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祖孙巧遇
2025-06-01 作者:郑证因 来源:郑证因作品集 点击:
可是就在这时,岛口那边一片灯火,水面上更有几只巡船也全掌着灯笼火把,水旱两边,齐向这边扑来。这时苇塘中,突然嗖地蹿出一条矮小的黑影,到了水蝎子周七面前,哈哈一笑道:“就叫你这么死了,也太便宜你了,非叫你多受些活罪不可。”敢情现身的竟是十四五岁的一个少年,伸手把周七甩在地上那把手叉子拿起来,在水蝎子周七身旁沙地上,用刀尖子画了一阵,把手叉子向周七的肩头旁地上一插。这个少年回头望了望琅琊岛内出来的人,已经扑奔沙滩一带走来。这个少年用手一按嘴唇,吱吱地连发出两声尖锐的声音,立刻纵跃如飞,向老蟹湾一带而去。
从岛中出来的那片灯火之光,正是跟水蝎子周七出去的两名水手,因为周七吩咐他们在苇塘那里等候,赶到天色已经黑下来,不见周七回来,这两名水手一商量,径自回转琅琊岛内,把周七自己去搜寻那来路的人踪迹报告了亲刀子侯泰。这侯泰倒深怪周七太以多事,不过这两人狼狈为奸,谁也离不开谁,直等到起更后仍然不见周七回来,亲刀子侯泰才觉得事情不对,又细问了问水手们周七所去的方向。亲刀子侯泰遂禀明了老龙王韩大业,他率领着二十多名弟兄,更打发四艘巡船,分水旱两路,前去找水蝎子周七。亲刀子侯泰率着这些水汉,从琅琊岛口转过来,贴着一带水面的礁石,扑奔这边沙滩。刚走出一箭多地远来,突然听苇塘那边吱吱地连起了两声怪异的声音,细辨发声所在,竟是那片苇塘一带。亲刀子侯泰仗带的人多势众,更有灯笼火把,一阵紧走,已到了这片苇塘前。侯泰不由也心中一动,他也想到当初秦三立等全死在这里,秦三立的母子二人就埋在这里。但是不从这里走,到不了那片渔村,好在有火把灯笼在前面引领,一个个更提着刀枪棍棒,遂从这片苇塘穿着走过来。刚到了从前出事的那片水滩的地上,有两名渔夫喊着:“咦,这是哪里来的纸灰?怎的这里会有人来烧钱挂纸?”他们喊声中,亲刀子侯泰也看到了有许多纸灰被困扬起,吹得四散纷飞。这种苇塘全是一年接一年地没有人管,并且也不是什么通行的道路。亲刀子侯泰他不愿意在这里多停留,遂招呼着弟兄们道:“用不着大惊小怪,那秦三立家中已经死绝了,他们虽是埋在这里,连坟头子全没有,难道还有上坟烧纸的么?这是清明节,短不了从别处吹过来的纸灰,赶紧接应周七爷要紧。”
侯泰督催着手下渔夫,穿着苇塘而过。往前走出没多远来,前面的渔夫已经发现道上躺着一人,执着火把一齐奔过来。亲刀子侯泰大惊失色,赶到近前,这群渔夫围在四周,举着灯笼火把照着。亲刀子侯泰,他认为这个好友周七已然丧了命,俯身细看,虽则头面有几处伤痕,可是伤得极轻微,不过嘴上有许多血迹,两嘴角更有白沫,把周七脑袋旁那把手叉子拔起来看了看,上面也没有血迹,赶紧插在腿筒里,摸了摸周七的胸头,尚在跳个不住。侯泰赶紧招呼身旁一名渔夫,帮着把水蝎子周七搬得坐起,一边给他抚摸着胸口,一旁在耳边连声地招呼。这时周七竟是哎哟一声,口中吐出一口浊痰,跟着缓了缓气,见面前灯火大亮。这水蝎子周七眼中看到了侯泰,他竟哎哟一声道:“可吓死我了!”亲刀子侯泰忙说道:“周七弟,你这是怎么回事?”他刚说到这,口中哦了一声,向身旁的渔夫道:“你们闪开了些。”渔夫全往后退,侯泰接过一支火把来,往地上仔细照了半晌,分明在周七的身旁画着两行大字,只可惜被渔夫们踩得乱了,约略地辨别出有“杀人偿命”的四个字,其余的字迹,已经再难辨认了。亲刀子侯泰,赶紧向周七问:“你这是从哪里来?”水蝎子周七把自己认为海面闹事的一老两小情形可疑,安心要搜查他们来踪去迹,才单身入渔村,想不到,竟在柴家坞遇到了怪异的事,自己认为运败时衰,恐怕活不长了,简直是魂冤缠腿,就是走不脱,更在这苇塘前听到怪声,惊吓过度,竟是死在这里。又说:“幸亏侯二哥来了,若不然我这条命,也许就这么完了。”亲刀子侯泰听到水蝎子周七这番话,不禁冷笑一声道:“周七弟,你把心肠放宽些,胆量放大些,我们别忘了我们全是干什么的!一个闯江湖的哥们出身,不应信这些邪魔外道。我就不信有那冤魂缠腿,侯二爷也曾弄死过几条人命,怎么这些事再没有找到我头上来的?周七爷,什么话不用说,咱先回岛,照着你所说的情形,这里面有是非了。”侯泰说话间,更打发两名弟兄,操着火把通知海边上的巡船,告诉他们,周七爷已然回岛。不过巡船先不要回来,赶紧通知本岛放哨的各处卡子上的巡船,可多加小心,海面上或是陆地上,只要发现可疑的事情,立时用信号报警,不得疏忽。岛中可不断地派人出去查他们,只要敢任意地疏忽,不能拿公事当事情做,定按岛规处治,绝不容情。侯泰更叫两名渔夫,架着水蝎子周七,由一般弟兄拥护着回转琅琊岛。
在他们向来路走去时,就在这苇塘外,数丈外黑影中尚站定一个少年,眼望着他们这些动作,不住地发着冷笑。这少年正是白天闹事的那个相貌优秀的。这时从黑暗中又蹿出一个少年,到了他身旁,招呼了声:“师哥,爷爷等待着我们,恐怕还有事做。周七这小子也够他受的了,先叫他活两天,也叫他给韩大业带个信。”说话间,两个少年顺着沙滩边把脚步放开,轻快异常,一直地绕过了老蟹湾,直奔柴家坞。这个渔村中,此时仍然是黑沉沉静悄悄,万籁无声。两个少年脚底下轻灵巧快,眨眼间,已到了柴家坞渔村的尽头处,一纵身,嗖嗖地全蹿进了杨万才的篱笆门内。
此时杨万才所住的迎面那三间草房当中的风门一开,有人在用沉着的声音招呼道:“桂儿、龙儿,回来了么?”这两个少年答应了声:“来了。”纵身蹿到屋门口,走进屋中,把风门掩上。这屋中一个是杨万才,另一个就是白天那老渔人。杨万才此时却向两个少年道:“你们小小年岁,全有这一身本领,大仇可报,冤情得伸,我亲眼若能看到了琅琊岛一般恶魔遭到报应,我杨万才死也瞑目了。”
你道这老渔人和这少年,究竟是何如人?原来这海面上闹事的老者,此人是这柴家坞老住户了,从老龙王韩大业没霸据琅琊岛,这老者就住在柴家坞。先前这里以他们这一姓人最多,全做着渔业的生涯,一般宗族乡邻,安居乐业,无是无非,全是指着在海面上求生活。这个老者叫柴友信,他自幼还练就了一身武术,为人非常心直,只是性情暴躁些,可是对于柴家坞的一般乡邻宗族,全是公公道道,绝没有霸道的行为。当年没有韩大业,这附近的一般渔村,也是不断地起是非,发出争执,是常有的事。有一年,因为跟相隔四五里一处渔村中的渔户们发生了争端,积怒日深,竟起了械斗。这老渔人柴友信,因为保护柴家坞渔业的权利,更兼他多喝了几杯酒,一时收不住火性,竟是打伤了十几名渔户,因伤致死的就是三个。这邻村的更动了官府的力量,暗地里报告了官府,派着官船来查办。柴友信弃家逃走,从此音信皆无。这一场械斗之后,更失去了这个正直率领的人,柴家坞一般渔夫渐渐地穷蹙起来。正赶上老龙王韩大业带着一般海盗似的党羽们,占据琅琊岛,收拾附近的各渔村,所有附近的渔船完全收入琅琊岛内,不归入他鱼鹰子船帮中,就不准在海面上求生活。像柴家坞这种小渔村,哪抗拒得了?沿海多少的村庄竟全把壮丁全收入琅琊岛,所有渔村全压迫在他这种暴力之下。
柴友信的儿子柴长寿也被编入琅琊岛船帮内,但是柴长寿禀赋着父亲的那种遗传性,哪肯甘心屈服在这种暴力之下?更因为老父逃亡在外,自己总想着把老爹爹找回来,有他老人家在,还可以希望恢复柴家坞当年的情况。这柴长寿安心地想要逃出琅琊岛。哪知道那时老龙王韩大业正在立威望的时候,对于所收附的渔夫们,一点不肯放松,管制得极其严密,防范得也十分周密。每一个渔村中,他全要收买几个当地土著,威胁利诱做他的心腹。这样一来,每一个渔村中,无论发生大小事,这老龙王韩大业,竟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柴长寿安心逃走,早被韩大业得到了风声,暗中监视着他。可怜柴长寿尚在梦中,他在一个夜间驾着一只小船,还算是好,他狠心地抛弃了妻子不顾,冒着险逃开了琅琊岛。哪知道走出没有二十里,竟被韩大业派去的心腹堵截住,捆绑回了琅琊岛,这一顿毒打,竟把那柴长寿活活打死。要按着老龙王韩大业的心意,就想斩草除根,把柴长寿的妻子也杀害了,以免后患。无奈那柴长寿在柴家坞,是两三辈的渔户,当年老渔人柴友信没逃亡时,一般渔户更奉为领袖,柴友信抛家逃走更不是为他个人的事,全为的是柴家坞大众的利益,所以一般渔户对于柴家,始终存着一分感恩之意。虽则渔村衰败起来,被琅琊岛收入掌握,但这般旧日的渔户,哪会把这事忘掉?柴长寿虽是性情暴躁,颇有父风,深得众望,柴长寿被打死,已经使一般渔户愤愤不平。不过他犯的岛规最为重大,无法求情。此时再想杀害他的家小,这许多渔户,虽则不敢抗争,可敢哀求了。百十名渔户,豁出自身受责罚,请求对于柴长寿的妻子,放他们逃命。老龙王韩大业虽是行同强盗,但是他也不能过分不讲理,他知道若是不答应渔户的要求,定要挤出别的事来,立刻吩咐手下,把柴长寿的妻室萧氏、儿子柴桂立刻逐出柴家坞。并且当时就把他所住那几间房屋焚烧,永远不许他们再回柴家坞。柴长寿的妻室萧氏带着七岁的孩儿,逃出柴家坞。
这柴家坞的渔村穷困下来,可是当年柴友信在时,他们过过好日子。萧氏带着儿子柴桂出走,身边只几件随身衣服,幸而还有几件簪环首饰,虽是这样,母子也是危险了,无亲无友,无投无奔,他们所有的亲友,全离不开这几个渔村,这一把他们逐出柴家坞,茫茫天涯,何处是母子的归宿?这个柴桂年岁虽小,可是他好像是十几岁的孩子,一切事情全懂得了。这个孩子也是家传的遗风,从一离开母亲怀抱,就很强梁,短短的一二年间,在海边上,竟练习了很好的水性,整天地在海边上去摸鱼,因为渔村中这种老少妇女们是绝不被岛中干涉的。这柴桂在家时,每天在海边所摸的鱼,除了自己家中食用,还能向邻居们换些柴来。此时爹爹被打死,房子被烧,母子被逐,那萧氏是个老实妇人,走出这几个渔村的地界,只有哭。那柴桂却向他母亲说道:“妈,你用不着尽自哭,我们难道不能找爷爷去?我爷爷有本领,等得我长大了,我们爷两个依然能报仇雪耻,再回柴家坞。”萧氏此时走在荒郊中,领着儿子,听到柴桂这个话,眼中流着泪说道:“傻孩子,你懂得什么?你祖父当年弃家出走,已经这么些年,并无音信。他走时你才两三岁,你什么也不懂。你祖父曾说过,离家之后,定要投奔关外,另立事业。将来有了势力,再回家乡。可是关东的地方太大,我母子二人又没有多少银钱盘费,往哪里找你祖父?”柴桂道:“妈,我们反正也是没有投奔的地方。我听我爹爹说过,我祖父是个有志气的人,他更有一身本领,走到什么地方,也有人敬奉他。我们流落到哪里也是一样,又何妨一直地投奔到关外,访寻我祖父?万一找到他老人家,岂是不全有了着落?”这萧氏明知道儿子柴桂的话,是小孩子的一片痴想。不过这么碰一碰,也倒是个办法,流落到哪里,母子二人,恐怕将来也是饿死。走出两站路来,恰巧有海船奔辽东,这萧氏哭诉自身的遭遇,哀求船家,再把自己身边所存首饰变卖的钱,给船家做船钱。这个跑海船的船主,他久在沿海一带来往,对于琅琊岛一带的情形,也颇有所闻。听到萧氏说出遭遇之惨,这船主竟起了怜悯之心,慨然应允,把他娘两个带到辽东,不止于不要船钱,反倒供给饮食。萧氏和柴桂遂随着这条海船,到了辽东地面。但是茫茫人海中,想找寻一个人,谈何容易?萧氏带着儿子柴桂把辽东一带全走遍了,只是探听不出老渔人柴友信的下落,身边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大概一年的光景,这母子二人竟流为乞丐,把个萧氏磨折得骨瘦如柴。
到了辽东地面,差不多已经一年多了,赶到第二年,这娘两个就沿途乞讨,又赶上天寒地冻,身上的衣服既单薄,这个萧氏已经不能支持了。这天已入吉林境内,走在一个旷野中,野地里风大,萧氏饥寒交迫,身上又带着病,一脚摔倒路旁,再也起不来。萧桂不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下,唯有跪在母亲身旁哭着呼唤。这种凄惨的情形,眼看着这萧氏,就要在荒郊中送了命。这时,忽然由大路的两边来了一行人,敢情正是拨镖趟子从此经过,这拨从保镖的正是吉林信友镖局子交镖回头。这保镖的趟子手伙计们,全是关东道上的热血男儿,平时就爱管闲事,发现道旁一个妇人躺在地上,一个小孩子跪在一旁哭泣。这伙镖趟子立刻停住,各自翻身下马,过来两个伙计,就向柴桂问:“小哥,你这是怎么回事?地上躺的是什么人?这种大冷的天,就是讨饭,也不该向这种地方走。咱们关东地面,到处可以求食借宿,这里离着前面村庄镇甸还有一二十里路,你们这不是自己找死么?”柴桂见来了这么些人,一个个全是彪形大汉,马鞍上挂着刀枪,他跟着母亲来到关外好久的时候,也懂得这是保镖的了,遂把眼泪擦了擦,向镖局子伙计们说道:“老伯们,这是我母亲。我们娘两个,原本是山东琅琊岛的人。我爹爹被人害了,我们娘两个被赶出渔村,不叫在那里住,我们娘两个逃到关外,是找我爷爷来了。”内中一个伙计,哦了一声道:“怎么,你爹爹被人害了,你们娘两个不去当官告发,数千里跑到关外来,找你祖父,这不是胡闹么?”柴桂道:“老伯,你哪里知道,我们住的那个地方,有个姓韩的叫韩大业,是琅琊岛恶霸。所有我们在海面上干渔业的,全得受他的管,我爹爹活活被他打死。他有钱有势,我们娘两个,好容易逃得活命,要想去告他,不过是白送死。我们想着,只要找着我的爷爷就好了。哪知道来到关外一年多,我爷爷的信息一点没有。我们娘两个讨了饭,我妈有病,走到这里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老伯们多修好,救我妈能够活下去,我还有个依靠。若不然,我一个小孩子,也非死在关外不可。”
这个伙计听着柴桂的话,不住地向伙伴说:“这个怎么办?”另一个伙计向柴桂道:“你是姓什么?你这孩子年岁不大,说话倒很伶俐。”柴桂说:“我姓柴,叫柴桂。”柴桂的话方出口,从后面转过一位年岁很大的镖头来,用手分开伙计,口中问着:“什么事?这个小孩,你姓什么?”柴桂道:“我姓柴叫柴桂。”这个老镖头带着惊讶的神色,伸手带着柴桂道:“你们娘两个是从山东来的?你们住家在……”柴桂道:“就在琅琊岛附近柴家坞。”这个老镖头不禁哎呀一声,竟把柴桂抱起,老泪涟涟地哭着说道:“孙儿,你可疼死我了,我就是你祖父柴友信。”说着话,更低头看着地上躺的萧氏,仔细辨认了一下,这个老镖头跺着脚说道:“好儿媳,你竟会落到这般地步,我们爷们对不起你了。”萧氏此时奄奄一息,她竟是倦眼微睁,仔细地看着这老者,她不禁辨别出来,正是自己的公爹柴友信。萧氏在精神一振之下,哎哟一声道:“公爹,我还能看到你老人家,你柴家的后代,能够交到老人家手中,我死也瞑目了。”柴桂此时知道,这老者就是自己的爷爷,也是紧抱着柴友信的脖项,放声痛哭。这一般伙计趟子手全是铁打的汉子,看到这种凄惨的情形,一个个落泪,可是忙劝着道:“镖头,别尽自难过呀,天气太冷,这位奶奶既然是你的儿媳,赶紧救她。”这老渔人柴友信这才把桂儿放下,招呼后面轿车子赶紧赶过来,把萧氏搭上车去,用大皮袄,给她盖在身上,把桂儿也搁在车里。这一般人一齐上马,拥护着向前面桑家镇走去。到了这里,赶紧地找了店房落店,这位老渔人柴友信痛心欲死,忙着在这镇甸上找医生,给儿媳萧氏治病。但是萧氏这种病哪还能治?她虽然生长在渔村中,也是贫寒人家,可是衣食无缺,没受过什么大苦,赶到逃亡关外,受到这种折磨,奔波在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病已经太沉了。只在清醒时,向公爹说到家乡中一切遭难经过。老渔人柴友信听到柴家现在落到这般情况,儿子更死在了老龙王韩大业手中,一般乡邻父老弟兄子侄全落在韩大业手中,弄得自己一家人死亡逃散,恨声向儿媳萧氏道:“我柴友信,活着对不起柴氏一家人,死了对不起柴氏的祖先,我一身的罪孽太重了。我自从逃出来之后,流落在关东,前几年也是毫无办法,我老头子也很困顿了几年。三年前才在吉林立起这个镖局子来,可是我因为关里的案情未消,我本人不敢用柴友信的名字,我改名叫柴冲。不过镖局子的名字却是信友,我又从来不肯说我是琅琊岛的人。我走镖就是到关里,也多半是到北京城一条路,大半的买卖,还是走黑龙江、奉天一带。我总想着把根基扎稳了,力量缓足了,我再回柴家坞。哪知道我一家人,竟落得这样结果。好儿媳,你放心,只要你的病能好,要叫你看着我老头定能为儿子报仇雪恨,为那十几个渔村,除此恶魔。只要我有三寸气在,这件事,定要做到了!”
从岛中出来的那片灯火之光,正是跟水蝎子周七出去的两名水手,因为周七吩咐他们在苇塘那里等候,赶到天色已经黑下来,不见周七回来,这两名水手一商量,径自回转琅琊岛内,把周七自己去搜寻那来路的人踪迹报告了亲刀子侯泰。这侯泰倒深怪周七太以多事,不过这两人狼狈为奸,谁也离不开谁,直等到起更后仍然不见周七回来,亲刀子侯泰才觉得事情不对,又细问了问水手们周七所去的方向。亲刀子侯泰遂禀明了老龙王韩大业,他率领着二十多名弟兄,更打发四艘巡船,分水旱两路,前去找水蝎子周七。亲刀子侯泰率着这些水汉,从琅琊岛口转过来,贴着一带水面的礁石,扑奔这边沙滩。刚走出一箭多地远来,突然听苇塘那边吱吱地连起了两声怪异的声音,细辨发声所在,竟是那片苇塘一带。亲刀子侯泰仗带的人多势众,更有灯笼火把,一阵紧走,已到了这片苇塘前。侯泰不由也心中一动,他也想到当初秦三立等全死在这里,秦三立的母子二人就埋在这里。但是不从这里走,到不了那片渔村,好在有火把灯笼在前面引领,一个个更提着刀枪棍棒,遂从这片苇塘穿着走过来。刚到了从前出事的那片水滩的地上,有两名渔夫喊着:“咦,这是哪里来的纸灰?怎的这里会有人来烧钱挂纸?”他们喊声中,亲刀子侯泰也看到了有许多纸灰被困扬起,吹得四散纷飞。这种苇塘全是一年接一年地没有人管,并且也不是什么通行的道路。亲刀子侯泰他不愿意在这里多停留,遂招呼着弟兄们道:“用不着大惊小怪,那秦三立家中已经死绝了,他们虽是埋在这里,连坟头子全没有,难道还有上坟烧纸的么?这是清明节,短不了从别处吹过来的纸灰,赶紧接应周七爷要紧。”
侯泰督催着手下渔夫,穿着苇塘而过。往前走出没多远来,前面的渔夫已经发现道上躺着一人,执着火把一齐奔过来。亲刀子侯泰大惊失色,赶到近前,这群渔夫围在四周,举着灯笼火把照着。亲刀子侯泰,他认为这个好友周七已然丧了命,俯身细看,虽则头面有几处伤痕,可是伤得极轻微,不过嘴上有许多血迹,两嘴角更有白沫,把周七脑袋旁那把手叉子拔起来看了看,上面也没有血迹,赶紧插在腿筒里,摸了摸周七的胸头,尚在跳个不住。侯泰赶紧招呼身旁一名渔夫,帮着把水蝎子周七搬得坐起,一边给他抚摸着胸口,一旁在耳边连声地招呼。这时周七竟是哎哟一声,口中吐出一口浊痰,跟着缓了缓气,见面前灯火大亮。这水蝎子周七眼中看到了侯泰,他竟哎哟一声道:“可吓死我了!”亲刀子侯泰忙说道:“周七弟,你这是怎么回事?”他刚说到这,口中哦了一声,向身旁的渔夫道:“你们闪开了些。”渔夫全往后退,侯泰接过一支火把来,往地上仔细照了半晌,分明在周七的身旁画着两行大字,只可惜被渔夫们踩得乱了,约略地辨别出有“杀人偿命”的四个字,其余的字迹,已经再难辨认了。亲刀子侯泰,赶紧向周七问:“你这是从哪里来?”水蝎子周七把自己认为海面闹事的一老两小情形可疑,安心要搜查他们来踪去迹,才单身入渔村,想不到,竟在柴家坞遇到了怪异的事,自己认为运败时衰,恐怕活不长了,简直是魂冤缠腿,就是走不脱,更在这苇塘前听到怪声,惊吓过度,竟是死在这里。又说:“幸亏侯二哥来了,若不然我这条命,也许就这么完了。”亲刀子侯泰听到水蝎子周七这番话,不禁冷笑一声道:“周七弟,你把心肠放宽些,胆量放大些,我们别忘了我们全是干什么的!一个闯江湖的哥们出身,不应信这些邪魔外道。我就不信有那冤魂缠腿,侯二爷也曾弄死过几条人命,怎么这些事再没有找到我头上来的?周七爷,什么话不用说,咱先回岛,照着你所说的情形,这里面有是非了。”侯泰说话间,更打发两名弟兄,操着火把通知海边上的巡船,告诉他们,周七爷已然回岛。不过巡船先不要回来,赶紧通知本岛放哨的各处卡子上的巡船,可多加小心,海面上或是陆地上,只要发现可疑的事情,立时用信号报警,不得疏忽。岛中可不断地派人出去查他们,只要敢任意地疏忽,不能拿公事当事情做,定按岛规处治,绝不容情。侯泰更叫两名渔夫,架着水蝎子周七,由一般弟兄拥护着回转琅琊岛。
在他们向来路走去时,就在这苇塘外,数丈外黑影中尚站定一个少年,眼望着他们这些动作,不住地发着冷笑。这少年正是白天闹事的那个相貌优秀的。这时从黑暗中又蹿出一个少年,到了他身旁,招呼了声:“师哥,爷爷等待着我们,恐怕还有事做。周七这小子也够他受的了,先叫他活两天,也叫他给韩大业带个信。”说话间,两个少年顺着沙滩边把脚步放开,轻快异常,一直地绕过了老蟹湾,直奔柴家坞。这个渔村中,此时仍然是黑沉沉静悄悄,万籁无声。两个少年脚底下轻灵巧快,眨眼间,已到了柴家坞渔村的尽头处,一纵身,嗖嗖地全蹿进了杨万才的篱笆门内。
此时杨万才所住的迎面那三间草房当中的风门一开,有人在用沉着的声音招呼道:“桂儿、龙儿,回来了么?”这两个少年答应了声:“来了。”纵身蹿到屋门口,走进屋中,把风门掩上。这屋中一个是杨万才,另一个就是白天那老渔人。杨万才此时却向两个少年道:“你们小小年岁,全有这一身本领,大仇可报,冤情得伸,我亲眼若能看到了琅琊岛一般恶魔遭到报应,我杨万才死也瞑目了。”
你道这老渔人和这少年,究竟是何如人?原来这海面上闹事的老者,此人是这柴家坞老住户了,从老龙王韩大业没霸据琅琊岛,这老者就住在柴家坞。先前这里以他们这一姓人最多,全做着渔业的生涯,一般宗族乡邻,安居乐业,无是无非,全是指着在海面上求生活。这个老者叫柴友信,他自幼还练就了一身武术,为人非常心直,只是性情暴躁些,可是对于柴家坞的一般乡邻宗族,全是公公道道,绝没有霸道的行为。当年没有韩大业,这附近的一般渔村,也是不断地起是非,发出争执,是常有的事。有一年,因为跟相隔四五里一处渔村中的渔户们发生了争端,积怒日深,竟起了械斗。这老渔人柴友信,因为保护柴家坞渔业的权利,更兼他多喝了几杯酒,一时收不住火性,竟是打伤了十几名渔户,因伤致死的就是三个。这邻村的更动了官府的力量,暗地里报告了官府,派着官船来查办。柴友信弃家逃走,从此音信皆无。这一场械斗之后,更失去了这个正直率领的人,柴家坞一般渔夫渐渐地穷蹙起来。正赶上老龙王韩大业带着一般海盗似的党羽们,占据琅琊岛,收拾附近的各渔村,所有附近的渔船完全收入琅琊岛内,不归入他鱼鹰子船帮中,就不准在海面上求生活。像柴家坞这种小渔村,哪抗拒得了?沿海多少的村庄竟全把壮丁全收入琅琊岛,所有渔村全压迫在他这种暴力之下。
柴友信的儿子柴长寿也被编入琅琊岛船帮内,但是柴长寿禀赋着父亲的那种遗传性,哪肯甘心屈服在这种暴力之下?更因为老父逃亡在外,自己总想着把老爹爹找回来,有他老人家在,还可以希望恢复柴家坞当年的情况。这柴长寿安心地想要逃出琅琊岛。哪知道那时老龙王韩大业正在立威望的时候,对于所收附的渔夫们,一点不肯放松,管制得极其严密,防范得也十分周密。每一个渔村中,他全要收买几个当地土著,威胁利诱做他的心腹。这样一来,每一个渔村中,无论发生大小事,这老龙王韩大业,竟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柴长寿安心逃走,早被韩大业得到了风声,暗中监视着他。可怜柴长寿尚在梦中,他在一个夜间驾着一只小船,还算是好,他狠心地抛弃了妻子不顾,冒着险逃开了琅琊岛。哪知道走出没有二十里,竟被韩大业派去的心腹堵截住,捆绑回了琅琊岛,这一顿毒打,竟把那柴长寿活活打死。要按着老龙王韩大业的心意,就想斩草除根,把柴长寿的妻子也杀害了,以免后患。无奈那柴长寿在柴家坞,是两三辈的渔户,当年老渔人柴友信没逃亡时,一般渔户更奉为领袖,柴友信抛家逃走更不是为他个人的事,全为的是柴家坞大众的利益,所以一般渔户对于柴家,始终存着一分感恩之意。虽则渔村衰败起来,被琅琊岛收入掌握,但这般旧日的渔户,哪会把这事忘掉?柴长寿虽是性情暴躁,颇有父风,深得众望,柴长寿被打死,已经使一般渔户愤愤不平。不过他犯的岛规最为重大,无法求情。此时再想杀害他的家小,这许多渔户,虽则不敢抗争,可敢哀求了。百十名渔户,豁出自身受责罚,请求对于柴长寿的妻子,放他们逃命。老龙王韩大业虽是行同强盗,但是他也不能过分不讲理,他知道若是不答应渔户的要求,定要挤出别的事来,立刻吩咐手下,把柴长寿的妻室萧氏、儿子柴桂立刻逐出柴家坞。并且当时就把他所住那几间房屋焚烧,永远不许他们再回柴家坞。柴长寿的妻室萧氏带着七岁的孩儿,逃出柴家坞。
这柴家坞的渔村穷困下来,可是当年柴友信在时,他们过过好日子。萧氏带着儿子柴桂出走,身边只几件随身衣服,幸而还有几件簪环首饰,虽是这样,母子也是危险了,无亲无友,无投无奔,他们所有的亲友,全离不开这几个渔村,这一把他们逐出柴家坞,茫茫天涯,何处是母子的归宿?这个柴桂年岁虽小,可是他好像是十几岁的孩子,一切事情全懂得了。这个孩子也是家传的遗风,从一离开母亲怀抱,就很强梁,短短的一二年间,在海边上,竟练习了很好的水性,整天地在海边上去摸鱼,因为渔村中这种老少妇女们是绝不被岛中干涉的。这柴桂在家时,每天在海边所摸的鱼,除了自己家中食用,还能向邻居们换些柴来。此时爹爹被打死,房子被烧,母子被逐,那萧氏是个老实妇人,走出这几个渔村的地界,只有哭。那柴桂却向他母亲说道:“妈,你用不着尽自哭,我们难道不能找爷爷去?我爷爷有本领,等得我长大了,我们爷两个依然能报仇雪耻,再回柴家坞。”萧氏此时走在荒郊中,领着儿子,听到柴桂这个话,眼中流着泪说道:“傻孩子,你懂得什么?你祖父当年弃家出走,已经这么些年,并无音信。他走时你才两三岁,你什么也不懂。你祖父曾说过,离家之后,定要投奔关外,另立事业。将来有了势力,再回家乡。可是关东的地方太大,我母子二人又没有多少银钱盘费,往哪里找你祖父?”柴桂道:“妈,我们反正也是没有投奔的地方。我听我爹爹说过,我祖父是个有志气的人,他更有一身本领,走到什么地方,也有人敬奉他。我们流落到哪里也是一样,又何妨一直地投奔到关外,访寻我祖父?万一找到他老人家,岂是不全有了着落?”这萧氏明知道儿子柴桂的话,是小孩子的一片痴想。不过这么碰一碰,也倒是个办法,流落到哪里,母子二人,恐怕将来也是饿死。走出两站路来,恰巧有海船奔辽东,这萧氏哭诉自身的遭遇,哀求船家,再把自己身边所存首饰变卖的钱,给船家做船钱。这个跑海船的船主,他久在沿海一带来往,对于琅琊岛一带的情形,也颇有所闻。听到萧氏说出遭遇之惨,这船主竟起了怜悯之心,慨然应允,把他娘两个带到辽东,不止于不要船钱,反倒供给饮食。萧氏和柴桂遂随着这条海船,到了辽东地面。但是茫茫人海中,想找寻一个人,谈何容易?萧氏带着儿子柴桂把辽东一带全走遍了,只是探听不出老渔人柴友信的下落,身边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大概一年的光景,这母子二人竟流为乞丐,把个萧氏磨折得骨瘦如柴。
到了辽东地面,差不多已经一年多了,赶到第二年,这娘两个就沿途乞讨,又赶上天寒地冻,身上的衣服既单薄,这个萧氏已经不能支持了。这天已入吉林境内,走在一个旷野中,野地里风大,萧氏饥寒交迫,身上又带着病,一脚摔倒路旁,再也起不来。萧桂不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下,唯有跪在母亲身旁哭着呼唤。这种凄惨的情形,眼看着这萧氏,就要在荒郊中送了命。这时,忽然由大路的两边来了一行人,敢情正是拨镖趟子从此经过,这拨从保镖的正是吉林信友镖局子交镖回头。这保镖的趟子手伙计们,全是关东道上的热血男儿,平时就爱管闲事,发现道旁一个妇人躺在地上,一个小孩子跪在一旁哭泣。这伙镖趟子立刻停住,各自翻身下马,过来两个伙计,就向柴桂问:“小哥,你这是怎么回事?地上躺的是什么人?这种大冷的天,就是讨饭,也不该向这种地方走。咱们关东地面,到处可以求食借宿,这里离着前面村庄镇甸还有一二十里路,你们这不是自己找死么?”柴桂见来了这么些人,一个个全是彪形大汉,马鞍上挂着刀枪,他跟着母亲来到关外好久的时候,也懂得这是保镖的了,遂把眼泪擦了擦,向镖局子伙计们说道:“老伯们,这是我母亲。我们娘两个,原本是山东琅琊岛的人。我爹爹被人害了,我们娘两个被赶出渔村,不叫在那里住,我们娘两个逃到关外,是找我爷爷来了。”内中一个伙计,哦了一声道:“怎么,你爹爹被人害了,你们娘两个不去当官告发,数千里跑到关外来,找你祖父,这不是胡闹么?”柴桂道:“老伯,你哪里知道,我们住的那个地方,有个姓韩的叫韩大业,是琅琊岛恶霸。所有我们在海面上干渔业的,全得受他的管,我爹爹活活被他打死。他有钱有势,我们娘两个,好容易逃得活命,要想去告他,不过是白送死。我们想着,只要找着我的爷爷就好了。哪知道来到关外一年多,我爷爷的信息一点没有。我们娘两个讨了饭,我妈有病,走到这里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老伯们多修好,救我妈能够活下去,我还有个依靠。若不然,我一个小孩子,也非死在关外不可。”
这个伙计听着柴桂的话,不住地向伙伴说:“这个怎么办?”另一个伙计向柴桂道:“你是姓什么?你这孩子年岁不大,说话倒很伶俐。”柴桂说:“我姓柴,叫柴桂。”柴桂的话方出口,从后面转过一位年岁很大的镖头来,用手分开伙计,口中问着:“什么事?这个小孩,你姓什么?”柴桂道:“我姓柴叫柴桂。”这个老镖头带着惊讶的神色,伸手带着柴桂道:“你们娘两个是从山东来的?你们住家在……”柴桂道:“就在琅琊岛附近柴家坞。”这个老镖头不禁哎呀一声,竟把柴桂抱起,老泪涟涟地哭着说道:“孙儿,你可疼死我了,我就是你祖父柴友信。”说着话,更低头看着地上躺的萧氏,仔细辨认了一下,这个老镖头跺着脚说道:“好儿媳,你竟会落到这般地步,我们爷们对不起你了。”萧氏此时奄奄一息,她竟是倦眼微睁,仔细地看着这老者,她不禁辨别出来,正是自己的公爹柴友信。萧氏在精神一振之下,哎哟一声道:“公爹,我还能看到你老人家,你柴家的后代,能够交到老人家手中,我死也瞑目了。”柴桂此时知道,这老者就是自己的爷爷,也是紧抱着柴友信的脖项,放声痛哭。这一般伙计趟子手全是铁打的汉子,看到这种凄惨的情形,一个个落泪,可是忙劝着道:“镖头,别尽自难过呀,天气太冷,这位奶奶既然是你的儿媳,赶紧救她。”这老渔人柴友信这才把桂儿放下,招呼后面轿车子赶紧赶过来,把萧氏搭上车去,用大皮袄,给她盖在身上,把桂儿也搁在车里。这一般人一齐上马,拥护着向前面桑家镇走去。到了这里,赶紧地找了店房落店,这位老渔人柴友信痛心欲死,忙着在这镇甸上找医生,给儿媳萧氏治病。但是萧氏这种病哪还能治?她虽然生长在渔村中,也是贫寒人家,可是衣食无缺,没受过什么大苦,赶到逃亡关外,受到这种折磨,奔波在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病已经太沉了。只在清醒时,向公爹说到家乡中一切遭难经过。老渔人柴友信听到柴家现在落到这般情况,儿子更死在了老龙王韩大业手中,一般乡邻父老弟兄子侄全落在韩大业手中,弄得自己一家人死亡逃散,恨声向儿媳萧氏道:“我柴友信,活着对不起柴氏一家人,死了对不起柴氏的祖先,我一身的罪孽太重了。我自从逃出来之后,流落在关东,前几年也是毫无办法,我老头子也很困顿了几年。三年前才在吉林立起这个镖局子来,可是我因为关里的案情未消,我本人不敢用柴友信的名字,我改名叫柴冲。不过镖局子的名字却是信友,我又从来不肯说我是琅琊岛的人。我走镖就是到关里,也多半是到北京城一条路,大半的买卖,还是走黑龙江、奉天一带。我总想着把根基扎稳了,力量缓足了,我再回柴家坞。哪知道我一家人,竟落得这样结果。好儿媳,你放心,只要你的病能好,要叫你看着我老头定能为儿子报仇雪恨,为那十几个渔村,除此恶魔。只要我有三寸气在,这件事,定要做到了!”
相关热词搜索:琅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