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膺重命
2025-06-25 作者:慕容美 来源:慕容美作品集 点击:
葛品扬怀着沉重的心情,独自黯然走下凤仪峰。
师妹龙女投入师母冷面仙子的怀抱,这将使天龙堡和五凤帮之间,又进入另一层更为复杂的水火状态了。
师父天龙堡主,在今天武林中的声誉,虽是如日中天,然而,有一件事却是无可否认的,在人生旅途上,他已进入老年。
师父膝下,唯此爱女,师妹可说是他老人家渐人晚年唯一的慰藉,而现在,连这一点也失去了。
师父天龙老人与师母冷面仙子在情感方面的误会与裂痕,显然地,只有日益加深而无弥补完复之望。同时,师妹又为双方所必争。私怨与公仇交集,今后,一堡一帮之间会演变成何等结局,真令人不堪想像。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适才他自参其境,目睹祸因形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母女间的天性一旦激发,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所以,当冷面仙子晕厥,师妹悲呼着扑上的那一刹那,他除了叹息,什么表示也没有。
接着,他被冷落了。
闻讯奔出的红凤,指挥九、十两婢,以及那名白发丑老妇将母女俩拥持入内。冷面仙子虽然醒转,但却没有再望葛品扬一眼,甚至曾经为他奔走天涯海角的师妹龙女,也没有再望他一眼,转眼之间,他葛品扬成了陌路人。
出了王屋山,他唯一的泄郁方法,便是全力狂奔。
他忘了饥饿,忘了劳累,不避风雨,不计日夜,仅凭对路途的模糊记忆,归心似箭地奔向了天龙堡去。
他知道,不论师父多疼爱自己,在师父面前,他终不能代替师妹的空位,然而,他并不奢望那些。他只希望赶回去时,师父已经回堡,在师父闻讯哀痛之余,希望因他之依侍身边而稍感慰藉。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天,他忽然发觉,他已经到达云梦。
同时,更巧的是,不远的前面,便是已故之云梦二老的风雨茅芦。
人在失意之时,每易缅怀过去。遥望风雨茅庐,使他想起前年来此时的情景。那时,他一身武功虽然遭废,但是他除了自苦,毫无怨尤,因为误会终会有澄清的一天。误会一朝澄清,师父即无遗憾,只要师父没有任何遗憾,再吃多少苦他也不在乎:而今,一身武功不但恢复,且另有不凡际遇,然而在情感方面,他的负荷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形加重了。
云梦二老丧于五凤帮,五凤帮系由冷面仙子主持,冷面仙子是师父天龙堡主的发妻,他的师母;二老是天龙堡主的至友,有一天,人们纵然惩处了师母冷面仙子,也将不会原谅师父天龙堡主的;更何况云梦二老仅属无数冤死者之一,而师父天龙堡主于事件连续发生后,直至今天尚且迟迟不出呢!
葛品扬怔怔发了一会呆,终于忍不住向风雨茅庐走去。
前年来此时,雪霜满地,而现在,时值春夏之交,放目四眺,柳绿花红,一片晴和向阳景象。人事与天时,竟是恰成对比。
他走了几步,稍稍迟疑,忽然斜斜绕去一排竹篱后面,因为他看到那后面正盛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村野无香纸,采点野花致祭也好。他选择了一小束野花,转回来继续往前走去。
不一会,到达了,庄院前曲水修竹,景物依然,只是往日的雪地,如今已代以一片繁茂的杂草。
庄门紧闭着,生满绿苔,显然自二老物故后,此处即未再有人居住过。
葛品扬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跃登院墙,入院以后的路,他十分熟悉,二老遗体不会仍在,但少不了会有个灵位的。于是他径向最后的大厅走去,为了表示尊敬,他不敢以轻身功夫跃进,而改以一步一步地缓行。
经过假山,经过水池,也经过那座风雨亭。
葛品扬来至亭中,正待穿亭而过时,目光偶扫,不禁微微十呆,亭中一碑挺立,原来二老就葬在亭下。
然而,此尚不足为异,更令他惊讶的是,那方墓碑面前此刻正安放着一束鲜花,花种与他手上所持者一般无二,而从花茎断痕的新鲜程度看来,前此致祭者,离去最多也不会超过一顿饭光景。
先他而至的这位致祭者会是谁呢?
庄门紧闭苔封,毫无近日开启过的迹象,而院墙又是那么高,可见来而复去的也是一位武林中的人物。
那么,这人会是谁呢?
关于这一点,除了存疑,说什么也无法凭空想像;于是,他将自己带来的那束野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原先那束野花之上,然后纳拜,起立,默祷,注目缓退,返身再由原路怅然走出庄外,继续往南行去。
云梦向南,江河纵横,赶路的人,以坐船走水路为宜,于是葛品扬在孝感搭上一条下行江船。
在登船之际,葛品扬心念一动,暗想:我一路行来,都是官塘大道,那位去过风雨茅庐致祭的人,如向北走,我不会碰不上。他既系武林人物,迎面相错绝不会一点印象也没有,所以,他人十九是与我同方向而行,也是向南。又他先我不过一顿饭之久,如南行,很可能也会在此搭船,我何不顺便打听一下?
于是,他向船家问道:“船老大,今天这儿有没有船往下水开去?”
“噢,走过去好几条啦。”
葛品扬又问道:“从这儿上船的客人多不多?”
“不多。”
“几位?”
“唔,好像只有四五位吧。”
葛品扬脱口道:“其中——”
其中什么呢?他一时无法接下去。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一无所知。如果问其中有无江湖人物,船家或许并不见怪,但江湖人物有老少男女和各式各样的长相呀!
船家见他满身风尘,人品虽俊,眉宇间却充满惶惑沉郁之色,加之话到口边留住半句,出门人善观气色,暗底下不禁大为起疑,因而反问道:“其中什么?”
葛品扬蓦地想及:会不会是龙门棋士从蒿山下来顺路过此呢?
这种猜测虽然绝无把握,但却颇有可能,横竖他得向船家交代出一个人来,于是故作不知怎么形容才好似地比了比手势道:“有没有——这么——一位老人家?”
船家稍稍释怀,但仍追问了一句道:“那位老人家生做什么样子?有是有一位,不过,不晓得是不是相公所问的人。”
葛品扬连忙接口道:“好认得很。”
船家“哦”了一下,没有开口,注目等待他再说下去,葛品扬见无法拖延,只好笑了笑说道:“因为这位老人家无论衣着和长相都很特别。”
龙门棋土不一定会穿什么式样的衣服,在以前,他很可能举出一部白胡须来描述一下,因为龙门棋士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肯改变他那部垂胸美髯的;然而,如今不同了,在岳阳,龙门棋士为替他恢复一身功力,已不惜将美髯糟蹋了,此例一开,后来的情形就很难说了。
不过,他现在的这种想法,也相当圆滑。
龙门棋士鹤发童颜,袍不覆膝,如不改装,本来就很特别;要是改装,为掩饰本来面目,一定也很特别;所以,他这样问,可说是万无一失。
果然,那名船家连连点头道:“那么就对了,那位老人家,无论面貌和衣着,都的确是有点与众不同,蚕眉、凤眼、高高的鼻梁、黑黑的肤色,神态极为威严,眉宇间似有着重重心事,尤其那袭天蓝长袍,显属上好质地,然而却沾满尘土——”
葛品扬心头猛地一震,暗骇道:这不是师父吗?
船家眨眨眼问道:“相公说的是这位老人家么?”
葛品扬定神点头道:“是的,坐的哪班船?下去多久了?”
船家想了想说道:“坐哪班船记不清了,不过,开船还没有多久,这一路下去,碰巧会在前面赶上也不一定。”
葛品扬含笑请托道:“赶上时请老大招呼一声好吗?”
船家点头道:“没问题。”
现在,葛品扬只有耐心等候这一途了。这一带,水道纷歧,起旱追,很可能欲速不达,而且他也不知道那是条什么样的船,纵能追及,也很可能当面错过。
江船行速,本来就不快,葛品扬由于心中焦急,感觉上也就更慢了。
船至黄岗,船家没有表示,船到九江,船家仍然没有过来打招呼,葛品扬再也无法忍耐,终于在九江离船登了岸。
他上岸后,暗暗思忖道:九江地面,不会没有丐帮弟子,而丐帮弟子消息灵通,绝不致对师父的过境一无所悉,我何不请这儿的丐帮分舵助我一臂之力呢?
于是,他入城,很快地便找着一名丐帮弟子,同时开门见山地向那名丐帮弟子显示了自己身份,要求立即带去会见他们会舵舵主。
丐帮九江分舵是在南门外杨湖中的一处小岛上,当葛品扬乘坐的小船向岛上驶去的时候,另一个方向,也正有着一只同型小船往小岛方面疾驰,两只小船渐靠渐近,终于,立在船头上的两个人同时惊叫起来。
葛品扬惊喜交集地喊道:“日前在云梦,向云梦二老致祭的就是老前辈么?老前辈为什么要化装成家师的模样呢?”
来船船头上站的,正是龙门棋士古今同。
但是,龙门棋士一副本来面目,一点也没有改动,然而脸上的神色却很怪异,这时听了葛品扬的话后,全不似往日那种嬉戏之态,既不意外,也无欣喜表示,仅点了一下头,意思似说:上了岸再谈吧。
不一会,两船同时拢岸,一老一小相继登岛后,葛品扬走过去,注目迟疑地道:“老前辈您是怎么了?”
龙门棋士神色阴沉地道:“你来了正好,老夫来这里,正为了请这儿分舵分头派人找你来。”
葛品扬吃了一惊道:“找晚辈什么事?”
龙门棋士沉重地道:“现在,你小子听清楚:在江都县北五里,隋炀帝旧日行宫附近,住着一名五十年前武林中的风云人物,外传此人早已物故,老夫近日方获实讯,此人仍然活得好好的,如今命你前去,是要你去偷取一样东西!”
葛品扬脱口道:“偷?”
龙门棋士微怒道:“是的,偷!不择手段!因为此人对这样东西爱如性命,就是他老子向他要也不一定要得到!”
“一样怎么样的东西?”
“一座玉琢弥勒佛。”
“要来何用?”
“这个你不用问,你所要做的便是半年之内将它弄到手。”
“那人经常将这座玉佛放在什么地方?”
“无人知道。”
“那,那晚辈如何下手?”
“如何下手那是你自己的事,老夫只告诉你期限是半年,超过一天,就别来见老夫,同时今后也就别再回天龙堡去了!”
龙门棋士说时,声色俱厉,葛品扬如蒙一头雾水,但是,他不敢问,他只略略猜测到,这座玉佛,一定关系着一件严重的大事,不然以此老之身份,说什么也不会出此下策,而要自己去偷的。
于是,他暂时改换话题问道:“好的,晚辈遵命,但是,日前去风雨茅庐的究竟是不是您老呢?”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葛品扬益发迷惑了,今天的龙门棋士,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但是,对于此老,他没有话说。龙门棋士无论命他做什么,他只有唯命是从一途,他相信此老性情变异定有原因,龙门棋士不肯解释,多问也属徒然。
葛品扬转身欲去,想了想,又忍不住回过身来道:“关于五凤帮召聘五派的事,武当平安渡过了,其他四派结果如何,老前辈有没有听到讯息?”
龙门棋士冷冷说道:“终南有弄月老儿,对方系知难而退;黄山水云老儿与首鹰两败俱伤;王屋驼叟去了天龙堡,仙老峰被放了一把火;少林寺系由老夫强行出头,那名蓝鹰很有骨气,所以老夫也没有要他小命,仅于薄惩。不过这一来,该帮定然会老羞成怒,势必集中全部力量,改向天龙堡泄忿了,因为该帮一定会误以为是你师父暗中主持——”
葛品扬眉峰微蹙,暗忖道:是呀,我去王屋时,幸亏冷面仙子尚未接获另外四处的消息,若是已知悉五路人马没有一处占到便宜,她说什么也忍不下这口气而放过我的。该帮这次分向各派下手虽然失利,但如果五凤五鹰集中,再加上天山胖瘦两巨魔,以及天目无情翁、天衣秀士等一代巨煞,师门将拿什么应付?这种危急情势,龙门老儿又不是不清楚,他为什么却还要在这个时候将我支使去偷一座身外之物的玉佛呢?
葛品扬愈想愈觉得其中定有蹊跷,于是绕着弯子问道:“那位玉佛持有者的武功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呢?”
“你小子想用强夺取是不是?”
“这不比行窃来得妥当些吗?”
“很好,你小子如果活得不耐烦,就不妨试试吧!”
葛品扬听得一呆,心想这就怪了,当今武林中武功最高者,就数师父、龙门棋士、弄月老人、水云叟、冷面仙子、天山双魔、天目无情翁、天衣秀士、五台三魔,以及五凤帮等人,而自己,自习成先天太极玄功及一元指以后,已较上述诸人相去有限,自己今日的成就,龙门棋士想必也清楚,而现在他却说得这么严重,难道此人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龙门棋士哼了一声道:“你小子有点不服气是不是?”
“咳,咳,晚辈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难道老夫还看不出你在转什么念头么?”
“晚辈不过始终想不透武林中还有这么位厉害人物罢了。”
“听说过医圣毒王这个名号没有?”
“啊,医圣毒王?这人不是早就去世了吗?”
“谁说不是,老夫刚才不是这样说过了吗?”
葛品扬默然了,龙门棋士冷冷又接道:“半年时间说短不短,所以你无须操之过急,一切凭智取,不择手段。须知此人武功虽与老夫等人仅在伯仲之间,然一身毒功却无出其右,谈笑之间都能施毒制人死命,你行藏暴露之时,即你丧生之时!”
说到此处,手一挥,接道:“原船过去,马上走!”
葛品扬不敢再说什么,返身上船,仍由那名丐帮弟子送来这边岸上。
葛品扬于是又自九江搭上另一条开往仪征、江都方面的客船,在船上,他反复回味着几句话:“期限是半年,超出一天,就别来见老夫,同时也就别再回天龙堡去了——医圣毒王,医圣毒王——只要能得手,不择手段——”他想着,蓦然骇忖道:去风雨茅庐致祭的明明是师父,我一再以此相询,龙门老前辈都是避而不答,难道他与师父已碰过面,而师父正受了严重内伤,非那座玉佛无救不成?
二十四桥千步柳,
春风十里卷珠帘——
江都,即今之扬州。扬州之形胜,前人有“四六”颂之曰:
“禹别九州,斯为奥壤;唐分十道,是曰大邦。”
“俯江循之壮阔,瞰京口之穹崇;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当年,诗圣杜甫为了要来这个“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曾替自己制造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借口:“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下扬州!”
杜甫的诗,十之八九都为忧国忧时而发,令人读之极为感动,然而,这里他说去扬州是为了“关心”淮南一带的“米价”,多少有点值得存疑了。
不过,这还好,白乐天就伤情感了: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东自黄河西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
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
土坟三尺何处是,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忘国树——
这首《江都行》,当年题于扬州西城的摘星楼。
摘星楼原为隋炀游幸江都建以纳嫔妃者,如今,“摘星”一名虽存楼,却早已改成一座酒楼了。
葛品扬登楼凭窗眺望,偶尔思及这首《江都行》,不禁为之感慨万千。
这与年前在关外,虽同样登临一座酒楼,可是,无论景物与心情都不一样了。
那是风雪的严冬,现为花木向荣的初夏,那时是人影双双;现在则是人孤影只;那时仅有自怜,如今身肩武林命运重担,欲遁世已无可能。
店伙走过来,葛品扬一狠心,挥手吩咐道:“不必问了,酒菜搬好的来就是了!”
不一会,酒菜端上,葛品扬闷闷地喝着,不时自窗口向北望去,心中烦闷地不住盘算:医圣毒王不但用毒为武林中空前一绝,就凭本身武功,也不在我之下,而那座玉弥勒既系无价之宝,收藏隐秘,自不待言。半年之期虽说不短,我现在连接近这名老毒魔的机会都没有,又从何下手呢?
这时约莫午初光景,随着时间的过去,楼上酒客也渐渐增多,呼酒叫菜,以及高谈阔论的嘈杂声,听了益发令人心烦,正所谓以酒浇愁愁更愁。葛品扬本来就不善酒,半壶广陵春下肚,陶陶然,已然微醉。
这时,忽听邻座一人大声问道:“那个卖镜子的,今天会不会再出现,蔡老夫子?”
“很难说。”
那人接着又问道:“蔡老夫子见多识广,依夫子之见,那人一面镜子索价纹银五百两,是他有疯疾呢,抑或他那面镜子真有什么神奇之处?”
“白乐天有首诗你听说过没有?”
“什么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扬州百炼铜?”
“是的,在唐代,我们扬州人常于五月五日端午在江山对日铸镜,谓取日之华,照之可使人青春不老。这面镜子,据那人说,便是唐代之宝镜。”
“真有这回事吗?”
“老朽没有五百两纹银,不敢妄断。”
这句话说得满楼俱为之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照妖镜、摄魂镜,不过是说书中的神话,一面铜镜质地再好,也不过是面铜镜而已,如说一面铜镜要卖五百两纹银,当然是笑话了。
葛品扬于恍惚中为这阵突发的笑声所惊,扭头四望,一众酒客们却已改换话题,去谈其他方面了。他隐隐约约地,只听清什么镜子、五百两纹银等断句,这时不禁感到迷惑不已,暗想这些人刚才在笑什么?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叫道:“来了,来了,又来啦!”
全楼酒窖,立即涌向窗外探首下望。
葛品扬随着将头伸出窗外,但见下面小河蜿蜒,两岸垂柳摇曳,景色极为幽雅。这时,柳堤上,由西边缓缓踱来一名三旬左右的落拓书生,身穿一袭旧青衣,衣着虽然寒酸,眉宇间却颇有一股俊逸的书卷气。
青衫书生缓缓踱至摘星楼下,在小石桥桥头盘膝端坐下来。
身后跟着的大群闲人立即一涌而上,将青衣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座石桥,为西门与北门通向城中的要道,这一阻塞,围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但摘星楼上的酒客却不受影响,始终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青衫书生于坐定后,左袖微提,右手探入,从袖中取出一只扁圆形青布小袋,平放在膝头上,开始闭目养起神来。
青布袋中所装,大概便是那面索价五百两纹银的宝镜了。
围看的闲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议,但却没人上前向书生索镜观看。葛品扬看了片刻,觉得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便转过脸来,准备继续喝酒。
酒杯尚未端起,忽听有人低喊道:“喂,快瞧,老周,那顶神秘的小花轿又入城啦。”
“哦!在哪里?”
“已快到桥头了。”
“真怪,不多几天,这顶小花轿就出现一次,却始终不曾在人见到过轿中人面目。老张,你说这娘儿是不是那一路货色?”
“弄不清楚,我已经打听很久了。”
“就没有人钉梢,看她究竟来自什么地方吗?”
“当然有人钉过了。”
“结果如何呢?”
“结果知难而退。”
“怎么回事呢?”
“那几个轿夫太凶了,一个个全似练过把式,不管谁钉上,不出十步就给发觉。听说那些家伙只要向你瞪瞪眼,也就够你魂飞魄散的了。”
姓周的突然低低打断话头,叫道:“快看,大概有好戏可瞧了!”
这一叫,谈话之声立止,四周也忽然特别安静了下来,葛品扬感觉有异,便又扭头向下面桥下望去。
这时,闲人们纷纷旁退,一顶花呢凤角小软轿,在两名家丁模样的人物开道下,正由另外两名家丁模样的中年壮汉向桥上抬来。
行家看行家,一眼分明,葛品扬略加打量,便知这四名家丁模样的人物均非俗手;但是,尽管闲人退让,那位青衫书生却一点不知天高地厚,依然端坐原地,闭目不动。葛品扬不禁为那青衫书生暗暗担心。
可是,奇怪的是,轿至青衫书生面前,竟自动停了下来。
闲人们遂又试着慢慢聚拢,青衫书生始终不动一下。这时,小花轿中突然传出一阵娇滴滴的女子声音道:“这就是传说的那个人么?那面镜子拿来给奴家看看。”
语音婉转如莺啼燕呢,但却不是扬州本地口音,话说完,四名壮汉中已有一名俯下身子,准备去拿那只青布小袋。
青衫书生突以衣袖一遮,摇头拒绝道:“不行,按规矩行事,亮过银子再看货,不然你也看,他也看,就算宝镜看不坏,本人烦也就给烦死了。”
那名壮汉眼一翻,凶光毕露,哼道:“朋友说话最好睁开眼睛!”
青衣书生未及答话,轿中传出娇音道:“不,赵老大,就依了他吧。”
那名被喊作赵老大的壮汉怔了怔,忙垂手应了声。“是的,夫人!”然后自怀中取出一只小拜盒,连盒往青衫书生面前一放,冷笑着,睥睨不语。
青衫书生打开拜盒看了看,连连点头,甚表满意,接着放下拜盒,双手捧起那只青布小袋送往轿边道:“宝镜在此,夫人请过目。”
那名赵老大伸手代接,青衫书生手一缩道:“宝镜仅可由买主查看,本人几天前就声明过了。”
轿中人娇滴滴道:“好,交给奴吧!”
师妹龙女投入师母冷面仙子的怀抱,这将使天龙堡和五凤帮之间,又进入另一层更为复杂的水火状态了。
师父天龙堡主,在今天武林中的声誉,虽是如日中天,然而,有一件事却是无可否认的,在人生旅途上,他已进入老年。
师父膝下,唯此爱女,师妹可说是他老人家渐人晚年唯一的慰藉,而现在,连这一点也失去了。
师父天龙老人与师母冷面仙子在情感方面的误会与裂痕,显然地,只有日益加深而无弥补完复之望。同时,师妹又为双方所必争。私怨与公仇交集,今后,一堡一帮之间会演变成何等结局,真令人不堪想像。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适才他自参其境,目睹祸因形成,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母女间的天性一旦激发,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所以,当冷面仙子晕厥,师妹悲呼着扑上的那一刹那,他除了叹息,什么表示也没有。
接着,他被冷落了。
闻讯奔出的红凤,指挥九、十两婢,以及那名白发丑老妇将母女俩拥持入内。冷面仙子虽然醒转,但却没有再望葛品扬一眼,甚至曾经为他奔走天涯海角的师妹龙女,也没有再望他一眼,转眼之间,他葛品扬成了陌路人。
出了王屋山,他唯一的泄郁方法,便是全力狂奔。
他忘了饥饿,忘了劳累,不避风雨,不计日夜,仅凭对路途的模糊记忆,归心似箭地奔向了天龙堡去。
他知道,不论师父多疼爱自己,在师父面前,他终不能代替师妹的空位,然而,他并不奢望那些。他只希望赶回去时,师父已经回堡,在师父闻讯哀痛之余,希望因他之依侍身边而稍感慰藉。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天,他忽然发觉,他已经到达云梦。
同时,更巧的是,不远的前面,便是已故之云梦二老的风雨茅芦。
人在失意之时,每易缅怀过去。遥望风雨茅庐,使他想起前年来此时的情景。那时,他一身武功虽然遭废,但是他除了自苦,毫无怨尤,因为误会终会有澄清的一天。误会一朝澄清,师父即无遗憾,只要师父没有任何遗憾,再吃多少苦他也不在乎:而今,一身武功不但恢复,且另有不凡际遇,然而在情感方面,他的负荷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形加重了。
云梦二老丧于五凤帮,五凤帮系由冷面仙子主持,冷面仙子是师父天龙堡主的发妻,他的师母;二老是天龙堡主的至友,有一天,人们纵然惩处了师母冷面仙子,也将不会原谅师父天龙堡主的;更何况云梦二老仅属无数冤死者之一,而师父天龙堡主于事件连续发生后,直至今天尚且迟迟不出呢!
葛品扬怔怔发了一会呆,终于忍不住向风雨茅庐走去。
前年来此时,雪霜满地,而现在,时值春夏之交,放目四眺,柳绿花红,一片晴和向阳景象。人事与天时,竟是恰成对比。
他走了几步,稍稍迟疑,忽然斜斜绕去一排竹篱后面,因为他看到那后面正盛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村野无香纸,采点野花致祭也好。他选择了一小束野花,转回来继续往前走去。
不一会,到达了,庄院前曲水修竹,景物依然,只是往日的雪地,如今已代以一片繁茂的杂草。
庄门紧闭着,生满绿苔,显然自二老物故后,此处即未再有人居住过。
葛品扬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跃登院墙,入院以后的路,他十分熟悉,二老遗体不会仍在,但少不了会有个灵位的。于是他径向最后的大厅走去,为了表示尊敬,他不敢以轻身功夫跃进,而改以一步一步地缓行。
经过假山,经过水池,也经过那座风雨亭。
葛品扬来至亭中,正待穿亭而过时,目光偶扫,不禁微微十呆,亭中一碑挺立,原来二老就葬在亭下。
然而,此尚不足为异,更令他惊讶的是,那方墓碑面前此刻正安放着一束鲜花,花种与他手上所持者一般无二,而从花茎断痕的新鲜程度看来,前此致祭者,离去最多也不会超过一顿饭光景。
先他而至的这位致祭者会是谁呢?
庄门紧闭苔封,毫无近日开启过的迹象,而院墙又是那么高,可见来而复去的也是一位武林中的人物。
那么,这人会是谁呢?
关于这一点,除了存疑,说什么也无法凭空想像;于是,他将自己带来的那束野花,小心翼翼地放在原先那束野花之上,然后纳拜,起立,默祷,注目缓退,返身再由原路怅然走出庄外,继续往南行去。
云梦向南,江河纵横,赶路的人,以坐船走水路为宜,于是葛品扬在孝感搭上一条下行江船。
在登船之际,葛品扬心念一动,暗想:我一路行来,都是官塘大道,那位去过风雨茅庐致祭的人,如向北走,我不会碰不上。他既系武林人物,迎面相错绝不会一点印象也没有,所以,他人十九是与我同方向而行,也是向南。又他先我不过一顿饭之久,如南行,很可能也会在此搭船,我何不顺便打听一下?
于是,他向船家问道:“船老大,今天这儿有没有船往下水开去?”
“噢,走过去好几条啦。”
葛品扬又问道:“从这儿上船的客人多不多?”
“不多。”
“几位?”
“唔,好像只有四五位吧。”
葛品扬脱口道:“其中——”
其中什么呢?他一时无法接下去。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一无所知。如果问其中有无江湖人物,船家或许并不见怪,但江湖人物有老少男女和各式各样的长相呀!
船家见他满身风尘,人品虽俊,眉宇间却充满惶惑沉郁之色,加之话到口边留住半句,出门人善观气色,暗底下不禁大为起疑,因而反问道:“其中什么?”
葛品扬蓦地想及:会不会是龙门棋士从蒿山下来顺路过此呢?
这种猜测虽然绝无把握,但却颇有可能,横竖他得向船家交代出一个人来,于是故作不知怎么形容才好似地比了比手势道:“有没有——这么——一位老人家?”
船家稍稍释怀,但仍追问了一句道:“那位老人家生做什么样子?有是有一位,不过,不晓得是不是相公所问的人。”
葛品扬连忙接口道:“好认得很。”
船家“哦”了一下,没有开口,注目等待他再说下去,葛品扬见无法拖延,只好笑了笑说道:“因为这位老人家无论衣着和长相都很特别。”
龙门棋土不一定会穿什么式样的衣服,在以前,他很可能举出一部白胡须来描述一下,因为龙门棋士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肯改变他那部垂胸美髯的;然而,如今不同了,在岳阳,龙门棋士为替他恢复一身功力,已不惜将美髯糟蹋了,此例一开,后来的情形就很难说了。
不过,他现在的这种想法,也相当圆滑。
龙门棋士鹤发童颜,袍不覆膝,如不改装,本来就很特别;要是改装,为掩饰本来面目,一定也很特别;所以,他这样问,可说是万无一失。
果然,那名船家连连点头道:“那么就对了,那位老人家,无论面貌和衣着,都的确是有点与众不同,蚕眉、凤眼、高高的鼻梁、黑黑的肤色,神态极为威严,眉宇间似有着重重心事,尤其那袭天蓝长袍,显属上好质地,然而却沾满尘土——”
葛品扬心头猛地一震,暗骇道:这不是师父吗?
船家眨眨眼问道:“相公说的是这位老人家么?”
葛品扬定神点头道:“是的,坐的哪班船?下去多久了?”
船家想了想说道:“坐哪班船记不清了,不过,开船还没有多久,这一路下去,碰巧会在前面赶上也不一定。”
葛品扬含笑请托道:“赶上时请老大招呼一声好吗?”
船家点头道:“没问题。”
现在,葛品扬只有耐心等候这一途了。这一带,水道纷歧,起旱追,很可能欲速不达,而且他也不知道那是条什么样的船,纵能追及,也很可能当面错过。
江船行速,本来就不快,葛品扬由于心中焦急,感觉上也就更慢了。
船至黄岗,船家没有表示,船到九江,船家仍然没有过来打招呼,葛品扬再也无法忍耐,终于在九江离船登了岸。
他上岸后,暗暗思忖道:九江地面,不会没有丐帮弟子,而丐帮弟子消息灵通,绝不致对师父的过境一无所悉,我何不请这儿的丐帮分舵助我一臂之力呢?
于是,他入城,很快地便找着一名丐帮弟子,同时开门见山地向那名丐帮弟子显示了自己身份,要求立即带去会见他们会舵舵主。
丐帮九江分舵是在南门外杨湖中的一处小岛上,当葛品扬乘坐的小船向岛上驶去的时候,另一个方向,也正有着一只同型小船往小岛方面疾驰,两只小船渐靠渐近,终于,立在船头上的两个人同时惊叫起来。
葛品扬惊喜交集地喊道:“日前在云梦,向云梦二老致祭的就是老前辈么?老前辈为什么要化装成家师的模样呢?”
来船船头上站的,正是龙门棋士古今同。
但是,龙门棋士一副本来面目,一点也没有改动,然而脸上的神色却很怪异,这时听了葛品扬的话后,全不似往日那种嬉戏之态,既不意外,也无欣喜表示,仅点了一下头,意思似说:上了岸再谈吧。
不一会,两船同时拢岸,一老一小相继登岛后,葛品扬走过去,注目迟疑地道:“老前辈您是怎么了?”
龙门棋士神色阴沉地道:“你来了正好,老夫来这里,正为了请这儿分舵分头派人找你来。”
葛品扬吃了一惊道:“找晚辈什么事?”
龙门棋士沉重地道:“现在,你小子听清楚:在江都县北五里,隋炀帝旧日行宫附近,住着一名五十年前武林中的风云人物,外传此人早已物故,老夫近日方获实讯,此人仍然活得好好的,如今命你前去,是要你去偷取一样东西!”
葛品扬脱口道:“偷?”
龙门棋士微怒道:“是的,偷!不择手段!因为此人对这样东西爱如性命,就是他老子向他要也不一定要得到!”
“一样怎么样的东西?”
“一座玉琢弥勒佛。”
“要来何用?”
“这个你不用问,你所要做的便是半年之内将它弄到手。”
“那人经常将这座玉佛放在什么地方?”
“无人知道。”
“那,那晚辈如何下手?”
“如何下手那是你自己的事,老夫只告诉你期限是半年,超过一天,就别来见老夫,同时今后也就别再回天龙堡去了!”
龙门棋士说时,声色俱厉,葛品扬如蒙一头雾水,但是,他不敢问,他只略略猜测到,这座玉佛,一定关系着一件严重的大事,不然以此老之身份,说什么也不会出此下策,而要自己去偷的。
于是,他暂时改换话题问道:“好的,晚辈遵命,但是,日前去风雨茅庐的究竟是不是您老呢?”
“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葛品扬益发迷惑了,今天的龙门棋士,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但是,对于此老,他没有话说。龙门棋士无论命他做什么,他只有唯命是从一途,他相信此老性情变异定有原因,龙门棋士不肯解释,多问也属徒然。
葛品扬转身欲去,想了想,又忍不住回过身来道:“关于五凤帮召聘五派的事,武当平安渡过了,其他四派结果如何,老前辈有没有听到讯息?”
龙门棋士冷冷说道:“终南有弄月老儿,对方系知难而退;黄山水云老儿与首鹰两败俱伤;王屋驼叟去了天龙堡,仙老峰被放了一把火;少林寺系由老夫强行出头,那名蓝鹰很有骨气,所以老夫也没有要他小命,仅于薄惩。不过这一来,该帮定然会老羞成怒,势必集中全部力量,改向天龙堡泄忿了,因为该帮一定会误以为是你师父暗中主持——”
葛品扬眉峰微蹙,暗忖道:是呀,我去王屋时,幸亏冷面仙子尚未接获另外四处的消息,若是已知悉五路人马没有一处占到便宜,她说什么也忍不下这口气而放过我的。该帮这次分向各派下手虽然失利,但如果五凤五鹰集中,再加上天山胖瘦两巨魔,以及天目无情翁、天衣秀士等一代巨煞,师门将拿什么应付?这种危急情势,龙门老儿又不是不清楚,他为什么却还要在这个时候将我支使去偷一座身外之物的玉佛呢?
葛品扬愈想愈觉得其中定有蹊跷,于是绕着弯子问道:“那位玉佛持有者的武功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呢?”
“你小子想用强夺取是不是?”
“这不比行窃来得妥当些吗?”
“很好,你小子如果活得不耐烦,就不妨试试吧!”
葛品扬听得一呆,心想这就怪了,当今武林中武功最高者,就数师父、龙门棋士、弄月老人、水云叟、冷面仙子、天山双魔、天目无情翁、天衣秀士、五台三魔,以及五凤帮等人,而自己,自习成先天太极玄功及一元指以后,已较上述诸人相去有限,自己今日的成就,龙门棋士想必也清楚,而现在他却说得这么严重,难道此人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龙门棋士哼了一声道:“你小子有点不服气是不是?”
“咳,咳,晚辈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难道老夫还看不出你在转什么念头么?”
“晚辈不过始终想不透武林中还有这么位厉害人物罢了。”
“听说过医圣毒王这个名号没有?”
“啊,医圣毒王?这人不是早就去世了吗?”
“谁说不是,老夫刚才不是这样说过了吗?”
葛品扬默然了,龙门棋士冷冷又接道:“半年时间说短不短,所以你无须操之过急,一切凭智取,不择手段。须知此人武功虽与老夫等人仅在伯仲之间,然一身毒功却无出其右,谈笑之间都能施毒制人死命,你行藏暴露之时,即你丧生之时!”
说到此处,手一挥,接道:“原船过去,马上走!”
葛品扬不敢再说什么,返身上船,仍由那名丐帮弟子送来这边岸上。
葛品扬于是又自九江搭上另一条开往仪征、江都方面的客船,在船上,他反复回味着几句话:“期限是半年,超出一天,就别来见老夫,同时也就别再回天龙堡去了——医圣毒王,医圣毒王——只要能得手,不择手段——”他想着,蓦然骇忖道:去风雨茅庐致祭的明明是师父,我一再以此相询,龙门老前辈都是避而不答,难道他与师父已碰过面,而师父正受了严重内伤,非那座玉佛无救不成?
二十四桥千步柳,
春风十里卷珠帘——
江都,即今之扬州。扬州之形胜,前人有“四六”颂之曰:
“禹别九州,斯为奥壤;唐分十道,是曰大邦。”
“俯江循之壮阔,瞰京口之穹崇;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当年,诗圣杜甫为了要来这个“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曾替自己制造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借口:“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下扬州!”
杜甫的诗,十之八九都为忧国忧时而发,令人读之极为感动,然而,这里他说去扬州是为了“关心”淮南一带的“米价”,多少有点值得存疑了。
不过,这还好,白乐天就伤情感了: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东自黄河西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
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
土坟三尺何处是,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忘国树——
这首《江都行》,当年题于扬州西城的摘星楼。
摘星楼原为隋炀游幸江都建以纳嫔妃者,如今,“摘星”一名虽存楼,却早已改成一座酒楼了。
葛品扬登楼凭窗眺望,偶尔思及这首《江都行》,不禁为之感慨万千。
这与年前在关外,虽同样登临一座酒楼,可是,无论景物与心情都不一样了。
那是风雪的严冬,现为花木向荣的初夏,那时是人影双双;现在则是人孤影只;那时仅有自怜,如今身肩武林命运重担,欲遁世已无可能。
店伙走过来,葛品扬一狠心,挥手吩咐道:“不必问了,酒菜搬好的来就是了!”
不一会,酒菜端上,葛品扬闷闷地喝着,不时自窗口向北望去,心中烦闷地不住盘算:医圣毒王不但用毒为武林中空前一绝,就凭本身武功,也不在我之下,而那座玉弥勒既系无价之宝,收藏隐秘,自不待言。半年之期虽说不短,我现在连接近这名老毒魔的机会都没有,又从何下手呢?
这时约莫午初光景,随着时间的过去,楼上酒客也渐渐增多,呼酒叫菜,以及高谈阔论的嘈杂声,听了益发令人心烦,正所谓以酒浇愁愁更愁。葛品扬本来就不善酒,半壶广陵春下肚,陶陶然,已然微醉。
这时,忽听邻座一人大声问道:“那个卖镜子的,今天会不会再出现,蔡老夫子?”
“很难说。”
那人接着又问道:“蔡老夫子见多识广,依夫子之见,那人一面镜子索价纹银五百两,是他有疯疾呢,抑或他那面镜子真有什么神奇之处?”
“白乐天有首诗你听说过没有?”
“什么诗?”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扬州百炼铜?”
“是的,在唐代,我们扬州人常于五月五日端午在江山对日铸镜,谓取日之华,照之可使人青春不老。这面镜子,据那人说,便是唐代之宝镜。”
“真有这回事吗?”
“老朽没有五百两纹银,不敢妄断。”
这句话说得满楼俱为之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照妖镜、摄魂镜,不过是说书中的神话,一面铜镜质地再好,也不过是面铜镜而已,如说一面铜镜要卖五百两纹银,当然是笑话了。
葛品扬于恍惚中为这阵突发的笑声所惊,扭头四望,一众酒客们却已改换话题,去谈其他方面了。他隐隐约约地,只听清什么镜子、五百两纹银等断句,这时不禁感到迷惑不已,暗想这些人刚才在笑什么?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叫道:“来了,来了,又来啦!”
全楼酒窖,立即涌向窗外探首下望。
葛品扬随着将头伸出窗外,但见下面小河蜿蜒,两岸垂柳摇曳,景色极为幽雅。这时,柳堤上,由西边缓缓踱来一名三旬左右的落拓书生,身穿一袭旧青衣,衣着虽然寒酸,眉宇间却颇有一股俊逸的书卷气。
青衫书生缓缓踱至摘星楼下,在小石桥桥头盘膝端坐下来。
身后跟着的大群闲人立即一涌而上,将青衣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座石桥,为西门与北门通向城中的要道,这一阻塞,围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但摘星楼上的酒客却不受影响,始终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青衫书生于坐定后,左袖微提,右手探入,从袖中取出一只扁圆形青布小袋,平放在膝头上,开始闭目养起神来。
青布袋中所装,大概便是那面索价五百两纹银的宝镜了。
围看的闲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议,但却没人上前向书生索镜观看。葛品扬看了片刻,觉得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便转过脸来,准备继续喝酒。
酒杯尚未端起,忽听有人低喊道:“喂,快瞧,老周,那顶神秘的小花轿又入城啦。”
“哦!在哪里?”
“已快到桥头了。”
“真怪,不多几天,这顶小花轿就出现一次,却始终不曾在人见到过轿中人面目。老张,你说这娘儿是不是那一路货色?”
“弄不清楚,我已经打听很久了。”
“就没有人钉梢,看她究竟来自什么地方吗?”
“当然有人钉过了。”
“结果如何呢?”
“结果知难而退。”
“怎么回事呢?”
“那几个轿夫太凶了,一个个全似练过把式,不管谁钉上,不出十步就给发觉。听说那些家伙只要向你瞪瞪眼,也就够你魂飞魄散的了。”
姓周的突然低低打断话头,叫道:“快看,大概有好戏可瞧了!”
这一叫,谈话之声立止,四周也忽然特别安静了下来,葛品扬感觉有异,便又扭头向下面桥下望去。
这时,闲人们纷纷旁退,一顶花呢凤角小软轿,在两名家丁模样的人物开道下,正由另外两名家丁模样的中年壮汉向桥上抬来。
行家看行家,一眼分明,葛品扬略加打量,便知这四名家丁模样的人物均非俗手;但是,尽管闲人退让,那位青衫书生却一点不知天高地厚,依然端坐原地,闭目不动。葛品扬不禁为那青衫书生暗暗担心。
可是,奇怪的是,轿至青衫书生面前,竟自动停了下来。
闲人们遂又试着慢慢聚拢,青衫书生始终不动一下。这时,小花轿中突然传出一阵娇滴滴的女子声音道:“这就是传说的那个人么?那面镜子拿来给奴家看看。”
语音婉转如莺啼燕呢,但却不是扬州本地口音,话说完,四名壮汉中已有一名俯下身子,准备去拿那只青布小袋。
青衫书生突以衣袖一遮,摇头拒绝道:“不行,按规矩行事,亮过银子再看货,不然你也看,他也看,就算宝镜看不坏,本人烦也就给烦死了。”
那名壮汉眼一翻,凶光毕露,哼道:“朋友说话最好睁开眼睛!”
青衣书生未及答话,轿中传出娇音道:“不,赵老大,就依了他吧。”
那名被喊作赵老大的壮汉怔了怔,忙垂手应了声。“是的,夫人!”然后自怀中取出一只小拜盒,连盒往青衫书生面前一放,冷笑着,睥睨不语。
青衫书生打开拜盒看了看,连连点头,甚表满意,接着放下拜盒,双手捧起那只青布小袋送往轿边道:“宝镜在此,夫人请过目。”
那名赵老大伸手代接,青衫书生手一缩道:“宝镜仅可由买主查看,本人几天前就声明过了。”
轿中人娇滴滴道:“好,交给奴吧!”
相关热词搜索:烛影摇红
下一章:第二十二章 误会重重
上一章:第二十章 三进五凤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