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世路干戈惜暂分
2025-05-20 作者:牛不也 来源:牛不也作品集 点击:
不翼而飞的包袱又不翼而回。宫虎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他轻轻伸出手,好像那包袱只是一个幻象,手一碰,就会变为乌有。
他的手指触着了包袱皮,感觉到了包袱皮粗布的纹理。
是真的!他一把抓下包袱,紧紧抱在怀中。但是,他又疑虑起来,包袱虽是真的,那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少?尤其是那一本《小小真经》?
他小心翼翼地解开结头,一颗心怦怦乱跳,似乎要从喉腔里蹦出来。
衣服、鞋袜、银子……都在。
那本《小小真经》呢?也在!就裹在衣服的中间,完好无损!
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现在,该想想看,是谁把包袱送回的?或者是谁把包袱从窃贼手中取来送回的?
他的目光落到那堆火上,拐杖已烧了半截。火堆将熄灭,拐杖上冒出一缕青烟。他又发现脚下那只没吃完的熟鸡。
脑中电光一闪,他明白了,是那个老婆婆。
他拔脚就跑,冲进林子。干硬的树枝抽打着他的脸和头,他也顾不得了。他要找到那老婆婆,他要好好地谢谢她。
他穿出树林,却陡然收住了脚步。
树林边,有两个女子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左面身穿墨绿色衣裙的是个中年妇女,梳得高高的头髻上插着一支金光灿灿的凤钗。她那张白如凝脂的脸上,有一道从右额穿过鼻梁到左嘴角的红色伤疤,这不仅破坏了她的美丽的容貌,而且平添一股杀气。她的目光也是冰冷的,像刀子一样刺人。
宫虎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女子,但一时却想不起来。
右面那个少女,身穿黄罗衣衫,微黑的俏脸上毫无表情,她的右臂被中年女子紧紧抓住,给人一种被挟持的印象。她看到宫虎时,眼睛里迸出一星喜悦的火花,但一闪即逝,只微微咬着下唇。西斜的阳光镀在她的头发和肩头,好像镀上一层金子。她的脚边堆着一件灰不溜秋的破袍子。
宫虎一见破袍子,心中才明白了,原来那龙钟的老婆婆是这个少女改扮易容的。怪不得那“老婆婆”的眼睛明若秋水,牙齿横排碎玉,身上还有粉香,说话不三不四!
他本想热情地向她道谢,但一看中年女人拒人千里的冷漠,只好拱了拱手说:“多谢白小姐还我包袱!告辞了!”
他转身就走。走出三四步,就听到身后一声低喝:“站住!”随即腰间一紧,低头看,一条金丝软鞭已如长蛇一样缠住了他。
他只好站住,转过了身子。
中年女子手腕一抖,收回软鞭,冰冷的目光在宫虎身上停了一会儿,又移向白玉的脸上,问:“玉儿,这小子是什么人?你怎么跟他认识的?他包袱中有什么东西?你为什么还给他?”
白玉说:“师父,我不是跟你讲过了吗?他是个四处流浪的臭小子,他那包袱里什么好东西也没有,只有几件破衣裳一双破鞋子。我本来想扔掉的,看他曾出手帮我杀退了‘铁背虬龙’龙振海手下的张彪份上,就把包袱还给了他。”
“真的吗?”中年女子的口气中充满不信任。
“师父连玉儿的话也不相信?”白玉噘起了嘴,反问道。
“好!我们走!”她拉着白玉转身就走。
宫虎正在想,白玉师徒的行事太过奇诡,忽而姓“何”,忽而又姓“白”,忽而骑马,忽而徒步。忽而改装易容,忽而又恢复本来面目,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正想着,忽觉眼前金光一闪。那中年女子头也不回,反手一鞭,长鞭就像一只快疾无比的手,攫向他挎在左肩下的包袱。
包袱是他的命宝,好不容易才失而复得,岂容人家再夺去?但宫虎空有一身神力,武艺却还未入门,眼看鞭子来得奇快,不暇多思,拔出胁下短剑,一招“空前绝后”,呼地卷起一股劲风,将鞭梢碰了回去。
那中年女子“咦”地一声,显出十分惊异的表情。
她方才那一招名曰“反手摘星”,用以对敌,从未失手。她鞭梢上有两只尖锐的钢钩。这一招使出,攻敌之不备,钢钩就摘敌手的眼珠,现在用来摘包袱,包袱比眼珠大千百倍,岂有不中之理?谁知这少年短剑随随便便一挥,不仅破了她的拿手绝招,一股大力从鞭上传过来,还震得她虎口发麻。难怪她要为之惊叹了。
她冷笑一声,说:“阁下深藏不露,佩服,佩服!你是何人的弟子?有这般身手!”
宫虎说:“我是我大哥的弟子。”要知他本没有从谁学艺,“三空剑法”是独孤一人教的,名份上虽没拜师,心里却将这位大哥当作师父。他没有什么心机,想到了便说。
中年女子一听,以为他是戏弄她,眼中要喷出火来,手一挥,长鞭在空中划一个弧,劈头抽去,竟用上了七成功力,鞭风呼呼大响。
宫虎只好将“空中楼阁”使出来。中年女子的鞭法、功力自然远在她徒弟白玉之上,一见无隙可击,立刻变招,鞭梢像蛇头一般昂起,梢头的钢钩如两枚蛇牙,虚噬对方鼻眼,实击胸腹,而“蛇头”左右抖动,又可随时咬向左右肘。宫虎不管,“空中楼阁”之后就是“空空如也”,“三空剑法”总共三招,他来来回回使这三招,似在身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中年女子一连攻了三五十招,一点也攻不进去。
中年女子看去,这少年虽只有三招剑法,那剑尖也似系有重物,毫无轻灵翔动之感,大违剑术的常理。她猛想起“大拙似巧”的武学至理,心头一凛,突地后纵一丈远,厉声问:“北门天宇是你什么人?”她听说“天下第一剑客”北门天宇自创了一套“混沌剑法”,深合返朴归真的道理,虽没见过,但这少年的剑式也是平生仅见,不由就将两人连在一起了,是以有此一问。
宫虎下山来后,第一次听人主动提到北门天宇的名字,心中一喜,说:“他是我的亲人。”这是他的心里话,故语声真挚,喜形于色。
那中年女子顿时脸色大变,惊惶四顾,唯恐北门天宇藏在左近,头一低,拉着白玉飞快地走了。
宫虎一看北门天宇四个字有这么大的威力,竟能吓走那一脸凶相的中年女人,虽然还未见过师伯一面,心里却十分敬仰。
见中年女人和白玉的身影迅速地在薄暮降临的旷野上小去,又想起白玉临去前的回眸一瞥他心里突然涌过一股惆怅。这股惆怅就像那天边的褐云似地,浓郁得一时难以化开。
包袱既已找回,他就得赶到同兴镇去找洪影,他还得告诉她,她的仇人“五湖一鹤”孔羽生就在这一带。
天已快黑了,近处没有一个人影,他不知同兴镇该往哪个方向走。他只有先回到大路上去,那里有希望碰到个把行人。
跟着师父在旷野上走,白玉的心里也充满着一种难言的惆怅。
她奉师父之命,偷了“铁背虬龙”的“冰绡衫”,偷了“琴瑟和调”之一的雷琴心的“焦尾琴”,偷了许多武林好手的藏珍,并遗下一朵绢制腊梅花,栽赃于“寒山一枝梅”巫倩倩。她自己并不要这些东西,是师父要。她无母无父,是师父将她养大,又授以武功,师父要她干什么,她自得遵命。她与“寒山一枝梅”巫倩倩也没有私怨。巫倩倩是她师父巫飞飞的姐姐,她不知师父为何将巫倩倩恨之入骨,亲姐妹老死不相往来。师父叫她嫁祸于巫倩倩,她也照办。
白玉在做这种事的时候自也尝到了一种乐趣。她能从那么多高手那里偷得他们视若性命的宝贝,证明她有本领。他们失了宝贝,没头苍蝇似地四处乱飞,她看了好笑。听他们咬牙切齿地诅咒“寒山一枝梅”,她感到快慰。
窃取宫虎包袱的动机,则与她以前干事时的想法不同,她只是想跟他开个玩笑。当她解开包袱,发现了《小小真经》,真是大吃一惊,又大喜过望。
当年,她师父“孔雀夫人”巫飞飞到大翮山去找这东西,她是知道的。后来师父东西没找到,还险险葬身于大翮山之中——那时宫虎割断绳桥,巫飞飞掉下深壑,万幸在危急关头挥出长鞭钩住了一块突出的石头,但脸上却被石棱子割了一道血口子——。师父的性命虽保住了,但一张使她自豪、自傲的脸蛋却从此毁了。
现在,白玉在无意中得到这曾令师父付出昂贵代价的《小小真经》,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献给师父,以抚平师父深刻在心上的伤痕。
她知道,一个绝世姿容的美人,最爱惜的,就是她的容貌。师父从大翮山带着脸上的伤痕回到灵山后,曾经连毙十二名侍女,只因她们的目光在师父的脸上多停留了一会儿。这次下山来,师父大多也带着面纱,而且隐姓埋名。
她想,如果师父得到了她为之毁容的《小小真经》,那冷若冰霜的脸上,或会露出一丝笑意;那冷若寒冬的心里,或会拂过一阵春风。
但是,她很快又犹豫起来。那个名叫“宫虎”的孤儿失落了这件东西,不知会急成什么样子!
这是她第一次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也许她和他都是孤儿。孤儿对孤儿自会有一种心灵感应吧?
她仿佛看到宫虎急得拔自己的头发,拿头往墙上撞,甚至把短剑插进自己的胸膛……
她坐立不安了。
当她终于将包袱搁在了树杈上时,她心里充满了一种甜甜的幸福。这种感觉,她从未有过。她第一次知道:为别人做点好事,原来是很快活的。
当着师父的面,她自不敢跟他说话。其实,她有很多话要跟他说。她恍惚觉得,她和他已认识了很长时间。在他面前,她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喜,可以怒,可以哀,可以乐。
可是,她只能跟师父走。跟这个冷冰冰的,不会笑的人走。
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呢?
白玉不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玉儿,你为什么叹气?”巫飞飞的眼睛怀疑地盯着白玉。
“师父,我们还要走到哪里去呀?”
“回和顺镇,去找燕南飞。你累了吗?”
“有一点累。不过,师父,我们跟燕南飞素无瓜葛,去找他干吗?”
“去帮他。帮他对付他的仇人。”
“这我就不懂了。我们管人家的事干什么?”
“因为他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
“谁?”
“那个使鞭的蒙面女子。我一看她的身法,一听她的声音,我就知道她是谁了。所以我向她发了三枚透骨钉。”
“她是谁呀?”
巫飞飞冷笑一声,一字一顿地说:“‘寒山一枝梅’巫倩倩!”
师父的声音中充满了怨毒,白玉不禁打了个寒噤。师父恨她的姐姐,她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了什么。她以前问过,师父不回答。此刻,她又忍不住问:“师父,她怎会成为你的仇人的?”
巫飞飞只长长地叹息一声,冷冷说:“你不必问。”默然有顷,又说:“玉儿,你练武太不用功,你看人家的徒儿,武功比你高多了!”
“师父,你是说那个要报仇、姓何名冰儿的姑娘吗?”
“是的!你太叫我失望了!如果你能打败她的徒儿,我能打败她……”
白玉问:“师父,你能打败她吗?”
“她的武功又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一定要打败她!”巫飞飞咬牙切齿地说。
白玉不再说什么。她的心头掠过一片阴影。她觉得师父心中郁积的仇恨太多了。跟着一个靠仇恨为动力的人过日子,她索然无味。
她在想,那个宫虎到哪里去了?
宫虎又回到了和顺镇。
路上有个行人告诉他,同兴镇在和顺镇的南面。要到同兴镇去,必得经过和顺镇。和顺镇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如果随着南去的商队走,担保不会迷路。
回到和顺镇,正是掌灯时分。灯影里,墙根下,一些人正在议论着燕老爷家庆寿庆出祸来,若不是燕老爷的朋友多,两女侠已取了他的性命。
宫虎听了发笑,两女侠明明是看在一双幼女面上才暂且放过燕南飞的,怎么又变成了他朋友见义勇为的结果呢?一镇之上,近在咫尺,传闻竟如此不确,实在可笑。
街上有家高升客栈,大灯笼挑在半空,红彤彤的老远就看得清楚。
宫虎一走进去,客栈的伙计就殷勤招呼:“客官是住店还是吃饭?住店楼上有单人房间,吃饭楼下店堂里有酒有菜。客人若怕吵,亦可将酒菜送到房间里去。”
宫虎说:“我住店,也吃饭。就在楼下吃吧,胡乱来些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就行。”
伙计将宫虎让到店堂内一张空座头坐下。先端来热茶,送上热手巾把儿,又将一壶酒,一盘卤牛肉,一笼热包子端来,宫虎便问:“老兄尊姓?”
伙计笑说:“做伙计的什么姓不姓,叫我小二就中。:
宫虎说:“小二哥,贵店今日客多?”
小二说:“不少不少,都是像你大爷这样挎刀佩剑的侠客。”
宫虎说:“我可不是侠客。我路过贵镇,要到同兴镇去,路径却不熟,不知贵店可有同兴来的客商,或去同兴的客商?”
小二说:“大爷的意思我懂了。真是不巧,前天有一伙同兴布商住在小店,昨儿一早就回去了。其实到同兴这条路很好走,一马平川的大路。你老在小店住一宿,明儿吃了早点,出镇南口,顺大路一直往南,走个三五天也就到了。你老若懒得走,小的明早到骡马市上给你老牵一匹快马来,两天就能到。”
宫虎就从包袱里摸出三只银锭,托在手心里问:“小二哥,吃、住加一匹马的钱,够不够?”
小二见三只白花花的银锭,每只足有五两重,笑眯了眼;伸手来抓,嘴里说:“够了,够了,不多不少。”
小二的手刚抓起银锭,斜刺里伸过一只筷子,筷子在他虎口轻轻一点,抓起的银锭又落回宫虎手心。一个声音说:“老兄上当了。吃、住加一匹马,何须这许多银子?老兄给他两只银锭足矣!”
说话的是个少年书生,头顶方巾,身穿天青色长袍,生得眉清目秀。他筷头又一点,解开了小二被封的穴道,说:“开店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岂可欺骗客人?”
小二满面羞惭,拿了两只银锭唯唯去了。
宫虎是第一次花钱,差点上了小二的当。钱是身外物,他倒不在乎,却也不愿受人骗。幸亏这少年书生及时点破,便向他拱拱手:“多谢指教!”
少年书生眉一扬,微笑说:“兄台是到同兴去?”
“正是。”
“不敢动问,兄台是去做生意抑或干别样营生?”
宫虎想了想,说:“投亲。”
“哦?”那少年书生很感兴趣地问:“同兴镇五大姓,兄台的亲戚尊姓?”他的目光不经意地在宫虎腰间的短剑上一掠。
宫虎见他用筷头点穴解穴,晓得他身负武功,又见他关注自己的短剑,心里有了警惕,素昧平生,岂可告诉他实情,就捏了个姓说:“敝亲姓王,是小户人家。”
那少年书生略显失望,朝宫虎拱拱手,起身走了。
吃饭的客人很多,至少有一半是佩戴兵器的武夫,叽叽喳喳都在谈论今日燕府所发生的事。有的说想不到“有求必应”燕南飞竟是靠打家劫舍发的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说:燕老爷慷慨侠义,即便早年干过错事,这些年做了那么多有利于江湖朋友的好事,功足以抵过了。有的说:杀人偿命,燕南飞恶贯满盈,躲得过今朝,躲不过明日。又有一个人大声问:“却不知燕南飞如何自行了断?”另一个人答:“自行了断?做梦!那两女子太忒心慈手软了。她们一走,燕家就关门闭户,打算逃之夭夭了。”
宫虎边吃边听,将他走后燕家发生的事听了个大概。燕南飞并没有自尽赎罪,而是收拾细软,遣散家人,打算逃往他的大师兄“韦驮再世”吴文起处避风。那吴文起是当今武林曲指可数的高手,又最重师门情谊,足可保燕南飞无虞。
宫虎听了,嗟叹不已,白玉和她师父一时糊涂,放虎归山,从此后患无穷了。但又想,当时情景,看一双稚龄幼女哀哀不已,换作他,也下不了手的。又奈之何?
一个人正在胡思乱想,忽觉有人从他身边走过,低低笑了一声。这笑声十分熟悉,循声望去,楼梯口黄影一闪,好像是白玉,他很想跑过去看个明白,又恐自己疑心生暗鬼,弄错了让人笑话。他心中栗六,酒肉的滋味就不晓得了。草草吃了个半饱,就叫伙计领他去房间。
他的房间在二楼西头第一间。推开西窗,凛冽的朔风直灌进来,但见镇里万家灯火,笙歌之声隐隐传来,觉得市镇确跟大山里很不一样。他又推开北窗,遥望燕府的宅子,那里是一片黑暗,想来燕南飞已经溜走了。想想今日何等热闹的燕府此刻一片死寂,荣衰之转换不过是在须臾之间,心中也颇有些感触,便曼声吟哦:“祸福茫茫不可期……”
他一句还未吟完,隔壁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大都早退似先知。”随即就是一阵“格格格”的娇笑。
一听这熟悉的声音,他忍不住大叫:“白小姐!”忙伸出头去,但“噗”地一声,隔壁的北窗关上了。一个窈窕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窗纸上。
看这个影子又努嘴又比手势,宫虎又喜又憾,喜的是在这里又遇见白玉,憾的是客栈之中,虽近在咫尺,却不能从容说话。
他痴痴地看着隔壁窗户上的人影,盼望那窗户打开,让他再看一看也好。可是,间隔房里的灯熄灭了,那影子也随之不见。
他关上北窗,躺在床上想:白玉是不是跟她的凶师父一起回来的?她们回来干什么?白玉将包袱还给他后,有没有遵师父的责骂?她们到底是什么人?……
他胡思乱想着,听楼下饭厅里的喧闹渐渐归于静寂,楼梯上的脚步声也不复再响。夜深了。外面街上巡夜的更夫,鸳鸯敲着梆子,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他渐觉朦胧起来,正要进入梦乡,忽听北面“嗒”一声响,有一物穿破窗纸飞进来,落在桌上。
他急忙披衣起床,挑亮了油灯,看见桌上有一枝金簪。
他拿起金簪端详了一会,心中一动,开了北窗探身出去看,隔壁的北窗大开着,里面黑洞洞的了无声息。他在洞中住了六年,早熬出一双夜眼,见房内没有人,又见远处的屋脊上,隐隐约约有一个黑影飘过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宫虎坐回到床上,心里乱糟糟的。一会儿为白玉担心,她深更半夜出去,多半又是取谁的“包袱”,万一失手如何是好?一会儿又猜测她惠赠金簪的意思,禁不住脸热心跳。一会儿又想白玉若是去取燕南飞的性命,燕府朋友众多,高手如云,她一人孤身前往,.太危险了!
这样一想,他再也坐不住了,只恨自己空有一身蛮力,却连一点轻功也不会,不能如白玉似地高来高去。没奈何只得带上短剑,背好包袱轻轻出房下楼。看守门的伙计正在打瞌睡。他轻轻拨开边门的门闩,挨身出去。顺着大街,飞快地奔向燕府。
夜雾里,燕府大门紧闭。宫虎趴在门缝上看,燕家这两扇大朱门做得极为严密,竟一丝缝隙都不露。将耳朵贴在门上凝神倾听,里头一点声音也没有。照理说燕家偌大一个宅子,值夜守更的下人当有不少,不会不弄出一点声响,除非是跑光了。
按宫虎现在的功力,大门本拦不住他。但夜深时分,破门之声定会惊扰四邻,他不肯这样做。看看围墙高达两丈,他没练过纵跃术,绕墙彷徨,一时无以为计。
走到东北角墙下,见墙内有一束大树的枝干高于围墙,垂下来,离地有一丈五的距离。他想何不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纵上去攀住树枝。当下后退几步,提气一跳。身子竟如一蓬烟似地上窜,不仅高过了围墙,超过了三丈高的树冠尚不减上升之势。倒使他大吃一惊,万想不到自己能蹿得这般高。
要知宫虎现在的内力当世几已无人能及,内力是轻功的根基。他又是憋足劲猛地一蹿,怎不能纵四丈有余?
他身下是树冠,他又不懂如何落地,身子坠下来,压断了小腿粗的两根老枝,才冬地摔到地上。
树枝的断裂在黑夜中发出骇人的巨响。他吓得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良久,爬起来看,只见假山、水池、凉亭、石桌,花木扶疏,曲径通幽,原来是燕家后花园。
他从月洞门穿出,来到燕府内宅,上楼下楼看了个遍,只见箱笼零乱,屏风倒翻,好像被盗贼洗劫过一般,却没有一个人。看来燕南飞是举家潜逃了。
又从内宅跑到外厅,大厅里和天井里,桌椅颠倒,一片混乱。
忽听西厢房廊下有一声人的呻吟。宫虎一惊,忙隐身在亭柱后,凝目看去。廊下的栏干上有一个人背靠柱子坐着,一把窄窄的柳叶刀搁在栏杆上。
那是谁?白玉是不使刀的。难道是个飞贼?
宫虎蹑手蹑足地挨过去。那人似乎也听到了什么声音,一把抓起刀站起来,警觉地向四下里看。当他把脸转向宫虎这一边时,宫虎看了个真切:竟是客栈中遇到过的少年书生!
宫虎“啊”了一声。那少年书生闻声一惊,一抬手,发出一枚暗器。随即身形骤起,掠上屋脊,一蓬烟似地去了。
那暗器明晃晃的,挟着“咝咝”的风声电射而来,宫虎措不及防,不由本能地伸掌去挡。
“叮”一声轻响,暗器被他雄浑无比的掌风所阻,落在砖地上。宫虎拈起来看:是一枚柳叶形的极薄的钢镖。
他心中有点儿气愤。他好意招呼那书生,却平白无故招来一枚暗器,这人也太不讲道理了。
这时,镇子里响起此起彼应的鸡啼声。既然找不到白玉,宫虎也无意在此久留。他收起柳叶镖,开了大门,出燕府,回客栈。白玉仍没回来。
睡是睡不着了,回想出山来,他因为不会武功,处处挨打,处处受制于人,若非那三招剑式护身,恐怕早就没命了。他外公传下来的《小小真经》既是武学瑰宝。上面一定载有许多高深的武功。长夜无事,何不拿出来学习呢?
他在灯下解开包袱,取出《小小真经》一翻,傻眼了;里面从头到尾,一页一页黄绢纸上,排列着一行一行的蝌蚪文。
他一字不识,如何学习?
撰写这本《小小真经》的人真是富于心机。蝌蚪文是上古的文字,今世能识者寥寥无几。武人大多不好文,得到“真经”不识文字,也是枉然。而文人中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家,又都不好武,这种武学典笈,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屑一顾。唯有文武兼备的不世奇才,方有缘成为撰写这本典笈者的传人。
由此,宫虎悟到:世上武人虽多,但能开宗立派,而成大家,必得有文才相济,而能融会古今,继往开来,光耀千秋的大才子,决不会产生于尔虞我诈,我杀去,你杀来的江湖豪客之中。
这样一想,他心中的懊恼和沮丧一扫而光。他觉得,这本“真经”虽是他亲外公传下来的,他的父母亲也因之而死。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是“真经”的当然占有者。古人说:“无德而禄,殃也!”世上的珍宝,唯有德者居之。他应该把这本《小小真经》保管好,将来交给大德大贤有大智慧的人。
他把《真经》仔细包好。
这时,天已亮了,伙计敲门进来说马匹已购来。
宫虎随小二下楼,到后面马房里看马。见那马又瘦又小,肋骨一根根排列得极整齐,皮毛上除了污泥就是粪便,臭不可闻,一双糊满眼屎的眼睛黯然无光。
小二见宫虎皱起眉头,忙赔笑说:“这马外形差一些,确是匹好马,走道风快。你老看牙口,看这胸脯的腱子肉。待我替你老把它洗刷干净了,二十两银子也不卖!”又伸出手来讨赏。
宫虎被缠得没法子,拈了块碎银子给小二,自己去吃早饭。
吃了早饭,小二把马也洗刷过了,水淋淋地牵来,说:“你老看:这马‘跨灶’,它老娘定是千里马的种。”
宫虎不同他多啰嗦,接过缰绳就走。街上的闲人看一个雄赳赳的少年人牵了如此丑陋的一匹小马,无不掩口而笑。
出了和顺镇南路口,他心想这一走,或与白玉再难见面,取出金簪看一阵,叹一口气,认镫上马。那马向前一纵,小跑起来。
他轻轻伸出手,好像那包袱只是一个幻象,手一碰,就会变为乌有。
他的手指触着了包袱皮,感觉到了包袱皮粗布的纹理。
是真的!他一把抓下包袱,紧紧抱在怀中。但是,他又疑虑起来,包袱虽是真的,那里面的东西有没有少?尤其是那一本《小小真经》?
他小心翼翼地解开结头,一颗心怦怦乱跳,似乎要从喉腔里蹦出来。
衣服、鞋袜、银子……都在。
那本《小小真经》呢?也在!就裹在衣服的中间,完好无损!
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现在,该想想看,是谁把包袱送回的?或者是谁把包袱从窃贼手中取来送回的?
他的目光落到那堆火上,拐杖已烧了半截。火堆将熄灭,拐杖上冒出一缕青烟。他又发现脚下那只没吃完的熟鸡。
脑中电光一闪,他明白了,是那个老婆婆。
他拔脚就跑,冲进林子。干硬的树枝抽打着他的脸和头,他也顾不得了。他要找到那老婆婆,他要好好地谢谢她。
他穿出树林,却陡然收住了脚步。
树林边,有两个女子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左面身穿墨绿色衣裙的是个中年妇女,梳得高高的头髻上插着一支金光灿灿的凤钗。她那张白如凝脂的脸上,有一道从右额穿过鼻梁到左嘴角的红色伤疤,这不仅破坏了她的美丽的容貌,而且平添一股杀气。她的目光也是冰冷的,像刀子一样刺人。
宫虎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女子,但一时却想不起来。
右面那个少女,身穿黄罗衣衫,微黑的俏脸上毫无表情,她的右臂被中年女子紧紧抓住,给人一种被挟持的印象。她看到宫虎时,眼睛里迸出一星喜悦的火花,但一闪即逝,只微微咬着下唇。西斜的阳光镀在她的头发和肩头,好像镀上一层金子。她的脚边堆着一件灰不溜秋的破袍子。
宫虎一见破袍子,心中才明白了,原来那龙钟的老婆婆是这个少女改扮易容的。怪不得那“老婆婆”的眼睛明若秋水,牙齿横排碎玉,身上还有粉香,说话不三不四!
他本想热情地向她道谢,但一看中年女人拒人千里的冷漠,只好拱了拱手说:“多谢白小姐还我包袱!告辞了!”
他转身就走。走出三四步,就听到身后一声低喝:“站住!”随即腰间一紧,低头看,一条金丝软鞭已如长蛇一样缠住了他。
他只好站住,转过了身子。
中年女子手腕一抖,收回软鞭,冰冷的目光在宫虎身上停了一会儿,又移向白玉的脸上,问:“玉儿,这小子是什么人?你怎么跟他认识的?他包袱中有什么东西?你为什么还给他?”
白玉说:“师父,我不是跟你讲过了吗?他是个四处流浪的臭小子,他那包袱里什么好东西也没有,只有几件破衣裳一双破鞋子。我本来想扔掉的,看他曾出手帮我杀退了‘铁背虬龙’龙振海手下的张彪份上,就把包袱还给了他。”
“真的吗?”中年女子的口气中充满不信任。
“师父连玉儿的话也不相信?”白玉噘起了嘴,反问道。
“好!我们走!”她拉着白玉转身就走。
宫虎正在想,白玉师徒的行事太过奇诡,忽而姓“何”,忽而又姓“白”,忽而骑马,忽而徒步。忽而改装易容,忽而又恢复本来面目,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正想着,忽觉眼前金光一闪。那中年女子头也不回,反手一鞭,长鞭就像一只快疾无比的手,攫向他挎在左肩下的包袱。
包袱是他的命宝,好不容易才失而复得,岂容人家再夺去?但宫虎空有一身神力,武艺却还未入门,眼看鞭子来得奇快,不暇多思,拔出胁下短剑,一招“空前绝后”,呼地卷起一股劲风,将鞭梢碰了回去。
那中年女子“咦”地一声,显出十分惊异的表情。
她方才那一招名曰“反手摘星”,用以对敌,从未失手。她鞭梢上有两只尖锐的钢钩。这一招使出,攻敌之不备,钢钩就摘敌手的眼珠,现在用来摘包袱,包袱比眼珠大千百倍,岂有不中之理?谁知这少年短剑随随便便一挥,不仅破了她的拿手绝招,一股大力从鞭上传过来,还震得她虎口发麻。难怪她要为之惊叹了。
她冷笑一声,说:“阁下深藏不露,佩服,佩服!你是何人的弟子?有这般身手!”
宫虎说:“我是我大哥的弟子。”要知他本没有从谁学艺,“三空剑法”是独孤一人教的,名份上虽没拜师,心里却将这位大哥当作师父。他没有什么心机,想到了便说。
中年女子一听,以为他是戏弄她,眼中要喷出火来,手一挥,长鞭在空中划一个弧,劈头抽去,竟用上了七成功力,鞭风呼呼大响。
宫虎只好将“空中楼阁”使出来。中年女子的鞭法、功力自然远在她徒弟白玉之上,一见无隙可击,立刻变招,鞭梢像蛇头一般昂起,梢头的钢钩如两枚蛇牙,虚噬对方鼻眼,实击胸腹,而“蛇头”左右抖动,又可随时咬向左右肘。宫虎不管,“空中楼阁”之后就是“空空如也”,“三空剑法”总共三招,他来来回回使这三招,似在身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中年女子一连攻了三五十招,一点也攻不进去。
中年女子看去,这少年虽只有三招剑法,那剑尖也似系有重物,毫无轻灵翔动之感,大违剑术的常理。她猛想起“大拙似巧”的武学至理,心头一凛,突地后纵一丈远,厉声问:“北门天宇是你什么人?”她听说“天下第一剑客”北门天宇自创了一套“混沌剑法”,深合返朴归真的道理,虽没见过,但这少年的剑式也是平生仅见,不由就将两人连在一起了,是以有此一问。
宫虎下山来后,第一次听人主动提到北门天宇的名字,心中一喜,说:“他是我的亲人。”这是他的心里话,故语声真挚,喜形于色。
那中年女子顿时脸色大变,惊惶四顾,唯恐北门天宇藏在左近,头一低,拉着白玉飞快地走了。
宫虎一看北门天宇四个字有这么大的威力,竟能吓走那一脸凶相的中年女人,虽然还未见过师伯一面,心里却十分敬仰。
见中年女人和白玉的身影迅速地在薄暮降临的旷野上小去,又想起白玉临去前的回眸一瞥他心里突然涌过一股惆怅。这股惆怅就像那天边的褐云似地,浓郁得一时难以化开。
包袱既已找回,他就得赶到同兴镇去找洪影,他还得告诉她,她的仇人“五湖一鹤”孔羽生就在这一带。
天已快黑了,近处没有一个人影,他不知同兴镇该往哪个方向走。他只有先回到大路上去,那里有希望碰到个把行人。
跟着师父在旷野上走,白玉的心里也充满着一种难言的惆怅。
她奉师父之命,偷了“铁背虬龙”的“冰绡衫”,偷了“琴瑟和调”之一的雷琴心的“焦尾琴”,偷了许多武林好手的藏珍,并遗下一朵绢制腊梅花,栽赃于“寒山一枝梅”巫倩倩。她自己并不要这些东西,是师父要。她无母无父,是师父将她养大,又授以武功,师父要她干什么,她自得遵命。她与“寒山一枝梅”巫倩倩也没有私怨。巫倩倩是她师父巫飞飞的姐姐,她不知师父为何将巫倩倩恨之入骨,亲姐妹老死不相往来。师父叫她嫁祸于巫倩倩,她也照办。
白玉在做这种事的时候自也尝到了一种乐趣。她能从那么多高手那里偷得他们视若性命的宝贝,证明她有本领。他们失了宝贝,没头苍蝇似地四处乱飞,她看了好笑。听他们咬牙切齿地诅咒“寒山一枝梅”,她感到快慰。
窃取宫虎包袱的动机,则与她以前干事时的想法不同,她只是想跟他开个玩笑。当她解开包袱,发现了《小小真经》,真是大吃一惊,又大喜过望。
当年,她师父“孔雀夫人”巫飞飞到大翮山去找这东西,她是知道的。后来师父东西没找到,还险险葬身于大翮山之中——那时宫虎割断绳桥,巫飞飞掉下深壑,万幸在危急关头挥出长鞭钩住了一块突出的石头,但脸上却被石棱子割了一道血口子——。师父的性命虽保住了,但一张使她自豪、自傲的脸蛋却从此毁了。
现在,白玉在无意中得到这曾令师父付出昂贵代价的《小小真经》,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献给师父,以抚平师父深刻在心上的伤痕。
她知道,一个绝世姿容的美人,最爱惜的,就是她的容貌。师父从大翮山带着脸上的伤痕回到灵山后,曾经连毙十二名侍女,只因她们的目光在师父的脸上多停留了一会儿。这次下山来,师父大多也带着面纱,而且隐姓埋名。
她想,如果师父得到了她为之毁容的《小小真经》,那冷若冰霜的脸上,或会露出一丝笑意;那冷若寒冬的心里,或会拂过一阵春风。
但是,她很快又犹豫起来。那个名叫“宫虎”的孤儿失落了这件东西,不知会急成什么样子!
这是她第一次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也许她和他都是孤儿。孤儿对孤儿自会有一种心灵感应吧?
她仿佛看到宫虎急得拔自己的头发,拿头往墙上撞,甚至把短剑插进自己的胸膛……
她坐立不安了。
当她终于将包袱搁在了树杈上时,她心里充满了一种甜甜的幸福。这种感觉,她从未有过。她第一次知道:为别人做点好事,原来是很快活的。
当着师父的面,她自不敢跟他说话。其实,她有很多话要跟他说。她恍惚觉得,她和他已认识了很长时间。在他面前,她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喜,可以怒,可以哀,可以乐。
可是,她只能跟师父走。跟这个冷冰冰的,不会笑的人走。
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呢?
白玉不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玉儿,你为什么叹气?”巫飞飞的眼睛怀疑地盯着白玉。
“师父,我们还要走到哪里去呀?”
“回和顺镇,去找燕南飞。你累了吗?”
“有一点累。不过,师父,我们跟燕南飞素无瓜葛,去找他干吗?”
“去帮他。帮他对付他的仇人。”
“这我就不懂了。我们管人家的事干什么?”
“因为他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
“谁?”
“那个使鞭的蒙面女子。我一看她的身法,一听她的声音,我就知道她是谁了。所以我向她发了三枚透骨钉。”
“她是谁呀?”
巫飞飞冷笑一声,一字一顿地说:“‘寒山一枝梅’巫倩倩!”
师父的声音中充满了怨毒,白玉不禁打了个寒噤。师父恨她的姐姐,她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了什么。她以前问过,师父不回答。此刻,她又忍不住问:“师父,她怎会成为你的仇人的?”
巫飞飞只长长地叹息一声,冷冷说:“你不必问。”默然有顷,又说:“玉儿,你练武太不用功,你看人家的徒儿,武功比你高多了!”
“师父,你是说那个要报仇、姓何名冰儿的姑娘吗?”
“是的!你太叫我失望了!如果你能打败她的徒儿,我能打败她……”
白玉问:“师父,你能打败她吗?”
“她的武功又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一定要打败她!”巫飞飞咬牙切齿地说。
白玉不再说什么。她的心头掠过一片阴影。她觉得师父心中郁积的仇恨太多了。跟着一个靠仇恨为动力的人过日子,她索然无味。
她在想,那个宫虎到哪里去了?
宫虎又回到了和顺镇。
路上有个行人告诉他,同兴镇在和顺镇的南面。要到同兴镇去,必得经过和顺镇。和顺镇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如果随着南去的商队走,担保不会迷路。
回到和顺镇,正是掌灯时分。灯影里,墙根下,一些人正在议论着燕老爷家庆寿庆出祸来,若不是燕老爷的朋友多,两女侠已取了他的性命。
宫虎听了发笑,两女侠明明是看在一双幼女面上才暂且放过燕南飞的,怎么又变成了他朋友见义勇为的结果呢?一镇之上,近在咫尺,传闻竟如此不确,实在可笑。
街上有家高升客栈,大灯笼挑在半空,红彤彤的老远就看得清楚。
宫虎一走进去,客栈的伙计就殷勤招呼:“客官是住店还是吃饭?住店楼上有单人房间,吃饭楼下店堂里有酒有菜。客人若怕吵,亦可将酒菜送到房间里去。”
宫虎说:“我住店,也吃饭。就在楼下吃吧,胡乱来些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就行。”
伙计将宫虎让到店堂内一张空座头坐下。先端来热茶,送上热手巾把儿,又将一壶酒,一盘卤牛肉,一笼热包子端来,宫虎便问:“老兄尊姓?”
伙计笑说:“做伙计的什么姓不姓,叫我小二就中。:
宫虎说:“小二哥,贵店今日客多?”
小二说:“不少不少,都是像你大爷这样挎刀佩剑的侠客。”
宫虎说:“我可不是侠客。我路过贵镇,要到同兴镇去,路径却不熟,不知贵店可有同兴来的客商,或去同兴的客商?”
小二说:“大爷的意思我懂了。真是不巧,前天有一伙同兴布商住在小店,昨儿一早就回去了。其实到同兴这条路很好走,一马平川的大路。你老在小店住一宿,明儿吃了早点,出镇南口,顺大路一直往南,走个三五天也就到了。你老若懒得走,小的明早到骡马市上给你老牵一匹快马来,两天就能到。”
宫虎就从包袱里摸出三只银锭,托在手心里问:“小二哥,吃、住加一匹马的钱,够不够?”
小二见三只白花花的银锭,每只足有五两重,笑眯了眼;伸手来抓,嘴里说:“够了,够了,不多不少。”
小二的手刚抓起银锭,斜刺里伸过一只筷子,筷子在他虎口轻轻一点,抓起的银锭又落回宫虎手心。一个声音说:“老兄上当了。吃、住加一匹马,何须这许多银子?老兄给他两只银锭足矣!”
说话的是个少年书生,头顶方巾,身穿天青色长袍,生得眉清目秀。他筷头又一点,解开了小二被封的穴道,说:“开店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岂可欺骗客人?”
小二满面羞惭,拿了两只银锭唯唯去了。
宫虎是第一次花钱,差点上了小二的当。钱是身外物,他倒不在乎,却也不愿受人骗。幸亏这少年书生及时点破,便向他拱拱手:“多谢指教!”
少年书生眉一扬,微笑说:“兄台是到同兴去?”
“正是。”
“不敢动问,兄台是去做生意抑或干别样营生?”
宫虎想了想,说:“投亲。”
“哦?”那少年书生很感兴趣地问:“同兴镇五大姓,兄台的亲戚尊姓?”他的目光不经意地在宫虎腰间的短剑上一掠。
宫虎见他用筷头点穴解穴,晓得他身负武功,又见他关注自己的短剑,心里有了警惕,素昧平生,岂可告诉他实情,就捏了个姓说:“敝亲姓王,是小户人家。”
那少年书生略显失望,朝宫虎拱拱手,起身走了。
吃饭的客人很多,至少有一半是佩戴兵器的武夫,叽叽喳喳都在谈论今日燕府所发生的事。有的说想不到“有求必应”燕南飞竟是靠打家劫舍发的财,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说:燕老爷慷慨侠义,即便早年干过错事,这些年做了那么多有利于江湖朋友的好事,功足以抵过了。有的说:杀人偿命,燕南飞恶贯满盈,躲得过今朝,躲不过明日。又有一个人大声问:“却不知燕南飞如何自行了断?”另一个人答:“自行了断?做梦!那两女子太忒心慈手软了。她们一走,燕家就关门闭户,打算逃之夭夭了。”
宫虎边吃边听,将他走后燕家发生的事听了个大概。燕南飞并没有自尽赎罪,而是收拾细软,遣散家人,打算逃往他的大师兄“韦驮再世”吴文起处避风。那吴文起是当今武林曲指可数的高手,又最重师门情谊,足可保燕南飞无虞。
宫虎听了,嗟叹不已,白玉和她师父一时糊涂,放虎归山,从此后患无穷了。但又想,当时情景,看一双稚龄幼女哀哀不已,换作他,也下不了手的。又奈之何?
一个人正在胡思乱想,忽觉有人从他身边走过,低低笑了一声。这笑声十分熟悉,循声望去,楼梯口黄影一闪,好像是白玉,他很想跑过去看个明白,又恐自己疑心生暗鬼,弄错了让人笑话。他心中栗六,酒肉的滋味就不晓得了。草草吃了个半饱,就叫伙计领他去房间。
他的房间在二楼西头第一间。推开西窗,凛冽的朔风直灌进来,但见镇里万家灯火,笙歌之声隐隐传来,觉得市镇确跟大山里很不一样。他又推开北窗,遥望燕府的宅子,那里是一片黑暗,想来燕南飞已经溜走了。想想今日何等热闹的燕府此刻一片死寂,荣衰之转换不过是在须臾之间,心中也颇有些感触,便曼声吟哦:“祸福茫茫不可期……”
他一句还未吟完,隔壁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大都早退似先知。”随即就是一阵“格格格”的娇笑。
一听这熟悉的声音,他忍不住大叫:“白小姐!”忙伸出头去,但“噗”地一声,隔壁的北窗关上了。一个窈窕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窗纸上。
看这个影子又努嘴又比手势,宫虎又喜又憾,喜的是在这里又遇见白玉,憾的是客栈之中,虽近在咫尺,却不能从容说话。
他痴痴地看着隔壁窗户上的人影,盼望那窗户打开,让他再看一看也好。可是,间隔房里的灯熄灭了,那影子也随之不见。
他关上北窗,躺在床上想:白玉是不是跟她的凶师父一起回来的?她们回来干什么?白玉将包袱还给他后,有没有遵师父的责骂?她们到底是什么人?……
他胡思乱想着,听楼下饭厅里的喧闹渐渐归于静寂,楼梯上的脚步声也不复再响。夜深了。外面街上巡夜的更夫,鸳鸯敲着梆子,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他渐觉朦胧起来,正要进入梦乡,忽听北面“嗒”一声响,有一物穿破窗纸飞进来,落在桌上。
他急忙披衣起床,挑亮了油灯,看见桌上有一枝金簪。
他拿起金簪端详了一会,心中一动,开了北窗探身出去看,隔壁的北窗大开着,里面黑洞洞的了无声息。他在洞中住了六年,早熬出一双夜眼,见房内没有人,又见远处的屋脊上,隐隐约约有一个黑影飘过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宫虎坐回到床上,心里乱糟糟的。一会儿为白玉担心,她深更半夜出去,多半又是取谁的“包袱”,万一失手如何是好?一会儿又猜测她惠赠金簪的意思,禁不住脸热心跳。一会儿又想白玉若是去取燕南飞的性命,燕府朋友众多,高手如云,她一人孤身前往,.太危险了!
这样一想,他再也坐不住了,只恨自己空有一身蛮力,却连一点轻功也不会,不能如白玉似地高来高去。没奈何只得带上短剑,背好包袱轻轻出房下楼。看守门的伙计正在打瞌睡。他轻轻拨开边门的门闩,挨身出去。顺着大街,飞快地奔向燕府。
夜雾里,燕府大门紧闭。宫虎趴在门缝上看,燕家这两扇大朱门做得极为严密,竟一丝缝隙都不露。将耳朵贴在门上凝神倾听,里头一点声音也没有。照理说燕家偌大一个宅子,值夜守更的下人当有不少,不会不弄出一点声响,除非是跑光了。
按宫虎现在的功力,大门本拦不住他。但夜深时分,破门之声定会惊扰四邻,他不肯这样做。看看围墙高达两丈,他没练过纵跃术,绕墙彷徨,一时无以为计。
走到东北角墙下,见墙内有一束大树的枝干高于围墙,垂下来,离地有一丈五的距离。他想何不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纵上去攀住树枝。当下后退几步,提气一跳。身子竟如一蓬烟似地上窜,不仅高过了围墙,超过了三丈高的树冠尚不减上升之势。倒使他大吃一惊,万想不到自己能蹿得这般高。
要知宫虎现在的内力当世几已无人能及,内力是轻功的根基。他又是憋足劲猛地一蹿,怎不能纵四丈有余?
他身下是树冠,他又不懂如何落地,身子坠下来,压断了小腿粗的两根老枝,才冬地摔到地上。
树枝的断裂在黑夜中发出骇人的巨响。他吓得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良久,爬起来看,只见假山、水池、凉亭、石桌,花木扶疏,曲径通幽,原来是燕家后花园。
他从月洞门穿出,来到燕府内宅,上楼下楼看了个遍,只见箱笼零乱,屏风倒翻,好像被盗贼洗劫过一般,却没有一个人。看来燕南飞是举家潜逃了。
又从内宅跑到外厅,大厅里和天井里,桌椅颠倒,一片混乱。
忽听西厢房廊下有一声人的呻吟。宫虎一惊,忙隐身在亭柱后,凝目看去。廊下的栏干上有一个人背靠柱子坐着,一把窄窄的柳叶刀搁在栏杆上。
那是谁?白玉是不使刀的。难道是个飞贼?
宫虎蹑手蹑足地挨过去。那人似乎也听到了什么声音,一把抓起刀站起来,警觉地向四下里看。当他把脸转向宫虎这一边时,宫虎看了个真切:竟是客栈中遇到过的少年书生!
宫虎“啊”了一声。那少年书生闻声一惊,一抬手,发出一枚暗器。随即身形骤起,掠上屋脊,一蓬烟似地去了。
那暗器明晃晃的,挟着“咝咝”的风声电射而来,宫虎措不及防,不由本能地伸掌去挡。
“叮”一声轻响,暗器被他雄浑无比的掌风所阻,落在砖地上。宫虎拈起来看:是一枚柳叶形的极薄的钢镖。
他心中有点儿气愤。他好意招呼那书生,却平白无故招来一枚暗器,这人也太不讲道理了。
这时,镇子里响起此起彼应的鸡啼声。既然找不到白玉,宫虎也无意在此久留。他收起柳叶镖,开了大门,出燕府,回客栈。白玉仍没回来。
睡是睡不着了,回想出山来,他因为不会武功,处处挨打,处处受制于人,若非那三招剑式护身,恐怕早就没命了。他外公传下来的《小小真经》既是武学瑰宝。上面一定载有许多高深的武功。长夜无事,何不拿出来学习呢?
他在灯下解开包袱,取出《小小真经》一翻,傻眼了;里面从头到尾,一页一页黄绢纸上,排列着一行一行的蝌蚪文。
他一字不识,如何学习?
撰写这本《小小真经》的人真是富于心机。蝌蚪文是上古的文字,今世能识者寥寥无几。武人大多不好文,得到“真经”不识文字,也是枉然。而文人中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家,又都不好武,这种武学典笈,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屑一顾。唯有文武兼备的不世奇才,方有缘成为撰写这本典笈者的传人。
由此,宫虎悟到:世上武人虽多,但能开宗立派,而成大家,必得有文才相济,而能融会古今,继往开来,光耀千秋的大才子,决不会产生于尔虞我诈,我杀去,你杀来的江湖豪客之中。
这样一想,他心中的懊恼和沮丧一扫而光。他觉得,这本“真经”虽是他亲外公传下来的,他的父母亲也因之而死。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是“真经”的当然占有者。古人说:“无德而禄,殃也!”世上的珍宝,唯有德者居之。他应该把这本《小小真经》保管好,将来交给大德大贤有大智慧的人。
他把《真经》仔细包好。
这时,天已亮了,伙计敲门进来说马匹已购来。
宫虎随小二下楼,到后面马房里看马。见那马又瘦又小,肋骨一根根排列得极整齐,皮毛上除了污泥就是粪便,臭不可闻,一双糊满眼屎的眼睛黯然无光。
小二见宫虎皱起眉头,忙赔笑说:“这马外形差一些,确是匹好马,走道风快。你老看牙口,看这胸脯的腱子肉。待我替你老把它洗刷干净了,二十两银子也不卖!”又伸出手来讨赏。
宫虎被缠得没法子,拈了块碎银子给小二,自己去吃早饭。
吃了早饭,小二把马也洗刷过了,水淋淋地牵来,说:“你老看:这马‘跨灶’,它老娘定是千里马的种。”
宫虎不同他多啰嗦,接过缰绳就走。街上的闲人看一个雄赳赳的少年人牵了如此丑陋的一匹小马,无不掩口而笑。
出了和顺镇南路口,他心想这一走,或与白玉再难见面,取出金簪看一阵,叹一口气,认镫上马。那马向前一纵,小跑起来。
相关热词搜索:一剑三花
下一章:第十二回 侠少素轻七尺躯
上一章:第十回 挥刀劈开迷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