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025-04-14 作者:玉翎燕 来源:玉翎燕作品集 点击:
公孙大娘大喜,将水交给无嗔,她用双手掰开星云的嘴,无嗔将那粒九转还阳丹纳入星云口中,趁势灌下一口水。她叹道:“池大昌十年的苦修,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楚,练成了无相神功中的天罡掌,尤其是他用天池冰水寒气,那种苦修勤练的深厚功夫,出掌可以让人在一个时辰血液成冰,无药可救。”
她摇摇头说道:“真是上苍见怜,要不然武林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送掉性命!”
公孙大娘说道:“虽然池大昌的天罡掌力厉害,却也丝毫伤不了师太,可见得他的掌力火候还是不够。”
无嗔老尼叹道:“公孙施主,方才我已经在观音佛祖面前请罪,因为我犯了佛家的大戒,我说了谎言。”
她解开外面的僧衣,只见内衣之上,穿了一件黄色耀目的马甲。
公孙大娘闻言大惊说道:“师太说了谎言?”
她摇摇头说道:“不对啊!我明明看到师太挺身接了池大昌一掌,如果真如师太所言,天罡掌的寒气,能使血液成冰,师太此刻却是安然无恙!”
无嗔老尼说道:“就是这件事,我说了谎言,破了佛家不打诳语大戒。”
公孙大娘说道:“我仍然是不明白!”
无嗔老尼说道:“我会让你明白的。”
公孙大娘惊问道:“这件是……”
无嗔老尼说道:“这是闻名于世,价值连成的雁翎宝甲,柔软如绵,但是刀剑不入,能承受任何重力而不致伤害。”
公孙大娘哦了一声,她才明白,为什么池大昌的无相神功天罡掌力伤不到无嗔老尼,原来是雁翎宝甲的防护之功。
怪不得无嗔老尼方才在星云受伤之后,进得庵来,无暇问及星云的伤势,只匆匆到净室转了一下,又匆匆地出来,她原来是穿上雁翎宝甲。
但是,公孙大娘不能了解的,雁翎宝甲是宋代出现过,一直就不曾听说下落,而且,雁翎宝甲一直也是在军中或者是在朝臣之家流传,无嗔如何能获得此一宝甲?
无嗔老尼脱下雁翎宝甲,小心地卷折起来,捏在手里说道:“我原也没有把握,但是事到临头,容不得我有选择,只有碰碰机运吧!没有想到雁翎宝甲果然是宝物。”
公孙大娘说道:“池大昌做梦也没有想到你是穿了雁翎宝甲。”
无嗔老尼说道:“所以说我说了谎言,破了佛戒!”
公孙大娘说道:“我倒是不以为这是破戒,比方说,佛曰不可杀生,但是佛又说除恶人就是做善事。虽然师太方才是说了谎言,但是,正因为师太的谎言,使得池大昌回头,使得武林多少人不致死亡,使得一个高人不致迷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师太又何必念念不忘自己破了戒!”
无嗔老尼苦笑说道:“破戒就是破戒,如果能找理由自圆其说,戒律还有什么价值?戒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约束,如果要藉外在的理由来掩饰,那比破戒更可耻。说谎就是说谎,谎言没有善意与恶意的差别。”
公孙大娘见无嗔说得十分认真,一时倒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才好。
无嗔老尼接着说道:“破戒是我个人的事,我自会有处理,现在且不去说他。公孙施主,你是不是对于雁翎宝甲的事,有些奇怪?”
公孙大娘点点头说道:“我只是听说过雁翎宝甲之名,不曾见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我奇怪,师太是一位空门高人,怎么会有如此价值连城的宝物!”
无嗔老尼忽然说道:“公孙施主,你看星云已经面色好转,分明药力已经见效。只要让她静静地躺到午夜,自然就可以安然无恙,至于人凤,她能一觉睡到午后,也就一切复元,而且冷翠儿在照顾着她。”
公孙大娘说道:“师太是要准备说什么?”
无嗔老尼说道:“门外躺着崂山二鬼,虽然生前可恶,如今人也死了,总不能暴晒他们的尸体。”
公孙大娘点点头说道:“人是我杀的,我应该将他们埋葬起来。”
无嗔老尼说道:“庵外死人,老尼也脱不了干系,我们合力去埋了他们,也算稍减内心的罪愆!”
她从后面找出两柄铁头,和公孙大娘来到庵前门外,大吃一惊。原来在崂山二鬼的大皮囊里,还有一部份飞蚁没有放出,如今皮囊没有收紧,大概是闻到了尸味,纷纷爬出来。
结果不到一会工夫,将崂山二鬼的尸体,吃得连骨头都没有了。
看在她二人的眼里,真是触目心惊。
那些飞蚁吃得太饱了,密密麻麻地在满地爬,不似飞舞起来那般地凶悍了。
公孙大娘不敢稍待,立即取出松香火折,放出一阵火焰,将那些飞蚁,烧成焦炭,再用锄头锄松地面,用土掩盖起来。
崂山二鬼生平以毒虫毒蚁为他厉害的手段,也不知道用他的毒虫吃掉了多少人。结果他们自己却也成了所豢养的虫蚁之口。善泳者溺于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公孙大娘将锄头送回到后面,无嗔老尼说道:“老尼方才说过,人凤和星云眼前都是熟睡无碍,一直到午后,我们只有再等。”
公孙大娘说道:“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能做什么?”
“你什么也不要做,老尼请你喝茶。”
说着话,她引导公孙大娘走到佛堂后面。
原来佛堂后面还有一栋独立的小屋,是用朴茅盖的,十分整洁。
小屋四周种植着垂柳,柳丝飘拂,绿荫晃动,情景非常动人。
在编竹为篱的门外,还种有两丛难得一见的紫桃,凭添不少情趣。
推门进去,空徒四壁,只有靠屋的一角,一截古老的树根,做成趣味天生的花架,上面摆有一个青花瓷瓶,斜插着一枝柳枝。
在屋的当中,铺放着两只草蒲团,蒲团当中放置着一尊红泥小火炉。
无嗔老尼亲自.从后门外拿来几截干燥的木柴,细细地劈开,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树木,闻起来令人舒畅。
一个陶土烧制的水壶,从外舀来一壶清水,再点燃炉火,架上水壶。
无嗔老尼又从树根花架后面,取出一个瓷罐,小巧玲珑。
少时,水壶里的水滚了。
无嗔老尼从瓷罐里小心地倾出一小撮茶叶。当她打开茶叶罐的时候,立即飘出一丝淡淡的幽香,是从来没有闻过的茶香。
无嗔老尼是那仔细而又熟练地倒上滚水,盖上茶壶,很快地又将壶里的茶倒在茶盅里……
公孙大娘那里见过这种阵仗?伸手端起来茶盅就要喝。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等一等!这头次茶不是喝的。”
她将两只茶盅摇荡了一下,将茶水倒掉。
然后再将滚水倒进茶壶里,盖上壶盖,闷了一会,这才又斟在茶盅里,一种浅绿色的茶,荡漾在茶盅里,一股茶香,令人清心沁脾。
无嗔老尼这才手端起来茶盅,说道:“请用茶!”
公孙大娘接过茶盅,不禁笑道:“没有想到喝茶还有这么多……嗯!学问。”她本来想说“有这么多麻烦”,看到无嗔如此地慎重其事,才想了一下,改成“学问”。
无嗔老尼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看着她。
公孙大娘端起茶来,浅尝了一口,“啊”!她禁不住叫出声来啧啧说道:“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茶!”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这还不算是最好的茶。不过,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它是安徽潜山天柱峰绝顶飞来石旁有几株茶树,山高绝冷,茶树生长不易。这几株茶树已经是十分难得了,更难得的是摘茶叶的人还有几分功力……”
公孙大娘点头接口说道:“我知道,天柱峰飞来石传说鸟都飞不上去,若没有极高功力的人,是上不去的。有一年,淳于到天柱峰采药,一个不小心,几乎把命都送在那里。”
无嗔老尼说道:“这几株茶树,我说过不但采茶的人要有功力,而且还要有几分运气。”
公孙大娘说道:“这话怎么说?”
无嗔老尼说道:“这种茶,是摘其初出的嫩叶,上面还有茸毛,也就是俗称的‘毛尖’。去早了,嫩叶还未吐芽,人在上面等不得。去晚了,嫩叶已经长大,就已经不是毛尖了。”
公孙大娘说道:“我的天!为喝这种茶,还要费这么大气力。”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这种茶,喝了之后,清心、醒脾、化食、明目。陆羽说,好茶喝了之后,两腋生风,那是经验之谈。”
公孙大娘又小心地喝了一口,点点头说道:“果然不差!带点涩、带点甘、舌底生津,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她忽然又想起一件事,问道:“师太和池大昌分手道别时,曾经提到天池云雾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茶?”
无嗔老尼说道:“如果没有天池云雾茶,天柱峰飞来石旁的毛尖绿茸,应该是天下第一,但是有了天池云雾茶,毛尖绿茸只好退居其次了。”
公孙大娘又喝了一口茶,说道:“这样的好茶,竟然只得第二,那天池云雾茶好到什么地步呢?”
无嗔老尼说道:“真正喜欢茶的人,全心钻研茶的美好,所以对于天池云雾茶,都是心向往之。据说……”
公孙大娘立即说道:“既是据说,就有几分不可靠的,天池云雾茶真的就有那么好吗?它好在那里?师太能解说一二吗?”
无嗔老尼点点头说道:“据说的确就有些传闻的意思,但是,老尼嗜茶,所以经过考据,比较可靠。而且我曾经去过天池……”
公孙大娘说道:“尝过云雾茶?”
无嗔老尼直接了当地说道:“没有!”
但是,她立即又紧接着说道:“那是一株了不起的茶树,仅此一株,总而言之地点好,地气、水源、承受的日精月华,而且在采摘的时候,每次二十叶,含在采茶少女口中……”
公孙大娘笑着说道:“愈说愈神奇。说给我这个不懂茶趣的粗俗之人听,是个浪费!”
无嗔老尼又替公孙大娘斟了一盅。
公孙大娘在致谢之余,忽然问道:“师太是何时跟茶发生兴趣的?”
无嗔老尼说道:“这件事说起来,与星云的父亲有关。”
公孙大娘问道:“星云的父亲是谁?”
无嗔老尼说道:“说起来可能让你吓一大跳,那就是拒绝朱棣草诏,被株连十族的方孝儒。”
公孙大娘忍不住“嘎”了一声,这真是一项大意外。
凡是江湖上的仁人志士,对于报国的忠良,都付予极大的关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邪僻奸佞可以横行一时,但是公道自在人心。
公孙大娘一听是方孝儒的女儿,在大惊之余,不禁立即想起:“方孝儒满门抄斩、株连十族,他的两个女儿投河而死,没有一个漏网幸生,师太这位……”
无嗔老尼说道:“要听这个故事吗?”
公孙大娘觉得很奇怪,无嗔这种人不是说故事的,她没有那个耐心;但是,无嗔也不是喝茶的人,她如今却是如此精于此道。
她在想,无嗔不会平白说故事听的,一定会有原因。
公孙大娘静静地点点头。
无嗔老尼好整似暇地再次烧开水,添了柴火,又整理了茶盅,再次斟上茶,端起来喝了一口,才缓缓地说道:“我喜欢喝茶,是方孝儒开导我的。”
这是个奇闻,她喝茶与方孝儒有何关连?
无嗔老尼说道:“你应该知道,陈瑛是我的女婿,还有一件事你也许不知道,陈瑛、铁铉和方孝儒,他们曾经有金兰之交。”
这不但是秘闻,而且是奇闻。
陈瑛、铁铉、方孝儒都是当朝的名人,虽然下场不同,两个死得极其壮烈,而另一个却是当朝永乐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个是义结金兰的好友。
公孙大娘没有说话,因为他觉得方孝儒与铁铉这样的大忠臣,怎么会跟陈瑛这等墙头草的人是至交好友?
她有些恶心,但是,她不能说什么。因为,陈瑛正是无嗔老尼的女婿。
她默默地端起茶盅,啜了一口茶。在她的感觉中,这一口茶,除了苦涩,再也没有刚开始那种清心的滋味了。
无嗔老尼望了公孙大娘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觉得有些奇怪是不是?”
公孙大娘毕竟是性情中人,忍不住说道:“因为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啊!”
无嗔老尼叹了口气说道:“陈瑛最大的缺点就是名利心太重了一些,而且争强好胜,当年倒也看不出他是唯名利是图的人。”
公孙大娘立即说道:“师太,我没有批评陈瑛的意思。”
无嗔老尼微微笑道:“像你这样嫉恶如仇的人,能够说这种话,分明是给老尼的面子。这且不说它吧!你应该知道老尼出家已经几十年,换句话说,他们三人结交,乃至于我的女儿嫁给陈瑛的事,都是我事后才知道的。”
公孙大娘点点头。
无嗔老尼说道:“人虽出家,身却在江湖,俗念未除,灵生有尘土,说起来是叫老尼惭愧,直落得空门杀星的名号!”
公孙大娘搞不清楚无嗔突然冒出这样没头没脑的话来,是什么用意。她不便搭腔,只是静静地听着。
无嗔老尼接着又说道:“出家,出家,就是为了要看破红尘。我却回到故居参加女儿的婚礼。我看到女儿在没有娘的照护之下,成人出嫁,终于流下了泪水。”
公孙大娘真没有想到面冷手辣的空门杀星,竟然有如此的浓厚亲情。
其实她应该想得到,伦理亲情,是人的天性,再说,如果无嗔真的冷面无情,她又何至于昨天夜里听到陈人凤姑娘的消息,不顾自己的尊严,再三恳求公孙大娘回转到水月庵,原因无他,只因为陈人凤姑娘是她的外孙女儿。由此可见,无嗔虽然是被认为空门杀星,却是一位面冷心热的人。
公孙大娘接口说道:“就是从婚礼上认识了方孝儒和铁铉他们二人?”
无嗔说道:“没有。一个出家人毕竟不是在家人,那种场合是不适合我出现的。我只是远远地旁观。而且我住的地点是后院的一间柳亭。”
公孙大娘问道:“那是怎样认识方孝儒的呢?”
无嗔说道:“多口的女儿透露了我的消息,方孝儒和铁铉一听之下,急于来见见我这位名满江湖的空门杀星。”
公孙大娘说道:“当然你是接见了他们,谈得投机吗?”
无嗔说道:“极为投机,尤其是方孝儒,博学多闻,对于禅学极有心得,就在那种情形之下,他劝我不妨读读陆羽的茶经,他的意思我了解,喝茶可以修心养性,对我这样性急的人,是一种极佳的修持。”
公孙大娘啊了一声,原来是这样的。
无嗔说道:“可是当时我看到方孝儒和铁铉,眉宇之间蕴存着一股刚直之气,眉锋带煞,那是不得善终的面相。”
公孙大娘说道:“师太没有点破他们?”
无嗔叹道:“泄露玄机,本是大忌,但是,我终于说了。”
公孙大娘说道:“他们有如何反应?”
无嗔说道:“虽然我为他们点破,还是婉转暗示,那里敢明言。可是他们却一致地说,大丈夫为国尽忠,但知尽臣节,那里会顾到自身安危。”
公孙大娘点头叹道:“如今他们是做到了。”
无嗔说道:“倒是方孝儒是有心人,第二天凌晨黎明,来到后院柳亭见我,诚恳地问我说,男儿以身许国,从无个人生死荣辱之念,但是能为方氏门中留得一脉香烟,总是做子孙应该做的事。”
公孙大娘叹道:“原来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以身许国,不计牺牲的念头了!”
她摇摇头说道:“真是上苍见怜,要不然武林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送掉性命!”
公孙大娘说道:“虽然池大昌的天罡掌力厉害,却也丝毫伤不了师太,可见得他的掌力火候还是不够。”
无嗔老尼叹道:“公孙施主,方才我已经在观音佛祖面前请罪,因为我犯了佛家的大戒,我说了谎言。”
她解开外面的僧衣,只见内衣之上,穿了一件黄色耀目的马甲。
公孙大娘闻言大惊说道:“师太说了谎言?”
她摇摇头说道:“不对啊!我明明看到师太挺身接了池大昌一掌,如果真如师太所言,天罡掌的寒气,能使血液成冰,师太此刻却是安然无恙!”
无嗔老尼说道:“就是这件事,我说了谎言,破了佛家不打诳语大戒。”
公孙大娘说道:“我仍然是不明白!”
无嗔老尼说道:“我会让你明白的。”
公孙大娘惊问道:“这件是……”
无嗔老尼说道:“这是闻名于世,价值连成的雁翎宝甲,柔软如绵,但是刀剑不入,能承受任何重力而不致伤害。”
公孙大娘哦了一声,她才明白,为什么池大昌的无相神功天罡掌力伤不到无嗔老尼,原来是雁翎宝甲的防护之功。
怪不得无嗔老尼方才在星云受伤之后,进得庵来,无暇问及星云的伤势,只匆匆到净室转了一下,又匆匆地出来,她原来是穿上雁翎宝甲。
但是,公孙大娘不能了解的,雁翎宝甲是宋代出现过,一直就不曾听说下落,而且,雁翎宝甲一直也是在军中或者是在朝臣之家流传,无嗔如何能获得此一宝甲?
无嗔老尼脱下雁翎宝甲,小心地卷折起来,捏在手里说道:“我原也没有把握,但是事到临头,容不得我有选择,只有碰碰机运吧!没有想到雁翎宝甲果然是宝物。”
公孙大娘说道:“池大昌做梦也没有想到你是穿了雁翎宝甲。”
无嗔老尼说道:“所以说我说了谎言,破了佛戒!”
公孙大娘说道:“我倒是不以为这是破戒,比方说,佛曰不可杀生,但是佛又说除恶人就是做善事。虽然师太方才是说了谎言,但是,正因为师太的谎言,使得池大昌回头,使得武林多少人不致死亡,使得一个高人不致迷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师太又何必念念不忘自己破了戒!”
无嗔老尼苦笑说道:“破戒就是破戒,如果能找理由自圆其说,戒律还有什么价值?戒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约束,如果要藉外在的理由来掩饰,那比破戒更可耻。说谎就是说谎,谎言没有善意与恶意的差别。”
公孙大娘见无嗔说得十分认真,一时倒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才好。
无嗔老尼接着说道:“破戒是我个人的事,我自会有处理,现在且不去说他。公孙施主,你是不是对于雁翎宝甲的事,有些奇怪?”
公孙大娘点点头说道:“我只是听说过雁翎宝甲之名,不曾见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我奇怪,师太是一位空门高人,怎么会有如此价值连城的宝物!”
无嗔老尼忽然说道:“公孙施主,你看星云已经面色好转,分明药力已经见效。只要让她静静地躺到午夜,自然就可以安然无恙,至于人凤,她能一觉睡到午后,也就一切复元,而且冷翠儿在照顾着她。”
公孙大娘说道:“师太是要准备说什么?”
无嗔老尼说道:“门外躺着崂山二鬼,虽然生前可恶,如今人也死了,总不能暴晒他们的尸体。”
公孙大娘点点头说道:“人是我杀的,我应该将他们埋葬起来。”
无嗔老尼说道:“庵外死人,老尼也脱不了干系,我们合力去埋了他们,也算稍减内心的罪愆!”
她从后面找出两柄铁头,和公孙大娘来到庵前门外,大吃一惊。原来在崂山二鬼的大皮囊里,还有一部份飞蚁没有放出,如今皮囊没有收紧,大概是闻到了尸味,纷纷爬出来。
结果不到一会工夫,将崂山二鬼的尸体,吃得连骨头都没有了。
看在她二人的眼里,真是触目心惊。
那些飞蚁吃得太饱了,密密麻麻地在满地爬,不似飞舞起来那般地凶悍了。
公孙大娘不敢稍待,立即取出松香火折,放出一阵火焰,将那些飞蚁,烧成焦炭,再用锄头锄松地面,用土掩盖起来。
崂山二鬼生平以毒虫毒蚁为他厉害的手段,也不知道用他的毒虫吃掉了多少人。结果他们自己却也成了所豢养的虫蚁之口。善泳者溺于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公孙大娘将锄头送回到后面,无嗔老尼说道:“老尼方才说过,人凤和星云眼前都是熟睡无碍,一直到午后,我们只有再等。”
公孙大娘说道:“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能做什么?”
“你什么也不要做,老尼请你喝茶。”
说着话,她引导公孙大娘走到佛堂后面。
原来佛堂后面还有一栋独立的小屋,是用朴茅盖的,十分整洁。
小屋四周种植着垂柳,柳丝飘拂,绿荫晃动,情景非常动人。
在编竹为篱的门外,还种有两丛难得一见的紫桃,凭添不少情趣。
推门进去,空徒四壁,只有靠屋的一角,一截古老的树根,做成趣味天生的花架,上面摆有一个青花瓷瓶,斜插着一枝柳枝。
在屋的当中,铺放着两只草蒲团,蒲团当中放置着一尊红泥小火炉。
无嗔老尼亲自.从后门外拿来几截干燥的木柴,细细地劈开,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树木,闻起来令人舒畅。
一个陶土烧制的水壶,从外舀来一壶清水,再点燃炉火,架上水壶。
无嗔老尼又从树根花架后面,取出一个瓷罐,小巧玲珑。
少时,水壶里的水滚了。
无嗔老尼从瓷罐里小心地倾出一小撮茶叶。当她打开茶叶罐的时候,立即飘出一丝淡淡的幽香,是从来没有闻过的茶香。
无嗔老尼是那仔细而又熟练地倒上滚水,盖上茶壶,很快地又将壶里的茶倒在茶盅里……
公孙大娘那里见过这种阵仗?伸手端起来茶盅就要喝。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等一等!这头次茶不是喝的。”
她将两只茶盅摇荡了一下,将茶水倒掉。
然后再将滚水倒进茶壶里,盖上壶盖,闷了一会,这才又斟在茶盅里,一种浅绿色的茶,荡漾在茶盅里,一股茶香,令人清心沁脾。
无嗔老尼这才手端起来茶盅,说道:“请用茶!”
公孙大娘接过茶盅,不禁笑道:“没有想到喝茶还有这么多……嗯!学问。”她本来想说“有这么多麻烦”,看到无嗔如此地慎重其事,才想了一下,改成“学问”。
无嗔老尼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看着她。
公孙大娘端起茶来,浅尝了一口,“啊”!她禁不住叫出声来啧啧说道:“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茶!”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这还不算是最好的茶。不过,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它是安徽潜山天柱峰绝顶飞来石旁有几株茶树,山高绝冷,茶树生长不易。这几株茶树已经是十分难得了,更难得的是摘茶叶的人还有几分功力……”
公孙大娘点头接口说道:“我知道,天柱峰飞来石传说鸟都飞不上去,若没有极高功力的人,是上不去的。有一年,淳于到天柱峰采药,一个不小心,几乎把命都送在那里。”
无嗔老尼说道:“这几株茶树,我说过不但采茶的人要有功力,而且还要有几分运气。”
公孙大娘说道:“这话怎么说?”
无嗔老尼说道:“这种茶,是摘其初出的嫩叶,上面还有茸毛,也就是俗称的‘毛尖’。去早了,嫩叶还未吐芽,人在上面等不得。去晚了,嫩叶已经长大,就已经不是毛尖了。”
公孙大娘说道:“我的天!为喝这种茶,还要费这么大气力。”
无嗔老尼微笑说道:“这种茶,喝了之后,清心、醒脾、化食、明目。陆羽说,好茶喝了之后,两腋生风,那是经验之谈。”
公孙大娘又小心地喝了一口,点点头说道:“果然不差!带点涩、带点甘、舌底生津,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她忽然又想起一件事,问道:“师太和池大昌分手道别时,曾经提到天池云雾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茶?”
无嗔老尼说道:“如果没有天池云雾茶,天柱峰飞来石旁的毛尖绿茸,应该是天下第一,但是有了天池云雾茶,毛尖绿茸只好退居其次了。”
公孙大娘又喝了一口茶,说道:“这样的好茶,竟然只得第二,那天池云雾茶好到什么地步呢?”
无嗔老尼说道:“真正喜欢茶的人,全心钻研茶的美好,所以对于天池云雾茶,都是心向往之。据说……”
公孙大娘立即说道:“既是据说,就有几分不可靠的,天池云雾茶真的就有那么好吗?它好在那里?师太能解说一二吗?”
无嗔老尼点点头说道:“据说的确就有些传闻的意思,但是,老尼嗜茶,所以经过考据,比较可靠。而且我曾经去过天池……”
公孙大娘说道:“尝过云雾茶?”
无嗔老尼直接了当地说道:“没有!”
但是,她立即又紧接着说道:“那是一株了不起的茶树,仅此一株,总而言之地点好,地气、水源、承受的日精月华,而且在采摘的时候,每次二十叶,含在采茶少女口中……”
公孙大娘笑着说道:“愈说愈神奇。说给我这个不懂茶趣的粗俗之人听,是个浪费!”
无嗔老尼又替公孙大娘斟了一盅。
公孙大娘在致谢之余,忽然问道:“师太是何时跟茶发生兴趣的?”
无嗔老尼说道:“这件事说起来,与星云的父亲有关。”
公孙大娘问道:“星云的父亲是谁?”
无嗔老尼说道:“说起来可能让你吓一大跳,那就是拒绝朱棣草诏,被株连十族的方孝儒。”
公孙大娘忍不住“嘎”了一声,这真是一项大意外。
凡是江湖上的仁人志士,对于报国的忠良,都付予极大的关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邪僻奸佞可以横行一时,但是公道自在人心。
公孙大娘一听是方孝儒的女儿,在大惊之余,不禁立即想起:“方孝儒满门抄斩、株连十族,他的两个女儿投河而死,没有一个漏网幸生,师太这位……”
无嗔老尼说道:“要听这个故事吗?”
公孙大娘觉得很奇怪,无嗔这种人不是说故事的,她没有那个耐心;但是,无嗔也不是喝茶的人,她如今却是如此精于此道。
她在想,无嗔不会平白说故事听的,一定会有原因。
公孙大娘静静地点点头。
无嗔老尼好整似暇地再次烧开水,添了柴火,又整理了茶盅,再次斟上茶,端起来喝了一口,才缓缓地说道:“我喜欢喝茶,是方孝儒开导我的。”
这是个奇闻,她喝茶与方孝儒有何关连?
无嗔老尼说道:“你应该知道,陈瑛是我的女婿,还有一件事你也许不知道,陈瑛、铁铉和方孝儒,他们曾经有金兰之交。”
这不但是秘闻,而且是奇闻。
陈瑛、铁铉、方孝儒都是当朝的名人,虽然下场不同,两个死得极其壮烈,而另一个却是当朝永乐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们三个是义结金兰的好友。
公孙大娘没有说话,因为他觉得方孝儒与铁铉这样的大忠臣,怎么会跟陈瑛这等墙头草的人是至交好友?
她有些恶心,但是,她不能说什么。因为,陈瑛正是无嗔老尼的女婿。
她默默地端起茶盅,啜了一口茶。在她的感觉中,这一口茶,除了苦涩,再也没有刚开始那种清心的滋味了。
无嗔老尼望了公孙大娘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觉得有些奇怪是不是?”
公孙大娘毕竟是性情中人,忍不住说道:“因为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啊!”
无嗔老尼叹了口气说道:“陈瑛最大的缺点就是名利心太重了一些,而且争强好胜,当年倒也看不出他是唯名利是图的人。”
公孙大娘立即说道:“师太,我没有批评陈瑛的意思。”
无嗔老尼微微笑道:“像你这样嫉恶如仇的人,能够说这种话,分明是给老尼的面子。这且不说它吧!你应该知道老尼出家已经几十年,换句话说,他们三人结交,乃至于我的女儿嫁给陈瑛的事,都是我事后才知道的。”
公孙大娘点点头。
无嗔老尼说道:“人虽出家,身却在江湖,俗念未除,灵生有尘土,说起来是叫老尼惭愧,直落得空门杀星的名号!”
公孙大娘搞不清楚无嗔突然冒出这样没头没脑的话来,是什么用意。她不便搭腔,只是静静地听着。
无嗔老尼接着又说道:“出家,出家,就是为了要看破红尘。我却回到故居参加女儿的婚礼。我看到女儿在没有娘的照护之下,成人出嫁,终于流下了泪水。”
公孙大娘真没有想到面冷手辣的空门杀星,竟然有如此的浓厚亲情。
其实她应该想得到,伦理亲情,是人的天性,再说,如果无嗔真的冷面无情,她又何至于昨天夜里听到陈人凤姑娘的消息,不顾自己的尊严,再三恳求公孙大娘回转到水月庵,原因无他,只因为陈人凤姑娘是她的外孙女儿。由此可见,无嗔虽然是被认为空门杀星,却是一位面冷心热的人。
公孙大娘接口说道:“就是从婚礼上认识了方孝儒和铁铉他们二人?”
无嗔说道:“没有。一个出家人毕竟不是在家人,那种场合是不适合我出现的。我只是远远地旁观。而且我住的地点是后院的一间柳亭。”
公孙大娘问道:“那是怎样认识方孝儒的呢?”
无嗔说道:“多口的女儿透露了我的消息,方孝儒和铁铉一听之下,急于来见见我这位名满江湖的空门杀星。”
公孙大娘说道:“当然你是接见了他们,谈得投机吗?”
无嗔说道:“极为投机,尤其是方孝儒,博学多闻,对于禅学极有心得,就在那种情形之下,他劝我不妨读读陆羽的茶经,他的意思我了解,喝茶可以修心养性,对我这样性急的人,是一种极佳的修持。”
公孙大娘啊了一声,原来是这样的。
无嗔说道:“可是当时我看到方孝儒和铁铉,眉宇之间蕴存着一股刚直之气,眉锋带煞,那是不得善终的面相。”
公孙大娘说道:“师太没有点破他们?”
无嗔叹道:“泄露玄机,本是大忌,但是,我终于说了。”
公孙大娘说道:“他们有如何反应?”
无嗔说道:“虽然我为他们点破,还是婉转暗示,那里敢明言。可是他们却一致地说,大丈夫为国尽忠,但知尽臣节,那里会顾到自身安危。”
公孙大娘点头叹道:“如今他们是做到了。”
无嗔说道:“倒是方孝儒是有心人,第二天凌晨黎明,来到后院柳亭见我,诚恳地问我说,男儿以身许国,从无个人生死荣辱之念,但是能为方氏门中留得一脉香烟,总是做子孙应该做的事。”
公孙大娘叹道:“原来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以身许国,不计牺牲的念头了!”
相关热词搜索:金兰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