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年古玉芝
2025-09-07 作者:羽青 来源:羽青作品集 点击:
这时正是秋高气爽。
无论远树近水,都呈现出一种枯黄之色,显然深秋已届。
且说在陕西通往四川的大道上,正有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背上背着一个普通的蓝色布包,肩上斜插着一把看来甚为陈旧的古剑,但掩饰不住剑柄上的古色斑斓,一看就知道它有点儿来历,决非普通俗物。
此时少年正埋首朝前疾行,也看不出他脚下如何用力,但速度快得惊人,瞬时走出五六十丈,这还不算,而最为奇特的是,他脚下的尘土,没有丝毫飞扬迹象,显示这个少年的轻功火候,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由于他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头驿站,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暗暗盘算,如果在天黑前赶不到宿头,那今晚非在郊野露宿不可,神色之间不免呈露焦虑之状。
但距离前一个驿站还远的很,而距离后站虽然较近,然决无后退之理。
事已至此,只有往前紧赶下去,就是赶不到宿头,也可以找一个遮风蔽雨的地方,休息一晚,总比愣在此地要好的多,盘算既定,遂展开身形,好像一缕轻烟,疾如飘风,顺着大道朝前疾驰下去。
少年疾驰急奔,只见他巧纵轻登,身轻如燕,捷如猿猩,眨眼间已直攀绝顶。
在他认为越过这个山头,那边就可通上驿道,可是等他攀上山顶一看,眼前又横着一道山岭,他也没有多加考虑,认准了方向,仍朝着对面山岭奔去。
像这样攀越了二三个山岭,前面不但未能找出驿道,相反的却陷入了群山重叠环抱之中,连刚来的方向及路线都无法记清,以他看来,方向没错,其实在他开始攀纵第一个山岭,方向就已经走错。
所以他就认准朝南的方向一直纵跃下去,可是一直奔跃了一夜,不但未能脱出群山,相反的越走越是陷入群山之中,经过了一夜折腾,就是铁打的金钢也会吃不消,何况血肉之躯!
少年这个时候已是饥渴交加,人已渐感不支,实在需要休息一下,而最重要的还是找点水解渴。正在饥渴难熬之际,蓦听前面有哗啦哗啦流水之声,这种声音传入少年耳中使他精神为之一振,脸上顿现喜悦之色,犹如穷汉拾到黄金,鼓起余勇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奔去。
他越往前去,哗啦啦的声音就越大,大约走了二三里的样子,眼前一条银色的瀑布,从半山腰的一个圆洞里流了下来,汇成一条宽约一丈左右的小溪,他因为需水太急,趴下来就准备用手捧水来喝,当他的手快要接近水面,突然飞来一块碎石,扑通一声掉在他面前五尺许的水里,他骤然一惊,速即仰头,朝前窥视,见一只约有半人来高的一头白猿,全身毛白如雪,瞪着两只红如丹霞的眼睛看着他,两只前爪,在胸前摇摆不停,然后又用双手,做出捧水吃的样子,又用双爪在胸前摇摆几下,同时嘴里吱吱的叫个不停,样子好像是告诉他,溪水不能喝。
少年非常奇怪,就用人语指着溪水对白猿问道:“这水不能喝吗?”白猿似懂人语,点头示意,少年正感奇怪,突然白猿背后的树林里,传来了吱吱喳喳的噪叫声,同时出现了一群大小不等的猿猴,齐朝白猿奔来,每只猿猴都好像遇到极害怕的事情,一边跑一边很惊慌的向背后看,眨眼之间,就将白猿围了一个风雨不透,吱吱喳喳的乱叫一团,争先恐后的好像是在向白猿报告一样。
少年听不懂,同时也看不出它们在搞什么名堂,而这群猿猴对他的存在,好像是漠视无睹,足有盏茶光景,突然听到一声急厉的啸声,同时见白猿凌空一跃,离地足有一丈五六,纵出群猿包围之中,向背后树林中疾驰而去,白猿一面疾驰,一面不断地回头,用前爪急急的向他招手,意思是叫少年和它同去。
少年虽然已经十六七岁,然而童心尚未尽退,受好奇心的驱使,也未多加考虑,就展开了草上云烟的轻功绝技,越过小溪随白猿疾驰而去。
树林并不太深,不多时他就穿越过去,眼前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大盆谷,而白猿的踪影已渺无踪迹。
他踌躇着搜寻白猿去向,突由谷底传出白猿急啸之声,好像是怒极而发,少年顺着白猿啸声疾驰过去,一看,见白猿正和一条七八寸粗细,一丈五六长短,周身乌亮的黑蛇在搏斗,只见白猿手里拿着两块海碗大小的石头,距离黑蛇一丈左右,转来转去,跳跃不停,而手里的石头始终不敢向黑蛇投去,黑蛇却盘成了一堆蛇阵,将头灵活的直立阵外,随着白猿的方向在转动,白猿要是做出把石头投过去的姿态时,它就把头很快的缩回蛇阵里面,从身体的隙空里看向白猿,一蛇一猿僵持良久,白猿不敢轻易把石头投出,而黑蛇也不敢轻举妄动。
少年看了足有顿饭光景,心里暗暗盘算,如何帮助白猿将黑蛇击毙,而白猿已是怒极,周身白毛根根倒竖,嘴里不断发出怒急的低啸声,而黑蛇也是同样,把蛇阵外面的一段尾巴,不断的上下拍打,海碗大小的石头,经它一击,就散碎如粉,其力量之大由此可见。
少年心里暗忖,这东西虽然不大,它力量可真不小,少年心里虽然暗惊,但并没有把黑蛇放在心上,他想,勿须用足一掌之力,就可以使它毙命,抱着有恃无恐的态度,遂慢慢的向黑蛇走去,离蛇阵最多还有五六步之遥处,遂将双手慢慢抬起,想施展大力金钢掌一举成功,突听白猿急急啸叫,像是非常着急。
少年侧头向后一看,正见白猿急急的向他摇手。
他正思忖白猿的动作因何而发,在这刹那之间,黑蛇突然散开蛇阵,身体直伸,嘴里发出嘶嘶声音,疾如怒矢般扑向白猿,因来势太快,白猿想闪避,已经不及,在这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时候,少年的大力金钢掌及时发出,把白猿从黑蛇口中给救了出来。
少年这一掌虽将黑蛇击退,可是未能将黑蛇击毙,这可大出少年意料,那一掌往少里说,也有数百斤的力量,而黑蛇像是未伤丝毫,但经此一击,更触怒它的凶性,身体在地上一滚,马上像箭一样舍白猿竟朝少年急蹿而来,同时嘴里发出凄厉震人心弦的呱呱叫声,使人听了为之毛骨悚然,少年措不及防,黑蛇已经到了眼前,只见他双肩微晃,双膝微屈,身体向左一偏,倒纵出一丈左右,他想定能闪开黑蛇的攻击,然而,不但大出少年意外,更令他震惊,只见黑蛇的身体在空中猛的一挺,身变弓形,头向左一偏,后身伸直,又像箭一样朝少年猛射过来。
黑蛇这种临空变换身形,少年大吃一惊之下,无暇深思,将劲力贯注右臂,气聚丹田,手掌猛的往前推了过去,看来好像没有用多大力量,然而这种掌力运用起来,真是非同小可,与刚才所使用的大力金钢掌,则又大大不同,这种掌力名叫混元一气掌,较大力金钢掌不知道要厉害几倍。
大力金刚掌,虽然也是用内劲发出,而只是局部的劲力,换句话说,就是膀子上的力量,借内劲发出,其力量是有限度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样缺点,就是逢到与自己力量相等,或者掌力超过自己的敌人时,自己的掌力会和对方的掌力相抵消,不但如此,自己一旦抵挡不住,就会被对方的掌力所伤,开始少年未料黑蛇如此厉害,不但行动旋如飘风,而且粗仅杯口的身材,居然挨得住数百斤力量的猛击,他认为一掌之力,绝可把黑蛇打成寸段,所以才随便的挥发一掌,未将黑蛇击毙,相反的倒激起了黑蛇的凶性,朝他猛蹿过来,要不是他的轻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怕早已被黑蛇咬成重伤,甚或致命。
这时少年才知想击毙黑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把刚才轻视之心为之一扫而空,才施展出师门绝技混元一气掌,说起这种掌力,也实在利害,可以说无坚不克,拿来对付敌人,对方要是不识厉害硬接这掌的话,不是当场毙命,就是身受重伤而终生残废。
少年从小就是内外兼修,从开始练功夫那天就扎下了根基,算起来从师学艺已整整十五六年,再加上他天资颖悟过人,再加上苦学不辍,所以进境十分迅速,普通人练二三十年,恐怕也远不及他有这种火候,其功力之厚,可想而知。
再说少年将双掌迎着蛇头遥遥击去,只听到呼呼的掌风,徐徐沿掌而出,地下的沙石被掌风吹得四处飞扬,满地乱滚,开始黑蛇还顽强抵抗,不肯退缩,凶睁怒目,挣扎着向少年猛扑,但被掌力所逼寸步难移。
相持足有半顿饭光景,黑蛇才渐感支持不住,身体逐步向后退缩,似受重伤,周身颤动不止,同时嘴里发出比刚才更加凄厉的呱呱叫声,一双绿森森的凶睛,几欲突眶而出,身体也由五尺退至一丈,由一丈退出二丈,由二丈退出三丈左右,才算脱出少年掌力范围,此时黑蛇的凶性顿敛,不再顽强,马上又盘成了一团蛇阵,严阵以待的等着少年向它进攻,同时嘴里呱呱之声改为嘶嘶不绝。
少年这时较先前更为惊奇而且胆寒,心想这么浑厚厉害的掌力,竟未能将黑蛇击毙,他还以为自己的掌力失效,为证实自己的掌力,遥向三丈以外一块头大的石头击去,只听哗啦一声,那块石头被他击成粉碎,威力未减,何以用到黑蛇身上发挥不出作用?他百思不解。
他哪里知道,他今天所遇到的这条蛇是蛇类中极为稀少的铁线蛇。
说起这铁线蛇,身蕴奇毒,性情残暴凶狠,它所盘踞之地不但其它兽类无法生存,甚至连其同类也是互相残杀,往往是两败俱伤,同时这种蛇生长太慢,数十年方能长粗一寸,所以极为稀少。今天少年遇到的这一条,起码也在五百年以上,此种蛇多产于我国苗疆的深山荫湿洞穴之中,为人迹所罕至之处,不知何时跑到此山之中。
它更有一种胜于常蛇之处就是周身上下,除头部的下方及双眼是其致命所在以外,其他部分均是刀枪不入,筋骨生成一种韧性,可化解外来的任何力量,所以少年两次掌击,未臻奏效之原因即在此。
少年只顾全力对付黑蛇,将白猿的存留已置脑后,聚神筹思,突然觉得右手被什么东西拉了一下,他不敢回头探视,怕黑蛇利用机会向他扑来,只有用目向背后斜视,见是白猿立在他右后方,满脸露出焦急的神情,正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头及双眼,然后又指着黑蛇的头下部及双眼,将右手扬起来,把手中的石头,直照黑蛇的双眼及下颚部份作势投过去,然后从地下拾起了鸭蛋大小的几块石头递到少年手中。
少年想了一下,对白猿的动作已完全了解,遂向白猿问道:“你是不是叫我用石头,投击它的眼睛及喉部吗?”
白猿马上头连着点了好几下。
少年依白猿之意,把手里的石头向黑蛇双目用发镖的手法打过去,少年的武功已达上乘境界,使用暗器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只听得嗖嗖两股劲风,白影疾如怒箭离弦,直朝黑蛇的双眼飞驰过去,叭叭两声,石头没有打中黑蛇的双眼,全击中蛇身。蛇头在这电光火石的霎那,很迅捷的将头缩进蛇阵,埋首体下,从隙缝中向外怒视,戒心倍增。
少年接着又打出两块石头,劲力之足较前更为凌厉,叭叭两声又打中黑蛇身体,这次虽然又未击中其致命所在,然而已用足全力,使黑蛇受伤不轻,黑蛇受痛呱呱两声凄叫,凶性又被少年惹起,头部突然由蛇阵中钻了出来,抬起足有三尺多高,双眼发出锐利的凶光,朝少年与白猿直射过来,下半身慢慢松开了蛇阵,嘴里不停的呱呱急叫。
少年为应付它的急起发难,已暗做准备,怕黑蛇突然袭击无法应付,摆手命白猿后退。就在少年略一分神之际,黑蛇像风一样,舍弃少年而朝白猿猛蹿过去,追了一个首尾相连,眼看白猿又要遭殃,在这种情形下,白猿知道黑蛇的利害,但是已再无法逃避,嘴里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恐怖的哀鸣。
少年生具一付侠骨仁肠,见白猿命危,不由自主的用出缩地换形的上乘轻功,只见他身如飘风疾如流星,身体一闪赶到黑蛇头部,只见黑蛇的巨口,离白猿的脊背只有三寸远近,少年哪敢怠慢,举起右手,五指用足了铁指功的劲力,猛的朝黑蛇七寸部位抓下,真是无巧不巧,少年刚好抓住黑蛇的致命所在,力贯五指猛的向里一紧,只听得扑哧一声,少年的三个指头插进黑蛇的喉颈,同时抓起黑蛇身体,在空中抡了一圈,猛一松手甩了出去,只见黑蛇的身体在地上滚来滚去,嘴里发出临死前的叫声,足有顿饭之久,才慢慢的停息。
少年将黑蛇摔出,蓦的突感右手麻木,连左手也是如此,紧跟着右半身也有麻木之感。
少年猛的想起中毒,心中不由大骇,还未来得及想出解救之法,而神智已陷入半昏迷状态,只觉得喉干唇裂,眼前发黑。
对前后左右的方向,则完全不分,只见他举步朝前疾驰,对于身后白猿的急叫声,漠然无闻,只晓得往前急跑,跑约五十丈远,他已陷入完全昏迷状态,身体不支,摔到一个山洞里去。
上面已经提到,这种铁线蛇奇毒无比,周身各处都可以分泌出毒液来,人若中了其毒,超过三刻的时光,就是大罗神仙也是束手无策,只有等死而矣!
少年凭仗着内功深厚,中毒之际,强运内功抑制毒液的进行,忍耐着痛苦,强行向前跑了几十丈远,才摔倒下来,此时虽然是摔倒尘埃,由于他内功深厚,人虽昏迷不省人事,但呼吸还未停止,而其摔倒的位置,刚好是在这个山洞的中间,紧靠着洞壁的底处,在他眼前约二三寸的地方,生着一棵叶梗翠绿如玉的植物,高约四五寸,上面只生着五六片叶子,叶子形状和柳叶一样,但是只有柳叶的五六分之一那么大,远远看去,好像是用一块碧绿的整玉雕刻而成。
少年刚一摔倒的时候,那棵草上除了梗与叶而外,任何东西也没有,突然之间,在叶的根部生出了一颗小水珠,而每片叶的下部都有一颗,刚生出来,只有半粒米那么大小,同时有一股郁人肺腑的香气散发出来,人虽昏迷,而呼吸尚咻咻不停,这种香气自然的被少年吸入鼻孔,说也奇怪,这种香气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一进鼻孔人马上就清醒了不少,有盏茶的光景,绿草上的水珠已经如龙眼核那么大小了,同时香气更浓,溢满了全洞,水珠浑圆雪白如珠,透明玲珑,那棵绿草好像是不胜负荷,已渐渐向前弯了下来,而水珠也随着绿草摇摇欲坠。
少年深深的吸了几口气,人已完全清醒,就是浑身软弱无力,手脚勉强移动,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眼前这棵能发香气的绿草,不是普通的植物或野草,一定是旷世难逢的灵芝仙草之类。
一时福至心灵,根本就不考虑后果如何,一把将绿草的根部抓住用力的拔起,只听哗啦一声,他也顾不得看是什么东西在响,就将抓到手的绿草,连根、叶及水珠一并送进口里,那棵绿草好像是用水组成一样,马上就变成了一股芳甘清心的液体,顺着口腔往里流,满口腔都溢满了芳郁香气,久久不绝,四肢百骸如通了一道暖流,刚才的那种麻木、软弱,被这股暖流冲洗得一干二净,精神较之未受毒前更为充沛,少年这时双手在地上轻轻一按,身体就被弹了起来,差一点儿碰到洞顶,身体轻飘飘的好像一阵风就可以把人给吹了起来。
少年惊奇的目瞪口呆,心里暗想自己的轻身术绝对没有练到刚才那种用力一按,身体就腾空在七八丈高的地步,连师父恐怕也未达到此种境界。
少年人虽聪悟绝顶,但是一时之间也想不通其中道理。哪里知道,他在这生死瞬息之间,已遇上一种旷世难逢的仙缘。他所吃的那棵绿草,是旷世难逢的古玉芝,是千年以上的古玉,被埋在地下,经年累月,吸收地底灵泉的精华,再加本身的精华孕育而成,不但有强身活血的功能,并且是治伤、解毒的圣品,无论是受了多厉害的伤,中了多重的毒,只要在一天之内能够找到这种古玉芝就是人死亦可复生,除此之外,玉芝尚有一种更佳妙的作用,服食以后,可以使百毒不侵,较千年何首乌还要强过数倍,是旷世罕有的仙品。
今天少年在这无意中能得服食,这是他的造化,同时亦是佛家所谓之缘份。
这种玉芝,不是把古玉埋藏地下就可以孕育而成,而是非得经过数百年以上时间才可培孕。
更有一样难处,就是在埋古玉的地下,刚好有一道灵泉通过,否则的话,任你把古玉埋上几千年几万年也不会生出玉芝来。
玉芝生成以后,要每过五十年才结一次花果,名叫玉珠果,是玉芝本身的精华所在,玉珠果由生出到长大,前后不过盏茶光景,被清风一吹即化为水液,随风飘散,再经过五十年之久才再结实一次,所以玉芝举世难逢,而要得到结实的玉芝,那就更不容易。
少年在一天之中,不但获得了玉芝,而且是一棵刚好结实的玉芝,这种仙缘,真是旷世难逢。
刚才少年只顾服食玉芝,而无暇查看玉芝根部是何物发出声响,现在精神已复,低头察视,只见是一个耀眼发光、碧绿色的长方玉匣横在面前,遂赶紧俯身拾起,只见里面装着约二三分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反复审视,书上写着一行古篆字,少年在师门习艺时,恩师不但传他武功,而且每日还抽出一段时间教他攻习经文,所以少年对这行古篆字,还能勉强认识,见上面写的是“金钰剑拳经”五个字。
但是那本书是被一块整玉所包着,严密合缝,无法开启,他沉思良久亦未想到取书之法,正聚神踌思之际,蓦的洞外又传进了群猿的啸叫声,他以为群猿又遭遇危险,想探查究竟,就赶忙抱着玉匣向洞外驰出,只见在林外所见之群猿围着黑蛇尸体,不断的用石头向黑蛇投掷,同时又显出既怕又恨的样子,尽管将石块投掷,却不敢走近一步,只在远处吱吱喳喳的乱叫。
白猿一见少年走出洞来,脸上立刻现出既惊奇又欢欣的神情,朝他飞奔而来。
白猿的身形也真够快,三纵二纵就到了少年眼前,白猿的这种轻妙身形,连轻功已达上乘境界的他,亦感不及。白猿和少年好像是旧友重逢,将身一跃就爬上了少年的身上紧紧依偎,很柔驯的任少年抚摸。
少年对这头白猿,也真喜爱,只见它周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一双红如丹霞的滴滴乱转眼睛,他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驯良、通灵的猴子,可惜是人兽语言不通,否则的话,会更亲热一些。突然白猿看到少年手中的玉匣,脸上神情立变,眨眼间换了两种表情,先是惊奇,继是高兴,最后满脸充满了很凄惨的样子,由少年手中把玉匣拿过,翻过来,倒过去的看了数遍,才又很恭敬而慎重的又还给少年,同时跃下地来拉着少年,嘴里吱吱的乱叫,同时用右手指着树林的那一边。
起先少年还不懂白猿的意思,经白猿比了好几次,同时用力拉着少年向着林之深处驰去,少年被白猿的动作弄得如堕入五里雾中,遂问道:“你要我跟你走是吗?”白猿把头连点,而双爪在地上不停的蹦上蹦下,显示出内心里的高兴。
少年虽然不知道白猿领他到什么地方,但是从白猿的神情看来,对他绝无恶意,遂随在白猿的身后展开草上云烟的绝顶轻功,如风驰电闪般的向前驰去。
白猿一面疾驰,嘴里一面不断的长啸,围着铁线蛇的尸体的那群猿猴,听到白猿的啸声,很快的向四周散去,眨眼之间跑得一干二净。
这时少年随着白猿已经过来时的那道树林,跃过小溪,直朝对面那座高耸入云的绝顶纵跃而上,山坡上因为长满了粗可合抱的树木,无法由林内穿越而上,他遂展开御风虚渡的轻功,在树稍间轻登巧跃,像蝴蝶穿花似地紧跑在白猿后面,直向山顶奔去,大约经过顿饭光景,树林已尽,抵达山顶,在山下看来陡峭笔直的山峰,上面确另有天地。
突觉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约有亩许的草地,横陈面前,一条尺许宽的水沟,从左而右向山下流去,沟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沟旁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因为季节的关系,大多凋谢,只有少数花朵尚在盛开,一阵阵芬芳郁人肺腑的香气,朝鼻孔钻进。除此而外,遍地长满了一寸多长柔软的细草,走在上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林木红绿相映,如同围上一道天然的彩墙,这里虽然谈不上太美,但是在少年的眼里,则别有一番风味,胸怀不禁为之一畅,心里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草坪对面,横立着一块三丈大小的巨石,白猿不知何时已立在巨石的左边,正在向少年招手。
少年心想,草坪上大概就是如此了,谁知道他走到白猿跟前,向巨石后一看,出乎意外的巨石后面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洞,白猿脸上露出一种非常肃静的神情,恭而敬畏的向洞里走进,并不时的回头向少年看看,这个山洞还真不小,宽约三丈多,长度因被一块天然的石屏障遮住,无法看出它的全貌,洞顶及两旁的洞壁,完全是大青石,光滑无比,好像是经过人工修造一般。
少年经过屏障一看,白猿正在向一个石床跪拜,可是石床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使少年感觉有点莫明其妙,他心中暗想其中一定另有文章,就静立一旁,凝视白猿,要看个究竟,这时白猿已经膜拜完毕,站立起来,垂着双手很恭敬的向床后走去,俯身从床后拿起一把外表看来非常陈旧的宝剑,但是剑柄上古色斑斓,一看就知道这柄古剑,绝非俗物。
白猿双手托着宝剑向少年走来,很肃穆的双手把宝剑递给少年手中,口内并低吼两声,才垂手退开。
少年被白猿的动作弄得如堕落五里雾中,良久,才说道:“剑是送给我的吗?”白猿点点头。少年遂手捧宝剑,闭上眼睛默祷:“感谢不知名的前辈英雄赐剑之恩。”祷毕才将双目睁开,用力抓住剑柄向外一抽,只听一声如龙吟虎啸的声音从剑上发出,同时一股耀眼金光脱鞘而出,剑尖锋芒闪缩不定,好像一条细小金蛇挣扎着,欲脱手飞去。
少年暗叫一声“好剑!”此时心里高兴非凡,低头审视剑身,由柄把到剑尖,全长约三尺五寸左右,剑身好像是用黄金打造,但是黄金并无此种光泽,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准是何物铸造。
剑柄上用古篆字刻着“金钰”二字,少年蓦然想到,刚才那个玉匣里面,不是也有“金钰”两个字吗?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剑名金钰,而玉匣中的书名也叫金钰,他心中暗自揣摩,其中定另有道理,正在沉思中,白猿突然走向他的眼前,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并拉他持剑之手,向玉匣上剁去。
少年陡然一惊,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看着白猿的动作,遂问道:“剑可以启开玉匣?”这是一头通灵的异兽,他的一切动作,都是有因而发,从不是因乱而为,他有了这种想法,对白猿所授之法根本未多加考虑,就依照白猿指点的方法,正要用手中宝剑对玉匣拦腰剁去,但他又回心一想,玉匣碧绿可爱,就此毁去甚为可惜,同时怕把玉匣中之书损伤,他才又轻轻的沿着玉匣两旁的中间切下去,在他以为这个玉匣坚硬如钢,一定要费一番手脚,方可启开,他哪里想到,剑则一接触到玉匣之上,就如击中朽木应刃而分成两半,恰好成了一盖一底的形式,而玉匣中的书也朗然入目,因为太过容易,到使少年吃了一惊,他连忙将书捧在手中,用手展开一看,总共只有二十几页,完全用上等的白绢装成,拿到手里轻如无物,里边完全用极为工整的古篆写成蝇头小字,细看之下他对这种古篆一时也无法完全了解。
少年呆在洞中足足花了二三个时辰,连猜带揣摩的,才算把前几页的大意看懂。
原来前几页是此书主人的自序,大意是讲二百余年前,一代隐侠金剑追云客徐辰中,为了寻找几种极为珍贵的草药,来到秦岭山脉的深处,就是少年刚才击毙铁线蛇的山谷,那个时候,这条铁线蛇还很小,但已活了二百余年之久。当时徐大侠只顾全神寻找药本,一时不慎被铁线蛇的尾巴扫中双足,徐大侠练就了一身上乘内功罡气!对此根本未作理会,还是继续采药,大约经过半刻左右,突感双足麻木的利害,徐大侠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利害,凭自己的护身罡气,竟未阻住蛇毒的侵袭,他再不敢大意,就连忙带着采好的药本,展开草上飞的轻功,如一缕轻烟,奔回暂时居住的山洞里,想运起内功将蛇毒逼出,谁知道脱下鞋袜一看,自膝以下,已完全呈现乌黑之色,他知中毒已深,自知已无法挽救,为了保全性命,就用自己的金钰宝剑,狠起心肠将双足齐膝斩断,然后用内功将血逼住,再用自己带来的伤药敷上,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治疗静养,伤口才算完全平复,然而他从此却变成残废,在山洞中整整的度过三十余年。
徐大侠初来此地的时候,为了争夺这个山洞,曾经收服了一对异常通灵的白猿,是一雌一雄,也多亏了这对白猿每天出外给他摘采水果,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再多活三十余年。
徐辰中自残废以后,行动不便,每天除了训练白猿摘食水果以外,并教授它们辨认珍药的技能,采取回来,由自己制炼丹药,同时将全部精力,用到研究武功上面,在残废后第二十年,雌的白猿生下一头小白猿,其灵异之处尤胜父母,徐大侠就亲手调养,并加以训练,并给它服了许多珍药,想将它培养成自己得力的助手。
一天一对老白猿又下山采取水果,徐辰中正在洞中聚神钻究武功的时候,山下突然传来了二头老白猿苦啸声,徐辰中一听就知道白猿遇到了危险,赶忙携扶着自己特制的一对拐仗,疾跃出洞,看到那对白猿已僵卧在草坪中的水沟边,头部整个浸入水中,徐辰中赶到当场,二猿已死去多时,回生乏术,仔细查看二猿的周身才知道二猿步上自己的覆辙,中了铁线蛇的剧毒,还仗凭着二猿行动迅速才能赶上坪,否则的话,当时就会毙命。
徐辰中这个时候心里难过异常,二十年来,他与二猿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如今双双中毒惨死,叫他心里如何不痛心疾首呢!为了替二猿报仇,才赶下坪去,一心要诛蛇,替二猿报仇,同时也可除绝后患,等他赶到盆谷一看,铁线蛇正在吸食一头草鹿的脑汁,徐辰中乘其不备,运起六罡指,将铁线蛇击成重伤,可惜又被它逃走,未能当场毙命,后来又搜寻几次未发现踪迹,他知道此蛇不易铲除,为顾及后患计,将铁线蛇盘住之山洞用巨石严密封闭,任由其自生自灭。
此蛇一直困在洞里足足几十年之久,当遇上少年时,此蛇刚破洞外出二三天,就被少年杀毙,这是天意巧合,冥冥中注定它的厄运,否则的话周围数百里内,人畜定遭到空前的浩劫。
徐辰中在追赶铁线蛇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股地底灵泉,他当时暗想,可惜没有千年古玉,否则的话当可培养一株举世罕见的珍品——玉芝,说也巧合,就在他居住的洞里石壁上发现一块千年碧玉,真是喜极欲狂,遂将二十余年所研究的《金钰剑拳经》心法,用金钰剑将玉劈开,将剑拳的无上心法,用内功封闭在玉中,放到灵泉之上,一心一意想培植一株举世无双的珍草给后世发现之人结一善缘。
徐辰中又在洞中石壁上,将剑拳的招式用天罡指刻划下来,辅助得经之人参照练习,视得书之人为己之衣钵传人,并在序中叙明此人要负起宏扬徐派武功的责任。以上是金剑追云客的自序。少年看毕对徐辰中的为人既感且佩,并默认徐辰中为己恩师,立誓负起宏扬徐派武功之责。
徐辰中一念之下,替后世武林造就了一株异材,同时也使他这绝世武功不致失传,而金钰派从少年起,也一直绵延不断,为后世武林放一异彩。
再说到那柄金钰剑,是徐辰中当年采取黄金及白金的精华,费了数年心血铸造而成,可与前世之干将、莫邪相比美。而最大的特点是无坚不摧,所以命名金钰。
少年在洞中足足住了半年之久,才将剑拳练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金钰剑及金钰拳,每样各有十六招,而每招之中又化出三式,所以合计是四十八式,别小看这四十八式,是徐辰中积三十余年之心血结晶,精妙绝伦,神奇无比。
少年足足的花费半年之久才融会贯通,因有要务待办不能再在洞中呆下去,于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将徐辰中所遗留的万灵还魂丹及经剑一并带在身上就准备动身下山。
在这半年当中,他的一切生活完全由白猿照顾,实在舍不得离白猿而去,白猿此时眼含泪珠,依偎在他的身边,紧拉住他的双手不放,那种依依之情,使这位忠厚的少年亦为之唏嘘不已,最后不得不硬起心肠摔手下山。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虽然才是阳春三月的天气,因已接近江南的关系,每到中午的时候,已使人感到有入夏的味道。一天的正午,由陕西通往四川的官道上,行人并不太多,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
此时只见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一身土黄布的衫裤,(这种土黄布,在北方农家通常都叫做紫花布,因这种布是用紫棉花纺织而成,所以叫紫花布,平常都是农家所穿,穿到身上虽然不好看,但结实耐用,素为农家所喜爱。)少年背后负着一个蓝色的布包,在小包旁插着一把陈旧的宝剑,脚下穿着一双青布鞋,很从容的顺着官道向前走着,也看不出他脚下如何用力,而身体则轻飘飘的,速度快的惊人。
这个少年就是前文所说的那个逢险化吉的少年,他为着贪赶路程连中午也不休息。
这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暖风照面,使人有燥热之感,尤其中午在太阳底下赶路,更使人炙热得有点口干舌焦,少年虽身怀绝世武功,但也有点吃不消,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道中间,想找个荫凉的地方也没有,只有脚下加劲往前紧赶,希望找个树林休息一下,他向前又紧赶了约有三四里的样子,拐过一个弯道,前面不远处约一箭之遥黑灰灰的一大片树林,少年心中暗喜,精神为之振奋不少,脚下用力,遂展开了草上云烟的轻功,只朝树林奔去。
眨眼间就赶到树林边缘,少年正要迈步入林的时候,蓦听一种极细微的呻吟之声,来自林中,少年心里为之一怔,仔细一听,呻吟之声此起彼落显然不是发自一人,至少在二人以上,少年一时好奇,心中也未加考虑,不就步入林,想一观究竟,入到林中举目四视,侧耳静听,呻吟之声竟在左边,他正拟跨步向左走去的时候,突觉得一股劲风向他双腿击来,少年这个时候向前向后都不容易躲开,在这间不容发之际,他遂施展出轻功绝技“平地青云”,全身平地升起一丈五六,悬空略停,随后上身向后一仰,全身倒转过来又换“金鹏展翅”,头下脚上,趁机俯瞰,想看看劲风由何处而来,同时向右侧落下。
只见在八九尺远近处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右手持着一把利剑,发出闪闪耀眼的青光,瞪着一双满布血丝的眼睛,脸上露出痛苦的愤怒的神情,满身都是泥土和血水,嘴里钢牙咬的吱吱直响,少年正在打量那壮汉的时候,蓦听壮汉大吼一声:“贼子,我和你拼了!”说罢举剑一招“白蛇吐信”向少年胸前刺来,但是身上受伤过重,举动已不由自主,向前只走了两步,人就扑通一声向前栽倒,同时人也昏迷过去。
少年虽然摸不清他是好人,或是坏人,但在救人心切的原则下,遂赶紧向前把壮汉一把抱起,只见他口眼紧闭,气如游丝,显然是受伤后又用力过度所致,再不赶紧医治的话,性命就有危险,少年不敢怠慢,将壮汉平放在地上,解下背后的小包,拿出一个白色的玉瓶,从里面倒出金剑追云客所炼制的医伤灵药——万灵还魂丹,然后用手把那壮汉的下巴用力一捏,壮汉的嘴牙自动张开,少年很快的将丹药送进壮汉口里,然后松手静视变化,因为这种丹药他还是初次替人服用,不知效力究竟如何?
大约有半盏茶的光景,只听得那壮汉嘴里发出了轻微的哼声,同时出气较前也粗大不少,少年惊喜万分,想不到万灵还魂丹有如此的神效,正当少年深思之际,壮汉突然睁开一双血红的眼睛,嘴里低吼一声:“贼子,我和你拼了……”挣扎着又要起来。
少年赶紧将他按住,说道:“朋友你受伤太重,刚吃下我的丹药,要多休息一下才好,不然的话对你有害无益。”
这时身后树林里又传出了不断的呻吟声。
少年赶紧走过去一看,竟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在一棵大树之下,横七坚八的躺着七八个人,都已不能动弹,他走近一看,除了两个人受伤尚未死去之外,其他五个人的头上都有手指粗细的五个深洞,脑浆外溢,不断的汩汩往外流,显然已死去了多时,就是再灵的仙丹恐怕也是回生乏术,他再向那两个受伤未死的人看去,只见二人受伤颇重,好在不是要害,若施救得法尚有希望,少年按照前法,给每人服下一粒丹药,才又走回那个壮汉卧处,此时壮汉已经坐了起来,瞪着一双困惑不解的目光凝视少年。
少年一看那个壮汉,眼睛里边血红已退,伤处也停止淌血,只是精神萎靡不振,少年赶紧上前一抱手,满脸推笑的说道:“朋友,你现在觉得如何,是不是感到痛苦已减。”
壮汉也赶紧一抱手说道:“朋友,李某今天蒙阁下义伸援手使李某得已苟延残命,恩同再造,我有生一日,不敢忘记你的此番大恩高义。”
少年赶紧笑着说道:“朋友,你太客气了,出门人在外的哪一个敢保自己不碰到三灾两难,况且锄强扶弱是我辈的天职,我替你治治伤,算不了什么,请不必太客气。”少年稍顿接着又说道:“朋友你还是躺下来多休息一下,我去看看那几位朋友的情形如何?”少年说完之后,径向林左走去。
徐辰中的万灵还魂丹,确非凡品,在这几句话的当中,那二人已苏醒过来,神智也都清醒过来,见少年走来,知道眼前这人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二人勉强挣扎坐起,双拳环抱异口同声的对少年说了一大套感恩待报的话,少年也对他们客气一番。这个时候那个壮汉已忍着伤口的痛楚尾随少年,向此地走来。
少年赶紧过去扶他坐下,并接着问道:“各位朋友!我们可以说一见如故,假若各位不见外的话,可否将受伤的情形赐告?有什么需要小弟帮忙之处,小弟当尽全力而为!”
壮汉叹了一口气,将经过始末详述一遍。
这番话,听进少年耳中,只把少年气得肺腑欲炸,口鼻生烟,侠肠顿生,暗暗打定主意,决心伸手雪此不平。看看秦川双魔究竟有多么利害。
原来这伙人,是成都双龙镖局的镖师,提起双龙镖局,在西南各省,是颇具盛名,总镖头金梭追魂凌聪吉,是现在嵩山派掌门绵掌镇八方陆明光的大弟子,掌中一口缅铁软剑虽非神物,但也不是普通俗物,一身绝技得自乃师真传,二十年前他刚下山的时候,奉师命前往拜见双手金梭谷健雄,蒙老英雄将一手金梭绝技相授,所以在江湖上才创出双手金梭的美号,十年以前才在成都设立双龙镖局,由于双剑金梭的为人仁侠尚义,很得一般武林同道的赞佩,再加上其武功确有独到之处,十余年来,所向无阻,一帆风顺,在重庆、西安均设有分局,此次派其师弟青锋剑李少华与夺命枪吴楚、拐子刀尤松农二位镖师保一卸任官员由西安返里成都。
青锋剑李少华出师未久,江湖阅历甚浅,但其为人忠厚老实,对人接物虚恭有礼,做事又小心谨慎,自出发以来,已经半个多月,然而连三分之二的路程还未走上,因为他抱定不招风险的宗旨,总是按站行镖,从不贪赶路程,他认为多走几天不要紧,万一发生意外,回去对师兄难以交待,所以沿途上,他是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可是事情就是那么奇怪,要来的时候,不论你怎么防备,结果还是临到你的头上。
这天早上已日出很久,他们才出发,头一天晚上,李少华已把行程计划妥当,知道明天这段行程,中午没有打尖之处,只有一片树林可供往来客商歇脚,李少华他们于日出出发,在中午刚好赶到此地,先把车辆赶进树林中间,正准备卸车休息的时候,突然从树林尽头,传来数声凄厉的啸声,尤如夜枭悲鸣,闻后使人为之毛骨悚然。如被寒风骤吹,冷颤迭起。
李少华脸色为之一变,知道不是好的兆头,遂急忙招示众人严密戒备,就在这眨眼之间,对面茂叶丛中,又传出了嘿嘿的两声轻微冷笑,声音虽小,但人耳极为清楚,李少华为之当场一愣,想不到在这荒漠的西川道上,居然碰上能用传音入密的内功高手,如若对己而来,那今天这件事,真不容易对付。
李少华遂已决定,事情如果真如自己所料,拚着性命不要,也要保全双龙镖局的声誉,才对的住师兄提拔之恩。
就在李少华暗打主意的当中,只见对面树林之中枝叶一分,刷刷两声,两团灰影随风飘荡而下,乍看好似两大团灰絮被风急吹,落地声息全无,好像四两棉花一样。
李少华急忙抬头一看,眼前一丈多远,站定两个奇形异服的怪人,论年岁两人不相上下,大约在五十左右,左边一个稍高,两人穿着同一式样的服装,都是一袭半长不短仅遮膝盖的灰白长衫,脚上穿着一双长腰的洁白布袜,脚下一双青福字金履,两人肩上一左一右各插着一把宝剑,最为奇特的是二人均有一只假手,所不同的是一左,一右,假手的形状与真手无异,就是颜色不同,漆黑发亮,不像钢铁打造,但又猜不透是甚么?
可是凭刚才那种上乘的轻功,及传音入密的至高内功,以自己的功夫来论,绝不是人家的对手,看来今天一个应付不当,不但会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双龙镖局的声誉,也会因此断送,所以李少华不敢怠慢,将面容一整,正预备越众向前答话,突听对面又是一声嘿嘿的冷笑,紧跟着其中右边的一个开口说道:“你们是成都双龙镖局,派出来走镖的吗?”
李少华赶紧越众向前,双拳一抱,深深的施了一礼,开口说道:“是的,未知二位莅临有何指教。”
其中稍高的一个,又是一声嘿嘿的冷笑,接着说道:“小伙子,废话少说,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我哥俩奉了掌教至尊铁掌令符传命,严守此处,凡是双龙镖局的镖车概不准通过,至于为什么,我们哥俩只知奉命行事,内情不详。此西川路上是我弟兄的领地,为了符令难违,及我弟兄的颜面所关,请阁下赏脸,话已言此,听与不听,悉听尊便。”
李少华一听这篇毫无理性的话,就知道这件事情棘手难办,根本没有容缓的余地,但是还未完全绝望时自己还要容忍一二,正当他积思筹谋之际,后面的夺命抢吴楚已怒不可遏,突然大吼一声:“呔!你们这两个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东西,居然满口大话,把这天下人的阳关大道想占为己有,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的影子,配也不配,今天我们是过定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就冲着吴二太爷来好啦!”
吴楚把话说完,将手中的亮银点钢枪,抖起斗大的一朵银花,嘴里并发出嘿嘿冷笑。
其中稍矮的一个,听了吴楚这一堆连责带骂之语,心里愤怒已极,但这两个魔头,素以阴险著名,心里虽然愤怒异常,但在表面上并不显露出来,只见他低垂的双目,慢慢睁开,两道精光从内射出,好似两把利刃直向吴楚脸上扫来,吴楚的眼光和他相触,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颤,心里暗想,看不出这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家伙,居然有这么高深的内功,今天这件事看来要想善了,恐非易事。这时稍矮的一个,脸上阴晴不定,嘴角噙着冷笑,极轻微的嘿嘿冷笑声,从口内发出,只听他徐徐说道:“我们秦川双魔,自从二次出山以来,还没有碰到一个人,敢当面骂我哥俩一个贼字,就连掌教至尊也算在内,想不到今天居然有人开了先例,我要会会这位名满武林的夺命枪大英雄,看一看你夺我的命,还是我夺你的命。”
李少华本来想好了一套很婉转的话,正要说出之时,竟被吴楚抢先开腔,他也不好拦阻,吴楚的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要糟,想拦阻已来不及,不过他还抱着最后的希望,就是拚三人之力夺道护镖,硬闯过去,现在听对方一报名,三个人的脸色当场为之骤变,想不到眼前这两个人,竟是十年以前,横行武林,无恶不作,黑白道上提起来都感头痛的秦川双魔,李少华知道今天这跟斗是栽定了。连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成了泡影。李少华为何会有此种想法呢?
原来双魔是李生兄弟,大魔弓胜,二魔弓彪,在二三岁那年父母双亡,被阴风谷毒竹尊者无意中所收养,自幼即传授二人武功,双魔天资颖悟,甚得毒竹尊者的喜爱,视二人为自己的衣钵传人,所以才将自己集十余年心血苦研而成的寒毒玄阴掌及一十六式阴风剑法,倾囊相授,在双魔二十岁那年,毒竹尊者认为二人武功已成,才命二人出山闯荡江湖,临出谷的时候,毒竹尊者又将阴风谷的镇谷之宝,千年阴寒竹制成两把宝剑分赠二人。
说起这种阴寒竹,不但是阴风谷的镇谷之宝,同时也是江湖上所公认千载难逢的异材奇宝,其形如竹,周身呈黑色,此竹多生长在阴湿极寒的地方,同时其生长之处,为人所罕至之处,本身除具有阴寒剧毒之外,并坚如精钢,制成利器,有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功能,因其生长太慢,数十年才生出一节,同时产量最少,所以极得毒竹尊者的珍视,此竹就生长在阴风谷寒泉洞内。
寒泉洞中有一不可见底的潭水,其寒冷之程度终年结冰三尺,故名寒泉,不要说浸入水内,就是立在泉边,那种刺骨的寒气都无法忍受,时间一久就会失去知觉,周身麻木,阴寒竹就生在泉旁的洞壁上,寒泉因背太阳之处,洞中终年阴湿黑暗,阴寒竹就吸收寒气及湿毒而生长,寒泉洞内共有两株,阴寒竹初现时,毒竹尊者为了保护此竹,在阴风谷一住竟是五十余年。
在这五十多年中,除了苦心精修自己的内外武功外,很少涉足谷外,双魔是在他隐居后三十多年才收养的,毒竹尊者性情乖辟,介于正邪之间,因其隐居已久,已被江湖所遗忘,除了老一辈的英雄外很少知道他的来历。
秦川双魔即被毒竹尊者视为自己衣钵传人,所以毒竹尊者除赠寒毒剑外,并将自己精研成的寒毒玄阴掌传给二魔。这种掌力施展开来,冷风凌厉,如被打中,冷毒之气既随血脉运行,攻心而死,利害无比。
无论远树近水,都呈现出一种枯黄之色,显然深秋已届。
且说在陕西通往四川的大道上,正有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背上背着一个普通的蓝色布包,肩上斜插着一把看来甚为陈旧的古剑,但掩饰不住剑柄上的古色斑斓,一看就知道它有点儿来历,决非普通俗物。
此时少年正埋首朝前疾行,也看不出他脚下如何用力,但速度快得惊人,瞬时走出五六十丈,这还不算,而最为奇特的是,他脚下的尘土,没有丝毫飞扬迹象,显示这个少年的轻功火候,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由于他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头驿站,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暗暗盘算,如果在天黑前赶不到宿头,那今晚非在郊野露宿不可,神色之间不免呈露焦虑之状。
但距离前一个驿站还远的很,而距离后站虽然较近,然决无后退之理。
事已至此,只有往前紧赶下去,就是赶不到宿头,也可以找一个遮风蔽雨的地方,休息一晚,总比愣在此地要好的多,盘算既定,遂展开身形,好像一缕轻烟,疾如飘风,顺着大道朝前疾驰下去。
少年疾驰急奔,只见他巧纵轻登,身轻如燕,捷如猿猩,眨眼间已直攀绝顶。
在他认为越过这个山头,那边就可通上驿道,可是等他攀上山顶一看,眼前又横着一道山岭,他也没有多加考虑,认准了方向,仍朝着对面山岭奔去。
像这样攀越了二三个山岭,前面不但未能找出驿道,相反的却陷入了群山重叠环抱之中,连刚来的方向及路线都无法记清,以他看来,方向没错,其实在他开始攀纵第一个山岭,方向就已经走错。
所以他就认准朝南的方向一直纵跃下去,可是一直奔跃了一夜,不但未能脱出群山,相反的越走越是陷入群山之中,经过了一夜折腾,就是铁打的金钢也会吃不消,何况血肉之躯!
少年这个时候已是饥渴交加,人已渐感不支,实在需要休息一下,而最重要的还是找点水解渴。正在饥渴难熬之际,蓦听前面有哗啦哗啦流水之声,这种声音传入少年耳中使他精神为之一振,脸上顿现喜悦之色,犹如穷汉拾到黄金,鼓起余勇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奔去。
他越往前去,哗啦啦的声音就越大,大约走了二三里的样子,眼前一条银色的瀑布,从半山腰的一个圆洞里流了下来,汇成一条宽约一丈左右的小溪,他因为需水太急,趴下来就准备用手捧水来喝,当他的手快要接近水面,突然飞来一块碎石,扑通一声掉在他面前五尺许的水里,他骤然一惊,速即仰头,朝前窥视,见一只约有半人来高的一头白猿,全身毛白如雪,瞪着两只红如丹霞的眼睛看着他,两只前爪,在胸前摇摆不停,然后又用双手,做出捧水吃的样子,又用双爪在胸前摇摆几下,同时嘴里吱吱的叫个不停,样子好像是告诉他,溪水不能喝。
少年非常奇怪,就用人语指着溪水对白猿问道:“这水不能喝吗?”白猿似懂人语,点头示意,少年正感奇怪,突然白猿背后的树林里,传来了吱吱喳喳的噪叫声,同时出现了一群大小不等的猿猴,齐朝白猿奔来,每只猿猴都好像遇到极害怕的事情,一边跑一边很惊慌的向背后看,眨眼之间,就将白猿围了一个风雨不透,吱吱喳喳的乱叫一团,争先恐后的好像是在向白猿报告一样。
少年听不懂,同时也看不出它们在搞什么名堂,而这群猿猴对他的存在,好像是漠视无睹,足有盏茶光景,突然听到一声急厉的啸声,同时见白猿凌空一跃,离地足有一丈五六,纵出群猿包围之中,向背后树林中疾驰而去,白猿一面疾驰,一面不断地回头,用前爪急急的向他招手,意思是叫少年和它同去。
少年虽然已经十六七岁,然而童心尚未尽退,受好奇心的驱使,也未多加考虑,就展开了草上云烟的轻功绝技,越过小溪随白猿疾驰而去。
树林并不太深,不多时他就穿越过去,眼前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大盆谷,而白猿的踪影已渺无踪迹。
他踌躇着搜寻白猿去向,突由谷底传出白猿急啸之声,好像是怒极而发,少年顺着白猿啸声疾驰过去,一看,见白猿正和一条七八寸粗细,一丈五六长短,周身乌亮的黑蛇在搏斗,只见白猿手里拿着两块海碗大小的石头,距离黑蛇一丈左右,转来转去,跳跃不停,而手里的石头始终不敢向黑蛇投去,黑蛇却盘成了一堆蛇阵,将头灵活的直立阵外,随着白猿的方向在转动,白猿要是做出把石头投过去的姿态时,它就把头很快的缩回蛇阵里面,从身体的隙空里看向白猿,一蛇一猿僵持良久,白猿不敢轻易把石头投出,而黑蛇也不敢轻举妄动。
少年看了足有顿饭光景,心里暗暗盘算,如何帮助白猿将黑蛇击毙,而白猿已是怒极,周身白毛根根倒竖,嘴里不断发出怒急的低啸声,而黑蛇也是同样,把蛇阵外面的一段尾巴,不断的上下拍打,海碗大小的石头,经它一击,就散碎如粉,其力量之大由此可见。
少年心里暗忖,这东西虽然不大,它力量可真不小,少年心里虽然暗惊,但并没有把黑蛇放在心上,他想,勿须用足一掌之力,就可以使它毙命,抱着有恃无恐的态度,遂慢慢的向黑蛇走去,离蛇阵最多还有五六步之遥处,遂将双手慢慢抬起,想施展大力金钢掌一举成功,突听白猿急急啸叫,像是非常着急。
少年侧头向后一看,正见白猿急急的向他摇手。
他正思忖白猿的动作因何而发,在这刹那之间,黑蛇突然散开蛇阵,身体直伸,嘴里发出嘶嘶声音,疾如怒矢般扑向白猿,因来势太快,白猿想闪避,已经不及,在这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时候,少年的大力金钢掌及时发出,把白猿从黑蛇口中给救了出来。
少年这一掌虽将黑蛇击退,可是未能将黑蛇击毙,这可大出少年意料,那一掌往少里说,也有数百斤的力量,而黑蛇像是未伤丝毫,但经此一击,更触怒它的凶性,身体在地上一滚,马上像箭一样舍白猿竟朝少年急蹿而来,同时嘴里发出凄厉震人心弦的呱呱叫声,使人听了为之毛骨悚然,少年措不及防,黑蛇已经到了眼前,只见他双肩微晃,双膝微屈,身体向左一偏,倒纵出一丈左右,他想定能闪开黑蛇的攻击,然而,不但大出少年意外,更令他震惊,只见黑蛇的身体在空中猛的一挺,身变弓形,头向左一偏,后身伸直,又像箭一样朝少年猛射过来。
黑蛇这种临空变换身形,少年大吃一惊之下,无暇深思,将劲力贯注右臂,气聚丹田,手掌猛的往前推了过去,看来好像没有用多大力量,然而这种掌力运用起来,真是非同小可,与刚才所使用的大力金钢掌,则又大大不同,这种掌力名叫混元一气掌,较大力金钢掌不知道要厉害几倍。
大力金刚掌,虽然也是用内劲发出,而只是局部的劲力,换句话说,就是膀子上的力量,借内劲发出,其力量是有限度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样缺点,就是逢到与自己力量相等,或者掌力超过自己的敌人时,自己的掌力会和对方的掌力相抵消,不但如此,自己一旦抵挡不住,就会被对方的掌力所伤,开始少年未料黑蛇如此厉害,不但行动旋如飘风,而且粗仅杯口的身材,居然挨得住数百斤力量的猛击,他认为一掌之力,绝可把黑蛇打成寸段,所以才随便的挥发一掌,未将黑蛇击毙,相反的倒激起了黑蛇的凶性,朝他猛蹿过来,要不是他的轻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怕早已被黑蛇咬成重伤,甚或致命。
这时少年才知想击毙黑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把刚才轻视之心为之一扫而空,才施展出师门绝技混元一气掌,说起这种掌力,也实在利害,可以说无坚不克,拿来对付敌人,对方要是不识厉害硬接这掌的话,不是当场毙命,就是身受重伤而终生残废。
少年从小就是内外兼修,从开始练功夫那天就扎下了根基,算起来从师学艺已整整十五六年,再加上他天资颖悟过人,再加上苦学不辍,所以进境十分迅速,普通人练二三十年,恐怕也远不及他有这种火候,其功力之厚,可想而知。
再说少年将双掌迎着蛇头遥遥击去,只听到呼呼的掌风,徐徐沿掌而出,地下的沙石被掌风吹得四处飞扬,满地乱滚,开始黑蛇还顽强抵抗,不肯退缩,凶睁怒目,挣扎着向少年猛扑,但被掌力所逼寸步难移。
相持足有半顿饭光景,黑蛇才渐感支持不住,身体逐步向后退缩,似受重伤,周身颤动不止,同时嘴里发出比刚才更加凄厉的呱呱叫声,一双绿森森的凶睛,几欲突眶而出,身体也由五尺退至一丈,由一丈退出二丈,由二丈退出三丈左右,才算脱出少年掌力范围,此时黑蛇的凶性顿敛,不再顽强,马上又盘成了一团蛇阵,严阵以待的等着少年向它进攻,同时嘴里呱呱之声改为嘶嘶不绝。
少年这时较先前更为惊奇而且胆寒,心想这么浑厚厉害的掌力,竟未能将黑蛇击毙,他还以为自己的掌力失效,为证实自己的掌力,遥向三丈以外一块头大的石头击去,只听哗啦一声,那块石头被他击成粉碎,威力未减,何以用到黑蛇身上发挥不出作用?他百思不解。
他哪里知道,他今天所遇到的这条蛇是蛇类中极为稀少的铁线蛇。
说起这铁线蛇,身蕴奇毒,性情残暴凶狠,它所盘踞之地不但其它兽类无法生存,甚至连其同类也是互相残杀,往往是两败俱伤,同时这种蛇生长太慢,数十年方能长粗一寸,所以极为稀少。今天少年遇到的这一条,起码也在五百年以上,此种蛇多产于我国苗疆的深山荫湿洞穴之中,为人迹所罕至之处,不知何时跑到此山之中。
它更有一种胜于常蛇之处就是周身上下,除头部的下方及双眼是其致命所在以外,其他部分均是刀枪不入,筋骨生成一种韧性,可化解外来的任何力量,所以少年两次掌击,未臻奏效之原因即在此。
少年只顾全力对付黑蛇,将白猿的存留已置脑后,聚神筹思,突然觉得右手被什么东西拉了一下,他不敢回头探视,怕黑蛇利用机会向他扑来,只有用目向背后斜视,见是白猿立在他右后方,满脸露出焦急的神情,正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头及双眼,然后又指着黑蛇的头下部及双眼,将右手扬起来,把手中的石头,直照黑蛇的双眼及下颚部份作势投过去,然后从地下拾起了鸭蛋大小的几块石头递到少年手中。
少年想了一下,对白猿的动作已完全了解,遂向白猿问道:“你是不是叫我用石头,投击它的眼睛及喉部吗?”
白猿马上头连着点了好几下。
少年依白猿之意,把手里的石头向黑蛇双目用发镖的手法打过去,少年的武功已达上乘境界,使用暗器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只听得嗖嗖两股劲风,白影疾如怒箭离弦,直朝黑蛇的双眼飞驰过去,叭叭两声,石头没有打中黑蛇的双眼,全击中蛇身。蛇头在这电光火石的霎那,很迅捷的将头缩进蛇阵,埋首体下,从隙缝中向外怒视,戒心倍增。
少年接着又打出两块石头,劲力之足较前更为凌厉,叭叭两声又打中黑蛇身体,这次虽然又未击中其致命所在,然而已用足全力,使黑蛇受伤不轻,黑蛇受痛呱呱两声凄叫,凶性又被少年惹起,头部突然由蛇阵中钻了出来,抬起足有三尺多高,双眼发出锐利的凶光,朝少年与白猿直射过来,下半身慢慢松开了蛇阵,嘴里不停的呱呱急叫。
少年为应付它的急起发难,已暗做准备,怕黑蛇突然袭击无法应付,摆手命白猿后退。就在少年略一分神之际,黑蛇像风一样,舍弃少年而朝白猿猛蹿过去,追了一个首尾相连,眼看白猿又要遭殃,在这种情形下,白猿知道黑蛇的利害,但是已再无法逃避,嘴里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恐怖的哀鸣。
少年生具一付侠骨仁肠,见白猿命危,不由自主的用出缩地换形的上乘轻功,只见他身如飘风疾如流星,身体一闪赶到黑蛇头部,只见黑蛇的巨口,离白猿的脊背只有三寸远近,少年哪敢怠慢,举起右手,五指用足了铁指功的劲力,猛的朝黑蛇七寸部位抓下,真是无巧不巧,少年刚好抓住黑蛇的致命所在,力贯五指猛的向里一紧,只听得扑哧一声,少年的三个指头插进黑蛇的喉颈,同时抓起黑蛇身体,在空中抡了一圈,猛一松手甩了出去,只见黑蛇的身体在地上滚来滚去,嘴里发出临死前的叫声,足有顿饭之久,才慢慢的停息。
少年将黑蛇摔出,蓦的突感右手麻木,连左手也是如此,紧跟着右半身也有麻木之感。
少年猛的想起中毒,心中不由大骇,还未来得及想出解救之法,而神智已陷入半昏迷状态,只觉得喉干唇裂,眼前发黑。
对前后左右的方向,则完全不分,只见他举步朝前疾驰,对于身后白猿的急叫声,漠然无闻,只晓得往前急跑,跑约五十丈远,他已陷入完全昏迷状态,身体不支,摔到一个山洞里去。
上面已经提到,这种铁线蛇奇毒无比,周身各处都可以分泌出毒液来,人若中了其毒,超过三刻的时光,就是大罗神仙也是束手无策,只有等死而矣!
少年凭仗着内功深厚,中毒之际,强运内功抑制毒液的进行,忍耐着痛苦,强行向前跑了几十丈远,才摔倒下来,此时虽然是摔倒尘埃,由于他内功深厚,人虽昏迷不省人事,但呼吸还未停止,而其摔倒的位置,刚好是在这个山洞的中间,紧靠着洞壁的底处,在他眼前约二三寸的地方,生着一棵叶梗翠绿如玉的植物,高约四五寸,上面只生着五六片叶子,叶子形状和柳叶一样,但是只有柳叶的五六分之一那么大,远远看去,好像是用一块碧绿的整玉雕刻而成。
少年刚一摔倒的时候,那棵草上除了梗与叶而外,任何东西也没有,突然之间,在叶的根部生出了一颗小水珠,而每片叶的下部都有一颗,刚生出来,只有半粒米那么大小,同时有一股郁人肺腑的香气散发出来,人虽昏迷,而呼吸尚咻咻不停,这种香气自然的被少年吸入鼻孔,说也奇怪,这种香气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一进鼻孔人马上就清醒了不少,有盏茶的光景,绿草上的水珠已经如龙眼核那么大小了,同时香气更浓,溢满了全洞,水珠浑圆雪白如珠,透明玲珑,那棵绿草好像是不胜负荷,已渐渐向前弯了下来,而水珠也随着绿草摇摇欲坠。
少年深深的吸了几口气,人已完全清醒,就是浑身软弱无力,手脚勉强移动,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眼前这棵能发香气的绿草,不是普通的植物或野草,一定是旷世难逢的灵芝仙草之类。
一时福至心灵,根本就不考虑后果如何,一把将绿草的根部抓住用力的拔起,只听哗啦一声,他也顾不得看是什么东西在响,就将抓到手的绿草,连根、叶及水珠一并送进口里,那棵绿草好像是用水组成一样,马上就变成了一股芳甘清心的液体,顺着口腔往里流,满口腔都溢满了芳郁香气,久久不绝,四肢百骸如通了一道暖流,刚才的那种麻木、软弱,被这股暖流冲洗得一干二净,精神较之未受毒前更为充沛,少年这时双手在地上轻轻一按,身体就被弹了起来,差一点儿碰到洞顶,身体轻飘飘的好像一阵风就可以把人给吹了起来。
少年惊奇的目瞪口呆,心里暗想自己的轻身术绝对没有练到刚才那种用力一按,身体就腾空在七八丈高的地步,连师父恐怕也未达到此种境界。
少年人虽聪悟绝顶,但是一时之间也想不通其中道理。哪里知道,他在这生死瞬息之间,已遇上一种旷世难逢的仙缘。他所吃的那棵绿草,是旷世难逢的古玉芝,是千年以上的古玉,被埋在地下,经年累月,吸收地底灵泉的精华,再加本身的精华孕育而成,不但有强身活血的功能,并且是治伤、解毒的圣品,无论是受了多厉害的伤,中了多重的毒,只要在一天之内能够找到这种古玉芝就是人死亦可复生,除此之外,玉芝尚有一种更佳妙的作用,服食以后,可以使百毒不侵,较千年何首乌还要强过数倍,是旷世罕有的仙品。
今天少年在这无意中能得服食,这是他的造化,同时亦是佛家所谓之缘份。
这种玉芝,不是把古玉埋藏地下就可以孕育而成,而是非得经过数百年以上时间才可培孕。
更有一样难处,就是在埋古玉的地下,刚好有一道灵泉通过,否则的话,任你把古玉埋上几千年几万年也不会生出玉芝来。
玉芝生成以后,要每过五十年才结一次花果,名叫玉珠果,是玉芝本身的精华所在,玉珠果由生出到长大,前后不过盏茶光景,被清风一吹即化为水液,随风飘散,再经过五十年之久才再结实一次,所以玉芝举世难逢,而要得到结实的玉芝,那就更不容易。
少年在一天之中,不但获得了玉芝,而且是一棵刚好结实的玉芝,这种仙缘,真是旷世难逢。
刚才少年只顾服食玉芝,而无暇查看玉芝根部是何物发出声响,现在精神已复,低头察视,只见是一个耀眼发光、碧绿色的长方玉匣横在面前,遂赶紧俯身拾起,只见里面装着约二三分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反复审视,书上写着一行古篆字,少年在师门习艺时,恩师不但传他武功,而且每日还抽出一段时间教他攻习经文,所以少年对这行古篆字,还能勉强认识,见上面写的是“金钰剑拳经”五个字。
但是那本书是被一块整玉所包着,严密合缝,无法开启,他沉思良久亦未想到取书之法,正聚神踌思之际,蓦的洞外又传进了群猿的啸叫声,他以为群猿又遭遇危险,想探查究竟,就赶忙抱着玉匣向洞外驰出,只见在林外所见之群猿围着黑蛇尸体,不断的用石头向黑蛇投掷,同时又显出既怕又恨的样子,尽管将石块投掷,却不敢走近一步,只在远处吱吱喳喳的乱叫。
白猿一见少年走出洞来,脸上立刻现出既惊奇又欢欣的神情,朝他飞奔而来。
白猿的身形也真够快,三纵二纵就到了少年眼前,白猿的这种轻妙身形,连轻功已达上乘境界的他,亦感不及。白猿和少年好像是旧友重逢,将身一跃就爬上了少年的身上紧紧依偎,很柔驯的任少年抚摸。
少年对这头白猿,也真喜爱,只见它周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一双红如丹霞的滴滴乱转眼睛,他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驯良、通灵的猴子,可惜是人兽语言不通,否则的话,会更亲热一些。突然白猿看到少年手中的玉匣,脸上神情立变,眨眼间换了两种表情,先是惊奇,继是高兴,最后满脸充满了很凄惨的样子,由少年手中把玉匣拿过,翻过来,倒过去的看了数遍,才又很恭敬而慎重的又还给少年,同时跃下地来拉着少年,嘴里吱吱的乱叫,同时用右手指着树林的那一边。
起先少年还不懂白猿的意思,经白猿比了好几次,同时用力拉着少年向着林之深处驰去,少年被白猿的动作弄得如堕入五里雾中,遂问道:“你要我跟你走是吗?”白猿把头连点,而双爪在地上不停的蹦上蹦下,显示出内心里的高兴。
少年虽然不知道白猿领他到什么地方,但是从白猿的神情看来,对他绝无恶意,遂随在白猿的身后展开草上云烟的绝顶轻功,如风驰电闪般的向前驰去。
白猿一面疾驰,嘴里一面不断的长啸,围着铁线蛇的尸体的那群猿猴,听到白猿的啸声,很快的向四周散去,眨眼之间跑得一干二净。
这时少年随着白猿已经过来时的那道树林,跃过小溪,直朝对面那座高耸入云的绝顶纵跃而上,山坡上因为长满了粗可合抱的树木,无法由林内穿越而上,他遂展开御风虚渡的轻功,在树稍间轻登巧跃,像蝴蝶穿花似地紧跑在白猿后面,直向山顶奔去,大约经过顿饭光景,树林已尽,抵达山顶,在山下看来陡峭笔直的山峰,上面确另有天地。
突觉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约有亩许的草地,横陈面前,一条尺许宽的水沟,从左而右向山下流去,沟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沟旁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因为季节的关系,大多凋谢,只有少数花朵尚在盛开,一阵阵芬芳郁人肺腑的香气,朝鼻孔钻进。除此而外,遍地长满了一寸多长柔软的细草,走在上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林木红绿相映,如同围上一道天然的彩墙,这里虽然谈不上太美,但是在少年的眼里,则别有一番风味,胸怀不禁为之一畅,心里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草坪对面,横立着一块三丈大小的巨石,白猿不知何时已立在巨石的左边,正在向少年招手。
少年心想,草坪上大概就是如此了,谁知道他走到白猿跟前,向巨石后一看,出乎意外的巨石后面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洞,白猿脸上露出一种非常肃静的神情,恭而敬畏的向洞里走进,并不时的回头向少年看看,这个山洞还真不小,宽约三丈多,长度因被一块天然的石屏障遮住,无法看出它的全貌,洞顶及两旁的洞壁,完全是大青石,光滑无比,好像是经过人工修造一般。
少年经过屏障一看,白猿正在向一个石床跪拜,可是石床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使少年感觉有点莫明其妙,他心中暗想其中一定另有文章,就静立一旁,凝视白猿,要看个究竟,这时白猿已经膜拜完毕,站立起来,垂着双手很恭敬的向床后走去,俯身从床后拿起一把外表看来非常陈旧的宝剑,但是剑柄上古色斑斓,一看就知道这柄古剑,绝非俗物。
白猿双手托着宝剑向少年走来,很肃穆的双手把宝剑递给少年手中,口内并低吼两声,才垂手退开。
少年被白猿的动作弄得如堕落五里雾中,良久,才说道:“剑是送给我的吗?”白猿点点头。少年遂手捧宝剑,闭上眼睛默祷:“感谢不知名的前辈英雄赐剑之恩。”祷毕才将双目睁开,用力抓住剑柄向外一抽,只听一声如龙吟虎啸的声音从剑上发出,同时一股耀眼金光脱鞘而出,剑尖锋芒闪缩不定,好像一条细小金蛇挣扎着,欲脱手飞去。
少年暗叫一声“好剑!”此时心里高兴非凡,低头审视剑身,由柄把到剑尖,全长约三尺五寸左右,剑身好像是用黄金打造,但是黄金并无此种光泽,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准是何物铸造。
剑柄上用古篆字刻着“金钰”二字,少年蓦然想到,刚才那个玉匣里面,不是也有“金钰”两个字吗?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剑名金钰,而玉匣中的书名也叫金钰,他心中暗自揣摩,其中定另有道理,正在沉思中,白猿突然走向他的眼前,嘴里发出吱吱的叫声,并拉他持剑之手,向玉匣上剁去。
少年陡然一惊,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看着白猿的动作,遂问道:“剑可以启开玉匣?”这是一头通灵的异兽,他的一切动作,都是有因而发,从不是因乱而为,他有了这种想法,对白猿所授之法根本未多加考虑,就依照白猿指点的方法,正要用手中宝剑对玉匣拦腰剁去,但他又回心一想,玉匣碧绿可爱,就此毁去甚为可惜,同时怕把玉匣中之书损伤,他才又轻轻的沿着玉匣两旁的中间切下去,在他以为这个玉匣坚硬如钢,一定要费一番手脚,方可启开,他哪里想到,剑则一接触到玉匣之上,就如击中朽木应刃而分成两半,恰好成了一盖一底的形式,而玉匣中的书也朗然入目,因为太过容易,到使少年吃了一惊,他连忙将书捧在手中,用手展开一看,总共只有二十几页,完全用上等的白绢装成,拿到手里轻如无物,里边完全用极为工整的古篆写成蝇头小字,细看之下他对这种古篆一时也无法完全了解。
少年呆在洞中足足花了二三个时辰,连猜带揣摩的,才算把前几页的大意看懂。
原来前几页是此书主人的自序,大意是讲二百余年前,一代隐侠金剑追云客徐辰中,为了寻找几种极为珍贵的草药,来到秦岭山脉的深处,就是少年刚才击毙铁线蛇的山谷,那个时候,这条铁线蛇还很小,但已活了二百余年之久。当时徐大侠只顾全神寻找药本,一时不慎被铁线蛇的尾巴扫中双足,徐大侠练就了一身上乘内功罡气!对此根本未作理会,还是继续采药,大约经过半刻左右,突感双足麻木的利害,徐大侠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利害,凭自己的护身罡气,竟未阻住蛇毒的侵袭,他再不敢大意,就连忙带着采好的药本,展开草上飞的轻功,如一缕轻烟,奔回暂时居住的山洞里,想运起内功将蛇毒逼出,谁知道脱下鞋袜一看,自膝以下,已完全呈现乌黑之色,他知中毒已深,自知已无法挽救,为了保全性命,就用自己的金钰宝剑,狠起心肠将双足齐膝斩断,然后用内功将血逼住,再用自己带来的伤药敷上,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治疗静养,伤口才算完全平复,然而他从此却变成残废,在山洞中整整的度过三十余年。
徐大侠初来此地的时候,为了争夺这个山洞,曾经收服了一对异常通灵的白猿,是一雌一雄,也多亏了这对白猿每天出外给他摘采水果,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再多活三十余年。
徐辰中自残废以后,行动不便,每天除了训练白猿摘食水果以外,并教授它们辨认珍药的技能,采取回来,由自己制炼丹药,同时将全部精力,用到研究武功上面,在残废后第二十年,雌的白猿生下一头小白猿,其灵异之处尤胜父母,徐大侠就亲手调养,并加以训练,并给它服了许多珍药,想将它培养成自己得力的助手。
一天一对老白猿又下山采取水果,徐辰中正在洞中聚神钻究武功的时候,山下突然传来了二头老白猿苦啸声,徐辰中一听就知道白猿遇到了危险,赶忙携扶着自己特制的一对拐仗,疾跃出洞,看到那对白猿已僵卧在草坪中的水沟边,头部整个浸入水中,徐辰中赶到当场,二猿已死去多时,回生乏术,仔细查看二猿的周身才知道二猿步上自己的覆辙,中了铁线蛇的剧毒,还仗凭着二猿行动迅速才能赶上坪,否则的话,当时就会毙命。
徐辰中这个时候心里难过异常,二十年来,他与二猿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如今双双中毒惨死,叫他心里如何不痛心疾首呢!为了替二猿报仇,才赶下坪去,一心要诛蛇,替二猿报仇,同时也可除绝后患,等他赶到盆谷一看,铁线蛇正在吸食一头草鹿的脑汁,徐辰中乘其不备,运起六罡指,将铁线蛇击成重伤,可惜又被它逃走,未能当场毙命,后来又搜寻几次未发现踪迹,他知道此蛇不易铲除,为顾及后患计,将铁线蛇盘住之山洞用巨石严密封闭,任由其自生自灭。
此蛇一直困在洞里足足几十年之久,当遇上少年时,此蛇刚破洞外出二三天,就被少年杀毙,这是天意巧合,冥冥中注定它的厄运,否则的话周围数百里内,人畜定遭到空前的浩劫。
徐辰中在追赶铁线蛇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股地底灵泉,他当时暗想,可惜没有千年古玉,否则的话当可培养一株举世罕见的珍品——玉芝,说也巧合,就在他居住的洞里石壁上发现一块千年碧玉,真是喜极欲狂,遂将二十余年所研究的《金钰剑拳经》心法,用金钰剑将玉劈开,将剑拳的无上心法,用内功封闭在玉中,放到灵泉之上,一心一意想培植一株举世无双的珍草给后世发现之人结一善缘。
徐辰中又在洞中石壁上,将剑拳的招式用天罡指刻划下来,辅助得经之人参照练习,视得书之人为己之衣钵传人,并在序中叙明此人要负起宏扬徐派武功的责任。以上是金剑追云客的自序。少年看毕对徐辰中的为人既感且佩,并默认徐辰中为己恩师,立誓负起宏扬徐派武功之责。
徐辰中一念之下,替后世武林造就了一株异材,同时也使他这绝世武功不致失传,而金钰派从少年起,也一直绵延不断,为后世武林放一异彩。
再说到那柄金钰剑,是徐辰中当年采取黄金及白金的精华,费了数年心血铸造而成,可与前世之干将、莫邪相比美。而最大的特点是无坚不摧,所以命名金钰。
少年在洞中足足住了半年之久,才将剑拳练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金钰剑及金钰拳,每样各有十六招,而每招之中又化出三式,所以合计是四十八式,别小看这四十八式,是徐辰中积三十余年之心血结晶,精妙绝伦,神奇无比。
少年足足的花费半年之久才融会贯通,因有要务待办不能再在洞中呆下去,于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将徐辰中所遗留的万灵还魂丹及经剑一并带在身上就准备动身下山。
在这半年当中,他的一切生活完全由白猿照顾,实在舍不得离白猿而去,白猿此时眼含泪珠,依偎在他的身边,紧拉住他的双手不放,那种依依之情,使这位忠厚的少年亦为之唏嘘不已,最后不得不硬起心肠摔手下山。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虽然才是阳春三月的天气,因已接近江南的关系,每到中午的时候,已使人感到有入夏的味道。一天的正午,由陕西通往四川的官道上,行人并不太多,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
此时只见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一身土黄布的衫裤,(这种土黄布,在北方农家通常都叫做紫花布,因这种布是用紫棉花纺织而成,所以叫紫花布,平常都是农家所穿,穿到身上虽然不好看,但结实耐用,素为农家所喜爱。)少年背后负着一个蓝色的布包,在小包旁插着一把陈旧的宝剑,脚下穿着一双青布鞋,很从容的顺着官道向前走着,也看不出他脚下如何用力,而身体则轻飘飘的,速度快的惊人。
这个少年就是前文所说的那个逢险化吉的少年,他为着贪赶路程连中午也不休息。
这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暖风照面,使人有燥热之感,尤其中午在太阳底下赶路,更使人炙热得有点口干舌焦,少年虽身怀绝世武功,但也有点吃不消,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道中间,想找个荫凉的地方也没有,只有脚下加劲往前紧赶,希望找个树林休息一下,他向前又紧赶了约有三四里的样子,拐过一个弯道,前面不远处约一箭之遥黑灰灰的一大片树林,少年心中暗喜,精神为之振奋不少,脚下用力,遂展开了草上云烟的轻功,只朝树林奔去。
眨眼间就赶到树林边缘,少年正要迈步入林的时候,蓦听一种极细微的呻吟之声,来自林中,少年心里为之一怔,仔细一听,呻吟之声此起彼落显然不是发自一人,至少在二人以上,少年一时好奇,心中也未加考虑,不就步入林,想一观究竟,入到林中举目四视,侧耳静听,呻吟之声竟在左边,他正拟跨步向左走去的时候,突觉得一股劲风向他双腿击来,少年这个时候向前向后都不容易躲开,在这间不容发之际,他遂施展出轻功绝技“平地青云”,全身平地升起一丈五六,悬空略停,随后上身向后一仰,全身倒转过来又换“金鹏展翅”,头下脚上,趁机俯瞰,想看看劲风由何处而来,同时向右侧落下。
只见在八九尺远近处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右手持着一把利剑,发出闪闪耀眼的青光,瞪着一双满布血丝的眼睛,脸上露出痛苦的愤怒的神情,满身都是泥土和血水,嘴里钢牙咬的吱吱直响,少年正在打量那壮汉的时候,蓦听壮汉大吼一声:“贼子,我和你拼了!”说罢举剑一招“白蛇吐信”向少年胸前刺来,但是身上受伤过重,举动已不由自主,向前只走了两步,人就扑通一声向前栽倒,同时人也昏迷过去。
少年虽然摸不清他是好人,或是坏人,但在救人心切的原则下,遂赶紧向前把壮汉一把抱起,只见他口眼紧闭,气如游丝,显然是受伤后又用力过度所致,再不赶紧医治的话,性命就有危险,少年不敢怠慢,将壮汉平放在地上,解下背后的小包,拿出一个白色的玉瓶,从里面倒出金剑追云客所炼制的医伤灵药——万灵还魂丹,然后用手把那壮汉的下巴用力一捏,壮汉的嘴牙自动张开,少年很快的将丹药送进壮汉口里,然后松手静视变化,因为这种丹药他还是初次替人服用,不知效力究竟如何?
大约有半盏茶的光景,只听得那壮汉嘴里发出了轻微的哼声,同时出气较前也粗大不少,少年惊喜万分,想不到万灵还魂丹有如此的神效,正当少年深思之际,壮汉突然睁开一双血红的眼睛,嘴里低吼一声:“贼子,我和你拼了……”挣扎着又要起来。
少年赶紧将他按住,说道:“朋友你受伤太重,刚吃下我的丹药,要多休息一下才好,不然的话对你有害无益。”
这时身后树林里又传出了不断的呻吟声。
少年赶紧走过去一看,竟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在一棵大树之下,横七坚八的躺着七八个人,都已不能动弹,他走近一看,除了两个人受伤尚未死去之外,其他五个人的头上都有手指粗细的五个深洞,脑浆外溢,不断的汩汩往外流,显然已死去了多时,就是再灵的仙丹恐怕也是回生乏术,他再向那两个受伤未死的人看去,只见二人受伤颇重,好在不是要害,若施救得法尚有希望,少年按照前法,给每人服下一粒丹药,才又走回那个壮汉卧处,此时壮汉已经坐了起来,瞪着一双困惑不解的目光凝视少年。
少年一看那个壮汉,眼睛里边血红已退,伤处也停止淌血,只是精神萎靡不振,少年赶紧上前一抱手,满脸推笑的说道:“朋友,你现在觉得如何,是不是感到痛苦已减。”
壮汉也赶紧一抱手说道:“朋友,李某今天蒙阁下义伸援手使李某得已苟延残命,恩同再造,我有生一日,不敢忘记你的此番大恩高义。”
少年赶紧笑着说道:“朋友,你太客气了,出门人在外的哪一个敢保自己不碰到三灾两难,况且锄强扶弱是我辈的天职,我替你治治伤,算不了什么,请不必太客气。”少年稍顿接着又说道:“朋友你还是躺下来多休息一下,我去看看那几位朋友的情形如何?”少年说完之后,径向林左走去。
徐辰中的万灵还魂丹,确非凡品,在这几句话的当中,那二人已苏醒过来,神智也都清醒过来,见少年走来,知道眼前这人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二人勉强挣扎坐起,双拳环抱异口同声的对少年说了一大套感恩待报的话,少年也对他们客气一番。这个时候那个壮汉已忍着伤口的痛楚尾随少年,向此地走来。
少年赶紧过去扶他坐下,并接着问道:“各位朋友!我们可以说一见如故,假若各位不见外的话,可否将受伤的情形赐告?有什么需要小弟帮忙之处,小弟当尽全力而为!”
壮汉叹了一口气,将经过始末详述一遍。
这番话,听进少年耳中,只把少年气得肺腑欲炸,口鼻生烟,侠肠顿生,暗暗打定主意,决心伸手雪此不平。看看秦川双魔究竟有多么利害。
原来这伙人,是成都双龙镖局的镖师,提起双龙镖局,在西南各省,是颇具盛名,总镖头金梭追魂凌聪吉,是现在嵩山派掌门绵掌镇八方陆明光的大弟子,掌中一口缅铁软剑虽非神物,但也不是普通俗物,一身绝技得自乃师真传,二十年前他刚下山的时候,奉师命前往拜见双手金梭谷健雄,蒙老英雄将一手金梭绝技相授,所以在江湖上才创出双手金梭的美号,十年以前才在成都设立双龙镖局,由于双剑金梭的为人仁侠尚义,很得一般武林同道的赞佩,再加上其武功确有独到之处,十余年来,所向无阻,一帆风顺,在重庆、西安均设有分局,此次派其师弟青锋剑李少华与夺命枪吴楚、拐子刀尤松农二位镖师保一卸任官员由西安返里成都。
青锋剑李少华出师未久,江湖阅历甚浅,但其为人忠厚老实,对人接物虚恭有礼,做事又小心谨慎,自出发以来,已经半个多月,然而连三分之二的路程还未走上,因为他抱定不招风险的宗旨,总是按站行镖,从不贪赶路程,他认为多走几天不要紧,万一发生意外,回去对师兄难以交待,所以沿途上,他是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可是事情就是那么奇怪,要来的时候,不论你怎么防备,结果还是临到你的头上。
这天早上已日出很久,他们才出发,头一天晚上,李少华已把行程计划妥当,知道明天这段行程,中午没有打尖之处,只有一片树林可供往来客商歇脚,李少华他们于日出出发,在中午刚好赶到此地,先把车辆赶进树林中间,正准备卸车休息的时候,突然从树林尽头,传来数声凄厉的啸声,尤如夜枭悲鸣,闻后使人为之毛骨悚然。如被寒风骤吹,冷颤迭起。
李少华脸色为之一变,知道不是好的兆头,遂急忙招示众人严密戒备,就在这眨眼之间,对面茂叶丛中,又传出了嘿嘿的两声轻微冷笑,声音虽小,但人耳极为清楚,李少华为之当场一愣,想不到在这荒漠的西川道上,居然碰上能用传音入密的内功高手,如若对己而来,那今天这件事,真不容易对付。
李少华遂已决定,事情如果真如自己所料,拚着性命不要,也要保全双龙镖局的声誉,才对的住师兄提拔之恩。
就在李少华暗打主意的当中,只见对面树林之中枝叶一分,刷刷两声,两团灰影随风飘荡而下,乍看好似两大团灰絮被风急吹,落地声息全无,好像四两棉花一样。
李少华急忙抬头一看,眼前一丈多远,站定两个奇形异服的怪人,论年岁两人不相上下,大约在五十左右,左边一个稍高,两人穿着同一式样的服装,都是一袭半长不短仅遮膝盖的灰白长衫,脚上穿着一双长腰的洁白布袜,脚下一双青福字金履,两人肩上一左一右各插着一把宝剑,最为奇特的是二人均有一只假手,所不同的是一左,一右,假手的形状与真手无异,就是颜色不同,漆黑发亮,不像钢铁打造,但又猜不透是甚么?
可是凭刚才那种上乘的轻功,及传音入密的至高内功,以自己的功夫来论,绝不是人家的对手,看来今天一个应付不当,不但会替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双龙镖局的声誉,也会因此断送,所以李少华不敢怠慢,将面容一整,正预备越众向前答话,突听对面又是一声嘿嘿的冷笑,紧跟着其中右边的一个开口说道:“你们是成都双龙镖局,派出来走镖的吗?”
李少华赶紧越众向前,双拳一抱,深深的施了一礼,开口说道:“是的,未知二位莅临有何指教。”
其中稍高的一个,又是一声嘿嘿的冷笑,接着说道:“小伙子,废话少说,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我哥俩奉了掌教至尊铁掌令符传命,严守此处,凡是双龙镖局的镖车概不准通过,至于为什么,我们哥俩只知奉命行事,内情不详。此西川路上是我弟兄的领地,为了符令难违,及我弟兄的颜面所关,请阁下赏脸,话已言此,听与不听,悉听尊便。”
李少华一听这篇毫无理性的话,就知道这件事情棘手难办,根本没有容缓的余地,但是还未完全绝望时自己还要容忍一二,正当他积思筹谋之际,后面的夺命抢吴楚已怒不可遏,突然大吼一声:“呔!你们这两个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东西,居然满口大话,把这天下人的阳关大道想占为己有,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的影子,配也不配,今天我们是过定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就冲着吴二太爷来好啦!”
吴楚把话说完,将手中的亮银点钢枪,抖起斗大的一朵银花,嘴里并发出嘿嘿冷笑。
其中稍矮的一个,听了吴楚这一堆连责带骂之语,心里愤怒已极,但这两个魔头,素以阴险著名,心里虽然愤怒异常,但在表面上并不显露出来,只见他低垂的双目,慢慢睁开,两道精光从内射出,好似两把利刃直向吴楚脸上扫来,吴楚的眼光和他相触,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颤,心里暗想,看不出这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家伙,居然有这么高深的内功,今天这件事看来要想善了,恐非易事。这时稍矮的一个,脸上阴晴不定,嘴角噙着冷笑,极轻微的嘿嘿冷笑声,从口内发出,只听他徐徐说道:“我们秦川双魔,自从二次出山以来,还没有碰到一个人,敢当面骂我哥俩一个贼字,就连掌教至尊也算在内,想不到今天居然有人开了先例,我要会会这位名满武林的夺命枪大英雄,看一看你夺我的命,还是我夺你的命。”
李少华本来想好了一套很婉转的话,正要说出之时,竟被吴楚抢先开腔,他也不好拦阻,吴楚的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要糟,想拦阻已来不及,不过他还抱着最后的希望,就是拚三人之力夺道护镖,硬闯过去,现在听对方一报名,三个人的脸色当场为之骤变,想不到眼前这两个人,竟是十年以前,横行武林,无恶不作,黑白道上提起来都感头痛的秦川双魔,李少华知道今天这跟斗是栽定了。连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成了泡影。李少华为何会有此种想法呢?
原来双魔是李生兄弟,大魔弓胜,二魔弓彪,在二三岁那年父母双亡,被阴风谷毒竹尊者无意中所收养,自幼即传授二人武功,双魔天资颖悟,甚得毒竹尊者的喜爱,视二人为自己的衣钵传人,所以才将自己集十余年心血苦研而成的寒毒玄阴掌及一十六式阴风剑法,倾囊相授,在双魔二十岁那年,毒竹尊者认为二人武功已成,才命二人出山闯荡江湖,临出谷的时候,毒竹尊者又将阴风谷的镇谷之宝,千年阴寒竹制成两把宝剑分赠二人。
说起这种阴寒竹,不但是阴风谷的镇谷之宝,同时也是江湖上所公认千载难逢的异材奇宝,其形如竹,周身呈黑色,此竹多生长在阴湿极寒的地方,同时其生长之处,为人所罕至之处,本身除具有阴寒剧毒之外,并坚如精钢,制成利器,有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功能,因其生长太慢,数十年才生出一节,同时产量最少,所以极得毒竹尊者的珍视,此竹就生长在阴风谷寒泉洞内。
寒泉洞中有一不可见底的潭水,其寒冷之程度终年结冰三尺,故名寒泉,不要说浸入水内,就是立在泉边,那种刺骨的寒气都无法忍受,时间一久就会失去知觉,周身麻木,阴寒竹就生在泉旁的洞壁上,寒泉因背太阳之处,洞中终年阴湿黑暗,阴寒竹就吸收寒气及湿毒而生长,寒泉洞内共有两株,阴寒竹初现时,毒竹尊者为了保护此竹,在阴风谷一住竟是五十余年。
在这五十多年中,除了苦心精修自己的内外武功外,很少涉足谷外,双魔是在他隐居后三十多年才收养的,毒竹尊者性情乖辟,介于正邪之间,因其隐居已久,已被江湖所遗忘,除了老一辈的英雄外很少知道他的来历。
秦川双魔即被毒竹尊者视为自己衣钵传人,所以毒竹尊者除赠寒毒剑外,并将自己精研成的寒毒玄阴掌传给二魔。这种掌力施展开来,冷风凌厉,如被打中,冷毒之气既随血脉运行,攻心而死,利害无比。
相关热词搜索:金虹震八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