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25-10-19 作者:蹄风 来源:蹄风作品集 点击:
北京天坛在正阳门外,占地四千多亩,建筑在明朝永乐年间,乃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有内外两道墙垣,都是前圆后方的。
所有宫殿的基坛,一律建成圆形,祈年殿的台阶,围着三重白玉栏杆,檐瓦全用的是蓝色琉璃瓦,大殿用四根大龙柱作重心,周围有二十四根柱子作支架,没有墙壁,只有精致的格扇门作屏障。
中间那四根大柱,象征着四季,二十四根支柱,象征着二十四季节,外边有三百六十个玉石栏杆,就是周天三百六十度。
此外还有圆丘坛、皇穹宇,那皇穹宇是供奉历代旁皇神主的地方,殿外有一道围墙,如果对着它小声说话,远远地把耳贴在墙壁上,便可听得清清楚楚。
最奇的是站在围墙中心把第三块石级上,呼喊一声,立刻就有三下回声,可是如果站偏一点,便没有反应了。
顺治自从那一晚见过王云龙之后,他对王云龙有着一种很深的印象。过了两天,他藉口那晚遇险而得能人相救,要往天坛叩祭祖先。
礼部一早便把天坛打扫干净,禁卫军更是防范得水泄不通。
王略和王云龙只携了一根飞索,爬到圆柱横梁上面伏着,那些横梁都宽过人身,站在殿下是仰望不到的,谁也料不到竟然有人能够攀上去。
往日皇帝祭告天地祖先,禀告时所有随从都要避开,窥看便是死罪。
顺治进入皇穹宇,草草祭毕,举头四望,不见有人,心想大概是守卫森严,他两人进不来了,不禁有些失望。
就在他想还未了,倏见面前人影一晃,两个人飞落而下,正是王略和王云龙,当下心中大喜,伸手拉住了王云龙,高兴的道:“今天我们两人就在这里,滴出血来,看看是否混合。”
说罢,就拿起一只白玉杯,从王云龙身上接过剑来,拉开袖子向臂上一刺,滴血入杯,王略忙把衣袖撕一幅,替顺治裹了伤口。王云龙跟着也划破手臂,鲜血流进玉杯。
说也奇怪,两人的血一经汇合,便混合起来,顺治心里始觉安慰。王略仍怕他疑惑,即时当着他们的面,咬破了中指,把血水滴进杯里,竟然如血上加油一般,怎样的搅动,也混不进两人的血液里,忙道:“皇上,今番证明了我和你两人的血型不同,所以混合不来,你们兄弟今日团聚了。”
原来王略这番冒险到来,完全是为了打动顺治的血族观念,把国家仍旧送回到汉人手里。
顺治也是聪明不过,早就懂得他的意思,只是顾虑太多,一时未便说出口来,他对王云龙道:“我两人既是亲骨肉,弟弟迟几天到禁卫营那里报个名,认做姓罗的,我便会派人带你进宫来。先充一个御前侍卫领班,随后再作打算吧!”
王云龙还没有回答,倏觉格扇门外似有人影,再看时已经消失,王略急道:“有人窥伺!”
顺治喝问了两声,不见回答,他便匆匆的道:“就是这样,我等着你到来。”两人立刻缩进神座躲起,顺治喊了一声:“内侍!”随即退出殿外去了。
王略心急所谋的大事,见顺治已经打动了,便早些进行。
他命王云龙改了名字叫罗云,到禁卫营去,果然有人招呼着他,到了入黑,便有几个武弁,说是禁卫营统领接见,王云龙不虞有诈,一路随着进入紫禁城,来到一处门口,那几个武弁教他守候些时,都走进门里去了。王云龙等了一会,正在思疑,忽见从四面冲出来数十名武士,大呼拿奸细!不由分说,便把他捆了起来,押禁在大牢里。
书中交代,王云龙被禁卫军关起来,顺治是不知道的。
因为那时清宫里,正和后来慈禧的垂帘听政有很多相同。顺治的母亲博尔济特吉氏,也就是当年的季庄后,自下嫁摄政王之后,当时的顺治年纪还小,一切朝政,都操在多尔衮手里,顺治到了长大时,见母后和金尔哀淫乱宫廷,自成党羽,心中暗自憎恨。
当顺治册立董小宛为董鄂妃时,太后也是极端反对的,不久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顺治才把朝政接掌过来。不过朝廷里仍有不少是太后的党羽,时常窥伺顺治的行动,多尔衮手下,往日本就养着几个宫廷武士,内中最有本领的是铁指禅陆虹、金枪白鹏等,这时已成了太后的走狗。
当那天晚上顺治说遇到了刺客,给两个人救驾,太后听了已然生疑,后来顺治到天坛祭祖,太后便派陆虹和白鹏跟踪窥伺,这就是王略在皇穹宇见到的人影,顺治当时和王云龙滴血相认的情形,和约进宫来的说话都被偷听了,陆虹回去报告太后,便布下这个圈套,暗地囚起王云龙。
且说王略在外间等了几天,连一点消息都没有,心里非常焦急,又怕顺治变了初衷,会把王云龙杀害,想再偷进禁城窥探,但料知禁卫营定有准备,宫里能人众多,不敢再去冒险,他就住在龙须沟旁的一家贫民屋子里,原本是和王云龙住在一起的,现在剩下他一个人,任是修养再高,也免不了会胡思乱想。
过了几天,仍然没有一点消息,王略简直是寝食难安了。一天晚上,他正在胡思乱想,忽听瓦上微微有点声响,他本能的窜了出去,却见一条人影飞跃下来,竟是王云龙,他背上还背着顺治皇帝。
这是怎么一回事,把个老江湖弄糊涂了。原来,顺治手下也有一班亲信,混在太后那里充当宫人的,暗中探听消息。
就在王云龙被囚的第五天,太后提出来亲自审问,这件事给小宫娥知道了,暗暗通知顺治。
这个少年皇帝自闷得发慌,听了这个消息,想了一会,觉得他和王云龙的事揭穿了,今后太后必然监视更严,一方面又思念董妃,便看破了尊荣的心意,于是把心一横,到了晚上静静地带了亲随护卫,直到天牢来。
那管牢的大小狱卒,一见皇帝驾到,自然吓得冷汗直流,顺治命令他们把大牢打开,放出王云龙,那时太后的党羽,早已飞奔坤宁宫报告,顺治的亲随连忙禀告道:“圣上,太后就要来了。”
顺治沉吟不语,王云龙初时以为顺治骗他,这时方知是自己误会,便对顺治道:“皇上请回去吧!不要替我担心了。”说着,便待要纵身而去。
哪知顺治却拉住了他,道:“弟弟,我和你一起走。”
王云龙方说了一句:“你去不得!”
但是顺治早有准备,连忙脱下龙袍,换上了平民服装,那些护驾侍从都跪在地上劝止,顺治道:“朕去去便回,倘明天仍不见我,你们便把宫里案上留下的密函,交给大学士洪承畴吧!”
王云龙见顺治这样的坚决,又见小太监飞报:“太后来了。”他一时顾不了许多,把顺治往背上一背,纵身上房,施展开轻身功夫,瞬已消失所在。
当王略知道了顺治簧夜出走,力劝他返回宫去,无奈顺治已看破了世情,他道:“朕枉为天子,自问不能成大事,有负你们的期望,而且大清国基已固,不容易改变,否则生灵又再涂炭,朕何忍弄到这样。再者,朕当董妃逝世时,已决心皈依佛门,潜身名山,终此一生。是以早已写好了诏书,着各大臣宣称朕急疾驾崩,你们也不用再劝了。”
王略见顺治意志坚定,无法挽回,也就只好长叹一声。
这天晚上,他们带着顺治攀越禁城,出了北京。以后,他们回到长白山,带着顺治祭了王高的新坟,然后又护送他到五台山,建了一间小承天寺,就此过了一生。
回文再说史云程,自从他到了广东,那时尚可喜已死,尚之信袭了平南王,密谋异动,史云程不辞而别,弃了总教头的职位,想到北京去告密,以求能博得一官半官。就在这时,王云龙已把顺治安置好了,随王略返回天池,住了几年,王略已经渐老,不常外出,王云龙却时常到五台山去会见顺治,两人谈起史云程来,虽是同一血统,但是大家从未见面,深为遗憾。
于是王云龙便决定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定要找到史云程的踪迹,一则骨肉团聚,了却平生之愿,二则劝他遵守师训,不要以为自己有天璜血裔,便想向富贵荣华的道路上走去,要使他晓得顺治以九五之尊,弃江山如敝屣,看破一切繁华。
王云龙从山西南下,足迹走遍七八省,当他到广东时,史云程已弃职他往,行踪不明,他便再北返,在他经过大庾岭时,哪知兄弟相遇,竟然错过。
原来王云龙到达广东之后,资斧已磬,一路乞食北返,到了大庾又患水土不服。这天他在观赏梅花之后,肚子又饿、身子又困,便在路旁亭子里躺着休息,不知不觉间,人便睡着了。
这时,岭上来了一位贵介公子,带了亲随乘着马儿,一步步的走上岭来。须知庾岭的梅,在岭南是早开的,岭北却是迟发,走到岭上一看,山南像是花海一般,灿烂得红遍满山,香风阵阵吹来,心神为之一爽。
但那北岭又是另一番世界了,只见树枝丛生,花蕾满簇,含苞欲放,如同点点白雪,挂在枝头。
那贵公子下得马来,徘徊欣赏,不愿就走,亲随把行囊卸下,就在亭外烹茶,行囊里有现成的点心。
那公子本想走进亭子里歇息,但他一眼看到亭椅上,正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面色枯黄,像是饿坏的样子,鼻间微微发出鼾声,那汉子的衣衫,想也是日久未洗了,满身油污。
那公子见到这样一个人,把鼻子一掩,吐了一口唾沫,一拂袖子,就命亲随把茶捧到亭外来,择了一块石头坐下,慢慢的喝茶赏梅,不愿再看到那脏汉子第二眼。
日影西斜,那公子又复上马,缓缓下岭而走。亭子里的汉子才揉着双眼醒来,也拖着无力的脚步,蹒跚下岭而去。
就从这里一别,史云程飞黄腾达,做了清廷鹰爪的头子。王云龙也回到了关外,和辚山八俊联系起来,干着锄奸扶弱的侠士生涯,受到关外人士的敬仰。一直到后来史云程在贝尔湖设下了黑狱,王云龙——天池怪侠为救金刀狡儿孟英,弟兄二人才见了面,遗憾的是一会面就刀枪相见,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
天下事,富贵穷困,全得凭个机缘,如果没有机缘的话,就算是闯荡一生,很可能依然故我,机缘一到,风云际会,说不定一日之间,就可能飞黄腾达。
史云程就是如此,他带着随从一路北上,他本来是要进京的,但是他到了安庆,机缘就已找上了他。
原来,朝中自从顺治出走,留下了一道上谕,托孤洪承畴、苏克萨、鳌拜等几个辅佐,遵诏册立皇太子玄晔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当日各大臣们商议,只得虚报驾崩,把留书改作遗诏,消息一传出去,所有王公大臣无不惊疑,分明昨日早朝,顺治还龙虎精神的听政,怎么今天一早就驾崩了呢?总之官闱之间,有很多难解的事,最好是少沾,惊疑归惊疑,却没有人敢查问。
那年玄晔方只八岁,承了大统,政事由几位辅臣掌握,洪承畴因是汉人,又年老多病,自然是没有多大作用,也得不到信任,满族元老,只有索尼、遏必萨、苏克萨、鳌拜四人主理朝政,四人中以鳌拜最为狡猾阴诈。他自恃当年随太宗入关,掌握兵权,功高极显,又欺康熙年幼不懂事,便横行无忌起来,偏偏遇上了个索尼,他是四朝元老,由努儿哈赤崛起,相随到今日,处处护卫着幼主,鳌拜便想把这几个大臣除掉,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那康熙皇帝却是个聪明人,他登基几年以后,渐渐已晓得国事,他见鳌拜独揽大权,目无君上,心里便感到不快。
恰在这时,大学士苏纳海因徙置旗民的事,民间偶有怨言,鳌拜便想借此除去苏纳海,无奈苏克萨等几个大臣极力保奏,那鳌拜竟然走到康熙卸前座,提起朱笔写了“著即处斩”几个字,交刑部执行,康熙见他如此的专横,便在登基六年之际,开始在乾清门听政。
过了些时,索尼病逝,苏克萨见鳌拜时刻都想加以陷害,便请方辞官,那料鳌拜硬指他存蓄异心,议请凌迟处死,康熙明知他挟雄陷害,只是不准,鳌拜请了几次,康熙便斥他欺君罔上。谊料,鳌拜竟然攘臂前扑,几乎要打皇上,幸得内侍劝阻,康熙毕竟年少,受不得恐吓,最后还是在他的威胁之下,批了个绞决,于是鳌拜的眼中钉又除去了一个。
那晚康熙跑到慈宁宫去见太后,把日间情形哭诉,太后也觉得大权旁落,无计可施,康熙究竟是个聪明的人,他不久便想出一个方法来,他召见了议政康亲王,派他到各地去巡视放赈,却暗嘱他物色武技能手,公开招幕,务必聘得高手到宫中来。
康亲王果然每到一地,便在兵营里挑选有好本领的人,可是却没有中意的,后来他索性设起擂台来,公开比武挑选。
这时,史云程刚好到了安庆,客栈里住了不少各地来的江湖人物,谁都想一登龙门,史云程改了姓名叫作“云迎”,报名应考。
初试,不外是些马上功夫,骑射剑戟一般普通功夫,史云程自然被选上了。
复试是拳脚功夫,史云程略把行龙卧虎拳施出,一日之内打倒了十几名各派高手,康亲王不禁大喜。因为他这次奉旨要物色的,正是这样的能人,是以他立刻把史云程带返北京,又从宫廷护卫中挑出几个好手来,和史云程交手。
须知能当上宫廷护卫,却不是无能之辈,但是一贴上史云程总被他轻易放倒。康亲王这才密奏给康熙知道,约定了一天,他在府里聚武厅坐着,康熙却站在屏风后窥伺,康亲王要考验史云程究竟有多大的本领,命人移出五个铜人来,那五个铜人都是实心的,每具重有八百斤。
康亲王着人把铜人放成一列,命史云程运出内功,一掌打向铜人背后,五个铜人全倒,方见功力。
史云程知道这是他进入宫廷的机会,立刻施展开行龙卧虎拳的功力,先运转了几手,突然施出“穿云掌”来,闪电般拍向铜人。
他这一招确实快速绝伦,连在座上的康亲王也没看出他是如何出手的。但听隆然一声大震,五个铜人一齐倒地,奇怪的是史云程仅只打出一掌,而那五个铜人,每个铜人背上都嵌上了一个掌印,第一个铜人背上的掌印,更深陷进去了几分,其它那些铜人,就像被人磨擦过一般,掌印显得很清楚,一掌力透五个铜人,这种功夫确实少见。
从此以后,康熙在各亲王子弟中,选了百多名年纪轻的人,进宫习武,史云程也就以云迎的名字,当上了宫廷教头。康熙对他很是赏识,而且皇帝他本人也跟着大伙人一起练武,史云程也全心全力的传授,那些亲王子弟没有一个稍敢疏懈。
一年之后,这一队少年亲兵已是拳技精通了,宫里原有的武士,反而不是他们的敌手了。
这时的鳌拜更是嚣张到了极点,连朝都不上了,有事时只命侍臣传奏给康熙便了,也难得康熙这几年竟忍了下去,一点不动声色。
现在时机成熟了,他先下诏封鳌拜做护国公,召他上朝领旨,鳌拜昂然盛装进宫,他随带着两名护卫一直随上丹墀。
鳌拜看到康熙两旁,今天站的不是小太监,而换上了一班亲王子弟,他不禁心中暗笑,这小皇帝还是好玩,竟又找了这么多的玩伴。
须知鳌拜当年在进关之时,确为军中一员勇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这几年他养尊处优,雄心虽不减,力劲可就差多了。不过,他那身旁两名护卫,却是两名武林高手。
他心中仍有仗恃,正想照往常一样,不参不拜,直走到御座旁的锦墩坐下。哪知,他方一迈步,突听康熙大喝一声道:“鳌拜!你怎敢无礼!”
鳌拜闻声,微微一愕,复又毫不为意的微微一笑,道:“怎的无礼了?”
康熙陡地站起来,竖眉瞪眼,猛地一拍桌子,喝道:“鳌拜,你见了朕躬不跪,没有御旨便走近御座,这还不算欺君犯上吗?”
鳌拜一听,已忍耐不住,冷冷一笑,怒声道:“我欺君又怎样!”
康熙故意激他道:“鳌拜,你该知道,欺君是要斩首的,何况你满身死罪,还敢目无朕躬。”
这时,鳌拜已是怒火遮眼,不禁就现出了他那跋扈的本色来,立即又抡起拳来,跑到御座前去,康熙突喝一声道:“左右,给我拿下!”
鳌拜闻声,回头向那两个随身武士点了点头,同时,他也自恃自己身经百战,双臂一举,大声喝道:“哪个敢来拿我!”
康熙把衣袖一挥,身旁的子弟兵,立刻冲上前去,口中喊道:“奉旨擒贼!”
鳌拜向来晓得宫里的一般侍卫,没有一个是他的敌手,而且这些亲王子弟,个个都是绣花枕头,他哪放在心上,立刻展开拳势,指东打西,左右劈出。
哪知,这十几个少年,并非吴下阿蒙,却是十分了得,个个腾跃得非常敏捷,鳌拜的拳风虽紧,竟打不中他们,心中这才吃惊。
这时,突有一个少年子弟冲了过来,鳌拜看准了他,一拳打出,那少年双手把拳一接,一拉一送,喝了一声:“去!”
鳌拜竟然支撑不住,马专一浮,身子不禁倒退,那些子弟兵见状,呐喊一声,一拥齐上,拳脚交加,鳌拜想极为招架时,身上已中了几拳,跟着面部也被人踹了一脚,忍不住哎呀一声,左右手已被那些子弟执着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人毁在这些孩子的手上,气恼之下,望着阶下那两个侍卫,喝道:“你们还不动手!”
那两个侍卫武士闻言应了一声,拔剑出鞘,冲上殿来,就见康熙御座之后,一个黑衣壮士,如箭一般窜起,落在殿前,厉喝一声道:“叛逆,你们还想杀君吗?”喝声中,双脚一起。
那两个武士手中剑,当堂被踢飞了出去,这一招快如鹰隼疾落,那两个武士只好用拳反击,黑衣人身子一伏,伸手贴着两人的臂膀,陡喝一声道:“起!” 他的双掌就如同有吸力似的,按在两人的胸膛,随势举起,向丹墀下一抛,这一摔下去,两人被摔了个半死。
这时,那些王子兵已将鳌拜和他的党羽,一齐捆下了,康熙就命康亲王和遏必隆两位大臣,押了鳌拜等人交刑部议处。
这就是康熙在他十六岁那一年,第一次肃清朝网的杀手铜,那黑衣人当然是史云程了。
从此,史云程的地位日高,做到了皇帝的保镖——侍卫领班,接着他又三四次的为皇帝消灭刺客,但他仍没有把真姓名说出。
因为他恐怕朝里的人,怀疑他是王云龙一党的。因为王云龙当年和顺治滴血的一回事,太后已经密谕各地查缉,还有往日宫里侍卫铁指禅陆虹等那一班人,都已派到外间充任要职,所以史云程便作了宫廷一级侍卫。
这就是狮叟王维扬当着宗流等人,说出史云程和天池怪侠两人的一段历史,因他跟随天池怪侠多年,所以才知道得这么清楚。
当下宗流接着道:“后来史云程因为立下了不少功劳,康熙便派他到关外设起黑狱来,秘密囚禁一些反抗清廷的义士。史云程恐怕给武林朋友认出他的真面目,行踪十分诡秘,当年我遇到他时,始终也没有对我说出真姓名,还骗我说,他给皇帝赏识,是大喇嘛引荐的,原来却藏着这段历史。”
王春明插口道:“如此看来,天池怪侠和史云程之间,已没有手足情分可言了,这时如果有人以大义去劝请天池怪侠,我猜他一定会出来的。”
这一晚,他们相谈甚欢,直到四更之时方酒酣席散。第二天一早,王崇明就下了白岔山,赶赴金陵檀度庵去见静因神尼。
当他到了金陵檀度庵时,才知道静因神尼为了神拳无敌叶飞和莲华僧的事,已去了云南昆明。于是,他立即取道入川。
一天当他走到威宁附近,这个地方山高岭峻,接连昭通,都是彝人居住的地方,再有几天的路程便可到达昆明了。
那天他^&在一间破庙里,庙里只有一个老道士,庙破人穷,连神都没有了香火,老道士两餐不饱,每天都是拔些野菜充饥,他见王崇明是汉人,便对他道:“施主,这里再过去就是昭通了,那里住的全是彝族,他们对汉人向来仇视,就是他们部落与部落之间,也不时的互相攻击,汉人客商过去,每每被他们抢掠一空。去年守卒撤去了之后,便没有人敢从这条路走了,施主还是改走别处吧!”
王崇明年轻气盛,又自恃一身功夫,虽谢过老道的忠告,却没有改走他路的打算,因为那么一来,就得多走十几天的路程,心忖:“葬人虽未开化,人不惹我,我不惹人,几个野人又能奈何得了我。”
他这么一想,便直往昭通走去。
那些葬人本是云南的土著,因历代被汉人驱逐到深山之中,他们各部落间不能团结,时常因小事故而起械斗,他们称之谓“打冤家”,往往一打就是几代。
彝族的人非常迷信鬼神,巫师在族里掌握着无上权威,酋长是由族里的地主世袭的,其余多数的人,长年只得一块布裹着身体,生活是非常困苦的。
王崇明仗着一股豪气,为了节省几天的路程,冒险深入,山路越走越险,野草没胫,蕖莽丛生,正走之间,忽见一棵大树被劈开了一半,另一半的树干上写着“死亡鬼域”,四个血字。
王崇明不禁吃了一惊,但他仍鼓着勇气,再行下去。
这时,天已黄昏,山中升起蓬蓬薄雾,越发把山林衬托得虚无飘缈,似真似幻了。
再行下去不远,四处山间连个飞鸟也不见一只,面前不远突有一宗东西映入眼帘,细看之下,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原来树上吊着两具尸骸,给山风吹得摇摇摆摆,那尸体的头颅已给秃鹰啄得只剩下骷髅了。
荒山之中,暮色之中,野草凄迷,山风萧瑟,遇此状况,任他王崇明胆子再大,也不禁汗毛直竖,心惊胆寒。但是,他已经走了大半天了,难道因此而转头回去?只有壮起胆量,继续前进。
当他走近山坡,又看到两匹死马倒在地上,马鞍还在,只是没有人踪,他越看心中越是疑惧,不禁就犯了踌躇,拿不定主意,是否再走下去。
就在这时,忽然从林外传来一阵阵夜枭的鸣声,“呜……呜……“闻去更使他胆寒。
他猛地一咬牙,仍然往前走去,走没多远,矮林中蓦地泼啦一声大响,跟着就窜出来几条黑影。
王崇明立刻翻手抽剑出鞘,那些黑影一见寒光耀眼,吃惊之下,汪汪两声,便又奔走了,原来是几只野狗,但是,经此一来,王崇明的额际已然现了冷汗,他不禁暗自失笑,竟让几只野狗给吓出了冷汗。
抬头向前打量,倏见林子里似有人站在那里,连忙招呼道:“朋友,在下只是路过,并无惊扰之心,还请方便。”
他连招呼了几声,那人并不理睬,王崇明心中一气,就扑了过去,顺剑挑起一看,这时又倒退了半步,倒吸了一口冷气。
原来林叶遮蔽下,乃是两个被脱衣了衣服的死人.,被两支长矛贯穿了胸膛,钉在树杆上,他们好像死得十分痛苦,凸眼吐舌,满脸鲜血,十分恐怖怕人。
王崇明见状,忙把长剑还鞘,暗道:“自己从童年起,也曾经历了无数危险,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再说往云南的路程,十停已走其九,还能回转去么?”
心中这么一想,胆气立壮,继续前行,前面仍是荒山重叠,连个山神、土地公的小庙,都没有看见一座,自然是找不到宿头了。
这时,新月初升,大地一片朦胧,他仰头四顾,打算找一棵大树暂作宿处,方一转头,倏见有两条白色的影子,飞奔而来,他忖道:“大概是强人来了吧!”
忖念间,纵身攀上了一棵大树,暗中查看。
所有宫殿的基坛,一律建成圆形,祈年殿的台阶,围着三重白玉栏杆,檐瓦全用的是蓝色琉璃瓦,大殿用四根大龙柱作重心,周围有二十四根柱子作支架,没有墙壁,只有精致的格扇门作屏障。
中间那四根大柱,象征着四季,二十四根支柱,象征着二十四季节,外边有三百六十个玉石栏杆,就是周天三百六十度。
此外还有圆丘坛、皇穹宇,那皇穹宇是供奉历代旁皇神主的地方,殿外有一道围墙,如果对着它小声说话,远远地把耳贴在墙壁上,便可听得清清楚楚。
最奇的是站在围墙中心把第三块石级上,呼喊一声,立刻就有三下回声,可是如果站偏一点,便没有反应了。
顺治自从那一晚见过王云龙之后,他对王云龙有着一种很深的印象。过了两天,他藉口那晚遇险而得能人相救,要往天坛叩祭祖先。
礼部一早便把天坛打扫干净,禁卫军更是防范得水泄不通。
王略和王云龙只携了一根飞索,爬到圆柱横梁上面伏着,那些横梁都宽过人身,站在殿下是仰望不到的,谁也料不到竟然有人能够攀上去。
往日皇帝祭告天地祖先,禀告时所有随从都要避开,窥看便是死罪。
顺治进入皇穹宇,草草祭毕,举头四望,不见有人,心想大概是守卫森严,他两人进不来了,不禁有些失望。
就在他想还未了,倏见面前人影一晃,两个人飞落而下,正是王略和王云龙,当下心中大喜,伸手拉住了王云龙,高兴的道:“今天我们两人就在这里,滴出血来,看看是否混合。”
说罢,就拿起一只白玉杯,从王云龙身上接过剑来,拉开袖子向臂上一刺,滴血入杯,王略忙把衣袖撕一幅,替顺治裹了伤口。王云龙跟着也划破手臂,鲜血流进玉杯。
说也奇怪,两人的血一经汇合,便混合起来,顺治心里始觉安慰。王略仍怕他疑惑,即时当着他们的面,咬破了中指,把血水滴进杯里,竟然如血上加油一般,怎样的搅动,也混不进两人的血液里,忙道:“皇上,今番证明了我和你两人的血型不同,所以混合不来,你们兄弟今日团聚了。”
原来王略这番冒险到来,完全是为了打动顺治的血族观念,把国家仍旧送回到汉人手里。
顺治也是聪明不过,早就懂得他的意思,只是顾虑太多,一时未便说出口来,他对王云龙道:“我两人既是亲骨肉,弟弟迟几天到禁卫营那里报个名,认做姓罗的,我便会派人带你进宫来。先充一个御前侍卫领班,随后再作打算吧!”
王云龙还没有回答,倏觉格扇门外似有人影,再看时已经消失,王略急道:“有人窥伺!”
顺治喝问了两声,不见回答,他便匆匆的道:“就是这样,我等着你到来。”两人立刻缩进神座躲起,顺治喊了一声:“内侍!”随即退出殿外去了。
王略心急所谋的大事,见顺治已经打动了,便早些进行。
他命王云龙改了名字叫罗云,到禁卫营去,果然有人招呼着他,到了入黑,便有几个武弁,说是禁卫营统领接见,王云龙不虞有诈,一路随着进入紫禁城,来到一处门口,那几个武弁教他守候些时,都走进门里去了。王云龙等了一会,正在思疑,忽见从四面冲出来数十名武士,大呼拿奸细!不由分说,便把他捆了起来,押禁在大牢里。
书中交代,王云龙被禁卫军关起来,顺治是不知道的。
因为那时清宫里,正和后来慈禧的垂帘听政有很多相同。顺治的母亲博尔济特吉氏,也就是当年的季庄后,自下嫁摄政王之后,当时的顺治年纪还小,一切朝政,都操在多尔衮手里,顺治到了长大时,见母后和金尔哀淫乱宫廷,自成党羽,心中暗自憎恨。
当顺治册立董小宛为董鄂妃时,太后也是极端反对的,不久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顺治才把朝政接掌过来。不过朝廷里仍有不少是太后的党羽,时常窥伺顺治的行动,多尔衮手下,往日本就养着几个宫廷武士,内中最有本领的是铁指禅陆虹、金枪白鹏等,这时已成了太后的走狗。
当那天晚上顺治说遇到了刺客,给两个人救驾,太后听了已然生疑,后来顺治到天坛祭祖,太后便派陆虹和白鹏跟踪窥伺,这就是王略在皇穹宇见到的人影,顺治当时和王云龙滴血相认的情形,和约进宫来的说话都被偷听了,陆虹回去报告太后,便布下这个圈套,暗地囚起王云龙。
且说王略在外间等了几天,连一点消息都没有,心里非常焦急,又怕顺治变了初衷,会把王云龙杀害,想再偷进禁城窥探,但料知禁卫营定有准备,宫里能人众多,不敢再去冒险,他就住在龙须沟旁的一家贫民屋子里,原本是和王云龙住在一起的,现在剩下他一个人,任是修养再高,也免不了会胡思乱想。
过了几天,仍然没有一点消息,王略简直是寝食难安了。一天晚上,他正在胡思乱想,忽听瓦上微微有点声响,他本能的窜了出去,却见一条人影飞跃下来,竟是王云龙,他背上还背着顺治皇帝。
这是怎么一回事,把个老江湖弄糊涂了。原来,顺治手下也有一班亲信,混在太后那里充当宫人的,暗中探听消息。
就在王云龙被囚的第五天,太后提出来亲自审问,这件事给小宫娥知道了,暗暗通知顺治。
这个少年皇帝自闷得发慌,听了这个消息,想了一会,觉得他和王云龙的事揭穿了,今后太后必然监视更严,一方面又思念董妃,便看破了尊荣的心意,于是把心一横,到了晚上静静地带了亲随护卫,直到天牢来。
那管牢的大小狱卒,一见皇帝驾到,自然吓得冷汗直流,顺治命令他们把大牢打开,放出王云龙,那时太后的党羽,早已飞奔坤宁宫报告,顺治的亲随连忙禀告道:“圣上,太后就要来了。”
顺治沉吟不语,王云龙初时以为顺治骗他,这时方知是自己误会,便对顺治道:“皇上请回去吧!不要替我担心了。”说着,便待要纵身而去。
哪知顺治却拉住了他,道:“弟弟,我和你一起走。”
王云龙方说了一句:“你去不得!”
但是顺治早有准备,连忙脱下龙袍,换上了平民服装,那些护驾侍从都跪在地上劝止,顺治道:“朕去去便回,倘明天仍不见我,你们便把宫里案上留下的密函,交给大学士洪承畴吧!”
王云龙见顺治这样的坚决,又见小太监飞报:“太后来了。”他一时顾不了许多,把顺治往背上一背,纵身上房,施展开轻身功夫,瞬已消失所在。
当王略知道了顺治簧夜出走,力劝他返回宫去,无奈顺治已看破了世情,他道:“朕枉为天子,自问不能成大事,有负你们的期望,而且大清国基已固,不容易改变,否则生灵又再涂炭,朕何忍弄到这样。再者,朕当董妃逝世时,已决心皈依佛门,潜身名山,终此一生。是以早已写好了诏书,着各大臣宣称朕急疾驾崩,你们也不用再劝了。”
王略见顺治意志坚定,无法挽回,也就只好长叹一声。
这天晚上,他们带着顺治攀越禁城,出了北京。以后,他们回到长白山,带着顺治祭了王高的新坟,然后又护送他到五台山,建了一间小承天寺,就此过了一生。
回文再说史云程,自从他到了广东,那时尚可喜已死,尚之信袭了平南王,密谋异动,史云程不辞而别,弃了总教头的职位,想到北京去告密,以求能博得一官半官。就在这时,王云龙已把顺治安置好了,随王略返回天池,住了几年,王略已经渐老,不常外出,王云龙却时常到五台山去会见顺治,两人谈起史云程来,虽是同一血统,但是大家从未见面,深为遗憾。
于是王云龙便决定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定要找到史云程的踪迹,一则骨肉团聚,了却平生之愿,二则劝他遵守师训,不要以为自己有天璜血裔,便想向富贵荣华的道路上走去,要使他晓得顺治以九五之尊,弃江山如敝屣,看破一切繁华。
王云龙从山西南下,足迹走遍七八省,当他到广东时,史云程已弃职他往,行踪不明,他便再北返,在他经过大庾岭时,哪知兄弟相遇,竟然错过。
原来王云龙到达广东之后,资斧已磬,一路乞食北返,到了大庾又患水土不服。这天他在观赏梅花之后,肚子又饿、身子又困,便在路旁亭子里躺着休息,不知不觉间,人便睡着了。
这时,岭上来了一位贵介公子,带了亲随乘着马儿,一步步的走上岭来。须知庾岭的梅,在岭南是早开的,岭北却是迟发,走到岭上一看,山南像是花海一般,灿烂得红遍满山,香风阵阵吹来,心神为之一爽。
但那北岭又是另一番世界了,只见树枝丛生,花蕾满簇,含苞欲放,如同点点白雪,挂在枝头。
那贵公子下得马来,徘徊欣赏,不愿就走,亲随把行囊卸下,就在亭外烹茶,行囊里有现成的点心。
那公子本想走进亭子里歇息,但他一眼看到亭椅上,正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面色枯黄,像是饿坏的样子,鼻间微微发出鼾声,那汉子的衣衫,想也是日久未洗了,满身油污。
那公子见到这样一个人,把鼻子一掩,吐了一口唾沫,一拂袖子,就命亲随把茶捧到亭外来,择了一块石头坐下,慢慢的喝茶赏梅,不愿再看到那脏汉子第二眼。
日影西斜,那公子又复上马,缓缓下岭而走。亭子里的汉子才揉着双眼醒来,也拖着无力的脚步,蹒跚下岭而去。
就从这里一别,史云程飞黄腾达,做了清廷鹰爪的头子。王云龙也回到了关外,和辚山八俊联系起来,干着锄奸扶弱的侠士生涯,受到关外人士的敬仰。一直到后来史云程在贝尔湖设下了黑狱,王云龙——天池怪侠为救金刀狡儿孟英,弟兄二人才见了面,遗憾的是一会面就刀枪相见,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
天下事,富贵穷困,全得凭个机缘,如果没有机缘的话,就算是闯荡一生,很可能依然故我,机缘一到,风云际会,说不定一日之间,就可能飞黄腾达。
史云程就是如此,他带着随从一路北上,他本来是要进京的,但是他到了安庆,机缘就已找上了他。
原来,朝中自从顺治出走,留下了一道上谕,托孤洪承畴、苏克萨、鳌拜等几个辅佐,遵诏册立皇太子玄晔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当日各大臣们商议,只得虚报驾崩,把留书改作遗诏,消息一传出去,所有王公大臣无不惊疑,分明昨日早朝,顺治还龙虎精神的听政,怎么今天一早就驾崩了呢?总之官闱之间,有很多难解的事,最好是少沾,惊疑归惊疑,却没有人敢查问。
那年玄晔方只八岁,承了大统,政事由几位辅臣掌握,洪承畴因是汉人,又年老多病,自然是没有多大作用,也得不到信任,满族元老,只有索尼、遏必萨、苏克萨、鳌拜四人主理朝政,四人中以鳌拜最为狡猾阴诈。他自恃当年随太宗入关,掌握兵权,功高极显,又欺康熙年幼不懂事,便横行无忌起来,偏偏遇上了个索尼,他是四朝元老,由努儿哈赤崛起,相随到今日,处处护卫着幼主,鳌拜便想把这几个大臣除掉,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那康熙皇帝却是个聪明人,他登基几年以后,渐渐已晓得国事,他见鳌拜独揽大权,目无君上,心里便感到不快。
恰在这时,大学士苏纳海因徙置旗民的事,民间偶有怨言,鳌拜便想借此除去苏纳海,无奈苏克萨等几个大臣极力保奏,那鳌拜竟然走到康熙卸前座,提起朱笔写了“著即处斩”几个字,交刑部执行,康熙见他如此的专横,便在登基六年之际,开始在乾清门听政。
过了些时,索尼病逝,苏克萨见鳌拜时刻都想加以陷害,便请方辞官,那料鳌拜硬指他存蓄异心,议请凌迟处死,康熙明知他挟雄陷害,只是不准,鳌拜请了几次,康熙便斥他欺君罔上。谊料,鳌拜竟然攘臂前扑,几乎要打皇上,幸得内侍劝阻,康熙毕竟年少,受不得恐吓,最后还是在他的威胁之下,批了个绞决,于是鳌拜的眼中钉又除去了一个。
那晚康熙跑到慈宁宫去见太后,把日间情形哭诉,太后也觉得大权旁落,无计可施,康熙究竟是个聪明的人,他不久便想出一个方法来,他召见了议政康亲王,派他到各地去巡视放赈,却暗嘱他物色武技能手,公开招幕,务必聘得高手到宫中来。
康亲王果然每到一地,便在兵营里挑选有好本领的人,可是却没有中意的,后来他索性设起擂台来,公开比武挑选。
这时,史云程刚好到了安庆,客栈里住了不少各地来的江湖人物,谁都想一登龙门,史云程改了姓名叫作“云迎”,报名应考。
初试,不外是些马上功夫,骑射剑戟一般普通功夫,史云程自然被选上了。
复试是拳脚功夫,史云程略把行龙卧虎拳施出,一日之内打倒了十几名各派高手,康亲王不禁大喜。因为他这次奉旨要物色的,正是这样的能人,是以他立刻把史云程带返北京,又从宫廷护卫中挑出几个好手来,和史云程交手。
须知能当上宫廷护卫,却不是无能之辈,但是一贴上史云程总被他轻易放倒。康亲王这才密奏给康熙知道,约定了一天,他在府里聚武厅坐着,康熙却站在屏风后窥伺,康亲王要考验史云程究竟有多大的本领,命人移出五个铜人来,那五个铜人都是实心的,每具重有八百斤。
康亲王着人把铜人放成一列,命史云程运出内功,一掌打向铜人背后,五个铜人全倒,方见功力。
史云程知道这是他进入宫廷的机会,立刻施展开行龙卧虎拳的功力,先运转了几手,突然施出“穿云掌”来,闪电般拍向铜人。
他这一招确实快速绝伦,连在座上的康亲王也没看出他是如何出手的。但听隆然一声大震,五个铜人一齐倒地,奇怪的是史云程仅只打出一掌,而那五个铜人,每个铜人背上都嵌上了一个掌印,第一个铜人背上的掌印,更深陷进去了几分,其它那些铜人,就像被人磨擦过一般,掌印显得很清楚,一掌力透五个铜人,这种功夫确实少见。
从此以后,康熙在各亲王子弟中,选了百多名年纪轻的人,进宫习武,史云程也就以云迎的名字,当上了宫廷教头。康熙对他很是赏识,而且皇帝他本人也跟着大伙人一起练武,史云程也全心全力的传授,那些亲王子弟没有一个稍敢疏懈。
一年之后,这一队少年亲兵已是拳技精通了,宫里原有的武士,反而不是他们的敌手了。
这时的鳌拜更是嚣张到了极点,连朝都不上了,有事时只命侍臣传奏给康熙便了,也难得康熙这几年竟忍了下去,一点不动声色。
现在时机成熟了,他先下诏封鳌拜做护国公,召他上朝领旨,鳌拜昂然盛装进宫,他随带着两名护卫一直随上丹墀。
鳌拜看到康熙两旁,今天站的不是小太监,而换上了一班亲王子弟,他不禁心中暗笑,这小皇帝还是好玩,竟又找了这么多的玩伴。
须知鳌拜当年在进关之时,确为军中一员勇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这几年他养尊处优,雄心虽不减,力劲可就差多了。不过,他那身旁两名护卫,却是两名武林高手。
他心中仍有仗恃,正想照往常一样,不参不拜,直走到御座旁的锦墩坐下。哪知,他方一迈步,突听康熙大喝一声道:“鳌拜!你怎敢无礼!”
鳌拜闻声,微微一愕,复又毫不为意的微微一笑,道:“怎的无礼了?”
康熙陡地站起来,竖眉瞪眼,猛地一拍桌子,喝道:“鳌拜,你见了朕躬不跪,没有御旨便走近御座,这还不算欺君犯上吗?”
鳌拜一听,已忍耐不住,冷冷一笑,怒声道:“我欺君又怎样!”
康熙故意激他道:“鳌拜,你该知道,欺君是要斩首的,何况你满身死罪,还敢目无朕躬。”
这时,鳌拜已是怒火遮眼,不禁就现出了他那跋扈的本色来,立即又抡起拳来,跑到御座前去,康熙突喝一声道:“左右,给我拿下!”
鳌拜闻声,回头向那两个随身武士点了点头,同时,他也自恃自己身经百战,双臂一举,大声喝道:“哪个敢来拿我!”
康熙把衣袖一挥,身旁的子弟兵,立刻冲上前去,口中喊道:“奉旨擒贼!”
鳌拜向来晓得宫里的一般侍卫,没有一个是他的敌手,而且这些亲王子弟,个个都是绣花枕头,他哪放在心上,立刻展开拳势,指东打西,左右劈出。
哪知,这十几个少年,并非吴下阿蒙,却是十分了得,个个腾跃得非常敏捷,鳌拜的拳风虽紧,竟打不中他们,心中这才吃惊。
这时,突有一个少年子弟冲了过来,鳌拜看准了他,一拳打出,那少年双手把拳一接,一拉一送,喝了一声:“去!”
鳌拜竟然支撑不住,马专一浮,身子不禁倒退,那些子弟兵见状,呐喊一声,一拥齐上,拳脚交加,鳌拜想极为招架时,身上已中了几拳,跟着面部也被人踹了一脚,忍不住哎呀一声,左右手已被那些子弟执着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人毁在这些孩子的手上,气恼之下,望着阶下那两个侍卫,喝道:“你们还不动手!”
那两个侍卫武士闻言应了一声,拔剑出鞘,冲上殿来,就见康熙御座之后,一个黑衣壮士,如箭一般窜起,落在殿前,厉喝一声道:“叛逆,你们还想杀君吗?”喝声中,双脚一起。
那两个武士手中剑,当堂被踢飞了出去,这一招快如鹰隼疾落,那两个武士只好用拳反击,黑衣人身子一伏,伸手贴着两人的臂膀,陡喝一声道:“起!” 他的双掌就如同有吸力似的,按在两人的胸膛,随势举起,向丹墀下一抛,这一摔下去,两人被摔了个半死。
这时,那些王子兵已将鳌拜和他的党羽,一齐捆下了,康熙就命康亲王和遏必隆两位大臣,押了鳌拜等人交刑部议处。
这就是康熙在他十六岁那一年,第一次肃清朝网的杀手铜,那黑衣人当然是史云程了。
从此,史云程的地位日高,做到了皇帝的保镖——侍卫领班,接着他又三四次的为皇帝消灭刺客,但他仍没有把真姓名说出。
因为他恐怕朝里的人,怀疑他是王云龙一党的。因为王云龙当年和顺治滴血的一回事,太后已经密谕各地查缉,还有往日宫里侍卫铁指禅陆虹等那一班人,都已派到外间充任要职,所以史云程便作了宫廷一级侍卫。
这就是狮叟王维扬当着宗流等人,说出史云程和天池怪侠两人的一段历史,因他跟随天池怪侠多年,所以才知道得这么清楚。
当下宗流接着道:“后来史云程因为立下了不少功劳,康熙便派他到关外设起黑狱来,秘密囚禁一些反抗清廷的义士。史云程恐怕给武林朋友认出他的真面目,行踪十分诡秘,当年我遇到他时,始终也没有对我说出真姓名,还骗我说,他给皇帝赏识,是大喇嘛引荐的,原来却藏着这段历史。”
王春明插口道:“如此看来,天池怪侠和史云程之间,已没有手足情分可言了,这时如果有人以大义去劝请天池怪侠,我猜他一定会出来的。”
这一晚,他们相谈甚欢,直到四更之时方酒酣席散。第二天一早,王崇明就下了白岔山,赶赴金陵檀度庵去见静因神尼。
当他到了金陵檀度庵时,才知道静因神尼为了神拳无敌叶飞和莲华僧的事,已去了云南昆明。于是,他立即取道入川。
一天当他走到威宁附近,这个地方山高岭峻,接连昭通,都是彝人居住的地方,再有几天的路程便可到达昆明了。
那天他^&在一间破庙里,庙里只有一个老道士,庙破人穷,连神都没有了香火,老道士两餐不饱,每天都是拔些野菜充饥,他见王崇明是汉人,便对他道:“施主,这里再过去就是昭通了,那里住的全是彝族,他们对汉人向来仇视,就是他们部落与部落之间,也不时的互相攻击,汉人客商过去,每每被他们抢掠一空。去年守卒撤去了之后,便没有人敢从这条路走了,施主还是改走别处吧!”
王崇明年轻气盛,又自恃一身功夫,虽谢过老道的忠告,却没有改走他路的打算,因为那么一来,就得多走十几天的路程,心忖:“葬人虽未开化,人不惹我,我不惹人,几个野人又能奈何得了我。”
他这么一想,便直往昭通走去。
那些葬人本是云南的土著,因历代被汉人驱逐到深山之中,他们各部落间不能团结,时常因小事故而起械斗,他们称之谓“打冤家”,往往一打就是几代。
彝族的人非常迷信鬼神,巫师在族里掌握着无上权威,酋长是由族里的地主世袭的,其余多数的人,长年只得一块布裹着身体,生活是非常困苦的。
王崇明仗着一股豪气,为了节省几天的路程,冒险深入,山路越走越险,野草没胫,蕖莽丛生,正走之间,忽见一棵大树被劈开了一半,另一半的树干上写着“死亡鬼域”,四个血字。
王崇明不禁吃了一惊,但他仍鼓着勇气,再行下去。
这时,天已黄昏,山中升起蓬蓬薄雾,越发把山林衬托得虚无飘缈,似真似幻了。
再行下去不远,四处山间连个飞鸟也不见一只,面前不远突有一宗东西映入眼帘,细看之下,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原来树上吊着两具尸骸,给山风吹得摇摇摆摆,那尸体的头颅已给秃鹰啄得只剩下骷髅了。
荒山之中,暮色之中,野草凄迷,山风萧瑟,遇此状况,任他王崇明胆子再大,也不禁汗毛直竖,心惊胆寒。但是,他已经走了大半天了,难道因此而转头回去?只有壮起胆量,继续前进。
当他走近山坡,又看到两匹死马倒在地上,马鞍还在,只是没有人踪,他越看心中越是疑惧,不禁就犯了踌躇,拿不定主意,是否再走下去。
就在这时,忽然从林外传来一阵阵夜枭的鸣声,“呜……呜……“闻去更使他胆寒。
他猛地一咬牙,仍然往前走去,走没多远,矮林中蓦地泼啦一声大响,跟着就窜出来几条黑影。
王崇明立刻翻手抽剑出鞘,那些黑影一见寒光耀眼,吃惊之下,汪汪两声,便又奔走了,原来是几只野狗,但是,经此一来,王崇明的额际已然现了冷汗,他不禁暗自失笑,竟让几只野狗给吓出了冷汗。
抬头向前打量,倏见林子里似有人站在那里,连忙招呼道:“朋友,在下只是路过,并无惊扰之心,还请方便。”
他连招呼了几声,那人并不理睬,王崇明心中一气,就扑了过去,顺剑挑起一看,这时又倒退了半步,倒吸了一口冷气。
原来林叶遮蔽下,乃是两个被脱衣了衣服的死人.,被两支长矛贯穿了胸膛,钉在树杆上,他们好像死得十分痛苦,凸眼吐舌,满脸鲜血,十分恐怖怕人。
王崇明见状,忙把长剑还鞘,暗道:“自己从童年起,也曾经历了无数危险,这又有什么可怕的,再说往云南的路程,十停已走其九,还能回转去么?”
心中这么一想,胆气立壮,继续前行,前面仍是荒山重叠,连个山神、土地公的小庙,都没有看见一座,自然是找不到宿头了。
这时,新月初升,大地一片朦胧,他仰头四顾,打算找一棵大树暂作宿处,方一转头,倏见有两条白色的影子,飞奔而来,他忖道:“大概是强人来了吧!”
忖念间,纵身攀上了一棵大树,暗中查看。
相关热词搜索:铁堡英烈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