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壁虎崖遇艳
2025-07-20 作者:朱贞木 来源:朱贞木作品集 点击:
李三姑也是崆峒派悟真禅师之弟伏虎真人孙坚的一个最幼门人。孙坚早年原是世家子弟,因好武乐道,弃家习艺,遍访名师,投拜在铁杵仙胡斌门下。胡斌只收了悟真和孙坚两个徒弟。他们师兄弟虽真身列崆峒门墙,却都束身自爱,绝不肯随便胡来。孙坚共收了四个徒弟,长名伏虎郎君章天威,次名白云僧了凡,三名赛荷仙何竞秀,也是一个女门人,第四个便是李三姑,单名一个琼字,因她善发一种暗器,形如方槊,江湖上都称她神槊女郎李三姑。
白云僧和赛荷仙是一僧一尼,不问世事,早已遁迹深山,章天威已在前几年病死,所以孙坚门人,只有李三姑一人流落江湖,因感满族主华,汉家沦替,遂乘洪杨崛起之时,投身洪宣娇部下,任了红旗队的领袖,也算一个有志气、有作为的女子。不过红旗队许多部下,大半是乡间男、妇,难免有不少地痞和淫娃荡妇混迹其间。李三姑虽然武艺了得,终系女流,还不甚能够部勒群众。她也知道这些人常有轨外行动,管束虽严,还是压服不住这些人的野性。况且那时鄂西一带,尚未由太平天国占领,她的活动还是带着机密性的,因此对于部下,也就不敢过于严峻,免得急则生变。她自从得到真真以后,认为是唯一无二的好帮手,所以待她自是优礼,真以姊妹视之。真真一住已经半年,感她的恩义,也颇替她出了些力,二人竟成了莫逆的手帕交。
那时洪秀全尚未入据金陵,但是湖南全省几乎已经都在掌握。到了次年夏间,已经先后占了江西、安徽以及鄂东地面,只有湖南长沙、湘潭一带,因曾国藩练的团勇相当厉害,太平军一时不敢问鼎。
此时,有人献计,先从鄂东发出两支生力军,一支从鄂东南出汉水,直达洞庭湖;一支由江西的新昌、万载间,突破铁山界,直驱浏阳,进窥长沙,然后北指湘阴,二军会师于沅江之上。如此,湘中要隘俱入掌握了。太平军这个军略一经实施,鄂湘边界的守兵早又纷纷溃退,不数日间,湘边的崇阳、蒲圻、临湘、石首等处相继失陷,眼看巴陵也已动摇。太平军一经占了湘边,和鄂东部队早已取得联络,红旗队也可说是当时的一种第五纵队,所以它能深入民间。
自鄂境入临湘、石首的红旗队,便是由李三姑率领。至于东面蒲圻、崇阳方面的红旗队,却是由洪宣娇部下另一女将,名叫赛唐赛儿柳花娘率领。柳花娘原是卖解出身,生成一副追魂夺命的桃花眼,年纪二十八九岁,丰姿婀娜,性情风骚。最初她嫁给一个同行,因为行为浪漫,背地结了许多风流孽缘,她丈夫也管不了她。等到太平军起,以她的广交,自然认识许多太平军中的人物,便有人推荐她到洪宣娇部下当红旗队。洪宣娇正需要这种人,所以从此一步登天。所有昔日她的那些入幕之宾,原来曾在她的裙下,如今又都混进她的部下。她那一部红旗队,却比不得李三姑,分子复杂,良少莠多,所到之处,没有一地不去骚扰。最要不得的,部下壮年的男子到处抢掳年轻妇女,强奸拐带,无所不为;部下的年轻妇女,却又四处搜寻精壮男人去做面首,掳了去大家你争我夺,常常因而发生许多窝里反的事儿。柳花娘本人更不用说,正所谓面首三千,日夜轮流交替,还嫌不足,派了心腹四处搜寻年轻世家子弟或风流浪子,以至声名狼藉,部务废弛,和李三姑部下真有天渊之别。
李三姑的驻地,正是石首、临湘、巴陵一带。她们一到巴陵,因为真真的关系,当然先派兵保护太平弄王百凡家,真真才得见到她姨丈王百凡和姨母陈氏。
王百凡原是个孝廉公,也算当地一家士绅。当太平军陷城之日,本打算全家殉节,偏偏真真得信较早,向李三姑请了一支快速部队,单刀匹马,带了一百名部下,打着红旗队的旗号,直奔了王家。王百凡先吓了一跳,再一细认,原来是自己的姨甥女志真真。老夫妇俩便追问她的来历,她才把一切经过和自己特来单骑保护的意思说明。王百凡一听,真叫捏了鼻子喝酸酒,有话都说不出来。他想:好端端一个女孩子,竟会做了女长毛!莫非大清国的气运真个要玩儿完了吗?
不言王百凡独自发了一会儿书呆子脾气,真真姨母陈氏,本来被丈夫死活逼着,等长毛一到,硬要跟着他一齐去死。偏偏这会子真真到了,带了一百多个长毛,竟说来保护自己夫妇,连王百凡也没法子尽忠了。自己一条命总算保住,她心眼儿里真把个甥女真真感激到五体投地。闲话休絮,他家自然要将这个长毛式的甥女留在家中,当活菩萨供养了。
王百凡一家既为红旗队所保护,巴陵城里自有一班趋炎附势的人物,跑来巴结王家,希望沾点光,也好连带着得些庇护。于是王百凡的大儿子王玉珂、次儿王玉珮在巴陵城内立刻煊赫起来。等到李三姑大队开到,便在王家打了公馆,自然和王百凡夫妇处得很好。此时王家在太平军势力之下,着实说得响,这两位年轻无知的少爷,也就更加轿马出入,耀武扬威。
柳花娘虽是率着本部人马,开入崇阳、蒲圻一带,可是那些地方,地处湘赣边境,纯是些乡村小镇。便是县城,也是不满千户的僻县。柳花娘深嫌那地方贫苦,第一件恨事就是找不到一个漂亮少年,还不如岳州、巴陵一带繁华,何况天下闻名的洞庭湖便在那里,因此她十分嫉妒李三姑。当时,她的部下献计,劝她少带些部队,游玩洞庭湖,到巴、岳一带观光,也好稍解烦闷。柳花娘甚以为然,立即带了四个心腹健男、四个贴身使女和八十名部队中的悍匪,一起赶到巴陵,也不去拜会李三姑。李三姑虽已得知柳花娘的举动,一则李三姑素来看不起她,二来她既不来拜会自己,落得装不知道。
柳花娘到了巴陵以后,第一件事便是游洞庭湖。要知道柳花娘并非风雅之士,所以借了游湖的用意,并不在湖山之胜,却是因为那地方四通八达,游客众多,无非想要在这里面猎取艳男,抢回去解她的饥渴,故而一到巴陵,立命车船伺候。
到了湖中,她乘着一只头号官船,上插一面特制的旗帜,是一幅一丈见方的大红绸巾,上面横绣着太平天国四个黑字。正中绣一个绿色大柳字,算是太平天国红旗队柳花娘的符号。在船头上铺一幅地毯,安一只太师椅,椅上铺一张老虎皮,椅前一只踏脚杌子。自己珠围翠绕,打扮得仙女一般,往椅上一坐。左边一个使女托着盥巾之属,右边一个捧着拂尘,后面两个使女擒着一双凤头掌扇,活像社赛中扮演的王母娘娘。柳花娘本来生得美艳,此刻一经这样做张做势,引得湖上多少游人伫足而观。船尾上又站满了几十名卫士,一个个面目狰狞,令人不敢逼视。本来红旗队的首领出来游湖,谁还敢正眼相看?早就躲得远远儿的。无如柳花娘志不在示威,而在炫色,一心想碰上几个可意的精壮男子,好弄回来解馋,所以每逢与游船并行的时节,隔船相望,如有几个少年,她便挤眉弄眼,故卖风情,引得人们莫名其妙。
论理,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当儿,纵有些旷达不羁的人,志在游山玩水,也绝无此闲情逸致,何况这又是红旗队魔头所乘的船舶。谁知偏有那样胆大麻木的人,居然敢到这样地方来调情猎艳,那不是别人,正是孝廉公王百凡的公子王玉珂、王玉珮贤昆仲二位和一个名叫贾宾的朋友。老远望见这位魔头的旗号,他们并不知柳花娘是另外一部分的红旗队,还以为是李三姑部下呢,心想:我们和你的上司是要好朋友,你在别人跟前耀武扬威,到了我王大少爷面前,怕不要你递手本(按:即清时属员谒长官时所用之名帖)吗?他们原为自己出风头,居然吩咐船家直向大船撞去。直等到了大船边上,一眼看见柳花娘那种美艳的姿色和冶荡的风情,别人倒还罢了,唯有王玉珮年纪虽轻,向来是个好色不要命的混小子,偏偏王玉珮本人也有个卖相,不但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体态亦颇雄健。因为他从小也好弄几手拳棒,他父亲老迈糊涂,向未管教儿子,所以什么花街柳巷,斗鸡走狗,都是他的本能。此刻一见柳花娘这等张致,料定他必是李三姑下面的一个头领,便老实不客气,直着眼珠向大船上瞅去。
柳花娘正在觅宝,一见小船上有如此人物,虽不能算人间少有,却也很可一玩,于是食指大动,益发流波频送,向他们表示欢迎。俗语说,男想女,隔重山;女想男,隔被单。试想一单之隔,还有什么问题?于是王氏弟兄连同贾宾容容易易地一齐都做了柳花娘入幕之宾。
王百凡忽然发见二子失踪,一经查询,才知道是让红旗队架了去的。一时急得抓耳搔腮。又一想,巴陵城里红旗队都是家中上客李三姑的部属,说句话也就可以脱离魔难了,苦在自己不便直说,便悄悄地告知陈氏,由陈氏对真真说了,再由真真去请求李三姑解救。
李三姑最初一听,不由气恼,心说:近来部下怎的如此胡闹?竟敢向我的居停开起玩笑来!一经查问,才知道是柳花娘干的事。李三姑便对真真说明,柳花娘并非归自己节制,本不便干涉此事,但她的地面是在蒲圻、崇阳,巴陵一带是我们的防区。她身为首领,擅入邻境,胡作非为,已是不合,何况又抢了我居停家里的人呢!此事不问,将何以统率全军?
但李三姑不愿因此使内部发生意见,她和真真商量了半天,才想出一个办法,由李三姑派人拿了名帖,到柳花娘公馆内,说李头领听说柳头领到了本管地界,特在行馆内做了酒筵,给柳头领洗尘,请柳头领务必赏光。
柳花娘本不知王玉珂等是何等人物,及至掳去以后,洞房之夜,枕上互诉衷情,三人为炫耀和壮胆起见,便将李三姑现在自己家内打公馆,以及与李三姑的关系说了一遍,更免不了夸大其词。殊不知柳花娘对李三姑早怀嫉忌,一听三人之言,竟疑到他们也是李三姑的情哥儿,心想:这倒不错,阴错阳差,也可以出出这口鸟气,看她有什么脸来跟我要人!这一来苦了他三人。每夜虽仍将他们带到柳花娘房内,挨个儿地尝尝这几个书生滋味,可是一到白天,反将他们严行看管起来,这也可说是王玉珂等自讨苦吃。正在此时,李三姑的请柬偏又到了。柳花娘冷笑一声,暗暗骂道:“这几根银样橄枪头本不值得怎样留恋,但是既是她的宝贝,倒偏要和她开个玩笑,看她能奈我何!”柳花娘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她满以为李三姑也和自己一样的浪漫,所以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恶毒主意。
原来柳花娘生有异禀,每夕不能虚度,而且每度更非三个以上的壮男轮流交替,事后才能闭目入梦。便是白日兴来,一样地随时召来面首,玩一个痛快。王玉珂等三人本是雏鸡一般的骨头架子,便是王玉珮比较差强人意,也难当柳花娘长久地咀嚼。数日以来,本已筋疲力尽,何况柳花娘为使李三姑难堪,又存了坏心。一算离请柬所订日期还有三天,便从即日起,除了自己以外,又选了九名冶荡健硕的婢女,命她们轮流和这三个倒霉鬼昼夜地纵淫,可不许将这三人弄死,仍是要活的。三天以后,要使他们个个只能躺着喘气,不能言语行动。吩咐已毕,当晚就将三个人带到自己房内,尽情淫乐。她以一敌三,本是家常便饭,可是这三位早已头晕目眩,天一亮只想休息休息,好好地睡上一天,以备晚间再来伺候柳花娘。哪知想得倒好,可惜不能由他们自主。
天刚亮,柳花娘横在床上,依然是眼含荡意,面带春情,对着三人笑嘻嘻地说道:“宝贝儿哦,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大概你们也舍不得离开我吧?”
三个傻瓜还当她真个爱他们呢,当然顺水推舟地笑答道:“谁说不是呢!”
柳花娘闻言一笑,立即说道:“我有办法。”一言甫了,举起床头上一柄罄锤儿,在古罄上铛地击了一下,立见进来了九名粉面樱唇、苗条风韵的使婢,一齐躬身待命。柳花娘向她们一摆手,这九名母夜叉立刻一步抢到三人面前,嫣然含笑,凝着一对冶荡的目光,口内低声说了句:“来吧。”便是三个人架了一个,如同猫捉耗子似的拥了出去。这里柳花娘一见,不由得放声大笑,心中觉得痛快之极。
到了李三姑请柳花娘宴会的那一天,李三姑和真真里外招呼,十分周到,为的想结好于她,使她不好意思拒绝自己的请求,便可将王家二子释放回来。谁知一直等到请柬订定的申刻过去好久,还是未见柳花娘到来。李三姑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一看情形不对,正要和真真商量应付的方法,忽听大门首一阵喧哗,她还以为柳花娘到了。二人立刻准备出迎,尚未举步,却见王家的老管家一步一跌地撞了进来。李三姑忙问何事,老管家光用手指着门外,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三姑和真真觉得诧异,一同站起,向房门外行去,猛一抬头,只见门外甬道中,拥着一大堆人,像是向里面走来,却是各人肩上挑着一副礼物似的。
李三姑忙问管家:“这是谁送来的礼物?”
一语未了,猛见从前排走出一个壮汉,向李三姑紧走几步,到了面前,躬身唱喏道:“奉了我家头领之命,送到崽仔三口,说是请头领慢慢地受用。”说完了一转身,又一摆手,只见约有十余个壮汉,每四名抬着一只藤编的大箱,共是三只。看见那人摆手,一齐呐喊一声,放下藤箱,竖起扁担,站齐了,一齐向李三姑唱了一个肥喏,仍由为首的人领着,立即回身飞跑了出去。
李三姑一见这种情形,料有事故,只猜不出柳花娘送来的是什么礼物,为何不等回话,搁下便跑?她心中忐忑不宁。
还是真真比较镇静,轻轻拉了李三姑一把,低声说道:“我们先看看送了些什么东西来。”
她边说,边和李三姑走到三只大藤箱旁边。还不曾来得及开箱,猛听得一种极微细的哼声出自箱中。真真、三姑一齐大惊,一看箱子并未封锁,忙伸手,一人一只,将藤盖揭开,定睛一看,不由二人吓得倒退了几步。
原来二人揭盖一瞧,每只箱内躺着一个快咽气的活死人,再一细看,李三姑开的箱内,躺着王玉珂;真真开的箱内,躺着个不知姓名的人(按:即贾宾)。真真一时性起,“啪”的一脚,将尚未揭开的那只藤箱踹出几尺远去,竟从里面滴溜溜地滚出一个人来,走近去一看,正是玉珂之弟玉珮。这三个人都是面如黄蜡,气若游丝,倒像正害大病的模样。真真等也不便查问,见老管家还站在旁边,立命他一面禀报主人,一面赶快扶着三人回房休息。老管家被人一语提醒,立即如飞而去。这里李三姑目睹此状,心中早已了然,便悄悄地拉着真真,回到房内,关上房门,二人同坐床上。
真真毕竟年轻,又是深闺淑女,哪里懂得此事,不由得悄问李三姑是怎么一回事。
李三姑闻言,立即柳眉挺立,杏眼含瞋,嘘了一口气道:“这是柳花娘这贱婢常使的惯技,还提她做甚?这三人虽是令亲,或者自己不慎,本有可死之道,这都不值一谈。最可恼的,便是柳花娘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我请她宴会,她怕我已知道她的秘密,并且她还错会了意,以为我也和她一样,拿这几个不成材的蠢物,还当了我的禁脔呢!所以她既妒且恨,才想出这种无聊的办法,好叫我心里难过,没想到根本与我不相干。不过她这种揣度,太也污蔑了我!此仇不报,我的恶气难消,所以我们现在要想一个报仇的方法。”
真真闻言,觉得她有些小题大做,因为凭着二人的能力,要报仇也不是什么难事,当即问道:“柳花娘难道有什么特别武功,你我却不能近她的身吗?”
李三姑微一摇头道:“哪有这种事?那太不算回事了。”
真真道:“既如此,还有什么为难的?”
李三姑郑重说道:“你难道忘了,常言说‘投鼠忌器’。我和她同是洪姑姑部下,焉能随便仇杀?所以我想如果要办,必须另想主意了。换句话讲,就是得借着别人的名儿才成。”
再说临湘、石首等地既已失陷,大批的太平军便都从鄂东纷纷调入湘东。湖北的监利,湖南的临湘,江西的万载,都成了入湘的孔道。崔永福全家虽不住在县城,但是黄盖湖、鸭关矶等处,正是来往必经之路,所以虽在乡镇间,也是一夕数惊。幸亏那地方没有著名富户,官匪都不大注意,然而抢劫总是难免。
崔仁虎此刻已经拜了志精一为师,对于武当派中内家气功,已能运用自如。志精一却一百个不承认,只说:“你只能算我叔叔的门人,我们算是师兄弟而已。”话虽如此,志精一病愈之后,住在崔家已有半年。崔家虽是相待极厚,仁虎对他更是亲如手足,但是自己家破人亡,叔父、妹子始终不明存亡生死,怎不忧郁?他除去早晚教仁虎武事而外,便是闷坐发愁。但是半年来一筹莫展。早想上巴陵王百凡家去探听消息,先因大病未愈,继因时局紧张,行路困难,虽已托人带过一封信去问王百凡,却是消息沉沉。要知那时交通不便,信件往返在数百里内,也需半年才能到达,精一就吃了这个亏。
一到春末夏初,精一定要亲身上巴陵去一次。哪知就在此时,太平军自鄂入湘,势如破竹,看看已到了临湘,崔家胆小,再三留住不放。精一想了想,自己雪中死去,被人救活,算是救命恩人,半年来相待尤厚,今事急而去,也是不义,于是只得暂时打消了去巴陵的念头。入夏以后,太平军已占了整个湘东,更不能随便行走,只好终日躲在崔家。
那一天,正是立秋后金风初送,溽暑渐消,崔家因为黄盖湖东边羊楼地方,有一姓仇的长亲家中办喜事,兄弟二人必须有一个去祝贺。但是兵荒马乱,路上不好走,仁虎懂得武艺,上路自比仁龙方便。他本想由精一陪去,但又不放心家里,结果留下精一在家,仍由仁虎独自出发。这条路在平时本是常来常往的,如今时局不同,仁虎也加了小心,除了随身一个小包袱而外,腰间挂了柄单刀,手内扱了根齐眉棍棒,在一个大早晨辞了父母,别了兄长,由精一送出十里之外,二人珍重而别。
此时,李三姑突然奉到上峰命她巡视所辖石首、临湘等地,不得久久逗留巴陵的谕令,心中十分奇怪,知道洪宣娇对自己素极契重,绝不会无故下此手谕。但是在她门下过,怎敢不低头?只好听她的,可是心中闷闷不乐。真真知她的心意,着实劝慰了她一番。李三姑此时也感到身世茫茫,空负了如花的美貌和一身的武艺,而且口内不言,心里打算,她细察太平天国诸王骄奢淫逸,互相猜忌,甚至结党残杀,同室操戈。虽已占有江汉、两广,可是并无雄图远略,也不想北指清廷,只求安坐江南,享受繁华岁月。各地老百姓都已看透了他们,也不像当初那样拥护。有的部队反而纵兵残杀,闹得民不聊生,反倒又使人民想念起清廷来。原来他们那种惨无人道、不顾民命的作风,真还赶不上清廷的腐败政治。李三姑本非庸俗女流,处此环境,大有欲拔不能自振的情况,教她如何不愁不虑呢!
那天,她择日巡视所辖各境,打算先到石首,后到临湘,更从羊楼,经药姑山、天马山、大云山,到了杨林,先由新坝、鹿角入石成山,再绕洞庭湖的寄山、层山、牛台,再到君山,然后回驻巴陵。
她本想带着真真同行,但又觉巴陵无人可托,所以将真真留在巴陵。所经之处都是些小县小镇,李三姑心绪不佳,一路又没什么可留连的地方,也就走马看花,匆匆而过。他们从临湘去羊楼的路上,正赶上大雨倾盆。秋潦时节,在江南原是时晴时雨。李三姑率领二百多名部下,因为不愿去惊扰民家,便传令在路旁一所古庙中暂时歇足。时正午过未初,大家便埋锅造饭,匆匆吃了一顿。
李三姑一个人闷坐在后面吕祖阁的北窗边看雨景。见庙后是一座高山,那庙正盖在山麓之南。看它山势峥嵘,延绵甚远,一眼竟望不尽。时正新秋,山上满布了一层郁郁葱葱的杉槐桧柏之属。雨中遥望,轻烟薄雾笼罩着碧树青山,仿佛在绿毯上铺了一层白纱,景象颇是不恶。她一边看,一边想,如此好山,虽说不上仙境,也足以心旷神怡,可惜人们没有如此清福去享受。她越看越觉得悠然神往,老天也仿佛知道她爱欣赏雨景,从已初下起,一直下到酉尽,整整半日,方才住点。
转眼间天开一角,在灰白色的云层中,一瓣瓣的蓝蔚青天露了出来。斜阳返照在东边林木间,显着分外光亮。满山浓绿,在夕阳照不到的地方,却是一片乌油油的,益显滋润。抬头天际,此时一片片白云飞去,露出了整个青天,和方才云破天青,正成了个反比。齐楼沿树梢间的野鸟,向着斜阳吱吱喳喳地噪个不住,它们的生趣,看去比多难的人生要快活得多。回看东面山脊上,早有一钩新月,斜挂天空。此际夕阳暗淡,淡薄的暝烟早从四面合将拢来,描成一幅秋山新霁的暮景。李三姑痴痴地望着窗外,正不知身在何处。
移时日落黄昏,从人早又升起晚炊来,准备吃夜饭。待到斜月上升,大家饭早用毕,本已打算休息,可是李三姑觉得月色甚明,夜行比白日还要有趣些,便吩咐连夜起程,赶到羊楼再行打尖。一声令下,二百余名健儿立即提了行装,纷纷上路。
这一带山脉,正是梧桐山与昆山之间,虽非崇山峻岭,却也乱山重叠。平时人迹罕到,夜行更是少见。他们仗着人多,一行出了古庙,向东南行去。刚到山口,李三姑在马上看见,入山口地方有一所颓败了的破泥房,除了半壁颓垣而外,只剩了一堆瓦砾。月光下,仿佛看见颓垣上贴着一张县里的告示。她无意中驱马近前,借着月光一看,才辨认出“因为山中近出金钱豹子大小数头,屡害行旅,除让当地猎户捕捉外,切盼行旅万勿单身过岭以及黑夜入山”等语。李三姑看完了,又望了望后面的年月日,已被风雨剥去,也不知是否日前张贴的。她略一沉吟,仗着人多胆壮,并未将它放在心上。
众人入了山口。初时道路倒还平坦,后来转过峰去,觉得越走越窄。他们因为人多,来时并未雇有向导。大家一阵瞎走,走到了一个三岔道口。李三姑望了半天,觉得靠左一条,榛莽遍地,简直望不出道路;靠右一条,虽也狭窄,到底还能辨出路径,于是命向右行。一干人奉命匆匆前进,也不知前面究通何处,好在人多胆壮,谈谈走走。经过一段路程,初时新月未移,尚能看出来路,走到近子时光,月影早已西斜,新秋夜静,四山风起,景象越发萧瑟。大家走得正热,阵阵凉风,倒也爽快。
走着走着,忽见从面前陡地立着一片巉岩巨石,静夜中黑巍巍的,有些怕人。此时,众部队早已先行,李三姑带了四名贴身侍婢和两个卫士在后压道,偏偏落后。众人刚刚转过岩去,李三姑在马上偶一回头,才看见在岩石下有一大洞,洞口虽是榛莽横披,在丛草当中却留着一条路径。最奇是那里的野草,都向左右两侧倒去,好像中央被什么东西压成一条甬道似的,这条甬道却直通到洞外。李三姑忽然灵机一动,暗叫:不好!正想催马跑过洞口,赶向前面众人里面,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嘘哩哩一阵风起,霎时星月无光,只闻四山树木的震撼声和洞内发出的一种呜呜声,相互应答,令人听了毛骨悚然。
李三姑毕竟是个久经大敌的人,立即吩咐六个从人四下散开。自己一回手,拔出背插的双刀,正要一催坐下马,冲过洞去。谁知已来不及,只见黑影中,自洞内“唿”的声蹿出一只硕大无朋的豹子来。李三姑心想:果然那话儿应了!这时,六个从人已经过了洞口,单把个李三姑拦在这一边。李三姑一想自己还骑着牲口,如何斗得过豹子?想到这里,真是心快眼快,手快脚快,早就一耸身,跳下马背,狠命地在马屁股上踢了一脚。
那马惊痛之下,立即想越过洞去,可惜洞口早已守着一只豹子,那匹马一见,又想回头找路,豹子何等凶猛,猛一蹿,直向马头压下。可怜那匹马也吓晕了,一声长嘶,还想逃跑。豹子眼看着到口的美食,如何肯轻轻放弃?早就单爪力攫马项,另一只爪子也跟着一挥,正捣在马的眼鼻之间。那马惨嗥一声,还想夺命奔逃,豹子如何容得它挣扎,早就张开大嘴,没命地向马脖子上咬去;只要一被咬住,它是永远不肯松口的了。
李三姑虽然久经战斗,也不知见过多少凶恶之事,可是从未遇到这等景象。说也奇怪,李三姑一身好武功,不知怎的,此刻只会躲在树后,连大气都不敢出,睁着眼,看豹子连吞带嚼的,将这匹马啃去了大半只。
不料,豹子正趴在地上咬着一只马腿,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忽听呜呜两声,从洞中又蹿出一只较小的花豹来,一见洞外有此美食,当然不客气,也要分一杯羹了。第一只豹子一见同类要来抢它的独食,立刻咆哮起来,嘴里啃着那只马腿,“唰”的声蹿到第二只身后,举爪便抓。第二只已是一口咬定马的后半截身躯,直想拉开去独享,一见第一只豹扑到,猛一摔脖子,将嘴里咬的马屁股直向那豹摔去,于是二豹反斗了起来。
李三姑见二豹争食,认为有机可逃,她便悄悄地溜过洞口,正想飞身越过二豹,早为一豹所见,立刻撒了对方,一回身,直向李三姑身后扑来。此刻,李三姑感到已是生死相搏的当儿,猛把精神一振,一歪身,躲过来势,猛翻右手,照准豹的脖子,横劈过来。但豹子与虎不同,它的身躯灵活,不但能后顾,而且还能侧避,李三姑这一刀竟砍了个空。还未容她转身,豹子早已扑到她的脚边,直向她腿上咬去。李三姑望上一纵身,足有一丈五六尺高,下面躲过了豹子的那一口,上面早就随手挽住一根树枝,将身体向空一荡,借着力,一挺细腰,先翻到杈上,两足一蜷,又蹿到树干上,早从百宝囊中取了一支金槊在手。
这金槊是仿了槊形制的一种暗器,它并无锐利的尖端,用时必须照着敌人三十六个穴道去打,只要打着穴道已足,不必破皮流血,但用的人必须深明内功、善于点穴的主儿,不是人人能用的。李三姑精于此道,是她师父伏虎真人的独门传授,所以她的外号人称神槊女郎。
此时,李三姑蜷在枝上,对准豹头,一抖手发了出去。这一槊虽是发得准确,刚刚打入了第一只豹子的左目,无奈那豹子的情性最为猛恶,纵然伤了一目,不足以煞其凶焰,反倒疼极怒极,暴跳如雷,似必欲得仇人而甘心。猛地从平地蹿向枝上,一伸前爪,早已搭住了李三姑栖身的旁边一根树干。这小树干哪禁得起豹子的大力?只听“喀嚓”一声,那根树干早被豹子折断,倒挂下来。
李三姑一见身旁树干被豹子扳断,转见就要扳着她栖身的树干,叫声不好,忙一纵身,重又向上面树枝上跃去。总算她手足灵便,逃过了这层危险,可是又听“喀嚓”一响,方才栖身的那一根树干,也被豹子折断了。她觉得躲在树叶深处,虽可暂避一时,终究危险,而且不能打发豹子上路。前面还有四名使婢、两名卫士,虽会武功,可哪里斗得过这个东西?不由骑在树上发起愁来。
她还不曾想到,豹子可不比老虎,它还能上树。此时那头瞎了左眼的豹子,一爪扳下两根树干来,一看人已不见,不由呜了两声,仰首一观,竟又被它发现了仇人还在树上,立即一步蹿到大树根边,起前爪,蹬后腿,不消几下,早见树叶细枝纷纷落下,那只庞大的身躯早已爬到了大干伸出的交叉点上。李三姑这才吓毛了,忙不迭想跳下树去,见第二只豹子抱住一块马骼骨啃了半天,兀自啃它不动,一赌气丢了马骨,正要回洞,猛抬头看见自己的同伴踞在树上,正对着一个人嗥呢。想必看得眼馋,也摇头摆尾地跑了过来。此刻如果再往下跳,无异是请它吃点心;不下去吧,那只瞎豹睁着独目,挂了满眼眶的血水,不住呜呜低吼,直向近身树枝上爬过来。所幸豹身过重,细枝、小干承载不住,所以它的进攻还不能十分快速。
李三姑正在惶急,只见树林后跳出两个人来,正是卫士周三和赵大福。二人各执一柄腰刀,见豹子瞎了眼,以为容易对付。赵大福一个箭步,跳上一根树干,对准豹头就是一刀。不料那豹正憋了一肚怨气,没法发泄,一见大福临近,立即一扭脖子,避过刀锋,举起左爪向大福头上就是一下。大福头一歪,正好一爪搭在肩上,豹爪子一紧,大福大叫一声,早已跌下树来。周三一见,吓得忙不迭拉了大福,往树林内跑去。幸而离那小豹尚远,瞎豹还在树上,因枝叶繁密,一时竟跳不下来,大福等才算保了两条性命。周三自知力弱,自然再不敢去捋虎须了,但是大福左肩不但衣服抓破,肩头上连皮带肉,也去了一大块,兀自血流不止。勉强走出岩后,仍由自己同伙扶着,避到一个山坳内,给他上药包扎。
原来李三姑虽命六个从人四下散开,他们当然不放心让李三姑一人殿后,走过那片山岩,回头不见李三姑。六人心中怀疑,一齐下了马,拴在树上,悄悄回到山岩这一边,想看个究竟。哪知早就听见豹声呜呜乱吼,从树林中远远望去,果然似有两豹跳跃,却看不见李三姑的人和马。周、赵二人一鼓勇气,就进了岩前树林,大福一眼看见一只豹子爬在树上,星光下看它满脸流血,欺它受伤,以为可打个落水狗,没想到只一下便跌下树来。
李三姑见大福受伤,幸由周三救了去,还恐他们为救自己,再来送死,只得高声向前面林内喊道:“我自有方法脱身,你们千万别过来了!”这句话刚说完,眼看树上和地上的两只豹子,都向自己呜呜怒吼,一步步走到临近。李三姑心想:自己枉在江湖横行多年,不想今天要死在豹子口中!
白云僧和赛荷仙是一僧一尼,不问世事,早已遁迹深山,章天威已在前几年病死,所以孙坚门人,只有李三姑一人流落江湖,因感满族主华,汉家沦替,遂乘洪杨崛起之时,投身洪宣娇部下,任了红旗队的领袖,也算一个有志气、有作为的女子。不过红旗队许多部下,大半是乡间男、妇,难免有不少地痞和淫娃荡妇混迹其间。李三姑虽然武艺了得,终系女流,还不甚能够部勒群众。她也知道这些人常有轨外行动,管束虽严,还是压服不住这些人的野性。况且那时鄂西一带,尚未由太平天国占领,她的活动还是带着机密性的,因此对于部下,也就不敢过于严峻,免得急则生变。她自从得到真真以后,认为是唯一无二的好帮手,所以待她自是优礼,真以姊妹视之。真真一住已经半年,感她的恩义,也颇替她出了些力,二人竟成了莫逆的手帕交。
那时洪秀全尚未入据金陵,但是湖南全省几乎已经都在掌握。到了次年夏间,已经先后占了江西、安徽以及鄂东地面,只有湖南长沙、湘潭一带,因曾国藩练的团勇相当厉害,太平军一时不敢问鼎。
此时,有人献计,先从鄂东发出两支生力军,一支从鄂东南出汉水,直达洞庭湖;一支由江西的新昌、万载间,突破铁山界,直驱浏阳,进窥长沙,然后北指湘阴,二军会师于沅江之上。如此,湘中要隘俱入掌握了。太平军这个军略一经实施,鄂湘边界的守兵早又纷纷溃退,不数日间,湘边的崇阳、蒲圻、临湘、石首等处相继失陷,眼看巴陵也已动摇。太平军一经占了湘边,和鄂东部队早已取得联络,红旗队也可说是当时的一种第五纵队,所以它能深入民间。
自鄂境入临湘、石首的红旗队,便是由李三姑率领。至于东面蒲圻、崇阳方面的红旗队,却是由洪宣娇部下另一女将,名叫赛唐赛儿柳花娘率领。柳花娘原是卖解出身,生成一副追魂夺命的桃花眼,年纪二十八九岁,丰姿婀娜,性情风骚。最初她嫁给一个同行,因为行为浪漫,背地结了许多风流孽缘,她丈夫也管不了她。等到太平军起,以她的广交,自然认识许多太平军中的人物,便有人推荐她到洪宣娇部下当红旗队。洪宣娇正需要这种人,所以从此一步登天。所有昔日她的那些入幕之宾,原来曾在她的裙下,如今又都混进她的部下。她那一部红旗队,却比不得李三姑,分子复杂,良少莠多,所到之处,没有一地不去骚扰。最要不得的,部下壮年的男子到处抢掳年轻妇女,强奸拐带,无所不为;部下的年轻妇女,却又四处搜寻精壮男人去做面首,掳了去大家你争我夺,常常因而发生许多窝里反的事儿。柳花娘本人更不用说,正所谓面首三千,日夜轮流交替,还嫌不足,派了心腹四处搜寻年轻世家子弟或风流浪子,以至声名狼藉,部务废弛,和李三姑部下真有天渊之别。
李三姑的驻地,正是石首、临湘、巴陵一带。她们一到巴陵,因为真真的关系,当然先派兵保护太平弄王百凡家,真真才得见到她姨丈王百凡和姨母陈氏。
王百凡原是个孝廉公,也算当地一家士绅。当太平军陷城之日,本打算全家殉节,偏偏真真得信较早,向李三姑请了一支快速部队,单刀匹马,带了一百名部下,打着红旗队的旗号,直奔了王家。王百凡先吓了一跳,再一细认,原来是自己的姨甥女志真真。老夫妇俩便追问她的来历,她才把一切经过和自己特来单骑保护的意思说明。王百凡一听,真叫捏了鼻子喝酸酒,有话都说不出来。他想:好端端一个女孩子,竟会做了女长毛!莫非大清国的气运真个要玩儿完了吗?
不言王百凡独自发了一会儿书呆子脾气,真真姨母陈氏,本来被丈夫死活逼着,等长毛一到,硬要跟着他一齐去死。偏偏这会子真真到了,带了一百多个长毛,竟说来保护自己夫妇,连王百凡也没法子尽忠了。自己一条命总算保住,她心眼儿里真把个甥女真真感激到五体投地。闲话休絮,他家自然要将这个长毛式的甥女留在家中,当活菩萨供养了。
王百凡一家既为红旗队所保护,巴陵城里自有一班趋炎附势的人物,跑来巴结王家,希望沾点光,也好连带着得些庇护。于是王百凡的大儿子王玉珂、次儿王玉珮在巴陵城内立刻煊赫起来。等到李三姑大队开到,便在王家打了公馆,自然和王百凡夫妇处得很好。此时王家在太平军势力之下,着实说得响,这两位年轻无知的少爷,也就更加轿马出入,耀武扬威。
柳花娘虽是率着本部人马,开入崇阳、蒲圻一带,可是那些地方,地处湘赣边境,纯是些乡村小镇。便是县城,也是不满千户的僻县。柳花娘深嫌那地方贫苦,第一件恨事就是找不到一个漂亮少年,还不如岳州、巴陵一带繁华,何况天下闻名的洞庭湖便在那里,因此她十分嫉妒李三姑。当时,她的部下献计,劝她少带些部队,游玩洞庭湖,到巴、岳一带观光,也好稍解烦闷。柳花娘甚以为然,立即带了四个心腹健男、四个贴身使女和八十名部队中的悍匪,一起赶到巴陵,也不去拜会李三姑。李三姑虽已得知柳花娘的举动,一则李三姑素来看不起她,二来她既不来拜会自己,落得装不知道。
柳花娘到了巴陵以后,第一件事便是游洞庭湖。要知道柳花娘并非风雅之士,所以借了游湖的用意,并不在湖山之胜,却是因为那地方四通八达,游客众多,无非想要在这里面猎取艳男,抢回去解她的饥渴,故而一到巴陵,立命车船伺候。
到了湖中,她乘着一只头号官船,上插一面特制的旗帜,是一幅一丈见方的大红绸巾,上面横绣着太平天国四个黑字。正中绣一个绿色大柳字,算是太平天国红旗队柳花娘的符号。在船头上铺一幅地毯,安一只太师椅,椅上铺一张老虎皮,椅前一只踏脚杌子。自己珠围翠绕,打扮得仙女一般,往椅上一坐。左边一个使女托着盥巾之属,右边一个捧着拂尘,后面两个使女擒着一双凤头掌扇,活像社赛中扮演的王母娘娘。柳花娘本来生得美艳,此刻一经这样做张做势,引得湖上多少游人伫足而观。船尾上又站满了几十名卫士,一个个面目狰狞,令人不敢逼视。本来红旗队的首领出来游湖,谁还敢正眼相看?早就躲得远远儿的。无如柳花娘志不在示威,而在炫色,一心想碰上几个可意的精壮男子,好弄回来解馋,所以每逢与游船并行的时节,隔船相望,如有几个少年,她便挤眉弄眼,故卖风情,引得人们莫名其妙。
论理,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当儿,纵有些旷达不羁的人,志在游山玩水,也绝无此闲情逸致,何况这又是红旗队魔头所乘的船舶。谁知偏有那样胆大麻木的人,居然敢到这样地方来调情猎艳,那不是别人,正是孝廉公王百凡的公子王玉珂、王玉珮贤昆仲二位和一个名叫贾宾的朋友。老远望见这位魔头的旗号,他们并不知柳花娘是另外一部分的红旗队,还以为是李三姑部下呢,心想:我们和你的上司是要好朋友,你在别人跟前耀武扬威,到了我王大少爷面前,怕不要你递手本(按:即清时属员谒长官时所用之名帖)吗?他们原为自己出风头,居然吩咐船家直向大船撞去。直等到了大船边上,一眼看见柳花娘那种美艳的姿色和冶荡的风情,别人倒还罢了,唯有王玉珮年纪虽轻,向来是个好色不要命的混小子,偏偏王玉珮本人也有个卖相,不但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体态亦颇雄健。因为他从小也好弄几手拳棒,他父亲老迈糊涂,向未管教儿子,所以什么花街柳巷,斗鸡走狗,都是他的本能。此刻一见柳花娘这等张致,料定他必是李三姑下面的一个头领,便老实不客气,直着眼珠向大船上瞅去。
柳花娘正在觅宝,一见小船上有如此人物,虽不能算人间少有,却也很可一玩,于是食指大动,益发流波频送,向他们表示欢迎。俗语说,男想女,隔重山;女想男,隔被单。试想一单之隔,还有什么问题?于是王氏弟兄连同贾宾容容易易地一齐都做了柳花娘入幕之宾。
王百凡忽然发见二子失踪,一经查询,才知道是让红旗队架了去的。一时急得抓耳搔腮。又一想,巴陵城里红旗队都是家中上客李三姑的部属,说句话也就可以脱离魔难了,苦在自己不便直说,便悄悄地告知陈氏,由陈氏对真真说了,再由真真去请求李三姑解救。
李三姑最初一听,不由气恼,心说:近来部下怎的如此胡闹?竟敢向我的居停开起玩笑来!一经查问,才知道是柳花娘干的事。李三姑便对真真说明,柳花娘并非归自己节制,本不便干涉此事,但她的地面是在蒲圻、崇阳,巴陵一带是我们的防区。她身为首领,擅入邻境,胡作非为,已是不合,何况又抢了我居停家里的人呢!此事不问,将何以统率全军?
但李三姑不愿因此使内部发生意见,她和真真商量了半天,才想出一个办法,由李三姑派人拿了名帖,到柳花娘公馆内,说李头领听说柳头领到了本管地界,特在行馆内做了酒筵,给柳头领洗尘,请柳头领务必赏光。
柳花娘本不知王玉珂等是何等人物,及至掳去以后,洞房之夜,枕上互诉衷情,三人为炫耀和壮胆起见,便将李三姑现在自己家内打公馆,以及与李三姑的关系说了一遍,更免不了夸大其词。殊不知柳花娘对李三姑早怀嫉忌,一听三人之言,竟疑到他们也是李三姑的情哥儿,心想:这倒不错,阴错阳差,也可以出出这口鸟气,看她有什么脸来跟我要人!这一来苦了他三人。每夜虽仍将他们带到柳花娘房内,挨个儿地尝尝这几个书生滋味,可是一到白天,反将他们严行看管起来,这也可说是王玉珂等自讨苦吃。正在此时,李三姑的请柬偏又到了。柳花娘冷笑一声,暗暗骂道:“这几根银样橄枪头本不值得怎样留恋,但是既是她的宝贝,倒偏要和她开个玩笑,看她能奈我何!”柳花娘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她满以为李三姑也和自己一样的浪漫,所以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恶毒主意。
原来柳花娘生有异禀,每夕不能虚度,而且每度更非三个以上的壮男轮流交替,事后才能闭目入梦。便是白日兴来,一样地随时召来面首,玩一个痛快。王玉珂等三人本是雏鸡一般的骨头架子,便是王玉珮比较差强人意,也难当柳花娘长久地咀嚼。数日以来,本已筋疲力尽,何况柳花娘为使李三姑难堪,又存了坏心。一算离请柬所订日期还有三天,便从即日起,除了自己以外,又选了九名冶荡健硕的婢女,命她们轮流和这三个倒霉鬼昼夜地纵淫,可不许将这三人弄死,仍是要活的。三天以后,要使他们个个只能躺着喘气,不能言语行动。吩咐已毕,当晚就将三个人带到自己房内,尽情淫乐。她以一敌三,本是家常便饭,可是这三位早已头晕目眩,天一亮只想休息休息,好好地睡上一天,以备晚间再来伺候柳花娘。哪知想得倒好,可惜不能由他们自主。
天刚亮,柳花娘横在床上,依然是眼含荡意,面带春情,对着三人笑嘻嘻地说道:“宝贝儿哦,我真舍不得离开你们,大概你们也舍不得离开我吧?”
三个傻瓜还当她真个爱他们呢,当然顺水推舟地笑答道:“谁说不是呢!”
柳花娘闻言一笑,立即说道:“我有办法。”一言甫了,举起床头上一柄罄锤儿,在古罄上铛地击了一下,立见进来了九名粉面樱唇、苗条风韵的使婢,一齐躬身待命。柳花娘向她们一摆手,这九名母夜叉立刻一步抢到三人面前,嫣然含笑,凝着一对冶荡的目光,口内低声说了句:“来吧。”便是三个人架了一个,如同猫捉耗子似的拥了出去。这里柳花娘一见,不由得放声大笑,心中觉得痛快之极。
到了李三姑请柳花娘宴会的那一天,李三姑和真真里外招呼,十分周到,为的想结好于她,使她不好意思拒绝自己的请求,便可将王家二子释放回来。谁知一直等到请柬订定的申刻过去好久,还是未见柳花娘到来。李三姑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一看情形不对,正要和真真商量应付的方法,忽听大门首一阵喧哗,她还以为柳花娘到了。二人立刻准备出迎,尚未举步,却见王家的老管家一步一跌地撞了进来。李三姑忙问何事,老管家光用手指着门外,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三姑和真真觉得诧异,一同站起,向房门外行去,猛一抬头,只见门外甬道中,拥着一大堆人,像是向里面走来,却是各人肩上挑着一副礼物似的。
李三姑忙问管家:“这是谁送来的礼物?”
一语未了,猛见从前排走出一个壮汉,向李三姑紧走几步,到了面前,躬身唱喏道:“奉了我家头领之命,送到崽仔三口,说是请头领慢慢地受用。”说完了一转身,又一摆手,只见约有十余个壮汉,每四名抬着一只藤编的大箱,共是三只。看见那人摆手,一齐呐喊一声,放下藤箱,竖起扁担,站齐了,一齐向李三姑唱了一个肥喏,仍由为首的人领着,立即回身飞跑了出去。
李三姑一见这种情形,料有事故,只猜不出柳花娘送来的是什么礼物,为何不等回话,搁下便跑?她心中忐忑不宁。
还是真真比较镇静,轻轻拉了李三姑一把,低声说道:“我们先看看送了些什么东西来。”
她边说,边和李三姑走到三只大藤箱旁边。还不曾来得及开箱,猛听得一种极微细的哼声出自箱中。真真、三姑一齐大惊,一看箱子并未封锁,忙伸手,一人一只,将藤盖揭开,定睛一看,不由二人吓得倒退了几步。
原来二人揭盖一瞧,每只箱内躺着一个快咽气的活死人,再一细看,李三姑开的箱内,躺着王玉珂;真真开的箱内,躺着个不知姓名的人(按:即贾宾)。真真一时性起,“啪”的一脚,将尚未揭开的那只藤箱踹出几尺远去,竟从里面滴溜溜地滚出一个人来,走近去一看,正是玉珂之弟玉珮。这三个人都是面如黄蜡,气若游丝,倒像正害大病的模样。真真等也不便查问,见老管家还站在旁边,立命他一面禀报主人,一面赶快扶着三人回房休息。老管家被人一语提醒,立即如飞而去。这里李三姑目睹此状,心中早已了然,便悄悄地拉着真真,回到房内,关上房门,二人同坐床上。
真真毕竟年轻,又是深闺淑女,哪里懂得此事,不由得悄问李三姑是怎么一回事。
李三姑闻言,立即柳眉挺立,杏眼含瞋,嘘了一口气道:“这是柳花娘这贱婢常使的惯技,还提她做甚?这三人虽是令亲,或者自己不慎,本有可死之道,这都不值一谈。最可恼的,便是柳花娘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我请她宴会,她怕我已知道她的秘密,并且她还错会了意,以为我也和她一样,拿这几个不成材的蠢物,还当了我的禁脔呢!所以她既妒且恨,才想出这种无聊的办法,好叫我心里难过,没想到根本与我不相干。不过她这种揣度,太也污蔑了我!此仇不报,我的恶气难消,所以我们现在要想一个报仇的方法。”
真真闻言,觉得她有些小题大做,因为凭着二人的能力,要报仇也不是什么难事,当即问道:“柳花娘难道有什么特别武功,你我却不能近她的身吗?”
李三姑微一摇头道:“哪有这种事?那太不算回事了。”
真真道:“既如此,还有什么为难的?”
李三姑郑重说道:“你难道忘了,常言说‘投鼠忌器’。我和她同是洪姑姑部下,焉能随便仇杀?所以我想如果要办,必须另想主意了。换句话讲,就是得借着别人的名儿才成。”
再说临湘、石首等地既已失陷,大批的太平军便都从鄂东纷纷调入湘东。湖北的监利,湖南的临湘,江西的万载,都成了入湘的孔道。崔永福全家虽不住在县城,但是黄盖湖、鸭关矶等处,正是来往必经之路,所以虽在乡镇间,也是一夕数惊。幸亏那地方没有著名富户,官匪都不大注意,然而抢劫总是难免。
崔仁虎此刻已经拜了志精一为师,对于武当派中内家气功,已能运用自如。志精一却一百个不承认,只说:“你只能算我叔叔的门人,我们算是师兄弟而已。”话虽如此,志精一病愈之后,住在崔家已有半年。崔家虽是相待极厚,仁虎对他更是亲如手足,但是自己家破人亡,叔父、妹子始终不明存亡生死,怎不忧郁?他除去早晚教仁虎武事而外,便是闷坐发愁。但是半年来一筹莫展。早想上巴陵王百凡家去探听消息,先因大病未愈,继因时局紧张,行路困难,虽已托人带过一封信去问王百凡,却是消息沉沉。要知那时交通不便,信件往返在数百里内,也需半年才能到达,精一就吃了这个亏。
一到春末夏初,精一定要亲身上巴陵去一次。哪知就在此时,太平军自鄂入湘,势如破竹,看看已到了临湘,崔家胆小,再三留住不放。精一想了想,自己雪中死去,被人救活,算是救命恩人,半年来相待尤厚,今事急而去,也是不义,于是只得暂时打消了去巴陵的念头。入夏以后,太平军已占了整个湘东,更不能随便行走,只好终日躲在崔家。
那一天,正是立秋后金风初送,溽暑渐消,崔家因为黄盖湖东边羊楼地方,有一姓仇的长亲家中办喜事,兄弟二人必须有一个去祝贺。但是兵荒马乱,路上不好走,仁虎懂得武艺,上路自比仁龙方便。他本想由精一陪去,但又不放心家里,结果留下精一在家,仍由仁虎独自出发。这条路在平时本是常来常往的,如今时局不同,仁虎也加了小心,除了随身一个小包袱而外,腰间挂了柄单刀,手内扱了根齐眉棍棒,在一个大早晨辞了父母,别了兄长,由精一送出十里之外,二人珍重而别。
此时,李三姑突然奉到上峰命她巡视所辖石首、临湘等地,不得久久逗留巴陵的谕令,心中十分奇怪,知道洪宣娇对自己素极契重,绝不会无故下此手谕。但是在她门下过,怎敢不低头?只好听她的,可是心中闷闷不乐。真真知她的心意,着实劝慰了她一番。李三姑此时也感到身世茫茫,空负了如花的美貌和一身的武艺,而且口内不言,心里打算,她细察太平天国诸王骄奢淫逸,互相猜忌,甚至结党残杀,同室操戈。虽已占有江汉、两广,可是并无雄图远略,也不想北指清廷,只求安坐江南,享受繁华岁月。各地老百姓都已看透了他们,也不像当初那样拥护。有的部队反而纵兵残杀,闹得民不聊生,反倒又使人民想念起清廷来。原来他们那种惨无人道、不顾民命的作风,真还赶不上清廷的腐败政治。李三姑本非庸俗女流,处此环境,大有欲拔不能自振的情况,教她如何不愁不虑呢!
那天,她择日巡视所辖各境,打算先到石首,后到临湘,更从羊楼,经药姑山、天马山、大云山,到了杨林,先由新坝、鹿角入石成山,再绕洞庭湖的寄山、层山、牛台,再到君山,然后回驻巴陵。
她本想带着真真同行,但又觉巴陵无人可托,所以将真真留在巴陵。所经之处都是些小县小镇,李三姑心绪不佳,一路又没什么可留连的地方,也就走马看花,匆匆而过。他们从临湘去羊楼的路上,正赶上大雨倾盆。秋潦时节,在江南原是时晴时雨。李三姑率领二百多名部下,因为不愿去惊扰民家,便传令在路旁一所古庙中暂时歇足。时正午过未初,大家便埋锅造饭,匆匆吃了一顿。
李三姑一个人闷坐在后面吕祖阁的北窗边看雨景。见庙后是一座高山,那庙正盖在山麓之南。看它山势峥嵘,延绵甚远,一眼竟望不尽。时正新秋,山上满布了一层郁郁葱葱的杉槐桧柏之属。雨中遥望,轻烟薄雾笼罩着碧树青山,仿佛在绿毯上铺了一层白纱,景象颇是不恶。她一边看,一边想,如此好山,虽说不上仙境,也足以心旷神怡,可惜人们没有如此清福去享受。她越看越觉得悠然神往,老天也仿佛知道她爱欣赏雨景,从已初下起,一直下到酉尽,整整半日,方才住点。
转眼间天开一角,在灰白色的云层中,一瓣瓣的蓝蔚青天露了出来。斜阳返照在东边林木间,显着分外光亮。满山浓绿,在夕阳照不到的地方,却是一片乌油油的,益显滋润。抬头天际,此时一片片白云飞去,露出了整个青天,和方才云破天青,正成了个反比。齐楼沿树梢间的野鸟,向着斜阳吱吱喳喳地噪个不住,它们的生趣,看去比多难的人生要快活得多。回看东面山脊上,早有一钩新月,斜挂天空。此际夕阳暗淡,淡薄的暝烟早从四面合将拢来,描成一幅秋山新霁的暮景。李三姑痴痴地望着窗外,正不知身在何处。
移时日落黄昏,从人早又升起晚炊来,准备吃夜饭。待到斜月上升,大家饭早用毕,本已打算休息,可是李三姑觉得月色甚明,夜行比白日还要有趣些,便吩咐连夜起程,赶到羊楼再行打尖。一声令下,二百余名健儿立即提了行装,纷纷上路。
这一带山脉,正是梧桐山与昆山之间,虽非崇山峻岭,却也乱山重叠。平时人迹罕到,夜行更是少见。他们仗着人多,一行出了古庙,向东南行去。刚到山口,李三姑在马上看见,入山口地方有一所颓败了的破泥房,除了半壁颓垣而外,只剩了一堆瓦砾。月光下,仿佛看见颓垣上贴着一张县里的告示。她无意中驱马近前,借着月光一看,才辨认出“因为山中近出金钱豹子大小数头,屡害行旅,除让当地猎户捕捉外,切盼行旅万勿单身过岭以及黑夜入山”等语。李三姑看完了,又望了望后面的年月日,已被风雨剥去,也不知是否日前张贴的。她略一沉吟,仗着人多胆壮,并未将它放在心上。
众人入了山口。初时道路倒还平坦,后来转过峰去,觉得越走越窄。他们因为人多,来时并未雇有向导。大家一阵瞎走,走到了一个三岔道口。李三姑望了半天,觉得靠左一条,榛莽遍地,简直望不出道路;靠右一条,虽也狭窄,到底还能辨出路径,于是命向右行。一干人奉命匆匆前进,也不知前面究通何处,好在人多胆壮,谈谈走走。经过一段路程,初时新月未移,尚能看出来路,走到近子时光,月影早已西斜,新秋夜静,四山风起,景象越发萧瑟。大家走得正热,阵阵凉风,倒也爽快。
走着走着,忽见从面前陡地立着一片巉岩巨石,静夜中黑巍巍的,有些怕人。此时,众部队早已先行,李三姑带了四名贴身侍婢和两个卫士在后压道,偏偏落后。众人刚刚转过岩去,李三姑在马上偶一回头,才看见在岩石下有一大洞,洞口虽是榛莽横披,在丛草当中却留着一条路径。最奇是那里的野草,都向左右两侧倒去,好像中央被什么东西压成一条甬道似的,这条甬道却直通到洞外。李三姑忽然灵机一动,暗叫:不好!正想催马跑过洞口,赶向前面众人里面,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嘘哩哩一阵风起,霎时星月无光,只闻四山树木的震撼声和洞内发出的一种呜呜声,相互应答,令人听了毛骨悚然。
李三姑毕竟是个久经大敌的人,立即吩咐六个从人四下散开。自己一回手,拔出背插的双刀,正要一催坐下马,冲过洞去。谁知已来不及,只见黑影中,自洞内“唿”的声蹿出一只硕大无朋的豹子来。李三姑心想:果然那话儿应了!这时,六个从人已经过了洞口,单把个李三姑拦在这一边。李三姑一想自己还骑着牲口,如何斗得过豹子?想到这里,真是心快眼快,手快脚快,早就一耸身,跳下马背,狠命地在马屁股上踢了一脚。
那马惊痛之下,立即想越过洞去,可惜洞口早已守着一只豹子,那匹马一见,又想回头找路,豹子何等凶猛,猛一蹿,直向马头压下。可怜那匹马也吓晕了,一声长嘶,还想逃跑。豹子眼看着到口的美食,如何肯轻轻放弃?早就单爪力攫马项,另一只爪子也跟着一挥,正捣在马的眼鼻之间。那马惨嗥一声,还想夺命奔逃,豹子如何容得它挣扎,早就张开大嘴,没命地向马脖子上咬去;只要一被咬住,它是永远不肯松口的了。
李三姑虽然久经战斗,也不知见过多少凶恶之事,可是从未遇到这等景象。说也奇怪,李三姑一身好武功,不知怎的,此刻只会躲在树后,连大气都不敢出,睁着眼,看豹子连吞带嚼的,将这匹马啃去了大半只。
不料,豹子正趴在地上咬着一只马腿,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忽听呜呜两声,从洞中又蹿出一只较小的花豹来,一见洞外有此美食,当然不客气,也要分一杯羹了。第一只豹子一见同类要来抢它的独食,立刻咆哮起来,嘴里啃着那只马腿,“唰”的声蹿到第二只身后,举爪便抓。第二只已是一口咬定马的后半截身躯,直想拉开去独享,一见第一只豹扑到,猛一摔脖子,将嘴里咬的马屁股直向那豹摔去,于是二豹反斗了起来。
李三姑见二豹争食,认为有机可逃,她便悄悄地溜过洞口,正想飞身越过二豹,早为一豹所见,立刻撒了对方,一回身,直向李三姑身后扑来。此刻,李三姑感到已是生死相搏的当儿,猛把精神一振,一歪身,躲过来势,猛翻右手,照准豹的脖子,横劈过来。但豹子与虎不同,它的身躯灵活,不但能后顾,而且还能侧避,李三姑这一刀竟砍了个空。还未容她转身,豹子早已扑到她的脚边,直向她腿上咬去。李三姑望上一纵身,足有一丈五六尺高,下面躲过了豹子的那一口,上面早就随手挽住一根树枝,将身体向空一荡,借着力,一挺细腰,先翻到杈上,两足一蜷,又蹿到树干上,早从百宝囊中取了一支金槊在手。
这金槊是仿了槊形制的一种暗器,它并无锐利的尖端,用时必须照着敌人三十六个穴道去打,只要打着穴道已足,不必破皮流血,但用的人必须深明内功、善于点穴的主儿,不是人人能用的。李三姑精于此道,是她师父伏虎真人的独门传授,所以她的外号人称神槊女郎。
此时,李三姑蜷在枝上,对准豹头,一抖手发了出去。这一槊虽是发得准确,刚刚打入了第一只豹子的左目,无奈那豹子的情性最为猛恶,纵然伤了一目,不足以煞其凶焰,反倒疼极怒极,暴跳如雷,似必欲得仇人而甘心。猛地从平地蹿向枝上,一伸前爪,早已搭住了李三姑栖身的旁边一根树干。这小树干哪禁得起豹子的大力?只听“喀嚓”一声,那根树干早被豹子折断,倒挂下来。
李三姑一见身旁树干被豹子扳断,转见就要扳着她栖身的树干,叫声不好,忙一纵身,重又向上面树枝上跃去。总算她手足灵便,逃过了这层危险,可是又听“喀嚓”一响,方才栖身的那一根树干,也被豹子折断了。她觉得躲在树叶深处,虽可暂避一时,终究危险,而且不能打发豹子上路。前面还有四名使婢、两名卫士,虽会武功,可哪里斗得过这个东西?不由骑在树上发起愁来。
她还不曾想到,豹子可不比老虎,它还能上树。此时那头瞎了左眼的豹子,一爪扳下两根树干来,一看人已不见,不由呜了两声,仰首一观,竟又被它发现了仇人还在树上,立即一步蹿到大树根边,起前爪,蹬后腿,不消几下,早见树叶细枝纷纷落下,那只庞大的身躯早已爬到了大干伸出的交叉点上。李三姑这才吓毛了,忙不迭想跳下树去,见第二只豹子抱住一块马骼骨啃了半天,兀自啃它不动,一赌气丢了马骨,正要回洞,猛抬头看见自己的同伴踞在树上,正对着一个人嗥呢。想必看得眼馋,也摇头摆尾地跑了过来。此刻如果再往下跳,无异是请它吃点心;不下去吧,那只瞎豹睁着独目,挂了满眼眶的血水,不住呜呜低吼,直向近身树枝上爬过来。所幸豹身过重,细枝、小干承载不住,所以它的进攻还不能十分快速。
李三姑正在惶急,只见树林后跳出两个人来,正是卫士周三和赵大福。二人各执一柄腰刀,见豹子瞎了眼,以为容易对付。赵大福一个箭步,跳上一根树干,对准豹头就是一刀。不料那豹正憋了一肚怨气,没法发泄,一见大福临近,立即一扭脖子,避过刀锋,举起左爪向大福头上就是一下。大福头一歪,正好一爪搭在肩上,豹爪子一紧,大福大叫一声,早已跌下树来。周三一见,吓得忙不迭拉了大福,往树林内跑去。幸而离那小豹尚远,瞎豹还在树上,因枝叶繁密,一时竟跳不下来,大福等才算保了两条性命。周三自知力弱,自然再不敢去捋虎须了,但是大福左肩不但衣服抓破,肩头上连皮带肉,也去了一大块,兀自血流不止。勉强走出岩后,仍由自己同伙扶着,避到一个山坳内,给他上药包扎。
原来李三姑虽命六个从人四下散开,他们当然不放心让李三姑一人殿后,走过那片山岩,回头不见李三姑。六人心中怀疑,一齐下了马,拴在树上,悄悄回到山岩这一边,想看个究竟。哪知早就听见豹声呜呜乱吼,从树林中远远望去,果然似有两豹跳跃,却看不见李三姑的人和马。周、赵二人一鼓勇气,就进了岩前树林,大福一眼看见一只豹子爬在树上,星光下看它满脸流血,欺它受伤,以为可打个落水狗,没想到只一下便跌下树来。
李三姑见大福受伤,幸由周三救了去,还恐他们为救自己,再来送死,只得高声向前面林内喊道:“我自有方法脱身,你们千万别过来了!”这句话刚说完,眼看树上和地上的两只豹子,都向自己呜呜怒吼,一步步走到临近。李三姑心想:自己枉在江湖横行多年,不想今天要死在豹子口中!
相关热词搜索:飞天神龙
下一章:第四回 女头领之色情狂
上一章:第二回 两个神秘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