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香山访侠女
2025-07-16 作者:王度庐 来源:王度庐作品集 点击:
自从别了“崔太太”,自从知晓了这件事,我终日是寝食不安。在这几天之内,各报上都登着“悬赏缉凶”的广告。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找来的李翠秀的相片,做成了铜版,登在报上是那么显眼,可是我却不敢细看,倒好像我跟她有什么关系似的。我只听见旁人说:“啊!这个姑娘就是在天桥变戏法、练把式的,看,长得有多漂亮呀!可是,又有多么厉害⋯⋯”一个月之后,倒也没听说缉到这个女凶手,我倒有点担心了,恐怕李翠秀在行凶之后,她也已经畏罪而投湖自尽。
秋凉时,我才又到了天桥。天桥依然是那么风高土大,可是变戏法的不见了,“快手李”和他的女儿、儿子都不见了。我想要到“臭水坑”他们的故居之处再去访问访问,探询探询,可还有一些犹豫,正在天桥徘徊着,忽然遇见了“久违”的女伶杨桂玲和她的表兄假卓别林了。
杨桂玲已经像是一位中年的妇人了,她已完全不着昔时那女伶的男装,现在她穿的是蓝布大褂,还抱着她的已经六个月的小女儿。她是因为到外埠去唱戏,后来与一位在“实业界”做事的人结了婚,就不再唱戏了,如今随着她的先生回到北京已有一个多月了。据她说,她还住在那院子里有几棵榆叶梅的那个地方,其实我也没有到她家里去过。
假卓别林还是那么瘦,穿着灰大褂,倒像是一个买卖人。他先悄声问我说:“这些日子你没见着胡丽仙吗?”
这也正是我急于要打听的,我就说:“我真不放心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住?近况怎样?还有早先在这儿变戏法的那位‘快手李’……”
杨桂玲把我拉到一边,说:“大概你还都不知道!因为胡丽仙的事,李翠秀不是杀了崔大爷吗……”
我赶紧悄声地问说:“李翠秀姑娘到底是上哪儿去啦?”
杨桂玲摆手说:“你先别着急,你听我慢慢地说。其实我回到北京也不过一个来月,这些事,我可都知道。李翠秀杀了崔大爷弄出事来之后,就没再进城;她倒不要紧,她家里的人可受了连累了,‘快手李’有半个多月没敢回家。后来刘宝成回来了,他是看见报上说姓崔的死了,他回到北京是想安顿他的师妹胡丽仙。可是胡丽仙跟梁普润成了小两口,日子过得很好,早先听说他们是住在颐和园里的一间小屋,很严密,后来索性进城回家里住着来啦,梁普润照旧做事。崔大爷死的那件事大家都不知道与他有关,只都由李翠秀担当了,所以也没有人去找寻他们,我们现在正是想要看她去。”
我刚要说话,杨桂玲却又抢着说:“刘宝成现在外省还混得不错,他身体强,有力气,能吃苦,走到哪儿不行?他也很挂念你,不过上次他回来,没敢去拜访你。”
我问说:“为什么呢?”
杨桂玲说:“他本来是为丽仙跟翠秀的事情回来的,回来就是看了看丽仙,把‘快手李’跟翠秀的兄弟,还有那位病老太太,可是都给带走了。他说:他没在北京,他师妹胡丽仙受姓崔的欺负,是李翠秀替他帮了丽仙的忙,打了不平,剪除了崔大爷那个恶棍。可是为此事,人家李翠秀抛了自己的家,‘快手李’也不敢再上天桥了,弄得生活没办法,所以他得给想主意;他把‘快手李’全家接走,借这个,好替胡丽仙报答翠秀。因为翠秀的事情总算至今没有完,他就没敢去看你,他人粗,可是心细,怕给你沾上什么麻烦。他带着‘快手李’全家走了,也有不少日子啦!他说到外省只要有力气,肯吃苦,就有饭吃,不像咱们这地方找事这么难,‘快手李’跟他儿子虽是一老一少,可也闲不着。”
我又问:“李翠秀现在倒是在哪儿啦?”
杨桂玲笑了笑,说:“她也很好!这么着吧,我们现在正要去看胡丽仙,她跟梁普润新近搬在白纸坊那边去住了,另组织了小家庭,离着这儿可是不近;你要是现在有工夫,咱们这就一块儿去看看她,好不好?”
我还有一点儿迟疑,因为胡丽仙已经确确实实的成了梁太太了,我又不是她娘家的什么亲戚;连假卓别林都可以算是她娘家的“干表亲”,我却与她没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她好,我放了心,也就行啦,倒是没有去看她的必要。
杨桂玲说:“你身体既是还不好,那就不必去啦,改日吧!”
我说:“我可是想知道知道李翠秀的情形。”
杨桂玲想了半天,就说:“这么着也行!我先去找丽仙,跟她订好了,明天上午十点钟,咱们在西直门城门脸见面,然后一块儿再雇车,出城去看李翠秀,我也想去瞻仰瞻仰这位女英雄。丽仙倒是常同着梁普润去看她,现在去看她,也没什么大关系了,因为崔大爷死的那事情已经凉了,他的那些个外家跟小老婆,早就分了他作恶的钱,散啦!人已经死了,完了,他的亲戚也就不大记得他了。就这么着,明天只要不下雨,咱们就一块儿去看李翠秀!”
我高兴地说:“好吧!明天的车由我雇。”
我们就不再提这件事了,因为杨桂玲跟小崇要去看胡丽仙,需要穿过天桥,而我还想在天桥逛一逛,所以我们就一同走着,随行随谈着话。
假卓别林小崇对我说:“自从崔大爷一死,天桥再也没有欺负人的人啦!小庞、小魏、‘天不怕’‘河螃蟹’那些个平日叫崔大爷养活的人,现在也都没有了着落,天桥这个地方他们吃不开啦!顶是‘鼻子董’,他当初一步走错,受了姓崔的一点儿好处,他的名誉可就完啦,天桥没有人理他啦;他的老婆又跑了,这回连他的孩子都给带跑啦,他连气带懊悔,就疯了。你看,他不是在那边了吗?”
我扭头一看,看见“鼻子董”依然拿着他的那杆扎枪,站在那里发着怔,那枪头儿大概都要掉下来了,他形容枯槁,脸瘦得好像只剩下一个长着许多疙瘩的鼻子了。他没有练枪,也没有人过去看他。
我同他们就在这里分了手,我赶紧回到报馆里,向会计先生借了几块钱,便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看望那位侠女。当晚我连觉都没有睡好,恨不得一睁眼就到西直门,去出城会晤那位“有传奇性”的今世女侠。我可又自觉自己有些不对,真的,我跟李翠秀又有什么关系?她虽然没有表示过厌烦我,可也向来没有和我多谈过话,我难道是想巴结人家吗?不,实在是因为我对她太钦佩了。
次日,我特意由车行里雇了一辆汽车,在十点钟左右,开到了西直门门脸儿。我见杨桂玲和胡丽仙都已经先来了,胡丽仙也穿着朴素的蓝布褂,手里还提着一份礼物,大概是点心跟茶叶。她见了我,还觉着不好意思似的,问说:“您倒好呀?”我连说:“好,好!”我又问:“普润呢?今天他还上班吧?”丽仙的脸上又一红,笑着说:“对啦!他一点儿工夫也没有,总想看看您去,可总是没去。”我说:“我们自己人,何必客气?”我让她们都上了车,车就开出了西直门,由胡丽仙指点着路。
今天杨桂玲也没抱着她的孩子,她还是那么诚恳、洒脱,跟胡丽仙,跟我全都说上话没有完。当我与胡丽仙谈话的时候,她便在旁边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玻璃窗,低声唱着:“行过东来又转西,举目无亲甚惨凄。衣衫褴褛怎遮体,吹箫讨饭来行乞⋯⋯”她又唱起《伍子胥》来了。胡丽仙向我笑着说:“您看,她还没有忘了她的老本行!”我没有言语,我是正在想:她们都好了,都已经由苦难之中挣扎出来了!只有我,我却仍然是一事无成……
车窗外是新秋七月的田野,无垠的大地,茂盛的庄稼,马路两旁被微风吹拂着的柳丝,好像也微微地染上一点黄色了。这条路上,汽车往来的倒不算多,骑自行车的倒是不少,都是来这郊外游玩的男女学生。胡丽仙忽然说:“李翠秀就会骑自行车,将来她要有一辆自行车,也就能够常进城来看我们啦!”
杨桂玲说:“你还提她骑自行车呢!我听小崇告诉我,那一天她杀崔大爷,是怔骑上‘鼻子董’赁的一辆车,追去的。那辆车其实没有丢,是寄放在颐和园的门口了,可是那时候,事情多么严重呀?吓得‘鼻子董’怕受连累,也不敢去取车,结果就算是扔了,由小崇跟他凑钱,赔了人家赁自行车的一辆。‘鼻子董’合着是没占着姓崔的什么大便宜,倒跟着倒了不少的霉。”
我忽然凛然地想到:我们现在所要去拜访的是一个“女凶犯”呀,不,是一位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她到底在哪里了呢?离着这里还有多远,还要再走几时才能到呢?
现在这辆车已经过了海淀、挂甲屯,并且过了颐和园,又走了少时,就望见苍翠的西山了。这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而这里又是西山风景最幽美的一部分,这一脉冈峦,应名之曰“香山”。我知道这是靠近京郊最有名的天然的名胜,山上有“碧云寺”等古刹,还有“香山饭店”,这是有钱的人来玩的地方呀!怎么,李翠秀竟会匿居在这里,她又依什么为生呀……
我还是不知道李翠秀到底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就听胡丽仙告诉着司机说:“往这边,再往那边……”车已开到了马路的尽头,没有法子再向前边开了,因为前边就是山谷了,在这里我们就都下了车,叫车停在这里等着我们。我和杨桂玲都随着胡丽仙走,我还替她拿着那份礼物。
我们径往山上走去,这蜿蜒的山岭,斜陡的山峰,坎坎坷坷的山路,我的天爷!我哪儿爬得动山呀?我恨不得谁借给我一根手杖,要能雇上一乘上山的小轿那更好,但是现在这一带除了我们,简直就没有人了。山鸟倒是很多,吱吱地叫着,噗噗地飞着,还有泉水顺着石缝流下,发出潺潺的声音。
我真是脚又疼腿又软,我又怕遇着野兽,心里直发怯。杨桂玲走得倒很高兴,她又大声地唱了起来:“好一个聪明小韩信,他将古人打动了我的心,他道我萧何……”胡丽仙倒是很努力地往上走,她也累了,可是还不肯休息。她也不过仅来过一两趟,现在也有点迷路了,转向了,可是还是直着眼睛,尽力地在寻找,我知道是有一股热情在她的心里滚涌着,是侠女李翠秀的友情、义勇,在那里吸引着她。
我们爬过了两道山岭,又慢慢地往下走。这里已是香山的山后了,眼前展开了一片平谷,不,这是平原吧?因为种着无边的、茂盛的庄稼。这里种的都是玉蜀黍,北平人叫它为老玉米,是磨玉米面(即棒子面)的“原料”,这庄稼长得十分茂盛,都成熟了,已经到收的时候了。我们看见了田间有两幢茅屋,能听见汪汪的犬吠声。
我们下了山,仍由胡丽仙在前,就穿过了森密的、高高的、叶子像刀子似的玉米地。接着就听见咕咕地鸡叫了,胡丽仙高声喊着:“李大妹妹!翠秀妹妹!”又喊着:“妹夫!张勤!”我又有点诧异了。
我们到了小茅屋前,健壮的年轻农人张勤已经来迎我们,李翠秀也自屋里笑着走了出来;她头上包着手巾,梳的是一个发髻,已成了一个少妇,一个勤劳健壮、快乐的农家少妇。他们小夫妇将我们让到屋里,在这个万山丛中,田野之间的简朴的小巢里,就宿着他们一对快乐的鸟儿,不过,他们可不是像麻雀、画眉那样懦弱的鸟儿,他们是像鹰似的侠义的猛禽。
这侠女李翠秀,招待着我们喝茶水,并回述了她那日剪锄凶恶,杀死崔大爷的事情。她说她那天猛然地用匕首将“崔大爷”刺倒,随即便跑到“耶律楚材墓”藏了起来(那是一座古墓,在颐和园中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直到夜间,她由那高墙爬出,到挂甲屯找着了张勤,便一同到这里来了。这里是张勤的家,由是,他们同居了。
李翠秀还向我们说:“要再有姓崔的那样的人,你们就来告诉我,我还能够去,我不能容世间有这种恃财凭势欺负人的人!”山风呼呼,田野茫茫,碧云飘飘,阳光炎炎,我真要对着这侠女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她是我一生的奇遇,是我所见到的“四杰”之外的一位奇女子。
我们怕耽误了进城,所以不敢在这里多待。胡丽仙留下了她送给李翠秀的礼物,而李翠秀就摘了许多她亲手种的老玉米给她,作为酬谢。
当下我们辞别了这位侠女,又爬过了山岭,乘汽车回到城里,我与胡丽仙、杨桂玲也分了手。因为此后不久,我就又失业离开了北京,再往他处谋生,风尘仆仆,人事纷纭,我就再也没到北平,至今约三十年了。然而,我的记忆里的侠女李翠秀,她还是年轻的。
(全书完,古龙武侠论坛“古陌阡”录校)
秋凉时,我才又到了天桥。天桥依然是那么风高土大,可是变戏法的不见了,“快手李”和他的女儿、儿子都不见了。我想要到“臭水坑”他们的故居之处再去访问访问,探询探询,可还有一些犹豫,正在天桥徘徊着,忽然遇见了“久违”的女伶杨桂玲和她的表兄假卓别林了。
杨桂玲已经像是一位中年的妇人了,她已完全不着昔时那女伶的男装,现在她穿的是蓝布大褂,还抱着她的已经六个月的小女儿。她是因为到外埠去唱戏,后来与一位在“实业界”做事的人结了婚,就不再唱戏了,如今随着她的先生回到北京已有一个多月了。据她说,她还住在那院子里有几棵榆叶梅的那个地方,其实我也没有到她家里去过。
假卓别林还是那么瘦,穿着灰大褂,倒像是一个买卖人。他先悄声问我说:“这些日子你没见着胡丽仙吗?”
这也正是我急于要打听的,我就说:“我真不放心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住?近况怎样?还有早先在这儿变戏法的那位‘快手李’……”
杨桂玲把我拉到一边,说:“大概你还都不知道!因为胡丽仙的事,李翠秀不是杀了崔大爷吗……”
我赶紧悄声地问说:“李翠秀姑娘到底是上哪儿去啦?”
杨桂玲摆手说:“你先别着急,你听我慢慢地说。其实我回到北京也不过一个来月,这些事,我可都知道。李翠秀杀了崔大爷弄出事来之后,就没再进城;她倒不要紧,她家里的人可受了连累了,‘快手李’有半个多月没敢回家。后来刘宝成回来了,他是看见报上说姓崔的死了,他回到北京是想安顿他的师妹胡丽仙。可是胡丽仙跟梁普润成了小两口,日子过得很好,早先听说他们是住在颐和园里的一间小屋,很严密,后来索性进城回家里住着来啦,梁普润照旧做事。崔大爷死的那件事大家都不知道与他有关,只都由李翠秀担当了,所以也没有人去找寻他们,我们现在正是想要看她去。”
我刚要说话,杨桂玲却又抢着说:“刘宝成现在外省还混得不错,他身体强,有力气,能吃苦,走到哪儿不行?他也很挂念你,不过上次他回来,没敢去拜访你。”
我问说:“为什么呢?”
杨桂玲说:“他本来是为丽仙跟翠秀的事情回来的,回来就是看了看丽仙,把‘快手李’跟翠秀的兄弟,还有那位病老太太,可是都给带走了。他说:他没在北京,他师妹胡丽仙受姓崔的欺负,是李翠秀替他帮了丽仙的忙,打了不平,剪除了崔大爷那个恶棍。可是为此事,人家李翠秀抛了自己的家,‘快手李’也不敢再上天桥了,弄得生活没办法,所以他得给想主意;他把‘快手李’全家接走,借这个,好替胡丽仙报答翠秀。因为翠秀的事情总算至今没有完,他就没敢去看你,他人粗,可是心细,怕给你沾上什么麻烦。他带着‘快手李’全家走了,也有不少日子啦!他说到外省只要有力气,肯吃苦,就有饭吃,不像咱们这地方找事这么难,‘快手李’跟他儿子虽是一老一少,可也闲不着。”
我又问:“李翠秀现在倒是在哪儿啦?”
杨桂玲笑了笑,说:“她也很好!这么着吧,我们现在正要去看胡丽仙,她跟梁普润新近搬在白纸坊那边去住了,另组织了小家庭,离着这儿可是不近;你要是现在有工夫,咱们这就一块儿去看看她,好不好?”
我还有一点儿迟疑,因为胡丽仙已经确确实实的成了梁太太了,我又不是她娘家的什么亲戚;连假卓别林都可以算是她娘家的“干表亲”,我却与她没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她好,我放了心,也就行啦,倒是没有去看她的必要。
杨桂玲说:“你身体既是还不好,那就不必去啦,改日吧!”
我说:“我可是想知道知道李翠秀的情形。”
杨桂玲想了半天,就说:“这么着也行!我先去找丽仙,跟她订好了,明天上午十点钟,咱们在西直门城门脸见面,然后一块儿再雇车,出城去看李翠秀,我也想去瞻仰瞻仰这位女英雄。丽仙倒是常同着梁普润去看她,现在去看她,也没什么大关系了,因为崔大爷死的那事情已经凉了,他的那些个外家跟小老婆,早就分了他作恶的钱,散啦!人已经死了,完了,他的亲戚也就不大记得他了。就这么着,明天只要不下雨,咱们就一块儿去看李翠秀!”
我高兴地说:“好吧!明天的车由我雇。”
我们就不再提这件事了,因为杨桂玲跟小崇要去看胡丽仙,需要穿过天桥,而我还想在天桥逛一逛,所以我们就一同走着,随行随谈着话。
假卓别林小崇对我说:“自从崔大爷一死,天桥再也没有欺负人的人啦!小庞、小魏、‘天不怕’‘河螃蟹’那些个平日叫崔大爷养活的人,现在也都没有了着落,天桥这个地方他们吃不开啦!顶是‘鼻子董’,他当初一步走错,受了姓崔的一点儿好处,他的名誉可就完啦,天桥没有人理他啦;他的老婆又跑了,这回连他的孩子都给带跑啦,他连气带懊悔,就疯了。你看,他不是在那边了吗?”
我扭头一看,看见“鼻子董”依然拿着他的那杆扎枪,站在那里发着怔,那枪头儿大概都要掉下来了,他形容枯槁,脸瘦得好像只剩下一个长着许多疙瘩的鼻子了。他没有练枪,也没有人过去看他。
我同他们就在这里分了手,我赶紧回到报馆里,向会计先生借了几块钱,便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看望那位侠女。当晚我连觉都没有睡好,恨不得一睁眼就到西直门,去出城会晤那位“有传奇性”的今世女侠。我可又自觉自己有些不对,真的,我跟李翠秀又有什么关系?她虽然没有表示过厌烦我,可也向来没有和我多谈过话,我难道是想巴结人家吗?不,实在是因为我对她太钦佩了。
次日,我特意由车行里雇了一辆汽车,在十点钟左右,开到了西直门门脸儿。我见杨桂玲和胡丽仙都已经先来了,胡丽仙也穿着朴素的蓝布褂,手里还提着一份礼物,大概是点心跟茶叶。她见了我,还觉着不好意思似的,问说:“您倒好呀?”我连说:“好,好!”我又问:“普润呢?今天他还上班吧?”丽仙的脸上又一红,笑着说:“对啦!他一点儿工夫也没有,总想看看您去,可总是没去。”我说:“我们自己人,何必客气?”我让她们都上了车,车就开出了西直门,由胡丽仙指点着路。
今天杨桂玲也没抱着她的孩子,她还是那么诚恳、洒脱,跟胡丽仙,跟我全都说上话没有完。当我与胡丽仙谈话的时候,她便在旁边用手指轻轻地敲着玻璃窗,低声唱着:“行过东来又转西,举目无亲甚惨凄。衣衫褴褛怎遮体,吹箫讨饭来行乞⋯⋯”她又唱起《伍子胥》来了。胡丽仙向我笑着说:“您看,她还没有忘了她的老本行!”我没有言语,我是正在想:她们都好了,都已经由苦难之中挣扎出来了!只有我,我却仍然是一事无成……
车窗外是新秋七月的田野,无垠的大地,茂盛的庄稼,马路两旁被微风吹拂着的柳丝,好像也微微地染上一点黄色了。这条路上,汽车往来的倒不算多,骑自行车的倒是不少,都是来这郊外游玩的男女学生。胡丽仙忽然说:“李翠秀就会骑自行车,将来她要有一辆自行车,也就能够常进城来看我们啦!”
杨桂玲说:“你还提她骑自行车呢!我听小崇告诉我,那一天她杀崔大爷,是怔骑上‘鼻子董’赁的一辆车,追去的。那辆车其实没有丢,是寄放在颐和园的门口了,可是那时候,事情多么严重呀?吓得‘鼻子董’怕受连累,也不敢去取车,结果就算是扔了,由小崇跟他凑钱,赔了人家赁自行车的一辆。‘鼻子董’合着是没占着姓崔的什么大便宜,倒跟着倒了不少的霉。”
我忽然凛然地想到:我们现在所要去拜访的是一个“女凶犯”呀,不,是一位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她到底在哪里了呢?离着这里还有多远,还要再走几时才能到呢?
现在这辆车已经过了海淀、挂甲屯,并且过了颐和园,又走了少时,就望见苍翠的西山了。这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而这里又是西山风景最幽美的一部分,这一脉冈峦,应名之曰“香山”。我知道这是靠近京郊最有名的天然的名胜,山上有“碧云寺”等古刹,还有“香山饭店”,这是有钱的人来玩的地方呀!怎么,李翠秀竟会匿居在这里,她又依什么为生呀……
我还是不知道李翠秀到底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就听胡丽仙告诉着司机说:“往这边,再往那边……”车已开到了马路的尽头,没有法子再向前边开了,因为前边就是山谷了,在这里我们就都下了车,叫车停在这里等着我们。我和杨桂玲都随着胡丽仙走,我还替她拿着那份礼物。
我们径往山上走去,这蜿蜒的山岭,斜陡的山峰,坎坎坷坷的山路,我的天爷!我哪儿爬得动山呀?我恨不得谁借给我一根手杖,要能雇上一乘上山的小轿那更好,但是现在这一带除了我们,简直就没有人了。山鸟倒是很多,吱吱地叫着,噗噗地飞着,还有泉水顺着石缝流下,发出潺潺的声音。
我真是脚又疼腿又软,我又怕遇着野兽,心里直发怯。杨桂玲走得倒很高兴,她又大声地唱了起来:“好一个聪明小韩信,他将古人打动了我的心,他道我萧何……”胡丽仙倒是很努力地往上走,她也累了,可是还不肯休息。她也不过仅来过一两趟,现在也有点迷路了,转向了,可是还是直着眼睛,尽力地在寻找,我知道是有一股热情在她的心里滚涌着,是侠女李翠秀的友情、义勇,在那里吸引着她。
我们爬过了两道山岭,又慢慢地往下走。这里已是香山的山后了,眼前展开了一片平谷,不,这是平原吧?因为种着无边的、茂盛的庄稼。这里种的都是玉蜀黍,北平人叫它为老玉米,是磨玉米面(即棒子面)的“原料”,这庄稼长得十分茂盛,都成熟了,已经到收的时候了。我们看见了田间有两幢茅屋,能听见汪汪的犬吠声。
我们下了山,仍由胡丽仙在前,就穿过了森密的、高高的、叶子像刀子似的玉米地。接着就听见咕咕地鸡叫了,胡丽仙高声喊着:“李大妹妹!翠秀妹妹!”又喊着:“妹夫!张勤!”我又有点诧异了。
我们到了小茅屋前,健壮的年轻农人张勤已经来迎我们,李翠秀也自屋里笑着走了出来;她头上包着手巾,梳的是一个发髻,已成了一个少妇,一个勤劳健壮、快乐的农家少妇。他们小夫妇将我们让到屋里,在这个万山丛中,田野之间的简朴的小巢里,就宿着他们一对快乐的鸟儿,不过,他们可不是像麻雀、画眉那样懦弱的鸟儿,他们是像鹰似的侠义的猛禽。
这侠女李翠秀,招待着我们喝茶水,并回述了她那日剪锄凶恶,杀死崔大爷的事情。她说她那天猛然地用匕首将“崔大爷”刺倒,随即便跑到“耶律楚材墓”藏了起来(那是一座古墓,在颐和园中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直到夜间,她由那高墙爬出,到挂甲屯找着了张勤,便一同到这里来了。这里是张勤的家,由是,他们同居了。
李翠秀还向我们说:“要再有姓崔的那样的人,你们就来告诉我,我还能够去,我不能容世间有这种恃财凭势欺负人的人!”山风呼呼,田野茫茫,碧云飘飘,阳光炎炎,我真要对着这侠女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她是我一生的奇遇,是我所见到的“四杰”之外的一位奇女子。
我们怕耽误了进城,所以不敢在这里多待。胡丽仙留下了她送给李翠秀的礼物,而李翠秀就摘了许多她亲手种的老玉米给她,作为酬谢。
当下我们辞别了这位侠女,又爬过了山岭,乘汽车回到城里,我与胡丽仙、杨桂玲也分了手。因为此后不久,我就又失业离开了北京,再往他处谋生,风尘仆仆,人事纷纭,我就再也没到北平,至今约三十年了。然而,我的记忆里的侠女李翠秀,她还是年轻的。
(全书完,古龙武侠论坛“古陌阡”录校)
相关热词搜索:香山侠女
下一章:最后一页
上一章:第十一回 匕首 恶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