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025-04-14 作者:玉翎燕 来源:玉翎燕作品集 点击:
尹子迁继续说道:“我知道和尚跟你是一起的,告诉你,京城里面,高手如云,天子脚下,你和公孙大娘那点道行,还是收敛一点的好。”
他回过身来喝道:“带走!”
这两个人一使劲,也喝道:“走吧!和尚。”
话还没有说完,这两个人的身子突然飞将起来,凌空飞起一丈多高,然后叭哒两声,摔在街道青石板上,一动不动,看样子是摔昏过去了!
玉雕鹰尹子迁当时一怔,但是立即就问道:“老和尚,你会‘天龙禅功’?请问法号怎么称呼?”
半月老和尚笑嘻嘻地说道:“少跟我和尚拉近乎,我和尚是不念旧恶,只要你肯放下屠刀,你可以立地成佛,东厂的荣华富贵,不但是过眼云烟,而且都有血腥味,你如果不能悬崖勒马,只怕到时候你已经是后悔莫及了!”
尹子迁笑笑,一点也不激动,他将宝剑换到左手,说道:“一个能会‘天龙禅功’的人,内修功力已是臻于化境!想必这手底的功夫,更是了得,我尹某自不量力,要借这个机会领教领教!”
他说完话之后,撮了嘴唇,发出一声尖锐的口哨。
老和尚仍然是嘻嘻地笑着说道:“你看,对自己没有了信心了吧!打唿哨主要是告诉同行的人,是遇到了难缠的高手是不是?尹子迁,你还不失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跟我和尚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尹子迁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他将接过来的镖囊解开,雁行排列,一十三支鹰爪镖,整整齐齐地插在皮板带上,露出猩红的鹰爪,不用说那是淬了毒的。
再用右手一搭剑把,铮地一声,揿开卡簧,但是,宝剑却没有拔出来,凝视他那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神,对老和尚说道:“我已经说过,尹某是自不量力。但是……”
他突然一拔剑,寒光一闪耀目,随手便是一式“遥指落日”的架势,姿态、气势、神情,不但优美,而且表现出一派击剑宗师的风范。
淳于洛还怕老和尚大意轻敌,忍不住说道:“玉雕鹰这柄剑很有名,当年天台山论剑,曾经削断一十五柄各家名剑,玉雕鹰的大名,就是从那个时候叫响的!不过今天如果用来对付赤手空拳的和尚,未免有些不公平。”
尹子迁笑笑说道:“老瞎子,你太抬举了我尹某,面对着一个身具‘天龙禅功’的高僧,纵使尹某手里是一柄名剑,也不见得占便宜。倒是你,大名鼎鼎的盲扁鹊,成心趟这次浑水,我为你不值。”
他的人在向老瞎子淳于洛说话,却突然间一个大跨步,突然向老和尚展开攻势,而且攻得极快、极凌厉。
老和尚的身子仿佛是灌足了气一样,随着剑势一挑而起,接连两剑,就这么轻易而非常奇特地闪让过去。
尹子迁这样突发性的袭击,竟然被老和尚如此轻易闪过,心里有了一个认识:“要赢得这场较量,是十分困难的了。”
心里如此闪电一转,手里的宝剑,却自绵绵展开攻击,一剑跟着一剑,一剑紧似一剑,看起来每一剑都在性命呼吸之间。
他的用心有两个:“即使我胜不了和尚,也要缠住他,三五十招之后,自然会有人来。三五十招能打成平手,至少面子上不会太难堪!如果三五十招之中,只要有一点破绽,鹰爪镖而发,那就赢定了。”
可是他这个如意算盘,并不如意。
老瞎子淳于洛突然哟哟敲了两下报君知,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差不多了,京都虽然好,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出家人不回庙,尽在这红尘十丈纠缠个什么?”
这话说给老和尚听:不要尽在这里游斗了,清凉山鸡鸣寺去转一转,出城的事才是正经。
老和尚听得明白,他估计不到一会工夫,东城经他这一闹,已掀了半边天,调虎离山应该已经达到了目的了。
可是,他对尹子迁这个人发生了兴趣。
老和尚觉得玉雕鹰尹子迁是当今武林不可多得的高手,把这种人留在京城,对尔后江湖是个祸害。
老和尚起了度人之心。
突然间他说道:“我和尚打不过你了,我要少陪了!”
只见他刚刚避过一招,一转身,掉头就走。
尹子迁冷笑一声说道:“就这么走吗?天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
一个纵步,人扑如鹰,剑出如电,刺向老和尚。
因为出剑太快,连站在一旁的盲扁鹊淳于洛都忍不住“啊呀”惊呼出声,因为他可明明看到宝剑刺进右胁。
尹子迁更是高兴,觉得老和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照样是一剑穿身。
他正要旋剑收回,这一瞬间,他的高兴立即冰消了。因为他的宝剑不但转不动,也收不回来,仿佛被一股力量夹住,动也动不了分毫。
老和尚依旧站在那里没有动。
老瞎子这才看清楚,那一剑并没有刺穿和尚的身体,而是和尚用右胁夹住了宝剑。他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这个老胖子,卖弄到这种地步,那里还像是个出家的和尚。”
其实他没有了解老和尚的用心。
老和尚以丝毫之差,夹住宝剑,他等尹子迁接连运力抽回宝剑不成之后,才笑嘻嘻地说道:“玉雕鹰,你究竟是要面子?还是要命?”
尹子迁站在一步之隔,并没有松手。
老和尚背向而立接着说道:“如果你要命,你就撒手,跟我和尚出城,我和尚跟你交个朋友。如果你坚持要面子,死不撒手,那恐怕你性命难保。”
尹子迁非常明白和尚说话的意思。
撒手丢剑、弃归江湖,不要眷恋京城供职的荣华,否则,和尚的“天龙禅功”使出反弹的潜力,就会让他内腑移位,心脉震断。
只要他一撒手,“玉雕鹰”三字就从此在京师除名。
如果不撒手……
突然,他大喝一声,右手一松,左手一抬,三支鹰爪镖,突然飞出,抓向老和尚的双肩和后心。
鹰爪镖紧紧地抓住了。
尹子迁哈哈大笑说道:“和尚,你现在是要面子?还是要性命,你如果要面子,忍住毒发的痛苦。如果你要性命,乖乖跟我走。”
老和尚低喧了一声:“阿弥陀佛”!
只见他的宽大僧衣,突然鼓起一阵风似的,尹子迁顿时受到一股强劲的力量,他只有一松手,脚下桩步不稳,登、登、登,一连退了三步,每一步都踩碎了脚下的石板,终于一屁股跌落在地上,哇地一声,一张口喷出了鲜血。
老和尚这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宝剑和鹰爪镖都掉落在地上。
这一瞬间,四周都没有了声音,这种场面,让大家都怔住了。
老和尚望着尹子迁说道:“内伤服药,半个月的调息,就可以痊愈的。不过如果你的名利之心不除,恐怕以后再有机会,你就晚了!”
这时候只听得远处有马蹄声,急促如暴雨,逐渐接近而来。
老和尚对淳于洛点点头说道:“虽然说众牲好度人难度,做和尚的总还是有一念慈悲。我们走吧!”
淳于洛从身旁药囊里,取出一个黑色的瓶罐,点起当中的引线,顷刻之间,冒出一阵浓烟,而且扩散得非常之快,将一条街道在五十步,弄得浓雾般看不见人。
四周的人,大喊一声,四散而走。
淳于洛老和尚就趁着这一阵紊乱,腾身而去。
及时一群骑马而来的人,来到现场时,烟雾已经散了,大街上家家关门闭户,只剩下玉雕鹰尹子迁仍然坐在地上,失神的双眼,流露出愤怒的火焰。
夏之夜,繁星万点,万籁俱寂。
水西门外十余里,一丛修竹,遮掩一处小小的庵堂,一辆马车缓缓地停在庵门前。
公孙大娘从车把式座位上跃身下来,轻声问着躺在大车的陈人凤姑娘。
“人凤,你觉得怎样?”
大车从御史府第的后花园侧门,混出了水西门之后,一直在城郊转圈子。原本很快就可以到达的路程,整整转了一整天。除了中午灼烈的阳光,在路旁野店打尖歇憩了一会,就没有停过。
陈人凤躺在车上,由冷翠撑着一把阳伞遮阳,重伤未愈的情况下,公孙大娘担心爱徒儿的身子是不是能支持得住。
陈人凤姑娘本来是躺着的,一问之下,翻身坐起,流下眼泪。
公孙大娘一见大吃一惊,连忙问道:“凤儿,是伤口不舒服吗?”
陈人凤摇摇头低声说道:“恩师为了徒儿,不惜损耗自己的体力内力,为徒儿疗伤,又如此奔波吃苦受累……”
公孙大娘不禁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傻孩子,说这些做什么?我还以为你是伤口疼痛呢!吓了为师的一大跳。”
她伸手抹去陈人凤脸上的泪水,然后沉缓地说道:“师徒的情谊,也许可以媲美骨肉亲情。再说,我这样做也不是全然为了你个人,为了忠良的后代,为了让你能减少你父亲的一分罪孽……现在暂时不谈这些,这次我带你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
言犹未了,水月庵的门呀然而开,当门站着一个瘦小的人影。因为没有灯光,看不清来人的面貌。
公孙大娘突然绕过大车,站在庵门前,看她的样子是十分的恭谨。说道:“我十分的抱歉!在这种时候,前来惊扰师太的清修,只是事非得已,尚望师太海涵。”
藉着星光,陈人凤姑娘已经看清楚,门口站的是一位年老的尼姑,又瘦又矮,一件宽大的灰衣,轻飘飘地挂在身上。垂眉低视,根本没有把公孙大娘看在眼里,冷寞而淡然。
公孙大娘接着又说道:“师太可否容许我带着我的徒儿,到宝庵暂歇一宵?”
老尼姑抬头睁开眼睛,这一瞬间,陈人凤姑娘吓了一跳,一方面是老尼姑的眼神,是如此的光芒逼人,令人不敢对视。另一方面是老尼姑的眼神,是如此的令她似曾相识。
老尼姑低沉地说话了:“公孙,你既然知道是惊扰了我,为何不立即退去?明知故犯,不是你这样江湖人的名人所应该犯的错误。请离去吧!水月庵地方太小,也不便随便人住宿,你师徒……嗯!三人,另找别处去休歇去吧!”
说着话,退后一步,立即将门关上。
公孙大娘站在那里没有动静,停了一会,才说道:“师太,我师徒三人整整跑了一天的路,天到这般时分,人和牲口都累了。出家人慈悲为怀,方便为本,为何不能让我们进来,也不过只是暂借一席之地,度过今宵,师太难道不能慈悲吗?”
水月庵里沉寂无声,没有一点回音。
陈人凤姑娘似乎还从来没有见过恩师如此地求过别人,忍不住低声叫道:“恩师!……”
公孙大娘没有理会,继续说道:“师太,我徒儿身受重伤,又经过一整天的颠簸,处境十分艰难,如果不能得到休歇,对我徒儿的伤,将是非常的不利。师太,救人一命,胜过造七级浮屠。”
陈人凤姑娘再也忍不住叫道:“恩师,徒儿跟您老人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您求过人,为何今天为了徒儿,如此的低声下气。即使是我真的死了,也不值得这样哀求别人。”
公孙大娘淡淡地说道:“你不明白的!……”
陈人凤急忙抢着说道:“徒儿知道,那是恩师对徒儿的爱心,不惜如此委屈地去哀求人。越是这样,徒儿越是难过。我们走吧!找一处清静的地方,歇上几天,就会没事的。再说,一个出家人竟然如此心硬如铁,她现在就是开门,我也不进去。”
公孙大娘说道:“人凤,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
言犹未了,水月庵的门呀然而开,那瘦小的身影,又当门而立。
公孙大娘似乎带着歉意地说道:“小孩子不晓事,说话放肆,请师太不要见怪!”
老尼姑并没有理会,只是淡淡地说道:“她倒是很像你当年的脾气。”
公孙大娘笑了笑说道:“这大概叫做有其师,必有其徒吧!其实,人凤的脾气真正还是像她自己的母亲。”
老民姑漫不经心地响了一声说道:“倔强的脾气,是会吃到苦头的。你们走吧!大车留在这里,给水月庵带来杀气。”
公孙大娘缓缓地转过身去,跨上车辕,不重不轻地说道:“我一旦离开这里,再要是请我回来,我们是不会回来的了。”
老尼姑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似乎并没有理会公孙大娘的话,转过身去,随手关门。
就在庵门快要阖起来的时候,公孙大娘轻轻抖锁缰绳,催动拉车的马,她口中同时说道:“怪不得陈瑛不要女儿,这年头人心变了,外婆疼外孙的说法,也靠不住了。唉!”
马儿刚刚迈开脚步,水月庵门忽然大开,老尼姑走出门外,说道:“公孙,你方才说些什么?”公孙大娘并没有停下车来,只是一面抖缰催马前进,一面说道:“我已经离开水月庵的大门前了,我说我的,与师太没有关连。”
这时候马儿已经跑开了小碎步,车子已经跑得很快。
老尼姑的声音却仍然跟在后面,问道:“公孙,你方才说陈瑛,是哪个陈瑛?”
公孙大娘说道:“永乐驾前为臣,当年曾经被贬到广西,郁郁不得志,如今是当朝的红人,右副都察御史陈瑛。师太,这些宦海浮沉的俗事,说出来都会污了师太的耳朵,你问他作甚?”
马跑得愈来愈快了!
老尼姑.似乎还跟在车后。陈人凤姑娘特别欠起身子看了看,车上并没有任何人,可是,马车跑得如此的快,老尼姑的声音仍紧跟在后面,紧迫地问了一声:“公孙,你说陈瑛不认女儿,又是怎么回事?”
公孙大娘不疾不徐地说道:“岂止不认,女儿举剑自杀,他也无动于衷!”
老尼姑的声音透过有些紧张,又问道:“陈瑛的女儿自杀?死了吗?”
公孙大娘冷冷地笑了一下说道:“师太,你既然知道我公孙,当然也知道淳于洛。对于一般外伤,只要人还有一口气,盲扁鹊没有不能挽回性命的。何况,受伤的是我的徒儿!”
老尼姑似乎大吃一惊,问道:“公孙,你是要告诉我,躺在大车上的人,是你的徒弟,也就是陈瑛的女儿。”
公孙大娘说道:“你既然不管,又何必问那么清楚?”
老尼姑忽然叫道:“公孙,请把车停下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公孙大娘说道:“不必了!刚才我已经说过,我师徒都是一样的倔脾气,说过的话,是很难更改的。我们现在要赶路,找一处清静的地方,歇下来为我的徒弟疗伤。”
老尼姑的声音一直紧跟在后面,.也不知道她使用的是什么身法,跟在快马之后,一步一趋。她说道:“公孙,你们不要找了,水月庵就是一个清静的地方,水月庵虽小,还可以容得你们师徒三人。”
公孙大娘笑笑说道:“师太,虽然你的陆地飞腾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我这匹拉车的马,也是千中挑一的良驹,只要我再加上一鞭,恐怕你就跟不上了。”
她说着话,果然叱咤一声,手里的皮鞭凌空一抖,吧哒一下爆响,拉车的马,泼开四蹄,狂奔而起。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夜空里有如鹰隼一般,一条人影凌空飞下,身如流星,直落在马车之前,只见狂奔的马直扬起前蹄,唏聿聿长嘶一声,硬生生地将车停了下来。
公孙大娘也立即带住缰绳,低声安抚着马。
老尼姑瘦小的身材,站在马头之旁,合掌说道:“惊扰了!公孙施主!”
公孙大娘坐在车辕上,望着老尼姑摇摇头说道:“师太,我们是遵照你的要求,尽速离开的,你又为何如此地追赶?”
老尼姑合掌说道:“公孙施主,你不要明知故问了,请掉转马头,随我回去吧!”
公孙大娘还没有说话,躺在车里的陈人凤姑娘忽然撑起上半身说道:“恩师,我们不回去。”
经过这样一阵追逐,陈人凤的脸色有些苍白,在星光下,看起来令人有些羸弱的感觉。
老尼姑缓缓走近大车,手攀着车旁,望着陈人凤,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公孙大娘扭转着上身,说道:“她的脾气不只是像我,尤其是像她娘!”
老尼姑似乎一下子变得衰老得很多,一点也没有方才在水月庵前那样咄咄逼人。她微低着头,说道:“方才是我错了!我愿意为方才的事……”
陈人凤立即说道:“我已经说过,不必了!我恩师会找一处清静的地方让我养伤。恩师说得对,我的脾气扭,跟我娘一样。”
老尼姑一直低着头,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抬起头来,让人吓了一跳,她的眼睛有了晶莹的泪光。
公孙大娘低沉地说道:“人凤,我们回去吧!说实话,这附近月黑风高,没有比水月庵更适合你疗伤的了,而且……”
她把下面的话缩住没有再说下去。
陈人凤说道:“恩师,为什么要回去呢?您不是求过人家吗?您老人家哀求到如此地步。人家都不理会,为什么现在又要回去呢?百里周围没有地方可以疗伤,徒儿的伤不是已经好了吗?再走百里又有何妨?”
公孙大娘苦笑说道:“人凤,这不是斗气的事,因为我要带你到水月庵,那是为了……”
老尼姑突然摆摆手说道:“公孙施主,不要勉强她,请吧!如果有了定居的地方,设法告诉我一声。老尼姑感激不尽。我为大家祈福!”
她的话不但说得低弱,而且到了最后,竟然有了哽咽之意。
她放下攀着车的手,低着头,缓缓走向归途,脚步蹒跚,越发显得她是如此瘦小可怜。
他回过身来喝道:“带走!”
这两个人一使劲,也喝道:“走吧!和尚。”
话还没有说完,这两个人的身子突然飞将起来,凌空飞起一丈多高,然后叭哒两声,摔在街道青石板上,一动不动,看样子是摔昏过去了!
玉雕鹰尹子迁当时一怔,但是立即就问道:“老和尚,你会‘天龙禅功’?请问法号怎么称呼?”
半月老和尚笑嘻嘻地说道:“少跟我和尚拉近乎,我和尚是不念旧恶,只要你肯放下屠刀,你可以立地成佛,东厂的荣华富贵,不但是过眼云烟,而且都有血腥味,你如果不能悬崖勒马,只怕到时候你已经是后悔莫及了!”
尹子迁笑笑,一点也不激动,他将宝剑换到左手,说道:“一个能会‘天龙禅功’的人,内修功力已是臻于化境!想必这手底的功夫,更是了得,我尹某自不量力,要借这个机会领教领教!”
他说完话之后,撮了嘴唇,发出一声尖锐的口哨。
老和尚仍然是嘻嘻地笑着说道:“你看,对自己没有了信心了吧!打唿哨主要是告诉同行的人,是遇到了难缠的高手是不是?尹子迁,你还不失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还是那句话,只要你跟我和尚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尹子迁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他将接过来的镖囊解开,雁行排列,一十三支鹰爪镖,整整齐齐地插在皮板带上,露出猩红的鹰爪,不用说那是淬了毒的。
再用右手一搭剑把,铮地一声,揿开卡簧,但是,宝剑却没有拔出来,凝视他那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神,对老和尚说道:“我已经说过,尹某是自不量力。但是……”
他突然一拔剑,寒光一闪耀目,随手便是一式“遥指落日”的架势,姿态、气势、神情,不但优美,而且表现出一派击剑宗师的风范。
淳于洛还怕老和尚大意轻敌,忍不住说道:“玉雕鹰这柄剑很有名,当年天台山论剑,曾经削断一十五柄各家名剑,玉雕鹰的大名,就是从那个时候叫响的!不过今天如果用来对付赤手空拳的和尚,未免有些不公平。”
尹子迁笑笑说道:“老瞎子,你太抬举了我尹某,面对着一个身具‘天龙禅功’的高僧,纵使尹某手里是一柄名剑,也不见得占便宜。倒是你,大名鼎鼎的盲扁鹊,成心趟这次浑水,我为你不值。”
他的人在向老瞎子淳于洛说话,却突然间一个大跨步,突然向老和尚展开攻势,而且攻得极快、极凌厉。
老和尚的身子仿佛是灌足了气一样,随着剑势一挑而起,接连两剑,就这么轻易而非常奇特地闪让过去。
尹子迁这样突发性的袭击,竟然被老和尚如此轻易闪过,心里有了一个认识:“要赢得这场较量,是十分困难的了。”
心里如此闪电一转,手里的宝剑,却自绵绵展开攻击,一剑跟着一剑,一剑紧似一剑,看起来每一剑都在性命呼吸之间。
他的用心有两个:“即使我胜不了和尚,也要缠住他,三五十招之后,自然会有人来。三五十招能打成平手,至少面子上不会太难堪!如果三五十招之中,只要有一点破绽,鹰爪镖而发,那就赢定了。”
可是他这个如意算盘,并不如意。
老瞎子淳于洛突然哟哟敲了两下报君知,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差不多了,京都虽然好,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出家人不回庙,尽在这红尘十丈纠缠个什么?”
这话说给老和尚听:不要尽在这里游斗了,清凉山鸡鸣寺去转一转,出城的事才是正经。
老和尚听得明白,他估计不到一会工夫,东城经他这一闹,已掀了半边天,调虎离山应该已经达到了目的了。
可是,他对尹子迁这个人发生了兴趣。
老和尚觉得玉雕鹰尹子迁是当今武林不可多得的高手,把这种人留在京城,对尔后江湖是个祸害。
老和尚起了度人之心。
突然间他说道:“我和尚打不过你了,我要少陪了!”
只见他刚刚避过一招,一转身,掉头就走。
尹子迁冷笑一声说道:“就这么走吗?天下那有这么便宜的事。”
一个纵步,人扑如鹰,剑出如电,刺向老和尚。
因为出剑太快,连站在一旁的盲扁鹊淳于洛都忍不住“啊呀”惊呼出声,因为他可明明看到宝剑刺进右胁。
尹子迁更是高兴,觉得老和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照样是一剑穿身。
他正要旋剑收回,这一瞬间,他的高兴立即冰消了。因为他的宝剑不但转不动,也收不回来,仿佛被一股力量夹住,动也动不了分毫。
老和尚依旧站在那里没有动。
老瞎子这才看清楚,那一剑并没有刺穿和尚的身体,而是和尚用右胁夹住了宝剑。他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这个老胖子,卖弄到这种地步,那里还像是个出家的和尚。”
其实他没有了解老和尚的用心。
老和尚以丝毫之差,夹住宝剑,他等尹子迁接连运力抽回宝剑不成之后,才笑嘻嘻地说道:“玉雕鹰,你究竟是要面子?还是要命?”
尹子迁站在一步之隔,并没有松手。
老和尚背向而立接着说道:“如果你要命,你就撒手,跟我和尚出城,我和尚跟你交个朋友。如果你坚持要面子,死不撒手,那恐怕你性命难保。”
尹子迁非常明白和尚说话的意思。
撒手丢剑、弃归江湖,不要眷恋京城供职的荣华,否则,和尚的“天龙禅功”使出反弹的潜力,就会让他内腑移位,心脉震断。
只要他一撒手,“玉雕鹰”三字就从此在京师除名。
如果不撒手……
突然,他大喝一声,右手一松,左手一抬,三支鹰爪镖,突然飞出,抓向老和尚的双肩和后心。
鹰爪镖紧紧地抓住了。
尹子迁哈哈大笑说道:“和尚,你现在是要面子?还是要性命,你如果要面子,忍住毒发的痛苦。如果你要性命,乖乖跟我走。”
老和尚低喧了一声:“阿弥陀佛”!
只见他的宽大僧衣,突然鼓起一阵风似的,尹子迁顿时受到一股强劲的力量,他只有一松手,脚下桩步不稳,登、登、登,一连退了三步,每一步都踩碎了脚下的石板,终于一屁股跌落在地上,哇地一声,一张口喷出了鲜血。
老和尚这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宝剑和鹰爪镖都掉落在地上。
这一瞬间,四周都没有了声音,这种场面,让大家都怔住了。
老和尚望着尹子迁说道:“内伤服药,半个月的调息,就可以痊愈的。不过如果你的名利之心不除,恐怕以后再有机会,你就晚了!”
这时候只听得远处有马蹄声,急促如暴雨,逐渐接近而来。
老和尚对淳于洛点点头说道:“虽然说众牲好度人难度,做和尚的总还是有一念慈悲。我们走吧!”
淳于洛从身旁药囊里,取出一个黑色的瓶罐,点起当中的引线,顷刻之间,冒出一阵浓烟,而且扩散得非常之快,将一条街道在五十步,弄得浓雾般看不见人。
四周的人,大喊一声,四散而走。
淳于洛老和尚就趁着这一阵紊乱,腾身而去。
及时一群骑马而来的人,来到现场时,烟雾已经散了,大街上家家关门闭户,只剩下玉雕鹰尹子迁仍然坐在地上,失神的双眼,流露出愤怒的火焰。
夏之夜,繁星万点,万籁俱寂。
水西门外十余里,一丛修竹,遮掩一处小小的庵堂,一辆马车缓缓地停在庵门前。
公孙大娘从车把式座位上跃身下来,轻声问着躺在大车的陈人凤姑娘。
“人凤,你觉得怎样?”
大车从御史府第的后花园侧门,混出了水西门之后,一直在城郊转圈子。原本很快就可以到达的路程,整整转了一整天。除了中午灼烈的阳光,在路旁野店打尖歇憩了一会,就没有停过。
陈人凤躺在车上,由冷翠撑着一把阳伞遮阳,重伤未愈的情况下,公孙大娘担心爱徒儿的身子是不是能支持得住。
陈人凤姑娘本来是躺着的,一问之下,翻身坐起,流下眼泪。
公孙大娘一见大吃一惊,连忙问道:“凤儿,是伤口不舒服吗?”
陈人凤摇摇头低声说道:“恩师为了徒儿,不惜损耗自己的体力内力,为徒儿疗伤,又如此奔波吃苦受累……”
公孙大娘不禁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傻孩子,说这些做什么?我还以为你是伤口疼痛呢!吓了为师的一大跳。”
她伸手抹去陈人凤脸上的泪水,然后沉缓地说道:“师徒的情谊,也许可以媲美骨肉亲情。再说,我这样做也不是全然为了你个人,为了忠良的后代,为了让你能减少你父亲的一分罪孽……现在暂时不谈这些,这次我带你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
言犹未了,水月庵的门呀然而开,当门站着一个瘦小的人影。因为没有灯光,看不清来人的面貌。
公孙大娘突然绕过大车,站在庵门前,看她的样子是十分的恭谨。说道:“我十分的抱歉!在这种时候,前来惊扰师太的清修,只是事非得已,尚望师太海涵。”
藉着星光,陈人凤姑娘已经看清楚,门口站的是一位年老的尼姑,又瘦又矮,一件宽大的灰衣,轻飘飘地挂在身上。垂眉低视,根本没有把公孙大娘看在眼里,冷寞而淡然。
公孙大娘接着又说道:“师太可否容许我带着我的徒儿,到宝庵暂歇一宵?”
老尼姑抬头睁开眼睛,这一瞬间,陈人凤姑娘吓了一跳,一方面是老尼姑的眼神,是如此的光芒逼人,令人不敢对视。另一方面是老尼姑的眼神,是如此的令她似曾相识。
老尼姑低沉地说话了:“公孙,你既然知道是惊扰了我,为何不立即退去?明知故犯,不是你这样江湖人的名人所应该犯的错误。请离去吧!水月庵地方太小,也不便随便人住宿,你师徒……嗯!三人,另找别处去休歇去吧!”
说着话,退后一步,立即将门关上。
公孙大娘站在那里没有动静,停了一会,才说道:“师太,我师徒三人整整跑了一天的路,天到这般时分,人和牲口都累了。出家人慈悲为怀,方便为本,为何不能让我们进来,也不过只是暂借一席之地,度过今宵,师太难道不能慈悲吗?”
水月庵里沉寂无声,没有一点回音。
陈人凤姑娘似乎还从来没有见过恩师如此地求过别人,忍不住低声叫道:“恩师!……”
公孙大娘没有理会,继续说道:“师太,我徒儿身受重伤,又经过一整天的颠簸,处境十分艰难,如果不能得到休歇,对我徒儿的伤,将是非常的不利。师太,救人一命,胜过造七级浮屠。”
陈人凤姑娘再也忍不住叫道:“恩师,徒儿跟您老人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您求过人,为何今天为了徒儿,如此的低声下气。即使是我真的死了,也不值得这样哀求别人。”
公孙大娘淡淡地说道:“你不明白的!……”
陈人凤急忙抢着说道:“徒儿知道,那是恩师对徒儿的爱心,不惜如此委屈地去哀求人。越是这样,徒儿越是难过。我们走吧!找一处清静的地方,歇上几天,就会没事的。再说,一个出家人竟然如此心硬如铁,她现在就是开门,我也不进去。”
公孙大娘说道:“人凤,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
言犹未了,水月庵的门呀然而开,那瘦小的身影,又当门而立。
公孙大娘似乎带着歉意地说道:“小孩子不晓事,说话放肆,请师太不要见怪!”
老尼姑并没有理会,只是淡淡地说道:“她倒是很像你当年的脾气。”
公孙大娘笑了笑说道:“这大概叫做有其师,必有其徒吧!其实,人凤的脾气真正还是像她自己的母亲。”
老民姑漫不经心地响了一声说道:“倔强的脾气,是会吃到苦头的。你们走吧!大车留在这里,给水月庵带来杀气。”
公孙大娘缓缓地转过身去,跨上车辕,不重不轻地说道:“我一旦离开这里,再要是请我回来,我们是不会回来的了。”
老尼姑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似乎并没有理会公孙大娘的话,转过身去,随手关门。
就在庵门快要阖起来的时候,公孙大娘轻轻抖锁缰绳,催动拉车的马,她口中同时说道:“怪不得陈瑛不要女儿,这年头人心变了,外婆疼外孙的说法,也靠不住了。唉!”
马儿刚刚迈开脚步,水月庵门忽然大开,老尼姑走出门外,说道:“公孙,你方才说些什么?”公孙大娘并没有停下车来,只是一面抖缰催马前进,一面说道:“我已经离开水月庵的大门前了,我说我的,与师太没有关连。”
这时候马儿已经跑开了小碎步,车子已经跑得很快。
老尼姑的声音却仍然跟在后面,问道:“公孙,你方才说陈瑛,是哪个陈瑛?”
公孙大娘说道:“永乐驾前为臣,当年曾经被贬到广西,郁郁不得志,如今是当朝的红人,右副都察御史陈瑛。师太,这些宦海浮沉的俗事,说出来都会污了师太的耳朵,你问他作甚?”
马跑得愈来愈快了!
老尼姑.似乎还跟在车后。陈人凤姑娘特别欠起身子看了看,车上并没有任何人,可是,马车跑得如此的快,老尼姑的声音仍紧跟在后面,紧迫地问了一声:“公孙,你说陈瑛不认女儿,又是怎么回事?”
公孙大娘不疾不徐地说道:“岂止不认,女儿举剑自杀,他也无动于衷!”
老尼姑的声音透过有些紧张,又问道:“陈瑛的女儿自杀?死了吗?”
公孙大娘冷冷地笑了一下说道:“师太,你既然知道我公孙,当然也知道淳于洛。对于一般外伤,只要人还有一口气,盲扁鹊没有不能挽回性命的。何况,受伤的是我的徒儿!”
老尼姑似乎大吃一惊,问道:“公孙,你是要告诉我,躺在大车上的人,是你的徒弟,也就是陈瑛的女儿。”
公孙大娘说道:“你既然不管,又何必问那么清楚?”
老尼姑忽然叫道:“公孙,请把车停下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公孙大娘说道:“不必了!刚才我已经说过,我师徒都是一样的倔脾气,说过的话,是很难更改的。我们现在要赶路,找一处清静的地方,歇下来为我的徒弟疗伤。”
老尼姑的声音一直紧跟在后面,.也不知道她使用的是什么身法,跟在快马之后,一步一趋。她说道:“公孙,你们不要找了,水月庵就是一个清静的地方,水月庵虽小,还可以容得你们师徒三人。”
公孙大娘笑笑说道:“师太,虽然你的陆地飞腾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我这匹拉车的马,也是千中挑一的良驹,只要我再加上一鞭,恐怕你就跟不上了。”
她说着话,果然叱咤一声,手里的皮鞭凌空一抖,吧哒一下爆响,拉车的马,泼开四蹄,狂奔而起。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夜空里有如鹰隼一般,一条人影凌空飞下,身如流星,直落在马车之前,只见狂奔的马直扬起前蹄,唏聿聿长嘶一声,硬生生地将车停了下来。
公孙大娘也立即带住缰绳,低声安抚着马。
老尼姑瘦小的身材,站在马头之旁,合掌说道:“惊扰了!公孙施主!”
公孙大娘坐在车辕上,望着老尼姑摇摇头说道:“师太,我们是遵照你的要求,尽速离开的,你又为何如此地追赶?”
老尼姑合掌说道:“公孙施主,你不要明知故问了,请掉转马头,随我回去吧!”
公孙大娘还没有说话,躺在车里的陈人凤姑娘忽然撑起上半身说道:“恩师,我们不回去。”
经过这样一阵追逐,陈人凤的脸色有些苍白,在星光下,看起来令人有些羸弱的感觉。
老尼姑缓缓走近大车,手攀着车旁,望着陈人凤,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公孙大娘扭转着上身,说道:“她的脾气不只是像我,尤其是像她娘!”
老尼姑似乎一下子变得衰老得很多,一点也没有方才在水月庵前那样咄咄逼人。她微低着头,说道:“方才是我错了!我愿意为方才的事……”
陈人凤立即说道:“我已经说过,不必了!我恩师会找一处清静的地方让我养伤。恩师说得对,我的脾气扭,跟我娘一样。”
老尼姑一直低着头,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抬起头来,让人吓了一跳,她的眼睛有了晶莹的泪光。
公孙大娘低沉地说道:“人凤,我们回去吧!说实话,这附近月黑风高,没有比水月庵更适合你疗伤的了,而且……”
她把下面的话缩住没有再说下去。
陈人凤说道:“恩师,为什么要回去呢?您不是求过人家吗?您老人家哀求到如此地步。人家都不理会,为什么现在又要回去呢?百里周围没有地方可以疗伤,徒儿的伤不是已经好了吗?再走百里又有何妨?”
公孙大娘苦笑说道:“人凤,这不是斗气的事,因为我要带你到水月庵,那是为了……”
老尼姑突然摆摆手说道:“公孙施主,不要勉强她,请吧!如果有了定居的地方,设法告诉我一声。老尼姑感激不尽。我为大家祈福!”
她的话不但说得低弱,而且到了最后,竟然有了哽咽之意。
她放下攀着车的手,低着头,缓缓走向归途,脚步蹒跚,越发显得她是如此瘦小可怜。
相关热词搜索:金兰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