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野忠明
2025-05-20 作者:吉川英治 译者: 来源:吉川英治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第二节 兄弟子膳鬼
奋力拼搏、一再进攻,哪怕有着如波涛般汹涌的斗志,也无法撼动如岩石般的一刀斋。典膳和一刀斋这场持续了半刻钟之久的切磋,正是这般情形。而且,两人的实力确实有着这样大的差距。
刀被夺走过两次,典膳茫然失措,毫无办法地站在那里;朝着空中挥刀砍去,结果整个人被远远地甩出去,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四次。
在这期间,典膳的刀,最终连一刀斋的衣角都没能碰到。
“再来一次,再比一刀!”
每一次被打得惨败瘫坐在地,典膳都会在呼喊声中挣扎起身,像一团燃烧的烈焰般朝着一刀斋扑过去。一刀斋呢,既不再拒绝,也不阻拦了。
“好啊,来几千次都行。”
一开始拿在手里的那根松树枝,始终以同样的角度举在同一个位置。当然,在挥动的那一瞬间,快如疾风,似闪电划过,可过后又立刻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最后,典膳的肩膀被那根松树枝狠狠地击中了。
当他感觉自己的骨头仿佛都被打得粉碎的时候,“咚”的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坐骨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刀被甩到了远处,而一刀斋的身影在傍晚的月色下,依旧如同一棵松树般挺立着,仿佛在低吟一般。
“……”
典膳仰望着他,已经喊不出声了,甚至连腰都没法站起来了。只是满脸都是凄惨又悲伤的汗水,在月光下闪着光,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肩不停地起伏着。
“年轻人,消气了没?”
一刀斋朝着澡堂小屋走去,把手里的树枝放回柴堆上,又再次从典膳面前走过,然后走进正屋,身影消失不见了。
“啊……要是……”
典膳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也没想好要诉说什么,只是被一刀斋的身影吸引着站了起来。——就在这时,院墙外面有一个男人回到了这家院子里,是一刀斋的弟子善鬼。善鬼疑惑地看了一眼,也躲进了正屋的土间里。典膳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刀,仿佛无法忍受这活着的耻辱一般,用双手捂住凄惨的面容,像脱缰之兔一样从这家的大门飞奔出去了。
作为武道家的弟子,善鬼虽然束着大小佩刀,装扮成武士的样子,但他身上的赘肉实在太多了,显得十分壮实,直到现在,他的举止神态里还留着从前做船夫时养成的习性。
他喜欢喝酒,今晚似乎也是悄悄出门到镇上买了酒,准备独自喝点酒再睡。为了不让一刀斋看见,他把酒放在土间的角落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门框那儿起身,这时,屋里传来师父的声音:“善鬼吗?”
“是,我是善鬼。”
“外面那个年轻男子已经走了吗?”
“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大事。你洗澡了没?”
“正准备去呢。”
“我要睡了。你洗完澡也赶紧睡吧。明天要像往常一样早起哦。”
一刀斋说完,好像就钻进被窝里了。
善鬼便去了澡堂,开始泡澡。
就在这时,仿佛一直在等着他从澡堂出来似的,一个人影从院墙的阴影处跑了过来,一下子跪在了他的脚边。
“有事求您,实在冒昧,想耽误您一点时间问您点事。”
“谁呀……什么事?”
“在下名叫神子上典膳。”
“啊,就是刚才在这附近徘徊的那个男子呀?”
“请您别嘲笑我了。实不相瞒,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一刀斋大人请求切磋,结果被狠狠打败了……现在我才如梦初醒,头一回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你能没被打成残废,也算是运气好了。”
“现在我实在羞愧,都没脸再去见一刀斋大人了。我甚至一度想就在这儿剖腹自尽算了,可又怕被世人笑话。而且,在故乡还有一位盼着我回去的老母亲呢。……我就这样在院墙外面徘徊着,看到您的身影后,心里就特别羡慕。”
“我有什么可让你这么羡慕的呀?”
“您能在这么好的师父身边侍奉呀。”
“别开玩笑了。没见过像他那么难伺候的老爷子呢。不过,我好不容易入了这武道之门都十年了,又是挑水又是劈柴,夜里还得给师父揉腰腿,这么辛苦地熬过来了,要是得不到师父的认可就离开,那这十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呀,所以我现在只能继续忍耐,再等个一年、两年的。做武者的弟子,可不像你想的那样轻松啊。”
“那太可惜了呀。大抵人生中最难遇到的,就是好师父和好主公了呀。……还请您务必再把我引荐给您的师父伊藤弥五郎先生吧。我愿舍弃过去一切的迷茫、幻想和自大,就像重新回到七岁刚开始学剑的孩童时代那样,想再次拜在一刀斋先生门下侍奉他呀。”
听他这么一说,善鬼露出了很不友善的神情。感受到典膳这和自己期望全然不符的热切,他就更不愿意轻易帮忙引荐了。
“不行,绝对不行。”
他毫不客气地一口回绝道,
“就像我刚才说的,师父可是个脾气古怪到极点的人。他绝对不会收弟子的。要说为什么只有我能被收作弟子跟在他身边,那都得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一刀斋先生乘坐着淀川的三十石船到大阪去。——那时候,我呢,是枚方一个船主的儿子,自己也在船上当船夫呢。”
这个男人毫不掩饰自己的过往,甚至还透着一股引以为傲的劲儿。典膳觉得他是个很直率的人,便默默地抬头看着他,继续听他讲下去。
善鬼开始讲述起的那段过往是这样的:
有一年,弥五郎一刀斋乘船去大阪,途中,有个身材壮实的船夫大声地跟乘客们说道:“坐这船的武者可不少,那些老是炫耀自己本事的家伙,我向来都会教训一下,不过啊,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武者能打得过我呢。那些讲什么招式、道理的,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跟我这天生的力气比起来,可都不是对手呀。”
一刀斋故意装作没听见,把头转向一边,可那船夫却又特意凑到他跟前,非要他给个回应,说道:“喂,武士大人,那边那位武士老爷,您觉得我说得不对吗?”
被这么一问,一刀斋担心众人会误解“武道”的真意,又觉得开导开导这愚笨之人也是修行者的责任,于是说道:“不是这样的。就算是天生的力气,如果不加以磨炼,那也就是俗称的傻力气、蛮力气罢了。要是光凭这样的力气就自满,总有一天会吃大亏的。你说还没输给过别人,那是因为那些武者还不够成熟,绝不是剑术的招式、方法没有用处呀。”
一刀斋本是诚恳地劝导,可那船夫却一下子火了,猛地把船靠岸,说道:“哼,到底是傻力气厉害,还是剑术厉害,上岸去比比不就知道了嘛。在这么多乘客面前,要是被你这样的乡下武士小瞧了,我这以后在淀川可就没脸当船夫了。来呀,上岸去!”
说着,他扛着船桨就率先跳上了岸。
一刀斋觉得这家伙太没分寸了,但也没办法,只好跟着上了岸。当然,这场比试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较量,船夫拿着船桨当武器,结果被对方夺了过去,脑袋差点被打破,吓得赶紧伏地求饶了。
这个船夫的父亲,也就是枚方的船主闻讯赶来,一起为儿子的无礼行为赔礼道歉。表面上看,这场比试很快就结束了,可弥五郎心里其实对这个船夫的力气和那股刚猛劲儿挺佩服的,便小声嘟囔着:“挺可惜的呀。”
然后就原谅了他。
那船夫心想:“看来我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嘛。”便去劝说父亲,求父亲让自己拜弥五郎为师。当时,弥五郎一刀斋也正值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想着带个弟子在身边,看这船夫挺合适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船夫就是现在的弟子善鬼了。
“就是这么回事。我虽然成了弟子,可从那以后,不管走到哪个国家,不管别人怎么请求,师父都说再也不收弟子了。不好意思了,你也是没戏的。不行,我要是帮你去说这事,首先师父就得生我的气了。你快回去吧,别在这儿白白被夜露打湿了。”
善鬼说完这些,便快步走进土间,拿起藏在那儿的睡前酒,一头钻进自己的卧室里去了。
典膳睡不着觉。他失落地回到旅店后,独自一人躺在单薄的被子里,反复反思着自己以往的修行以及当下自身的实力,深切地审视着自己。
武道之路,竟是如此高深吗?
修行之事,竟是如此漫长且深远吗?
迄今为止自己所做的一切,和那位老剑客相比的话,恐怕就如同在千里之路上,才走了十里那般,还远远没有靠近终点吧。
太羞愧了。
自己之前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了那些话。——对呀,这种自大实在要不得,那都是些未经磨炼的幼稚想法在作祟呀。再重新回到七岁刚开始学剑时的状态吧。
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他已经走出旅店了,然后在岛田旅店外的路边等候着。果然,在清晨的薄雾中,弥五郎一刀斋和善鬼的身影从远处出现了。
这时路上已经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和马匹了,可典膳全然顾不上旁人的眼光,朝着一刀斋飞奔过去,说道:“请您稍作停留呀。我是昨晚那个不懂事的人,我叫神子上典膳。我已经彻底明白,昨晚那些狂妄的话全都是我自己的糊涂幻想。我不怕任何辛苦,无论如何,请您让我跟在您身边,为您系草鞋的鞋带吧……求求您了。”
说着,他把头贴在地上恳请着。
一刀斋拄着拐杖,透过拐杖的间隙仔细地打量着典膳的模样。善鬼则把头扭向一边。——沉默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典膳的心砰砰直跳,就像七岁的孩童一般,在那期间紧张得不行。
“嗯……好吧,跟上来吧。不过,我向来是在没有定所的旅途上漂泊的人呀,明白吗?”
“本来修行之路就是如此呀。只要能侍奉在师父身边,无论身在何方都没关系。”
“善鬼。”
“啊?”
“从今天早上起,他就是你的师弟了。要好好相处呀,你也要多引导引导他。”
“您同意让他入门了呀?”
“他作为你的师弟,也不会让你丢脸的。在我看来,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哈哈,是这样啊。”
善鬼是个直性子的人,甚至都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在那样懵懂无知的环境中长大,那种粗野的性情,即便到了现在,依旧深深地扎根在他的骨子里,一点都没变呢。
师徒三人就此结伴同行。确实,朝夕侍奉在侧后发现,弥五郎一刀斋的脾气挺古怪的,善鬼所说的并非假话。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总是听到他的呵斥声。走路姿势不对、坐姿不好,就连上厕所进进出出的细节,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有时候,还会被他大声喝斥,甚至挨上一记耳光。
“这是好事呀,这些全都是修行,没有哪一样不是修行。”
典膳忠心耿耿地听从着,竭尽全力去迎合师父的心意。
然而,在这期间,说实话,他有时候也并非对师父的人品毫无怀疑。虽说一刀斋堪称一世剑雄、宇内无双,让人觉得无人能及,但日夜起居都在一起,相处多年后就会发现,他也并非是那种性格上毫无缺点、毫无瑕疵的人,不,倒不如说像他这样武道上的高手,往往有着不少这类人常见的毛病。
比如,虽说看上去好像不在乎钱财,实际上却很在意一些琐碎细节。一路上旅店的房钱、午饭和草鞋的费用,典膳每次都仔细记录着,可一刀斋却会说:“干嘛要做这些无用功呀。”
甚至连茶钱这类微不足道的小费给多给少的事,他都会唠叨个不停。
但话说回来,在周游各地时,听闻他的大名后,当地的诸侯会派使者带着礼物前来,客气地邀请道:“能否请您到城中来,给我们府上众人展示一下一刀流呀?”
即便对方如此殷勤地迎接,一刀斋却会毫不客气地回绝道:“我又不是艺伎,要是想看表演取乐,找别人去就好了。”
显得极为超脱,对财物和金银毫不在意。
总体而言,他对权贵豪门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有着狷介不羁的一面。喝了酒之后,就会大气豪放,把世间的英雄豪杰都视作幼稚小儿一般,把一代风云人物也说成是野心家之类的狡诈之徒。
大概就是这种不被世俗所接纳的性格,自然就容易让世人对他有那样的看法了。原本性格温顺的典膳,说实话,对于师父这种狷介的地方,确实也有不太喜欢的地方。
不过,既然认定了对方是师父,哪怕是那些和自己性情不合的地方,他也总是恭恭敬敬地聆听着,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就轻视师父。
但到了师兄善鬼这儿,情况就和典膳不同了,他从一开始对师父这个人的看法就不一样。
“我只要能拿到一刀流的认可就行啦。希望能早点学到奥义,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愿望,所以对于师父的人品,他只是抱着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没什么更高的要求。因此,善鬼常常私下里小声嘀咕:“典膳,你也太死板了呀。师父说的那些话,听了十年以上就会发现,大多都是重复的内容呀。喝酒的时候就该放松放松嘛,像你这样每次都战战兢兢、恭恭敬敬地听着,那可真受不了啊。”
他还会说:“师父又不是圣人君子,别看他那副样子,以前在和女子相处的时候,也是挺难摆脱纠缠的呢。”
甚至连没根没据的事儿他也会拿出来说。
而且,善鬼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对师父表现出的不逊行为找理由开脱呢。
然而,就是这样三个性格各异的人,能团结在一起周游各国且从不厌倦,这是因为这并非只是为了生活方便,而是师徒三人都一心专注于武者修行这条“道”,都有着磨炼自身的志向,这一点从未改变。
作为师父的一刀斋,也依旧觉得自己的剑术还没达到(这样就可以了)的程度。
高手的剑术,始终都要不断地钻研、提升。
但另一方面,一刀斋的身体却逐年衰老了。
善鬼呢,则越发进入壮年的鼎盛时期,实力也通过不断磨炼得以增强,而且在各国与剑客们切磋,经历了诸多实战,身上充满了霸气。
不管怎么说,一边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老去的高手,另一边是即便放任不管,技艺和身体也会不断成长、愈发成熟,且渐渐滋生出骄傲情绪的弟子。——典膳总是忧心忡忡地看着两人,做着比较,默默跟在后面走着。他虽是弟子,却常常像是个扛行李的跟班,与其说是师兄弟,倒不如说是个负责拿草鞋的或者年轻侍从之类的,总是被师兄善鬼呼来喝去的。
典膳拜入一刀斋门下那年,放眼天下,羽柴秀吉的军团正在全力攻城略地。
没过多久,北方传来了甲斐武田氏没落的消息,就在那一年初夏,本能寺之变突然爆发,信长之死犹如让大地都改了颜色一般,极大地震惊了整个世间。
“骄傲自满,实在可怕呀。信长终究算不上高手。从剑道角度来看,本能寺那一夜,完全就是信长的疏忽大意罢了。一时的疏忽,不知会引发多大的后果呢……哼,就是这么回事啊。”
一刀斋一如既往地把世间的动乱变迁,就如同途中看到的山水风景一样看待,进行着冷酷的批判。在他眼中,那些沉浮兴亡的英雄之路,和自己正在走的这条路,完全是两码事。
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之战,世间局势如浪潮般不断变化着。然而这师徒三人行走的道路和他们的模样,哪怕过了七年、八年,也都没有改变。
典膳师从一刀斋到第九个年头的时候,师徒三人周游了九州,经过四国,乘船抵达骏河,过了一阵子后,便来到了江户。
或许是受梅雨时节反常气候的影响,伊藤一刀斋在旅店中一病不起。就在这时,德川家的重臣循着他的踪迹追了过来。
“有什么事呀?”
善鬼十分在意这位重臣的来访,开口问道。大概是因为出身船夫家庭的缘故吧,直到现在,他面对官职权贵之类的人物时,还带着一种盲目崇拜的平民心态。嘴上虽说总是说着些大话,可心里却抱着一个幼稚的愿望,盼着自己这辈子能有机会跻身那样的身份地位呢。
当时的江户,正处在开府建市的大好时机,到处都在填海造地、修建宅邸和民房,道路和桥梁工程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
为了将此地作为秀忠的居府,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据说近来家康也从骏府来到了江户,亲自坐镇指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师父,德川家的臣子,是来办什么事的呀?”
善鬼似乎对此十分在意,连着问了一刀斋两遍。
“没什么事。”
一刀斋一脸就像喝药时那般难受的神情,把头摇向一边。
过了几天,北条安房守又来了。安房守担任着秀忠的兵学老师。这次同样是密谈,善鬼什么都没听到。
“典膳,你应该听到了吧,你当时不是去送茶了嘛。”
“没有呀,我什么都没听到。”
“别撒谎了,肯定听到了。安房守是来干什么的呀?他和师父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走了呢?”
“我不知道呀。”
然而善鬼看着典膳的样子,满脸都写着不相信呢。
一刀斋终于能离开病床了,他就好似经历一场场秋雨、树叶逐渐飘落的晚秋巨木一般。典膳看着这暑伏时节的情况,很是担心师父的健康。
“江户这尘土飞扬的,还满是马粪的臭味,实在让人受不了。咱们去安房海边之类的地方走走吧。”
师徒三人又默默地踏上旅途了。八、九年前,一刀斋一天走个十五、六里,有时候甚至能走二十里,翻山越岭都不在话下,可近来,一天走上七、八里路,就会吩咐道:“典膳,去找个旅店住下吧。”
从这点也能看出师父上了年纪,体力大不如前了。
他们进入了下总国,在下总相马郡小金原附近的寺庙里住了下来。比起闻着马尿味、被农家的跳蚤叮咬,或是在下面炉灶生火的烟雾中睡在旅店的阁楼里,能在寺庙里过夜的夜晚可算是最舒服的了。正巧当时小金原的野外升起了皎洁的月亮,一刀斋病好后第一次由衷地感叹道:“啊,今晚感觉真舒畅啊。”
尽情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过了一会儿,他对善鬼吩咐道:“再多烧点熏蚊子的东西。”
又对典膳说:“我有点事要和善鬼聊聊,你去库房或者大殿那边待着吧,先离这儿远点。”
他那神情显得格外严肃,是以往不曾有的样子,典膳虽心里疑惑是不是有什么事,但还是乖乖地应道:“是,明白了。”
便离开了那里。
然后他去了库房,和那里的行脚僧、小和尚闲聊了一阵,又在大殿那儿赏了会儿月,消磨了好一会儿时间后,心里想着“差不多了吧”,便悄悄去师父的房间那儿看了看,只见一刀斋和善鬼依旧面对面坐着,好像还在说着什么事呢。
于是,他又轻轻地退了回去,没办法,这次干脆走到外面去了。然后独自一人在那有着大茅草屋顶的房子上,静静地仰望着高悬的月亮。
就在这时,寂静的夜晚突然被打破了,不知从哪儿传来一阵喧闹的大喊声。确实是从方丈室那边传来的,就在师父住的房间那一带。
“啊?”
外面围着一圈竹篱笆,典膳放轻草鞋的脚步声,急忙朝那边跑去。在屋里,借着月光能看到,在走廊的深处,善鬼正在大声叫嚷着。
“哼,您说的这是什么糊涂话呀!不管您是师父也好,先生也罢,说得太过分了,这简直是把人当傻子的话呀。我善鬼到底哪儿不好了呀!到底哪儿不好了!”
那声音很是激烈,情绪也极为激动,已经全然不顾平日里师徒间的礼数了。典膳皱起眉头,心想这可真是棘手的争吵啊。
病好后的一刀斋的声音里也带着几分怒气,就像呵斥耍赖孩子的父亲一样,严厉地斥责道:“蠢货!”
又接着说道:“你都不知道自己哪儿不好,难道到现在还没察觉到自己的愚笨吗?连这都看不明白,又怎么能领悟真正的剑道,怎么能获得一刀流奥义的认可呢,绝对不会认可你的,这点毋庸置疑。”
“您要是不肯认可我,那我也没办法,大不了我放弃就是了。可您要把这机会让给比我晚入门很久的典膳,您可得想好了呀,说什么要是不甘心就更努力些,这到底是多么冷酷无情的话呀。疼爱弟子不才是师父该做的吗,让跟随了您十九年的弟子遭受这样的委屈,这合适吗?”
“吵死了。你说的每句话都毫无道理,就跟疯子在叫嚷似的。”
“什么,说我是疯子?反正我就是疯子了。所以,您才向德川家举荐了典膳吧,那样的话,我善鬼作为师兄弟,在这世上可就抬不起头了呀。就算是傻子也有自己的执念呀,您就体谅体谅我吧。”
“有执念,这想法倒是不错。那你就赶紧再好好学学,争取别比师弟典膳差呀,哪怕是到山里闭关修行也好啊。”
“哼,可恶,混蛋!”善鬼咬着牙,身子气得直发抖,反驳道。
“先生啊!您得把您那偏心的眼光纠正过来呀。您就是讨厌我善鬼,喜欢典膳。这太不像话了,太不公平了呀。我善鬼可是师兄弟呀,可不比典膳差呢!”
“那又怎样,你想怎样啊?”
“不,比起这个,先生……要是我善鬼和典膳正常比试一场,在刀剑之下把他打败了,您会怎么说呢?您先说说看呀。”
月光洒在一旁,善鬼双膝并拢,脸色极为狰狞,恐怕已经顾不上旁人的眼光了。他的左手已经搭在了刀上。典膳心里很是纠结,是该冲破这篱笆进去呢,还是就这样在一旁静观其变呢,一边揣测着师父的心思,一边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
奋力拼搏、一再进攻,哪怕有着如波涛般汹涌的斗志,也无法撼动如岩石般的一刀斋。典膳和一刀斋这场持续了半刻钟之久的切磋,正是这般情形。而且,两人的实力确实有着这样大的差距。
刀被夺走过两次,典膳茫然失措,毫无办法地站在那里;朝着空中挥刀砍去,结果整个人被远远地甩出去,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四次。
在这期间,典膳的刀,最终连一刀斋的衣角都没能碰到。
“再来一次,再比一刀!”
每一次被打得惨败瘫坐在地,典膳都会在呼喊声中挣扎起身,像一团燃烧的烈焰般朝着一刀斋扑过去。一刀斋呢,既不再拒绝,也不阻拦了。
“好啊,来几千次都行。”
一开始拿在手里的那根松树枝,始终以同样的角度举在同一个位置。当然,在挥动的那一瞬间,快如疾风,似闪电划过,可过后又立刻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最后,典膳的肩膀被那根松树枝狠狠地击中了。
当他感觉自己的骨头仿佛都被打得粉碎的时候,“咚”的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坐骨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刀被甩到了远处,而一刀斋的身影在傍晚的月色下,依旧如同一棵松树般挺立着,仿佛在低吟一般。
“……”
典膳仰望着他,已经喊不出声了,甚至连腰都没法站起来了。只是满脸都是凄惨又悲伤的汗水,在月光下闪着光,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肩不停地起伏着。
“年轻人,消气了没?”
一刀斋朝着澡堂小屋走去,把手里的树枝放回柴堆上,又再次从典膳面前走过,然后走进正屋,身影消失不见了。
“啊……要是……”
典膳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也没想好要诉说什么,只是被一刀斋的身影吸引着站了起来。——就在这时,院墙外面有一个男人回到了这家院子里,是一刀斋的弟子善鬼。善鬼疑惑地看了一眼,也躲进了正屋的土间里。典膳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刀,仿佛无法忍受这活着的耻辱一般,用双手捂住凄惨的面容,像脱缰之兔一样从这家的大门飞奔出去了。
作为武道家的弟子,善鬼虽然束着大小佩刀,装扮成武士的样子,但他身上的赘肉实在太多了,显得十分壮实,直到现在,他的举止神态里还留着从前做船夫时养成的习性。
他喜欢喝酒,今晚似乎也是悄悄出门到镇上买了酒,准备独自喝点酒再睡。为了不让一刀斋看见,他把酒放在土间的角落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门框那儿起身,这时,屋里传来师父的声音:“善鬼吗?”
“是,我是善鬼。”
“外面那个年轻男子已经走了吗?”
“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大事。你洗澡了没?”
“正准备去呢。”
“我要睡了。你洗完澡也赶紧睡吧。明天要像往常一样早起哦。”
一刀斋说完,好像就钻进被窝里了。
善鬼便去了澡堂,开始泡澡。
就在这时,仿佛一直在等着他从澡堂出来似的,一个人影从院墙的阴影处跑了过来,一下子跪在了他的脚边。
“有事求您,实在冒昧,想耽误您一点时间问您点事。”
“谁呀……什么事?”
“在下名叫神子上典膳。”
“啊,就是刚才在这附近徘徊的那个男子呀?”
“请您别嘲笑我了。实不相瞒,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一刀斋大人请求切磋,结果被狠狠打败了……现在我才如梦初醒,头一回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你能没被打成残废,也算是运气好了。”
“现在我实在羞愧,都没脸再去见一刀斋大人了。我甚至一度想就在这儿剖腹自尽算了,可又怕被世人笑话。而且,在故乡还有一位盼着我回去的老母亲呢。……我就这样在院墙外面徘徊着,看到您的身影后,心里就特别羡慕。”
“我有什么可让你这么羡慕的呀?”
“您能在这么好的师父身边侍奉呀。”
“别开玩笑了。没见过像他那么难伺候的老爷子呢。不过,我好不容易入了这武道之门都十年了,又是挑水又是劈柴,夜里还得给师父揉腰腿,这么辛苦地熬过来了,要是得不到师父的认可就离开,那这十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呀,所以我现在只能继续忍耐,再等个一年、两年的。做武者的弟子,可不像你想的那样轻松啊。”
“那太可惜了呀。大抵人生中最难遇到的,就是好师父和好主公了呀。……还请您务必再把我引荐给您的师父伊藤弥五郎先生吧。我愿舍弃过去一切的迷茫、幻想和自大,就像重新回到七岁刚开始学剑的孩童时代那样,想再次拜在一刀斋先生门下侍奉他呀。”
听他这么一说,善鬼露出了很不友善的神情。感受到典膳这和自己期望全然不符的热切,他就更不愿意轻易帮忙引荐了。
“不行,绝对不行。”
他毫不客气地一口回绝道,
“就像我刚才说的,师父可是个脾气古怪到极点的人。他绝对不会收弟子的。要说为什么只有我能被收作弟子跟在他身边,那都得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一刀斋先生乘坐着淀川的三十石船到大阪去。——那时候,我呢,是枚方一个船主的儿子,自己也在船上当船夫呢。”
这个男人毫不掩饰自己的过往,甚至还透着一股引以为傲的劲儿。典膳觉得他是个很直率的人,便默默地抬头看着他,继续听他讲下去。
善鬼开始讲述起的那段过往是这样的:
有一年,弥五郎一刀斋乘船去大阪,途中,有个身材壮实的船夫大声地跟乘客们说道:“坐这船的武者可不少,那些老是炫耀自己本事的家伙,我向来都会教训一下,不过啊,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武者能打得过我呢。那些讲什么招式、道理的,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跟我这天生的力气比起来,可都不是对手呀。”
一刀斋故意装作没听见,把头转向一边,可那船夫却又特意凑到他跟前,非要他给个回应,说道:“喂,武士大人,那边那位武士老爷,您觉得我说得不对吗?”
被这么一问,一刀斋担心众人会误解“武道”的真意,又觉得开导开导这愚笨之人也是修行者的责任,于是说道:“不是这样的。就算是天生的力气,如果不加以磨炼,那也就是俗称的傻力气、蛮力气罢了。要是光凭这样的力气就自满,总有一天会吃大亏的。你说还没输给过别人,那是因为那些武者还不够成熟,绝不是剑术的招式、方法没有用处呀。”
一刀斋本是诚恳地劝导,可那船夫却一下子火了,猛地把船靠岸,说道:“哼,到底是傻力气厉害,还是剑术厉害,上岸去比比不就知道了嘛。在这么多乘客面前,要是被你这样的乡下武士小瞧了,我这以后在淀川可就没脸当船夫了。来呀,上岸去!”
说着,他扛着船桨就率先跳上了岸。
一刀斋觉得这家伙太没分寸了,但也没办法,只好跟着上了岸。当然,这场比试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较量,船夫拿着船桨当武器,结果被对方夺了过去,脑袋差点被打破,吓得赶紧伏地求饶了。
这个船夫的父亲,也就是枚方的船主闻讯赶来,一起为儿子的无礼行为赔礼道歉。表面上看,这场比试很快就结束了,可弥五郎心里其实对这个船夫的力气和那股刚猛劲儿挺佩服的,便小声嘟囔着:“挺可惜的呀。”
然后就原谅了他。
那船夫心想:“看来我还是有点可取之处的嘛。”便去劝说父亲,求父亲让自己拜弥五郎为师。当时,弥五郎一刀斋也正值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想着带个弟子在身边,看这船夫挺合适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船夫就是现在的弟子善鬼了。
“就是这么回事。我虽然成了弟子,可从那以后,不管走到哪个国家,不管别人怎么请求,师父都说再也不收弟子了。不好意思了,你也是没戏的。不行,我要是帮你去说这事,首先师父就得生我的气了。你快回去吧,别在这儿白白被夜露打湿了。”
善鬼说完这些,便快步走进土间,拿起藏在那儿的睡前酒,一头钻进自己的卧室里去了。
典膳睡不着觉。他失落地回到旅店后,独自一人躺在单薄的被子里,反复反思着自己以往的修行以及当下自身的实力,深切地审视着自己。
武道之路,竟是如此高深吗?
修行之事,竟是如此漫长且深远吗?
迄今为止自己所做的一切,和那位老剑客相比的话,恐怕就如同在千里之路上,才走了十里那般,还远远没有靠近终点吧。
太羞愧了。
自己之前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说了那些话。——对呀,这种自大实在要不得,那都是些未经磨炼的幼稚想法在作祟呀。再重新回到七岁刚开始学剑时的状态吧。
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他已经走出旅店了,然后在岛田旅店外的路边等候着。果然,在清晨的薄雾中,弥五郎一刀斋和善鬼的身影从远处出现了。
这时路上已经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和马匹了,可典膳全然顾不上旁人的眼光,朝着一刀斋飞奔过去,说道:“请您稍作停留呀。我是昨晚那个不懂事的人,我叫神子上典膳。我已经彻底明白,昨晚那些狂妄的话全都是我自己的糊涂幻想。我不怕任何辛苦,无论如何,请您让我跟在您身边,为您系草鞋的鞋带吧……求求您了。”
说着,他把头贴在地上恳请着。
一刀斋拄着拐杖,透过拐杖的间隙仔细地打量着典膳的模样。善鬼则把头扭向一边。——沉默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典膳的心砰砰直跳,就像七岁的孩童一般,在那期间紧张得不行。
“嗯……好吧,跟上来吧。不过,我向来是在没有定所的旅途上漂泊的人呀,明白吗?”
“本来修行之路就是如此呀。只要能侍奉在师父身边,无论身在何方都没关系。”
“善鬼。”
“啊?”
“从今天早上起,他就是你的师弟了。要好好相处呀,你也要多引导引导他。”
“您同意让他入门了呀?”
“他作为你的师弟,也不会让你丢脸的。在我看来,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哈哈,是这样啊。”
善鬼是个直性子的人,甚至都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在那样懵懂无知的环境中长大,那种粗野的性情,即便到了现在,依旧深深地扎根在他的骨子里,一点都没变呢。
师徒三人就此结伴同行。确实,朝夕侍奉在侧后发现,弥五郎一刀斋的脾气挺古怪的,善鬼所说的并非假话。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总是听到他的呵斥声。走路姿势不对、坐姿不好,就连上厕所进进出出的细节,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有时候,还会被他大声喝斥,甚至挨上一记耳光。
“这是好事呀,这些全都是修行,没有哪一样不是修行。”
典膳忠心耿耿地听从着,竭尽全力去迎合师父的心意。
然而,在这期间,说实话,他有时候也并非对师父的人品毫无怀疑。虽说一刀斋堪称一世剑雄、宇内无双,让人觉得无人能及,但日夜起居都在一起,相处多年后就会发现,他也并非是那种性格上毫无缺点、毫无瑕疵的人,不,倒不如说像他这样武道上的高手,往往有着不少这类人常见的毛病。
比如,虽说看上去好像不在乎钱财,实际上却很在意一些琐碎细节。一路上旅店的房钱、午饭和草鞋的费用,典膳每次都仔细记录着,可一刀斋却会说:“干嘛要做这些无用功呀。”
甚至连茶钱这类微不足道的小费给多给少的事,他都会唠叨个不停。
但话说回来,在周游各地时,听闻他的大名后,当地的诸侯会派使者带着礼物前来,客气地邀请道:“能否请您到城中来,给我们府上众人展示一下一刀流呀?”
即便对方如此殷勤地迎接,一刀斋却会毫不客气地回绝道:“我又不是艺伎,要是想看表演取乐,找别人去就好了。”
显得极为超脱,对财物和金银毫不在意。
总体而言,他对权贵豪门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有着狷介不羁的一面。喝了酒之后,就会大气豪放,把世间的英雄豪杰都视作幼稚小儿一般,把一代风云人物也说成是野心家之类的狡诈之徒。
大概就是这种不被世俗所接纳的性格,自然就容易让世人对他有那样的看法了。原本性格温顺的典膳,说实话,对于师父这种狷介的地方,确实也有不太喜欢的地方。
不过,既然认定了对方是师父,哪怕是那些和自己性情不合的地方,他也总是恭恭敬敬地聆听着,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就轻视师父。
但到了师兄善鬼这儿,情况就和典膳不同了,他从一开始对师父这个人的看法就不一样。
“我只要能拿到一刀流的认可就行啦。希望能早点学到奥义,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愿望,所以对于师父的人品,他只是抱着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没什么更高的要求。因此,善鬼常常私下里小声嘀咕:“典膳,你也太死板了呀。师父说的那些话,听了十年以上就会发现,大多都是重复的内容呀。喝酒的时候就该放松放松嘛,像你这样每次都战战兢兢、恭恭敬敬地听着,那可真受不了啊。”
他还会说:“师父又不是圣人君子,别看他那副样子,以前在和女子相处的时候,也是挺难摆脱纠缠的呢。”
甚至连没根没据的事儿他也会拿出来说。
而且,善鬼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对师父表现出的不逊行为找理由开脱呢。
然而,就是这样三个性格各异的人,能团结在一起周游各国且从不厌倦,这是因为这并非只是为了生活方便,而是师徒三人都一心专注于武者修行这条“道”,都有着磨炼自身的志向,这一点从未改变。
作为师父的一刀斋,也依旧觉得自己的剑术还没达到(这样就可以了)的程度。
高手的剑术,始终都要不断地钻研、提升。
但另一方面,一刀斋的身体却逐年衰老了。
善鬼呢,则越发进入壮年的鼎盛时期,实力也通过不断磨炼得以增强,而且在各国与剑客们切磋,经历了诸多实战,身上充满了霸气。
不管怎么说,一边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老去的高手,另一边是即便放任不管,技艺和身体也会不断成长、愈发成熟,且渐渐滋生出骄傲情绪的弟子。——典膳总是忧心忡忡地看着两人,做着比较,默默跟在后面走着。他虽是弟子,却常常像是个扛行李的跟班,与其说是师兄弟,倒不如说是个负责拿草鞋的或者年轻侍从之类的,总是被师兄善鬼呼来喝去的。
典膳拜入一刀斋门下那年,放眼天下,羽柴秀吉的军团正在全力攻城略地。
没过多久,北方传来了甲斐武田氏没落的消息,就在那一年初夏,本能寺之变突然爆发,信长之死犹如让大地都改了颜色一般,极大地震惊了整个世间。
“骄傲自满,实在可怕呀。信长终究算不上高手。从剑道角度来看,本能寺那一夜,完全就是信长的疏忽大意罢了。一时的疏忽,不知会引发多大的后果呢……哼,就是这么回事啊。”
一刀斋一如既往地把世间的动乱变迁,就如同途中看到的山水风景一样看待,进行着冷酷的批判。在他眼中,那些沉浮兴亡的英雄之路,和自己正在走的这条路,完全是两码事。
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之战,世间局势如浪潮般不断变化着。然而这师徒三人行走的道路和他们的模样,哪怕过了七年、八年,也都没有改变。
典膳师从一刀斋到第九个年头的时候,师徒三人周游了九州,经过四国,乘船抵达骏河,过了一阵子后,便来到了江户。
或许是受梅雨时节反常气候的影响,伊藤一刀斋在旅店中一病不起。就在这时,德川家的重臣循着他的踪迹追了过来。
“有什么事呀?”
善鬼十分在意这位重臣的来访,开口问道。大概是因为出身船夫家庭的缘故吧,直到现在,他面对官职权贵之类的人物时,还带着一种盲目崇拜的平民心态。嘴上虽说总是说着些大话,可心里却抱着一个幼稚的愿望,盼着自己这辈子能有机会跻身那样的身份地位呢。
当时的江户,正处在开府建市的大好时机,到处都在填海造地、修建宅邸和民房,道路和桥梁工程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
为了将此地作为秀忠的居府,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据说近来家康也从骏府来到了江户,亲自坐镇指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师父,德川家的臣子,是来办什么事的呀?”
善鬼似乎对此十分在意,连着问了一刀斋两遍。
“没什么事。”
一刀斋一脸就像喝药时那般难受的神情,把头摇向一边。
过了几天,北条安房守又来了。安房守担任着秀忠的兵学老师。这次同样是密谈,善鬼什么都没听到。
“典膳,你应该听到了吧,你当时不是去送茶了嘛。”
“没有呀,我什么都没听到。”
“别撒谎了,肯定听到了。安房守是来干什么的呀?他和师父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走了呢?”
“我不知道呀。”
然而善鬼看着典膳的样子,满脸都写着不相信呢。
一刀斋终于能离开病床了,他就好似经历一场场秋雨、树叶逐渐飘落的晚秋巨木一般。典膳看着这暑伏时节的情况,很是担心师父的健康。
“江户这尘土飞扬的,还满是马粪的臭味,实在让人受不了。咱们去安房海边之类的地方走走吧。”
师徒三人又默默地踏上旅途了。八、九年前,一刀斋一天走个十五、六里,有时候甚至能走二十里,翻山越岭都不在话下,可近来,一天走上七、八里路,就会吩咐道:“典膳,去找个旅店住下吧。”
从这点也能看出师父上了年纪,体力大不如前了。
他们进入了下总国,在下总相马郡小金原附近的寺庙里住了下来。比起闻着马尿味、被农家的跳蚤叮咬,或是在下面炉灶生火的烟雾中睡在旅店的阁楼里,能在寺庙里过夜的夜晚可算是最舒服的了。正巧当时小金原的野外升起了皎洁的月亮,一刀斋病好后第一次由衷地感叹道:“啊,今晚感觉真舒畅啊。”
尽情享受着夜晚的清凉。
过了一会儿,他对善鬼吩咐道:“再多烧点熏蚊子的东西。”
又对典膳说:“我有点事要和善鬼聊聊,你去库房或者大殿那边待着吧,先离这儿远点。”
他那神情显得格外严肃,是以往不曾有的样子,典膳虽心里疑惑是不是有什么事,但还是乖乖地应道:“是,明白了。”
便离开了那里。
然后他去了库房,和那里的行脚僧、小和尚闲聊了一阵,又在大殿那儿赏了会儿月,消磨了好一会儿时间后,心里想着“差不多了吧”,便悄悄去师父的房间那儿看了看,只见一刀斋和善鬼依旧面对面坐着,好像还在说着什么事呢。
于是,他又轻轻地退了回去,没办法,这次干脆走到外面去了。然后独自一人在那有着大茅草屋顶的房子上,静静地仰望着高悬的月亮。
就在这时,寂静的夜晚突然被打破了,不知从哪儿传来一阵喧闹的大喊声。确实是从方丈室那边传来的,就在师父住的房间那一带。
“啊?”
外面围着一圈竹篱笆,典膳放轻草鞋的脚步声,急忙朝那边跑去。在屋里,借着月光能看到,在走廊的深处,善鬼正在大声叫嚷着。
“哼,您说的这是什么糊涂话呀!不管您是师父也好,先生也罢,说得太过分了,这简直是把人当傻子的话呀。我善鬼到底哪儿不好了呀!到底哪儿不好了!”
那声音很是激烈,情绪也极为激动,已经全然不顾平日里师徒间的礼数了。典膳皱起眉头,心想这可真是棘手的争吵啊。
病好后的一刀斋的声音里也带着几分怒气,就像呵斥耍赖孩子的父亲一样,严厉地斥责道:“蠢货!”
又接着说道:“你都不知道自己哪儿不好,难道到现在还没察觉到自己的愚笨吗?连这都看不明白,又怎么能领悟真正的剑道,怎么能获得一刀流奥义的认可呢,绝对不会认可你的,这点毋庸置疑。”
“您要是不肯认可我,那我也没办法,大不了我放弃就是了。可您要把这机会让给比我晚入门很久的典膳,您可得想好了呀,说什么要是不甘心就更努力些,这到底是多么冷酷无情的话呀。疼爱弟子不才是师父该做的吗,让跟随了您十九年的弟子遭受这样的委屈,这合适吗?”
“吵死了。你说的每句话都毫无道理,就跟疯子在叫嚷似的。”
“什么,说我是疯子?反正我就是疯子了。所以,您才向德川家举荐了典膳吧,那样的话,我善鬼作为师兄弟,在这世上可就抬不起头了呀。就算是傻子也有自己的执念呀,您就体谅体谅我吧。”
“有执念,这想法倒是不错。那你就赶紧再好好学学,争取别比师弟典膳差呀,哪怕是到山里闭关修行也好啊。”
“哼,可恶,混蛋!”善鬼咬着牙,身子气得直发抖,反驳道。
“先生啊!您得把您那偏心的眼光纠正过来呀。您就是讨厌我善鬼,喜欢典膳。这太不像话了,太不公平了呀。我善鬼可是师兄弟呀,可不比典膳差呢!”
“那又怎样,你想怎样啊?”
“不,比起这个,先生……要是我善鬼和典膳正常比试一场,在刀剑之下把他打败了,您会怎么说呢?您先说说看呀。”
月光洒在一旁,善鬼双膝并拢,脸色极为狰狞,恐怕已经顾不上旁人的眼光了。他的左手已经搭在了刀上。典膳心里很是纠结,是该冲破这篱笆进去呢,还是就这样在一旁静观其变呢,一边揣测着师父的心思,一边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
相关热词搜索:剑中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