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2024-11-04 作者:周晓晴 来源:浅田次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窗外往来行人的响动打破了一夜的沉寂。我揉了一把脸,手指掠过红肿的眼睛,沾上了一抹潮湿。心中不禁幸叹:亏得如今不再是用纸笔行稿,否则还不知道会糊掉多少张稿纸。数百页文字交织成的画面,如走马灯般逐一晃过。八个声音,六位讲述人,一位听众,一纸遗书……雪藏在幕末动乱年代的真实,跨越几十年的岁月,在和平时代终见天日。这是关于曾经历乱世的人们的故事。是一位武士,一个杀人者,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个男人的故事。
如浅田次郎先生2014年春在第150届芥川·直木奖的纪念大会上所说,39岁才出道的他可算大器晚成。但这并不代表浅田先生早年疏于创作。相反,先生后期的许多作品,其实正是在年轻时所写下的大量底稿上整体更改、或重新加工而来的。《壬生义士传》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会上,曾担任先生责任编辑的羽鸟好之先生也透露,浅田先生虽被称为“小说的大众食堂”,但刚开始发表作品时并未涉猎过日本历史小说。
不过当初邀稿的时候,先生立刻表示手上有过去留下的底稿,因为自己从少年时代便十分崇拜新选组。正是这一次机缘巧合,才使先生二十多岁时写下的两百多页习作,再经过多次实地取材和无数磨砺,最终成为这本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壬生义士传》。我曾突发奇想:如果撇开时代与故事的背景,吉村贯一郎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生在美丽的南部;文武双全仪表堂堂;有一位羡煞旁人的漂亮妻子;膝下儿女优秀……这样一看,竟然如此完美。
可现实却是身为足轻的他过着食难果腹的日子,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只好脱藩。之后,他加入了如日中天的新选组,为了钱,不惜被称作“鬼贯”,双手沾满无数人的鲜血。他身着破旧的衣裳,不近女色不好酒肴,身为武士却终日挂着笑容,一脸软弱,但一拿刀却又所向披靡。
吉村贯一郎是矛盾的。说他是义士,但他不过是在想方设法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他对武士社会的不合理心存疑虑。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徘徊在武士不能逾越之界限的边缘,却也无法挣脱精神上的枷锁。他会为了几十文飞脚钱不顾体面地与人争论,却又会因为背叛了主家而满心羞愧,不动一粒南部的米饭。最终,他在临死前希望能够通过父亲的话语,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他的跌宕的经历和挣扎的内心,影射出了那个时代底层武士的无奈。
如在河水中逆流而上,愈接近遥远记忆的源头,面前人和事的轮廓便愈是清晰。多位讲述者的回忆,仿佛让人跟随他们的记忆一起认识、了解了那个叫作吉村贯一郎的男人。从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他,立体而真实。吉村只求妻儿能安然度日,哪知数年来妻子却是久病缠身,最终亡故。就连他那个口口声声称父亲为罪人的儿子,也背负了南部二十万石的荣耀战死,随他而去。原本为了保护南部一国不惜将他牺牲的那位挚友,却终究为了他赌上南部一国的命运,只为换得世人醒悟。
我们看到了结局,但吉村却无法知晓了。一切如此不尽人意,但在时代背景中却理所当然。吉村贯一郎其人,最初是出现在子母泽宽先生的新选组作品中,是在史实人物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浅田先生也曾在一次对谈中提到,自己作品中的那位出身北国的年轻听众,原型正是子母泽先生。吉村贯一郎在子母泽先生作品中不过是个仅有数十页篇幅的配角,而在《壬生义士传》中,他有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得不感叹浅田先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巧妙之行文,以及他对人物的勾勒,对读者内心柔软之处的把握。全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每一句话间的停顿,都有着它的意义。前期看似冗余的情节或描写,到后来也能让你心中一亮,为之恍然。也许是身为女性,情感比较容易波动的缘故。这一群男人的故事,让翻译时的我屡屡停下敲打键盘的手,去擦拭眼泪。
吉村贯一郎留给每个人的回忆,也同时感染着我。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情。我庆幸自己遇上了《壬生义士传》,它不仅让我感受到读完一本好书的畅快,也让处于迷茫的我得到了动力。我想,大家也许都能在书中人物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痕迹吧。如果说这本书唯一的遗憾,那只能是我的粗陋笔墨会让先生作品的还原度大打折扣。但我不后悔翻译了这部作品。我愿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也希求以此换来更多的批评与斧正。这,也是属于我的荣幸。
感谢在各种混乱中还支持我翻译工作的家人。感谢重庆出版社给予我这次机会。感谢编辑同时也是我的前辈的许宁先生在各方面上对我的包容、鼓励,以及在翻译工作中的帮助。感谢浅田次郎先生。
周晓晴
2014年11月10日
如浅田次郎先生2014年春在第150届芥川·直木奖的纪念大会上所说,39岁才出道的他可算大器晚成。但这并不代表浅田先生早年疏于创作。相反,先生后期的许多作品,其实正是在年轻时所写下的大量底稿上整体更改、或重新加工而来的。《壬生义士传》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会上,曾担任先生责任编辑的羽鸟好之先生也透露,浅田先生虽被称为“小说的大众食堂”,但刚开始发表作品时并未涉猎过日本历史小说。
不过当初邀稿的时候,先生立刻表示手上有过去留下的底稿,因为自己从少年时代便十分崇拜新选组。正是这一次机缘巧合,才使先生二十多岁时写下的两百多页习作,再经过多次实地取材和无数磨砺,最终成为这本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壬生义士传》。我曾突发奇想:如果撇开时代与故事的背景,吉村贯一郎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生在美丽的南部;文武双全仪表堂堂;有一位羡煞旁人的漂亮妻子;膝下儿女优秀……这样一看,竟然如此完美。
可现实却是身为足轻的他过着食难果腹的日子,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只好脱藩。之后,他加入了如日中天的新选组,为了钱,不惜被称作“鬼贯”,双手沾满无数人的鲜血。他身着破旧的衣裳,不近女色不好酒肴,身为武士却终日挂着笑容,一脸软弱,但一拿刀却又所向披靡。
吉村贯一郎是矛盾的。说他是义士,但他不过是在想方设法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他对武士社会的不合理心存疑虑。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徘徊在武士不能逾越之界限的边缘,却也无法挣脱精神上的枷锁。他会为了几十文飞脚钱不顾体面地与人争论,却又会因为背叛了主家而满心羞愧,不动一粒南部的米饭。最终,他在临死前希望能够通过父亲的话语,为自己的一生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他的跌宕的经历和挣扎的内心,影射出了那个时代底层武士的无奈。
如在河水中逆流而上,愈接近遥远记忆的源头,面前人和事的轮廓便愈是清晰。多位讲述者的回忆,仿佛让人跟随他们的记忆一起认识、了解了那个叫作吉村贯一郎的男人。从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他,立体而真实。吉村只求妻儿能安然度日,哪知数年来妻子却是久病缠身,最终亡故。就连他那个口口声声称父亲为罪人的儿子,也背负了南部二十万石的荣耀战死,随他而去。原本为了保护南部一国不惜将他牺牲的那位挚友,却终究为了他赌上南部一国的命运,只为换得世人醒悟。
我们看到了结局,但吉村却无法知晓了。一切如此不尽人意,但在时代背景中却理所当然。吉村贯一郎其人,最初是出现在子母泽宽先生的新选组作品中,是在史实人物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浅田先生也曾在一次对谈中提到,自己作品中的那位出身北国的年轻听众,原型正是子母泽先生。吉村贯一郎在子母泽先生作品中不过是个仅有数十页篇幅的配角,而在《壬生义士传》中,他有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得不感叹浅田先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巧妙之行文,以及他对人物的勾勒,对读者内心柔软之处的把握。全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每一句话间的停顿,都有着它的意义。前期看似冗余的情节或描写,到后来也能让你心中一亮,为之恍然。也许是身为女性,情感比较容易波动的缘故。这一群男人的故事,让翻译时的我屡屡停下敲打键盘的手,去擦拭眼泪。
吉村贯一郎留给每个人的回忆,也同时感染着我。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情。我庆幸自己遇上了《壬生义士传》,它不仅让我感受到读完一本好书的畅快,也让处于迷茫的我得到了动力。我想,大家也许都能在书中人物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痕迹吧。如果说这本书唯一的遗憾,那只能是我的粗陋笔墨会让先生作品的还原度大打折扣。但我不后悔翻译了这部作品。我愿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也希求以此换来更多的批评与斧正。这,也是属于我的荣幸。
感谢在各种混乱中还支持我翻译工作的家人。感谢重庆出版社给予我这次机会。感谢编辑同时也是我的前辈的许宁先生在各方面上对我的包容、鼓励,以及在翻译工作中的帮助。感谢浅田次郎先生。
周晓晴
2014年11月10日
相关热词搜索:壬生义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