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025-10-19 作者:蹄风 来源:蹄风作品集 点击:
过了片刻,前面忽然出现了两骑人马,飞奔前来。
很快的到了跟前,乃是一位紫衣姑娘和一位青年书生,两人一打量来人,齐惊呼了一声:“大哥,怎么是你?”“二哥,你回来了。”
原来这两个人.,那紫衣女郎乃是关外三英中的双剑凤孟嫦。那名青年书生,他是王春明的胞弟王崇明,目前他是山西五台太极门的掌门,弟兄二人,已有多年不见,今日乍见之下,怎能不使他们大喜若狂。
另一双兄妹,双剑凤孟嫦和剪尾虎孟强兄妹,也是历经险难分散多年,如今他们大哥独角龙孟刚身陷黑狱,兄妹见面,无限感触,却是抱头大哭。
春明向宗流介绍了,崇明上前见了礼,道:“弟子王崇明,见过前辈。”
宗流在崇明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然后方道:“有劳崇哥儿了,我等前来拜山,就请你们回报一声。”
王崇明应了一声,就向孟嫦招呼了一声,回身上马,如风一般去了。
四人继续前行,远远已看到两列人马,站在大寨前欢迎,路旁每隔数丈,便有人站着守卫.。
寨门开处,除了孟氏双英之外,还有二位老者,他紧走几步,三个人环抱着,接入寨内,宗流为他们介绍,这二位老人,乃是孟家山寨的军师洪承栋及金刀狡儿孟英的义兄,更是天池怪侠唯一的弟子,春明兄弟之父,狮叟王维扬。
互相介绍已毕,大家在聚义厅上坐定,立即摆上酒宴,边饮边谈,当然又提到窥探黑狱的事。
王维扬道:“家师的性子很古怪,十多年来,他总不过问史云程的事,我想,要打算说服家师,只有一个人可以,可惜那人不易请到。”
王春明忙道:“爹,请你快说,那个人是谁?”
王维扬道:“他就是青龙帮总掌印静因老尼,听说二十年前,老尼和家师有过一段交情,所以家师一向对她十分敬重,如果静因神尼能答应亲往雅山一行,或者能说动家师也不一定。”
王维扬话音方落,王崇明已迫不及待的道:“爹,何不早说,我愿意立即前往金陵一行,把神尼请出。”
宗流插口道:“我听说静因大师,多年未曾离开过檀度庵了,你知道她会答应来吗?”
王崇明笑道:“爹,你放心,这事全包在孩儿身上便了。”
他们约好了,王维扬忽然问起宗流,道:“宗兄远在新疆,怎么对黑狱竟如此的熟悉?”
宗流笑道:“谈不到怎么熟悉,不过当年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王维扬笑道:“听说宗兄过去和史云程有过交往,不知是真是假?”
宗流点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不提也罢,提起来反令人伤感……唉……”
书中交代,宗流和史云程之间,确实有过一段恩怨,这里应该有个交代。
原来,当年宗流为逃避明和扎堪布的陷害,曾匿到关外,当了马贼,凭着他一身独特的武功,神出鬼没,所劫的尽是官宦奸商,所以不几年间,已传遍了关外绿林道,因为他是个独行大盗,官府欲悬红缉拿,总觉得人海茫茫,不知从哪里下手。
那时,铁马神功史云程奉了谕旨,要他在外间收罗一些武林高手,充当宫廷卫士。
史云程掌管着黑狱的无上权威,他也需要一些有本领的人物充任助手,但是,当时武林中稍为有些气节的人,谁都不愿作异族统治者的鹰犬,只有那些热中名利和贪图富贵的小人,才会跑到史云程的门下,去作他的走狗。
因此,史云程心目中要物色的人材,好久还没有收罗得到,同时,他又不愿把真姓名露出,就是他往日的同门和同派兄弟,也没人晓得他会当上了魔王手下天字第一号鹰爪魔头,是以,他所收买到的,不过是那些武林败类,以及那些不怎么入流的角色,渐渐的,他被迫改变方针,从那些草泽英雄和绿林马贼方面去物色了。
史云程既然听到了黄面怪客的名头,知道他的功夫是武林中不可多见的人物,他从那次承德道上的事件看出,黄面怪客单人匹马救出了孟氏父子四人,还把宫里派出来的几个铁卫士,杀得落花流水,足见他的武功'已到了相当高的境地。
不过,史云程始终不知道黄面怪客当年跟随过铁隐禅师,曾在雍和宫住过多时的唱什儿现在改名宗流的就是。
后来根据手下的报告,所谓的黄面怪客,他的外形,是个卖野药郎中的打扮,身上带着药囊和一把铁伞,就是他的标记,于是,就侦骑四出,侦察黄面怪客的行踪,终于被他探到了。
宗流他还不知道已有人盯上了自己,他从金刀狡儿孟英手上,得到了一笔金宝,决意从此洗手不干,回去青海重建嘻什部落。
这时的史云程,打主意要收服他,就一路跟踪他到了榆林,他扮成一个蒙面大盗,在路上截动。
宗流是艺高人胆大,他对这些剪径的强盗,怎会放在眼里,可是交上手后,才发觉遇上了强敌,他的一身绝技柔门十八双推掌,尽量施展出来,两个人还是打了个平手。
史云程一身武功,得自峨嵋升宵真人的真传,内外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变化莫测的境地,何况他苦练了几十年的罗汉功,把行龙卧虎两派武功混合到合一的境界,以柔制刚,以刚化柔,算得上武林中高手中的高手。
宗流和史云程一动上了手,十几个回合之后,就已看出对方的武功比自己要高上一筹,喑念绿林道上几时出了这样了得的人物,他哪敢大意,就著著留神。
史云程志在速战速决,好来实行他预定的计划,只见他拳风一紧,内力贯注,每一招出手,劲气都凌厉万分,使得宗流大为惊骇。
原来史云程的内力,相当的深厚,倘若一不小心,被他那拳风挨着一点,立刻就被震得通身麻木,就是躲避快,也受不了他那拳风的激荡冲击。
此时,史云程已看出宗流已有些招架不住了,心中暗喜,这才施展出“穿云掌”来,“雁翅斜身”、“沉拚脱战”两招出手,身随招走,风一般的卷到,真不愧人称铁马神功。
宗流心知自己处在劣势,为了保全金宝,方待伺机逃遁,可是,史云程攻势连绵不休,他怎么也无法脱得开敌人的连环急攻。
借着闪身的一瞬间,探手抓出来一把枣核钉,但被敌人拳风逼得手忙脚乱,竟然无法打得出手,心里方一急.,敌人一招“沉挤脱战”已然攻到,冷不防被对方拚手搭着一点,臂部骤觉一阵麻原无法挣脱得开,情急之下,连忙施展出遮阳掌来,打算借势拆解。
史云程哪会让他有喘息的余地,一运真力,挤手压落,宗流当堂倒在地上,好在他史云程别有居心,否则宗流难逃一死。
史云程一手抢过来背囊,身形斜纵,瞬眼间,已窜开丈余。
宗流想追,无奈臂肘之间,奇痛难忍,又知道自己不是人家敌手,追上去又有什么用,只好无精打彩的,捧着受伤的手臂,走回榆林镇上,找了个客栈住下。
他在客栈里休息了两天,自己把臂伤治好,便离开了榆林,在路上,他向各地绿林朋友查探,都不晓得榆林附近有这么一位蒙面大盗,使得他心中既纳闷又懊丧,忖思之下,决定再循来路返回关外再说。
这天,他回到了察哈尔独石口外的红城子,在黄昏时分,当他经过一道小河时,突觉一股劲风袭来。
宗流听风辨器,就知有人暗算,迅快的出手一捺,连接下两柄飞刀,他跟着将身形冲起,放眼一望,小河对岸,有条人影一闪,倏忽间没入一片树林中去了。
他知道,隔着一条河,自己身形再快,也难追上,细看手中的两柄飞刀,制作得十分精巧,刀柄全用纯金打造,上面还镶着一棵豆大的珍珠,刀身也是精钢铸造,锋利无比,还刻着“北京三绝炉铸”六个字。
这“北京三绝炉”是有名的字号,主人张三绝,专替内廷铸造刀剑,常人是很不容易得到他铸制的,不知那发出飞刀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正自惊异,忽然发现刀柄嘶风飘带上,夹有一张字条,张开一看,上面写道:“金珠宝物原封未动,半月之内,亲来甘珠寺庙,便可归还。”底下画了两柄交叉着的短剑,算是标记。
宗流心里越加疑惑,暗念:“这究竟是个什么人呢?这些价值不菲的金宝,竟约自己前去取回,莫非其中有诈……”
一时之间,他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去与不该去,计算一下地方,那甘珠寺乃在呼伦贝尔地方的哈尔哈河畔,附近都是大森林,人烟稀少。
他思量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险,去取回这些金宝,因为这是他重建嘻什部落的基本动力。
当年他为番僧所骗,失去了黄金五百斤,父亲为其自戕身死,族人为之流离失所,他如没有这些财宝,如何向族人交代,愧对死去的父亲,于是便决定冒险一试。
“呼伦贝尔”,是满蒙人称呼黑龙江的名字,因为在那地方的北边有一个呼伦池,南边就是贝尔湖,当地人一般都把湖洎叫做池的,南北连起来,就成了“呼伦贝尔”。
宗流购了一匹高大的蒙古马,那时正是六月天气,呼伦贝尔是内陆气候,又近着蒙古大沙漠,暑天的气温比南方还要酷热。
风沙障天,遍地黄土,牲口热得把舌头都伸了出来。
宗流由辽宁起程,到了索伦,便沿着哈尔哈河前进,到了甘珠寺。
甘珠寺又叫作寿宁寺,附近有一小镇,名叫大市,再南行便是贝尔湖了。
甘珠寺并不大,只有几个蒙古游方僧在此驻足,当年天池怪侠从黑狱中救出孟英,曾在这里歇过一夜,这件事被史云程知道了,便把寺中僧人全部逐出,又将这里修筑了一番,再派了几个党羽扮作僧人驻守,甘珠寺立刻就变成了他的呼应站了。不过,很多远方行客,不知内情,常常有人到寺内参谒借宿,史云程也藉此,查探出不少消息。
宗流来到甘珠寺,见庙貌也颇庄严,大殿上不时传出木鱼磬声,他便把马拴过,踏进庙来,早有僧人出来接待,让到客屋就坐。
宗流是个十分机警的人,他发觉那些僧人们不停的向他上下打量,已提高了警觉。
这时,进来了一位像是知客僧模样的和尚,向宗流合十问道:“难得施主到来,请问是来谒佛,还是借宿?”
宗流见那知客僧眼神收敛,步履凝重,举止不像出家人,分明是个身怀武功的练家子,忙道:“大师好说,弟子俗姓黄,路过贵宝刹,一则进来参佛,顺便想拜谒贵寺主持,有事求他指引。”
此际,恰有个小沙弥奉茶进来,知客僧接过茶来,递到宗流面前,道:“施主请用茶。”
宗流伸手去接,暗中施劲一按,发觉对方也发出内力抵挡,颇有功夫,他方接茶在手,那知客僧又合十道:“施主请稍候片刻,我家主持有事外出,很快就回来了。”说话间,他显得十分谦恭。
过了片刻,小沙弥摆出斋饭来,茶色丰盛,知客僧便请宗流入座,他便退出,只留下小沙弥在旁伺候。
宗流也觉得肚里饿了,也就毫不客气的饱餐一顿。
饭罢,知客僧方又进来,小沙弥送上茶果,款待得是无微不至。
将近黄昏时分,又有一个僧人进来,向知客僧耳边说了两句话,那知客僧便向宗流道:“方丈回来了,请施主移驾说着,就在前面引路。
宗流跟着他,转过一道月亮门,那里又是一所大院子,沿着长廊走去,到了一间静室前,知客僧向里一指,宗流跨步便进。
在他心中所想,甘珠寺的主持方丈,一定是个慈眉善目,白眉雪髯的老和尚,哪知他进了方丈室,抬头一看,不禁给怔住了。
这才真是天下奇闻,和尚寺里的方丈不是和尚,竟然是个童颜鹤发的老道士,这怎能不使他惊奇得发怔。
好在他这次前来甘珠寺,是有备而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惊异并不畏惧,老道士已走下云床,向他稽首,他也还了一揖。老道移过一把椅子,请他坐下,他故意谦让着要移那椅子,暗中却发出内力,向老道推去。
他这一推之力,若换过是个平常人,必被推仆倒出丈外,可是,那老道就只伸出两指,把椅子傍着推了回来,两下里内力一抵,那张大椅就像悬空不动一般,就在这眨眼间的工夫,宗流已测出老道的内力比自己高得多,就知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势把椅子接过,打算放到地面去,哪知,他用出了全力,那椅子竟然黏在老道的两个指头上,悬空不动,老道忽然朗笑一声道:“施主,不必拘礼,还是让贫道来吧!”说着才把椅子放下。
经此一来,宗流心中一动,已猜知老道必然就是那蒙面大盗的化身,落坐之后,他便单刀直入的道:“弟子因在榆林失去一些财货,有人以飞刀传书,叫弟子来甘珠寺领回失物,还请道长成全。”
老道听了,只是微笑不语,过了一阵方道:“施主请放心,那些财宝早晚会交还你的,现在请你回答我几点问题,贫道也好有个交代。”
宗流道:“请道长赐问,弟子定然据实回答。”
老道士道:“请问施主高名上姓,家住哪里,令师又是何人,恕贫道多问。”
他这一问,倒把宗流给问住了,第一,自己目前是朝廷通缉捉拿的钦犯,不知对方是什么身分,怎可以轻易告人。第二,自己拜师之时,曾答应师父铁隐禅师,对任何人不说出师门来,怎么可以背师背信。
好在,他还够机警,忙道:“说来十分惭愧,家师就是雍和宫章克呼图克图大喇嘛,西藏人,姓呼和,名叫浩特,自小随大喇嘛进宫,一时不慎犯了清规,才逃到关外来混的,这次和孟英合伙劫来的财物,准备返回西藏去建大庙,中途却被人夺走了。”
老道听了,不疑有他,微微的一点头,道:“我也猜测到了,看你的拳路完全是青藏派的功夫,原来是大喇嘛的高足,怪不得出手那样精深,失敬了。”
宗流见老道相信不疑,胸里一块大石方才放下,当下忙道:“道长过奖了,弟子这番前来,只求取回失物,还望指点。”
老道突然冷声道:“你可知道那金刀狡儿孟英,乃是贫道的对头,你这财宝嘛……”
宗流不等他说下去,连忙插口道:“弟子和孟英全没交情,那次只不过是初次合伙……”
老道士道:“这点我全清楚,否则也不会约你来了,你且安心在此住上几天,到时定给你拿回原物,一件不少。”说了,也不等宗流答覆,轻咳了两声,便有两个身材雄伟的僧人走进来,向宗流合十道:“施主,客厢预备好了,请随小僧前往休息。”
老道也站起来相送,道:“呼和檀越请便,贫道有消息时,再来相请。”
宗流知道再问也是多余,只得随着两个僧人离开了方丈室。
宗流所住的客厢,原是寺后的静室,有一道大铁门隔开,但是环境却十分清幽,院里种满了树木,竹林假山,建着几幢房子,窗明几净,壁上尽是名人书画,案上焚着一炉沉香,令人神清气爽。
宗流进得屋来,便有小沙弥伺候,到了这时,他也只有随遇而安了。
须知,宗流虽在关外很久的日子,他也和别个江湖中人一样,只晓得在满州地面上有个秘密黑狱,却不知道主持黑狱的就是铁马神功史云程,而且他和史云程向来未谋面,因此,他这时只猜到老道可能便是劫夺他的蒙面人,至于老道是个什么人,却是一点不知。
他住在甘珠寺,天天有酒食供奉,款待得异常周到,就是衾枕被褥,也是舒服异常,令他感到十分的惊疑。
在这几天里,他每次想走出院门到外间走动,总是给小沙弥劝止,说是奉了祖师爷的交代,恐防施主外出会遇到危险,所以才把院门关上,非经祖师爷的许可,不能擅启。
宗流听了,知道对方无非是要把他软禁,自己为着要得回那笔财物,横竖有食好住,姑且等候下去再说了。
转眼又过了几天,那个知客僧忽然走来,对宗流道:“施主,师父派小僧到来通知,今夜就同施主前往取回失物,就请准备。”
宗流应了一声道:“大师,请问令师尊法号,弟子应该如何称呼?”
知客僧道:“施主,这点恕小僧不便奉告,你如果喜欢时,就称他真人也可,道长也可。”说罢回身出门去了。
宗流稍事拾掇,带了随身暗器,跟小沙弥来到前厢,远远看见廊下站着一人,穿了一身白色夜行衣服,头上扎了武生巾,双目炯炯,满面于思,细看时,认出那人正是那老道士。
他今天面貌虽然无改,但是须发都变得不同了,他一看到宗流便招呼道:“呼和老弟,现在我同你到外间走一遍,给你多长一些见识,你如果不计较的话,就称呼我一声大哥吧!这样给外人听,不致生疑。”
宗流连忙陪笑道:“大哥既不嫌弃,小弟就大胆的僭越了。”
宗流跟着老道出到寺门,早已备好了两匹马,他们跨上马鞍,向南直驰。
这时,月已东升,夜色朦胧,但听一阵马蹄声起,两条黑影倏忽消失在黑暗中了。
他两人风驰电掣般走了一程,已来到了贝尔湖边,那大湖一望无际,潮水静寂,映着月光,越显得清澈。
老道下了马,拿起缀满了铃儿的马鞭,很有节奏的摇了几下,水声响处,从芦苇丛中钻出来一具羊皮筏,筏上有两个人摇着桨,缓缓的靠向岸来。
这种羊皮筏,是我国西北各省惯用的舟楫代用工具,凡是急流河水或浅滩湖泊就用得着,它是用十二张至十六张大山羊牯的皮,完整的缝成,像个浮水筒,鼓满了气,那些羊皮涨起有着很大的浮力,就在鼓起的羊皮筒两边,缚了竹木,钉上木板,就像跳水的浮台一般。
这羊皮筏虽在急激湍流里,也不易沉没,而且吃水浅,载重多,浅滩沼泽也可以行驶。
宗流跟着那老道踏上羊皮筏后,那两个舟子一路掉向湖心,渐渐看到湖里有一个小滩,建筑起一道围城,微有灯火射出。
宗流不知这是什么所在,更不知那老道带自己来此的用意,他正看得出神,究竟羊皮筏搁了浅,两个舟子换上了竹篙,插进水里把筏推开,但久久仍推不动。
宗流见那舟子推得汗流气促,于是把竹篙接过手来,向水底撑去,哪知湖底尽是浮沙,整根竹篙没进了,还未到底,那舟子道:“这处湖面到处都是流沙,也不知有多深,常常一夜下过雨,第二天流沙便变动了,有时看到的只是几寸深的浅水,估不到下面就是流沙,人马陷进,便缓缓的沉下,脱身不得。”
那舟子说时,老道已站了起来,骂了一声道:“没用的东西。”他说着,拿起一根绳子,又从腰间拔出一柄短剑,缚起一端,跟着就抡起来飞舞了几匝,向前一抛,那短剑引着绳子,直插进湖里,他拿起绳子牵了两牵,冷声道:“那地方没有流沙了。”说着用力把绳子一收,羊皮筏顺势一滑,便脱离了流沙的搁浅。
转眼间,已到了滩边,老道回顾宗流笑道:“呼和贤弟,这里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你要随在我身边,无论看到了什么,都不可理会。”宗流连声应诺。
这时围墙上已射出几道强烈的灯光,照着他们登岸,又听号角三声,城楼之外放下了吊桥。
宗流随着老道进了城,只见城里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走动,心里觉得颇为奇怪,但是他不敢多问。
老道领着他走到一座房屋面前,一按壁间,倏忽现出一扇门来,他们沿着石级到了阁上。
那座楼阁就像乡间的质库一般的矗立着,阁里陈设布置,都十分华丽,四壁锦绣嶂幔,玻璃格子,令得宗流一时之间目眩五色,老道招呼他坐下,又从柜子里倒出酒来。
宗流对眼前的一切一切,在心里上完全没有准备,不知老道在玩什么名堂,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心中难免忐忑不安,等他坐下来,饮过一杯酒之后,心中方始稍定,无意中拉开身边的帐幔,向窗外一看,刹时惊得他目瞪口呆。
原来窗子外面,就是围城中的广场,那里有几百人在走动着,在一片暗淡灯光照射之下,映出每个人的面孔,都是十分的可怖,他们个个乱发蓬松,裸着上半身,行动呆滞,活像一群鬼物。
他惊得呆了,突然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倏地警觉,老道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他的背后,笑道:“贤弟,这一群都是穷凶极恶的东西,愚兄把他们收禁在这里,虽然还留存着一具肉体,但已是界于人鬼之间的了,他们没有思想,也没有反抗,只是还懂得痛苦而已。”
宗流听了,惊骇之下,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口里只得连声道:“是……是……”
原来这里就是史云程暗设的秘密黑狱,下面来往干着苦工的,便是被他剥夺去灵魂的“行尸”,那老道当然就是史云程了。
史云程又把宗流领到一间秘室,向壁上一按,那小室缓缓地下沉,门扇打开,是一所地下机关,内里有很多人在那里操纵着各种机关键门。
宗流知道这些人,全是史云程的手下,他们藏在这里管着各处机关的枢纽,径不得这围城中,看不到一个人,再进便是地窖。
史云程在门上叩了两下,铁门里有人伸出首来,呀的一声把门打开。
宗流放眼看去,就见地窖里放着一列石床,上面已有五个人被锁在石床上,四肢张开,被铁环箍着,他们面上显出很痛苦的样子,不停的辗转呻吟。
史云程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把衣袖卷起,在墙角里拿出一瓶药水来,倒满了五杯,那药水一倒入杯子中,立时冒起泡沫来。
史云程向身旁手下打了一个眼色,那几个人立刻把药水灌进床上五个人的口里,石床上的五个人,发出了一声惨叫,跟着就全身痉挛,血管暴张,有两个人还在咬牙拚命的抵抗,锁着的手足,都磨擦出血渍来。
宗流见此情状,修不忍睹,正想退出门外,又见史云程走近石床,伸出两臂来,运起内力,向五个犯人身上轮流按去。
宗流看得出,见史云程的按穴手法,一拂之下便按遍了人身三十六处要穴,那迅捷运行的手法,把内力透进人体,直达脑筋,不禁暗自吃惊,自问自己的功夫较他还差得很远。
他这才明白,史云程所说,狱里的人只留得一个肉体,已是界于人鬼之间的东西这句话了,也就是说,他将生人变成了行尸。
看他刚才把药水灌向犯人,定是先使他们经过了一番剧烈的痛苦,当他们用尽了全身气力来抵抗的时候,就乘这一忽儿,将他们重穴封闭,一方面施出内力摧毁他们的大脑,造成那些犯人失去思想,简直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和癫痼的人或是神经病者无异。
当宗流想到这里,由不得不寒而栗。
这时,史云程已收拾完毕,偕他一同走出石窖内,史云程在地下室里巡视了一番,刚待离开,突见甬道里走进几个人来。
只见其中一人,被两人抓着,一直走进史云程身前,那几个人把他一推,倒在地上。
原来这个被抓的人,乃是狱里第一号牢房的监督,因他偷偷的将一壶水给一个行尸饮用,在规定上,已算是犯了死刑。
这时史云程,顺手接过一根皮鞭,狠狠的在那人身上了抽了几下,吩咐道:“先把他关进地窖里,明天才处决他。”
宗流闻言之下,才知道史云程对待手下,也是绝不留情的,明天狱里可能又多了一个行尸,心里不禁暗自吃惊不已。
这天晚上,宗流就和史云程两人,住宿在那华丽的高阁下,宗流因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金宝财物,又不敢向史云程追问,又想到白天所见狱中那些恐怖情形,因此辗转难以入眠。
将近五更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仔细的看去,发现阁上暗门打开了,一个黑影提着一柄短刀,像鬼魂一般闪进了内室。
那内室正是史云程的寝所,宗流见状,一挺身于,就在榻上腾起身来,一个“螳螂捕蝉”的姿势,箭一般窜到那人身后,矮身一个扫堂腿踢出,那人“扑通”一声屈腿倒地,再看榻上,却不见了史云程的踪迹,不由然的惊叫了一声道:“大哥……”
喊声未了,忽然一阵笑声起自榻后,跟着那张床迅快的转了过来,壁里部份伸出,原来史云程竟然睡在那里,史云程笑道:“呼和贤弟,你真是我的忠实朋友,那厮他伤不到我的。”说着,一面翻身下床,就势从壁上取下了一个铁盔,抖手向那刺客头上扔去。
铁盔一下子套在那刺客头上,就听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人在地上乱滚,细看时,那人乃是先前犯了死罪的那人,不知怎的会给他逃脱了,而上来行刺。
这时,他被铁盔套着,滚动了一阵之后,便流得满面鲜血,转眼间他渐渐力竭,倒在地上,像蜕化一般,只剩了一袭衣裳和一滩血水。
史云程把铁盔放好了,掀动铃子,便有人上阁来把地面收拾干净,史云程又命查究地窖里是那个失察,让这死囚逃出来,那人答应了一声便走出去了。
史云程回身对宗流道:“贤弟不必惊慌,方才那铁盔就是真正的'血滴子,的本来面目,只要被套上,转眼间,人体立刻化成血水。贤弟,你看到了方才的情形,愚兄如果没有几下厉害的手段,怎能驾驭得了这些三山五岳的人物。”
很快的到了跟前,乃是一位紫衣姑娘和一位青年书生,两人一打量来人,齐惊呼了一声:“大哥,怎么是你?”“二哥,你回来了。”
原来这两个人.,那紫衣女郎乃是关外三英中的双剑凤孟嫦。那名青年书生,他是王春明的胞弟王崇明,目前他是山西五台太极门的掌门,弟兄二人,已有多年不见,今日乍见之下,怎能不使他们大喜若狂。
另一双兄妹,双剑凤孟嫦和剪尾虎孟强兄妹,也是历经险难分散多年,如今他们大哥独角龙孟刚身陷黑狱,兄妹见面,无限感触,却是抱头大哭。
春明向宗流介绍了,崇明上前见了礼,道:“弟子王崇明,见过前辈。”
宗流在崇明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然后方道:“有劳崇哥儿了,我等前来拜山,就请你们回报一声。”
王崇明应了一声,就向孟嫦招呼了一声,回身上马,如风一般去了。
四人继续前行,远远已看到两列人马,站在大寨前欢迎,路旁每隔数丈,便有人站着守卫.。
寨门开处,除了孟氏双英之外,还有二位老者,他紧走几步,三个人环抱着,接入寨内,宗流为他们介绍,这二位老人,乃是孟家山寨的军师洪承栋及金刀狡儿孟英的义兄,更是天池怪侠唯一的弟子,春明兄弟之父,狮叟王维扬。
互相介绍已毕,大家在聚义厅上坐定,立即摆上酒宴,边饮边谈,当然又提到窥探黑狱的事。
王维扬道:“家师的性子很古怪,十多年来,他总不过问史云程的事,我想,要打算说服家师,只有一个人可以,可惜那人不易请到。”
王春明忙道:“爹,请你快说,那个人是谁?”
王维扬道:“他就是青龙帮总掌印静因老尼,听说二十年前,老尼和家师有过一段交情,所以家师一向对她十分敬重,如果静因神尼能答应亲往雅山一行,或者能说动家师也不一定。”
王维扬话音方落,王崇明已迫不及待的道:“爹,何不早说,我愿意立即前往金陵一行,把神尼请出。”
宗流插口道:“我听说静因大师,多年未曾离开过檀度庵了,你知道她会答应来吗?”
王崇明笑道:“爹,你放心,这事全包在孩儿身上便了。”
他们约好了,王维扬忽然问起宗流,道:“宗兄远在新疆,怎么对黑狱竟如此的熟悉?”
宗流笑道:“谈不到怎么熟悉,不过当年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王维扬笑道:“听说宗兄过去和史云程有过交往,不知是真是假?”
宗流点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不提也罢,提起来反令人伤感……唉……”
书中交代,宗流和史云程之间,确实有过一段恩怨,这里应该有个交代。
原来,当年宗流为逃避明和扎堪布的陷害,曾匿到关外,当了马贼,凭着他一身独特的武功,神出鬼没,所劫的尽是官宦奸商,所以不几年间,已传遍了关外绿林道,因为他是个独行大盗,官府欲悬红缉拿,总觉得人海茫茫,不知从哪里下手。
那时,铁马神功史云程奉了谕旨,要他在外间收罗一些武林高手,充当宫廷卫士。
史云程掌管着黑狱的无上权威,他也需要一些有本领的人物充任助手,但是,当时武林中稍为有些气节的人,谁都不愿作异族统治者的鹰犬,只有那些热中名利和贪图富贵的小人,才会跑到史云程的门下,去作他的走狗。
因此,史云程心目中要物色的人材,好久还没有收罗得到,同时,他又不愿把真姓名露出,就是他往日的同门和同派兄弟,也没人晓得他会当上了魔王手下天字第一号鹰爪魔头,是以,他所收买到的,不过是那些武林败类,以及那些不怎么入流的角色,渐渐的,他被迫改变方针,从那些草泽英雄和绿林马贼方面去物色了。
史云程既然听到了黄面怪客的名头,知道他的功夫是武林中不可多见的人物,他从那次承德道上的事件看出,黄面怪客单人匹马救出了孟氏父子四人,还把宫里派出来的几个铁卫士,杀得落花流水,足见他的武功'已到了相当高的境地。
不过,史云程始终不知道黄面怪客当年跟随过铁隐禅师,曾在雍和宫住过多时的唱什儿现在改名宗流的就是。
后来根据手下的报告,所谓的黄面怪客,他的外形,是个卖野药郎中的打扮,身上带着药囊和一把铁伞,就是他的标记,于是,就侦骑四出,侦察黄面怪客的行踪,终于被他探到了。
宗流他还不知道已有人盯上了自己,他从金刀狡儿孟英手上,得到了一笔金宝,决意从此洗手不干,回去青海重建嘻什部落。
这时的史云程,打主意要收服他,就一路跟踪他到了榆林,他扮成一个蒙面大盗,在路上截动。
宗流是艺高人胆大,他对这些剪径的强盗,怎会放在眼里,可是交上手后,才发觉遇上了强敌,他的一身绝技柔门十八双推掌,尽量施展出来,两个人还是打了个平手。
史云程一身武功,得自峨嵋升宵真人的真传,内外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变化莫测的境地,何况他苦练了几十年的罗汉功,把行龙卧虎两派武功混合到合一的境界,以柔制刚,以刚化柔,算得上武林中高手中的高手。
宗流和史云程一动上了手,十几个回合之后,就已看出对方的武功比自己要高上一筹,喑念绿林道上几时出了这样了得的人物,他哪敢大意,就著著留神。
史云程志在速战速决,好来实行他预定的计划,只见他拳风一紧,内力贯注,每一招出手,劲气都凌厉万分,使得宗流大为惊骇。
原来史云程的内力,相当的深厚,倘若一不小心,被他那拳风挨着一点,立刻就被震得通身麻木,就是躲避快,也受不了他那拳风的激荡冲击。
此时,史云程已看出宗流已有些招架不住了,心中暗喜,这才施展出“穿云掌”来,“雁翅斜身”、“沉拚脱战”两招出手,身随招走,风一般的卷到,真不愧人称铁马神功。
宗流心知自己处在劣势,为了保全金宝,方待伺机逃遁,可是,史云程攻势连绵不休,他怎么也无法脱得开敌人的连环急攻。
借着闪身的一瞬间,探手抓出来一把枣核钉,但被敌人拳风逼得手忙脚乱,竟然无法打得出手,心里方一急.,敌人一招“沉挤脱战”已然攻到,冷不防被对方拚手搭着一点,臂部骤觉一阵麻原无法挣脱得开,情急之下,连忙施展出遮阳掌来,打算借势拆解。
史云程哪会让他有喘息的余地,一运真力,挤手压落,宗流当堂倒在地上,好在他史云程别有居心,否则宗流难逃一死。
史云程一手抢过来背囊,身形斜纵,瞬眼间,已窜开丈余。
宗流想追,无奈臂肘之间,奇痛难忍,又知道自己不是人家敌手,追上去又有什么用,只好无精打彩的,捧着受伤的手臂,走回榆林镇上,找了个客栈住下。
他在客栈里休息了两天,自己把臂伤治好,便离开了榆林,在路上,他向各地绿林朋友查探,都不晓得榆林附近有这么一位蒙面大盗,使得他心中既纳闷又懊丧,忖思之下,决定再循来路返回关外再说。
这天,他回到了察哈尔独石口外的红城子,在黄昏时分,当他经过一道小河时,突觉一股劲风袭来。
宗流听风辨器,就知有人暗算,迅快的出手一捺,连接下两柄飞刀,他跟着将身形冲起,放眼一望,小河对岸,有条人影一闪,倏忽间没入一片树林中去了。
他知道,隔着一条河,自己身形再快,也难追上,细看手中的两柄飞刀,制作得十分精巧,刀柄全用纯金打造,上面还镶着一棵豆大的珍珠,刀身也是精钢铸造,锋利无比,还刻着“北京三绝炉铸”六个字。
这“北京三绝炉”是有名的字号,主人张三绝,专替内廷铸造刀剑,常人是很不容易得到他铸制的,不知那发出飞刀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正自惊异,忽然发现刀柄嘶风飘带上,夹有一张字条,张开一看,上面写道:“金珠宝物原封未动,半月之内,亲来甘珠寺庙,便可归还。”底下画了两柄交叉着的短剑,算是标记。
宗流心里越加疑惑,暗念:“这究竟是个什么人呢?这些价值不菲的金宝,竟约自己前去取回,莫非其中有诈……”
一时之间,他拿不定主意,不知该去与不该去,计算一下地方,那甘珠寺乃在呼伦贝尔地方的哈尔哈河畔,附近都是大森林,人烟稀少。
他思量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险,去取回这些金宝,因为这是他重建嘻什部落的基本动力。
当年他为番僧所骗,失去了黄金五百斤,父亲为其自戕身死,族人为之流离失所,他如没有这些财宝,如何向族人交代,愧对死去的父亲,于是便决定冒险一试。
“呼伦贝尔”,是满蒙人称呼黑龙江的名字,因为在那地方的北边有一个呼伦池,南边就是贝尔湖,当地人一般都把湖洎叫做池的,南北连起来,就成了“呼伦贝尔”。
宗流购了一匹高大的蒙古马,那时正是六月天气,呼伦贝尔是内陆气候,又近着蒙古大沙漠,暑天的气温比南方还要酷热。
风沙障天,遍地黄土,牲口热得把舌头都伸了出来。
宗流由辽宁起程,到了索伦,便沿着哈尔哈河前进,到了甘珠寺。
甘珠寺又叫作寿宁寺,附近有一小镇,名叫大市,再南行便是贝尔湖了。
甘珠寺并不大,只有几个蒙古游方僧在此驻足,当年天池怪侠从黑狱中救出孟英,曾在这里歇过一夜,这件事被史云程知道了,便把寺中僧人全部逐出,又将这里修筑了一番,再派了几个党羽扮作僧人驻守,甘珠寺立刻就变成了他的呼应站了。不过,很多远方行客,不知内情,常常有人到寺内参谒借宿,史云程也藉此,查探出不少消息。
宗流来到甘珠寺,见庙貌也颇庄严,大殿上不时传出木鱼磬声,他便把马拴过,踏进庙来,早有僧人出来接待,让到客屋就坐。
宗流是个十分机警的人,他发觉那些僧人们不停的向他上下打量,已提高了警觉。
这时,进来了一位像是知客僧模样的和尚,向宗流合十问道:“难得施主到来,请问是来谒佛,还是借宿?”
宗流见那知客僧眼神收敛,步履凝重,举止不像出家人,分明是个身怀武功的练家子,忙道:“大师好说,弟子俗姓黄,路过贵宝刹,一则进来参佛,顺便想拜谒贵寺主持,有事求他指引。”
此际,恰有个小沙弥奉茶进来,知客僧接过茶来,递到宗流面前,道:“施主请用茶。”
宗流伸手去接,暗中施劲一按,发觉对方也发出内力抵挡,颇有功夫,他方接茶在手,那知客僧又合十道:“施主请稍候片刻,我家主持有事外出,很快就回来了。”说话间,他显得十分谦恭。
过了片刻,小沙弥摆出斋饭来,茶色丰盛,知客僧便请宗流入座,他便退出,只留下小沙弥在旁伺候。
宗流也觉得肚里饿了,也就毫不客气的饱餐一顿。
饭罢,知客僧方又进来,小沙弥送上茶果,款待得是无微不至。
将近黄昏时分,又有一个僧人进来,向知客僧耳边说了两句话,那知客僧便向宗流道:“方丈回来了,请施主移驾说着,就在前面引路。
宗流跟着他,转过一道月亮门,那里又是一所大院子,沿着长廊走去,到了一间静室前,知客僧向里一指,宗流跨步便进。
在他心中所想,甘珠寺的主持方丈,一定是个慈眉善目,白眉雪髯的老和尚,哪知他进了方丈室,抬头一看,不禁给怔住了。
这才真是天下奇闻,和尚寺里的方丈不是和尚,竟然是个童颜鹤发的老道士,这怎能不使他惊奇得发怔。
好在他这次前来甘珠寺,是有备而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惊异并不畏惧,老道士已走下云床,向他稽首,他也还了一揖。老道移过一把椅子,请他坐下,他故意谦让着要移那椅子,暗中却发出内力,向老道推去。
他这一推之力,若换过是个平常人,必被推仆倒出丈外,可是,那老道就只伸出两指,把椅子傍着推了回来,两下里内力一抵,那张大椅就像悬空不动一般,就在这眨眼间的工夫,宗流已测出老道的内力比自己高得多,就知对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势把椅子接过,打算放到地面去,哪知,他用出了全力,那椅子竟然黏在老道的两个指头上,悬空不动,老道忽然朗笑一声道:“施主,不必拘礼,还是让贫道来吧!”说着才把椅子放下。
经此一来,宗流心中一动,已猜知老道必然就是那蒙面大盗的化身,落坐之后,他便单刀直入的道:“弟子因在榆林失去一些财货,有人以飞刀传书,叫弟子来甘珠寺领回失物,还请道长成全。”
老道听了,只是微笑不语,过了一阵方道:“施主请放心,那些财宝早晚会交还你的,现在请你回答我几点问题,贫道也好有个交代。”
宗流道:“请道长赐问,弟子定然据实回答。”
老道士道:“请问施主高名上姓,家住哪里,令师又是何人,恕贫道多问。”
他这一问,倒把宗流给问住了,第一,自己目前是朝廷通缉捉拿的钦犯,不知对方是什么身分,怎可以轻易告人。第二,自己拜师之时,曾答应师父铁隐禅师,对任何人不说出师门来,怎么可以背师背信。
好在,他还够机警,忙道:“说来十分惭愧,家师就是雍和宫章克呼图克图大喇嘛,西藏人,姓呼和,名叫浩特,自小随大喇嘛进宫,一时不慎犯了清规,才逃到关外来混的,这次和孟英合伙劫来的财物,准备返回西藏去建大庙,中途却被人夺走了。”
老道听了,不疑有他,微微的一点头,道:“我也猜测到了,看你的拳路完全是青藏派的功夫,原来是大喇嘛的高足,怪不得出手那样精深,失敬了。”
宗流见老道相信不疑,胸里一块大石方才放下,当下忙道:“道长过奖了,弟子这番前来,只求取回失物,还望指点。”
老道突然冷声道:“你可知道那金刀狡儿孟英,乃是贫道的对头,你这财宝嘛……”
宗流不等他说下去,连忙插口道:“弟子和孟英全没交情,那次只不过是初次合伙……”
老道士道:“这点我全清楚,否则也不会约你来了,你且安心在此住上几天,到时定给你拿回原物,一件不少。”说了,也不等宗流答覆,轻咳了两声,便有两个身材雄伟的僧人走进来,向宗流合十道:“施主,客厢预备好了,请随小僧前往休息。”
老道也站起来相送,道:“呼和檀越请便,贫道有消息时,再来相请。”
宗流知道再问也是多余,只得随着两个僧人离开了方丈室。
宗流所住的客厢,原是寺后的静室,有一道大铁门隔开,但是环境却十分清幽,院里种满了树木,竹林假山,建着几幢房子,窗明几净,壁上尽是名人书画,案上焚着一炉沉香,令人神清气爽。
宗流进得屋来,便有小沙弥伺候,到了这时,他也只有随遇而安了。
须知,宗流虽在关外很久的日子,他也和别个江湖中人一样,只晓得在满州地面上有个秘密黑狱,却不知道主持黑狱的就是铁马神功史云程,而且他和史云程向来未谋面,因此,他这时只猜到老道可能便是劫夺他的蒙面人,至于老道是个什么人,却是一点不知。
他住在甘珠寺,天天有酒食供奉,款待得异常周到,就是衾枕被褥,也是舒服异常,令他感到十分的惊疑。
在这几天里,他每次想走出院门到外间走动,总是给小沙弥劝止,说是奉了祖师爷的交代,恐防施主外出会遇到危险,所以才把院门关上,非经祖师爷的许可,不能擅启。
宗流听了,知道对方无非是要把他软禁,自己为着要得回那笔财物,横竖有食好住,姑且等候下去再说了。
转眼又过了几天,那个知客僧忽然走来,对宗流道:“施主,师父派小僧到来通知,今夜就同施主前往取回失物,就请准备。”
宗流应了一声道:“大师,请问令师尊法号,弟子应该如何称呼?”
知客僧道:“施主,这点恕小僧不便奉告,你如果喜欢时,就称他真人也可,道长也可。”说罢回身出门去了。
宗流稍事拾掇,带了随身暗器,跟小沙弥来到前厢,远远看见廊下站着一人,穿了一身白色夜行衣服,头上扎了武生巾,双目炯炯,满面于思,细看时,认出那人正是那老道士。
他今天面貌虽然无改,但是须发都变得不同了,他一看到宗流便招呼道:“呼和老弟,现在我同你到外间走一遍,给你多长一些见识,你如果不计较的话,就称呼我一声大哥吧!这样给外人听,不致生疑。”
宗流连忙陪笑道:“大哥既不嫌弃,小弟就大胆的僭越了。”
宗流跟着老道出到寺门,早已备好了两匹马,他们跨上马鞍,向南直驰。
这时,月已东升,夜色朦胧,但听一阵马蹄声起,两条黑影倏忽消失在黑暗中了。
他两人风驰电掣般走了一程,已来到了贝尔湖边,那大湖一望无际,潮水静寂,映着月光,越显得清澈。
老道下了马,拿起缀满了铃儿的马鞭,很有节奏的摇了几下,水声响处,从芦苇丛中钻出来一具羊皮筏,筏上有两个人摇着桨,缓缓的靠向岸来。
这种羊皮筏,是我国西北各省惯用的舟楫代用工具,凡是急流河水或浅滩湖泊就用得着,它是用十二张至十六张大山羊牯的皮,完整的缝成,像个浮水筒,鼓满了气,那些羊皮涨起有着很大的浮力,就在鼓起的羊皮筒两边,缚了竹木,钉上木板,就像跳水的浮台一般。
这羊皮筏虽在急激湍流里,也不易沉没,而且吃水浅,载重多,浅滩沼泽也可以行驶。
宗流跟着那老道踏上羊皮筏后,那两个舟子一路掉向湖心,渐渐看到湖里有一个小滩,建筑起一道围城,微有灯火射出。
宗流不知这是什么所在,更不知那老道带自己来此的用意,他正看得出神,究竟羊皮筏搁了浅,两个舟子换上了竹篙,插进水里把筏推开,但久久仍推不动。
宗流见那舟子推得汗流气促,于是把竹篙接过手来,向水底撑去,哪知湖底尽是浮沙,整根竹篙没进了,还未到底,那舟子道:“这处湖面到处都是流沙,也不知有多深,常常一夜下过雨,第二天流沙便变动了,有时看到的只是几寸深的浅水,估不到下面就是流沙,人马陷进,便缓缓的沉下,脱身不得。”
那舟子说时,老道已站了起来,骂了一声道:“没用的东西。”他说着,拿起一根绳子,又从腰间拔出一柄短剑,缚起一端,跟着就抡起来飞舞了几匝,向前一抛,那短剑引着绳子,直插进湖里,他拿起绳子牵了两牵,冷声道:“那地方没有流沙了。”说着用力把绳子一收,羊皮筏顺势一滑,便脱离了流沙的搁浅。
转眼间,已到了滩边,老道回顾宗流笑道:“呼和贤弟,这里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你要随在我身边,无论看到了什么,都不可理会。”宗流连声应诺。
这时围墙上已射出几道强烈的灯光,照着他们登岸,又听号角三声,城楼之外放下了吊桥。
宗流随着老道进了城,只见城里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走动,心里觉得颇为奇怪,但是他不敢多问。
老道领着他走到一座房屋面前,一按壁间,倏忽现出一扇门来,他们沿着石级到了阁上。
那座楼阁就像乡间的质库一般的矗立着,阁里陈设布置,都十分华丽,四壁锦绣嶂幔,玻璃格子,令得宗流一时之间目眩五色,老道招呼他坐下,又从柜子里倒出酒来。
宗流对眼前的一切一切,在心里上完全没有准备,不知老道在玩什么名堂,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心中难免忐忑不安,等他坐下来,饮过一杯酒之后,心中方始稍定,无意中拉开身边的帐幔,向窗外一看,刹时惊得他目瞪口呆。
原来窗子外面,就是围城中的广场,那里有几百人在走动着,在一片暗淡灯光照射之下,映出每个人的面孔,都是十分的可怖,他们个个乱发蓬松,裸着上半身,行动呆滞,活像一群鬼物。
他惊得呆了,突然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倏地警觉,老道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他的背后,笑道:“贤弟,这一群都是穷凶极恶的东西,愚兄把他们收禁在这里,虽然还留存着一具肉体,但已是界于人鬼之间的了,他们没有思想,也没有反抗,只是还懂得痛苦而已。”
宗流听了,惊骇之下,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口里只得连声道:“是……是……”
原来这里就是史云程暗设的秘密黑狱,下面来往干着苦工的,便是被他剥夺去灵魂的“行尸”,那老道当然就是史云程了。
史云程又把宗流领到一间秘室,向壁上一按,那小室缓缓地下沉,门扇打开,是一所地下机关,内里有很多人在那里操纵着各种机关键门。
宗流知道这些人,全是史云程的手下,他们藏在这里管着各处机关的枢纽,径不得这围城中,看不到一个人,再进便是地窖。
史云程在门上叩了两下,铁门里有人伸出首来,呀的一声把门打开。
宗流放眼看去,就见地窖里放着一列石床,上面已有五个人被锁在石床上,四肢张开,被铁环箍着,他们面上显出很痛苦的样子,不停的辗转呻吟。
史云程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把衣袖卷起,在墙角里拿出一瓶药水来,倒满了五杯,那药水一倒入杯子中,立时冒起泡沫来。
史云程向身旁手下打了一个眼色,那几个人立刻把药水灌进床上五个人的口里,石床上的五个人,发出了一声惨叫,跟着就全身痉挛,血管暴张,有两个人还在咬牙拚命的抵抗,锁着的手足,都磨擦出血渍来。
宗流见此情状,修不忍睹,正想退出门外,又见史云程走近石床,伸出两臂来,运起内力,向五个犯人身上轮流按去。
宗流看得出,见史云程的按穴手法,一拂之下便按遍了人身三十六处要穴,那迅捷运行的手法,把内力透进人体,直达脑筋,不禁暗自吃惊,自问自己的功夫较他还差得很远。
他这才明白,史云程所说,狱里的人只留得一个肉体,已是界于人鬼之间的东西这句话了,也就是说,他将生人变成了行尸。
看他刚才把药水灌向犯人,定是先使他们经过了一番剧烈的痛苦,当他们用尽了全身气力来抵抗的时候,就乘这一忽儿,将他们重穴封闭,一方面施出内力摧毁他们的大脑,造成那些犯人失去思想,简直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和癫痼的人或是神经病者无异。
当宗流想到这里,由不得不寒而栗。
这时,史云程已收拾完毕,偕他一同走出石窖内,史云程在地下室里巡视了一番,刚待离开,突见甬道里走进几个人来。
只见其中一人,被两人抓着,一直走进史云程身前,那几个人把他一推,倒在地上。
原来这个被抓的人,乃是狱里第一号牢房的监督,因他偷偷的将一壶水给一个行尸饮用,在规定上,已算是犯了死刑。
这时史云程,顺手接过一根皮鞭,狠狠的在那人身上了抽了几下,吩咐道:“先把他关进地窖里,明天才处决他。”
宗流闻言之下,才知道史云程对待手下,也是绝不留情的,明天狱里可能又多了一个行尸,心里不禁暗自吃惊不已。
这天晚上,宗流就和史云程两人,住宿在那华丽的高阁下,宗流因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金宝财物,又不敢向史云程追问,又想到白天所见狱中那些恐怖情形,因此辗转难以入眠。
将近五更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仔细的看去,发现阁上暗门打开了,一个黑影提着一柄短刀,像鬼魂一般闪进了内室。
那内室正是史云程的寝所,宗流见状,一挺身于,就在榻上腾起身来,一个“螳螂捕蝉”的姿势,箭一般窜到那人身后,矮身一个扫堂腿踢出,那人“扑通”一声屈腿倒地,再看榻上,却不见了史云程的踪迹,不由然的惊叫了一声道:“大哥……”
喊声未了,忽然一阵笑声起自榻后,跟着那张床迅快的转了过来,壁里部份伸出,原来史云程竟然睡在那里,史云程笑道:“呼和贤弟,你真是我的忠实朋友,那厮他伤不到我的。”说着,一面翻身下床,就势从壁上取下了一个铁盔,抖手向那刺客头上扔去。
铁盔一下子套在那刺客头上,就听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人在地上乱滚,细看时,那人乃是先前犯了死罪的那人,不知怎的会给他逃脱了,而上来行刺。
这时,他被铁盔套着,滚动了一阵之后,便流得满面鲜血,转眼间他渐渐力竭,倒在地上,像蜕化一般,只剩了一袭衣裳和一滩血水。
史云程把铁盔放好了,掀动铃子,便有人上阁来把地面收拾干净,史云程又命查究地窖里是那个失察,让这死囚逃出来,那人答应了一声便走出去了。
史云程回身对宗流道:“贤弟不必惊慌,方才那铁盔就是真正的'血滴子,的本来面目,只要被套上,转眼间,人体立刻化成血水。贤弟,你看到了方才的情形,愚兄如果没有几下厉害的手段,怎能驾驭得了这些三山五岳的人物。”
相关热词搜索:铁堡英烈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