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傲骨
2025-10-02 作者:陈青云 来源:陈青云作品集 点击:
就在此刻,一声暴喝,如九天雷鸣,震撼了全场:“住手!”两名刽子手,下意识地后退数步,跪着的人,纷纷起立。
朱昶睁眼一看,只见一条人影,直奔香案之前,来人劲装负剑,年在四十之间。
锦袍老者一见来人,面色大变,忙哈腰行礼,道:“西灶土司殷绍良见过内侍长!”来人喘了一口大气,道:“殷土司少礼,本人如迟来一步,事情便不堪收拾了……”其余人众,连司礼的老者在内,纷纷行礼,退开一旁。
土司殷绍良骇然道:“内侍长有何见谕?”
“殷土司可知此人是谁?”
“他……是……”
“国师的传人!”
“啊!”
惊呼之声,响成一片。
内侍长疾掠而前,解下了朱昶,拿去了口中塞物,激动的道:“少师受惊了!”
朱昶苦苦一笑,没有开口,两人相偕到了香案之前。
那酒店老板,吓得面无人色,噗地跪了下去,以头叩地,连道:“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土司殷绍良向朱昶抱拳道:“少师为何不说出身份,险使敝属铸成大错……”
朱昶此际业已心定,冷冷地道:“区区没有机会!”内侍长扫了惊骇莫名的群众一眼,道:“少师,国师已亲自赶来,我们迎上去吧!”土司殷绍良讪讪地道:“可否移驾卑属府中……”内侍长沉着脸道:“不必了!”
“此事卑属不察,尚望在国师面前美言一二……”
“国师会有裁夺的!”
酒店老板膝行上前,双手呈向朱昶道:“少师,小的罪该万死,冒犯大驾,这是解药!”
朱昶苦笑着接过解药,道:“算了吧!不知者不罪!”
“谢少师恩典!”
解药服下,麻痹之感顿消,功力尽复。
内侍长怒冲冲地道:“你们总是不听话,动辄用药害人……”
“是!是!小民该死!”
“少师,我们走罢?”
朱昶点了点头,从香案上取回半截“圣剑”,然后与内侍长举步离开。
自殷土司以下,齐齐施礼恭送。
土司卫士之一,急从场边拴着的马匹中,解了一匹雄骏的,迎向朱昶,道:“请少师乘坐!”内侍长已解下自己的马匹,朱昶也不谦让,接过缰绳,双人两骑,一前一后,疾驰而去。
奔了一程,朱昶一勒坐骑,道:“内侍长慢走!”内侍长勒住马匹,回头道:“少师有何吩咐?”
“不敢,请教称呼?”
“在下洪满!”
“哦!请洪内侍长上覆国师,就说区区回中原了……”
“内侍长洪满”吃惊的道:“什么,少师要回中原?”
“是的!”
“在下不敢作主,好歹要见到国师!”
朱昶大感为难,实在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但事实上又不能使这内侍长为难,自己一命,可以说是他救的,如他迟到半步,一切算完,想来余悸犹存。
话声甫落,三骑马疾奔而至。
“内侍长洪满”大声道:“国师来了!”
当先的,果是“空空子”,后随的是两名皇宫卫士。三骑马齐齐刹住,“空空子”迫不及待地一跃下马,激动的道:“孩子,你为何要走?”
朱昶等也先后下马。
“老前辈,晚辈愧疚良深,但不得不离开。”
“好,一切慢慢再谈!”说着,转向洪满道:“内侍长,何地相遇的?”
“内侍长洪满”把经过情形说了一遍。
“空空子”连连顿足道:“好险!好险!孩子,你太任性了!”
朱昶赧然道:“晚辈十分惭愧。”
“幸好没有造成奇祸。”
“晚辈想就此告辞?”
“别忙!内侍长,请传令撤回各路追踪的人,并禀皇爷,说老夫数日必返!”
“国师暂不回宫?”
“老夫有事要办,你们去吧!”
“是!”
“内侍长洪满”与另两名皇宫侍卫,齐向“空空子”施了一礼,然后跃上马背,疾驰而去,转眼消失在黑暗中。
“空空子”这才正色向朱昶道:“孩子,一切妥当了!”
朱昶有些心烦意乱,但也带几分内疚。
“老前辈说什么妥当了?”
“一切照原计划而行!”
“皇爷答应了?”
“当然,老夫说过,如不蒙允准,挂冠求去。”
“老前辈这又何苦?”
“孩子,这是大事,关系整座武林兴亡,同时老夫北上中原,天缘凑巧,碰上了你,岂能就此放手……”
“但晚辈已无意再返大理城,这点务请老前辈鉴谅!”
“孩子,你可以不回去。”
朱昶一愕道:“可以不回去?”
“不错,暂时不回去!”
“晚辈不解?”
“老夫费了不少唇舌,说服皇爷,皇爷已允拿出‘玉匣金经’,由你参修,苍山主峰,有一绝佳修练之所,就是当初禁制‘十八天魔’的地方,老夫打算要你一个人在彼静静参修,饮食你自理,随时派人送去补充……”
“晚辈一事不明……”
“什么事?”
“那‘玉匣金经’,既是大理国传国之宝,皇爷何不自己习练?同时通国上下,难道没一人能参修?”
“问得好,老夫说过,习此经必须童贞之体,有内力基础,秉赋奇佳,三者不可缺一,皇爷无嗣,只公主段瑞芝一人,国中亦乏此奇材,而且,如果所授非人,后果便不堪想像了。”
“老前辈能断定晚辈不贻非人之患吗?”
“空空子”哈哈一笑道:“孩子,老夫对自己相人之术,还可自信!”
“传国之宝,不虞外传?”
“这是情势使然,‘十八天魔’不除,终是大理国的隐患,那批魔头,决不会放过被囚之仇不报的。”
“目前何以不见动静?”
“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发便不可收拾,‘十八天魔’也许想先图中原武林天下,然后挟其全势,一举而毁大理国。”
“哦!有此可能……”
“孩子,现在你不再说走了吧?”
“如老前辈不坚持,晚辈仍然要走!”
“算了,孩子,上马随老夫来。”
朱昶并非十分情愿,但“空空子”一番盛德,使他再说不出“走”字,只好踩镫上马,随在“空空子”之后,缓缓而行。
不久,天色放明,前途自有人接待。
“空空子”传令采办食粮用物,送上苍山主峰,他与朱昶舍弃了马匹,徒步登山。
下午,登及主峰之半,已见皑皑白雪。
峰上奇寒,玄冰终年不化。
日暮,来到了昔日囚禁“十八天魔”之处,洞口那残破的“金锁阵”仍在。
“空空子”用手一指道:“孩子,就是此地了,老夫把阵势重新排过,你在内可以安心潜修,不必顾虑人兽侵扰,现在我们进去。”
朱昶唯唯而应,这倒是个十分合他意的好地方。
越过残阵,进入洞中。
这洞是天生奇地,十分宽敞干燥,洞内洁无点尘,看来“空空子”早有成算,已派人清理过了,炊具桌椅等,一应俱全。
洞内有洞,小大不下十个之多。
“空空子”点亮了油灯。
两人在正洞中椅上落坐。
朱昶游目扫了全洞一眼,道:“老前辈早有安排?”
“嗯!自抵步那日,老夫便已着人清理。”
“老前辈煞费苦心,使晚辈不安……”
“孩子,那些话全不必说了,现在谈正事。”
“晚辈洗耳恭听!”
“你是否愿归老夫门下?”
“愿意!”
“礼不可缺,你愿行拜师之礼吗?”
“那是当然的!”
“空空子”站起身来,把椅子朝居中一挪,满面肃穆之色。
朱昶离座朝下方正面站定,随手扯落面具。
“空空子”沉缓地开言道:“老夫杨威,无门无派,所擅武技,一半出于巧获之秘笈,一半出于自悟自通,你当为老夫第一代弟子,论事实,你将研习‘玉匣金经’,亦可允为初代创门人……”
朱昶双膝一屈,跪了下去,恭谨地道:“弟子朱昶,参见师父!”
“空空子”意外地道:“什么,你叫朱昶?”
“是的,弟子便是那‘悟灵’‘天玄’两位前辈口中的白衣书生!”
“白衣书生便是你?”
“是的,弟子实是‘剑圣朱鸣嵩’的遗孤!”
“空空子”呆了半晌,纵声狂笑道:“缘法!缘法!这是缘??!孩子,为师益发信任自己的眼光了,为师与令尊是神交,哦!你方才说遗孤,莫非……”
朱昶双目尽赤,惨然道:“容弟子慢慢禀陈!”
“好!”
朱昶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道:“请师父训诲!”
“空空子”略一思索,道:“你是名门之后,一切自不用说得,不过为师的仍有几个字相勉。诚、正、仁、勇,四个字,盼你持守。”
“谨遵师训!”
“你的左腿不便,为师的照自创的‘空空身法’,脱胎出一式步法,传授于你,算是一技之师,为了不使你所学庞杂不专,其余武技,暂不传授,你可专心一志,参修‘玉匣金经’,至于此经究竟载些什么,为师的也未过目,你好自为之!”说着,自怀中取出一个晶莹小巧的玉匣,递与朱昶。
朱昶伸出发颤的双手,接了过来。
这是大理国的国宝,也是武林巨憨大擘觊觎之物,而今在自己手中,想起来似梦境一般,他焉得不激动万分。
“起来!”
朱昶再拜而起,肃立一旁。
“坐下吧?”
“弟子不敢!”
“别拘那些俗套,为师的虽身为国师,但心如野鹤,最厌困人的世俗礼法。”
“弟子放肆了!”
说着,挪椅在下首坐了。
“现在谈谈你的身世!”
提到身世,朱昶的心似在滴血,但面对师尊,他有陈明身世的必要,于是他把一切遭遇,自游江南起,迄被残止,一一说了出来,只略去了那些儿女私事不提。
“空空子”也为之泫然,沉重十分的道:“孩子,暂时抛开一切,专心参修武技,凶顽自有授首之日。”
“是!”
“来,为师先传你步法,这步法就名之为‘空空步法’吧,这步法的特点是以右足为主,左足为辅,专一为你研创的。”
“谢师父栽培。”
“空空子”手比,足划,口讲,只两遍,朱昶便已心领神会,演练一遍,居然中规中矩,所差只是火候而已。
这一夜,师徒俩在洞中打坐渡过,第二天近午时分,采办的食物用具,业已送到,打发了来人,朱昶举炊、“空空子”却去排那“金锁阵”。
午餐之后,“空空子”讲解了出入阵之法,然后再谆谆嘱咐了朱昶几句,飘然出洞而去。
朱昶定下心来,且不打开那“玉匣金经”,先勤练“空空步法”,这步法玄幻至极,内含奇门术数之理,与一般步法,大不相同。
心无旁骛,进境自然神速,十天下来,业已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第十一天,他在微妙的心情下,准备开启玉匣。
玉匣制作十分精巧,玉质也是上乘,一看便知是由整块璞玉雕琢而成的,匣外用封条封固,封修上盖有大理国的玉玺,完整无痕,显然封固后从未打开过。
朱昶按下激动的情绪,先对玉匣拜了一拜,然后才以严肃的态度揭去封条。
玉匣无锁,轻易的便打开,一本古色斑斓的绢册呈现眼帘,书签上四个古篆字:“玉匣金经”。
翻开扉页,是两行隶书:“此经系战国时奇士公羊明所著,元丰八年出土。”后面一行小字:“烟波叟欧阳无气谨志。”照此看来,这“玉匣金经”乃是一部上古奇书,而且数易其主。
翻开第二页,注记的与“空空子”所说相同,是练此经必须具备的条件。
再后面,是目录:
上篇——内功心法。
中篇——掌指身法。
下篇——剑术。
附迟——金刚神功入门。
朱昶翻开上篇,只见所载口诀艰深玄奥,看来非大智大慧痛下苦功不能参悟。因他是“剑圣”之后,对“剑道”有特殊偏好,一下翻到下篇,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总共十二句口诀,只得一招,别无注解,招式的名称是“天地交泰”,要参悟这一招,可能更难。
从这一天起,他开始钻研。
废寝忘食苦思冥索,不知时日之既逝。
上篇,化了他百日之功,当然,如果他没有深厚的内元,非三年以上莫办。
中篇,又是百日,其中身法一项,限于左腿残废,只悟了口诀,无法施展。
这中间,“空空子”来过三次,只略略问了进境,便离开了,外面的事,半句也不向朱昶提起,怕分了他的心。
现在,朱昶开始参研下篇那独一无二的一式剑法“天地交泰”。
口诀一共十二句,十天过去了,他连头一句都未能参悟,苦思冥想的结果,心神越来越不宁静。
最后,他悟及一味苦想不是办法,佛家有面壁静悟之法,何不一试?
于是,他摒除一切杂念,面壁趺坐,照新习的心法,由实入虚,无我无物。
一天!
两天!
……
第三十五天,心镜突现光明,由虚返实,悟彻了头四句口诀,这一来,算是开了端,从无边的混沌中,寻到了一线光明。
他照此法,继续参悟。
这一段时间,“空空子”是否来过他不知道,因他一坐最少就是两天,有时三四天,连饥渴都忘记了。
在一个心有所专的人而言,时间似已停滞在某一点上,根本不觉其消逝。
朱昶睁眼一看,只见一条人影,直奔香案之前,来人劲装负剑,年在四十之间。
锦袍老者一见来人,面色大变,忙哈腰行礼,道:“西灶土司殷绍良见过内侍长!”来人喘了一口大气,道:“殷土司少礼,本人如迟来一步,事情便不堪收拾了……”其余人众,连司礼的老者在内,纷纷行礼,退开一旁。
土司殷绍良骇然道:“内侍长有何见谕?”
“殷土司可知此人是谁?”
“他……是……”
“国师的传人!”
“啊!”
惊呼之声,响成一片。
内侍长疾掠而前,解下了朱昶,拿去了口中塞物,激动的道:“少师受惊了!”
朱昶苦苦一笑,没有开口,两人相偕到了香案之前。
那酒店老板,吓得面无人色,噗地跪了下去,以头叩地,连道:“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土司殷绍良向朱昶抱拳道:“少师为何不说出身份,险使敝属铸成大错……”
朱昶此际业已心定,冷冷地道:“区区没有机会!”内侍长扫了惊骇莫名的群众一眼,道:“少师,国师已亲自赶来,我们迎上去吧!”土司殷绍良讪讪地道:“可否移驾卑属府中……”内侍长沉着脸道:“不必了!”
“此事卑属不察,尚望在国师面前美言一二……”
“国师会有裁夺的!”
酒店老板膝行上前,双手呈向朱昶道:“少师,小的罪该万死,冒犯大驾,这是解药!”
朱昶苦笑着接过解药,道:“算了吧!不知者不罪!”
“谢少师恩典!”
解药服下,麻痹之感顿消,功力尽复。
内侍长怒冲冲地道:“你们总是不听话,动辄用药害人……”
“是!是!小民该死!”
“少师,我们走罢?”
朱昶点了点头,从香案上取回半截“圣剑”,然后与内侍长举步离开。
自殷土司以下,齐齐施礼恭送。
土司卫士之一,急从场边拴着的马匹中,解了一匹雄骏的,迎向朱昶,道:“请少师乘坐!”内侍长已解下自己的马匹,朱昶也不谦让,接过缰绳,双人两骑,一前一后,疾驰而去。
奔了一程,朱昶一勒坐骑,道:“内侍长慢走!”内侍长勒住马匹,回头道:“少师有何吩咐?”
“不敢,请教称呼?”
“在下洪满!”
“哦!请洪内侍长上覆国师,就说区区回中原了……”
“内侍长洪满”吃惊的道:“什么,少师要回中原?”
“是的!”
“在下不敢作主,好歹要见到国师!”
朱昶大感为难,实在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但事实上又不能使这内侍长为难,自己一命,可以说是他救的,如他迟到半步,一切算完,想来余悸犹存。
话声甫落,三骑马疾奔而至。
“内侍长洪满”大声道:“国师来了!”
当先的,果是“空空子”,后随的是两名皇宫卫士。三骑马齐齐刹住,“空空子”迫不及待地一跃下马,激动的道:“孩子,你为何要走?”
朱昶等也先后下马。
“老前辈,晚辈愧疚良深,但不得不离开。”
“好,一切慢慢再谈!”说着,转向洪满道:“内侍长,何地相遇的?”
“内侍长洪满”把经过情形说了一遍。
“空空子”连连顿足道:“好险!好险!孩子,你太任性了!”
朱昶赧然道:“晚辈十分惭愧。”
“幸好没有造成奇祸。”
“晚辈想就此告辞?”
“别忙!内侍长,请传令撤回各路追踪的人,并禀皇爷,说老夫数日必返!”
“国师暂不回宫?”
“老夫有事要办,你们去吧!”
“是!”
“内侍长洪满”与另两名皇宫侍卫,齐向“空空子”施了一礼,然后跃上马背,疾驰而去,转眼消失在黑暗中。
“空空子”这才正色向朱昶道:“孩子,一切妥当了!”
朱昶有些心烦意乱,但也带几分内疚。
“老前辈说什么妥当了?”
“一切照原计划而行!”
“皇爷答应了?”
“当然,老夫说过,如不蒙允准,挂冠求去。”
“老前辈这又何苦?”
“孩子,这是大事,关系整座武林兴亡,同时老夫北上中原,天缘凑巧,碰上了你,岂能就此放手……”
“但晚辈已无意再返大理城,这点务请老前辈鉴谅!”
“孩子,你可以不回去。”
朱昶一愕道:“可以不回去?”
“不错,暂时不回去!”
“晚辈不解?”
“老夫费了不少唇舌,说服皇爷,皇爷已允拿出‘玉匣金经’,由你参修,苍山主峰,有一绝佳修练之所,就是当初禁制‘十八天魔’的地方,老夫打算要你一个人在彼静静参修,饮食你自理,随时派人送去补充……”
“晚辈一事不明……”
“什么事?”
“那‘玉匣金经’,既是大理国传国之宝,皇爷何不自己习练?同时通国上下,难道没一人能参修?”
“问得好,老夫说过,习此经必须童贞之体,有内力基础,秉赋奇佳,三者不可缺一,皇爷无嗣,只公主段瑞芝一人,国中亦乏此奇材,而且,如果所授非人,后果便不堪想像了。”
“老前辈能断定晚辈不贻非人之患吗?”
“空空子”哈哈一笑道:“孩子,老夫对自己相人之术,还可自信!”
“传国之宝,不虞外传?”
“这是情势使然,‘十八天魔’不除,终是大理国的隐患,那批魔头,决不会放过被囚之仇不报的。”
“目前何以不见动静?”
“暴风雨前的平静,一发便不可收拾,‘十八天魔’也许想先图中原武林天下,然后挟其全势,一举而毁大理国。”
“哦!有此可能……”
“孩子,现在你不再说走了吧?”
“如老前辈不坚持,晚辈仍然要走!”
“算了,孩子,上马随老夫来。”
朱昶并非十分情愿,但“空空子”一番盛德,使他再说不出“走”字,只好踩镫上马,随在“空空子”之后,缓缓而行。
不久,天色放明,前途自有人接待。
“空空子”传令采办食粮用物,送上苍山主峰,他与朱昶舍弃了马匹,徒步登山。
下午,登及主峰之半,已见皑皑白雪。
峰上奇寒,玄冰终年不化。
日暮,来到了昔日囚禁“十八天魔”之处,洞口那残破的“金锁阵”仍在。
“空空子”用手一指道:“孩子,就是此地了,老夫把阵势重新排过,你在内可以安心潜修,不必顾虑人兽侵扰,现在我们进去。”
朱昶唯唯而应,这倒是个十分合他意的好地方。
越过残阵,进入洞中。
这洞是天生奇地,十分宽敞干燥,洞内洁无点尘,看来“空空子”早有成算,已派人清理过了,炊具桌椅等,一应俱全。
洞内有洞,小大不下十个之多。
“空空子”点亮了油灯。
两人在正洞中椅上落坐。
朱昶游目扫了全洞一眼,道:“老前辈早有安排?”
“嗯!自抵步那日,老夫便已着人清理。”
“老前辈煞费苦心,使晚辈不安……”
“孩子,那些话全不必说了,现在谈正事。”
“晚辈洗耳恭听!”
“你是否愿归老夫门下?”
“愿意!”
“礼不可缺,你愿行拜师之礼吗?”
“那是当然的!”
“空空子”站起身来,把椅子朝居中一挪,满面肃穆之色。
朱昶离座朝下方正面站定,随手扯落面具。
“空空子”沉缓地开言道:“老夫杨威,无门无派,所擅武技,一半出于巧获之秘笈,一半出于自悟自通,你当为老夫第一代弟子,论事实,你将研习‘玉匣金经’,亦可允为初代创门人……”
朱昶双膝一屈,跪了下去,恭谨地道:“弟子朱昶,参见师父!”
“空空子”意外地道:“什么,你叫朱昶?”
“是的,弟子便是那‘悟灵’‘天玄’两位前辈口中的白衣书生!”
“白衣书生便是你?”
“是的,弟子实是‘剑圣朱鸣嵩’的遗孤!”
“空空子”呆了半晌,纵声狂笑道:“缘法!缘法!这是缘??!孩子,为师益发信任自己的眼光了,为师与令尊是神交,哦!你方才说遗孤,莫非……”
朱昶双目尽赤,惨然道:“容弟子慢慢禀陈!”
“好!”
朱昶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道:“请师父训诲!”
“空空子”略一思索,道:“你是名门之后,一切自不用说得,不过为师的仍有几个字相勉。诚、正、仁、勇,四个字,盼你持守。”
“谨遵师训!”
“你的左腿不便,为师的照自创的‘空空身法’,脱胎出一式步法,传授于你,算是一技之师,为了不使你所学庞杂不专,其余武技,暂不传授,你可专心一志,参修‘玉匣金经’,至于此经究竟载些什么,为师的也未过目,你好自为之!”说着,自怀中取出一个晶莹小巧的玉匣,递与朱昶。
朱昶伸出发颤的双手,接了过来。
这是大理国的国宝,也是武林巨憨大擘觊觎之物,而今在自己手中,想起来似梦境一般,他焉得不激动万分。
“起来!”
朱昶再拜而起,肃立一旁。
“坐下吧?”
“弟子不敢!”
“别拘那些俗套,为师的虽身为国师,但心如野鹤,最厌困人的世俗礼法。”
“弟子放肆了!”
说着,挪椅在下首坐了。
“现在谈谈你的身世!”
提到身世,朱昶的心似在滴血,但面对师尊,他有陈明身世的必要,于是他把一切遭遇,自游江南起,迄被残止,一一说了出来,只略去了那些儿女私事不提。
“空空子”也为之泫然,沉重十分的道:“孩子,暂时抛开一切,专心参修武技,凶顽自有授首之日。”
“是!”
“来,为师先传你步法,这步法就名之为‘空空步法’吧,这步法的特点是以右足为主,左足为辅,专一为你研创的。”
“谢师父栽培。”
“空空子”手比,足划,口讲,只两遍,朱昶便已心领神会,演练一遍,居然中规中矩,所差只是火候而已。
这一夜,师徒俩在洞中打坐渡过,第二天近午时分,采办的食物用具,业已送到,打发了来人,朱昶举炊、“空空子”却去排那“金锁阵”。
午餐之后,“空空子”讲解了出入阵之法,然后再谆谆嘱咐了朱昶几句,飘然出洞而去。
朱昶定下心来,且不打开那“玉匣金经”,先勤练“空空步法”,这步法玄幻至极,内含奇门术数之理,与一般步法,大不相同。
心无旁骛,进境自然神速,十天下来,业已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第十一天,他在微妙的心情下,准备开启玉匣。
玉匣制作十分精巧,玉质也是上乘,一看便知是由整块璞玉雕琢而成的,匣外用封条封固,封修上盖有大理国的玉玺,完整无痕,显然封固后从未打开过。
朱昶按下激动的情绪,先对玉匣拜了一拜,然后才以严肃的态度揭去封条。
玉匣无锁,轻易的便打开,一本古色斑斓的绢册呈现眼帘,书签上四个古篆字:“玉匣金经”。
翻开扉页,是两行隶书:“此经系战国时奇士公羊明所著,元丰八年出土。”后面一行小字:“烟波叟欧阳无气谨志。”照此看来,这“玉匣金经”乃是一部上古奇书,而且数易其主。
翻开第二页,注记的与“空空子”所说相同,是练此经必须具备的条件。
再后面,是目录:
上篇——内功心法。
中篇——掌指身法。
下篇——剑术。
附迟——金刚神功入门。
朱昶翻开上篇,只见所载口诀艰深玄奥,看来非大智大慧痛下苦功不能参悟。因他是“剑圣”之后,对“剑道”有特殊偏好,一下翻到下篇,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总共十二句口诀,只得一招,别无注解,招式的名称是“天地交泰”,要参悟这一招,可能更难。
从这一天起,他开始钻研。
废寝忘食苦思冥索,不知时日之既逝。
上篇,化了他百日之功,当然,如果他没有深厚的内元,非三年以上莫办。
中篇,又是百日,其中身法一项,限于左腿残废,只悟了口诀,无法施展。
这中间,“空空子”来过三次,只略略问了进境,便离开了,外面的事,半句也不向朱昶提起,怕分了他的心。
现在,朱昶开始参研下篇那独一无二的一式剑法“天地交泰”。
口诀一共十二句,十天过去了,他连头一句都未能参悟,苦思冥想的结果,心神越来越不宁静。
最后,他悟及一味苦想不是办法,佛家有面壁静悟之法,何不一试?
于是,他摒除一切杂念,面壁趺坐,照新习的心法,由实入虚,无我无物。
一天!
两天!
……
第三十五天,心镜突现光明,由虚返实,悟彻了头四句口诀,这一来,算是开了端,从无边的混沌中,寻到了一线光明。
他照此法,继续参悟。
这一段时间,“空空子”是否来过他不知道,因他一坐最少就是两天,有时三四天,连饥渴都忘记了。
在一个心有所专的人而言,时间似已停滞在某一点上,根本不觉其消逝。
相关热词搜索:残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