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铁腕上的胭脂印
2025-07-02 作者:王度庐 来源:王度庐作品集 点击:
当下,吴三也不再说什么了,只向秦雄拂拂手,表示叫他睡觉去吧。秦雄就走到炕旁,一倒身就头向着里睡去了。吴三又在灯旁闷坐了些时,叹了口气,便也就寝。次晨吴三起来却已不见了秦雄,赶紧叫来了店家询问,据店家说:“天色还未明时,那位客人就起来,自己到棚下去备了马,带着他的双钩走了!”吴三听了,不由得一惊,想秦雄必因羞愧愤怒,而急着奔赴和阗去了,他去了必然不顾一切,就去拼命。何子成有镖师南疆虎保护着,而那个人又必极为难惹,秦雄去了,未必能抵得过。于是吴三就付清了店账,赶忙备马出店,离开了吐鲁番的汉城,再往南去。
离着背后的天山已渐远,天气也渐渐地热,跟新秋的天气差不多,大地上遍生着蒿草,那些游牧的人们在此畜养几千万匹的牛马,牛在草里一群一群地吼叫,马在山岗上乱纷纷地跑着。有的地方还有野生的葡萄,那羽状的绿叶弥漫无边,也不搭着架,就随便任凭行路的人采着解渴。那些葡萄多半是浅绿色的,一串一串,晶莹可爱,行路的人还有把篮子装满,把包袱压得提不动,却也没有人来管。吴三觉着这里的风俗很是奇异,他只是策马前行,并不拾取路旁的一点东西。他顺着驿道行去,沿途的费用他极为俭省,可怎奈他身边的钱本来就不多,而南疆的路程又太遥远了。
走了八天,过了天山的支脉那林喀拉山,又过了库尔车,来到了焉耆县,可是离着和阗还极远。焉耆县这个地方,既产名马,又出宝刀,靠近着博斯河。因为离着沙漠也很近,所以气候十分寒冷。吴三这时腰间就已没有一文钱了,未追上秦雄,未擒获何子成,也未救回来胞妹,他的刀跟马无论如何是不能当卖的。他只好脱下来身上的那件皮袄,插了一根草标儿,就在街上卖,他也不曾争价钱,结果被一本地的商人只出了三两银子零一串钱,就给买了过去。当他把这件皮袄交给人的时候,他想起来这不但是李玉兰赠送的,还是她一夜给拆改做好了的,如今真辜负她的一片心了,叹息着。在黄昏暮色之下,他找了家店房便去投宿,跟无数的人都挤在一间大房内,车也在屋里,杂乱的行李跟别人的货物也在屋里。他的身子又长,连躺着的地方也没有,只靠着土壁坐了一夜,可是他睡得很沉,也不知睡到什么时候,忽然被人给推醒了,他就揉了揉眼睛睁开一看,只见那件皮袄,还有几块银子,全都放在他的眼前。
旁边的客人们都正在睡得沉,有的坐着,有的卧着,呼噜呼噜的鼾声,乱七八糟的呓语,咬牙,放屁,各种声音和气味,无不应有尽有。有的人身旁还燃着烟灯,那暗淡的光照着屋中的一切情形,然而,是谁推醒的吴三呢?却已看不见了,纸窗,蓬户,被外面的风撼得沙沙地响。
待了会儿,院中就有鸡啼了,原来天色已经黎明。吴三收拾了银两,拿着这件皮袄反复地看,见正是昨天卖去了的那一件,但怎么又返还来了呢?莫非昨天买去我的衣裳那人是位侠客,他看出来我是条好汉,怜我的困顿?或是他查出那皮袄上有可敬的姑娘的针线痕迹?所以他才不忍得要,才趁着深夜返还,并且资助我路费;他又施恩不望报,因此才推醒了我,他便走了?——吴三就这样想这样相信了,觉得新疆这地方确实也有不少的好人,可是我受了别人的这许多恩德,将来若不能报答,岂不令我愧煞!
他不能够再睡了,看得窗纸的颜色又发白了一些,他就起来,到院中自己去备马。少时给了店钱,他就离开了焉耆县又往南走,行二日便到了塔里木河的北岸。这道河是南疆最大的川流,河水激荡滚涌但船只绝无。吴三就沿岸向西去走,走了有一天多,才到了一个市镇,这里也有街道,有店房,往来的车马极多。吴三看见几辆车的上面插着镖旗,他就过去找着个人打听,知道这是兰州“龙家镖店”的镖车,保的是和阗县知县的家眷,吴三就心中甚喜,说:“我也要往和阗县去,咱们搭个伴走吧?”
这个跟他谈话的人却说:“我既不是保镖的,也不是跟官的,我做不了主。你要想搭伴走,你先跟他们去商量商量,吴老爷的家眷在这店里边啦。管事的人叫毛大爷,他若不答应,我们不敢带着你;要不你就跟那两个保镖的商量去,他们一个姓崔,一个姓尹,正在对过那酒铺里呢。”吴三却想:不必跟他们去说明,只消他们走时我也走,他们歇我也歇,便可以不至于迷路而一直走到和阗。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这几辆官车和镖车也是正往里边卸。吴三到旁边的店里去找房子,可是附近的店现在都因为那边住着官眷,又有镖头的嘱咐,都不愿收留单身的客人。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着个住处,心中既急,又渴又饿,牵着马徘徊在街头。天色已经快黑了,两旁的铺户只有那酒铺里还灯光照耀、人语噪杂,他叹了口气,就将马拴于那门前的桩上,走进了酒铺。
这酒铺里,人乱哄哄,有的在吃,有的在喝,有的是吃着喝着还大谈。屋子本来就低,吴三进来,头就顶着顶棚了,惹得旁边的人全扭头看,还有人说:“喝!这大高个子!”堂信见吴三穿的皮袄很阔,就让他到了里首,在一张桌旁坐下。堂信就把这张桌子擦得发亮,然后急忙去拿酒菜,一小碟一小碟,足摆了有十几个碟子,什么酱羊肉、炖马脯、盐蚕豆、腌萝卜、菜豆腐等等,然后就问吴三要喝什么酒,是喝白干还是喝黄酒?吴三却摇摇头说:“都不要!你们这里有锅饼吗?”
堂馆却勉强地笑着说:“这儿可不预备那些粗吃食,有的只是馒头跟羊肉包子。”吴三说:“那你们一定卖得都很贵?”堂信冷笑了笑,说:“我们这家铺子是这安乐镇上最出名的买卖。你再往南,得走二十多天的大沙漠,往北也是些荒地,除了您过天山到了迪化,再也找不着我们这样儿的一个买卖了。我们的总号也是在迪化,这儿是分号,向来南来北往的达官、大掌柜们,一到了我们这儿,就得照顾一回。”
吴三点头说:“我也看出来,你们这儿的买卖不错。”堂信说:“不但不错,来我们这儿照顾的一些老爷们吃吃喝喝,还都从来没计较过钱,你瞧那边……”他怒了努嘴说:“那边的两位是保护和阗县太爷眷口的,那位师傅,您瞧瞧人家,再瞧瞧这个桌上。”他笑了笑,又说:“来到我们这儿的人没有光吃饭不喝酒的。”吴三觉得这堂信直是辱骂了他,心中十分生气,但又不得不忍,就说:“好吧!来一点酒!越少越好,既然没有锅饼跟烙馍,就来,来馒头吧!”堂信才转身走开。
这里吴三没有好气,扭头看了看那两个保镖的人,见都是衣服整齐,神情昂然,腰间都别着刀子,可是脸都红中透着紫,早就都喝醉了,可是二人仍旧在喝。又待了一会儿,见这两个人都起身来招呼,叫道:“毛大爷!我们等候了半天,你怎么这时候才来?菜可都没给你留!”外面进来的这人是个“跟官的”打扮,虽然穿着灰布衣服,可是羔子的皮袍,可见是很讲究,在“老爷”的跟前一定是很得信任。这人年约四旬,脸很瘦,眼睛虽小而闪闪发光,鼻子是勾形的,如同雕隼的嘴,带着笑走进来,就向那二人说:“不要紧!菜没了咱们再另叫。”摇晃着身子走了过去,就拿筷子敲碟子,嗒嗒嗒地直响,叫着说:“堂信!堂信!”那两个镖头也捶着桌子怒喊:“堂信!堂信!”堂信此时却正给吴三送来馒头跟酒。
这堂信一个人顾不过来两边的事,那边的两个镖头可就气了,都站起来,要过来打这个堂信,吴三倒赶紧说:“我这里你不用管了,你快点到那边去伺候吧!”他推着堂信快往那边去。那边有一个紫脸凹鼻子的镖头,还气犹未息,咚地就给了堂信的胸口一拳,骂道:“你做买卖的是挑着人伺候吗?看俺像没钱的吗?”还要用脚去踹,吴三便忙走过去劝解。他说的话十分客气,劝这镖头不要跟一个做堂信的一般见识,这凹鼻子的镖头把他瞪了一眼,才算止住了手,但全屋里的人此时莫不对吴三注意了。
那堂信依然坐在地下了,吴三用手搀扶他起来,这堂信痛得还鼻涕眼泪都直往下流,腰都直不起来,走也走不动。吴三仍搀着他,慢慢走到了柜台旁边要叫他坐下来,歇一歇,却不料这堂信就把头一低,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咳在地上。旁边喝酒的人全都大惊,但那边的两个镖头和那“毛大爷”却饮得吃得正高兴,掌柜的只得亲自过去殷勤地伺候他们。这里吴三不由就把面色一变,扭着头,眼向那边瞪着;依着他自己的性情,就不能任凭那凹鼻子的镖头将这个堂信打得这么重,但现在可有什么法子呢?自己今晚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还跟人家惹什么气呀?所以他就把这堂信放在板凳上,自己回到座位去吃馒头。
屋中的一般客人这时都不大谈话了,用完了酒菜,就付了钱赶紧走了。那掌柜的刚在这张桌旁算毕了账,又得跑到那边去收钱,忙个不休。那两个镖头跟那名唤毛大爷的还要酒,添菜,十分频繁,掌柜的应声稍迟了一些,那边就咚咚地擂桌子,暴躁地大骂。吴三此刻已经拿定了主意,只要那个镖头连这掌柜的也打,他可就不能够再看着了,非得把那两个人管教一番不可。幸亏,这个掌柜的到底不愧为掌柜的,手脚儿敏捷,嘴耳都快,东照看,西答应,一会儿全都照顾得周到了。
酒客已都散去,只留下了那边的三个人,都跟醉老虎一般。还有这边的吴三,虽然已吃饱了,可是因无处可去,还不得不坐在这里。又待了片时,那边的毛大爷说是附近有一家“花烟馆”,里边有个娘儿们是这沙漠边的一朵野花儿,很是有名。当下说得那两只醉虎、镖头,全都更高兴起来,哈哈大笑,也没付酒账,他们就一同歪歪斜斜、推推拉拉、嘻嘻哈哈地都走了。屋中只留下了吴三一个,他这才向掌柜的商量着,要在此寄宿一宵的话。
他说明了自己在此投店不着之意,并说自己是要往和阗县去寻找一个人,自己确实是个规矩本分的人,只在此寄宿一宵,明天一早必走,还要给几个钱作为店资。这酒铺的掌柜的为难了半天,就说:“给钱不给钱倒不是要紧的,我们这酒铺也时常留客人住,可是对门店里就住的是县太爷的家眷。”
吴三不由得有点愤然说:“知县不过是个七品官职,他的家眷住在什么地方,就能使得客店酒家都不敢留往来的人吗?”
掌柜的却咋舌地说:“知县的官在别的省份不算什么,可是一来到新疆,就大得不得了啦!何况对门住的这位吴太爷的家眷,人口又多,两个镖头又都横,他们那个管事的人毛大爷更是……”
吴三就说:“我实因没地方住了,才想在你们这里寄宿,难道还能够给你们惹下什么是非吗?”
这时候那扒在柜台上的受伤的堂信,却央求他的掌柜,说:“就留下这位客人在咱们这儿住下吧!”掌柜的又想了一想,才点了头,但是这里可没有地方寄存马匹,马仍然得在外面系着,吴三就找了些生炉子用的干草,又端了一盆水,出门去喂马。门外的天色已经黑了,冷风嗖嗖,街上没有一个人,对面的店门也将大门关上了。吴三就将马在桩上又系得牢固一些,他便又进来,于是掌柜的就关门、熄灯,叫吴三在外屋将桌子连在一块,就睡觉。
这酒铺里只有三个人,一是这掌柜的;二是那先前对吴三很倨傲,这时又很感激他的那个受了伤的堂信;三就是一个专管做各样酒菜的厨子,早就睡着了。至街上的更鼓敲过了三更以后,吴三仍是不能入梦,听见了门外的马还打嘟噜,跺蹄子,他就放心;若是半天听不见什么动静,他就疑心马是被人盗走了。可是至天色将明的时候,他听见外面吧吧吧有几声鞭子的声音,同时又听他那匹马在门外嘶叫。吴三急忙翻身起来,同时抄刀,把门开开;刚一出屋子,就见一条人影往南跑去,少时又听见蹄声嘚嘚,很轻缓地就消失了,自己的马仍然在桩上拴着未动。
冷风愈烈,天色微明,而对门的店里却有许多人乱嚷嚷起来,不知是什么事,颇使吴三惊异;而这时那酒铺掌柜的又在里边咳嗽,吴三就赶紧进来,轻轻地又将屋门关上,慢慢地再躺下了身,可是他更睡不着了。直到天明,门外的行人渐渐多了,马蹄声、车轮声也纷乱了起来,更有不少人在纷纷谈话。吴三只注意去听,听出来原来是对门店中住的那个镖头,在今天黎明之时,丢失了一只耳朵,现在那人已昏晕过去了。吴三听了,就更为惊异,觉得这暗中必定有一位侠客高人。
酒铺很晚才把门开开,那掌柜的现在对吴三是又害怕又敬仰,直催着劝着他快些走;那堂信是更感激而更慌张,他们认定吴三就是今天黎明时在对门店房里削掉了那个姓崔的镖头一只耳朵的人,他们就称呼吴三为“侠客”。那掌柜的怕吴三的盘缠不够,还要拿出钱来送他,弄得吴三倒有些莫名其妙了。因为自己觉得那匹马拴在门外桩上,很叫人注意,所以他就收拾了随身的东西,并匆匆开发了昨晚用的酒饭钱。他就向掌柜的跟那堂信都拱拱手,说声:“再会吧!”他出了酒铺解下马来,就忙忙地走了。
顺着大道沿着河岸又往西去走了不远,便望着了渡口,于是他在那边就渡河往南,一直走进了大沙漠。他走进这沙漠中,觉得与那黑沙海有些不同,因为那里的沙是发黑色的,这里的沙却有些发白;沙岗起伏,一望无边,人迹绝无,景况是更为阴惨。什么水、草、干粮,他都一点也没有预备。他原想这至多也就同黑沙海一样,快些走上一天,一定就可以渡过了;却不料走了许多时,天上又阴云密布,也不知是过了正午没有,但觉得越走越没有尽头,同时风也渐渐猛烈了起来。这可又与山里的风不同,这风中卷着无数的沙石,都打在他的脸上,他睁不开眼,也抬不起头,可是他依然挥鞭策着马去走。那匹马冒着风沙向前奔驰,走了又不知有多远,马就昂首长嘶,然而它的嘶叫也难为吴三所听见,后来它就向前一蹶,两只前蹄全都跪倒了。幸因吴三的身体利落,赶紧就跳下马来,可是禁不住一阵大风,把他那铁铸一般的身躯吹得都有点摇晃;他就蹲了下去,待了许多的时间,他才缓过来气。
那阵大风虽已刮过去了,他的两脚却也埋在沙里;再看那匹马,四条腿都跪着埋在沙中。他赶紧拿手扫去了头上落下的沙子,又抖抖衣裤,然后先拔出自己的两腿来,再将马也搀起,叫马又歇了半天。他也不敢骑了,就牵着向前去走,但这广大的沙漠,他用脚去走,更是走不到边涯。
不多时天色就黑了,在大漠中仰面去看,连一颗星也没有。他此时倒不觉得饿,可是口渴得实在厉害,马在先前还嘶叫,越叫越无声。他勉力前行,直走到天色漆黑,他已精疲力尽,这才连马都卧倒在地下,就将大漠作为了旅店。但风未停,水和干粮一点也不能寻到。好容易才过了这一夜,天色微明时,他起来牵着马又往下走。又勉强走了一天,仍然未遇着一个人,未得到一滴水,他跟马都如同得了大病一般,齐卧倒于地上。
吴三现在走的这沙漠,在新疆本地的人呼为“大戈壁”,番名叫作“塔克拉玛干”,是本省最大的沙漠;东西长六千多里,南北的最长之处也得走两三个月,甚至一百多天,从古至今可以说绝无人走过。但中间流着一道“和阗河”,河的东西两岸都是沃土,都有耕种的人家和驿站。可是吴三他不知道,其实他要是横着向西去走,走不到二十里地就可以望着那道河了,但是他只知道直走,所以越走越没有尽头。如今他才走了两日夜,他就渴得,饿得,连他带马全都起不来了,卧在风沙之中,连眼都不能够睁开。
也不知又过了多少时候,他忽觉得身旁有人,又觉得身旁的那马也在动了,他就问说:“是谁呀?”并哀求着说:“救命呀!”就又觉得有清凉而甘甜的水,灌进了他的干渴的喉中。他就赶紧张着大嘴咕嘟咕嘟地饮下,有些水都灌在他的鼻子里,他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忽就听眼前有人噗嗤的一声笑,并温和地拉了拉他的手,还清脆地说:“一直冲着你的刀尖儿去走!”他长长地缓了口气,也一时答不出话来,忽然眼前这个人把手夺开,仿佛就不见了。
他用力地睁开了两眼,见天色漆黑,伸手不见掌,也不知救活了他的那个人是谁。他这时可以说是更生了,精神渐渐地长起,只是还有些饿,所以站起来觉着两腿发软。又过了些时,天就亮了。他隐隐看出那匹马也站起来了,马的旁边还扔着一只很大的牛皮口袋,里边装的大概是水。他饮完了,又饮完了马;人家还把那水袋口儿系紧了,给他留在这里才走的。吴三真感激那位救命的恩人,惊人的奇侠。
他又细细地看着,自己的马上本有一只空的竹篮,但此时的篮里竟放着一只羊腿。他过去拿起来就啃着吃,还是盐水煮熟了的,虽然上面沾了许多沙粒,他也不顾得,就吃着来解饿。同时又见沙地上端端正正地摆着自己的那口刀,刀尖儿所指的方向,虽然还辨别不出是东是西,还是南北,但他忆来起刚才耳边的那句话:“一直冲着你的刀尖儿去走!”这是领路之意,是救人救到底之意,但是又一细想,就仿佛那一句话的声音是很熟,很清脆,似是女子的语声。吴三一想到这儿,不禁惊讶了,心想:莫不是魏姑娘吗?但又想:绝不能够是她,她在黑沙漠里都曾跌伤过腿,如何能有这样大的本事,这样高的武艺,到这里来?这一定是另一个人。他叹了口气。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了,他就要去牵马,但忽然发现自己左手上有一抹娇红色的胭脂痕迹。吴三想着:这一定是那个人救我的时候,灌下水去叫我饮,同时水也流在她的手上;她又用手一拉我的手,所以她手上的胭脂也就染在我的手上了。手上既有胭脂,自然是个女子了,而且必是个最好打扮的艳丽女子。于是吴三不由忆起芳云的容貌,觉得芳云的脸上确实是常擦胭脂,擦胭脂时手上也必染红,那么一定就是了。连第一次将皮袄送还,并贻我银两;第二次在那里削了那镖头的一只耳朵,必定也是她了;但是……吴三总不相信魏芳云会有这样大的能耐。他将皮袄上沾的沙子抖了一抖之后,忽然因这件皮袄又想起来李玉兰那一幅端重的影子,又把芳云那风流的模样在他的脑中打消了。他更断定这不是芳云,而假定是芳云,那芳云也只是可钦佩,值得感谢的一位女侠,并不是可以爱慕的女人。
当下吴三收束了东西,就拾起刀来,牵着马,向着那指定的方向走去,因为马虽不渴了,可是还没喂什么草料,所以走起来还是不快,如此行了多时,他忽然就看见了田野和人家的土屋,并有一道河流曲折如带,在眼前荡漾着,他就不禁惊喜,心中却又懊悔说:“我可真是傻子了,这里本来有河有人家,我却不知道往这边来走,只管在那沙漠里来回转,真是傻子,无用!”他来到河边,进了个村落,见这里的人家很多,还都是很殷实之家。这里的人看他这个样子,就晓得他是在大沙漠里走迷了路的,于是就有人把他让到家里,他的马匹也有人去给喂。他在这人家是洗了脸,并吃过了两碗小米粥,又睡了一个觉,他的精神和体力已完全缓过来了,就跟这人家的兄弟二人闲谈。
这里兄弟二人都是由肃州迁来的,在此务农为业,都有了一群子女,生活颇为快乐。他们就说那大沙漠时常有人迷路,不过观音老母也常在那里显圣,救渡生灵,所以又常有人从那里边渴饿得都快死了,一来到这里可又活了。听了此话,吴三又泛想了半天,他觉得观音老母显圣之事,也许是有的,但救了自己的那人,一定不是神灵,而必定是人,还必是个女人。或者在那沙漠中原来就有一位专救人危难的女侠,那女侠的仁心、奇技在神剑魏之上,尤非魏云芳所能企及,这也许是有的。他暗暗地感念,而长长地叹气,当下他就问这里离着和阗县尚有多远,是不是曾有一位巨商何子成由这里走过。这里的兄弟二人全都点头说:“不错!何财东是五天前由这儿走过去的!”
这话是那个兄弟说的,他的哥哥还瞪了他一眼,意思是不叫他再往下说了;然而这个当兄弟的却兴高采烈,一提起何财东来他就羡慕不止。他说:“人家那才真叫有钱哪!向来到和阗县采玉的人,全都是那些个穷蛋,哪有大掌柜的亲自出马去采玉的啊!可是人家何财东,也许是一半想到南疆来玩玩,车就有四辆,马更是七八匹,连伙计带保镖有十三四个人,还带着娘儿们……”
吴三听到这里,就赶紧插言问说:“怎么?何子成去采玉,他还带着妇女?”这个兄弟就说:“可不是!有钱的大掌柜无论走在哪儿,也得带着老婆,为的是怕在路上寂寞。可是这次何掌柜带着家眷,他真受了家眷的累了,听说他那个女人才十几岁,是新买的,一来到南疆就病了,病到这儿可就不能走了。在我们这村里住了有八九天,那女人才稍微好了一点,本来他有个老妈子伺候着,由我们这儿走的时候,又带去了西邻柳老二的老婆,沿路去伺候。柳老二真是交好运,他老婆去上两三个月回来,还不得赚几十两银子吗?再置上二十亩地还算难吗?”
吴三知道他所说的那个女人,就必是自己的胞妹锦娥,他想:原来锦娥并没有死!唉!这些日来,她必定已经为何子成所辱了!心中悲伤而且愤恨。
这时那个哥哥也搭话了,说:“何子成的为人是多么慈祥、和蔼,只是跟着他的那些人大都坏极了!尤其是镖头南疆虎,那家伙是最凶横,在这村里住了不到十天,他把张家的姑娘给调戏了,把柳老二的老婆也……”说到这里,他就跟他的兄弟争论起来。他说柳老二的老婆家里还有孩子,本来不愿意出外雇佣,可是那南疆虎逼着她非走不可,因此还把柳老二打伤了。柳老二现在把孩子抛了,也下落不明了,不知是寻了死,还是追他的老婆去了。那兄弟跟他的哥哥所认识的却不一样,他总说柳老二也是跟着发财去了,不到两个月,人家夫妇一定满载而归,能置三十亩五十亩的地也说不定。
吴三此时急躁得实在再也待不住,他就向这兄弟二人问明了向南去的路径,留下了一块银子作为酬谢,当日就骑着马携着刀走了。循着这道河流去走,沿途都有村镇和人家,路上的行人也往来不断,他几乎是只要遇着人就打听,都说是“何财东才走过去”。于是他越发心急,马就越快,走了五六日就来到了一个大地方,这里有数百户人家,屋舍是鳞次栉比,街道也很宽阔,各种的买卖和店房也很多,人烟极为稠密,吴三来到这里就又下了马,向人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
吴三听人说:“这个地方叫做穆门镇,和阗河到了这个地方分为两支,往东叫作玉龙河,往西叫作哈喇河,可是都得流过沙漠,只是往南的沙漠虽也很宽,需走七八日,但是玉龙河的两岸都有青草,行旅尚称方便。过了沙漠就是和阗县城,那可是个宝地,出玉,不用说了,还出产蚕丝、甜瓜、棉花、绸缎、毡子、毯子。”吴三注意地向街上去看,见往来的载货的骆驼跟车辆果然很多,腰别钢刀雄赳赳的镖行中人也颇不少。
吴三想找个铺子钉一钉马蹄,他就顺着大街往南去走,不想他忽然看见迎面来了两个人,其中之一颇为眼熟,就是何子成用的那个管账的先生,姓马的,马广财。吴三就想:他既在这里,何子成当然也不能够远了,好!好!如今这才冤家走到对面了!他故意不让马广财看见,就转身,背着马,并且低下了头去,看街上一个摆着些破烂货叫卖的摊子。
待了一会儿,他又扭头去看,见马广财同着一个仿佛是官差样子的人走进了一家大客店里,那门前停放着不少的车马。吴三刚要过去看看,打听打听,忽见里面又大迈着步出来了四个人,都是里面穿着短衣,外面披着大皮袄,气态骄横。吴三看了就更是惊愕了,原来这四人,一就是在沙漠北边那酒铺里见过面的镖头之一,姓尹的;二就是那个“毛大爷”;三就是何子成的保镖“白额虎苗钧”;四却是秦雄。吴三真不由得不惊异,赶紧又将身蹲下了,挑选摊子上的破烂货,做出要的样子,同时留心着身后边。就见那四个人说说笑笑都由他的身后走过去,而进了南边的一座酒楼。吴三这才慢慢地站起了身来。摆摊子的人就问他想买什么,他却把头摇了摇,牵着马就往南去;经过酒楼的时候,他就听见了秦雄的声音在那里嚷嚷着,他也没敢扭头。
往南去了不远,就进了街旁的一家店房,将马交给了店家,他拿着刀跟简单的行李,就找了个单间的屋子进去了,坐在凳子上发呆,心想:秦雄来此,跟那些人混在一起是何用意?
少时,店家给他送进来洗脸水,他就问说:“大商人何子成,跟和阗县的官眷,现在全都住在这镇上了吧?”店家答应说:“可不是吗?这几天,我们这镇上可热闹了!客人你要是再迟来一天,就连这么一间房子,也准保你找不到。”吴三问说:“这却是因为什么?”店家就说:“因为南边的沙漠里这些日出现一个歹人,那人可是剑法高强,吓得人都不敢往那边走了;现在只等着南疆虎大镖头,把那个歹人除掉,这里的人才敢放心往和阗县去。”吴三听了,只是愕然地发呆。
吴三可是真猜不出沙漠中的那个歹人是谁了,赶紧就问:“是男是女?”店家先笑了笑说:“歹人还能够有女的吗?哈!女的至多了卖娼,无论怎么着也不至于当歹人呀?”说出了这话,他好像蓦然又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颜色一变,把头摇了一摇说:“可也说不定呀!我不敢说女的里没有有本领的呀!”
吴三听了这个店家说话是前后矛盾,就很觉得可疑。他净过了面,遂就躺在炕上歇息,他的脑中却不断想着如何下去捉何子成,又如何去救胞妹。躺了一会儿,忽觉得外面有咕隆隆的杂乱脚步声,并有人急急说着:“快出去看看!”惊得他又赶紧起身下了炕,往门外去走。只见在这店里住的许多的客人全都往外去跑,他到了门前,见人拥挤得把门都堵严了,个个都伸着脖子探着脑往外去望,外面也是吵吵嚷嚷,仿佛是有人在打架了。
吴三虽然身体高长,可是也看不见外边的景况。更因为他身体长,又怕挤出去被人看见了,所以他反倒退步。只听别的人纷纷地谈,原来真是打架的事。就听有人说:“哎呀!打得可真不轻呀!”又有人说:“你看打人的那个叫白额虎,他跟南疆虎全是何财东雇用的镖头,真比老虎还厉害啊!”还有人赞叹着说:“到底是何财东呀!连这样老虎一般的汉子都得听他的指使呀!可是那个劝架的精悍小伙子又是谁呀?”有人又说:“那是他们的朋友,那小子武艺一定很好,心可也慈善,你看!把那个受伤的人搀走了!”
吴三虽未看见,但也知道了这必是秦雄。至于外面打架的原因,此时人们也纷纷地谈着,原来就是那个柳老二,因为老婆跟着南来,伺候何子成的那个病女人,但柳老二并不愿意,乃是为南疆虎强迫着来到,所以柳老二也追着来要他的老婆。他没看见那南疆虎,却知道白额虎苗钧等人正在酒楼上,他就去央求着苗钧给他说几句好话,央求那南疆虎把他的老婆还给他。不料苗钧听了就不耐烦,又因已喝得醉了,就从楼上将柳老二直打到街上,他还不肯停手。那姓尹的镖头也帮助打,毛大爷是站在旁边瞧着开心,幸亏秦雄看不过了,上前劝解,才把个遍体伤痕的柳老二送到南边的一条小巷里,这场风波才算暂时息止。
离着背后的天山已渐远,天气也渐渐地热,跟新秋的天气差不多,大地上遍生着蒿草,那些游牧的人们在此畜养几千万匹的牛马,牛在草里一群一群地吼叫,马在山岗上乱纷纷地跑着。有的地方还有野生的葡萄,那羽状的绿叶弥漫无边,也不搭着架,就随便任凭行路的人采着解渴。那些葡萄多半是浅绿色的,一串一串,晶莹可爱,行路的人还有把篮子装满,把包袱压得提不动,却也没有人来管。吴三觉着这里的风俗很是奇异,他只是策马前行,并不拾取路旁的一点东西。他顺着驿道行去,沿途的费用他极为俭省,可怎奈他身边的钱本来就不多,而南疆的路程又太遥远了。
走了八天,过了天山的支脉那林喀拉山,又过了库尔车,来到了焉耆县,可是离着和阗还极远。焉耆县这个地方,既产名马,又出宝刀,靠近着博斯河。因为离着沙漠也很近,所以气候十分寒冷。吴三这时腰间就已没有一文钱了,未追上秦雄,未擒获何子成,也未救回来胞妹,他的刀跟马无论如何是不能当卖的。他只好脱下来身上的那件皮袄,插了一根草标儿,就在街上卖,他也不曾争价钱,结果被一本地的商人只出了三两银子零一串钱,就给买了过去。当他把这件皮袄交给人的时候,他想起来这不但是李玉兰赠送的,还是她一夜给拆改做好了的,如今真辜负她的一片心了,叹息着。在黄昏暮色之下,他找了家店房便去投宿,跟无数的人都挤在一间大房内,车也在屋里,杂乱的行李跟别人的货物也在屋里。他的身子又长,连躺着的地方也没有,只靠着土壁坐了一夜,可是他睡得很沉,也不知睡到什么时候,忽然被人给推醒了,他就揉了揉眼睛睁开一看,只见那件皮袄,还有几块银子,全都放在他的眼前。
旁边的客人们都正在睡得沉,有的坐着,有的卧着,呼噜呼噜的鼾声,乱七八糟的呓语,咬牙,放屁,各种声音和气味,无不应有尽有。有的人身旁还燃着烟灯,那暗淡的光照着屋中的一切情形,然而,是谁推醒的吴三呢?却已看不见了,纸窗,蓬户,被外面的风撼得沙沙地响。
待了会儿,院中就有鸡啼了,原来天色已经黎明。吴三收拾了银两,拿着这件皮袄反复地看,见正是昨天卖去了的那一件,但怎么又返还来了呢?莫非昨天买去我的衣裳那人是位侠客,他看出来我是条好汉,怜我的困顿?或是他查出那皮袄上有可敬的姑娘的针线痕迹?所以他才不忍得要,才趁着深夜返还,并且资助我路费;他又施恩不望报,因此才推醒了我,他便走了?——吴三就这样想这样相信了,觉得新疆这地方确实也有不少的好人,可是我受了别人的这许多恩德,将来若不能报答,岂不令我愧煞!
他不能够再睡了,看得窗纸的颜色又发白了一些,他就起来,到院中自己去备马。少时给了店钱,他就离开了焉耆县又往南走,行二日便到了塔里木河的北岸。这道河是南疆最大的川流,河水激荡滚涌但船只绝无。吴三就沿岸向西去走,走了有一天多,才到了一个市镇,这里也有街道,有店房,往来的车马极多。吴三看见几辆车的上面插着镖旗,他就过去找着个人打听,知道这是兰州“龙家镖店”的镖车,保的是和阗县知县的家眷,吴三就心中甚喜,说:“我也要往和阗县去,咱们搭个伴走吧?”
这个跟他谈话的人却说:“我既不是保镖的,也不是跟官的,我做不了主。你要想搭伴走,你先跟他们去商量商量,吴老爷的家眷在这店里边啦。管事的人叫毛大爷,他若不答应,我们不敢带着你;要不你就跟那两个保镖的商量去,他们一个姓崔,一个姓尹,正在对过那酒铺里呢。”吴三却想:不必跟他们去说明,只消他们走时我也走,他们歇我也歇,便可以不至于迷路而一直走到和阗。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这几辆官车和镖车也是正往里边卸。吴三到旁边的店里去找房子,可是附近的店现在都因为那边住着官眷,又有镖头的嘱咐,都不愿收留单身的客人。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着个住处,心中既急,又渴又饿,牵着马徘徊在街头。天色已经快黑了,两旁的铺户只有那酒铺里还灯光照耀、人语噪杂,他叹了口气,就将马拴于那门前的桩上,走进了酒铺。
这酒铺里,人乱哄哄,有的在吃,有的在喝,有的是吃着喝着还大谈。屋子本来就低,吴三进来,头就顶着顶棚了,惹得旁边的人全扭头看,还有人说:“喝!这大高个子!”堂信见吴三穿的皮袄很阔,就让他到了里首,在一张桌旁坐下。堂信就把这张桌子擦得发亮,然后急忙去拿酒菜,一小碟一小碟,足摆了有十几个碟子,什么酱羊肉、炖马脯、盐蚕豆、腌萝卜、菜豆腐等等,然后就问吴三要喝什么酒,是喝白干还是喝黄酒?吴三却摇摇头说:“都不要!你们这里有锅饼吗?”
堂馆却勉强地笑着说:“这儿可不预备那些粗吃食,有的只是馒头跟羊肉包子。”吴三说:“那你们一定卖得都很贵?”堂信冷笑了笑,说:“我们这家铺子是这安乐镇上最出名的买卖。你再往南,得走二十多天的大沙漠,往北也是些荒地,除了您过天山到了迪化,再也找不着我们这样儿的一个买卖了。我们的总号也是在迪化,这儿是分号,向来南来北往的达官、大掌柜们,一到了我们这儿,就得照顾一回。”
吴三点头说:“我也看出来,你们这儿的买卖不错。”堂信说:“不但不错,来我们这儿照顾的一些老爷们吃吃喝喝,还都从来没计较过钱,你瞧那边……”他怒了努嘴说:“那边的两位是保护和阗县太爷眷口的,那位师傅,您瞧瞧人家,再瞧瞧这个桌上。”他笑了笑,又说:“来到我们这儿的人没有光吃饭不喝酒的。”吴三觉得这堂信直是辱骂了他,心中十分生气,但又不得不忍,就说:“好吧!来一点酒!越少越好,既然没有锅饼跟烙馍,就来,来馒头吧!”堂信才转身走开。
这里吴三没有好气,扭头看了看那两个保镖的人,见都是衣服整齐,神情昂然,腰间都别着刀子,可是脸都红中透着紫,早就都喝醉了,可是二人仍旧在喝。又待了一会儿,见这两个人都起身来招呼,叫道:“毛大爷!我们等候了半天,你怎么这时候才来?菜可都没给你留!”外面进来的这人是个“跟官的”打扮,虽然穿着灰布衣服,可是羔子的皮袍,可见是很讲究,在“老爷”的跟前一定是很得信任。这人年约四旬,脸很瘦,眼睛虽小而闪闪发光,鼻子是勾形的,如同雕隼的嘴,带着笑走进来,就向那二人说:“不要紧!菜没了咱们再另叫。”摇晃着身子走了过去,就拿筷子敲碟子,嗒嗒嗒地直响,叫着说:“堂信!堂信!”那两个镖头也捶着桌子怒喊:“堂信!堂信!”堂信此时却正给吴三送来馒头跟酒。
这堂信一个人顾不过来两边的事,那边的两个镖头可就气了,都站起来,要过来打这个堂信,吴三倒赶紧说:“我这里你不用管了,你快点到那边去伺候吧!”他推着堂信快往那边去。那边有一个紫脸凹鼻子的镖头,还气犹未息,咚地就给了堂信的胸口一拳,骂道:“你做买卖的是挑着人伺候吗?看俺像没钱的吗?”还要用脚去踹,吴三便忙走过去劝解。他说的话十分客气,劝这镖头不要跟一个做堂信的一般见识,这凹鼻子的镖头把他瞪了一眼,才算止住了手,但全屋里的人此时莫不对吴三注意了。
那堂信依然坐在地下了,吴三用手搀扶他起来,这堂信痛得还鼻涕眼泪都直往下流,腰都直不起来,走也走不动。吴三仍搀着他,慢慢走到了柜台旁边要叫他坐下来,歇一歇,却不料这堂信就把头一低,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咳在地上。旁边喝酒的人全都大惊,但那边的两个镖头和那“毛大爷”却饮得吃得正高兴,掌柜的只得亲自过去殷勤地伺候他们。这里吴三不由就把面色一变,扭着头,眼向那边瞪着;依着他自己的性情,就不能任凭那凹鼻子的镖头将这个堂信打得这么重,但现在可有什么法子呢?自己今晚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还跟人家惹什么气呀?所以他就把这堂信放在板凳上,自己回到座位去吃馒头。
屋中的一般客人这时都不大谈话了,用完了酒菜,就付了钱赶紧走了。那掌柜的刚在这张桌旁算毕了账,又得跑到那边去收钱,忙个不休。那两个镖头跟那名唤毛大爷的还要酒,添菜,十分频繁,掌柜的应声稍迟了一些,那边就咚咚地擂桌子,暴躁地大骂。吴三此刻已经拿定了主意,只要那个镖头连这掌柜的也打,他可就不能够再看着了,非得把那两个人管教一番不可。幸亏,这个掌柜的到底不愧为掌柜的,手脚儿敏捷,嘴耳都快,东照看,西答应,一会儿全都照顾得周到了。
酒客已都散去,只留下了那边的三个人,都跟醉老虎一般。还有这边的吴三,虽然已吃饱了,可是因无处可去,还不得不坐在这里。又待了片时,那边的毛大爷说是附近有一家“花烟馆”,里边有个娘儿们是这沙漠边的一朵野花儿,很是有名。当下说得那两只醉虎、镖头,全都更高兴起来,哈哈大笑,也没付酒账,他们就一同歪歪斜斜、推推拉拉、嘻嘻哈哈地都走了。屋中只留下了吴三一个,他这才向掌柜的商量着,要在此寄宿一宵的话。
他说明了自己在此投店不着之意,并说自己是要往和阗县去寻找一个人,自己确实是个规矩本分的人,只在此寄宿一宵,明天一早必走,还要给几个钱作为店资。这酒铺的掌柜的为难了半天,就说:“给钱不给钱倒不是要紧的,我们这酒铺也时常留客人住,可是对门店里就住的是县太爷的家眷。”
吴三不由得有点愤然说:“知县不过是个七品官职,他的家眷住在什么地方,就能使得客店酒家都不敢留往来的人吗?”
掌柜的却咋舌地说:“知县的官在别的省份不算什么,可是一来到新疆,就大得不得了啦!何况对门住的这位吴太爷的家眷,人口又多,两个镖头又都横,他们那个管事的人毛大爷更是……”
吴三就说:“我实因没地方住了,才想在你们这里寄宿,难道还能够给你们惹下什么是非吗?”
这时候那扒在柜台上的受伤的堂信,却央求他的掌柜,说:“就留下这位客人在咱们这儿住下吧!”掌柜的又想了一想,才点了头,但是这里可没有地方寄存马匹,马仍然得在外面系着,吴三就找了些生炉子用的干草,又端了一盆水,出门去喂马。门外的天色已经黑了,冷风嗖嗖,街上没有一个人,对面的店门也将大门关上了。吴三就将马在桩上又系得牢固一些,他便又进来,于是掌柜的就关门、熄灯,叫吴三在外屋将桌子连在一块,就睡觉。
这酒铺里只有三个人,一是这掌柜的;二是那先前对吴三很倨傲,这时又很感激他的那个受了伤的堂信;三就是一个专管做各样酒菜的厨子,早就睡着了。至街上的更鼓敲过了三更以后,吴三仍是不能入梦,听见了门外的马还打嘟噜,跺蹄子,他就放心;若是半天听不见什么动静,他就疑心马是被人盗走了。可是至天色将明的时候,他听见外面吧吧吧有几声鞭子的声音,同时又听他那匹马在门外嘶叫。吴三急忙翻身起来,同时抄刀,把门开开;刚一出屋子,就见一条人影往南跑去,少时又听见蹄声嘚嘚,很轻缓地就消失了,自己的马仍然在桩上拴着未动。
冷风愈烈,天色微明,而对门的店里却有许多人乱嚷嚷起来,不知是什么事,颇使吴三惊异;而这时那酒铺掌柜的又在里边咳嗽,吴三就赶紧进来,轻轻地又将屋门关上,慢慢地再躺下了身,可是他更睡不着了。直到天明,门外的行人渐渐多了,马蹄声、车轮声也纷乱了起来,更有不少人在纷纷谈话。吴三只注意去听,听出来原来是对门店中住的那个镖头,在今天黎明之时,丢失了一只耳朵,现在那人已昏晕过去了。吴三听了,就更为惊异,觉得这暗中必定有一位侠客高人。
酒铺很晚才把门开开,那掌柜的现在对吴三是又害怕又敬仰,直催着劝着他快些走;那堂信是更感激而更慌张,他们认定吴三就是今天黎明时在对门店房里削掉了那个姓崔的镖头一只耳朵的人,他们就称呼吴三为“侠客”。那掌柜的怕吴三的盘缠不够,还要拿出钱来送他,弄得吴三倒有些莫名其妙了。因为自己觉得那匹马拴在门外桩上,很叫人注意,所以他就收拾了随身的东西,并匆匆开发了昨晚用的酒饭钱。他就向掌柜的跟那堂信都拱拱手,说声:“再会吧!”他出了酒铺解下马来,就忙忙地走了。
顺着大道沿着河岸又往西去走了不远,便望着了渡口,于是他在那边就渡河往南,一直走进了大沙漠。他走进这沙漠中,觉得与那黑沙海有些不同,因为那里的沙是发黑色的,这里的沙却有些发白;沙岗起伏,一望无边,人迹绝无,景况是更为阴惨。什么水、草、干粮,他都一点也没有预备。他原想这至多也就同黑沙海一样,快些走上一天,一定就可以渡过了;却不料走了许多时,天上又阴云密布,也不知是过了正午没有,但觉得越走越没有尽头,同时风也渐渐猛烈了起来。这可又与山里的风不同,这风中卷着无数的沙石,都打在他的脸上,他睁不开眼,也抬不起头,可是他依然挥鞭策着马去走。那匹马冒着风沙向前奔驰,走了又不知有多远,马就昂首长嘶,然而它的嘶叫也难为吴三所听见,后来它就向前一蹶,两只前蹄全都跪倒了。幸因吴三的身体利落,赶紧就跳下马来,可是禁不住一阵大风,把他那铁铸一般的身躯吹得都有点摇晃;他就蹲了下去,待了许多的时间,他才缓过来气。
那阵大风虽已刮过去了,他的两脚却也埋在沙里;再看那匹马,四条腿都跪着埋在沙中。他赶紧拿手扫去了头上落下的沙子,又抖抖衣裤,然后先拔出自己的两腿来,再将马也搀起,叫马又歇了半天。他也不敢骑了,就牵着向前去走,但这广大的沙漠,他用脚去走,更是走不到边涯。
不多时天色就黑了,在大漠中仰面去看,连一颗星也没有。他此时倒不觉得饿,可是口渴得实在厉害,马在先前还嘶叫,越叫越无声。他勉力前行,直走到天色漆黑,他已精疲力尽,这才连马都卧倒在地下,就将大漠作为了旅店。但风未停,水和干粮一点也不能寻到。好容易才过了这一夜,天色微明时,他起来牵着马又往下走。又勉强走了一天,仍然未遇着一个人,未得到一滴水,他跟马都如同得了大病一般,齐卧倒于地上。
吴三现在走的这沙漠,在新疆本地的人呼为“大戈壁”,番名叫作“塔克拉玛干”,是本省最大的沙漠;东西长六千多里,南北的最长之处也得走两三个月,甚至一百多天,从古至今可以说绝无人走过。但中间流着一道“和阗河”,河的东西两岸都是沃土,都有耕种的人家和驿站。可是吴三他不知道,其实他要是横着向西去走,走不到二十里地就可以望着那道河了,但是他只知道直走,所以越走越没有尽头。如今他才走了两日夜,他就渴得,饿得,连他带马全都起不来了,卧在风沙之中,连眼都不能够睁开。
也不知又过了多少时候,他忽觉得身旁有人,又觉得身旁的那马也在动了,他就问说:“是谁呀?”并哀求着说:“救命呀!”就又觉得有清凉而甘甜的水,灌进了他的干渴的喉中。他就赶紧张着大嘴咕嘟咕嘟地饮下,有些水都灌在他的鼻子里,他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忽就听眼前有人噗嗤的一声笑,并温和地拉了拉他的手,还清脆地说:“一直冲着你的刀尖儿去走!”他长长地缓了口气,也一时答不出话来,忽然眼前这个人把手夺开,仿佛就不见了。
他用力地睁开了两眼,见天色漆黑,伸手不见掌,也不知救活了他的那个人是谁。他这时可以说是更生了,精神渐渐地长起,只是还有些饿,所以站起来觉着两腿发软。又过了些时,天就亮了。他隐隐看出那匹马也站起来了,马的旁边还扔着一只很大的牛皮口袋,里边装的大概是水。他饮完了,又饮完了马;人家还把那水袋口儿系紧了,给他留在这里才走的。吴三真感激那位救命的恩人,惊人的奇侠。
他又细细地看着,自己的马上本有一只空的竹篮,但此时的篮里竟放着一只羊腿。他过去拿起来就啃着吃,还是盐水煮熟了的,虽然上面沾了许多沙粒,他也不顾得,就吃着来解饿。同时又见沙地上端端正正地摆着自己的那口刀,刀尖儿所指的方向,虽然还辨别不出是东是西,还是南北,但他忆来起刚才耳边的那句话:“一直冲着你的刀尖儿去走!”这是领路之意,是救人救到底之意,但是又一细想,就仿佛那一句话的声音是很熟,很清脆,似是女子的语声。吴三一想到这儿,不禁惊讶了,心想:莫不是魏姑娘吗?但又想:绝不能够是她,她在黑沙漠里都曾跌伤过腿,如何能有这样大的本事,这样高的武艺,到这里来?这一定是另一个人。他叹了口气。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了,他就要去牵马,但忽然发现自己左手上有一抹娇红色的胭脂痕迹。吴三想着:这一定是那个人救我的时候,灌下水去叫我饮,同时水也流在她的手上;她又用手一拉我的手,所以她手上的胭脂也就染在我的手上了。手上既有胭脂,自然是个女子了,而且必是个最好打扮的艳丽女子。于是吴三不由忆起芳云的容貌,觉得芳云的脸上确实是常擦胭脂,擦胭脂时手上也必染红,那么一定就是了。连第一次将皮袄送还,并贻我银两;第二次在那里削了那镖头的一只耳朵,必定也是她了;但是……吴三总不相信魏芳云会有这样大的能耐。他将皮袄上沾的沙子抖了一抖之后,忽然因这件皮袄又想起来李玉兰那一幅端重的影子,又把芳云那风流的模样在他的脑中打消了。他更断定这不是芳云,而假定是芳云,那芳云也只是可钦佩,值得感谢的一位女侠,并不是可以爱慕的女人。
当下吴三收束了东西,就拾起刀来,牵着马,向着那指定的方向走去,因为马虽不渴了,可是还没喂什么草料,所以走起来还是不快,如此行了多时,他忽然就看见了田野和人家的土屋,并有一道河流曲折如带,在眼前荡漾着,他就不禁惊喜,心中却又懊悔说:“我可真是傻子了,这里本来有河有人家,我却不知道往这边来走,只管在那沙漠里来回转,真是傻子,无用!”他来到河边,进了个村落,见这里的人家很多,还都是很殷实之家。这里的人看他这个样子,就晓得他是在大沙漠里走迷了路的,于是就有人把他让到家里,他的马匹也有人去给喂。他在这人家是洗了脸,并吃过了两碗小米粥,又睡了一个觉,他的精神和体力已完全缓过来了,就跟这人家的兄弟二人闲谈。
这里兄弟二人都是由肃州迁来的,在此务农为业,都有了一群子女,生活颇为快乐。他们就说那大沙漠时常有人迷路,不过观音老母也常在那里显圣,救渡生灵,所以又常有人从那里边渴饿得都快死了,一来到这里可又活了。听了此话,吴三又泛想了半天,他觉得观音老母显圣之事,也许是有的,但救了自己的那人,一定不是神灵,而必定是人,还必是个女人。或者在那沙漠中原来就有一位专救人危难的女侠,那女侠的仁心、奇技在神剑魏之上,尤非魏云芳所能企及,这也许是有的。他暗暗地感念,而长长地叹气,当下他就问这里离着和阗县尚有多远,是不是曾有一位巨商何子成由这里走过。这里的兄弟二人全都点头说:“不错!何财东是五天前由这儿走过去的!”
这话是那个兄弟说的,他的哥哥还瞪了他一眼,意思是不叫他再往下说了;然而这个当兄弟的却兴高采烈,一提起何财东来他就羡慕不止。他说:“人家那才真叫有钱哪!向来到和阗县采玉的人,全都是那些个穷蛋,哪有大掌柜的亲自出马去采玉的啊!可是人家何财东,也许是一半想到南疆来玩玩,车就有四辆,马更是七八匹,连伙计带保镖有十三四个人,还带着娘儿们……”
吴三听到这里,就赶紧插言问说:“怎么?何子成去采玉,他还带着妇女?”这个兄弟就说:“可不是!有钱的大掌柜无论走在哪儿,也得带着老婆,为的是怕在路上寂寞。可是这次何掌柜带着家眷,他真受了家眷的累了,听说他那个女人才十几岁,是新买的,一来到南疆就病了,病到这儿可就不能走了。在我们这村里住了有八九天,那女人才稍微好了一点,本来他有个老妈子伺候着,由我们这儿走的时候,又带去了西邻柳老二的老婆,沿路去伺候。柳老二真是交好运,他老婆去上两三个月回来,还不得赚几十两银子吗?再置上二十亩地还算难吗?”
吴三知道他所说的那个女人,就必是自己的胞妹锦娥,他想:原来锦娥并没有死!唉!这些日来,她必定已经为何子成所辱了!心中悲伤而且愤恨。
这时那个哥哥也搭话了,说:“何子成的为人是多么慈祥、和蔼,只是跟着他的那些人大都坏极了!尤其是镖头南疆虎,那家伙是最凶横,在这村里住了不到十天,他把张家的姑娘给调戏了,把柳老二的老婆也……”说到这里,他就跟他的兄弟争论起来。他说柳老二的老婆家里还有孩子,本来不愿意出外雇佣,可是那南疆虎逼着她非走不可,因此还把柳老二打伤了。柳老二现在把孩子抛了,也下落不明了,不知是寻了死,还是追他的老婆去了。那兄弟跟他的哥哥所认识的却不一样,他总说柳老二也是跟着发财去了,不到两个月,人家夫妇一定满载而归,能置三十亩五十亩的地也说不定。
吴三此时急躁得实在再也待不住,他就向这兄弟二人问明了向南去的路径,留下了一块银子作为酬谢,当日就骑着马携着刀走了。循着这道河流去走,沿途都有村镇和人家,路上的行人也往来不断,他几乎是只要遇着人就打听,都说是“何财东才走过去”。于是他越发心急,马就越快,走了五六日就来到了一个大地方,这里有数百户人家,屋舍是鳞次栉比,街道也很宽阔,各种的买卖和店房也很多,人烟极为稠密,吴三来到这里就又下了马,向人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
吴三听人说:“这个地方叫做穆门镇,和阗河到了这个地方分为两支,往东叫作玉龙河,往西叫作哈喇河,可是都得流过沙漠,只是往南的沙漠虽也很宽,需走七八日,但是玉龙河的两岸都有青草,行旅尚称方便。过了沙漠就是和阗县城,那可是个宝地,出玉,不用说了,还出产蚕丝、甜瓜、棉花、绸缎、毡子、毯子。”吴三注意地向街上去看,见往来的载货的骆驼跟车辆果然很多,腰别钢刀雄赳赳的镖行中人也颇不少。
吴三想找个铺子钉一钉马蹄,他就顺着大街往南去走,不想他忽然看见迎面来了两个人,其中之一颇为眼熟,就是何子成用的那个管账的先生,姓马的,马广财。吴三就想:他既在这里,何子成当然也不能够远了,好!好!如今这才冤家走到对面了!他故意不让马广财看见,就转身,背着马,并且低下了头去,看街上一个摆着些破烂货叫卖的摊子。
待了一会儿,他又扭头去看,见马广财同着一个仿佛是官差样子的人走进了一家大客店里,那门前停放着不少的车马。吴三刚要过去看看,打听打听,忽见里面又大迈着步出来了四个人,都是里面穿着短衣,外面披着大皮袄,气态骄横。吴三看了就更是惊愕了,原来这四人,一就是在沙漠北边那酒铺里见过面的镖头之一,姓尹的;二就是那个“毛大爷”;三就是何子成的保镖“白额虎苗钧”;四却是秦雄。吴三真不由得不惊异,赶紧又将身蹲下了,挑选摊子上的破烂货,做出要的样子,同时留心着身后边。就见那四个人说说笑笑都由他的身后走过去,而进了南边的一座酒楼。吴三这才慢慢地站起了身来。摆摊子的人就问他想买什么,他却把头摇了摇,牵着马就往南去;经过酒楼的时候,他就听见了秦雄的声音在那里嚷嚷着,他也没敢扭头。
往南去了不远,就进了街旁的一家店房,将马交给了店家,他拿着刀跟简单的行李,就找了个单间的屋子进去了,坐在凳子上发呆,心想:秦雄来此,跟那些人混在一起是何用意?
少时,店家给他送进来洗脸水,他就问说:“大商人何子成,跟和阗县的官眷,现在全都住在这镇上了吧?”店家答应说:“可不是吗?这几天,我们这镇上可热闹了!客人你要是再迟来一天,就连这么一间房子,也准保你找不到。”吴三问说:“这却是因为什么?”店家就说:“因为南边的沙漠里这些日出现一个歹人,那人可是剑法高强,吓得人都不敢往那边走了;现在只等着南疆虎大镖头,把那个歹人除掉,这里的人才敢放心往和阗县去。”吴三听了,只是愕然地发呆。
吴三可是真猜不出沙漠中的那个歹人是谁了,赶紧就问:“是男是女?”店家先笑了笑说:“歹人还能够有女的吗?哈!女的至多了卖娼,无论怎么着也不至于当歹人呀?”说出了这话,他好像蓦然又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颜色一变,把头摇了一摇说:“可也说不定呀!我不敢说女的里没有有本领的呀!”
吴三听了这个店家说话是前后矛盾,就很觉得可疑。他净过了面,遂就躺在炕上歇息,他的脑中却不断想着如何下去捉何子成,又如何去救胞妹。躺了一会儿,忽觉得外面有咕隆隆的杂乱脚步声,并有人急急说着:“快出去看看!”惊得他又赶紧起身下了炕,往门外去走。只见在这店里住的许多的客人全都往外去跑,他到了门前,见人拥挤得把门都堵严了,个个都伸着脖子探着脑往外去望,外面也是吵吵嚷嚷,仿佛是有人在打架了。
吴三虽然身体高长,可是也看不见外边的景况。更因为他身体长,又怕挤出去被人看见了,所以他反倒退步。只听别的人纷纷地谈,原来真是打架的事。就听有人说:“哎呀!打得可真不轻呀!”又有人说:“你看打人的那个叫白额虎,他跟南疆虎全是何财东雇用的镖头,真比老虎还厉害啊!”还有人赞叹着说:“到底是何财东呀!连这样老虎一般的汉子都得听他的指使呀!可是那个劝架的精悍小伙子又是谁呀?”有人又说:“那是他们的朋友,那小子武艺一定很好,心可也慈善,你看!把那个受伤的人搀走了!”
吴三虽未看见,但也知道了这必是秦雄。至于外面打架的原因,此时人们也纷纷地谈着,原来就是那个柳老二,因为老婆跟着南来,伺候何子成的那个病女人,但柳老二并不愿意,乃是为南疆虎强迫着来到,所以柳老二也追着来要他的老婆。他没看见那南疆虎,却知道白额虎苗钧等人正在酒楼上,他就去央求着苗钧给他说几句好话,央求那南疆虎把他的老婆还给他。不料苗钧听了就不耐烦,又因已喝得醉了,就从楼上将柳老二直打到街上,他还不肯停手。那姓尹的镖头也帮助打,毛大爷是站在旁边瞧着开心,幸亏秦雄看不过了,上前劝解,才把个遍体伤痕的柳老二送到南边的一条小巷里,这场风波才算暂时息止。
相关热词搜索:大漠双鸳谱
下一章:第五回 玉山头上风云起
上一章:第三回 一片情心比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