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教书匠投机成首富 守财奴挨骂发天良
2024-07-19 作者:平江不肖生 来源:平江不肖生作品集 点击:
桃源县在湖南省属七十五县当中,只算是一个很小的县;地位既不当交通要冲,又没有特殊的出产,因此商务终古不得发达。湘西本是多山之地,然桃源的山水,虽不十分蛮恶,但也绝少秀丽,足供骚人雅士流连欣赏的所在。一县之中,就只有名叫仙人岩的一个地方,比较的能使人惊异。
那仙人岩在一个绝大绝高的石壁当中,那石壁在沅水江流最阔最深、又最湍激之处,光平如镜。从壁巅到江面,足有十多丈高。下半壁中一个石岩,立在石壁的对面。远远望去,那岩就和一间小小的房屋一般;立在石壁之下的人,抬头向上面望去,却一点儿看不出什么。凡是从那地方经过的人,看了那个石岩,都生一种同样的疑问:这岩是天然的呢?还是凭人力造成的呢?说是天然的吧,立在远处所看得见的,分明是一间小小的端正房屋,天然的没有这般巧!待说是凭人力造成的吧,那石岩离水面有七八丈高,绝无一点可以攀手踏脚的所在。
偏巧那一段江流,惟有石壁下最深最急。有许多好奇的人,想尽了无穷方法,只希望到石岩中探看一遭,尚且办不到;因为用木搭架,水深了不能生根,船又不能在急流中停住不动。石壁顶上,虽有可以立足之处,然十多丈的石壁,下临不测之渊;无论如何胆壮的人,一到上面,只朝下一望,就不由得心虚腿软了。想用绳索把人从顶上垂下来,不但没人敢下去,并没人敢在上面担任收放绳索的职务。并且这样光平如镜的一片石壁,即算有大本领的人,能在中间凿这么一个石岩,然凿成了又有什么用处呢?这种心理,只要是亲眼见过仙人岩的人,无不如此。
仙人岩下离水面二丈来高之处,刻了十四个见方二尺的大字道:“桃源曾义士以十万谷活一郡饥民”。下面刻着一行小些儿的是:“嘉庆二年某月日湖南巡抚部院某某题”。
在嘉庆二年以后,见过仙人岩的人,当然都见过这种石刻。见了这种石刻而不知道曾义士是谁的,也都有一种同样的感想:以为曾义士必是一个疏财仗义的人,才肯单独拿出十万石谷来,救活一郡饥民。既是由一个堂堂巡抚部院出名,刊碑勒石称为义士,又能单独捐助十万石谷救饥;“仗义疏财”四个字,自是受之无愧。
不过在富有财产的人,遇人有急难的时候,慷慨拿出钱或米来救济人的,古今以来指不胜屈。在当时身受其惠,与目击其事的人有感念的、有钦佩的;而在数十百年以后的人,就听说有如此这般一个仗义疏财的人物,也不过随便谈论一会儿罢了,绝没有多大感人的力量;没有多大感人的力量,便没有使人追思纪述的价值。
然则在下却为什么巴巴的提出这十四个字的石刻来,做这部“玉玦金环录”的开场情节呢?这其间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个仗义疏财的曾义士和从来所有的义士不同,而这十四个字的石刻,其感人力量之大,足抵得十万雄师;二则这部“玉玦金环录”的情节,就发生在这十四个字上面的仙人岩内,而情节中的主要人物,又恰巧是曾义士的孙儿。有这两种原因,就不得不请这位义士来敬登场人物了。
曾义士名汉卿,是桃源县的土着。曾汉卿当三十岁的时候,还是贫无立锥的一个乡村中蒙馆教书先生。他的蒙馆,起首就开设在离仙人岩十多里路的一个观音庙内。观音庙附近,有一座很高的白石宝塔;这宝塔建筑的年代,已很久远了。塔边有一条山涧,附近的居民,都顺口叫这地方为“白塔涧”。白塔涧的观音庙,规模并不甚小,也有五开间的两重大殿。庙背后紧靠着一座高山;这山也陡峻非常,俨然与一架屏风相似,围着观音庙背后左右。
三方庙里只有一个年已五十多岁的老庙祝,照顾神前香火,顺便做点儿香烛生意。庙里并没有产业,庙祝全赖敬神的多少给点香赀,做他一身一口的生活。只是这庙里的观音大士,大概不曾显圣;香火极是冷淡,香赀不敷庙祝的生活,庙中的董事只得把余屋召租,租金给庙祝糊口。
这时曾汉卿已有三十岁了。曾家历代种田,只汉卿是读书的;然就因汉卿读书的原故,不曾发迹,便不能生利。混到二十岁,曾家已是一贫如洗了;夫妻儿女简直无法生活。有人劝他设馆教书,他就租了观音庙的余屋,收纳左近人家的子弟;三五串钱,教一年诗云子曰。这种生活自是艰苦极了!
然而这人命里应该做个富翁,尽管艰苦到极处,自有种种发财的机会来。曾汉卿带着妻室儿女,住在观音庙里教蒙馆。第一年的束脩,仅够一家人生活。第二年就比较的宽裕了些。夫妻节了又节,省了又省,恨不得连饭都不吃饱。教过五年蒙馆之后,居然被他夫妇节省下一百多串钱来。
这年因桃源一县的收成极好,谷价大跌,仅卖四百文一石;一串钱能买二石半谷。曾汉卿知道谷价不能再贱,只有增高的了,便将所有积蓄全数囤了谷子。果然不久就因搬运出境的太多,本地倒缺少了食谷;价值一日一日的向上飞涨,到年底已涨到一串钱一石,曾汉卿还不肯卖出去;直到次年二三月,谷价已涨到四倍,每石卖一串六百文,曾汉卿才将囤谷发卖。就这一次生意,曾汉卿的本钱更充足了。自后无论囤什么货物,无不利市三倍。他夫妇并不因手中有了钱,改变节俭的常态。曾汉卿整整的教了十年蒙馆,每年已有三四千石谷的出息了,因教书妨碍他经营生意的时间,才把教蒙馆的事业停止了,一意做囤买囤卖。
三十年工夫,曾汉卿已成了桃源一县的首富。白塔涧左近七、八里的房屋田地,九十都是曾汉卿的产业。桃源人称曾家为曾百万家。百万的家资,在民国成立后,一般吃人不吐骨的大军阀当中,算不了大财产;前清时候又在很小的桃源县中,确是了不得的豪富了。然而曾汉卿虽有这么豪富,年纪也有六十零岁了,却是俭啬成了天性,非但不肯浪费一文钱;他夫妇的衣服饮食,仍和在观音庙教蒙馆的时候一般无二。
他一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留下一个五岁的孙儿,曾汉卿看待得比什么宝贝还珍重。恐怕寡媳年轻贪睡,孙儿在半夜醒来,受了委屈,亲自带着孙儿同睡。替孙儿取个名子叫彭寿,也是怕孙儿和儿子一般短命的意思。因父亲的身体孱弱,先天也不充足,曾汉卿尤其虑着他不得永年,打算将来不教他让书。
凑巧曾汉卿的女婿,是桃源一个武举人,姓成,单名一个泽字。成泽的儿子成章甫和曾彭寿同年,成泽想把儿子走自己这条道路,寻个出身,便劝曾汉卿也教曾彭寿习武,正合了曾汉卿不教孙儿读书的意思。曾彭寿十二岁的时候,曾汉卿就把外孙成章甫接到家中,聘请了一个最有名的武师,教这两个姑表兄弟的弓马。
在曾汉卿并没有望曾彭寿科名发达的心思,只求能把曾彭寿的身体练习得强壮点儿就于愿已足了。因此又恐怕练苦了,曾彭寿的身体吃不住,有时自己须去什么地方,总得带箸曾彭寿同走。曾汉卿活到七十来岁,在陆地上行走,一次也不曾用过车轿骡马代步。每年到府里完粮,务必亲自用包袱驮着银两,并携带来回几日需用的干粮,从来不舍得在饭店里买一顿饭吃。后来田地越多,完粮的银两也跟着增加了。渐渐不能包袱驮着走,便做两个麻布袋装了,一肩连干粮挑起来。虽是年纪老了,挑的很觉吃力,然情愿挨着苦,将一日的路程,慢慢的分做三五日走。
这年,曾汉卿已有七十一岁,曾彭寿也有十四岁了。到了应去府里完粮的时候,曾汉卿要带着曾彭寿同去;为的防自己快要死了,死后的粮便须曾彭寿经手去完;不趁这未死之前,想带曾彭寿阅历一番,恐怕将来上人家的当。
祖孙两个分挑了四袋银子,缓缓的向府里行走。曾汉卿因爱惜孙儿,怕他吃不来干粮,平生只这一次,在饭店买饭吃。只是饭虽在饭店里买了吃,下饭的菜却仍是不舍得买,仅买了一碗豆腐、一碗白菜。在曾汉卿的心中,已自以为是穷奢极欲的了。
曾彭寿正吃着,见坐在旁边吃饭的客人,除蔬菜之外还有一碗蛋。小孩嘴馋,遂向曾汉卿说道:“我也照这人的样,买一碗蛋来吃好么?”曾汉卿听得,看了看旁边桌上,半晌叹了口气说道:“小孩子真不知道物力艰难,你要知道这饭店不比家里,家里养了鸡鸭,要吃蛋不花钱买。我家还有蛋卖给人。这饭店里的蛋,不但要花钱,并卖的比我家贵些!五文钱才能吃一个蛋,吃下去一点儿不饱肚。拿这五文钱买饭吃,能买一碗半,我一顿还吃不了。好孩子!将就点儿罢。等回到家里,那怕你每天要吃一个蛋,我也拼着给你吃。”
曾彭寿听得祖父这般说,虽不敢再说什么,然望着旁边桌上那碗蛋,简直熬的馋涎欲滴。
那吃蛋的客人,好像很注意曾汉卿祖孙二人的言动,至此忽仰天长叹了一声,接箸对同桌的说道:“听得么!这种守财奴,活在世界上,也能算得一个人么?”同桌的高声答道:“岂但不能算一个人!像这老吝啬鬼这般把应该在世上流通的钱,整千整万的背在手中,一文也不肯放松出来;使地方上的钱都似石沉海底,休想有见面的时候,其罪恶实在比强盗还来得厉害呢!”
这话一说出来,隔座又有一个吃饭的客人,接声说道:“一点儿不错!一点儿不错!即如今年这么厉害的虫荒水荒,府里的太爷出了告示,教一般富人捐钱米办赈,听说富户人家捐助的钱米,已经不少了。不过一府的地方太大了,离接新又还有好几个月,终嫌捐助的不够。这个老吝啬鬼,因府里派人劝他乐捐,好不容易才劝得他捐了一百石谷。他捐了一百石谷之后,立刻把他的谷价抬高,并好意思对人明说那一百石谷价,照理应该在谷里面收回来。像这样的行为,我看稍微有点儿天良的强盗,也绝不出此!”
曾汉卿从来也没被人当面这么责骂过,心中好生难受。满拟回答几句,只是他一看在这饭店里同吃饭的旅客共有二十多个,都像是认识他的;一个个横眉怒目的望着他,觉得回答起来,彼众我寡,必讨不了便宜。再看有两个种田的人,认得是离他家不远,时常到他家籴谷的,即时心里作念道:“这两人每次到我家籴谷,我并不曾抬高过价,有时短少几文钱,我也没扣减他们的谷。”这么一想,他的胆气便略壮了些儿;以为若彼此对骂起来,这两个人必然因有过这点儿好处,出头帮他说几句公道话。
谁知他刚把这念头转了,便见其中一人笑嘻嘻的望着方才说话的三人,说道:“你们当着曾百万骂曾百万,未免太给曾百万过不去了。我是受过曾百万好处的人,心里倒有点儿替他难受。你们若不相信曾百万是个好老人家,不妨听我将所受他老人家的好处说出来。据我想来,和我一般曾受他老人家好处的,绝不止我一个。”
曾汉卿一听这几句话,心中说不出的畅快,面上不知不觉的露出笑容来。即听得最初开口骂他的人,鼻孔里冷笑了声道:“从来没听得人说过老吝啬有好处给人,你既说受过他的好处,我倒要请教请教!看毕竟是什么好处。若果是我错骂了他,就教我立刻向他叩头陪礼也使得。”
这种田的人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家每年吃饭的谷不够,多是到曾家去籴,价钱往不比别家高;就只解桶比平常每斛小半升,每石谷少两升。然而我情愿每石谷吃两升亏,不愿意到别家去籴。是什么道理呢?只因我那白塔涧的田都是曾家的产业,周围二、三十里路,除了曾家,没第二家能有多少谷出籴。要我为几石谷跑到几十里路以外去籴,耽搁工夫太不合算,所以情愿吃亏。这一层免我跑到远处籴谷,已算是受他曾家的好处了。
“还有一层,去年我到他家籴谷,一进门他就说道:‘你是来籴谷的么?偏巧我家的长工有事出去了,一时恐怕不得回来,没人开仓量谷给你,这却么好呢?’我说长工司务不在家,我既来了,也只好在这里多等一会;若回去再来更得耽搁工夫。这时就承他老人家的盛情,连忙说道:‘很好很好!若等到了吃饭的时候,你不嫌没好菜,便在我家吃了饭,再搬谷回去。’我当时见他老人家对我这么客气,我们穷家小户的人,见有人肯留着吃饭,可以捞得一顿饱,那有不欢天喜地答应的?当下就把谷价交了给他。
“他老人家见我答应了,便对我说道:‘你们下力的人,没闲坐得惯;教你闲坐着等,我真知道你反不舒服。我这后园里有一块菜土,多久应该锄松锄松,就因长工太忙,一向没工夫去锄。这是很轻快的勾当,不到吃饭的时分就锄好了,你就替我去锄锄何如呢?’
“我见他老人家这般说,心想我吃他家一顿饭,本也应该替他家做点儿事才对;横竖坐着也是白闲掉了时光,锄松一块菜土,打什么紧!随即答应了。他老人家亲自带我到后园里,指点我那块菜土,给了我一把锄头,他老人家自带上园门出去了,我就动手锄起来。那块菜土,又长又宽,累得我出了一身大汗。好容易锄得快要完工了,只见园门开处,他家的长工走来向我招手道:‘不用锄了,不用锄了!来来来!我已开好了仓,量谷给你去罢,不要耽搁了你的工夫。’
“我听了,不由得怔住了;但是他家长工既这么说,我却如何好意思说定要吃了饭去呢!不过一顿饭没有捞着,倒赔了半天的气力、一身的臭汗,终觉有些不甘心。即问长工道:‘此刻是什么时候了呢?”长工连连说道:‘早呢,早呢,我家的饭还不曾开火;你搬了谷回家,正好是吃午饭的时候。我东家因不肯耽搁你的工夫,我在山里砍柴,特地把我叫回来,教我赶紧开仓量谷给你。’我听得这么说,再也不好开口说什么了;惟有感激他老人家体恤我,怕我闲坐着不舒服,和不肯耽搁我的工夫的好处。”
同在饭店里吃饭的二十多人,听完这人的话,都大笑起来。曾汉卿万想不到这人更骂的厉害,只骂得低着头,那里还敢回骂半句?急匆匆的付了饭钱,带着曾彭寿,挑起布袋就走。曾彭寿此时的年纪虽轻,然眼见饭店里这些客人,对他祖父的神情言语,心里也免不了有些气忿,在路上问曾汉卿道:“那些在饭店里的人,都是和我们家里吵过嘴,有些嫌隙的么?一个个多望着你老人家有气的样子,是什么道理呢?”
曾汉卿平日原是极痛爱曾彭寿的,这时因在饭店里呕了那种无处伸诉的气;而呕气的来由,又系为曾彭寿要吃蛋而起,所以对曾彭寿也没好气。恨了一声说道:“你这畜牲还问我呢?不为你这畜牲要图口腹快活,我那来的这些气呕!”几句话骂得曾彭寿不敢开口了。
曾汉卿从骂过曾彭寿这几句话之后,直到完了粮回家,几日间总是闷闷的不说什么,彷佛有极大的心事,不得解决似的。平时他因为图省灯油,夜间睡得最早,只待天光一黑,就上床睡了;家里人若有点着灯,天黑了好一会还不睡的,他知道了,必起来责骂一番。这回自呕了那些气,半夜还在房中走来走去,不肯上床。平时他吃饭最快,不停箸的一口气吃完;这时吃几口,忽将碗箸放下,起身绕着桌子打几个盘旋,一只手不住的揉摸着肚皮,是这么闹一会又吃。他的老婆也七十来岁了,据说做了五十多年的夫妻,从来没见过他这般态度。问他到底为着什么,他只是把头摇摇,不肯说出来。
如此起居变态、茶饭无心的闹了三昼夜,忽然独自拍着巴掌,哈哈大笑,对着他的老婆和寡媳说出一番话来。究竟说些什么?须待下回分解。
那仙人岩在一个绝大绝高的石壁当中,那石壁在沅水江流最阔最深、又最湍激之处,光平如镜。从壁巅到江面,足有十多丈高。下半壁中一个石岩,立在石壁的对面。远远望去,那岩就和一间小小的房屋一般;立在石壁之下的人,抬头向上面望去,却一点儿看不出什么。凡是从那地方经过的人,看了那个石岩,都生一种同样的疑问:这岩是天然的呢?还是凭人力造成的呢?说是天然的吧,立在远处所看得见的,分明是一间小小的端正房屋,天然的没有这般巧!待说是凭人力造成的吧,那石岩离水面有七八丈高,绝无一点可以攀手踏脚的所在。
偏巧那一段江流,惟有石壁下最深最急。有许多好奇的人,想尽了无穷方法,只希望到石岩中探看一遭,尚且办不到;因为用木搭架,水深了不能生根,船又不能在急流中停住不动。石壁顶上,虽有可以立足之处,然十多丈的石壁,下临不测之渊;无论如何胆壮的人,一到上面,只朝下一望,就不由得心虚腿软了。想用绳索把人从顶上垂下来,不但没人敢下去,并没人敢在上面担任收放绳索的职务。并且这样光平如镜的一片石壁,即算有大本领的人,能在中间凿这么一个石岩,然凿成了又有什么用处呢?这种心理,只要是亲眼见过仙人岩的人,无不如此。
仙人岩下离水面二丈来高之处,刻了十四个见方二尺的大字道:“桃源曾义士以十万谷活一郡饥民”。下面刻着一行小些儿的是:“嘉庆二年某月日湖南巡抚部院某某题”。
在嘉庆二年以后,见过仙人岩的人,当然都见过这种石刻。见了这种石刻而不知道曾义士是谁的,也都有一种同样的感想:以为曾义士必是一个疏财仗义的人,才肯单独拿出十万石谷来,救活一郡饥民。既是由一个堂堂巡抚部院出名,刊碑勒石称为义士,又能单独捐助十万石谷救饥;“仗义疏财”四个字,自是受之无愧。
不过在富有财产的人,遇人有急难的时候,慷慨拿出钱或米来救济人的,古今以来指不胜屈。在当时身受其惠,与目击其事的人有感念的、有钦佩的;而在数十百年以后的人,就听说有如此这般一个仗义疏财的人物,也不过随便谈论一会儿罢了,绝没有多大感人的力量;没有多大感人的力量,便没有使人追思纪述的价值。
然则在下却为什么巴巴的提出这十四个字的石刻来,做这部“玉玦金环录”的开场情节呢?这其间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个仗义疏财的曾义士和从来所有的义士不同,而这十四个字的石刻,其感人力量之大,足抵得十万雄师;二则这部“玉玦金环录”的情节,就发生在这十四个字上面的仙人岩内,而情节中的主要人物,又恰巧是曾义士的孙儿。有这两种原因,就不得不请这位义士来敬登场人物了。
曾义士名汉卿,是桃源县的土着。曾汉卿当三十岁的时候,还是贫无立锥的一个乡村中蒙馆教书先生。他的蒙馆,起首就开设在离仙人岩十多里路的一个观音庙内。观音庙附近,有一座很高的白石宝塔;这宝塔建筑的年代,已很久远了。塔边有一条山涧,附近的居民,都顺口叫这地方为“白塔涧”。白塔涧的观音庙,规模并不甚小,也有五开间的两重大殿。庙背后紧靠着一座高山;这山也陡峻非常,俨然与一架屏风相似,围着观音庙背后左右。
三方庙里只有一个年已五十多岁的老庙祝,照顾神前香火,顺便做点儿香烛生意。庙里并没有产业,庙祝全赖敬神的多少给点香赀,做他一身一口的生活。只是这庙里的观音大士,大概不曾显圣;香火极是冷淡,香赀不敷庙祝的生活,庙中的董事只得把余屋召租,租金给庙祝糊口。
这时曾汉卿已有三十岁了。曾家历代种田,只汉卿是读书的;然就因汉卿读书的原故,不曾发迹,便不能生利。混到二十岁,曾家已是一贫如洗了;夫妻儿女简直无法生活。有人劝他设馆教书,他就租了观音庙的余屋,收纳左近人家的子弟;三五串钱,教一年诗云子曰。这种生活自是艰苦极了!
然而这人命里应该做个富翁,尽管艰苦到极处,自有种种发财的机会来。曾汉卿带着妻室儿女,住在观音庙里教蒙馆。第一年的束脩,仅够一家人生活。第二年就比较的宽裕了些。夫妻节了又节,省了又省,恨不得连饭都不吃饱。教过五年蒙馆之后,居然被他夫妇节省下一百多串钱来。
这年因桃源一县的收成极好,谷价大跌,仅卖四百文一石;一串钱能买二石半谷。曾汉卿知道谷价不能再贱,只有增高的了,便将所有积蓄全数囤了谷子。果然不久就因搬运出境的太多,本地倒缺少了食谷;价值一日一日的向上飞涨,到年底已涨到一串钱一石,曾汉卿还不肯卖出去;直到次年二三月,谷价已涨到四倍,每石卖一串六百文,曾汉卿才将囤谷发卖。就这一次生意,曾汉卿的本钱更充足了。自后无论囤什么货物,无不利市三倍。他夫妇并不因手中有了钱,改变节俭的常态。曾汉卿整整的教了十年蒙馆,每年已有三四千石谷的出息了,因教书妨碍他经营生意的时间,才把教蒙馆的事业停止了,一意做囤买囤卖。
三十年工夫,曾汉卿已成了桃源一县的首富。白塔涧左近七、八里的房屋田地,九十都是曾汉卿的产业。桃源人称曾家为曾百万家。百万的家资,在民国成立后,一般吃人不吐骨的大军阀当中,算不了大财产;前清时候又在很小的桃源县中,确是了不得的豪富了。然而曾汉卿虽有这么豪富,年纪也有六十零岁了,却是俭啬成了天性,非但不肯浪费一文钱;他夫妇的衣服饮食,仍和在观音庙教蒙馆的时候一般无二。
他一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留下一个五岁的孙儿,曾汉卿看待得比什么宝贝还珍重。恐怕寡媳年轻贪睡,孙儿在半夜醒来,受了委屈,亲自带着孙儿同睡。替孙儿取个名子叫彭寿,也是怕孙儿和儿子一般短命的意思。因父亲的身体孱弱,先天也不充足,曾汉卿尤其虑着他不得永年,打算将来不教他让书。
凑巧曾汉卿的女婿,是桃源一个武举人,姓成,单名一个泽字。成泽的儿子成章甫和曾彭寿同年,成泽想把儿子走自己这条道路,寻个出身,便劝曾汉卿也教曾彭寿习武,正合了曾汉卿不教孙儿读书的意思。曾彭寿十二岁的时候,曾汉卿就把外孙成章甫接到家中,聘请了一个最有名的武师,教这两个姑表兄弟的弓马。
在曾汉卿并没有望曾彭寿科名发达的心思,只求能把曾彭寿的身体练习得强壮点儿就于愿已足了。因此又恐怕练苦了,曾彭寿的身体吃不住,有时自己须去什么地方,总得带箸曾彭寿同走。曾汉卿活到七十来岁,在陆地上行走,一次也不曾用过车轿骡马代步。每年到府里完粮,务必亲自用包袱驮着银两,并携带来回几日需用的干粮,从来不舍得在饭店里买一顿饭吃。后来田地越多,完粮的银两也跟着增加了。渐渐不能包袱驮着走,便做两个麻布袋装了,一肩连干粮挑起来。虽是年纪老了,挑的很觉吃力,然情愿挨着苦,将一日的路程,慢慢的分做三五日走。
这年,曾汉卿已有七十一岁,曾彭寿也有十四岁了。到了应去府里完粮的时候,曾汉卿要带着曾彭寿同去;为的防自己快要死了,死后的粮便须曾彭寿经手去完;不趁这未死之前,想带曾彭寿阅历一番,恐怕将来上人家的当。
祖孙两个分挑了四袋银子,缓缓的向府里行走。曾汉卿因爱惜孙儿,怕他吃不来干粮,平生只这一次,在饭店买饭吃。只是饭虽在饭店里买了吃,下饭的菜却仍是不舍得买,仅买了一碗豆腐、一碗白菜。在曾汉卿的心中,已自以为是穷奢极欲的了。
曾彭寿正吃着,见坐在旁边吃饭的客人,除蔬菜之外还有一碗蛋。小孩嘴馋,遂向曾汉卿说道:“我也照这人的样,买一碗蛋来吃好么?”曾汉卿听得,看了看旁边桌上,半晌叹了口气说道:“小孩子真不知道物力艰难,你要知道这饭店不比家里,家里养了鸡鸭,要吃蛋不花钱买。我家还有蛋卖给人。这饭店里的蛋,不但要花钱,并卖的比我家贵些!五文钱才能吃一个蛋,吃下去一点儿不饱肚。拿这五文钱买饭吃,能买一碗半,我一顿还吃不了。好孩子!将就点儿罢。等回到家里,那怕你每天要吃一个蛋,我也拼着给你吃。”
曾彭寿听得祖父这般说,虽不敢再说什么,然望着旁边桌上那碗蛋,简直熬的馋涎欲滴。
那吃蛋的客人,好像很注意曾汉卿祖孙二人的言动,至此忽仰天长叹了一声,接箸对同桌的说道:“听得么!这种守财奴,活在世界上,也能算得一个人么?”同桌的高声答道:“岂但不能算一个人!像这老吝啬鬼这般把应该在世上流通的钱,整千整万的背在手中,一文也不肯放松出来;使地方上的钱都似石沉海底,休想有见面的时候,其罪恶实在比强盗还来得厉害呢!”
这话一说出来,隔座又有一个吃饭的客人,接声说道:“一点儿不错!一点儿不错!即如今年这么厉害的虫荒水荒,府里的太爷出了告示,教一般富人捐钱米办赈,听说富户人家捐助的钱米,已经不少了。不过一府的地方太大了,离接新又还有好几个月,终嫌捐助的不够。这个老吝啬鬼,因府里派人劝他乐捐,好不容易才劝得他捐了一百石谷。他捐了一百石谷之后,立刻把他的谷价抬高,并好意思对人明说那一百石谷价,照理应该在谷里面收回来。像这样的行为,我看稍微有点儿天良的强盗,也绝不出此!”
曾汉卿从来也没被人当面这么责骂过,心中好生难受。满拟回答几句,只是他一看在这饭店里同吃饭的旅客共有二十多个,都像是认识他的;一个个横眉怒目的望着他,觉得回答起来,彼众我寡,必讨不了便宜。再看有两个种田的人,认得是离他家不远,时常到他家籴谷的,即时心里作念道:“这两人每次到我家籴谷,我并不曾抬高过价,有时短少几文钱,我也没扣减他们的谷。”这么一想,他的胆气便略壮了些儿;以为若彼此对骂起来,这两个人必然因有过这点儿好处,出头帮他说几句公道话。
谁知他刚把这念头转了,便见其中一人笑嘻嘻的望着方才说话的三人,说道:“你们当着曾百万骂曾百万,未免太给曾百万过不去了。我是受过曾百万好处的人,心里倒有点儿替他难受。你们若不相信曾百万是个好老人家,不妨听我将所受他老人家的好处说出来。据我想来,和我一般曾受他老人家好处的,绝不止我一个。”
曾汉卿一听这几句话,心中说不出的畅快,面上不知不觉的露出笑容来。即听得最初开口骂他的人,鼻孔里冷笑了声道:“从来没听得人说过老吝啬有好处给人,你既说受过他的好处,我倒要请教请教!看毕竟是什么好处。若果是我错骂了他,就教我立刻向他叩头陪礼也使得。”
这种田的人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家每年吃饭的谷不够,多是到曾家去籴,价钱往不比别家高;就只解桶比平常每斛小半升,每石谷少两升。然而我情愿每石谷吃两升亏,不愿意到别家去籴。是什么道理呢?只因我那白塔涧的田都是曾家的产业,周围二、三十里路,除了曾家,没第二家能有多少谷出籴。要我为几石谷跑到几十里路以外去籴,耽搁工夫太不合算,所以情愿吃亏。这一层免我跑到远处籴谷,已算是受他曾家的好处了。
“还有一层,去年我到他家籴谷,一进门他就说道:‘你是来籴谷的么?偏巧我家的长工有事出去了,一时恐怕不得回来,没人开仓量谷给你,这却么好呢?’我说长工司务不在家,我既来了,也只好在这里多等一会;若回去再来更得耽搁工夫。这时就承他老人家的盛情,连忙说道:‘很好很好!若等到了吃饭的时候,你不嫌没好菜,便在我家吃了饭,再搬谷回去。’我当时见他老人家对我这么客气,我们穷家小户的人,见有人肯留着吃饭,可以捞得一顿饱,那有不欢天喜地答应的?当下就把谷价交了给他。
“他老人家见我答应了,便对我说道:‘你们下力的人,没闲坐得惯;教你闲坐着等,我真知道你反不舒服。我这后园里有一块菜土,多久应该锄松锄松,就因长工太忙,一向没工夫去锄。这是很轻快的勾当,不到吃饭的时分就锄好了,你就替我去锄锄何如呢?’
“我见他老人家这般说,心想我吃他家一顿饭,本也应该替他家做点儿事才对;横竖坐着也是白闲掉了时光,锄松一块菜土,打什么紧!随即答应了。他老人家亲自带我到后园里,指点我那块菜土,给了我一把锄头,他老人家自带上园门出去了,我就动手锄起来。那块菜土,又长又宽,累得我出了一身大汗。好容易锄得快要完工了,只见园门开处,他家的长工走来向我招手道:‘不用锄了,不用锄了!来来来!我已开好了仓,量谷给你去罢,不要耽搁了你的工夫。’
“我听了,不由得怔住了;但是他家长工既这么说,我却如何好意思说定要吃了饭去呢!不过一顿饭没有捞着,倒赔了半天的气力、一身的臭汗,终觉有些不甘心。即问长工道:‘此刻是什么时候了呢?”长工连连说道:‘早呢,早呢,我家的饭还不曾开火;你搬了谷回家,正好是吃午饭的时候。我东家因不肯耽搁你的工夫,我在山里砍柴,特地把我叫回来,教我赶紧开仓量谷给你。’我听得这么说,再也不好开口说什么了;惟有感激他老人家体恤我,怕我闲坐着不舒服,和不肯耽搁我的工夫的好处。”
同在饭店里吃饭的二十多人,听完这人的话,都大笑起来。曾汉卿万想不到这人更骂的厉害,只骂得低着头,那里还敢回骂半句?急匆匆的付了饭钱,带着曾彭寿,挑起布袋就走。曾彭寿此时的年纪虽轻,然眼见饭店里这些客人,对他祖父的神情言语,心里也免不了有些气忿,在路上问曾汉卿道:“那些在饭店里的人,都是和我们家里吵过嘴,有些嫌隙的么?一个个多望着你老人家有气的样子,是什么道理呢?”
曾汉卿平日原是极痛爱曾彭寿的,这时因在饭店里呕了那种无处伸诉的气;而呕气的来由,又系为曾彭寿要吃蛋而起,所以对曾彭寿也没好气。恨了一声说道:“你这畜牲还问我呢?不为你这畜牲要图口腹快活,我那来的这些气呕!”几句话骂得曾彭寿不敢开口了。
曾汉卿从骂过曾彭寿这几句话之后,直到完了粮回家,几日间总是闷闷的不说什么,彷佛有极大的心事,不得解决似的。平时他因为图省灯油,夜间睡得最早,只待天光一黑,就上床睡了;家里人若有点着灯,天黑了好一会还不睡的,他知道了,必起来责骂一番。这回自呕了那些气,半夜还在房中走来走去,不肯上床。平时他吃饭最快,不停箸的一口气吃完;这时吃几口,忽将碗箸放下,起身绕着桌子打几个盘旋,一只手不住的揉摸着肚皮,是这么闹一会又吃。他的老婆也七十来岁了,据说做了五十多年的夫妻,从来没见过他这般态度。问他到底为着什么,他只是把头摇摇,不肯说出来。
如此起居变态、茶饭无心的闹了三昼夜,忽然独自拍着巴掌,哈哈大笑,对着他的老婆和寡媳说出一番话来。究竟说些什么?须待下回分解。
相关热词搜索:玉玦金环录
下一章:第二回 仙人严朱履炫奇 观音庙青衣闹事
上一章:校勘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