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2024-11-04 作者:浅田次郎 译者:周晓晴 来源:浅田次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倒不是我不愿意谈自己父亲的事儿。
到了这个年龄,就算过去再怎么不合,提起父亲总是心有怀念的。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父亲的事我知道的并不多。他本就是个极度寡言的人,又似乎总是不停地在工作,根本无暇陪陪孩子们。加上我又是个还未元服就离家出走的浪子,二十岁时就和试卫馆的众人一起去了京都。因此可以说两人间少有亲子之情吧。
我父亲姓山口名祐助。祐就是示字旁加上左右的右,助是帮助的助。也就是说山口是我的本姓,在数次改名换姓后,最后才定在了藤田五郎这个名字上。也不是说我害怕有人寻仇。只不过斋藤一之名在说书人口中被传得人尽皆知,再顶着那名字实在是有些羞耻。
原本是山口一。上洛之后成了斋藤一,与高台寺党较劲时回复旧姓改叫山口二郎,会津投降后又是一濑传八,和其他藩士一起移住斗南时就开始用藤田五郎这个名字了。
你叫什么?
梶原稔么。嚯……念作 MINORI而不是 MINORU,倒是风雅许多。好名字!
好好宝贝自己的名字。我不是想说什么祖上留下的或是父母给的那样的话。只不过要是随意改了名字,终有一天,会弄不清自己是谁。一个不明来历的人,纵然干了杀人的事儿,又让他到哪儿去反省。就像我一样,我总是认为杀人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某个人。
要是打从一开始我就用的山口一这个本名,估计会备受良心谴责,说不定老早就发狂而死了。这么一想,也许自己根本就像一只会脱皮的虫,每脱掉一层名为姓名的皮,连着罪孽深重的恶名也一同蜕去了。
当今那些位高权重的家伙,过去也不是现在的名儿啊,说到底也就跟我是一路人。他们改名,不是因为想要一个配得上如今身份地位的名号,仅仅只是想舍弃曾经罪孽深重的名字罢了。
那些曾被我们追得满京都小巷背街到处乱窜的不轨浪士幸存者,都换上了听起来挺威风的名字……什么山县有朋啊,伊藤博文还有井上馨的,还被世人奉为元勋。我可是还没忘啊,长州的狂介、俊辅和闻多[1],虽然如今在国内几乎被封了神,说到底不过都是我和冲田刀口下漏掉的逃犯而已。
罢了,输就输了,也没啥好说的。刚刚说到我父亲山口祐助了吧。
我频繁更名的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对山口这个姓氏毫无留恋。姓氏本应是祖上代代传下来的,授之于父母,本来说就算化名也不会改姓。你看那些不轨浪士不也是只改了名字,没人轻易改姓氏的不是?
可我对山口这个姓氏是真的没任何感情呀。可能因为它并非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吧。我父亲原本不过就是个有名无姓的中间小者,后来买了山口家的御家人株,这才成了武士,也就是常说的送金士族。
都以为武士的社会死板教条,但事实上它比人想象中的要随意。只要有钱,商人百姓照样能当上武士。这样的事,一时半会儿很难让人信服吧。不过毕竟武士不仅有传世的家名还有役职在身,因此付了钱却并不等于是将军招募了新人。穷武士卖身份的时候,其实是把家名、役职还有宅子一同交了出去。这一系列的财产权利,就被称为“株”。
说来也是挺玄乎的。一个叫山口某某的武士家宅里住着的人,有一天突然就被掉了包。第二天清晨,宅子里走出另一个自称是山口的陌生人,他熟稔地跟旁人打招呼并登城述职,而城内的朋辈也都若无其事地迎合这个新山口某某。兴许是事先去各处知会过了,不过其实士道到了尽头,各地已经不乏这样买卖株的例子,对如此荒诞的情景想必也是见怪不怪了。
你想想看啊。某天一大早去了军营报道,然后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一个人,与你所知的人姓名、军阶、职务都一样,唯独脸换了个模样,你会怎样?是不是会有被狐狸戏耍了的感觉?但只要知道对方除了脸,其他一切都是用钱买来的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世道就是如此。
就因为这些内情,父亲就算想聊聊祖辈的事儿也聊不起来。为了不因是送金士族这档子事被讥讽,他更是埋头苦干。于是乎跟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就更少了。
我还记得这样一件事。那应该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有一次父亲牵着我的手出门。那是仅有的一次与父亲一起外出的回忆。
好像是在盂兰盆节时四处拜访问候吧。就记得那时候蝉声吵得不行,天气也相当炎热。我上面虽然还有个大我一岁的哥哥,但他身体不太好性子也比较软弱,所以父亲对我抱的期望更多一些。
他怎么也想不到,到头来我却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浪荡子吧。我被从头到脚精心打扮了一番,身上的羽织袴却让我热得难受。父亲买来的地位是山口家的御先手同心,只能算御家人里的下层阶级。从幕府那儿能领到的俸禄是三十俵二人扶持,其实就相当于诸藩下面的足轻水平。只是换个叫法,顿时就觉得派头大了不少。我小时候啊,满心以为自己真的就是祖辈相传的御家人子弟。我知道送金士族这个事实,已经是许多年以后了。所谓御先手,顾名思义,那可是要为德川家打头阵的。只不过太平盛世持续太久,即便是武士株让没能耐的中间小者买了去似乎也无伤大雅。父亲有一副不输我的好体格,然而我却不曾见过他拿起竹刀的样子。
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到当班的时候英姿勃勃地登城。他的工作,应该是城门或城内的警备。
你可以想象一下 ——这样的一个父亲,在炎热的午后,牵着盛装模样的我,走在从牛込往御濠端的路上的情景。
半藏门到樱田门沿护渠的一路被叫做三宅坂,是因为路上有三宅对马守的大宅。而这个三宅家的附近,就是播州明石藩松平兵部大辅大人的宅子。冠松平姓氏的大名,纵观武鉴可谓比比皆是。但说到这位兵部大辅,那可是越前的名门,石高八万石,可要讲到规格排场,却是十万石级别的。
父亲站在大宅的门前,熟络地与门卫交谈着什么。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士。因此手持六尺棒的门卫的口气,听在我而耳里简直就是不成体统。不仅如此,似乎倒是父亲在他们面前显得更卑微一些。两人一来一往之间,时不时有其他武士从门里走出,父亲则是一一向他们点头鞠礼。
终于,我们被带到了门续上的一个类似御用部屋地方,那里并不属于主屋。有人端来了粗茶,候了没多久,一个看着还算有些派头的武士走了进来。父亲看到他,立马恭敬地低下了头,还不忘让一旁的我也拜了下去。然后他就口若悬河地说了起来。
什么大热天的如何如何啊,什么次男因为出生在正月元旦那天,所以取名一云云,总之就是各种寒暄。
父亲对面那个武士,在我一个孩子的眼里看来也没什么特别威严的感觉。年岁上也比父亲小了不少。父亲娶妻晚,中年得子的他那时候应该已经四十出头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小房间密不透风过于闷热的原因,反正整个人不太痛快。年幼的我心里掩不住的焦躁 ——堂堂德川御家人,凭什么要对一个大名家臣点头哈腰?我这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不说场面话不低头的气性,说不定就是那一刻养成的。足以见得当时的我,对父亲的行为有多么不齿。
请完了安,父亲从怀里摸出一个用半纸裹着的纸包,迅速推到了武士的跟前。关于那一包东西,父亲似乎并没有多提什么。
类似“小小意思……”或者“可喜可贺”的话到底有没有我也记不清了,总之拿出东西后,父亲抓起我的手腕,一句告辞也没有就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说到底就是贿赂嘛。就算这类东西是不可避免的礼仪,终究还是有碍公平的行为,因此偷偷摸摸地进行才是应有的做法吧。离开的时候,父亲一改来时对门卫的热情劲,二话没说就出了大宅。
你说说看,幕府御家人为何要向大名的家臣行贿?这道题还是有点难度的哦。
哦?的确如此啊。
代替上司跑腿么。一般来说都会往这个方向想吧。可无奈我那父亲却是个与世间权贵八竿子打不到关系的小官吏。
不跟你卖关子啦,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我父亲原本是在兵部大辅大人家中奉公的一名中间。中间 ——也就是下仆。当然不可能是武士。甚至连有正业的町人都谈不上。他们被叫作奴或折助,应该算是个受人轻视的低贱职业了。不是武士,所以说连家臣也算不上。这群人如果闹出了点什么事儿,往往会搬出主人的名号,还会煞有介事地学着武士的口气说话。如此狐假虎威的嘴脸,在江户市内可不太受人待见。
他们在随同主人出行时,会身披背后绣有家纹的深蓝色法被,腰缠柿色三尺带,掖起下摆露出光腿再穿上草鞋。那模样看着也有那么几分勇猛生气,然而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却黯淡无光,与小工没什么区别。不论是穷酸御家人家的,还是大名家的,中间差不多都这样,没几个干得了正事儿的家伙。
不过我父亲好像跟他们不太一样。他能读会写,脑子也好使。而且从他那体格来看,想必也是膂力过人。在明石藩的大宅工作的日子里,他成了那群有形无相的中间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中间的头头。
他家主人应该特别看重他吧。至少在我所经历的时代里,很少听说有中间在大名屋敷长年奉公的。毕竟大名与旗本御家人不同,有参觐交代[2]的制度。当主回到自己的辖地后,江户这边留下的武士就少了,奉公的下人就会余出来。可到了当主在府[3]期间,又会需要人手。尤其是参觐道中时,奉公人要没个一两百的可不成。
这种情势下,雇佣奉公人时一般会事先定下期限 ——有一年半载的,也不乏一个月三个月的,甚至还有为了给行列撑场面只在当天雇来的。
要管住这样的一群中间,没两把刷子怎么行。虽然中间的佣金按当时市价的话,就算是一年期的也不过三两,不过恐怕父亲那份远不止那么多。
尽管如此,按理说区区中间也不可能买得起天下御家人的株。若是国表[4]的足轻株倒也罢了,可要连名带家的买下幕臣头衔,就算只是个三十俵二人扶持的御先手组同心,那也少不了得花上好几百两啊。
这么大一笔钱,到底从哪里来的?
我并没有向谁打听过,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仅仅只是我的推测,但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离开明石藩的上屋敷后,父亲和我在愈发的酷热中走到了麻布。目的地是位于霞町的一家店铺。那是一家门面宽三间左右的商家,只是到底卖的什么东西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店里既没有家具什物也没摆置商品。
后来我才知道,麻布霞町的千束屋,是当时江户屈指的一家人宿。所谓人宿,干的是中介推荐的买卖,简单地说就是奉公人的掮客。父亲一进店,对着其貌不扬的主人就是一通阿谀奉承,末了也不顾旁人眼光,大大方方地就递上了好处。至于那时候的我,当然是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待我又长了些年岁再回想当时的场景,也就差不多明白了。
父亲应该是受明石藩主管委托,做起了中间的掮客,比如每介绍一个人多少提成一类的。他靠的是这笔一分一厘攒起来的收入,买到的御家人株。不仅如此,即使在他摇身一变成为武士后,他还一直活跃在千束屋与明石藩邸之间,干着同样的活计。
之所以让我同行,为的是再让我继承家业时,将这份美差也一并接手过去。抑或是打算让兄长继承武士的身份,而让我投身商场吧。不管是哪一个,正是因为看清了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我才成了一个忤逆父亲的败家子吧。
我以父亲为耻,以山口这姓氏为耻,连御家人子弟的身份都让我感到羞耻。以至于在我眼里,这世上所有的人 ——上到将军家下到中间小者,统统都成了一团团包裹着粪呕一类污秽物的玩意儿。
而即使是在我心里,也曾相信这世上还有那么一种存在,它的美与光芒是独一无二的 ——那就是剑之道。我是不知道你的家世如何,不过你我作为剑士的出身应当是不同的。
我就再说说父亲的事儿吧。他为人寡言少语,所以关于他的情况其实我了解并不多,不过他的买卖对象似乎并不限于明石藩。单是能确定父亲时常有进出的,就有三河田原的三宅大人、但马丰冈的京极大人这样的大名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这两家就在他作为中间工作的明石藩上屋敷的隔壁嘛。兴许是长年奉公混了个熟脸,也可能是他托了什么关系毛遂自荐的。总而言之,三宅坂上风风光光并排着的三家大名屋敷中的佣人,都是父亲介绍过去的。估计他的客户远不止这几家,不过那些都不重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经手的净是些大买卖。
我家不过三十俵二人扶持的低俸,竟还养着一个郎党[5]。那人叫弥太郎,虽然不算武士作的却是武士打扮。脑子倒是挺好使的,待人接物也是有模有样,父亲不在的时候,都是他在负责买卖方面的事。
又要尽到身为御家人的职责,还要靠掮客的活计来赚钱,想想也是相当困难的。不过父亲手下有弥太郎,正是有了两人的互相配合和协助,这一切才得以实现。
御先手组的职责是江户城的守卫。不过从前的工作并不像近来这样朝九晚五,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那时大部分的岗位都是按月轮换,也就是工作一个月,休整一个月。这样的形式下至守卫,上到御老中若年寄[6],甚至连奉行所都是北町南町每月轮番上阵。也就是说父亲只要好好干完一个月,第二月就能彻彻底底地休假度过,而因工作不在那个月,自然就是由弥太郎在买卖上操持安排。再说明白点,就是公务和私活儿都是按月轮着来的。
不过刚才我也提到过,掮客当中有像麻布霞町千束屋那样,正儿八经地打着“人宿”招牌的门店。按理说大名家要是需要人手,完全可以直接与他们交涉,但其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些不便放到台面上说事,父亲赚的就是这部分的钱。
中间小者的数量,从来都是宁滥毋缺,毕竟算是武士家的脸面,虽然实际上谁也没有养一群吃闲饭人的富余。但上屋敷的人跑去人宿招人,自然是有失体面,相反的也不可能把人宿的番头手代[7]传唤到上屋敷来。如此一来,像父亲这样能够在暗中传话的中间人就显得尤其重要。父亲的买卖能做得风生水起,其实就是抓住了武士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弱点。
虽然不知道这买卖具体怎么定的,但父亲既然向上屋敷的人和千束屋主人双方都递了好处,照理两边儿都能得益吧。人数乘上雇佣天数,从派人和收人处都抽点好处费,收入应该是相当可观了。他就是靠着这个买了要花上数百两的御家人株,顺理成章地成了德川大人的家臣。
试想一下。我打小就一心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御谱代子弟啊,当我一步步接近这样一个真相,我又怎么能欣然接受。我看不起父亲,憎恶这个世界。这世间就是一个大粪坑,人不过都是粪坑里的屎。哪有要对屎尽礼数的道理?又哪儿去找对屎毕恭毕敬的蠢货?既然大家都是屎,是碾碎还是除掉都任随我意。
注释:
[1]狂介、俊辅、闻多:分别是山县有朋、伊藤博文、井上馨曾经的名字。
[2]参觐交代: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3]在府:日本江户时代大名或其家臣在江户勤务。
[4]国表:自己的领国、乡里。
[5]郎党:又称郎从,武士的随从。
[6]若年寄:江户幕府的职务名称。直属于将军的仅次于老中的重要职务。
[7]番头、手代:日本古代商家职务。相当于大掌柜和领班。
到了这个年龄,就算过去再怎么不合,提起父亲总是心有怀念的。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父亲的事我知道的并不多。他本就是个极度寡言的人,又似乎总是不停地在工作,根本无暇陪陪孩子们。加上我又是个还未元服就离家出走的浪子,二十岁时就和试卫馆的众人一起去了京都。因此可以说两人间少有亲子之情吧。
我父亲姓山口名祐助。祐就是示字旁加上左右的右,助是帮助的助。也就是说山口是我的本姓,在数次改名换姓后,最后才定在了藤田五郎这个名字上。也不是说我害怕有人寻仇。只不过斋藤一之名在说书人口中被传得人尽皆知,再顶着那名字实在是有些羞耻。
原本是山口一。上洛之后成了斋藤一,与高台寺党较劲时回复旧姓改叫山口二郎,会津投降后又是一濑传八,和其他藩士一起移住斗南时就开始用藤田五郎这个名字了。
你叫什么?
梶原稔么。嚯……念作 MINORI而不是 MINORU,倒是风雅许多。好名字!
好好宝贝自己的名字。我不是想说什么祖上留下的或是父母给的那样的话。只不过要是随意改了名字,终有一天,会弄不清自己是谁。一个不明来历的人,纵然干了杀人的事儿,又让他到哪儿去反省。就像我一样,我总是认为杀人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某个人。
要是打从一开始我就用的山口一这个本名,估计会备受良心谴责,说不定老早就发狂而死了。这么一想,也许自己根本就像一只会脱皮的虫,每脱掉一层名为姓名的皮,连着罪孽深重的恶名也一同蜕去了。
当今那些位高权重的家伙,过去也不是现在的名儿啊,说到底也就跟我是一路人。他们改名,不是因为想要一个配得上如今身份地位的名号,仅仅只是想舍弃曾经罪孽深重的名字罢了。
那些曾被我们追得满京都小巷背街到处乱窜的不轨浪士幸存者,都换上了听起来挺威风的名字……什么山县有朋啊,伊藤博文还有井上馨的,还被世人奉为元勋。我可是还没忘啊,长州的狂介、俊辅和闻多[1],虽然如今在国内几乎被封了神,说到底不过都是我和冲田刀口下漏掉的逃犯而已。
罢了,输就输了,也没啥好说的。刚刚说到我父亲山口祐助了吧。
我频繁更名的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对山口这个姓氏毫无留恋。姓氏本应是祖上代代传下来的,授之于父母,本来说就算化名也不会改姓。你看那些不轨浪士不也是只改了名字,没人轻易改姓氏的不是?
可我对山口这个姓氏是真的没任何感情呀。可能因为它并非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吧。我父亲原本不过就是个有名无姓的中间小者,后来买了山口家的御家人株,这才成了武士,也就是常说的送金士族。
都以为武士的社会死板教条,但事实上它比人想象中的要随意。只要有钱,商人百姓照样能当上武士。这样的事,一时半会儿很难让人信服吧。不过毕竟武士不仅有传世的家名还有役职在身,因此付了钱却并不等于是将军招募了新人。穷武士卖身份的时候,其实是把家名、役职还有宅子一同交了出去。这一系列的财产权利,就被称为“株”。
说来也是挺玄乎的。一个叫山口某某的武士家宅里住着的人,有一天突然就被掉了包。第二天清晨,宅子里走出另一个自称是山口的陌生人,他熟稔地跟旁人打招呼并登城述职,而城内的朋辈也都若无其事地迎合这个新山口某某。兴许是事先去各处知会过了,不过其实士道到了尽头,各地已经不乏这样买卖株的例子,对如此荒诞的情景想必也是见怪不怪了。
你想想看啊。某天一大早去了军营报道,然后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一个人,与你所知的人姓名、军阶、职务都一样,唯独脸换了个模样,你会怎样?是不是会有被狐狸戏耍了的感觉?但只要知道对方除了脸,其他一切都是用钱买来的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世道就是如此。
就因为这些内情,父亲就算想聊聊祖辈的事儿也聊不起来。为了不因是送金士族这档子事被讥讽,他更是埋头苦干。于是乎跟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就更少了。
我还记得这样一件事。那应该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有一次父亲牵着我的手出门。那是仅有的一次与父亲一起外出的回忆。
好像是在盂兰盆节时四处拜访问候吧。就记得那时候蝉声吵得不行,天气也相当炎热。我上面虽然还有个大我一岁的哥哥,但他身体不太好性子也比较软弱,所以父亲对我抱的期望更多一些。
他怎么也想不到,到头来我却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浪荡子吧。我被从头到脚精心打扮了一番,身上的羽织袴却让我热得难受。父亲买来的地位是山口家的御先手同心,只能算御家人里的下层阶级。从幕府那儿能领到的俸禄是三十俵二人扶持,其实就相当于诸藩下面的足轻水平。只是换个叫法,顿时就觉得派头大了不少。我小时候啊,满心以为自己真的就是祖辈相传的御家人子弟。我知道送金士族这个事实,已经是许多年以后了。所谓御先手,顾名思义,那可是要为德川家打头阵的。只不过太平盛世持续太久,即便是武士株让没能耐的中间小者买了去似乎也无伤大雅。父亲有一副不输我的好体格,然而我却不曾见过他拿起竹刀的样子。
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到当班的时候英姿勃勃地登城。他的工作,应该是城门或城内的警备。
你可以想象一下 ——这样的一个父亲,在炎热的午后,牵着盛装模样的我,走在从牛込往御濠端的路上的情景。
半藏门到樱田门沿护渠的一路被叫做三宅坂,是因为路上有三宅对马守的大宅。而这个三宅家的附近,就是播州明石藩松平兵部大辅大人的宅子。冠松平姓氏的大名,纵观武鉴可谓比比皆是。但说到这位兵部大辅,那可是越前的名门,石高八万石,可要讲到规格排场,却是十万石级别的。
父亲站在大宅的门前,熟络地与门卫交谈着什么。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士。因此手持六尺棒的门卫的口气,听在我而耳里简直就是不成体统。不仅如此,似乎倒是父亲在他们面前显得更卑微一些。两人一来一往之间,时不时有其他武士从门里走出,父亲则是一一向他们点头鞠礼。
终于,我们被带到了门续上的一个类似御用部屋地方,那里并不属于主屋。有人端来了粗茶,候了没多久,一个看着还算有些派头的武士走了进来。父亲看到他,立马恭敬地低下了头,还不忘让一旁的我也拜了下去。然后他就口若悬河地说了起来。
什么大热天的如何如何啊,什么次男因为出生在正月元旦那天,所以取名一云云,总之就是各种寒暄。
父亲对面那个武士,在我一个孩子的眼里看来也没什么特别威严的感觉。年岁上也比父亲小了不少。父亲娶妻晚,中年得子的他那时候应该已经四十出头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小房间密不透风过于闷热的原因,反正整个人不太痛快。年幼的我心里掩不住的焦躁 ——堂堂德川御家人,凭什么要对一个大名家臣点头哈腰?我这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不说场面话不低头的气性,说不定就是那一刻养成的。足以见得当时的我,对父亲的行为有多么不齿。
请完了安,父亲从怀里摸出一个用半纸裹着的纸包,迅速推到了武士的跟前。关于那一包东西,父亲似乎并没有多提什么。
类似“小小意思……”或者“可喜可贺”的话到底有没有我也记不清了,总之拿出东西后,父亲抓起我的手腕,一句告辞也没有就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说到底就是贿赂嘛。就算这类东西是不可避免的礼仪,终究还是有碍公平的行为,因此偷偷摸摸地进行才是应有的做法吧。离开的时候,父亲一改来时对门卫的热情劲,二话没说就出了大宅。
你说说看,幕府御家人为何要向大名的家臣行贿?这道题还是有点难度的哦。
哦?的确如此啊。
代替上司跑腿么。一般来说都会往这个方向想吧。可无奈我那父亲却是个与世间权贵八竿子打不到关系的小官吏。
不跟你卖关子啦,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我父亲原本是在兵部大辅大人家中奉公的一名中间。中间 ——也就是下仆。当然不可能是武士。甚至连有正业的町人都谈不上。他们被叫作奴或折助,应该算是个受人轻视的低贱职业了。不是武士,所以说连家臣也算不上。这群人如果闹出了点什么事儿,往往会搬出主人的名号,还会煞有介事地学着武士的口气说话。如此狐假虎威的嘴脸,在江户市内可不太受人待见。
他们在随同主人出行时,会身披背后绣有家纹的深蓝色法被,腰缠柿色三尺带,掖起下摆露出光腿再穿上草鞋。那模样看着也有那么几分勇猛生气,然而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却黯淡无光,与小工没什么区别。不论是穷酸御家人家的,还是大名家的,中间差不多都这样,没几个干得了正事儿的家伙。
不过我父亲好像跟他们不太一样。他能读会写,脑子也好使。而且从他那体格来看,想必也是膂力过人。在明石藩的大宅工作的日子里,他成了那群有形无相的中间的核心人物,也就是中间的头头。
他家主人应该特别看重他吧。至少在我所经历的时代里,很少听说有中间在大名屋敷长年奉公的。毕竟大名与旗本御家人不同,有参觐交代[2]的制度。当主回到自己的辖地后,江户这边留下的武士就少了,奉公的下人就会余出来。可到了当主在府[3]期间,又会需要人手。尤其是参觐道中时,奉公人要没个一两百的可不成。
这种情势下,雇佣奉公人时一般会事先定下期限 ——有一年半载的,也不乏一个月三个月的,甚至还有为了给行列撑场面只在当天雇来的。
要管住这样的一群中间,没两把刷子怎么行。虽然中间的佣金按当时市价的话,就算是一年期的也不过三两,不过恐怕父亲那份远不止那么多。
尽管如此,按理说区区中间也不可能买得起天下御家人的株。若是国表[4]的足轻株倒也罢了,可要连名带家的买下幕臣头衔,就算只是个三十俵二人扶持的御先手组同心,那也少不了得花上好几百两啊。
这么大一笔钱,到底从哪里来的?
我并没有向谁打听过,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仅仅只是我的推测,但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离开明石藩的上屋敷后,父亲和我在愈发的酷热中走到了麻布。目的地是位于霞町的一家店铺。那是一家门面宽三间左右的商家,只是到底卖的什么东西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店里既没有家具什物也没摆置商品。
后来我才知道,麻布霞町的千束屋,是当时江户屈指的一家人宿。所谓人宿,干的是中介推荐的买卖,简单地说就是奉公人的掮客。父亲一进店,对着其貌不扬的主人就是一通阿谀奉承,末了也不顾旁人眼光,大大方方地就递上了好处。至于那时候的我,当然是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待我又长了些年岁再回想当时的场景,也就差不多明白了。
父亲应该是受明石藩主管委托,做起了中间的掮客,比如每介绍一个人多少提成一类的。他靠的是这笔一分一厘攒起来的收入,买到的御家人株。不仅如此,即使在他摇身一变成为武士后,他还一直活跃在千束屋与明石藩邸之间,干着同样的活计。
之所以让我同行,为的是再让我继承家业时,将这份美差也一并接手过去。抑或是打算让兄长继承武士的身份,而让我投身商场吧。不管是哪一个,正是因为看清了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我才成了一个忤逆父亲的败家子吧。
我以父亲为耻,以山口这姓氏为耻,连御家人子弟的身份都让我感到羞耻。以至于在我眼里,这世上所有的人 ——上到将军家下到中间小者,统统都成了一团团包裹着粪呕一类污秽物的玩意儿。
而即使是在我心里,也曾相信这世上还有那么一种存在,它的美与光芒是独一无二的 ——那就是剑之道。我是不知道你的家世如何,不过你我作为剑士的出身应当是不同的。
我就再说说父亲的事儿吧。他为人寡言少语,所以关于他的情况其实我了解并不多,不过他的买卖对象似乎并不限于明石藩。单是能确定父亲时常有进出的,就有三河田原的三宅大人、但马丰冈的京极大人这样的大名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这两家就在他作为中间工作的明石藩上屋敷的隔壁嘛。兴许是长年奉公混了个熟脸,也可能是他托了什么关系毛遂自荐的。总而言之,三宅坂上风风光光并排着的三家大名屋敷中的佣人,都是父亲介绍过去的。估计他的客户远不止这几家,不过那些都不重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经手的净是些大买卖。
我家不过三十俵二人扶持的低俸,竟还养着一个郎党[5]。那人叫弥太郎,虽然不算武士作的却是武士打扮。脑子倒是挺好使的,待人接物也是有模有样,父亲不在的时候,都是他在负责买卖方面的事。
又要尽到身为御家人的职责,还要靠掮客的活计来赚钱,想想也是相当困难的。不过父亲手下有弥太郎,正是有了两人的互相配合和协助,这一切才得以实现。
御先手组的职责是江户城的守卫。不过从前的工作并不像近来这样朝九晚五,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那时大部分的岗位都是按月轮换,也就是工作一个月,休整一个月。这样的形式下至守卫,上到御老中若年寄[6],甚至连奉行所都是北町南町每月轮番上阵。也就是说父亲只要好好干完一个月,第二月就能彻彻底底地休假度过,而因工作不在那个月,自然就是由弥太郎在买卖上操持安排。再说明白点,就是公务和私活儿都是按月轮着来的。
不过刚才我也提到过,掮客当中有像麻布霞町千束屋那样,正儿八经地打着“人宿”招牌的门店。按理说大名家要是需要人手,完全可以直接与他们交涉,但其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些不便放到台面上说事,父亲赚的就是这部分的钱。
中间小者的数量,从来都是宁滥毋缺,毕竟算是武士家的脸面,虽然实际上谁也没有养一群吃闲饭人的富余。但上屋敷的人跑去人宿招人,自然是有失体面,相反的也不可能把人宿的番头手代[7]传唤到上屋敷来。如此一来,像父亲这样能够在暗中传话的中间人就显得尤其重要。父亲的买卖能做得风生水起,其实就是抓住了武士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弱点。
虽然不知道这买卖具体怎么定的,但父亲既然向上屋敷的人和千束屋主人双方都递了好处,照理两边儿都能得益吧。人数乘上雇佣天数,从派人和收人处都抽点好处费,收入应该是相当可观了。他就是靠着这个买了要花上数百两的御家人株,顺理成章地成了德川大人的家臣。
试想一下。我打小就一心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御谱代子弟啊,当我一步步接近这样一个真相,我又怎么能欣然接受。我看不起父亲,憎恶这个世界。这世间就是一个大粪坑,人不过都是粪坑里的屎。哪有要对屎尽礼数的道理?又哪儿去找对屎毕恭毕敬的蠢货?既然大家都是屎,是碾碎还是除掉都任随我意。
注释:
[1]狂介、俊辅、闻多:分别是山县有朋、伊藤博文、井上馨曾经的名字。
[2]参觐交代: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3]在府:日本江户时代大名或其家臣在江户勤务。
[4]国表:自己的领国、乡里。
[5]郎党:又称郎从,武士的随从。
[6]若年寄:江户幕府的职务名称。直属于将军的仅次于老中的重要职务。
[7]番头、手代:日本古代商家职务。相当于大掌柜和领班。
相关热词搜索:一刀斋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