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24-08-21 作者:和田龙 译者:陆求实 来源:和田龙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佐间口城门前,丹波与山田带刀同时使劲磕一下马肚子,两人胯下的战马立即腾身往前跃去。丹波和山田都伏低了身子骑在马上,以加快马的奔跑速度。两人在田埂道上一条直线地急速接近,但是谁也不想避开对方。丹波在山田举枪直刺过来的一刹那前,握住枪柄中间,举起长枪在头顶上抡了一圈。
“看,正木殿下的绝招使出来了!”从佐间口的城楼上探出身子观察外面情况的兵士们一齐发出喝彩声。每次交战,丹波总是身先士卒突入敌阵,几乎每次都是拿下头功。而每次突入敌阵之前的那一瞬间,他必定要做一个抡起枪在头顶上舞一圈的动作,兵士都将其视为丹波充满信心的举动,“看正木殿下如此从容,可见敌人没什么可怕的”,于是纷纷勇敢向前冲去。其实这并非是丹波从容自信的表现。
“手脚听使唤么?”他只是如此想而已。心里是不是害怕,是不是因害怕而引起手脚紧张,使不上劲?丹波只是为了确认这一点才拼命做这样的举动。此刻,丹波抡起长枪挥舞一圈后,将枪尖指向山田的咽喉,然后停住。
“使得上劲哩!”身体内热血沸腾,但是头脑却像冰一样冷静,体脑一心,手眼一体。
“没问题!”丹波张开大口,像只野兽似的咆哮起来:“今天,要让敌我双方都瞧一瞧我正木丹波的武勇!”《忍城战记》中花费颇多笔墨大书特书的丹波的武勇,在转瞬之间便结束了。随着丹波的一声咆哮,山田的视线从丹波身上稍稍偏离开去。
“瞧好吧!”丹波瞪大了眼睛。战马随着骑手的视线而行动。山田的视线,从面对丹波的一条直线上朝胯下的战马稍稍偏去,战马随即作出反应,与山田的身体间出现了一丝空隙。
“躲开了啊!这下你可完蛋了!”丹波高声叫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枪朝山田刺去,顿时刺穿了山田的咽喉,接着手腕一拧,将横穿进去的枪尖往上挑起。只见山田的头颅高高飞向空中,而载着无头身子的战马失去重心,一头扎进了深深的田里。敌人的先锋部队被这瞬间发生的事情吓蒙了,呆呆地站立不动。前方视野开阔。丹波一点儿也不放慢马速,直朝敌人的先锋部队冲过去,霎时间便到了跟前。
敌人的火枪手还没装填好弹药,抬起头来愣愣地看着丹波。这是发生在夏天的事情。一个浑身漆黑的恶魔,在灿烂的阳光包裹下,居高临下,瞪着双眼恶狠狠地注视着自己。火枪手立即丢下手中的火绳枪,甩开两手,噼里啪啦地四散逃命,但是双脚却陷人泥田里拔不起来,而且越挣扎陷得越深。
“马队往前冲!”恶魔朝身后的骑兵火枪队命令道。——原来如此啊!正家望着蜂拥而来的骑兵火枪队,心里已知先锋部队情况不妙,他深为自己没有听取山田的忠告而懊悔。先锋部队一起往后溃逃。田埂道上的倒还好,行进在麦田里的可就惨了,深一脚浅一脚的哪能轻易地转身逃跑。有的火枪手急急地往枪管里装填弹药,但终究是来不及了。
冲至敌军先锋部队的骑兵火枪队,齐刷刷地朝敌人举起了枪口,七十条火绳枪各自瞄准了目标。丹波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命令道:“把弹丸射向动弹不得的敌人好像有些可怜,不过这也是武士的惯例,把他们全都给我射杀掉!”骑兵火枪队的枪口一齐喷出火来,随即,骑手与火枪手交换手中的火绳枪,再次朝敌人射击。
和泉把守的长野口,情势十分危急。守卫长野口的兵士一共只有三百五十人,人手严重不足。——这可是没辙了。听着不间断的枪声,和泉知道情势不妙,他摊开手脚,背靠在城墙上,决定暂时放弃还击。
“你们也先离开那儿!”和泉命令兵士们不要从城墙上探出头去,然后闭起眼睛,像是在打盹儿一样。这时,传令使从佐间口策马而来:“正木殿下已经挑了敌军一名偏将!”
“是吗。”和泉面露不悦之色,用手指着城墙外,“这里是这副模样,你来看!”传令使探出头去看了一眼。妈呀!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隔着十间开外的忍川,敌军大约有一千名火枪手,分成三个梯队,交替射击着,火力一刻也不停息。敌人的火枪队已经抵达忍川的对岸岸边。和泉按住传令使的头,将他按到城墙后面躲避起来:“三个梯队交替射击,这虽是老套的战法,不过却很奏效哩。看来这个敌将还蛮会打的嘛。”
十五年前,织田信长在长筱之战【长筱之战: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与武田胜赖军在三河长筱进行的一场激战,联军大胜。织田军的火枪队以独特战术压制了武田军的马队,给以后的战术、战法带来划时代的改变。——译注】中首次采用了这种梯队式的不间断射击战术。和泉所说的老套战法,却在进攻敌人城池时发挥出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运用这种老套战法的进攻方大将,就是大谷吉继,所率兵力是六千五百人。吉继骑马立在中军,双手交叉,远远眺望着由火枪队组成的先锋部队的动静。看到城内的守敌被火力彻底压制住,缩在城墙后面不敢探头,吉继下达了突击命令:“是时候了。给我把城门撞开!”先锋部队立即分成两列,从后面推出一根用来撞击城门的巨大圆木。这根圆木,是秀吉从前线指挥部所在的早云寺里特意挑选的,又粗又长,正好用来攻城。
城内毫无还击,因而圆木很轻松地便突进到了长野口城门前。借着突进的势头,兵士们越过木桥,“轰——轰——”开始用圆木撞击城门。城门被撞得吱吱呀呀直响,并且剧烈地摇晃,和泉这才睁开眼睛。
“来了!”他吩咐传令使:“等敌人火枪队渡河了就告诉我!是全部!”说完,他跃上静静地候在旁边的高大的枣红马,迎着城门飞驰而去,背对着兵士们,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城门。因为丹波赢得了使用朱枪的荣誉,所以和泉便将自己的铠甲统一成朱漆色,而手中一杆粗柄的长枪,则是乌黑的,手下人全都清楚他的用意。每逢出阵,和泉以他那出众的膂力横挑竖劈,全身溅满敌人的鲜血,整条长枪也被染成通红。
“我的朱枪就是这个!”将血淋淋的长枪往旁边的喽啰怀中一扔,便是这个巨汉结束战斗的标志。此时,守卫长野口的兵士们看到和泉宽阔的朱红色后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定感。然而,“轰——轰——”的撞击声不断传来,兵士们还是不由得为之神色大变。
“火枪队先不要开火!”和泉表情痛苦地大声问趴在城墙上观察敌情的传令使,“还没有啊?”一面是进攻的敌人在撞击城门,另一面,火枪队也在不断逼近城墙,第一梯队已经开始渡河了。河水很浅。
“开始渡河了!”传令使朝着和泉大喊道。
“是全部吗?”
“不,才第一梯队。”
“不是说过全部吗?”就在和泉怒喝的时候,又传来巨木猛烈撞击城门的响声,横在门背后的门闩几乎就要断裂了。
如果说长野口的和泉是在苦苦招架,那么下忍口的韧负就几乎被敌人逼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贝塚隼人手中的大刀使得是虎虎生风,上劈、下抡、横砍,每一次出手都是一击必杀。韧负好不容易躲过对方的大刀,但身上的铠甲不是被削去一截,就是被震得绽开了缝。随着贝的每一个动作,在韧负身后观战的老兵们总要发出一阵惊叫:“看样子坚持不了多久啊。”韧负一面判断着自己的力量,一面趁贝贝塚抡刀欲砍的空隙,直直地挥刀朝对方劈去。不料,贝塚将大刀往上划了道半月牙形的弧线,韧负的大刀便腾地从手上飞了出去。
“呀!”韧负心中暗叫不好。——这般不堪一击啊。贝塚只感觉可怜:“瞧这黄毛乳儿惊慌的样子。”然而心里可怜,手上却毫不松劲。使出浑身的武艺干净利落地斩杀敌人,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武士风格。贝塚手腕一转,将划向空中的大刀径直朝韧负的脑袋劈下来。
“不好!”韧负急急抽出腰刀,左手抵在刀背上,朝上勉强架住贝塚劈将下来的大刀。
“韧负殿下,能胜吗?”身后的老兵们一面向后退着一面问。
“你们看着还不明白吗?根本没有胜算啊!”
“那就逃吧!”老兵们说道。韧负紧接着说出的话却令众人哄笑不已:“早就等你们这句话了!”韧负大叫着,将贝塚的刀隔开,拾起地上的长枪,转身朝下忍口城门败逃而去。老兵们也手忙脚乱地追着韧负往城内逃去。
“这是怎么回事?”贝塚心中暗自生疑,“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劲呀。”他没有在后面追击,只是拾起长枪,望着韧负逃走的背影。然而,韧负出乎意料的举动却引得进攻敌人的先锋部队也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反应。田埂小道上的三百余名先锋等不及命令,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朝下忍口方向冲去。与此同时,三成在后面也下达了命令:“想逃跑?立即趁乱出击,不要让敌人跑了!”海螺号、大鼓一齐怒号起来,大部队开始进入麦田,像波涛一样朝泥土垒就的城墙渐渐逼近。
——这或许就是敌人所期待的?贝塚看出了敌军的计谋,赶紧朝从身边跑过直扑城门而去的先锋兵士大叫道:“停下!追不得!”可是眼看猎物到手的兵士们,根本听不见他的叫喊。先锋部队仿佛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吸进去似的,源源不断地朝城门方向涌去。
“糟糕!”贝塚也只好跃上马背,随着兵士们朝城门驰去。进攻方的先锋部队撞破城门,突入到了第三城堡内。守城的兵士大概早已朝主城堡方向逃窜,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敌人的身影。兵士们四处搜寻着,不断朝阴森的树林中央猛进,个个都不愿头功被别人抢了去,故而三百来人的先锋部队越追越急,离大部队也越来越远了。可是追了一程又一程,仍然找不见猎物。终于,兵士们似乎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于是渐渐停止了追击,不住地朝望不到头的森林深处窥视着。
“停下!”这时候,贝塚也气喘吁吁地策马赶到了。贝塚和兵士们一同四下张望着。
“肯定没错!”贝塚凝视着幽暗而寂静的森林,猛然嗅到一股死神的气息。森林的暗处,无数双眼睛在闪闪发亮。三成的三百名先锋,被大约六百名忍城的守卫兵士包围了。六百名老兵手持长枪,一点点地逼近,将包围圈越缩越小,敌人只要稍有反抗,准保有无数支长枪扎进他的胸膛。贝塚一看,长枪的半数都是竹枪,但是枪尖却都用火烧制得锐利无比,足以刺穿敌人的胸膛。这时候,一名武士策马从森林的深处缓缓驰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耀在他身上。
“是那个黄毛乳儿!”贝塚认出来者就是先前自报家门自称酒卷韧负的敌方将领,但横看竖看,同先前却是判若两人。年轻的武士骑一匹菊花青马,嘴角紧闭,用冷峻的目光朝这边注视着,他没有特别在意地凝视着贝,而是气势从容地扫视着整个战场,先前两人刀来刀往时的惊慌表情早已无影无踪。——真是威风凛凛啊!贝塚一瞬间竟忘记了生死安危,望着韧负的英姿看得出神。
身披宽大铠甲的韧负,英姿飒爽,风度翩翩,宛若传说中的古代关东武士。韧负扫视着敌军,心里默默诵读着《孙子·计篇》中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这是决定兵家胜负的第一步啊。”他心里对自己说道,随即大声地对兵士们下达命令:“给我半数杀尽,半数赶出城外!”六百支长枪齐齐杀到,刺、扎、挑……三成军的三百名先锋中的一半人马转瞬之间被杀死,贝塚也因只顾愣愣地欣赏韧负的英姿而被乱枪贯穿了胸膛。被故意“放虎归山”的另一半人马,掉转方向,朝城门外抱头鼠窜。
“追!”韧负一声令下,拍马先朝穷敌追去,身后几十骑武士紧紧跟随着他。溃不成军逃往城外的敌军先锋兵士,在树林中拼命逃窜,很快与突入第三城堡的大部队迎头碰上了。
“快躲开!”逃兵们怒不可遏地呵斥着,同时动手砍杀起挡在自己面前的己方人马来,大部队也被莫名其妙地冲荡着涌向城外。
“怎么回事?”看着像决堤般从城门口溃散而出的人马,位于中军的三成高声叫道。只见城门四周,从里面夺路而逃的先头部队同由外面蜂拥逼进的大部队纠杂在一起,乱作一团,情势已经无法收拾了。这时,从城门内骑马追出一员敌将,正是先前那员意气风发的小将。
“是他干的!”三成恨得咬牙切齿。马上的年轻小将举起了右手。霎时间,一度从城墙上消失的手持军旗的疑兵,纷纷从城墙上探出身子,端起火绳枪,朝这里瞄准呢!
“原来是假装疑兵!”——中计了!这边三成正气不打一处来,那边韧负一声令下:“射击!”顿时城上火枪一齐开火,无数的弹丸呼啸着落到了乱作一团的敌军头上。情势万分危急,三成的兵马陷人了空前的混乱,整支队伍顾不得是狭窄的田埂道还是泥泞的麦田,狼奔豕突般只管逃命。
“继续朝前追击,不要去管首级!”韧负一面厉声喝道,一面率先冲入乱成一锅粥的敌群中。
“将军命令不要去管首级,不要割首级!”紧随韧负的十几骑武士也一面向身后传达命令,一面往前猛冲过去。那个时代,为了显示在战场上的战绩,就必须割下敌人的首级作证明。而此时,为了确保追击的速度,从而确保全军的胜利,韧负只能如此下令,兵士们自然也非常理解。韧负纵马驰骋在田埂道上,一路上举枪挑杀一个又一个敌人,追到麦田尽处,他转身朝跟随的武士们命令道:“散开!”于是,十数骑武士如十几把尖刀插人敌群中,就像利刃裁破薄薄的纸片似的,将敌群一道道地撕裂开来。直刺敌人的长枪上下翻飞,不断地割刺着敌人恐惧无比的神经。
“隼人呢?他被杀了?”三成在人群中寻找着贝塚的身影,但此时贝塚早已不在世上了。非但如此,此刻极度的危险已经逼近了三成自己。拼命逃窜的大部队正朝着贴身侍卫守护的三成涌来,只顾逃命的兵士几乎已经不辨敌我了,甚至跟敌军没什么两样。从大部队中撤逃回来的传令使,冲到三成身旁大声报告:“看样子我军无法收拾了,兵败如山倒啊!”用不着他说,三成心里清楚得很。下忍口城门内,老兵们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三成的兵马已经彻底溃不成军了。
“那些步卒杂兵,真的都是些普通百姓吗?”三成凝视着眼前的情景,百思不得其解。终于,他用足气力大声命令道:“快撤!先且休整好了,再重振旗鼓!”说完,他拨转马头,沮丧地拍马而去。
长野口。经过无数次剧烈的撞击,城门终于被巨大的圆木撞开了。进攻兵马先由火枪队齐刷刷地端着火绳枪一阵扫射,接着,骑兵队在马蹄急促的得得声中一拥而人。率领火枪队最先冲入城门的,是吉继麾下一个叫前野与左卫门的偏将。
“大谷将军麾下偏将,先锋前野与左卫门!”前野高高骑在马上,为了留下他战场功绩的证明,故意放开嗓门大声地吼道。他两眼圆睁,盯上了全身披着朱红铠甲的和泉。巧的是,前野也全身上下以朱红铠甲裹住。
“都退后!”和泉喝令兵士后退不要动手,他不容许手下兵士迎击敌将,自己挡在最前面,给兵士们做一面盾牌,同时一点一点往后退。在火枪业已比较普及的战国时代,主将和有一定位阶的将领冲在敌人面前,亲自挥舞着刀枪上阵杀敌这种事情已经很少见了,大都是在兵马的中央或稍后方,指挥步卒及骑兵冲锋,就像三成和吉继、正家等人那样。身为主将,冲锋陷阵在先,回军撤退断后,被视为不循常理的做法。
《武林咄闻录》中记述了有关这方面军事常识的故事——据说黑田长政(曾屡次充任秀吉军使的黑田如水之子)与麾下副将后藤又兵卫不和,两人争夺战功,互不相让,为此,长政经常率先突人敌阵。部将栗山备后是从如水的时候起就一直追随黑田家的老臣,他对长政的做法非但毫不赞赏,而且每次都苦苦劝谏。对于栗山的阻挠,长政也只能一声不吭,从来没有辩解过什么“作为武士,这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主将不亲自陷阵杀敌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然而,忍城的这些主将们,不论是武勇凶悍的丹波、和泉,还是膂力绵弱的韧负,却都奋勇当先,突入敌阵中。就他们来说,一定也想像三成一样,坐镇中军,从容指挥。但是总兵力仅有一千来人的成田家,人才严重不足,要想找个既能执行正确的战略,又能上阵斩杀敌人的将才,除了他们自身之外,恐怕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故而他们只能身先士卒,把如何诱敌深入,如何把握战机,一一地示范给兵士们看。
在长野口的守卫兵士中,各方面都突出的人才唯有和泉。最优秀的武士冲在前面阻挡敌人,和泉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此刻,和泉像一道坚实的盾牌挡在敌人面前,然而敌军却在不断增多,眼看着挤满了长野口城门内,少说也有三百五十人。
“还没有吗?”和泉朝趴在城墙上向外瞭望的传令使愤怒地喝问道。
“才刚刚第二梯队哩。”传令使沿着城墙,和着和泉等人的节奏也在不断往后退,他一面后退一面叫道。守城的兵士仍在节节后退,与此同时,进攻的敌军则越来越多,差不多有六百来人,已将近全部守城兵士的一倍了。这时候,传令使高声叫道:“第三梯队开始渡河了!”
“是时候了!”和泉转身向后吼了起来,“快发信号!”在节节后退的兵士最尾部,手持弓箭的射手们早已静候着和泉的命令,听见和泉的吼声,立即在箭头上点起火,一齐朝天空发射。带着火球和浓烟的火矢,远在城外的吉继也看见了。
“那是什么?”吉继一面放下端着的胳膊,一面自言自语。这位日后的名将,此时还太年轻,一瞬的犹疑,令命运顷刻间天翻地覆。火矢是射向城外的信号。在忍川上游,距离进攻军队很远的后方,一道临时筑起来的堤坝截住了忍川的水流,因此,长野口附近的河水才显得非常浅。和泉在这里埋伏了数名身强力壮的兵士,命令他们只等城内信号,然后捣溃堤坝。
此刻,兵士们看见天空中升起火矢,立即叫道:“信号!”随即抡起大铁锤,狠狠地朝堤坝砸去。蓄积得满满的河水顿时破堤而出,以席卷一切的气势向长野口猛扑过来。咆哮着一路奔涌的洪水,恰似一条狂怒的巨龙。隆隆的洪水咆哮声,传到了吉继的耳朵里。
“不好!”他猛然醒悟过来,“命令先锋赶快后撤!离开河床!”向来举止优雅、慢条斯理的吉继,一下子乱了手脚。他高声喊着,急令兵士鸣金收兵,但是为时已晚。激流的咆哮声也传进了正在渡河的火枪队第三梯队的耳朵里。火枪手们慌忙从河床奔向岸上逃命,可是有的往忍城一侧的对岸跑,有的往己方一侧的后岸跑,霎时间,你推我搡,像一团无头苍蝇似的。奔涌的激流趁乱袭来,转眼就将河床上的敌兵吞没了,架在护城河上的木桥也被冲得不见了踪影。
城门内外,先前蜂拥而人的吉继麾下的兵马目瞪口呆,一时竟不知道该做何反应。从洞开的城门涌进来的河水,将身后的同伴一个个卷走,城门外的桥也不见了。——退路断了!全身裹着朱红色铠甲的前野与左卫门看到身后的惨剧,顿时脸色煞白。正在这时候,“呔!”一个低沉粗厉的声音在他耳旁炸响。前野扭头再朝前方看,只见一个同样身披朱红铠甲的巨汉正站在面前,双眼可怕地瞪视着自己。
“看哪里哩?武功一等的柴崎和泉站在面前,竟然往身后瞧,是什么意思!”和泉一面呵斥前野,一面大声吹嘘着。紧接着,和泉右手单臂轻挺长枪,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直刺前野的胸膛,枪尖自前胸进从后背出,扎了个穿心透,前野登时毙命。来不及拔出枪,和泉用那双野兽般的眼睛朝四下里巡视了一遍,长野口城门内,大约相当于守城兵士一倍人数的敌兵涌了进来。
“一定要彻底挫掉敌人的斗志!”和泉将浑身的气力运至右手腕上,用肘部为支点,右手做力点,一使力,将前野的尸骸从马背挑于空中。敌人吓得魂飞魄散,步卒也好,骑兵也好,有的当场便瘫坐在地上,其余的也是带着恐惧的号叫直往后面狂奔,最后面的兵士竟然莫名其妙地便被撞落到河里。
“剩下来就是割敌人的首级啦!”和泉望着吓瘫在地的敌兵,残忍地笑了。他甩开臂膀一抡长枪,将枪尖上的前野抛落在地,随后大声下令:“对这帮京畿的混账没什么客气的,全部给我杀死!”他凶狠下令的模样,十足像个可怕的恶魔。
佐间口这边,丹波命令骑兵火枪队一齐开火射击之后,情况稍有异样。原来一阵扫射之后,敌人的火枪队并没有被全部射死,剩下的射手们身陷泥泞的麦田里,但总算装填好了弹药。于是,敌军停止溃退,又返身逼向忍城一方的骑兵火枪队。
“先退回城里吧!”丹波身后一名武士不安地说。
“混账!”丹波扭头乜斜了武士一眼,“我还要取对方大将的首级哩!”说完,丹波将横握在手的枪向前一指,毫不畏怯地往前驰骋而去。只要突人敌人的阵中,对方的火枪队、弓箭队就不敢出手,因为一射就会误伤到自己人。丹波下令身后的火枪手迅速装填弹药,随即一声呐喊,向前冲人敌群。
——漆黑的恶魔袭来了!敌方兵士顿时一片惊慌。一度停止退后,重新集结逼向忍城火枪队的进攻兵士,站在田埂道上的沿着田埂道往后溃散,站在麦田中的则不顾一切地四下逃散。丹波在战场上就是具有这般令人惊异的武威。站在佐间口城上的太兵卫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景象。丹波率领的七十乘骑兵火枪队突入敌阵中央,像乘风破浪的船在大海上劈开一道V字形的波纹一样,敌人的大队人马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么厉害啊!”太兵卫不禁战栗起来。
“正木殿下原来如此勇猛啊!”太兵卫虽然也上过好几次战场,但是亲眼目睹丹波这般英勇无敌,还是第一次。
“幸好我的脑袋还在哩。”他想起曾毫不客气地当面拒绝丹波动员村民入城的情形,不由得后怕,浑身直冒冷汗。
坐镇中军的正家,在马上伸长了脖颈,也清楚地目睹了这一幕:“我军的兵马在做什么!”他拼命掩饰心里无比的恐惧,对身旁的家臣怒斥道。家臣也早已惊惶失措,只是找个理由辩解:“麦田出人意料的深,没办法前进啊。”
“那沿着田埂路前进不可以吗!”正家怒不可遏地大声喝道。孰料家臣竟也提高了嗓门,恶声恶气地回了句:“那个恶魔不是占了田埂路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家臣了。长束正家四千六百人的兵马,竟然被区区七十乘骑兵火枪队吓倒了。
“要让他们恐惧的弦彻底绷断!”丹波瞅准了时机,头也不回地朝身后问了声:“弹药装填好了吗?”射手回答说装填好了。
“准备!”丹波大声下令。进攻军队的紧张心理达到了顶点。
“来吧!”丹波将手中的长枪朝前一送,握住枪柄尽头靠近金属箍的地方,对着敌军高声叫道:“别靠近啊,听好了,千万别靠近!谁胆敢靠近,我就叫他尝尝我这杆朱枪的厉害!”一面叫,一面挥舞朱枪像疾风似的横扫了一圈。只见寒光一闪,五颗人头同时飞向天空。敌人心头那根恐惧的弦终于绷断了。占据田埂的兵士拼命将身旁的人往麦田里挤,只顾着自己逃跑。虽说人多势众,但毕竟难免乌合,松散得很,丹波和骑兵火枪队四周爆发的恐慌,顿时蔓延到了整个军中。
“看,正木殿下的绝招使出来了!”从佐间口的城楼上探出身子观察外面情况的兵士们一齐发出喝彩声。每次交战,丹波总是身先士卒突入敌阵,几乎每次都是拿下头功。而每次突入敌阵之前的那一瞬间,他必定要做一个抡起枪在头顶上舞一圈的动作,兵士都将其视为丹波充满信心的举动,“看正木殿下如此从容,可见敌人没什么可怕的”,于是纷纷勇敢向前冲去。其实这并非是丹波从容自信的表现。
“手脚听使唤么?”他只是如此想而已。心里是不是害怕,是不是因害怕而引起手脚紧张,使不上劲?丹波只是为了确认这一点才拼命做这样的举动。此刻,丹波抡起长枪挥舞一圈后,将枪尖指向山田的咽喉,然后停住。
“使得上劲哩!”身体内热血沸腾,但是头脑却像冰一样冷静,体脑一心,手眼一体。
“没问题!”丹波张开大口,像只野兽似的咆哮起来:“今天,要让敌我双方都瞧一瞧我正木丹波的武勇!”《忍城战记》中花费颇多笔墨大书特书的丹波的武勇,在转瞬之间便结束了。随着丹波的一声咆哮,山田的视线从丹波身上稍稍偏离开去。
“瞧好吧!”丹波瞪大了眼睛。战马随着骑手的视线而行动。山田的视线,从面对丹波的一条直线上朝胯下的战马稍稍偏去,战马随即作出反应,与山田的身体间出现了一丝空隙。
“躲开了啊!这下你可完蛋了!”丹波高声叫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枪朝山田刺去,顿时刺穿了山田的咽喉,接着手腕一拧,将横穿进去的枪尖往上挑起。只见山田的头颅高高飞向空中,而载着无头身子的战马失去重心,一头扎进了深深的田里。敌人的先锋部队被这瞬间发生的事情吓蒙了,呆呆地站立不动。前方视野开阔。丹波一点儿也不放慢马速,直朝敌人的先锋部队冲过去,霎时间便到了跟前。
敌人的火枪手还没装填好弹药,抬起头来愣愣地看着丹波。这是发生在夏天的事情。一个浑身漆黑的恶魔,在灿烂的阳光包裹下,居高临下,瞪着双眼恶狠狠地注视着自己。火枪手立即丢下手中的火绳枪,甩开两手,噼里啪啦地四散逃命,但是双脚却陷人泥田里拔不起来,而且越挣扎陷得越深。
“马队往前冲!”恶魔朝身后的骑兵火枪队命令道。——原来如此啊!正家望着蜂拥而来的骑兵火枪队,心里已知先锋部队情况不妙,他深为自己没有听取山田的忠告而懊悔。先锋部队一起往后溃逃。田埂道上的倒还好,行进在麦田里的可就惨了,深一脚浅一脚的哪能轻易地转身逃跑。有的火枪手急急地往枪管里装填弹药,但终究是来不及了。
冲至敌军先锋部队的骑兵火枪队,齐刷刷地朝敌人举起了枪口,七十条火绳枪各自瞄准了目标。丹波用略带嘶哑的声音命令道:“把弹丸射向动弹不得的敌人好像有些可怜,不过这也是武士的惯例,把他们全都给我射杀掉!”骑兵火枪队的枪口一齐喷出火来,随即,骑手与火枪手交换手中的火绳枪,再次朝敌人射击。
和泉把守的长野口,情势十分危急。守卫长野口的兵士一共只有三百五十人,人手严重不足。——这可是没辙了。听着不间断的枪声,和泉知道情势不妙,他摊开手脚,背靠在城墙上,决定暂时放弃还击。
“你们也先离开那儿!”和泉命令兵士们不要从城墙上探出头去,然后闭起眼睛,像是在打盹儿一样。这时,传令使从佐间口策马而来:“正木殿下已经挑了敌军一名偏将!”
“是吗。”和泉面露不悦之色,用手指着城墙外,“这里是这副模样,你来看!”传令使探出头去看了一眼。妈呀!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隔着十间开外的忍川,敌军大约有一千名火枪手,分成三个梯队,交替射击着,火力一刻也不停息。敌人的火枪队已经抵达忍川的对岸岸边。和泉按住传令使的头,将他按到城墙后面躲避起来:“三个梯队交替射击,这虽是老套的战法,不过却很奏效哩。看来这个敌将还蛮会打的嘛。”
十五年前,织田信长在长筱之战【长筱之战: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与武田胜赖军在三河长筱进行的一场激战,联军大胜。织田军的火枪队以独特战术压制了武田军的马队,给以后的战术、战法带来划时代的改变。——译注】中首次采用了这种梯队式的不间断射击战术。和泉所说的老套战法,却在进攻敌人城池时发挥出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运用这种老套战法的进攻方大将,就是大谷吉继,所率兵力是六千五百人。吉继骑马立在中军,双手交叉,远远眺望着由火枪队组成的先锋部队的动静。看到城内的守敌被火力彻底压制住,缩在城墙后面不敢探头,吉继下达了突击命令:“是时候了。给我把城门撞开!”先锋部队立即分成两列,从后面推出一根用来撞击城门的巨大圆木。这根圆木,是秀吉从前线指挥部所在的早云寺里特意挑选的,又粗又长,正好用来攻城。
城内毫无还击,因而圆木很轻松地便突进到了长野口城门前。借着突进的势头,兵士们越过木桥,“轰——轰——”开始用圆木撞击城门。城门被撞得吱吱呀呀直响,并且剧烈地摇晃,和泉这才睁开眼睛。
“来了!”他吩咐传令使:“等敌人火枪队渡河了就告诉我!是全部!”说完,他跃上静静地候在旁边的高大的枣红马,迎着城门飞驰而去,背对着兵士们,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城门。因为丹波赢得了使用朱枪的荣誉,所以和泉便将自己的铠甲统一成朱漆色,而手中一杆粗柄的长枪,则是乌黑的,手下人全都清楚他的用意。每逢出阵,和泉以他那出众的膂力横挑竖劈,全身溅满敌人的鲜血,整条长枪也被染成通红。
“我的朱枪就是这个!”将血淋淋的长枪往旁边的喽啰怀中一扔,便是这个巨汉结束战斗的标志。此时,守卫长野口的兵士们看到和泉宽阔的朱红色后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定感。然而,“轰——轰——”的撞击声不断传来,兵士们还是不由得为之神色大变。
“火枪队先不要开火!”和泉表情痛苦地大声问趴在城墙上观察敌情的传令使,“还没有啊?”一面是进攻的敌人在撞击城门,另一面,火枪队也在不断逼近城墙,第一梯队已经开始渡河了。河水很浅。
“开始渡河了!”传令使朝着和泉大喊道。
“是全部吗?”
“不,才第一梯队。”
“不是说过全部吗?”就在和泉怒喝的时候,又传来巨木猛烈撞击城门的响声,横在门背后的门闩几乎就要断裂了。
如果说长野口的和泉是在苦苦招架,那么下忍口的韧负就几乎被敌人逼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贝塚隼人手中的大刀使得是虎虎生风,上劈、下抡、横砍,每一次出手都是一击必杀。韧负好不容易躲过对方的大刀,但身上的铠甲不是被削去一截,就是被震得绽开了缝。随着贝的每一个动作,在韧负身后观战的老兵们总要发出一阵惊叫:“看样子坚持不了多久啊。”韧负一面判断着自己的力量,一面趁贝贝塚抡刀欲砍的空隙,直直地挥刀朝对方劈去。不料,贝塚将大刀往上划了道半月牙形的弧线,韧负的大刀便腾地从手上飞了出去。
“呀!”韧负心中暗叫不好。——这般不堪一击啊。贝塚只感觉可怜:“瞧这黄毛乳儿惊慌的样子。”然而心里可怜,手上却毫不松劲。使出浑身的武艺干净利落地斩杀敌人,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武士风格。贝塚手腕一转,将划向空中的大刀径直朝韧负的脑袋劈下来。
“不好!”韧负急急抽出腰刀,左手抵在刀背上,朝上勉强架住贝塚劈将下来的大刀。
“韧负殿下,能胜吗?”身后的老兵们一面向后退着一面问。
“你们看着还不明白吗?根本没有胜算啊!”
“那就逃吧!”老兵们说道。韧负紧接着说出的话却令众人哄笑不已:“早就等你们这句话了!”韧负大叫着,将贝塚的刀隔开,拾起地上的长枪,转身朝下忍口城门败逃而去。老兵们也手忙脚乱地追着韧负往城内逃去。
“这是怎么回事?”贝塚心中暗自生疑,“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劲呀。”他没有在后面追击,只是拾起长枪,望着韧负逃走的背影。然而,韧负出乎意料的举动却引得进攻敌人的先锋部队也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反应。田埂小道上的三百余名先锋等不及命令,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朝下忍口方向冲去。与此同时,三成在后面也下达了命令:“想逃跑?立即趁乱出击,不要让敌人跑了!”海螺号、大鼓一齐怒号起来,大部队开始进入麦田,像波涛一样朝泥土垒就的城墙渐渐逼近。
——这或许就是敌人所期待的?贝塚看出了敌军的计谋,赶紧朝从身边跑过直扑城门而去的先锋兵士大叫道:“停下!追不得!”可是眼看猎物到手的兵士们,根本听不见他的叫喊。先锋部队仿佛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吸进去似的,源源不断地朝城门方向涌去。
“糟糕!”贝塚也只好跃上马背,随着兵士们朝城门驰去。进攻方的先锋部队撞破城门,突入到了第三城堡内。守城的兵士大概早已朝主城堡方向逃窜,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敌人的身影。兵士们四处搜寻着,不断朝阴森的树林中央猛进,个个都不愿头功被别人抢了去,故而三百来人的先锋部队越追越急,离大部队也越来越远了。可是追了一程又一程,仍然找不见猎物。终于,兵士们似乎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于是渐渐停止了追击,不住地朝望不到头的森林深处窥视着。
“停下!”这时候,贝塚也气喘吁吁地策马赶到了。贝塚和兵士们一同四下张望着。
“肯定没错!”贝塚凝视着幽暗而寂静的森林,猛然嗅到一股死神的气息。森林的暗处,无数双眼睛在闪闪发亮。三成的三百名先锋,被大约六百名忍城的守卫兵士包围了。六百名老兵手持长枪,一点点地逼近,将包围圈越缩越小,敌人只要稍有反抗,准保有无数支长枪扎进他的胸膛。贝塚一看,长枪的半数都是竹枪,但是枪尖却都用火烧制得锐利无比,足以刺穿敌人的胸膛。这时候,一名武士策马从森林的深处缓缓驰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耀在他身上。
“是那个黄毛乳儿!”贝塚认出来者就是先前自报家门自称酒卷韧负的敌方将领,但横看竖看,同先前却是判若两人。年轻的武士骑一匹菊花青马,嘴角紧闭,用冷峻的目光朝这边注视着,他没有特别在意地凝视着贝,而是气势从容地扫视着整个战场,先前两人刀来刀往时的惊慌表情早已无影无踪。——真是威风凛凛啊!贝塚一瞬间竟忘记了生死安危,望着韧负的英姿看得出神。
身披宽大铠甲的韧负,英姿飒爽,风度翩翩,宛若传说中的古代关东武士。韧负扫视着敌军,心里默默诵读着《孙子·计篇》中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这是决定兵家胜负的第一步啊。”他心里对自己说道,随即大声地对兵士们下达命令:“给我半数杀尽,半数赶出城外!”六百支长枪齐齐杀到,刺、扎、挑……三成军的三百名先锋中的一半人马转瞬之间被杀死,贝塚也因只顾愣愣地欣赏韧负的英姿而被乱枪贯穿了胸膛。被故意“放虎归山”的另一半人马,掉转方向,朝城门外抱头鼠窜。
“追!”韧负一声令下,拍马先朝穷敌追去,身后几十骑武士紧紧跟随着他。溃不成军逃往城外的敌军先锋兵士,在树林中拼命逃窜,很快与突入第三城堡的大部队迎头碰上了。
“快躲开!”逃兵们怒不可遏地呵斥着,同时动手砍杀起挡在自己面前的己方人马来,大部队也被莫名其妙地冲荡着涌向城外。
“怎么回事?”看着像决堤般从城门口溃散而出的人马,位于中军的三成高声叫道。只见城门四周,从里面夺路而逃的先头部队同由外面蜂拥逼进的大部队纠杂在一起,乱作一团,情势已经无法收拾了。这时,从城门内骑马追出一员敌将,正是先前那员意气风发的小将。
“是他干的!”三成恨得咬牙切齿。马上的年轻小将举起了右手。霎时间,一度从城墙上消失的手持军旗的疑兵,纷纷从城墙上探出身子,端起火绳枪,朝这里瞄准呢!
“原来是假装疑兵!”——中计了!这边三成正气不打一处来,那边韧负一声令下:“射击!”顿时城上火枪一齐开火,无数的弹丸呼啸着落到了乱作一团的敌军头上。情势万分危急,三成的兵马陷人了空前的混乱,整支队伍顾不得是狭窄的田埂道还是泥泞的麦田,狼奔豕突般只管逃命。
“继续朝前追击,不要去管首级!”韧负一面厉声喝道,一面率先冲入乱成一锅粥的敌群中。
“将军命令不要去管首级,不要割首级!”紧随韧负的十几骑武士也一面向身后传达命令,一面往前猛冲过去。那个时代,为了显示在战场上的战绩,就必须割下敌人的首级作证明。而此时,为了确保追击的速度,从而确保全军的胜利,韧负只能如此下令,兵士们自然也非常理解。韧负纵马驰骋在田埂道上,一路上举枪挑杀一个又一个敌人,追到麦田尽处,他转身朝跟随的武士们命令道:“散开!”于是,十数骑武士如十几把尖刀插人敌群中,就像利刃裁破薄薄的纸片似的,将敌群一道道地撕裂开来。直刺敌人的长枪上下翻飞,不断地割刺着敌人恐惧无比的神经。
“隼人呢?他被杀了?”三成在人群中寻找着贝塚的身影,但此时贝塚早已不在世上了。非但如此,此刻极度的危险已经逼近了三成自己。拼命逃窜的大部队正朝着贴身侍卫守护的三成涌来,只顾逃命的兵士几乎已经不辨敌我了,甚至跟敌军没什么两样。从大部队中撤逃回来的传令使,冲到三成身旁大声报告:“看样子我军无法收拾了,兵败如山倒啊!”用不着他说,三成心里清楚得很。下忍口城门内,老兵们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三成的兵马已经彻底溃不成军了。
“那些步卒杂兵,真的都是些普通百姓吗?”三成凝视着眼前的情景,百思不得其解。终于,他用足气力大声命令道:“快撤!先且休整好了,再重振旗鼓!”说完,他拨转马头,沮丧地拍马而去。
长野口。经过无数次剧烈的撞击,城门终于被巨大的圆木撞开了。进攻兵马先由火枪队齐刷刷地端着火绳枪一阵扫射,接着,骑兵队在马蹄急促的得得声中一拥而人。率领火枪队最先冲入城门的,是吉继麾下一个叫前野与左卫门的偏将。
“大谷将军麾下偏将,先锋前野与左卫门!”前野高高骑在马上,为了留下他战场功绩的证明,故意放开嗓门大声地吼道。他两眼圆睁,盯上了全身披着朱红铠甲的和泉。巧的是,前野也全身上下以朱红铠甲裹住。
“都退后!”和泉喝令兵士后退不要动手,他不容许手下兵士迎击敌将,自己挡在最前面,给兵士们做一面盾牌,同时一点一点往后退。在火枪业已比较普及的战国时代,主将和有一定位阶的将领冲在敌人面前,亲自挥舞着刀枪上阵杀敌这种事情已经很少见了,大都是在兵马的中央或稍后方,指挥步卒及骑兵冲锋,就像三成和吉继、正家等人那样。身为主将,冲锋陷阵在先,回军撤退断后,被视为不循常理的做法。
《武林咄闻录》中记述了有关这方面军事常识的故事——据说黑田长政(曾屡次充任秀吉军使的黑田如水之子)与麾下副将后藤又兵卫不和,两人争夺战功,互不相让,为此,长政经常率先突人敌阵。部将栗山备后是从如水的时候起就一直追随黑田家的老臣,他对长政的做法非但毫不赞赏,而且每次都苦苦劝谏。对于栗山的阻挠,长政也只能一声不吭,从来没有辩解过什么“作为武士,这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主将不亲自陷阵杀敌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然而,忍城的这些主将们,不论是武勇凶悍的丹波、和泉,还是膂力绵弱的韧负,却都奋勇当先,突入敌阵中。就他们来说,一定也想像三成一样,坐镇中军,从容指挥。但是总兵力仅有一千来人的成田家,人才严重不足,要想找个既能执行正确的战略,又能上阵斩杀敌人的将才,除了他们自身之外,恐怕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故而他们只能身先士卒,把如何诱敌深入,如何把握战机,一一地示范给兵士们看。
在长野口的守卫兵士中,各方面都突出的人才唯有和泉。最优秀的武士冲在前面阻挡敌人,和泉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此刻,和泉像一道坚实的盾牌挡在敌人面前,然而敌军却在不断增多,眼看着挤满了长野口城门内,少说也有三百五十人。
“还没有吗?”和泉朝趴在城墙上向外瞭望的传令使愤怒地喝问道。
“才刚刚第二梯队哩。”传令使沿着城墙,和着和泉等人的节奏也在不断往后退,他一面后退一面叫道。守城的兵士仍在节节后退,与此同时,进攻的敌军则越来越多,差不多有六百来人,已将近全部守城兵士的一倍了。这时候,传令使高声叫道:“第三梯队开始渡河了!”
“是时候了!”和泉转身向后吼了起来,“快发信号!”在节节后退的兵士最尾部,手持弓箭的射手们早已静候着和泉的命令,听见和泉的吼声,立即在箭头上点起火,一齐朝天空发射。带着火球和浓烟的火矢,远在城外的吉继也看见了。
“那是什么?”吉继一面放下端着的胳膊,一面自言自语。这位日后的名将,此时还太年轻,一瞬的犹疑,令命运顷刻间天翻地覆。火矢是射向城外的信号。在忍川上游,距离进攻军队很远的后方,一道临时筑起来的堤坝截住了忍川的水流,因此,长野口附近的河水才显得非常浅。和泉在这里埋伏了数名身强力壮的兵士,命令他们只等城内信号,然后捣溃堤坝。
此刻,兵士们看见天空中升起火矢,立即叫道:“信号!”随即抡起大铁锤,狠狠地朝堤坝砸去。蓄积得满满的河水顿时破堤而出,以席卷一切的气势向长野口猛扑过来。咆哮着一路奔涌的洪水,恰似一条狂怒的巨龙。隆隆的洪水咆哮声,传到了吉继的耳朵里。
“不好!”他猛然醒悟过来,“命令先锋赶快后撤!离开河床!”向来举止优雅、慢条斯理的吉继,一下子乱了手脚。他高声喊着,急令兵士鸣金收兵,但是为时已晚。激流的咆哮声也传进了正在渡河的火枪队第三梯队的耳朵里。火枪手们慌忙从河床奔向岸上逃命,可是有的往忍城一侧的对岸跑,有的往己方一侧的后岸跑,霎时间,你推我搡,像一团无头苍蝇似的。奔涌的激流趁乱袭来,转眼就将河床上的敌兵吞没了,架在护城河上的木桥也被冲得不见了踪影。
城门内外,先前蜂拥而人的吉继麾下的兵马目瞪口呆,一时竟不知道该做何反应。从洞开的城门涌进来的河水,将身后的同伴一个个卷走,城门外的桥也不见了。——退路断了!全身裹着朱红色铠甲的前野与左卫门看到身后的惨剧,顿时脸色煞白。正在这时候,“呔!”一个低沉粗厉的声音在他耳旁炸响。前野扭头再朝前方看,只见一个同样身披朱红铠甲的巨汉正站在面前,双眼可怕地瞪视着自己。
“看哪里哩?武功一等的柴崎和泉站在面前,竟然往身后瞧,是什么意思!”和泉一面呵斥前野,一面大声吹嘘着。紧接着,和泉右手单臂轻挺长枪,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直刺前野的胸膛,枪尖自前胸进从后背出,扎了个穿心透,前野登时毙命。来不及拔出枪,和泉用那双野兽般的眼睛朝四下里巡视了一遍,长野口城门内,大约相当于守城兵士一倍人数的敌兵涌了进来。
“一定要彻底挫掉敌人的斗志!”和泉将浑身的气力运至右手腕上,用肘部为支点,右手做力点,一使力,将前野的尸骸从马背挑于空中。敌人吓得魂飞魄散,步卒也好,骑兵也好,有的当场便瘫坐在地上,其余的也是带着恐惧的号叫直往后面狂奔,最后面的兵士竟然莫名其妙地便被撞落到河里。
“剩下来就是割敌人的首级啦!”和泉望着吓瘫在地的敌兵,残忍地笑了。他甩开臂膀一抡长枪,将枪尖上的前野抛落在地,随后大声下令:“对这帮京畿的混账没什么客气的,全部给我杀死!”他凶狠下令的模样,十足像个可怕的恶魔。
佐间口这边,丹波命令骑兵火枪队一齐开火射击之后,情况稍有异样。原来一阵扫射之后,敌人的火枪队并没有被全部射死,剩下的射手们身陷泥泞的麦田里,但总算装填好了弹药。于是,敌军停止溃退,又返身逼向忍城一方的骑兵火枪队。
“先退回城里吧!”丹波身后一名武士不安地说。
“混账!”丹波扭头乜斜了武士一眼,“我还要取对方大将的首级哩!”说完,丹波将横握在手的枪向前一指,毫不畏怯地往前驰骋而去。只要突人敌人的阵中,对方的火枪队、弓箭队就不敢出手,因为一射就会误伤到自己人。丹波下令身后的火枪手迅速装填弹药,随即一声呐喊,向前冲人敌群。
——漆黑的恶魔袭来了!敌方兵士顿时一片惊慌。一度停止退后,重新集结逼向忍城火枪队的进攻兵士,站在田埂道上的沿着田埂道往后溃散,站在麦田中的则不顾一切地四下逃散。丹波在战场上就是具有这般令人惊异的武威。站在佐间口城上的太兵卫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景象。丹波率领的七十乘骑兵火枪队突入敌阵中央,像乘风破浪的船在大海上劈开一道V字形的波纹一样,敌人的大队人马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么厉害啊!”太兵卫不禁战栗起来。
“正木殿下原来如此勇猛啊!”太兵卫虽然也上过好几次战场,但是亲眼目睹丹波这般英勇无敌,还是第一次。
“幸好我的脑袋还在哩。”他想起曾毫不客气地当面拒绝丹波动员村民入城的情形,不由得后怕,浑身直冒冷汗。
坐镇中军的正家,在马上伸长了脖颈,也清楚地目睹了这一幕:“我军的兵马在做什么!”他拼命掩饰心里无比的恐惧,对身旁的家臣怒斥道。家臣也早已惊惶失措,只是找个理由辩解:“麦田出人意料的深,没办法前进啊。”
“那沿着田埂路前进不可以吗!”正家怒不可遏地大声喝道。孰料家臣竟也提高了嗓门,恶声恶气地回了句:“那个恶魔不是占了田埂路吗!”一时也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家臣了。长束正家四千六百人的兵马,竟然被区区七十乘骑兵火枪队吓倒了。
“要让他们恐惧的弦彻底绷断!”丹波瞅准了时机,头也不回地朝身后问了声:“弹药装填好了吗?”射手回答说装填好了。
“准备!”丹波大声下令。进攻军队的紧张心理达到了顶点。
“来吧!”丹波将手中的长枪朝前一送,握住枪柄尽头靠近金属箍的地方,对着敌军高声叫道:“别靠近啊,听好了,千万别靠近!谁胆敢靠近,我就叫他尝尝我这杆朱枪的厉害!”一面叫,一面挥舞朱枪像疾风似的横扫了一圈。只见寒光一闪,五颗人头同时飞向天空。敌人心头那根恐惧的弦终于绷断了。占据田埂的兵士拼命将身旁的人往麦田里挤,只顾着自己逃跑。虽说人多势众,但毕竟难免乌合,松散得很,丹波和骑兵火枪队四周爆发的恐慌,顿时蔓延到了整个军中。
相关热词搜索:傀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