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书库 郑证因 尼山劫 正文

第四章 乩坛惑众
2025-05-31  作者:郑证因  来源:郑证因作品集  点击:

  这一班乡老们听到呼叫他们进庵,如同遇了赦一般,相率地站起。那尼僧更招呼,“大家不许带杂乱的东西,就是身边的食物也要抛掉,灯笼也放在外边,只准把纸箔香烛带进去,一切事须听凭主持善会的人指示,这是为你们消灾造福的时候,你们要多谨慎多小心。”各乡老们全是奉命唯谨,赶紧把灯笼全熄灭,放在庵堂外,许多人身上带着的食物也全抛掉,手中只提着纸箔,一个个屏神敛气,随着这位尼僧走进天妃庵庙门。进得山门之后,这班人全是素孚众望的人,所以年岁最小的也在四十岁以上,一排排一行行进了山门之后,只见这天妃庵内,肃穆异常。

  庵堂虽则不大,可是前面这个院落,倒很宽敞,两边配殿更有两排龙爪槐,迎面这座天妃殿的殿门大开着,里面在离着格扇门不远处,设起一大排香案,上面点着蜡烛,烧着香,在天妃圣母神座和香案当中,却是一个高座,因为相隔远,也看不真切,上面有黄缎子铺垫。这位天妃庵的庵主,就高坐在这个座位上。院中此时檀香气极浓,在这殿门内,除去蜡烛和香炉内的火焰,就是天妃圣母前一盏琉璃灯,在紧靠格扇后香案前,还有两盏纱灯,除此之外,再没有灯火了。这么大的佛殿,这么大的院落,仅有这点灯火蜡烛之光,并且又全知道天妃殿这位庵主飞升之时就要到了,所有这七八十人全肃立在那里,鸦雀无声,只有站在殿内神案两旁的六个穿青色僧衣的女尼,敲着法器,念着经。这位庵主却真是慈眉善目,可是两眼低垂,坐在那像一尊塑像,两名女弟子,紧靠两旁站着。这伙乡民们进来之后,在这种又庄严又恐怖气氛之下,全不知自己应该如何举动了。这时,靠庵主身边的一个女弟子似乎向这位庵主说了两句什么话,这外边可听不见,可是大家看到这庵主竟点点头。她身上穿着一件黄色的全身印着佛经的僧衣,头上罩着黄包头,右手中还拿着一挂香串。这时只见她右手往起抬了抬,那个女弟子便轻着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殿门前,站在那用沉着的声音,向这班乡长老们说道:“奉庵主的慈谕,叫你们把带来的纸箔,堆到殿前,候着庵主飞升之后,再行焚化。你们把纸箔放下,跟着行礼吧。”这些乡老们赶紧轻手轻步,一个个把手中所提的纸箔全堆在了殿前,赶紧退回来,里面当当咚咚的钟鼓响了,这班乡老们一齐跪倒叩头。

  行过礼之后,这是大家商量好的,跪在那不起来,内中有一个是赵家庄的大户,他首先向上说道:“弟子们求庵主在升仙之前,要多多慈悲我们,弟子们现在全在劫难中,只有庵主的法力能保全我们。”他的话刚说到这,里面的女尼已经向外摆手,不叫再说下去。靠左边的一个女弟子偏着脸,侧着耳地听着,似乎那庵主说话的声音很低,她们得仔细听。她听完了之后,转到了香案前,向上行了礼,这才转过身来,走到殿门前月台上,向这班乡长们说道:“奉庵主的慈谕,叫告诉一班善士们,庵主七十年的苦修,始有今日,她已经超升仙境,但是她在尼山苦修多年,深爱这一带的黎民百姓,善男信女,现在你们遭到这种灾难,这不是你们今生的事,全是你们前世造的孽,将来恐怕还要比这厉害,非要弄到有饭没人吃,有衣没人穿,死了无人收殓,陈尸载道,那才是到了最后的时候,但是庵主不忍这一带的黎民百姓遭此浩劫,愿意把她自身来替你们赎罪,愿意在飞升下,身受佛门中火炼金身之惨,为你们免灾去难,她飞升之时,也就是你们得救之时。庵主已经告诉我,这一带将要天降异人,来救你们各县的黎民百姓,你们只要回心向善,多积阴功,多做好事,赎前世的罪孽,修未来的洪福,庵主虽则升仙,定能保佑你们。蒙庵主的慈谕,我本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弟子,可是庵主竟把衣钵传给我,我本没有这种修为来接受,并且我还是庵主新收录的一个弟子,可是庵主指定了我与佛有缘,与这一方的人有缘,所以一定叫我即日接掌天妃庵。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大家把庵主的话牢牢谨记,多积阴功,多做好事。现在吉时快到了,你们看祥云缭绕,香雾弥漫,这正是庵主的佛法。佛光普照之下,定能够为你们消灾消难,现在吉时已近,我不敢多说了,你们全用虔诚的心,祷告着庵主的慈悲吧。”

  这时佛座前六个弟子,也全跪下,手中法器,不住敲着。这个传话的女子,又重燃了一束香,点着了之后,高高举起,口中祷告着:“庵主赐福一方。”便把这束香往炉中一插,转身退回来,往香案前一跪,此时院中所有跪着的这班乡长们,也跟着叩下头去。就在身形往起一长,他们是依然跪着,突然听得那位庵主口中似乎喊出:“愿天妃圣母为这一班善男信女赐福。”这时轰的一下,从庵主座位下蹿起了火苗子,这火光一现之下,庵主连她所坐的那个宝座,全蹿起火苗子,火就把这位庵主的身躯包围。此时里面法器敲得越发紧张,一个个高喊着:“庵主赐福。”院中一股子旃檀的气味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时比一时浓。所有这班乡老们,也不约而同地连连叩头,口中也全在喊着:“庵主赐福,庵主慈悲。”不大工夫,连宝座带这位庵主的肉体,全化为灰烬。大殿内虽是烟雾弥漫,乡老们却没有嗅到一点焦臭之气,只有浓香刺鼻。殿中的女弟子们,仍然跪在那里叩头念佛。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个身边不知从哪里落下莲花瓣来,一班乡老们在这种佛门盛典下,不用嘱咐他们,谁也不敢放肆。在那佛国胜地,总是有祥光宝雾,花雨缤纷。现在这位庵主肉体飞升,神火炼了金身,这全是天下降下来的莲花,一个个只有叩头。就在刹那间,这一个院子内,莲花瓣已经落满,乡老们一个个只有连连叩头。就在这时突然全觉得眼角中亮光一闪,有的跪在靠东西两边,虽则没扭头,眼中可也看到在天空中尚有一大片莲花瓣飞落中,竟夹着一片火光,突然在大殿前月台口那堆香花纸箔上面,有一件东西落在上面。这班乡老们此时的精神全被殿里火化庵主夺去了,黑乎乎一大堆东西落在上面,众人赶紧把头低下,连看全不敢看了。

  此时殿里的女弟子们,忽然法器全停了,一个个全走出大殿门外,往月台上一跪,口中齐声招呼着:“弟子迎接上仙。”乡老们一听有真仙下降,一个个才慢慢地抬起头来,仔细看时,此时殿中庵主那个宝座,已经全部焚化,殿里的香烟没散,灯火越发地显得暗淡,仔细往那个纸堆上看时,只见上面盘膝坐定也是一位女道姑,此时两眼闭着,双手合十,不言不语。

  这班女弟子们叩头之后,那个奉命接掌天妃庵的,已经站起来,向一班乡老们招呼道:“众位善士们,你们真是有极大的福缘善果,这件事,已经升仙的庵主,也曾向我们说过,将来天妃庵定有一位三世童贞天妃转世的得道真仙,要降临天妃庵,来和我们这一方结善缘。至于这位上仙的来历,我们还说不清,现在你们静静等候,容我们把这位上仙请进殿去,少时就能知其中因果了。”这一班乡老们到此时连连叩头,一个个也是口宣佛号。跟着这位小庵主转身带领着一班女弟子,把这位从天而降的女道姑扶进殿去。此时那个焚化庵主遗体的地方,已经用一幅陀罗经被盖上,在香案后重设了座位。这位女道姑已经端坐在香案后,女弟子们又重新上香叩拜了一番,乡老们此时只低着头,全不敢看了。这种事漫说没有看见过,也没听说过,自己全认为个人是和佛门有缘,会遇上这种难得见的事,全是诚心诚意跪在那里。虽则工夫很大,腿疼全忘了。不大工夫,听得迎面座上发了话,但是说话的声音很小,这班乡老们虽则一个个屏心静气地细听,也听不见。

  跟着那位小庵主走出殿来,向这一班乡老们道:“靠诸位大善士,现在我已蒙这位上仙宣示一切,这位上仙也是凡人,也是肉体,但是上仙是上天天妃,因为应该历劫转世,上仙已是三世童贞到了现在,上仙的俗家告诉你们,可是不许随便招呼。她这一世的俗家姓柳,名柳云娘,因为她是有大来历的人,从小时就已经舍身在莽苍山观音庵内为寄名弟子。但是她俗家父母依然想按常人一样把她嫁出,可是她是救苦救难来的,焉能由俗人做这些事,所以从十几岁上,只要一为她张罗这些事,就有你想不到的阻难,后来被观音庵一位得道的女修士渡化了去。她是已经历劫三世的人,所以她的道法,全是本身带来的,在莽苍山一带,已然是普救万方,在今生早晚飞升天界。现在她要做一千件大功德,完成她的善果,好回转天宫,恢复她天妃的神位。此番在莽苍山正在为一班弟子讲经,忽然奉到天上的玉牒指示,叫她到山东曲阜尼山天妃庵掌天妃圣母的封号,来普救这一方的劫难,往后这一带定能够风调雨顺,万民乐业,现在圣母刚刚到这里,我们得赶紧安置静室。你们暂且回去,三日后才许到这里进香。你们这次来的人,全是有极大的因果,圣母此后决不会轻易接见俗人,必须有极大仙缘,前生带来仙根的人,才能再朝拜。你们赶紧行过礼,瞻仰一番,立刻退去吧。”

  这个小庵主这一番话,在稍明事理的人都听得出有许多不合理处,但是所来的这一班乡老,却全被眼前景象所惑,他们坚信不疑,赶紧地齐声招呼着:“求圣母慈悲弟子们,救我们这一方脱离劫难。”一个个叩下头去。因为这位小庵主已经说得明白,仙缘难得,往后再想看圣母的仙容是不容易了,于是一个个全抬起头来,往殿里仔细看去。在烛光闪烁下,只见这位圣母虽则也是一身青色道姑的装束,可是坐在那里,真显得仪态万方,和城东观音殿那一尊王母石塑的菩萨像是一样。乡老们不敢尽是看,一个个叩头站起,真有些恋恋不舍,可是一个个全是很小心地转过身来,脚底下踩着满地的莲花瓣,一排一排地走出天妃庵。耳中听得里边法器声又响起,一片口宣佛号之声。

  所有的乡老们此番都十分高兴,各人心中全想着肉体飞升,真仙下界,自己亲眼看到,这是旷世难逢的事,能够赶上这种别人遇不到的善会,这是多大的福分。他们到了庙外,还不敢随便说话,各自把灯笼点起,一直走下尼山。他们下了山之后,还不住地留恋着,回头往山上看,可也怪,这座天妃庵附近,连树顶子上、屋脊上,还笼罩着一层又像烟雾又像云,鼻子里还能嗅到一股子旃檀气。大家的心越发坚定了,认为这种真仙降临的地方,一定有祥云宝雾笼罩着。此时他们更把素日所听到《封神榜》、《西游记》那些神仙事业和灵迹,和眼前所见到的事,全合到一处了。他们是各处的人全有,有的是很远的道路,他们遂在附近的镇甸上留下来,到了第二天,立刻各处里传扬开尼山上天妃庵有真仙下界,来救这一方的百姓。所以去过的人,在他们口中讲出来,越发地活灵活现,添枝添叶,只有一天的工夫,不只于曲阜全县到处传扬着这件事,连别的县以及府城中,也全知道这件事了。

  这一来,各乡各镇连外县的人,全像疯狂了一般地往尼山这里要瞻仰天妃圣母的仙颜。这尼山附近,成千上万的人聚结起来,但是来了也不成,山门不开,非等到第三天才准进香。沿着尼山下各乡村中,立刻热闹起来,大车小轿,哪一个村庄哪一个镇甸外面全排得满满的,有亲戚的找亲戚,有朋友的找朋友,借地方住,全要等待开庙之期去进香。这一来连外县的人全到了,有不少的富户和大商人,他们全在尼山天妃庵附近支起布帐子,或者用车子做歇宿之地,全要等候着一开庙门时首先进香。这样把一个尼山附近整个地包围起来,到了第三天,天刚亮,连尼山的山道都挤满了。

  赶到庙门一开,这班香客不顾命地挤着往里闯。但是里面原有的尼姑全变了道姑的装束,一位道姑向香客们招呼着:“凡是来进香的人,不许随便喧哗,你们来是为求圣母的慈悲保佑你们,你们若是不守规矩,反要降罪的。”这一来所有的香客们,立刻肃静下来。可是他们费尽了力量来到这天妃庵的大殿,任什么也看不到,迎面上虽陈设着香花供品,可是当中是一座空着的神龛,在神龛前摆着一个瓷罐,上面有黄绫包扎着。这一班香客们只有胡乱地在大殿烧香叩头,内中有些各县士绅和办善会的人,他们却敢说话,向殿中值殿的女道姑请示:“我们全是很远来到这里,在山上等了一天的也有,两夜的也有,为的是瞻仰圣母的仙颜,不知道我们这班人是否能得到圣母的慈悲?”

  此时值殿的女道姑向这一班人道:“圣母的仙颜不是任何人能够随便看到的,圣母是为积善功,修善业而来,现在在后殿已经设立起乩坛来。不过香客这么多,不能随便地进坛,并且有许多大功德事,需要和圣母有仙缘的大善士们来共同完成善果,不过各位善士们不要误会,这里面可不分穷富,圣母救世,完全是一片慈心,无论什么人有大灾大难全能解救,能不能完成大功德,这可要看各人的力量,现在只有请各县的士绅、各乡各镇的首户到后殿,在簿子上注明了姓名、住处,才好领你们到仙坛,向圣母请示一切。”

  这个道姑这番话一发表,这一班士绅们立刻有四十多在各县各乡出头露脸的人,并且也常常地办这慈善事业的,被道姑们领着到了后殿。他们把个人的姓名住处全登了簿子,直到中午之后,这班人全在配殿中等候,不大工夫,听得后面这座大殿内,钟磬齐鸣,立刻有道姑们举着黄纸的单子,按着名招呼,被呼唤的人随着到了这座神坛内。只见这里布置得十分庄严,迎面也是一个空着的神龛,上面供着香炉烛台,香炉后面更有一座二尺多高的大铁鼎,里面在冒着香烟。在这神案前却有一个高大的长木案,上面放着一个五尺长三尺宽的朱红色大沙盘,沙盘上盖着黄绫子,上面有朱色经文。在这沙盘前更设了一个较小的香案,香案上却放着一个朱红色的罗圈,罗圈上插着朱红色的乩笔,在这两边有四个女道姑,一个个肃然侍立。

相关热词搜索:尼山劫

下一章:第五章 圣母显灵

上一章:第三章 火炼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