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书库 郑证因 尼山劫 正文

第一章 尼山妖庙
2025-05-31  作者:郑证因  来源:郑证因作品集  点击:

  在山东兖州府曲阜县,这是在中国极具名胜的地方,物产颇丰,民性善良。这一带的土地肥沃,农产和矿产全是极大的富源。本篇开始的时代,因为是闭关自守,像尼山一带的矿产全没开发出来,可是山地一带出产也很大,所以这一带可以说是民丰物阜,在曲阜县也是一个商业繁盛之区。农村中轻易遭不到灾荒,水患是多少年不常有,就是赶上旱年缺雨,这一带的农村也能够落一半的收成。农民们又是十分俭朴,所以曲阜县境内,百姓们倒显得安安乐乐,过着庄稼日子。

  可是最近几年来,因为乡民沉迷迷信,不争生产,所以这曲阜县竟变了样。不只这一县,兖州府所管的几县,商业渐渐地衰败下来,农村中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减少。在尼山附近大小村落中,居然也看到鹑衣的贫民来,这种情形为兖州府境内百八十年来所仅见。

  县城中大商家倒闭的无数,小一点的买卖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可是县城中在这二年来,却单发达了一种买卖,就是蜡烛纸祃店。这种买卖比以前多添了四五家,每家的营业全是蒸蒸日上,整天的顾客不绝于门。这种生意利市三倍,并且绝不是农村中一种习惯性的年节庙期香烛纸锞卖得多,平时也是一样。不只于是曲阜县是这样,兖州府所管辖的数县,差不多全是这样,内中以曲阜县为甚。附近尼山上更有一座极大的庙场,也是最近几年香火突然盛起来。这尼山上每月常川有许多善男信女,从多远的路赶到这里,烧香还愿,求神拜佛。

  在那种封建时代,不论什么地方也是一样,乡民们全是迷信神权,可是过去这个曲阜县绝没有闹得这么盛。你只要入了县境,你听不见别的,虽不是家家户户,可是你走不出几步去,耳中就能听到木鱼钟磬念佛之声。把一个曲阜县的全县境内简直是变成佛国善地了。

  在这尼山上抱日峰下,从前有一个尼庵,名叫天妃庵。尼山上的庙很多。天妃庵是一个不大的庙场,原来只有几个尼僧在这里修行,香火并不盛,现在可不同了,不光在尼山成了一个最大的,它更掌着兖州府数县的佛教,现在已经改名叫天妃宫。重行修建之后,这座天妃宫,好个庄严华丽,有十几座大殿,以天妃殿天妃楼工程最大,并且屡显灵迹,到处传扬。所以这尼山一带,整年地有上千上万的商民百姓,男男女女,往天妃宫来进香。

  这时已到四月初八,正是佛教中一个最庄严的日期。天妃宫从三天头里,沿着山边下,就到了不少外县来进香的人。一辆辆敞篷车上,全插着黄旗。这些进香的人,真有好几百里地赶到这里求神护佑的。在这个大庙期,山下边有许多赶生意的,在这里临时搭起席棚来,也有卖饮食的,也有卖农具的。但是最可怪的是在离得山口稍远些,有一个小小的集市,这里所聚集的数百个小贩,卖的竟全是旧衣服、旧用具,这种情形很反常,凡是卖这种东西的,你听他们的口音,完全是本县内各村庄的人,他们也不是用这些东西来取利,完全是趁着这个庙期,把各人家中所穿的所用的,搬到这里,也就为的易于脱手。可是内中竟有些人刚把家中带来的衣物变卖掉,就去买香烛纸锞,跟着进香的人,一同走进山去,到天妃宫烧香还愿,拜佛祈福。赶到进完了香,钱也完了,衣物也完了,却又垂头丧气。但却是出于情愿,一点也不嫌冤。他们口中还不时祷告着,坚信早晚天妃会降福,一定能过好日子的。天妃宫,这么大的庙场,香火这么盛,到处传扬的这么灵异,所以连外籍的客人到这一带经商,也都想到尼山来瞻仰瞻仰。

  这天正是天妃宫庙场的日子,从天一亮,沿着山道,进香的人便络绎不断。此时在这些香客中,却有两个人是外省口音,一个年岁在五旬左右,一个是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多岁。这两人都是商人打扮,衣服穿得很朴素,这个少年手中提着香烛纸锞,顺着山边走上来。在山道两旁这一带,可没有做别的营业了,完全是卖香的摊子,还是对面排着,这段山道足有三里多地长,虽则看不出准数来,至少卖香的也有三四百处,一直排到天妃宫附近。这一带山路很宽,修整得也平坦,顺着山道两旁,全种着树,在这一片平坦的山头前,迎面立起一座高大的牌坊,油饰得极新。过了这道牌坊,这一带除了香客,却没有香贩了。远远望到天妃宫的山门,真是金碧辉煌。两根大桅杆上高悬着宝幡,上面的金铃被风摆动,哗唠哗唠响着,在这牌坊下面已经布满了一片旃檀之气,尤其是这座天妃宫内,到处香烟弥漫,真有些祥云缭绕、宝雾缤纷的气派。这一老一少,随着一班香客,走进天妃客的山门。

  里边地方很大,东西钟鼓楼,全是新建筑的,上面已经有人鸣钟击鼓。迎着山门是一座欢喜佛,那里的香炉内,也堆满了燃烧着的一束束高香,此时正有两名司香的老道婆,从炉中把那才刚燃烧的香取出来,用水浸灭,扔在大筐中。在这欢喜佛的佛座后,已经堆着四五筐,正有壮汉们抬起来,顺着钟鼓楼后转向后面夹道。可是凡是走进山门的善男信女们,照旧地往那炉中一束束地插去。因为人太多,就无法把那束香直立在炉内。这班烧香的香客们,可依然是面色庄重,口中不知祷告着什么。那束香放在炉中,就是立时被看炉的取下去,可也没有一个人去问问他。

  从欢喜佛后面转过去,后面一道门,里边是一个极大的院落,当中是一丈多宽的白石头甬道、顺着甬道两旁,也全有树木,迎面一座高大的佛殿,十二扇朱色的格扇,全行打开。那佛殿虽是那么宽大,可是进香的人,已经挤满,里面靠佛座一带,非常庄严,那一堂黄铜的五祀,足有三四尺高,一个大铁炉,那可不是香客们烧香之处,粗如儿臂的两支巨蜡,光华闪烁,旁边的佛灯,也是火苗子蹿起数寸高,当中炉内,一束三尺多高的高香,已经烧得过半,在这佛座前单有一个像马槽般的香炉,比佛座矮,炉内一束束香已经堆积着,看炉的也是不住手地往外提取。钟鼓一声接着一声,铜磬也在响着。香炉前,善男信女们争先恐后,朝着迎面高大的神龛膜拜着。神案前有两名女道士,穿得十分齐整,她们面前守着一个大笸箩,里面的铜钱全满了,这两个女道士不住地合十,向一班进香的香客们说着:“施主们多布施,多造福,天妃圣母一定赐福给你们。”这一班烧香叩拜的人,一个个还是慷慨异常,全是大把的钱往笸箩内掷。他们在这里烧完了香,纷纷地又转向后殿,人真是像潮水一般往里拥。

  这个一老一少外籍香客,随着一班人走进大殿之后,却躲向旁边,把带来的香掷在炉里两束。这两人似乎因为人太多,连叩拜的地方都没有了,立刻撤身退向一旁,从这座大殿随着香客转向后面。第二层大殿,也是那么拥挤异常,连两边的配殿照样地香烟缭绕。这个老者向身旁的少年示意,不必跟着众人往里挤了。向后面张望了一下,后面还有一层大殿,但是通着后面的门那里却很清静,这一老一少便一直地扑奔后面这个月洞门。那里虽则也有人出入,远远地已经很赫然地分别出来,凡是到后面去的,和前边这些香客不同,全是衣服齐整,多半身边还带着从人。这两人走到月洞门边,刚要往里走时,月洞门内有一个女道姑,向这两个香客打量了一下,说道:“请施主止步,这后面是天妃殿,不到知客处挂了号的,是不准进来的,请施主们到别的殿去进香吧。”这个老者也不细问,道姑这么一说,老者已然明白。连进香也是分等级的,这个地方不是平常香客进来的地方,全得在天妃宫有大布施,才能得到他们允许往后殿去。遂和少年转身退回来,在配殿两旁转了一遭,仔细地看了看后面,只见天妃宫内,到处金碧辉煌,也看不清后面究竟还有多大地方。这个老者吩咐少年把所带的香烛,全在配殿烧掉,遂招呼这个少年离开了天妃宫,顺着山道走下来。

  远远地看到也有车也有轿,这进香的人大概四乡八镇所有的全出来了。顺着尼山边完全是车轿香客。这种盛况,老者看着不住摇头。到了山脚下,少年道:“表叔,咱们这趟算白来了,天妃宫的灵迹一点没看到,来回跑这么十几里,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店中歇半天。”老者微微一笑道:“陆蛟,这二年你在家中待得懒了,你年岁不大,像这种大庙会,你看见过几次?”少年道:“这还是头一遭,不过我觉得这真是废时失业,劳民伤财的事,地方上的官长,为什么不出来禁止?”老者看了看身边没人,向少年道:“你口头可要谨慎些,天妃圣母的灵异,你也听见当地人大致说过,不许你胡言乱语,咱们今晚回店,明天一早,赶奔仁和镇。”这少年才不敢随便往下说,跟着老者走进了县城,就住在曲阜县南关内的福来店中。

  现在店房里客人可满着了,完全是外县到这里来烧香还愿的香客,经商做买卖的客人,找不出一两个来。这老少二人回到福来店内,店伙迎头便说:“老客,带福回来了。”这老者微微一笑,也不答他的话,进了自己房间,叫伙计打了脸水,泡茶,两人歇息着。

  这两个人他们原本是河北密云人,年岁大的叫王太冲,少年叫陆蛟,两人是表叔侄的亲戚,也全是风尘中人物。这王太冲在密云县城外,颇有些田园,种着不少果木园子。他少年时就有一片雄心,总想创出一番事业,不依靠祖遗的产业,在家中坐享清福。所以他从二十岁起,也曾经过商,也曾入过大营,虽则哪一件事也没发达起来,可是他足迹遍及各省,个人自幼得到家传的一身武功本领,在乡间读书时,更遇到一个潦倒的名士,学问很好,王太冲跟随这位老师念了八年书,所以文学也很有造就,他更抱定了自食其力,奔走江湖。天性又爱好游玩名山大川,所以他这个人在江湖历练了不下四十年,确已成了一个千锤百炼的人物。王太冲人也很老成持重,他很有些侠肠热骨,但在在江湖上决不胡闹,不到十分不得已时,决不出手。他出手每做一件事,总要有始有终,有起有落。他这个人从外貌看来,很像一个行商,谁也看不出他有学问有本领。最近六七年,自己家中的田产因为和宗族们屡起纠葛,个人遂轻易不出来,守在家中,照顾着田园,把一个表侄陆蛟收在身边。因为陆蛟的父母全去世,无依无靠。这孩子很聪明,王太冲十分喜爱这个表侄。他自己也有一个儿子,名叫起凤。这些年来遂在家中教授这两个少年文学武艺,他们倒还有些成就。此次他到山东来,是因为曲阜县县城西仁和镇那里,有一个少年时可以算同学的,此人叫齐寿山,跟王太冲的年岁不差上下。齐寿山小时候,随父亲在密云县经商,曾经跟王太冲在一块,向太冲父亲王兆祥学过几年武,后来齐寿山的父亲营业不干了,回到故乡,差不多总有三十年没通音信。可是在当初,齐寿山的父亲齐子厚做买卖时临到回家有一笔账,因为欠账的当时不能付,他们又急于要走,便把这事托付给王太冲的父亲代办。这笔账虽则不多,只一百吊钱。王太冲的父亲代收下来之后,把这件事也就忘掉。到王太冲自己顶门立户,掌管着家业,他更是终年不在家,并且也没有机会到山东兖州去,一晃已经三十余年。

  王太冲家中虽不是什么大财主,但是一家足够温饱,所以对于齐子厚这笔钱一直放在一个钱庄内。这种钱架不住年头多,息钱虽少,可是三十多年没动,权计子母,已经是很可观的数目了。此时王太冲因为静极思动,个人生平做事又是极有尺寸,极守信义。自己当初奔走江湖,虽则没有工夫到曲阜县,听到传闻齐寿山的情形和自己差不多,老父早已故去,他个人也是顶门户过日子,情形大致还很好。王太冲在这年更听到山东这带竟是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事,说是尼山一带竟出现了一个三世童贞,天妃圣母转世的活神仙,灵异非常。这种事传说的人虽则说不十分清楚,但是据他口头所述,这尼山一带已成了一个极大的善地,真有千八百里赶到尼山去烧香求福的。并且不论多大的病症,多难解的事,只要真能够叩求这位天妃圣母转世的女神,立刻能化解。

  这个王太冲,他在江湖上奔走数十年,到的地方很多,各处的民情风俗不同,可是也深深地感到江湖上诡诈百出,千奇百怪,什么出乎情理的事全有。个人又想到师兄弟齐寿山这笔款,总应该归还他,因为个人年岁已经大了,决不能给子孙留下这种不了之债,并且听得出了这种怪事,也想去看一看,遂把家中事略微料理,儿子王起凤也能够担当事了,遂把这个表侄带在身边,将齐寿山这笔钱全都兑成金锞子,预备带着方便。和齐寿山也是少年的弟兄了,又算是师兄弟,三十多年来没见面,趁着这个机会,到曲阜县住些时。虽则道路很远,好在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候,王太冲又是一个久走风尘的人物,把出门这件事看成最痛快的事。一路上没有多大的耽搁,到了四月初,已经入了兖州府境内。离着曲阜一地,所有眼中望到的情形就全不同了,王太冲认定这里边隐伏着重大的事,恐怕这又是邪教在作祟。

  不过所经过的地方,全是安安静静,但是你若看到十个人至少有八个人是佛门弟子,他们手腕子上全缠着念珠,就是一个种庄稼地的人,他在那里歇息时候,也要闭着眼两手捻着念珠祷告一阵,这种情形到处里很普遍。王太冲带着陆蛟,一直地进入了曲阜县城。这个原本很著名繁盛的地方,现在却商家铺户,全是冷冷清清。但是你走进哪一家铺户,都能看到柜台里面有年岁的掌柜们,挺着腰板,端然正坐,手里捻着念珠,好像老僧入定一般。王太冲、陆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这一带人大致全如同中了邪魔一般,并且还不好探问,你话说得稍一不好,立刻引起他们的不满,不是说你说话造孽,就是说你毁谤神道,终归要受到惩罚的。所以王太冲、陆蛟,只有看在眼中记在心中,不敢再向他们细问了。来曲阜县时天妃宫庙期已近,这爷儿两个索性先不到仁和镇去,在天一亮时,也到香店里去买些香烛纸锞。可是买这点献神之物,就等了一个多时辰,人太多了。赶到天妃宫转了一遭,毫无所得,回转店房之后,这个陆蛟便向王太冲说:“表叔,我看这种事,实近于邪术骗财,愚弄一般平民百姓。这种情形闹下去,这一带就全完了。你看遍地是穷人,衣服全穿不整,可是他们也肯花钱去烧香求福,这种费时失业,架不住日子长,怎么官府一点也不禁止?”刚说到这,听得街上人声喧哗,并且鸣锣开道,王太冲跟陆蛟也赶紧走到店门外来张望。

相关热词搜索:尼山劫

下一章:第二章 旧友重逢

上一章: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