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古龙六记
2007-06-26 作者:尧吉9303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六、蛇足
为什么我们会需要武侠小说?
这问题看起来不但多余、而且似乎可笑。
比如,我就曾纯粹为了打发时间看的武侠小说。我最无聊的时候,曾数过陆小凤全集中有多少个“道”字;也曾计算过寇仲手刃的江湖人和与项少龙做过爱的女人的人数。
我也从来就没有过一次能精确算清楚那些口水、鲜血和荷尔蒙的量积。
──它们在江湖里流淌,光阴从我身边流走,逝者如斯夫,如此而已。
但对于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创作者来说,他永远都做不到像旁观的阅读者那样的轻松乃至……轻佻。
要写出好的文字实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便是对古龙这样的文字天才也不例外。真正的作家,其作品就是生长在他心脏上的一株花。花朵愈鲜艳,所需要的养分就愈多,这养分,正是他的心血。
1975年的古龙,为培育出一些珍异的花卉品种,无疑殚精竭虑。
《天涯•明月•刀》如同童话般优美,侏儒、巫婆、秘库、魔镜、夜莺等这些童话中的常素,在书中俯拾即是,它们被打磨成种种光彩夺目的细节,推动整个故事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向潮头。全书通篇诗化的语言,更是体现了古龙在文体创新方面的重大尝试。
只是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在当时却遭到市场的拒绝,原因据曹正文考证是“因文风跳跃,读者大惑,东方玉等人趁机向老板施加压力,报社被迫腰斩古龙……”。假设这考证比较确实的话,至少证明了两点:1.功成名就的古龙绝不是一个骗稿费的家伙;2.文人相轻,浮名害人,自古已然。
古龙的态度又是什么呢?首先,他承认了这作品是他一生里最感挫折、创作最痛苦的一部;其次,他暂时向现实妥协。当鼎革文体的路走得不是那么顺利时,他立刻从诗化的意向江湖转向了《拳头》和《三少爷的剑》里那写实主义的江湖。黑色的狼山和暴戾的市井令人触目惊心,如果说它们准确反映了古龙身边台湾社会那阴暗的角落的话,唯一令人恐惧的却是:2、30年后的大陆,这样的悲剧居然还在各地同样频频地上演。
再次,在妥协之余,古龙固然有过对江湖的厌倦,却也有过巧妙的反击。
前者主要体现在《霸王枪》中,他少有的描写了一个抛却浮名而终于归隐的黑道大豪金枪徐,更借助邓定侯的冥想,曲折的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家庭温情的留恋和向往。
后者,深深隐藏在一种机智的文字讽喻之中。
暂且不说为浮名白头的公子羽,1975年的古龙文字里,出现了太多有趣的“寄生名”现象。
──《天涯•明月•刀》里,有“卓东来”、“赵无极”,还有“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这个“卓东来”,好酒、昏庸、连女儿都能出卖,但三年后的另一个“卓东来”,却是一个敏感至极致、冷酷至极致,却也雄才大略的绝代枭雄;这个“赵无极”,是个绝对公正、正直的名门大侠,甚至赢得了傅红雪的尊敬,但数年前的另一个“赵无极”,却是一个表面社会清流,实质阴险狡猾的伪君子。
当然最令人忍俊不禁的还属《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这部神奇的江湖秘籍,它的名称显然是脱胎自唐代白行简的奇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古龙说,前者完书时“天雨雪,鬼夜哭”,但后者,却是一部四季行乐、天地同春,流丽典雅的古代性爱宝典!
──《剑•花•烟雨江南》,有“小雷”、“纤纤”、“龙五”。当然毫无疑问,《剑•花•烟雨江南》是一部虎头蛇尾、潦草而就的“坏书”,上述三个名字所代表的人物,基本都写得很失败。比如欧阳莹之就此曾认为:……《剑•花•烟雨江南》的小雷原意大概也是个倔强孤独,遭遇凄惨的人物,但表达出来的却是头骡子。这除了技巧问题外,也显出作者心力不逮,思维不及(的缘故)。
古龙显是对他们较为歉疚的,一年之后他立即就在《白玉老虎》里对“小雷”和“纤纤”给予了补偿:《白玉老虎》中的“小雷”、“千千”(显是从“纤纤”转来),均被刻画成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经典人物形象。而更值得称道的是,“龙五”在《剑•花•烟雨江南》只是一笔带过,到了《七杀手》中,古龙却借用这个“寄生名”塑造了一个飞翔在云霄俯视江湖的绝世英雄。
──《三少爷的剑》中,有“华少坤”:这家伙在《陆小凤》和《三少爷的剑》中均为华山派剑道高手,前者好色,后者贪名,因此都被古龙直接给了个横死江湖的不妙下场,但古龙还是对他们的结局都颇为怜悯的,这也是古龙对他笔下人物的一贯态度,因为──“我也是个江湖人。”
如果抛开1975年的古龙文字,我们还会发现他把《大地鹰飞》的“卜鹰”作了他最后一部作品《赌局》的主人物。
除了古龙,我真的还没有看到哪一位武侠作家,敢于频繁地就同一个名字、符号写两个个性迥异的江湖人的。
并且对于上句话,即便我们去掉了“武侠”、“江湖”这几个字也完全能够成立。
简单的将此归为古龙的疏忽和偷懒,无疑是很可笑的。
很早的时候,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假设:对于一个并非色盲的人,如果从他出生起我们就向他灌输本身“红色”的物事是“蓝色”的,反之亦然。那么在他的观念里,被贴了“蓝色”和“蓝色”标签正好与普遍观念相反。如此,他对世界的认识一定和我们很不一样。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犯了错误”呢?世上有红的事物,只是因为我们称之为红而已。
同样,世上有江湖,只因为我们称之为江湖而已。
“该怎样写江湖”的浮名之争,又有何益?
有偈云:镜中万物非外物,历历栩栩造镜中。镜中万物镜中像,孰辨此像据何生?岂必像自娑婆界,莫见有画似天成。有画天成本无物,镜里乾坤理亦同。
对1975年的古龙文字,我唯一遗憾的并不是《拳头》中没有了“青龙会”,而是世俗腰斩《天涯•明月•刀》时也腰斩了《剑•花•烟雨江南》。
欧阳莹之认为《剑•花•烟雨江南》的失败“除了技巧问题外,也显出作者心力不逮,思维不及的缘故”,我并不认同。
流失的时光里本曾有这么一种可能的:古龙写出了一个在江湖里诗一样存在的“杏花烟雨江南”,不让《白马啸西风》的“骏马西风漠北”专美于前。
这两部书,本有可能成就一段武侠文学中联珠合璧的佳话。
至于《三少爷的剑》,我逐渐认为它是古龙创作中──也很可能是整个武侠版图中的最高峰顶。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序言中说道:“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
《三少爷的剑》完全具备这“同一性质”。
我第一次读到这部书的时候,唯一的感觉是: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想到江湖可以这样写,并且可以写得像海洋一般的深邃。
如果说雨果的文字有种博大、厚重、又阴郁如大森林的特殊气质,那么,1975年的古龙文字,就有种在绚丽中变幻为苍凉和广博的海洋本色。
那一片沧桑的蓝色,是古龙人生里挥之不去的孤独,也是古龙小说独有的魅力。古龙的海洋底下,固然也有残缺和暴戾,但它就像苍翠的森林一样,永远都有生机盎然的时候。
记得《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最后一章,叫做“蛇足”。
在战胜了上官金虹后,阿飞辞别李寻欢,因为他要去海上寻访仙山。送别时他们看到一对少年情侣在长亭惜别,因为少年要去闯他的江湖,博取他的名声。孙小红慨叹他们不知道上官金虹的最终结局,李寻欢却有不同的意见──江湖人活着,也要有理想,有目的,更要不顾一切地去奋斗。
《三少爷的剑》结尾于1976年,它的蛇足是:削去双手拇指、已经不能使剑的谢晓峰在一家酒馆里遇见前来挑战的江湖少年,他只抢过他们的剑,拗成两段,然后说了一个字:走。于是他们走,比来的时侯还快。
古龙说:江湖里正因为有这些热情如火的年轻人,才永远保持了生动的色彩。
因此“画蛇添足”虽然是多余的,而且可笑。但笑却像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别人快乐。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
真正的文人,终能世故而又无邪,古龙正若是。
──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在时间的镜像中,我们不过是一群幸福的人。
(完)
为什么我们会需要武侠小说?
这问题看起来不但多余、而且似乎可笑。
比如,我就曾纯粹为了打发时间看的武侠小说。我最无聊的时候,曾数过陆小凤全集中有多少个“道”字;也曾计算过寇仲手刃的江湖人和与项少龙做过爱的女人的人数。
我也从来就没有过一次能精确算清楚那些口水、鲜血和荷尔蒙的量积。
──它们在江湖里流淌,光阴从我身边流走,逝者如斯夫,如此而已。
但对于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创作者来说,他永远都做不到像旁观的阅读者那样的轻松乃至……轻佻。
要写出好的文字实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便是对古龙这样的文字天才也不例外。真正的作家,其作品就是生长在他心脏上的一株花。花朵愈鲜艳,所需要的养分就愈多,这养分,正是他的心血。
1975年的古龙,为培育出一些珍异的花卉品种,无疑殚精竭虑。
《天涯•明月•刀》如同童话般优美,侏儒、巫婆、秘库、魔镜、夜莺等这些童话中的常素,在书中俯拾即是,它们被打磨成种种光彩夺目的细节,推动整个故事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向潮头。全书通篇诗化的语言,更是体现了古龙在文体创新方面的重大尝试。
只是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在当时却遭到市场的拒绝,原因据曹正文考证是“因文风跳跃,读者大惑,东方玉等人趁机向老板施加压力,报社被迫腰斩古龙……”。假设这考证比较确实的话,至少证明了两点:1.功成名就的古龙绝不是一个骗稿费的家伙;2.文人相轻,浮名害人,自古已然。
古龙的态度又是什么呢?首先,他承认了这作品是他一生里最感挫折、创作最痛苦的一部;其次,他暂时向现实妥协。当鼎革文体的路走得不是那么顺利时,他立刻从诗化的意向江湖转向了《拳头》和《三少爷的剑》里那写实主义的江湖。黑色的狼山和暴戾的市井令人触目惊心,如果说它们准确反映了古龙身边台湾社会那阴暗的角落的话,唯一令人恐惧的却是:2、30年后的大陆,这样的悲剧居然还在各地同样频频地上演。
再次,在妥协之余,古龙固然有过对江湖的厌倦,却也有过巧妙的反击。
前者主要体现在《霸王枪》中,他少有的描写了一个抛却浮名而终于归隐的黑道大豪金枪徐,更借助邓定侯的冥想,曲折的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家庭温情的留恋和向往。
后者,深深隐藏在一种机智的文字讽喻之中。
暂且不说为浮名白头的公子羽,1975年的古龙文字里,出现了太多有趣的“寄生名”现象。
──《天涯•明月•刀》里,有“卓东来”、“赵无极”,还有“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这个“卓东来”,好酒、昏庸、连女儿都能出卖,但三年后的另一个“卓东来”,却是一个敏感至极致、冷酷至极致,却也雄才大略的绝代枭雄;这个“赵无极”,是个绝对公正、正直的名门大侠,甚至赢得了傅红雪的尊敬,但数年前的另一个“赵无极”,却是一个表面社会清流,实质阴险狡猾的伪君子。
当然最令人忍俊不禁的还属《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这部神奇的江湖秘籍,它的名称显然是脱胎自唐代白行简的奇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古龙说,前者完书时“天雨雪,鬼夜哭”,但后者,却是一部四季行乐、天地同春,流丽典雅的古代性爱宝典!
──《剑•花•烟雨江南》,有“小雷”、“纤纤”、“龙五”。当然毫无疑问,《剑•花•烟雨江南》是一部虎头蛇尾、潦草而就的“坏书”,上述三个名字所代表的人物,基本都写得很失败。比如欧阳莹之就此曾认为:……《剑•花•烟雨江南》的小雷原意大概也是个倔强孤独,遭遇凄惨的人物,但表达出来的却是头骡子。这除了技巧问题外,也显出作者心力不逮,思维不及(的缘故)。
古龙显是对他们较为歉疚的,一年之后他立即就在《白玉老虎》里对“小雷”和“纤纤”给予了补偿:《白玉老虎》中的“小雷”、“千千”(显是从“纤纤”转来),均被刻画成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经典人物形象。而更值得称道的是,“龙五”在《剑•花•烟雨江南》只是一笔带过,到了《七杀手》中,古龙却借用这个“寄生名”塑造了一个飞翔在云霄俯视江湖的绝世英雄。
──《三少爷的剑》中,有“华少坤”:这家伙在《陆小凤》和《三少爷的剑》中均为华山派剑道高手,前者好色,后者贪名,因此都被古龙直接给了个横死江湖的不妙下场,但古龙还是对他们的结局都颇为怜悯的,这也是古龙对他笔下人物的一贯态度,因为──“我也是个江湖人。”
如果抛开1975年的古龙文字,我们还会发现他把《大地鹰飞》的“卜鹰”作了他最后一部作品《赌局》的主人物。
除了古龙,我真的还没有看到哪一位武侠作家,敢于频繁地就同一个名字、符号写两个个性迥异的江湖人的。
并且对于上句话,即便我们去掉了“武侠”、“江湖”这几个字也完全能够成立。
简单的将此归为古龙的疏忽和偷懒,无疑是很可笑的。
很早的时候,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假设:对于一个并非色盲的人,如果从他出生起我们就向他灌输本身“红色”的物事是“蓝色”的,反之亦然。那么在他的观念里,被贴了“蓝色”和“蓝色”标签正好与普遍观念相反。如此,他对世界的认识一定和我们很不一样。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犯了错误”呢?世上有红的事物,只是因为我们称之为红而已。
同样,世上有江湖,只因为我们称之为江湖而已。
“该怎样写江湖”的浮名之争,又有何益?
有偈云:镜中万物非外物,历历栩栩造镜中。镜中万物镜中像,孰辨此像据何生?岂必像自娑婆界,莫见有画似天成。有画天成本无物,镜里乾坤理亦同。
对1975年的古龙文字,我唯一遗憾的并不是《拳头》中没有了“青龙会”,而是世俗腰斩《天涯•明月•刀》时也腰斩了《剑•花•烟雨江南》。
欧阳莹之认为《剑•花•烟雨江南》的失败“除了技巧问题外,也显出作者心力不逮,思维不及的缘故”,我并不认同。
流失的时光里本曾有这么一种可能的:古龙写出了一个在江湖里诗一样存在的“杏花烟雨江南”,不让《白马啸西风》的“骏马西风漠北”专美于前。
这两部书,本有可能成就一段武侠文学中联珠合璧的佳话。
至于《三少爷的剑》,我逐渐认为它是古龙创作中──也很可能是整个武侠版图中的最高峰顶。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序言中说道:“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
《三少爷的剑》完全具备这“同一性质”。
我第一次读到这部书的时候,唯一的感觉是: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想到江湖可以这样写,并且可以写得像海洋一般的深邃。
如果说雨果的文字有种博大、厚重、又阴郁如大森林的特殊气质,那么,1975年的古龙文字,就有种在绚丽中变幻为苍凉和广博的海洋本色。
那一片沧桑的蓝色,是古龙人生里挥之不去的孤独,也是古龙小说独有的魅力。古龙的海洋底下,固然也有残缺和暴戾,但它就像苍翠的森林一样,永远都有生机盎然的时候。
记得《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最后一章,叫做“蛇足”。
在战胜了上官金虹后,阿飞辞别李寻欢,因为他要去海上寻访仙山。送别时他们看到一对少年情侣在长亭惜别,因为少年要去闯他的江湖,博取他的名声。孙小红慨叹他们不知道上官金虹的最终结局,李寻欢却有不同的意见──江湖人活着,也要有理想,有目的,更要不顾一切地去奋斗。
《三少爷的剑》结尾于1976年,它的蛇足是:削去双手拇指、已经不能使剑的谢晓峰在一家酒馆里遇见前来挑战的江湖少年,他只抢过他们的剑,拗成两段,然后说了一个字:走。于是他们走,比来的时侯还快。
古龙说:江湖里正因为有这些热情如火的年轻人,才永远保持了生动的色彩。
因此“画蛇添足”虽然是多余的,而且可笑。但笑却像香水,不但能令自己芬芳,也能令别人快乐。你若能令别人笑一笑,纵然做做愚蠢的事又何妨?
真正的文人,终能世故而又无邪,古龙正若是。
──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在时间的镜像中,我们不过是一群幸福的人。
(完)
相关热词搜索:
下一章:不一样的《萧十一郎》
上一章:浪漫主义的磷光──论古龙以及古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