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25-10-19  作者:蹄风  来源:蹄风作品集  点击:

  此时,他方回忆到自己刚生病的时候,是进了客栈的,但不知怎么会睡在这禾草房里,就当他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心中好生诧异的当儿,忽听房外有人在叱骂着店小二,那是西凉口音,他叱骂着道:“你们这些不长眼睛的东西,只认得黄的是金,白的是银,那有点人性?看人家病了几天,没有付房钱,就把人家丢到禾草房里去,现在人家好了,还不快些给熬些稀粥,烧个火盆来,惹火了老子,看老子不扭断你小子的脖子!”
  又听一个本地人的口音,想必是那店小二道:“大爷,你可是明白人,掌柜的吩咐,小的敢不听么?只要有银子,那就好办了。”
  王春明病后神昏也听得不十分明白,似乎仍在说得自己身上了,正讶异间,“呀”的一声,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一脸长相古怪的黄面矮汉,双目注定王春明,见他半支着身子,神色也好了许多,便道:“王家兄弟,你病好了?一会吃点热粥,就可以站起来了。”他说着,便从禾草堆中收拾行囊。王春明闻言之下,心中好生纳罕,他怎么会知道我姓王?又说我病了?莫非是他请大夫替我看的病么?……
  忖念间,只见店小二捧了火盆进来,放在他的面前,又摆开一张小桌,一会,又捧了一锅热粥、腌菜,放在小桌上,请王春明进食,还说已烧好了水,预备客人洗澡。
  此刻,王春明脑子里昏沉沉的,不知他在说些什么,倒是那锅热粥,引起了他的兴趣,起来吃了两碗,呷到口内,无殊是玉液一般甘美,瞬间吃了半锅,精神比以前更清朗了,跟着又去洗了一个热水澡,顿时觉得浑身舒泰起来。
  等他洗澡回来,发觉店小二给他换过了一间房子,不住在那堆禾草的土屋中了,心中更觉诧异,忙问店小二,才知道自己病了几天,都快要死了,前晚来了那个卖药郎中,才给自己诊脉、服药,而且那人还多留了一天给他调治,直到今天早晨才清醒过来。
  那郎中不但治好了他的病,还给他结算了房钱,又留下了一点费用,要帐房招呼他多住两天。
  王春明这才大梦初醒,心里感激,自是不用说了,他一把抓住了店小二,喝道:“走,快带我去见那卖药的先生去!”
  店小二一皱眉头,陪笑道:“我的少爷,在今晨你老吃粥时,人家已经起程上道走了,我带你到哪里找去呀!”
  王春明一听,怔怔的松了手,惘然的出神道:“那位先生不是本处大夫么?或是路过此地的郎中?”
  店小二见他那样着急,便把那人是怎样落的店,又怎样和驴子一起睡在土房里,后来又怎样治好他的病,连那人古怪的样于和随身带着的东西,都一一告诉王春明。
  王春明不听犹可,一听之下,猛然记起了父亲当年所说陇西边境那个化身江湖郎中的怪客铁伞先生来,只可惜觑面相逢,竟然失之交臂,心忖:“他当真是个奇人,他有银子来给自己结算房钱,而他本人却和驴子共睡在一间禾草土屋中,看他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又是那么义侠心肠,把自己性命救了,并无半点道及,像这种行为的人,不是江湖奇侠是什么呢?”
  他不禁想得呆了,此时,店小二已把他的行囊从土屋中又搬了回来,方一打开,突然一宗物件,“铮铮”两声,坠在地上,连忙拾起一看,乃是一锭银子,约有十两来重。
  春明他知道,自己早就囊空如洗了,哪里还再会有银子藏着,他一想便明白过来,当然又是那铁伞先生暗中放下的了。
  这一天,他在房中,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心想:“我出来了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要访明师,今天给无意中遇上了,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岂可轻易放过……”
  他心中这么一想,立即唤来店小二,代雇了一匹马,打算趁午赶上,店小二诧异的道:“客官,你病才好,怎么不休息两天,而且这处过了午便没有牲口租赁了,就是想搭骡车也过时了,还是明早上路吧!”
  春明闻言,知道急也急不来;而且病后除了喝了几碗稀粥之外,还没有吃饭,确是需要再歇息一天,才有气力,只得叮嘱店小二明天早些给他备马。
  第二天一早,王春明便离开了客栈,沿途追查他那救命恩人,可是,转眼又是十几天过去,他走过了渭源、临沸、宁定、临夏等几个地方,每到一个市镇,便探访那个卖药郎中的行踪,可是,都没有一个人知道,甚至荒村街店,只要是有人家的地方,都问过了,仍是石沉大海一般。
  这时,正值清廷在青海、新疆等处用兵,平定各处叛乱,扩展军威之时,兵车粮秣,络绎道上,行军所经的地方,弄得鸡犬不宁,民间为了逃避兵灾,已是十屋九空了。
  在这个时候,王春明刚好抵达临夏,见所有大小客栈都给官兵盘踞着,他把马匹拴在一家酒馆门前,一会儿,连马也被官兵拉走了。
  等他吃过了饭,走出来时,大军已过,他只有切齿痛恨,徒呼奈何,沿着官道向北前行着。
  过了两天,他徒步将抵永清,那处正是六盘山同步,山路崎岖,再过去便是青海的小积石山。看天色已过了黄昏,便想找个人家借一宿,刚巧前面林子中升起了炊烟,他便觅路前往。
  山坡下有一间土屋,竹门半掩,他在门外喊了两声,没有答应,就推门进去,只见土炕上卧着一个妇人,怀里揽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妇人似已昏了过去,灶头上暖着一壶茶。
  王春明碰上这种情形,十分的尴尬,是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没办法只走出门外吸了两口气。
  就在这时,就见远远一个老婆婆行来,手里提着一个篮子,还有一点药,她一看到春明,就像见到了鬼怪一般,丢了篮子,甩了药包,倏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口里喊着道:“大官爷爷,这里再也没有值钱的东西了,人也没有了,我儿子已被你们拉去担粮草,家里再也没个男人了。”
  王春明一听,便明白了老婆婆的意思,连忙将她扶了起来,道:“婆婆,你不必惊慌,我不是官军,只是过个路的人,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快些进去看你媳妇吧!”说着,就去替老婆婆拾回篮子,捡起那药包。
  老婆婆一听春明说话温和,仰起脸来,又把他看了两眼,才慌慌张张的往屋中跑。
  王春明把篮子和那帖药跟着送了进去,老婆婆先忙着把药煎好,给那产妇服下,才又从篮子里倒出些米来,弄了些米浆喂饱了婴儿,然后热了一壶茶,倒了一杯递给春明,王春明见那老婆婆面相慈祥,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便掏出一小锭碎银来,递到她手里,道:“今天没法,不得不在这里借住一宿,不知道可方便吗?”
  那老婆婆忙道:“大爷,有什么不方便的,就是脏一点,哪里还敢要大爷破费。”
  春明恳切的道:“我身上带得不多,就这一点银子,算是打扰你们一点意思便了。”
  老婆婆推辞不过,才把银子收下,跟着就到灶上拿烙饼,口里一面说着话,只听她道:“今天真是佛爷庇佑,两番遇上了贵人,午间那位骑瘦驴的老爷子,他给我媳妇服了些药,醒过来了,又开了一帖药,还给了我锭银子,教我立刻到集上配药,哪知,他只喝了一碗茶,就走了,真是神仙差遣……”
  她还得要说下去时,春明已经走了过来,问道:“婆婆说的那老爷子是不是肩上挂着一个药囊,背了一柄铁伞的黄面瘦汉?”
  老婆婆闻言一怔道:“大爷说的是,就是那样,原来你认得他呀!”
  春明也不再回答,只问了那黄面矮汉是何时离去的,从哪个方向走的。
  那老婆婆道:“不就是过午时分,没有好久,我还记得他问我走小路往积石山怎么走法?黄河源头的水有多深。”
  春明道:“你是怎么告诉他的?”
  老婆婆道:”都是乱石头,隆冬时分,涉水都过得去,后来他把驴儿脖上的铃子摘了下来,才转过北去的。”
  春明紧记着她所说的话,一会饼已烙好,胡乱吃了两张饼,又问清楚到黄河源头的小路,谢过老婆婆,乘夜便走了。
  那老婆婆怔怔的瞪目望着春明的背影,口中喃喃的道:“怎么这两个人都一样的匆忙?刚才还说借宿的,忽儿又要赶路了?
  且说王春明乘着雪夜,一路施展陆地飞行功夫,直向北方如飞奔去,所经都是丛山峭壁,羊肠小道,才交半夜,已到了黄河源头,远远就听了潺潺水声。
  前面是处大峡谷,瀑布从高山泻下,滚到山涧,那是一片溪流,阔有百丈,堆满了乱石,其中积水之处,成了很多深坑,山涧乱石触目皆是。
  王春明也无心去欣赏这黄河源头,只择涧水较浅处,踏着山石纵跳到了对岸,一看一岭如屏障,挡住了去路,他又连窜带跳爬上了峰岭,向岭一望,那处正是小积石山的入口,一条驿道,蜿蜒数十里,望去像腰带一样,道上静无人迹。
  忽然,岭下传来了断续的马蹄声,定睛看去,就见一乘军骑踏破了雪迹,得得行来,细看时,不禁心中一阵狂喜,乃是一匹瘦驴,驴上乘坐着一个矮小的身影,正是自己要找的铁伞先生。
  心中一高兴,方想飞步下山,忽然念头一转,忖道:“像这样的雪夜,铁伞先生单人来此一定有事,自己不该冒失坏了人家的大事,而且夜里跟踪,定会招他疑惑,万一误会起来,反为不好。”这也是他细心之处,心念既定,便在岭上一路暗暗跟随,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渐渐折入丛山隘道。
  此时,东方已现鱼肚白色,林鸟初惊,铁伞先生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过一处危崖,那里一带都是密林,刚好掩藏,从官道上是望不到的。
  铁伞先生下了驴,拴在一边,又从囊里拿出一壶酒来,人便歇在树林里面,喝了几口酒,又抓了一把东西,放进口里嚼着。
  伏在崖上的王春明,屏息不动。
  一会儿,旭日升起,大地一片光明,官道远处,突然尘沙大起,几列骡车风驰电掣般奔来,前行五、六骑人马都是军官打扮,车后又有十几骡人随着,一路转往山隘而来。
  崖顶上的王春明见状,知道事情就要发生了,他已忘了整夜奔走的疲倦,只是伏着,静待事情的发生。
  铁伞先生把一条布带,勒住了驴口,放下了革囊,拿起了铁伞,一点双足,飞身上了几丈高的一块岩石上面。
  跟着,那几骑军官已到了面前,骤然听到“嗖嗖”风声,像刮起一阵旋风似的,沙石里夹着一点点的东西,打了过来,转眼间,已有两匹马倒下,马上人登时掩着脸,杀猪一般的叫痛,剩下的三个人,他们在马上四周张望,但却不见人影。
  那时车辆座上,每个御者身旁,都有一个武士装束的人坐着,他们不约而同地一式“白鹤冲天”,平空跃起身来,其中一人喊出一声号令道:“护车迎敌!”
  五辆骡车立刻掉转头来,摆成了一个圆形,那跟在车后的十几个人,也迅速勒马奔前,把车辆团团围着,绕着走圆圈了。
  这还不算,车里又出现了一排弓箭手,每车大约有七、八个人,一齐弯弓搭箭,向着前面待发。
  王春明居高临下,看到那队车骑摆开阵势,有条不紊,心中暗自为那铁伞先生着急。
  说时迟,那时快,那五个从车座上跃起的武士,瞬已闪电般扑上前来,他们手持刀剑长戟,看着就要冲到铁伞先生藏身那岩石脚下,同时,他们也发现岩顶也有人伏着,那知铁伞先生的行动比他们更迅速,不等那五个武士有所行动之前,他把铁伞一张,飞身直落,就像现代的降落伞一般,不过,他那铁伞是没有伞布挡风的,铁伞先生竟然挺着身子,锥子般直插落地。
  那五个武士的身手也十分矫捷,只见各人举手一扬,一排暗器射出,飞袭铁伞先生。
  铁伞先生突然把伞向身前一挡,旋转起来,那一根根铁伞骨,风车般转动,一排暗器便被他消灭得无影无踪。
  在这一转眼的当儿,铁伞先生人已脚踏实地,那柄铁伞在他手里一抡,滚到了五人身前,那五个人立刻排成了个梅花形,包围着铁伞先生,刀剑并举,战作一团。
  王春明是山西太极门的传人,对武功当然是内行,在他眼里,那五个武士的功夫都甚有根基,如果凭自己的本领,力敌两人还可以,抵敌三人就不行了,心想:“铁伞先生名震江湖,看他如此应敌,若然抵挡不住的话,说不得,自己只好下去出手了。”
  他正在忖念之间,那边的铁伞先生已是速战速决了,但见他把铁伞四周上下飞舞,快得连人影也看不到,又像狂风扫落叶一般,那五个武士手中的兵刃立被砸飞,有的却被削断,射到半空,落地时已变成了断剑折戟。
  那五个人并不因此而甘心,纷纷又从身畔抽出软鞭,一齐卷上,这一次铁伞先生的动作,更是奇妙,他突然把腰一弯,不知怎的,那柄铁伞便似没有持着的在地上团团滚,离地面两尺,不过那五个武士的钢鞭槊子下时,如同遭到了崭刀一般,把钢鞭削得随地乱乱滚。
  那五个人一见不是路,抽身便走,铁伞先生的铁伞蓦地一侧,变作一个车轮儿似的,在路上一直飞转,铁伞先生腾起身来,一手执着伞柄,一路前滚,比车子还快,瞬已追过了那五个人,但也不加害他们。
  这样,一刹那间便滚到车辆面前,那铁伞先生倏地从腰间拔出弯刀来,环着那十几骑护卫车辆的官兵迅速绕过一匝,十几匹马儿的前蹄都被削折了,一齐蹶下,连人都掀跌在一旁了。
  车辆上伏着的弓箭手,刚才恐放箭伤了马上的官兵,这时想起来发箭,已是太迟了。
  铁伞先生手里连续射出一撮东西,只听到像黄蜂振翼的一阵微响,每一弓箭手都受到暗器袭击,不偏倚,刚打上他们拉弓的手背上,每个人都忍不住捧着双手喊痛。
  铁伞先生早已飞身上了车,把其中一辆全载着金子的,挥起鞭子向四匹马儿猛力一抽,马儿一声长嘶,立刻如飞奔出。车子上剩下几个弓箭手,想上前争夺时,冷不防铁伞先生鞭子向后扫过来,一股强力,当场把他们卷出车外,那五个宫廷武士,先已领教过铁伞先生的手段,谁敢再上前阻挡,眼睁睁的看着那辆金车,绝尘飞驰而去。
  这一切经过,看得伏在崖顶上的王春明,紧张得连气也透不过来,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急剧战斗,前后不过顿饭的时光,那铁伞先生如入无人之境,把一队官兵全数解决了。
  忽听耳畔有人叱喝的声音,他的神智方复,说也奇怪,那辆金车已停到崖下,那铁伞先生已扬手中长艇,招呼道:“小哥儿,快跳下来!”
  这时,王春明才晓得自己跟踪了半夜,原来人家早已晓得,便不再迟疑,忙施展出一式“燕子穿云”的身法,扶凫直下,才落到车上,车子便已然开行,一路上风卷残云,飞驰出谷。
  奔了一程,王春明看看日影,知道车向西行,时届当午,默计离开出事地点,已在五百里之外了,他对这边的地势也颇熟悉,计算起来,已进入了青海省境,将近循化地方,那处有一间小小寺庙。
  金车渐渐缓了下来,转过一个山坳,便有一条大道,两旁栽满了杨柳,时际隆冬,只见柳枝掩映,王春明举眼前瞻,近处出现了一层层的白色建筑物,像似回教寺院,也像平房。
  不久,车子走过了一座桥,两旁林子里,忽地走出了无数的白衣人来,两个一起,都伏在路旁迎接,铁伞先生扬鞭答礼,说了一遍番话。
  原来在青海境内,向来是蒙、回两族分据的,满清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并划定了“巴颜喀拉山”作他们的游牧地区,又委派了四十个部落土司,这就是后来的四十土司了。
  铁伞先生把金车驶到一间寺庙前,便召王春明一同进去。此刻,庙里已经拥挤了很多穿白衣的回教徒了,里面香烟缭绕,一齐诵着可兰经,在铁伞先生领导下叩拜久久,他方升座,他以番话对他们说了一番话,就把那车黄金全数给了族人,重兴牧场。
  他的那些族民,对他奉若神明,他在那里住了两三天,就带着王春明去到了天山的塔平湖。
  塔平湖位在北天山深谷之中,外有峭壁千丈,雪峰回环,入口处,是条漆黑险隘的山峡缝,蛇径羊肠,中通厂线,迂回三十多里,方入正路。
  谷口又是危崖对峙,排空入云,路更险峻,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
  再进十余里,峰回路转,忽然柳暗花明,山清水秀,始达境内。当地乃是半山坳中,大片盆地高原,四外群山环绕,宛若城堡,外来的风沙寒潮,全被山和森林挡住,地既广大,水源又多,遍地奇花异草,嘉木森林,气候和暖,四季皆春。
  主人正就是有南王北国的周澄,他原本为前明督帅袁崇焕麾下大将,明亡之后,因避异族迫害,率领全族亲友,和旧日一干忠勇袍泽,间关逃来此地隐居,已历三世,因山中地利,天时,都极优美,取用无尽,加以上下一心,无形之中,已成了座铁堡。
  不过,他仍志切匡复,和江湖上多通声气,为青龙帮西北诸省的掌印,同时,又在迪化、哈密,设下青龙镖局,益发的威名远震了。
  铁伞先生宗流把王春明带上天山之后,就开始传他入门练气的功夫,几个月后,他探到了明和扎堪布的消息,交代了王春明一番话,人就赶去了天水。
  原来青藏大庙的习俗,凡是当了大喇嘛的人,掌寺十年,便要找一处佛教圣地朝谒,有些远到印度、缅甸、尼泊尔,但青海隔印、缅较远,所以很多僧侣们都到中国的龙门、云南、五台,或麦积山等处。
  明和大喇嘛对于十几年前,陷害宗流那一件事,他可没有忘记,他知道宗流决不会放过他,不过,他却没有想到那震动关外和甘凉道上的黄面铁伞贼,就是宗流的化身。因此,他选定了离青海不远的麦积山作为朝圣的地点。
  因为大喇嘛朝圣是一件大典,早在两年前便要筹备,是以风声才会传到宗流耳中,他已等候了十年,这机会如何能放过。于是,他赶往麦积山了。
  麦积山在甘肃境内,豫秦州地理志: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中,崛起一石,高万寻,望之团团如麦积之状,故得名。
  麦积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宝,虽有人力,疑其鬼功,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函于其下,有庙信铭记刊于岩中。
  就在宗流离开天山一年之后,王春明的内家吐纳功夫已练到了十成火候,他终是不放心师父,就禀明了老山主,也赶去了天水麦积山。
  当他赶到,进了山口,抬头看去,见山势危峭险峻,山上大小石洞类似峰窝,布满悬崖栈道。
  此时,已时未过,阳光直照石壁,暑气未消,山风吹来,黄沙卷地而起,整个山中不见人迹,他心想:“我记得师父说得清楚,是在盂兰节后三天,为什么现在又看不到他的人影呢?”
  他正在思疑,突听远远传来扑击的声浪,须知,王春明在天山苦练将近两年,像这种细微得当人听不到的声音,他却听得很清楚,已分辨出是拳风的声浪。
  当下,他循声找寻,趋向悬崖,那里有一条栈道,悬空附在峭壁之间,春明提气上升,脚下顿时轻浮,他凭着凸出的山岩,飞身绕过一面危岩,面前是一片断崖,约有十多丈宽阔,近山的岩石有几个大佛洞。

相关热词搜索:铁堡英烈传

下一章:第三章

上一章: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