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24-08-21 作者:和田龙 译者:陆求实 来源:和田龙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秀吉对三成下达了攻打北条家属城的命令之后两个月,一个壮汉骑着马,从民家杂错的城边集镇疾驰而过。因为风吹日晒,脸颊变成赤铜色的这个壮汉,有着一张饱满的脸庞。双眼又大又圆,似乎有几分温和可亲的样子,可是再看那黑乎乎的眼珠子里射出来的光,分明是一位可怕的猛将。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多余的肉,身上的肌肉随着他的每个动作而剧烈震颤,仿佛随时会发出金属般的敲击声。壮汉名叫正木丹波,是成田家的头号家老。
“这个混账!”丹波一面策马飞奔,一面嘴里怒气冲冲地骂骂咧咧。马蹄得得,一路来到了东城门长野口。
“有没有看见长亲?”说是询问,倒更像是在叱责看门兵士。丹波口中的长亲,就是成田家一家之主成田氏长的堂弟成田长亲。
“阿斗殿下啊?”看门的兵士摇了摇头,“没从长野口经过。”
“什么阿斗殿下!”丹波呵斥看门的兵士。不过此时不是呵斥兵士的时候。他纵马稍许向前走了几步,从打开的长野口城门向城外望去。日后大谷吉继进攻忍城发生激战的场所,此时却是一片宁静。城门外忍川安静地流淌着,河上架着的桥前方则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就是不见长亲的身影。
“上哪儿去了,这个混账!”丹波拨转马头,命令看门兵士,看到长亲立即告诉他赶到主城堡去,然后策马朝城内方向疾驰而去。穿过集镇往主城堡回去的方向,丹波在湖的前面拐入左面一条道路,来到大手门。
“长亲出去过吗?”丹波策马奔到城门前,又怒气冲冲地问看门兵士。
“阿斗殿下没有来过这里。”
——又是阿斗殿下。丹波听着看门兵士的回答,心里不由得对长亲更加生气。丹波将忍城的八个城门一一转了个遍,到处寻找长亲。自秀吉宣布发兵征讨北条,北条家便派出使者来到忍城,要求成田家的一家之主氏长率兵士迅速赶往小田原城,实行闭门固守。眼看正式答复北条家使者的时限将至,成田家手下的所有家臣纷纷从各自所在的城堡来到主城堡集中,商议对策。
“偏偏那个混账东西……”丹波远眺着右边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暗自骂着长亲。不知道为什么,长亲对家国大事不闻不问,独独热衷于庶民百姓的活计。今天这样重要的关头,他一定又是溜达出城,去了哪个村子,在田里干农活儿呢。
“真是没用的阿斗!”也难怪丹波心里要这样怒骂长亲。丹波的性格沉静刚毅。但是,对于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车笠之友长亲,他除了骂个狗血喷头之外,实在没有其他耐心。离开大手门,丹波来到清善寺。寺门前一位老僧正在打扫道路。
——又是这个明岭。丹波心里暗暗叫苦,碰上个难对付的主儿。老僧正是清善寺的第六代住持明岭。早年,清善寺内有一株柿子树。每到秋天,不论武家恶少还是贱民贫儿,忍城的少年们都把从明岭的眼皮子底下偷柿子作为比试胆量的一个手段。清善寺在城内,因此,前往清善寺必须经过某个城门。然而只要说声“去明岭那儿偷柿子”,看门兵士便会笑着放人通行。
而明岭一旦抓住前去偷柿子的少年,才不管他的出身,往往打个半死才肯放人。身为高僧,却做出这般与其身份极为不符、令人惊叹的行为,忍城的百姓无不对此津津乐道:“那个清善寺的住持可不是一般人哩。”不仅老百姓对他十分尊敬,就连城主氏长也对其另眼相待。少年时的丹波就经常被明岭打得半死,当然,那大多是因为要掩护长亲的缘故,长亲每每逃跑时总是落在最后。明岭时年八十,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少有的高龄。不过他年事虽高,却是体健非凡,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酌上几口,而且一喝就喝到天亮。
“和尚,看到长亲没有?”丹波见无处可避,只得急急勒住胯下之马,在马上朝明岭发问道。
“阿斗?没看见。我说丹波,竟然端坐在马上同高僧说话,好你个正木,越来越了不起了是吧?”大概昨晚又喝了个通宵,明岭醉眼蒙眬地瞥了丹波一眼,大声喝道。丹波很不情愿地从马上下来,嘴里嘟囔着:“高僧就很了不起吗?”
“好久没抽你了,是不是想让我用扫帚抽你啊?”明岭将手中的扫帚挥了挥。
——这老和尚还是这么让人讨厌哪。丹波不由得露出一丝畏怯,他壮着胆子道出心中的不满:“可是老和尚,你称呼城主殿下的堂兄弟为阿斗,是不是有点儿过分哪?”
“我还没叫他混账哪,这就算客气的啦!”
“这老东西,我可说不过他。”——丹波决计不和明岭争辩下去,他翻身上马,朝着佐间口城门飞驰而去。
“今天下忍村全村出动,去给太兵卫老爷子家踏麦苗【踏麦苗:早春时为了促使麦子生根而用脚踏麦苗——译注】去了。阿斗怕是也去了那里吧。”明岭在丹波背后大声嚷道。
“噢,那谢谢啦!”
“要谢还是为你偷的那些柿子道谢吧!”明岭又大喝一声,随即闪身没入清善寺内。大概这会儿才准备就寝去吧。
“太瞧不起人了!”丹波策马疾驰着,心里又想到长亲。
——阿斗殿下。却说这长亲,身材异常颀长,并且满身赘肉,不过倒没有给人身材魁伟,或者是体格强健的印象。单单就是个大。这个高高大大的男人走起路来慢悠悠的,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他那副模样活脱脱像个木偶在机械地转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长亲的相貌都属于丑陋一族。脸上只有鼻梁高高挺起,嘴唇厚得令人恶心,一双眯缝的眼睛细得好像永远睁不开似的,偏偏这双小细眼睛时常大惊小怪地使劲瞪着,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他的表情也极其简单,平时对谁都不会怎么笑,然而却让人感觉仿佛一直在傻笑个不停。
“谁叫他这副德行,难怪要让人瞧不起哩。”丹波颇有点恨铁不成钢。
“阿斗殿下”——不管是家臣还是下级武土,甚至城中的普通百姓,全都这样称呼长亲,而且当着他的面也是如此。丹波之所以不怎么为此而斥责那些兵士们,是因为长亲本人一向对此毫不介意,别人这样叫他他也照样答应。真正用名字称呼他的,倒只有城主成田氏长和几个重臣。丹波从忍城东南门佐间口疾驰出城。这里据说就是后来丹波与长束正家两军对阵之处,忍城之战中最为惨烈的战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丹波举目看去,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隆起数十座低矮的小山包。这就是如今被指定为国家级历史遗迹的“埼玉古坟群”。昭和五十三年【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译注】,古坟群中的稻荷山出土了古代的铁剑,上面镌刻着的文字经学者破译,显示当年大和朝廷的统治曾至关东一带,而引起考古学界一片轰动。然而在当时,丹波自然不可能知晓这些。
古坟群中的一座小山包吸引了丹波的视线。那是丸墓山。或许当时已经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先代某个人的坟墓,因而在丹波的年代就有了这个名字。丸墓山在古坟群中标高最高,并且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圆形古坟。要想进攻建造在一马平川的关东平原上的忍城,像这样的山包便是最好不过的驻兵场所了。事实上,曾经就有人在丸墓山驻扎人马,进攻过忍城。此人便是被称为“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
那还是三十年前,成田氏长的父亲成田长泰的时代。少年时代的丹波亲眼目睹过上杉谦信在战场上的雄姿,而谦信也对丹波此后的人生产生了莫大影响。北条家族通过“河越夜战”确立了对武州的支配,而在这场战役中败北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接下来竟然寻衅和武田信玄打了起来,自然又是一败涂地。上杉宪政在关东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连夜逃往越后。
宪政是个耽于酒色、胸无大志的主儿,他逃到越后之后没多久,竟然将朝廷御赐的锦旗、关东管领的职位以及上杉家的姓氏一股脑儿赠送给一个名叫长尾景虎的人。景虎是位义胆忠肝的武将,他十分尊崇当时已经陷于风雨飘摇的足利幕府的权威,对于将足利幕府任命的关东管领赶出领地、凯觎关东支配权的北条等人,自然视其为窃国大盗。
于是,长尾景虎爽快地应诺下来。就这样,对关东地方享有治权的新关东管领上杉谦信诞生了。上杉谦信一上任,立即开始发兵攻打沦入北条家统洽的关东诸城。忍城当时已经降服于北条家,因此,谦信对其也实施了攻击。成田长泰采取了固守战术。从丸墓山上俯瞰忍城的谦信,亲自率领数十骑兵马,来到忍城外,准备侦察敌情。
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谦信经过佐间口,即将抵达下忍口外的时侯。据记叙关东地方战国纷乱的《关八州古战录》所载,忍城内的兵士架起十管火绳枪,对着谦信一丛人马一通射击,却没有一颗子弹射中谦信。大概是谦信觉得枪声令他有些心烦,于是拨转马头,准备返身离去。城头上一名兵士对着谦信的背影怒喝道:“身为大将,怎么能用后背对着敌人?莫非想临阵逃跑?”
当时正是战国乱世。这种辱骂对于一个武士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更何况对于谦信。谦信极爱脸面,而且容易冲动,后来他就是在如厕时因脑溢血而死的。再说谦信听闻此言,当即勒住马,掉转头来,面向忍城,稳稳当当地立定不动,大喝一声道:“尽管来吧!”谦信勇敢无畏的雄姿,正好被从高高的悬崖似的陡峭城墙上探出头张望的少年丹波看在眼里。当时的人们,不论敌我,一向对这种置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雄气概赞赏有加。
于是,城上的兵士一面为之喝彩,一面发枪朝他射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火绳枪就是射不中谦信,而谦信立在那里身体一动也没动。终于,城上的兵士们害怕了。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像这样刀枪不入、毫发无损的武士一定有神灵保佑,伤害他便会激怒神灵,招致恶果。不知道是不是神灵的保佑产生了作用,《关八州古战录》中还记载着忍城火枪队的头领特意备了三颗“黄金弹丸”,并挑选数名精兵,瞄准了又瞄准,结果这些“黄金弹丸”还是没能射中谦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战神!”趴在城墙上的少年丹波紧紧抓着木栅,凝视着马上的这位战神,心中暗自在想:“我将来也要像他一样!”打那以后,丹波开始不停地锻炼自己。当时,丹波还只是一个少年,但自从亲眼目睹了谦信的雄姿,便日夜操习武艺、熟读兵书,只要听说哪里有强人高手,便不论近邻远方,也不分武者百姓,一定要前去挑战和较量一番,从而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强者。
丹波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勇猛的武士。然而,在丹波的脑海里,却无时无刻不盘桓着一种挫折感:“我终究成不了像他那样的人。”不过,这只是丹波内心的想法而已,在旁人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勇武刚强的武士。也正是因为如此,丹波是成田家臣中唯一被允许使用首尾一色的“朱枪”的武士,而朱枪是只有最勇敢、武艺最高强的武士才可以使用的。
此刻,丹波遥望着城外的丸墓山,心里却顾不得伤感。这次的敌人,在兵力上要远远超过上杉谦信的。可以说,秀吉几乎是集中了天下全部的兵马,向忍城这个弹丸之地压来,宛若怒涛摧顶一般。丹波骑在马上,禁不住微微有些战栗。眼前出现一条仅容两匹马并辔而行的田间小道。丹波将马头拨向右面,向下忍村方向而去。
“混账东西!”丹波心里还惦记着长亲,口中一迭声地骂着“混账东西”。混账东西正站在乡间田埂上。南城门下忍口外下忍村的田埂上。忍城一带,从镰仓时代起“一年双栽”【一年双栽:在同一块田地里实行不同作物的轮种,例如春季种稻,秋季种麦——译注】的农作技艺就已经相当普及了。天正十八年【1590年——译注】二月的这一天,下忍村的村民全村出动,进行踏麦作业。
“别去看他!听见没有?千万不要和他打照面!”一面干活儿,一面偷眼望着站在不远处田埂上的长亲的,是下忍村的村民乙名太兵卫。他低声向身边的儿媳千代吩咐道。
“知道了。”儿媳千代的脸上沾了不少泥污,不过依旧可以看出原来的俊秀,她使劲地点头答应着。
“怕什么,阿斗殿下要是愿意帮忙的话,我们就好好地使唤使唤他嘛。”千代的丈夫加藏在一旁撅着下巴,不满地插嘴道。
“你说什么?”太兵卫厉声呵斥儿子加藏,“去年阿斗殿下帮长野村插秧的事不记得了?”长野村就是丹波策马驰过的长野口外一带的那个村子。去年的初夏,阿斗殿下也就是长亲就像今天这样,站在长野村外的田埂上,一脸惊喜的样子,等着村民们和他打招呼。从别村嫁到长野村来的百姓家的媳妇,大概还不知道关于长亲的传闻,于是带着好奇心朝长亲投去一瞥。谁知这一瞥竟惹出事情来了,就在人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长亲已经高一脚低一脚地踏进田里,和村民们一道插起秧来。
说起来这个长亲实在有些特别,他不仅乐意看百姓干活儿,而且还喜欢身体力行一块儿干。然而,这个块头硕大的笨拙男人实在是个无能的体力劳动者,非但帮不上什么忙,甚至做事马虎帮倒忙,以至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蛋。当然,百姓们如果看不过去也无须忍耐,可以对着长亲发一通火,呵斥他“别来添乱子”,战国时期的百姓不乏这样的勇气。不过,人家阿斗殿下可是出于一片好心来帮忙的,既然如此,百姓们也就只好随他去了。
“可千万别忘记。我听说,长野村里的人花了三天时间又重新插了一遍哪。”
“阿斗殿下做不来农活儿嘛。”有一个年幼的小孩的千代,微笑着说道。在她的眼睛里,大概长亲跟她的孩子差不多吧。
“笑什么笑!”太兵卫厉声喝道。正在这时,千代脸上的笑容忽然不见了,她把视线转向一方,伸着一根手指。
“怎么了?”太兵卫扭头看去,只见千代和加藏四岁的女儿千鸟,正蹒跚地朝田埂边的长亲走去。
“……”太兵卫张着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来。
“千鸟!”千代小声地、但却是严厉地制止着女儿,可是她哪里听得见。
“喂,喂!”千鸟在田埂上同长亲打起了招呼。
“什么事呀?”长亲一本正经地转向千鸟,并且弯下腰,将身子弯到与千鸟一般高,凑近千鸟的脸问道。这个姿势一定很不舒服。只见长亲硕大的身躯,只有中间腰的部分下弯了将近九十度,这才很辛苦地抻长脖子,和千鸟面对面地说话。
“阿斗殿下,膝盖弯下来呀,膝盖!”太兵卫望着长亲辛苦的姿势,他已经想象得到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真恨不得哭出来。
“要是闲着没事做的话,不要在这里待着呀,帮我们干活儿吧!”千鸟站在田埂上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坏了!”太兵卫心中暗暗叫道。两个人下面的对话听得不甚分明,但是从长亲神采飞扬的脸上,也大体可以猜出来。平时很少露出笑容的他,笑起来非常夸张。
“是吗?既然这么说,我怎么好不帮忙哩。”长亲面对小女孩,一副以恩人自居的样子说道。
“好了,不要啰里啰唆啦,过来呀。”千鸟牵着长亲的手,走下麦田。两人一个高大一个幼小的身影映在太兵卫眼里,就像一对高高兴兴玩着恶作剧的大鬼和小鬼。
“爷爷,阿斗殿下说是来给我们帮忙。”千鸟来到太兵卫跟前说道,同时骄傲地挺着胸膛,仿佛洋洋得意地在炫耀:瞧我多了不起。太兵卫本想低头钻进麦田里,装作没看见没听见,但事已至此,只好装作客气一番地答道:“哎呀,阿斗殿下,真是叫人诚惶诚恐啊。殿下贵为城主宗亲,帮我们百姓来踏麦苗,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啊。”
“没什么没什么,不必客气。”面对眼前露着灿烂笑容的高大的男人,太兵卫早已没了想法,他的眼睛因湿润而模糊了。千鸟朝长亲说道:“那就拜托了。”长亲使劲点着头,身影立即融人了正在麦田里劳作的村民们的身影中。
“一、二、三!”太兵卫忍住眼泪,朝众村民和长亲发出号令。所谓踏麦苗一如字面所示,就是对刚刚开始抽芽的麦苗进行踩踏,这样反而能够促使麦苗茁壮地生长。而要做好这一农事,村民们必须排成一列横队,一处不漏地在麦田里进行踩踏。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对于长亲来说还是太难了。他一双大脚笨拙地一上一下踏着,看上去似乎非常轻松,但不是漏踏了便是索性把麦苗折断了,到头来一无成果。
“……今天可真是个好天气啊。”已经死了心认倒霉的太兵卫,望着长亲的劳动成果——那一列整整齐齐被破坏的麦苗,呆呆地想着。谁知道偏偏此时,千鸟却靠近长亲身边,对着他发起牢骚。太兵卫对小孙女抱着一丝期望,叫停了众人的作业。
“你要认认真真做呀!”
“我当然是认认真真在做呀。”长亲认真地回答道。
“你就不能像这样吗?你看看你干的。”千鸟用手指着自己踏过的麦苗,只见一排麦苗整齐地倒向一边,却没有一株被折断。长亲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唔。”
“阿斗殿下,求求你了。”太兵卫赶忙打起精神,快步朝长亲身边靠拢过去。
“行啊,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别帮倒忙了。”
“……啊啊……是啊。”长亲脸上露出一副于心不安的表情,浑身泄了劲儿,然后踩着泥吧嗒吧嗒地往田埂上走去。
“阿斗殿下,百姓只要能看见你心里就已经很高兴了呀。”千代过去宽慰道,长亲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仍是无精打采的模样。——看来惹祸了。不光是太兵卫心里这样想,下忍村的村民们望着这个大块头的男人的背影,都不由得这样想。只有加藏除外——“真是的,要帮忙的话就好好帮忙干嘛。”他朝着长亲毫不客气地大声嚷道。
“喂!”这下子,身为父亲的太兵卫也被激怒了,对这样一个没用的人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呢。可是,长亲却似乎一点儿也不生气,他像是回答加藏,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是不好意思哩。”说完,长亲将笨重的身体挪回到田埂上。正在此时,丹波得得驱马赶到了。
“长亲!”丹波一声怒喝,令村民们顿时心头紧张起来。与长亲不同,丹波的地位差不多就跟城主一样,村民们心目中的丹波,比起身为城主宗室的长亲来不知道要可怕多少倍呢。长亲抬头看着骑在马上的丹波。
“怎么了丹波?有什么事吗?”
“什么怎么了,主君通知大家马上赶到主城堡去呢。快快上马!”
“噢。”长亲甚至连自己上马都不会。不光是骑马,无论刀、枪、格斗,总之一切武士所必需的技艺,这个高大的男人一样都不会。丹波熟练地一把将长亲拽上马,放在自己身前。个子比自己高大的长亲骑坐在前面,自然驰骋起来多有不便,但是也没办法,因为长亲骑在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摔下马去。
“给大家添麻烦了!”丹波居高临下地向众村民招呼一声,随即一扬鞭,像阵风一样疾驰而去。
“那是打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啊。”太兵卫望着越来越小、往城内方向疾驰而去的两人的身影,想象着两人的亲密关系。随后,另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涌起,他立即心惊肉跳:“这么说,关白丰臣秀吉这老儿要攻打小田原的传言原来是真的了!”忍城的老百姓中间,长相酷似猿猴的丰臣秀吉想要夺取天下的传闻早就传开了。集天下之兵马攻打一个小小的忍城,那还不像“以石击卵”一样,根本是轻而易举啊。在身为平头百姓的太兵卫看来,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
“小田原的使者来做什么?”在驰向下忍口的马上,长亲不耐烦地问身后的丹波。他也已经听说了北条家派遣使者前来的消息。
“你不是明知故问吗!”丹波用愤怒的口吻,在长亲耳旁将北条家催促忍城率兵前往小田原城坚兵固守的经过简要说了一遍。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北条家就先后数次派人来忍城,而城主成田氏长没有当面回复使者,将事情一直拖到现在。然而,当得到秀吉三月一日将正式发兵的军情报告后,北条家最后一次派出使者,前来劝说氏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这个混账!”丹波一面策马飞奔,一面嘴里怒气冲冲地骂骂咧咧。马蹄得得,一路来到了东城门长野口。
“有没有看见长亲?”说是询问,倒更像是在叱责看门兵士。丹波口中的长亲,就是成田家一家之主成田氏长的堂弟成田长亲。
“阿斗殿下啊?”看门的兵士摇了摇头,“没从长野口经过。”
“什么阿斗殿下!”丹波呵斥看门的兵士。不过此时不是呵斥兵士的时候。他纵马稍许向前走了几步,从打开的长野口城门向城外望去。日后大谷吉继进攻忍城发生激战的场所,此时却是一片宁静。城门外忍川安静地流淌着,河上架着的桥前方则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就是不见长亲的身影。
“上哪儿去了,这个混账!”丹波拨转马头,命令看门兵士,看到长亲立即告诉他赶到主城堡去,然后策马朝城内方向疾驰而去。穿过集镇往主城堡回去的方向,丹波在湖的前面拐入左面一条道路,来到大手门。
“长亲出去过吗?”丹波策马奔到城门前,又怒气冲冲地问看门兵士。
“阿斗殿下没有来过这里。”
——又是阿斗殿下。丹波听着看门兵士的回答,心里不由得对长亲更加生气。丹波将忍城的八个城门一一转了个遍,到处寻找长亲。自秀吉宣布发兵征讨北条,北条家便派出使者来到忍城,要求成田家的一家之主氏长率兵士迅速赶往小田原城,实行闭门固守。眼看正式答复北条家使者的时限将至,成田家手下的所有家臣纷纷从各自所在的城堡来到主城堡集中,商议对策。
“偏偏那个混账东西……”丹波远眺着右边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暗自骂着长亲。不知道为什么,长亲对家国大事不闻不问,独独热衷于庶民百姓的活计。今天这样重要的关头,他一定又是溜达出城,去了哪个村子,在田里干农活儿呢。
“真是没用的阿斗!”也难怪丹波心里要这样怒骂长亲。丹波的性格沉静刚毅。但是,对于从小一块儿长大的车笠之友长亲,他除了骂个狗血喷头之外,实在没有其他耐心。离开大手门,丹波来到清善寺。寺门前一位老僧正在打扫道路。
——又是这个明岭。丹波心里暗暗叫苦,碰上个难对付的主儿。老僧正是清善寺的第六代住持明岭。早年,清善寺内有一株柿子树。每到秋天,不论武家恶少还是贱民贫儿,忍城的少年们都把从明岭的眼皮子底下偷柿子作为比试胆量的一个手段。清善寺在城内,因此,前往清善寺必须经过某个城门。然而只要说声“去明岭那儿偷柿子”,看门兵士便会笑着放人通行。
而明岭一旦抓住前去偷柿子的少年,才不管他的出身,往往打个半死才肯放人。身为高僧,却做出这般与其身份极为不符、令人惊叹的行为,忍城的百姓无不对此津津乐道:“那个清善寺的住持可不是一般人哩。”不仅老百姓对他十分尊敬,就连城主氏长也对其另眼相待。少年时的丹波就经常被明岭打得半死,当然,那大多是因为要掩护长亲的缘故,长亲每每逃跑时总是落在最后。明岭时年八十,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少有的高龄。不过他年事虽高,却是体健非凡,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酌上几口,而且一喝就喝到天亮。
“和尚,看到长亲没有?”丹波见无处可避,只得急急勒住胯下之马,在马上朝明岭发问道。
“阿斗?没看见。我说丹波,竟然端坐在马上同高僧说话,好你个正木,越来越了不起了是吧?”大概昨晚又喝了个通宵,明岭醉眼蒙眬地瞥了丹波一眼,大声喝道。丹波很不情愿地从马上下来,嘴里嘟囔着:“高僧就很了不起吗?”
“好久没抽你了,是不是想让我用扫帚抽你啊?”明岭将手中的扫帚挥了挥。
——这老和尚还是这么让人讨厌哪。丹波不由得露出一丝畏怯,他壮着胆子道出心中的不满:“可是老和尚,你称呼城主殿下的堂兄弟为阿斗,是不是有点儿过分哪?”
“我还没叫他混账哪,这就算客气的啦!”
“这老东西,我可说不过他。”——丹波决计不和明岭争辩下去,他翻身上马,朝着佐间口城门飞驰而去。
“今天下忍村全村出动,去给太兵卫老爷子家踏麦苗【踏麦苗:早春时为了促使麦子生根而用脚踏麦苗——译注】去了。阿斗怕是也去了那里吧。”明岭在丹波背后大声嚷道。
“噢,那谢谢啦!”
“要谢还是为你偷的那些柿子道谢吧!”明岭又大喝一声,随即闪身没入清善寺内。大概这会儿才准备就寝去吧。
“太瞧不起人了!”丹波策马疾驰着,心里又想到长亲。
——阿斗殿下。却说这长亲,身材异常颀长,并且满身赘肉,不过倒没有给人身材魁伟,或者是体格强健的印象。单单就是个大。这个高高大大的男人走起路来慢悠悠的,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他那副模样活脱脱像个木偶在机械地转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长亲的相貌都属于丑陋一族。脸上只有鼻梁高高挺起,嘴唇厚得令人恶心,一双眯缝的眼睛细得好像永远睁不开似的,偏偏这双小细眼睛时常大惊小怪地使劲瞪着,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他的表情也极其简单,平时对谁都不会怎么笑,然而却让人感觉仿佛一直在傻笑个不停。
“谁叫他这副德行,难怪要让人瞧不起哩。”丹波颇有点恨铁不成钢。
“阿斗殿下”——不管是家臣还是下级武土,甚至城中的普通百姓,全都这样称呼长亲,而且当着他的面也是如此。丹波之所以不怎么为此而斥责那些兵士们,是因为长亲本人一向对此毫不介意,别人这样叫他他也照样答应。真正用名字称呼他的,倒只有城主成田氏长和几个重臣。丹波从忍城东南门佐间口疾驰出城。这里据说就是后来丹波与长束正家两军对阵之处,忍城之战中最为惨烈的战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丹波举目看去,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隆起数十座低矮的小山包。这就是如今被指定为国家级历史遗迹的“埼玉古坟群”。昭和五十三年【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译注】,古坟群中的稻荷山出土了古代的铁剑,上面镌刻着的文字经学者破译,显示当年大和朝廷的统治曾至关东一带,而引起考古学界一片轰动。然而在当时,丹波自然不可能知晓这些。
古坟群中的一座小山包吸引了丹波的视线。那是丸墓山。或许当时已经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先代某个人的坟墓,因而在丹波的年代就有了这个名字。丸墓山在古坟群中标高最高,并且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圆形古坟。要想进攻建造在一马平川的关东平原上的忍城,像这样的山包便是最好不过的驻兵场所了。事实上,曾经就有人在丸墓山驻扎人马,进攻过忍城。此人便是被称为“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
那还是三十年前,成田氏长的父亲成田长泰的时代。少年时代的丹波亲眼目睹过上杉谦信在战场上的雄姿,而谦信也对丹波此后的人生产生了莫大影响。北条家族通过“河越夜战”确立了对武州的支配,而在这场战役中败北的关东管领上杉宪政,接下来竟然寻衅和武田信玄打了起来,自然又是一败涂地。上杉宪政在关东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连夜逃往越后。
宪政是个耽于酒色、胸无大志的主儿,他逃到越后之后没多久,竟然将朝廷御赐的锦旗、关东管领的职位以及上杉家的姓氏一股脑儿赠送给一个名叫长尾景虎的人。景虎是位义胆忠肝的武将,他十分尊崇当时已经陷于风雨飘摇的足利幕府的权威,对于将足利幕府任命的关东管领赶出领地、凯觎关东支配权的北条等人,自然视其为窃国大盗。
于是,长尾景虎爽快地应诺下来。就这样,对关东地方享有治权的新关东管领上杉谦信诞生了。上杉谦信一上任,立即开始发兵攻打沦入北条家统洽的关东诸城。忍城当时已经降服于北条家,因此,谦信对其也实施了攻击。成田长泰采取了固守战术。从丸墓山上俯瞰忍城的谦信,亲自率领数十骑兵马,来到忍城外,准备侦察敌情。
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谦信经过佐间口,即将抵达下忍口外的时侯。据记叙关东地方战国纷乱的《关八州古战录》所载,忍城内的兵士架起十管火绳枪,对着谦信一丛人马一通射击,却没有一颗子弹射中谦信。大概是谦信觉得枪声令他有些心烦,于是拨转马头,准备返身离去。城头上一名兵士对着谦信的背影怒喝道:“身为大将,怎么能用后背对着敌人?莫非想临阵逃跑?”
当时正是战国乱世。这种辱骂对于一个武士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更何况对于谦信。谦信极爱脸面,而且容易冲动,后来他就是在如厕时因脑溢血而死的。再说谦信听闻此言,当即勒住马,掉转头来,面向忍城,稳稳当当地立定不动,大喝一声道:“尽管来吧!”谦信勇敢无畏的雄姿,正好被从高高的悬崖似的陡峭城墙上探出头张望的少年丹波看在眼里。当时的人们,不论敌我,一向对这种置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雄气概赞赏有加。
于是,城上的兵士一面为之喝彩,一面发枪朝他射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火绳枪就是射不中谦信,而谦信立在那里身体一动也没动。终于,城上的兵士们害怕了。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像这样刀枪不入、毫发无损的武士一定有神灵保佑,伤害他便会激怒神灵,招致恶果。不知道是不是神灵的保佑产生了作用,《关八州古战录》中还记载着忍城火枪队的头领特意备了三颗“黄金弹丸”,并挑选数名精兵,瞄准了又瞄准,结果这些“黄金弹丸”还是没能射中谦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战神!”趴在城墙上的少年丹波紧紧抓着木栅,凝视着马上的这位战神,心中暗自在想:“我将来也要像他一样!”打那以后,丹波开始不停地锻炼自己。当时,丹波还只是一个少年,但自从亲眼目睹了谦信的雄姿,便日夜操习武艺、熟读兵书,只要听说哪里有强人高手,便不论近邻远方,也不分武者百姓,一定要前去挑战和较量一番,从而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强者。
丹波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勇猛的武士。然而,在丹波的脑海里,却无时无刻不盘桓着一种挫折感:“我终究成不了像他那样的人。”不过,这只是丹波内心的想法而已,在旁人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勇武刚强的武士。也正是因为如此,丹波是成田家臣中唯一被允许使用首尾一色的“朱枪”的武士,而朱枪是只有最勇敢、武艺最高强的武士才可以使用的。
此刻,丹波遥望着城外的丸墓山,心里却顾不得伤感。这次的敌人,在兵力上要远远超过上杉谦信的。可以说,秀吉几乎是集中了天下全部的兵马,向忍城这个弹丸之地压来,宛若怒涛摧顶一般。丹波骑在马上,禁不住微微有些战栗。眼前出现一条仅容两匹马并辔而行的田间小道。丹波将马头拨向右面,向下忍村方向而去。
“混账东西!”丹波心里还惦记着长亲,口中一迭声地骂着“混账东西”。混账东西正站在乡间田埂上。南城门下忍口外下忍村的田埂上。忍城一带,从镰仓时代起“一年双栽”【一年双栽:在同一块田地里实行不同作物的轮种,例如春季种稻,秋季种麦——译注】的农作技艺就已经相当普及了。天正十八年【1590年——译注】二月的这一天,下忍村的村民全村出动,进行踏麦作业。
“别去看他!听见没有?千万不要和他打照面!”一面干活儿,一面偷眼望着站在不远处田埂上的长亲的,是下忍村的村民乙名太兵卫。他低声向身边的儿媳千代吩咐道。
“知道了。”儿媳千代的脸上沾了不少泥污,不过依旧可以看出原来的俊秀,她使劲地点头答应着。
“怕什么,阿斗殿下要是愿意帮忙的话,我们就好好地使唤使唤他嘛。”千代的丈夫加藏在一旁撅着下巴,不满地插嘴道。
“你说什么?”太兵卫厉声呵斥儿子加藏,“去年阿斗殿下帮长野村插秧的事不记得了?”长野村就是丹波策马驰过的长野口外一带的那个村子。去年的初夏,阿斗殿下也就是长亲就像今天这样,站在长野村外的田埂上,一脸惊喜的样子,等着村民们和他打招呼。从别村嫁到长野村来的百姓家的媳妇,大概还不知道关于长亲的传闻,于是带着好奇心朝长亲投去一瞥。谁知这一瞥竟惹出事情来了,就在人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长亲已经高一脚低一脚地踏进田里,和村民们一道插起秧来。
说起来这个长亲实在有些特别,他不仅乐意看百姓干活儿,而且还喜欢身体力行一块儿干。然而,这个块头硕大的笨拙男人实在是个无能的体力劳动者,非但帮不上什么忙,甚至做事马虎帮倒忙,以至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故意捣蛋。当然,百姓们如果看不过去也无须忍耐,可以对着长亲发一通火,呵斥他“别来添乱子”,战国时期的百姓不乏这样的勇气。不过,人家阿斗殿下可是出于一片好心来帮忙的,既然如此,百姓们也就只好随他去了。
“可千万别忘记。我听说,长野村里的人花了三天时间又重新插了一遍哪。”
“阿斗殿下做不来农活儿嘛。”有一个年幼的小孩的千代,微笑着说道。在她的眼睛里,大概长亲跟她的孩子差不多吧。
“笑什么笑!”太兵卫厉声喝道。正在这时,千代脸上的笑容忽然不见了,她把视线转向一方,伸着一根手指。
“怎么了?”太兵卫扭头看去,只见千代和加藏四岁的女儿千鸟,正蹒跚地朝田埂边的长亲走去。
“……”太兵卫张着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来。
“千鸟!”千代小声地、但却是严厉地制止着女儿,可是她哪里听得见。
“喂,喂!”千鸟在田埂上同长亲打起了招呼。
“什么事呀?”长亲一本正经地转向千鸟,并且弯下腰,将身子弯到与千鸟一般高,凑近千鸟的脸问道。这个姿势一定很不舒服。只见长亲硕大的身躯,只有中间腰的部分下弯了将近九十度,这才很辛苦地抻长脖子,和千鸟面对面地说话。
“阿斗殿下,膝盖弯下来呀,膝盖!”太兵卫望着长亲辛苦的姿势,他已经想象得到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真恨不得哭出来。
“要是闲着没事做的话,不要在这里待着呀,帮我们干活儿吧!”千鸟站在田埂上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坏了!”太兵卫心中暗暗叫道。两个人下面的对话听得不甚分明,但是从长亲神采飞扬的脸上,也大体可以猜出来。平时很少露出笑容的他,笑起来非常夸张。
“是吗?既然这么说,我怎么好不帮忙哩。”长亲面对小女孩,一副以恩人自居的样子说道。
“好了,不要啰里啰唆啦,过来呀。”千鸟牵着长亲的手,走下麦田。两人一个高大一个幼小的身影映在太兵卫眼里,就像一对高高兴兴玩着恶作剧的大鬼和小鬼。
“爷爷,阿斗殿下说是来给我们帮忙。”千鸟来到太兵卫跟前说道,同时骄傲地挺着胸膛,仿佛洋洋得意地在炫耀:瞧我多了不起。太兵卫本想低头钻进麦田里,装作没看见没听见,但事已至此,只好装作客气一番地答道:“哎呀,阿斗殿下,真是叫人诚惶诚恐啊。殿下贵为城主宗亲,帮我们百姓来踏麦苗,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啊。”
“没什么没什么,不必客气。”面对眼前露着灿烂笑容的高大的男人,太兵卫早已没了想法,他的眼睛因湿润而模糊了。千鸟朝长亲说道:“那就拜托了。”长亲使劲点着头,身影立即融人了正在麦田里劳作的村民们的身影中。
“一、二、三!”太兵卫忍住眼泪,朝众村民和长亲发出号令。所谓踏麦苗一如字面所示,就是对刚刚开始抽芽的麦苗进行踩踏,这样反而能够促使麦苗茁壮地生长。而要做好这一农事,村民们必须排成一列横队,一处不漏地在麦田里进行踩踏。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对于长亲来说还是太难了。他一双大脚笨拙地一上一下踏着,看上去似乎非常轻松,但不是漏踏了便是索性把麦苗折断了,到头来一无成果。
“……今天可真是个好天气啊。”已经死了心认倒霉的太兵卫,望着长亲的劳动成果——那一列整整齐齐被破坏的麦苗,呆呆地想着。谁知道偏偏此时,千鸟却靠近长亲身边,对着他发起牢骚。太兵卫对小孙女抱着一丝期望,叫停了众人的作业。
“你要认认真真做呀!”
“我当然是认认真真在做呀。”长亲认真地回答道。
“你就不能像这样吗?你看看你干的。”千鸟用手指着自己踏过的麦苗,只见一排麦苗整齐地倒向一边,却没有一株被折断。长亲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唔。”
“阿斗殿下,求求你了。”太兵卫赶忙打起精神,快步朝长亲身边靠拢过去。
“行啊,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别帮倒忙了。”
“……啊啊……是啊。”长亲脸上露出一副于心不安的表情,浑身泄了劲儿,然后踩着泥吧嗒吧嗒地往田埂上走去。
“阿斗殿下,百姓只要能看见你心里就已经很高兴了呀。”千代过去宽慰道,长亲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仍是无精打采的模样。——看来惹祸了。不光是太兵卫心里这样想,下忍村的村民们望着这个大块头的男人的背影,都不由得这样想。只有加藏除外——“真是的,要帮忙的话就好好帮忙干嘛。”他朝着长亲毫不客气地大声嚷道。
“喂!”这下子,身为父亲的太兵卫也被激怒了,对这样一个没用的人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呢。可是,长亲却似乎一点儿也不生气,他像是回答加藏,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是不好意思哩。”说完,长亲将笨重的身体挪回到田埂上。正在此时,丹波得得驱马赶到了。
“长亲!”丹波一声怒喝,令村民们顿时心头紧张起来。与长亲不同,丹波的地位差不多就跟城主一样,村民们心目中的丹波,比起身为城主宗室的长亲来不知道要可怕多少倍呢。长亲抬头看着骑在马上的丹波。
“怎么了丹波?有什么事吗?”
“什么怎么了,主君通知大家马上赶到主城堡去呢。快快上马!”
“噢。”长亲甚至连自己上马都不会。不光是骑马,无论刀、枪、格斗,总之一切武士所必需的技艺,这个高大的男人一样都不会。丹波熟练地一把将长亲拽上马,放在自己身前。个子比自己高大的长亲骑坐在前面,自然驰骋起来多有不便,但是也没办法,因为长亲骑在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摔下马去。
“给大家添麻烦了!”丹波居高临下地向众村民招呼一声,随即一扬鞭,像阵风一样疾驰而去。
“那是打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啊。”太兵卫望着越来越小、往城内方向疾驰而去的两人的身影,想象着两人的亲密关系。随后,另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涌起,他立即心惊肉跳:“这么说,关白丰臣秀吉这老儿要攻打小田原的传言原来是真的了!”忍城的老百姓中间,长相酷似猿猴的丰臣秀吉想要夺取天下的传闻早就传开了。集天下之兵马攻打一个小小的忍城,那还不像“以石击卵”一样,根本是轻而易举啊。在身为平头百姓的太兵卫看来,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了。
“小田原的使者来做什么?”在驰向下忍口的马上,长亲不耐烦地问身后的丹波。他也已经听说了北条家派遣使者前来的消息。
“你不是明知故问吗!”丹波用愤怒的口吻,在长亲耳旁将北条家催促忍城率兵前往小田原城坚兵固守的经过简要说了一遍。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北条家就先后数次派人来忍城,而城主成田氏长没有当面回复使者,将事情一直拖到现在。然而,当得到秀吉三月一日将正式发兵的军情报告后,北条家最后一次派出使者,前来劝说氏长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相关热词搜索:傀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