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记
2024-09-02 作者:隆庆一郎 译者:吉川明静 来源:隆庆一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前田庆次是于现代知名度极低的人物。
或许是因为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实在太浅的缘故吧,他既非对天下虎视眈眈的霸者,也并非靠武力打出一片天地的武将,而且有趣的是他素来喜欢归属于败者的一方。这其中既有出身甲贺忍者后成为一国大名的泷川一益,也有名将上杉谦信养子,在养父一死后便不得不与义兄交兵的上杉景胜。至于唯一一个属于胜方的前田利家,庆次则是令其吃足了冰水的苦头之后自行放逐而去。
败者的记录为胜者所抹消或是篡改,乃是历史的常理。因此归属于败者而又能于青史上留下微名的,实可谓超常优秀之人。而前田庆次正是这为数不多的逸才中的一人。
况且他还是“倾奇者”。换个别的说法,就是“婆娑罗”。“倾奇者”和“婆娑罗”乃是以反抗时权为己任的人物,而反抗权威尚且能存活下来的,不用说,当然必须要有特别的实力。可这种实力却是派不上任何用场,到头来毕竟是无益之力。可,令人着迷的正是此处。
我最初接触到这位前田庆次,还是遥远的战前之时。当时我还是旧体制高中的一员学生,一方面沉溺于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等法国诗人的诗歌,一方面又饥不择食地阅读时代小说。那时不知道读的是谁写的关于庆次的故事,却好似只给我留下了某种贵族民间流浪传说的印象。或许是从他系加贺前田家亲戚一事上生出的错觉吧。
到第二次与庆次相逢,其中过了很久的时间。战后我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某次在石原裕次郎的制作公司负责撰写司马辽太郎先生原作《夺城》的剧本。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便是前田庆次。而当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原作还并未完成,完成的只是短短的一个故事梗概(这是电影界常有的事情)。当然这并非司马先生的责任,而是石原公司因为某些状况急于要完成电影所致。可我却因此而沦落到了既无原作参考也无任何史料,却要硬着头皮去写庆次故事的尴尬境地。结果自然是写得相当不理想,我也深以为耻。在结束了剧本以后,我便开始了本该是之前进行的探寻史料。而最终让我找到的是藏在《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中的庆次旅行日记。
可以说,是这本书将我之前对庆次的印象彻底颠度。
在这本短短的旅行日记中的庆次,既是一个学识横溢的风流人物,又是一个刚毅无比的武人,更是一个如风一般自由的流浪者,坚强又不失温柔,深明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最有生存价值的人。虽说能从日记中嗅到浪迹天涯的一抹悲情,但却并无任何感伤之意,如主调低音般鸣响起的,尽是人原本就怀有的悲伤之感而已。
于是前田庆次那坚强而自由地活过战国末期时代、宛如一匹孤狼般的全新印象便深深植入了我的心中。之后我着实致力于收集此人的相关史料,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才拜访了富山县冰见的能坂利雄先生。
即便如此,到手的史料还是寥寥无几。但与此同时我已渐渐看到了庆次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对恶作剧的爱不释手。哪怕在很有可能性命攸关,不,哪怕是在性命攸关的场合,他也会干出破天荒的恶作剧来。
对我而言,这正是前田庆次决定性的魅力所在。总有一天要写写此人^这成为了我的一个执念。
《读卖周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几乎完全是一边摸索一边写成的这部小说。所谓摸索,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逐一确认作为一介男儿的我与庆次的关联究竟何在。
因为这个缘故完稿甚迟,给负责担当的池田敦子女士造成了可称是入职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困扰,在此表示衷心的在此并呈上深挚的谢意。
隆庆一郎平成元年二月十六日平成二十年(2008年)十月。京都。
坐在四条河原鸭川河畔,放眼观望这镨落有致向下游奔腾而去的河水,思绪几乎不怎么费劲便能飞快倒退四百多年,眼前也仿佛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起一名高大魁梧的男子牵着一匹巨大黑马在此河边悠然饮水的一幕。
无疑,此时此地令我第一个想到的,除了本小说的主人公前田庆次外更无他人。
庆次那传奇般的一生之中,居于京都的期间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然而正是从此地,庆次那天下第一倾奇者的名号闻达于天下;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天下霸主秀吉示以了豪气冲天的倾奇之举;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当时一流的文化大家们学习诸多才艺,成为了战国时代罕有的文武双全之士;也正是在此地,庆次邂逅了堪称知己的直江兼续,从而寻觅到了终生的心灵寄托之所。
用现代流行的语句归纳讲,这里可谓是庆次学习过、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身处其境,不禁难以按掩心潮澎湃。
此时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向9个月前,当时适逢久未联系的重庆出版社的邹木先生开出了长长一张日本历史小说与时代小说的列表,就哪些小说会受中国读者欢迎一事向各路好汉征询意见。恬居受邀之列的我毫无蹲躇地选择了隆庆一郎先生的鼎峰之作《一梦庵风流记》,并自告奋勇地承担了翻译之职。
稍微年长一些的读者可能看过由原哲夫先生(代表作:《北斗神拳》)担纲、名为《花之庆次》的一套长篇漫画。当年风靡一时的这套漫画正是由《一梦庵风流记》改编而来的。当年因为政治(避免与韩国的历史问题纠纷)和商业(同年NHK热播大河剧《琉球之风》)方面等等一些原因,漫画化之际将原作中的“朝鲜篇”改为了“琉球篇”,全篇的情节和人物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而今若是能得此机会将小说原作译出面世,该是一件何等的快举啊。
同时,基于知名度的考虑,我们一致决定小说以漫画版的正标题《花之庆次》来予以命名。
举止行为极尽喧哗之能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但同时又是文武双全琴心剑胆的庆次,或许也是托了本小说的弄潮之福,自平成年伊始以来一直就是年轻人主流文化——各类动漫游戏的宠儿,其中尤以近年《战国无双》与《战国婆娑罗》两系列的动作游戏为甚。横(皆朱)枪跨(松风)马的前田庆次,或许早已在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年轻人群中成了一种文化标志,那就是通过颠覆常理有时甚至是出格的行为来发泄以及证实自我的价值。难怪乎庆次这一鲜明的形象长期以来经久不衷,广受欢迎了。
真实历史中的前田庆次,与之相关的一次史料非常之少,以至于后世史学家们费尽周折也难以考证他的详细生平,如今在我们脑海中有关他的印象,多是来自于包括本小说在内文艺作品之中。
小说中有几段堪称经典的情节均取材于史料零星记载,在作者信手拈来融会贯通于情节之中后,读来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庆次在聚乐第与秀吉会面一段,他先是以滑稽着装和举止来狠狠讽刺了秀吉那自以为是的权威,待其醒悟賜马示好之际,却又一反常态地更衣恭而受之,充分表达了他在对待权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气节。正是这样前后判若两人之举使得庆次那张弛有度进退得法的形象远远超脱于普通的轻狂之徒。
在小说临近结尾的高潮部分——长谷堂城殿军一战与战后和谈的经过上,庆次的表现也足以用有勇有谋四个字来高度评价,而拒绝各路诸侯高俸相邀仅以微禄出仕上杉家一事又可见其重情重义之性格。读来令人称快,想来教人神往。面对如此大好男儿的快意人生,几百年后的我们又怎能不心生艳羡之情呢?
本书是一本时代小说,虽然其中也错综交织着大量史实与真实历史人物,内容毕竟属于七实三虚,前田庆次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小说原作者隆庆一郎呕心沥血的拳拳创作。
隆庆一郎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如司马辽太郎、井上靖、山冈庄八等知名历史小说家,或许当归过于他的大器晚成和日后的急逝。隆庆一郎本是影视剧本作家,作为小说家发表处女作《吉原御免状》是在1984年(61岁),这本交织着诸多历史谜团的小说一问世便博得了广泛的好评。隆庆一郎与其他历史小说家最大的风格特点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在人物尤其是庶民生活的描写上非常细致秀逸;二是爱以史料为基础来展开对历史真相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代表作就是《一梦庵风流记》和《影武者德川家康》(后者亦由原哲夫先生进行了漫画化),而前者更是在1989年一举获得柴田炼三郎文学奖。就在隆庆一郎在小说界大放异彩受万众瞩目之际,却于同年突然去世,小说执笔生涯在短短5年之后便告终结,留下了大量尚处于构想阶段和未竟的作品,着实令人遗憾。每每思及此处,我便感慨道,若是隆先生能再得生5年,该为我们留下何其之多的优秀小说啊!
值此译本付梓之际,最后请允许我借本纸向重庆出版社邹禾先生与编辑肖飒小姐,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提供诸多无私帮助与鼓励的本丛书其他译者朋友表达衷心的谢意。
吉川明静阅读这本书的起因是读了原哲夫先生的漫画版后,想读读小说版,于是便有了此书的诞生。
无可否认,这本书是战国小说的一本杰出著作。
或许是因为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实在太浅的缘故吧,他既非对天下虎视眈眈的霸者,也并非靠武力打出一片天地的武将,而且有趣的是他素来喜欢归属于败者的一方。这其中既有出身甲贺忍者后成为一国大名的泷川一益,也有名将上杉谦信养子,在养父一死后便不得不与义兄交兵的上杉景胜。至于唯一一个属于胜方的前田利家,庆次则是令其吃足了冰水的苦头之后自行放逐而去。
败者的记录为胜者所抹消或是篡改,乃是历史的常理。因此归属于败者而又能于青史上留下微名的,实可谓超常优秀之人。而前田庆次正是这为数不多的逸才中的一人。
况且他还是“倾奇者”。换个别的说法,就是“婆娑罗”。“倾奇者”和“婆娑罗”乃是以反抗时权为己任的人物,而反抗权威尚且能存活下来的,不用说,当然必须要有特别的实力。可这种实力却是派不上任何用场,到头来毕竟是无益之力。可,令人着迷的正是此处。
我最初接触到这位前田庆次,还是遥远的战前之时。当时我还是旧体制高中的一员学生,一方面沉溺于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等法国诗人的诗歌,一方面又饥不择食地阅读时代小说。那时不知道读的是谁写的关于庆次的故事,却好似只给我留下了某种贵族民间流浪传说的印象。或许是从他系加贺前田家亲戚一事上生出的错觉吧。
到第二次与庆次相逢,其中过了很久的时间。战后我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某次在石原裕次郎的制作公司负责撰写司马辽太郎先生原作《夺城》的剧本。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便是前田庆次。而当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原作还并未完成,完成的只是短短的一个故事梗概(这是电影界常有的事情)。当然这并非司马先生的责任,而是石原公司因为某些状况急于要完成电影所致。可我却因此而沦落到了既无原作参考也无任何史料,却要硬着头皮去写庆次故事的尴尬境地。结果自然是写得相当不理想,我也深以为耻。在结束了剧本以后,我便开始了本该是之前进行的探寻史料。而最终让我找到的是藏在《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中的庆次旅行日记。
可以说,是这本书将我之前对庆次的印象彻底颠度。
在这本短短的旅行日记中的庆次,既是一个学识横溢的风流人物,又是一个刚毅无比的武人,更是一个如风一般自由的流浪者,坚强又不失温柔,深明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最有生存价值的人。虽说能从日记中嗅到浪迹天涯的一抹悲情,但却并无任何感伤之意,如主调低音般鸣响起的,尽是人原本就怀有的悲伤之感而已。
于是前田庆次那坚强而自由地活过战国末期时代、宛如一匹孤狼般的全新印象便深深植入了我的心中。之后我着实致力于收集此人的相关史料,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才拜访了富山县冰见的能坂利雄先生。
即便如此,到手的史料还是寥寥无几。但与此同时我已渐渐看到了庆次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对恶作剧的爱不释手。哪怕在很有可能性命攸关,不,哪怕是在性命攸关的场合,他也会干出破天荒的恶作剧来。
对我而言,这正是前田庆次决定性的魅力所在。总有一天要写写此人^这成为了我的一个执念。
《读卖周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几乎完全是一边摸索一边写成的这部小说。所谓摸索,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逐一确认作为一介男儿的我与庆次的关联究竟何在。
因为这个缘故完稿甚迟,给负责担当的池田敦子女士造成了可称是入职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困扰,在此表示衷心的在此并呈上深挚的谢意。
隆庆一郎平成元年二月十六日平成二十年(2008年)十月。京都。
坐在四条河原鸭川河畔,放眼观望这镨落有致向下游奔腾而去的河水,思绪几乎不怎么费劲便能飞快倒退四百多年,眼前也仿佛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起一名高大魁梧的男子牵着一匹巨大黑马在此河边悠然饮水的一幕。
无疑,此时此地令我第一个想到的,除了本小说的主人公前田庆次外更无他人。
庆次那传奇般的一生之中,居于京都的期间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然而正是从此地,庆次那天下第一倾奇者的名号闻达于天下;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天下霸主秀吉示以了豪气冲天的倾奇之举;正是在此地,庆次向当时一流的文化大家们学习诸多才艺,成为了战国时代罕有的文武双全之士;也正是在此地,庆次邂逅了堪称知己的直江兼续,从而寻觅到了终生的心灵寄托之所。
用现代流行的语句归纳讲,这里可谓是庆次学习过、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身处其境,不禁难以按掩心潮澎湃。
此时我的思绪又不禁飘向9个月前,当时适逢久未联系的重庆出版社的邹木先生开出了长长一张日本历史小说与时代小说的列表,就哪些小说会受中国读者欢迎一事向各路好汉征询意见。恬居受邀之列的我毫无蹲躇地选择了隆庆一郎先生的鼎峰之作《一梦庵风流记》,并自告奋勇地承担了翻译之职。
稍微年长一些的读者可能看过由原哲夫先生(代表作:《北斗神拳》)担纲、名为《花之庆次》的一套长篇漫画。当年风靡一时的这套漫画正是由《一梦庵风流记》改编而来的。当年因为政治(避免与韩国的历史问题纠纷)和商业(同年NHK热播大河剧《琉球之风》)方面等等一些原因,漫画化之际将原作中的“朝鲜篇”改为了“琉球篇”,全篇的情节和人物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而今若是能得此机会将小说原作译出面世,该是一件何等的快举啊。
同时,基于知名度的考虑,我们一致决定小说以漫画版的正标题《花之庆次》来予以命名。
举止行为极尽喧哗之能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但同时又是文武双全琴心剑胆的庆次,或许也是托了本小说的弄潮之福,自平成年伊始以来一直就是年轻人主流文化——各类动漫游戏的宠儿,其中尤以近年《战国无双》与《战国婆娑罗》两系列的动作游戏为甚。横(皆朱)枪跨(松风)马的前田庆次,或许早已在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年轻人群中成了一种文化标志,那就是通过颠覆常理有时甚至是出格的行为来发泄以及证实自我的价值。难怪乎庆次这一鲜明的形象长期以来经久不衷,广受欢迎了。
真实历史中的前田庆次,与之相关的一次史料非常之少,以至于后世史学家们费尽周折也难以考证他的详细生平,如今在我们脑海中有关他的印象,多是来自于包括本小说在内文艺作品之中。
小说中有几段堪称经典的情节均取材于史料零星记载,在作者信手拈来融会贯通于情节之中后,读来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庆次在聚乐第与秀吉会面一段,他先是以滑稽着装和举止来狠狠讽刺了秀吉那自以为是的权威,待其醒悟賜马示好之际,却又一反常态地更衣恭而受之,充分表达了他在对待权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气节。正是这样前后判若两人之举使得庆次那张弛有度进退得法的形象远远超脱于普通的轻狂之徒。
在小说临近结尾的高潮部分——长谷堂城殿军一战与战后和谈的经过上,庆次的表现也足以用有勇有谋四个字来高度评价,而拒绝各路诸侯高俸相邀仅以微禄出仕上杉家一事又可见其重情重义之性格。读来令人称快,想来教人神往。面对如此大好男儿的快意人生,几百年后的我们又怎能不心生艳羡之情呢?
本书是一本时代小说,虽然其中也错综交织着大量史实与真实历史人物,内容毕竟属于七实三虚,前田庆次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小说原作者隆庆一郎呕心沥血的拳拳创作。
隆庆一郎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如司马辽太郎、井上靖、山冈庄八等知名历史小说家,或许当归过于他的大器晚成和日后的急逝。隆庆一郎本是影视剧本作家,作为小说家发表处女作《吉原御免状》是在1984年(61岁),这本交织着诸多历史谜团的小说一问世便博得了广泛的好评。隆庆一郎与其他历史小说家最大的风格特点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在人物尤其是庶民生活的描写上非常细致秀逸;二是爱以史料为基础来展开对历史真相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代表作就是《一梦庵风流记》和《影武者德川家康》(后者亦由原哲夫先生进行了漫画化),而前者更是在1989年一举获得柴田炼三郎文学奖。就在隆庆一郎在小说界大放异彩受万众瞩目之际,却于同年突然去世,小说执笔生涯在短短5年之后便告终结,留下了大量尚处于构想阶段和未竟的作品,着实令人遗憾。每每思及此处,我便感慨道,若是隆先生能再得生5年,该为我们留下何其之多的优秀小说啊!
值此译本付梓之际,最后请允许我借本纸向重庆出版社邹禾先生与编辑肖飒小姐,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提供诸多无私帮助与鼓励的本丛书其他译者朋友表达衷心的谢意。
吉川明静阅读这本书的起因是读了原哲夫先生的漫画版后,想读读小说版,于是便有了此书的诞生。
无可否认,这本书是战国小说的一本杰出著作。
相关热词搜索:花之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