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树上箴言
2025-09-07 作者:羽青 来源:羽青作品集 点击:
当他正在疾走之际,倏见数十丈外,一座占地极广的丛林拦住去路,身形略顿,很快地将四周的地形审视一遍,接着微思之下,认为掳去筠姐姐之人,除了穿林而过外,再无他途可走,所以他亦未多加考虑,即晃身入林。
此刻他全心全意都放在筠姑娘的身上,故而对林中的一切都无暇细看,只见他展开身形左弯右绕,向前疾驰着。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感一股激烈的破空之声从身后传来。
他闻声一惊,身形本能地向右斜着滑出,同时举目循声望去,只见一道闪烁不定的火光,挟着一股强烈的破空之声,飞驰而至,钉在他眼前一丈左右处的一棵数人环抱粗细的大树上。
他见状心里顿时一阵惊愣,凝聚目光向那道钉在树身上的火光望去。
目光到处见是一只刚刚点燃不久的松油火把,深深插进树身,露在外面的火苗,伸缩不定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这种情形使他诧异不止。
暗道:“投掷火把之人的用意何在呢?”
就在他思忖未已之时,另一件使他感到更惊诧的情景映入眼帘。
原来在火把的下面,有一块二尺长短,一尺多宽的树皮,被人剥去,露出白白的树身,上面刻有字迹。
因为距离远,再加上林中光线暗淡,对那些字迹根本看不清楚。
他见状顾不得搜寻投掷火把之人,而晃身上前向那些字迹凝视过去。
只见那块二尺长短一尺来宽、光滑无皮的树身上,被人用指功整整齐齐地刻写下几行龙飞凤舞、含意深奥诗词皆非的字句:
“片玉复现,金羽兴波。
为践诺言,假手弭祸。
良材难获,出此下策。
欲明因果,见师自解。”
另外尚有一行字迹,好像是后来加上去的,写的是:
“勿再紧追不舍,速返成都,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即可重晤。”
在这行字句的下面,没有落款,只划着两只残缺不整的人耳。
剑华对着这几行寓意难解的字句,怔视良久,才算被他想出一点端倪来,接着又沉思有顷,才怀着怅惘而紊乱的心绪,转身向回路走去。
他一面沿着来路向麦桑驰去,一面默默沉思道:“从种种迹象看来,此人定系一位性格奇特的前辈大侠,所言一切亦当属实非虚,然而……‘片玉’‘金羽’又是指何而言?再者,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筠姐姐此一被掳,仅是有惊无险,并且说不定因祸得福,练成绝技,负起一件造福武林的重任。”他忖思至此,忧急的心绪,才算暂时得到一丝安慰。
然而,他这种心意,是从那几行字句中,揣测出来的含意而已,究竟是否如他所猜想,他就不敢肯定了。
因此,在未见到筠姐姐之前,他心里总是被一团阴影所笼罩,同时有一种说不出的疚愧之感,他总感到自己做了一件极对不起筠姐姐的事情。
所以他心中那丝安慰之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顿即消逝,心胸之间遂再度被忧急、紊乱、疚愧……等混合而成的复杂心绪所充塞。
在五鼓将尽的时候,他才回到了李桐荪的庄宅。
他一步入大厅,一眼就看到李桐荪正聚精会神地替爱子擦洗周身的伤势,而老夫人和少夫人,荷刃蓄势如临大敌似地围伺在侧。
他的脚步声,使得三人不约而同地向厅门望来。
当三人看清来人是剑华时,脸上均展露出惊诧之色,其中以李桐荪为最甚,同时暗暗忖道:“事情定是有重大的变化,否则,华儿不会忧伤满面,垂头丧气地单独回来……”
身形在思忖中向剑华踱了过去。
他踱至剑华面前,用手一扶剑华的肩膀,低叫一声:“华儿……”虽仅仅一声低呼,但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关切和爱怜之情。
剑华泪眼模糊,仰首向慈祥满面,目蕴关切的李桐荪望着,内心里产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孺慕之情。
咽叫一声:“李伯伯……”一头扑进李桐荪怀中,在这刹那之间,满腹的委屈悒郁之感,一齐迸发出来,伏在李桐荪的怀中,泣不成声。
李桐荪见状,心里亦为之黯然神伤,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半晌,他才强抑悲怀,将剑华半扶半抱地放在一张椅子上,然后又用衣袖替剑华将脸上的泪痕拭去。
剑华经过一阵尽情的发泄,胸怀才稍感舒畅,同时情绪也渐渐由激动而平静下来。
李桐荪见状,这才蔼声地对他说道:“华儿!事情是不是有了其他的变化……”
他闯荡江湖有年,见多识广,对事理的判断颇具见地,他一眼就看出,剑华去追救叶姑娘,不但徒劳而返,并且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所以他一直等到剑华的心绪平静下来,才很技巧地向剑华询问。
李桐荪问的虽然很技巧,但也将剑华存于心里的疚愧、忧急之感,又给引了起来。
只见他的脸上顿时又布上一云层黯然之色,唏嘘有顷,才低哑着语声,将适才的经过情形,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李桐荪听后,双目之内精光陡然暴射,沉重的面色,如被利刃戮开一条缝隙,从中露出一丝惊喜之容,目光灼灼地向一处凝视着,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说是她老人家所为吗?”他这种突然的神态,使剑华感到无限惊奇,双目愣愣地向他望着。
有顷,李桐荪才从思忆中清醒过来。
剑华乘机问道:“李伯伯,她老人家是哪一位呢?”
李桐荪对剑华的问话,未立作置答,沉吟有顷道:“如我揣测不错的话,劫去叶姑娘之人,恐是成名犹在尊师之先的,一代佛门隐侠半耳师太。因为我曾听先师道及,这位前辈异人的独门标记就是两只残缺不整的人耳。这位半耳老前辈不但成名极早,而其一身功力更是莫测高深,所向无敌。当年我奉师命下山行道之时,这位老前辈已归隐林泉绝迹江湖,故而我对其一生事迹,亦仅从先师处得知一二,未能详悉。”
剑华闻语,暗道:“果如李伯伯所说,那这位半耳老前辈的寿数,如今怕不百龄有余……再者,片玉、金羽又是指何而言?”
他思忖于心形诸于外,脸上罩上一层惊疑之容。
李桐荪见状,好像看透了剑华的心意,微微一笑道:“这位半耳老前辈,如果还健在的话,恐怕要有一百五十余岁……”
略顿,继道:“至于字句中所提到的片玉、金羽二事,我经过片刻思考,才猛然想起在三十余年前,武林中曾发生了两件震撼武林的往事,现在想来却不谋而合。
“一是倏现即逝的‘片玉枯骨掌’。
“一是‘金羽挫群豪’。
“可惜,这两件震撼武林的大事发生之时,我正在师门习艺,故而对个中详情,亦仅听传闻,未能详悉。
“好在令师智禅子老前辈,不但目击并且均亲身参与,将来你见到令师一问便知。”
剑华听后,俯首沉思有顷,暗忖道:“听李伯伯之言,劫走筠姐之人,定系半耳师太无疑,可是其真正用意,果如留字所示之‘为践诺言,假手弭祸’的寓意吗?”那筠姐姐不是因祸得福,一夜之间得遇明师,变成了这位一代隐侠的衣钵传人……”
他思忖至此,又将那几行字句,反复地想了一遍,觉得可能性极大,但是在事实未大白之前,他胸中那团阴影,却始终无法去怀。
他这种蹙眉沉思之状,将其内心里的忧急之情表露无遗。
李桐荪见状,轻叹一声,低唤道:“华儿……”
一声华儿才将剑华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目光怔怔地向李桐荪望着。
李桐荪强扮笑容,温言道:“华儿,事已至此,你空自着急又有何用?不但与事无补,反而徒乱心意……”再者,我看叶姑娘是吉人天相,定能化险为夷,说不定会因祸得福,学得旷世绝学……”
语毕,遂站了起来,用手一拉剑华,又道:“你劳累一天,也该好好休息休息,有甚么事明日我们再来商量……”
边说边拉着剑华向厅外走去。
剑华朝着李桐荪苦笑一声,默无一语地跟在李桐荪身侧向厅外走去。
蓦然间他想到,于情于理,自己都应当先探视探视宇龙哥哥的伤势有无变化再去休息,同时亦应向李伯母和嫂夫人告辞一声才对。
他思忖至此,遂对李桐荪道:“伯父,我去看看宇龙哥哥的伤势有无变化。”
李桐荪睨视剑华一眼,然后颔首示应,遂陪着剑华,向爱子卧处走去。
二人来至李宇龙身侧。
剑华俯首在李宇龙周身仔细检视了一遍。
见其全身上下,足有二十余处伤口,幸而均为外伤,未曾伤及筋骨及内腑,经过内服及擦敷药物之后,已无大碍,只是因出血过多真气耗损过巨,未能及时苏醒过来,还陷入半昏睡状态。
他这才放心,遂对李桐荪及其夫人和儿媳说道:“请伯父伯母和嫂夫人放心,宇龙哥哥的伤势虽然很重,好在均为外伤,未伤及内腑,现已无大碍,最迟再过两个时辰以后,就可苏醒过来。”
李桐荪闻言未作置答,轻叹一声,转身向厅门缓缓走去。
剑华见状,心里亦生出一种说不出的黯然神伤之感,暗叹一声,跟在李桐荪的身后向厅外走去。
李桐荪将剑华领至一间书室,然后说道:“华儿,这是你宇龙哥哥的书房,你就在此暂时休息一晚,明天我再命人另外替你准备一间。”说完不等剑华答腔,即转身离去。
剑华等李桐荪去后,即合衣而卧,他因心绪不佳,思潮起伏,思前想后,良久,良久,才朦朦胧胧地进入梦境。
一宿无话,瞬即更尽天晓。
剑华醒来时,已是日影斜照,天光大亮,他不由哑然失笑,暗道:“自己睡的可真够死的,已日上三竿尚不自觉……”
他思忖至此,正准备站离卧塌之际。
突见窗棂上钉着一纸素笺迎风飘动,上面是墨迹殷然似有字句。
他见状心里一惊,不及多加思考,双掌一按卧榻,仰卧的身形,借着这一按之力,飘立地面,身形轻晃,欺近窗前,伸手将那纸素笺取在手中,并急急地向上注目望去。
只见这纸素笺,无头无尾,上面有两行笔力苍劲的狂草字句:“欲悉仇踪,今夜午时请驾临镇左荒冢一叙。”一行写的是:
“为防泄机,万勿轻示于人。”
他看过这纸素笺之后,心里真是悲喜交集。只感胸中热血沸腾,伫立窗前久久……都一动不动。
此时,他除了推测笺中所云的真实性,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使他委决不下,是否应将此事告知李伯伯。
他忖思甚久,才暗暗决定,遵照笺嘱暂时隐瞒下来。
是夜,万籁俱静,月明星稀,大地死寂得令人顿生窒息及惧怖之感。
剑华为了防范未然,提早半个时辰动身。
他到达荒冢之时,先选择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将身形隐蔽起来,然后放眼向四周打量过去。
只见这座荒墓,占地极广,与其说是荒墓,倒不如说是乱葬岗来的恰当,一座座荒冢土丘不下数百个。
荒墓的四周,栽植着为数足有千株左右的松柏,一棵棵高大的树影,随风摇曳不定,就好像是一条条蹈舞不停的鬼影,令人一望而生寒意……
此时,他倏见一条黑影,疾驰而来。
此人一面疾驰,一面不断回首后顾,好像是怕被人发现似的。
此黑影驰进林中,状极焦灼地向四周张望不停。
剑华借着月色,向现身的黑影打量过去。
只见此人年约五旬左右,身穿一袭黑色的劲装,肩插长剑腰悬镖囊,鼻正脸方生就一副忠厚之相。
不过,神色之间却焦灼而带隐忧,在林中转来转去,从其沉重的步履及呆缓的身形,可以看出此人的武功极为平常。
剑华向现身之老人打量一遍后,又瞬目向四周审视过去,见无异状,这才气沉丹田,飘落地面。
那名老人,正在焦灼不安,彷徨无主之际。
倏见一个面带忠厚,衣着朴素背插单剑的少年,从一棵大树上飘落在自己眼前。
剑华飘落在老人面前,双手一拱,道:“老前辈,在下谷剑华应……”
那老人不等剑华将话说完,已是悲从中来,热泪盈眶,跨步上前,一把拉住剑华,然后咽声而急慌地说道:“少爷,速退出林中,再迟就来不及了……”
说完,拉着剑华就向林外奔去。
剑华被老人这突然的举动和称呼,弄得惊愕交加,茫然不解,怔怔地向老人望着。
不过他从老伯语气和神色中看出,这位老人对他是绝无丝毫恶意。
所以他心里虽然惊疑交加,但还是默无一言地跟在老人身侧,向林外走去。
就在二人的身形,向前移出不足一丈左右之际。
突闻左侧树巅传来一声低沉的冷笑。
剑华闻声心神为之一紧,双目之内,精光暴射,循声望去。
而那名老人闻声面色大变,冷汗浃流,慌不择言地颤声对剑华说道:“少爷,老奴徐伯奇,杀害老爷的仇人是……”
老人是字出口,未及道出下文,突感心胸一阵剧痛,遂即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只感眼前一黑,身形向前踉跄了几步,扑通一声,栽倒地上。
剑华怀着紧张而又悲愤的心情,一面搜寻发出冷笑之人,一百竖耳静待老人说出仇人的姓名。这突来之变,使得他心神一震,暗叫一声“不好”,俯身将老人倚靠在怀中。
只见老人脸上的神色,就在这刹那之间,变得苍白难看已极,扭曲痉挛,并颤抖不已。
剑华目睹此状,真是心痛如割,热泪如决堤之水滚滚而下。
此刻,他已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根本无心防范环伺在侧的敌人,即默运真力贯注右掌,紧按在老人的章门穴上,展起隔体疗伤的无上心法,企图挽回老人的性命。
这时,老人在一阵急喘之后,缓缓睁启双目,目光涣散而费力地向剑华凝视着,嘴角挂上一丝痛苦而又带欣慰的苦笑,接着将头轻轻一摇,然后用手指着心胸,双唇又是一阵掀动,看样子是想说话,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已是力不从心,不但未能发出只言半语,相反地却又换来一阵急喘,接着一口鲜血随势喷出,喷了剑华一脸一胸。
剑华也顾不得将脸上的血渍拭掉,急急地向老人胸前望去。
只见老人胸前的心坎穴上,插着一只形似鸟羽,纯金打造,仅有一寸余长的暗器。
剑华由于机敏过人,又肯苦学不辍,故而他研习神医秘籍为时虽短,但已尽将秘籍中的岐黄医理,悟记于胸,换句话说,此时他已尽得神医真传,就是经验稍差而已。
老人这种现象,他一眼就看出因伤致内腑,已是回生乏术,不过他还存着万一之想,所以按在老人章门穴上的右掌,并未撤开,将本身真力沿掌源源渡入老人体内。
果如剑华所料,老人的急喘声,逐渐由高转低,由低转弱,最后竟弱至一息无存,显然已是气绝长逝。
剑华见状,知道连那最后的一线希望,亦告绝望了,心里不由大恸,双手抚着老人的尸首,内腑不时泛起阵阵绞割之痛。
只见他目光呆滞,神情木然,向怀中的老人凝视着,不言不语无声无泪,人好像骤然傻了一样。
一个人在伤心悲恸过度时,往往会流不出一滴眼泪来,现在剑华就处在这种情景下。
他像这样呆视不动,足有盏茶之久,神智才渐渐恢复过来,将那只形似鸟羽的暗器,伸手从老人胸前拔下来,然后将老人的尸体轻轻移离胸怀,缓缓站起身形,手持着那只形似鸟羽纯金打造的暗器,仰天凄然而语道:“老前辈阴灵不散,晚辈定替你老人家雪此血海深仇,此心誓死不渝……”
就在他的语声甫落之际,左侧树巅突又传来一声与先前完全相同的冷笑声。
他虽然悲恸逾恒,神智稍显不定,但由于内功深厚,所以冷笑传至,他根本未多加思考,身形本能循声疾转,目光灼灼的向左侧树巅盯视过去。
这时,四周突然同时传来一阵,衣袂飘动的飒飒风声。
他闻声心里微微一惊,目光分向左右斜视过去。
只见就在这刹那之间,左右后方同时出现了六七名鬓发花白的老人。
一个个目光灼灼地向他盯视着。
他目睹此情,剑眉紧蹙,心里骤然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紧张及不安之情,目光缓缓从两侧收敛回来,并暗暗筹谋应对之策。
突然发觉面前不知什么时候也出现一名老人,他见状心神为之一震,暗忖:“此人何时现身,自己竟毫无所觉,看来其轻功之高,分明已达化境……”
他一面默默思忖,一面向老人打量过去。
只见面前这位老人,年约五旬左右,身着一袭黄色的葛布长衫,脸上神色冷傲,嘴噙冷笑,双目睁合之间精光四射,令人一望而生寒意。
他将老人打量一遍后,遂又暗思忖道:“此人不但轻功极高,并且是一绝顶的内家高手……”
他沉思至此,正欲将目光从老人身侧移开之际。
蓦地,看见老人肋下挂着一只鹿皮镖囊,而囊中并排插着几只金色的羽形暗器,其形式之大小,与他从自称徐伯奇的那名老人胸前拔下来的那只金色羽形暗器,完全一样。
此一发现使他顿感气血逆涌,适才那阵惊怯不安之感,为之一扫而光,双目陡启精光随之暴射,目光不但未移离老人,反而逼视过去。
到剑华的两道目光,突然变得锋利无比,好像两把淬毒利箭,大有透穿自己心胸之势,不禁凛然忖道:“想不到此子貌不惊人,却有如此深厚的内家功力,今夜如不借机将其毁掉,后患难防……”
这时剑华强抑胸中那股痛愤激动的心绪,将那只纯金打造的羽形暗器向老人一扬,然后沉声问道:“此物可是阁下所有?”老人见状,神色微变,同时,脸上闪过一丝疚愧不安之色,一怔之下,即借着一声低沉的冷笑,又恢复原先那种冷漠之态,傲然地将头一点。
剑华见状,只感浑身微微一颤,再度强抑满腹激动之情,用手一指那名因伤至死,而自称徐伯奇的老人的尸体,沉着语声问道:“如此说来偷袭这位老人家者,亦是阁下所为?”
老人闻声就是一愣,好像剑华的问语,出乎他意料之外,他在一愣之后,脸上的神色即为之瞬变,阴晦不定,而目光亦是游离不定,显示出其内心对某一件事情,难做决定而深加思虑。
有顷,他才再度发出一声令人闻后生寒的冷笑,接着模棱两可地说道:“娃娃,你此问的用意何在?是老夫所为,你准备做何打算?不是老夫所为,你又做何打算……”
他的一双目光,在语声中一直向剑华盯视着,原来他要凭着数十年的江湖经验,来判断剑华的反应,以决定对策。
而剑华的反应,却又大出其意料之外。
就在老人的语声甫落之际,剑华竟仰首发出一声长笑,笑声劲厉而浑厚,一荡三折历久不散,震的枝叶纷落,宿鸟惊飞,而其本身则是泪随声下,将其内心的激动和悲愤之情,表露无遗。
而其脸上的神情,则出乎异常的平静。
剑华这种反常的神态,老人看在眼里,心里一凛,一丝不安之感闪过脑际。
剑华当笑声甫落之际,瞬目向老人睨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位老人家如是阁下所杀的话,那就好办了……”
他这几句话说得是平淡无奇,不明真相者,骤听之下,准以为他是与人玩笑,然而,从其先后数变的神态中观之,则就不然了。
老人闻语,脸上顿时变颜变色,同时,从心底深处升起一丝寒意,借机除去剑华的心意就更坚决,他在微忖之下,即冷冷而语道:“娃娃,人是老夫所杀,不过我告诉你,其之死是罪有应得,因其擅自泄露我流云谷之秘密,罪同背叛,故而杀之。
“娃娃,你与他非亲非故,听老夫良言相劝,赶紧洁身自退,别再干预此事,以免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老人闯荡江湖有年,阅人无数,他一眼就看出了剑华的为人,纯厚、正直,绝不是一个贪生惧死,见利背义之徒,所以才假仁假义地劝说几句,其目的是将脚步站稳,日后,今夜之事一旦传入江湖,他亦有所借口。
剑华果如老人所料,老人的语声甫落,他脸上的神色微变,瞬即又恢复原状,接着轻声一笑,平静地说道:“阁下的一番心意,在下是铭感五衷……不过,我辈行道江湖,讲究的是一诺千金,义无反顾,刚才,我已对那位死去的老人家许下诺言,誓死也要替他昭雪这杀身之仇。
“所以,对于阁下的一番善意,只有心领了……”
右手在语声中,轻轻拔出插在肩后的金钰宝剑,接着语声突变,凄厉地道:“今夜之事,不是你为流云谷尽忠职守,就是我为友赴义……”
说完,不等老人答话,竟一反常情,晃身顺剑施出一式“吉光抖羽”,疾奔老人扑了过去。
老人见剑华果如自己所料,心里不由暗暗高兴,对剑华这种大义凛然之态,亦衷心赞佩。
就在剑华语音突变,拔剑在手之际,他已暗作准备。
当剑华晃身出剑,向他疾扑过来之时,他已力贯双足,斜着向左滑出一丈有余。
剑华见状冷哼一声,手中宝剑原式不变,只将上身向前微倾,身形快如箭驰,又奔老人衔尾疾扑追至。
老人见状,心里暗暗一凛,他没想到眼前这其貌不扬的少年,竟具有如此高绝的身手,而其剑法之精妙,更是他平生所仅见。
所以他不等剑华扑至,就又晃身向后退去。
此时,围立在剑华身后的几名老人见状,竟不顾江湖道义,一个个晃身出掌奔剑华围袭过来。
剑华一式出手,见眼前这名老人只连连后退,并未还手,他心里遂略感奇怪,但在这种情形下,他已无暇多加思考,身形一动,又向那名老人疾扑过去。
倏感一股浑厚的掌力,挟着呼呼的风声,直奔他的左肋袭来。
同时,迎面也袭来一股较身后那股更为浑厚凌利的掌力。
情势所迫,使他不得不中止前扑之势,以求自保,而向左侧滑出,意在暂避前后夹攻之锋。
孰料,就在他将身形向左滑出未及两步之际,耳畔倏又听到一声轻微的冷哼。
就在这冷哼声中,一股挟有腥寒之风的劲力,向他飘袭过来。
此际,剑华真可以说是处于四面楚歌之境,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有敌人。
而围袭剑华的数名老人,个个是胸怀绝学,均系流云谷中的一流高手,他们衔命至此,用意极为狠毒,想一举就将剑华毁在当地,所以甘冒非议,对一个后生晚辈竟群起而攻。
这时,剑华已发觉情势不对,他万也没有料到,看来身手个个不弱的几名老人,会卑劣至此,竟闷声不响地对他群起而攻,此时他心里那种急怒,非言语所能形容。
只见他钢牙紧咬,双目怒睁,暗中已将轻易不敢施展的先天真气施展出来,身形似进突退,猛地向后疾掠过去。
而发掌偷袭剑华左肋的那名老人,见状心里不禁暗暗高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双掌贯足真力,猛的奔剑华左肋按下。
煞星照命他尚且不知,还暗暗高兴。
就在他的双掌递出,距离剑华仅有一尺左右时,他才发觉情势不妙,心里大吃一惊。
只感对方少年的身侧似乎突然竖起一股无形的韧柔之力,将自己的掌力悉数反弹回来。
此情使得他凛然色变,沁出一身冷汗,心里暗叫一声:“不好!”急忙气沉丹田,将双臂猛然向怀中收回。
然而,还是迟了一步,他蓄劲按出的双掌之力,不但反弹回来,并且尽罩其身。
他只觉得胸中气血翻腾如中巨杵,而一双腕骨亦痛如刀割,就在这刹那之间肿起了一多高,眼前发黑身形向后踉跄了五六步,扑通一声,跌倒尘埃而昏迷过去。
这突来之变,使另外几名老人顿感惊愣交加,他们根本就没看清楚同伴是如何受的伤。几人瞬即相互交换了一下惊疑不解的目光,其中一名老人晃身奔那个受伤的同伴扑了过去。
而余下的几名老人,则原势不动,继续对剑华采取围袭之势,各守方位,并且均是暗中蓄劲待发。
剑华一招得手,如按他目前的内功火候来论,应当伫立身形,暗中运气调息才对。
因为,他刚才所施展的先天真气,是武林中几将绝传的内家绝技,威力之大小,视施发之人的内功修为而定,再者,如内功造诣不够火候的话,每施发一次,本身的真力亦损耗颇巨,所以,在此情形下,必定要先经过片刻的调息,以恢复真力。否则,即会呈现真力不继之势,那时就危险了。
现时,剑华的内功修为虽够深厚,但并未臻达炉火纯青之境,再者,他此时的心情激动而恶劣,愤懑满胸,功力在无形中就打了折扣,如换在平时他定会趁机调息一下,而今夜的情形,就有点不同了。
原因是他已将眼前的几人恨之入骨,杀仇泄愤之心胜过一切,哪还顾虑到那么多。
他自下山以来,一直是秉承师训,以仁为先,从不轻易杀人,今夜这种充满杀机的心情,还是他下山来第一次,造成他此种疯狂嗜杀心理的原因:
一者他认定,只要是从流云谷前来的人,均系间接、直接杀害双亲的仇人。
再者他深深引咎自责,责怪自己疏于防范,才使那位自称孙伯奇的老人惨遭毒手。
此时,他既悔责自己的粗心大意,又痛恨敌人的手段惨毒。
心地善良而仁厚的他,哪里挨受得起这么重大的刺激,一时之间,竟失去控制,心胸脑际完全被复仇之念所淹没。
所以他在施展先天真气,震伤一名老人之后,他只向那名受伤的老人斜视一眼,脸上不但未显露丝毫怜悯之色,反而引吭发出一声长笑,笑声凄厉刺耳,闻声辨意,一听就知他这是愤极而发,好像老人之身受重伤,对他来讲,不但未稍泄胸中的怨气,反而有增无减。
只见他的身形在长笑声中,好像一只离弦之矢,直奔迎面而立的一名老人飞扑过去。
此际,剑华就好像是一头饥渴交加而又身负重伤的猛虎,窜出山林,逢人便噬。
围攻剑华的几名老人,因同伴的突受重伤,心里栗然而惴惴不安,原先对剑华的轻视之感,至此如风卷残云一扫而空,个个均于暗中蓄劲以待。
迎立在剑华面前的那名老人,见剑华如疯似狂地直奔自己扑来,心里陡然大吃一惊,身形未避先拒,双掌本能地高提过腹,并贯足真力,迎着剑华的身形平推过去。
掌风过处,草木纷飞,劲力之厚,非同等闲。
而其余的几名老人,怕同伴吃亏,纷纷力贯双掌,直奔剑华欺身而至。
前文已经提到,眼前的这几名老人,个个均是胸怀绝学之辈,功力之高,不但在流云谷是一流高手,而在当今武林中,亦堪称为一流高手。
就在几名老人同时将双掌递出之际,这荒芜而沉寂的坟场里,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呼呼风声,声势极为骇人。
此刻剑华若名副其实地处于四面楚歌之境,而成为众矢之的。
反观剑华,其神态之间却出人意外的镇静沉着,脸上照旧是一片冷漠之情,未露出丝毫惶悚之色,他对这片势如排山倒海狂飚似的掌风,竟视若无睹。
只见他的身形不变,继续照原定的目标飞扑过去,看似无备,其实他暗中已再度将先天真气施展出来。
他之再度施展先天真气,虽然借此解脱了一次大险,然而也因此差一点将性命送掉。
与剑华应面而立的那名老人,见同伴已纷纷出手接迎,他这才略释惊悚之怀。
双目之内凶光暴射,一眨不眨地盯视着剑华,胸中恶念陡生,嘴角立即挂上一丝惨酷的冷笑。
接着,嘿的一声,开声吐气,暗中毕运周身真力,贯注双掌,上身向前一探,以掌借势直奔剑华胸前按来,意图一举就将剑华击毙。
他这一心存恶念,倾力而为,竟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他万也未料到的。当他的双掌挟着一股劲风,离着剑华的胸前仅有一尺左右时。
突感少年身侧涌起一股无形的韧柔之力,不但摒阻住他的掌力,并且将他发出的掌力猛烈地反弹回来。
论功力,他远比先受伤的同伴为高,而见闻亦广,此情此景,只把他吓得肝胆碎裂,冷汗浃背。
他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其貌不扬的少年,竟然练成武林中几将绝传的罡气神功。
此刻,他这才猛省同伴身受重伤之因,心里顿时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不该妄生恶念,他对先天真气这种神功,虽不深悉,但他却知道这种神功的厉害,用力越大,受到的反击越烈。
唯一解救之法,就是自散劲力,偏闪身形,以避其锋。
在这危迫眉睫千钧一发之际,时间不允许他多加深思,他就凭着听来的经验,做孤注一掷的冒险打算。
吐气,散功,同时将身形向左侧闪避过去。
如果换在以往,他这样做是对了,至多身受轻伤,不会有性命之忧。
而今夜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因为我们这位天性真诚仁厚的谷小侠,在极度的悲愤刺激之下,性情大变,歼敌复仇之念尽泯本性。
所以,就在他的身形刚一向左闪出之际。
剑华见状,竟发出一串从未有过的嘿嘿冷笑,身形在冷笑声中,向右一晃,而手中宝剑随势递出一式“吉光抖羽”,洒出万点寒星,将老人笼罩其中。
辉的金虹,带起一片腥红的血雨。
原来那个老人已被剑华剑穿心胸,尸横就地,他向老人的尸体扫视一眼,而他脸上的神情,较原先就更冷漠,丝毫无动于衷,仰首又发出一声凄厉的长笑。
另外的几名老人见状,一个个惊怒交加,怒吼连连,伸手抽出背后的长剑,晃身跨步,又将剑华团团围住。
这几名老人将剑华围在核心,并未及时动手,只瞪着凶光暴射的双睛,盯视着剑华。
剑华眨目向周遭扫视一眼后,接着就发出一声刺耳的嘿嘿冷笑,身形一晃,如前法炮制,又奔一名老人直欺过去。
同伴惨死的前车之鉴,已使这几名老人生出戒惧之意,几人的心意相通,就在这瞬息之间,已想出一种对敌之策。
首当其冲者,虚晃一剑,不等剑华扑至,已将身形向后飘掠过去。
而围伺在剑华左、右、后侧的几名老人,则于此时,纷纷向前欺身出剑,而每只长剑所指之处,均为剑华周身的几处致命要穴。
剑华的神智,此时虽稍显不清,但对当前的危险情势,却看得很清楚,为了自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而挥剑自救。
剑华此举正中这几名老人的下怀,换言之只要逼得剑华回身自救,他们就算达到了目的,纷纷飘身后退,又恢复原先的围拢势态。
只要剑华身形一动,他们就又纷纷欺身出剑,将剑华硬给逼截下来,而始终不与剑华正面交手。
老人们的举动和心意,从表面看来是笨拙已极,而暗下里却隐藏着一个极狠毒的阴谋。
剑华一时不察,竟几乎送掉生命。
再说剑华的身形,几度进退之后,对老人们的用意渐生怀疑,但是一时之间,实思解不透老人们的用意何在。
这时他突感心浮气躁,血涌心跳,暗中运气一试,真力竟微呈涣散之势。
此种现象使他大吃一惊,暗叫一声“不好!”他知道这是因两度施展先天真气,真力损耗过巨而如此。
此时他心里惶悚已极,赶紧摒除杂念,暗中运气调息。
可惜,他醒悟的迟了一刻。
眼前现身的几个老人都是老江湖,一眼就看透剑华的心意,互相一打眼语。
其中那名身挂金羽暗器的老人,突将长剑插回鞘内,然后飘身掠至剑华面前五六尺左右处,与剑华迎面而立,哼哼冷笑道:“小狗,你的心肠也太狠毒一点,今夜老夫若不让你血溅此地,难消心头之恨……”
剑华正想运气行功,见状,不得不暂时中止下来,以戒备老人突下辣手,不过他知道自己的真力不继,实不能再轻举妄动,否则后果堪虑,遂强抑怒意,双目精光暴射向老人怒视过去。
老人嘿嘿一阵冷笑,亦瞬目向剑华回视过去;四目相接互视不移。而老人的身形,亦于此时来回游走不停。
老人的游走身形,却使剑华惊诧不已。
因为老人的身形怪异已极,两腿半弯,双掌提与胸齐,相互搓揉不停,发出嘶嘶之声,而双目之内精光暴射却始终向剑华的双目盯视着。
剑华对老人的游走身形,仔细注视之下,除发觉老人的轻功火候极高之外,而步法却是杂乱无章。
但他知道老人此举定有深意,决不会毫无目的。所以亦就赶忙屏气凝神,默运真力蓄势以待,目光炯炯地向老人盯视着。
而老人的举动却始终如一,只双掌偶尔倏分即合,又相互搓揉不停。
像这样足有半盏热茶之久,剑华亦未发现老人的举动有丝毫异状,心里不禁纳闷不解,忖道:“其用意究竟何在呢?”他忖念未已,突感小腹之内微微一痛,如被针刺,心里陡然一惊,赶忙运气一试。
他不运气还好,这一运气,适才所感到的那阵微痛,骤然加剧,真可以说是痛彻心腑,登时痛出一身冷汗。
此时,他才恍然而悟,知道自己已遭老人的毒手,愤怒之下大吼道:“老贼!我与你拼了……”
身形在语声中,踉踉跄跄直奔老人扑至。
老人见状,张口发出一声桀桀狂笑,道:“小狗,你已中了老夫的无影毒芒,还有半个时辰好活,我劝你还是留点力气,掘墓自葬,否则!就要暴尸荒野了……”说完,又发出一声桀桀狂笑。
剑华向前踉跄了几步,只感小腹之内就在这刹那间疼痛倍增,如被刀割。
扑通一声栽倒地上,立时昏迷过去。
剑华扑倒尘埃,曾联手围攻他的几个老人见状,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则各自不同,疚愧,傲然,冷漠,惋惜……
从这些不同的神色中,可以看出每人内心里的真正感想……
一个个木然而立,不约而同地向剑华注视着。
蓦地,一声若泣若诉幽怨万千,却又清婉悦耳的琴声,随着徐徐轻吹的夜风飘送过来。
从这声若泣若诉而又清婉悦耳的琴声中,可以揣想得到,抚琴之人定有一段伤心之事,郁结心头,深夜感怀,借琴倾诉。
老人们闻声,神色之间均是微微一怔,相互一视,挟起一伤一亡的两个同伴,不约而同地展开身形,向林外匆匆飞驰而去。
眨眼之间,几条庞大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这时,突然从一株高可参天的大树上,飘落一条看来纤巧而又矮小的身影,落地无声微尘不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轻功火候,已臻达炉火纯青之境。
此人飘落地面之后,即步至剑华卧伏之处,俯身将剑华的身躯翻转,使其仰天而卧。
然后,伸手人怀取出一块径寸大小而黑光发亮之物,神态之间略一迟疑,才毅然俯身,伸手撩起剑华的中衣,用那块黑光发亮之物,在其小腹上滚动不停。
良久,良久……之后,此人才停止下来,并直起腰身,借着月光向那块黑色发亮之物,反复而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才揣入怀中。
黑暗中,见此人的双目之内,精光外泄,一动不动地向剑华深深地注视着……
情,愧赧的轻叹声。
身形在轻叹声中,微微一晃,沿着那几个老人逃去的方向飞驰而去。
此人向前驰出约有两丈左右,突又顿住身形,侧首向剑华看一眼,略一犹疑,才再度展开身形绝尘而去。
就在此纤巧身影之人,已驰出去数十丈之遥时,蓦然间从另一株高大的树木上又飘落一条身影。
此人飘落地面后,望着那个渐去渐远,身形纤巧之人轻声说道:“小山主的仁肠侠举,令贫僧沐尘钦敬万分,今贫僧谨代谷小侠向小山主敬致谢意……语声至此,略顿,接着举手当胸,遥向那个身形纤巧之人,稽手施礼过去,然后继道:“再者,烦请小山主致意令堂大人,明年的今日,贫僧将率谷小侠和小女,亲自登山拜谒令堂大人,并借机了断十四年前的一段公案……”
此口称沐尘僧人的语声,虽低如蚊鸣,却清晰可闻。
那个身形纤巧之人,好像字字俱闻。
他已将飞驰和身形,停顿下来,掉首向后望去。
然而,寂寂荒野,除了清风明月,巨木荒冢之外,哪有半条人影,就连地下的剑华,亦在刹那间失去了踪迹。
卧凤崖位于川、康两省的交界处,一半在四川境内而另一半则在西康境内,故而说它界属四川亦可,说它界属西康亦可。
因其位于群山的深处,一向是人迹罕至,所以也就没人肯冒险为它的真正界属加以勘测。
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从艳日高挂的方向及位置来看,此时,当在正午时分。
虽然烈日当头,照在人身上,并无丝毫燥热之感,相反的山风上体,却令人顿生萧索之意。
举目四眺,无论远树近木,都呈现出一片枯黄之色,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此时已届临深秋季节。
一条三尺宽窄的溪流,沿着卧凤崖的蜿蜒之势,由西向东,缓缓地淌流不停。
此刻他全心全意都放在筠姑娘的身上,故而对林中的一切都无暇细看,只见他展开身形左弯右绕,向前疾驰着。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感一股激烈的破空之声从身后传来。
他闻声一惊,身形本能地向右斜着滑出,同时举目循声望去,只见一道闪烁不定的火光,挟着一股强烈的破空之声,飞驰而至,钉在他眼前一丈左右处的一棵数人环抱粗细的大树上。
他见状心里顿时一阵惊愣,凝聚目光向那道钉在树身上的火光望去。
目光到处见是一只刚刚点燃不久的松油火把,深深插进树身,露在外面的火苗,伸缩不定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这种情形使他诧异不止。
暗道:“投掷火把之人的用意何在呢?”
就在他思忖未已之时,另一件使他感到更惊诧的情景映入眼帘。
原来在火把的下面,有一块二尺长短,一尺多宽的树皮,被人剥去,露出白白的树身,上面刻有字迹。
因为距离远,再加上林中光线暗淡,对那些字迹根本看不清楚。
他见状顾不得搜寻投掷火把之人,而晃身上前向那些字迹凝视过去。
只见那块二尺长短一尺来宽、光滑无皮的树身上,被人用指功整整齐齐地刻写下几行龙飞凤舞、含意深奥诗词皆非的字句:
“片玉复现,金羽兴波。
为践诺言,假手弭祸。
良材难获,出此下策。
欲明因果,见师自解。”
另外尚有一行字迹,好像是后来加上去的,写的是:
“勿再紧追不舍,速返成都,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即可重晤。”
在这行字句的下面,没有落款,只划着两只残缺不整的人耳。
剑华对着这几行寓意难解的字句,怔视良久,才算被他想出一点端倪来,接着又沉思有顷,才怀着怅惘而紊乱的心绪,转身向回路走去。
他一面沿着来路向麦桑驰去,一面默默沉思道:“从种种迹象看来,此人定系一位性格奇特的前辈大侠,所言一切亦当属实非虚,然而……‘片玉’‘金羽’又是指何而言?再者,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筠姐姐此一被掳,仅是有惊无险,并且说不定因祸得福,练成绝技,负起一件造福武林的重任。”他忖思至此,忧急的心绪,才算暂时得到一丝安慰。
然而,他这种心意,是从那几行字句中,揣测出来的含意而已,究竟是否如他所猜想,他就不敢肯定了。
因此,在未见到筠姐姐之前,他心里总是被一团阴影所笼罩,同时有一种说不出的疚愧之感,他总感到自己做了一件极对不起筠姐姐的事情。
所以他心中那丝安慰之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顿即消逝,心胸之间遂再度被忧急、紊乱、疚愧……等混合而成的复杂心绪所充塞。
在五鼓将尽的时候,他才回到了李桐荪的庄宅。
他一步入大厅,一眼就看到李桐荪正聚精会神地替爱子擦洗周身的伤势,而老夫人和少夫人,荷刃蓄势如临大敌似地围伺在侧。
他的脚步声,使得三人不约而同地向厅门望来。
当三人看清来人是剑华时,脸上均展露出惊诧之色,其中以李桐荪为最甚,同时暗暗忖道:“事情定是有重大的变化,否则,华儿不会忧伤满面,垂头丧气地单独回来……”
身形在思忖中向剑华踱了过去。
他踱至剑华面前,用手一扶剑华的肩膀,低叫一声:“华儿……”虽仅仅一声低呼,但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关切和爱怜之情。
剑华泪眼模糊,仰首向慈祥满面,目蕴关切的李桐荪望着,内心里产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孺慕之情。
咽叫一声:“李伯伯……”一头扑进李桐荪怀中,在这刹那之间,满腹的委屈悒郁之感,一齐迸发出来,伏在李桐荪的怀中,泣不成声。
李桐荪见状,心里亦为之黯然神伤,一股热泪夺眶而出。
半晌,他才强抑悲怀,将剑华半扶半抱地放在一张椅子上,然后又用衣袖替剑华将脸上的泪痕拭去。
剑华经过一阵尽情的发泄,胸怀才稍感舒畅,同时情绪也渐渐由激动而平静下来。
李桐荪见状,这才蔼声地对他说道:“华儿!事情是不是有了其他的变化……”
他闯荡江湖有年,见多识广,对事理的判断颇具见地,他一眼就看出,剑华去追救叶姑娘,不但徒劳而返,并且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所以他一直等到剑华的心绪平静下来,才很技巧地向剑华询问。
李桐荪问的虽然很技巧,但也将剑华存于心里的疚愧、忧急之感,又给引了起来。
只见他的脸上顿时又布上一云层黯然之色,唏嘘有顷,才低哑着语声,将适才的经过情形,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李桐荪听后,双目之内精光陡然暴射,沉重的面色,如被利刃戮开一条缝隙,从中露出一丝惊喜之容,目光灼灼地向一处凝视着,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说是她老人家所为吗?”他这种突然的神态,使剑华感到无限惊奇,双目愣愣地向他望着。
有顷,李桐荪才从思忆中清醒过来。
剑华乘机问道:“李伯伯,她老人家是哪一位呢?”
李桐荪对剑华的问话,未立作置答,沉吟有顷道:“如我揣测不错的话,劫去叶姑娘之人,恐是成名犹在尊师之先的,一代佛门隐侠半耳师太。因为我曾听先师道及,这位前辈异人的独门标记就是两只残缺不整的人耳。这位半耳老前辈不但成名极早,而其一身功力更是莫测高深,所向无敌。当年我奉师命下山行道之时,这位老前辈已归隐林泉绝迹江湖,故而我对其一生事迹,亦仅从先师处得知一二,未能详悉。”
剑华闻语,暗道:“果如李伯伯所说,那这位半耳老前辈的寿数,如今怕不百龄有余……再者,片玉、金羽又是指何而言?”
他思忖于心形诸于外,脸上罩上一层惊疑之容。
李桐荪见状,好像看透了剑华的心意,微微一笑道:“这位半耳老前辈,如果还健在的话,恐怕要有一百五十余岁……”
略顿,继道:“至于字句中所提到的片玉、金羽二事,我经过片刻思考,才猛然想起在三十余年前,武林中曾发生了两件震撼武林的往事,现在想来却不谋而合。
“一是倏现即逝的‘片玉枯骨掌’。
“一是‘金羽挫群豪’。
“可惜,这两件震撼武林的大事发生之时,我正在师门习艺,故而对个中详情,亦仅听传闻,未能详悉。
“好在令师智禅子老前辈,不但目击并且均亲身参与,将来你见到令师一问便知。”
剑华听后,俯首沉思有顷,暗忖道:“听李伯伯之言,劫走筠姐之人,定系半耳师太无疑,可是其真正用意,果如留字所示之‘为践诺言,假手弭祸’的寓意吗?”那筠姐姐不是因祸得福,一夜之间得遇明师,变成了这位一代隐侠的衣钵传人……”
他思忖至此,又将那几行字句,反复地想了一遍,觉得可能性极大,但是在事实未大白之前,他胸中那团阴影,却始终无法去怀。
他这种蹙眉沉思之状,将其内心里的忧急之情表露无遗。
李桐荪见状,轻叹一声,低唤道:“华儿……”
一声华儿才将剑华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目光怔怔地向李桐荪望着。
李桐荪强扮笑容,温言道:“华儿,事已至此,你空自着急又有何用?不但与事无补,反而徒乱心意……”再者,我看叶姑娘是吉人天相,定能化险为夷,说不定会因祸得福,学得旷世绝学……”
语毕,遂站了起来,用手一拉剑华,又道:“你劳累一天,也该好好休息休息,有甚么事明日我们再来商量……”
边说边拉着剑华向厅外走去。
剑华朝着李桐荪苦笑一声,默无一语地跟在李桐荪身侧向厅外走去。
蓦然间他想到,于情于理,自己都应当先探视探视宇龙哥哥的伤势有无变化再去休息,同时亦应向李伯母和嫂夫人告辞一声才对。
他思忖至此,遂对李桐荪道:“伯父,我去看看宇龙哥哥的伤势有无变化。”
李桐荪睨视剑华一眼,然后颔首示应,遂陪着剑华,向爱子卧处走去。
二人来至李宇龙身侧。
剑华俯首在李宇龙周身仔细检视了一遍。
见其全身上下,足有二十余处伤口,幸而均为外伤,未曾伤及筋骨及内腑,经过内服及擦敷药物之后,已无大碍,只是因出血过多真气耗损过巨,未能及时苏醒过来,还陷入半昏睡状态。
他这才放心,遂对李桐荪及其夫人和儿媳说道:“请伯父伯母和嫂夫人放心,宇龙哥哥的伤势虽然很重,好在均为外伤,未伤及内腑,现已无大碍,最迟再过两个时辰以后,就可苏醒过来。”
李桐荪闻言未作置答,轻叹一声,转身向厅门缓缓走去。
剑华见状,心里亦生出一种说不出的黯然神伤之感,暗叹一声,跟在李桐荪的身后向厅外走去。
李桐荪将剑华领至一间书室,然后说道:“华儿,这是你宇龙哥哥的书房,你就在此暂时休息一晚,明天我再命人另外替你准备一间。”说完不等剑华答腔,即转身离去。
剑华等李桐荪去后,即合衣而卧,他因心绪不佳,思潮起伏,思前想后,良久,良久,才朦朦胧胧地进入梦境。
一宿无话,瞬即更尽天晓。
剑华醒来时,已是日影斜照,天光大亮,他不由哑然失笑,暗道:“自己睡的可真够死的,已日上三竿尚不自觉……”
他思忖至此,正准备站离卧塌之际。
突见窗棂上钉着一纸素笺迎风飘动,上面是墨迹殷然似有字句。
他见状心里一惊,不及多加思考,双掌一按卧榻,仰卧的身形,借着这一按之力,飘立地面,身形轻晃,欺近窗前,伸手将那纸素笺取在手中,并急急地向上注目望去。
只见这纸素笺,无头无尾,上面有两行笔力苍劲的狂草字句:“欲悉仇踪,今夜午时请驾临镇左荒冢一叙。”一行写的是:
“为防泄机,万勿轻示于人。”
他看过这纸素笺之后,心里真是悲喜交集。只感胸中热血沸腾,伫立窗前久久……都一动不动。
此时,他除了推测笺中所云的真实性,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使他委决不下,是否应将此事告知李伯伯。
他忖思甚久,才暗暗决定,遵照笺嘱暂时隐瞒下来。
是夜,万籁俱静,月明星稀,大地死寂得令人顿生窒息及惧怖之感。
剑华为了防范未然,提早半个时辰动身。
他到达荒冢之时,先选择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将身形隐蔽起来,然后放眼向四周打量过去。
只见这座荒墓,占地极广,与其说是荒墓,倒不如说是乱葬岗来的恰当,一座座荒冢土丘不下数百个。
荒墓的四周,栽植着为数足有千株左右的松柏,一棵棵高大的树影,随风摇曳不定,就好像是一条条蹈舞不停的鬼影,令人一望而生寒意……
此时,他倏见一条黑影,疾驰而来。
此人一面疾驰,一面不断回首后顾,好像是怕被人发现似的。
此黑影驰进林中,状极焦灼地向四周张望不停。
剑华借着月色,向现身的黑影打量过去。
只见此人年约五旬左右,身穿一袭黑色的劲装,肩插长剑腰悬镖囊,鼻正脸方生就一副忠厚之相。
不过,神色之间却焦灼而带隐忧,在林中转来转去,从其沉重的步履及呆缓的身形,可以看出此人的武功极为平常。
剑华向现身之老人打量一遍后,又瞬目向四周审视过去,见无异状,这才气沉丹田,飘落地面。
那名老人,正在焦灼不安,彷徨无主之际。
倏见一个面带忠厚,衣着朴素背插单剑的少年,从一棵大树上飘落在自己眼前。
剑华飘落在老人面前,双手一拱,道:“老前辈,在下谷剑华应……”
那老人不等剑华将话说完,已是悲从中来,热泪盈眶,跨步上前,一把拉住剑华,然后咽声而急慌地说道:“少爷,速退出林中,再迟就来不及了……”
说完,拉着剑华就向林外奔去。
剑华被老人这突然的举动和称呼,弄得惊愕交加,茫然不解,怔怔地向老人望着。
不过他从老伯语气和神色中看出,这位老人对他是绝无丝毫恶意。
所以他心里虽然惊疑交加,但还是默无一言地跟在老人身侧,向林外走去。
就在二人的身形,向前移出不足一丈左右之际。
突闻左侧树巅传来一声低沉的冷笑。
剑华闻声心神为之一紧,双目之内,精光暴射,循声望去。
而那名老人闻声面色大变,冷汗浃流,慌不择言地颤声对剑华说道:“少爷,老奴徐伯奇,杀害老爷的仇人是……”
老人是字出口,未及道出下文,突感心胸一阵剧痛,遂即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只感眼前一黑,身形向前踉跄了几步,扑通一声,栽倒地上。
剑华怀着紧张而又悲愤的心情,一面搜寻发出冷笑之人,一百竖耳静待老人说出仇人的姓名。这突来之变,使得他心神一震,暗叫一声“不好”,俯身将老人倚靠在怀中。
只见老人脸上的神色,就在这刹那之间,变得苍白难看已极,扭曲痉挛,并颤抖不已。
剑华目睹此状,真是心痛如割,热泪如决堤之水滚滚而下。
此刻,他已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根本无心防范环伺在侧的敌人,即默运真力贯注右掌,紧按在老人的章门穴上,展起隔体疗伤的无上心法,企图挽回老人的性命。
这时,老人在一阵急喘之后,缓缓睁启双目,目光涣散而费力地向剑华凝视着,嘴角挂上一丝痛苦而又带欣慰的苦笑,接着将头轻轻一摇,然后用手指着心胸,双唇又是一阵掀动,看样子是想说话,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已是力不从心,不但未能发出只言半语,相反地却又换来一阵急喘,接着一口鲜血随势喷出,喷了剑华一脸一胸。
剑华也顾不得将脸上的血渍拭掉,急急地向老人胸前望去。
只见老人胸前的心坎穴上,插着一只形似鸟羽,纯金打造,仅有一寸余长的暗器。
剑华由于机敏过人,又肯苦学不辍,故而他研习神医秘籍为时虽短,但已尽将秘籍中的岐黄医理,悟记于胸,换句话说,此时他已尽得神医真传,就是经验稍差而已。
老人这种现象,他一眼就看出因伤致内腑,已是回生乏术,不过他还存着万一之想,所以按在老人章门穴上的右掌,并未撤开,将本身真力沿掌源源渡入老人体内。
果如剑华所料,老人的急喘声,逐渐由高转低,由低转弱,最后竟弱至一息无存,显然已是气绝长逝。
剑华见状,知道连那最后的一线希望,亦告绝望了,心里不由大恸,双手抚着老人的尸首,内腑不时泛起阵阵绞割之痛。
只见他目光呆滞,神情木然,向怀中的老人凝视着,不言不语无声无泪,人好像骤然傻了一样。
一个人在伤心悲恸过度时,往往会流不出一滴眼泪来,现在剑华就处在这种情景下。
他像这样呆视不动,足有盏茶之久,神智才渐渐恢复过来,将那只形似鸟羽的暗器,伸手从老人胸前拔下来,然后将老人的尸体轻轻移离胸怀,缓缓站起身形,手持着那只形似鸟羽纯金打造的暗器,仰天凄然而语道:“老前辈阴灵不散,晚辈定替你老人家雪此血海深仇,此心誓死不渝……”
就在他的语声甫落之际,左侧树巅突又传来一声与先前完全相同的冷笑声。
他虽然悲恸逾恒,神智稍显不定,但由于内功深厚,所以冷笑传至,他根本未多加思考,身形本能循声疾转,目光灼灼的向左侧树巅盯视过去。
这时,四周突然同时传来一阵,衣袂飘动的飒飒风声。
他闻声心里微微一惊,目光分向左右斜视过去。
只见就在这刹那之间,左右后方同时出现了六七名鬓发花白的老人。
一个个目光灼灼地向他盯视着。
他目睹此情,剑眉紧蹙,心里骤然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紧张及不安之情,目光缓缓从两侧收敛回来,并暗暗筹谋应对之策。
突然发觉面前不知什么时候也出现一名老人,他见状心神为之一震,暗忖:“此人何时现身,自己竟毫无所觉,看来其轻功之高,分明已达化境……”
他一面默默思忖,一面向老人打量过去。
只见面前这位老人,年约五旬左右,身着一袭黄色的葛布长衫,脸上神色冷傲,嘴噙冷笑,双目睁合之间精光四射,令人一望而生寒意。
他将老人打量一遍后,遂又暗思忖道:“此人不但轻功极高,并且是一绝顶的内家高手……”
他沉思至此,正欲将目光从老人身侧移开之际。
蓦地,看见老人肋下挂着一只鹿皮镖囊,而囊中并排插着几只金色的羽形暗器,其形式之大小,与他从自称徐伯奇的那名老人胸前拔下来的那只金色羽形暗器,完全一样。
此一发现使他顿感气血逆涌,适才那阵惊怯不安之感,为之一扫而光,双目陡启精光随之暴射,目光不但未移离老人,反而逼视过去。
到剑华的两道目光,突然变得锋利无比,好像两把淬毒利箭,大有透穿自己心胸之势,不禁凛然忖道:“想不到此子貌不惊人,却有如此深厚的内家功力,今夜如不借机将其毁掉,后患难防……”
这时剑华强抑胸中那股痛愤激动的心绪,将那只纯金打造的羽形暗器向老人一扬,然后沉声问道:“此物可是阁下所有?”老人见状,神色微变,同时,脸上闪过一丝疚愧不安之色,一怔之下,即借着一声低沉的冷笑,又恢复原先那种冷漠之态,傲然地将头一点。
剑华见状,只感浑身微微一颤,再度强抑满腹激动之情,用手一指那名因伤至死,而自称徐伯奇的老人的尸体,沉着语声问道:“如此说来偷袭这位老人家者,亦是阁下所为?”
老人闻声就是一愣,好像剑华的问语,出乎他意料之外,他在一愣之后,脸上的神色即为之瞬变,阴晦不定,而目光亦是游离不定,显示出其内心对某一件事情,难做决定而深加思虑。
有顷,他才再度发出一声令人闻后生寒的冷笑,接着模棱两可地说道:“娃娃,你此问的用意何在?是老夫所为,你准备做何打算?不是老夫所为,你又做何打算……”
他的一双目光,在语声中一直向剑华盯视着,原来他要凭着数十年的江湖经验,来判断剑华的反应,以决定对策。
而剑华的反应,却又大出其意料之外。
就在老人的语声甫落之际,剑华竟仰首发出一声长笑,笑声劲厉而浑厚,一荡三折历久不散,震的枝叶纷落,宿鸟惊飞,而其本身则是泪随声下,将其内心的激动和悲愤之情,表露无遗。
而其脸上的神情,则出乎异常的平静。
剑华这种反常的神态,老人看在眼里,心里一凛,一丝不安之感闪过脑际。
剑华当笑声甫落之际,瞬目向老人睨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位老人家如是阁下所杀的话,那就好办了……”
他这几句话说得是平淡无奇,不明真相者,骤听之下,准以为他是与人玩笑,然而,从其先后数变的神态中观之,则就不然了。
老人闻语,脸上顿时变颜变色,同时,从心底深处升起一丝寒意,借机除去剑华的心意就更坚决,他在微忖之下,即冷冷而语道:“娃娃,人是老夫所杀,不过我告诉你,其之死是罪有应得,因其擅自泄露我流云谷之秘密,罪同背叛,故而杀之。
“娃娃,你与他非亲非故,听老夫良言相劝,赶紧洁身自退,别再干预此事,以免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老人闯荡江湖有年,阅人无数,他一眼就看出了剑华的为人,纯厚、正直,绝不是一个贪生惧死,见利背义之徒,所以才假仁假义地劝说几句,其目的是将脚步站稳,日后,今夜之事一旦传入江湖,他亦有所借口。
剑华果如老人所料,老人的语声甫落,他脸上的神色微变,瞬即又恢复原状,接着轻声一笑,平静地说道:“阁下的一番心意,在下是铭感五衷……不过,我辈行道江湖,讲究的是一诺千金,义无反顾,刚才,我已对那位死去的老人家许下诺言,誓死也要替他昭雪这杀身之仇。
“所以,对于阁下的一番善意,只有心领了……”
右手在语声中,轻轻拔出插在肩后的金钰宝剑,接着语声突变,凄厉地道:“今夜之事,不是你为流云谷尽忠职守,就是我为友赴义……”
说完,不等老人答话,竟一反常情,晃身顺剑施出一式“吉光抖羽”,疾奔老人扑了过去。
老人见剑华果如自己所料,心里不由暗暗高兴,对剑华这种大义凛然之态,亦衷心赞佩。
就在剑华语音突变,拔剑在手之际,他已暗作准备。
当剑华晃身出剑,向他疾扑过来之时,他已力贯双足,斜着向左滑出一丈有余。
剑华见状冷哼一声,手中宝剑原式不变,只将上身向前微倾,身形快如箭驰,又奔老人衔尾疾扑追至。
老人见状,心里暗暗一凛,他没想到眼前这其貌不扬的少年,竟具有如此高绝的身手,而其剑法之精妙,更是他平生所仅见。
所以他不等剑华扑至,就又晃身向后退去。
此时,围立在剑华身后的几名老人见状,竟不顾江湖道义,一个个晃身出掌奔剑华围袭过来。
剑华一式出手,见眼前这名老人只连连后退,并未还手,他心里遂略感奇怪,但在这种情形下,他已无暇多加思考,身形一动,又向那名老人疾扑过去。
倏感一股浑厚的掌力,挟着呼呼的风声,直奔他的左肋袭来。
同时,迎面也袭来一股较身后那股更为浑厚凌利的掌力。
情势所迫,使他不得不中止前扑之势,以求自保,而向左侧滑出,意在暂避前后夹攻之锋。
孰料,就在他将身形向左滑出未及两步之际,耳畔倏又听到一声轻微的冷哼。
就在这冷哼声中,一股挟有腥寒之风的劲力,向他飘袭过来。
此际,剑华真可以说是处于四面楚歌之境,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有敌人。
而围袭剑华的数名老人,个个是胸怀绝学,均系流云谷中的一流高手,他们衔命至此,用意极为狠毒,想一举就将剑华毁在当地,所以甘冒非议,对一个后生晚辈竟群起而攻。
这时,剑华已发觉情势不对,他万也没有料到,看来身手个个不弱的几名老人,会卑劣至此,竟闷声不响地对他群起而攻,此时他心里那种急怒,非言语所能形容。
只见他钢牙紧咬,双目怒睁,暗中已将轻易不敢施展的先天真气施展出来,身形似进突退,猛地向后疾掠过去。
而发掌偷袭剑华左肋的那名老人,见状心里不禁暗暗高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双掌贯足真力,猛的奔剑华左肋按下。
煞星照命他尚且不知,还暗暗高兴。
就在他的双掌递出,距离剑华仅有一尺左右时,他才发觉情势不妙,心里大吃一惊。
只感对方少年的身侧似乎突然竖起一股无形的韧柔之力,将自己的掌力悉数反弹回来。
此情使得他凛然色变,沁出一身冷汗,心里暗叫一声:“不好!”急忙气沉丹田,将双臂猛然向怀中收回。
然而,还是迟了一步,他蓄劲按出的双掌之力,不但反弹回来,并且尽罩其身。
他只觉得胸中气血翻腾如中巨杵,而一双腕骨亦痛如刀割,就在这刹那之间肿起了一多高,眼前发黑身形向后踉跄了五六步,扑通一声,跌倒尘埃而昏迷过去。
这突来之变,使另外几名老人顿感惊愣交加,他们根本就没看清楚同伴是如何受的伤。几人瞬即相互交换了一下惊疑不解的目光,其中一名老人晃身奔那个受伤的同伴扑了过去。
而余下的几名老人,则原势不动,继续对剑华采取围袭之势,各守方位,并且均是暗中蓄劲待发。
剑华一招得手,如按他目前的内功火候来论,应当伫立身形,暗中运气调息才对。
因为,他刚才所施展的先天真气,是武林中几将绝传的内家绝技,威力之大小,视施发之人的内功修为而定,再者,如内功造诣不够火候的话,每施发一次,本身的真力亦损耗颇巨,所以,在此情形下,必定要先经过片刻的调息,以恢复真力。否则,即会呈现真力不继之势,那时就危险了。
现时,剑华的内功修为虽够深厚,但并未臻达炉火纯青之境,再者,他此时的心情激动而恶劣,愤懑满胸,功力在无形中就打了折扣,如换在平时他定会趁机调息一下,而今夜的情形,就有点不同了。
原因是他已将眼前的几人恨之入骨,杀仇泄愤之心胜过一切,哪还顾虑到那么多。
他自下山以来,一直是秉承师训,以仁为先,从不轻易杀人,今夜这种充满杀机的心情,还是他下山来第一次,造成他此种疯狂嗜杀心理的原因:
一者他认定,只要是从流云谷前来的人,均系间接、直接杀害双亲的仇人。
再者他深深引咎自责,责怪自己疏于防范,才使那位自称孙伯奇的老人惨遭毒手。
此时,他既悔责自己的粗心大意,又痛恨敌人的手段惨毒。
心地善良而仁厚的他,哪里挨受得起这么重大的刺激,一时之间,竟失去控制,心胸脑际完全被复仇之念所淹没。
所以他在施展先天真气,震伤一名老人之后,他只向那名受伤的老人斜视一眼,脸上不但未显露丝毫怜悯之色,反而引吭发出一声长笑,笑声凄厉刺耳,闻声辨意,一听就知他这是愤极而发,好像老人之身受重伤,对他来讲,不但未稍泄胸中的怨气,反而有增无减。
只见他的身形在长笑声中,好像一只离弦之矢,直奔迎面而立的一名老人飞扑过去。
此际,剑华就好像是一头饥渴交加而又身负重伤的猛虎,窜出山林,逢人便噬。
围攻剑华的几名老人,因同伴的突受重伤,心里栗然而惴惴不安,原先对剑华的轻视之感,至此如风卷残云一扫而空,个个均于暗中蓄劲以待。
迎立在剑华面前的那名老人,见剑华如疯似狂地直奔自己扑来,心里陡然大吃一惊,身形未避先拒,双掌本能地高提过腹,并贯足真力,迎着剑华的身形平推过去。
掌风过处,草木纷飞,劲力之厚,非同等闲。
而其余的几名老人,怕同伴吃亏,纷纷力贯双掌,直奔剑华欺身而至。
前文已经提到,眼前的这几名老人,个个均是胸怀绝学之辈,功力之高,不但在流云谷是一流高手,而在当今武林中,亦堪称为一流高手。
就在几名老人同时将双掌递出之际,这荒芜而沉寂的坟场里,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呼呼风声,声势极为骇人。
此刻剑华若名副其实地处于四面楚歌之境,而成为众矢之的。
反观剑华,其神态之间却出人意外的镇静沉着,脸上照旧是一片冷漠之情,未露出丝毫惶悚之色,他对这片势如排山倒海狂飚似的掌风,竟视若无睹。
只见他的身形不变,继续照原定的目标飞扑过去,看似无备,其实他暗中已再度将先天真气施展出来。
他之再度施展先天真气,虽然借此解脱了一次大险,然而也因此差一点将性命送掉。
与剑华应面而立的那名老人,见同伴已纷纷出手接迎,他这才略释惊悚之怀。
双目之内凶光暴射,一眨不眨地盯视着剑华,胸中恶念陡生,嘴角立即挂上一丝惨酷的冷笑。
接着,嘿的一声,开声吐气,暗中毕运周身真力,贯注双掌,上身向前一探,以掌借势直奔剑华胸前按来,意图一举就将剑华击毙。
他这一心存恶念,倾力而为,竟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他万也未料到的。当他的双掌挟着一股劲风,离着剑华的胸前仅有一尺左右时。
突感少年身侧涌起一股无形的韧柔之力,不但摒阻住他的掌力,并且将他发出的掌力猛烈地反弹回来。
论功力,他远比先受伤的同伴为高,而见闻亦广,此情此景,只把他吓得肝胆碎裂,冷汗浃背。
他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其貌不扬的少年,竟然练成武林中几将绝传的罡气神功。
此刻,他这才猛省同伴身受重伤之因,心里顿时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不该妄生恶念,他对先天真气这种神功,虽不深悉,但他却知道这种神功的厉害,用力越大,受到的反击越烈。
唯一解救之法,就是自散劲力,偏闪身形,以避其锋。
在这危迫眉睫千钧一发之际,时间不允许他多加深思,他就凭着听来的经验,做孤注一掷的冒险打算。
吐气,散功,同时将身形向左侧闪避过去。
如果换在以往,他这样做是对了,至多身受轻伤,不会有性命之忧。
而今夜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因为我们这位天性真诚仁厚的谷小侠,在极度的悲愤刺激之下,性情大变,歼敌复仇之念尽泯本性。
所以,就在他的身形刚一向左闪出之际。
剑华见状,竟发出一串从未有过的嘿嘿冷笑,身形在冷笑声中,向右一晃,而手中宝剑随势递出一式“吉光抖羽”,洒出万点寒星,将老人笼罩其中。
辉的金虹,带起一片腥红的血雨。
原来那个老人已被剑华剑穿心胸,尸横就地,他向老人的尸体扫视一眼,而他脸上的神情,较原先就更冷漠,丝毫无动于衷,仰首又发出一声凄厉的长笑。
另外的几名老人见状,一个个惊怒交加,怒吼连连,伸手抽出背后的长剑,晃身跨步,又将剑华团团围住。
这几名老人将剑华围在核心,并未及时动手,只瞪着凶光暴射的双睛,盯视着剑华。
剑华眨目向周遭扫视一眼后,接着就发出一声刺耳的嘿嘿冷笑,身形一晃,如前法炮制,又奔一名老人直欺过去。
同伴惨死的前车之鉴,已使这几名老人生出戒惧之意,几人的心意相通,就在这瞬息之间,已想出一种对敌之策。
首当其冲者,虚晃一剑,不等剑华扑至,已将身形向后飘掠过去。
而围伺在剑华左、右、后侧的几名老人,则于此时,纷纷向前欺身出剑,而每只长剑所指之处,均为剑华周身的几处致命要穴。
剑华的神智,此时虽稍显不清,但对当前的危险情势,却看得很清楚,为了自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而挥剑自救。
剑华此举正中这几名老人的下怀,换言之只要逼得剑华回身自救,他们就算达到了目的,纷纷飘身后退,又恢复原先的围拢势态。
只要剑华身形一动,他们就又纷纷欺身出剑,将剑华硬给逼截下来,而始终不与剑华正面交手。
老人们的举动和心意,从表面看来是笨拙已极,而暗下里却隐藏着一个极狠毒的阴谋。
剑华一时不察,竟几乎送掉生命。
再说剑华的身形,几度进退之后,对老人们的用意渐生怀疑,但是一时之间,实思解不透老人们的用意何在。
这时他突感心浮气躁,血涌心跳,暗中运气一试,真力竟微呈涣散之势。
此种现象使他大吃一惊,暗叫一声“不好!”他知道这是因两度施展先天真气,真力损耗过巨而如此。
此时他心里惶悚已极,赶紧摒除杂念,暗中运气调息。
可惜,他醒悟的迟了一刻。
眼前现身的几个老人都是老江湖,一眼就看透剑华的心意,互相一打眼语。
其中那名身挂金羽暗器的老人,突将长剑插回鞘内,然后飘身掠至剑华面前五六尺左右处,与剑华迎面而立,哼哼冷笑道:“小狗,你的心肠也太狠毒一点,今夜老夫若不让你血溅此地,难消心头之恨……”
剑华正想运气行功,见状,不得不暂时中止下来,以戒备老人突下辣手,不过他知道自己的真力不继,实不能再轻举妄动,否则后果堪虑,遂强抑怒意,双目精光暴射向老人怒视过去。
老人嘿嘿一阵冷笑,亦瞬目向剑华回视过去;四目相接互视不移。而老人的身形,亦于此时来回游走不停。
老人的游走身形,却使剑华惊诧不已。
因为老人的身形怪异已极,两腿半弯,双掌提与胸齐,相互搓揉不停,发出嘶嘶之声,而双目之内精光暴射却始终向剑华的双目盯视着。
剑华对老人的游走身形,仔细注视之下,除发觉老人的轻功火候极高之外,而步法却是杂乱无章。
但他知道老人此举定有深意,决不会毫无目的。所以亦就赶忙屏气凝神,默运真力蓄势以待,目光炯炯地向老人盯视着。
而老人的举动却始终如一,只双掌偶尔倏分即合,又相互搓揉不停。
像这样足有半盏热茶之久,剑华亦未发现老人的举动有丝毫异状,心里不禁纳闷不解,忖道:“其用意究竟何在呢?”他忖念未已,突感小腹之内微微一痛,如被针刺,心里陡然一惊,赶忙运气一试。
他不运气还好,这一运气,适才所感到的那阵微痛,骤然加剧,真可以说是痛彻心腑,登时痛出一身冷汗。
此时,他才恍然而悟,知道自己已遭老人的毒手,愤怒之下大吼道:“老贼!我与你拼了……”
身形在语声中,踉踉跄跄直奔老人扑至。
老人见状,张口发出一声桀桀狂笑,道:“小狗,你已中了老夫的无影毒芒,还有半个时辰好活,我劝你还是留点力气,掘墓自葬,否则!就要暴尸荒野了……”说完,又发出一声桀桀狂笑。
剑华向前踉跄了几步,只感小腹之内就在这刹那间疼痛倍增,如被刀割。
扑通一声栽倒地上,立时昏迷过去。
剑华扑倒尘埃,曾联手围攻他的几个老人见状,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则各自不同,疚愧,傲然,冷漠,惋惜……
从这些不同的神色中,可以看出每人内心里的真正感想……
一个个木然而立,不约而同地向剑华注视着。
蓦地,一声若泣若诉幽怨万千,却又清婉悦耳的琴声,随着徐徐轻吹的夜风飘送过来。
从这声若泣若诉而又清婉悦耳的琴声中,可以揣想得到,抚琴之人定有一段伤心之事,郁结心头,深夜感怀,借琴倾诉。
老人们闻声,神色之间均是微微一怔,相互一视,挟起一伤一亡的两个同伴,不约而同地展开身形,向林外匆匆飞驰而去。
眨眼之间,几条庞大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这时,突然从一株高可参天的大树上,飘落一条看来纤巧而又矮小的身影,落地无声微尘不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轻功火候,已臻达炉火纯青之境。
此人飘落地面之后,即步至剑华卧伏之处,俯身将剑华的身躯翻转,使其仰天而卧。
然后,伸手人怀取出一块径寸大小而黑光发亮之物,神态之间略一迟疑,才毅然俯身,伸手撩起剑华的中衣,用那块黑光发亮之物,在其小腹上滚动不停。
良久,良久……之后,此人才停止下来,并直起腰身,借着月光向那块黑色发亮之物,反复而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才揣入怀中。
黑暗中,见此人的双目之内,精光外泄,一动不动地向剑华深深地注视着……
情,愧赧的轻叹声。
身形在轻叹声中,微微一晃,沿着那几个老人逃去的方向飞驰而去。
此人向前驰出约有两丈左右,突又顿住身形,侧首向剑华看一眼,略一犹疑,才再度展开身形绝尘而去。
就在此纤巧身影之人,已驰出去数十丈之遥时,蓦然间从另一株高大的树木上又飘落一条身影。
此人飘落地面后,望着那个渐去渐远,身形纤巧之人轻声说道:“小山主的仁肠侠举,令贫僧沐尘钦敬万分,今贫僧谨代谷小侠向小山主敬致谢意……语声至此,略顿,接着举手当胸,遥向那个身形纤巧之人,稽手施礼过去,然后继道:“再者,烦请小山主致意令堂大人,明年的今日,贫僧将率谷小侠和小女,亲自登山拜谒令堂大人,并借机了断十四年前的一段公案……”
此口称沐尘僧人的语声,虽低如蚊鸣,却清晰可闻。
那个身形纤巧之人,好像字字俱闻。
他已将飞驰和身形,停顿下来,掉首向后望去。
然而,寂寂荒野,除了清风明月,巨木荒冢之外,哪有半条人影,就连地下的剑华,亦在刹那间失去了踪迹。
卧凤崖位于川、康两省的交界处,一半在四川境内而另一半则在西康境内,故而说它界属四川亦可,说它界属西康亦可。
因其位于群山的深处,一向是人迹罕至,所以也就没人肯冒险为它的真正界属加以勘测。
晴空万里一望无际,从艳日高挂的方向及位置来看,此时,当在正午时分。
虽然烈日当头,照在人身上,并无丝毫燥热之感,相反的山风上体,却令人顿生萧索之意。
举目四眺,无论远树近木,都呈现出一片枯黄之色,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此时已届临深秋季节。
一条三尺宽窄的溪流,沿着卧凤崖的蜿蜒之势,由西向东,缓缓地淌流不停。
相关热词搜索:金虹震八荒
下一章:第三十一章 长眉卜神卦
上一章:第二十九章 三鸟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