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24-08-21 作者:和田龙 译者:陆求实 来源:和田龙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他们并不特殊。在以武道为最高价值的战国时代,男儿们即使战成灰也要不停地战斗到底,通过尽力多杀敌人,将自己的生存价值昭示给后人。他们并不是渴望去死。轻易结束自己的性命,动不动就切腹自杀的武士,被乱世中的男儿们视之为缺乏武道而不屑、不齿。然而,为了杀死更多的敌人,他们不惜牺牲性命,毫不畏惧。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将死本身奉为最高价值,轻薄自己性命的江户时期的凄惨武士相比,恍若两个世界的人。
“大家向代理城主宣誓!”热血沸腾中,丹波指着泰季的遗体对大伙儿喝令道。
“宣誓什么呀?”韧负脸上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
“以后,我们就尊长亲为忍城代理城主、我军主帅!”
“这有什么问题?”韧负没有丝毫踌躇的回答出乎丹波的意料,他的语气似乎很不屑——我当什么事情哩,原来是这个呀。其余的家臣也纷纷俯仰唯唯,诺诺复尔尔。
“可以吗?”丹波再次问道,他想让大家再冷静地考虑考虑。
“该说的你不是都已经说了吗?”和泉接口道,随即环视了一下众家臣,“长亲殿下的命令我绝对服从!”
“这话可不像从你口中说出来的。为什么?”丹波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和泉。和泉满不在乎地一笑:“因为他也不会下什么命令呀。”和泉一向不喜欢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讨厌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对他来说,长亲这样的人是打着灯笼也难觅的主帅。丹波看着和泉,从鼻子里“嘿嘿”冷笑一声,随后对着泰季的遗骸,心中暗暗表示歉意:“代理城主,恕我不能遵从你的命令,我还是推举长亲为代理城主了。”
接着,丹波面向长亲,端正了坐姿,左手按住鞘口,右手将腰刀稍许拔出一截。众家臣纷纷效仿,面向长亲,抽出一截腰刀,将刀刃用力敲击鞘口,然后将刀插回刀鞘。让人倍感振奋和畅快的金属撞击声在室内回响,这是男儿坚守约定的誓言。
“这就是忍城的男儿啊。”甲斐公主心旷神怡地听着金属撞击的声音,她懊恼自己没有生为男儿之身。金属誓言声中,长亲略略显得思绪游翔,心不在焉,但是在甲斐公主眼里,他的神情俨然是一位威仪肃然的统领。
“决定交战了吗?”阿珠夫人问长亲。
“主君的命令恕我等不能遵从了。”长亲的表情好像有些为难。
“那个窝囊废的话不听也罢。后面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吧,你们赶快商量交战对策去!”阿珠夫人一席话,尽显传说中的神奇武将太田三乐斋的女儿的风采。
“噢。”长亲低头望着父亲的尸骸,点了点头。《成田记》中记载,泰季的尸骨于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被运到明岭和尚所在的清善寺埋葬。笔者为了探寻泰季的墓地而专程前往清善寺,向那里的住持打听有关情况,可惜没有发现泰季的墓。此外,《成田记》说泰季的戒名为“月巢义鹤居士”是错误的,正确的戒名应该是“成愿院殿随应泰顺大居士”。
“你说什么?是不是弄错了?”——成田家向关白宣战了。在丸墓山听了正家的汇报,吉继不由得提高了嗓门:“一定是什么地方搞错了吧?”三成满腹疑虑地看着他。
“……哦,没什么。”吉继连忙将话岔开。
“一开始,好像他们内部有分歧,到后来却说准备好了应战。”正家气哼哼地叙述道。对吉继来说,这样的结局很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三成听说之后,却反而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是嘛,准备应战啊。”他面带微笑,对诸将命令道:“你等立即至山脚下的指挥部去召开军事会议。”正家及诸将走下丸墓山,吉继却觉得三成的态度颇为可疑,他没有跟着往山下走,留了下来。
“就应该这样嘛!”等到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三成用热切的目光望着忍城方向,情绪激昂地说道,“怎么可以不战即降?这样才称得上是男儿嘛。我小瞧他们了哩。”原来是这样啊。吉继在心中低声赞叹道。三成是在试探忍城武士的胆魄。漆黑一片的夜里不点火把行军,派出正家这样的讨厌家伙为军使,对忍城的守敌反复进行愚弄,考验其自尊心。
显然,这个对己对人一律追求尽善尽美的男儿,是出于要激起对方抵抗意志的目的才这样做的。所以才那样啊。事实正如吉继所想的。说来或许有些奇妙,三成竟有一种自己从京畿远道而来,在武藏国这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小城却遇到了一个气味相投的知己般的感觉。——真是个人物哩。三成如此评价这个未曾谋面的长亲。然而,事情的结局却是战争。
“你一开始就是这样考虑的吧?派正家作为使者也是一种策略,目的是刺激他们应战,对不对?战争可不是儿戏啊!”吉继怒不可遏地朝着三成大声吼道。可是对于三成来说,战争就是这样一种游戏。我认可你是男儿,才同你决一雌雄,战场上见分晓。如果是根本瞧不上眼的家伙,同其交战又有什么意义呢?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双方阵营各自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了各部将的配属。
根据《忍城战记》、《关八州古战录》等所载,忍城八座城门的守城将士和相应的三成麾下的进攻将士以及双方兵力数分别如下:
东城门长野口——守卫方:柴崎和泉率吉田和泉、镰田次郎左卫门、成泽庄五郎、吉田新四郎、三田次郎兵卫、秋山总右卫门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三十人。进攻方:刑部少辅大谷吉继率领堀田图书以及馆林城的降兵等共计六千五百人。这支攻城部队同时也担负进攻东北城门北谷口的任务。
东南城门佐间口——守卫方:正木丹波率福岛主永、长谷部隼人、内田三郎兵卫、樱井文右卫门、内田源六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四十人。进攻方:大藏大辅长束正家率领中岛式部少辅、速见甲斐等共计四千六百人。
南城门下忍口——守卫方:酒卷韧负率矢泽玄蕃、手岛采女、樱井藤十郎、堀勘五郎、青木兵库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百人。进攻方:治部少辅石田三成率领左卫门太夫北条氏胜、佐竹义宣、宇都宫国纲、伊东丹波、铃木孙三等共计七千余人。这支部队同时担负进攻西南城门大宫口的任务。
东北城门北谷口——守卫方:西木十郎兵卫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三十人。进攻方:如前所述,由大谷吉继等担任进攻任务。
西南城门大宫口——守卫方:齐藤右马之助、布施田弥兵卫等。进攻方:如前所述,由石田三成等担任进攻任务。
西北城门皿尾口——守卫方:筱坏山城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二十五人。进攻方:中江式部少辅等共计五千人。
大手门行田口——守卫方:岛田出羽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一百二十人。进攻方:由攻破其他城门进入的部队趁势攻击,不配属专门进攻队伍。
此外,八座城门中的西城门持田口由长盐因狱率步卒杂兵共二十五人把守,但三成考虑“持田口是用来诱敌逃走的,不必进攻”,故而也没有配属进攻队伍。这倒不是出于什么善意,攻城之际留下一个空隙,这在战国时期是极为通行的做法,三成只不过因循了这种陈规而已。
军事会议上,和泉操着激动的声音在议事大殿里嚷道:“我不需要火枪队!丹波,给你吧。”照和泉的想法,弓箭、火绳枪之类老子不需要,丹波或许用得着,因此他起劲地让给别人。
“还是这样叫人讨厌。”丹波感觉和泉小孩子般的态度有些异样,他爽快地接受下来:“好吧!”军事会议基本上由丹波主导,对于军事一窍不通的长亲,只能在诸将发言时缄口无语地轮流看着他们。
“丹波,别对我的战术指手画脚!”和泉情绪激动地威胁丹波。但是,丹波早已在内心决定了:“只能这样子。”对于领命负责守卫各个城门的主将,都给予了作战指挥的全权,唯有一个要求,就是死守城门。对于成田家的家臣们来说,这是最合适的做法,因为他们极富独立精神,要是动不动就强调服从命令和军纪约束,反而会使其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而这一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负责任的方针,要真正贯彻起来,最适合的主帅便是长亲。
“怎么样?”丹波环视了一下诸将,“尽管兵员数少于敌方,但是地利、人和都在我方,只要充分发挥出我军优势,使出我们独特的战术,照样能够取胜!”这时候,有一个人却像被众人忘记了似的。
“那我守卫哪里呀?”长亲开始发话了。在场诸将都吓了一跳。像他这样的主儿到哪里都只有让人吃不消。所以大伙儿都低下头去不接茬。韧负等几个人装模作样地说道:“那么,我就先去布置了。”准备赶快逃离。
“主帅当然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主城堡了!”丹波大喝一声。
“噢。”长亲老大不情愿地点头答应着。众人这才得救。
“我军必胜!”丸墓山下的营帐中,三成对着诸将宣言道:“一部分人马增援小田原城去了,所以忍城内应该只有少数的人马把守。明天一早发起攻击,诸将立即回到各自阵中。”取胜是理所当然的。《改正三河后风土记》等书籍强调攻城之难,大都写道:“要害之处以十攻其一。”然而,三成不止是以十攻其一,而是以更大的兵数之差——四十甚至更多攻其一。
这天夜里,成田家的重臣们分头出城向八方散开。
“兵马数实在不够啊。”丹波策马驰过长满绿树的第三城堡时心中有些悔意。
“不要紧吗,我们这样不跟长亲殿下打个招呼?”与丹波齐头并进的韧负,在阵阵得得的马蹄声中高声叫道。
“不要紧。”丹波是要瞒着长亲出城去动员百姓参加守城。为此,他将重臣们派往领内的各个村落,自己也亲自跑去数个村子作动员。如果让长亲去各个村子动员,估计百姓不买他的账,只能落得个垂头丧气、无功而返的结果。
“那个混账动员得动百姓吗?”丹波叫道。“听着,万一村子里有敌军的话,赶快撤回去!”原本就做好了投降关白准备的成田家,战前自然是龟缩在城中,对领内百姓压根儿就没有作什么动员。而此刻,各个村落里说不定已经有敌军的人马潜人。
“知道了。”韧负很不以为然地答道,随即加快速度,往前驰去。
“和泉!”丹波又回首朝后面喊道,“对百姓不必和颜悦色。”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武士,百姓的性命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领主一声令下,就有权征召领民参加战斗;或者即使不直接参战,但命令其担负运送武器和军粮的任务,也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一点上,丹波与这些领主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拒绝,就砍下两三颗人头,务必将他们驱赶进城!”丹波决心下得非常自然。和泉也同样:“知道。”说完,和泉与丹波分道扬镳,往大手门方向驰去。出了下忍口,丹波与韧负也分成了两股,丹波拨马朝乙名太兵卫所在的下忍村而去。
对忍城的动静,三成自然不可能没有觉察。可是三成听了哨兵的报告后,只是从床上支起上半身,说了句出人意料的话:“随他去好了。”他似乎对这件事情毫无兴趣。三成极度厌恶自己的兵士骚扰敌军领内的普通百姓,为此他还发布禁令,严禁兵土闯人寺院等地,并且设法让敌军领内的百姓知晓。
专门收录武藏国发布的各类公告的《武州文书》,其中就收有关白的军队在进攻忍城时所发布的禁令,这是发至成田家的祖祠、距离忍城以西约五公里的龙渊寺的一则禁令,内容是“禁止骚扰百姓”、“禁止放火”、“禁止无理刁难庶民百姓”等三项禁令,以及“如有违反,将速严处”等字样。忍城所领的百姓在敌军迫近时之所以没有仓皇出逃,这些禁令也是原因之一。
三成一方面发布禁令,另一方面对忍城领下各村落只是派人从四周监视,而严禁兵士擅闯百姓家。因此,攻城兵士不得不加紧修筑兵舍,一般战争中常见的烧杀奸掠等现象几乎没有发生。三成直属的兵士们在这个主将严厉的日常管教下,早已经习以为常,对这些禁令自然忠实地执行,而协同作战的其他将领下属的兵士中却多有不满之声。此刻,由三成家臣引人营帐的先锋偏将,就是对三成的做法有所不满的其他将领属下的家臣。
“就让百姓们入城好了!”三成如此说道。——这家伙不懂得作战哪。先锋对三成很是瞧不起。然而,事实证明三成是对的。跟随秀吉攻城略池多年的三成,清楚地知道城堡最终陷落几乎都有相同的唯一的理由:“是从内部开始崩溃的”。多而无用的困守人马,只会将粮食分散而吃尽。一旦军粮断了,就会出现各种投降的流言,城内兵士个个变得疑神疑鬼,凡是被认为是内贼的人都会被清肃。最终,守城主帅面对如此情形,也不得不打开城门,拱手降敌。
“百姓是不具备战斗力的。”三成如此认为。百姓参战大多是出于不得已。忍城的武士如果胁迫百姓入城参战,只能是多一些与其争夺粮食的饭袋而已。哨兵轻蔑的表情没有逃过三成的眼睛。不过,三成并没有斥责他,只是摇摇头,平静地解释:“城内兵员越多,破绽就会越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看来忍城的主帅也没有多大能耐嘛。三成多少有些沮丧。然而自古以来,城池的坚固程度无不取决于其主帅的气度,倘若胆敢驱使百姓入城死守,则其主帅的气度则非同一般,小觑不得。
丹波能够轻易地潜入下忍村,进到乙名太兵卫的家中,正是由于三成不以为然的结果。
“把村里的百姓全都叫来集合!”太兵卫趴在屋子里的泥地上,丹波站在他面前威严地命令道。没多久,下忍村的村民们都集中起来了,千代和千鸟也膝盖挤在一块儿坐在泥地上。
“成田家决心与关白决一死战。因此,所有百姓立即入城,闭门守城,如若耽误不肯入城,立即烧了整座村子!”待村民们在屋子中央围坐下来,丹波立即以不容分说的语气大声地宣布。村民中间顿时发出一阵喧嚷。太兵卫定了定神,打定主意,他神色严厉地看着丹波责问道:“不是说不交战了吗?”
“有什么不满吗?”猛将正木丹波怒目圆睁,盯着太兵卫厉声喝道。众人心头一紧,不敢吱声。可是,太兵卫不愧是出生于武士故乡武州的老者,他可不怕这一套。
“要我入城,恕老夫不能从命。”他毫不含糊地说道,“百姓又不是傻瓜,成田家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谁都看得出来。正木将军,难道你要置家中老小、家臣还有全城百姓的性命于不顾,硬要把他们都牵进去赌一把么?”
“身为一介百姓,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些!”丹波怒气冲冲,脸孔涨得通红。可是太兵卫毫不畏缩:“假如我说错了,请你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错了。”
“当然错了!”
“那么,请问是谁说了要交战的?”
“是长亲!”丹波大声答道。太兵卫两眼朝天做了个怪模样,村民们也个个忍不住,眼睛直往天花板上瞧。
“哈哈哈哈!”紧接着,屋子里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笑声。竟然有这样的玩笑!——村民们笑得前仰后合,差一点儿憋过气去。千代也在笑,就连四岁的千鸟都在咯咯地笑个不停。
“那个主儿啊,真拿他没办法。”太兵卫用手拭去笑出的眼泪,强忍住笑,终于开口说道:“要是阿斗殿下说要开战,那我等百姓就不能不帮他一把了。大伙儿说对不对啊?”太兵卫振臂一呼,村民们纷纷响应:“是哩!”“那是没说的啦!”那态度根本不像是领主在强征百姓参战。
调皮的小孩哭闹时,大人怎么说都不听,没办法,只好如其所愿将他喜欢的东西递过去。——此刻的情形就有点儿这个意思。村民们既不是慑于领主的威吓,战战兢兢地应征人城,也不是出于对一位善于体恤民情的领主的拥戴而人城。这些主观上都具有一种下对上的仰视。而驱使村民们同意入城一同困守的,绝不是这种从属的想法。——倘若我们不去,那个傻瓜能干成什么事情呢?村民们完全是出于一种守护那个混账的侠义之情而去的。
“真的愿意入城吗?”丹波倒有些莫名其妙了。
“当然啦!”太兵卫态度一变,笑嘻嘻地应道。随后他大声招呼村民们,命令各人不要忘记带好铠甲、刀枪之类。对于被迫冲向战场的百姓而言,他们唯一的一点点乐趣就是,从战死者身上私自翻拣和掠夺值钱的东西,尽管一再被勒令交出,但好多贵重物品还是被私底下藏匿起来了。
“你们竟然还敢私藏着这些东西?”丹波显得很不高兴。太兵卫转身对着丹波凛然说道:“别看现在都是普通百姓,要是往上追溯起来,谁的血管中没有流淌着关东武士的血?”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太兵卫说的确是事实。忍城领内的大多数百姓都是武士的后裔,百姓也都将这些口头传说视为自家的光荣历史,十分喜欢夸耀。
“所以,”太兵卫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请你不要再用这样的态度对我们!”
“噢。”或许是被村民们的气势所压倒,丹波不由自主地回应道。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这却是发生在这位猛将身上的极为罕见的趣事。丹波回到城中,在第三城堡遇上自佐间村归来的韧负。
“怎么样?”丹波停下来,迫不及待地问道。
“唉,真是一言难尽哪。”
“喂,怎么回事啊,”和泉这时候也到了,他一面勒住马首一面说道,“两个村子一开始都不情愿,等我说出长亲的名字来,嘿,一下子就自告奋勇地同意入城了!”
“啊,我也是哩。”韧负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那里也是一样。”丹波接口道。向陆续回来的其他重臣打听事情的经过,众口一词,都说起先无论怎么威吓,百姓就是不肯,可是一抬出长亲,便爽快地答应人城了。
“他到底是何许人啊,那个混账?”和泉等人满腹狐疑,愣是弄不明白。据《忍城战记》记载,参加忍城困守战的武士及百姓共计三千七百四十人。而且不光是百姓,商人、寺院僧人等各色人等也都欣然人城,趁着夜色集结起来。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妇女和儿童,三千七百四十人中,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及妇女就占了一千一百一十三人。按照这一统计,实际的战斗力即十六岁以上的男人应为两千六百二十七人。就这样,忍城方面的守卫人马也只勉强及得上三成兵马的十分之一。
“然而士气十分高涨。”吉继站在长野口外眺望着忍城,心里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极富运兵天赋的人,在追随秀吉东征西战的岁月中,渐渐养成了一种直觉,能够感受到士气旺盛的城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此刻,吉继透过郁郁葱葱的森林,看到城头隐约闪烁的火把,他分明感受到守城兵士们的士气就像一团袅袅升腾的气焰一样。
忍城的主城堡和第二城堡内,被手持火把的三千七百多名守城将土挤得满满的。丹波和长亲等人一起站在主城堡的城楼前,凝视着列队的兵士,仿佛看到整座城都变成了一团火焰。长亲向前跨出一步。他沉默了许久,开口说出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对不住大家,我决意和关白交战了!”——这个混账!丹波用冷冷的眼神望着长亲,心想:这家伙真的要向百姓道歉么?果真这样,那就不要硬着头皮迎战嘛。
丹波自顾自地在这里想着,长亲在旁边继续说道:“父亲临死前留下话来,要我等打开城门投降敌人。但是,我不想这样做,我要与他们决一死战!对不住大伙儿了!”百姓此时才听说代理城主已经死去。
“你想说什么?这样会令士气低落的!”丹波悄悄喝令长亲住口。其实他心里想的是,马上就要开战了,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向百姓透露泰季的死讯有何益处?要知道,泰季可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啊。身为主帅,此时难道不更应该表明一下他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吗?丹波想着,又偷偷瞥了长亲一眼,结果却令他暗暗吃惊。
“父亲!”长亲口中喃喃着,竟放声大哭起来。
“真是个‘阿斗殿下’啊!”站在长亲和丹波旁边的和泉及韧负心头一颤。谁都知道,长亲对父亲的敬仰和爱戴是无人可比的。他们二人看着长亲因失去父亲而悲痛万分的样子,感动不已。不过,丹波却不这么想。
“他是真的哭泣吗?”长亲哭得像个小孩子似的,让丹波不能不心生怀疑,非但如此,他脑子里还掠过一个念头:“莫非他有什么企图?”倘若问长亲本人,自然是得不到答案的。可是看看百姓们的反应,丹波实在无法拂去这样的怀疑。只见百姓眼见长亲痛哭流涕,无不为之动容,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得同武士一样,个个视死如归。
“他在哭呢,那么大个人了。”聚集在第二城堡的百姓中,千鸟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悄声向母亲千代说道。
“阿斗殿下的父亲死了呀。”千代擦拭着眼泪回答。太兵卫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此刻更加显得沟壑纵横,“那个混账!”他一面啜泣着,一面在心里狠狠骂着抛下妻女一去不回的儿子加藏。加藏离家之后,既没有再回来与家人团聚,也没有入城参加忍城的守卫战。
“各位乡亲,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人情、没有出息啊!”这时候,千代身旁一位男村民大声喊道,他还高高举起了右拳,带头呼喝起来:“嗷——!嗷——!嗷——!”一开始众人没有反应,但在他的几度呼喝下,终于,在场的人齐声响应:“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呼喝声与响应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响,最后汇成了震耳欲聋般的咆哮。
“这就是我预感到的那种将器啊!”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中,丹波浑身战栗,凝视着长亲的身影。或许丹波想得过深、过于复杂了,但他确实感觉长亲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一样,他对长亲的了解只不过是站在井台上向内一窥而已。
“将这座城池置于敌人的位置,是不是错了?”吉继站在城外,听着城内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有些懊悔了。而就在第二天,这个可怕的预感终于变成了事实。
“大家向代理城主宣誓!”热血沸腾中,丹波指着泰季的遗体对大伙儿喝令道。
“宣誓什么呀?”韧负脸上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
“以后,我们就尊长亲为忍城代理城主、我军主帅!”
“这有什么问题?”韧负没有丝毫踌躇的回答出乎丹波的意料,他的语气似乎很不屑——我当什么事情哩,原来是这个呀。其余的家臣也纷纷俯仰唯唯,诺诺复尔尔。
“可以吗?”丹波再次问道,他想让大家再冷静地考虑考虑。
“该说的你不是都已经说了吗?”和泉接口道,随即环视了一下众家臣,“长亲殿下的命令我绝对服从!”
“这话可不像从你口中说出来的。为什么?”丹波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和泉。和泉满不在乎地一笑:“因为他也不会下什么命令呀。”和泉一向不喜欢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讨厌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对他来说,长亲这样的人是打着灯笼也难觅的主帅。丹波看着和泉,从鼻子里“嘿嘿”冷笑一声,随后对着泰季的遗骸,心中暗暗表示歉意:“代理城主,恕我不能遵从你的命令,我还是推举长亲为代理城主了。”
接着,丹波面向长亲,端正了坐姿,左手按住鞘口,右手将腰刀稍许拔出一截。众家臣纷纷效仿,面向长亲,抽出一截腰刀,将刀刃用力敲击鞘口,然后将刀插回刀鞘。让人倍感振奋和畅快的金属撞击声在室内回响,这是男儿坚守约定的誓言。
“这就是忍城的男儿啊。”甲斐公主心旷神怡地听着金属撞击的声音,她懊恼自己没有生为男儿之身。金属誓言声中,长亲略略显得思绪游翔,心不在焉,但是在甲斐公主眼里,他的神情俨然是一位威仪肃然的统领。
“决定交战了吗?”阿珠夫人问长亲。
“主君的命令恕我等不能遵从了。”长亲的表情好像有些为难。
“那个窝囊废的话不听也罢。后面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吧,你们赶快商量交战对策去!”阿珠夫人一席话,尽显传说中的神奇武将太田三乐斋的女儿的风采。
“噢。”长亲低头望着父亲的尸骸,点了点头。《成田记》中记载,泰季的尸骨于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被运到明岭和尚所在的清善寺埋葬。笔者为了探寻泰季的墓地而专程前往清善寺,向那里的住持打听有关情况,可惜没有发现泰季的墓。此外,《成田记》说泰季的戒名为“月巢义鹤居士”是错误的,正确的戒名应该是“成愿院殿随应泰顺大居士”。
“你说什么?是不是弄错了?”——成田家向关白宣战了。在丸墓山听了正家的汇报,吉继不由得提高了嗓门:“一定是什么地方搞错了吧?”三成满腹疑虑地看着他。
“……哦,没什么。”吉继连忙将话岔开。
“一开始,好像他们内部有分歧,到后来却说准备好了应战。”正家气哼哼地叙述道。对吉继来说,这样的结局很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三成听说之后,却反而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是嘛,准备应战啊。”他面带微笑,对诸将命令道:“你等立即至山脚下的指挥部去召开军事会议。”正家及诸将走下丸墓山,吉继却觉得三成的态度颇为可疑,他没有跟着往山下走,留了下来。
“就应该这样嘛!”等到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三成用热切的目光望着忍城方向,情绪激昂地说道,“怎么可以不战即降?这样才称得上是男儿嘛。我小瞧他们了哩。”原来是这样啊。吉继在心中低声赞叹道。三成是在试探忍城武士的胆魄。漆黑一片的夜里不点火把行军,派出正家这样的讨厌家伙为军使,对忍城的守敌反复进行愚弄,考验其自尊心。
显然,这个对己对人一律追求尽善尽美的男儿,是出于要激起对方抵抗意志的目的才这样做的。所以才那样啊。事实正如吉继所想的。说来或许有些奇妙,三成竟有一种自己从京畿远道而来,在武藏国这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小城却遇到了一个气味相投的知己般的感觉。——真是个人物哩。三成如此评价这个未曾谋面的长亲。然而,事情的结局却是战争。
“你一开始就是这样考虑的吧?派正家作为使者也是一种策略,目的是刺激他们应战,对不对?战争可不是儿戏啊!”吉继怒不可遏地朝着三成大声吼道。可是对于三成来说,战争就是这样一种游戏。我认可你是男儿,才同你决一雌雄,战场上见分晓。如果是根本瞧不上眼的家伙,同其交战又有什么意义呢?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双方阵营各自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了各部将的配属。
根据《忍城战记》、《关八州古战录》等所载,忍城八座城门的守城将士和相应的三成麾下的进攻将士以及双方兵力数分别如下:
东城门长野口——守卫方:柴崎和泉率吉田和泉、镰田次郎左卫门、成泽庄五郎、吉田新四郎、三田次郎兵卫、秋山总右卫门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三十人。进攻方:刑部少辅大谷吉继率领堀田图书以及馆林城的降兵等共计六千五百人。这支攻城部队同时也担负进攻东北城门北谷口的任务。
东南城门佐间口——守卫方:正木丹波率福岛主永、长谷部隼人、内田三郎兵卫、樱井文右卫门、内田源六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四十人。进攻方:大藏大辅长束正家率领中岛式部少辅、速见甲斐等共计四千六百人。
南城门下忍口——守卫方:酒卷韧负率矢泽玄蕃、手岛采女、樱井藤十郎、堀勘五郎、青木兵库以及其余步卒杂兵共百人。进攻方:治部少辅石田三成率领左卫门太夫北条氏胜、佐竹义宣、宇都宫国纲、伊东丹波、铃木孙三等共计七千余人。这支部队同时担负进攻西南城门大宫口的任务。
东北城门北谷口——守卫方:西木十郎兵卫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三十人。进攻方:如前所述,由大谷吉继等担任进攻任务。
西南城门大宫口——守卫方:齐藤右马之助、布施田弥兵卫等。进攻方:如前所述,由石田三成等担任进攻任务。
西北城门皿尾口——守卫方:筱坏山城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二十五人。进攻方:中江式部少辅等共计五千人。
大手门行田口——守卫方:岛田出羽率其余步卒杂兵共一百二十人。进攻方:由攻破其他城门进入的部队趁势攻击,不配属专门进攻队伍。
此外,八座城门中的西城门持田口由长盐因狱率步卒杂兵共二十五人把守,但三成考虑“持田口是用来诱敌逃走的,不必进攻”,故而也没有配属进攻队伍。这倒不是出于什么善意,攻城之际留下一个空隙,这在战国时期是极为通行的做法,三成只不过因循了这种陈规而已。
军事会议上,和泉操着激动的声音在议事大殿里嚷道:“我不需要火枪队!丹波,给你吧。”照和泉的想法,弓箭、火绳枪之类老子不需要,丹波或许用得着,因此他起劲地让给别人。
“还是这样叫人讨厌。”丹波感觉和泉小孩子般的态度有些异样,他爽快地接受下来:“好吧!”军事会议基本上由丹波主导,对于军事一窍不通的长亲,只能在诸将发言时缄口无语地轮流看着他们。
“丹波,别对我的战术指手画脚!”和泉情绪激动地威胁丹波。但是,丹波早已在内心决定了:“只能这样子。”对于领命负责守卫各个城门的主将,都给予了作战指挥的全权,唯有一个要求,就是死守城门。对于成田家的家臣们来说,这是最合适的做法,因为他们极富独立精神,要是动不动就强调服从命令和军纪约束,反而会使其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而这一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负责任的方针,要真正贯彻起来,最适合的主帅便是长亲。
“怎么样?”丹波环视了一下诸将,“尽管兵员数少于敌方,但是地利、人和都在我方,只要充分发挥出我军优势,使出我们独特的战术,照样能够取胜!”这时候,有一个人却像被众人忘记了似的。
“那我守卫哪里呀?”长亲开始发话了。在场诸将都吓了一跳。像他这样的主儿到哪里都只有让人吃不消。所以大伙儿都低下头去不接茬。韧负等几个人装模作样地说道:“那么,我就先去布置了。”准备赶快逃离。
“主帅当然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主城堡了!”丹波大喝一声。
“噢。”长亲老大不情愿地点头答应着。众人这才得救。
“我军必胜!”丸墓山下的营帐中,三成对着诸将宣言道:“一部分人马增援小田原城去了,所以忍城内应该只有少数的人马把守。明天一早发起攻击,诸将立即回到各自阵中。”取胜是理所当然的。《改正三河后风土记》等书籍强调攻城之难,大都写道:“要害之处以十攻其一。”然而,三成不止是以十攻其一,而是以更大的兵数之差——四十甚至更多攻其一。
这天夜里,成田家的重臣们分头出城向八方散开。
“兵马数实在不够啊。”丹波策马驰过长满绿树的第三城堡时心中有些悔意。
“不要紧吗,我们这样不跟长亲殿下打个招呼?”与丹波齐头并进的韧负,在阵阵得得的马蹄声中高声叫道。
“不要紧。”丹波是要瞒着长亲出城去动员百姓参加守城。为此,他将重臣们派往领内的各个村落,自己也亲自跑去数个村子作动员。如果让长亲去各个村子动员,估计百姓不买他的账,只能落得个垂头丧气、无功而返的结果。
“那个混账动员得动百姓吗?”丹波叫道。“听着,万一村子里有敌军的话,赶快撤回去!”原本就做好了投降关白准备的成田家,战前自然是龟缩在城中,对领内百姓压根儿就没有作什么动员。而此刻,各个村落里说不定已经有敌军的人马潜人。
“知道了。”韧负很不以为然地答道,随即加快速度,往前驰去。
“和泉!”丹波又回首朝后面喊道,“对百姓不必和颜悦色。”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武士,百姓的性命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领主一声令下,就有权征召领民参加战斗;或者即使不直接参战,但命令其担负运送武器和军粮的任务,也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一点上,丹波与这些领主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拒绝,就砍下两三颗人头,务必将他们驱赶进城!”丹波决心下得非常自然。和泉也同样:“知道。”说完,和泉与丹波分道扬镳,往大手门方向驰去。出了下忍口,丹波与韧负也分成了两股,丹波拨马朝乙名太兵卫所在的下忍村而去。
对忍城的动静,三成自然不可能没有觉察。可是三成听了哨兵的报告后,只是从床上支起上半身,说了句出人意料的话:“随他去好了。”他似乎对这件事情毫无兴趣。三成极度厌恶自己的兵士骚扰敌军领内的普通百姓,为此他还发布禁令,严禁兵土闯人寺院等地,并且设法让敌军领内的百姓知晓。
专门收录武藏国发布的各类公告的《武州文书》,其中就收有关白的军队在进攻忍城时所发布的禁令,这是发至成田家的祖祠、距离忍城以西约五公里的龙渊寺的一则禁令,内容是“禁止骚扰百姓”、“禁止放火”、“禁止无理刁难庶民百姓”等三项禁令,以及“如有违反,将速严处”等字样。忍城所领的百姓在敌军迫近时之所以没有仓皇出逃,这些禁令也是原因之一。
三成一方面发布禁令,另一方面对忍城领下各村落只是派人从四周监视,而严禁兵士擅闯百姓家。因此,攻城兵士不得不加紧修筑兵舍,一般战争中常见的烧杀奸掠等现象几乎没有发生。三成直属的兵士们在这个主将严厉的日常管教下,早已经习以为常,对这些禁令自然忠实地执行,而协同作战的其他将领下属的兵士中却多有不满之声。此刻,由三成家臣引人营帐的先锋偏将,就是对三成的做法有所不满的其他将领属下的家臣。
“就让百姓们入城好了!”三成如此说道。——这家伙不懂得作战哪。先锋对三成很是瞧不起。然而,事实证明三成是对的。跟随秀吉攻城略池多年的三成,清楚地知道城堡最终陷落几乎都有相同的唯一的理由:“是从内部开始崩溃的”。多而无用的困守人马,只会将粮食分散而吃尽。一旦军粮断了,就会出现各种投降的流言,城内兵士个个变得疑神疑鬼,凡是被认为是内贼的人都会被清肃。最终,守城主帅面对如此情形,也不得不打开城门,拱手降敌。
“百姓是不具备战斗力的。”三成如此认为。百姓参战大多是出于不得已。忍城的武士如果胁迫百姓入城参战,只能是多一些与其争夺粮食的饭袋而已。哨兵轻蔑的表情没有逃过三成的眼睛。不过,三成并没有斥责他,只是摇摇头,平静地解释:“城内兵员越多,破绽就会越多。”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看来忍城的主帅也没有多大能耐嘛。三成多少有些沮丧。然而自古以来,城池的坚固程度无不取决于其主帅的气度,倘若胆敢驱使百姓入城死守,则其主帅的气度则非同一般,小觑不得。
丹波能够轻易地潜入下忍村,进到乙名太兵卫的家中,正是由于三成不以为然的结果。
“把村里的百姓全都叫来集合!”太兵卫趴在屋子里的泥地上,丹波站在他面前威严地命令道。没多久,下忍村的村民们都集中起来了,千代和千鸟也膝盖挤在一块儿坐在泥地上。
“成田家决心与关白决一死战。因此,所有百姓立即入城,闭门守城,如若耽误不肯入城,立即烧了整座村子!”待村民们在屋子中央围坐下来,丹波立即以不容分说的语气大声地宣布。村民中间顿时发出一阵喧嚷。太兵卫定了定神,打定主意,他神色严厉地看着丹波责问道:“不是说不交战了吗?”
“有什么不满吗?”猛将正木丹波怒目圆睁,盯着太兵卫厉声喝道。众人心头一紧,不敢吱声。可是,太兵卫不愧是出生于武士故乡武州的老者,他可不怕这一套。
“要我入城,恕老夫不能从命。”他毫不含糊地说道,“百姓又不是傻瓜,成田家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谁都看得出来。正木将军,难道你要置家中老小、家臣还有全城百姓的性命于不顾,硬要把他们都牵进去赌一把么?”
“身为一介百姓,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些!”丹波怒气冲冲,脸孔涨得通红。可是太兵卫毫不畏缩:“假如我说错了,请你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错了。”
“当然错了!”
“那么,请问是谁说了要交战的?”
“是长亲!”丹波大声答道。太兵卫两眼朝天做了个怪模样,村民们也个个忍不住,眼睛直往天花板上瞧。
“哈哈哈哈!”紧接着,屋子里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笑声。竟然有这样的玩笑!——村民们笑得前仰后合,差一点儿憋过气去。千代也在笑,就连四岁的千鸟都在咯咯地笑个不停。
“那个主儿啊,真拿他没办法。”太兵卫用手拭去笑出的眼泪,强忍住笑,终于开口说道:“要是阿斗殿下说要开战,那我等百姓就不能不帮他一把了。大伙儿说对不对啊?”太兵卫振臂一呼,村民们纷纷响应:“是哩!”“那是没说的啦!”那态度根本不像是领主在强征百姓参战。
调皮的小孩哭闹时,大人怎么说都不听,没办法,只好如其所愿将他喜欢的东西递过去。——此刻的情形就有点儿这个意思。村民们既不是慑于领主的威吓,战战兢兢地应征人城,也不是出于对一位善于体恤民情的领主的拥戴而人城。这些主观上都具有一种下对上的仰视。而驱使村民们同意入城一同困守的,绝不是这种从属的想法。——倘若我们不去,那个傻瓜能干成什么事情呢?村民们完全是出于一种守护那个混账的侠义之情而去的。
“真的愿意入城吗?”丹波倒有些莫名其妙了。
“当然啦!”太兵卫态度一变,笑嘻嘻地应道。随后他大声招呼村民们,命令各人不要忘记带好铠甲、刀枪之类。对于被迫冲向战场的百姓而言,他们唯一的一点点乐趣就是,从战死者身上私自翻拣和掠夺值钱的东西,尽管一再被勒令交出,但好多贵重物品还是被私底下藏匿起来了。
“你们竟然还敢私藏着这些东西?”丹波显得很不高兴。太兵卫转身对着丹波凛然说道:“别看现在都是普通百姓,要是往上追溯起来,谁的血管中没有流淌着关东武士的血?”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太兵卫说的确是事实。忍城领内的大多数百姓都是武士的后裔,百姓也都将这些口头传说视为自家的光荣历史,十分喜欢夸耀。
“所以,”太兵卫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请你不要再用这样的态度对我们!”
“噢。”或许是被村民们的气势所压倒,丹波不由自主地回应道。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这却是发生在这位猛将身上的极为罕见的趣事。丹波回到城中,在第三城堡遇上自佐间村归来的韧负。
“怎么样?”丹波停下来,迫不及待地问道。
“唉,真是一言难尽哪。”
“喂,怎么回事啊,”和泉这时候也到了,他一面勒住马首一面说道,“两个村子一开始都不情愿,等我说出长亲的名字来,嘿,一下子就自告奋勇地同意入城了!”
“啊,我也是哩。”韧负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那里也是一样。”丹波接口道。向陆续回来的其他重臣打听事情的经过,众口一词,都说起先无论怎么威吓,百姓就是不肯,可是一抬出长亲,便爽快地答应人城了。
“他到底是何许人啊,那个混账?”和泉等人满腹狐疑,愣是弄不明白。据《忍城战记》记载,参加忍城困守战的武士及百姓共计三千七百四十人。而且不光是百姓,商人、寺院僧人等各色人等也都欣然人城,趁着夜色集结起来。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妇女和儿童,三千七百四十人中,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及妇女就占了一千一百一十三人。按照这一统计,实际的战斗力即十六岁以上的男人应为两千六百二十七人。就这样,忍城方面的守卫人马也只勉强及得上三成兵马的十分之一。
“然而士气十分高涨。”吉继站在长野口外眺望着忍城,心里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极富运兵天赋的人,在追随秀吉东征西战的岁月中,渐渐养成了一种直觉,能够感受到士气旺盛的城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此刻,吉继透过郁郁葱葱的森林,看到城头隐约闪烁的火把,他分明感受到守城兵士们的士气就像一团袅袅升腾的气焰一样。
忍城的主城堡和第二城堡内,被手持火把的三千七百多名守城将土挤得满满的。丹波和长亲等人一起站在主城堡的城楼前,凝视着列队的兵士,仿佛看到整座城都变成了一团火焰。长亲向前跨出一步。他沉默了许久,开口说出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对不住大家,我决意和关白交战了!”——这个混账!丹波用冷冷的眼神望着长亲,心想:这家伙真的要向百姓道歉么?果真这样,那就不要硬着头皮迎战嘛。
丹波自顾自地在这里想着,长亲在旁边继续说道:“父亲临死前留下话来,要我等打开城门投降敌人。但是,我不想这样做,我要与他们决一死战!对不住大伙儿了!”百姓此时才听说代理城主已经死去。
“你想说什么?这样会令士气低落的!”丹波悄悄喝令长亲住口。其实他心里想的是,马上就要开战了,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向百姓透露泰季的死讯有何益处?要知道,泰季可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啊。身为主帅,此时难道不更应该表明一下他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吗?丹波想着,又偷偷瞥了长亲一眼,结果却令他暗暗吃惊。
“父亲!”长亲口中喃喃着,竟放声大哭起来。
“真是个‘阿斗殿下’啊!”站在长亲和丹波旁边的和泉及韧负心头一颤。谁都知道,长亲对父亲的敬仰和爱戴是无人可比的。他们二人看着长亲因失去父亲而悲痛万分的样子,感动不已。不过,丹波却不这么想。
“他是真的哭泣吗?”长亲哭得像个小孩子似的,让丹波不能不心生怀疑,非但如此,他脑子里还掠过一个念头:“莫非他有什么企图?”倘若问长亲本人,自然是得不到答案的。可是看看百姓们的反应,丹波实在无法拂去这样的怀疑。只见百姓眼见长亲痛哭流涕,无不为之动容,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得同武士一样,个个视死如归。
“他在哭呢,那么大个人了。”聚集在第二城堡的百姓中,千鸟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悄声向母亲千代说道。
“阿斗殿下的父亲死了呀。”千代擦拭着眼泪回答。太兵卫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此刻更加显得沟壑纵横,“那个混账!”他一面啜泣着,一面在心里狠狠骂着抛下妻女一去不回的儿子加藏。加藏离家之后,既没有再回来与家人团聚,也没有入城参加忍城的守卫战。
“各位乡亲,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人情、没有出息啊!”这时候,千代身旁一位男村民大声喊道,他还高高举起了右拳,带头呼喝起来:“嗷——!嗷——!嗷——!”一开始众人没有反应,但在他的几度呼喝下,终于,在场的人齐声响应:“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呼喝声与响应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响,最后汇成了震耳欲聋般的咆哮。
“这就是我预感到的那种将器啊!”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声中,丹波浑身战栗,凝视着长亲的身影。或许丹波想得过深、过于复杂了,但他确实感觉长亲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一样,他对长亲的了解只不过是站在井台上向内一窥而已。
“将这座城池置于敌人的位置,是不是错了?”吉继站在城外,听着城内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有些懊悔了。而就在第二天,这个可怕的预感终于变成了事实。
相关热词搜索:傀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