起了一种敬畏之心,他们对于桂王面前十分恭谨,桂王君臣倒丝毫没遭到一点凌辱。直到中午之后,依然不见平西王的面。
这位桂王朱由榔自起兵之后,在西南数省,也曾显赫一时,更因为他到处得黎民的爱戴。在他有一次从福建起兵,到长江一带,已经占据了数省,大清国这边丧师失地,耗费了多少人马、多少钱粮。可惜桂王手下统兵的将弁,屡中敌人离间计,战胜之师遂遭瓦解。可是桂王的英名已经震撼了长江上下游,所有各处的兵马,全是久震他的威名。此时忽然被缅帅莽应时叛变,掳进平西王大营,所有平西王所统带的兵马,其中有六七营是他多年的旧部,从他投降清廷之后,他这旧日的部下仍然由他召集统带。这般将弁们,全是在大明朝做过武营将弁的,此时震于桂王的威名,全想一瞻他的丰采。在这半日间已经有几名将弁,偷偷到了后营,暗中偷窥桂王和王妃、小公子。他们在偷看了之下,一个个莫不暗中赞叹,“这实在是大明后裔中一个有作为的英主,不想现在身遭困厄,陷在了平西王吴三桂之手。”这一般将官们对桂王全起了同情之心,惋惜这个英明之主,遭到这个命运,三三两两,互相私议,对于平西王近年以来的行为,完全是骄狂残暴,秉一己的私欲,对于手下的将兵,绝没有同患难同富贵的心意。认为像桂王这种英明果敢的主儿,若是有精强军兵助着他,何愁不能成大事。只这短短的几天中,所有后营离着囚禁桂王之所很近的四五营兵马,绝没有人煽惑他们,凡是看到桂王的面貌,不约而同地全起了归附之心,并且这般人认为,“平西王吴三桂纵然投降大清国受到封赏,可是他在大明朝做官多年,现在桂王总算是亡明后裔,他现在统率着数十万大兵,西南数省全受他的节制,有那么大的威权,若想保护桂王夫妇父子的性命,那是很容易的事,他稍有天良,或者不至于对桂王夫妇下毒手。”
直耗到黄昏左右,这平西王只忙着调拨投降的兵马。他对于莽应时也是不敢深信,对于缅甸兵马投降之后,他认为必须对于这些兵马,重行按着清兵的编制改编,把莽应时所投降的大兵,完全缴械。可是桂王这里已经连次差人要和吴三桂一会,那吴三桂总是推拖着不肯来。直到了晚间,把莽应时的兵马全处置妥当了,他立刻召集他大营的统兵将官,在他中军大帐会议。他向一般将官们又是甜言引诱,说是,“此番出兵云南,平定了边疆上这么大变乱,桂王拥兵反乱了十余年,多少名统兵将帅全失败在他手内。如今我们竟立了这种不世之功,事平之后,所有的将弁,全得论功封赏,是值得庆贺的事。只是现在桂王君臣被俘进大营,本爵看应该把他君臣解送到北京城,任凭清廷的处置,我们不必做这种恶人。所有的将帅们对于这件事有何意见,本爵自当采纳。”
平西王说了这番话,不过是明面上表示谦恭,可是他这种办法究竟不是善策,此时福王尚在金陵,数千里的途程要想把桂王解到北京,谈何容易?可是在座的将官一个个默默无言,给他个不赞一辞。平西王何等狡诈?他已经看岀来内中有几位统领提督对于他的这种处置不满。他一看到这般人面上的神色,又想到这几个人全是他旧日冀辽总镇任上的官弁,现在全随着他升了官级。平西王十分愤怒,可是他绝不行诸容色。
这时后营连着有人到来,说是桂王屡次催促,要和王爷一会。平西王皱了皱眉头,刚要发话,座上竟有一位前锋营的提督杨开甲,此时倒还是他的亲信,从冀辽总镇任上做督师随着他提兵到川中,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私人,却向他说道:“桂王既然屡次要和王爷一会,王爷何不把自己这点子好意向他说明?也显得王爷不忘旧谊,把桂王押解到北京,任凭大清国朝廷处置,王爷也免得落个不义之名。”当时杨开甲这种话,平西王听着十分不满,可是并没有理由来斥他,自己本来就于心有愧,引狼入室请清兵入关,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此时真所谓丑媳妇难免见翁婆。平西王遂愤然起立,向一干将弁们道:“朱由榔痴心妄想兴兵作乱,现在他还想作那种龙子龙孙的妄想,真是不知死所了。本爵去见他,也叫他死了心。”
可是平西王虽说是立时去见桂王,他可不肯就这么去了,立时令弁勇去请晴川派的武师们随他到后营。这正是他因为自己的亲信、将弁全有不满之意,更不得不加以提防了。工夫不大,把晴川派这几位老师傅请到。
镇南侠祝晴川自从到了川中投效在平西王麾下,平西王因为他是保柱的师父,待遇他们这般人十分优厚,始终不肯以僚属对待他们。此时镇南侠祝晴川跟勇士保柱、野人熊铁金生、天南义士萧泽、铁面金刚姚柳川,来到大帐这里。平西王叫他们跟随到后营,一同去见桂王。往后营走,到处里放哨设卡,巡查的官兵一队队来回梭巡着,把这一带警卫得森严。一队军兵执着灯笼前面引路,勇士保柱是尽随在平西王身旁不离左右。像祝晴川等虽是叫他们保护,可不叫他们跟随在身边,后面有两名将官,带着一队护勇,镇南侠等随同他们在一处。一入后营,四下军兵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可是平西王这一到,鸦雀无声,肃静异常。
桂王所住的这座大帐篷,灯火暗淡,帐篷门左右有十二名军兵守卫在大帐左右。平西王此时脚底下越发地慢了,以他平时那种威严,统率十万大兵,执掌生杀大权,此时不知怎的竟是有些趑趄不前。离着帐门数丈远,自己振作了一下,向身旁跟随的保柱说道:“你头前去通报他,就说本爵到了。”保柱一个箭步已经蹿到帐篷门口,向里面大声说道:“里面听着,现在平西王王驾已到,你们还不赶紧迎接?”保柱说完这话,退到帐门旁。
此时这座帐篷内,只有桂王和老尚书龚彝,那桂王听到喝喊的声音,竟是纹丝不动,也没站起来。那保柱平时因为在平西王面前十分得宠,若换在对付别的降将,他这里早不容了,当时就得先吃他个大苦子。但是桂王和老尚书龚彝,现在虽做了俘虏,依然有一种凛凛不可侵犯的威严,保柱只回头望了望平西王。
此时平西王已经走到帐篷门口,抬头往里一看,只见桂王朱由榔端然正坐地在迎面的椅子上,老尚书龚彝侍立一旁。“我吴三桂当初做冀辽总镇,奉旨召见时,对于桂王已经见过数次。”此时虽则做了他的阶下囚,也不知他是天良发现,还是被桂王这种威严震慑住。他把平时统领大兵三军司命的那种气焰,完全消灭净尽,不由得走进帐篷门口,往前稍行几步,跪在地上,口称:“臣吴三桂,叩见王驾。”这种情形,说起来很是背情悖理,不过此时吴三桂确实是天良发现,对不过大明朝的一般宗室,江山总算是被他断送的,所以他看到桂王,竟是起了羞愧之心,颇有叩头谢罪之意。
桂王此时却向下面说道:“吴总镇,你还认得我这穷途末路的大明遗族?”桂王此时绝不承认他是平西王,哪知吴三桂竟答不岀话来。桂王跟着说道:“吴总镇,你事情做得很多,清兵入关,引狼入室,把大明江山,断送在满族之手。你对得起朝廷,对得起黎民百姓么?本爵现在落在你掌握中,你何不早早地把我处置了,幽囚在这里是何居心?”平西王吴三桂此时竟是头上全冒了汗,他糊里糊涂地口中答:“臣不敢。”桂王带怒说道:“吴三桂,本爵想要能够魂归故土,归骨到十三陵,你可能如本爵之愿么?”吴三桂此时好像是吓昏了一般,只答对是“臣不敢”三字,别的话一句说不出来,他那情形几乎不能起立。保柱一看这情形不好,因为有几位将弁护卫着平西王前来,此时虽则没贴近帐篷门口,远远地可全看到平西王的情形,一个个面有喜色。保柱竟是鼓着勇气,紧走了几步,凑到平西王近前,口中说道:“现在有军机大事,等待王爷处理,请王爷回大帐。”他硬把平西王吴三桂架了起来,赶到保柱把平西王架到帐外,在灯火下看到平西王此时面目变色,顺着鬓角往下流下汗来。这几位护卫平西王的将官,虽则知道晴川派这几位武师全是有本领之人,但是他们全是带兵官,没把这般人看在眼内。尤其是勇士保柱,平日那种暴戾情形,一般将官们没有一个不遭到他凌虐的,只为他有一身绝大的本领,万马千军中,取上将的首级如探囊取物,谁也不敢惹他,对于他明面是恭敬,暗中是愤恨。
平西王来到后营见桂王,竟是跪倒地上称臣,这般将弁认为吴三桂还算是不忘旧主,或者大家是冤屈了他。他此番把缅帅莽应时招降,或者是为的收拾了这数万人马,依然有扶保桂王恢复大明江山之意。几个带官兵互相躲在一旁,低声私语,手下的弁勇们在这时也是你告诉我,我告诉你,把臆想的话作为事实。监视后营的这几营军兵,凡是在后营四面列队守卫的,互相传说,众口一词,全说是平西王已然要保桂王,起义师抗清复明。虽则军兵们不敢大声喊嚷,这种低声私语,架不住人多。包围后营就是四营人马两千多名军兵,虽是不能全行列队守卫,这种话传说得可快,立刻间围着后营四周这些个军兵们,把这件事就传扬开。勇士保柱把平西王架出后帐后,镇南侠祝晴川一看这种情形也不好了,这大军中最怕的是淆乱听闻,虽则仅后营这几营人马,若不赶紧制止,不出一个时辰,这种信息,就能传遍了所统辖的各路。并且大雪山那里尚有缅甸国的统兵大帅伏清元帅,尚不知他是否撤兵,还是跟着进攻,这一来可以牵动了大局。
这时,一般老师傅们全俱在近前,听到于箫儿的报告,一个个愤怒异常,只是束手无策。病阎魔谷云峰仰天长叹,向天山四义等说道:“想不到事情变化得这么快,叫我们弄得束手无策。桂王已经落在莽应时之手,他一定把桂王君臣全献与平西王吴三桂。我们虽则率领着四百名健儿,也不能不顾死活地立闯大营,和十几万人马对抗,现在我们只有先找安身之所。我想莽应时纵然把桂王献于吴三桂,桂王与清兵对抗了十年上下,谅他不敢就亲自处置。只要桂王暂时不遭毒手,我们要破死命从那吴三桂手中把桂王夫妇君臣救出来。”此时更隐隐听得一阵阵杀声传过来。这般人还不敢尽自在这里停留,彼此一计议,带着这么多技勇兵,还不能过于欺近了清兵大营附近,只有趁着黑夜间,把适才登高瞭望的那片山头察看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暂时栖身,缓开手也好计议营救桂王之策。众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率领着四队技勇兵翻回来,重行扑奔这片小山头。
暗中交代,这是一个金沙江北仅有的一段山脉,山头看着虽不高,可是山势起伏却连绵出二三十里,直通着金沙江的港汊子,这里地名叫三岔口锦屏峰。赶着来到近前,这几位老义士们分头登高察看形势,这座山看看形势并不怎么伟壮,但是上了山头之后,顺着一条山道往西北出来半里地,却是涧谷幽深,一排排的老树障天,更找不到一处极大的山谷,这四百技勇兵足可以在这里栖身隐蔽。
老义士们等察看已毕,遂赶紧把这四百名技勇兵调集起来,一同进山。因为现在就是想奔平西王的大营已经来不及了,只好风栖露宿一宵,等到天明后,看看附近形势,这里可以长久地待下去,再筹备避风雨之所。因为莽应时这一叛变,那伏清大帅是否能够仍然进兵,这件事恐怕伏清帅孤立无援之下,也不易保守所取得的金沙江一带的地利了。
想入大营搭救桂王,吴三桂统辖十几万精兵,在金沙江北岸一带,不亚如兵山将海,何况他身旁更有晴川派一般劲敌。
这一般风尘侠隐虽各有一身惊人本领,对付这种局面,哪能够轻举妄动?所以必须探查明白了平西王的事情,莽应时数万大兵投降后的安置。白天是绝不能出去探查,因为大营所在地附近数里内,没有军符令箭,绝不让你多走一步,只有在夜间才能下手。这一般惊天动地的人,遇到这种难关,一个个都是愁眉紧锁,真也是劫数使然,处处地叫你遭到了极大的阻难。
夜间本是好好的天气,哪知道黎明时候,突然阴云四起,竟是下起雨来,仓促间来到这里,又赶上这种天气,只有各自找那森岩洞间,暂避风雨。这场雨下了多半天,弄得四百名技勇兵以及一般义士们,衣服和包裹全淋得湿淋淋的。在雨住之后,病阎魔谷云峰、小侠侯玉昆、柳昆扬等到附近一带查勘了一番,虽则找到了两处小村庄,人已逃得干干净净,房也烧得东倒西塌,并且孤零零在旷野中,反不如锦屏峰这个山口较为严密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可仍用自己的力量预备栖身避风雨之所,仗着四百名技勇兵一个个全是忠诚信赖这位教掌谷云峰,大家一齐地动手采伐树木,砍伐荆条蒿草,在这锦屏峰下山谷里面临时搭盖起数十间草棚木房子。真是众志成城,众擎易举,只半日的工夫,这大队的人算是有了栖身处。
谷云峰在黄昏左右,和大家一计议,无论如何今夜也得赶奔平西王大营探查真实情况,和桂王君臣的下落。仗着所有技勇兵所预备的干粮尚可支持数日,不至于受到饥饿之危。在黄昏后,大家商量好,这锦屏峰也得留人统率,虽是地方十分严密,也得提防着一切,遂叫柳昆扬、侯远堂、侯玉昆、韩剑秋、罗信等留守锦屏峰,沿着山边分配着弟兄下卡子瞭望。病阎魔谷云峰和天山四义、于箫儿、侠女朱剑英一同赶奔平西王大营。
趁着这时先把那莽应时突然叛乱,投降平西王的经过叙述一下。
按着那天于箫儿二次夜闯大营去向桂王复命的时候,曾经看到平西王吴三桂差遣将官催促莽应时及早动手。按当时的情形,莽应时并不想立时发动,他想要看看雪山伏清帅那里的动静。哪知那伏清帅措置不当,事情完全毁在他身上了。此次桂王在缅甸借兵,缅甸既然出十万大兵相助,可是这两位主帅派得太不得当。那莽应时平时就是骄狂暴戾,伏清帅在缅甸国已经带兵二十余年,和这莽应时素日就不合,此次出兵,又令伏清帅为主,节制大兵,统辖军情大局。两下里,时时摩擦,早有嫌隙,这吴三桂更擅于利用这种机会进行离间挑拨。缅甸国出兵之下,桂王尚有亲信军队数万人马,在乍一岀兵之时,军威顿壮,连下了十几个县城。清兵屡次败阵之下,才调吴三桂兵伐云南。赶到和吴三桂正式会战之后,正有胜负之下,吴三桂可是自知兵力对付缅甸国的人马和桂王的数万精兵,恐怕终归难操胜算。他竟暗中收买了莽应时部下的几个将官,暗中布散流言,设法离间。到后来几次出兵会战,莽应时却不肯叫他所统辖的精兵担当先锋,所以桂王的所有兵马完全消灭在莽应时阴谋之下,更时时地进谗言离间他和伏清帅。
这莽应时更是一个荒淫好色贪婪无比的狂夫,吴三桂趁着在金沙江上按兵不动之时,差派手下谋士,以甘言厚利来收买莽应时,莽应时竟是坠入吴三桂的反间计中。出兵雪山那里的伏清帅,何尝得不到这种情报?只为此时已经离开本国,莽应时更握有兵权,一时间哪敢动他?伏清帅早已暗中给他本国国王修了一道秘密的本章奏报上去,伏清帅想着明面上还要落好人,不和他结仇,以国王的命令调莽应时回去,另换主帅。在行军之际,哪能这么优柔寡断?赶到于箫儿雪山告密,桂王那封密书写得更是事情已到严重关头,伏清帅倘不当机立断,缅甸的人马非要落个全军覆没,还落个不义之名。伏清帅倒是深信桂王已到危难关头,可是这时他若是把雪山人马全部发动,猝不及防之下,突然开到金沙江上,就是不立时查办莽应时,或者他也不敢立时叛乱了。可是伏清帅一面暗中调拨部下人马,一面却差遣官弁到金沙江上请莽应时立时赶奔雪山议论军情,这一来越发地把莽应时激得立时叛变了。
那莽应时他原本就时时在提防伏清帅对他起疑心,从金沙江到雪山一带的道路上已经遍布了他的放哨兵弁,乔装改扮成农民模样,暗地探查伏清帅的举动。赶到伏清帅所派的官弁一到金沙江,请莽应时到雪山议事,莽应时部下的哨探已然探出雪山人马暗自移动。伏清帅并没有请求莽应时增援,伏清帅所派出几营人马,所走的路径,又避着官栈驿道走。这种情形一报告到莽应时面前,莽应时已知自己和清兵勾结的情形,定已被伏清帅侦知。他立刻派出四营兵马埋伏在要路口,一面把所来的雪山官弁斩杀。当时他召集所统辖的将弁们,宣布他投降平西王的缘由,就是认定了伏清帅此番奉命督师,完全是挟嫌报复。“他按兵雪山不动,只令我们这大部人马和清兵会战,胜了时他得现成的功劳。在几次会阵稍微失利之下,他竟是暗中奏报缅王,诬我军兵受清营贿买,故意地临阵不前,屡次失利。我们所有的兵马,只有战死疆场,休想再回本国了,并且我们兵力只有减少,绝不能再增加,这不啻把我们置身死地一般。平西王吴三桂身为清朝封疆大臣,统辖数十万大兵,我们为他人效这种死力,未免不值。现在,我们投降清兵之后,所有将弁全加封赏,所有的兵马,更得到优厚的待遇。我们不趁此时各逃生路,难道落个腹背受敌,早晚也要落个同归于尽。将弁们如若对本帅的话还有怀疑,可是现在我们大兵被阻不能前进,我们并没落到一败涂地,雪山那里本帅这里并没有去请救兵,伏清帅一面设法诱我去赴雪山,更在暗中发动他所有的兵马,暗中要包围袭击,以叛徒对付我们。所有的将弁兵马,只看今夜,他所差派的两营人马已经临近金沙江。倘若他是有意增援我们对付敌兵,在行军之际,哪能有这种鬼祟的行动?在三更之后,就叫全营将弁看个水落石出。”果然在三更左右,伏清帅所派到金沙江的兵马,竟被莽应时埋伏的奇兵,堵截袭击,除了死伤逃亡的,俘虏了数百名缅兵,这一来越发地证实了伏清帅有除掉莽应时之意。他最后更向一般将弁们宣布,“此次伏清帅这种举动,暗中主谋的竟是守在我们身旁的桂王。”这莽应时传下令去,所有的军兵愿意随着他投降清军的立时整装候命,不愿意随着投降清兵的,只管回大雪山,投降伏清帅,他绝不阻拦。当时竟有千余名下级的官弁,认为投降清军之后,永远不能再回本国,他们声明也不愿投奔雪山归附到伏清帅部下,愿意返回本国,任凭国王的处治。这一来莽应时立刻把这一千余名军兵集合起来,完全分成二十余队,叫他们从后营撤出大营。那莽应时焉肯叫他们再走?这一千余名军兵出了后营之后,那里早埋伏下莽应时的亲信兵马,一个也休想走脱。可怜这千余名无辜军兵全做了刀头之鬼,好个残忍成性的莽应时,更令把这千余名不愿随着归降清军的血淋淋人头,传示各营,有敢对投降清军持异议者立时枭首示众。这一来他所统辖的兵马哪还有一个再道一个不字?莽应时把军兵震慑住,立刻带着一队亲信护勇急急奔桂王的御营。
他大营中闹得这么地翻天覆地,桂王御营这里,虽则被他严密监视,也不会得不到一点信息了。桂王听到部下的将弁报告,这御营不足一营的兵马,倒全是桂王的亲信,此时手下统领御营的将官,请桂王当机立断,速作主张。但是到了此时,叫桂王还有什么办法?仅凭自己这点残余的兵马,要想闯出重围,那不是妄想么?桂王却正色地向部下将弁交代道:“本爵自从起义师,为大明恢复江山以来,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十余年,我始终抱着尽人力听天命,只是本爵的才力不够,屡遭失败。如今缅甸国借兵,又发生这种意外的变故,莽应时生心内叛,我们现在如同身处笼中,还有什么力量挣扎抵抗?这御营兵马,全是随着本爵多年,同甘苦,共患难,本爵就是身死九泉,也感激你们的忠义。现在莽应时已经安心背叛本国,投降平西王,本爵生死不足质疑,现在把你们全营兵马完全断送莽应时的刀头下,本爵居心何忍?你们只有听凭这莽应时的处置,倒还保得性命。我们这么点兵马,在他层层包围之下,若想抗拒他,不过落个血染御营。”桂王说话间,向一般将弁们摆手,叫他们赶紧退出。这一般将弁们哪肯听从?可是这时莽应时已经率着大队人来到御营,把桂王这座御营围得水泄不通。那莽应时率领着一般亲信部下,弓上弦,刀出鞘,闯进御营。桂王此时和王妃、爱子全更换了整齐的衣服,在帐中等候。这莽应时一入御营,立刻就吩咐他部下,把御营左右十几名军兵完全捆绑。他令他部下高声喝喊:“所有御营兵马,完全如同釜底之鱼。你们若听凭处置,本帅对于桂王夫妇父子,绝不妄动一指,把他交到吴三桂手下,任凭他处置。若是不听从本帅的命令,所有御营兵马休想活着出大营!”
这时,桂王身畔那个亲信周雄,他身上的棒伤未愈,踉跄地从帐篷里闯出来,手指莽应时高声大骂道:“你这反复无常的恶贼!缅甸国出兵完全是因为过去大明朝对你们有恩。我们王爷自兴兵以来,没有一点亏负你。你这种纵兵殃民的情形,王爷因为你们是客军,不肯报告你们国王,如今你竟敢受平西王吴三桂的贿买,甘心背叛本国,威胁我们王爷。莽应时,你这种行为天地难容,你若是尚有人心,任凭你投降吴三桂,放我们王爷退出大营。你真敢做这种伤天害理、人神共愤、天地难容的事,只怕你投降到吴三桂的手下,也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莽应时立刻怒斥道:“大胆的狗奴!你敢在本帅面前无礼。”喝令左右,把这万恶的东西拿下,枭首示众。可是周雄早已看到大势已去,自己就是偷生一时,也不会活下去了,他怀着必死之心,哪还怕他的威胁?立刻从身旁抽出一柄锋利的匕首,他竟向莽应时面前撞来,用这口匕首刀照着莽应时胸前就刺。周雄身带棒伤,莽应时身旁又有许多虎狼似的将弁,哪会叫他刺着莽应时?往前一扑下,早有一名将官抡起刀来,咔嚓一声把周雄的右臂砍断。但是周雄哎哟一声,身躯往后一倒,他在这种重伤之下,竟是腾空跃起,两眼几乎全冒出血来,他张着一只左手竟向莽应时猛扑。在莽应时身左侧的一名将官一抬腿,踹在周雄的左胯上,扑通一声,摔倒地上。可是不知这周雄哪里来的力量,一条断臂依然握着那口匕首刀,鲜血淋漓地不住乱颤,他两次受伤之下,依然猛蹿起来,二次还要向莽应时身上扑。可是因为右臂已断,血流得太多,身躯一晃,往前一栽。这时莽应时身旁的一般将弁,各自抡刀,向周雄剁去。可是周雄一声惨号,竟把他那条断臂抓起,暴喊着:“王爷!我周雄可先走了。”他把这条断臂抡起,竟向莽应时打来。莽应时所率的一干将弁,虽是久经战阵,此时对于周雄这种形如鬼魅、屡扑屡起的情形,也未免胆寒。他们虽然乱刀齐下,可依然没有把猛打过来的这条断臂挡住,砰的一声竟打到莽应时的身上,虽则是没把莽应时打伤,也把莽应时吓得胆寒,哇呀呀怪叫,身躯往后退。此时乱刀齐下,把个周雄砍成了数段。此时帐篷外有几名将弁,也痛不欲生,各自抡刀向前。可是莽应时带的人多,哪容这般人冲过来?刹那间这帐篷前尸横遍地,眨眼间就死了十几名。这一营兵马,此时早被莽应时的大队军兵一处处包围住。
那桂王此时忽然从帐篷里闯出来,面色铁青,两手一背,站在帐门口,向莽应时招呼道:“莽帅,我们国籍不同,做人可是一样,本爵眼前只剩这点兵马,何足尊驾屠杀?兴兵抗清的事,完全是出自本爵一人之意,本爵现在已经落到你掌握中,听凭处置。莽帅,你何不稍体好生之德,难道非把他们屠杀尽净才快意么?”那莽应时虽是凶狠暴戾、残忍成性,但是他现在被周雄那条断臂打得遍身血腥,御营前桂王的一干将弁至死不屈,他也未免胆怯了,遂向桂王说道:“朱由榔,现在本帅已经决意投降清营,我并不想加害你,只要顺情顺理听凭本帅处置,本帅把你们君臣兵马完全交到平西王。你们汉人的事,由你们汉人去办,本帅也不愿意尽情杀戮。只是眼前这几个人,他们是自寻死路,怨不得本帅了。”
桂王这时见自己这点残余兵马在缅兵包围下,尚是不肯屈服,那情形立时就要猛往外冲,和缅兵以死相拼。桂王看到帐篷前,东一个,西一个,被杀的将弁,卧在血泊中,真是伤心惨目,遂往前走了几步,高声招呼道:“好弟兄们,现在不必抗拒了,莽帅已经当面许了本爵,把我们君臣交与吴三桂。现在你们赶紧把兵刃全交出去,随着本爵去见那冀辽总镇吴三桂,看看他把我君臣军兵怎样处置。你们若是不听本爵的命令,那不啻你们亲手断送了本爵的性命。”这点残余的兵马,本是自知无法抗拒,只是身陷在莽应时大营之内,全愿意和桂王同归于尽,此时听到桂王尚有一线生机,所有御营的兵弁,立刻把兵刃抛出来,就算完全屈服在莽应时之手,做了俘虏。这时莽应时在一般将弁拥护下,走进桂王的帐篷中,王妃和小公子全在那里等候,现在也不作别的打算,只有预备殉国。莽应时走进帐篷后,向桂王交派道:“本帅此次这种举动,全是你和那伏清帅逼迫而成,我不得不走这条路了。你君臣赶紧收拾一切,随本帅投降清营,我可是要拔营了。”
此时那老尚书龚彝,也从自己的寝帐中闯出来。可是被莽应时的部下监视住,这位老尚书年岁太大了,兵弁们虽是用兵刃威胁着,不准他乱闯,可是老尚书已经破出死去高喊着:“我龚彝无论如何得死在王驾一处,任凭你们把我乱刃分尸,我也情甘领受。”兵弁虽是在用刀威胁着,可不敢下手,因为他是桂王亲信的大臣,只好打发人赶紧报告莽帅如何处置。莽帅立刻吩咐把他押进来,由军兵监视下,把龚彝押进了桂王寝帐。这位老尚书龚彝一进寝帐,看到桂王夫妇和少公子,他不禁伏地放声大哭,可是他在老泪涟涟下抬起头来,要向莽应时说话,桂王立即阻止道:“老尚书,现在你不必多言,事情已到了这般地步,岂是你空言所能阻止?随本爵去见平西王好了。”这莽应时看了看桂王身边再没有抗拒之人,此时莽应时部下的将官把御营俘虏的兵马,完全押解着离开了御营,不叫他们再接近桂王。
可惜雪山伏清帅所打发来的两营人马,也在这半夜间被莽应时的伏兵,杀个落花流水,全军覆没。他立刻吩咐响号炮拔营,他早已先行派人报入清营,他率领大军投降那平西王吴三桂,在金沙江上摆开了阵势。在四更之后,莽应时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清营。平西王吴三桂调集了二十营兵马,排出数里远灯笼火把照耀着,弓上弦,刀岀鞘,严阵以待。所有莽应时的大队人马,此时可不能像先前那么耀武扬威了,可惜缅甸国这数万精兵足可一战,竟是完全断送在莽应时一人之手。这投降兵马,直到天明后才完全走入清营。莽应时押解桂王君臣,到了平西王大营之后,莽应时他立时求见平西王吴三桂,更要当面献俘。可是平西王差派他部下军兵,把桂王君臣们全安置在后营中,完全由他手下亲信的兵弁们监视着。他却不肯当时就见桂王,对于莽应时却是甘心厚礼,尽力地笼络这个叛贼。当日许着莽应时,必要奏报清廷之后,定要得到清廷的封赏,叫他镇守边陲,做一个封疆的大臣。桂王被押到后营,兵马监视之下,眼前只有一位老尚书龚彝,再也看不到一个亲信人了。不过吴三桂所派来手下亲信将弁,看到桂王这种丰仪,一个个不由己地全起了一种敬畏之心,他们对于桂王面前十分恭谨,桂王君臣倒丝毫没遭到一点凌辱。直到中午之后,依然不见平西王的面。
这位桂王朱由榔自起兵之后,在西南数省,也曾显赫一时,更因为他到处得黎民的爱戴。在他有一次从福建起兵,到长江一带,已经占据了数省,大清国这边丧师失地,耗费了多少人马、多少钱粮。可惜桂王手下统兵的将弁,屡中敌人离间计,战胜之师遂遭瓦解。可是桂王的英名已经震撼了长江上下游,所有各处的兵马,全是久震他的威名。此时忽然被缅帅莽应时叛变,掳进平西王大营,所有平西王所统带的兵马,其中有六七营是他多年的旧部,从他投降清廷之后,他这旧日的部下仍然由他召集统带。这般将弁们,全是在大明朝做过武营将弁的,此时震于桂王的威名,全想一瞻他的丰采。在这半日间已经有几名将弁,偷偷到了后营,暗中偷窥桂王和王妃、小公子。他们在偷看了之下,一个个莫不暗中赞叹,“这实在是大明后裔中一个有作为的英主,不想现在身遭困厄,陷在了平西王吴三桂之手。”这一般将官们对桂王全起了同情之心,惋惜这个英明之主,遭到这个命运,三三两两,互相私议,对于平西王近年以来的行为,完全是骄狂残暴,秉一己的私欲,对于手下的将兵,绝没有同患难同富贵的心意。认为像桂王这种英明果敢的主儿,若是有精强军兵助着他,何愁不能成大事。只这短短的几天中,所有后营离着囚禁桂王之所很近的四五营兵马,绝没有人煽惑他们,凡是看到桂王的面貌,不约而同地全起了归附之心,并且这般人认为,“平西王吴三桂纵然投降大清国受到封赏,可是他在大明朝做官多年,现在桂王总算是亡明后裔,他现在统率着数十万大兵,西南数省全受他的节制,有那么大的威权,若想保护桂王夫妇父子的性命,那是很容易的事,他稍有天良,或者不至于对桂王夫妇下毒手。”
直耗到黄昏左右,这平西王只忙着调拨投降的兵马。他对于莽应时也是不敢深信,对于缅甸兵马投降之后,他认为必须对于这些兵马,重行按着清兵的编制改编,把莽应时所投降的大兵,完全缴械。可是桂王这里已经连次差人要和吴三桂一会,那吴三桂总是推拖着不肯来。直到了晚间,把莽应时的兵马全处置妥当了,他立刻召集他大营的统兵将官,在他中军大帐会议。他向一般将官们又是甜言引诱,说是,“此番出兵云南,平定了边疆上这么大变乱,桂王拥兵反乱了十余年,多少名统兵将帅全失败在他手内。如今我们竟立了这种不世之功,事平之后,所有的将弁,全得论功封赏,是值得庆贺的事。只是现在桂王君臣被俘进大营,本爵看应该把他君臣解送到北京城,任凭清廷的处置,我们不必做这种恶人。所有的将帅们对于这件事有何意见,本爵自当采纳。”
平西王说了这番话,不过是明面上表示谦恭,可是他这种办法究竟不是善策,此时福王尚在金陵,数千里的途程要想把桂王解到北京,谈何容易?可是在座的将官一个个默默无言,给他个不赞一辞。平西王何等狡诈?他已经看岀来内中有几位统领提督对于他的这种处置不满。他一看到这般人面上的神色,又想到这几个人全是他旧日冀辽总镇任上的官弁,现在全随着他升了官级。平西王十分愤怒,可是他绝不行诸容色。
这时后营连着有人到来,说是桂王屡次催促,要和王爷一会。平西王皱了皱眉头,刚要发话,座上竟有一位前锋营的提督杨开甲,此时倒还是他的亲信,从冀辽总镇任上做督师随着他提兵到川中,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私人,却向他说道:“桂王既然屡次要和王爷一会,王爷何不把自己这点子好意向他说明?也显得王爷不忘旧谊,把桂王押解到北京,任凭大清国朝廷处置,王爷也免得落个不义之名。”当时杨开甲这种话,平西王听着十分不满,可是并没有理由来斥他,自己本来就于心有愧,引狼入室请清兵入关,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此时真所谓丑媳妇难免见翁婆。平西王遂愤然起立,向一干将弁们道:“朱由榔痴心妄想兴兵作乱,现在他还想作那种龙子龙孙的妄想,真是不知死所了。本爵去见他,也叫他死了心。”
可是平西王虽说是立时去见桂王,他可不肯就这么去了,立时令弁勇去请晴川派的武师们随他到后营。这正是他因为自己的亲信、将弁全有不满之意,更不得不加以提防了。工夫不大,把晴川派这几位老师傅请到。
镇南侠祝晴川自从到了川中投效在平西王麾下,平西王因为他是保柱的师父,待遇他们这般人十分优厚,始终不肯以僚属对待他们。此时镇南侠祝晴川跟勇士保柱、野人熊铁金生、天南义士萧泽、铁面金刚姚柳川,来到大帐这里。平西王叫他们跟随到后营,一同去见桂王。往后营走,到处里放哨设卡,巡查的官兵一队队来回梭巡着,把这一带警卫得森严。一队军兵执着灯笼前面引路,勇士保柱是尽随在平西王身旁不离左右。像祝晴川等虽是叫他们保护,可不叫他们跟随在身边,后面有两名将官,带着一队护勇,镇南侠等随同他们在一处。一入后营,四下军兵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可是平西王这一到,鸦雀无声,肃静异常。
桂王所住的这座大帐篷,灯火暗淡,帐篷门左右有十二名军兵守卫在大帐左右。平西王此时脚底下越发地慢了,以他平时那种威严,统率十万大兵,执掌生杀大权,此时不知怎的竟是有些趑趄不前。离着帐门数丈远,自己振作了一下,向身旁跟随的保柱说道:“你头前去通报他,就说本爵到了。”保柱一个箭步已经蹿到帐篷门口,向里面大声说道:“里面听着,现在平西王王驾已到,你们还不赶紧迎接?”保柱说完这话,退到帐门旁。
此时这座帐篷内,只有桂王和老尚书龚彝,那桂王听到喝喊的声音,竟是纹丝不动,也没站起来。那保柱平时因为在平西王面前十分得宠,若换在对付别的降将,他这里早不容了,当时就得先吃他个大苦子。但是桂王和老尚书龚彝,现在虽做了俘虏,依然有一种凛凛不可侵犯的威严,保柱只回头望了望平西王。
此时平西王已经走到帐篷门口,抬头往里一看,只见桂王朱由榔端然正坐地在迎面的椅子上,老尚书龚彝侍立一旁。“我吴三桂当初做冀辽总镇,奉旨召见时,对于桂王已经见过数次。”此时虽则做了他的阶下囚,也不知他是天良发现,还是被桂王这种威严震慑住。他把平时统领大兵三军司命的那种气焰,完全消灭净尽,不由得走进帐篷门口,往前稍行几步,跪在地上,口称:“臣吴三桂,叩见王驾。”这种情形,说起来很是背情悖理,不过此时吴三桂确实是天良发现,对不过大明朝的一般宗室,江山总算是被他断送的,所以他看到桂王,竟是起了羞愧之心,颇有叩头谢罪之意。
桂王此时却向下面说道:“吴总镇,你还认得我这穷途末路的大明遗族?”桂王此时绝不承认他是平西王,哪知吴三桂竟答不岀话来。桂王跟着说道:“吴总镇,你事情做得很多,清兵入关,引狼入室,把大明江山,断送在满族之手。你对得起朝廷,对得起黎民百姓么?本爵现在落在你掌握中,你何不早早地把我处置了,幽囚在这里是何居心?”平西王吴三桂此时竟是头上全冒了汗,他糊里糊涂地口中答:“臣不敢。”桂王带怒说道:“吴三桂,本爵想要能够魂归故土,归骨到十三陵,你可能如本爵之愿么?”吴三桂此时好像是吓昏了一般,只答对是“臣不敢”三字,别的话一句说不出来,他那情形几乎不能起立。保柱一看这情形不好,因为有几位将弁护卫着平西王前来,此时虽则没贴近帐篷门口,远远地可全看到平西王的情形,一个个面有喜色。保柱竟是鼓着勇气,紧走了几步,凑到平西王近前,口中说道:“现在有军机大事,等待王爷处理,请王爷回大帐。”他硬把平西王吴三桂架了起来,赶到保柱把平西王架到帐外,在灯火下看到平西王此时面目变色,顺着鬓角往下流下汗来。这几位护卫平西王的将官,虽则知道晴川派这几位武师全是有本领之人,但是他们全是带兵官,没把这般人看在眼内。尤其是勇士保柱,平日那种暴戾情形,一般将官们没有一个不遭到他凌虐的,只为他有一身绝大的本领,万马千军中,取上将的首级如探囊取物,谁也不敢惹他,对于他明面是恭敬,暗中是愤恨。
平西王来到后营见桂王,竟是跪倒地上称臣,这般将弁认为吴三桂还算是不忘旧主,或者大家是冤屈了他。他此番把缅帅莽应时招降,或者是为的收拾了这数万人马,依然有扶保桂王恢复大明江山之意。几个带官兵互相躲在一旁,低声私语,手下的弁勇们在这时也是你告诉我,我告诉你,把臆想的话作为事实。监视后营的这几营军兵,凡是在后营四面列队守卫的,互相传说,众口一词,全说是平西王已然要保桂王,起义师抗清复明。虽则军兵们不敢大声喊嚷,这种低声私语,架不住人多。包围后营就是四营人马两千多名军兵,虽是不能全行列队守卫,这种话传说得可快,立刻间围着后营四周这些个军兵们,把这件事就传扬开。勇士保柱把平西王架出后帐后,镇南侠祝晴川一看这种情形也不好了,这大军中最怕的是淆乱听闻,虽则仅后营这几营人马,若不赶紧制止,不出一个时辰,这种信息,就能传遍了所统辖的各路。并且大雪山那里尚有缅甸国的统兵大帅伏清元帅,尚不知他是否撤兵,还是跟着进攻,这一来可以牵动了大局。
相关热词搜索:峨嵋双剑
下一章:第十七回 篾子坡 桂王遭惨杀
上一章:第十五回 金马山 群侠挥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