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孙大娘
2025-07-03 作者:朱贞木 来源:朱贞木作品集 点击:
万山磅礴,栈道入云,陕南接近甘川的峻险山区,在初夏晓色朦胧、残星明灭当口,笔架似的山巅,海市蜃楼般缥缈隐现于云屯雾锁之中。一层层堆絮的云海下面,时时透出鸡鸣犬吠之声,便知山脚下面住户,已有赶早起来的人们了。
这时,东面一层层的山影背面,旭日还没有升上来,只现出一片片绮丽光怪的霞彩,好像替这一面山峰,突然加上了半幅缤纷夺目的锦幕,其余各面的天空,还是白灰灰的,迷蒙蒙的,可是迷漫的云海已开始由厚而薄,由薄而化为随风飘忽,霏微摇曳的断练残丝,渐渐消灭于密林陡壑之间,于是被露水滋润,葱翠欲滴的树林,被晓霞映照,蜿蜒清澈的溪涧,以及巉岩怪石、古道山村,都像揭去一层黑幕似的,一一由晦而明,豁然显露了。
这段地名三岔驵,是山脉盘郁之间的一座山镇,也是清初时代的一处驿站。往北走,不远便是毗连甘境的凤县,由凤县渡渭河达宝鸡、凤翔而长安;往南走,经留坝、褒城而抵汉中。这段路出名的险峨,绝壁万仞,危峰插天,山路断处,联木为栈,名曰云栈,即古时的陈仓道,系由陕进川的要道。
从三岔驵往西南角走,另有一条小岔道,迂回盘曲,境极幽仄。在这条小道上,距离三岔驷五里多远近,有一处冈峦环抱、水木清幽的独家村,地名公孙庄,庄内也只五六户人家,全是复姓公孙的本族。村庄虽小,却是人杰地灵,驰名远近,因为庄内住着一位退隐多年、年近望六的老武师,名叫公孙龙。
据说公孙龙是终南派的名宿,以绵掌、梅花针两手绝顶功夫闻名于世。他得到这两手绝顶功夫,其中藏着一桩极有趣味的故事,江湖上和三岔驵镇上的人们,常把这桩趣事,当作茶余酒后的聊天资料,三岔驵镇上老一点的人们,还赶上了这桩趣事,更谈得有声有色。
原来公孙龙年轻时,练的是开硬弓、举石墩,尽是想上进搏个武职出身的功夫,居然也被他练得像铁人一般,膂力之强,确是惊人,能够把一百六十斤头号关王刀,运转如飞,二百多斤大号石墩,只手独举。十八岁当口,便考中了武秀才,接着在长安进了武举,在这山乡僻村,中了武举人,原是极难得的事,何况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连三岔驵镇上的住户,都出了公份,公贺这位新中武举的公孙龙。
公孙龙父母早已去世,他从小由叔婶抚育成人。公孙龙对于两位叔婶,视同父母,非常孝顺,他没有什么嗜好,只爱喝一点酒,在叔婶面前,却不敢喝得面红红的。中举这一年,这位婶母百忙里便替他定了一份亲,他在这位婶母面前,素来百依百顺,并没十分打听新娘子的家世,只从婶母口中得知,这份亲是从她住在凤翔的娘家方面介绍过来,丈人姓姬,只有这一位独养女儿,貌美性淑,如是而已。
娶亲以后,新娘子果然端淑贤惠,夫妻也非常相得,不过公孙龙爱酒之癖,却在娶亲以后,不避叔婶,慢慢地公开了。自己家里喝得不痛快,常常到三岔镇上去喝个痛快,镇上的人们又敬重他是一位武举,没有不奉承他的。在镇上人们奉承之下,常常吃得酩酊大醉,醉后酒性又不好,常常无故骂座挥拳,不是把酒铺的桌椅捣得稀烂,便是把镇上看不入眼的人们打得半死。他力大惊人,谁也降不下他,这一来,平日奉承他的人们,不敢再奉承了,瞧见了他,慌不及远远避开。可笑他自己酒醒时,忘记了发酒疯时的行为,没事人一般,照常到三岔驵喝酒去。这样发酒疯的事,不止一次了,镇上的人们背后替他取了一个“酒大虫”的绰号,镇上几家酒铺瞧见他进门,都弄得提心吊胆,皱起了眉头,几个老酒座碰到“酒大虫”进门,便悄悄地一个一个都溜了。
家中叔婶知道了这种事,和新娘子商量,不敢让他到镇上去喝酒了,特地在家中,备了好酒,让他在家独酌,不致过量,免得到外面闯祸。头几天很好,旁边有婶母和妻子监视着,喝得适量而止,日子一久,公孙龙便觉喝得不过瘾,例酒之外,悄悄地摸着藏酒所在,偷偷地喝个尽兴,这一来坏了,喝足了酒,在自己屋里发起酒疯来了,而且苦了这位新娘子,酒性一发,翻眼不认人,妻子在旁边,低声下气地劝他、服伺他,他却破口大骂,醋钵似的拳头,竟向妻子身上擂了起来。
新娘子虽然不是小脚伶仃,只看她弱不禁风的体态,大约连他一个指头,都似乎承当不起,怎禁得他挥拳一击?但是每逢他拳头一举,其势虽凶,却擂不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虽然好像弱不禁风,闪避却非常灵巧。他第二天醒来时,叔婶不免要诉说他,他也不免后悔,因为妻子好好儿的,并没有被他打伤,依然笑盈盈地伺候他。虽然后悔,酒瘾发作,还是要喝,既喝必要尽兴,一尽兴,发酒疯的老毛病仍然要发作,一发作,难免挥拳,虽然拳头依然到不了老婆身上,可是公孙庄和三叉驵都传开了“酒大虫”在家发酒疯打老婆的名声,和他老婆公孙大娘贤惠的名声,可以说并驾齐驱,蒸蒸日上了。
公孙龙发酒疯时,迷了性,胡闹一阵。不喝酒时,仍然好好儿的一个人,和他妻子依然相敬如宾,非常和谐。镇上传开了他打老婆的名声,从本庄族人中,传到他耳内,他兀是不认,他说:“我酒后无德,我自己有时也有点后悔,但是要说我打老婆,这是胡说,你们想,我是多大劲头,我妻子是多弱的身体,怎禁得我在她身上动粗呢?如果我真在酒后打老婆,不用说是多次,只要有一次还不把她打坏了吗?你们住在一个庄内,天天见面,可曾见过她受点伤,连油皮都没有脱过一层。可见他们是胡说,乱放谣言。”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经人家这么一提,心里也想得有点奇怪,自己酒后做的事,虽然有点迷茫,醒来时总也有点觉察,事情不止一次,似乎确曾发疯似的打过她来,她确是一点没有受伤,而且毫无怨恨和惧怕的神色,这事确是有点奇怪。
他心里想得奇怪,一个人琢磨了半天,兀是想不出其中道理来,一咬牙,决计戒酒,转身便走进自己屋子去,他妻子见他进房来,面上毫无酒意,便盈盈起立,问他是否要喝酒,我替你预备酒菜去。公孙龙两手一拦,脸上现出惭愧之色,向他妻子腠了半天,突然兜头一揖,公孙大娘倒被他吓了一跳,笑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公孙龙叹口气道:“我年纪轻轻,偏是爱酒如命,实在惭愧,尤其对不住你,现在镇上庄上,非但出了'酒大虫'的绰号,还得了打老婆的臭名声,从此以后,我真要戒酒了。”
公孙大娘朝他脸上,仔细地看看,只微微一笑,并没说话。
公孙龙知道她绝不相信真能戒酒,所以不加可否,便坐下来说道:“我知道你不相信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戒酒?我从小打熬气力,总算得了武举,这一带谁也知道我身上有功夫,我练了功夫,只会在家打老婆,这名气可把我臊死了。不错,这是我酒后无德,我自己认错,但是说我打老婆,未免有点冤枉,我这样大力气,你禁得我打一拳吗?”
公孙大娘听他说了这话,柳眉微微一挑,两眼放出异样光彩,向他点点头说:“从今日起,你真个要戒酒吗?”
公孙龙一踩脚道:“丈夫一言,快马一鞭。”
公孙大娘笑道:“好!我相信你是有志气的。”说罢走近房门,悄悄地把门关了。
公孙龙看得奇怪,问道:“你关门干什么?不到天黑,关房门,要被人耻笑。”
公孙大娘立在房门口,咯咯地一阵娇笑,指着他说:“外面人家说你,在家里打老婆,现在我要替你挽回名誉,我要关起门来打丈夫。”
公孙龙睁着一对大眼,几乎疑惑自己听错了,瞧着他妻子,满面诧异之色地说:“噫!你不喝酒,也发酒疯吗?休得取笑,像你棉花似的拳头,替我捶捶背倒不错,如果你真个想打我几下,我身上尽量让你打,直打到你自己手臂酸痛为止,如果我皱一皱眉头,便不是你的丈夫。”说罢,大马金刀似的坐在上面,笑着向她招招手说,“来,来,替我重重地捶几下,让我舒舒懒筋。”
公孙大娘咬着牙,朝他点点头,轻移莲步,走到他身边,一手扶着他的左肩窝,笑嘻嘻地说:“照你这么一说,我们女人都像纸糊似的,天生是挨男人家打的。你既然这么说,我倒不愿先动手了,我倒愿意挨你一下,被你一拳打死,也只好认命。”
公孙龙大笑道:“嘿!瞧你这张小嘴多能说,明知道我舍不得打你的,故意这么说……”
公孙大娘抢着说道:“好一个舍不得打我,酒喝醉时,一发疯魔,便不是你了,便舍得揍老婆了。好!你此刻没有喝酒,大约狠不起心来,我替你拿酒去。”说罢,脸上有点铁青青的,转身便走。
公孙龙哈哈一笑,笑声未绝,突然惊喊:“啊呀!怎……怎么回事?”一面惊喊,一面身子从椅子上直跳起来,慌不及用右手去摸自己的左肩,原来他一看公孙大娘转身要出房去替他拿酒喝,自己刚刚说过戒酒,又瞧出今天自己妻子言语行动,和往常有点异样,面色也异常严肃。他妻子一转身时,原在他左边身旁,他左肩一抬,想拉住他妻子,不料心里想这样做,这条左肩竟不听自己使唤,抬了几次,竟没抬起左手来。他惊得直跳起来,疑惑自己身上得了毛病。
他这一惊喊,公孙大娘转身走回来,右手依然搭在他左肩上,左手撮着他这条肩膀的关节处,冷笑着问道:“大惊小怪干什么?真个立志戒酒,不愿我去拿酒吗?”
公孙龙急喊道:“不,不……怪事,我这条肩膀突然出了毛病,抬不起来了。”
公孙大娘道:“瞎说,年纪轻轻,会得半身不遂症,我没有听说过,亏你还是练家子哩!”嘴上说着,上面这只手,用三指一撮他肩头上的总筋,下面这只手,在关节处一捏,嘴上还说着,“我不信,你捣的什么鬼?”说罢,用手一推他肩膀,公孙龙立时觉得这条臂膀上,有了知觉,微微觉得一阵酸麻,竟随着自己心意抬了起来。
他吃惊之下,盯定眼珠地向他妻子瞅着,一面把自己左肩一伸一缩地运动了几下,觉得这时一点没有毛病,依然好好儿的。他越想越惊奇,猛地一锉身,右臂一伸,粗钵似的拳头,向他妻子的肩下捣去,拳头出去,心里还疑疑惑惑的,不敢用力,只用了三分劲,怕把他妻子打伤了。
照说他这一拳,猛不防地打出去,他妻子又立得这么近,没有不打着的。但是事情真奇怪,公孙大娘不慌不忙的,只肩头微微一侧,公孙龙的拳头,擦着他妻子的胸脯,打到空里去了,连他妻子的衣服,都没有沾着一点,而且拳头用空了劲,自己的拳头,把自己的身子带得向前一栽,幸而只用了三分劲,如用了十分劲,怕不趴在地下。
却听得他妻子喊着:“啊!真个狠了心了,清醒白醒地也打起老婆来了,好!让你打吧!”
公孙龙闹得满面飞红,嘴上喊出:“噫!你身上有玩意儿,你瞒得我好苦,我不信我斗你不过!”嘴上喊着,两臂一张,伸着两只蒲扇似的大手,向他妻子扑去。
他想把妻子抓住或者抱住,像他这样大力气,只要被他一把抓住,不怕脱出身去。他想得满对,无奈他妻子的一个身子,虚飘飘的,好像一张纸,他好像是一阵风,风往前一扑,便把那张纸吹了开去,而且并没吹远,自己的手,离着他妻子的身子,只差了半寸,便抓空了。
他这一抓空,自己的身子,又不由得也扑了过去,已经离开了桌椅,慌不及把身子站稳,一不做,二不休,又上一步,嘴上喊着:“瞧你往哪儿跑?”张着两手,又扑了过去。
这一次,他妻子纹风不动,待他两臂向身子拢来时,忽地两掌一合,往外一分,倏又一挫身,一翻掌,在他丹田下微微一托,嘴上娇喝一声:“去!”
这个去字刚出口,公孙龙突然惊喊一声:“啊呀!”只觉自己两臂被他妻子双掌一穿一分,好像碰着一种有弹簧似的东西,把自己两臂弹了开去,连身子也跟着往后一仰,同时觉得肚子上被她双掌一托,两脚虚飘飘地离了地,整个身子腾空而起,往后摔了开去,吧嗒一声响,仰天八叉地跌在砖炕上了,几乎把这座新砌的百年好合的子孙炕砸塌了。幸而炕上铺得厚厚的,他妻子手上也有尺寸,铁塔一般身子,砸在炕上,只觉一阵头晕眼花,却没有十分痛楚。
公孙龙经这一跌,才把他跌醒了,才明白他妻子本领,比他高明得不知多少倍,才后悔自己这些年的笨练,满白费了,练成了这样大力气,满没有用,只可中名武举,却降服不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妻子。从此以后,他只好拜倒石榴裙下,认妻为师,从头再练真价值的体己功夫。
这样经过五六年之久,公孙庄的人们,非但没有瞧见他喝过酒,也没有见他到过三岔镇,一心一意,在他老婆师父督饬之下,在家里练苦功夫了。在这五六年内,他叔婶相继去世,公孙龙安葬了叔婶,把自己家宅托本庄族人看管,两口子竟悄悄地离家远游,不知去向。
后来三岔镇上有人传说,公孙龙从军功得了官职,过了几年,又有人传说他们夫妻在某处开了镖局,在江湖上享了大名。但是这种传说,也非人们捕风捉影之谈,究竟真相如何,谁也摸不清。直到二十年以后,公孙龙夫妇突然回转家乡,重整家园,买田地,盖房屋,虽然瞧不出怎样富厚,也算三岔镇一带的小康之家了。
公孙龙夫妇回家时,夫妇已都是将近五十的年龄了,膝下有了两男一女。从此两夫妻息影故乡,在家里铺了块练武场子,收了几个门徒,连带本族子弟、自己儿女,传授本门武术,以娱晚年。
这样和平安善的光阴,过了六七年,两夫妻将到望六之年,三岔镇上的酒铺,又常见公孙龙的足迹。可是这时的公孙龙,和当年被人喊作“酒大虫”的公孙龙,大不相同了,虽然和镇上有年纪的人们,常常喝几杯,聊聊闲天,可是道貌俨然,气度闲雅,非但不发酒疯,也瞧不出他是位身怀绝艺的名武师,而且常常替人排难解纷,救恤孤寡,隐然是一位仁厚长者。三岔镇一带的人们,远远地见着公孙龙,便垂着手站在道旁,喊声:“老爷子!你今天有兴,出来溜溜。”这边是三岔镇一带,在人们口中传说的,老武师公孙龙拜妻为师的趣事,也就是公孙龙早年生活的一点缩影。
这时,东面一层层的山影背面,旭日还没有升上来,只现出一片片绮丽光怪的霞彩,好像替这一面山峰,突然加上了半幅缤纷夺目的锦幕,其余各面的天空,还是白灰灰的,迷蒙蒙的,可是迷漫的云海已开始由厚而薄,由薄而化为随风飘忽,霏微摇曳的断练残丝,渐渐消灭于密林陡壑之间,于是被露水滋润,葱翠欲滴的树林,被晓霞映照,蜿蜒清澈的溪涧,以及巉岩怪石、古道山村,都像揭去一层黑幕似的,一一由晦而明,豁然显露了。
这段地名三岔驵,是山脉盘郁之间的一座山镇,也是清初时代的一处驿站。往北走,不远便是毗连甘境的凤县,由凤县渡渭河达宝鸡、凤翔而长安;往南走,经留坝、褒城而抵汉中。这段路出名的险峨,绝壁万仞,危峰插天,山路断处,联木为栈,名曰云栈,即古时的陈仓道,系由陕进川的要道。
从三岔驵往西南角走,另有一条小岔道,迂回盘曲,境极幽仄。在这条小道上,距离三岔驷五里多远近,有一处冈峦环抱、水木清幽的独家村,地名公孙庄,庄内也只五六户人家,全是复姓公孙的本族。村庄虽小,却是人杰地灵,驰名远近,因为庄内住着一位退隐多年、年近望六的老武师,名叫公孙龙。
据说公孙龙是终南派的名宿,以绵掌、梅花针两手绝顶功夫闻名于世。他得到这两手绝顶功夫,其中藏着一桩极有趣味的故事,江湖上和三岔驵镇上的人们,常把这桩趣事,当作茶余酒后的聊天资料,三岔驵镇上老一点的人们,还赶上了这桩趣事,更谈得有声有色。
原来公孙龙年轻时,练的是开硬弓、举石墩,尽是想上进搏个武职出身的功夫,居然也被他练得像铁人一般,膂力之强,确是惊人,能够把一百六十斤头号关王刀,运转如飞,二百多斤大号石墩,只手独举。十八岁当口,便考中了武秀才,接着在长安进了武举,在这山乡僻村,中了武举人,原是极难得的事,何况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连三岔驵镇上的住户,都出了公份,公贺这位新中武举的公孙龙。
公孙龙父母早已去世,他从小由叔婶抚育成人。公孙龙对于两位叔婶,视同父母,非常孝顺,他没有什么嗜好,只爱喝一点酒,在叔婶面前,却不敢喝得面红红的。中举这一年,这位婶母百忙里便替他定了一份亲,他在这位婶母面前,素来百依百顺,并没十分打听新娘子的家世,只从婶母口中得知,这份亲是从她住在凤翔的娘家方面介绍过来,丈人姓姬,只有这一位独养女儿,貌美性淑,如是而已。
娶亲以后,新娘子果然端淑贤惠,夫妻也非常相得,不过公孙龙爱酒之癖,却在娶亲以后,不避叔婶,慢慢地公开了。自己家里喝得不痛快,常常到三岔镇上去喝个痛快,镇上的人们又敬重他是一位武举,没有不奉承他的。在镇上人们奉承之下,常常吃得酩酊大醉,醉后酒性又不好,常常无故骂座挥拳,不是把酒铺的桌椅捣得稀烂,便是把镇上看不入眼的人们打得半死。他力大惊人,谁也降不下他,这一来,平日奉承他的人们,不敢再奉承了,瞧见了他,慌不及远远避开。可笑他自己酒醒时,忘记了发酒疯时的行为,没事人一般,照常到三岔驵喝酒去。这样发酒疯的事,不止一次了,镇上的人们背后替他取了一个“酒大虫”的绰号,镇上几家酒铺瞧见他进门,都弄得提心吊胆,皱起了眉头,几个老酒座碰到“酒大虫”进门,便悄悄地一个一个都溜了。
家中叔婶知道了这种事,和新娘子商量,不敢让他到镇上去喝酒了,特地在家中,备了好酒,让他在家独酌,不致过量,免得到外面闯祸。头几天很好,旁边有婶母和妻子监视着,喝得适量而止,日子一久,公孙龙便觉喝得不过瘾,例酒之外,悄悄地摸着藏酒所在,偷偷地喝个尽兴,这一来坏了,喝足了酒,在自己屋里发起酒疯来了,而且苦了这位新娘子,酒性一发,翻眼不认人,妻子在旁边,低声下气地劝他、服伺他,他却破口大骂,醋钵似的拳头,竟向妻子身上擂了起来。
新娘子虽然不是小脚伶仃,只看她弱不禁风的体态,大约连他一个指头,都似乎承当不起,怎禁得他挥拳一击?但是每逢他拳头一举,其势虽凶,却擂不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虽然好像弱不禁风,闪避却非常灵巧。他第二天醒来时,叔婶不免要诉说他,他也不免后悔,因为妻子好好儿的,并没有被他打伤,依然笑盈盈地伺候他。虽然后悔,酒瘾发作,还是要喝,既喝必要尽兴,一尽兴,发酒疯的老毛病仍然要发作,一发作,难免挥拳,虽然拳头依然到不了老婆身上,可是公孙庄和三叉驵都传开了“酒大虫”在家发酒疯打老婆的名声,和他老婆公孙大娘贤惠的名声,可以说并驾齐驱,蒸蒸日上了。
公孙龙发酒疯时,迷了性,胡闹一阵。不喝酒时,仍然好好儿的一个人,和他妻子依然相敬如宾,非常和谐。镇上传开了他打老婆的名声,从本庄族人中,传到他耳内,他兀是不认,他说:“我酒后无德,我自己有时也有点后悔,但是要说我打老婆,这是胡说,你们想,我是多大劲头,我妻子是多弱的身体,怎禁得我在她身上动粗呢?如果我真在酒后打老婆,不用说是多次,只要有一次还不把她打坏了吗?你们住在一个庄内,天天见面,可曾见过她受点伤,连油皮都没有脱过一层。可见他们是胡说,乱放谣言。”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经人家这么一提,心里也想得有点奇怪,自己酒后做的事,虽然有点迷茫,醒来时总也有点觉察,事情不止一次,似乎确曾发疯似的打过她来,她确是一点没有受伤,而且毫无怨恨和惧怕的神色,这事确是有点奇怪。
他心里想得奇怪,一个人琢磨了半天,兀是想不出其中道理来,一咬牙,决计戒酒,转身便走进自己屋子去,他妻子见他进房来,面上毫无酒意,便盈盈起立,问他是否要喝酒,我替你预备酒菜去。公孙龙两手一拦,脸上现出惭愧之色,向他妻子腠了半天,突然兜头一揖,公孙大娘倒被他吓了一跳,笑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公孙龙叹口气道:“我年纪轻轻,偏是爱酒如命,实在惭愧,尤其对不住你,现在镇上庄上,非但出了'酒大虫'的绰号,还得了打老婆的臭名声,从此以后,我真要戒酒了。”
公孙大娘朝他脸上,仔细地看看,只微微一笑,并没说话。
公孙龙知道她绝不相信真能戒酒,所以不加可否,便坐下来说道:“我知道你不相信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戒酒?我从小打熬气力,总算得了武举,这一带谁也知道我身上有功夫,我练了功夫,只会在家打老婆,这名气可把我臊死了。不错,这是我酒后无德,我自己认错,但是说我打老婆,未免有点冤枉,我这样大力气,你禁得我打一拳吗?”
公孙大娘听他说了这话,柳眉微微一挑,两眼放出异样光彩,向他点点头说:“从今日起,你真个要戒酒吗?”
公孙龙一踩脚道:“丈夫一言,快马一鞭。”
公孙大娘笑道:“好!我相信你是有志气的。”说罢走近房门,悄悄地把门关了。
公孙龙看得奇怪,问道:“你关门干什么?不到天黑,关房门,要被人耻笑。”
公孙大娘立在房门口,咯咯地一阵娇笑,指着他说:“外面人家说你,在家里打老婆,现在我要替你挽回名誉,我要关起门来打丈夫。”
公孙龙睁着一对大眼,几乎疑惑自己听错了,瞧着他妻子,满面诧异之色地说:“噫!你不喝酒,也发酒疯吗?休得取笑,像你棉花似的拳头,替我捶捶背倒不错,如果你真个想打我几下,我身上尽量让你打,直打到你自己手臂酸痛为止,如果我皱一皱眉头,便不是你的丈夫。”说罢,大马金刀似的坐在上面,笑着向她招招手说,“来,来,替我重重地捶几下,让我舒舒懒筋。”
公孙大娘咬着牙,朝他点点头,轻移莲步,走到他身边,一手扶着他的左肩窝,笑嘻嘻地说:“照你这么一说,我们女人都像纸糊似的,天生是挨男人家打的。你既然这么说,我倒不愿先动手了,我倒愿意挨你一下,被你一拳打死,也只好认命。”
公孙龙大笑道:“嘿!瞧你这张小嘴多能说,明知道我舍不得打你的,故意这么说……”
公孙大娘抢着说道:“好一个舍不得打我,酒喝醉时,一发疯魔,便不是你了,便舍得揍老婆了。好!你此刻没有喝酒,大约狠不起心来,我替你拿酒去。”说罢,脸上有点铁青青的,转身便走。
公孙龙哈哈一笑,笑声未绝,突然惊喊:“啊呀!怎……怎么回事?”一面惊喊,一面身子从椅子上直跳起来,慌不及用右手去摸自己的左肩,原来他一看公孙大娘转身要出房去替他拿酒喝,自己刚刚说过戒酒,又瞧出今天自己妻子言语行动,和往常有点异样,面色也异常严肃。他妻子一转身时,原在他左边身旁,他左肩一抬,想拉住他妻子,不料心里想这样做,这条左肩竟不听自己使唤,抬了几次,竟没抬起左手来。他惊得直跳起来,疑惑自己身上得了毛病。
他这一惊喊,公孙大娘转身走回来,右手依然搭在他左肩上,左手撮着他这条肩膀的关节处,冷笑着问道:“大惊小怪干什么?真个立志戒酒,不愿我去拿酒吗?”
公孙龙急喊道:“不,不……怪事,我这条肩膀突然出了毛病,抬不起来了。”
公孙大娘道:“瞎说,年纪轻轻,会得半身不遂症,我没有听说过,亏你还是练家子哩!”嘴上说着,上面这只手,用三指一撮他肩头上的总筋,下面这只手,在关节处一捏,嘴上还说着,“我不信,你捣的什么鬼?”说罢,用手一推他肩膀,公孙龙立时觉得这条臂膀上,有了知觉,微微觉得一阵酸麻,竟随着自己心意抬了起来。
他吃惊之下,盯定眼珠地向他妻子瞅着,一面把自己左肩一伸一缩地运动了几下,觉得这时一点没有毛病,依然好好儿的。他越想越惊奇,猛地一锉身,右臂一伸,粗钵似的拳头,向他妻子的肩下捣去,拳头出去,心里还疑疑惑惑的,不敢用力,只用了三分劲,怕把他妻子打伤了。
照说他这一拳,猛不防地打出去,他妻子又立得这么近,没有不打着的。但是事情真奇怪,公孙大娘不慌不忙的,只肩头微微一侧,公孙龙的拳头,擦着他妻子的胸脯,打到空里去了,连他妻子的衣服,都没有沾着一点,而且拳头用空了劲,自己的拳头,把自己的身子带得向前一栽,幸而只用了三分劲,如用了十分劲,怕不趴在地下。
却听得他妻子喊着:“啊!真个狠了心了,清醒白醒地也打起老婆来了,好!让你打吧!”
公孙龙闹得满面飞红,嘴上喊出:“噫!你身上有玩意儿,你瞒得我好苦,我不信我斗你不过!”嘴上喊着,两臂一张,伸着两只蒲扇似的大手,向他妻子扑去。
他想把妻子抓住或者抱住,像他这样大力气,只要被他一把抓住,不怕脱出身去。他想得满对,无奈他妻子的一个身子,虚飘飘的,好像一张纸,他好像是一阵风,风往前一扑,便把那张纸吹了开去,而且并没吹远,自己的手,离着他妻子的身子,只差了半寸,便抓空了。
他这一抓空,自己的身子,又不由得也扑了过去,已经离开了桌椅,慌不及把身子站稳,一不做,二不休,又上一步,嘴上喊着:“瞧你往哪儿跑?”张着两手,又扑了过去。
这一次,他妻子纹风不动,待他两臂向身子拢来时,忽地两掌一合,往外一分,倏又一挫身,一翻掌,在他丹田下微微一托,嘴上娇喝一声:“去!”
这个去字刚出口,公孙龙突然惊喊一声:“啊呀!”只觉自己两臂被他妻子双掌一穿一分,好像碰着一种有弹簧似的东西,把自己两臂弹了开去,连身子也跟着往后一仰,同时觉得肚子上被她双掌一托,两脚虚飘飘地离了地,整个身子腾空而起,往后摔了开去,吧嗒一声响,仰天八叉地跌在砖炕上了,几乎把这座新砌的百年好合的子孙炕砸塌了。幸而炕上铺得厚厚的,他妻子手上也有尺寸,铁塔一般身子,砸在炕上,只觉一阵头晕眼花,却没有十分痛楚。
公孙龙经这一跌,才把他跌醒了,才明白他妻子本领,比他高明得不知多少倍,才后悔自己这些年的笨练,满白费了,练成了这样大力气,满没有用,只可中名武举,却降服不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妻子。从此以后,他只好拜倒石榴裙下,认妻为师,从头再练真价值的体己功夫。
这样经过五六年之久,公孙庄的人们,非但没有瞧见他喝过酒,也没有见他到过三岔镇,一心一意,在他老婆师父督饬之下,在家里练苦功夫了。在这五六年内,他叔婶相继去世,公孙龙安葬了叔婶,把自己家宅托本庄族人看管,两口子竟悄悄地离家远游,不知去向。
后来三岔镇上有人传说,公孙龙从军功得了官职,过了几年,又有人传说他们夫妻在某处开了镖局,在江湖上享了大名。但是这种传说,也非人们捕风捉影之谈,究竟真相如何,谁也摸不清。直到二十年以后,公孙龙夫妇突然回转家乡,重整家园,买田地,盖房屋,虽然瞧不出怎样富厚,也算三岔镇一带的小康之家了。
公孙龙夫妇回家时,夫妇已都是将近五十的年龄了,膝下有了两男一女。从此两夫妻息影故乡,在家里铺了块练武场子,收了几个门徒,连带本族子弟、自己儿女,传授本门武术,以娱晚年。
这样和平安善的光阴,过了六七年,两夫妻将到望六之年,三岔镇上的酒铺,又常见公孙龙的足迹。可是这时的公孙龙,和当年被人喊作“酒大虫”的公孙龙,大不相同了,虽然和镇上有年纪的人们,常常喝几杯,聊聊闲天,可是道貌俨然,气度闲雅,非但不发酒疯,也瞧不出他是位身怀绝艺的名武师,而且常常替人排难解纷,救恤孤寡,隐然是一位仁厚长者。三岔镇一带的人们,远远地见着公孙龙,便垂着手站在道旁,喊声:“老爷子!你今天有兴,出来溜溜。”这边是三岔镇一带,在人们口中传说的,老武师公孙龙拜妻为师的趣事,也就是公孙龙早年生活的一点缩影。
相关热词搜索:庶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