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2024-08-21 作者:和田龙 译者:陆求实 来源:和田龙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治部这黄毛乳儿竟敢不顾我的面子,不识时务地当面劝谏起我来了。”根据记述丰臣秀吉【丰臣秀吉(1536—1595):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原名木下藤吉郎,侍奉织田信长后改姓羽柴。“本能寺之变”后,击败明智光秀统一天下,封关白、太政大臣,赐姓丰臣。曾两次入侵朝鲜均失败——译注】生平的《甫庵太阁记》中记载,丰臣秀吉曾这样苦笑着说道。
丰臣所说的治部,就是他为之激赏不已的治部少辅石【治部少辅:和后文的刑部少辅、大藏大辅等均为官职名——译注】田三成。丰臣曾不止一次夸赞三成道:“论才器,与我不相上下者,唯治部而已。”这年是天正十年【天正十年:1582年——译注】五月。三成跟随着秀吉,一同站在为攻占备中高松城(现冈山县西部)而修筑的巨大的人工大堤上。
“殿下,在想什么?请赶快回到阵中去,这里实在危险。”石田三成大声叫道,看他那架势,仿佛差一点儿要将身材矮小的秀吉的脑袋一口咬下来似的。
“瞧你个执拗的佐吉。”秀吉朗声笑着,存心戏弄地说道。佐吉是石田三成的乳名。三成十二岁时,秀吉在近江(现在的滋贺县)将他收人自己麾下。膝下无嗣的秀吉对三成十分疼爱,如今三成早已长成二十二岁的壮汉子,秀吉还是很少叫他“三成”,而是用其乳名“佐吉、佐吉”地称呼他。秀吉在三成面前有时严厉有时戏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熏陶。
“万一大堤溃塌了如何是好?还是快返回阵中去吧。”三成仍然反反复复地对着秀吉大声吼叫。秀吉又一次大笑起来,他转过脸,问三成身旁一位单腿下跪的青年:“纪之介,你说说看,这大堤会溃塌吗?”
“这个嘛……”被称做纪之介的青年抬起那张黑黝黝的脸,半边眉毛略略向上翘起,锐利的目光突然滑稽地变得柔和起来。他就是后来官拜刑部少辅的大谷吉继,人称“智勇兼备的武将”。
虽然在关原之战【关原之战:庆长五年(1600年)九月十五日,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与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在美浓国(今岐阜县中南部)关原展开的决定政权归属的大会战,因东军获胜,德川家康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译注】中与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德川摹府第一代将军(1603-1605在位)。织田信长死后,成为五大老之一。丰臣秀吉死后,凭借关原之战称霸天下。庆长八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了江户幕府——译注】为敌,但在江户时期,大谷吉继也是位深得黎民百姓爱戴的名将。他与三成差不多同时期于近江被秀吉收于麾下,秀吉就像对待三成一样,总是以乳名“纪之介”称呼他,同时也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多方面对他进行栽培。他比三成年长一岁,与三成是打小一起玩耍的总角之交。
此刻,吉继歪着头支吾道:“这个嘛……”随即装起傻来,“可是,如果殿下不待在这里的话,末将也将看不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了呀。”这个混账!三成斜着眼睛瞪了吉继一眼。然而,吉继的脸上却显出一种“假如溃塌我将豁出性命保护主君”的坚定不移的决心。秀吉在吉继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笑得更加畅快,又对身旁另一个人问道:“你觉得如何,正家?”此人便是后来的大藏大辅长束正家。
长束正家乃与秀吉同为织田信长【织田信长(1534-1582):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大名(诸侯),著名武将。在“本能寺之变”中遭部将明智光秀偷袭图击而自杀——译注】麾下部将的丹羽长秀的家臣。秀吉听说其素有“工于计算,天下无双”之誉,于是在攻打备中高松城之前,硬是将他从长秀那里“借”了来。只见正家谄巧一笑,伶牙俐齿地答道:“殿下花费八千贯永乐钱修筑的这个大堤,自然是岿然不动,殿下无需多虑。”
又是数字!其实三成在计算方面的才能也不输给正家,但他看不惯正家献媚谄上的样子,尤其是那副似笑非笑的嘴脸,叫他看了很不舒服。没有吉继那般誓死捍卫秀吉的决心,却还要煽风点火,不知轻重地让秀吉陷于危境。三成刚要开口反驳,秀吉的洪亮声音在耳旁响起:“哈哈,看来钱的威力还是不可动摇的。我要你等亲眼看一看!”说着,秀吉深深地吸了口气。莫非这就要动手了?三成想到这里,赶紧蹲下身子抱紧秀吉的腿,不让他的身体晃动。
“凿开河堤!”秀吉大声吼道。当年,原织田信长麾下部将羽柴秀吉奉敕平定日本的中部地区。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秀吉率领的军队摧城拔寨,先后攻陷了中部霸主毛利辉元家族统治下的多个城池,从中部一路席卷向西。
“那可不仅仅是攻城陷地啊。”对于秀吉的攻城战术,三成是这样评价的。秀吉自有他的意图。为了让这些敌方的据点永远失掉反抗的意志,他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攻城战法,以使敌人只要一想起,就禁不住心惊胆战。攻打鸟取城的时侯,秀吉命数万大军将城池彻底包围,却引而不发,静待城内粮草尽绝,结果城内果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秀吉的军师竹中兵卫之子竹中重门在其所撰秀吉传记《丰鉴》中战战兢兢地记述道:“饿死人之尸骸碎而食之。”也就是将饿死之人的尸骸切碎,分而食之。
随军攻打鸟取城的三成,城陷之后进入城中,这就是后来擢升为俸禄万石的大名【大名:日本战国时代将部分领地分给家臣,作为统一管辖领地内的独立领主——译注】,对鸟取城百姓关爱有加、颇为体恤的那员猛将。当时他对着城中的军民大叫:“只能少许吃一点儿,不然会撑死的!”三成命手下兵土支起大锅,煮了许多白粥,分发给敌方的军民吃。再说鸟取城内,“简直像个地狱”!三成看着这个人间地狱的骇人光景,不由对秀吉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骇惧。
鸟取城陷落后,秀吉又进一步向毛利家族经营多年的备中防线迫近,只要攻破这条防线,就可以一举直达今天的广岛县一带。毛利家族的备中防线,自北向南,由宫地山城、冠山城、高松城、加茂城、日幡城、松岛城、庭濑城等七座城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松城。这次秀吉又想出了惊天动地的一招:“以水攻之!”用人工堤坝将高松城围起来,然后引河川之水连城带城中固守之敌军统统淹没,这便是水攻战法。
备中高松城三面被八幡、龙王、三光、石井等群山合围,另一面则“网开一面”,接连着开阔的平原。秀吉的战术就是要在这平原部分以人工修筑一道大堤,截住流经附近的足守川、砂川等山中的大小谷川,使水位猛涨,然后淹掉高松城。这一战术到底能否成功?三成对此还是心存疑虑。而秀吉似乎对这种水攻战法尤其情有独钟,后来在攻打尾州竹鼻和纪州太田城的时候,又故伎重演,再次祭出这一战术。
“夫水攻之术自六角义贤始之。”记述伊势(现在的三重县东部)战乱史实的《势州军记》关于日本水攻战法有如此记载:相传义贤与其子四郎义弼内讧,于是在近江肥田城以水攻之,成为日本运用水攻战术的最早战例。出生于近江的三成,自小便从父亲正继那里听说过六角义贤的水攻战法。
“可是,和我家主君的水攻战术比较起来,六角的水攻战术简直是小儿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秀吉所筑人工大堤底部宽十二间【间:日本长度单位,1间约等于1.8181米,12间约折合22米,6间约折合11米——译注】,顶部宽六间,前所未闻的宽度,加上总共三里半【里:日本古代长度单位,1里约等于今天的3927.273米——译注】的长度。古往今来,能做出如此豪壮攻城之举的武将有几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成心里这样想,但却仍不免有一丝担心。三成的担心在于工期实在太短,如此巨大的工程只花了十二个昼夜便突击完成。这样的大堤经得起奔突泻涌的洪流冲击吗?况且,秀吉竟然还说要站在人工大堤上亲眼看一看城池陷没的那一瞬间。故此,三成才啰啰唆唆不住地劝谏秀吉。秀吉面对着如笼中困兽的高松城和它背后像屏风般矗立的群山发出洪亮的一声吼,于是巨大的人工大堤上数万名兵士齐齐呐喊应和着。秀吉的吼声和兵士们的呐喊声迅即被群山吸纳,四下里一阵寂静。
“坏了!”三成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然而三成的担忧仅仅一瞬便烟消云散。就在他紧张不已的时候,一阵天地动摇的轰响连连撞击着他的耳鼓,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谷川将所有积蓄的水一股脑儿喷泻出来。三成急忙埋下头,将全身所有气力都集中在两只胳膊上,紧紧抱住秀吉的两腿,那架势仿佛下半身扎在人工大堤中一样。山间喷涌而出的河水如怒海洪涛,狂放不羁,冲荡着备中高松城的石墙,霎时间将城墙摧倒,城上的剑楼连座拔起,并朝着人工大堤突进。
“过来了!”秀吉根本不顾三成再三劝谏,他挺起胸膛,朗声叫着,好像要向奔突而至的怒涛挑战似的。怒涛终于伴随着闷雷般的轰响猛烈撞击到绵延三里半长的大堤上,撞击转瞬化作巨大的冲击力,传递到三成的两只脚上。
“小心被水冲走!”三成两只胳膊更加屏足了劲。河水猛烈地冲袭着他。秀吉迎着河水溅起的飞沫,依旧畅快地发出欢呼。数万名兵士也与之遥相呼应。旁边魁伟的吉继被水淋得浑身湿透,他以手压住秀吉的肩膀,想将他按下去。正家则用手捂住耳朵,蹲在一旁。
“佐吉,佐吉,快看!”秀吉重重拍打着低头使劲的三成的肩头,像个孩子般高兴得手舞足蹈。三成抬起那张秀丽的脸庞,随后慢慢地站起身。那一瞬的景象令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站在人工大堤上望下去,眼前那片山地完全变了样:被围在群山和人工大堤中的高松城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只有城中央的主城堡露出水面一点儿。
“得天下者,舍主君其谁乎?”三成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掠过这样一个念头。
“纪之介,主君必将夺取天下!”三成像被什么东西附了体似的,在接连不断的轰响中大声嚷道。闻听此言,早已心照不宣的纪之介(也就是大谷吉继)吓出了一身冷汗:“傻瓜!这话若是传到右大臣家的耳朵里如何是好?”右大臣家即指织田信长。自从五年前被朝廷授予右大臣的官职以来,便一直被人尊称为“右大臣家”(不过,信长不到半年便辞去了右大臣的官职),而此时的秀吉不过是信长麾下的一员部将而已。可是,吉继的话根本传不到三成的耳朵里。
“我早晚也要打一场这样的豪壮之战!”三成的脑海里被突然涌上来的渴望塞满了。
“我一定要这样!”三成对着卷起漩涡的湖水大声叫道。此后大约一个月,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遭明智光秀偷袭而死去。
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后第八年的天正十八年正月,身披黄金衣甲的秀吉,穿过京都聚乐第的走廊,朝大殿匆匆而去。——看看这副雄姿!趾高气扬地这样想的,并不是秀吉,而是跟随在喋喋不休的秀吉身后的石田三成。
“我的人生之师终于夺得了天下!仅仅八年。”三成真想大声叫出来。秀吉在信长死后,只用了八年时间,已经基本将天下收人囊中。其间,秀吉不仅完成了信长所未能完成的平定四国和九州的大业,而且企图篡夺织田政权的德川家康等过去的重臣,也一个个或是降服或是被杀,连原本拥有继承者资格的信长的次子信雄(长子信忠在“本能寺之变”中追随信长一同自杀),也被秀吉收入麾下。
当然还不止这些。此前,秀吉就任从一品关白【关白:日本古代官职名,是辅佐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职务,天皇年幼时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称“关白”。王政复古时被废除。“关白”一词源自中国,《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译注】,并且被朝廷赐予丰臣的新姓,于是诞生了关白丰臣秀吉。此刻这个一路上喋喋不休的男人所穿过的聚乐第,便是关白处理政务的办公厅所。
随着秀吉就任关白,三成的身份也随之有了变化:他被选为十二诸大夫之一,并且被朝廷授予从五品下治部少辅。同三成一起跟随在秀吉身后的大谷吉继和长束正家也分别被授予从五品下刑部少辅、从五品下大藏大辅。
“刑部”,三成以官职这样称呼吉继,吉继也以官职称呼三成为“治部”或者“治部少”。尽管被人尊称为“治部”,三成却并没有一丁点儿自我陶醉于飞黄腾达之中的意思。这个自负心极强的武勇男儿时常瞪着眼睛环视四周,心中暗自在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嘛。”不过此刻,走在聚乐第长长的走廊上的三成却丝毫没有自负的心理。他心里想的是:“若要彻底统一天下,还有一股势力非摧垮不可。”
那便是关东王北条氏。北条家族是以相模国(现在的神奈川县)小田原为据点,自北条早云以来割据关东一方的霸主,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北条家族的版图,从初代的北条早云开始,经第二代氏纲,至第三代氏康的时代急速扩大。当时与北条氏康敌对、担任足利幕府【幕府:日本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以征夷大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治的政治机构及其政权——译注】要职的古河公方【公方:日本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的地方将军、幕府——译注】足利晴氏和关东管领【管领:日本室町暮府的官职名,辅佐将军统领幕府——译注】上杉宪政等人,曾联合起兵,以八万六千余骑兵马包围了氏康的属城河越城(现在的埼玉县川越市)。氏康从小田原急行军,长途奔袭,只用八千余骑兵马就撕破包围,击败了足利晴氏和上杉宪政的联军。
这场大胜仗后来被称为“河越夜战”,使北条家族更加声名远播,也赢得了周围领主们的尊敬和信赖。北条家族在第三代氏康死去之后仍继续扩大统治版图,现在其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相模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现在的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埼玉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静冈县),拥有大小一百余座城池,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
“可是,这算得了什么?”三成在脑子里将北条家的版图描画了一下,轻蔑地想道:“除了北条家拥有的版图,关白殿下统治支配着其余的所有大小诸侯国哩。”事实上,只要秀吉向天下一声号令,就可以轻而易举将身为一介地方势力的北条家击得粉碎。北条家的第五代一家之主北条氏直,对秀吉三番五次“前来聚乐第议事”的邀约,一直支吾搪塞,不肯应允,踞守在小田原城内。拒绝前来聚乐第,也就意味着拒绝向秀吉表示臣服。
如今,身披黄金衣甲的秀吉朝大殿走去,就是准备向全国的大名发布征讨北条家的军令。秀吉走进大殿,在上座房间【上座房间:日本传统宫殿建筑中比下座房间地板高出一个台阶的地方,为主君同家臣等会面的场所。——译注】落座,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大名立即齐刷刷地俯首叩拜。
这中间有曾为织田信长同盟者的德川家康,有信长的次子信雄,有昔日秀吉的同僚前田利家,有曾经令信长闻之丧胆的上杉谦信的养子上杉景胜,有曾征服四国岛全境的长宗我部元亲,有眼看即将称霸九州一方却惜败于秀吉的岛津义久,还有八年前秀吉作为信长麾下部将与之决战过的毛利家族的一家之主毛利辉元。真可谓是群星煌煌,无数智将、猛将尽在这大殿的上座房间齐聚一堂。天下臣服。
三成和吉继、正家一同站在紧挨着上座的侧殿,看着眼前这光景,禁不住微微颤抖,这一幕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以会津黑川城主伊达政宗为首的奥州(现在的东北地区)一带的大名尚未宣誓臣从秀吉,不过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后来征讨北条的战争中,这些大名几乎全都前来谒见秀吉,并且加入了攻打小田原城的作战队伍。
“北条家近年来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至今不肯上京,盘踞在关东一带恣意妄为,恶行种种,不可胜数。”秀吉用他那特有的洪亮声音朗朗说道,“因此,本年三月一日入宫觐见时,天皇赐予我节刀【节刀:古代日本天皇下赐给出征将军或遣唐使长官的刀,以示全权委任——译注】,命我征讨北条家。”接下来,秀吉对各大名的进军路线进行布置。事实上,各武将的进军路线早已在之前的文书中下达,因而今天的谒见只不过是一种示威。
此前,秀吉和与北条家领土相接的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以及作为丰臣家的柱石而格外受到重视的前田利家等人在聚乐第召开军事会议,专门商讨了征讨的政略及战略。三成也作为心腹得以临席,对其内容早已熟记在胸。然而熟记归熟记,三成还是非常渴望一睹秀吉向诸大名发布军令的场面。
德川家康率三河、远江、甲斐、信浓、骏河的兵士共二万五千骑,织田信雄率伊势、尾张的兵力共一万五千骑,加上秀吉的养子、被视为将来要继承秀吉天下(不过后来因触怒秀吉而被命切腹自杀,其实是秀吉的外甥)的丰臣秀次率五畿内、南海、山阴、山阳、近江、伊贺的兵士共十二万骑,总兵力十六万骑,从东海道正面进攻小田原,拔除北条家防卫线上的天险箱根。
前田利家及利长父子、上杉景胜、真田昌幸、小笠原信岭等率三万五千骑,从北陆道经东山道直人关东平原,进攻北条家在关东平原上的属城。长宗我部元亲、九鬼嘉隆、协坂安治、加藤嘉明等率领水军,负责封锁与小田原城相接的相模湾。毛利辉元率领四万骑兵士上京,守备秀吉率兵离京后的大坂城(现在的大阪市)以及聚乐第。此外,九州萨摩的岛津义久的外甥岛津久保也保证将率兵抵大坂城。
此次征讨北条家的总兵力,单是进入关东直接作战的就达二十五万骑,如果加上表示愿意参战的奥州的兵力和留守聚乐第的兵力以及动员的其他兵力,合计共有五十万之众。而北条家的兵力情况又如何呢?据《毛利家文书》“(北条)氏直分国总人数积也”项记载,只有区区三万四千骑。即使将北条家本城和各属城的武士集中起来也算上,也不超过四万骑。换句话说,对盘踞在关东平原的北条家及其麾下的各家势力,秀吉集中了全日本几乎所有的兵力来对其进行围殴,摆出了一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架势。这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
“具体细节由家老【家老:日本古代大名家中统管藩政的重臣,一般由数人组成,轮流主政——译注】传达,你等可与石田治部少辅、大谷刑部少辅、长束大藏大辅等商谈。”秀吉一面用视线向三成等人示意,一面告知诸大名。三成面对诸大名轻轻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执掌丰臣家实务大权的男儿来说,这的确是光荣的瞬间。然而,谒见结束后跟随秀吉走出大殿的路上,三成的心里却又郁郁寡欢,没法高兴。
“难道又是奉行?”三成自“本能寺之变”以来八年间,还没有立下特别令人刮目相待的战功。所谓“奉行”,即是指后勤服务。三年前攻打九州岛津家的时候,他便同吉继、正家一起,负责运送和分配粮草,虽然发挥了出色的管理才能,使得参加进攻九州的诸将毫无后顾之忧,但是在那个年代,武将素以直接参战,建功立业为最大的德行,像这类踏踏实实的后勤工作不仅默默无闻,而且很让人轻视。
“三月一日离京,征讨小田原!”秀吉在大殿上座大声宣言。因为三年前进攻九州也是三月一日出兵,所以秀吉为了讨个吉利,定下这一天出兵征讨。
“又要让我运送粮草?”三成觉得自己同进攻九州时一样,免不了又是担当后勤服务的任务,因而稍许有些沮丧。
“佐吉,佐吉,过来一下!”秀吉使劲摇着手,依旧用乳名招呼着三成,表情神神秘秘的,好像有什么珍奇的东西要赏赐他一样。
“纪之介、正家也进来!”于是,两人随着莫名其妙的三成一同走进屋内。
“佐吉、纪之介、正家三人,随我一同前往小田原,待宇都宫、佐竹等人的关东兵马到达之后,你们负责攻打北条家的属城。”秀吉等三人进入房间,立即像在军帐中一样,声色严厉地下令道:“兵力总共两万,佐吉为主帅!”三成顿时说不出话来。宇都宫即下野国(现在的枥木县)宇都宫城的城主宇都宫国纲,佐竹即常陆国(现在的茨城县)山直城的城主佐竹义宣。宇都宫此时虽然降服于北条家,但是已经暗中表示臣从秀吉,佐竹则是多年来一直与北条家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听说秀吉将发兵征讨北条,自然是欣喜若狂,自告奋勇地参战。
“终于把我当做一名武将来用了!”三成没有做声,两颊却不禁涌上来一阵潮红。
“佐吉,不必担心,北条家的属城只不过是些乡下小城而已。”秀吉把三成的沉默当成是紧张所致,他一面宽慰着,一面用慈父般的眼光朝他投去一瞥。
“不能让虎之助和市松等人老是把你称做‘三献茶男儿’,你一定要让他们瞧瞧,石田治部少辅是个武勇之将!这样,这些家伙才会重视佐吉,丰臣家也可以更加团结,坚如磐石。”秀吉一字一顿地谆谆说道。秀吉所说的“三献茶”,是一段足以显示出三成少年时期聪明才智的著名佳话,三成至今回忆起来,那一幕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那还是秀吉作为信长麾下的一员部将,身兼近江长浜城城主时的故事。当时秀吉刚刚成为俸禄万石的大名,经常策马在领地内来回巡视,所到之处,少不了同臣民搭腔拉扯几句。这天,秀吉在巡视返回途中,来到长浜城郊外大约一里半的一个名叫观音寺的寺院歇脚。
“上茶!”秀吉命令道。随着话音,一个少年端上一只大茶碗,里面盛着七八分满的温吞吞的茶水,递给秀吉。
“真是好茶!”路途劳顿的秀吉口干舌燥,于是一口气喝下一大碗温茶,随后又吩咐道:“再来一碗。”少年第二次端上来的,还是那只大茶碗,但是里面只盛了大约半碗茶水,茶温则比刚才那碗稍热。秀吉又是一饮而尽,开口要第三碗。这次少年端上来的是只小茶碗,里面盛着滚烫的茶水,冒着腾腾的热气。
“有道理。”秀吉一面喝着茶,一面面露微笑暗暗寻思:为了舒缓和减轻喉咙的干渴程度,茶的温度和茶的量都有所不同啊。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秀吉不动声色地问少年:“为什么三次献上来的茶有如此不同?”少年的回答一如秀吉所猜测,并且说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或许秀吉为眼前这个少年的机敏所动,加上他毫不忌惮说出自己想法的那种爽直性格和知道了对方就是一城之主仍镇定自若的态度,让秀吉大为赞赏。
“和我小时候一样。”秀吉心中暗暗想道。
“叫什么名字?”秀吉问少年。
“石田佐吉。”少年答道。他就是当时年方十二岁的三成。这次不期的会面给秀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石田佐吉收入了自己麾下。这个故事广泛流传于世间,因为三成献茶三碗于秀吉,故此将三成戏称为“三献茶”。
再说出身尾张、同秀吉有着血缘关系的虎之助即加藤清正、市松即福岛正则等人,差不多与三成同时期成为秀吉的侍童,他们喜欢炫耀自己的力气或武功,听到这段佳话后便很是不以为然:“武功一点儿都没有,光是凭着点儿小聪明哪。”他们对这件事有些反感。
自然,近江人与尾张人素有不和,而这种不和后来竟招致了双方在关原分裂成东、西两军。这段显示三成聪明才智的“三献茶”佳话,至此大多数人还是赞同加藤清正的看法,认为三成只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而已。
“要让他们瞧瞧,石田治部少辅是个武勇之将!”秀吉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这个原因。然而此时此刻,三成对秀吉的话根本毫不在意,“虎之助和市松这帮混账,想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去好了。”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八年前在备中高松城突然间涌上来的那种渴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明白。”平时话语很多的这位丰臣家的年轻官僚,此刻只简短地进出两个字。
“率领关东的兵马前往小田原的话,首先要做的是必须攻陷上州馆林城。”秀吉听到三成的回答之后,立即下了一道命令,接着又下了另一道对三成今后的人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命令:“攻下馆林城,接下来彻底摧毁武州忍城!”这道命令,同时也改变了武州忍城的命运,使其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日本史指应仁之乱至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年代,即年——译注】的混战历史上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故事。
武州忍城是成田家族的常住城堡,位于现在的埼玉县行田市。追溯起成田家的系谱,可以上溯至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始于大化元年(645年)的日本古代政治改革运动,推翻了把持国政的豪族势力,建立起以律令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废除土地私有、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税制等——译注】的功臣、名门望族藤原镰足家,当时其所统治的地域还只限于夹在利根川和荒川南北两条河流之间的行田市周边一带。
据记载成田氏功绩的《成田记》所载,忍城由人称“智、仁、勇三德兼备的武将”、成田家第十五代一家之主成田亲泰所筑,成田家族的领地正是在亲泰的时候得到了飞跃般的扩展。原先成田家的长住城堡是成田(现在的埼玉县熊谷市上之地区),后来亲泰征服了忍城,便移住到这里。距离三成的时代,大约已是一百年前的陈年旧事了。亲泰死后传位于第十六代长泰,长泰曾经与上杉谦信交过战,四年前也已作古,如今成田家的一家之主是长泰之子成田氏长。成田家的兵力仅有一千骑,同三成所率的两万兵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彻底摧毁武州忍城!”秀吉下了命令之后,拿出筑于一百年前的忍城的手绘地图(现仍存于世,题为《天正年间武藏忍城之图》)给三成观看。
“整座城好像浮在湖水之上一样。”三成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忍城是将洪水多发地区形成的湖泊以及其中的岛屿连接起来、要塞化而形成的一座城郭。三成仔细观看着地图。主城堡、第二城堡、第三城堡、蜿蜒曲折的廊楼等城堡的主要部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岛屿,它们分布于一大片湖泊的中心,相互间用吊桥连接在一起。主城堡等主要部分的周围,则被武士集中居住的宅群环绕着,也都是些独立的小岛。城的东部是一片陆地平原,有一条大路孤零零地通向城外,道路两侧直栏横槛地簇拥着众多的民家和商铺,形成热闹的集镇闹市。不过,这个集镇也以湖中流出的沟渠作为护濠,与城中别处连成一体。
“真是座不同寻常的城堡。”三成凝视着地图,暗暗思忖。
“可以说是座浮城。”秀吉的这句话没有任何其他含义,只不过是就这座城堡的形状有感而发而已。
丰臣所说的治部,就是他为之激赏不已的治部少辅石【治部少辅:和后文的刑部少辅、大藏大辅等均为官职名——译注】田三成。丰臣曾不止一次夸赞三成道:“论才器,与我不相上下者,唯治部而已。”这年是天正十年【天正十年:1582年——译注】五月。三成跟随着秀吉,一同站在为攻占备中高松城(现冈山县西部)而修筑的巨大的人工大堤上。
“殿下,在想什么?请赶快回到阵中去,这里实在危险。”石田三成大声叫道,看他那架势,仿佛差一点儿要将身材矮小的秀吉的脑袋一口咬下来似的。
“瞧你个执拗的佐吉。”秀吉朗声笑着,存心戏弄地说道。佐吉是石田三成的乳名。三成十二岁时,秀吉在近江(现在的滋贺县)将他收人自己麾下。膝下无嗣的秀吉对三成十分疼爱,如今三成早已长成二十二岁的壮汉子,秀吉还是很少叫他“三成”,而是用其乳名“佐吉、佐吉”地称呼他。秀吉在三成面前有时严厉有时戏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熏陶。
“万一大堤溃塌了如何是好?还是快返回阵中去吧。”三成仍然反反复复地对着秀吉大声吼叫。秀吉又一次大笑起来,他转过脸,问三成身旁一位单腿下跪的青年:“纪之介,你说说看,这大堤会溃塌吗?”
“这个嘛……”被称做纪之介的青年抬起那张黑黝黝的脸,半边眉毛略略向上翘起,锐利的目光突然滑稽地变得柔和起来。他就是后来官拜刑部少辅的大谷吉继,人称“智勇兼备的武将”。
虽然在关原之战【关原之战:庆长五年(1600年)九月十五日,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与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在美浓国(今岐阜县中南部)关原展开的决定政权归属的大会战,因东军获胜,德川家康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译注】中与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德川摹府第一代将军(1603-1605在位)。织田信长死后,成为五大老之一。丰臣秀吉死后,凭借关原之战称霸天下。庆长八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了江户幕府——译注】为敌,但在江户时期,大谷吉继也是位深得黎民百姓爱戴的名将。他与三成差不多同时期于近江被秀吉收于麾下,秀吉就像对待三成一样,总是以乳名“纪之介”称呼他,同时也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多方面对他进行栽培。他比三成年长一岁,与三成是打小一起玩耍的总角之交。
此刻,吉继歪着头支吾道:“这个嘛……”随即装起傻来,“可是,如果殿下不待在这里的话,末将也将看不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了呀。”这个混账!三成斜着眼睛瞪了吉继一眼。然而,吉继的脸上却显出一种“假如溃塌我将豁出性命保护主君”的坚定不移的决心。秀吉在吉继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笑得更加畅快,又对身旁另一个人问道:“你觉得如何,正家?”此人便是后来的大藏大辅长束正家。
长束正家乃与秀吉同为织田信长【织田信长(1534-1582):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大名(诸侯),著名武将。在“本能寺之变”中遭部将明智光秀偷袭图击而自杀——译注】麾下部将的丹羽长秀的家臣。秀吉听说其素有“工于计算,天下无双”之誉,于是在攻打备中高松城之前,硬是将他从长秀那里“借”了来。只见正家谄巧一笑,伶牙俐齿地答道:“殿下花费八千贯永乐钱修筑的这个大堤,自然是岿然不动,殿下无需多虑。”
又是数字!其实三成在计算方面的才能也不输给正家,但他看不惯正家献媚谄上的样子,尤其是那副似笑非笑的嘴脸,叫他看了很不舒服。没有吉继那般誓死捍卫秀吉的决心,却还要煽风点火,不知轻重地让秀吉陷于危境。三成刚要开口反驳,秀吉的洪亮声音在耳旁响起:“哈哈,看来钱的威力还是不可动摇的。我要你等亲眼看一看!”说着,秀吉深深地吸了口气。莫非这就要动手了?三成想到这里,赶紧蹲下身子抱紧秀吉的腿,不让他的身体晃动。
“凿开河堤!”秀吉大声吼道。当年,原织田信长麾下部将羽柴秀吉奉敕平定日本的中部地区。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秀吉率领的军队摧城拔寨,先后攻陷了中部霸主毛利辉元家族统治下的多个城池,从中部一路席卷向西。
“那可不仅仅是攻城陷地啊。”对于秀吉的攻城战术,三成是这样评价的。秀吉自有他的意图。为了让这些敌方的据点永远失掉反抗的意志,他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攻城战法,以使敌人只要一想起,就禁不住心惊胆战。攻打鸟取城的时侯,秀吉命数万大军将城池彻底包围,却引而不发,静待城内粮草尽绝,结果城内果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秀吉的军师竹中兵卫之子竹中重门在其所撰秀吉传记《丰鉴》中战战兢兢地记述道:“饿死人之尸骸碎而食之。”也就是将饿死之人的尸骸切碎,分而食之。
随军攻打鸟取城的三成,城陷之后进入城中,这就是后来擢升为俸禄万石的大名【大名:日本战国时代将部分领地分给家臣,作为统一管辖领地内的独立领主——译注】,对鸟取城百姓关爱有加、颇为体恤的那员猛将。当时他对着城中的军民大叫:“只能少许吃一点儿,不然会撑死的!”三成命手下兵土支起大锅,煮了许多白粥,分发给敌方的军民吃。再说鸟取城内,“简直像个地狱”!三成看着这个人间地狱的骇人光景,不由对秀吉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骇惧。
鸟取城陷落后,秀吉又进一步向毛利家族经营多年的备中防线迫近,只要攻破这条防线,就可以一举直达今天的广岛县一带。毛利家族的备中防线,自北向南,由宫地山城、冠山城、高松城、加茂城、日幡城、松岛城、庭濑城等七座城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高松城。这次秀吉又想出了惊天动地的一招:“以水攻之!”用人工堤坝将高松城围起来,然后引河川之水连城带城中固守之敌军统统淹没,这便是水攻战法。
备中高松城三面被八幡、龙王、三光、石井等群山合围,另一面则“网开一面”,接连着开阔的平原。秀吉的战术就是要在这平原部分以人工修筑一道大堤,截住流经附近的足守川、砂川等山中的大小谷川,使水位猛涨,然后淹掉高松城。这一战术到底能否成功?三成对此还是心存疑虑。而秀吉似乎对这种水攻战法尤其情有独钟,后来在攻打尾州竹鼻和纪州太田城的时候,又故伎重演,再次祭出这一战术。
“夫水攻之术自六角义贤始之。”记述伊势(现在的三重县东部)战乱史实的《势州军记》关于日本水攻战法有如此记载:相传义贤与其子四郎义弼内讧,于是在近江肥田城以水攻之,成为日本运用水攻战术的最早战例。出生于近江的三成,自小便从父亲正继那里听说过六角义贤的水攻战法。
“可是,和我家主君的水攻战术比较起来,六角的水攻战术简直是小儿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秀吉所筑人工大堤底部宽十二间【间:日本长度单位,1间约等于1.8181米,12间约折合22米,6间约折合11米——译注】,顶部宽六间,前所未闻的宽度,加上总共三里半【里:日本古代长度单位,1里约等于今天的3927.273米——译注】的长度。古往今来,能做出如此豪壮攻城之举的武将有几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成心里这样想,但却仍不免有一丝担心。三成的担心在于工期实在太短,如此巨大的工程只花了十二个昼夜便突击完成。这样的大堤经得起奔突泻涌的洪流冲击吗?况且,秀吉竟然还说要站在人工大堤上亲眼看一看城池陷没的那一瞬间。故此,三成才啰啰唆唆不住地劝谏秀吉。秀吉面对着如笼中困兽的高松城和它背后像屏风般矗立的群山发出洪亮的一声吼,于是巨大的人工大堤上数万名兵士齐齐呐喊应和着。秀吉的吼声和兵士们的呐喊声迅即被群山吸纳,四下里一阵寂静。
“坏了!”三成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然而三成的担忧仅仅一瞬便烟消云散。就在他紧张不已的时候,一阵天地动摇的轰响连连撞击着他的耳鼓,群山之间大大小小的谷川将所有积蓄的水一股脑儿喷泻出来。三成急忙埋下头,将全身所有气力都集中在两只胳膊上,紧紧抱住秀吉的两腿,那架势仿佛下半身扎在人工大堤中一样。山间喷涌而出的河水如怒海洪涛,狂放不羁,冲荡着备中高松城的石墙,霎时间将城墙摧倒,城上的剑楼连座拔起,并朝着人工大堤突进。
“过来了!”秀吉根本不顾三成再三劝谏,他挺起胸膛,朗声叫着,好像要向奔突而至的怒涛挑战似的。怒涛终于伴随着闷雷般的轰响猛烈撞击到绵延三里半长的大堤上,撞击转瞬化作巨大的冲击力,传递到三成的两只脚上。
“小心被水冲走!”三成两只胳膊更加屏足了劲。河水猛烈地冲袭着他。秀吉迎着河水溅起的飞沫,依旧畅快地发出欢呼。数万名兵士也与之遥相呼应。旁边魁伟的吉继被水淋得浑身湿透,他以手压住秀吉的肩膀,想将他按下去。正家则用手捂住耳朵,蹲在一旁。
“佐吉,佐吉,快看!”秀吉重重拍打着低头使劲的三成的肩头,像个孩子般高兴得手舞足蹈。三成抬起那张秀丽的脸庞,随后慢慢地站起身。那一瞬的景象令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站在人工大堤上望下去,眼前那片山地完全变了样:被围在群山和人工大堤中的高松城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只有城中央的主城堡露出水面一点儿。
“得天下者,舍主君其谁乎?”三成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掠过这样一个念头。
“纪之介,主君必将夺取天下!”三成像被什么东西附了体似的,在接连不断的轰响中大声嚷道。闻听此言,早已心照不宣的纪之介(也就是大谷吉继)吓出了一身冷汗:“傻瓜!这话若是传到右大臣家的耳朵里如何是好?”右大臣家即指织田信长。自从五年前被朝廷授予右大臣的官职以来,便一直被人尊称为“右大臣家”(不过,信长不到半年便辞去了右大臣的官职),而此时的秀吉不过是信长麾下的一员部将而已。可是,吉继的话根本传不到三成的耳朵里。
“我早晚也要打一场这样的豪壮之战!”三成的脑海里被突然涌上来的渴望塞满了。
“我一定要这样!”三成对着卷起漩涡的湖水大声叫道。此后大约一个月,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遭明智光秀偷袭而死去。
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后第八年的天正十八年正月,身披黄金衣甲的秀吉,穿过京都聚乐第的走廊,朝大殿匆匆而去。——看看这副雄姿!趾高气扬地这样想的,并不是秀吉,而是跟随在喋喋不休的秀吉身后的石田三成。
“我的人生之师终于夺得了天下!仅仅八年。”三成真想大声叫出来。秀吉在信长死后,只用了八年时间,已经基本将天下收人囊中。其间,秀吉不仅完成了信长所未能完成的平定四国和九州的大业,而且企图篡夺织田政权的德川家康等过去的重臣,也一个个或是降服或是被杀,连原本拥有继承者资格的信长的次子信雄(长子信忠在“本能寺之变”中追随信长一同自杀),也被秀吉收入麾下。
当然还不止这些。此前,秀吉就任从一品关白【关白:日本古代官职名,是辅佐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职务,天皇年幼时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称“关白”。王政复古时被废除。“关白”一词源自中国,《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译注】,并且被朝廷赐予丰臣的新姓,于是诞生了关白丰臣秀吉。此刻这个一路上喋喋不休的男人所穿过的聚乐第,便是关白处理政务的办公厅所。
随着秀吉就任关白,三成的身份也随之有了变化:他被选为十二诸大夫之一,并且被朝廷授予从五品下治部少辅。同三成一起跟随在秀吉身后的大谷吉继和长束正家也分别被授予从五品下刑部少辅、从五品下大藏大辅。
“刑部”,三成以官职这样称呼吉继,吉继也以官职称呼三成为“治部”或者“治部少”。尽管被人尊称为“治部”,三成却并没有一丁点儿自我陶醉于飞黄腾达之中的意思。这个自负心极强的武勇男儿时常瞪着眼睛环视四周,心中暗自在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嘛。”不过此刻,走在聚乐第长长的走廊上的三成却丝毫没有自负的心理。他心里想的是:“若要彻底统一天下,还有一股势力非摧垮不可。”
那便是关东王北条氏。北条家族是以相模国(现在的神奈川县)小田原为据点,自北条早云以来割据关东一方的霸主,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北条家族的版图,从初代的北条早云开始,经第二代氏纲,至第三代氏康的时代急速扩大。当时与北条氏康敌对、担任足利幕府【幕府:日本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以征夷大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治的政治机构及其政权——译注】要职的古河公方【公方:日本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的地方将军、幕府——译注】足利晴氏和关东管领【管领:日本室町暮府的官职名,辅佐将军统领幕府——译注】上杉宪政等人,曾联合起兵,以八万六千余骑兵马包围了氏康的属城河越城(现在的埼玉县川越市)。氏康从小田原急行军,长途奔袭,只用八千余骑兵马就撕破包围,击败了足利晴氏和上杉宪政的联军。
这场大胜仗后来被称为“河越夜战”,使北条家族更加声名远播,也赢得了周围领主们的尊敬和信赖。北条家族在第三代氏康死去之后仍继续扩大统治版图,现在其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相模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现在的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埼玉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静冈县),拥有大小一百余座城池,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
“可是,这算得了什么?”三成在脑子里将北条家的版图描画了一下,轻蔑地想道:“除了北条家拥有的版图,关白殿下统治支配着其余的所有大小诸侯国哩。”事实上,只要秀吉向天下一声号令,就可以轻而易举将身为一介地方势力的北条家击得粉碎。北条家的第五代一家之主北条氏直,对秀吉三番五次“前来聚乐第议事”的邀约,一直支吾搪塞,不肯应允,踞守在小田原城内。拒绝前来聚乐第,也就意味着拒绝向秀吉表示臣服。
如今,身披黄金衣甲的秀吉朝大殿走去,就是准备向全国的大名发布征讨北条家的军令。秀吉走进大殿,在上座房间【上座房间:日本传统宫殿建筑中比下座房间地板高出一个台阶的地方,为主君同家臣等会面的场所。——译注】落座,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大名立即齐刷刷地俯首叩拜。
这中间有曾为织田信长同盟者的德川家康,有信长的次子信雄,有昔日秀吉的同僚前田利家,有曾经令信长闻之丧胆的上杉谦信的养子上杉景胜,有曾征服四国岛全境的长宗我部元亲,有眼看即将称霸九州一方却惜败于秀吉的岛津义久,还有八年前秀吉作为信长麾下部将与之决战过的毛利家族的一家之主毛利辉元。真可谓是群星煌煌,无数智将、猛将尽在这大殿的上座房间齐聚一堂。天下臣服。
三成和吉继、正家一同站在紧挨着上座的侧殿,看着眼前这光景,禁不住微微颤抖,这一幕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以会津黑川城主伊达政宗为首的奥州(现在的东北地区)一带的大名尚未宣誓臣从秀吉,不过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后来征讨北条的战争中,这些大名几乎全都前来谒见秀吉,并且加入了攻打小田原城的作战队伍。
“北条家近年来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至今不肯上京,盘踞在关东一带恣意妄为,恶行种种,不可胜数。”秀吉用他那特有的洪亮声音朗朗说道,“因此,本年三月一日入宫觐见时,天皇赐予我节刀【节刀:古代日本天皇下赐给出征将军或遣唐使长官的刀,以示全权委任——译注】,命我征讨北条家。”接下来,秀吉对各大名的进军路线进行布置。事实上,各武将的进军路线早已在之前的文书中下达,因而今天的谒见只不过是一种示威。
此前,秀吉和与北条家领土相接的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以及作为丰臣家的柱石而格外受到重视的前田利家等人在聚乐第召开军事会议,专门商讨了征讨的政略及战略。三成也作为心腹得以临席,对其内容早已熟记在胸。然而熟记归熟记,三成还是非常渴望一睹秀吉向诸大名发布军令的场面。
德川家康率三河、远江、甲斐、信浓、骏河的兵士共二万五千骑,织田信雄率伊势、尾张的兵力共一万五千骑,加上秀吉的养子、被视为将来要继承秀吉天下(不过后来因触怒秀吉而被命切腹自杀,其实是秀吉的外甥)的丰臣秀次率五畿内、南海、山阴、山阳、近江、伊贺的兵士共十二万骑,总兵力十六万骑,从东海道正面进攻小田原,拔除北条家防卫线上的天险箱根。
前田利家及利长父子、上杉景胜、真田昌幸、小笠原信岭等率三万五千骑,从北陆道经东山道直人关东平原,进攻北条家在关东平原上的属城。长宗我部元亲、九鬼嘉隆、协坂安治、加藤嘉明等率领水军,负责封锁与小田原城相接的相模湾。毛利辉元率领四万骑兵士上京,守备秀吉率兵离京后的大坂城(现在的大阪市)以及聚乐第。此外,九州萨摩的岛津义久的外甥岛津久保也保证将率兵抵大坂城。
此次征讨北条家的总兵力,单是进入关东直接作战的就达二十五万骑,如果加上表示愿意参战的奥州的兵力和留守聚乐第的兵力以及动员的其他兵力,合计共有五十万之众。而北条家的兵力情况又如何呢?据《毛利家文书》“(北条)氏直分国总人数积也”项记载,只有区区三万四千骑。即使将北条家本城和各属城的武士集中起来也算上,也不超过四万骑。换句话说,对盘踞在关东平原的北条家及其麾下的各家势力,秀吉集中了全日本几乎所有的兵力来对其进行围殴,摆出了一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架势。这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
“具体细节由家老【家老:日本古代大名家中统管藩政的重臣,一般由数人组成,轮流主政——译注】传达,你等可与石田治部少辅、大谷刑部少辅、长束大藏大辅等商谈。”秀吉一面用视线向三成等人示意,一面告知诸大名。三成面对诸大名轻轻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执掌丰臣家实务大权的男儿来说,这的确是光荣的瞬间。然而,谒见结束后跟随秀吉走出大殿的路上,三成的心里却又郁郁寡欢,没法高兴。
“难道又是奉行?”三成自“本能寺之变”以来八年间,还没有立下特别令人刮目相待的战功。所谓“奉行”,即是指后勤服务。三年前攻打九州岛津家的时候,他便同吉继、正家一起,负责运送和分配粮草,虽然发挥了出色的管理才能,使得参加进攻九州的诸将毫无后顾之忧,但是在那个年代,武将素以直接参战,建功立业为最大的德行,像这类踏踏实实的后勤工作不仅默默无闻,而且很让人轻视。
“三月一日离京,征讨小田原!”秀吉在大殿上座大声宣言。因为三年前进攻九州也是三月一日出兵,所以秀吉为了讨个吉利,定下这一天出兵征讨。
“又要让我运送粮草?”三成觉得自己同进攻九州时一样,免不了又是担当后勤服务的任务,因而稍许有些沮丧。
“佐吉,佐吉,过来一下!”秀吉使劲摇着手,依旧用乳名招呼着三成,表情神神秘秘的,好像有什么珍奇的东西要赏赐他一样。
“纪之介、正家也进来!”于是,两人随着莫名其妙的三成一同走进屋内。
“佐吉、纪之介、正家三人,随我一同前往小田原,待宇都宫、佐竹等人的关东兵马到达之后,你们负责攻打北条家的属城。”秀吉等三人进入房间,立即像在军帐中一样,声色严厉地下令道:“兵力总共两万,佐吉为主帅!”三成顿时说不出话来。宇都宫即下野国(现在的枥木县)宇都宫城的城主宇都宫国纲,佐竹即常陆国(现在的茨城县)山直城的城主佐竹义宣。宇都宫此时虽然降服于北条家,但是已经暗中表示臣从秀吉,佐竹则是多年来一直与北条家势不两立的死对头,听说秀吉将发兵征讨北条,自然是欣喜若狂,自告奋勇地参战。
“终于把我当做一名武将来用了!”三成没有做声,两颊却不禁涌上来一阵潮红。
“佐吉,不必担心,北条家的属城只不过是些乡下小城而已。”秀吉把三成的沉默当成是紧张所致,他一面宽慰着,一面用慈父般的眼光朝他投去一瞥。
“不能让虎之助和市松等人老是把你称做‘三献茶男儿’,你一定要让他们瞧瞧,石田治部少辅是个武勇之将!这样,这些家伙才会重视佐吉,丰臣家也可以更加团结,坚如磐石。”秀吉一字一顿地谆谆说道。秀吉所说的“三献茶”,是一段足以显示出三成少年时期聪明才智的著名佳话,三成至今回忆起来,那一幕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那还是秀吉作为信长麾下的一员部将,身兼近江长浜城城主时的故事。当时秀吉刚刚成为俸禄万石的大名,经常策马在领地内来回巡视,所到之处,少不了同臣民搭腔拉扯几句。这天,秀吉在巡视返回途中,来到长浜城郊外大约一里半的一个名叫观音寺的寺院歇脚。
“上茶!”秀吉命令道。随着话音,一个少年端上一只大茶碗,里面盛着七八分满的温吞吞的茶水,递给秀吉。
“真是好茶!”路途劳顿的秀吉口干舌燥,于是一口气喝下一大碗温茶,随后又吩咐道:“再来一碗。”少年第二次端上来的,还是那只大茶碗,但是里面只盛了大约半碗茶水,茶温则比刚才那碗稍热。秀吉又是一饮而尽,开口要第三碗。这次少年端上来的是只小茶碗,里面盛着滚烫的茶水,冒着腾腾的热气。
“有道理。”秀吉一面喝着茶,一面面露微笑暗暗寻思:为了舒缓和减轻喉咙的干渴程度,茶的温度和茶的量都有所不同啊。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秀吉不动声色地问少年:“为什么三次献上来的茶有如此不同?”少年的回答一如秀吉所猜测,并且说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或许秀吉为眼前这个少年的机敏所动,加上他毫不忌惮说出自己想法的那种爽直性格和知道了对方就是一城之主仍镇定自若的态度,让秀吉大为赞赏。
“和我小时候一样。”秀吉心中暗暗想道。
“叫什么名字?”秀吉问少年。
“石田佐吉。”少年答道。他就是当时年方十二岁的三成。这次不期的会面给秀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石田佐吉收入了自己麾下。这个故事广泛流传于世间,因为三成献茶三碗于秀吉,故此将三成戏称为“三献茶”。
再说出身尾张、同秀吉有着血缘关系的虎之助即加藤清正、市松即福岛正则等人,差不多与三成同时期成为秀吉的侍童,他们喜欢炫耀自己的力气或武功,听到这段佳话后便很是不以为然:“武功一点儿都没有,光是凭着点儿小聪明哪。”他们对这件事有些反感。
自然,近江人与尾张人素有不和,而这种不和后来竟招致了双方在关原分裂成东、西两军。这段显示三成聪明才智的“三献茶”佳话,至此大多数人还是赞同加藤清正的看法,认为三成只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而已。
“要让他们瞧瞧,石田治部少辅是个武勇之将!”秀吉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这个原因。然而此时此刻,三成对秀吉的话根本毫不在意,“虎之助和市松这帮混账,想怎么说就让他们怎么说去好了。”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八年前在备中高松城突然间涌上来的那种渴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明白。”平时话语很多的这位丰臣家的年轻官僚,此刻只简短地进出两个字。
“率领关东的兵马前往小田原的话,首先要做的是必须攻陷上州馆林城。”秀吉听到三成的回答之后,立即下了一道命令,接着又下了另一道对三成今后的人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命令:“攻下馆林城,接下来彻底摧毁武州忍城!”这道命令,同时也改变了武州忍城的命运,使其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日本史指应仁之乱至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年代,即年——译注】的混战历史上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故事。
武州忍城是成田家族的常住城堡,位于现在的埼玉县行田市。追溯起成田家的系谱,可以上溯至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始于大化元年(645年)的日本古代政治改革运动,推翻了把持国政的豪族势力,建立起以律令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废除土地私有、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税制等——译注】的功臣、名门望族藤原镰足家,当时其所统治的地域还只限于夹在利根川和荒川南北两条河流之间的行田市周边一带。
据记载成田氏功绩的《成田记》所载,忍城由人称“智、仁、勇三德兼备的武将”、成田家第十五代一家之主成田亲泰所筑,成田家族的领地正是在亲泰的时候得到了飞跃般的扩展。原先成田家的长住城堡是成田(现在的埼玉县熊谷市上之地区),后来亲泰征服了忍城,便移住到这里。距离三成的时代,大约已是一百年前的陈年旧事了。亲泰死后传位于第十六代长泰,长泰曾经与上杉谦信交过战,四年前也已作古,如今成田家的一家之主是长泰之子成田氏长。成田家的兵力仅有一千骑,同三成所率的两万兵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彻底摧毁武州忍城!”秀吉下了命令之后,拿出筑于一百年前的忍城的手绘地图(现仍存于世,题为《天正年间武藏忍城之图》)给三成观看。
“整座城好像浮在湖水之上一样。”三成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忍城是将洪水多发地区形成的湖泊以及其中的岛屿连接起来、要塞化而形成的一座城郭。三成仔细观看着地图。主城堡、第二城堡、第三城堡、蜿蜒曲折的廊楼等城堡的主要部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岛屿,它们分布于一大片湖泊的中心,相互间用吊桥连接在一起。主城堡等主要部分的周围,则被武士集中居住的宅群环绕着,也都是些独立的小岛。城的东部是一片陆地平原,有一条大路孤零零地通向城外,道路两侧直栏横槛地簇拥着众多的民家和商铺,形成热闹的集镇闹市。不过,这个集镇也以湖中流出的沟渠作为护濠,与城中别处连成一体。
“真是座不同寻常的城堡。”三成凝视着地图,暗暗思忖。
“可以说是座浮城。”秀吉的这句话没有任何其他含义,只不过是就这座城堡的形状有感而发而已。
相关热词搜索:傀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