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2025-10-19 作者:蹄风 来源:蹄风作品集 点击:
这时的红灯教主妙法真人,年纪已过了花甲,看上去是童颜鹤发,却也有几分仙气,他在这云峰观里,设了许多秘室,把几十个骗来的妙龄少女封作仙姑,位列后宫,供他淫戏。
观里随处都设有机关,只有教里几个“教副”,也就是他的徒弟,才知道启闭之法。
当时官府中也曾几番派人前来侦察,都被他遮掩过了,因此找不出他们有什么不法的行为。
这天,妙法真人见长发、蓝面真人回来,把炼丹之物都依期收齐,还带回来一名女子,据说武技本领非凡,不禁心花怒放,立刻拿出两锭黄金赏给了两人,又把白银和布正赏给了随往的教徒,作为奖励。他向蓝面真人查问那女子的来历,蓝面真人便把袁纤云当晚破了三个助手所施法术,冲进五通祠来,给他用迷魂火粉给晕倒了的经过说了一遍,又把袁纤云身上的配玉和短剑拿出,递给了妙法真人,并道:“这女子很有来历,她和天山铁堡有关系,而且还配有着副教主静因老尼的剑,教主还是小心发落的好。”
妙法真人闻言,不禁一怔,他知道八臂郎君燕于南死后,红灯教的副教主就由静因老尼接任,虽然她多年不问教中的事,但是,她仍是副教主,而且她的武功很高,确实是不好惹,何况,她现在又是青龙会的掌印,单一个青龙会,倾全教之力,已然不好应付了,怎么会冒出来个天山铁堡。据说天山铁堡能人异士甚多,还有不少剑仙,他这么一想,就打算把袁纤云头上的符录拿下,待她醒来时,问明,便把她送回去金陵,以免多树强敌。
须知,天下有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种种每每为了财帛和利益,更不惜你争我夺,机诈百出,因此弄出了不少流血事件,许多悲惨事故,有时亲如家谊,或多年友谊,顷刻变成了仇敌。
红灯教主妙法真人就因一时的起了贪念,竟替自己招来了麻烦,更弄得身败名裂,本来他决定把袁纤云送回檀度庵,这事便可一了百了。
就当他拿起袁纤云那块佩玉之际,忽然想起另外一块玉,不由沉吟起来。
大弟子长发真人见状,忙道:“祖师爷,在想什么?莫非想将这小姑娘留下来吗?”
妙法真人捋着颔下的几根山羊胡子,微笑道:“你们怎会想得出,我忽然发觉这小姑娘对本教有着很大的用处,将来如举大事,首先要足够的财源。”
长发真人道:“那可以要教友们捐献呀!”
妙法真人笑道:“让他们倾家荡产,又能募集多少钱?”蓝面真人诧异的道:“这小妮子,她能值多少钱?”
“哈哈……”妙法真人朗笑一声道:“她身上是没有钱,但是可以得到一宗财富,那是当年李自成在关中搜到劫掠的金银财物,和他攻打皇宫及各王公大臣家中所得的珍宝,单是它的价值可以养活五十万大军,足够了,到那时,我们什么兵器都可以打造了。”
蓝面真人道:“祖师爷,我从前怎么没听你老提过?”
妙法真人道:“从前我也留心过这宗财物,可是要先把两块刻有暗记的玉石拿到了手,才能知道宝藏地点。”
蓝面真人道:“那块玉在什么地方,难道会是小妮子的这块佩玉?”
妙法真人摇头道:“不在她身上,一块在埋宝地点,一块向来由青龙会保管,我们只须把这一块弄到了手,其余的一块也可凭刻着的图形找到,这番真是白莲师祖有灵,使这姑娘撞到我们手上,你们可知她是什么人吗?”
长发、蓝面二人摇摇头,妙法真人笑道:“她就是明末袁崇焕的后裔,蟠龙剑客袁承志的孙女儿,满州皇帝多年来都在查她的下落,她是静因老尼的弟子,天山塔平湖堡老山主的未来媳妇。因此,我现在要把她作为人质,通知老尼姑拿宝藏的玉石来交换,你们说这个计策行得通吗?”
长发、蓝面二人听了,真是佩服他师父的见识,想得如此妙计,忙道:“祖师父,你不怕惹起青龙会那班人和我们对敌吗?”
妙法真人哈哈笑道:“好徒弟,我知道你们愁的是什么,育龙会中人虽然武功了得,可是他们断然敌不过我们的奇门遁甲,何况他们最厉害的蟠龙剑侠袁承志和云中剑王维扬都先后死去了,剩下的只有这个老尼姑,她的武功我知道得很清楚,任她三头六臂,我也不怕。”
长发真人又道:“祖师爷是神机妙算,但弟子总觉得这宗财物太大了,他们未必肯轻易拿出来,换取这小妮子呢!”
妙法真人眼睛一转,笑道:“你那里知道,他们这批地下宝藏,就是我们不谋取,也有别人要弄上手的,据我所知,现在关外的一批豪雄,已在准备动手了,我们不借这机会弄来,便会给人家先下手了,你们且等着瞧吧!我的书信一到静因那里,保管她会拜上门来的。”
妙法真人果然派人飞马往金陵,一面召集教里的教副,商议应付。
他们知道老尼本领厉害,便安排了观里好些机关,打算老尼来到,倘若谈翻了,便把纤云送到官里去,作为要挟之计。
他们安排已定,候了许多天,计算着静因应该来了,还是没有消息。
这天,管理山前的报说,有一骑人马驰上山来。
妙法教主忙命各人准备,又派长发大弟子出去看是何人。
过了一会,手下又进来报答,那骑马的是青龙会带信来的,妙法真人忙道:“带进来!”
又过了片刻,长发真人领着一个汉子走进了便殿,妙法真人立即走回内室,穿上了一袭风火袍,带了铁拂尘,由侧门出到便殿,升了法座,那带信的人站在阶下,双目盯着妙法真人。
妙法真人向身后两个道童使了一个眼色,那道童高声道:“教主谕,着下书人晋见!”
长发真人这才引那人上殿晋见,妙法真人打量那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紫膛脸皮,神莹内聚,行步轻灵,老道心想:“来人武功不弱,我得好自防范才是。”
他心念动处,把手中拂尘一扬,问道:“来人报个姓名,那个差你送信来的?”
那汉子把手一拱,道:“在下奉青龙会总掌舵的差遣,带书信呈教主。”
妙法真人道:“把书信拿来。”
那汉子把腰带解开,搭在手里,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踏步上前便递。
妙法身边的一名道童,倏地冲过来阻住了他,把信接着,另一道童回身呈给妙法,妙法真人正把信函抽出来,就在这时,那汉子突然把那小道童一掌推开,腰带子从手里飞出,那腰带的一端扎了一口锋利的匕首,像毒蛇吐信一般,连着匕首,飞刺向妙法真人胸前,其捷如矢。
等妙法真人惊觉时,那匕首已直刺心口,只听“噗”的一声,刺个正中。
这一来,左右的人都愕住了。
那知妙法真人并没有倒下,他举起拂尘对着面前那腰带一扫,“当啷”一声,那匕首立被扫落。
那汉子眼见匕首刺中了妙法真人,那知他竟毫发无损,不禁暗自纳罕,迅快的一个箭步奔了上去,施出擒拿手想把老道抓住。
不料,就当他刚提起双掌,脚下倏然”的嗒”一声,所站之处,连人都陷了下去,他忙的一手抓着了老道的衣袖,借力腾身,一跃便起。
“嘶啦”一声,老道的衣袖被他扯破了,突然一阵浓烟冲起,妙法真人已失所在,只留下一个空座。
原来那汉子踏上了翻板,几乎陷进了地穴,还幸他跃起得快,这时翻板已平,看去绝无痕迹,扫目看去,见殿里那些人全都不见了,心中一动,明白自己已然身入重伏,顿足纵身,打算冲出殿去,那知,他身形方起,轰然一声大震,突然间从殿后落下了一座铁栅,将他隔在了殿内。
书中交代,这个带信的汉子,便是袁无愁,这是他和静因老尼在檀度庵中策定好的计划,由他扮成送信人的模样,进入云峰观一探虚实,那知他心悬小妹安危,情急之下,想抓住妙法真人,逼他把纤云交出,不料反中了他们的陷阱。
天色渐渐已近黄昏,便殿四周的门窗早已紧闭,殿外是个大天阶,两边长廊,不时有道人来往,可是就没有人看他一眼。
过了一阵,他看到有两个人捧着饭盒菜盘,从殿前而过,似乎根本就没有看到他,头也不抬,连眼都没有瞟一下,便走过了。
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离得这么近,对方不可能看不到自己,他试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银锭子,抖手一掷,想抛出去惊动他们,看他是否真的没有瞧见自己,看不到人,总可以看到银子吧!
那么他把银锭抛出去,竟然又被反撞了回来,似是外间另有一层东西阻隔着,他感到奇怪,伸手向铁栅外面一探,果然触到一面似是铁壁的东西隔着,只是眼看不到罢了。
袁无愁这时才惊骇起来,明白静因师太所言不虚,妖道的妖法果然厉害,他回身走到左右侧门,试着运起真力一推,玄天无极浩然神功,无坚不摧,但是,那两扇门虽然有横木押着,凭他的神功,也可以震得它链锁毁坏”可是,他一掌推出,软绵绵的毫不着力。
渐渐的夜幕低垂了,远远听到鼓声响起,随着鼓声而扬起诵经之声,知道这云峰观中的道士已在大殿里做晚课,他想:“这时还不设法逃走,尚待何时?”
念头一动,立刻施展出轻身功夫,飞身纵起,攀着殿上圆柱,一路缘上到了梁木,一个鹘子翻身,双脚翻向瓦桁一蹴,他这一蹴,少说也有个几百斤的力道,就是半尺圆径的梁木,也要被他蹴断,可是当他蹴到那桁木时,却立被弹了回来,着脚之处,软绵绵的,并不受力,袁无愁这才知道老妖道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想逃出这里,实在是难如上青天了。
他在殿里躺了下来,思潮起落,想起死难的父母,失散的长兄,以及自己千辛万苦看着长大的幼妹,不禁淌下了几滴英雄泪。
三更过后,眉月照在天阶,虫声唧唧,倍增凄凉。
就在这时,突然廊上黑影一闪,袁无愁眼快,早已看到是一个人,身材并不高大的一个人。
又过了片刻,天阶上一阵夜风吹过,那条黑影迅快的飘落阶前,一滚身窜到墙角伏下,他看出那是一个老婆子,举动没有一丝儿声息,料她绝不会是妖道的同党。
那老婆子隐伏了一会,才从怀里掏出两片纸儿,把一片用针别在发髻上,手里拿着一片,四面找寻,渐渐走到袁无愁跟前,原来她所持的乃是一张黄纸的符录,她把符录贴在门边,举起掌来,把铁栅上的铁条一拉,微微一响,便折断了好几条。
袁无愁见状,也运起真力,把那铁条一拗,立时脱落,老婆婆指着铁栅的缺口招手,袁无愁会意,用了一式“燕子穿帘”的工夫,从缺口窜出,老婆婆把门边那道符录取下,命他放在头巾里,一手抓住了他的手,一同纵起,越过殿侧,两人施展开轻身功夫,眨眼间已脱出了云峰观。
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一直奔到天亮,估计离开莱州已有两百多里了,才敢停了下来。
这一阵急奔,袁无愁也有点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那婆婆突然把发一手扯掉,露出了光头,原来竟然是静因老尼。
袁无愁一见静因师太来了,忙道:“师太,咱们是否就可救人了?”
静因老尼摇了摇头,说出了一番经过。
原来静因师太在当年还没有出家之前,曾跟随着丈夫八臂郎君燕于南在红灯教里混迹过一段时间,那时燕于南是副教主,妙法真人是教里的术士,是个军师的身分,地位和燕于南还差着那么一点。
她知道妙法真人的武功虽然平常,但却精于六壬神算及奇门遁甲的左道邪术,这次自己来找他,知道在见面时妙法真人断不敢和她动武,必定用法术来对付她,因此,她就先命袁无愁来探虚实,她跟着也到了莱州,找了一处小尼庵住下,静等消息。
静因老尼料想的没有错,这时的妙法真人已摆开了大壬神算,跟着又起了一课,已算出日间有人前来窥探,越加思疑,因此在袁无愁未来之前,老道已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鸟儿入网。
静因老尼久等袁无愁未回,就知出了事情,她要去救人,又恐妙法真人认出她的面目,因而买了一头假发,化装老妇模样,入夜之后,她进入云峰观。
须知,红灯教往日的地方,她当年是走惯了的,不过这时,已改变了不少。
她摸到观后的花园里,见这里建筑得异常华丽,已不似往日的情景了,那里雕栏石砌,亭台楼阁,房舍栉比。
静因对眼前美景,她攀在围墙上看得出了神,正想飞身下去,那知,身方一动,头部似撞上了什么东西,震得头脑生疼。
静因晓得妙法真人已在园子里施了禁法,连忙转身便走,她记得观后有一道小门,通到后园的,或者没有施上禁法,于是,她就越过围墙,摸着进入小门,她这次再没有遇到阻拦,很快的进入园里。
突然一阵香风吹来,那香味似兰非兰,扫目看去,只见园里栽满了茉莉、墨兰,吐出芬芳。静因见状,心想:“这个时候,只章江地方还有茉莉,就是兰花也不是开花的时候,而且这些墨兰,都是贡江名种,那会植到此间?”
正思忖间,倏感身上发热,原来天气也变了,园里温暧如春。
静因心知这些全是妙法真人的妖法幻景,也就无心观看,她一路蛇行窜伏,到了一处月门,隔着一道短墙,门额上写着“蓬莱仙境”四个字。
其中楼阁重重,射出一片炫烁的灯光,纱窗半掩,不时传来女子的笑声,夹着管弦丝竹。
静因为的是来救袁纤云,是以有女子的地方,她都不放过,于是大着胆子,双足一点,纵到紫藤架上,向纱窗里一望,只见那阁里有十来个妖艳的女子,都穿着道姑装,一室花红柳绿,围着妙法真人,做出千般媚态,座前又有少女弄着琵琶,敲响檀板,曼吐莺声。
静因不看犹可,一见之下,连忙口吟道:“阿弥陀佛,罪孽,罪孽!”
须知,静因老尼是个出家人,对于目前这种淫秽的情景,怎能看得下去,正想退走,忽见纱窗旁边,挂着妙法真人常佩的一口剑,还有一个皮囊。
静因晓得这两件东西,都是妙法的随身法宝,皮囊中盛了符录,心中一动,忙即悄悄移身窗外,俯身进入,把皮囊轻轻取了下来,幸喜他们没有察觉。
她为了要救纤云,见皮囊里果然有十几张黄纸的符录,连忙向前殿走去,不觉到了一处,见地上覆着一口巨钟,有人身那么高,心中一动,注视地面,果然发觉周遭青苔,有被践踏过的痕迹,她把耳贴在地上,敲了一下,听到了回音,知道地下是空着的。
看看前后无人,忙运力将大钟移开,露出了一个穴口,微微露出灯光,她把符录拿出放在发顶,沿着石级走了下去。
那里有几个小道童,坐在蒲团上看守,静因故意走近他们面前,并没有被他们发觉,知道是那隐身的功效,于是便走向前去。
正走之间,面前突然金光一闪,现出六个武士来,每人都身高九尺有余,手持斧钺,拦住去路,静因吃惊之下,连忙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畔吽。”面前的武士瞬已不见。
耳畔却听有人道:“大师回步,本神奉真人法旨,不许他人进入。”
静因勉强前走,面前似有人把她推开了一下,后退了两三步,她知道现在连符录也不灵了,谅是妙法妖道差遣了六丁六甲在此把守,徒儿纤云可能就被关在这里。
心里这么想着,不由的注目前望,就见甬道尽处,隐约现出一处圆拱石门,似是地窖,甬道上燃了油灯,她暗忖:“甬道也难进去,不如回去再想办法。”于是,她很快的离开了云观峰,回到居处。
她在莱州城外小尼庵中,苦思了两晚,一筹莫展,不过,她仍不死心。于是,她重又进入云峰观,借着隐身符,她隐伏在殿脊上窥探,却被她看到了袁无愁来到了云峰观,而被老道给骗进了便殿,后来又把他困在殿里,静因一直等到二更过后,才把袁无愁救出,带他离开了莱州。
他们在树林中谈到了近午时分,才离开了树林,进入登州府城,他们就在登州府城关找店住下,一连两天,袁无愁见静因老尼满脸愁容,忙道:“师太,你老人家在佛门日久,难道你不认识一些有道的高僧,破得了邪术的么?”
他这一句话,提醒了静因,笑道:“袁公子,你说得对,先师黄梅居士当年曾有两卷遗书留下,吩咐贫尼把它转送了别人,现在要把这个人找到,才能救出纤云。”
袁无愁欣然道:“师太,他是什么人?”
静因师太道:“现在时候无多,我们马上启程往关外找他去,有话路上再说吧!”
于是,他们两人扮作了母子,第二天就从登州搭船,趁着东南风渡过渤海,就到了辽宁地面,这时,静因才把往事说了出来。
书中交代,在今日和学昌明时代,旁门异术,是不足为信的。
但是,我国从周朝时代起,所信奉的宗教,就是道教,相传老子驿牛出函谷关,后来就创设了道教,成为我国三大教派之一。
又如江西龙虎山的张大师,历朝皇帝都要封他,如果没有一些灵验,绝不会流传得这样久,作者不是相信会有邪术这一门,不过,古老相传,像煞有其事,还有很多人曾把亲眼见到的怪异说出,作者只能引述纪晓岚的一句话作为解释,所谓“理所必无而事所常有”,即如枉死的鬼魂,相传到了一个时期,便要找个替身。
这种传闻,在我国各地,都常有所闻,我们只能说不相信,可也无法提出确切的否定。
闲话表过不提,现在再说静因老尼向袁无愁说出当年黄梅居士授她两卷遗书,在那个时代,他们称之为“天书”,无非是故神其说,实际上只不过是些行兵布阵之法,和一些天文数学之类,但也有些道家把祭斗禳星破除妖邪的咒语记入,传给后世作为研究而已。
黄梅居士初时,并非一个隐士,他跟史可法做将军,自然有战阵上的经验,他一生教出三个徒弟,那就是铁鹰子陆元华、八臂郎君燕于南,和花尚武也就是现在的静因神尼。
在静因削发出家时,黄梅年纪已老,他著了两本书,还精于六壬神算,早已算出三个弟子都不是繁华中人,当他病重不起之时,便召了静因来,交代她办两件事,一件是等他死后,拿了一本书用铁匣子盛着,埋在广东花县芙蓉嶂山,并预言:“在百年之后,这本书便会落到一个混世魔王手里,他会把大清帝国扰得四分五裂。”
另一本书是要静因带着它,到关外去找一个人,这个人根基很有来历,将会把清朝皇帝带走,还会在几次浩劫中,凭着书中的传授,救回不少人命。
静因听师父说毕,忙道:“师父,关外那人姓什名谁?我又怎么去找他呢?”
黄梅道:“你记着,三年之后,中秋节后两天,到热河承得道上,见到官军押着九辆囚车,凭你的本领救出他们,其中一个在天池学艺的人,你便把这本书交给他,留下这点因缘,再几十年后,此人会在你困难时,相助一臂。”静因紧紧的记着。
不久,黄梅坐化了,静因葬过了师父,便依言到广东去,寻到芙蓉嶂山把铁匣天书埋了,以后就是她名震江湖之时,几年间,诛奸除霸,行侠江湖,提到静因神尼,武林中,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转眼过了三年,静因记着师父的遗言,赶到了关外守候。
那时,正是黑山八俊起义抵抗满清,不料事机不密,给关外总兵安达礼探悉了,轮派参将沙尔呼达到高丽去,请求高丽出兵阻着退路,布下陷阱。
黑山八俊和几千名志士,就败了下来。
那时,天池怪侠王云龙素来是黑山八俊的盟友,这次他当然也参加了举义,他断着后路,把清兵杀得七零八落,无奈自己兵力单薄,便赶上前来和八俊商量退兵。
观里随处都设有机关,只有教里几个“教副”,也就是他的徒弟,才知道启闭之法。
当时官府中也曾几番派人前来侦察,都被他遮掩过了,因此找不出他们有什么不法的行为。
这天,妙法真人见长发、蓝面真人回来,把炼丹之物都依期收齐,还带回来一名女子,据说武技本领非凡,不禁心花怒放,立刻拿出两锭黄金赏给了两人,又把白银和布正赏给了随往的教徒,作为奖励。他向蓝面真人查问那女子的来历,蓝面真人便把袁纤云当晚破了三个助手所施法术,冲进五通祠来,给他用迷魂火粉给晕倒了的经过说了一遍,又把袁纤云身上的配玉和短剑拿出,递给了妙法真人,并道:“这女子很有来历,她和天山铁堡有关系,而且还配有着副教主静因老尼的剑,教主还是小心发落的好。”
妙法真人闻言,不禁一怔,他知道八臂郎君燕于南死后,红灯教的副教主就由静因老尼接任,虽然她多年不问教中的事,但是,她仍是副教主,而且她的武功很高,确实是不好惹,何况,她现在又是青龙会的掌印,单一个青龙会,倾全教之力,已然不好应付了,怎么会冒出来个天山铁堡。据说天山铁堡能人异士甚多,还有不少剑仙,他这么一想,就打算把袁纤云头上的符录拿下,待她醒来时,问明,便把她送回去金陵,以免多树强敌。
须知,天下有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种种每每为了财帛和利益,更不惜你争我夺,机诈百出,因此弄出了不少流血事件,许多悲惨事故,有时亲如家谊,或多年友谊,顷刻变成了仇敌。
红灯教主妙法真人就因一时的起了贪念,竟替自己招来了麻烦,更弄得身败名裂,本来他决定把袁纤云送回檀度庵,这事便可一了百了。
就当他拿起袁纤云那块佩玉之际,忽然想起另外一块玉,不由沉吟起来。
大弟子长发真人见状,忙道:“祖师爷,在想什么?莫非想将这小姑娘留下来吗?”
妙法真人捋着颔下的几根山羊胡子,微笑道:“你们怎会想得出,我忽然发觉这小姑娘对本教有着很大的用处,将来如举大事,首先要足够的财源。”
长发真人道:“那可以要教友们捐献呀!”
妙法真人笑道:“让他们倾家荡产,又能募集多少钱?”蓝面真人诧异的道:“这小妮子,她能值多少钱?”
“哈哈……”妙法真人朗笑一声道:“她身上是没有钱,但是可以得到一宗财富,那是当年李自成在关中搜到劫掠的金银财物,和他攻打皇宫及各王公大臣家中所得的珍宝,单是它的价值可以养活五十万大军,足够了,到那时,我们什么兵器都可以打造了。”
蓝面真人道:“祖师爷,我从前怎么没听你老提过?”
妙法真人道:“从前我也留心过这宗财物,可是要先把两块刻有暗记的玉石拿到了手,才能知道宝藏地点。”
蓝面真人道:“那块玉在什么地方,难道会是小妮子的这块佩玉?”
妙法真人摇头道:“不在她身上,一块在埋宝地点,一块向来由青龙会保管,我们只须把这一块弄到了手,其余的一块也可凭刻着的图形找到,这番真是白莲师祖有灵,使这姑娘撞到我们手上,你们可知她是什么人吗?”
长发、蓝面二人摇摇头,妙法真人笑道:“她就是明末袁崇焕的后裔,蟠龙剑客袁承志的孙女儿,满州皇帝多年来都在查她的下落,她是静因老尼的弟子,天山塔平湖堡老山主的未来媳妇。因此,我现在要把她作为人质,通知老尼姑拿宝藏的玉石来交换,你们说这个计策行得通吗?”
长发、蓝面二人听了,真是佩服他师父的见识,想得如此妙计,忙道:“祖师父,你不怕惹起青龙会那班人和我们对敌吗?”
妙法真人哈哈笑道:“好徒弟,我知道你们愁的是什么,育龙会中人虽然武功了得,可是他们断然敌不过我们的奇门遁甲,何况他们最厉害的蟠龙剑侠袁承志和云中剑王维扬都先后死去了,剩下的只有这个老尼姑,她的武功我知道得很清楚,任她三头六臂,我也不怕。”
长发真人又道:“祖师爷是神机妙算,但弟子总觉得这宗财物太大了,他们未必肯轻易拿出来,换取这小妮子呢!”
妙法真人眼睛一转,笑道:“你那里知道,他们这批地下宝藏,就是我们不谋取,也有别人要弄上手的,据我所知,现在关外的一批豪雄,已在准备动手了,我们不借这机会弄来,便会给人家先下手了,你们且等着瞧吧!我的书信一到静因那里,保管她会拜上门来的。”
妙法真人果然派人飞马往金陵,一面召集教里的教副,商议应付。
他们知道老尼本领厉害,便安排了观里好些机关,打算老尼来到,倘若谈翻了,便把纤云送到官里去,作为要挟之计。
他们安排已定,候了许多天,计算着静因应该来了,还是没有消息。
这天,管理山前的报说,有一骑人马驰上山来。
妙法教主忙命各人准备,又派长发大弟子出去看是何人。
过了一会,手下又进来报答,那骑马的是青龙会带信来的,妙法真人忙道:“带进来!”
又过了片刻,长发真人领着一个汉子走进了便殿,妙法真人立即走回内室,穿上了一袭风火袍,带了铁拂尘,由侧门出到便殿,升了法座,那带信的人站在阶下,双目盯着妙法真人。
妙法真人向身后两个道童使了一个眼色,那道童高声道:“教主谕,着下书人晋见!”
长发真人这才引那人上殿晋见,妙法真人打量那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紫膛脸皮,神莹内聚,行步轻灵,老道心想:“来人武功不弱,我得好自防范才是。”
他心念动处,把手中拂尘一扬,问道:“来人报个姓名,那个差你送信来的?”
那汉子把手一拱,道:“在下奉青龙会总掌舵的差遣,带书信呈教主。”
妙法真人道:“把书信拿来。”
那汉子把腰带解开,搭在手里,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踏步上前便递。
妙法身边的一名道童,倏地冲过来阻住了他,把信接着,另一道童回身呈给妙法,妙法真人正把信函抽出来,就在这时,那汉子突然把那小道童一掌推开,腰带子从手里飞出,那腰带的一端扎了一口锋利的匕首,像毒蛇吐信一般,连着匕首,飞刺向妙法真人胸前,其捷如矢。
等妙法真人惊觉时,那匕首已直刺心口,只听“噗”的一声,刺个正中。
这一来,左右的人都愕住了。
那知妙法真人并没有倒下,他举起拂尘对着面前那腰带一扫,“当啷”一声,那匕首立被扫落。
那汉子眼见匕首刺中了妙法真人,那知他竟毫发无损,不禁暗自纳罕,迅快的一个箭步奔了上去,施出擒拿手想把老道抓住。
不料,就当他刚提起双掌,脚下倏然”的嗒”一声,所站之处,连人都陷了下去,他忙的一手抓着了老道的衣袖,借力腾身,一跃便起。
“嘶啦”一声,老道的衣袖被他扯破了,突然一阵浓烟冲起,妙法真人已失所在,只留下一个空座。
原来那汉子踏上了翻板,几乎陷进了地穴,还幸他跃起得快,这时翻板已平,看去绝无痕迹,扫目看去,见殿里那些人全都不见了,心中一动,明白自己已然身入重伏,顿足纵身,打算冲出殿去,那知,他身形方起,轰然一声大震,突然间从殿后落下了一座铁栅,将他隔在了殿内。
书中交代,这个带信的汉子,便是袁无愁,这是他和静因老尼在檀度庵中策定好的计划,由他扮成送信人的模样,进入云峰观一探虚实,那知他心悬小妹安危,情急之下,想抓住妙法真人,逼他把纤云交出,不料反中了他们的陷阱。
天色渐渐已近黄昏,便殿四周的门窗早已紧闭,殿外是个大天阶,两边长廊,不时有道人来往,可是就没有人看他一眼。
过了一阵,他看到有两个人捧着饭盒菜盘,从殿前而过,似乎根本就没有看到他,头也不抬,连眼都没有瞟一下,便走过了。
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离得这么近,对方不可能看不到自己,他试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银锭子,抖手一掷,想抛出去惊动他们,看他是否真的没有瞧见自己,看不到人,总可以看到银子吧!
那么他把银锭抛出去,竟然又被反撞了回来,似是外间另有一层东西阻隔着,他感到奇怪,伸手向铁栅外面一探,果然触到一面似是铁壁的东西隔着,只是眼看不到罢了。
袁无愁这时才惊骇起来,明白静因师太所言不虚,妖道的妖法果然厉害,他回身走到左右侧门,试着运起真力一推,玄天无极浩然神功,无坚不摧,但是,那两扇门虽然有横木押着,凭他的神功,也可以震得它链锁毁坏”可是,他一掌推出,软绵绵的毫不着力。
渐渐的夜幕低垂了,远远听到鼓声响起,随着鼓声而扬起诵经之声,知道这云峰观中的道士已在大殿里做晚课,他想:“这时还不设法逃走,尚待何时?”
念头一动,立刻施展出轻身功夫,飞身纵起,攀着殿上圆柱,一路缘上到了梁木,一个鹘子翻身,双脚翻向瓦桁一蹴,他这一蹴,少说也有个几百斤的力道,就是半尺圆径的梁木,也要被他蹴断,可是当他蹴到那桁木时,却立被弹了回来,着脚之处,软绵绵的,并不受力,袁无愁这才知道老妖道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想逃出这里,实在是难如上青天了。
他在殿里躺了下来,思潮起落,想起死难的父母,失散的长兄,以及自己千辛万苦看着长大的幼妹,不禁淌下了几滴英雄泪。
三更过后,眉月照在天阶,虫声唧唧,倍增凄凉。
就在这时,突然廊上黑影一闪,袁无愁眼快,早已看到是一个人,身材并不高大的一个人。
又过了片刻,天阶上一阵夜风吹过,那条黑影迅快的飘落阶前,一滚身窜到墙角伏下,他看出那是一个老婆子,举动没有一丝儿声息,料她绝不会是妖道的同党。
那老婆子隐伏了一会,才从怀里掏出两片纸儿,把一片用针别在发髻上,手里拿着一片,四面找寻,渐渐走到袁无愁跟前,原来她所持的乃是一张黄纸的符录,她把符录贴在门边,举起掌来,把铁栅上的铁条一拉,微微一响,便折断了好几条。
袁无愁见状,也运起真力,把那铁条一拗,立时脱落,老婆婆指着铁栅的缺口招手,袁无愁会意,用了一式“燕子穿帘”的工夫,从缺口窜出,老婆婆把门边那道符录取下,命他放在头巾里,一手抓住了他的手,一同纵起,越过殿侧,两人施展开轻身功夫,眨眼间已脱出了云峰观。
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一直奔到天亮,估计离开莱州已有两百多里了,才敢停了下来。
这一阵急奔,袁无愁也有点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那婆婆突然把发一手扯掉,露出了光头,原来竟然是静因老尼。
袁无愁一见静因师太来了,忙道:“师太,咱们是否就可救人了?”
静因老尼摇了摇头,说出了一番经过。
原来静因师太在当年还没有出家之前,曾跟随着丈夫八臂郎君燕于南在红灯教里混迹过一段时间,那时燕于南是副教主,妙法真人是教里的术士,是个军师的身分,地位和燕于南还差着那么一点。
她知道妙法真人的武功虽然平常,但却精于六壬神算及奇门遁甲的左道邪术,这次自己来找他,知道在见面时妙法真人断不敢和她动武,必定用法术来对付她,因此,她就先命袁无愁来探虚实,她跟着也到了莱州,找了一处小尼庵住下,静等消息。
静因老尼料想的没有错,这时的妙法真人已摆开了大壬神算,跟着又起了一课,已算出日间有人前来窥探,越加思疑,因此在袁无愁未来之前,老道已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鸟儿入网。
静因老尼久等袁无愁未回,就知出了事情,她要去救人,又恐妙法真人认出她的面目,因而买了一头假发,化装老妇模样,入夜之后,她进入云峰观。
须知,红灯教往日的地方,她当年是走惯了的,不过这时,已改变了不少。
她摸到观后的花园里,见这里建筑得异常华丽,已不似往日的情景了,那里雕栏石砌,亭台楼阁,房舍栉比。
静因对眼前美景,她攀在围墙上看得出了神,正想飞身下去,那知,身方一动,头部似撞上了什么东西,震得头脑生疼。
静因晓得妙法真人已在园子里施了禁法,连忙转身便走,她记得观后有一道小门,通到后园的,或者没有施上禁法,于是,她就越过围墙,摸着进入小门,她这次再没有遇到阻拦,很快的进入园里。
突然一阵香风吹来,那香味似兰非兰,扫目看去,只见园里栽满了茉莉、墨兰,吐出芬芳。静因见状,心想:“这个时候,只章江地方还有茉莉,就是兰花也不是开花的时候,而且这些墨兰,都是贡江名种,那会植到此间?”
正思忖间,倏感身上发热,原来天气也变了,园里温暧如春。
静因心知这些全是妙法真人的妖法幻景,也就无心观看,她一路蛇行窜伏,到了一处月门,隔着一道短墙,门额上写着“蓬莱仙境”四个字。
其中楼阁重重,射出一片炫烁的灯光,纱窗半掩,不时传来女子的笑声,夹着管弦丝竹。
静因为的是来救袁纤云,是以有女子的地方,她都不放过,于是大着胆子,双足一点,纵到紫藤架上,向纱窗里一望,只见那阁里有十来个妖艳的女子,都穿着道姑装,一室花红柳绿,围着妙法真人,做出千般媚态,座前又有少女弄着琵琶,敲响檀板,曼吐莺声。
静因不看犹可,一见之下,连忙口吟道:“阿弥陀佛,罪孽,罪孽!”
须知,静因老尼是个出家人,对于目前这种淫秽的情景,怎能看得下去,正想退走,忽见纱窗旁边,挂着妙法真人常佩的一口剑,还有一个皮囊。
静因晓得这两件东西,都是妙法的随身法宝,皮囊中盛了符录,心中一动,忙即悄悄移身窗外,俯身进入,把皮囊轻轻取了下来,幸喜他们没有察觉。
她为了要救纤云,见皮囊里果然有十几张黄纸的符录,连忙向前殿走去,不觉到了一处,见地上覆着一口巨钟,有人身那么高,心中一动,注视地面,果然发觉周遭青苔,有被践踏过的痕迹,她把耳贴在地上,敲了一下,听到了回音,知道地下是空着的。
看看前后无人,忙运力将大钟移开,露出了一个穴口,微微露出灯光,她把符录拿出放在发顶,沿着石级走了下去。
那里有几个小道童,坐在蒲团上看守,静因故意走近他们面前,并没有被他们发觉,知道是那隐身的功效,于是便走向前去。
正走之间,面前突然金光一闪,现出六个武士来,每人都身高九尺有余,手持斧钺,拦住去路,静因吃惊之下,连忙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畔吽。”面前的武士瞬已不见。
耳畔却听有人道:“大师回步,本神奉真人法旨,不许他人进入。”
静因勉强前走,面前似有人把她推开了一下,后退了两三步,她知道现在连符录也不灵了,谅是妙法妖道差遣了六丁六甲在此把守,徒儿纤云可能就被关在这里。
心里这么想着,不由的注目前望,就见甬道尽处,隐约现出一处圆拱石门,似是地窖,甬道上燃了油灯,她暗忖:“甬道也难进去,不如回去再想办法。”于是,她很快的离开了云观峰,回到居处。
她在莱州城外小尼庵中,苦思了两晚,一筹莫展,不过,她仍不死心。于是,她重又进入云峰观,借着隐身符,她隐伏在殿脊上窥探,却被她看到了袁无愁来到了云峰观,而被老道给骗进了便殿,后来又把他困在殿里,静因一直等到二更过后,才把袁无愁救出,带他离开了莱州。
他们在树林中谈到了近午时分,才离开了树林,进入登州府城,他们就在登州府城关找店住下,一连两天,袁无愁见静因老尼满脸愁容,忙道:“师太,你老人家在佛门日久,难道你不认识一些有道的高僧,破得了邪术的么?”
他这一句话,提醒了静因,笑道:“袁公子,你说得对,先师黄梅居士当年曾有两卷遗书留下,吩咐贫尼把它转送了别人,现在要把这个人找到,才能救出纤云。”
袁无愁欣然道:“师太,他是什么人?”
静因师太道:“现在时候无多,我们马上启程往关外找他去,有话路上再说吧!”
于是,他们两人扮作了母子,第二天就从登州搭船,趁着东南风渡过渤海,就到了辽宁地面,这时,静因才把往事说了出来。
书中交代,在今日和学昌明时代,旁门异术,是不足为信的。
但是,我国从周朝时代起,所信奉的宗教,就是道教,相传老子驿牛出函谷关,后来就创设了道教,成为我国三大教派之一。
又如江西龙虎山的张大师,历朝皇帝都要封他,如果没有一些灵验,绝不会流传得这样久,作者不是相信会有邪术这一门,不过,古老相传,像煞有其事,还有很多人曾把亲眼见到的怪异说出,作者只能引述纪晓岚的一句话作为解释,所谓“理所必无而事所常有”,即如枉死的鬼魂,相传到了一个时期,便要找个替身。
这种传闻,在我国各地,都常有所闻,我们只能说不相信,可也无法提出确切的否定。
闲话表过不提,现在再说静因老尼向袁无愁说出当年黄梅居士授她两卷遗书,在那个时代,他们称之为“天书”,无非是故神其说,实际上只不过是些行兵布阵之法,和一些天文数学之类,但也有些道家把祭斗禳星破除妖邪的咒语记入,传给后世作为研究而已。
黄梅居士初时,并非一个隐士,他跟史可法做将军,自然有战阵上的经验,他一生教出三个徒弟,那就是铁鹰子陆元华、八臂郎君燕于南,和花尚武也就是现在的静因神尼。
在静因削发出家时,黄梅年纪已老,他著了两本书,还精于六壬神算,早已算出三个弟子都不是繁华中人,当他病重不起之时,便召了静因来,交代她办两件事,一件是等他死后,拿了一本书用铁匣子盛着,埋在广东花县芙蓉嶂山,并预言:“在百年之后,这本书便会落到一个混世魔王手里,他会把大清帝国扰得四分五裂。”
另一本书是要静因带着它,到关外去找一个人,这个人根基很有来历,将会把清朝皇帝带走,还会在几次浩劫中,凭着书中的传授,救回不少人命。
静因听师父说毕,忙道:“师父,关外那人姓什名谁?我又怎么去找他呢?”
黄梅道:“你记着,三年之后,中秋节后两天,到热河承得道上,见到官军押着九辆囚车,凭你的本领救出他们,其中一个在天池学艺的人,你便把这本书交给他,留下这点因缘,再几十年后,此人会在你困难时,相助一臂。”静因紧紧的记着。
不久,黄梅坐化了,静因葬过了师父,便依言到广东去,寻到芙蓉嶂山把铁匣天书埋了,以后就是她名震江湖之时,几年间,诛奸除霸,行侠江湖,提到静因神尼,武林中,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转眼过了三年,静因记着师父的遗言,赶到了关外守候。
那时,正是黑山八俊起义抵抗满清,不料事机不密,给关外总兵安达礼探悉了,轮派参将沙尔呼达到高丽去,请求高丽出兵阻着退路,布下陷阱。
黑山八俊和几千名志士,就败了下来。
那时,天池怪侠王云龙素来是黑山八俊的盟友,这次他当然也参加了举义,他断着后路,把清兵杀得七零八落,无奈自己兵力单薄,便赶上前来和八俊商量退兵。
相关热词搜索:铁堡英烈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