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门圣地 祸起萧墙
2025-09-29 作者:孙玉鑫 来源:孙玉鑫作品集 点击: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
又是一个日薄崦嵫的黄昏时分。
在暮蔼迷蒙中的少林寺,只见殿阁高耸,雄壮巍峨,显现出有一种孤傲不群之美。
但西风飒飒,黄叶飘零,衬托出一份凄迷苍凉的气氛。
偌大的一片寺院中,钟鼓无声,灯烛不明,形同一座无人的废寺。
寺院之外,但见枯树荒草,萤火明灭,四周渺无人迹。
少林寺,佛门圣地。
出家人,四大皆空。
生与死,名与利,富与贵,转眼成空。
难道他们六根难净,什么事还看不开,而卷入一场生死恩怨,杀劫纷争之中吗?可悲!可叹!
千万刀,一剑寒。
走遍江湖英雄胆!
千涧水,万重山。
一心回家看爹娘!
利欲害,风云变。
默默无言难叫娘!
湘江水,桃花香。
人生长恨水长东!
千杯醉,十里泪。
午夜梦回哭断肠!
慈晖照,日月光。
何时收剑回故乡!
今夜,天空如墨,狂风暴雨。
雷击电闪,像狂怒的巨灵双掌,要摧毁山岳,填平海洋。
雨骤水急,江河倒流,像暴怒的群龙要尽泄天上之水,淹没人间。
五乳峰下茫茫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少林寺大雄宝殿内灯火通明,门窗紧闭。
这天是达摩祖师一千零一年冥诞,掌门方丈悟因大师亲御大雄宝殿,广说达摩祖师面壁十年苦修功果。
悟因大师着深红绣金袈裟,项挂牟尼珠,巍然高座,宝相外宣,法华如雨,双目开合之间,神光如电,炯炯逼人,令人莫敢仰视。
宝座两侧,横排着八个白衣侍者,俱各瞑目俯首,双掌合什。
宝座之前,是达摩院的三长老亦着红色绣金袈裟,其下是四大护法尊者,四大监寺高僧,虽亦各着红衣,但无绣金。
再以下是三十六殿殿主,执事各僧,以及二三代弟子三百余人,各着黄衣。
少林寺殿宇巍峨,宽敞宏大。
大雄宝殿内虽然坐着三四百僧人,但毫无拥挤之感。
风雨雷电,势如千军万马,霹雳过处,四壁动摇,但群僧丝毫不为所动,耳中只闻悟因大师佛语如珠,清音激越。
蓦然——
一声巨钟长鸣。
虽然钟声为雷声所淹,但嗡然之声,依然震人心弦。
群僧虽对雷声充耳不闻,但这声钟鸣却使群僧心悚神惊。
那是达摩祖师亲悬的万斛“达摩钟”,千年来从未一鸣,非有巨变浩劫,至危至急之事,不得敲击。
但眼下掌门方丈升座讲经,长老、尊长,一般高僧群集大雄宝殿,座下群僧虽然惊疑,但并无一人妄动。
悟因大师神色庄严肃穆,并未因“达摩钟”长鸣而现丝毫惶乱之色,深厚的佛门定力,已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沮,黄河决于侧而神不惊”之境。
当下大袖微拂,八个白衣侍者齐敲一声清罄,众僧随声朗宣一声佛号,悟因大师停止说经,同时二次袍袖轻拂。
两个白衣侍者越阶而上,去召击钟报警之人。
二侍者未及走至殿门。
一声震天动地的霹雳响处,殿门豁然大开,疾风骤雨,席卷而入,一时烛火俱熄,漆黑一片。
紧随卷入的风雨之后,扑进一人,高呼一声:“禀掌门……”
声调宏亮急促,但紧接着一声撼天动地的霹雳,淹没了以下的语句。
霹雳过后,扑入之人,已伏地而亡。
群僧愕然失色,但掌门、长老、尊者、监寺,均巍然在座,仍无一人妄动,更无一人出声。
悟因大师传谕道:“悟玄师弟速查来人。”
四大监寺座中应声转出一僧,合掌应道:“尊法旨。”
立即大步走至僵卧之人身侧,详细查看。
此时殿门已关,灯烛复燃。
只见伏地之人身着黄色僧衣,已经气绝身亡。
悟因大师神色宁静如前,但眉宇之间多少隐含些焦虑,不待悟玄回报,沉声又道:“先查明死者身份。”
悟玄身居少林监寺,与掌门、长老、尊者,同为悟字辈高僧,为少林寺十二红衣禅师之一,位高辈尊,举足轻重。
但当查看死者之后,面色大变。
闻得掌门追问,连忙转身答道:“死者为本派贺兰山白云寺下院住持慧广,被霹雳震禅掌击伤致死。”
此语一出,群僧俱皆大惊。
悟因大师亦不觉为之动容,双眉微皱,又问:“再查看死者身带之物。”
悟玄应声而答:“身无一物。”
殿中群僧已不似方才的肃静无哗,均已被这突兀之事震惊,忘记了置身大雄宝殿掌门宝座之前,交头接耳,喧声渐起。
悟因大师立刻又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宣召山门护法查询死者慧广入寺情形。
第二、派四大护法尊者查看寺中七十四处明哨暗卡,有无外人闯入。
山门护法慧普、慧净应召而至。
据说慧广入寺时并无负伤及被人追击迹象,唯神色慌张急迫,出示乾玄令,宣称有巨变报警本寺。
入寺后即以本派独门绝技五雷掌法击鸣“达摩钟”,旋即迳扑大雄宝殿。
(注:乾玄令为少林掌门颁与宇内所属一百零八处,下院住持僧之符令,可用以调集附近少林寺僧或持之迳入少林寺,不待通报传呼迳见掌门、长老、尊者、监寺,或各殿殿主,然规定非至大急之事不得轻用。)
四大护法尊者相继而回,七十四处明哨暗卡完好无恙,并未发现有闯寺之人。
要知少林派自达摩祖师之后,历代高僧辈出,达摩祖师所遗“易筋”、“洗髓”二经及百余种功力绝技,若能学习十分之一二,即足以称雄江湖。
唯少林寺戒规森严,秘学绝技不传外家弟子,而少林寺僧绝少涉足江湖,是以武林中人均将少林寺视为神秘所在。
欲图偷窥少林武技者有之,欲图偷窃秘芨经卷者有之,但少林寺历代僧人无不精研达摩遗学,但遗学渊博,难以有限之生命学得全部。
但每一寺僧均具数种以上独门绝技。
就目前而论,少林寺十二红衣禅师武功之高深自不必提。
即慧字辈之三十六殿主以下,亦非一般武林高手所能望其项背。
寺中历代相沿,设置七十四处明哨暗卡,均由寺中慧字辈僧人日夜轮流守护。
是故对少林寺生觊觎之心者虽多,但数百年来,不但任何一派高手难入少林寺一战,即是天上飞鸟,亦难飞入。
风雨未歇,雷电仍旧,大雄宝殿内群僧哗然相语,声音渐大,俱各面现惊忧,不知将有何种浩劫巨变。
悟因大师面色凝重,遥注着横卧门首的尸体沉思不语。
事情虽然离奇突兀,但在座群僧,均可推知以下各点:
一、慧广为贺兰山白云寺下院住持,相去两千余里,独自而来,启用乾玄令,敲击“达摩钟”,震破大雄宝殿殿门,高呼掌门,其事态之重大急迫可知。
惜乎仅喊出禀掌门三字,扑地而死,而且除交付山门护法之乾玄令外,周身未携一物,究竟欲禀报是何等重大变故不得而知。
二、据山门护法所报,慧广入寺之时,虽神色仓惶,但并无负伤或被人追击迹象,且扑入大雄宝殿后,“禀掌门”三字声音宏亮,证实当时并未受伤,但随一声霹雳,掩去了以下语句,立即扑地而死。
显然是“禀掌门”三字后,受人狙击,致以下虽仍有数语,但已模糊难辨。
否则以在座高僧之禅功定力,且均各注意谛听之际,即使雷声再大,也可听清慧广所说何语。
三、照以上推断,则慧广是在大雄宝殿之内,众目睽睽之下被击而死,这是可能的吗?绝不可能。
当时灯烛虽熄,但三四百僧人齐集殿内,休说悟字辈的十二红衣禅师。
即是三十六殿殿主等一般慧字辈僧人,亦均有暗中视物之能,处昏夜如白昼,众目交注之下,会未见来人身形?
四、悟玄监寺查出慧广系受霹雳震禅掌击毙,则会用此种掌力者宇内只有一人——血手令主黄天民,然而血手令主和少林寺素无嫌隙。
十三年前破崆峒,摧武当,震华山,撼昆仑,席卷武林,血染江湖之际,声威始终未及少林寺,其后虽曾与当今掌门悟因大师力拚三掌,但彼此未分胜负;因而反敌为友,订交而去。
十三年中,隐居蜀中从未复出,何以会突临少林寺,施展独门掌力,击毙远途而来告变的少林门人?
而且即使果是血手令主复出,也绝不可能在少林众僧之前出手击人而不现露身形。
以上各点似是而非,似合理又不合理,以致众说纷纭,俱无定论。
又是一声撼天震地的霹雳,并夹有房屋倒塌之声,殿中群僧不由又是一惊。
掌门悟因大师悚然动容,忽然霍的挺身而起,向左右白衣侍者,及三十六殿殿主宣谕道:“尔等坚守大雄宝殿,无本座谕令,不得擅离,如遇外袭,合力御之,切勿轻敌。”
说毕,转向达摩院三长老道:“三长老请与四尊者速查灵骨殿,四监寺随本座探查藏宝塔。”
长老、尊者、监寺,应声同起,一时十二红衣高僧衣袂飘飘,动如岳移,先后走出大雄宝殿。
悟因大师率同四监寺在疾风劲雨雷轰电击之中,方转过两重大殿。
忽见迎面数僧以“八步赶蟾”轻功箭射而来,正是当值守护藏宝塔的慧明、慧方,率同元字辈数弟子。
见掌门、监寺冒雨同来,立即收住身形,合掌肃立两侧。
悟因大师急急问道:“尔等因何擅离职守?”
肃立各僧俱面色如土。
慧明勉强趋前答道:“藏宝塔顶层被霹雳击毁,藏宝……”
悟因大师惊凛的问道:“快说!藏宝怎样?”
慧明俯首答道:“弟子等罪该万死,达摩剑及易筋、洗髓二经俱告失踪。”
悟因大师任是定力如何深厚,至此也不由不惊悸失色。
达摩剑及易筋、洗髓二经为达摩祖师遗留镇山之宝,历世相传三十六代,在自己手中遗失,虽万死亦难赎其罪。
斯时又是一片电闪。
数条银虹挟雷霆万钧之势,直击而下,一声巨响起处,竟将悟因大师等立身附近的广成殿劈去一角。
悟因大师心头一惨,仰天默祷道:“弟子悟因,冥顽不灵,致于天怒,唯愿佛祖慈悲,佑护少林香火,使万千罪戾,俱加于弟子一身……”
祷念甫毕,忽感狂风骤劲,巍立的躯体竟被震退数步。
悟因大师一愕,回顾四监寺及慧明、慧方众僧,俱各被狂风吹袭得踉踉跄跄,立足不稳。
悟因大师为少林派一代宗师,佛门禅功,举世无匹,任狂风再大,焉能吹动分毫,而且他精通武林百艺,已觉出风中含有强劲无匹的五行掌力。
四监寺身为少林十二红衣禅师,亦各觉出风势不对,方欲启禀掌门,悟因大师业已朗宣一声佛号,身形遽起,有若巨鹏腾空,平地拔起十五六丈。
同时展开达摩般若禅功,在空中一个盘旋,划起二十余丈的一个圆圈,将附近百余丈范围之内,尽收眼底。
只见四十丈外的玉明殿无影碑前,似是站定一人。
然而形同鬼魅,似在点首微笑。
以悟因大师的禅功目力,竟无法看清他的身形面貌,甚至难以准确判断那究竟是人,抑或是一团幻影?
悟因大师深知今夜之事的严重,少林寺遇上了千百年来未有的浩劫。
当下盘旋欲下的身形一稳,潜运金刚真元内功,袖中取出灵泉剑,振腕飞出,同时身如流星,斜扑而至。
这些动作快如闪电,仅在眨眼之间,但碑前的人影竟似已入地而没,灵泉剑刺中无影碑,没入剑柄。
四监寺相继扑到,与掌门略一审视,竟不由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悟因大师喟然叹道:“果真是他,要重启武林劫运!”
但他语句迟缓,语音中似是含有些许疑虑不决,甚至可说含有些恐怖之意。
三长老率同四尊者循踪而至,神色沮丧。
长老之中的悟果大师低声说道:“灵骨殿被霹雳震坍一角,三十六颗舍利子消逝无踪。”
这消息又不啻使悟因大师痛遭雷击。
三十六颗舍利子是历世三十六代掌门祖师每人所遗一颗,恭奉震骨殿内,而今竟一朝俱失。
悟因大师长叹一声,强提定力,无限深重的说道:“诸位师弟与本座分搜寺内,今夜务必擒住入寺窃宝之人,否则少林寺千年以来的基业,将在我辈手中毁于一旦矣!”
于是十二红衣禅师各展开达摩禅功,飘飞如仙。
他们分别搜查寺内各地,树梢墙角地窟,甚至各殿梁柱之上,俱已搜遍,但并未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天色微明,风雨已止。
大雄宝殿内三十六殿主,执事各僧,二三代弟子依然跌坐原处,死去的慧广尸身也仍然伏卧原处,并未移动。
十二红衣高僧相继而入,神色嗒然如丧。
众僧神情紧张,满殿肃然无声。
悟因大师深重的踱至达摩祖师像前,缓缓转身,面对众僧而立,长老、尊者、监寺,亦各分两侧俯首而立。
悟因大师目光如电,扫视合殿群僧一周。
然后沉痛的说道:“本派目前遭遇到千余年来从所未有之浩劫,宝塔藏宝及灵骨殿舍利子全部被窃······”
群僧均发出一声低微的惊呼,旋复寂然,百余双惊诧的目光齐齐投注到悟因大师凝重沉痛的脸色之上。
悟因大师微喟一声,大袖微拂,吩咐身侧的白衣侍者道:“去把玉明殿前的无影碑抬来。”
两名白衣侍者领命而去。
不一时,无影碑抬到,置于大雄宝殿正中。
只见此碑高可一丈,宽约三尺,正中深深嵌着一双血淋淋的像鸡爪般的手掌,五指微卷,刚劲有力,一柄宝剑由掌心刺入,直没至剑柄。
但仔细看去,那并不是手掌,而是一个以内家罡力拍入石碑三寸,并以赤阳金煞神功使之丹红如血的印痕,掌心之中尚有一朵梅花,但已被刺入的宝剑遮去一半。
众僧又是一声惊呼。
那是血手令主黄天民的标记。
三长老中的慧果大师,闪出行列,合掌说道:“事迹昭然若揭,血手令主背约启衅,掌毙慧广,窃去藏宝,明留标记,即请掌门宣谕,全力追捕,追回藏宝。”
悟因大师心有所思,沉默不语。
忽闻大殿一角有人轻轻呼道:“禀掌门,小僧有话禀报。”
群僧目光循声转去,俱感愕然。
发话之人是三代弟子元昱,隶属天成殿。
在掌门主持的大雄宝殿内,在如此严肃的气氛中,不要说元字辈的僧人,即是三十六殿殿主等一般慧字辈僧人,也没一人敢于轻易开口,无怪众僧愕然。
天成殿殿主慧清,见自己殿中弟子居然胆敢越众发言,不由一惊,深恐掌门怪罪,连忙返身叱道:“元昱不得妄言!”
悟因大师微哼一声,传谕道:“今日本派面临空前浩劫,不论辈份高低职事大小,皆可各抒所见,元昱,本座准你畅所欲言。”
元昱合掌当胸,恭谨的答道:“依弟子愚见,慧广师叔数千里赶来,启用乾玄令,敲击达摩钟,闯殿急禀掌门,必有重大事故,可能与本寺目前所遭变故有关……”
殿中忽有嗤笑之声,长老悟果已感不耐,大袖微拂,截断他的话道:“这些我们知道,不用你说,元昱,归座去吧!”
元昱恭身施礼,但未退去,并且抗声说道:“弟子尚有愚见未曾说明。”
少林寺门规森严,元昱以三代弟子之微,竟敢在大雄宝殿之内不遵高出自己两辈的达摩院长老法谕,这是大逆不伦之举,殿中慧字辈以下众僧无不讶然失色。
悟果长老倒未料到会有此一着,不免一怔,正想发作。
掌门悟因大师竟拦住悟果,平静的说道:“师弟,既然他还有话要说,可以让他说完。”
元昱满面严肃的又复说道:“弟子忝列祖师门下,既有所知,不敢不言,依弟子愚见,慧广师千里跋涉,急如星火,当已知本寺将遭变故,也必判知己身随时均处危境,故身边必然携有书函等类之物件,以备万一遭逢不测时,仍能为本寺各处下院师兄发觉,传报本寺。”
悟因大师点首不语。
监寺悟玄已有愠意,待元昱说完,叱道:“本座已查明慧广遗体,并无一物,尔岂非故意妄言!”
元昱赶紧恭身施礼,缓缓说道:“弟子恐祖师未能详查。”
此言一出,无疑当众指责监寺悟玄。
众僧俱各大惊。
悟玄大怒,因掌门在座,未便遽尔发作,转向悟因大师禀道:“掌门明鉴,这是逆伦之罪,本寺门规已被其破坏殆尽……”
悟因大师也不觉动容,向元昱轻声喝道:“既然如此,本座命你再查一遍,如无所获,须处逆伦之罪。”
元昱神定气闲,毫无慌乱之态,应声答道:“弟子遵命。”
随即越众走向慧广遗体,仔细搜检。
殿中一时肃静无声,目光齐集在元昱一人之上,慧字辈以下诸僧未免都替元昱捏一把汗。
慧广衣着简单,搜来不见一物。
但最后元昱稍一沉忖,竟将慧广僧鞋脱下,在群僧一阵惊呼之中,元昱顺手扯出一物,恭送到掌门之前。
长老悟果愕然呼道:“讣文!”
悟因大师神色突变,双目神光暴射,拿着白绫黄绢的讣文,又注视了殿中无影碑上一眼,像自语般的说道:“血手令主黄天民一月之前已经去世?”
这一来,情势上更变得离奇曲折。
血手令主既死,则夜入寺的神秘怪人是谁?
还有那血手令主之外无人再会的霹雳震禅掌,和无影碑上他独门标帜血手令,又是怎么回事?
自晨至午,仍无定论。
最后,悟因大师传谕:
一、派四大护法赴中蜀九顶山血手令主隐居之处吊唁,以探虚实,慧字辈僧人慧清等人二十人分批下山,互为联络,随时向本寺传报消息。
二、传谕书内一百零八处下院住持,严密查访各帮各派江湖人物行踪,追觅失宝下落,一有讯息,以最快方式传报本寺。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举动。
要知少林派一向与世无争,少林寺僧人轻易从不离山,即是各处下院僧人,也绝少涉足江湖。
但悟因大师此令一出,江湖之上,立即到处都出现了少林派的踪迹,激起了江湖人物的不安。
又是一个日薄崦嵫的黄昏时分。
在暮蔼迷蒙中的少林寺,只见殿阁高耸,雄壮巍峨,显现出有一种孤傲不群之美。
但西风飒飒,黄叶飘零,衬托出一份凄迷苍凉的气氛。
偌大的一片寺院中,钟鼓无声,灯烛不明,形同一座无人的废寺。
寺院之外,但见枯树荒草,萤火明灭,四周渺无人迹。
少林寺,佛门圣地。
出家人,四大皆空。
生与死,名与利,富与贵,转眼成空。
难道他们六根难净,什么事还看不开,而卷入一场生死恩怨,杀劫纷争之中吗?可悲!可叹!
× × ×
千万刀,一剑寒。
走遍江湖英雄胆!
千涧水,万重山。
一心回家看爹娘!
利欲害,风云变。
默默无言难叫娘!
湘江水,桃花香。
人生长恨水长东!
千杯醉,十里泪。
午夜梦回哭断肠!
慈晖照,日月光。
何时收剑回故乡!
× × ×
今夜,天空如墨,狂风暴雨。
雷击电闪,像狂怒的巨灵双掌,要摧毁山岳,填平海洋。
雨骤水急,江河倒流,像暴怒的群龙要尽泄天上之水,淹没人间。
五乳峰下茫茫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少林寺大雄宝殿内灯火通明,门窗紧闭。
这天是达摩祖师一千零一年冥诞,掌门方丈悟因大师亲御大雄宝殿,广说达摩祖师面壁十年苦修功果。
悟因大师着深红绣金袈裟,项挂牟尼珠,巍然高座,宝相外宣,法华如雨,双目开合之间,神光如电,炯炯逼人,令人莫敢仰视。
宝座两侧,横排着八个白衣侍者,俱各瞑目俯首,双掌合什。
宝座之前,是达摩院的三长老亦着红色绣金袈裟,其下是四大护法尊者,四大监寺高僧,虽亦各着红衣,但无绣金。
再以下是三十六殿殿主,执事各僧,以及二三代弟子三百余人,各着黄衣。
少林寺殿宇巍峨,宽敞宏大。
大雄宝殿内虽然坐着三四百僧人,但毫无拥挤之感。
风雨雷电,势如千军万马,霹雳过处,四壁动摇,但群僧丝毫不为所动,耳中只闻悟因大师佛语如珠,清音激越。
蓦然——
一声巨钟长鸣。
虽然钟声为雷声所淹,但嗡然之声,依然震人心弦。
群僧虽对雷声充耳不闻,但这声钟鸣却使群僧心悚神惊。
那是达摩祖师亲悬的万斛“达摩钟”,千年来从未一鸣,非有巨变浩劫,至危至急之事,不得敲击。
但眼下掌门方丈升座讲经,长老、尊长,一般高僧群集大雄宝殿,座下群僧虽然惊疑,但并无一人妄动。
悟因大师神色庄严肃穆,并未因“达摩钟”长鸣而现丝毫惶乱之色,深厚的佛门定力,已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沮,黄河决于侧而神不惊”之境。
当下大袖微拂,八个白衣侍者齐敲一声清罄,众僧随声朗宣一声佛号,悟因大师停止说经,同时二次袍袖轻拂。
两个白衣侍者越阶而上,去召击钟报警之人。
二侍者未及走至殿门。
一声震天动地的霹雳响处,殿门豁然大开,疾风骤雨,席卷而入,一时烛火俱熄,漆黑一片。
紧随卷入的风雨之后,扑进一人,高呼一声:“禀掌门……”
声调宏亮急促,但紧接着一声撼天动地的霹雳,淹没了以下的语句。
霹雳过后,扑入之人,已伏地而亡。
群僧愕然失色,但掌门、长老、尊者、监寺,均巍然在座,仍无一人妄动,更无一人出声。
悟因大师传谕道:“悟玄师弟速查来人。”
四大监寺座中应声转出一僧,合掌应道:“尊法旨。”
立即大步走至僵卧之人身侧,详细查看。
此时殿门已关,灯烛复燃。
只见伏地之人身着黄色僧衣,已经气绝身亡。
悟因大师神色宁静如前,但眉宇之间多少隐含些焦虑,不待悟玄回报,沉声又道:“先查明死者身份。”
悟玄身居少林监寺,与掌门、长老、尊者,同为悟字辈高僧,为少林寺十二红衣禅师之一,位高辈尊,举足轻重。
但当查看死者之后,面色大变。
闻得掌门追问,连忙转身答道:“死者为本派贺兰山白云寺下院住持慧广,被霹雳震禅掌击伤致死。”
此语一出,群僧俱皆大惊。
悟因大师亦不觉为之动容,双眉微皱,又问:“再查看死者身带之物。”
悟玄应声而答:“身无一物。”
殿中群僧已不似方才的肃静无哗,均已被这突兀之事震惊,忘记了置身大雄宝殿掌门宝座之前,交头接耳,喧声渐起。
悟因大师立刻又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宣召山门护法查询死者慧广入寺情形。
第二、派四大护法尊者查看寺中七十四处明哨暗卡,有无外人闯入。
山门护法慧普、慧净应召而至。
据说慧广入寺时并无负伤及被人追击迹象,唯神色慌张急迫,出示乾玄令,宣称有巨变报警本寺。
入寺后即以本派独门绝技五雷掌法击鸣“达摩钟”,旋即迳扑大雄宝殿。
(注:乾玄令为少林掌门颁与宇内所属一百零八处,下院住持僧之符令,可用以调集附近少林寺僧或持之迳入少林寺,不待通报传呼迳见掌门、长老、尊者、监寺,或各殿殿主,然规定非至大急之事不得轻用。)
四大护法尊者相继而回,七十四处明哨暗卡完好无恙,并未发现有闯寺之人。
要知少林派自达摩祖师之后,历代高僧辈出,达摩祖师所遗“易筋”、“洗髓”二经及百余种功力绝技,若能学习十分之一二,即足以称雄江湖。
唯少林寺戒规森严,秘学绝技不传外家弟子,而少林寺僧绝少涉足江湖,是以武林中人均将少林寺视为神秘所在。
欲图偷窥少林武技者有之,欲图偷窃秘芨经卷者有之,但少林寺历代僧人无不精研达摩遗学,但遗学渊博,难以有限之生命学得全部。
但每一寺僧均具数种以上独门绝技。
就目前而论,少林寺十二红衣禅师武功之高深自不必提。
即慧字辈之三十六殿主以下,亦非一般武林高手所能望其项背。
寺中历代相沿,设置七十四处明哨暗卡,均由寺中慧字辈僧人日夜轮流守护。
是故对少林寺生觊觎之心者虽多,但数百年来,不但任何一派高手难入少林寺一战,即是天上飞鸟,亦难飞入。
× × ×
风雨未歇,雷电仍旧,大雄宝殿内群僧哗然相语,声音渐大,俱各面现惊忧,不知将有何种浩劫巨变。
悟因大师面色凝重,遥注着横卧门首的尸体沉思不语。
事情虽然离奇突兀,但在座群僧,均可推知以下各点:
一、慧广为贺兰山白云寺下院住持,相去两千余里,独自而来,启用乾玄令,敲击“达摩钟”,震破大雄宝殿殿门,高呼掌门,其事态之重大急迫可知。
惜乎仅喊出禀掌门三字,扑地而死,而且除交付山门护法之乾玄令外,周身未携一物,究竟欲禀报是何等重大变故不得而知。
二、据山门护法所报,慧广入寺之时,虽神色仓惶,但并无负伤或被人追击迹象,且扑入大雄宝殿后,“禀掌门”三字声音宏亮,证实当时并未受伤,但随一声霹雳,掩去了以下语句,立即扑地而死。
显然是“禀掌门”三字后,受人狙击,致以下虽仍有数语,但已模糊难辨。
否则以在座高僧之禅功定力,且均各注意谛听之际,即使雷声再大,也可听清慧广所说何语。
三、照以上推断,则慧广是在大雄宝殿之内,众目睽睽之下被击而死,这是可能的吗?绝不可能。
当时灯烛虽熄,但三四百僧人齐集殿内,休说悟字辈的十二红衣禅师。
即是三十六殿殿主等一般慧字辈僧人,亦均有暗中视物之能,处昏夜如白昼,众目交注之下,会未见来人身形?
四、悟玄监寺查出慧广系受霹雳震禅掌击毙,则会用此种掌力者宇内只有一人——血手令主黄天民,然而血手令主和少林寺素无嫌隙。
十三年前破崆峒,摧武当,震华山,撼昆仑,席卷武林,血染江湖之际,声威始终未及少林寺,其后虽曾与当今掌门悟因大师力拚三掌,但彼此未分胜负;因而反敌为友,订交而去。
十三年中,隐居蜀中从未复出,何以会突临少林寺,施展独门掌力,击毙远途而来告变的少林门人?
而且即使果是血手令主复出,也绝不可能在少林众僧之前出手击人而不现露身形。
以上各点似是而非,似合理又不合理,以致众说纷纭,俱无定论。
又是一声撼天震地的霹雳,并夹有房屋倒塌之声,殿中群僧不由又是一惊。
掌门悟因大师悚然动容,忽然霍的挺身而起,向左右白衣侍者,及三十六殿殿主宣谕道:“尔等坚守大雄宝殿,无本座谕令,不得擅离,如遇外袭,合力御之,切勿轻敌。”
说毕,转向达摩院三长老道:“三长老请与四尊者速查灵骨殿,四监寺随本座探查藏宝塔。”
长老、尊者、监寺,应声同起,一时十二红衣高僧衣袂飘飘,动如岳移,先后走出大雄宝殿。
悟因大师率同四监寺在疾风劲雨雷轰电击之中,方转过两重大殿。
忽见迎面数僧以“八步赶蟾”轻功箭射而来,正是当值守护藏宝塔的慧明、慧方,率同元字辈数弟子。
见掌门、监寺冒雨同来,立即收住身形,合掌肃立两侧。
悟因大师急急问道:“尔等因何擅离职守?”
肃立各僧俱面色如土。
慧明勉强趋前答道:“藏宝塔顶层被霹雳击毁,藏宝……”
悟因大师惊凛的问道:“快说!藏宝怎样?”
慧明俯首答道:“弟子等罪该万死,达摩剑及易筋、洗髓二经俱告失踪。”
悟因大师任是定力如何深厚,至此也不由不惊悸失色。
达摩剑及易筋、洗髓二经为达摩祖师遗留镇山之宝,历世相传三十六代,在自己手中遗失,虽万死亦难赎其罪。
斯时又是一片电闪。
数条银虹挟雷霆万钧之势,直击而下,一声巨响起处,竟将悟因大师等立身附近的广成殿劈去一角。
悟因大师心头一惨,仰天默祷道:“弟子悟因,冥顽不灵,致于天怒,唯愿佛祖慈悲,佑护少林香火,使万千罪戾,俱加于弟子一身……”
祷念甫毕,忽感狂风骤劲,巍立的躯体竟被震退数步。
悟因大师一愕,回顾四监寺及慧明、慧方众僧,俱各被狂风吹袭得踉踉跄跄,立足不稳。
悟因大师为少林派一代宗师,佛门禅功,举世无匹,任狂风再大,焉能吹动分毫,而且他精通武林百艺,已觉出风中含有强劲无匹的五行掌力。
四监寺身为少林十二红衣禅师,亦各觉出风势不对,方欲启禀掌门,悟因大师业已朗宣一声佛号,身形遽起,有若巨鹏腾空,平地拔起十五六丈。
同时展开达摩般若禅功,在空中一个盘旋,划起二十余丈的一个圆圈,将附近百余丈范围之内,尽收眼底。
只见四十丈外的玉明殿无影碑前,似是站定一人。
然而形同鬼魅,似在点首微笑。
以悟因大师的禅功目力,竟无法看清他的身形面貌,甚至难以准确判断那究竟是人,抑或是一团幻影?
悟因大师深知今夜之事的严重,少林寺遇上了千百年来未有的浩劫。
当下盘旋欲下的身形一稳,潜运金刚真元内功,袖中取出灵泉剑,振腕飞出,同时身如流星,斜扑而至。
这些动作快如闪电,仅在眨眼之间,但碑前的人影竟似已入地而没,灵泉剑刺中无影碑,没入剑柄。
四监寺相继扑到,与掌门略一审视,竟不由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悟因大师喟然叹道:“果真是他,要重启武林劫运!”
但他语句迟缓,语音中似是含有些许疑虑不决,甚至可说含有些恐怖之意。
三长老率同四尊者循踪而至,神色沮丧。
长老之中的悟果大师低声说道:“灵骨殿被霹雳震坍一角,三十六颗舍利子消逝无踪。”
这消息又不啻使悟因大师痛遭雷击。
三十六颗舍利子是历世三十六代掌门祖师每人所遗一颗,恭奉震骨殿内,而今竟一朝俱失。
悟因大师长叹一声,强提定力,无限深重的说道:“诸位师弟与本座分搜寺内,今夜务必擒住入寺窃宝之人,否则少林寺千年以来的基业,将在我辈手中毁于一旦矣!”
于是十二红衣禅师各展开达摩禅功,飘飞如仙。
他们分别搜查寺内各地,树梢墙角地窟,甚至各殿梁柱之上,俱已搜遍,但并未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 × ×
天色微明,风雨已止。
大雄宝殿内三十六殿主,执事各僧,二三代弟子依然跌坐原处,死去的慧广尸身也仍然伏卧原处,并未移动。
十二红衣高僧相继而入,神色嗒然如丧。
众僧神情紧张,满殿肃然无声。
悟因大师深重的踱至达摩祖师像前,缓缓转身,面对众僧而立,长老、尊者、监寺,亦各分两侧俯首而立。
悟因大师目光如电,扫视合殿群僧一周。
然后沉痛的说道:“本派目前遭遇到千余年来从所未有之浩劫,宝塔藏宝及灵骨殿舍利子全部被窃······”
群僧均发出一声低微的惊呼,旋复寂然,百余双惊诧的目光齐齐投注到悟因大师凝重沉痛的脸色之上。
悟因大师微喟一声,大袖微拂,吩咐身侧的白衣侍者道:“去把玉明殿前的无影碑抬来。”
两名白衣侍者领命而去。
不一时,无影碑抬到,置于大雄宝殿正中。
只见此碑高可一丈,宽约三尺,正中深深嵌着一双血淋淋的像鸡爪般的手掌,五指微卷,刚劲有力,一柄宝剑由掌心刺入,直没至剑柄。
但仔细看去,那并不是手掌,而是一个以内家罡力拍入石碑三寸,并以赤阳金煞神功使之丹红如血的印痕,掌心之中尚有一朵梅花,但已被刺入的宝剑遮去一半。
众僧又是一声惊呼。
那是血手令主黄天民的标记。
三长老中的慧果大师,闪出行列,合掌说道:“事迹昭然若揭,血手令主背约启衅,掌毙慧广,窃去藏宝,明留标记,即请掌门宣谕,全力追捕,追回藏宝。”
悟因大师心有所思,沉默不语。
忽闻大殿一角有人轻轻呼道:“禀掌门,小僧有话禀报。”
群僧目光循声转去,俱感愕然。
发话之人是三代弟子元昱,隶属天成殿。
在掌门主持的大雄宝殿内,在如此严肃的气氛中,不要说元字辈的僧人,即是三十六殿殿主等一般慧字辈僧人,也没一人敢于轻易开口,无怪众僧愕然。
天成殿殿主慧清,见自己殿中弟子居然胆敢越众发言,不由一惊,深恐掌门怪罪,连忙返身叱道:“元昱不得妄言!”
悟因大师微哼一声,传谕道:“今日本派面临空前浩劫,不论辈份高低职事大小,皆可各抒所见,元昱,本座准你畅所欲言。”
元昱合掌当胸,恭谨的答道:“依弟子愚见,慧广师叔数千里赶来,启用乾玄令,敲击达摩钟,闯殿急禀掌门,必有重大事故,可能与本寺目前所遭变故有关……”
殿中忽有嗤笑之声,长老悟果已感不耐,大袖微拂,截断他的话道:“这些我们知道,不用你说,元昱,归座去吧!”
元昱恭身施礼,但未退去,并且抗声说道:“弟子尚有愚见未曾说明。”
少林寺门规森严,元昱以三代弟子之微,竟敢在大雄宝殿之内不遵高出自己两辈的达摩院长老法谕,这是大逆不伦之举,殿中慧字辈以下众僧无不讶然失色。
悟果长老倒未料到会有此一着,不免一怔,正想发作。
掌门悟因大师竟拦住悟果,平静的说道:“师弟,既然他还有话要说,可以让他说完。”
元昱满面严肃的又复说道:“弟子忝列祖师门下,既有所知,不敢不言,依弟子愚见,慧广师千里跋涉,急如星火,当已知本寺将遭变故,也必判知己身随时均处危境,故身边必然携有书函等类之物件,以备万一遭逢不测时,仍能为本寺各处下院师兄发觉,传报本寺。”
悟因大师点首不语。
监寺悟玄已有愠意,待元昱说完,叱道:“本座已查明慧广遗体,并无一物,尔岂非故意妄言!”
元昱赶紧恭身施礼,缓缓说道:“弟子恐祖师未能详查。”
此言一出,无疑当众指责监寺悟玄。
众僧俱各大惊。
悟玄大怒,因掌门在座,未便遽尔发作,转向悟因大师禀道:“掌门明鉴,这是逆伦之罪,本寺门规已被其破坏殆尽……”
悟因大师也不觉动容,向元昱轻声喝道:“既然如此,本座命你再查一遍,如无所获,须处逆伦之罪。”
元昱神定气闲,毫无慌乱之态,应声答道:“弟子遵命。”
随即越众走向慧广遗体,仔细搜检。
殿中一时肃静无声,目光齐集在元昱一人之上,慧字辈以下诸僧未免都替元昱捏一把汗。
慧广衣着简单,搜来不见一物。
但最后元昱稍一沉忖,竟将慧广僧鞋脱下,在群僧一阵惊呼之中,元昱顺手扯出一物,恭送到掌门之前。
长老悟果愕然呼道:“讣文!”
悟因大师神色突变,双目神光暴射,拿着白绫黄绢的讣文,又注视了殿中无影碑上一眼,像自语般的说道:“血手令主黄天民一月之前已经去世?”
这一来,情势上更变得离奇曲折。
血手令主既死,则夜入寺的神秘怪人是谁?
还有那血手令主之外无人再会的霹雳震禅掌,和无影碑上他独门标帜血手令,又是怎么回事?
自晨至午,仍无定论。
最后,悟因大师传谕:
一、派四大护法赴中蜀九顶山血手令主隐居之处吊唁,以探虚实,慧字辈僧人慧清等人二十人分批下山,互为联络,随时向本寺传报消息。
二、传谕书内一百零八处下院住持,严密查访各帮各派江湖人物行踪,追觅失宝下落,一有讯息,以最快方式传报本寺。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举动。
要知少林派一向与世无争,少林寺僧人轻易从不离山,即是各处下院僧人,也绝少涉足江湖。
但悟因大师此令一出,江湖之上,立即到处都出现了少林派的踪迹,激起了江湖人物的不安。
相关热词搜索:禅林怨
下一章:第二章 江湖之大 无奇不有
上一章: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