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中豹头人
2025-07-11 作者:白羽 来源:白羽作品集 点击:
刘熹大震,二少年不由失声齐喊,先后滑倒;幸被荒草山石阻住,没有滚坠下来。两少年慌忙挣扎爬起,要往别处逃窜,已经来不及。豹子扑出来了,同时下面虎啸声又作。两少年更加惊慌失措,血蝎子刘熹急急地往上抢救。不想这豹子窜出草丛。陡然人立而行,竟是戴皮帽,穿豹皮衣的两个壮士。手提虎叉,目灼灼据崖下望,倏地一伏身,丢下虎叉,猛将两个绳套抛下来。绳长三四丈,一人一个,把两个少年套住,横拖直拽,很快地拉了上去,两个少年几乎被拖坏。
血蝎子刘熹越发惊慌,猜想这两个豹头人举动鲁莽,十九是绿林人。用套白狼的法子把人掳走了。这真是祸不单行。下面的雌虎,也正作势要扑上来,刘熹弄得首尾不相顾,百忙中不暇深计,回头瞥了一眼,虎距此地尚远,手提匕首,向豹头人喊道:“呔!把人留下!”拼命往上蹿去。这时候豹头壮士,早将二少年拖入枯草丛中,重复现身,一人提虎叉,一人仍持绳套,照刘熹抛下来。刘熹急忙招架,用匕首往旁一挑,身子往下一伏。两个豹头壮士喊道:“喂!不要找死,不要支吾,老虎追上来了!”
一个壮士仍拿绳套,二番抛套刘熹;另一个壮士持虎叉,往下坡抢来,意将迎斗那只雌虎。两个壮士的举措,似乎不恶。刘熹稍为放心,或者这两人乃是近处的猎户,乔装虎豹,在此守猎活虎活豹。但是,刘熹仍不肯教他们套上,用匕首挑开绳套,施展开轻身术,一蹿两蹿,跃上了悬崖。
崖上的豹头壮士很诧异地看他一眼,立刻丢下绳套,拾取虎叉,也蹿到坡下,帮助同伴,双搏猛虎。血蝎子刘熹只有小小一支匕首,不能助搏猛虎,心怀惭愧,赶紧寻找少庄主赵仲颖和那佃户之子。
赵仲颖和高星儿,此时全瘫到衰草丛中,不能动弹;被豹头人一阵强拖,身上负伤,冬衣也破了。刘熹急忙走过去,低头察看。这两个少年陷入半昏惘的样子,仰卧在衰草上,唤之不应,只是重重地喘息。
血蝎子刘熹,心中懊悔,觉得对不起宅主,使少东横遭险难,出生入死,虽然是小孩子不识轻重,究竟是自己监护无状,免不了要受抱怨,而且自己也露出本相来了,因想到自己命运奇蹇,走到哪里,都惹出麻烦来。吐了一口闷气,把十二岁的赵仲颖,搀扶得坐起来,要设法施救。忽听旁边有一人发话道:“你这个人哪里来的?你不要动他们,教他们好好躺着。你是他们的什么人?”刘熹扭头一看,在崖石枯蓬交错处,又站出一个人;也是猎户打扮,穿革衣皮裤,戴虎头兜鍪,只露出二目和口鼻,唇上有髭须,是个老年人,体格很雄伟。刘熹凝神注视,觉出此人多半是隐居山中的豪客,并且近处定有洞穴,供他们潜踪。
这个老人走过来,一面打量刘熹,一面盘诘他:“你是要搭救这两个孩子么?你们是一块儿的么?”刘熹应道:“我们是一块儿的。”老人露出诧异容,站住了脚,大声追问:“你这男子太怪,此地乃是空山,很多虎狼,你带了两个孩子,跑到这里,打算做什么?莫非也是避难的么?”刘熹已听出老人是豫北口音,同时这老人也听出刘熹的口音。刘熹猜想这老人和两个豹头壮士,必是父子戚属,看举止气派,他们倒像避难逃祸的中原人士了。仓促相逢,刘熹不肯吐露真情,随口应声道:“我们不是避难的,我们是过路人,不幸遇上了老虎,一路乱跑,迷失了路。”随向老人一拱手,打听奔山庄的出路。
这老叟像是很有阅历的人,定住双眸,把刘熹看了又看,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三个人来路很蹊跷,那一个大些的孩子,分明是一个本地村童;那个小些的像个缙绅之家的少爷。你阁下外表像个文人,气派很带武夫气,况且你还带着匕首。我告诉你,我们本是避居山中的野人,不问世事的。你们有何苦处,遇有什么险难了?你不妨开诚布公地告诉我们父子,我们父子纵然无能,多少还可以指示你们一条明路,教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原来这老叟猜测:刘熹和赵仲颖是避祸的王孙,一个少主,一个家将,把高星儿看成当地引路村童了。这一定是故宋王孙贵臣的遗族,主人殉国殉难,只逃出孤儿少子,由家将受托重寄,潜护少主,到处流亡;必是在此遇上了告密的汉奸,追捕的元兵,一路落荒狂逃,侥幸避开人祸,又撞上虎群了。这老叟胸有成见,肝肠又热,自以为猜得不错,一再向刘熹劝道:“你尽管吐实,我可以借此为你主仆划计。”恳挚之情,溢于言表,见于眉目。
血蝎子刘熹匆匆听罢,衷心感动;可是事情竟不如叟之所料,刘熹不是家将。赵仲颖另有嫡叔胞兄,其中委曲情形,又不便细讲。老叟究竟是陌路人,刘熹只得权词以对,语气支吾;那老叟微皱眉头,仍然坚持己见。好像自知问得冒昧,不再追诘了,冲刘熹一笑道:“慎言是好事,机事不密则害成,我自信老眼无花,阁下既然谨慎,难于出口,我也不便强问了。来,我先帮你救醒这两个孩子,你们打算投奔什么地方,你不妨说出方向,我可以指给你一条逃路,可免鞑子的逻骑。”又说道:“我有两个孩子,也都跟我隐居。他们打虎去了,你刚才一定遇见他们了。”
刘熹道:“哦,那两位戴豹头兜鍪的,都是老丈的令郎么?”老叟道:“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告诉你,客人,你们三人一路惊窜,逃出荒林,又遇上猛虎,我们都看见了。大概是有蒙古铁骑追捕你们,你们才落荒窜入山中,迷失了道路,恐怕你们的行囊斧资也全丢了吧?”
血蝎子不肯乱说,这老叟但凭揣测,全盘托出,可惜隔着一层,有一半猜错。老叟拿出一件肥大的羊裘,作为兜包,教刘熹相帮,把赵仲颖放在上面,两人抓四角,把人兜起来,慢慢搭到岩石那山窟,深而不广,并不像古人穴居的洞室,倒好像野兽的空穴。大概被人挖大掘深,巧借土石掩护,留着小小入口,不到一人高,人要走进去,必须低头弯腰,曲折盘进去。又巧借岩石,挖出一个天窗,洞内居然透明。里面没有什么铺陈,只靠侧四面铺着厚草,上敷草荐,壁张兽皮。洞当中垒着一个土台,作为桌子,看格局可容四五个人。就是洞中只有草囊干粮,锡壶水酒和卧具猎具,并没有水缸火灶,刘熹暗想,这地方不似隐士避居的洞府,到像猎户临时潜身的“团焦”。
老叟年高力健,与刘熹合手,把赵仲颖放在草褥上,又给盖上一张兽皮,且不施救,招呼刘熹,运石堵上洞门,再去搭运高星儿。于是把两个小孩先后搭来,并头放在草褥上,都给盖了兽皮。试了试呼吸,摸了摸头脸,向刘熹说:“洞里很冷,应该生一个火,又怕冒烟。惹出麻烦来。告诉你,我们都是夜间生火饮食,白天藏着不出头的。现在就叫这两个孩子,慢慢地缓着吧,我要去看看我那两个孩子。他们去打虎,过了好半晌了,我很不放心。”挥手让刘熹坐下,自己站起要走,又叮咛道:“我走后,你务必拿石块堵住洞门,这石头你搬得动不?”
堵门的石头足有二三百斤,老叟搬来推去,似乎毫不费力。老叟的意思,要留下刘熹,在洞中歇息,自己走到洞口,要搬石头,替刘熹堵门。刘熹道:“老丈,且慢,你老人家不是要找二位郎君么?不知道区区在下,可不可以跟了你去?”老叟笑道:“他们两个孩子好跟猛兽硬拼,不听我的良言,不肯使用毒弩,早晚要吃亏的。客人你看这工夫很不小了,他们还没有回来,又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头?你若愿意跟我去,也可以,不知你有防身的兵器么?”
血蝎子刘熹拿出那把尺八长的匕首来,老叟摇头一笑,说:“这东西在城邑里,在江湖上使用,却还可以;却不能拿来在山野施展。那是可以斗人,不可以斗猛兽的。”说着,从洞中铺的厚草中,翻来覆去,找出一柄虎叉,说道:“客人,你拿着这个。不过,我看你还是不去的好;留在这里,看着两个孩子,比较稳当。”刘熹慨然说道:“老丈父子真是英雄,我今日不想逢此奇遇,但是我也还可以追随虎威,不敢落后的。”老叟笑道:“我失言了。你不要过意。我不是看不起你,我是不放心你们这两个孩子;怕他们缓醒过来,不肯老老实实在洞中待。我这藏身洞窟,很是幽秘,外间从来没有人晓得。倘或这两个小孩醒转来之后,伸头探脑,钻出洞外,教别人看见了,未免疑神疑鬼,我的机密可就败露了。”血蝎子刘熹矍然道:“这一层,我没想到。”
正说着,赵仲颖躺在草褥上接了声,说:“刘师爷,你要上哪里去,我也跟你去。我好了,缓过来了。”推开兽皮,坐了起来。
这老叟瞥了赵仲颖一眼,又看了刘熹一眼,说道:“哈哈!我果然老眼未花,你这少年是少爷,你这客人是西席师爷,大概是武教师吧?”
血蝎子刘熹恧颜笑答道:“老丈真是巨眼。你既看破,我也不瞒了。只是现在虎狼当道,你我亡国孑遗,言行不可不慎。”因正色说道:“这个少年果是我的少东,他是隐居潜山山麓北山庄赵员外的令侄,我是新到那边的西席,既不是书记司账,也不是拳脚教师,我只是个住闲的汉罢了。承主人不肯把我当作厮仆,所以管我叫师弟,我在下姓刘名熹,河南府的……”
老叟听了,恍然大悟道:“哦,是了,是了。你们不是逃难的,是久在这里隐居的。你阁下姓刘,大名是哪个‘希’字,可是‘学有缉熙于光明’的那个‘熙’字?还是‘希圣希贤’的‘希’字?”刘熹顺口答道:“是光明熹熹的那个熹字。”老叟道:“是呀,不是下面有四点水么?一定是缉熙的‘熙’字了。”
刘熹不再更正,信口道:“不错,是的。”
老叟又道:“我到底也猜着了,你们不是土著。赵员外大概也是河南府人氏?”刘熹不肯辩证,点了点头,过去安慰赵仲颖。老叟又道:“你们刚才形色仓皇,到底遇见什么事了?”刘熹道:“不瞒老丈……”赵仲颖精神恢复,竟发话道:“吓,了不得,我们遇上了虎,遇上了豹,我们还遇上了蒙古人,他们要捉我们刘师爷。我们刘师爷一拔刀,一瞪眼,把他们吓得不敢动。刘师爷带着我们跑,又在这里,遇上那受伤的虎了。刚才那戴豹头帽套的两个人,都上哪里去了?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且说且推身旁的高星儿,高星儿也醒过来了。这老叟纵声大笑道:“刘仁兄言行谨慎,怎奈你这少东人,不管不顾,信口胡诌,于是乎仁兄的权词巧对,如今都掷于虚无了。不过,这位小朋友……见人只说三分话,世路谨防蛇咬人,我说赵少爷,以后我劝你见了生人,最好少说实话,话说多了,要想咽回去,可就办不到了。”
赵仲颖自己目光灼灼地看这老叟,不知怎么的,会合了他的脾胃,笑着答道:“老丈,我可是一点也不傻,我若是遇见歹人,随便让他问,我是一句实话也不说的。只要是瞧出他不是东西,我就远远躲着他,一点也不理他。”老叟道:“噢,如此说,赵少爷肯和我说话,一定是拿我当好人了。”赵仲颖笑而不答,只点了点头。
老叟重问刘熹,刘熹这才将今日所遇,一字不隐,告诉了这个山居的异人。老叟听完,面露沉吟,半晌方说:“刘仁兄,你真是露了马脚,鞑子们顶怕草野间隐藏着奇才异能之士;如被汉奸告发,他必穷究不已。有时他们借求才访贤之名,故意搜罗遗逸,实际是文而庸陋地诱以利禄,智勇之士,就设法剪除了。他们的用心非常可怕,因为他们人少,我们汉人多,他们时时提防我们叛变。他们用以汉制汉的法子,厚赏汉奸,鼓励告密,我们河南人惨死的太多了。你老兄必是武功可观,被他们看见,所以派人搜访你。你千万不要上当,你不要把他们看成求贤若渴呀。”
血蝎子刘熹把手一拍,面含怒容道:“他们的伎俩,我件件懂得,而且身受他们的害,不止一次。这一回正因为我要逃躲,方才误窜到这里,遇见老丈。老丈豪气英风,晚生已然领略,就请指示一条明路,助我把少东送回去才好。”
老叟道:“这一层,你尽请放心,我一见你的面,就猜透你的为人。我所以挽留你,也正有心腹之谈,跟你细讲。现在,我们先把我那两个孩子找回来……可以叫他们给你领路。”重又站起身来,要出去寻子。忽然一阵风也似的,豹头壮士已然奔回来一个,俯身进了洞,把众人一看,很慌张地说:“你们都在这里,好极了。爹爹,你老赶快掩护他们,教他们藏好别动;鞑子这就来搜山,必须留神他们往洞里滥开火枪。”
老叟愕然,血蝎子刘熹忙道:“这可不好,我们走吧,不要连累了老丈。”豹头壮士把眼一瞪说:“你这人真糊涂,他们就来搜山,你偏这时候走,快给我藏起来,不许你妄动。”转脸对老叟说:“我想往别处诱他们去;爹爹你看住了他们,不要教他们妄动。”说罢就走,老叟追着问:“你哥哥呢?”豹头壮士道:“他就在外面,等着我呢。”
豹头壮士匆匆钻出山洞,老叟要送出洞外,就便观察情形。豹头壮士阻拦道:“你老人家别看了,我替你堵洞吧。”老叟道:“也好。”旋听得举石堵门之声,豹头壮士运来巨石数块,垒到洞口,然后一跃登上洞顶,往上爬去。此时山洞被石块堵住门口,顿时显得全洞黑暗,只头上还透光亮。老叟站起来,弯着腰,走到刘熹面前,扯着袖子说道:“刘仁兄,请你原谅,我这孩子,活是野兽,有好心,没好话的。现在你可以帮着我,把这两个小孩子藏好了。”刘熹说道:“是是,那不相干。”
老叟走到洞之深处,搬开兽皮厚草,又现出小小复洞。把赵仲颖和高星儿,全藏在复洞中,坚嘱他俩勿动勿出,然后老叟又引刘熹到洞顶透亮处。
原来这洞顶上,也是一个较小一点的洞口。那边大的洞口和寻常人家门户一样,是由平入深的;这边却是由高坠下的悬空洞门,与其叫作洞门,不如叫作天窗。这悬空的洞穴,就旁边石壁,盘成石坎,恰可容足,人可以蹬着往上爬。老叟笑向刘熹道:“这个小洞也须堵上,不过没堵之先,我要探头看看外面的情形,究竟他们为什么要搜山?”说着猱身而上,身临洞口,只探出半截身子,向四周看了一会儿,跳下洞来,就要运石封门。刘熹也想看看,向老叟一说,老叟笑道:“可以。”
刘熹也是猱身而上,也探出半截身子,往四面一望,却是只看见远,看不见近。还没有容他看清,陡然听见一声断喝道:“好东西,你真是找死!”刘熹寻声一看,还是那个豹头壮士,刚刚蛇行而进,爬到这里来,正要由打外面运石堵门。他以为刘熹伸头探脑,未免惹祸;他竟骂不绝口,立逼刘熹缩回身子去。刘熹想不到自己会在这里受辱,忍着气跳下来。豹头壮士立刻攀穴探头,往里窥望,冲老叟叫道:“爹爹,这里也得堵上,一点亮也不要透。我说爹爹你把这个人看住了,千万不要叫他伸头探脑地找死。鞑子这就来了,这个人太昏诞了。”他还是骂刘熹。老叟怒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讲话!这一位乃是前辈英雄,你休得无礼!”可是少年壮士早骂完了,缩回头去,搬来大石,立刻把洞口堵上。上下两个洞口全都堵上,洞内越发黑乎乎,俨如地狱,对面伸手不见掌。
老叟叫着刘熹,扶着刘熹的手,一同回到复洞之内,两个大人挨着两个小孩,全都席地坐下。地上铺着皮褥草垫,老叟笑道:“我们全坐在这里听听动静吧,刘仁兄,我们可以谈谈。”
血蝎子刘熹,已知老叟是非常人,这才拿出真面目来,敬问老叟贵姓,大名?由打何时,退居这座荒山?又说:“这山洞如此简陋,你父子三人怎样生活,将来作何打算?”
老叟见问,伸出一只手来,握着刘熹的手,摇了摇,说道:“我的姓名应该告诉你,不过,现在还有个俗人在此,虽然是小孩,小孩的嘴更不严。所以,我很愿你把你的身世告诉我,我此刻可又便把我的身世告诉你。我们可以这样办,等着鞑子搜完山,我帮你把这两个孩子送回去,然后我再邀请你,到一个可谈的地方,和你深谈一回。并且我在下还有小小一点谋干,也盼望草莽的英雄,义气为重,拔刀相助。”
刘熹矍然道:“哦,……那么,老丈的话,我倒听懂了。这里真个不是老丈隐居的山舍了?”老叟道:“你不见这里,既没有贮水的缸,又没有生火的炉灶,当然此地不是住人的地方,这里只算是我父子游猎打尖的秘洞。我另外更有住处,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打算邀你去谈谈,你可肯下顾么?”
刘熹肃然动容,也把老叟的手紧紧握了一下,说道:“那是我渴望之至的事,但是老丈,你还没有告诉我,你贵姓啊?”老叟笑道:“本来用不着瞒你。只是……”左手把着刘熹的手掌,右手在他掌上书写笔画,附耳低告道:“我姓宀、八、土、四、贝。”恰恰成一“竇”字。又写道:“我单名是左边一个臣,右边是人下品。”恰恰是个“臨”字。刘熹却没有弄明白,还是老叟念道:“是居高临下的临。”这才知道老叟叫窦临。
血蝎子刘熹一听窦临的名字,不禁大惊道:“哦,莫非老丈就是燕市行刺,力救文丞相,功败垂成的大侠窦福临么?……”“福临”二字还没念出来,被老叟掩住口,低声重复警告道:“小孩子嘴不严,请不要再谈吧。”
这时候血蝎子刘熹不胜惊异,据江湖传言,窦福临杀了许多人,当时被擒身死,不想他还健在。正在疑讶,黑影中,赵仲颖竟接了声,说:“刘师爷,今天的事情,和你们谈的话,我回了家,一准任谁也不告诉。”又对高星儿说道:“星儿,你千万也不要告诉你的爹爹。”
原来窦刘二人促膝对谈,年幼的赵仲颖。居然在那里很留神地听。虽然这一天所遭所遇,惊险万状,竟一点也没把他吓坏。当然他也不是不害怕,却比高星儿强多了。
这个隐居荒山的窦福临和血蝎子刘熹,听赵仲颖在旁插言,都不禁错愕,跟着全都失笑起来。窦临道:“赵少爷,你真聪明,可是你千诡万诡,你能猜出,我父子为什么隐居荒山,不肯出山么?”赵仲颖到底是小孩,担不住人家夸奖,立刻很逞能地说道:“你为什么不肯出山?哪里蒙得住我,那是因为你‘不食牛羊肉,只为恶腥膻;隐居山林里,偷懒不做官。’我说的对不对?”
这山居老叟窦临,越发地惊诧,口中寻声诵念道:“你说什么不食牛羊肉,只为恶腥膻;隐居山林里,偷闲不做官。哎呀!这意思可怪……”禁不得凝目看着赵仲颖,说道:“你才十二岁,而且是脱口而出。”
赵仲颖笑嘻嘻地说道:“你念错了,是偷懒不做官,不是偷闲。”窦临道:“对呀,偷懒不做官,是犯不上,奏不着,这意思太对了。偷闲是隐士高致,偷懒便是志士苦心了。赵少爷难为你小小年纪不忘故国之悲,唔,你本来是宗姓啊。你应该是我们的少主人……”
说罢,目闪闪看着刘熹。黑影中,对面不见掌,仅从鼻息咻咻的声音中,听出刘熹也很动情。
但是这二十个字,实在不是赵仲颖出口成章的五言成句,乃是赵仲颖的叔父,常常在内宅念道的几句悲愤语;如今被赵仲颖无意中想起来,而且念出来。当时,山居老叟窦临和血蝎子刘熹,精神上很受这两句话感动。山洞黑暗,不辨面目,看不出赵仲颖念道这二十字的神气,乃是拾叔父唾余。窦刘二人竟默默地互相握手示意,不约而同,动了非非之想。
“莫非复国雪耻的真主,就应在这个小孩子身上吧?”
当时,蒙古贵人早来搜山,幸未发现这洞,因此也没开枪。直耗到黄昏时候,蒙古贵人猎罢回城;老叟窦临方才引领刘熹、赵仲颖等,出离山洞。窦临正要亲自送三人回转山计,这工夫,窦临的子侄,那两个豹头壮士,已然从森林中钻出来。两个人居然捉了一只虎,捆抬着运上山来,于是恰和刘熹等相遇。
老叟窦临便命子侄,重与刘熹见礼;又悄悄告诉,子名窦元朗,侄名窦元皓,是两个鲁莽汉子,如今就以打猎为生。遂命子侄改换衣装,带着猎具,把刘熹、赵仲颖等送回。刘熹和窦临,一见如故,订交为友。窦临秘向刘熹道:“我另有隐居的处所,容改日我先奉访阁下,再邀阁下到我那蜗居,作一夕长谈。”刘熹连声称谢,慨然应诺,当下长揖作别。
山庄中此时早已惊扰不堪。佃户高老旺,烦出许多人,来寻找赵少庄主和他的高星儿。若只两个小孩失踪,还好猜些;偏偏连西席刘师爷也不见了,佃户高老旺可就再也猜不着是闹出什么乱子来了。
赵仲颖等三人,一直到二更,方才转回山庄。当天是不能回转赵宅的了,便在庄子上住下。次日乘车回宅,血蝎子刘熹不等主人诘责,便先请见宅主,详说原委,然后自己引咎辞事。所遇险难,刘熹也不隐瞒,窦临父子的奇才异能,他稍为讳避一点,只说他们是山中猎户,不敢把他们形容成山居隐士,他们不怕宅主,却怕辗转讹传。
宅主赵承佑,早已得知侄儿仲颖与佃户之子出游失踪,半日不见,连刘师爷也没了影。赵仲颖一回来,他便沉住了气,好好地哄问:“你们上哪里玩去了?可是刘师爷领你们去的么?”赵仲颖实话实说:“是佃户之子高星儿,跟自己去看野鸡。遇上蒙古人打猎放枪,后来刘师爷赶了去,把我们俩救了。”如何遇见母子虎,如何蒙古人放火枪,如何遇见蒙古兵,刘师爷跟他们吵,如何遇见豹头猎户,刘师爷烦他们引路;都源源本本地说了。
赵承佑这才知道:多亏了刘熹,才得把侄儿救出元兵之手,脱去猛虎之口。又由此得知刘熹的武功,的确不弱。刘熹引咎告退,赵承佑用好言语挽留,反而特设小酌相谢。刘熹这才安心,在赵府停留下来了。
赵府过年内外仍然忙着,少主人游山遇险这件事,积日稍久,渐渐被人忘怀。倒是那车夫从仆,曾在下房,向同伴们讲说刘师爷如何爬山避荒,如何武艺高超。被刘熹听见了,暗暗行贿堵嘴;又告诉他们,这话传出去不好,恐于主人不利,从仆也就不敢再说了。唯有赵仲颖,自经这番险难,越发喜欢刘熹;私地总找刘熹,不是请教拳技,就是叩问武林奇事。刘熹不能再拒,把那练拳习武,初步筑基的功夫,背着人,不时点拨这少主人。又向少主人讲些江湖异闻,说些南渡的惨状,往往使这少年听得瞠目切齿。
这工夫,血蝎子刘熹曾趁赵府过年忙乱,私自走出去,独行深山,会见朋友,便是那个山居老叟窦临。
刘熹和山中老叟窦临,互相访晤,已有两三次了,并曾在山庄一个佃户家,借地饮酒快谈。有人问到刘熹,这是什么人?刘熹说:“是山中的猎户,我上次到山庄收租,曾经买过他的野味。现在我烦他们,给我寻一只獾。”人问:“寻獾做什么?”回答说:“獾油可以做烫伤药。”人们听了,也都相信了。
窦临第一次访问刘熹时,确是带来野味,两只野雉,一对活松鼠,就是烦刘熹转送赵少庄主的。赵仲颖一听窦临来了,也很欢喜;他拿着松鼠,很高兴地玩耍,被他哥哥赵孟频看见了,说了他一顿。说是什么“玩物丧志”。赵仲颖不服,哥俩打起来了。赵孟頫打不过弟弟,常常吃亏。
血蝎子刘熹越发惊慌,猜想这两个豹头人举动鲁莽,十九是绿林人。用套白狼的法子把人掳走了。这真是祸不单行。下面的雌虎,也正作势要扑上来,刘熹弄得首尾不相顾,百忙中不暇深计,回头瞥了一眼,虎距此地尚远,手提匕首,向豹头人喊道:“呔!把人留下!”拼命往上蹿去。这时候豹头壮士,早将二少年拖入枯草丛中,重复现身,一人提虎叉,一人仍持绳套,照刘熹抛下来。刘熹急忙招架,用匕首往旁一挑,身子往下一伏。两个豹头壮士喊道:“喂!不要找死,不要支吾,老虎追上来了!”
一个壮士仍拿绳套,二番抛套刘熹;另一个壮士持虎叉,往下坡抢来,意将迎斗那只雌虎。两个壮士的举措,似乎不恶。刘熹稍为放心,或者这两人乃是近处的猎户,乔装虎豹,在此守猎活虎活豹。但是,刘熹仍不肯教他们套上,用匕首挑开绳套,施展开轻身术,一蹿两蹿,跃上了悬崖。
崖上的豹头壮士很诧异地看他一眼,立刻丢下绳套,拾取虎叉,也蹿到坡下,帮助同伴,双搏猛虎。血蝎子刘熹只有小小一支匕首,不能助搏猛虎,心怀惭愧,赶紧寻找少庄主赵仲颖和那佃户之子。
赵仲颖和高星儿,此时全瘫到衰草丛中,不能动弹;被豹头人一阵强拖,身上负伤,冬衣也破了。刘熹急忙走过去,低头察看。这两个少年陷入半昏惘的样子,仰卧在衰草上,唤之不应,只是重重地喘息。
血蝎子刘熹,心中懊悔,觉得对不起宅主,使少东横遭险难,出生入死,虽然是小孩子不识轻重,究竟是自己监护无状,免不了要受抱怨,而且自己也露出本相来了,因想到自己命运奇蹇,走到哪里,都惹出麻烦来。吐了一口闷气,把十二岁的赵仲颖,搀扶得坐起来,要设法施救。忽听旁边有一人发话道:“你这个人哪里来的?你不要动他们,教他们好好躺着。你是他们的什么人?”刘熹扭头一看,在崖石枯蓬交错处,又站出一个人;也是猎户打扮,穿革衣皮裤,戴虎头兜鍪,只露出二目和口鼻,唇上有髭须,是个老年人,体格很雄伟。刘熹凝神注视,觉出此人多半是隐居山中的豪客,并且近处定有洞穴,供他们潜踪。
这个老人走过来,一面打量刘熹,一面盘诘他:“你是要搭救这两个孩子么?你们是一块儿的么?”刘熹应道:“我们是一块儿的。”老人露出诧异容,站住了脚,大声追问:“你这男子太怪,此地乃是空山,很多虎狼,你带了两个孩子,跑到这里,打算做什么?莫非也是避难的么?”刘熹已听出老人是豫北口音,同时这老人也听出刘熹的口音。刘熹猜想这老人和两个豹头壮士,必是父子戚属,看举止气派,他们倒像避难逃祸的中原人士了。仓促相逢,刘熹不肯吐露真情,随口应声道:“我们不是避难的,我们是过路人,不幸遇上了老虎,一路乱跑,迷失了路。”随向老人一拱手,打听奔山庄的出路。
这老叟像是很有阅历的人,定住双眸,把刘熹看了又看,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三个人来路很蹊跷,那一个大些的孩子,分明是一个本地村童;那个小些的像个缙绅之家的少爷。你阁下外表像个文人,气派很带武夫气,况且你还带着匕首。我告诉你,我们本是避居山中的野人,不问世事的。你们有何苦处,遇有什么险难了?你不妨开诚布公地告诉我们父子,我们父子纵然无能,多少还可以指示你们一条明路,教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原来这老叟猜测:刘熹和赵仲颖是避祸的王孙,一个少主,一个家将,把高星儿看成当地引路村童了。这一定是故宋王孙贵臣的遗族,主人殉国殉难,只逃出孤儿少子,由家将受托重寄,潜护少主,到处流亡;必是在此遇上了告密的汉奸,追捕的元兵,一路落荒狂逃,侥幸避开人祸,又撞上虎群了。这老叟胸有成见,肝肠又热,自以为猜得不错,一再向刘熹劝道:“你尽管吐实,我可以借此为你主仆划计。”恳挚之情,溢于言表,见于眉目。
血蝎子刘熹匆匆听罢,衷心感动;可是事情竟不如叟之所料,刘熹不是家将。赵仲颖另有嫡叔胞兄,其中委曲情形,又不便细讲。老叟究竟是陌路人,刘熹只得权词以对,语气支吾;那老叟微皱眉头,仍然坚持己见。好像自知问得冒昧,不再追诘了,冲刘熹一笑道:“慎言是好事,机事不密则害成,我自信老眼无花,阁下既然谨慎,难于出口,我也不便强问了。来,我先帮你救醒这两个孩子,你们打算投奔什么地方,你不妨说出方向,我可以指给你一条逃路,可免鞑子的逻骑。”又说道:“我有两个孩子,也都跟我隐居。他们打虎去了,你刚才一定遇见他们了。”
刘熹道:“哦,那两位戴豹头兜鍪的,都是老丈的令郎么?”老叟道:“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告诉你,客人,你们三人一路惊窜,逃出荒林,又遇上猛虎,我们都看见了。大概是有蒙古铁骑追捕你们,你们才落荒窜入山中,迷失了道路,恐怕你们的行囊斧资也全丢了吧?”
血蝎子不肯乱说,这老叟但凭揣测,全盘托出,可惜隔着一层,有一半猜错。老叟拿出一件肥大的羊裘,作为兜包,教刘熹相帮,把赵仲颖放在上面,两人抓四角,把人兜起来,慢慢搭到岩石那山窟,深而不广,并不像古人穴居的洞室,倒好像野兽的空穴。大概被人挖大掘深,巧借土石掩护,留着小小入口,不到一人高,人要走进去,必须低头弯腰,曲折盘进去。又巧借岩石,挖出一个天窗,洞内居然透明。里面没有什么铺陈,只靠侧四面铺着厚草,上敷草荐,壁张兽皮。洞当中垒着一个土台,作为桌子,看格局可容四五个人。就是洞中只有草囊干粮,锡壶水酒和卧具猎具,并没有水缸火灶,刘熹暗想,这地方不似隐士避居的洞府,到像猎户临时潜身的“团焦”。
老叟年高力健,与刘熹合手,把赵仲颖放在草褥上,又给盖上一张兽皮,且不施救,招呼刘熹,运石堵上洞门,再去搭运高星儿。于是把两个小孩先后搭来,并头放在草褥上,都给盖了兽皮。试了试呼吸,摸了摸头脸,向刘熹说:“洞里很冷,应该生一个火,又怕冒烟。惹出麻烦来。告诉你,我们都是夜间生火饮食,白天藏着不出头的。现在就叫这两个孩子,慢慢地缓着吧,我要去看看我那两个孩子。他们去打虎,过了好半晌了,我很不放心。”挥手让刘熹坐下,自己站起要走,又叮咛道:“我走后,你务必拿石块堵住洞门,这石头你搬得动不?”
堵门的石头足有二三百斤,老叟搬来推去,似乎毫不费力。老叟的意思,要留下刘熹,在洞中歇息,自己走到洞口,要搬石头,替刘熹堵门。刘熹道:“老丈,且慢,你老人家不是要找二位郎君么?不知道区区在下,可不可以跟了你去?”老叟笑道:“他们两个孩子好跟猛兽硬拼,不听我的良言,不肯使用毒弩,早晚要吃亏的。客人你看这工夫很不小了,他们还没有回来,又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头?你若愿意跟我去,也可以,不知你有防身的兵器么?”
血蝎子刘熹拿出那把尺八长的匕首来,老叟摇头一笑,说:“这东西在城邑里,在江湖上使用,却还可以;却不能拿来在山野施展。那是可以斗人,不可以斗猛兽的。”说着,从洞中铺的厚草中,翻来覆去,找出一柄虎叉,说道:“客人,你拿着这个。不过,我看你还是不去的好;留在这里,看着两个孩子,比较稳当。”刘熹慨然说道:“老丈父子真是英雄,我今日不想逢此奇遇,但是我也还可以追随虎威,不敢落后的。”老叟笑道:“我失言了。你不要过意。我不是看不起你,我是不放心你们这两个孩子;怕他们缓醒过来,不肯老老实实在洞中待。我这藏身洞窟,很是幽秘,外间从来没有人晓得。倘或这两个小孩醒转来之后,伸头探脑,钻出洞外,教别人看见了,未免疑神疑鬼,我的机密可就败露了。”血蝎子刘熹矍然道:“这一层,我没想到。”
正说着,赵仲颖躺在草褥上接了声,说:“刘师爷,你要上哪里去,我也跟你去。我好了,缓过来了。”推开兽皮,坐了起来。
这老叟瞥了赵仲颖一眼,又看了刘熹一眼,说道:“哈哈!我果然老眼未花,你这少年是少爷,你这客人是西席师爷,大概是武教师吧?”
血蝎子刘熹恧颜笑答道:“老丈真是巨眼。你既看破,我也不瞒了。只是现在虎狼当道,你我亡国孑遗,言行不可不慎。”因正色说道:“这个少年果是我的少东,他是隐居潜山山麓北山庄赵员外的令侄,我是新到那边的西席,既不是书记司账,也不是拳脚教师,我只是个住闲的汉罢了。承主人不肯把我当作厮仆,所以管我叫师弟,我在下姓刘名熹,河南府的……”
老叟听了,恍然大悟道:“哦,是了,是了。你们不是逃难的,是久在这里隐居的。你阁下姓刘,大名是哪个‘希’字,可是‘学有缉熙于光明’的那个‘熙’字?还是‘希圣希贤’的‘希’字?”刘熹顺口答道:“是光明熹熹的那个熹字。”老叟道:“是呀,不是下面有四点水么?一定是缉熙的‘熙’字了。”
刘熹不再更正,信口道:“不错,是的。”
老叟又道:“我到底也猜着了,你们不是土著。赵员外大概也是河南府人氏?”刘熹不肯辩证,点了点头,过去安慰赵仲颖。老叟又道:“你们刚才形色仓皇,到底遇见什么事了?”刘熹道:“不瞒老丈……”赵仲颖精神恢复,竟发话道:“吓,了不得,我们遇上了虎,遇上了豹,我们还遇上了蒙古人,他们要捉我们刘师爷。我们刘师爷一拔刀,一瞪眼,把他们吓得不敢动。刘师爷带着我们跑,又在这里,遇上那受伤的虎了。刚才那戴豹头帽套的两个人,都上哪里去了?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且说且推身旁的高星儿,高星儿也醒过来了。这老叟纵声大笑道:“刘仁兄言行谨慎,怎奈你这少东人,不管不顾,信口胡诌,于是乎仁兄的权词巧对,如今都掷于虚无了。不过,这位小朋友……见人只说三分话,世路谨防蛇咬人,我说赵少爷,以后我劝你见了生人,最好少说实话,话说多了,要想咽回去,可就办不到了。”
赵仲颖自己目光灼灼地看这老叟,不知怎么的,会合了他的脾胃,笑着答道:“老丈,我可是一点也不傻,我若是遇见歹人,随便让他问,我是一句实话也不说的。只要是瞧出他不是东西,我就远远躲着他,一点也不理他。”老叟道:“噢,如此说,赵少爷肯和我说话,一定是拿我当好人了。”赵仲颖笑而不答,只点了点头。
老叟重问刘熹,刘熹这才将今日所遇,一字不隐,告诉了这个山居的异人。老叟听完,面露沉吟,半晌方说:“刘仁兄,你真是露了马脚,鞑子们顶怕草野间隐藏着奇才异能之士;如被汉奸告发,他必穷究不已。有时他们借求才访贤之名,故意搜罗遗逸,实际是文而庸陋地诱以利禄,智勇之士,就设法剪除了。他们的用心非常可怕,因为他们人少,我们汉人多,他们时时提防我们叛变。他们用以汉制汉的法子,厚赏汉奸,鼓励告密,我们河南人惨死的太多了。你老兄必是武功可观,被他们看见,所以派人搜访你。你千万不要上当,你不要把他们看成求贤若渴呀。”
血蝎子刘熹把手一拍,面含怒容道:“他们的伎俩,我件件懂得,而且身受他们的害,不止一次。这一回正因为我要逃躲,方才误窜到这里,遇见老丈。老丈豪气英风,晚生已然领略,就请指示一条明路,助我把少东送回去才好。”
老叟道:“这一层,你尽请放心,我一见你的面,就猜透你的为人。我所以挽留你,也正有心腹之谈,跟你细讲。现在,我们先把我那两个孩子找回来……可以叫他们给你领路。”重又站起身来,要出去寻子。忽然一阵风也似的,豹头壮士已然奔回来一个,俯身进了洞,把众人一看,很慌张地说:“你们都在这里,好极了。爹爹,你老赶快掩护他们,教他们藏好别动;鞑子这就来搜山,必须留神他们往洞里滥开火枪。”
老叟愕然,血蝎子刘熹忙道:“这可不好,我们走吧,不要连累了老丈。”豹头壮士把眼一瞪说:“你这人真糊涂,他们就来搜山,你偏这时候走,快给我藏起来,不许你妄动。”转脸对老叟说:“我想往别处诱他们去;爹爹你看住了他们,不要教他们妄动。”说罢就走,老叟追着问:“你哥哥呢?”豹头壮士道:“他就在外面,等着我呢。”
豹头壮士匆匆钻出山洞,老叟要送出洞外,就便观察情形。豹头壮士阻拦道:“你老人家别看了,我替你堵洞吧。”老叟道:“也好。”旋听得举石堵门之声,豹头壮士运来巨石数块,垒到洞口,然后一跃登上洞顶,往上爬去。此时山洞被石块堵住门口,顿时显得全洞黑暗,只头上还透光亮。老叟站起来,弯着腰,走到刘熹面前,扯着袖子说道:“刘仁兄,请你原谅,我这孩子,活是野兽,有好心,没好话的。现在你可以帮着我,把这两个小孩子藏好了。”刘熹说道:“是是,那不相干。”
老叟走到洞之深处,搬开兽皮厚草,又现出小小复洞。把赵仲颖和高星儿,全藏在复洞中,坚嘱他俩勿动勿出,然后老叟又引刘熹到洞顶透亮处。
原来这洞顶上,也是一个较小一点的洞口。那边大的洞口和寻常人家门户一样,是由平入深的;这边却是由高坠下的悬空洞门,与其叫作洞门,不如叫作天窗。这悬空的洞穴,就旁边石壁,盘成石坎,恰可容足,人可以蹬着往上爬。老叟笑向刘熹道:“这个小洞也须堵上,不过没堵之先,我要探头看看外面的情形,究竟他们为什么要搜山?”说着猱身而上,身临洞口,只探出半截身子,向四周看了一会儿,跳下洞来,就要运石封门。刘熹也想看看,向老叟一说,老叟笑道:“可以。”
刘熹也是猱身而上,也探出半截身子,往四面一望,却是只看见远,看不见近。还没有容他看清,陡然听见一声断喝道:“好东西,你真是找死!”刘熹寻声一看,还是那个豹头壮士,刚刚蛇行而进,爬到这里来,正要由打外面运石堵门。他以为刘熹伸头探脑,未免惹祸;他竟骂不绝口,立逼刘熹缩回身子去。刘熹想不到自己会在这里受辱,忍着气跳下来。豹头壮士立刻攀穴探头,往里窥望,冲老叟叫道:“爹爹,这里也得堵上,一点亮也不要透。我说爹爹你把这个人看住了,千万不要叫他伸头探脑地找死。鞑子这就来了,这个人太昏诞了。”他还是骂刘熹。老叟怒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讲话!这一位乃是前辈英雄,你休得无礼!”可是少年壮士早骂完了,缩回头去,搬来大石,立刻把洞口堵上。上下两个洞口全都堵上,洞内越发黑乎乎,俨如地狱,对面伸手不见掌。
老叟叫着刘熹,扶着刘熹的手,一同回到复洞之内,两个大人挨着两个小孩,全都席地坐下。地上铺着皮褥草垫,老叟笑道:“我们全坐在这里听听动静吧,刘仁兄,我们可以谈谈。”
血蝎子刘熹,已知老叟是非常人,这才拿出真面目来,敬问老叟贵姓,大名?由打何时,退居这座荒山?又说:“这山洞如此简陋,你父子三人怎样生活,将来作何打算?”
老叟见问,伸出一只手来,握着刘熹的手,摇了摇,说道:“我的姓名应该告诉你,不过,现在还有个俗人在此,虽然是小孩,小孩的嘴更不严。所以,我很愿你把你的身世告诉我,我此刻可又便把我的身世告诉你。我们可以这样办,等着鞑子搜完山,我帮你把这两个孩子送回去,然后我再邀请你,到一个可谈的地方,和你深谈一回。并且我在下还有小小一点谋干,也盼望草莽的英雄,义气为重,拔刀相助。”
刘熹矍然道:“哦,……那么,老丈的话,我倒听懂了。这里真个不是老丈隐居的山舍了?”老叟道:“你不见这里,既没有贮水的缸,又没有生火的炉灶,当然此地不是住人的地方,这里只算是我父子游猎打尖的秘洞。我另外更有住处,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打算邀你去谈谈,你可肯下顾么?”
刘熹肃然动容,也把老叟的手紧紧握了一下,说道:“那是我渴望之至的事,但是老丈,你还没有告诉我,你贵姓啊?”老叟笑道:“本来用不着瞒你。只是……”左手把着刘熹的手掌,右手在他掌上书写笔画,附耳低告道:“我姓宀、八、土、四、贝。”恰恰成一“竇”字。又写道:“我单名是左边一个臣,右边是人下品。”恰恰是个“臨”字。刘熹却没有弄明白,还是老叟念道:“是居高临下的临。”这才知道老叟叫窦临。
血蝎子刘熹一听窦临的名字,不禁大惊道:“哦,莫非老丈就是燕市行刺,力救文丞相,功败垂成的大侠窦福临么?……”“福临”二字还没念出来,被老叟掩住口,低声重复警告道:“小孩子嘴不严,请不要再谈吧。”
这时候血蝎子刘熹不胜惊异,据江湖传言,窦福临杀了许多人,当时被擒身死,不想他还健在。正在疑讶,黑影中,赵仲颖竟接了声,说:“刘师爷,今天的事情,和你们谈的话,我回了家,一准任谁也不告诉。”又对高星儿说道:“星儿,你千万也不要告诉你的爹爹。”
原来窦刘二人促膝对谈,年幼的赵仲颖。居然在那里很留神地听。虽然这一天所遭所遇,惊险万状,竟一点也没把他吓坏。当然他也不是不害怕,却比高星儿强多了。
这个隐居荒山的窦福临和血蝎子刘熹,听赵仲颖在旁插言,都不禁错愕,跟着全都失笑起来。窦临道:“赵少爷,你真聪明,可是你千诡万诡,你能猜出,我父子为什么隐居荒山,不肯出山么?”赵仲颖到底是小孩,担不住人家夸奖,立刻很逞能地说道:“你为什么不肯出山?哪里蒙得住我,那是因为你‘不食牛羊肉,只为恶腥膻;隐居山林里,偷懒不做官。’我说的对不对?”
这山居老叟窦临,越发地惊诧,口中寻声诵念道:“你说什么不食牛羊肉,只为恶腥膻;隐居山林里,偷闲不做官。哎呀!这意思可怪……”禁不得凝目看着赵仲颖,说道:“你才十二岁,而且是脱口而出。”
赵仲颖笑嘻嘻地说道:“你念错了,是偷懒不做官,不是偷闲。”窦临道:“对呀,偷懒不做官,是犯不上,奏不着,这意思太对了。偷闲是隐士高致,偷懒便是志士苦心了。赵少爷难为你小小年纪不忘故国之悲,唔,你本来是宗姓啊。你应该是我们的少主人……”
说罢,目闪闪看着刘熹。黑影中,对面不见掌,仅从鼻息咻咻的声音中,听出刘熹也很动情。
但是这二十个字,实在不是赵仲颖出口成章的五言成句,乃是赵仲颖的叔父,常常在内宅念道的几句悲愤语;如今被赵仲颖无意中想起来,而且念出来。当时,山居老叟窦临和血蝎子刘熹,精神上很受这两句话感动。山洞黑暗,不辨面目,看不出赵仲颖念道这二十字的神气,乃是拾叔父唾余。窦刘二人竟默默地互相握手示意,不约而同,动了非非之想。
“莫非复国雪耻的真主,就应在这个小孩子身上吧?”
当时,蒙古贵人早来搜山,幸未发现这洞,因此也没开枪。直耗到黄昏时候,蒙古贵人猎罢回城;老叟窦临方才引领刘熹、赵仲颖等,出离山洞。窦临正要亲自送三人回转山计,这工夫,窦临的子侄,那两个豹头壮士,已然从森林中钻出来。两个人居然捉了一只虎,捆抬着运上山来,于是恰和刘熹等相遇。
老叟窦临便命子侄,重与刘熹见礼;又悄悄告诉,子名窦元朗,侄名窦元皓,是两个鲁莽汉子,如今就以打猎为生。遂命子侄改换衣装,带着猎具,把刘熹、赵仲颖等送回。刘熹和窦临,一见如故,订交为友。窦临秘向刘熹道:“我另有隐居的处所,容改日我先奉访阁下,再邀阁下到我那蜗居,作一夕长谈。”刘熹连声称谢,慨然应诺,当下长揖作别。
山庄中此时早已惊扰不堪。佃户高老旺,烦出许多人,来寻找赵少庄主和他的高星儿。若只两个小孩失踪,还好猜些;偏偏连西席刘师爷也不见了,佃户高老旺可就再也猜不着是闹出什么乱子来了。
赵仲颖等三人,一直到二更,方才转回山庄。当天是不能回转赵宅的了,便在庄子上住下。次日乘车回宅,血蝎子刘熹不等主人诘责,便先请见宅主,详说原委,然后自己引咎辞事。所遇险难,刘熹也不隐瞒,窦临父子的奇才异能,他稍为讳避一点,只说他们是山中猎户,不敢把他们形容成山居隐士,他们不怕宅主,却怕辗转讹传。
宅主赵承佑,早已得知侄儿仲颖与佃户之子出游失踪,半日不见,连刘师爷也没了影。赵仲颖一回来,他便沉住了气,好好地哄问:“你们上哪里玩去了?可是刘师爷领你们去的么?”赵仲颖实话实说:“是佃户之子高星儿,跟自己去看野鸡。遇上蒙古人打猎放枪,后来刘师爷赶了去,把我们俩救了。”如何遇见母子虎,如何蒙古人放火枪,如何遇见蒙古兵,刘师爷跟他们吵,如何遇见豹头猎户,刘师爷烦他们引路;都源源本本地说了。
赵承佑这才知道:多亏了刘熹,才得把侄儿救出元兵之手,脱去猛虎之口。又由此得知刘熹的武功,的确不弱。刘熹引咎告退,赵承佑用好言语挽留,反而特设小酌相谢。刘熹这才安心,在赵府停留下来了。
赵府过年内外仍然忙着,少主人游山遇险这件事,积日稍久,渐渐被人忘怀。倒是那车夫从仆,曾在下房,向同伴们讲说刘师爷如何爬山避荒,如何武艺高超。被刘熹听见了,暗暗行贿堵嘴;又告诉他们,这话传出去不好,恐于主人不利,从仆也就不敢再说了。唯有赵仲颖,自经这番险难,越发喜欢刘熹;私地总找刘熹,不是请教拳技,就是叩问武林奇事。刘熹不能再拒,把那练拳习武,初步筑基的功夫,背着人,不时点拨这少主人。又向少主人讲些江湖异闻,说些南渡的惨状,往往使这少年听得瞠目切齿。
这工夫,血蝎子刘熹曾趁赵府过年忙乱,私自走出去,独行深山,会见朋友,便是那个山居老叟窦临。
刘熹和山中老叟窦临,互相访晤,已有两三次了,并曾在山庄一个佃户家,借地饮酒快谈。有人问到刘熹,这是什么人?刘熹说:“是山中的猎户,我上次到山庄收租,曾经买过他的野味。现在我烦他们,给我寻一只獾。”人问:“寻獾做什么?”回答说:“獾油可以做烫伤药。”人们听了,也都相信了。
窦临第一次访问刘熹时,确是带来野味,两只野雉,一对活松鼠,就是烦刘熹转送赵少庄主的。赵仲颖一听窦临来了,也很欢喜;他拿着松鼠,很高兴地玩耍,被他哥哥赵孟频看见了,说了他一顿。说是什么“玩物丧志”。赵仲颖不服,哥俩打起来了。赵孟頫打不过弟弟,常常吃亏。
相关热词搜索:黄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