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绝崖异踪
2025-04-12 作者:秦红 来源:秦红作品集 点击:
离开了云鹤客栈,去无终立即取道西南往青城山前进,逢村过镇,只要有人喊他剃头,他就留下来,因此走了五天才抵达青城山。
青城山,为道教发源地,称天下第五洞天,有峰三十六,洞七十二,周围二百五十里,赤城踞其前,大山峙其后,峰峦挺秀,环列如城郭,昔人有青城山记云:“群山环卫,空翠四合,每春融日丽朝湮溟蒙树光山色,状若城郭,围绕空际,故名青城。”
这只是形容青城山的大概,实者山中不仅宥闻名天下的天师洞和上清洞,而且奇景无数得三峡之奇,剑阁小雄,峨嵋之秀,可谓具雄奇幽秀之大观,因此多年以来,青城山便成为文人雅士搜奇探胜之地。
去无终知道,假如自己仍以“剃头匠”的模样上山,必会引人注意,故过了定江桥后,他便走到一处僻静无人之处藏起木制剃刀和剃头工具,换上一袭蓝衫,把自己打扮成书生模样,这才施施然上山而来。
一般情形,游青城山大都取道山前的赤城阁,经建福宫,而达天师洞,然后再上上清宫,去无终到达山麓的马家场时,已是薄暮时分,为恐在入夜前赶不到上清宫,乃改由山中小径上山,一路穿林越涧,攀籐扪葛,迂迥曲折的走了七八里,便到达了上清宫。
上清宫高踞第一峰顶,是全山最高大的道观,也是青城派的所在地,观创建于晋代,至五代时,蜀主王衍重加修建,规模宏大,栋宇增辉,是一座无出其右的伟大建筑物。
观中道士,自何时成为武林中方名的青城派,已不可考,但很久以来,观中道士便个个能武,尤其于剑术一道,更是辈声武林,只不过全派道士比少林和尚更能韬光养晦,是以有许多游山者都不知观中道士身怀绝技,还以为他们是“文质彬彬”的三清弟子哩!
去无终决定在上清宫借宿一夜,第二天再赴金鞭崖探视,故通过山门后,一迳往上清宫来。
观中道士对一般游客均极亲切。
一位“知客”老道看见。去无终走入三清大殿,便上前招呼,去无终伪称游过建福宫及天师洞,意欲在观中借宿一夜,老道人满口答应,便命一个中年道人引去无终客堂奉茶,去无终在客堂喝下中年道人端到的一杯香茗后,便起身拱手道:“敢问师父法号如何称呼?”
中年道人稽首答道:“不敢,小道涵光。”
去无终又问道:“师父在贵观担任何职?”
涵光道人道:“小道就在侍侯游观贵客,公子若有事,吩附小道便了。”
去无终道:“时间尚早,师父若是方便,就陪小可去各处瞻仰瞻仰如何?”
涵光道人道:“好的,公子请随小道来。”
于是,去无终随着涵光道人在观外各处游览,最先看的是殿左的观天池,观天池亦名麻姑池,石砌方形,池水凝碧,水自石罅流注,终年不涸不溢,相传为麻姑浴丹之处,此为游客必看的“圣迹”之一。涵光道人接着又带去无终游览麻姑洞、天师池、玉女洞、圣灯亭等等,看看天色已黑,两人才转回客堂。
一宿无语,第二天一早,去无终吃过早膳后,便向涵光道人道:“小可久闻后山有奇景名叫金鞭崖,欲往一观,惜不知路径,师父可否引导小可前去?”
涵光道人略一踌躇,即首肯道:“好的,金鞭崖距此尚有三四里,公子要去的话,这就请动身。”
去无终点头道:“好,师父请带路。”
涵光道人换了一双芒鞋,拿了一支竹杖,便领着去无终走下第一峰,循着山脊而行,一路履屿严,披蒙耳,由一处峭壁缺口攀登三折岩——
三折岩亦为青城胜景之一,系一倾斜巨石,分截三段,每段长十数丈,石面平滑,可坐千人,而三折岩之上,便是有名的金鞭崖!
那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岗,驻足仰观,气象万千,宛如城堡,山壁间有“数尺见方的洞穴,洞中横列着数条金黄色的物体,其形若鞭,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因其在危崖绝壁之上,高不可攀,无法接近一看究竟,故人便以金鞭崖呼之。
涵光道人举手一指绝壁上那形似金鞭的物体说道:“那就是金鞭崖,公子看见了么?”
去无终点点头,面露惊异问道:“那一条条发亮的物礼究竟是何物?”
涵光道人摇头道:“不知道,长久以来,从未有人爬上去看,谁也不知道那是甚么东西?”
去无终道:“为甚么没有人想爬上去看看呢?”
涵光道人道:“那样高的绝壁,有谁爬得上去啊!”
去无终笑道:“小可听说贵观道士个个身怀绝技,绝壁虽高,似难不倒你们吧?”
涵光道人目光一凝,仔细端视着去无终道:“公子莫非是武林中人?”
去无终连忙摇头道:“不不,小可是读书人,不谙武事。”
涵光道人似也看不出去无终是个会家子,当下展颜一笑道:“公子即是读书人,怎知敝观道士身怀绝技?”
去无终道:“听人说的啊!”
涵光道人微笑道:“诚如公子所说,敝观道士确实练有武功,要登上那金鞭崖也有许多人可办到,但我们从来不想上去……”
去无终问道:“为何不想上去看看?”
涵光道人道:“因为我们不想渎犯圣迹。”
去无终惊讶道:“哦,这金鞭崖是‘圣迹’么?”
涵光道人点头正色答道:“是的,许多年前,那上面还常常有奇迹出现。”
去无终听了暗暗兴奋,急问道:“是甚么样的奇迹?”
涵光道人道:“小道也是听人说的,据说每当清晨白云密布时,靠近金鞭崖洞口的白云,会一朵一朵向洞中飞入,那情形,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掌伸出洞外,把白云抓进了去似的。”
去无终真的感到惊奇了,又急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呀?”
涵光道摇头道:“谁知道,有人说那可能是洞中盘踞着一只灵兽,它在吸收日月精华,不过此说迹近神怪,不足为信……”
去无终道:“会不会真有个人躱在洞中用手抓云?”
涵光道人摇头笑道:“那是不可能的,小道也练过几年功夫,若说有人能练到能够用手掌隔空抓云,那真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的了。”
去无终也不信有人能练成如此不可思议的神技,但一想到“玉箫秀士来无尘”等人年纪轻轻竟能在几招之下斩断抱龙老人的手臂,又觉手“事出有据”,故暗中决定飞登金鞭崖一看究竟,当下又问道:“这金鞭崖既有这等奇迹出现,贵观当真没有一人想上去探探幽秘么?”
涵光道人沉吟有顷,笑道:“老实说,敝観确曾有人上去,但只爬到洞口就下来了。”
去无终惊问道:“为何不进去?”
涵光道人道:“不是不想进去,而是进不去。”
去无终道:“为何不能进去?”
涵光道人道:“据说爬到洞口时,洞中便有一般热气冲出,那股热气十分猛热,使人无法忍受,因此没有人能进得去。”
去无终道:“怪事,那股热气是怎么来的呢?”
涵光道人微笑道:“这和白云自动飞入洞中一样令人百思不解,如果勉强要找出原因的话,只能说那洞中有着一位神圣,他不希望凡人去打扰,所以施出‘神力’把人逼下来。”
去无终问道:“这些奇迹最近还出现过么?”
涵光道人道:“最近几年,已没有人看见白云飞入洞中的奇景,但因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故再无人敢上去了。”
去无终道:“奇怪,小可有几位朋友游过青城山,他们都没有提起这件事……”
他说出这句话,目的在诱使涵光道人说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涵光道人所说的一切,是他闻所未闻的奇迹,他觉得这些奇迹如果属实,应该早已轰动武林,可是这些年来,他从未听武林人说过青城山金鞭崖有这些奇迹。
果然,涵光道人接着笑道:“这些事,其实只有我们上清宫的人知道,我们为了维护青城山的安宁,为了不愿落得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从未向外人说起,小道今天一时口快说了出来,心中甚觉不安,希望公子只当没听见,不要对外传说才好。”
去无终点头道:“当然,小可绝不敢乱说,师父请放心好了。”
涵光道人道:“公子还想到别处去看看么?”
去无终道:“不,小可想在此逗留片刻,你看咱们站立的这座巨石如此之大,且四面环山,古木阴森森,这等景致真叫人流连忘返哩!”
涵光道人笑道:“这座巨石叫三折岩,可坐一千多人,亦是青城胜景之一。”
去无终趁机问道:“这地方是个练武的好场所,贵观道士可曾来此练武?”
涵光道人摇头道:“没有,距上清宫太远,来往甚不方便。”
去无终道:“小可虽是读书人,但看了这三折岩,竟觉这三折岩不仅是练武的好地方,而且是武林人较技的好场地,过去大概有许多人在此较技吧?”
涵光道人又摇头道:“没有!没有!小道从未听说有人来此较技。”
去无终暗忖对方可能不知二十五年前恩师与抱龙老人曾在这金鞭崖“犯了某种过错”,故不想再“旁敲侧击”下去,笑道:“师父,你若有事,可先回观,小可还打算在这附近走走。”
涵光道人道:“公子认得回观的路程么?”
去无终道:“认得的!”
涵光道人稽首一礼道:“那么,小道也有些琐事待理,不能多陪,抱歉之至。”
目送涵光道人走后,去无终先在附近游览了一会,看看没有游客走过来,于是折回三折岩,打算飞上金鞭崖一探洞中奇迹。
但是刚刚走到绝壁下,却突然发现三折岩分段的裂口下,坐着一个老人!
老人年约七旬以上,发须皆白,有一张慈祥的脸孔,身穿一袭青衫,手拄一支竹杖,此刻坐在裂口下的一片石面上,神情痴呆,形态落魄,像是一个不为儿媳敬爱的孤寂的老人。
去无终一眼瞥见之下,不由微微一怔,乃移步走过去,拱手问道:“老丈因何独自一人在此?”
老人抬头看了去无终一眼,旋即收回视线,默然不答,那神情似极不喜有人打扰。
去无终颇感诧异,又问道:“老丈,您是游山来的么?”
老人眉头微皱,点头道:“晤,是的……”
去无终道:“为何独自一人坐在这里?”
老人爱理不理地道:“老朽年老体衰,此番旧地重游,已然不胜跋涉之苦,只能坐着回忆而已……”
去无终不愿在老人面前施展绝技飞登金鞭崖,当下走下裂口,在老人身边坐下,笑着问道:“原来老,丈以前游过此地,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老人淡淡答道:“快二十年了,那时老朽与另外三位友人连袂遨游青城,曾在这三折岩上对月飮酒吟诗,到如今,我们竹林四逸却只剩下老朽一人未死,旧地重游,故人已杳往事如烟,能不令人感概万千?”
去无终听了已知老人是一位饱学儒士,只因同辈好友均已物故,因此来此捕捉当年的一切,当下点头道:“人事无常,自古以来,任何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轮回,老丈何苦为此忘伤?”
老人道:“你年纪尚轻,还有几十年的岁月好过,自然不了解一个风烛残年的感受。”
去无终道:“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可年纪虽轻,却不一定能够终享天年,所以对于生死之数,小可还看得开。”
老人开始觉得眼前这个少年书生谈吐不俗,不由仔细的把去无终打量了几眼,微微一笑道:“老弟贵姓大名?”
去无终答道:“敝姓去,贱名无终。”
老人一怔道:“去无终?”
去无终道:“是的,来无尘,去无终!”
老人不禁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去无终,老弟大概是个名落孙山的学子吧?”
去无终一笑道:“老丈何所见去然?”
老人笑道:“只有名落孙山的人才会替自己想出古怪的姓名,不是么?”
去无终笑笑不语,表示默认。
老人放下竹杖,伸出左手拍拍去无终的肩上,笑道:“老弟,你说过的,人事无常,富贵荣华,高爵丰禄,只如黄梁一梦,老朽劝你还是看开一点的好。”
去无终笑道:“就因已经看开,所以才来此游山玩水啊!”
老人连连点头道:“应该如此,应该如此!人生如梦,唯当行乐,若把名利看作第一生命,便是愚不可及,想当年老朽与另外三位友人合称竹林四逸,日日琴棋书画,何等风光,我们从不想去追求名利,也就从来不知痛苦为何物!”
去无终道:“是的,不过……小可以为,作为一个人,不求名之外,似乎也不见得只有傲啸山林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吧?”
老人注目问道:“那么,老弟认为还有甚么?”
去无终道:“例如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似乎也可得到人生的乐趣。”
老人点头道:“不错,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昔陶靖节年轻时也有这种志气,不过,要想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老朽觉得只有身怀武技之人才能做到,像你一个读书人,若想锄强扶弱,只有进入仕途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但做了官却又不一定能够畅所欲为,好比陶靖节,结果弄得‘冰炭满怀抱’!”
去无终道:“唔,是的,可惜小可没有机会弃文就武……”
老人笑道:“上清宫的道士据说个个身怀绝技,老弟何不去求求看?”
去无终笑道:“小可非三清弟子,他们肯收留么?”
老人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请求不成,跪求不成,哭求!”
去无终哈哈一笑道:“老丈真会说笑话,对了,老丈一大早就来此处,昨晚是在那里过夜的?”
老人道:“在上清宫,与老弟仅隔一壁!”
去无终一哦道:“原来老丈也在上清宫借宿,小可怎没见到您老人家呢?”
老人道:“昨天老弟到达时,老朽已在房中歇息,今早老朽天未亮就离开上清宫你我当然没见面了,不过老朽认得老弟的声音,而且刚才陪你来的那个涵光道人也是在侍侯老朽的。”
去无终道:“那么,小可刚才与涵光道人的谈话,老丈都听见了?”
老人点头道:“嗯,听得一清二楚。”
去无终一指绝壁上那个洞穴道:“老丈可相信涵光道人说的那些奇迹?”
老人道:“那些奇迹已成过去,咱们又爬不上去,管他是真是假。”
去无终道:“老丈还想在此坐多久?”
老人道:“老朽风烛残年,来日无多,打算在此多回忆一下,老弟呢?”
去无终起身道:“小可还想去各处看看,那么咱们回头见。”
老人点头道:“好的,老弟请便!”
去无终跨上岩石,转身拱手道:“对不起,还没请教老丈贵姓大名?”
老人道:“老朽姓解,名灵仁。”
去无终道声“幸会”,便转身走开,走下三折岩,登上附近一座小山头,找了一块干净石头坐下来。
由小山头往下俯瞰,三折岩的情景一览无遗,他觉得这位“解灵仁”的老人来得太巧,有些可疑,故打算暗中窥视一下。
但是等了很久,仍不见老人走上三折岩,心中甚是恼火,暗忖道:“哼,这老人真像有意与我过不去甚么地方不去,偏偏来此回忆往事。”
他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让老人看见自己飞登金鞭崖,故只好忍耐着等下去。
等着等着,一个时辰过去了,老人竟仍枯坐不动,毫无离开之意!
去无终忍耐不住了,便走下小山头,再上三折岩,走近裂口一看,假作失惊道:“啊,老丈还在这里吗?”
老人抬头笑了笑,道:“老弟也还没回观?”
去无终道:“小可正想回观,想起老丈可能需要人攘扶,故再过来看看,不想老丈果然还在此处。”
老人慢慢扶杖而起,笑问道:“老弟想扶老朽回去?”
去无终道:“正是,愿意小可搀扶么?”
老人点点头,笑道:“当然愿意!咳!人老了就不中用,想当年老朽与友人游览青城,根本不觉山路难走,如今一个人走这山路,倒真有些害怕……”
说着,抬脚跨上岩石。
去无终于是扶着他走下三折岩,往向上清宫的路径走来,边走边说道:“咱们现在回去,正好赶上吃午饭。”
老人道:“正是,吃过午饭,咱们休息片刻,再一道去游朝阳洞如何?”
去无终已决定今夜再飞登金鞭崖,乃点头道:“好,小可也正想去朝阳洞玩玩。”
两人边走边说,每走半里,老人就停下来歇息,因此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回到上清宫。
去无终看不出老人有做作之处,故疑心渐消,这天中午便与他一道进食,饭罢相约下午同游朝阳洞,即各自回房憩。
其实去无终没有午睡的习惯,他在床上躺了一会,就觉无聊,于是翻身下床,打算再去附近走走。
打开房门,正欲举步走出,视线瞥处,陡地一怔!
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他看见解灵仁措着一个包袱,匆匆往上清宫外走去。
噫,他原邀约自己下午同游朝阳洞,怎的忽然要不告而别了?
莫非他有紧急事必须赶快回去?
可是,我就住在他隔壁房间,即使有甚么紧急事情必须即刻下山,先来通知一下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呀!
唔,莫非他在迥避我?
去无终思忖电转,决定跟踪他一程看看,当即举步出房,亦往上清宫走来。
走出上清宫,只见解灵仁已然经过山门,正顺着山径往山下走去,无终略一忖度,即由另一条山路抄道而下。
原来,上清宫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新开不久的,铺有石级,一条是旧路没有铺级,但较新路为短,如果不下雨,由旧路下峰,要比新路快上一刻钟,解灵仁现在走的是新路,去无终走的是旧路,因此去无终到达峰下时,解灵仁距峰下却还有一段路。
去无终远远看见解灵仁已快要走到峰下,心想对方一定是要离开青城山而此处距山下尚有数里路程,自己在他身后尾随,不如走在他前面更好,于是起步便走,循着一条可行马车的山路领先往山下而来。
走了数百步,掉头一看,只见解灵仁也已走上山路,距离自己约有三十丈远心知对方如是在逃避自己,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已在他前面“跟踪”,故甚觉有趣。
他一路领先走着,走到一处岔口时,他躱入路边的树林中,因为岔口的另一条山路可通建福宫,而建福宫那边也另有路径可下山,他不知解灵仁要走那一条,所以停下来等候。
不久,解灵仁来到岔口了。
只见他掉头向身后的山路望了望,立即转入通往建福宫的山路走去了。
无终窥视至此,已然确知对方是在逃避自己,心中惊疑不已,暗忖道:“他到底是谁?他为甚么要迥避我?莫非他和二十五年前在金鞭崖发生的‘那件事’有关,可是,他又不知我是‘神戟侠司空淳’,为甚么要迥避我呢?”
思忖间,只见那解灵仁已走得快要看不见了,他不敢怠慢,连忙钻出树林,悄悄尾随上去。
行约半里,建福宫到了。
建福宫也是青城山中一座极其有名的道观,座落于丈人峰下,建筑之宏伟,较清上宫并不逊色多少,只不过年代不及上清宫之悠久,所以凡是游览青城山的人,总把建福宫看在上清宫之下,其实建福宫四周风景之美,绝不下于上清宫,举目仙峰耸翠,岚气缥渺,使人有如入蓬莱仙境之感,当年大诗人杜工部游此处时,曾有“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之歌颂。
去无终尾随来到建福宫外时,正见那解灵仁站在观外与一名道人在交谈。
只听那道人说道:“别客气,不嫌敝观简陋,只管住下来便了!”
解灵仁道:“老朽年老体衰,才走了半天的路,就觉疲倦不堪,道爷可否先带老朽入房歇歇?”
那道人道:“好的,施主请随贫道来!”
说罢,就带着解灵仁入观去了。去无终见他入观,本想跟进,暗窥究竟,旋即忖道:“何不趁此机会折返,飞登那金鞭崖。”
回到上清宫的客房外,刚好遇见涵光道人走来,乃拱手问道:“师父,我隔房那位老丈起来没有?”
涵光道人二怔道:“公子是问那位姓解的老先生?”
去无终道:“是的,他约小可去游朝阳洞,我想现在可以去了。”
涵光道人讶然道:“那位老先生已经走了呀!”去无终假作一呆道:“嘎,他先去了?”
涵光道人道:“不,他告诉小道说,忽然想起后天是他一位朋友的生日。要赶回去向那位朋友祝贺,就匆匆的走了!”
去无终一哦道:“原来如此,那就算了。”
涵光道人问道:“公子认识他么?”
去无终摇头道:“不,是今早在山中交谈上的,因为谈得投机,他提议下午与小可同游朝阳洞。”
涵光道人道:“朝阳洞距此不远,公子若不识路径,小道愿再带路。”
去无终忙道:“谢谢,朝阳洞小可懂得走,不必烦劳师父了。”
涵光道人微笑一哦,移步便往走廊上走去。
去无终道:“对了,请问师父,那位先生以前可曾来过贵观?”
涵光道人住足沉思有顷,答道:“好像没来过吧。”
去无终又问道:“这次他来贵观借宿几天了?”
涵光道人道:“他是昨天中午来的,只比公子早到半天,公子问这干么?”
去无终微笑道:“师父大概不知,他是当今名儒,写得一手好书法,小可今早有幸结识他,正想找机会向他请教请教,不想他竟匆匆走了。”
涵光道人道:“他离开敝观仅仅半个时辰,大约尚未走到山下,公子若要再见他,不妨追下去看。”
去无终摇头道:“算了,小可不愿为学书法而放弃畅游青城山!”
涵光道人未再接腔,一笑而去。
去无终因说过要去朝阳洞,只得又离开上清宫,到各处名胜古迹去玩了老半天,看看暮烟已起,才转回上清宫歇息。
青城山,为道教发源地,称天下第五洞天,有峰三十六,洞七十二,周围二百五十里,赤城踞其前,大山峙其后,峰峦挺秀,环列如城郭,昔人有青城山记云:“群山环卫,空翠四合,每春融日丽朝湮溟蒙树光山色,状若城郭,围绕空际,故名青城。”
这只是形容青城山的大概,实者山中不仅宥闻名天下的天师洞和上清洞,而且奇景无数得三峡之奇,剑阁小雄,峨嵋之秀,可谓具雄奇幽秀之大观,因此多年以来,青城山便成为文人雅士搜奇探胜之地。
去无终知道,假如自己仍以“剃头匠”的模样上山,必会引人注意,故过了定江桥后,他便走到一处僻静无人之处藏起木制剃刀和剃头工具,换上一袭蓝衫,把自己打扮成书生模样,这才施施然上山而来。
一般情形,游青城山大都取道山前的赤城阁,经建福宫,而达天师洞,然后再上上清宫,去无终到达山麓的马家场时,已是薄暮时分,为恐在入夜前赶不到上清宫,乃改由山中小径上山,一路穿林越涧,攀籐扪葛,迂迥曲折的走了七八里,便到达了上清宫。
上清宫高踞第一峰顶,是全山最高大的道观,也是青城派的所在地,观创建于晋代,至五代时,蜀主王衍重加修建,规模宏大,栋宇增辉,是一座无出其右的伟大建筑物。
观中道士,自何时成为武林中方名的青城派,已不可考,但很久以来,观中道士便个个能武,尤其于剑术一道,更是辈声武林,只不过全派道士比少林和尚更能韬光养晦,是以有许多游山者都不知观中道士身怀绝技,还以为他们是“文质彬彬”的三清弟子哩!
去无终决定在上清宫借宿一夜,第二天再赴金鞭崖探视,故通过山门后,一迳往上清宫来。
观中道士对一般游客均极亲切。
一位“知客”老道看见。去无终走入三清大殿,便上前招呼,去无终伪称游过建福宫及天师洞,意欲在观中借宿一夜,老道人满口答应,便命一个中年道人引去无终客堂奉茶,去无终在客堂喝下中年道人端到的一杯香茗后,便起身拱手道:“敢问师父法号如何称呼?”
中年道人稽首答道:“不敢,小道涵光。”
去无终又问道:“师父在贵观担任何职?”
涵光道人道:“小道就在侍侯游观贵客,公子若有事,吩附小道便了。”
去无终道:“时间尚早,师父若是方便,就陪小可去各处瞻仰瞻仰如何?”
涵光道人道:“好的,公子请随小道来。”
于是,去无终随着涵光道人在观外各处游览,最先看的是殿左的观天池,观天池亦名麻姑池,石砌方形,池水凝碧,水自石罅流注,终年不涸不溢,相传为麻姑浴丹之处,此为游客必看的“圣迹”之一。涵光道人接着又带去无终游览麻姑洞、天师池、玉女洞、圣灯亭等等,看看天色已黑,两人才转回客堂。
一宿无语,第二天一早,去无终吃过早膳后,便向涵光道人道:“小可久闻后山有奇景名叫金鞭崖,欲往一观,惜不知路径,师父可否引导小可前去?”
涵光道人略一踌躇,即首肯道:“好的,金鞭崖距此尚有三四里,公子要去的话,这就请动身。”
去无终点头道:“好,师父请带路。”
涵光道人换了一双芒鞋,拿了一支竹杖,便领着去无终走下第一峰,循着山脊而行,一路履屿严,披蒙耳,由一处峭壁缺口攀登三折岩——
三折岩亦为青城胜景之一,系一倾斜巨石,分截三段,每段长十数丈,石面平滑,可坐千人,而三折岩之上,便是有名的金鞭崖!
那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岗,驻足仰观,气象万千,宛如城堡,山壁间有“数尺见方的洞穴,洞中横列着数条金黄色的物体,其形若鞭,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因其在危崖绝壁之上,高不可攀,无法接近一看究竟,故人便以金鞭崖呼之。
涵光道人举手一指绝壁上那形似金鞭的物体说道:“那就是金鞭崖,公子看见了么?”
去无终点点头,面露惊异问道:“那一条条发亮的物礼究竟是何物?”
涵光道人摇头道:“不知道,长久以来,从未有人爬上去看,谁也不知道那是甚么东西?”
去无终道:“为甚么没有人想爬上去看看呢?”
涵光道人道:“那样高的绝壁,有谁爬得上去啊!”
去无终笑道:“小可听说贵观道士个个身怀绝技,绝壁虽高,似难不倒你们吧?”
涵光道人目光一凝,仔细端视着去无终道:“公子莫非是武林中人?”
去无终连忙摇头道:“不不,小可是读书人,不谙武事。”
涵光道人似也看不出去无终是个会家子,当下展颜一笑道:“公子即是读书人,怎知敝观道士身怀绝技?”
去无终道:“听人说的啊!”
涵光道人微笑道:“诚如公子所说,敝观道士确实练有武功,要登上那金鞭崖也有许多人可办到,但我们从来不想上去……”
去无终问道:“为何不想上去看看?”
涵光道人道:“因为我们不想渎犯圣迹。”
去无终惊讶道:“哦,这金鞭崖是‘圣迹’么?”
涵光道人点头正色答道:“是的,许多年前,那上面还常常有奇迹出现。”
去无终听了暗暗兴奋,急问道:“是甚么样的奇迹?”
涵光道人道:“小道也是听人说的,据说每当清晨白云密布时,靠近金鞭崖洞口的白云,会一朵一朵向洞中飞入,那情形,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掌伸出洞外,把白云抓进了去似的。”
去无终真的感到惊奇了,又急问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呀?”
涵光道摇头道:“谁知道,有人说那可能是洞中盘踞着一只灵兽,它在吸收日月精华,不过此说迹近神怪,不足为信……”
去无终道:“会不会真有个人躱在洞中用手抓云?”
涵光道人摇头笑道:“那是不可能的,小道也练过几年功夫,若说有人能练到能够用手掌隔空抓云,那真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的了。”
去无终也不信有人能练成如此不可思议的神技,但一想到“玉箫秀士来无尘”等人年纪轻轻竟能在几招之下斩断抱龙老人的手臂,又觉手“事出有据”,故暗中决定飞登金鞭崖一看究竟,当下又问道:“这金鞭崖既有这等奇迹出现,贵观当真没有一人想上去探探幽秘么?”
涵光道人沉吟有顷,笑道:“老实说,敝観确曾有人上去,但只爬到洞口就下来了。”
去无终惊问道:“为何不进去?”
涵光道人道:“不是不想进去,而是进不去。”
去无终道:“为何不能进去?”
涵光道人道:“据说爬到洞口时,洞中便有一般热气冲出,那股热气十分猛热,使人无法忍受,因此没有人能进得去。”
去无终道:“怪事,那股热气是怎么来的呢?”
涵光道人微笑道:“这和白云自动飞入洞中一样令人百思不解,如果勉强要找出原因的话,只能说那洞中有着一位神圣,他不希望凡人去打扰,所以施出‘神力’把人逼下来。”
去无终问道:“这些奇迹最近还出现过么?”
涵光道人道:“最近几年,已没有人看见白云飞入洞中的奇景,但因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故再无人敢上去了。”
去无终道:“奇怪,小可有几位朋友游过青城山,他们都没有提起这件事……”
他说出这句话,目的在诱使涵光道人说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涵光道人所说的一切,是他闻所未闻的奇迹,他觉得这些奇迹如果属实,应该早已轰动武林,可是这些年来,他从未听武林人说过青城山金鞭崖有这些奇迹。
果然,涵光道人接着笑道:“这些事,其实只有我们上清宫的人知道,我们为了维护青城山的安宁,为了不愿落得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从未向外人说起,小道今天一时口快说了出来,心中甚觉不安,希望公子只当没听见,不要对外传说才好。”
去无终点头道:“当然,小可绝不敢乱说,师父请放心好了。”
涵光道人道:“公子还想到别处去看看么?”
去无终道:“不,小可想在此逗留片刻,你看咱们站立的这座巨石如此之大,且四面环山,古木阴森森,这等景致真叫人流连忘返哩!”
涵光道人笑道:“这座巨石叫三折岩,可坐一千多人,亦是青城胜景之一。”
去无终趁机问道:“这地方是个练武的好场所,贵观道士可曾来此练武?”
涵光道人摇头道:“没有,距上清宫太远,来往甚不方便。”
去无终道:“小可虽是读书人,但看了这三折岩,竟觉这三折岩不仅是练武的好地方,而且是武林人较技的好场地,过去大概有许多人在此较技吧?”
涵光道人又摇头道:“没有!没有!小道从未听说有人来此较技。”
去无终暗忖对方可能不知二十五年前恩师与抱龙老人曾在这金鞭崖“犯了某种过错”,故不想再“旁敲侧击”下去,笑道:“师父,你若有事,可先回观,小可还打算在这附近走走。”
涵光道人道:“公子认得回观的路程么?”
去无终道:“认得的!”
涵光道人稽首一礼道:“那么,小道也有些琐事待理,不能多陪,抱歉之至。”
目送涵光道人走后,去无终先在附近游览了一会,看看没有游客走过来,于是折回三折岩,打算飞上金鞭崖一探洞中奇迹。
但是刚刚走到绝壁下,却突然发现三折岩分段的裂口下,坐着一个老人!
老人年约七旬以上,发须皆白,有一张慈祥的脸孔,身穿一袭青衫,手拄一支竹杖,此刻坐在裂口下的一片石面上,神情痴呆,形态落魄,像是一个不为儿媳敬爱的孤寂的老人。
去无终一眼瞥见之下,不由微微一怔,乃移步走过去,拱手问道:“老丈因何独自一人在此?”
老人抬头看了去无终一眼,旋即收回视线,默然不答,那神情似极不喜有人打扰。
去无终颇感诧异,又问道:“老丈,您是游山来的么?”
老人眉头微皱,点头道:“晤,是的……”
去无终道:“为何独自一人坐在这里?”
老人爱理不理地道:“老朽年老体衰,此番旧地重游,已然不胜跋涉之苦,只能坐着回忆而已……”
去无终不愿在老人面前施展绝技飞登金鞭崖,当下走下裂口,在老人身边坐下,笑着问道:“原来老,丈以前游过此地,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老人淡淡答道:“快二十年了,那时老朽与另外三位友人连袂遨游青城,曾在这三折岩上对月飮酒吟诗,到如今,我们竹林四逸却只剩下老朽一人未死,旧地重游,故人已杳往事如烟,能不令人感概万千?”
去无终听了已知老人是一位饱学儒士,只因同辈好友均已物故,因此来此捕捉当年的一切,当下点头道:“人事无常,自古以来,任何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轮回,老丈何苦为此忘伤?”
老人道:“你年纪尚轻,还有几十年的岁月好过,自然不了解一个风烛残年的感受。”
去无终道:“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可年纪虽轻,却不一定能够终享天年,所以对于生死之数,小可还看得开。”
老人开始觉得眼前这个少年书生谈吐不俗,不由仔细的把去无终打量了几眼,微微一笑道:“老弟贵姓大名?”
去无终答道:“敝姓去,贱名无终。”
老人一怔道:“去无终?”
去无终道:“是的,来无尘,去无终!”
老人不禁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去无终,老弟大概是个名落孙山的学子吧?”
去无终一笑道:“老丈何所见去然?”
老人笑道:“只有名落孙山的人才会替自己想出古怪的姓名,不是么?”
去无终笑笑不语,表示默认。
老人放下竹杖,伸出左手拍拍去无终的肩上,笑道:“老弟,你说过的,人事无常,富贵荣华,高爵丰禄,只如黄梁一梦,老朽劝你还是看开一点的好。”
去无终笑道:“就因已经看开,所以才来此游山玩水啊!”
老人连连点头道:“应该如此,应该如此!人生如梦,唯当行乐,若把名利看作第一生命,便是愚不可及,想当年老朽与另外三位友人合称竹林四逸,日日琴棋书画,何等风光,我们从不想去追求名利,也就从来不知痛苦为何物!”
去无终道:“是的,不过……小可以为,作为一个人,不求名之外,似乎也不见得只有傲啸山林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吧?”
老人注目问道:“那么,老弟认为还有甚么?”
去无终道:“例如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似乎也可得到人生的乐趣。”
老人点头道:“不错,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昔陶靖节年轻时也有这种志气,不过,要想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老朽觉得只有身怀武技之人才能做到,像你一个读书人,若想锄强扶弱,只有进入仕途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但做了官却又不一定能够畅所欲为,好比陶靖节,结果弄得‘冰炭满怀抱’!”
去无终道:“唔,是的,可惜小可没有机会弃文就武……”
老人笑道:“上清宫的道士据说个个身怀绝技,老弟何不去求求看?”
去无终笑道:“小可非三清弟子,他们肯收留么?”
老人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请求不成,跪求不成,哭求!”
去无终哈哈一笑道:“老丈真会说笑话,对了,老丈一大早就来此处,昨晚是在那里过夜的?”
老人道:“在上清宫,与老弟仅隔一壁!”
去无终一哦道:“原来老丈也在上清宫借宿,小可怎没见到您老人家呢?”
老人道:“昨天老弟到达时,老朽已在房中歇息,今早老朽天未亮就离开上清宫你我当然没见面了,不过老朽认得老弟的声音,而且刚才陪你来的那个涵光道人也是在侍侯老朽的。”
去无终道:“那么,小可刚才与涵光道人的谈话,老丈都听见了?”
老人点头道:“嗯,听得一清二楚。”
去无终一指绝壁上那个洞穴道:“老丈可相信涵光道人说的那些奇迹?”
老人道:“那些奇迹已成过去,咱们又爬不上去,管他是真是假。”
去无终道:“老丈还想在此坐多久?”
老人道:“老朽风烛残年,来日无多,打算在此多回忆一下,老弟呢?”
去无终起身道:“小可还想去各处看看,那么咱们回头见。”
老人点头道:“好的,老弟请便!”
去无终跨上岩石,转身拱手道:“对不起,还没请教老丈贵姓大名?”
老人道:“老朽姓解,名灵仁。”
去无终道声“幸会”,便转身走开,走下三折岩,登上附近一座小山头,找了一块干净石头坐下来。
由小山头往下俯瞰,三折岩的情景一览无遗,他觉得这位“解灵仁”的老人来得太巧,有些可疑,故打算暗中窥视一下。
但是等了很久,仍不见老人走上三折岩,心中甚是恼火,暗忖道:“哼,这老人真像有意与我过不去甚么地方不去,偏偏来此回忆往事。”
他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让老人看见自己飞登金鞭崖,故只好忍耐着等下去。
等着等着,一个时辰过去了,老人竟仍枯坐不动,毫无离开之意!
去无终忍耐不住了,便走下小山头,再上三折岩,走近裂口一看,假作失惊道:“啊,老丈还在这里吗?”
老人抬头笑了笑,道:“老弟也还没回观?”
去无终道:“小可正想回观,想起老丈可能需要人攘扶,故再过来看看,不想老丈果然还在此处。”
老人慢慢扶杖而起,笑问道:“老弟想扶老朽回去?”
去无终道:“正是,愿意小可搀扶么?”
老人点点头,笑道:“当然愿意!咳!人老了就不中用,想当年老朽与友人游览青城,根本不觉山路难走,如今一个人走这山路,倒真有些害怕……”
说着,抬脚跨上岩石。
去无终于是扶着他走下三折岩,往向上清宫的路径走来,边走边说道:“咱们现在回去,正好赶上吃午饭。”
老人道:“正是,吃过午饭,咱们休息片刻,再一道去游朝阳洞如何?”
去无终已决定今夜再飞登金鞭崖,乃点头道:“好,小可也正想去朝阳洞玩玩。”
两人边走边说,每走半里,老人就停下来歇息,因此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回到上清宫。
去无终看不出老人有做作之处,故疑心渐消,这天中午便与他一道进食,饭罢相约下午同游朝阳洞,即各自回房憩。
其实去无终没有午睡的习惯,他在床上躺了一会,就觉无聊,于是翻身下床,打算再去附近走走。
打开房门,正欲举步走出,视线瞥处,陡地一怔!
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他看见解灵仁措着一个包袱,匆匆往上清宫外走去。
噫,他原邀约自己下午同游朝阳洞,怎的忽然要不告而别了?
莫非他有紧急事必须赶快回去?
可是,我就住在他隔壁房间,即使有甚么紧急事情必须即刻下山,先来通知一下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呀!
唔,莫非他在迥避我?
去无终思忖电转,决定跟踪他一程看看,当即举步出房,亦往上清宫走来。
走出上清宫,只见解灵仁已然经过山门,正顺着山径往山下走去,无终略一忖度,即由另一条山路抄道而下。
原来,上清宫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新开不久的,铺有石级,一条是旧路没有铺级,但较新路为短,如果不下雨,由旧路下峰,要比新路快上一刻钟,解灵仁现在走的是新路,去无终走的是旧路,因此去无终到达峰下时,解灵仁距峰下却还有一段路。
去无终远远看见解灵仁已快要走到峰下,心想对方一定是要离开青城山而此处距山下尚有数里路程,自己在他身后尾随,不如走在他前面更好,于是起步便走,循着一条可行马车的山路领先往山下而来。
走了数百步,掉头一看,只见解灵仁也已走上山路,距离自己约有三十丈远心知对方如是在逃避自己,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已在他前面“跟踪”,故甚觉有趣。
他一路领先走着,走到一处岔口时,他躱入路边的树林中,因为岔口的另一条山路可通建福宫,而建福宫那边也另有路径可下山,他不知解灵仁要走那一条,所以停下来等候。
不久,解灵仁来到岔口了。
只见他掉头向身后的山路望了望,立即转入通往建福宫的山路走去了。
无终窥视至此,已然确知对方是在逃避自己,心中惊疑不已,暗忖道:“他到底是谁?他为甚么要迥避我?莫非他和二十五年前在金鞭崖发生的‘那件事’有关,可是,他又不知我是‘神戟侠司空淳’,为甚么要迥避我呢?”
思忖间,只见那解灵仁已走得快要看不见了,他不敢怠慢,连忙钻出树林,悄悄尾随上去。
行约半里,建福宫到了。
建福宫也是青城山中一座极其有名的道观,座落于丈人峰下,建筑之宏伟,较清上宫并不逊色多少,只不过年代不及上清宫之悠久,所以凡是游览青城山的人,总把建福宫看在上清宫之下,其实建福宫四周风景之美,绝不下于上清宫,举目仙峰耸翠,岚气缥渺,使人有如入蓬莱仙境之感,当年大诗人杜工部游此处时,曾有“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之歌颂。
去无终尾随来到建福宫外时,正见那解灵仁站在观外与一名道人在交谈。
只听那道人说道:“别客气,不嫌敝观简陋,只管住下来便了!”
解灵仁道:“老朽年老体衰,才走了半天的路,就觉疲倦不堪,道爷可否先带老朽入房歇歇?”
那道人道:“好的,施主请随贫道来!”
说罢,就带着解灵仁入观去了。去无终见他入观,本想跟进,暗窥究竟,旋即忖道:“何不趁此机会折返,飞登那金鞭崖。”
回到上清宫的客房外,刚好遇见涵光道人走来,乃拱手问道:“师父,我隔房那位老丈起来没有?”
涵光道人二怔道:“公子是问那位姓解的老先生?”
去无终道:“是的,他约小可去游朝阳洞,我想现在可以去了。”
涵光道人讶然道:“那位老先生已经走了呀!”去无终假作一呆道:“嘎,他先去了?”
涵光道人道:“不,他告诉小道说,忽然想起后天是他一位朋友的生日。要赶回去向那位朋友祝贺,就匆匆的走了!”
去无终一哦道:“原来如此,那就算了。”
涵光道人问道:“公子认识他么?”
去无终摇头道:“不,是今早在山中交谈上的,因为谈得投机,他提议下午与小可同游朝阳洞。”
涵光道人道:“朝阳洞距此不远,公子若不识路径,小道愿再带路。”
去无终忙道:“谢谢,朝阳洞小可懂得走,不必烦劳师父了。”
涵光道人微笑一哦,移步便往走廊上走去。
去无终道:“对了,请问师父,那位先生以前可曾来过贵观?”
涵光道人住足沉思有顷,答道:“好像没来过吧。”
去无终又问道:“这次他来贵观借宿几天了?”
涵光道人道:“他是昨天中午来的,只比公子早到半天,公子问这干么?”
去无终微笑道:“师父大概不知,他是当今名儒,写得一手好书法,小可今早有幸结识他,正想找机会向他请教请教,不想他竟匆匆走了。”
涵光道人道:“他离开敝观仅仅半个时辰,大约尚未走到山下,公子若要再见他,不妨追下去看。”
去无终摇头道:“算了,小可不愿为学书法而放弃畅游青城山!”
涵光道人未再接腔,一笑而去。
去无终因说过要去朝阳洞,只得又离开上清宫,到各处名胜古迹去玩了老半天,看看暮烟已起,才转回上清宫歇息。
相关热词搜索: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