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警讯频传
2025-06-25 作者:慕容美 来源:慕容美作品集 点击:
现在,五凤和四鹰已倾巢而出,整个五凤帮几乎已呈真空状态,如果有强敌乘虚侵犯,只凭抱病在身的师母冷面仙子和雷阴婆,加上一个师妹蓝家凤,如何支撑大局?
他至此不由又想到五凤帮的两个太上护法——天山胖瘦双魔。
先前虽听说这两个老魔是被司徒浮使计支使出去,但现在想起来,却似乎有点不对,因为他们已出去十多天了,如果没有什么实际的任务必须完成,而仅是被骗,早该赶回来了。
那么,他们要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呢?
什么任务这样艰钜,而要劳动到他们两个呢?
还有,半月前在洛阳城中所见的那三辆马车,天青色“一”字眉的少女和两个妇人,以及只见白发的老妇,到底是何门道?
他心中一片乱丝,苦苦地思索着,分析着,始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得不出一个自认为最恰当的答案来。
憋在心中,十分气闷,他忍不住便把所想的事告诉了走在前面的弄月老人。
弄月老人一边走,一边沉吟着道:“这叫做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你师母虽然生性好强,却不是做事没把握的人,尤其这次吃了亏后,凡事当必更加谨慎。王屋根本重地的安全,她定有妥善计较,不必杞忧!”
仰面思索了一下,又道:“天山两个老儿,无论他们的任务为何,总不致不利于你们天龙堡方面,因为五凤帮既已订下中秋之约,在此期前,就决不会对你师父采取什么行动。至于域外来人,则更无须烦心,我们现在正赶往洛阳,到了洛阳,迟早会弄个明白的。”
七八月间的“秋老虎”,仍然是够人瞧的!
洛阳城中,一片闷热。
葛品扬等一行鉴于此行的主要在朝阳居,为了便利窥探、监视,就在距朝阳居约二箭之地的一家红叶客栈歇下脚来。
吃过午饭,常平因恐师父天龙老人起程北上,急于赶回复命,乃就匆匆辞去。
葛品扬与他这位大师兄,近年来会短离长,不胜依依,一直把常平送到北门,才独自走回。
他走了几步,看看天时还早,白天回客栈中也无所事事,便沿着阳东大街(即朝阳街)一路间逛下去。
转了两个弯,迎面一家四面敞窗的茶楼,门头挂着怀素草书的三字招牌:“一品轩”!
葛品扬心头一突,立即联想起终南派的一品轩花厅,也想起了稳重娴淑的白大姐,想起了温柔痴心的巫云绢,连带地更想起了许多往事。
他走入茶楼坐下,随意叫了几样细点,翘起腿,细细品嚼着。
午后尤其闷热,座中茶客不多,大家在闭目昼寝,有的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有的口角溢出唾涎。
葛品扬向四下扫视一眼,不禁皱眉。
猛闻一个沙哑声音咳了一声道:“二掌柜的,那几个娘儿们可真邪气得紧,根本不知什么叫害羞,整天抛头露面地到处乱跑,逢人便打听洛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古迹,有什么名胜?只要人家肯带她们去,她们跟着就走。咱看呀,二掌柜的,只要你哄她们说有什么古迹在你家后院里,咱‘快嘴’与你赌一百串钱,保管她们会一直跟你上床——”
话语被一阵哄笑打断。
葛品扬早已循声看去。
东边靠墙一张茶桌旁坐着六个人,都是商人模样。
说话的是一个薄嘴唇、招风耳的高瘦个子,正一手摇着纸扇,一手抓起茶点,边吃边说。
一个满面横肉的中年胖子,正半躺在藤椅里,敞开夏布褂子,露出大肚子,眯着眼睛听着,大约就是什么“二掌柜的”。
葛品扬当然不把这些市井中人放在眼内,却为高瘦个子那几句“娘儿们”吸引了注意。
他想:哪有这样的姑娘家?难道会是她们不成?
忽听那中年胖子期期地笑道:“那要看你这狗头军师的手段如何了。”
那高瘦个子一咧牙,只是笑,那份德性真叫人见了难过。
倏地,他“噫”了一声,望着门外,双目发直。
所有眼光立时跟着向门外集中看去。
只见四个拖着长裙,一式天青色“一”字眉的少女,正由对街向这边缓缓走来。
走着、说着、笑着,完全无视于路人的好奇侧目,一派泰然。
葛品扬心中一阵狂跃,匆匆付了茶账,由侧门走出,奔回寄居的红叶客栈。
因为他要从行囊中取几样易容化装的物品备用,并顺便招呼二老一声。
未容二老细问,他又快步如飞,朝一品轩方向奔去。
总算他一切行动都快,在一品轩附近一条横街上赶上她们了。
这时,四女中那个年纪较长的正在向一个站在店门口,抱着水烟袋的胖老板娇声发问:“请教大伯,天津桥在哪儿?应从哪一边去?”
胖老板直着眼,咽了一口口水,刚待开口作答,猛听店内蓬地一声,一个黄脸婆娘,手执鸡毛帚,满脸杀气,冲出门来。
胖老板一缩脖子,好像鸡毛帚已打在他秃顶上,咳了一声,板着脸道:“不知道!”
人已疾转身,躲过黄脸婆,向内窜去,一副可怜相。
葛品扬恨不得上前给他一掌,暗骂:市侩无聊,人家以礼相询,竟这样混蛋,简直丢尽中原礼义之邦的脸,笑话传到番邦化外去了。
不料她们却毫无不快之色,那个问话年长的少女含笑说道:“对不起,谢谢啦。”
一面又率同另三个少女继续向前走去。
葛品扬再不迟疑,悄悄躲入小巷内,找了一处隐僻墙角,匆匆易好容,套上一件外衣,绕路赶到前面街口等着。
眼见她们载说载笑地走了过来,他轻咳一声,背负着手,迎将上去。
她们一见葛品扬,互看一眼,那个最小的,约莫十六七岁吧?眉眼一开,学着中原女人的“万福”礼,向葛品扬福了一下,黄莺弄舌地娇声问道:“请教这位老伯伯,天津桥由哪边去?——谢谢你。”
她说滑了口,还没等人回答,就先谢了出来。
葛品扬忍住笑,捋髯点头道:“这个么,小姑娘问对了,只有老汉知道。老汉世居洛阳,而且世代书香,只怕整个洛阳城中,也找不出比老汉对这些古迹更清楚的人了。”
她们一面静静地听着,就像怕漏了一字似的,一面围向他。那小的叫道:“真好呀,请老伯伯先说天津桥吧!”
另一个抢着说:“还有白马寺。”
第三个立即跟上:“还有迎恩寺什么什么的。”
那年长的一挥手道:“别吵,听老伯伯指教。”
那小的嘟起小嘴道:“是我先问天津桥嘛。”
葛品扬咳了一声说道:“没关系,老汉都知道,天津桥在城外。老汉,咳咳,可惜年纪大了,腿硬了,如是三十年前呀——”
那年长的忙道:“可以雇车,老伯伯,对不起,我们请您老人家坐车,就算您老人家带孙女儿出城去玩儿的吧。”
那小的又叫道:“我请老伯伯喝酒,我叫做雅真。”
葛品扬故意沉吟了一下,点头道:“好。”
洛阳城中,车如流水马如龙,雇车代步太方便了,很快便雇得了一辆敞篷大马车,她们先合力把葛品扬扶上前面车座,然后抢在他的身边坐下。年长的那个由袖底摸出一锭核桃大的紫金,往车把式手中一塞,回头向葛品扬道:“老伯伯,叫他向哪边走?”
车把式接着紫金,正在发怔。葛品扬看了看方向,咳了一声,喝道:“小哥,向东,掌稳一些,老汉这副老骨头经不起颠,好好的,等下姑娘们还有酒钱赏。”
车把式吸了一口气道:“我的妈,这么大的金子,我王三恐怕一辈子也赚不到,难怪今天一早喜鹊当头叫,发财啦,可以娶媳妇儿啦。”
有了钱,自然地精神陡长,他叱喝一声,“劈啪”一鞭,声辚辚,冲破人墙,向前驰去,好神气!
那小的偏头看着葛品扬道:“老伯伯,你可是腿酸么?我给你捶捶,我最会捶,我常给姥姥捶,姥姥说我捶得最好哩。”
“姥姥?”葛品扬心神一震,忙沉住气,淡淡问道:“姥姥是谁呀?”
她刚要开口,却被那个年长的“一”字天青眉一扬止住。
葛品扬暗恨道:不怕丫头奸似鬼,也吃老爷洗脚水。等着瞧吧!
他摸摸髯,笑道:“老汉先说些洛阳天津桥的典故给姑娘们听听。”
她们齐都眼中一亮,一致看向他。
葛品扬沉吟着,忽然想到:如果一一说出来,恐怕说破嘴也说不完,只好拣她们急欲知道的随便说一些,反正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要由她们口中找出“典故”呢。
当下,清了一清喉咙道:“当隋炀帝建东京后,把洛阳城扩大为七十里方圆,南到伊关口北部山下,把洛水、缠水、伊水、涧水一起包括在城垣之内。隋大业初年,沿洛河两岸,筑高楼四座,用大船锁炼做成浮桥。宋代邵龙有诗: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是说那桥上的热闹盛况——”
她们似乎都为之神往,那小的问道:“现在呢?”
年长的那个白眼道:“别打岔好不好?”
葛品扬知道说话之妙,在于起、承、转、合,于是他像写文章般地故意加以渲染道:“天津桥边,原本有个洛神庙,桥头上又有个文峰阁,高有十丈,共分三层,正门顶上挂著“步接三台”的横额。附近又有个五眼井,据说是三国时曹操饮马之处——”
那小的“哦”着道:“曹操?他在那儿牵马喝水?”
葛品扬自顾说下去道:“关于这座桥,白居易还有一首诗说得很好。”
年长的凝声道:“请老伯伯念给我们听听好吗?”
葛品扬捋着髯,仰面闭目吟哦着:“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他抑扬顿挫地刚刚念完,猛听小的“噢”了一声道:“奇怪,这不是姥姥时常念的么?”
葛品扬不禁暗叫:这里面又有蹊跷——
他正想顺势发问,却瞥见那年长的正瞪着那小的,心中又是一动,忖道:是了,这年纪大点的丫头比较懂事,想必那个姥姥就是那个白发老妇。每次年长的不准小的提到姥姥,小的便噤若寒蝉,可见那个姥姥十分厉害,并有着某种忌讳,否则,绝不致如此。那么,要想套她们口风,就非向少不解事的小的身上下手不可,即使不能支开另外三个,也要设法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自露马脚。
他心神一定,又自闭目养神起来。
只听年长的柔声说道:“老伯伯真好博学呀,咱们碰到老夫子了。请教‘洛阳纸贵’这个词儿,出自何典?”
葛品扬暗笑道:这丫头无话找话,以图掩饰,蛮聪明的呢。
忙张目一笑道:“姑娘可是要考考老汉?”
她道:“不敢,不敢,老伯伯只管叫我雅凡好了。”
又指指另外二女道:“二妹雅心,三妹雅梦。”
葛品扬叼念着道:“雅凡、雅心、雅梦、雅真,好脱俗的名字,姑娘们确也文雅得很呢。”
雅真“咭”的笑起来说:“咱们其实野得很的。你们中原的人真奇怪,讲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还要女人把脚扎小——”
她说到这里,又被雅凡白眼止住。
葛品扬装作未见,点头道:“此谓乡同俗异,风土不同,姑娘们莫非——”
雅真脱口道:“咱们不是你们中原人。”
雅凡忙接着:“咱们正为仰慕中原风土人物而来,还请老夫子多多指教。”
葛品扬捋髯道:“哪里话,咳咳。关于姑娘所问洛阳纸贵一语,源出左思的《三都赋》,敝乡(指洛阳城)文风更盛,人才济济。汉代,班超随母来到洛阳,贫无立足之地,乃投笔从戒,立功绝城,万里封候。‘贾傅三年谪’的贾谊,著有《过秦论》,不在左思十年才成的《三都赋》之下。文史有文彦博、司马光,道学有张载等人。唐以下,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东方虬、宋之问、杜工部、李谪仙、张说、裴度、贺知章、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均曾游过于此或终老此乡,漪欤,盛哉。”
雅真咋舌道:“这么多人?我记不清楚了。”
葛品扬老气横秋地道:“这只是举例而已,真要说起来,车载斗量都不够形容。洛阳东关铜驼巷,还有老子故宅,又有宓妃祠。李义山诗云:贾马窥窜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石崇曾筑金谷园于城郊外,以藏其爱妾绿珠,又有红叶题诗的艳迹。
“名园十有八,盛种花王(牡丹),大者可以用作屋梁。姑娘们可知洛阳牡丹罕天下之说?”
她们正听得入神,闻问方自一怔。
猛听车把式一声叱喝道:“老爷!嗨,姑娘,到了。”
勒马停下马车。
她们争相探头四望。
雅真当先跳下车来,“噫”了一声道:“这是什么地方?”
葛品扬一边吃力地跨下车,一边笑道:“就是姑娘们要找的天津桥。”
她们都傻了眼。
原来,所谓天下第一名桥的洛阳天津桥早已废圯,只剩下了一穹月形的桥洞了,萧索地危立于洛水中央。
葛品扬拭着汗,喘着气,解嘲似的道:“这么热的天气,老远跑来看一个桥洞,咳咳,这就是凭吊古迹。姑娘们要看古迹,只能如是观,任何古迹差不多都与这个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雅其气得跺脚道:“走,不看了,其他的地方也不要去啦!”
一头钻入车中,发了姑娘小性子。
雅凡一笑道:“真不懂事,看古迹本来就是抚今思昔,遥想当年盛极一时的风光,如果仍和以前一样兴盛,也不成其为古迹了。”
葛品扬不住点头道:“然也,姑娘高论,老汉佩服。”
雅真在车中叫道:“你们不走,我可要先走啦。”
葛品扬心中一沉,迅忖道:好容易得着这个“打听”的机会,怎能轻易放过,如果她们一去就此不再现身,岂不麻烦了?得赶快想个办法。
刚想到这里,忽见雅凡向他福了一下道:“老夫子辛苦了,咱们先请您喝了酒,再申谢意。”
一面已举手请他上车。
葛品扬不禁大急,咳了一声道:“不忙,其实,可观赏游览的地方多得很,只要姑娘们有兴致,老汉自当奉陪。”
突然双目一直,发现河边柳荫下正有三个村妇向这边窥视着。
他心中不禁暗叫:糟了!偏又狭路相逢,怎会这么巧?
原来,那三个村妇,赫然竟是经过易容化装的龙女和黄、青两凤!
他暗暗嘀咕,尚幸龙女等并未现身出来找“岔”,揭穿他的行藏。
冷眼又瞥见黄凤和龙女附耳说了几句话,匆匆于荒草间丢下一物,悄悄隐去。
雅凡过来要扶他上车。
他忙道:“谢谢啦,老汉想起这附近有位老友已好几次约老汉对枰(弈棋),今天难得顺路,就此别过。姑娘们如有事要老汉效劳,可于明日午后去一品轩相召。”
他拱拱手,径自转向左面走去。
四女歉然地互看了一眼。雅心迅步跟上,由怀中取出一个白色小香囊,塞入他袖底道:“这个,请老夫子收着。咱们姐妹住在朝阳居,你老想必知道。三五天内,咱们就要走了,以后有机会再向老夫子请教。”
人已翩然转身,与雅凡、雅梦一起隐入车内,还掀开车帘,向他挥手。车把式皮鞭起处,马车绝尘驰去。
葛品扬本不想接受人家馈赠,却因那白色香囊是用千层针织成的,竟不知由何处打开?一时好奇,也就笑纳下来,目送香尘已远,这才又躲回原处,于柳荫荒草中找出一条黄色香巾,上面用眉笔草写着一行字迹——
“令师已到洛阳,别尽与女人穷混,小心!”
葛品扬入目这行字,心中狂跃,同时又有点啼笑皆非:你们未免也太作弄人了,既然好意通知我师父已来洛阳,却不说明落脚何处,叫我干着急——
转而一想:这怎么可以错怪人家,她们想必也只是听人说或偶然发现,根本也不知师父落脚之地。不过,且别管它,只要师父真的来了,凭天龙老人四字,足够震动洛阳,还怕找不到?最多找此间丐帮分舵问一问就是了。
丐帮弟子,遍布天下,葛品扬很快便找到了一个“一结”老丐,由此老丐把他带到丐帮洛阳分舵。
整个丐帮洛阳分舵中,一片紧张混乱。正副分舵主都不在,只有一个留守的头目主持一切。一问:师父果然已来了洛阳,连龙门棋士古今同也来了。再问落脚地点,那留守头目也不知道,只说正在分头探听中,要等分舵主回来才知详情。
葛品扬本想坐候,却因不知分舵主究竟何时才能回来,乃只得暂且辞出。临行留下地址,交代那位留守丐目,一待分舵主回舵,立即派人与他或同住的“两老”取得联络。
他走出丐帮分舵,回复原来面目,赶回红叶客栈,一进房,只见弄月老人正面色凝重地与医圣毒王低声交谈着。
弄月老人看了他一眼,突然严肃地道:“你少露锋芒,可知西域那班番僧也到了洛阳?好像等待着什么。我们本就人单势孤,你一人落单,可知后果?”
葛品扬情知老人是出于一片关怀善意,而实际情形也的确如此,当下低下头,不敢声辩。
弄月老人见他如此,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隔了好半晌,葛品扬才抬起头来,连咳数声,扼要地把自己和雅凡等四女邂逅,与师妹等巧遇,以及走访丐帮洛阳分舵,证实师父和龙门棋士古老前辈确已来到洛阳的一番经过情形说了一遍。
弄月老人矍然道:“令师也来了,可能也已有所知,决不会是偶然巧合。”
医圣毒王插口道:“既然天龙道友和古道友适时赶到,我们更该尽速设法与他们会合一处才对。”
弄月老人点头道:“好,只是丐帮弟子随时会有消息送来,司徒兄不妨在此留守,由我与品扬到几处他们可能落脚的地方看看。”
转身一挥手道:“品扬,走,你大师兄可能与你师父两下中途错过了。”
他至此不由又想到五凤帮的两个太上护法——天山胖瘦双魔。
先前虽听说这两个老魔是被司徒浮使计支使出去,但现在想起来,却似乎有点不对,因为他们已出去十多天了,如果没有什么实际的任务必须完成,而仅是被骗,早该赶回来了。
那么,他们要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呢?
什么任务这样艰钜,而要劳动到他们两个呢?
还有,半月前在洛阳城中所见的那三辆马车,天青色“一”字眉的少女和两个妇人,以及只见白发的老妇,到底是何门道?
他心中一片乱丝,苦苦地思索着,分析着,始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得不出一个自认为最恰当的答案来。
憋在心中,十分气闷,他忍不住便把所想的事告诉了走在前面的弄月老人。
弄月老人一边走,一边沉吟着道:“这叫做事不关心,关心则乱!你师母虽然生性好强,却不是做事没把握的人,尤其这次吃了亏后,凡事当必更加谨慎。王屋根本重地的安全,她定有妥善计较,不必杞忧!”
仰面思索了一下,又道:“天山两个老儿,无论他们的任务为何,总不致不利于你们天龙堡方面,因为五凤帮既已订下中秋之约,在此期前,就决不会对你师父采取什么行动。至于域外来人,则更无须烦心,我们现在正赶往洛阳,到了洛阳,迟早会弄个明白的。”
七八月间的“秋老虎”,仍然是够人瞧的!
洛阳城中,一片闷热。
葛品扬等一行鉴于此行的主要在朝阳居,为了便利窥探、监视,就在距朝阳居约二箭之地的一家红叶客栈歇下脚来。
吃过午饭,常平因恐师父天龙老人起程北上,急于赶回复命,乃就匆匆辞去。
葛品扬与他这位大师兄,近年来会短离长,不胜依依,一直把常平送到北门,才独自走回。
他走了几步,看看天时还早,白天回客栈中也无所事事,便沿着阳东大街(即朝阳街)一路间逛下去。
转了两个弯,迎面一家四面敞窗的茶楼,门头挂着怀素草书的三字招牌:“一品轩”!
葛品扬心头一突,立即联想起终南派的一品轩花厅,也想起了稳重娴淑的白大姐,想起了温柔痴心的巫云绢,连带地更想起了许多往事。
他走入茶楼坐下,随意叫了几样细点,翘起腿,细细品嚼着。
午后尤其闷热,座中茶客不多,大家在闭目昼寝,有的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有的口角溢出唾涎。
葛品扬向四下扫视一眼,不禁皱眉。
猛闻一个沙哑声音咳了一声道:“二掌柜的,那几个娘儿们可真邪气得紧,根本不知什么叫害羞,整天抛头露面地到处乱跑,逢人便打听洛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古迹,有什么名胜?只要人家肯带她们去,她们跟着就走。咱看呀,二掌柜的,只要你哄她们说有什么古迹在你家后院里,咱‘快嘴’与你赌一百串钱,保管她们会一直跟你上床——”
话语被一阵哄笑打断。
葛品扬早已循声看去。
东边靠墙一张茶桌旁坐着六个人,都是商人模样。
说话的是一个薄嘴唇、招风耳的高瘦个子,正一手摇着纸扇,一手抓起茶点,边吃边说。
一个满面横肉的中年胖子,正半躺在藤椅里,敞开夏布褂子,露出大肚子,眯着眼睛听着,大约就是什么“二掌柜的”。
葛品扬当然不把这些市井中人放在眼内,却为高瘦个子那几句“娘儿们”吸引了注意。
他想:哪有这样的姑娘家?难道会是她们不成?
忽听那中年胖子期期地笑道:“那要看你这狗头军师的手段如何了。”
那高瘦个子一咧牙,只是笑,那份德性真叫人见了难过。
倏地,他“噫”了一声,望着门外,双目发直。
所有眼光立时跟着向门外集中看去。
只见四个拖着长裙,一式天青色“一”字眉的少女,正由对街向这边缓缓走来。
走着、说着、笑着,完全无视于路人的好奇侧目,一派泰然。
葛品扬心中一阵狂跃,匆匆付了茶账,由侧门走出,奔回寄居的红叶客栈。
因为他要从行囊中取几样易容化装的物品备用,并顺便招呼二老一声。
未容二老细问,他又快步如飞,朝一品轩方向奔去。
总算他一切行动都快,在一品轩附近一条横街上赶上她们了。
这时,四女中那个年纪较长的正在向一个站在店门口,抱着水烟袋的胖老板娇声发问:“请教大伯,天津桥在哪儿?应从哪一边去?”
胖老板直着眼,咽了一口口水,刚待开口作答,猛听店内蓬地一声,一个黄脸婆娘,手执鸡毛帚,满脸杀气,冲出门来。
胖老板一缩脖子,好像鸡毛帚已打在他秃顶上,咳了一声,板着脸道:“不知道!”
人已疾转身,躲过黄脸婆,向内窜去,一副可怜相。
葛品扬恨不得上前给他一掌,暗骂:市侩无聊,人家以礼相询,竟这样混蛋,简直丢尽中原礼义之邦的脸,笑话传到番邦化外去了。
不料她们却毫无不快之色,那个问话年长的少女含笑说道:“对不起,谢谢啦。”
一面又率同另三个少女继续向前走去。
葛品扬再不迟疑,悄悄躲入小巷内,找了一处隐僻墙角,匆匆易好容,套上一件外衣,绕路赶到前面街口等着。
眼见她们载说载笑地走了过来,他轻咳一声,背负着手,迎将上去。
她们一见葛品扬,互看一眼,那个最小的,约莫十六七岁吧?眉眼一开,学着中原女人的“万福”礼,向葛品扬福了一下,黄莺弄舌地娇声问道:“请教这位老伯伯,天津桥由哪边去?——谢谢你。”
她说滑了口,还没等人回答,就先谢了出来。
葛品扬忍住笑,捋髯点头道:“这个么,小姑娘问对了,只有老汉知道。老汉世居洛阳,而且世代书香,只怕整个洛阳城中,也找不出比老汉对这些古迹更清楚的人了。”
她们一面静静地听着,就像怕漏了一字似的,一面围向他。那小的叫道:“真好呀,请老伯伯先说天津桥吧!”
另一个抢着说:“还有白马寺。”
第三个立即跟上:“还有迎恩寺什么什么的。”
那年长的一挥手道:“别吵,听老伯伯指教。”
那小的嘟起小嘴道:“是我先问天津桥嘛。”
葛品扬咳了一声说道:“没关系,老汉都知道,天津桥在城外。老汉,咳咳,可惜年纪大了,腿硬了,如是三十年前呀——”
那年长的忙道:“可以雇车,老伯伯,对不起,我们请您老人家坐车,就算您老人家带孙女儿出城去玩儿的吧。”
那小的又叫道:“我请老伯伯喝酒,我叫做雅真。”
葛品扬故意沉吟了一下,点头道:“好。”
洛阳城中,车如流水马如龙,雇车代步太方便了,很快便雇得了一辆敞篷大马车,她们先合力把葛品扬扶上前面车座,然后抢在他的身边坐下。年长的那个由袖底摸出一锭核桃大的紫金,往车把式手中一塞,回头向葛品扬道:“老伯伯,叫他向哪边走?”
车把式接着紫金,正在发怔。葛品扬看了看方向,咳了一声,喝道:“小哥,向东,掌稳一些,老汉这副老骨头经不起颠,好好的,等下姑娘们还有酒钱赏。”
车把式吸了一口气道:“我的妈,这么大的金子,我王三恐怕一辈子也赚不到,难怪今天一早喜鹊当头叫,发财啦,可以娶媳妇儿啦。”
有了钱,自然地精神陡长,他叱喝一声,“劈啪”一鞭,声辚辚,冲破人墙,向前驰去,好神气!
那小的偏头看着葛品扬道:“老伯伯,你可是腿酸么?我给你捶捶,我最会捶,我常给姥姥捶,姥姥说我捶得最好哩。”
“姥姥?”葛品扬心神一震,忙沉住气,淡淡问道:“姥姥是谁呀?”
她刚要开口,却被那个年长的“一”字天青眉一扬止住。
葛品扬暗恨道:不怕丫头奸似鬼,也吃老爷洗脚水。等着瞧吧!
他摸摸髯,笑道:“老汉先说些洛阳天津桥的典故给姑娘们听听。”
她们齐都眼中一亮,一致看向他。
葛品扬沉吟着,忽然想到:如果一一说出来,恐怕说破嘴也说不完,只好拣她们急欲知道的随便说一些,反正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要由她们口中找出“典故”呢。
当下,清了一清喉咙道:“当隋炀帝建东京后,把洛阳城扩大为七十里方圆,南到伊关口北部山下,把洛水、缠水、伊水、涧水一起包括在城垣之内。隋大业初年,沿洛河两岸,筑高楼四座,用大船锁炼做成浮桥。宋代邵龙有诗: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是说那桥上的热闹盛况——”
她们似乎都为之神往,那小的问道:“现在呢?”
年长的那个白眼道:“别打岔好不好?”
葛品扬知道说话之妙,在于起、承、转、合,于是他像写文章般地故意加以渲染道:“天津桥边,原本有个洛神庙,桥头上又有个文峰阁,高有十丈,共分三层,正门顶上挂著“步接三台”的横额。附近又有个五眼井,据说是三国时曹操饮马之处——”
那小的“哦”着道:“曹操?他在那儿牵马喝水?”
葛品扬自顾说下去道:“关于这座桥,白居易还有一首诗说得很好。”
年长的凝声道:“请老伯伯念给我们听听好吗?”
葛品扬捋着髯,仰面闭目吟哦着:“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他抑扬顿挫地刚刚念完,猛听小的“噢”了一声道:“奇怪,这不是姥姥时常念的么?”
葛品扬不禁暗叫:这里面又有蹊跷——
他正想顺势发问,却瞥见那年长的正瞪着那小的,心中又是一动,忖道:是了,这年纪大点的丫头比较懂事,想必那个姥姥就是那个白发老妇。每次年长的不准小的提到姥姥,小的便噤若寒蝉,可见那个姥姥十分厉害,并有着某种忌讳,否则,绝不致如此。那么,要想套她们口风,就非向少不解事的小的身上下手不可,即使不能支开另外三个,也要设法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自露马脚。
他心神一定,又自闭目养神起来。
只听年长的柔声说道:“老伯伯真好博学呀,咱们碰到老夫子了。请教‘洛阳纸贵’这个词儿,出自何典?”
葛品扬暗笑道:这丫头无话找话,以图掩饰,蛮聪明的呢。
忙张目一笑道:“姑娘可是要考考老汉?”
她道:“不敢,不敢,老伯伯只管叫我雅凡好了。”
又指指另外二女道:“二妹雅心,三妹雅梦。”
葛品扬叼念着道:“雅凡、雅心、雅梦、雅真,好脱俗的名字,姑娘们确也文雅得很呢。”
雅真“咭”的笑起来说:“咱们其实野得很的。你们中原的人真奇怪,讲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还要女人把脚扎小——”
她说到这里,又被雅凡白眼止住。
葛品扬装作未见,点头道:“此谓乡同俗异,风土不同,姑娘们莫非——”
雅真脱口道:“咱们不是你们中原人。”
雅凡忙接着:“咱们正为仰慕中原风土人物而来,还请老夫子多多指教。”
葛品扬捋髯道:“哪里话,咳咳。关于姑娘所问洛阳纸贵一语,源出左思的《三都赋》,敝乡(指洛阳城)文风更盛,人才济济。汉代,班超随母来到洛阳,贫无立足之地,乃投笔从戒,立功绝城,万里封候。‘贾傅三年谪’的贾谊,著有《过秦论》,不在左思十年才成的《三都赋》之下。文史有文彦博、司马光,道学有张载等人。唐以下,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东方虬、宋之问、杜工部、李谪仙、张说、裴度、贺知章、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均曾游过于此或终老此乡,漪欤,盛哉。”
雅真咋舌道:“这么多人?我记不清楚了。”
葛品扬老气横秋地道:“这只是举例而已,真要说起来,车载斗量都不够形容。洛阳东关铜驼巷,还有老子故宅,又有宓妃祠。李义山诗云:贾马窥窜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石崇曾筑金谷园于城郊外,以藏其爱妾绿珠,又有红叶题诗的艳迹。
“名园十有八,盛种花王(牡丹),大者可以用作屋梁。姑娘们可知洛阳牡丹罕天下之说?”
她们正听得入神,闻问方自一怔。
猛听车把式一声叱喝道:“老爷!嗨,姑娘,到了。”
勒马停下马车。
她们争相探头四望。
雅真当先跳下车来,“噫”了一声道:“这是什么地方?”
葛品扬一边吃力地跨下车,一边笑道:“就是姑娘们要找的天津桥。”
她们都傻了眼。
原来,所谓天下第一名桥的洛阳天津桥早已废圯,只剩下了一穹月形的桥洞了,萧索地危立于洛水中央。
葛品扬拭着汗,喘着气,解嘲似的道:“这么热的天气,老远跑来看一个桥洞,咳咳,这就是凭吊古迹。姑娘们要看古迹,只能如是观,任何古迹差不多都与这个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雅其气得跺脚道:“走,不看了,其他的地方也不要去啦!”
一头钻入车中,发了姑娘小性子。
雅凡一笑道:“真不懂事,看古迹本来就是抚今思昔,遥想当年盛极一时的风光,如果仍和以前一样兴盛,也不成其为古迹了。”
葛品扬不住点头道:“然也,姑娘高论,老汉佩服。”
雅真在车中叫道:“你们不走,我可要先走啦。”
葛品扬心中一沉,迅忖道:好容易得着这个“打听”的机会,怎能轻易放过,如果她们一去就此不再现身,岂不麻烦了?得赶快想个办法。
刚想到这里,忽见雅凡向他福了一下道:“老夫子辛苦了,咱们先请您喝了酒,再申谢意。”
一面已举手请他上车。
葛品扬不禁大急,咳了一声道:“不忙,其实,可观赏游览的地方多得很,只要姑娘们有兴致,老汉自当奉陪。”
突然双目一直,发现河边柳荫下正有三个村妇向这边窥视着。
他心中不禁暗叫:糟了!偏又狭路相逢,怎会这么巧?
原来,那三个村妇,赫然竟是经过易容化装的龙女和黄、青两凤!
他暗暗嘀咕,尚幸龙女等并未现身出来找“岔”,揭穿他的行藏。
冷眼又瞥见黄凤和龙女附耳说了几句话,匆匆于荒草间丢下一物,悄悄隐去。
雅凡过来要扶他上车。
他忙道:“谢谢啦,老汉想起这附近有位老友已好几次约老汉对枰(弈棋),今天难得顺路,就此别过。姑娘们如有事要老汉效劳,可于明日午后去一品轩相召。”
他拱拱手,径自转向左面走去。
四女歉然地互看了一眼。雅心迅步跟上,由怀中取出一个白色小香囊,塞入他袖底道:“这个,请老夫子收着。咱们姐妹住在朝阳居,你老想必知道。三五天内,咱们就要走了,以后有机会再向老夫子请教。”
人已翩然转身,与雅凡、雅梦一起隐入车内,还掀开车帘,向他挥手。车把式皮鞭起处,马车绝尘驰去。
葛品扬本不想接受人家馈赠,却因那白色香囊是用千层针织成的,竟不知由何处打开?一时好奇,也就笑纳下来,目送香尘已远,这才又躲回原处,于柳荫荒草中找出一条黄色香巾,上面用眉笔草写着一行字迹——
“令师已到洛阳,别尽与女人穷混,小心!”
葛品扬入目这行字,心中狂跃,同时又有点啼笑皆非:你们未免也太作弄人了,既然好意通知我师父已来洛阳,却不说明落脚何处,叫我干着急——
转而一想:这怎么可以错怪人家,她们想必也只是听人说或偶然发现,根本也不知师父落脚之地。不过,且别管它,只要师父真的来了,凭天龙老人四字,足够震动洛阳,还怕找不到?最多找此间丐帮分舵问一问就是了。
丐帮弟子,遍布天下,葛品扬很快便找到了一个“一结”老丐,由此老丐把他带到丐帮洛阳分舵。
整个丐帮洛阳分舵中,一片紧张混乱。正副分舵主都不在,只有一个留守的头目主持一切。一问:师父果然已来了洛阳,连龙门棋士古今同也来了。再问落脚地点,那留守头目也不知道,只说正在分头探听中,要等分舵主回来才知详情。
葛品扬本想坐候,却因不知分舵主究竟何时才能回来,乃只得暂且辞出。临行留下地址,交代那位留守丐目,一待分舵主回舵,立即派人与他或同住的“两老”取得联络。
他走出丐帮分舵,回复原来面目,赶回红叶客栈,一进房,只见弄月老人正面色凝重地与医圣毒王低声交谈着。
弄月老人看了他一眼,突然严肃地道:“你少露锋芒,可知西域那班番僧也到了洛阳?好像等待着什么。我们本就人单势孤,你一人落单,可知后果?”
葛品扬情知老人是出于一片关怀善意,而实际情形也的确如此,当下低下头,不敢声辩。
弄月老人见他如此,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隔了好半晌,葛品扬才抬起头来,连咳数声,扼要地把自己和雅凡等四女邂逅,与师妹等巧遇,以及走访丐帮洛阳分舵,证实师父和龙门棋士古老前辈确已来到洛阳的一番经过情形说了一遍。
弄月老人矍然道:“令师也来了,可能也已有所知,决不会是偶然巧合。”
医圣毒王插口道:“既然天龙道友和古道友适时赶到,我们更该尽速设法与他们会合一处才对。”
弄月老人点头道:“好,只是丐帮弟子随时会有消息送来,司徒兄不妨在此留守,由我与品扬到几处他们可能落脚的地方看看。”
转身一挥手道:“品扬,走,你大师兄可能与你师父两下中途错过了。”
相关热词搜索:烛影摇红
下一章:第三十五章 英雄屈膝礼红妆
上一章:第三十三章 惊见悬崖奔马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