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屠杀三村
2025-05-31 作者:郑证因 来源:郑证因作品集 点击:
那名军兵正在提着刀在门外来回走着,蓦然听得帐篷里面有人招呼,可是发话的声音太近了,好像就在近前。这名军兵身形停住一转身,面向帐门里,厉声问:“你们还不老老实实待着有什么话说?”史湘老人不再答声。这名军兵提着刀往里走,脚底下刚迈进帐门口,左右已然动了手,把他的双臂抓住,刀已被夺出手去。他刚要发声喊嚷时,一只铁钩似的手,已经抓到他脖颈上;这名军兵一张口要喊时,噗的一团布,已经塞入他口中;跟着脚底下被人一拨,就扑地倒下去,倒剪着二臂连两腿全给他捆了个结实。此时史湘老人已经把军兵这口刀提在手中,向柳天培司徒静道:“我们赶紧走,直奔西南避开营门,越围子出大营,我给你们开路了。”史湘老人头一个一纵身蹿出帐篷外,身形倏起倏落,拣那略微黑暗之处纵身,柳天培司徒静也跟踪如飞地向外闯。路经左营旁,正有两名军兵从后面转过来,阻挡去路。史湘老人早把身形隐蔽起,向身后一打招呼,说声:“我们正好借他两口腰刀使用。”史湘老人打过招呼之下,那两名军兵已然从对面走过来,这时柳天培不待打招呼,一跃而起,身形从这两名军兵面前一落。这柳天培手底下是又快又愣,砰的一掌打中了右边这名军兵的胸膛上,这一掌打得他仰翻在地。史湘老人身形也同时纵到,往这名军兵面前一落,双掌齐出,一手点中他天突穴下,他正在失声惊呼,连半句也没喊出来,口半张着。史湘老人顺势一抓他肩头,脚底下向他双腿上一扫,跟着右手把他腰刀的柄子抓住,人被摔出去倒在帐篷后,刀已撤出来。这时柳天培手中也得到一口腰刀,史湘老人把这口刀递给了司徒静,三人手中各有了兵刃,放胆而行,到了一座大营临时安的围子前,耳中已然听到里面一片哗噪之声,定因为弟兄脱身逃走,已被人发觉。好在这时已到了围子边,各自耸身一纵,窜出围子,顺着荒凉的野地,一直地扑奔史家圩。
这总镇驻扎之地,离着史家好,本不甚远,这一带除了有几片大树林,并没有别的村庄。这弟兄三人各自把夜行的功夫施展开,疾走如飞,出来有一里多地,耳中竟听得隐隐的似有喊杀之声。史湘老人听到这种声音,不禁惊心动魄,赶紧向柳天培司徒静招呼道:“我们脚下加紧,恐怕我们要误事了,那边不断有杀声传来,莫非已然动手。”本来这三位村主,身家性命,全在这三个村子中,更有一般宗族戚友,若是遭到这伙官兵的洗劫,恐怕不易再逃出他们毒手了。史湘老人哪会不着急,脚底下刻不停留,如飞地向前赶下来,相隔也就还有二里左右,也就是一盏茶时,已经离着不远,史湘老人带着悲愤的声音招呼道:“司徒大哥,天培三弟,这是我们最后的日子到了,你看那边一片火把之光,果然官兵们已然动手了!”那柳天培气得怪叫着道:“没有那么便宜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个也别想回去。”他把腰刀紧握在手中,往前闯出去,史湘老人司徒静,仍然不愿意叫柳天培在头里,这弟兄二人脚下也加快,离着史家圩的村庄已近,司徒静忙在后面招呼:“天培三弟,不要冒昧地往前闯,你先察看一下,大约官兵还没攻进庄去。”这时柳天培也发现官兵在史家圩前面向里扑,他遂斜着往旁转过来,好在那边有火把之光,他们停身这一带越显得黑暗,赶到你细察看时,柳天培恨声说道:“虽则我们村庄中没完全遭到毒手,死伤的人可不少了。”司徒静和史湘老人此时也发现村庄前野地中,倒着不少人,有好几十名,这弟兄三人,顺着村边往东转,可是这一带全有官兵,已经分散开对全村取包围之势。
史湘老人不再等转到村后,一路招呼,一齐地猛向史家圩的村边扑上来。赶到这里围攻的官兵发觉时,这三位村主如同生龙活虎一般已自扑到,手中的刀挥动,已经把官兵连着砍伤了三四名。这时官兵中在呼喊接应,村主史湘和柳天培司徒静已然分身闯进史家圩,跃登村边屋顶,口中在高喊着道:“弟兄们休放冷箭,我们回来了!”原来这里三个村庄的百姓们聚集在史家圩前听候信息,可是这营官竟用稳军技,暂时压服住村民们,他竟回大营中调兵。他是丝毫没有停留,跟着那总镇扎玉堂,立即派大队军兵,赶到史家圩,他们远远地已经把队伍散开,从四下包围着,往一处聚拢。那营官骑着马,一直地冲到史家圩前高声喝喊:“现在奉总镇大人之命,所有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三村的百姓们,赶紧遵着总镇之令献纳官粮,不然为首的人,赶紧推举出来,随我到大营听审。”
村民们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坏了,官兵如临大敌,大队人马到来,完全取着包围之势,这分明说不安着好心,年纪稍大一点的村民,看出情势不好,就招呼着所有妇女先往史家圩里退,更招呼团练乡勇们保护村民,那营官一见不听他的吩咐,更有数十名乡勇们冲出来,保护着村民往后退,这营官在一怒之下,喝令手下军兵,把发话招呼后退的那个人抓来。军兵们这一往前闯,这般老百姓一声狂呼,齐向村中奔去,乡勇们更往前进,把跑过来的这几名官兵挡住动上手,这一来那带兵官发了威,喝令手下军兵对于不听命令往村中逃避的不问男女,格杀勿论。他这命令一下,立刻一二百名军兵往上冲过来,团练乡勇,虽是奋力抵抗之下,也被官兵砍倒了一二十名。这一来,把事情闹得越发无法收拾了,那营官更指挥着大队人马往上围攻,可是连柳塘村带百花乡那两村的百姓全聚在这里,这一齐往史家圩村内退,呼爹喊娘声音非常乱,自己的人,反倒挤伤了好几名。官兵更追得紧,这时幸得柳塘村百花乡,因为两村百姓连男带女全出去了,两个村中只剩了些老迈年残不能行动奔驰的人们和两村的团练乡勇,守着村庄。此时这一史家圩喊杀声起,更有的两村中的胆大壮健的村民,趁着一乱的机会闯出去,奔柳塘村百花乡的团练乡勇们,赶紧救应。柳塘村的乡勇们也在悬念着本村的村民们,不时地打发人向史家圩察看,此时已然得了信,柳塘村百花乡的乡勇们立刻出动,这二百余名弟兄们,如飞地闯出来,正好和送信的相遇,知道事情已然发作起来,这般弟兄们还是真顾义气,绝没有怕死惜命的,立刻如飞地赶到史家圩,这两队乡勇一到,算是接应了一下。这般老百姓们全退进了史家圩的村内,乡勇们也在分散开拼命地拒敌。营官在指挥着军兵猛往上扑,乡勇们总然猛勇,但是究竟不如官兵一方的器械足,更兼总镇扎玉堂所领率的兵马,又全是久经战阵的官兵,在他们连往上扑了两次之后,乡勇们形势渐渐不利,不住地往下退着,顺着村庄边上,分配起弟兄来,抵抗官兵。
此时史湘老人、柳天培、司徒静这一赶到,飞登村子边上的屋顶,更在大声打着招呼,乡勇们一听村主回来了,立刻会合一处。史湘老人一看眼前这种情形,这算完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抵抗大营的官兵,眼前这波队伍已难抵御,何况他大营就守在附近,两下已然翻了脸,不赶紧设法退出史家圩,恐怕终归要落个鸡犬不留,遂指挥着司徒静柳天培各领率一队乡勇分左右,保护村庄,自己赶紧撤身到村里,见村中各处里已经挤满了人,史湘老人含着泪向大家招呼:“这真是官逼民反,我们实在没法子在这里留下去,我们明着已然抗拒了他,跟官兵正式结仇,他焉肯罢手,现在我们只有保护着妇孺先行撤退,逃到附近有山地的地方,好歹先行躲避一下,再作商量。”村外是一片杀声,乡勇们受伤的也不少了,不时往里搭着受伤人,妇人小孩们吓得全是大哭起来。史湘老人一口刀只一翻飞,形如疯狂一般,给这逃出来的村民开路,可是官兵这里的带兵者,在猛力进攻之下,眼见官兵也死伤了不少人,赶到发现后村口一带有人向外逃走,他立刻指挥着大队的军兵,往前堵截,可是挡不住史湘老人这种拼命地向前冲,杀开一条血路,领率着村里所逃出来的人,往荒郊里走。
哪知总镇扎玉堂那里,已经派人,骑着快马,往返察看报信,这一知道史家坏乡勇们已经正式抗拒官兵,这位总镇,更得到了史湘老人等打伤了守卫官兵逃出大营的信息。总镇扎玉堂越发震怒,他二次调集了大队的军兵赶奔史家圩接应,这一来史家圩突围出村的老百姓们又遭到截击。史湘老人,此时有天大的力量,也难再保护村民了,看到乡邻们被杀害的情形,自己痛不欲生,恨不得横刀自刎,以谢乡人。这时,官兵更从前面村口攻入,村子里面没退出来的人,哭喊的声音,震动天地,声如鼎沸地往外逃着。可是这大队的官兵一攻进庄来,形势越发乱了,有的已被堵截住,再想出村可不成了,有的遭到官兵的追杀,眨眼间出后村的一条路上,到处是死伤的村民。
那柳天培和司徒静,因为村庄守不住,官兵已然攻入,只好也撤下来往村后一带集合,这时跟着官兵已把柳塘村百花乡全派人查抄,更连着放起几把火来,柳塘村百花乡,已经火起冲天,这三位村主仍然是拼命地和官兵周旋,可是这弟兄三人虽则勇猛,也禁不住这么大队的官兵前仆后继地往上扑,只得且战且走。这情形可就惨了,因为团练乡勇,死得也过多,村民们出得史家圩之后,哪能还在一处集合,全是各自逃命,窜向树林间和荒野的小道上。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且战且走,可是官兵那边因为史湘老人等是这村中的首领,非要把他们捕捉不可,在营官的命令下,仍然是穷追不舍。直到天快亮了,这弟兄三人才逃到了离着史家圩七八里远的一个山口边,可是身边所带的乡勇弟兄们,集合起来,只剩了六七十名,内中还有许多带伤的。再回头往史家圩一带看去,大火仍在燃烧着,知道这多年心血培积起来的三个村庄,全要化作劫灰了。
史湘老人呼应着手下弟兄退进山口内,官兵们到这里才不敢追赶,因为入山口后到处里有潜伏隐匿的地方,只要入山搜索非要吃着大亏不可。他们才留一队把守着山口,这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率领着团练乡勇们各自找那有林木能遮蔽的地方,暂时歇息,当时总算缓了一口气,又忙着给受伤的扎裹伤痕。可是最难的就是这么些人,连一粒粮米也没有,逃得活命,也恐怕不易活下去,大家在互相商议之下,只有暂时先把山里的飞禽走兽权作充饥之物。一连在山口里面隐匿了两天的工夫,这种苦恼也够人忍受的,没有正式的饮食,没有住宿的地方,只仗着山形险峻。虽则官兵的队伍,也曾来搜索了一下,终于没被他发现。史湘老人向柳天培司徒静一商议,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已是一片焦土,在这一带住了多年,就是这带兵的总镇他开拔走了,有这场抗拒官兵的事情,就是勉强回去,县城内也不肯轻易放过,还是自投虎口。史湘老人等也不愿意回去再看那种凄凉景象了,在商议之下,决定了远走边荒,缓图报复。
本来在这种地方哪能长久待下去,近两天来又集合了三村逃出来的几十名壮丁和妇孺,现在弄得这种一败涂地,连立足之地全没有,并且身边也全没有钱,史湘老人等再想顾全这一般人,力所不及,徒唤奈何。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很痛心地向大家交派,到现在束手无策之时,我们身为村主,实没有力量再顾全大家了,只有请弟兄们各自分散开,各寻生路。我们弟兄还走边荒,也是毫无把握,万一能够立住脚,请弟兄们再行投奔了去,我们必要尽我们力所能及,安置大家。本来各处还在慌乱中,这么多人结合一起,也走不开,只好纷纷散开,各寻生路。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这三村遭遇之惨,真叫人痛心已极。除了多年死亡在三村内,逃出来的也弄得流离失所,差不多全是以乞讨为主。仗着他们因为原本是安乐的家乡,既遭匪患,又遇到贪官的压迫,才弄得倾家荡产,骨肉分离,亲朋星散,他们虽然处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中,依然不肯走到歧途上去。
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带着十几个逃出劫难的家族,一路上真是受尽了饥寒之苦。稍微安定一点的地方,弟兄们把一身本领拿出来,打拳卖艺,得些钱将就糊口,一直地越过了苗山镇岭。这司徒静早年曾到过苗疆,并且他还会些医术,一入苗山,反倒没费了多大事,就在飞天岭下落了脚。这一带本是汉苗杂处的地方,因为匪患闹得厉害,已有许多内地人逃到这里暂避反乱。史湘老人等在这飞天岭下自己搭盖了几间房屋暂时栖身,他们弟兄原来是有本领人,只为遭逢不幸,遇到了天塌的大祸,叫你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一天在山站住了脚,看出飞天岭下一带,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只为苗人们不善经营,把一个天产富源之地,白白地放弃着。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遂计划出在飞天岭下,建立起村庄来,一半收容汉人,一半和当地的苗人来尽力开发天产的富源,把飞天岭下所有宜于耕种的地方完全地播上种,教授苗人们内地里耕种之法。这时所有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四散逃亡的乡民们,渐渐得到了信息,知道他们旧有村主,已经在飞天岭一带落了户。他们也各处访问着投奔了来,短短一年多的工夫,这里已经聚集了史家圩等三村百十户百姓。可是史湘老人全竭力地告诫着自己的乡民们,对于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因为现在正是在苗山这里培植力量的时候,当初史家圩的事,我们已经落了个通匪之嫌,惨遭杀害,这里离着汉苗交界的地方太近,当初的事若是一旦张扬出去,只怕我们这里依然不能立足,所以一般乡人对于出身来历,绝不再提起。
一晃的工夫,四五年光景,史湘老人和柳天培等竟在飞天岭下,建立起三个苗墟来,整理得非常好。史湘老人等虽是汉人出身,但是这种地方,完全从他们弟兄三人发达起来,遂推举他们老弟兄做了墟主,苗人们对于这三位墟主,信仰很深,无论是有什么纠纷事,只要到了墟主面前,片言可解。可是这时忽然苗疆的变化又起,事情是越闹越严重起来。苗山中反闹得民不聊生,所有苗族的壮丁全被征集出去战争。可是史湘老人这紫牙墟、虎牙墟、火谷墟,除了他苗族的人被征出战,汉人却得免这种兵役。史湘老人在这数年中对于三个苗墟所有的汉苗居民,费劲了心力的教化训练。史湘老人终归是对于当年事至死不忘,他抱定了一种心念,在自己一息尚存之下,能够重返故乡恢复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死才瞑目。所以平时虽则口中不言,可是暗地中总预备着重兴史家圩的心念,所以对于故乡一带,不时地派人去搜查当地的情形。只是自己认为不把大仇报了,就是重返故乡也不得安定下去,那个总镇扎玉堂,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边疆上,所以竭力探听这个冤家对头的下落。
因为当年他屠戮全村,好几百人遇难,更加了个永世不能翻身的罪名,一旦自己倘若回去,风声立刻传播出去,那个对头倘若还掌握着兵权,就让他不在边疆上,也是后患,他能够指使出别人来,恐怕仍遭毒手,所以史湘老人对于这件事,不敢妄动。这次苗山变乱,竟遭到极大的失败,清军竟深入苗山,直捣万花山。苗山的洞主,在这遭惨败之下,竟没有力量再抵抗,只得俯首投降,清兵分布在苗山各处。镇守弹压,苗民们这次的战争,死伤太多,虽然受着种种的虐待压迫,可也真没有力量抗拒了。这时战争虽停,可是善后的事,还没有办理清楚,大清国统兵大将杨威将军哈元善,他是负军务全责的人,这次平定苗疆全境,也是他最大的功劳。可是在战胜之后,他却筹划了一种永远制压苗人的计划。为的要苗民们永远没有力量再行叛变,他所定的苗族归化办法,过于严厉了,此时两下正在酝酿中。因为按着他那苗疆归化的办法实行起来,使苗民们终年在疲于奔命中,交纳官粮官银,再也休想过安定的日子。这种情形,苗山的洞主可不能接受了,所以这一两个月来风声及其险恶,清兵虽则深入苗山,各处里全有大兵驻屯着,可是暗中这苗山洞主因为清兵这种办法压迫太深,苗民们此后生不如死,所以苗山洞主认为宁可把苗族全行覆灭,也不愿意接受那种苛刻的办法,史湘老人他在苗山住了这些年,深知苗族的性情,认为过去一年多的战争,弄得苗山中一夕数惊,不得安生过活,可是现在的情形,比较更行严厉了,明面上看着苗山上已经是各归各洞,各回各墟,这万花山洞主那里全被清军占据,绝不会有意外事发生了,可是史湘老人看得出苗民们已在暗中结合,要和清军争最后的存亡,这次的打算尤其是惨绝人寰,苗民们没有一个再存着活下去的心,这种事一旦爆发起来,恐怕连飞天岭一带也不能幸免了,所以史湘老人这番和司徒静柳天培计议着,要趁着这时候还乡。
可是最担心的是那总镇扎玉堂的下落还没探听出来,何况苗疆变乱,东南数省的大兵,全在调动着,恐怕就有那种冤家路窄的事,万一那个扎玉堂他依然掌握着兵权,在这附近一带,自己带着人一还乡,不啻自投虎口,这种事绝不敢冒险去做,所以一个月头里连番地打发人到附近一带,设法向清兵各营中探查扎玉堂的下落。经手办这件事的是虎牙墟墟主柳天培的族弟,此人名叫柳冲,精明干练。从少年时就和史湘习练武功,尤其是他们柳塘村覆灭,当时的人四散逃亡,能逃得活命的,连一半全没有。那时柳天培和史湘老人司徒静在一处,可是家小全散失,当时连生死存亡全不知道,也无法查找探访,老兄弟们远赴苗山避祸,可是柳天培的一家人,却幸亏他这个族弟柳冲,拼死命地保护,算是没遭到毒手,可是和圩主柳天培分散开,始终没回合到一处。这柳冲带着嫂嫂和一个小侄女就是现在这一个师姑,流亡各处,自己卖着苦力气,养着嫂嫂侄女,各处打听族兄的下落。经过一年多的工夫,才听到传言,三位村主,已经在苗山落了户,他这才带着嫂嫂和侄女师姑投到飞天岭,这柳冲既有志气,又有血性,对于柳塘村遭遇的一场惨变,虽则是当时的情势没有力量抗拒,终因为族兄身为村主不能保护一般乡邻父老和一般家族的性命,竟觉得愧对乡人,柳冲投到苗山,自己下了苦心,更是昼夜地锻炼起武功来。
这总镇驻扎之地,离着史家好,本不甚远,这一带除了有几片大树林,并没有别的村庄。这弟兄三人各自把夜行的功夫施展开,疾走如飞,出来有一里多地,耳中竟听得隐隐的似有喊杀之声。史湘老人听到这种声音,不禁惊心动魄,赶紧向柳天培司徒静招呼道:“我们脚下加紧,恐怕我们要误事了,那边不断有杀声传来,莫非已然动手。”本来这三位村主,身家性命,全在这三个村子中,更有一般宗族戚友,若是遭到这伙官兵的洗劫,恐怕不易再逃出他们毒手了。史湘老人哪会不着急,脚底下刻不停留,如飞地向前赶下来,相隔也就还有二里左右,也就是一盏茶时,已经离着不远,史湘老人带着悲愤的声音招呼道:“司徒大哥,天培三弟,这是我们最后的日子到了,你看那边一片火把之光,果然官兵们已然动手了!”那柳天培气得怪叫着道:“没有那么便宜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个也别想回去。”他把腰刀紧握在手中,往前闯出去,史湘老人司徒静,仍然不愿意叫柳天培在头里,这弟兄二人脚下也加快,离着史家圩的村庄已近,司徒静忙在后面招呼:“天培三弟,不要冒昧地往前闯,你先察看一下,大约官兵还没攻进庄去。”这时柳天培也发现官兵在史家圩前面向里扑,他遂斜着往旁转过来,好在那边有火把之光,他们停身这一带越显得黑暗,赶到你细察看时,柳天培恨声说道:“虽则我们村庄中没完全遭到毒手,死伤的人可不少了。”司徒静和史湘老人此时也发现村庄前野地中,倒着不少人,有好几十名,这弟兄三人,顺着村边往东转,可是这一带全有官兵,已经分散开对全村取包围之势。
史湘老人不再等转到村后,一路招呼,一齐地猛向史家圩的村边扑上来。赶到这里围攻的官兵发觉时,这三位村主如同生龙活虎一般已自扑到,手中的刀挥动,已经把官兵连着砍伤了三四名。这时官兵中在呼喊接应,村主史湘和柳天培司徒静已然分身闯进史家圩,跃登村边屋顶,口中在高喊着道:“弟兄们休放冷箭,我们回来了!”原来这里三个村庄的百姓们聚集在史家圩前听候信息,可是这营官竟用稳军技,暂时压服住村民们,他竟回大营中调兵。他是丝毫没有停留,跟着那总镇扎玉堂,立即派大队军兵,赶到史家圩,他们远远地已经把队伍散开,从四下包围着,往一处聚拢。那营官骑着马,一直地冲到史家圩前高声喝喊:“现在奉总镇大人之命,所有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三村的百姓们,赶紧遵着总镇之令献纳官粮,不然为首的人,赶紧推举出来,随我到大营听审。”
村民们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坏了,官兵如临大敌,大队人马到来,完全取着包围之势,这分明说不安着好心,年纪稍大一点的村民,看出情势不好,就招呼着所有妇女先往史家圩里退,更招呼团练乡勇们保护村民,那营官一见不听他的吩咐,更有数十名乡勇们冲出来,保护着村民往后退,这营官在一怒之下,喝令手下军兵,把发话招呼后退的那个人抓来。军兵们这一往前闯,这般老百姓一声狂呼,齐向村中奔去,乡勇们更往前进,把跑过来的这几名官兵挡住动上手,这一来那带兵官发了威,喝令手下军兵对于不听命令往村中逃避的不问男女,格杀勿论。他这命令一下,立刻一二百名军兵往上冲过来,团练乡勇,虽是奋力抵抗之下,也被官兵砍倒了一二十名。这一来,把事情闹得越发无法收拾了,那营官更指挥着大队人马往上围攻,可是连柳塘村带百花乡那两村的百姓全聚在这里,这一齐往史家圩村内退,呼爹喊娘声音非常乱,自己的人,反倒挤伤了好几名。官兵更追得紧,这时幸得柳塘村百花乡,因为两村百姓连男带女全出去了,两个村中只剩了些老迈年残不能行动奔驰的人们和两村的团练乡勇,守着村庄。此时这一史家圩喊杀声起,更有的两村中的胆大壮健的村民,趁着一乱的机会闯出去,奔柳塘村百花乡的团练乡勇们,赶紧救应。柳塘村的乡勇们也在悬念着本村的村民们,不时地打发人向史家圩察看,此时已然得了信,柳塘村百花乡的乡勇们立刻出动,这二百余名弟兄们,如飞地闯出来,正好和送信的相遇,知道事情已然发作起来,这般弟兄们还是真顾义气,绝没有怕死惜命的,立刻如飞地赶到史家圩,这两队乡勇一到,算是接应了一下。这般老百姓们全退进了史家圩的村内,乡勇们也在分散开拼命地拒敌。营官在指挥着军兵猛往上扑,乡勇们总然猛勇,但是究竟不如官兵一方的器械足,更兼总镇扎玉堂所领率的兵马,又全是久经战阵的官兵,在他们连往上扑了两次之后,乡勇们形势渐渐不利,不住地往下退着,顺着村庄边上,分配起弟兄来,抵抗官兵。
此时史湘老人、柳天培、司徒静这一赶到,飞登村子边上的屋顶,更在大声打着招呼,乡勇们一听村主回来了,立刻会合一处。史湘老人一看眼前这种情形,这算完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抵抗大营的官兵,眼前这波队伍已难抵御,何况他大营就守在附近,两下已然翻了脸,不赶紧设法退出史家圩,恐怕终归要落个鸡犬不留,遂指挥着司徒静柳天培各领率一队乡勇分左右,保护村庄,自己赶紧撤身到村里,见村中各处里已经挤满了人,史湘老人含着泪向大家招呼:“这真是官逼民反,我们实在没法子在这里留下去,我们明着已然抗拒了他,跟官兵正式结仇,他焉肯罢手,现在我们只有保护着妇孺先行撤退,逃到附近有山地的地方,好歹先行躲避一下,再作商量。”村外是一片杀声,乡勇们受伤的也不少了,不时往里搭着受伤人,妇人小孩们吓得全是大哭起来。史湘老人一口刀只一翻飞,形如疯狂一般,给这逃出来的村民开路,可是官兵这里的带兵者,在猛力进攻之下,眼见官兵也死伤了不少人,赶到发现后村口一带有人向外逃走,他立刻指挥着大队的军兵,往前堵截,可是挡不住史湘老人这种拼命地向前冲,杀开一条血路,领率着村里所逃出来的人,往荒郊里走。
哪知总镇扎玉堂那里,已经派人,骑着快马,往返察看报信,这一知道史家坏乡勇们已经正式抗拒官兵,这位总镇,更得到了史湘老人等打伤了守卫官兵逃出大营的信息。总镇扎玉堂越发震怒,他二次调集了大队的军兵赶奔史家圩接应,这一来史家圩突围出村的老百姓们又遭到截击。史湘老人,此时有天大的力量,也难再保护村民了,看到乡邻们被杀害的情形,自己痛不欲生,恨不得横刀自刎,以谢乡人。这时,官兵更从前面村口攻入,村子里面没退出来的人,哭喊的声音,震动天地,声如鼎沸地往外逃着。可是这大队的官兵一攻进庄来,形势越发乱了,有的已被堵截住,再想出村可不成了,有的遭到官兵的追杀,眨眼间出后村的一条路上,到处是死伤的村民。
那柳天培和司徒静,因为村庄守不住,官兵已然攻入,只好也撤下来往村后一带集合,这时跟着官兵已把柳塘村百花乡全派人查抄,更连着放起几把火来,柳塘村百花乡,已经火起冲天,这三位村主仍然是拼命地和官兵周旋,可是这弟兄三人虽则勇猛,也禁不住这么大队的官兵前仆后继地往上扑,只得且战且走。这情形可就惨了,因为团练乡勇,死得也过多,村民们出得史家圩之后,哪能还在一处集合,全是各自逃命,窜向树林间和荒野的小道上。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且战且走,可是官兵那边因为史湘老人等是这村中的首领,非要把他们捕捉不可,在营官的命令下,仍然是穷追不舍。直到天快亮了,这弟兄三人才逃到了离着史家圩七八里远的一个山口边,可是身边所带的乡勇弟兄们,集合起来,只剩了六七十名,内中还有许多带伤的。再回头往史家圩一带看去,大火仍在燃烧着,知道这多年心血培积起来的三个村庄,全要化作劫灰了。
史湘老人呼应着手下弟兄退进山口内,官兵们到这里才不敢追赶,因为入山口后到处里有潜伏隐匿的地方,只要入山搜索非要吃着大亏不可。他们才留一队把守着山口,这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率领着团练乡勇们各自找那有林木能遮蔽的地方,暂时歇息,当时总算缓了一口气,又忙着给受伤的扎裹伤痕。可是最难的就是这么些人,连一粒粮米也没有,逃得活命,也恐怕不易活下去,大家在互相商议之下,只有暂时先把山里的飞禽走兽权作充饥之物。一连在山口里面隐匿了两天的工夫,这种苦恼也够人忍受的,没有正式的饮食,没有住宿的地方,只仗着山形险峻。虽则官兵的队伍,也曾来搜索了一下,终于没被他发现。史湘老人向柳天培司徒静一商议,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已是一片焦土,在这一带住了多年,就是这带兵的总镇他开拔走了,有这场抗拒官兵的事情,就是勉强回去,县城内也不肯轻易放过,还是自投虎口。史湘老人等也不愿意回去再看那种凄凉景象了,在商议之下,决定了远走边荒,缓图报复。
本来在这种地方哪能长久待下去,近两天来又集合了三村逃出来的几十名壮丁和妇孺,现在弄得这种一败涂地,连立足之地全没有,并且身边也全没有钱,史湘老人等再想顾全这一般人,力所不及,徒唤奈何。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很痛心地向大家交派,到现在束手无策之时,我们身为村主,实没有力量再顾全大家了,只有请弟兄们各自分散开,各寻生路。我们弟兄还走边荒,也是毫无把握,万一能够立住脚,请弟兄们再行投奔了去,我们必要尽我们力所能及,安置大家。本来各处还在慌乱中,这么多人结合一起,也走不开,只好纷纷散开,各寻生路。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这三村遭遇之惨,真叫人痛心已极。除了多年死亡在三村内,逃出来的也弄得流离失所,差不多全是以乞讨为主。仗着他们因为原本是安乐的家乡,既遭匪患,又遇到贪官的压迫,才弄得倾家荡产,骨肉分离,亲朋星散,他们虽然处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中,依然不肯走到歧途上去。
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带着十几个逃出劫难的家族,一路上真是受尽了饥寒之苦。稍微安定一点的地方,弟兄们把一身本领拿出来,打拳卖艺,得些钱将就糊口,一直地越过了苗山镇岭。这司徒静早年曾到过苗疆,并且他还会些医术,一入苗山,反倒没费了多大事,就在飞天岭下落了脚。这一带本是汉苗杂处的地方,因为匪患闹得厉害,已有许多内地人逃到这里暂避反乱。史湘老人等在这飞天岭下自己搭盖了几间房屋暂时栖身,他们弟兄原来是有本领人,只为遭逢不幸,遇到了天塌的大祸,叫你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一天在山站住了脚,看出飞天岭下一带,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只为苗人们不善经营,把一个天产富源之地,白白地放弃着。史湘老人和柳天培司徒静,遂计划出在飞天岭下,建立起村庄来,一半收容汉人,一半和当地的苗人来尽力开发天产的富源,把飞天岭下所有宜于耕种的地方完全地播上种,教授苗人们内地里耕种之法。这时所有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四散逃亡的乡民们,渐渐得到了信息,知道他们旧有村主,已经在飞天岭一带落了户。他们也各处访问着投奔了来,短短一年多的工夫,这里已经聚集了史家圩等三村百十户百姓。可是史湘老人全竭力地告诫着自己的乡民们,对于过去的事只字不提,因为现在正是在苗山这里培植力量的时候,当初史家圩的事,我们已经落了个通匪之嫌,惨遭杀害,这里离着汉苗交界的地方太近,当初的事若是一旦张扬出去,只怕我们这里依然不能立足,所以一般乡人对于出身来历,绝不再提起。
一晃的工夫,四五年光景,史湘老人和柳天培等竟在飞天岭下,建立起三个苗墟来,整理得非常好。史湘老人等虽是汉人出身,但是这种地方,完全从他们弟兄三人发达起来,遂推举他们老弟兄做了墟主,苗人们对于这三位墟主,信仰很深,无论是有什么纠纷事,只要到了墟主面前,片言可解。可是这时忽然苗疆的变化又起,事情是越闹越严重起来。苗山中反闹得民不聊生,所有苗族的壮丁全被征集出去战争。可是史湘老人这紫牙墟、虎牙墟、火谷墟,除了他苗族的人被征出战,汉人却得免这种兵役。史湘老人在这数年中对于三个苗墟所有的汉苗居民,费劲了心力的教化训练。史湘老人终归是对于当年事至死不忘,他抱定了一种心念,在自己一息尚存之下,能够重返故乡恢复史家圩、柳塘村、百花乡,死才瞑目。所以平时虽则口中不言,可是暗地中总预备着重兴史家圩的心念,所以对于故乡一带,不时地派人去搜查当地的情形。只是自己认为不把大仇报了,就是重返故乡也不得安定下去,那个总镇扎玉堂,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边疆上,所以竭力探听这个冤家对头的下落。
因为当年他屠戮全村,好几百人遇难,更加了个永世不能翻身的罪名,一旦自己倘若回去,风声立刻传播出去,那个对头倘若还掌握着兵权,就让他不在边疆上,也是后患,他能够指使出别人来,恐怕仍遭毒手,所以史湘老人对于这件事,不敢妄动。这次苗山变乱,竟遭到极大的失败,清军竟深入苗山,直捣万花山。苗山的洞主,在这遭惨败之下,竟没有力量再抵抗,只得俯首投降,清兵分布在苗山各处。镇守弹压,苗民们这次的战争,死伤太多,虽然受着种种的虐待压迫,可也真没有力量抗拒了。这时战争虽停,可是善后的事,还没有办理清楚,大清国统兵大将杨威将军哈元善,他是负军务全责的人,这次平定苗疆全境,也是他最大的功劳。可是在战胜之后,他却筹划了一种永远制压苗人的计划。为的要苗民们永远没有力量再行叛变,他所定的苗族归化办法,过于严厉了,此时两下正在酝酿中。因为按着他那苗疆归化的办法实行起来,使苗民们终年在疲于奔命中,交纳官粮官银,再也休想过安定的日子。这种情形,苗山的洞主可不能接受了,所以这一两个月来风声及其险恶,清兵虽则深入苗山,各处里全有大兵驻屯着,可是暗中这苗山洞主因为清兵这种办法压迫太深,苗民们此后生不如死,所以苗山洞主认为宁可把苗族全行覆灭,也不愿意接受那种苛刻的办法,史湘老人他在苗山住了这些年,深知苗族的性情,认为过去一年多的战争,弄得苗山中一夕数惊,不得安生过活,可是现在的情形,比较更行严厉了,明面上看着苗山上已经是各归各洞,各回各墟,这万花山洞主那里全被清军占据,绝不会有意外事发生了,可是史湘老人看得出苗民们已在暗中结合,要和清军争最后的存亡,这次的打算尤其是惨绝人寰,苗民们没有一个再存着活下去的心,这种事一旦爆发起来,恐怕连飞天岭一带也不能幸免了,所以史湘老人这番和司徒静柳天培计议着,要趁着这时候还乡。
可是最担心的是那总镇扎玉堂的下落还没探听出来,何况苗疆变乱,东南数省的大兵,全在调动着,恐怕就有那种冤家路窄的事,万一那个扎玉堂他依然掌握着兵权,在这附近一带,自己带着人一还乡,不啻自投虎口,这种事绝不敢冒险去做,所以一个月头里连番地打发人到附近一带,设法向清兵各营中探查扎玉堂的下落。经手办这件事的是虎牙墟墟主柳天培的族弟,此人名叫柳冲,精明干练。从少年时就和史湘习练武功,尤其是他们柳塘村覆灭,当时的人四散逃亡,能逃得活命的,连一半全没有。那时柳天培和史湘老人司徒静在一处,可是家小全散失,当时连生死存亡全不知道,也无法查找探访,老兄弟们远赴苗山避祸,可是柳天培的一家人,却幸亏他这个族弟柳冲,拼死命地保护,算是没遭到毒手,可是和圩主柳天培分散开,始终没回合到一处。这柳冲带着嫂嫂和一个小侄女就是现在这一个师姑,流亡各处,自己卖着苦力气,养着嫂嫂侄女,各处打听族兄的下落。经过一年多的工夫,才听到传言,三位村主,已经在苗山落了户,他这才带着嫂嫂和侄女师姑投到飞天岭,这柳冲既有志气,又有血性,对于柳塘村遭遇的一场惨变,虽则是当时的情势没有力量抗拒,终因为族兄身为村主不能保护一般乡邻父老和一般家族的性命,竟觉得愧对乡人,柳冲投到苗山,自己下了苦心,更是昼夜地锻炼起武功来。
相关热词搜索:苗山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