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2024-11-04 作者:浅田次郎 译者:周晓晴 来源:浅田次郎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噢?你祖父是德川家臣啊。而且还是战死在上野山中了么……也真是苦了他哦。这么说让你不痛快了?可干得漂亮这样的话,不是轻易就能说出口的。毕竟那一战,到底已经没有大义可言了。身为大将的公方大人都逃到水户闭门不出,还谈什么大义。不过只是耻于不战而降将江户拱手让出,一场赌气仗罢了。原来如此啊,你的意思是骨气也在义之中么。我可不这么认为。战争这东西,不论输赢,至少它得有一个值得拼上性命的价值。
鸟羽伏见和甲州我们虽然都是惨败。但从萨长方面看,是有可能颠覆天下价值的。北越或会津之战的价值则在于响应奥州列藩,也许能扭转乾坤。在这几场战斗尘埃落定后,箱馆是意图在虾夷之地独立建国的人与对立面的新政府之战,依旧也是有着它的意义的。
但上野那一战,除了争一口气,却再也找不出其他让人拼命的理由了。因此也有人将那场战争称作纯粹的大义之战,可我不这么想。
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是不会死守上野那个毫无胜算的战场的。与其死在那里,不如去会津或长冈,打上一场有意义的仗。要是有两千幕臣组成的精兵,会津和长冈的战况应该会大不同。然而在杀得昏天黑地的上野,却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这么说起来,那个喧哗左文字原田左之助就是冲进上野山里去战死的。若是他的话,肯定是没少杀敌,可再怎么也敌不过向之丘上阿姆斯特朗炮的连番轰炸吧。再是那个好打架的饭勺,也不是大炮的对手啊。
你祖父会不会在上野山中见过原田呢。恐怕因为彰义队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初次出阵,身经百战的原田没少给他们下指令吧。军队虽然是阶级序列森严的组织,可一旦战事打响,靠得住的毕竟还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
原田也是烦了。要是他不那么毛躁,应该可以跟我和永仓一样活着见到御一新后的太阳,然而那家伙却白白搭上了一条命。好打架的饭勺那急躁的性子,最终给自己招了祸啊。
我自认也是个急性子,可现在我却有些弄不清了。其实说不定我反而算特别能忍的类型吧,不然我又怎么能活这么长呢。这么说来,有过那么一件事儿。那是在壬生八木宅的套廊上吧,我正用锉刀修整刀的目钉,睡在房间里的原田不知为何突然感慨起来,语气里还带着不少惊讶。“一直以为阿一是个浮躁的人,这么一看你倒是挺沉得住气的。光是看着我心里都毛躁得受不了了。 ”被说成慢性子那还是人生头一遭,我还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之前我没吱声,不过你这又是磨又是锉的,前后都过了半刻了呀。到底有什么意思? ”
目钉可是刀的性命。哪怕只是有一丝的松动,杀人的时候就难以顺手。正因为这样,我时常都会换新目钉。而换的时候,从来都是不惜时间把它打磨到刚刚好。刀茎会被血腐蚀,要是放着不管目钉也会变得不合。不过也只有我才会在刀的保养上下这么多功夫,要拿这点说我沉得住气,倒也没什么不对的。
“我说阿一啊。你这家伙真是个怪人。砍人的时候可不见你带一点儿犹豫的,没想到竟然能为了打磨个目钉一坐就是半刻呀。 ”当局者迷。就跟看不见自己的脸一样,自身的气性往往只有自己最看不透。我对自己的生存方式没有存过疑虑,不过在旁人看来也许真的就是个怪人吧。那是一个蝉声嚣噪的仲夏午后。我和原田虽然看来都是沉不住气的人,然而从之后一生一死的境遇来看,两人的气性又截然不同了。这一路过来,我也曾经有好几次觉得自己可以舍弃这条命的经历,但最后却还是千方百计地找到了活路。或许我其实是个懦夫吧。不管怎么说,也是亏得这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气性,我才活到了今天。说回市村铁之助的事儿吧。自从不动堂村有了气派的驻地后,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哪儿找来的,小娃娃一样的队士突然就多了起来。毕竟那时候的新选组啊,跟德川幕府的形式相悖,在经济上十分宽裕,恐怕都是用钱钓回来的。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不堪严苛的稽古中途脱逃的,不过鉴于他们全都是局长内勤见习的身份,局中法度对他们并不通用,所以跑就跑了,也没人去追究。
说起局中法度,原本就是土方岁三擅自折腾出来的,完全按自己意思来的滥法。乍一看的确是在主张士道觉悟的重要性,可说它是法未免有点太不现实。
他出身百姓,是他对武士的那份憧憬,让他坚信武士就应该是如此模样?不,好像也不对。那个聪明绝顶堪比神明的头脑,哪里会如此单纯。叫我看啊,局中法度就是他为了控制新选组而精心策划出来的。
也就是说,队士的生与死都在他一念之间。或者该说生杀予夺的大权,都在行使法度的土方手上。只不过只要条条款款似模似样地写出来,谁都不好再抱怨他专权罢了。
要是那个法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话,我有几条命都不够用的。长期窝在女子家中不说,还时常玩个失踪。勒索那样下作的事儿我是没干过,毕竟只要我进了哪家店,就算一言不发,钱都会自动跳进我兜里来。心情 不好的时候,就随手杀杀人。如我这样肆意妄为,却从来没有谁说用局中法度来追究处置我的 ——一次也没有。至多就是挨近藤或土方一句“适可而止”。
所谓法律,一开始也许就是这样的玩意儿吧。当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为所欲为,而要有人出声发难,就搬出诸如这是法律这是规定的言论。我在明治时也干了不短时间的警察官,对这方面的模棱两可深有感触。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明明只是一点小罪却施以罚责。每当目睹类似的事情发生,我都会想起土方岁三那颗聪明的脑袋。
戊辰的前一年,也就是新驻地建成的卯年,一大批队士在恶化的情势下纷纷选择脱离。就算想要填补空缺,看得清事态动向的成年人哪里还会搭理你。因此才造成了娃娃队士扎堆的结果吧。
有了大型的驻地。战火又迫在眉睫。幕府下了死命令,要求尽快蓄集战力。虽然有那么一点儿滥竽充数的意思,可事到如今除了招小孩儿,也再无他法了。
你也是个军人,可以想象一下那个阵容。如果一个中队的步兵算两百人的话,其中三十来人也就是一个小队,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剑术和执铳训练之前,还得先抓教养。也怨不得不到三日就陆陆续续有人做了逃兵。
面对这样一群少年,吉村贯一郎的确是教官的不二人选。
要知道一开始被任命的人,竟是那个原田左之助。原田手下的十番队作为新选组的殿军,从防守掩护撤退这样的立场上看要求必须足够强力。不过他们在行军途中也身兼辎重,上头估计是觉得只是搬运物资小孩儿也没问题,这才出此决策。
于是乎原田当上了教官,这下问题就大了。怒吼、责骂,又是打又是踹的,小孩子哪里吃得消啊。吉村实在看不下去,这才毛遂自荐和原田换了岗。
那家伙据说在家乡的时候就是藩校的助教。这么说起来他的确擅长应付小孩。软硬皆施那是恰到好处,看得出来那些小孩儿也都挺黏他的。加上他所学的是一板一眼的北辰一刀流剑术,比起让我和原田去教,小娃娃们能学到更正统的东西。
晚膳的整理结束后,他还会让孩子们都聚到大厅里,教他们读书写字。眼瞧着外面已经是存亡之秋的阵仗,还能这么悠哉也是让人无言以对,不过那些孩子倒是像在寺子屋上学一样,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生气勃勃的表情。
真是让人意外啊。满心以为没人会愿意连夜里休息的时间也被占去,但我忘了好学之心人皆有之。
那些孩子啊,他们只是碰巧出生在那个时代,不管各自有着怎样的背景,最终走投无路才会进了新选组。且不谈剑术的事儿,在那种情形下,每个人应该都想着至少要把书念下去吧。
习字结束后,又是通读《论语》。因为手上并无字帖,都是由吉村大声念“子曰 ——”,孩子们再把后面唱和出来。对这些背诵下来的文字,吉村也会进行浅显易懂的解释。
像什么 ——
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耳什么目染的,连夜连夜地听他们念叨,连我都记住了。毕竟吉村贯一郎这个名字,根本就是《论语》里这句话的代名词了。
不要犹豫迷惑,自始至终专注走在同一条路上。而那条路的名字就叫做诚心。
按吉村说的,人这种生物并没有优秀到什么都能什么都会。其实他说的不无道理。就像我,左思右想一大堆结果什么都没干成。那就是因为我压根没找到自己的诚心所在啊。那些活到御一新后的少年队士里,不乏有人成就了大事业,还有进入了议会的。正是那仅有几个月的教育,奠定了他们人生的基盘吧。听说吉村死在了鸟羽伏见之战,要是他能活到明治时代,恐怕应该去学校当老师了。那简直就是他的天职。说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人而后己。克己复礼。每一句都那么在理。所谓武士道,终归就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吧。而对死的觉悟,说到底其实就是克己奉公,不过大多数武士却扭曲了它本来的含义,只是急于赴死。既是军人又是政治家,武士站在掌控着所有法规的立场上,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克己为民,这才是武士道。
你身为帝国军人,应当明辨武士道的本意。为国捐躯算不上什么荣誉。为了做到克己奉公,置生死于度外才是军人的本分。
日俄战争时乃木希典打的烂仗,就是因为对武士道的误解。然而他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愚蠢,最后竟然还殉死,这点还真是应了长州人毛躁的毛病。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不过这样一来你应该能明白吧。不管是你那冲进上野山中牺牲的祖父,还是原田左之助,再加一个乃木,其实都算士道不觉悟。他们缺少的是克己复礼的精神。这么说起来,吉村那每夜回荡在驻地里的声音,不仅是对孩子们的教诲,也是向着队士们,抑或是朝着那个混沌时代的黑暗之处发出的吧。要是那时候我就发觉这一点的话,说不定能过上更正常的生活。
不过,新选组如此召集小孩子的动作,没多久就在京都的大街小巷掀起了不利的流言。
说新选组就是一个众道[1]的集团。因为贪恋男色,这才开始聚揽少年入队。
当地的风土,还真是养了一群好事的人呢。那些个京雀儿成天唧唧喳喳嚼着舌根,四处散播这些没根没据的谣言。不过世间就是如此,这类话题总能疯狂地蔓延开,总不能说跟谁急吧,也只能装听不见了。
这下,商家奉公的小伙计在路上撞见我们就赶紧找地方躲起来不说,连那些带着小儿的妇人大老远的看到我们,都会转身把孩子藏在身前。到了最后,在鸭川周边出没的真众道们竟也莫名其妙跟我们套起近乎来了。
真是哑巴吃黄连呀。比起被戳着脊梁骨说成众道男色,我倒宁愿被质问说是暗杀龙马的凶手。
军队似乎也免不了这样的风言风语吧。一群大老爷们儿成天挤在一起生活,世俗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
这类东西其实都是那些游手好闲,玩腻了女色的放荡之人所好的调调儿,跟我是八竿子也搭不上关系的。可似乎就是这种反差,反而更适合丑闻,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与时事背道而驰的是近藤勇的洋洋得意。他是个对传闻和丑闻都十分迟钝的人,依旧是穿着他的白色羽织,骑着白马,带着他下属的十来个年轻武士招摇过市。于是乎京雀们似乎就了然了。原本就是空穴来风,不,正因为是这样,才更不好找理由开口阻止。有些事虽然一直想提出来,但总觉得一旦开口,自己的嘴和近藤那对耳朵都会烂掉。
真是让人吃不消啊。就连我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比街头巷尾的流言更可怕的东西。
其实众道这东西,似乎跟艺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京都是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城市,男人也好歌舞音曲。那些原本是女子所为之事,于是从事这些艺术行业的男人也就多数纤细柔弱些。也正因如此,众道才在京都如此盛行。
所以啊,那些个京雀津津乐道的流言虽然是有些让人受不了,说不定其实也没什么恶意。尽管我们之中并无京都本地人,且各个都是与艺术什么的扯不上关系的莽汉。
要是这种时候楠小十郎还在的话,他应该能解释清楚吧。啧,都怨那个暴脾气的喧哗左文字,我们才会落到对流言听也不是说也不是的境地。
哎!说出来还是一肚子气。弄得我现在还像是在为五十年前的事儿找借口一样。不管怎么说吧,我对天发誓,新选组跟男色根本沾不上边儿。
我们可是相当讨女人喜欢的。虽然听起来可能像是在刻意粉饰,可是事实就是事实。虽然开口闭口壬生狼,听起来像十分忌讳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在京都女人中受欢迎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那些戏子。
长年坚持锻炼的体格自然是不输于人,特别是队长伍长以上的队士,一个个那叫人高马大呀。这样的一群人穿着浅葱色的羽织、头缠钵卷、撩起袴摆掖在腰间走在大街上的模样,引人围观的程度可不输花魁道中哦。
而且说来也怪,偏偏这其中还不乏连戏子都自叹不如的好男人。就比如原田左之助吧,虽然光听事迹你可能会觉他是个村野莽夫,但他实际上有一张跟西洋雕刻般轮廓端正的脸。
还有土方。据说他日野的老家好像也是以美人辈出闻名的。那也是个走在京都大街上,能够引人频频回眸的美男子。
这么说起来的话,说不定众道传言的源头,其实根本就是女人们打翻了醋坛子。
啊,对了。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一件事儿。给你看件好东西。
等着啊,马上就回来。
注释:
[1]众道:男性同性恋之爱,曾是日本战国和江户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鸟羽伏见和甲州我们虽然都是惨败。但从萨长方面看,是有可能颠覆天下价值的。北越或会津之战的价值则在于响应奥州列藩,也许能扭转乾坤。在这几场战斗尘埃落定后,箱馆是意图在虾夷之地独立建国的人与对立面的新政府之战,依旧也是有着它的意义的。
但上野那一战,除了争一口气,却再也找不出其他让人拼命的理由了。因此也有人将那场战争称作纯粹的大义之战,可我不这么想。
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是不会死守上野那个毫无胜算的战场的。与其死在那里,不如去会津或长冈,打上一场有意义的仗。要是有两千幕臣组成的精兵,会津和长冈的战况应该会大不同。然而在杀得昏天黑地的上野,却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这么说起来,那个喧哗左文字原田左之助就是冲进上野山里去战死的。若是他的话,肯定是没少杀敌,可再怎么也敌不过向之丘上阿姆斯特朗炮的连番轰炸吧。再是那个好打架的饭勺,也不是大炮的对手啊。
你祖父会不会在上野山中见过原田呢。恐怕因为彰义队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初次出阵,身经百战的原田没少给他们下指令吧。军队虽然是阶级序列森严的组织,可一旦战事打响,靠得住的毕竟还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
原田也是烦了。要是他不那么毛躁,应该可以跟我和永仓一样活着见到御一新后的太阳,然而那家伙却白白搭上了一条命。好打架的饭勺那急躁的性子,最终给自己招了祸啊。
我自认也是个急性子,可现在我却有些弄不清了。其实说不定我反而算特别能忍的类型吧,不然我又怎么能活这么长呢。这么说来,有过那么一件事儿。那是在壬生八木宅的套廊上吧,我正用锉刀修整刀的目钉,睡在房间里的原田不知为何突然感慨起来,语气里还带着不少惊讶。“一直以为阿一是个浮躁的人,这么一看你倒是挺沉得住气的。光是看着我心里都毛躁得受不了了。 ”被说成慢性子那还是人生头一遭,我还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之前我没吱声,不过你这又是磨又是锉的,前后都过了半刻了呀。到底有什么意思? ”
目钉可是刀的性命。哪怕只是有一丝的松动,杀人的时候就难以顺手。正因为这样,我时常都会换新目钉。而换的时候,从来都是不惜时间把它打磨到刚刚好。刀茎会被血腐蚀,要是放着不管目钉也会变得不合。不过也只有我才会在刀的保养上下这么多功夫,要拿这点说我沉得住气,倒也没什么不对的。
“我说阿一啊。你这家伙真是个怪人。砍人的时候可不见你带一点儿犹豫的,没想到竟然能为了打磨个目钉一坐就是半刻呀。 ”当局者迷。就跟看不见自己的脸一样,自身的气性往往只有自己最看不透。我对自己的生存方式没有存过疑虑,不过在旁人看来也许真的就是个怪人吧。那是一个蝉声嚣噪的仲夏午后。我和原田虽然看来都是沉不住气的人,然而从之后一生一死的境遇来看,两人的气性又截然不同了。这一路过来,我也曾经有好几次觉得自己可以舍弃这条命的经历,但最后却还是千方百计地找到了活路。或许我其实是个懦夫吧。不管怎么说,也是亏得这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气性,我才活到了今天。说回市村铁之助的事儿吧。自从不动堂村有了气派的驻地后,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哪儿找来的,小娃娃一样的队士突然就多了起来。毕竟那时候的新选组啊,跟德川幕府的形式相悖,在经济上十分宽裕,恐怕都是用钱钓回来的。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不堪严苛的稽古中途脱逃的,不过鉴于他们全都是局长内勤见习的身份,局中法度对他们并不通用,所以跑就跑了,也没人去追究。
说起局中法度,原本就是土方岁三擅自折腾出来的,完全按自己意思来的滥法。乍一看的确是在主张士道觉悟的重要性,可说它是法未免有点太不现实。
他出身百姓,是他对武士的那份憧憬,让他坚信武士就应该是如此模样?不,好像也不对。那个聪明绝顶堪比神明的头脑,哪里会如此单纯。叫我看啊,局中法度就是他为了控制新选组而精心策划出来的。
也就是说,队士的生与死都在他一念之间。或者该说生杀予夺的大权,都在行使法度的土方手上。只不过只要条条款款似模似样地写出来,谁都不好再抱怨他专权罢了。
要是那个法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话,我有几条命都不够用的。长期窝在女子家中不说,还时常玩个失踪。勒索那样下作的事儿我是没干过,毕竟只要我进了哪家店,就算一言不发,钱都会自动跳进我兜里来。心情 不好的时候,就随手杀杀人。如我这样肆意妄为,却从来没有谁说用局中法度来追究处置我的 ——一次也没有。至多就是挨近藤或土方一句“适可而止”。
所谓法律,一开始也许就是这样的玩意儿吧。当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为所欲为,而要有人出声发难,就搬出诸如这是法律这是规定的言论。我在明治时也干了不短时间的警察官,对这方面的模棱两可深有感触。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明明只是一点小罪却施以罚责。每当目睹类似的事情发生,我都会想起土方岁三那颗聪明的脑袋。
戊辰的前一年,也就是新驻地建成的卯年,一大批队士在恶化的情势下纷纷选择脱离。就算想要填补空缺,看得清事态动向的成年人哪里还会搭理你。因此才造成了娃娃队士扎堆的结果吧。
有了大型的驻地。战火又迫在眉睫。幕府下了死命令,要求尽快蓄集战力。虽然有那么一点儿滥竽充数的意思,可事到如今除了招小孩儿,也再无他法了。
你也是个军人,可以想象一下那个阵容。如果一个中队的步兵算两百人的话,其中三十来人也就是一个小队,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剑术和执铳训练之前,还得先抓教养。也怨不得不到三日就陆陆续续有人做了逃兵。
面对这样一群少年,吉村贯一郎的确是教官的不二人选。
要知道一开始被任命的人,竟是那个原田左之助。原田手下的十番队作为新选组的殿军,从防守掩护撤退这样的立场上看要求必须足够强力。不过他们在行军途中也身兼辎重,上头估计是觉得只是搬运物资小孩儿也没问题,这才出此决策。
于是乎原田当上了教官,这下问题就大了。怒吼、责骂,又是打又是踹的,小孩子哪里吃得消啊。吉村实在看不下去,这才毛遂自荐和原田换了岗。
那家伙据说在家乡的时候就是藩校的助教。这么说起来他的确擅长应付小孩。软硬皆施那是恰到好处,看得出来那些小孩儿也都挺黏他的。加上他所学的是一板一眼的北辰一刀流剑术,比起让我和原田去教,小娃娃们能学到更正统的东西。
晚膳的整理结束后,他还会让孩子们都聚到大厅里,教他们读书写字。眼瞧着外面已经是存亡之秋的阵仗,还能这么悠哉也是让人无言以对,不过那些孩子倒是像在寺子屋上学一样,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生气勃勃的表情。
真是让人意外啊。满心以为没人会愿意连夜里休息的时间也被占去,但我忘了好学之心人皆有之。
那些孩子啊,他们只是碰巧出生在那个时代,不管各自有着怎样的背景,最终走投无路才会进了新选组。且不谈剑术的事儿,在那种情形下,每个人应该都想着至少要把书念下去吧。
习字结束后,又是通读《论语》。因为手上并无字帖,都是由吉村大声念“子曰 ——”,孩子们再把后面唱和出来。对这些背诵下来的文字,吉村也会进行浅显易懂的解释。
像什么 ——
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耳什么目染的,连夜连夜地听他们念叨,连我都记住了。毕竟吉村贯一郎这个名字,根本就是《论语》里这句话的代名词了。
不要犹豫迷惑,自始至终专注走在同一条路上。而那条路的名字就叫做诚心。
按吉村说的,人这种生物并没有优秀到什么都能什么都会。其实他说的不无道理。就像我,左思右想一大堆结果什么都没干成。那就是因为我压根没找到自己的诚心所在啊。那些活到御一新后的少年队士里,不乏有人成就了大事业,还有进入了议会的。正是那仅有几个月的教育,奠定了他们人生的基盘吧。听说吉村死在了鸟羽伏见之战,要是他能活到明治时代,恐怕应该去学校当老师了。那简直就是他的天职。说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人而后己。克己复礼。每一句都那么在理。所谓武士道,终归就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吧。而对死的觉悟,说到底其实就是克己奉公,不过大多数武士却扭曲了它本来的含义,只是急于赴死。既是军人又是政治家,武士站在掌控着所有法规的立场上,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克己为民,这才是武士道。
你身为帝国军人,应当明辨武士道的本意。为国捐躯算不上什么荣誉。为了做到克己奉公,置生死于度外才是军人的本分。
日俄战争时乃木希典打的烂仗,就是因为对武士道的误解。然而他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愚蠢,最后竟然还殉死,这点还真是应了长州人毛躁的毛病。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不过这样一来你应该能明白吧。不管是你那冲进上野山中牺牲的祖父,还是原田左之助,再加一个乃木,其实都算士道不觉悟。他们缺少的是克己复礼的精神。这么说起来,吉村那每夜回荡在驻地里的声音,不仅是对孩子们的教诲,也是向着队士们,抑或是朝着那个混沌时代的黑暗之处发出的吧。要是那时候我就发觉这一点的话,说不定能过上更正常的生活。
不过,新选组如此召集小孩子的动作,没多久就在京都的大街小巷掀起了不利的流言。
说新选组就是一个众道[1]的集团。因为贪恋男色,这才开始聚揽少年入队。
当地的风土,还真是养了一群好事的人呢。那些个京雀儿成天唧唧喳喳嚼着舌根,四处散播这些没根没据的谣言。不过世间就是如此,这类话题总能疯狂地蔓延开,总不能说跟谁急吧,也只能装听不见了。
这下,商家奉公的小伙计在路上撞见我们就赶紧找地方躲起来不说,连那些带着小儿的妇人大老远的看到我们,都会转身把孩子藏在身前。到了最后,在鸭川周边出没的真众道们竟也莫名其妙跟我们套起近乎来了。
真是哑巴吃黄连呀。比起被戳着脊梁骨说成众道男色,我倒宁愿被质问说是暗杀龙马的凶手。
军队似乎也免不了这样的风言风语吧。一群大老爷们儿成天挤在一起生活,世俗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
这类东西其实都是那些游手好闲,玩腻了女色的放荡之人所好的调调儿,跟我是八竿子也搭不上关系的。可似乎就是这种反差,反而更适合丑闻,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与时事背道而驰的是近藤勇的洋洋得意。他是个对传闻和丑闻都十分迟钝的人,依旧是穿着他的白色羽织,骑着白马,带着他下属的十来个年轻武士招摇过市。于是乎京雀们似乎就了然了。原本就是空穴来风,不,正因为是这样,才更不好找理由开口阻止。有些事虽然一直想提出来,但总觉得一旦开口,自己的嘴和近藤那对耳朵都会烂掉。
真是让人吃不消啊。就连我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比街头巷尾的流言更可怕的东西。
其实众道这东西,似乎跟艺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京都是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城市,男人也好歌舞音曲。那些原本是女子所为之事,于是从事这些艺术行业的男人也就多数纤细柔弱些。也正因如此,众道才在京都如此盛行。
所以啊,那些个京雀津津乐道的流言虽然是有些让人受不了,说不定其实也没什么恶意。尽管我们之中并无京都本地人,且各个都是与艺术什么的扯不上关系的莽汉。
要是这种时候楠小十郎还在的话,他应该能解释清楚吧。啧,都怨那个暴脾气的喧哗左文字,我们才会落到对流言听也不是说也不是的境地。
哎!说出来还是一肚子气。弄得我现在还像是在为五十年前的事儿找借口一样。不管怎么说吧,我对天发誓,新选组跟男色根本沾不上边儿。
我们可是相当讨女人喜欢的。虽然听起来可能像是在刻意粉饰,可是事实就是事实。虽然开口闭口壬生狼,听起来像十分忌讳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在京都女人中受欢迎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那些戏子。
长年坚持锻炼的体格自然是不输于人,特别是队长伍长以上的队士,一个个那叫人高马大呀。这样的一群人穿着浅葱色的羽织、头缠钵卷、撩起袴摆掖在腰间走在大街上的模样,引人围观的程度可不输花魁道中哦。
而且说来也怪,偏偏这其中还不乏连戏子都自叹不如的好男人。就比如原田左之助吧,虽然光听事迹你可能会觉他是个村野莽夫,但他实际上有一张跟西洋雕刻般轮廓端正的脸。
还有土方。据说他日野的老家好像也是以美人辈出闻名的。那也是个走在京都大街上,能够引人频频回眸的美男子。
这么说起来的话,说不定众道传言的源头,其实根本就是女人们打翻了醋坛子。
啊,对了。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一件事儿。给你看件好东西。
等着啊,马上就回来。
注释:
[1]众道:男性同性恋之爱,曾是日本战国和江户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一刀斋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