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同盟者与投诚者
2024-08-11 作者:周郎 来源:周郎作品集 点击:
也先忽然停了下来,傍着矮几坐下,端起一碗马奶酒,一口气灌了下去。
一股辛辣灼烧的感觉自他的腹内一直升到他的喉头,他轻轻咳了一声,沉声道:“有请慕容公子。”
慕容旦轻袍缓带,面带微笑,施施然走进大帐,微一拱手,微笑道:“太师召见,不知何事?”
也先指指几旁的一只兽皮坐垫,道:“公子请坐。”
慕容旦毫不客气,一拂长衫下摆,坐下了。
也先清了清嗓子,淡淡道:“请问公子,最近和贵上联系过没有?”
慕容旦微笑道:“这个太师应该比在下更清楚。”
也先面沉如水,依然淡淡地道:“请公子不要绕弯子,本王有要事与公子商议。”
慕容旦不笑了:“在下自入贵境,就一直未与沿海上有过任何联系。”
也先微微一点头,道:“贵上到底何时才会出兵?”
慕容旦道:“如果在下所料不差,敝上在近几日就会有动作。”
也先眼中怒色隐现,道:“可贵我双方的协议说得清楚,应该在本王动手的同时,贵上就要出兵。”
慕容旦长身而起,拱手道:“请太师见谅,请太师替
敝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知道敝上推迟行动的不得已的苦衷了!”
也先哼了一声,道:“好个不得已的苦衷。”
“说到底,贵上是想让本王和大明拼个两败俱伤,你们好毫不费力地从中渔利!”
慕容旦躬身道:“大师言重了。敝方在海岛之上。精兵不过数千,而大明海防甚严,这一点,太师也应该比在下更清楚!”
也先忍不住一拍矮几,道:“可你们在中原各地潜伏的大批人马呢?”
慕容旦微笑道:“太师说得很对,敝方的确在中原各地都潜伏有人马,但惟其散落在各地,力量太过分散,所以才不容易集中。”
也先只是冷笑,不说话。
慕容旦顿了顿,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道:“敝上的公子现在太师手中,太师总不会以为敝上会有什么不利于太师的打算吧?”
也先嘿嘿一笑,冷冷道:“儿子死了,张公子可以再生嘛!”
慕容旦一怔,苦笑道:“既然如此,太师何苦提出以小主公做为人质呢?”
大帐中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有常和尚的袍袖已微微鼓起,显然是正运功以防慕容旦情急之下,做殊死一搏。
也先身后的十几名贴身护卫,此时也都已紧握住刀柄。
慕容旦心念疾转,忽然仰面大笑起来。
也先冷冷道:“有什么好笑的?”
慕容旦似是好不容易才忍住笑,悠悠地道:“太师如果认为土木一战之后,大明朝已无兵力对抗太师的进攻,太师就太天真了!只要他们将山东沿海诸卫的兵力调过来,只怕也有太师手中兵力的数倍之多,太师自认为对付得了吗?”
也先冷笑道:“土木一役,明军近十倍于我,本王岂非已将之一鼓荡平了么!”
慕容旦大笑道:“请太师不要忘了,贵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太师更不要忘了,土木一战之中,明军并未使用火器。”
也先心里“格登”一下,又想起他一直没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是啊,除了在猫儿庄井源的军队曾使用过一次火铳外,自大同一直到土木,明军虽屡次与他接仗,却一直没有动用火炮。
这件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讲不通的。
他冷冷地盯着慕容旦,一直等到他说完了,方道:“慕容公子也不要忘了,土木一役之后,我军在打扫战场时,并未发现明军有一尊火炮,由此可见,明军火器为数极少,不足为虑。”
慕容旦淡然一笑,道:“土木没有火炮,并不证明大同也没有,宣府也没有,北京也没有!”
也先厉声道:“即便有,又如何?”
慕容旦悠然道:“是吗?太师难道真的忘了猫儿庄那一仗吗?”
也先当然不会忘。
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一定永远不会忘了猫儿庄前亲眼见到的火铳齐发的壮观场面。
更不会忘记火器令人胆寒的杀伤力。
那一仗井源的四万骑兵全军覆没,王林率领的神机营的近百门炮当然都落在也先的手中。
但那些火炮对也先来说,和一大堆废铁没什么两样,因为瓦剌军中并没有一个会使用火炮的人,而且火药也在乱军之中,被狂怒的战马的铁蹄踏翻,踩到泥地里去了。
话说回来,即使那些火炮都还能使用,也先也不一定真的去使用它们。
火炮太沉重了,带上它们,必定会影响行军作战的速度。
瓦剌骑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速度,在于机动性,这一点,也先自然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明白的多。
对于瓦剌骑兵来说,速度和灵活机动就意味着战无不胜。
也先心念一转,沉声道:“依你之见,本王现在该怎么办呢?”
慕容旦悠然道:“太师是在征询盟友的意见呢?抑或在审讯阶下囚?”
也先似乎一怔,失笑道:“慕容公子太多心了,本王当然是在征询你的意见。”
慕容旦正色道:“好!在下的意见是,请太师率全军急速南下,攻打居庸关。”
也先道:“然后呢?”
慕容旦道:“然后,当然是疾奔大明京城,以大明皇帝为要胁,逼迫他们献城投降。”
也先微笑道:“依公子看,他们会投降吗?”
慕容旦顿了顿,方道:“即使他们不投降,凭太师的兵力,也可以攻下京城!”
也先忽然放声大笑,笑了好一阵子,才慢慢止住。
慕容旦诧异道:“太师觉得在下的话很可笑吗?”
也先的眼中闪动着阴冷锐利的光芒:“当然很可笑。慕容公子的记性难道差到连自己刚刚说过的话都忘了吗?”
慕容旦微微一笑,道:“请问太师,在下刚才说过什么话?”
也先冷笑道:“公子刚才说过,我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还说过只要大明将山东诸卫的守军调集起来,就已数倍于我军,不是吗?”
慕容旦含笑道:”是。在下刚才的确这样说过。”
也先口气一沉,逼问道:“那么公子为何还建议本王立即南下进攻呢?”
慕容旦漠然一笑,道:“因为刚才在下似乎已是太师阶下之囚而非盟友。”
也先霍地站了起来:“那又怎样?本王一直克守与贵上的盟约,可贵上却并未与本王同攻同守!”
慕容旦道:“太师之言差矣,敝军的情况与贵军不同,这一点在下刚才已反复向太师强调过了,太师如果现在就下令进攻,敝上一定会安排人手在中原接应太师的大军。”
也先冷然道:“就算有贵上的接应,又能怎样呢?”
慕容旦道:“如果有敝方的人接应,则太师将免受攻坚之累,只要太师大军一出现在北京城下,京城九门就将立刻洞开!”
也先沉声喝道:“你敢肯定?”
慕容旦淡淡地道:“当然。”
也先双手一拍,大声道:“好!----”
话音未落,帐外疾步冲进一名武士,高声道:“那颜,大明皇帝的随身太监喜宁,要见那颜。”
也先怔了怔,转眼看着有常。
有常半闭着眼,微微点了点头。
喜宁是皇帝最宠信的太监,他在宫中的权势已经不比金英、李永昌等几个首领太监小。
近几年来,甚至连一些军国大事,皇帝也经常和喜宁商量。
实际上,宫里的很多太监都在私下议论,说要不了多少年,喜宁就将是第二个王振。
一个太监权势的大小,实际上的决定权是在皇帝手中。喜宁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皇帝一向可称是忠心耿耿。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皇帝本人都已成了别人的阶下囚,他一个太监的日子
自然不会比皇帝更好过。喜宁不甘心。
古话说得好,“穷则思变”,于是喜宁将原本对皇帝的一片忠心翻大了一倍不止,然后再将这忠心献给也先。
也先当然不会随便相信一个人,但他却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对喜宁完全信任了。
其实,喜宁并不是一个特别会耍手腕的人,他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博得了也先的信任,只不过因为他的出身。
喜宁并不是汉人,喜宁是鞑靼人。
他那一口流利的蒙古话使他在刚一走进大帐时,就已博得了大帐之中所有人的好感。
这“所有的人”当中,当然不包括慕容旦。
慕容旦对喜宁也没有什么感觉。
当他听见喜宁说愿意投靠也先,并将他所知道的大明朝所有的军事机密和盘托出给也先时,慕容旦的心里立刻升起了一丝希望。
他希望自己对形势的判断会与喜宁所叙述的相吻合,这样的话,也先铁定会立即挥军南下。
喜宁很快就将中原的虚实和盘托出了。
也先惊讶地几乎跳了起来,他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你说的都是真的?”
喜宁的脸上挂着太监所独有的讨好、暖昧的笑容:“当然全都是真的,小人怎敢欺骗太师呢?”
也先还是有些不信,忍不住又追问一句:“京师的守军已经让皇帝全部带出来了?”
喜宁道:“是。留下了七八万人,都是些老弱之辈,根本不堪一击。”
也先兴奋得都快晕了:“照你这样子说,北京城现在等于是一座空城?”
喜宁道:“是。如果太师行动快一点,几天之后,太师就可以睡在皇宫里了。”
也先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他站起身,在矮几边快速地来回走动着,嘴角已忍不住咧开。
慕容旦的心跳忽然加快了一倍不止,但他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笑意在脸上显露出来。
也先忽然又停了下来,他咧开的嘴已紧紧闭上,用眼角扫了扫慕容旦,问喜宁:“近来,中原沿海一带是不是也有一些战事?”
喜宁怔了怔,显然一时没明白也先的话意,但他很快就赔笑道:“只有江浙沿海倭子有几次小规模的行动,这次出征前,就已经荡平了。
也先皱了皱眉头,道:“其它地方呢?其它地方也都很平静么?”
慕容旦的心跳得更快了,但却不再是兴奋地跳。
他已开始担心。
因为他知道也先为什么要向喜宁打听这些情况。
喜宁已经被也先问糊涂了,两眼猛瞅一阵,方道:“除了南方有些白莲教的余孽还在作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慕容旦担心的事发生了。
也先转向他,皱着眉头道:“慕容公子,你怎样解释?”
慕容旦定定心神,努力用满不在乎地口气道。“敝方的人马大多是以中原武林中人的公开身分露面,这位公公常居深宫,对武林中的情形当然不会了解??”
一股辛辣灼烧的感觉自他的腹内一直升到他的喉头,他轻轻咳了一声,沉声道:“有请慕容公子。”
慕容旦轻袍缓带,面带微笑,施施然走进大帐,微一拱手,微笑道:“太师召见,不知何事?”
也先指指几旁的一只兽皮坐垫,道:“公子请坐。”
慕容旦毫不客气,一拂长衫下摆,坐下了。
也先清了清嗓子,淡淡道:“请问公子,最近和贵上联系过没有?”
慕容旦微笑道:“这个太师应该比在下更清楚。”
也先面沉如水,依然淡淡地道:“请公子不要绕弯子,本王有要事与公子商议。”
慕容旦不笑了:“在下自入贵境,就一直未与沿海上有过任何联系。”
也先微微一点头,道:“贵上到底何时才会出兵?”
慕容旦道:“如果在下所料不差,敝上在近几日就会有动作。”
也先眼中怒色隐现,道:“可贵我双方的协议说得清楚,应该在本王动手的同时,贵上就要出兵。”
慕容旦长身而起,拱手道:“请太师见谅,请太师替
敝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知道敝上推迟行动的不得已的苦衷了!”
也先哼了一声,道:“好个不得已的苦衷。”
“说到底,贵上是想让本王和大明拼个两败俱伤,你们好毫不费力地从中渔利!”
慕容旦躬身道:“大师言重了。敝方在海岛之上。精兵不过数千,而大明海防甚严,这一点,太师也应该比在下更清楚!”
也先忍不住一拍矮几,道:“可你们在中原各地潜伏的大批人马呢?”
慕容旦微笑道:“太师说得很对,敝方的确在中原各地都潜伏有人马,但惟其散落在各地,力量太过分散,所以才不容易集中。”
也先只是冷笑,不说话。
慕容旦顿了顿,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道:“敝上的公子现在太师手中,太师总不会以为敝上会有什么不利于太师的打算吧?”
也先嘿嘿一笑,冷冷道:“儿子死了,张公子可以再生嘛!”
慕容旦一怔,苦笑道:“既然如此,太师何苦提出以小主公做为人质呢?”
大帐中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有常和尚的袍袖已微微鼓起,显然是正运功以防慕容旦情急之下,做殊死一搏。
也先身后的十几名贴身护卫,此时也都已紧握住刀柄。
慕容旦心念疾转,忽然仰面大笑起来。
也先冷冷道:“有什么好笑的?”
慕容旦似是好不容易才忍住笑,悠悠地道:“太师如果认为土木一战之后,大明朝已无兵力对抗太师的进攻,太师就太天真了!只要他们将山东沿海诸卫的兵力调过来,只怕也有太师手中兵力的数倍之多,太师自认为对付得了吗?”
也先冷笑道:“土木一役,明军近十倍于我,本王岂非已将之一鼓荡平了么!”
慕容旦大笑道:“请太师不要忘了,贵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太师更不要忘了,土木一战之中,明军并未使用火器。”
也先心里“格登”一下,又想起他一直没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是啊,除了在猫儿庄井源的军队曾使用过一次火铳外,自大同一直到土木,明军虽屡次与他接仗,却一直没有动用火炮。
这件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讲不通的。
他冷冷地盯着慕容旦,一直等到他说完了,方道:“慕容公子也不要忘了,土木一役之后,我军在打扫战场时,并未发现明军有一尊火炮,由此可见,明军火器为数极少,不足为虑。”
慕容旦淡然一笑,道:“土木没有火炮,并不证明大同也没有,宣府也没有,北京也没有!”
也先厉声道:“即便有,又如何?”
慕容旦悠然道:“是吗?太师难道真的忘了猫儿庄那一仗吗?”
也先当然不会忘。
他知道,在他有生之年,一定永远不会忘了猫儿庄前亲眼见到的火铳齐发的壮观场面。
更不会忘记火器令人胆寒的杀伤力。
那一仗井源的四万骑兵全军覆没,王林率领的神机营的近百门炮当然都落在也先的手中。
但那些火炮对也先来说,和一大堆废铁没什么两样,因为瓦剌军中并没有一个会使用火炮的人,而且火药也在乱军之中,被狂怒的战马的铁蹄踏翻,踩到泥地里去了。
话说回来,即使那些火炮都还能使用,也先也不一定真的去使用它们。
火炮太沉重了,带上它们,必定会影响行军作战的速度。
瓦剌骑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速度,在于机动性,这一点,也先自然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明白的多。
对于瓦剌骑兵来说,速度和灵活机动就意味着战无不胜。
也先心念一转,沉声道:“依你之见,本王现在该怎么办呢?”
慕容旦悠然道:“太师是在征询盟友的意见呢?抑或在审讯阶下囚?”
也先似乎一怔,失笑道:“慕容公子太多心了,本王当然是在征询你的意见。”
慕容旦正色道:“好!在下的意见是,请太师率全军急速南下,攻打居庸关。”
也先道:“然后呢?”
慕容旦道:“然后,当然是疾奔大明京城,以大明皇帝为要胁,逼迫他们献城投降。”
也先微笑道:“依公子看,他们会投降吗?”
慕容旦顿了顿,方道:“即使他们不投降,凭太师的兵力,也可以攻下京城!”
也先忽然放声大笑,笑了好一阵子,才慢慢止住。
慕容旦诧异道:“太师觉得在下的话很可笑吗?”
也先的眼中闪动着阴冷锐利的光芒:“当然很可笑。慕容公子的记性难道差到连自己刚刚说过的话都忘了吗?”
慕容旦微微一笑,道:“请问太师,在下刚才说过什么话?”
也先冷笑道:“公子刚才说过,我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还说过只要大明将山东诸卫的守军调集起来,就已数倍于我军,不是吗?”
慕容旦含笑道:”是。在下刚才的确这样说过。”
也先口气一沉,逼问道:“那么公子为何还建议本王立即南下进攻呢?”
慕容旦漠然一笑,道:“因为刚才在下似乎已是太师阶下之囚而非盟友。”
也先霍地站了起来:“那又怎样?本王一直克守与贵上的盟约,可贵上却并未与本王同攻同守!”
慕容旦道:“太师之言差矣,敝军的情况与贵军不同,这一点在下刚才已反复向太师强调过了,太师如果现在就下令进攻,敝上一定会安排人手在中原接应太师的大军。”
也先冷然道:“就算有贵上的接应,又能怎样呢?”
慕容旦道:“如果有敝方的人接应,则太师将免受攻坚之累,只要太师大军一出现在北京城下,京城九门就将立刻洞开!”
也先沉声喝道:“你敢肯定?”
慕容旦淡淡地道:“当然。”
也先双手一拍,大声道:“好!----”
话音未落,帐外疾步冲进一名武士,高声道:“那颜,大明皇帝的随身太监喜宁,要见那颜。”
也先怔了怔,转眼看着有常。
有常半闭着眼,微微点了点头。
喜宁是皇帝最宠信的太监,他在宫中的权势已经不比金英、李永昌等几个首领太监小。
近几年来,甚至连一些军国大事,皇帝也经常和喜宁商量。
实际上,宫里的很多太监都在私下议论,说要不了多少年,喜宁就将是第二个王振。
一个太监权势的大小,实际上的决定权是在皇帝手中。喜宁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皇帝一向可称是忠心耿耿。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皇帝本人都已成了别人的阶下囚,他一个太监的日子
自然不会比皇帝更好过。喜宁不甘心。
古话说得好,“穷则思变”,于是喜宁将原本对皇帝的一片忠心翻大了一倍不止,然后再将这忠心献给也先。
也先当然不会随便相信一个人,但他却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对喜宁完全信任了。
其实,喜宁并不是一个特别会耍手腕的人,他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博得了也先的信任,只不过因为他的出身。
喜宁并不是汉人,喜宁是鞑靼人。
他那一口流利的蒙古话使他在刚一走进大帐时,就已博得了大帐之中所有人的好感。
这“所有的人”当中,当然不包括慕容旦。
慕容旦对喜宁也没有什么感觉。
当他听见喜宁说愿意投靠也先,并将他所知道的大明朝所有的军事机密和盘托出给也先时,慕容旦的心里立刻升起了一丝希望。
他希望自己对形势的判断会与喜宁所叙述的相吻合,这样的话,也先铁定会立即挥军南下。
喜宁很快就将中原的虚实和盘托出了。
也先惊讶地几乎跳了起来,他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你说的都是真的?”
喜宁的脸上挂着太监所独有的讨好、暖昧的笑容:“当然全都是真的,小人怎敢欺骗太师呢?”
也先还是有些不信,忍不住又追问一句:“京师的守军已经让皇帝全部带出来了?”
喜宁道:“是。留下了七八万人,都是些老弱之辈,根本不堪一击。”
也先兴奋得都快晕了:“照你这样子说,北京城现在等于是一座空城?”
喜宁道:“是。如果太师行动快一点,几天之后,太师就可以睡在皇宫里了。”
也先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他站起身,在矮几边快速地来回走动着,嘴角已忍不住咧开。
慕容旦的心跳忽然加快了一倍不止,但他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笑意在脸上显露出来。
也先忽然又停了下来,他咧开的嘴已紧紧闭上,用眼角扫了扫慕容旦,问喜宁:“近来,中原沿海一带是不是也有一些战事?”
喜宁怔了怔,显然一时没明白也先的话意,但他很快就赔笑道:“只有江浙沿海倭子有几次小规模的行动,这次出征前,就已经荡平了。
也先皱了皱眉头,道:“其它地方呢?其它地方也都很平静么?”
慕容旦的心跳得更快了,但却不再是兴奋地跳。
他已开始担心。
因为他知道也先为什么要向喜宁打听这些情况。
喜宁已经被也先问糊涂了,两眼猛瞅一阵,方道:“除了南方有些白莲教的余孽还在作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慕容旦担心的事发生了。
也先转向他,皱着眉头道:“慕容公子,你怎样解释?”
慕容旦定定心神,努力用满不在乎地口气道。“敝方的人马大多是以中原武林中人的公开身分露面,这位公公常居深宫,对武林中的情形当然不会了解??”
相关热词搜索:燕歌行续
下一章:第三十回 人情债
上一章:第二十八回 土木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