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仇怨难消,曙光初照
2025-08-05 作者:吉川英治 译者: 来源:吉川英治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当晚,在爱宕的下屋敷,松平忠房斜靠在一旁,目光紧盯着自鸣钟,自刚才起就一直忧心忡忡,十分关注报仇一事是否顺利。
大月玄蕃本应在傍晚五点前抵达外樱田。然而,此刻距离预计时间已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千浪和春日重藏却仍未归来。
“糟糕,该不会是被对方反杀了吧?”
这么一想,忠房坐立不安。他大概觉得让身边侍从去查看情况太过磨蹭,于是换上便服,头戴无纹头巾,带着两三名年轻武士,骑马向外樱田方向疾驰而去。
赶到后发现,弁庆堀附近并无任何发生过仇杀的迹象。忠房满心疑惑,放缓马速朝罗汉堂方向走去,前方黑暗中出现几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啊,那不是重藏和千浪吗?”
听到声音,前面的身影吃了一惊,随即纷纷靠近。看清来人是身着便服的忠房后,他们赶忙在马前俯身行礼。
“啊,没想到是大人微服前来。我们正是千浪和重藏。”两人伏地说道。
“嗯,看到你们二人安然无恙,我还以为今晚你们已顺利达成报仇的心愿。”
面对忠房欣慰的自言自语,千浪和重藏心中满是羞愧与不甘。
向如此尽心尽力帮助自己的主公告知这样不尽人意的结果,实在令人心中痛苦。但京极家那无礼荒谬的处置方式,却又无法隐瞒。刚刚,丹后守的家臣村松濑兵卫扔下一番恶毒的话,声称大月玄蕃已从沟口伊予的宅邸逃走。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此事背后似乎另有隐情,他们或许另有计划。
于是,重藏无奈地将实情告知了忠房。
忠房骑在马上,听闻这意外的变故,愕然说道:“什么?这么说,仇人玄蕃不见踪影,甚至连丹后守的老臣都还恶语相向,然后扬长而去?”
忠房的愤怒已非失望所能形容,他气得鬓发颤抖。
“若玄蕃真的逃走,我回到下屋敷后,或即刻派人来此致歉,这才是常理。但如今他们毫无表示,显然是越发轻视我,有意庇护藏匿玄蕃。”
“大人所言极是。从前后情况推测,我想玄蕃很可能在白天就已被转移到丹后守的宅邸,却对我们谎称是夜里。”
“简直岂有此理!我松平忠房,无论是为了雪耻桔梗河原之败,还是援助你们报仇,一切皆秉持武门正义。然而,京极家却一味滥用大藩权威,使出这般无礼且姑息的手段。明日我登城之时,即便事情闹到将军面前,我也要请将军明断,务必让玄蕃再次回到我方手中。”
千浪和重藏被忠房的热忱与恩情所打动,不禁潸然泪下。如此君恩,若身处乱世,他们定会为其舍生忘死。
重藏心中似乎做了某种决定,过了一会儿,他抬头望向忠房。
“因我等家臣报仇之事,竟劳烦主公向将军请得正判,实在惶恐至极。恳请大人今晚暂且回府休息。”
“玄蕃四处流浪也就罢了,如今他有京极家做后盾,离开我松平家后,你们又能借助谁的力量来实现报仇心愿呢?”
“事已至此,我们也无计可施。唯有秉持正义,以武士道为盾牌,相信八幡神会明察,将命运交付于天。”
“这……”忠房微微歪着头。
“我现在就去京极家,向他们阐明正邪之理,要求他们交出玄蕃。若他们执意藏匿玄蕃,我会据理力争。”
“可是,若他们根本不讲道理,一心庇护玄蕃,你又如何?”
“我本就是住在城下的一介浪人,表面上并非主公家臣,想来日后也不会给主公带来麻烦。万一出现那种情况,我绝不离开,拼了命也要杀开一条血路,至少要在玄蕃身上留下一刀之仇。只是放心不下千浪姑娘,我死后,还望主公能多多关照她。”
“真不愧是壮士!”忠房欣然拍了拍鞍壶,随即话锋一转,“可是啊,重藏——”
“在!”
“你的这份意气可嘉,但我不能同意。为何呢?一来他们必定早有防备,二来你腿脚不便,若遭遇他们的乱刀,很可能会被碎尸万段。而且,你刚才说自己是住在城下的浪人,但自桔梗河原比试之后,我早已将你视为家中世代的家臣。无论日后是否会给我带来麻烦,我都绝不会坐视不管。总之,虽然无奈,但今晚你们暂且回下屋敷,与千浪一起,仔细商量后续的对策。”
忠房不顾两人的意愿,强行让侍从将他们带回爱宕的下屋敷。之后,四周一片寂静,唯有黑暗中的风声,许久都无人经过。
这时,从罗汉堂后面,悄然出现一个身影。正是刚才一直屏息躲在那里的春日新九郎。
很难得,他今夜没有丝毫酒意。没有酒意的新九郎,还是往昔那个纯真的人。
“啊,太让人心痛了!兄长,千浪姑娘……”
他踮起脚尖,望着远处黑暗中众人离去的方向。但忠房主从以及千浪和重藏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想必通过之前的种种情形以及断断续续听到的对话,新九郎已完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千浪姑娘,兄长!啊,兄长,那个大月玄蕃,我一定会替你们杀掉他。请你们尽快回到家乡,安享余生。”
在无人看见、无人听闻的黑暗中,新九郎从心底发出了良心的呐喊。他伏地拜别了众人的背影,不久,一阵带着雨意的风吹过大地,就在风拂过的瞬间,他的身影也朝着风的方向飞奔而去。
在麹町一条冷清的小巷里,有一家看起来像是面向足轻等下级士卒营业的酒铺。
门口挂着竹帘,店内摆着酒桶和棋盘,泥土地面上,八九名客人在酒气中喧闹着。
在那灯油快要耗尽、光线昏暗的店前灯笼下,靠着四五根六尺棒,缘台上杂乱地扔着斗笠、提灯箱、法被(外衣)等物,由此便可大致猜出店内喧闹的客人是些什么身份。
这里靠近丹后宫津城之主,也就是与松平忠房积怨颇深的京极丹后守的上屋敷。仅是府邸内长屋居住的侍从就有五十余名,足轻和杂役更是多达二百人,如此庞大的家族,使得这家酒馆生意兴隆,客源主要是一组同伴、两组足轻,他们大多都是京极家的人。
“秋山,你今天看到新回来任职的大月玄蕃大人了吗?”
“嗯,傍晚他去拜见主公,在中门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听说他浪迹多年,但不愧是以前在山阴声名远扬的指南番,果然气宇不凡。”
“主公刚刚去了中屋敷,之后还赐大家饮酒,家老沟口大人和村松大人似乎也十分尽兴,今晚的酒宴想必正热闹呢。”
“这么一想,我们把主公送到中屋敷后,只能拿点赏钱,喝着这无趣的廉价酒,实在没意思。唉,真希望能有机会成为一名指南番啊。”
“哈哈哈,只要有本事,百石千石的俸禄都不是奢望,尽管去争取就是了。”
“别以为我做不到就嘲笑我。我秋山大助虽然现在只是个足轻,但万一有机会……”
“就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能捡个首级回来看看吗?哈哈哈。”
足轻们正说着时,角落里一个浪人听到他们的谈话,突然回头看了一眼。
此人正是从外樱田消失的新九郎。刚才还不见酒意,现在却已在这里喝了一升多酒,耳朵都染上了桃红色。
“啊,糟了,洒出来一点……”一个同伴嘟囔着。
“什么东西洒出来了?”
一直滔滔不绝说话的那个叫秋山大助的足轻,听到这话,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事,匆匆披上挂在墙上的蓑衣,戴上竹笠,晃晃悠悠地走出了门。
这时,新九郎像是突然从打盹中惊醒,一脸惊讶,眨巴着眼睛,带着醉意也立刻离开了酒馆。但他那东倒西歪的脚步,在走出六七间远后,突然停下,紧紧盯着前面秋山大助的背影。
说是雨,其实只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助似乎是在外面当差的,没有从正门进去,而是沿着石垣墙根,哼着小曲,朝大门方向晃去。
“哼!”
春日新九郎显然已做好准备,“簌簌簌”地在黑暗中快步跟上。他猛地一把抓住秋山大助的后衣领,用力往后一拽。
“站住!”
“啊?”
“哎呦!”大助毫无防备,一下子被拽得摔倒在地。
新九郎环顾四周,迅速扯下大助的蓑衣、竹笠和门鉴,穿戴在自己身上。
“唔……”他又摇摇晃晃地朝着看起来戒备森严的京极家大门走去,“门卫,门卫!唔,唔……求求你了。”他毫不客气地拍打着侧门。
“谁啊?”
“啊,我喝多了,门卫大哥,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你这家伙真吵,不报上名来,不开门。”
“我是足轻秋山大助……”
“是秋山啊,又喝得烂醉回来啦?”
门卫一边嘟囔着抱怨,一边“嘎吱”一声打开了便门。
门卫没仔细看这个歪戴着竹笠、肩上披着蓑衣的人,只当是平日里喝得烂醉的足轻,苦笑着放他进去了。
春日新九郎心中暗自欣喜,“嗖”地一下进入门内。不愧是京极家的中屋敷,广阔得仿佛将一町之地都浓缩于此。
右手边连绵的黑色涂漆建筑,看起来像是负责外务的家臣们的房间,铁网窗户里没有透出一丝灯光。他悠然地沿着墙根走过,前行了一段路后,来到中门。他觉得在这里再费周折太过麻烦,便瞅准时机,从旁边的枫树上轻轻一跃,翻过了筑地围墙,深入到内庭之中。向前望去,雪之厅、青岚之厅、秋锦之厅里,小蜡烛摇曳闪烁,似乎酒宴刚刚结束,侍从们沿着回廊鱼贯而下,身影点点,朝着中门方向走去。
新九郎在花丛中匍匐前进,观察着四周的情况。他从桥廊下穿过,来到侍从们退下的地方附近。这里,从主殿喝醉回来的侍从们十分混乱。恰好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家都穿着袴裙,即便只是回府邸内的长屋,也都在互相呼喊着要伞和鞋子,一片熙熙攘攘。
新九郎躲在阴影中,不经意间看到,在与众人稍有距离的回廊上,一名身着黑龙纹外衣、搭配华丽袴裙的侍从,左手提着一把刚从房间取出的刀,正悠然地眺望内庭的雨景。
此人的模样,与昨日那个落魄的浪人简直判若两人,但毫无疑问,他就是大月玄蕃。玄蕃时隔五六年,意外获得了荣华富贵,想必正沉醉在这份满足与自豪之中。
“哼,可恶!”
新九郎像蛤蟆一样,气得浑身发颤。他不自觉地紧紧握住刀柄,几乎要把刀柄折断,但突然又回过神来,再次后退,藏起了身子。
“在这里动手不太好——”他这样想着。
就这样等了一会儿,观察着情况的变化。其他人有的有仆人迎接,有的有熟悉的杂役帮忙,都在整理好伞具和衣物后,回长屋去了。而玄蕃似乎还不被江户的杂役们认识,看起来有些不知所措。
新九郎重新把斗笠压得低低的,悄悄混入到侍从们离开的地方。他一手抓起准备好的伞和鞋子,在庭院中飞奔,来到玄蕃站立的地方,单膝跪地。
“大月大人——”
“嗯,什么事?”
“我为您准备了雨具。”
“啊,想得真周到。”玄蕃毫无防备,把脚伸进摆放好的鞋子里,说道,“我正发愁呢,你很细心。以后我会关照你的,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足轻秋山大助。”
新九郎故意改变了声音,而且斗笠压得很低,脸在暗处,玄蕃做梦也想不到,眼前之人竟是春日新九郎。
“哦,你叫秋山大助啊。我从今日起,要在这府邸住上一段时间。你有空的时候,再来陪我消遣。”
“非常感谢大人。我想您可能还不熟悉府邸内的情况,我送您到住处吧。”
“这么晚了,辛苦你了。”
玄蕃说着,躲进新九郎递过来的伞下,由于不熟悉这么大的府邸该怎么走,便跟着新九郎迈开了脚步。
既然玄蕃不认识路,新九郎自然也别有用心。最终,两人走进了内庭一条漆黑的小道。对新九郎来说,这是个绝佳的地方,而玄蕃则渐渐起了疑心。
“喂,大助。”他停下脚步。
“在!”
“我记得白天听说的长屋方向,和这里有点不一样吧?”
“哈哈哈,何止有点不一样,这里完全走错方向了。”
“明知走错,你究竟要带我去哪里?”
“哼,送你下地狱!”
“你、你说什么?”
“少见多怪,大月玄蕃!在柳原堤岸让你逃脱了,但今晚你插翅难飞。认命吧,你这恶运到头的家伙,就死在昔日你眼中的胆小鬼春日新九郎手里吧!”
新九郎大声怒吼,同时甩掉竹笠,双手握住来国俊刀的鲤鱼口,刀尖向前,一步步逼近玄蕃。
“呀!原来是你!”玄蕃惊愕之余,脚下一滑,趔趄了一下。他顿时脸色苍白,惊慌失措,但立刻迅速地撕开外衣前襟,说道:“哼,原来是你新九郎!你乔装潜入府邸,偷袭于我,真是卑鄙至极!”
“住口!卑鄙的是你!昨晚你发誓要在弁庆堀按规矩接受仇讨,却爽约不来,躲在京极家的屋檐下苟且偷生,你才是真正的胆小鬼!我今日代兄长和千浪来取你项上人头。来吧,别废话,痛痛快快地一战!”
“住口,住口!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和你打。”
“什么?不敢一战?”
“哼,昨日我还是天涯无禄的浪人,但今晚我已是京极丹后守的家臣。我大月玄蕃已非孤身一人,绝不能与你这落魄之徒因私人恩怨动刀。你若执意要与我一战,就从正式途径,以武士的身份来挑战。”
“哼,啰嗦!”新九郎怒吼道,“我本好心,打算按武家规矩与你一战,可你却尽是些卑鄙怯懦、贪生怕死的托辞。我既已表明身份是春日新九郎,就是要与你堂堂正正一战。但你既然以落魄之徒的子嗣相称,还谈什么规矩顺序,不管你是求我还是恨我,我都不会放过你!”
“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再敢举刀,我就叫府里的侍从和杂役,让你插翅难飞!”
“哼,都到这份上了,还说这些废话,你就乖乖受死吧!”
“等等!等等,新九郎!”
“少废话!”
“等等——”
“嘿呀!”
新九郎大喝一声,国俊刀的利刃如闪电般出鞘,瞬间朝玄蕃的鼻梁刺去。
仅仅五年前,新九郎还被称为山阴地区的胆小鬼,如今却已成为兼具武士与侠客风范的浪人,而当年剑术威震四方的大月玄蕃,此时却发出怯懦、贪生的惨叫。世事变化,实在无常。
尤其是今晚的玄蕃,好不容易迎来出人头地的机会,自然不想轻易丢了性命,能逃则逃,保住荣华富贵才是上策,这种胆怯的念头占据了上风。
而且,在柳原堤岸那次,他与新九郎短兵相接,着实被吓得不轻。从那以后,比起提防重藏和千浪,他更忌惮新九郎的名字。再加上,当时下着大雨,今晚又下着小雨,对玄蕃来说,这似乎是什么不祥的预兆。
怀着这种心情,玄蕃百般试图找借口逃脱,但言辞毫无作用,新九郎毫不留情地挥出第一刀,玄蕃顿时陷入被动,好不容易惊险地侧身躲过,同时横起包光大刀抵挡,大声呼救:“来人啊,有刺客!有刺客!”
他拼命呼喊,希望侍从们前来救援。然而,府邸大得超乎想象,他的声音似乎根本传不到主殿和正门方向。
新九郎平举着剑尖,一步步将玄蕃逼退了两三间的距离,骂道:“死到临头还嘴硬!”说罢,他突然挥舞起刀,银光一闪,纵身一跃,朝玄蕃砍去。
玄蕃一惊,后背紧紧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无处可退,陷入绝境。眼看性命不保,他突然不顾一切地侧身,用右肩硬生生接下这一刀,随即迅速向后跳开,蹲下身子,像猿猴伸展手臂一样,猛地用刀扫向新九郎的脚下。
新九郎的身体如飞燕般轻盈地跃起——
玄蕃趁机横刀一扫,整个人和刀像蛇一样向前伸展。
“嘿呀!”
新九郎大喝一声,刀身碰撞,紫色的火花四溅。
两人又交锋了两三个回合,刀剑相击,几乎要绞在一起,瞬间又变成了锷与锷的比拼。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脚步移动,你来我往,气喘吁吁。若是在白天,想必能看到两人额头豆大的汗珠闪烁。
此时的大月玄蕃,已无暇再依靠众人的怯懦心理,只能凭借自身真正的实力鼓起勇气。不愧是昔日号称山阴第一的一刀流高手,其剑术确实不容小觑。
“嘿呀!”玄蕃怒目而视,试图反击。
“呜啊!”新九郎也大喝回应。
两人的剑锷像针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脸与脸之间,只有交叉的剑尖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就在这时,假山附近突然出现了提灯的光影,泉水边的八桥处,还有各处的树荫下——
“大月玄蕃大人不见了!大月大人怎么了?”
府中的侍从们大声呼喊着,明显正朝着这边迅速靠近。新九郎心急如焚,他用力握住来国俊刀的刀柄,仿佛要把刀折断,把后藤祐乘的锷片捏碎,使出浑身力气,做最后一搏。
“嘿……”玄蕃奋力抵挡。
是挣脱还是被压制?就在这一瞬间,对手的刀如闪电般袭来。
就在这时,一个举着提灯匆匆赶来的侍从看到这一幕,大惊失色,大喊道:“你这家伙!”从侧面举刀朝新九郎砍来。
新九郎若原地不动,必然会像人偶一样被劈成两半,不得已迅速向后跳开。
玄蕃的大刀顺势砍向他刚才所在的位置,直逼胸板。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侧面砍向虚空的侍从,刀刃重重地落在了玄蕃的刀背上。新九郎趁机奋然起身,“啊”的一声,一刀横砍向逃跑的小侍从的侧腹,接着挥起带血的刀,毫不犹豫地再次朝玄蕃正面砍去。
玄蕃招架、躲避、跳开,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新九郎如狮子般勇猛的攻势,渐渐体力不支,再次露出破绽。就在他踩到树根上的青苔,身体摇晃的瞬间,新九郎如雷霆般的一剑,准确无误地从玄蕃的鬓角划到脸颊,一道如丝线般的血迹浮现。
“噗……”
玄蕃嘴唇溢血,表情狰狞。他用左手捂住伤口,右手单手握着鬼丸包光刀,双眼通红,一瘸一拐地向后退去。他的刀尖每移动一寸,就仿佛黑暗中有两条银蛇相连,极其缓慢地移动着。
“大月玄蕃大人不见了!”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句。
紧接着,声音变成了——
“内庭有刺客闯入,大家快出来,快出来!”
这威严的呼喊声,让气氛愈发紧张。
正巧,太守丹后守今晚去了中屋敷,家老沟口伊予在留守宅邸负责主殿的事务。
伊予得知这突如其来的骚乱后,说道:“不好,出大事了!”
他从青岚之厅的长凳上抄起手枪,匆匆奔出长廊。放眼望去,仿照近江八景建造的内庭里,足轻和年轻侍从们手持提灯,左右奔走,宛如萤火虫四处飞散。
“喂,那不是石谷伴六吗?”伊予大声呼喊。
“啊,家老大人!”一个正要跑过的年轻侍从气喘吁吁地折返回来。
“刺客有多少人?是一个人还是多个?”
“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
“你们这群废物!这可不是普通小屋,而是七万石俸禄的上屋敷,竟然因为一个人就乱成这样,门卫和负责正门的杂役都在干什么?”
伊予正大声呵斥着,又有四五名脸色苍白的年轻侍从飞奔而来。他们纷纷在长廊前双手伏地,说道:“家老大人,出大事了!”
“什么?除了刺客,又发生什么事了?”
“不,都是那个刺客干的。刚才在内庭的大草坪上,大月玄蕃大人遭遇不测了!”
“什么?玄蕃他——”
“而且,他的尸体被残忍地丢弃在那里,头颅被刺客带走了。”
“啊?”
沟口伊予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提着枪,带着年轻侍从们举着灯来到内庭的大草坪。只见玄蕃无头的尸体,丑陋地横躺在那里。看来刺客砍下头颅后,包起来带走了。玄蕃带有家纹的一只衣袖也被扯了下来。
沟口伊予推举玄蕃重新任职,借此煽动太守丹后守对松平家的敌意。此刻,震惊过后,他开始为如何处理此事以及向主公汇报而发愁。
尤其是,刺客竟然逃脱了,丹后守肯定会大为光火。
“快,立刻分头去找刺客!”他惊慌失措地叫嚷起来,仿佛自己的生死存亡受到了威胁。
提灯的火光在内庭的草丛、花丛中穿梭,六尺棒甚至敲遍了主殿的床下。很快,大家都明白刺客已经翻过围墙,逃到府邸外面去了。沟口伊予自己也骑上马,带着几名家中侍从,在各个关卡来回搜寻,询问是否有人看到抱着人头的刺客,展开了全面的排查。
天刚微微亮的时候,小雨停了,朝霞的云朵在品川海上流淌。
就在这时,沟口伊予和七八名骑马的侍从沿着山路下来,来到芝附近。此时,街上还没有行人,一家酒馆刚刚开门。酒馆老板听到沉重的马蹄声,惊慌地想要关门,众人见状,纷纷下马,像雪崩一样冲进店里。
经过一番逼问,得知就在大约一刻钟前,有一个浑身是血、沾满泥土和雨水的浪人,敲响了这家店的门,喝了一升的冷酒,还借了纸和砚台,在什么东西上写了些字,绑在一个用小袖包裹的人头上,然后刚刚向左拐,朝爱宕方向走去了。
而且,有人补充说这个浪人就是春日新九郎,是春日重藏的弟弟。沟口伊予和京极家的年轻侍从们听后,都气得咬牙切齿。
朝霞!朝霞!天空红得像血一样。
春日新九郎仿佛要癫狂了。
不知为何,他开心得简直要疯了。他满心欢喜,欢喜到几乎失控。
他闯入了京极家的上屋敷,砍下了玄蕃的头颅,报了仇,还喝了酒。朝霞似火,连道路都被染得通红。
迎着晨风,新九郎一路狂奔。他横抱着玄蕃的头颅,沉浸在喜悦中奋力奔跑。奔跑的时候,他满心欢喜,仿佛能乘着这喜悦的云朵直上云霄。
要是能让兄长重藏看到这颗头颅,要是能让千浪看到这颗头颅,他们该有多满足,一定会喜极而泣吧!
然而,他不能与他们相见。
在上野寒松院原相遇时,他因羞愧难当,给两人送去书信,表明今生今世不再相见。即便斩杀了玄蕃,过去的罪孽也不会就此消除,他也并未从堕落中解脱。
不见面也好,即便此生不再与他们相见,这样做也能让自己稍稍安心。只要大月玄蕃从世上消失,兄长就能在故乡的月巢庵安享余生,千浪也能挑选家中优秀的夫婿,复兴正木家的门楣。而仁慈宽厚的忠房公,也会守护他们的后半生。
这样就满足了。即便终生不再相见,只要兄长和千浪能如此,他便心满意足。
开心啊,开心啊,从未有过如此开心的清晨。
而且,他反正与那已成孽缘的妻子断不了关系。一切顺其自然,该结束的时候自然会结束。昨夜所做之事,已是他能力的极限。至于打败钟卷自斋,除非再投胎三次,否则绝无可能。
新九郎一边气喘吁吁地奔跑,一边在心中断断续续地想着这些事。
转眼间,他便跑到了爱宕的松平忠房的下屋敷。在这里,他为如何将写有事情经过、系在发髻上的玄蕃头颅,交到兄长和千浪手中而犹豫不决。
是叫醒门卫托付给他,还是悄悄扔进院子里呢?
就在他在松平家侧门前徘徊不定的时候,很快,从芝田村町拐角处转出来的七名京极家家臣,手持闪闪发光的手枪,单手握缰,拔刀出鞘,朝着爱宕方向迅猛赶来。
大月玄蕃本应在傍晚五点前抵达外樱田。然而,此刻距离预计时间已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千浪和春日重藏却仍未归来。
“糟糕,该不会是被对方反杀了吧?”
这么一想,忠房坐立不安。他大概觉得让身边侍从去查看情况太过磨蹭,于是换上便服,头戴无纹头巾,带着两三名年轻武士,骑马向外樱田方向疾驰而去。
赶到后发现,弁庆堀附近并无任何发生过仇杀的迹象。忠房满心疑惑,放缓马速朝罗汉堂方向走去,前方黑暗中出现几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啊,那不是重藏和千浪吗?”
听到声音,前面的身影吃了一惊,随即纷纷靠近。看清来人是身着便服的忠房后,他们赶忙在马前俯身行礼。
“啊,没想到是大人微服前来。我们正是千浪和重藏。”两人伏地说道。
“嗯,看到你们二人安然无恙,我还以为今晚你们已顺利达成报仇的心愿。”
面对忠房欣慰的自言自语,千浪和重藏心中满是羞愧与不甘。
向如此尽心尽力帮助自己的主公告知这样不尽人意的结果,实在令人心中痛苦。但京极家那无礼荒谬的处置方式,却又无法隐瞒。刚刚,丹后守的家臣村松濑兵卫扔下一番恶毒的话,声称大月玄蕃已从沟口伊予的宅邸逃走。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此事背后似乎另有隐情,他们或许另有计划。
于是,重藏无奈地将实情告知了忠房。
忠房骑在马上,听闻这意外的变故,愕然说道:“什么?这么说,仇人玄蕃不见踪影,甚至连丹后守的老臣都还恶语相向,然后扬长而去?”
忠房的愤怒已非失望所能形容,他气得鬓发颤抖。
“若玄蕃真的逃走,我回到下屋敷后,或即刻派人来此致歉,这才是常理。但如今他们毫无表示,显然是越发轻视我,有意庇护藏匿玄蕃。”
“大人所言极是。从前后情况推测,我想玄蕃很可能在白天就已被转移到丹后守的宅邸,却对我们谎称是夜里。”
“简直岂有此理!我松平忠房,无论是为了雪耻桔梗河原之败,还是援助你们报仇,一切皆秉持武门正义。然而,京极家却一味滥用大藩权威,使出这般无礼且姑息的手段。明日我登城之时,即便事情闹到将军面前,我也要请将军明断,务必让玄蕃再次回到我方手中。”
千浪和重藏被忠房的热忱与恩情所打动,不禁潸然泪下。如此君恩,若身处乱世,他们定会为其舍生忘死。
重藏心中似乎做了某种决定,过了一会儿,他抬头望向忠房。
“因我等家臣报仇之事,竟劳烦主公向将军请得正判,实在惶恐至极。恳请大人今晚暂且回府休息。”
“玄蕃四处流浪也就罢了,如今他有京极家做后盾,离开我松平家后,你们又能借助谁的力量来实现报仇心愿呢?”
“事已至此,我们也无计可施。唯有秉持正义,以武士道为盾牌,相信八幡神会明察,将命运交付于天。”
“这……”忠房微微歪着头。
“我现在就去京极家,向他们阐明正邪之理,要求他们交出玄蕃。若他们执意藏匿玄蕃,我会据理力争。”
“可是,若他们根本不讲道理,一心庇护玄蕃,你又如何?”
“我本就是住在城下的一介浪人,表面上并非主公家臣,想来日后也不会给主公带来麻烦。万一出现那种情况,我绝不离开,拼了命也要杀开一条血路,至少要在玄蕃身上留下一刀之仇。只是放心不下千浪姑娘,我死后,还望主公能多多关照她。”
“真不愧是壮士!”忠房欣然拍了拍鞍壶,随即话锋一转,“可是啊,重藏——”
“在!”
“你的这份意气可嘉,但我不能同意。为何呢?一来他们必定早有防备,二来你腿脚不便,若遭遇他们的乱刀,很可能会被碎尸万段。而且,你刚才说自己是住在城下的浪人,但自桔梗河原比试之后,我早已将你视为家中世代的家臣。无论日后是否会给我带来麻烦,我都绝不会坐视不管。总之,虽然无奈,但今晚你们暂且回下屋敷,与千浪一起,仔细商量后续的对策。”
忠房不顾两人的意愿,强行让侍从将他们带回爱宕的下屋敷。之后,四周一片寂静,唯有黑暗中的风声,许久都无人经过。
这时,从罗汉堂后面,悄然出现一个身影。正是刚才一直屏息躲在那里的春日新九郎。
很难得,他今夜没有丝毫酒意。没有酒意的新九郎,还是往昔那个纯真的人。
“啊,太让人心痛了!兄长,千浪姑娘……”
他踮起脚尖,望着远处黑暗中众人离去的方向。但忠房主从以及千浪和重藏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想必通过之前的种种情形以及断断续续听到的对话,新九郎已完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千浪姑娘,兄长!啊,兄长,那个大月玄蕃,我一定会替你们杀掉他。请你们尽快回到家乡,安享余生。”
在无人看见、无人听闻的黑暗中,新九郎从心底发出了良心的呐喊。他伏地拜别了众人的背影,不久,一阵带着雨意的风吹过大地,就在风拂过的瞬间,他的身影也朝着风的方向飞奔而去。
在麹町一条冷清的小巷里,有一家看起来像是面向足轻等下级士卒营业的酒铺。
门口挂着竹帘,店内摆着酒桶和棋盘,泥土地面上,八九名客人在酒气中喧闹着。
在那灯油快要耗尽、光线昏暗的店前灯笼下,靠着四五根六尺棒,缘台上杂乱地扔着斗笠、提灯箱、法被(外衣)等物,由此便可大致猜出店内喧闹的客人是些什么身份。
这里靠近丹后宫津城之主,也就是与松平忠房积怨颇深的京极丹后守的上屋敷。仅是府邸内长屋居住的侍从就有五十余名,足轻和杂役更是多达二百人,如此庞大的家族,使得这家酒馆生意兴隆,客源主要是一组同伴、两组足轻,他们大多都是京极家的人。
“秋山,你今天看到新回来任职的大月玄蕃大人了吗?”
“嗯,傍晚他去拜见主公,在中门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听说他浪迹多年,但不愧是以前在山阴声名远扬的指南番,果然气宇不凡。”
“主公刚刚去了中屋敷,之后还赐大家饮酒,家老沟口大人和村松大人似乎也十分尽兴,今晚的酒宴想必正热闹呢。”
“这么一想,我们把主公送到中屋敷后,只能拿点赏钱,喝着这无趣的廉价酒,实在没意思。唉,真希望能有机会成为一名指南番啊。”
“哈哈哈,只要有本事,百石千石的俸禄都不是奢望,尽管去争取就是了。”
“别以为我做不到就嘲笑我。我秋山大助虽然现在只是个足轻,但万一有机会……”
“就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能捡个首级回来看看吗?哈哈哈。”
足轻们正说着时,角落里一个浪人听到他们的谈话,突然回头看了一眼。
此人正是从外樱田消失的新九郎。刚才还不见酒意,现在却已在这里喝了一升多酒,耳朵都染上了桃红色。
“啊,糟了,洒出来一点……”一个同伴嘟囔着。
“什么东西洒出来了?”
一直滔滔不绝说话的那个叫秋山大助的足轻,听到这话,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事,匆匆披上挂在墙上的蓑衣,戴上竹笠,晃晃悠悠地走出了门。
这时,新九郎像是突然从打盹中惊醒,一脸惊讶,眨巴着眼睛,带着醉意也立刻离开了酒馆。但他那东倒西歪的脚步,在走出六七间远后,突然停下,紧紧盯着前面秋山大助的背影。
说是雨,其实只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助似乎是在外面当差的,没有从正门进去,而是沿着石垣墙根,哼着小曲,朝大门方向晃去。
“哼!”
春日新九郎显然已做好准备,“簌簌簌”地在黑暗中快步跟上。他猛地一把抓住秋山大助的后衣领,用力往后一拽。
“站住!”
“啊?”
“哎呦!”大助毫无防备,一下子被拽得摔倒在地。
新九郎环顾四周,迅速扯下大助的蓑衣、竹笠和门鉴,穿戴在自己身上。
“唔……”他又摇摇晃晃地朝着看起来戒备森严的京极家大门走去,“门卫,门卫!唔,唔……求求你了。”他毫不客气地拍打着侧门。
“谁啊?”
“啊,我喝多了,门卫大哥,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你这家伙真吵,不报上名来,不开门。”
“我是足轻秋山大助……”
“是秋山啊,又喝得烂醉回来啦?”
门卫一边嘟囔着抱怨,一边“嘎吱”一声打开了便门。
门卫没仔细看这个歪戴着竹笠、肩上披着蓑衣的人,只当是平日里喝得烂醉的足轻,苦笑着放他进去了。
春日新九郎心中暗自欣喜,“嗖”地一下进入门内。不愧是京极家的中屋敷,广阔得仿佛将一町之地都浓缩于此。
右手边连绵的黑色涂漆建筑,看起来像是负责外务的家臣们的房间,铁网窗户里没有透出一丝灯光。他悠然地沿着墙根走过,前行了一段路后,来到中门。他觉得在这里再费周折太过麻烦,便瞅准时机,从旁边的枫树上轻轻一跃,翻过了筑地围墙,深入到内庭之中。向前望去,雪之厅、青岚之厅、秋锦之厅里,小蜡烛摇曳闪烁,似乎酒宴刚刚结束,侍从们沿着回廊鱼贯而下,身影点点,朝着中门方向走去。
新九郎在花丛中匍匐前进,观察着四周的情况。他从桥廊下穿过,来到侍从们退下的地方附近。这里,从主殿喝醉回来的侍从们十分混乱。恰好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大家都穿着袴裙,即便只是回府邸内的长屋,也都在互相呼喊着要伞和鞋子,一片熙熙攘攘。
新九郎躲在阴影中,不经意间看到,在与众人稍有距离的回廊上,一名身着黑龙纹外衣、搭配华丽袴裙的侍从,左手提着一把刚从房间取出的刀,正悠然地眺望内庭的雨景。
此人的模样,与昨日那个落魄的浪人简直判若两人,但毫无疑问,他就是大月玄蕃。玄蕃时隔五六年,意外获得了荣华富贵,想必正沉醉在这份满足与自豪之中。
“哼,可恶!”
新九郎像蛤蟆一样,气得浑身发颤。他不自觉地紧紧握住刀柄,几乎要把刀柄折断,但突然又回过神来,再次后退,藏起了身子。
“在这里动手不太好——”他这样想着。
就这样等了一会儿,观察着情况的变化。其他人有的有仆人迎接,有的有熟悉的杂役帮忙,都在整理好伞具和衣物后,回长屋去了。而玄蕃似乎还不被江户的杂役们认识,看起来有些不知所措。
新九郎重新把斗笠压得低低的,悄悄混入到侍从们离开的地方。他一手抓起准备好的伞和鞋子,在庭院中飞奔,来到玄蕃站立的地方,单膝跪地。
“大月大人——”
“嗯,什么事?”
“我为您准备了雨具。”
“啊,想得真周到。”玄蕃毫无防备,把脚伸进摆放好的鞋子里,说道,“我正发愁呢,你很细心。以后我会关照你的,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足轻秋山大助。”
新九郎故意改变了声音,而且斗笠压得很低,脸在暗处,玄蕃做梦也想不到,眼前之人竟是春日新九郎。
“哦,你叫秋山大助啊。我从今日起,要在这府邸住上一段时间。你有空的时候,再来陪我消遣。”
“非常感谢大人。我想您可能还不熟悉府邸内的情况,我送您到住处吧。”
“这么晚了,辛苦你了。”
玄蕃说着,躲进新九郎递过来的伞下,由于不熟悉这么大的府邸该怎么走,便跟着新九郎迈开了脚步。
既然玄蕃不认识路,新九郎自然也别有用心。最终,两人走进了内庭一条漆黑的小道。对新九郎来说,这是个绝佳的地方,而玄蕃则渐渐起了疑心。
“喂,大助。”他停下脚步。
“在!”
“我记得白天听说的长屋方向,和这里有点不一样吧?”
“哈哈哈,何止有点不一样,这里完全走错方向了。”
“明知走错,你究竟要带我去哪里?”
“哼,送你下地狱!”
“你、你说什么?”
“少见多怪,大月玄蕃!在柳原堤岸让你逃脱了,但今晚你插翅难飞。认命吧,你这恶运到头的家伙,就死在昔日你眼中的胆小鬼春日新九郎手里吧!”
新九郎大声怒吼,同时甩掉竹笠,双手握住来国俊刀的鲤鱼口,刀尖向前,一步步逼近玄蕃。
“呀!原来是你!”玄蕃惊愕之余,脚下一滑,趔趄了一下。他顿时脸色苍白,惊慌失措,但立刻迅速地撕开外衣前襟,说道:“哼,原来是你新九郎!你乔装潜入府邸,偷袭于我,真是卑鄙至极!”
“住口!卑鄙的是你!昨晚你发誓要在弁庆堀按规矩接受仇讨,却爽约不来,躲在京极家的屋檐下苟且偷生,你才是真正的胆小鬼!我今日代兄长和千浪来取你项上人头。来吧,别废话,痛痛快快地一战!”
“住口,住口!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和你打。”
“什么?不敢一战?”
“哼,昨日我还是天涯无禄的浪人,但今晚我已是京极丹后守的家臣。我大月玄蕃已非孤身一人,绝不能与你这落魄之徒因私人恩怨动刀。你若执意要与我一战,就从正式途径,以武士的身份来挑战。”
“哼,啰嗦!”新九郎怒吼道,“我本好心,打算按武家规矩与你一战,可你却尽是些卑鄙怯懦、贪生怕死的托辞。我既已表明身份是春日新九郎,就是要与你堂堂正正一战。但你既然以落魄之徒的子嗣相称,还谈什么规矩顺序,不管你是求我还是恨我,我都不会放过你!”
“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再敢举刀,我就叫府里的侍从和杂役,让你插翅难飞!”
“哼,都到这份上了,还说这些废话,你就乖乖受死吧!”
“等等!等等,新九郎!”
“少废话!”
“等等——”
“嘿呀!”
新九郎大喝一声,国俊刀的利刃如闪电般出鞘,瞬间朝玄蕃的鼻梁刺去。
仅仅五年前,新九郎还被称为山阴地区的胆小鬼,如今却已成为兼具武士与侠客风范的浪人,而当年剑术威震四方的大月玄蕃,此时却发出怯懦、贪生的惨叫。世事变化,实在无常。
尤其是今晚的玄蕃,好不容易迎来出人头地的机会,自然不想轻易丢了性命,能逃则逃,保住荣华富贵才是上策,这种胆怯的念头占据了上风。
而且,在柳原堤岸那次,他与新九郎短兵相接,着实被吓得不轻。从那以后,比起提防重藏和千浪,他更忌惮新九郎的名字。再加上,当时下着大雨,今晚又下着小雨,对玄蕃来说,这似乎是什么不祥的预兆。
怀着这种心情,玄蕃百般试图找借口逃脱,但言辞毫无作用,新九郎毫不留情地挥出第一刀,玄蕃顿时陷入被动,好不容易惊险地侧身躲过,同时横起包光大刀抵挡,大声呼救:“来人啊,有刺客!有刺客!”
他拼命呼喊,希望侍从们前来救援。然而,府邸大得超乎想象,他的声音似乎根本传不到主殿和正门方向。
新九郎平举着剑尖,一步步将玄蕃逼退了两三间的距离,骂道:“死到临头还嘴硬!”说罢,他突然挥舞起刀,银光一闪,纵身一跃,朝玄蕃砍去。
玄蕃一惊,后背紧紧靠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无处可退,陷入绝境。眼看性命不保,他突然不顾一切地侧身,用右肩硬生生接下这一刀,随即迅速向后跳开,蹲下身子,像猿猴伸展手臂一样,猛地用刀扫向新九郎的脚下。
新九郎的身体如飞燕般轻盈地跃起——
玄蕃趁机横刀一扫,整个人和刀像蛇一样向前伸展。
“嘿呀!”
新九郎大喝一声,刀身碰撞,紫色的火花四溅。
两人又交锋了两三个回合,刀剑相击,几乎要绞在一起,瞬间又变成了锷与锷的比拼。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脚步移动,你来我往,气喘吁吁。若是在白天,想必能看到两人额头豆大的汗珠闪烁。
此时的大月玄蕃,已无暇再依靠众人的怯懦心理,只能凭借自身真正的实力鼓起勇气。不愧是昔日号称山阴第一的一刀流高手,其剑术确实不容小觑。
“嘿呀!”玄蕃怒目而视,试图反击。
“呜啊!”新九郎也大喝回应。
两人的剑锷像针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脸与脸之间,只有交叉的剑尖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就在这时,假山附近突然出现了提灯的光影,泉水边的八桥处,还有各处的树荫下——
“大月玄蕃大人不见了!大月大人怎么了?”
府中的侍从们大声呼喊着,明显正朝着这边迅速靠近。新九郎心急如焚,他用力握住来国俊刀的刀柄,仿佛要把刀折断,把后藤祐乘的锷片捏碎,使出浑身力气,做最后一搏。
“嘿……”玄蕃奋力抵挡。
是挣脱还是被压制?就在这一瞬间,对手的刀如闪电般袭来。
就在这时,一个举着提灯匆匆赶来的侍从看到这一幕,大惊失色,大喊道:“你这家伙!”从侧面举刀朝新九郎砍来。
新九郎若原地不动,必然会像人偶一样被劈成两半,不得已迅速向后跳开。
玄蕃的大刀顺势砍向他刚才所在的位置,直逼胸板。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侧面砍向虚空的侍从,刀刃重重地落在了玄蕃的刀背上。新九郎趁机奋然起身,“啊”的一声,一刀横砍向逃跑的小侍从的侧腹,接着挥起带血的刀,毫不犹豫地再次朝玄蕃正面砍去。
玄蕃招架、躲避、跳开,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新九郎如狮子般勇猛的攻势,渐渐体力不支,再次露出破绽。就在他踩到树根上的青苔,身体摇晃的瞬间,新九郎如雷霆般的一剑,准确无误地从玄蕃的鬓角划到脸颊,一道如丝线般的血迹浮现。
“噗……”
玄蕃嘴唇溢血,表情狰狞。他用左手捂住伤口,右手单手握着鬼丸包光刀,双眼通红,一瘸一拐地向后退去。他的刀尖每移动一寸,就仿佛黑暗中有两条银蛇相连,极其缓慢地移动着。
“大月玄蕃大人不见了!”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句。
紧接着,声音变成了——
“内庭有刺客闯入,大家快出来,快出来!”
这威严的呼喊声,让气氛愈发紧张。
正巧,太守丹后守今晚去了中屋敷,家老沟口伊予在留守宅邸负责主殿的事务。
伊予得知这突如其来的骚乱后,说道:“不好,出大事了!”
他从青岚之厅的长凳上抄起手枪,匆匆奔出长廊。放眼望去,仿照近江八景建造的内庭里,足轻和年轻侍从们手持提灯,左右奔走,宛如萤火虫四处飞散。
“喂,那不是石谷伴六吗?”伊予大声呼喊。
“啊,家老大人!”一个正要跑过的年轻侍从气喘吁吁地折返回来。
“刺客有多少人?是一个人还是多个?”
“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
“你们这群废物!这可不是普通小屋,而是七万石俸禄的上屋敷,竟然因为一个人就乱成这样,门卫和负责正门的杂役都在干什么?”
伊予正大声呵斥着,又有四五名脸色苍白的年轻侍从飞奔而来。他们纷纷在长廊前双手伏地,说道:“家老大人,出大事了!”
“什么?除了刺客,又发生什么事了?”
“不,都是那个刺客干的。刚才在内庭的大草坪上,大月玄蕃大人遭遇不测了!”
“什么?玄蕃他——”
“而且,他的尸体被残忍地丢弃在那里,头颅被刺客带走了。”
“啊?”
沟口伊予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提着枪,带着年轻侍从们举着灯来到内庭的大草坪。只见玄蕃无头的尸体,丑陋地横躺在那里。看来刺客砍下头颅后,包起来带走了。玄蕃带有家纹的一只衣袖也被扯了下来。
沟口伊予推举玄蕃重新任职,借此煽动太守丹后守对松平家的敌意。此刻,震惊过后,他开始为如何处理此事以及向主公汇报而发愁。
尤其是,刺客竟然逃脱了,丹后守肯定会大为光火。
“快,立刻分头去找刺客!”他惊慌失措地叫嚷起来,仿佛自己的生死存亡受到了威胁。
提灯的火光在内庭的草丛、花丛中穿梭,六尺棒甚至敲遍了主殿的床下。很快,大家都明白刺客已经翻过围墙,逃到府邸外面去了。沟口伊予自己也骑上马,带着几名家中侍从,在各个关卡来回搜寻,询问是否有人看到抱着人头的刺客,展开了全面的排查。
天刚微微亮的时候,小雨停了,朝霞的云朵在品川海上流淌。
就在这时,沟口伊予和七八名骑马的侍从沿着山路下来,来到芝附近。此时,街上还没有行人,一家酒馆刚刚开门。酒馆老板听到沉重的马蹄声,惊慌地想要关门,众人见状,纷纷下马,像雪崩一样冲进店里。
经过一番逼问,得知就在大约一刻钟前,有一个浑身是血、沾满泥土和雨水的浪人,敲响了这家店的门,喝了一升的冷酒,还借了纸和砚台,在什么东西上写了些字,绑在一个用小袖包裹的人头上,然后刚刚向左拐,朝爱宕方向走去了。
而且,有人补充说这个浪人就是春日新九郎,是春日重藏的弟弟。沟口伊予和京极家的年轻侍从们听后,都气得咬牙切齿。
朝霞!朝霞!天空红得像血一样。
春日新九郎仿佛要癫狂了。
不知为何,他开心得简直要疯了。他满心欢喜,欢喜到几乎失控。
他闯入了京极家的上屋敷,砍下了玄蕃的头颅,报了仇,还喝了酒。朝霞似火,连道路都被染得通红。
迎着晨风,新九郎一路狂奔。他横抱着玄蕃的头颅,沉浸在喜悦中奋力奔跑。奔跑的时候,他满心欢喜,仿佛能乘着这喜悦的云朵直上云霄。
要是能让兄长重藏看到这颗头颅,要是能让千浪看到这颗头颅,他们该有多满足,一定会喜极而泣吧!
然而,他不能与他们相见。
在上野寒松院原相遇时,他因羞愧难当,给两人送去书信,表明今生今世不再相见。即便斩杀了玄蕃,过去的罪孽也不会就此消除,他也并未从堕落中解脱。
不见面也好,即便此生不再与他们相见,这样做也能让自己稍稍安心。只要大月玄蕃从世上消失,兄长就能在故乡的月巢庵安享余生,千浪也能挑选家中优秀的夫婿,复兴正木家的门楣。而仁慈宽厚的忠房公,也会守护他们的后半生。
这样就满足了。即便终生不再相见,只要兄长和千浪能如此,他便心满意足。
开心啊,开心啊,从未有过如此开心的清晨。
而且,他反正与那已成孽缘的妻子断不了关系。一切顺其自然,该结束的时候自然会结束。昨夜所做之事,已是他能力的极限。至于打败钟卷自斋,除非再投胎三次,否则绝无可能。
新九郎一边气喘吁吁地奔跑,一边在心中断断续续地想着这些事。
转眼间,他便跑到了爱宕的松平忠房的下屋敷。在这里,他为如何将写有事情经过、系在发髻上的玄蕃头颅,交到兄长和千浪手中而犹豫不决。
是叫醒门卫托付给他,还是悄悄扔进院子里呢?
就在他在松平家侧门前徘徊不定的时候,很快,从芝田村町拐角处转出来的七名京极家家臣,手持闪闪发光的手枪,单手握缰,拔刀出鞘,朝着爱宕方向迅猛赶来。
相关热词搜索:剑难女难
下一章:十九 所行之事,所求之愿
上一章:十七 苛责的远音,与痴迷之蝶的藏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