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条人命 三番追杀
2025-08-01 作者:马云 来源:马云作品集 点击:
大批警方人员来到现场调查,初步证实死者是五十三岁的李文和,当地的侨胞称他为“李伯”。
验尸官初步认定死者死去的时间,至到被吕伟良和庄臣二人发现时,已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
根据相熟的侨胞宣称,死者是独居于此的。他虽有胞弟李文森,但彼此之间很少来往,二人感情也不见得好。
现场一片凌乱,显然有人在此大加搜索。至于失去了一些什么财物,根本无从稽考,因为死者多年来处于半退休状态。他生前到底有多少积蓄?家中又有些什么贵重物品?相信除了死者本人之外,相识的亲友,亦无法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也许凶手已将不少财物掠去也未知。
死者本来有家中国菜馆,业务不错。但死者因厌倦工作,已将菜馆租给一位同乡,按月收取定额的租金。单凭这分租金已足以维持其生活而有余了。
死者平时喜欢晚饭后遍访各乡亲,流连于一些中国菜馆之间。但连日来踪迹已渺,各乡亲亦只以为死者可能往外地旅行而已。因为在此之前,死者常常往外地旅游。
警探根据搜集自华人社会中的初步资料,认为死者被劫杀的成份较高。
警方所凭的理由之一,就是死者家中曾被大肆搜索,除了死者身上的手表以及钱包中的少许钞票之外,现场未发现其他贵重物件或钞票。这并非表示死者四壁萧条,只表示曾被歹徒劫掠一空。
但是,吕伟良和庄臣二人却有他们的一种见解,当然是与北京人化石有关。
他们认为:屋内既然被搜索得一片混乱,自然表示歹徒想发横财,希望多获得一些财物,那么,为什么死者身上的名贵手表以及钱包中的钱却又安然无恙?
凭此推测,他们不难想象到歹徒的目的在于化石方面。
尤其是庄臣,他会晤过李文和其人,死者口中既然说出他拥有北京人化石,而且生前双方又表示过再约后会之期,岂料他们还没有作第二次见面,死者已遭人毒手。因此庄臣更加深信此事必与化石有关。
庄臣感到既后悔,又惋惜。他叹息道:“可惜他生前太过神秘,假如我们能开心见诚的谈谈,或者他较为大方一些,信任我,相信今天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吕伟良当时没有答他,因为他正在思想着这件事的发展。
到底歹徒的目的是否一如他们所料,为了北京人化石?抑或象警方所猜测的为了钱而出此下策?
然则歹徒将北京人化百夺到手之后,又将会有什么行动?
相信歹徒决不会向占纳斯兜售那么愚蠢的吧?
那么,歹徒万…真的将化石弄到手,脱手的对象又是谁?
另一种可能就是:歹徒是受人主使的,正因为目的物只是北京人化石,所以对死者身上财物便不感兴趣。
庄臣见吕伟良不作声,他又说:“我这个人也太过老实,假如当时我悄悄跟踪他,也许会设法说服他,最低限度不会让化石落,别人的手中。”
吕伟良觉得这件事越来越复杂,所以他只是默默地去想。
至于庄臣在说些什么,吕伟良根本就听不到。
警方的侦探人员已将死者唯一的亲人——死者的胞弟李文森找到。
李文森坦白表示,他与胞兄的感情不大好,主要是二人的思想有分歧。
死者性格保守,生性亦较为孤僻。
李文森的年纪比死者至少年轻了十年,因而年青活泼得多了,再加上他打扮洋化,又喜结交一些洋人朋友,所以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差别。
李文森又说,他并不常常见他的兄长,一年之中也难得有几次。这当然是由于“话不投机”的缘故。
尽管如此,李文森得知他的兄长死于非命,也十分震惊。
他对警方表示,已超过一个月以上未见过他的兄长——死者了。
他最近一次见他的兄长,大约是个多月之前,在一家中国菜馆之内。时间是早上茶市的时候,当时李文森与友人往该菜馆喝早茶,偶然与其兄长在该处相遇。自该次之后,他们一直没有见过面。
在外国各大都市开设的中国菜馆,除了供应酒水与广东菜之外,有不少还有早午茶市,真是“中西合壁、样样齐全”。
时间已是凌晨时分,警方仍然留在现场上与有关人等展开侦查工作。
吕、林夫妇二人与任晶晶等人,为了此事牵涉到北京人化石,而阿生的被掳亦与化石有关,所以他们也一直留在现场上。
吕、林等人不但留在现场上供警方咨询,也留心每个有关人等的口供。
刚才听到李文森向警方查案人员作供后,吕伟良冷眼旁观,总觉得李文森此人有许多地方令人看不顺眼。
他终于忍不住插嘴问道:“你说你很少与你兄长来往,二人感情又不大好,为什么你会有他这里地址?”
李文森怔了一怔,他老大不高兴地瞪住吕伟良:“你这是什么意思?即使我们兄弟间谈不拢,他毕竟也是我唯一的兄弟。我们没有闹翻过,只是彼此少些来往而已。他在这里住了不少时日,我当然知道这里的地址,这有什么稀奇?”
警官问:“他家中有些什么贵重的物品,你可知道?”
“我不知道。”李文森摇了摇头,又说道:“我们彼此间的财政收支独立,也从来不过问。”
警官又问道:“你可知道,他拥有一些化石?”
“什么化石?”李文森反问道。
警官先跟吕伟良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说:“北京人化石。”
李文森感到意外地怔了一怔:“北京人化石?……嗯!我倒没有听过他提及此事。”
“你很少到这儿来么?”警官问。
“是的。”李文森道:“我这位兄弟生性孤僻,许多人都无法与他合得来。”
“你可知道他生前有没有女朋友?”警官想了想又问:“你有个嫂嫂吗?”
“我只知道他的妻子在数年前死去,此后他一直未续弦。”李文森说。
警官道:“看来,你兄弟倒是个多情种子呢。”
“那又不见得!”李文森道,“我知道年前有个女人与他同居过,但后来可能抵受不住他的古怪脾气,终告分手。”
“那女人是什么人?”警官问。
李文森沉思着说:“我倒不大清楚,似乎是个中国女人。”
“他没有介绍给你认识?”警官道。
“没有。”李文森说,“我只是听一些乡亲对我说过,我甚至从未见过那女子。”
“有谁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她?”警官问。
李文森耸耸肩:“我怎么知道呢!”
警官说:“我想,你一定知道他生前最喜欢与一些什么人来往吧?”
“我想,你最好去东方菜馆问问,那是他租给一位乡亲经营的店子。”李文森说。
警官的一位助手一一将李文森的说话记录下来,但警方并没有留难他。
当李文森离开现场之后,警官曾问吕伟良:“你有什么高见?”
吕伟良很坦白地说:“在线索未明朗之前,任何人都值得怀疑。警官先生,如果我是你,我会派人小心跟踪监视他。”
警官于是用法语对一名探员吩咐下去,吕伟良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那探员也匆匆离去。他可能是奉命去跟踪李文森的。
侦探们一边在现场上展开侦查工作,一边访问邻居住户。
有些邻居早已入睡,结果也给警方人员吵醒了;有些很生气,认为警方不该骚扰他,有的则表示合作。
有个老妇人住在死者对户,她年过半百,但看来精神奕奕。
警探几乎还未敲门,她已将大门打开。
她似乎早已知道这儿有事发生,而且一直躲在门后偷窥这儿现场内外的情形。因此当她见到警探表示身分时,她绝不感到意外。
她叫克里太太,是个寡妇,儿子在外国。目前她是独居于此。
她说她并不认识死者,但对死者的日常生活却相当了解。这可能是她闲来太无聊了,有空便观察人家的私生活。因此,她证明有个女人常常来找死者。
“那女人多大年纪?”警官问。
“我看,总有四十岁吧。”克里太太回忆着说,“她是个黑发的中国女人。”
“你见过她多少次?”警官又问。
“过去常常见她,有一个时期不见了;最近又再见她了。”克里太太道。
警官回头对吕伟良说:“会不会是他同居的中国女人呢?”
吕伟良道:“我看很有可能,可惜李文森走了,否则叫他们互相印证一下,也许这就是线索亦未可料。”
岂料克里太太这时却插嘴道:“你们是说,那个与李先生差不多样子的人?”
吕伟良立刻问道:“你怎么知道死者是姓李?”
“我们虽然很少招呼,但他到底也在这儿住了不少日子,我知道他是中国人,姓李。”克里太太又说,“刚才你们跟他谈话的男子我也见过了……”
他们果然没有猜错,这老妇人一直在偷窥这外面的情形。
警官随即又问:“你是说,刚才我们与他谈话的中国男子么?”
“是的,前几天我才见过他。”克里太太说。
吕伟良和警官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口又问:“你确定是他?”
“不会错的,他与李先生有几分相似,只是较为年轻而已。”克里太太又说:“以前我很少见他,但前几天,他却穿得非常整洁的来找李先生,后来我又看见他很愤怒地离去。我之所以如此注意他,是因为他的样子与李先生太相似了。”
吕伟良再也忍不住了,他一边对警官说:“我早就看出他说谎了。”一边急急跑到街上去!
警官也想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匆匆跟了出去!
警官对吕伟良说:“你放心好了,他逃不了的,我已派人严密监视他!”
然后,警官又步向一辆有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汽车,问那个控制员:“有第七号车的消息么?”
“暂时未有。”控制员道:“长官,你是否要与第七号车通话?”
“是的,快替我叫七号车的探员讲话。”警官对无线电控制员说。
警车上的控制员在仪器上按下了按掣,一连招呼了几声,但是都听不到回音。
警官有点担心,亲自跳上车来,看看控制员有没有按错了机键。因为这是警方一辆联络车,车上的无线电通讯器材可以同时与许多警方车辆或人员保持联络。
不过,站在车子一旁的吕伟良,心里已经感到有点不妙了。
他觉得车上的无线电不易出毛病,尤其是警方的设备。即使区联络车上的按键按错了,对方也不可能没有反应。
准一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对方的仪器或人员出了毛病,所以才没有回音。
警官迅速由车上跳了下来,同时发出命令:“通知各单位,注意七号车的下落!”
助手应了一句,利用联络车上的无线电设备,发出了上述命令。
警官偕同吕伟良登上也的车,匆匆出发。
林爱莉和晶晶等人,也乘坐特警的汽车,尾随其后。
警官一边开车,一边用无线电联络。他是依循着李文森刚才离开现场时的行车方向追踪。因为那使衣探员奉命后,也是沿此追踪着李文森的。
但是,警官的车子行了几条街道,仍然毫无发现,其他巡逻中的警车也没有任何消息转告他。
警官焦灼地说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吕伟良道:“要不是出了毛病,便是他正在徒步跟踪,所以车上的无线电设备就无人理会。为什么你只派一个人去呢?”
“人手不足,每车只由一人负责。”警官道:“我想:也许让你猜中了,李文森是个狡猾非常的歹徒,那我们的人就危险了……”
岂料话犹未完,突然传出一阵阵无线电讯号声,那是警方总部向警官的汽车发出的;警官执起讲筒,总部立刻告诉他,有一辆巡逻车已找到了由便衣探员所驾驶的七号车。
“七号车”只是警方的内部编号,并非指车牌的号数。
初步消息说:七号车里面没有人。
警官心里想:可能又给吕伟良猜中了,探员由于当时环境所限,被迫弃车徒步而行;由于距离太远,所以车上的讯号也听不到了。
警官于是按照总部的指示,找到那儿去。
晶晶和林爱莉等人,也乘了特警的车辆,尾随其后赶到。
车内空空如也!
各人正在猜测那探员何往?
警官召来助手,问及李文森所供的住址何在;因为李文森作供时,是由助手记录的。
那一边,突然有一阵哄动的声音,传了过来。
吕伟良和那位负责该案的警官,都下意识地吃了一惊。
各人飞奔过去。
一名警员不待警官赶到,已朗声向他报告:探员可能遇袭,尸体在一处黑暗处发现。
警官大吃一惊!
探员梅礼士半侧卧在一处渠边,头部中弹,死状颇可怖!鲜血仍由头部伤口流出。
警官一边让助手通知总部,一边蹲了下去仔细地观察。
梅礼士只中一枪,那枚子弹由太阳穴穿过,那是致命伤。
警官只逗留几秒钟,便吩咐下属在现场展开警戒,不准闲杂人员闯进现场。然后又匆匆离去,登上了他的车。
吕伟良也上了他的汽车,因为吕伟良已猜到警官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果然,警官吩咐助手按照李文森供称的住址,将车子开到那儿去。
车子迅速开动,任晶晶也和林爱莉开着车子尾随而行。
警官这项行动虽然十分正确,但吕伟良反而有些担心。
他想李文森决不可能会愚蠢到这等程度,杀了跟踪监视他的警员之后,还呆在家中等警探找上门来抓人。
但是,警官的助手司机将车子停在一处道旁后,他们按址找到那间屋子时,却发现屋内有灯光透射出来;而邻近的住宅,均已熄灯就寝。
警官拔枪在手,吩咐助手和吕伟良小心戒备;任晶晶和一名国际特警赶上来,问警官需不需要他们从中协助。
警官一直表现得十分主观,现在却叫任晶晶等人在屋前屋后监视,以防疑犯突围。
不过吕伟良的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假如李文森真是杀人凶手,决不会留在家中等警探来拘捕他归案。
相反,假如李文森万一真的留在家中的话,他未必是杀死探员的凶手。
但是吕伟良一直未有机会把他私下里的想法告知那位办案的警官。
现在吕伟良尾随着警官登上那住宅大厦的二楼,由他的助手前往敲门。
出来应门的果然是他们不久之前才见过的李文森。
李文森表现得十分诧异,尤其是当警官助手表示他的身分之后,他呆在一旁,说不出话来。
半晌他才呐呐地问:“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警官反问他:“刚才你离开我们之后,到过什么地方?”
“离开你们之后便回家。”李文森道,“这有什么关系?”
警官向他读了警诫词之后,便开始宣布拘捕他以及搜查他的住宅。
李文森感到十分惊讶,他极力否认曾经杀人。
在警官与助手在他住宅内搜索时,他对吕伟良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兄弟,替我求求情吧!”
吕伟良道:“事到如今,相信除了你本人之外,没有人可以放你。”
“我根本没有杀人,更不知道什么警探。”李文森委屈地说。
“可惜你根本没有说真话,叫我如何能救你?”吕伟良道。
李文森说道:“我所讲的每一句,都是真话。”
吕伟良道:“最低限度有一句是假的,那就是当你离开你兄长住处之后,你并未有直接返回这里来。除非你能吐出实情,也许你还有得救,否则,你将被控谋杀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探员。”
“那真的冤枉!”李文森道,“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有人在后面跟踪我。”
吕伟良道:“我相信你,但是,为什么你要说谎?你中途曾下车到过什么地方?要不是你中途落车,那探员没有理由也离开他的汽车去追踪你,这点几乎是肯定的。”
“嗯——”李文森犹豫一下,终于说道:“是的,我确实未有直接返家,中途曾下车去购买一些食物。”
“是什么食物?”吕伟良决定追问到底。
李文森指了餐桌上一个透明的胶盒子,里面有几片面包。
他说:“我习惯了吃夜宵,同时明天早上我也要吃些东西才出去。”
“这些面包是从什么地方买回来的?”吕伟良问。
李文森未答话,里面有人由房间中出来,是那位警官,他问道:“只有你住在这里?”
“是的。”李文森说。
然后警官又把他叫了过去,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验尸官初步认定死者死去的时间,至到被吕伟良和庄臣二人发现时,已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
根据相熟的侨胞宣称,死者是独居于此的。他虽有胞弟李文森,但彼此之间很少来往,二人感情也不见得好。
现场一片凌乱,显然有人在此大加搜索。至于失去了一些什么财物,根本无从稽考,因为死者多年来处于半退休状态。他生前到底有多少积蓄?家中又有些什么贵重物品?相信除了死者本人之外,相识的亲友,亦无法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也许凶手已将不少财物掠去也未知。
死者本来有家中国菜馆,业务不错。但死者因厌倦工作,已将菜馆租给一位同乡,按月收取定额的租金。单凭这分租金已足以维持其生活而有余了。
死者平时喜欢晚饭后遍访各乡亲,流连于一些中国菜馆之间。但连日来踪迹已渺,各乡亲亦只以为死者可能往外地旅行而已。因为在此之前,死者常常往外地旅游。
警探根据搜集自华人社会中的初步资料,认为死者被劫杀的成份较高。
警方所凭的理由之一,就是死者家中曾被大肆搜索,除了死者身上的手表以及钱包中的少许钞票之外,现场未发现其他贵重物件或钞票。这并非表示死者四壁萧条,只表示曾被歹徒劫掠一空。
但是,吕伟良和庄臣二人却有他们的一种见解,当然是与北京人化石有关。
他们认为:屋内既然被搜索得一片混乱,自然表示歹徒想发横财,希望多获得一些财物,那么,为什么死者身上的名贵手表以及钱包中的钱却又安然无恙?
凭此推测,他们不难想象到歹徒的目的在于化石方面。
尤其是庄臣,他会晤过李文和其人,死者口中既然说出他拥有北京人化石,而且生前双方又表示过再约后会之期,岂料他们还没有作第二次见面,死者已遭人毒手。因此庄臣更加深信此事必与化石有关。
庄臣感到既后悔,又惋惜。他叹息道:“可惜他生前太过神秘,假如我们能开心见诚的谈谈,或者他较为大方一些,信任我,相信今天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吕伟良当时没有答他,因为他正在思想着这件事的发展。
到底歹徒的目的是否一如他们所料,为了北京人化石?抑或象警方所猜测的为了钱而出此下策?
然则歹徒将北京人化百夺到手之后,又将会有什么行动?
相信歹徒决不会向占纳斯兜售那么愚蠢的吧?
那么,歹徒万…真的将化石弄到手,脱手的对象又是谁?
另一种可能就是:歹徒是受人主使的,正因为目的物只是北京人化石,所以对死者身上财物便不感兴趣。
庄臣见吕伟良不作声,他又说:“我这个人也太过老实,假如当时我悄悄跟踪他,也许会设法说服他,最低限度不会让化石落,别人的手中。”
吕伟良觉得这件事越来越复杂,所以他只是默默地去想。
至于庄臣在说些什么,吕伟良根本就听不到。
警方的侦探人员已将死者唯一的亲人——死者的胞弟李文森找到。
李文森坦白表示,他与胞兄的感情不大好,主要是二人的思想有分歧。
死者性格保守,生性亦较为孤僻。
李文森的年纪比死者至少年轻了十年,因而年青活泼得多了,再加上他打扮洋化,又喜结交一些洋人朋友,所以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差别。
李文森又说,他并不常常见他的兄长,一年之中也难得有几次。这当然是由于“话不投机”的缘故。
尽管如此,李文森得知他的兄长死于非命,也十分震惊。
他对警方表示,已超过一个月以上未见过他的兄长——死者了。
他最近一次见他的兄长,大约是个多月之前,在一家中国菜馆之内。时间是早上茶市的时候,当时李文森与友人往该菜馆喝早茶,偶然与其兄长在该处相遇。自该次之后,他们一直没有见过面。
在外国各大都市开设的中国菜馆,除了供应酒水与广东菜之外,有不少还有早午茶市,真是“中西合壁、样样齐全”。
时间已是凌晨时分,警方仍然留在现场上与有关人等展开侦查工作。
吕、林夫妇二人与任晶晶等人,为了此事牵涉到北京人化石,而阿生的被掳亦与化石有关,所以他们也一直留在现场上。
吕、林等人不但留在现场上供警方咨询,也留心每个有关人等的口供。
刚才听到李文森向警方查案人员作供后,吕伟良冷眼旁观,总觉得李文森此人有许多地方令人看不顺眼。
他终于忍不住插嘴问道:“你说你很少与你兄长来往,二人感情又不大好,为什么你会有他这里地址?”
李文森怔了一怔,他老大不高兴地瞪住吕伟良:“你这是什么意思?即使我们兄弟间谈不拢,他毕竟也是我唯一的兄弟。我们没有闹翻过,只是彼此少些来往而已。他在这里住了不少时日,我当然知道这里的地址,这有什么稀奇?”
警官问:“他家中有些什么贵重的物品,你可知道?”
“我不知道。”李文森摇了摇头,又说道:“我们彼此间的财政收支独立,也从来不过问。”
警官又问道:“你可知道,他拥有一些化石?”
“什么化石?”李文森反问道。
警官先跟吕伟良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说:“北京人化石。”
李文森感到意外地怔了一怔:“北京人化石?……嗯!我倒没有听过他提及此事。”
“你很少到这儿来么?”警官问。
“是的。”李文森道:“我这位兄弟生性孤僻,许多人都无法与他合得来。”
“你可知道他生前有没有女朋友?”警官想了想又问:“你有个嫂嫂吗?”
“我只知道他的妻子在数年前死去,此后他一直未续弦。”李文森说。
警官道:“看来,你兄弟倒是个多情种子呢。”
“那又不见得!”李文森道,“我知道年前有个女人与他同居过,但后来可能抵受不住他的古怪脾气,终告分手。”
“那女人是什么人?”警官问。
李文森沉思着说:“我倒不大清楚,似乎是个中国女人。”
“他没有介绍给你认识?”警官道。
“没有。”李文森说,“我只是听一些乡亲对我说过,我甚至从未见过那女子。”
“有谁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她?”警官问。
李文森耸耸肩:“我怎么知道呢!”
警官说:“我想,你一定知道他生前最喜欢与一些什么人来往吧?”
“我想,你最好去东方菜馆问问,那是他租给一位乡亲经营的店子。”李文森说。
警官的一位助手一一将李文森的说话记录下来,但警方并没有留难他。
当李文森离开现场之后,警官曾问吕伟良:“你有什么高见?”
吕伟良很坦白地说:“在线索未明朗之前,任何人都值得怀疑。警官先生,如果我是你,我会派人小心跟踪监视他。”
警官于是用法语对一名探员吩咐下去,吕伟良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那探员也匆匆离去。他可能是奉命去跟踪李文森的。
侦探们一边在现场上展开侦查工作,一边访问邻居住户。
有些邻居早已入睡,结果也给警方人员吵醒了;有些很生气,认为警方不该骚扰他,有的则表示合作。
有个老妇人住在死者对户,她年过半百,但看来精神奕奕。
警探几乎还未敲门,她已将大门打开。
她似乎早已知道这儿有事发生,而且一直躲在门后偷窥这儿现场内外的情形。因此当她见到警探表示身分时,她绝不感到意外。
她叫克里太太,是个寡妇,儿子在外国。目前她是独居于此。
她说她并不认识死者,但对死者的日常生活却相当了解。这可能是她闲来太无聊了,有空便观察人家的私生活。因此,她证明有个女人常常来找死者。
“那女人多大年纪?”警官问。
“我看,总有四十岁吧。”克里太太回忆着说,“她是个黑发的中国女人。”
“你见过她多少次?”警官又问。
“过去常常见她,有一个时期不见了;最近又再见她了。”克里太太道。
警官回头对吕伟良说:“会不会是他同居的中国女人呢?”
吕伟良道:“我看很有可能,可惜李文森走了,否则叫他们互相印证一下,也许这就是线索亦未可料。”
岂料克里太太这时却插嘴道:“你们是说,那个与李先生差不多样子的人?”
吕伟良立刻问道:“你怎么知道死者是姓李?”
“我们虽然很少招呼,但他到底也在这儿住了不少日子,我知道他是中国人,姓李。”克里太太又说,“刚才你们跟他谈话的男子我也见过了……”
他们果然没有猜错,这老妇人一直在偷窥这外面的情形。
警官随即又问:“你是说,刚才我们与他谈话的中国男子么?”
“是的,前几天我才见过他。”克里太太说。
吕伟良和警官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口又问:“你确定是他?”
“不会错的,他与李先生有几分相似,只是较为年轻而已。”克里太太又说:“以前我很少见他,但前几天,他却穿得非常整洁的来找李先生,后来我又看见他很愤怒地离去。我之所以如此注意他,是因为他的样子与李先生太相似了。”
吕伟良再也忍不住了,他一边对警官说:“我早就看出他说谎了。”一边急急跑到街上去!
警官也想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匆匆跟了出去!
警官对吕伟良说:“你放心好了,他逃不了的,我已派人严密监视他!”
然后,警官又步向一辆有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汽车,问那个控制员:“有第七号车的消息么?”
“暂时未有。”控制员道:“长官,你是否要与第七号车通话?”
“是的,快替我叫七号车的探员讲话。”警官对无线电控制员说。
警车上的控制员在仪器上按下了按掣,一连招呼了几声,但是都听不到回音。
警官有点担心,亲自跳上车来,看看控制员有没有按错了机键。因为这是警方一辆联络车,车上的无线电通讯器材可以同时与许多警方车辆或人员保持联络。
不过,站在车子一旁的吕伟良,心里已经感到有点不妙了。
他觉得车上的无线电不易出毛病,尤其是警方的设备。即使区联络车上的按键按错了,对方也不可能没有反应。
准一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对方的仪器或人员出了毛病,所以才没有回音。
警官迅速由车上跳了下来,同时发出命令:“通知各单位,注意七号车的下落!”
助手应了一句,利用联络车上的无线电设备,发出了上述命令。
警官偕同吕伟良登上也的车,匆匆出发。
林爱莉和晶晶等人,也乘坐特警的汽车,尾随其后。
警官一边开车,一边用无线电联络。他是依循着李文森刚才离开现场时的行车方向追踪。因为那使衣探员奉命后,也是沿此追踪着李文森的。
但是,警官的车子行了几条街道,仍然毫无发现,其他巡逻中的警车也没有任何消息转告他。
警官焦灼地说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吕伟良道:“要不是出了毛病,便是他正在徒步跟踪,所以车上的无线电设备就无人理会。为什么你只派一个人去呢?”
“人手不足,每车只由一人负责。”警官道:“我想:也许让你猜中了,李文森是个狡猾非常的歹徒,那我们的人就危险了……”
岂料话犹未完,突然传出一阵阵无线电讯号声,那是警方总部向警官的汽车发出的;警官执起讲筒,总部立刻告诉他,有一辆巡逻车已找到了由便衣探员所驾驶的七号车。
“七号车”只是警方的内部编号,并非指车牌的号数。
初步消息说:七号车里面没有人。
警官心里想:可能又给吕伟良猜中了,探员由于当时环境所限,被迫弃车徒步而行;由于距离太远,所以车上的讯号也听不到了。
警官于是按照总部的指示,找到那儿去。
晶晶和林爱莉等人,也乘了特警的车辆,尾随其后赶到。
车内空空如也!
各人正在猜测那探员何往?
警官召来助手,问及李文森所供的住址何在;因为李文森作供时,是由助手记录的。
那一边,突然有一阵哄动的声音,传了过来。
吕伟良和那位负责该案的警官,都下意识地吃了一惊。
各人飞奔过去。
一名警员不待警官赶到,已朗声向他报告:探员可能遇袭,尸体在一处黑暗处发现。
警官大吃一惊!
探员梅礼士半侧卧在一处渠边,头部中弹,死状颇可怖!鲜血仍由头部伤口流出。
警官一边让助手通知总部,一边蹲了下去仔细地观察。
梅礼士只中一枪,那枚子弹由太阳穴穿过,那是致命伤。
警官只逗留几秒钟,便吩咐下属在现场展开警戒,不准闲杂人员闯进现场。然后又匆匆离去,登上了他的车。
吕伟良也上了他的汽车,因为吕伟良已猜到警官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果然,警官吩咐助手按照李文森供称的住址,将车子开到那儿去。
车子迅速开动,任晶晶也和林爱莉开着车子尾随而行。
警官这项行动虽然十分正确,但吕伟良反而有些担心。
他想李文森决不可能会愚蠢到这等程度,杀了跟踪监视他的警员之后,还呆在家中等警探找上门来抓人。
但是,警官的助手司机将车子停在一处道旁后,他们按址找到那间屋子时,却发现屋内有灯光透射出来;而邻近的住宅,均已熄灯就寝。
警官拔枪在手,吩咐助手和吕伟良小心戒备;任晶晶和一名国际特警赶上来,问警官需不需要他们从中协助。
警官一直表现得十分主观,现在却叫任晶晶等人在屋前屋后监视,以防疑犯突围。
不过吕伟良的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假如李文森真是杀人凶手,决不会留在家中等警探来拘捕他归案。
相反,假如李文森万一真的留在家中的话,他未必是杀死探员的凶手。
但是吕伟良一直未有机会把他私下里的想法告知那位办案的警官。
现在吕伟良尾随着警官登上那住宅大厦的二楼,由他的助手前往敲门。
出来应门的果然是他们不久之前才见过的李文森。
李文森表现得十分诧异,尤其是当警官助手表示他的身分之后,他呆在一旁,说不出话来。
半晌他才呐呐地问:“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警官反问他:“刚才你离开我们之后,到过什么地方?”
“离开你们之后便回家。”李文森道,“这有什么关系?”
警官向他读了警诫词之后,便开始宣布拘捕他以及搜查他的住宅。
李文森感到十分惊讶,他极力否认曾经杀人。
在警官与助手在他住宅内搜索时,他对吕伟良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兄弟,替我求求情吧!”
吕伟良道:“事到如今,相信除了你本人之外,没有人可以放你。”
“我根本没有杀人,更不知道什么警探。”李文森委屈地说。
“可惜你根本没有说真话,叫我如何能救你?”吕伟良道。
李文森说道:“我所讲的每一句,都是真话。”
吕伟良道:“最低限度有一句是假的,那就是当你离开你兄长住处之后,你并未有直接返回这里来。除非你能吐出实情,也许你还有得救,否则,你将被控谋杀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探员。”
“那真的冤枉!”李文森道,“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有人在后面跟踪我。”
吕伟良道:“我相信你,但是,为什么你要说谎?你中途曾下车到过什么地方?要不是你中途落车,那探员没有理由也离开他的汽车去追踪你,这点几乎是肯定的。”
“嗯——”李文森犹豫一下,终于说道:“是的,我确实未有直接返家,中途曾下车去购买一些食物。”
“是什么食物?”吕伟良决定追问到底。
李文森指了餐桌上一个透明的胶盒子,里面有几片面包。
他说:“我习惯了吃夜宵,同时明天早上我也要吃些东西才出去。”
“这些面包是从什么地方买回来的?”吕伟良问。
李文森未答话,里面有人由房间中出来,是那位警官,他问道:“只有你住在这里?”
“是的。”李文森说。
然后警官又把他叫了过去,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人骨
下一章:第四章 狡中遇狡 狡计终灭
上一章:第二章 扑朔迷离 真假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