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千年大比
2025-06-22 作者:楞严阁主 来源:楞严阁主作品集 点击:
宇宙之间的四灵——凤麟龟龙,往往潜伏于深山大泽,餐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经过不断锻炼,修得了道行,就能变成妖魔精怪,或以原形出现,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或幻化人形,出而问世,进入红尘,各寻对象,互相周旋,有的为非作歹,贻害人类,有的灵性未泯,行善积德,也各凭他们道行深浅,和品性优劣,作出善恶的事情。
可是妖魔精怪,凶恶者多,善良者少,所以人间就发生了层出不穷的祸害。
世上的人有智,有愚,又有贤和不肖,妖魔精怪于是在旁窥伺,乘虚而入,择肥而噬,贤智之士;浩气盛旺,顶上神光闪耀,自能以正克邪,至于凡夫俗子,荡姬佚女,就要牺牲在邪道之手了。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神地祇为了保护兆姓,无时无刻不在暗中观察,严密监视邪道的行动,凡是罪孽深重的,立即诛灭,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惩贷兼施,并导之归正,对于造福人群的,就必有重赏。
邪道本性是愚劣的,其品类也多得不知凡几。罪孽也无法统计,使神祇诛不胜诛,灭不胜灭。于是众神诸祇想出一个安抚办法,那就是举行考试,甄别优劣,并乘机淘汰丑类。
天国规定五百年一小考,千年一大比,及格者封为神祇。甚至各登仙籍,落第者勒令继续修道,下次再考,而犯罪者就在考场中诛灭。
关于本届千年大比的考场,天国玉帝和仙国太上老君,征得了地母娘娘同意,原意选定北海——考试龟龙之族,东岳——考试麟风之族,后因风闻魔国通天教主将有捣乱千年大比的企图,所以临时更变计划,决将考场迁至海内十一洲之二的东海方丈洲和西海凤麟洲。
他们改变地点的原因有二:(一)主考北海龙王敖顺道行不深,功力有限,应付龟龙之属的考生绰绰有余,但若对抗妖魔人物,则显然力有未逮;(二)东岳地属中洲部落,地仙虽多,只怕也无力镇压来自魔国的捣乱者,同时东岳附近郡县,人口稠密,万一乱事发生,势必有雷电轰殛,狂风暴雨,地震海啸,山岳崩颓的现象,而造成严重灾害,许多百姓也将无辜遭殃。因此,天仙两国宁愿放了原定的考场。
方丈和凤麟二洲乃是世外仙境,地大物博神仙万千,又有海内其他九洲的众神群仙,维持秩序,实力极为雄厚,绝不怕妖魔人物前来撒野。
所谓海内十一洲,就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聚窟洲,方丈洲和凤麟洲。
这次千年大比与过去的大比完全不同,而玉帝和太上老君对它也特别重视,这是为了什么原因呢?
原来天国和仙国探悉通天教主野心勃勃,时时刻刻延揽凤麟龟龙中的有道之士,在在处处收罗水陆两方面的奇特人才,饵以高官厚爵,教以成仙得道的秘诀,所以天国为了争取上述四灵,特颁玉旨,传达宇宙列国,保送贤能良才,前来参加千年大比,除了正试之外,又有遗材试,以免落选者投奔魔国。又为了针对魔国,削弱它的势力,太上者君也要秘密举行一次正神正仙考试,号召列国的野仙,醉仙,狂仙,散仙,乱神,散神,散人等前来应考,尤其是上届落第者,以及业已投奔魔国的优秀分子,重新归来,必将从宽入选,得封正神正仙,并享受天仙两国的特殊赏赐,包括蟠桃,仙酒,交梨,火枣,金丹,仙药,以及洞天福地的住所。
为什么正神正仙考试不是公开举行,而却要秘密号召呢?
原来太上老君不愿与通天教主发生正面冲突,就采取秘密考试,因为号召野仙乱神与散人重新归来,此事最犯魔国之忌,而方式并非颁布仙勒,只不过是口头传达而已。这样做法,不但避免了把柄落在通天教主之手,而且魔国也无法藉口与仙国顶撞。
千年大比的幕后主持者是天罡星君和镇元子,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许旌阳仙师和海潮真人等,他们都是由玉帝和太上老君特派的。
一日,方丈洲的九源丈人,和风麟洲的弱水真人分别接到玉旨,吩咐他们布置千年大比考场,准备应用各物,以便接纳凤麟龟龙四族的考生前来应试。考场既已选定方丈洲和凤麟洲,不言可知,主考官当然也是九源丈人和弱水真人了。
九源丈人接过玉旨,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任务,心中非常欢喜,立即召集群仙,在丈人宫讨论筹备考场事宜,并委任仙官职位,以便大比时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又分遣专仙到天国,仙国,佛国,水国,地国以及海内九洲仙境,要求暂借照妖镜,业镜,打妖鞭,诛魔剑,聘请仙佛神圣,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前来守护考场,协助评判考绩,以及引渡与各国有缘的龟龙两族的考生。
数日后,天国先派振了大批天匠,神工,鬼斧手,四方力士等到达方丈洲,开始在丈人山麓动工,建筑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和周围三百里的大校场,适合千年大比之用。
当然,在凤麟洲,弱水真人也作了同样的安排,而天国也派遣了许多仙匠神工和六丁六甲等,前来完成了这项类似的工程作为凤麟二族考文试武之用。
那二洲各建新殿,取名相同,均称聚奎殿。占地百亩,碧玉瓦,钻石砖,黄金柱,翡翠栏,画栋雕梁,高矗云霄。殿分上下二层:上层有登仙阁,下层是选神堂,也都布置得金碧辉煌,尽善尽美。殿外又各建一座周围三百里的白玉城墙,演武校场和许多楼厦,包括练道厅,养心阁,评议室,迎宾馆等,雄伟绝伦,艺出天国仙匠神工之手,非人间的建筑物所能及其万一,等到二洲的工程完成之日,诸神欣赏,群仙称赞,无不同声欢呼,叹为观止。
先讲方丈洲。在举行千年大比的前三天,宇宙列国的仙佛神圣都已先后到齐,自有仙官接待,而龟龙二族的考生,数以万计,则早于六天前办妥报名登记,以及查验身份证件等手续,也有仙吏仙役妥为安置。
大比前夕,座主九源丈人在聚奎殿的登仙堂,举行宴会,率领属下仙官二百余员,欢迎各国有任务的仙佛神圣,计有:
天国的许旌阳,天魁星君,地文星君,天医星君,哪吒,巨灵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随员百名,全体天匠,仙匠,神工,鬼斧手,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
仙国的天仙:黄龙真人,王敖真人和仙吏数十名。
佛国的法幢佛,达摩佛,药王菩萨,降龙罗汉,韦陀,四伽蓝,十揭帝等。
水国的五洋龙母,龟丞相,以及水族随员百名,地国逍遥岛正神黄大仙,北方真武大帝,随员百名。
海内九洲的地仙百名。
他们享受仙家的珍果奇瓜,琼浆玉液,都有延年益寿,增道行的功能。
在迎宾馆里,以副座北海龙王敖顺为主,也举行了一次茶叙,招待宇宙列国前来应试的龟龙二族考生,为数约计万名左右。
敖顺原是上届五百年大比的主考官,但这次由于考场地点迁到方丈洲,所以首揆职位理应让给九源丈人充任,表示尊敬地主,而他则以副座身份,参与千年大比,俾收驾轻就熟之效。
万名左右的考生之中,有的来自宇宙列国的深山大泽,幽壑秘境;有的来自天地交界的清白山,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妖魔国的人民。在道行和修养方面,最少是千年,多则五千到万年,他们都是屡试落第的考生;至于有万年以上者,为数不多。一部分是初次参加考试,另一部分则负有使命,待机而动,准备在必要时大闹考场,甚至夺取方丈洲地盘。
此外,还有许多半仙,散仙,狂仙,醉仙,野仙,散神,乱神,煞神,散人,狂客,男女都有,前来观光,有的是乘机钻研仙家的道行和武功,藉资借镜,但也有不怀好意之辈,企图混水摸鱼。
九源丈人和北海龙王发现本届投考名额之多,为五万年以来所未有,且他们之中,不乏道行深厚,功力高强的好手,显然这是反常现象,不免引以为忧。同时,观光客之内,也有许多身份不明的野仙,散人,乱神,煞神,顶现仙气神光,旺盛非凡,这也是出于正副主考的意表,因此而产生了警惕之心。
实际上,这次千年大比的气氛确是异于寻常,隐含杀机。
在茶叙的过程中,北海龙王仔细观察全体考生的动态,看到他们道貌岸然,正在欢乐地享受仙家的食物饮料,丝毫没有可疑的形迹,心里宽慰不少,却也颇以为奇,觉得妖魔精怪而能如此安分守己,遵守秩序,乃是前所未有的好现象。
在过去的大比前夕,每届必有几个考生,在茶叙场合里犯规作恶。或不守仙律,即遭诛杀。当时被诛杀者虽都是犯过人命的凶徒,罪有应得,而当局借茶叙为名,藉故施展极刑是实,也似乎太过分了。
本届茶叙现场的考生,好像都已有了默契,大家只管吃喝,并无得意忘形,越规行为,使那些站岗的天国刑官和刀斧手找不到藉口而执法示威。即使其中确有造过恶孽的妖魔精怪,刑官们也不便在这时动手。
茶叙在平静中结束,并未发生流血案件。
次日,大比开始,规定先考德行,就是道德和道行。龙族考试在练道厅举行,龟族考场则在养心阁。
龙族考生包括鳞虫三百六十类,龙为之长。龟族考生包括甲虫三百六十类,龟为之长。
至于以凤为首的羽虫与以麟为首的毛虫,各三百六十类,则在凤麟洲大比,下文另述。
凤麟龟龙四灵修得道行,早已蜕去原形,成为人形的妖魔精怪,若再进修,经过五百年一小比,或千年一大比,及格中试后,即可得证正果,封为或神或仙。
小比和大比的主持者,乃是由倮虫三百六十类以人为首,而修炼得道的仙佛神圣。
从黎明起,炼道厅和养心阁,旗帜飘扬,大放光明,金钟与玉磬同响,瑞霞共彩云齐飞,气象非常庄严。
这时,龟龙二族的考生鱼贯地分别进入考场,雀鸦无声,秩序井然。
众考生各按自己的号数,依次趺坐于蒲团之上,闭目静待考官赐题。
主考席上,业镜高悬,众考生过去所作善事或恶迹,都在镜中一一照出,看得非常分明,丝毫不爽,当由仙官记录在案。
主座九源丈人,进入炼道厅,目光向四周一掠而过,发觉龙族考生席上,仅占百分之四十,却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缺席,立即翻阅簿册,查出缺席者都是妖魔国的考生,不由心中大疑,一边派出许多仙官前去查问原因。
恰在这时,副主考官北海龙王敖顺怒气冲冲地奔来,向九源丈人轻声报告道:“养心阁龟族考生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余都拒绝应试,不知如何处理?”
两处考场都产生了同样情况,显然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正副主考官附耳商量片刻,决定两处的考试照常进行,至于考生缺席的事,且待查明真相后再作处理。
于是敖顺退了出去。
接着,仙官朗诵道:“各考生静听,德行科试题是‘修心养性,炼炁化神’”。
仙官把试题连续读了三遍之后。接下去道:“修炼开始!”
众考生个个闭目趺坐,立即用功修炼。
过了许久,已有几个道行深厚,品德优良的考生面容安静,头顶渐渐冲出红光;另有几个顶现白芒,高约三尺,在空中闪耀不停;有的紫光护顶;有的圆形青芒笼罩着头颅,半身或全身,各以道行的深浅而呈现着不同的功力;有的顶透白气,但一透即散,不能凝固成光,这是道行浅薄,却未作大恶的考生;有的口吐红丹,或白丸,大小不一,随着吐纳而上升下降,在空中盘旋不已;也有不少考生身透黑气,或顶现乌芒,那都是平时戕害生灵,作恶多端之辈。
这时,厅中一片静穆,气氛和平。
过了一会,道行深厚者,护顶护身的光芒转趋强盛,色泽也随时鲜明,红丹白丸升降稳定,显然他们平生行善,心千气和,所以功力也达到了出神入化,无瑕可击的境界。
大多数的考生,道行不足,功力逊色,成绩千千,注定名落孙山。有志者这次算是吸收经验,回去重新勤修,五百年后再来应试。屡试落第,业已灰心者,就此放弃修行,终于泯泯没世。
至于不少道行很好,但作孽也深的考生,此刻劫数降临,无可逃避了。他们在行动过程中,忽觉逆气由丹田上升,不能遏制,一般热力迅即运行全身,顿时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遍体流汗,显然走火入魔,无法挽救,有的扭痉一下,默然死去;有的大叫一声,仆倒不动;有的躯体缩小,或胀大而死;有的已被劫火焚成焦黑;有的连骸骨也化为乌有。那些作恶的妖魔精怪几乎郎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在临终一刹那,先现原形,然后断气,于是千年道行化作一场春梦,虽死不足惜,但也甚为可叹。
这时,厅中尸体纵横,数以千计,可谓大煞风景,不过,顷刻之间,便有仙官出来,会同仙吏多名与四方力士,把那批丑类的遗体移出厅去,送往凤麟洲,抛入鸿毛不浮的弱水之中,永沉水底,化作泥土。
至于他们的灵魂,也由仙家接其生前罪孽情况,作出妥善处置,有的收归地府,重投轮回,湿生卵生或化生,各凭命运;有向被仙吏一拍两散,化为灰尘,连鬼也没有资格做了。
不久,时近正午,忽听仙乐悠扬,悦耳非凡,考生们都已瞪干眼睛,恍如南柯梦中醒来。
又听到仙官高声道:“德行科考试已毕,请各位暂回迎宾馆休息。考试成绩且待今日下午三时在选神堂放榜揭晓,中式者明日再考武功,落第者免考,即可各返本国,及继续修练,五百年后再来应试……”他稍待片刻,接着道:“落第诸生,切莫灰心,须知仙天两国取录人才,以品德为重,武功次之,只要各位此次回去,勿弃旧业,培养德行,以免功亏一篑,则来日方长,必能名登神册仙篆,千祈三思吾言,至要至要。”
于是仙乐大作,众考生起身,循序出厅。
这时,养心阁里也出来了许多考生,想来他们也已考毕了头场,情况与练道厅相同。
在聚奎殿的大厅里,主考官九源丈人集召了仙佛神圣,讨论许多来自妖魔国考生,拒绝参加德行科考试的案件。
他起身说话,语气甚为和平,指出这批考生缺席的理由,据说是为了昨日茶叙,吃喝了不清洁的仙家瓜果,和变了质的酒浆食物。所以都吐泻兼作,以致身体不适,影响健康,无法参加考试。关于这事的详情,拟请副座敖顺道友从实报告。
于是敖顺站了起来,抱拳先向在座的仙佛神圣作了一个环拱,然后气愤愤地道:“昨晚茶叙,我们供应的瓜梨枣栗龙团雀舌,灵芝糕,瑞草饼,葡萄绿,珍珠红,都是仙家饮食,件件上品,色色精美,无一不有延年益寿,增进道行的功效。这次拒绝参加德行科的考生,业已查明,全部是魔国人氏,谎称茶叙所供饮料食物,变质不洁,以致吃喝之后,吐泻兼作,但是别国有许多考生也是同样吃喝,却平安无事,并未发生这种的情况。显而易见,那批妖魔精怪捏造事实,污蔑仙家信誉,必是别有用心……”
他说到这里,停顿一下,随即提高了声调,继续道:“还有一件可恶的事情,令人不能忍受,那就是这批丑类,借此理由,在迎宾馆内大嚷大闹,除口出污言,毁坏公物外,到处乱撒大小便,又随地呕吐,弄得室内屋外,走廊过路,尿屎满地,污物狼藉,臭气溢扬,大碍卫生,世外仙境,迎宾圣地,却给蕞尔么魔如此糟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稍停片刻,大声道:“本龙王派遣天医星君率领仙役神使,秘密抽取了那些尿屎和污物的样品,经过化验,结果真相大白。原来尿是新尿,屎乃旧屎,尽是鱼肉所消化的粪料,绝非瓜果,糕饼之类的糟粕,显然那些污物都是他们随身携带而来,故意乱抛在迎宾馆内外。
伪造茶叙供应变质不洁之物的证据,这种做法好比人间的流氓硬装榫头一样,真是幼稚可笑之至……”
于是他怒发冲冠地道:“小小的妖魔精怪,竟敢斗胆前来装仙佛神圣的榫头,实是罪大恶极,岂有此理?所以本龙王提议:为了维护天国的尊严,仙佛二国的名誉,必须查出那批捣乱的首恶份子,立即斩首示众,以警效尤,不知在座各位的意见如何?”
五洋龙母赞成敖顺的主张,补充道:“这批妖孽,怙恶成性,顽劣不化,对天上仙佛神圣,尚敢藐视侮辱,那么,对下界兆姓不知更要作恶到怎样程度了,若不立即诛灭,何以见天道的严正?”
真武大帝附和地道:“水国两位道友所言极是。查此辈妖物,每仗通天教主之势,凶势日趋高涨,欺压善良,为时已久,何止今日一次?现在我们乘此机会,诛其元凶,并应传布宇宙列国,揭其罪恶,也好稍遏魔国的锐气。如果诸位同意,我倒愿作先驱,立即赶赴迎宾馆,不妨担任一次刽子手,让我身边的斩妖诛魔宝剑发个利市。”
真武大帝为了在天庭会议时,给玉猴打伤,吃了大亏,休养多年,才得痊愈,但胸中怨气始终难消,日日要想报仇,惜无良策,如今魔国考生犯了天律,而他适逢其会,又有权发言,岂肯错过时机?何况他存着打不着主人,打其奴仆也好的心理,所以竭力赞成敖顺的主张,并怂恿群仙诸佛,众神圣也同意这样做法,甚至大开杀戒,也在所不惜,可见他对魔国怨恨之深。
这时,敖顺听到五洋龙母与真武大帝都拥护自己的意见,心中甚喜,但兹事体大,那两个附议者并非执行千年大比的中坚分子,讲话的影响力似欠强大,渴望再有一位仙国或佛国的道友挺身而出,也表示赞成,那么,这提议就可顺利通过。
大厅中一片静寂。
天国和仙国的代表们都严肃地静默着,主座九源丈人目光向四周扫射,但也不发言。
过了一会,只见达摩佛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刚才水陆两国道友的主张似乎偏重于法家的理论,违律都杀,但我佛以慈悲为怀,却有不同见解。诸妖群魔生性放狂,不守礼节规矩,是其本色,稍有陨越之处,也非伤人害命的罪行,情有可原,若即加以极刑,似失公平原则,况千年大比,旨在淘汰凶顽,提拔善良,不在大体着想,即以小节而妄生杀机,此乃舍本求末,不但有伤天和,而且也显出我们仙佛神圣的气量太狭窄了。再者,这次妖魔精怪有资格前来大比,其道行至少千年,多者万载,修炼也非容易。我们不从正式考试时施展天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而却要施用法外示威的策略,使此辈考生,无辜断送千万年道行,含恨而亡,死不瞑目,对我们言,也是于心有愧。本佛不揣谫愚,直言不讳,千祈各位道友原谅,并请不吝指教。”他说完话,合十作礼,然后趺坐。
黄龙真人听了。立即起身稽首道:“达摩道友的话,佛心仁心,兼而有之,可谓良箴。
不过,本真人也想略作补充:除了顾全大体以及爱惜这批考生的道行之外,我们还须注意一种内在的危机。
试问他们既未应试,却拒考德行大比,若非幕后有人主使,谁有如此斗胆?不考德行,倒也罢了,又敢击毁公物,侮辱神仙,秽乱迎宾圣地,倘无主使者混迹其中,他们怎敢这样目无法纪,猖狂跋扈?显然,有恃无恐,才敢与我们作对。因此,各位道友,必须各自警惕,只怕这次大比隐藏杀业,万一我们处置不当,一发不可收拾,小不慎而乱大谋,后果堪虞。”
接着,天魁星君发言:“黄龙道友之言,深得我心。我们为什么要郑重其事,更改考场的地点?此中原因,必须向各位报告:魔国野心勃勃,扬言要捣乱这次千年大比,企图阻止天仙两国收罗人材。我们洞悉其奸,暗作准备,除迁移考场,多派仙佛神圣协助和防御外,并另有后备力量,在必要时出动支援。目前的事实已见预兆,可能明天考试武功,随时会发生意外。所以,本星君主张:(一)魔国诸生既已拒考德行,明日举行武功大比,就不准他们参加;(二)诸妖群孽捣乱迎宾馆之事,从宽发落,不必追查过失,以免节外生枝;(三)
已经考过德行科的各国中式考生,明天准予入场比武,并劝告落第者,限三小时内离开本洲,不得延期逗留。这三项办法,不知是否可行。盼各位讨论。”
九源丈人发言道:“关于天魁星君所讲的三项办法,我们等一会再讨论。现在老夫先要报告一个特殊而反常问题。本洲原有仙家数十万,各地神仙来往也不计其数,又是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处,自古以来,龟龙之族无不驯伏,听命于老夫。
可是这次前来应试的魔国诸生,顶现仙气,盛旺非凡,道行之高也许不在老夫之下,这是很可疑的。为什么他们既已修得仙体,还要前来应试?此外,另有大批身份不明,奇形怪状,前来观摩千年大比的外客,其中也有不少仙芒充沛,仙风飘逸的人物,老夫认为这班局外人之中,必有幕后主持者混杂着,不知众道友之意以为然否?”
黄龙真人道:“大有可能……不,可以确定,幕后主使者必在这批外来客之中。”
许旌阳仙师道:“我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这样说来,我们对明天武功考试,倒要重作步骤。”
天敖真人道:“不错,刚才天魁道友所讲的三项办法,只要修改第一项就可以了。明天武功大比,不准魔国考生参加,只怕行不通。”
天魁星君道:“何以见得?”
王敖真人道:“武功大比,只准那些考德行科的别国中式者参加,而将未考德行科的魔国诸生摈弃场外,后者一定会鼓噪反对,甚至煽动前者罢考,反使我们号令不行,引起混乱局面。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的,所以我们应该作出未雨绸缪之计,不知尊意如何?”
天魁星君点头道:“道友说得对,但不知有何办法补救?”
王敖真人道:“我的意思是魔国考生也准予参加考试,但必须与别国考生分场举行,换言之,不使他们在同一考场比武,这样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天魁星君迷惘地道:“一举两得,我不懂?”
王敖真人解释道:“分场大比也可以说是隔离大比,具有安抚作用,可使魔国考生不去干扰或煽动别国考生,此其一。集中魔国考生于另一考场,让他们同族互相比武,即使发生死伤等情,也不过是削弱魔国自己的力量而已。换一句话说,他们互相残杀,越是激烈,伤亡也越多;伤亡越多,魔国的元气越丧,此其二。其中道理,想来各位都已明白,无须我再详细分析。”
天魁星君点头称赞。
九源丈人与许旌阳仙师也都表示同意。
敖顺和五洋龙母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个无懈可击的措施。
海内九洲地仙赞成者也占百分之九十,反对者仅百分之五、六,其余却不置可否,当然少数服从多数。
达摩佛闭目趺坐,不发一言,而群仙众神圣都以为他的沉默就是默认,默认也就是赞成的表示。
真武大帝热烈拥护。
只有黄龙真人提出一点意见,道:“这是一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虽可实行,但我们必须立即贴出一个通告,公布明天午时三刻分场举行武功大比,再加上天魁星君所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项的办法。”
九源丈人认为这通告是必要的,就吩咐仙吏办理,同时又请王敖真人另派仙探和神探多名,前去暗察魔国众考生的反应如何,若有不良消息,速来报告,以便设法应付。
这时,天国的地文星君进入厅中,将德行科得隽的列国考生名单送呈主座九源丈人,当即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知道这次登科者仅有五十之数,名落孙山计二千七百名,在考场中身亡除名者,却有一千一百左右。
神仙做事,效率甚强,这种细碎的工作,上要经过业镜照射,中要查出每个考生的来龙去脉,修练过程,平生操守,下要分析善恶事迹,因果关系,以及大比时的德行表现。此外,再由十二位铁面无私的仙官和正神复核,于是决定中或不中,分别取舍,丝毫不爽,最后依照考绩,排列名次,送呈主座及副座批准。
九源丈人阅毕,随手递给副座北海龙王敖顺,后者立即起身,将名单当众宣读一遍。
在座的仙佛神圣并无异议。
于是敖顺又读了一遍之后,接着道:“各位道友,如有相反的意见,千祈立即提出,以便修正。”
厅中显现着静穆的气氛。
过了一会,敖顺看到全体都不反对,随即三读通过,自己先在考生名单上签名,然后送呈九源丈人。
他也签了名,并加盖仙印,以示郑重,于是将名单交还地文星君,限定今日下午三时在聚奎殿外放榜。
这时,厅外进入一位仙官,向九源丈人说了几句话之后,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听了那仙官的话,面色微变,但旋即恢复原状,过了片刻,起身道:“有一个坏消息,不过还未证实……”正想接下去说是怎么一回事,但厅中的仙佛神圣都已吃惊,起了一阵骚动,连那闭目趺坐的达摩佛也瞪开眼睛,侧耳静听,使他不得不暂停报告。
众目集中于九源丈人的身上,但有些神圣已经急不可待地问道:“是什么坏消息?”
他等到骚动平静之后,继续道:“消息传来,说什么凤麟洲大比主座弱水真人也遇到了与这里类似的麻烦,捣乱分子也是来自魔国。”
真武大帝首先发言道:“魔国蓄意而来,我们倒要特别小心,希望大家坚强起来,不可示弱,必须要与那批孽妖周旋到底。”
天魁星君道:“请大帝稍安毋躁!我们切勿自乱方寸,应按照既定方针,进行明天的武功大比。至于凤麟洲方面虽有麻烦,弱水真人道行玄深,功力卓绝,必能控制局面,正像这里的九源道友一样,所以我们尽可放心。”
真武大帝道:“但愿如此。”
于是九源丈人道:“老夫也想那边只不过发生小麻烦而已,决不会有什么大变故。现在我们暂时休会,各去坚守岗位,随时注意外面的动态,倘有紧急事情,当再召集临时会议。
迎宾馆方面,老夫已派了仙医神使前去打扫消毒,同时又有仙医神医为那些魔国考生治疗吐泻病症。在表面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应尽的义务,谅他们必不会再闹出什么花样来了。”
天魁星君道:“主座这样处置,甚为得体,这虽是委曲求全,也好杜绝那些妖孽闹事的藉口。”
九源丈人笑道:“道友,谬奖了!”他说着,起身稽首,走出厅去。于是仙佛神圣们跟着各自离开会场。
在聚奎殿外的广场上,列国龟龙两族考生聚集于布告牌旁边,摩肩叠背地观看一个通告,内容如下:“为布告事,查武功大比照例只准有德行科中式者参加,兹为体恤魔国考生因病未能加入德行考试,故本座特别通融,仍准彼等于明日午时三刻,在第一号校场参与武功大比。至于德行科得隽诸生,武功大比亦规定于明日午时三刻举行,惟地点改为第二号校场。
德行科考榜不久即可公布,落第考生不得参加武功大比,并盼于放榜后两小时内离开本洲,切勿自误为要……”
众考生对这通告议论纷纭,综合他们的意见是:“(一)为什么武功大比要分场举行。
(二)落第考生不准参加武功大比,这是惯例,未可厚非,但为什么要在放榜后两小时内即离开这里?”
(三)限定时间要名落孙山者速离本洲的命令,并无前例可援,这是不合法的。(四)
魔国考生未经德行考试,仍可参加武功大比,而考过德行科的落第考生,连入场观摩武功也不准许,这是厚彼薄此,大欠公道,真是岂有此理。(五)魔国诸生是否还须补考德行科?
(六)真奇怪!为什么魔国考生个个生病,而别国考生却一个也不生病?
有一位旁观者自作聪明地解释道:“分场大比武功,那是为了魔国考生患病,体力不及别国未患病的考生,所以当局叫病者与病者比武,未病者与未病者比武,表示公平。”
另有考生问道:“限定时间,叫落第考生滚蛋,这是什么道理?老兄,知道吗?”
那旁观者道:“这个……这个……我不懂是什么原因,可是我在疑惑:‘切勿自误’四个字,只怕此中大有文章。”
“什么文章?”
“暂时猜不透,也许是这里要发生乱事了。”
“朋友,说话小心!”
他们问答未已,忽然一个神探走近那个自作聪明的旁观者身边,喝道:“你是哪儿来的,怎知这里要生乱事?”
那旁观者吃了一惊,面色大变,讷讷地道:“我没有说什么。”
神探怒道:“你在此造谣生事,还想抵赖?”话才说完,挥出右手,打了对方一个漏风巴掌。
他被打后不敢还手,要求神探原谅,真所谓头脑聪明,嘴巴太快,吃了耳光,反要赔罪。
这时,旁边另有几个考生上前劝解,做好做歹,但这神探硬是不依,一定要把这个造谣的家伙抓去究办。
一个要抓,一个想逃,正在拉拉扯扯,扭作一团之际,附近一个仙探闻声赶了过来,问道:“什么事?”
神探连忙把那造谣者的话报告一遍。
仙探听了,就对围在四周的许多旁观者问道:“你们之中有谁也听到那家伙造谣?”
不料许多旁观考生竟然异口同声道:“我们都没有听到,是这神探自己造谣,反要拉人,来呀!我们群起而攻之……”
“打!”
“打!”
“打!”
群众喝打之声,此起彼落,但却未动手。
仙探一看瞄头不对,连忙高呼道:“慢来,慢来!”他说着,回头向那神探作一个眼色,后者会意,立即越众而走,行色惊慌,极为狼狈。
群众也不阻拦,让他离去,只不过发出一阵狂笑而已。
那仙探倒是老奸巨猾,故意发怒道:“他逃不了,让我去抓住这个造谣的家伙。”他说着,也乘机离开现场。
群众又响起了一阵大笑。
自通告公布起,到群众看了通告散去为止,除了发生上述的一件小纠纷之外,过程十分平静。列国考生也未提出异议,只有一小撮的旁观者发表几点疑问。
主座九源丈人综合了许多神探和仙探的报告,觉得所有反应尚称良好,尤其是关于魔国考生都拥护当局准予他们明天参加武功大比,这使他和副座敖顺均各感到安心。
当天下午三时,聚奎殿外的墙上悬挂了一副横轴,题着金色字体,这就是德行科千年大比的金镑。
放榜前,广场上已经拥挤着许多考生,连未经德行大比的魔国考生也来探榜,另外再加上大批凑热闹的观光客。
从高处向低处望,只看到聚奎殿外万头攒动,考生头发的颜色。有黑白红黄,灰棕绀绿之别,还有一部分如牛山濯濯,光秃秃的脑袋一发不生,真奇观也。
发色的黑白红黄灰棕并不稀奇,但绀绿之色却是人间所看不到的,难道他们是染发的吗?
不,不是染的。毛发绀绿的考生业已修得仙体。
这次德行科千年大比,得隽的考生只有五十名。
名列榜首,独占鳌头者乃是清白山的蟒公。
第二名也是清白山的鳄夫人。
第三名是地国中洲洞庭君之孙——小龙童。
第四名:地国逍遥岛的九龙之一——毒龙尊者。
第五名:东海龟道人。
第六名;北海鲸长老。
第七名:北海蟹和尚。
第八名:皇冈蟠溪的独角蛟居士。
第九名:南海虾老丈。
第十名:西海玳瑁真人。
此外,龟龙两族中式者,计有西海九名,地国中洲八名,冰岛部落七名,南极部落五名,北极部落五名,东海五名,名次上下也不一一举出了,但第五十名得列榜尾者乃是个名不见经籍,中洲部落的黄河白鲤先生。
本届德行大比,有四个特点:
(一)修练年数最多的是蟒公和鳄夫人,太古时代出世,在清白山静修了数万年之久。
若非古仙眇真人特别指示,他们也不会前来投考的。
(二)修练年数最少的是小龙童。他本身只有十年道行,后因水上郎君夫妇六人,遨游中洲,路经岳阳,适逢魔国的蚊魔王向洞庭君寻衅,由他从中周旋,化险为夷,并赠了小龙童一粒金丹,使后者无端端增添了千年道行,(参阅水上郎君故事)所以才有资格参加千年大比。又因他幼承家教,且得地仙陆压真人指导,遂能在德行科登第,一举成名。
(三)蟹和尚和虾老丈过去已经考了十次五百年大比,和三次千年大比,次次翦羽而归,终因意志坚强,不断修炼,本届总算获得最后胜利,分别名列第七和第九。以虾蟹之微物,不但能幻形以归人道,而且名列仙家的金榜,实属异数。
(四)第五十名的白鲤先生尚未练成金鳞,虽已修得人形,道行平庸,却因三年前在黄河决堤时,他以身躯挡住缺口达六个时辰,遂使当地百姓能及时抢修,无形中拯救了数万人的生命。为了这大功大德,玉帝赏赐了该年八月十五午夜的月华,道行突飞猛进,于是寂寂无名的鲤精名闻宇宙列国。
成神成仙的条件看似苛刻,其实也不太难。简而言之,只有六个字——修心养气行善。
修心驱除七情六欲,养气促进延年益寿,行善乃是广积功德。人类能切实履行此六字真言,持之以恒,若不成仙,必可成神。
修炼秘诀只不过如此而已。芸芸众生,明知其理而不行之,或行之而不彻底,或彻底而不持久,反疑神仙之事渺茫,于是半途而废,尽弃前功,甚为可惜。
若使人类与物类同时修炼,世人往往认为前者比后者容易成道,理论是不错的,但实际并非一定如此。人类以人的本形修道,物类以物的本形修道,二者对比,当然人胜于物。物类必须要多修三五百年,才能蜕化人形,而人类就可省去这段悠久的修练时间。至于成道,则物胜于人。人类思想复杂,心理变化多端,既慕荣华富贵,又惧生老病死,更兼患得患失,这就影响了道行。物类之心单纯,栖身于深山大泽、幽谷静穴,远离尘世,不闻俗事,惟有炼精化炁,练炁化神,一心一意引导吐纳,于是心定气和,聚而不散,气和形固,凝而不泄,纳之则畅,沛然充满于形骸之内,吐之则浩然流通于天地之间,寒来暑往,光阴如梭,阅百年如一日,千年如十日,终于功到道成。
因此,天国举行千年大比时,就有那么多的物类——凤麟龟龙之属前来参加。
千年大比的宗旨是有鉴于物类成道比人类容易,以及物类成道之后,出而问世,是否与世无争,或与世为敌,所以就要考验他们的道行和道力。道行是检定德行或德性,道力是测量武功。有道行而无道力,往往被有道力而无道行者夺去道行。无道行而有道力者,就要横行不法,为非作歹,所谓妖魔精怪是也。
换言之,物类修炼,以道行为根本。得道的物类必已炼成了护身法宝,例如红丸金丹,或元婴灵气等。道力是保护自己的根本,以防道行被妖魔精怪巧取豪夺而去。
德行大比时,一批与世人为敌的成道者当场就被淘汰除名,这是存良除莠的策略。德行大比中式者,必是与世无争的成道者,在武功大比时,即使道力不足,未能获选,也无生命之忧,且受神仙保护,充其量也不过叫他们再去锻炼武功而已。若能登科德行和武功,即成正果。
可是妖魔精怪,凶恶者多,善良者少,所以人间就发生了层出不穷的祸害。
世上的人有智,有愚,又有贤和不肖,妖魔精怪于是在旁窥伺,乘虚而入,择肥而噬,贤智之士;浩气盛旺,顶上神光闪耀,自能以正克邪,至于凡夫俗子,荡姬佚女,就要牺牲在邪道之手了。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神地祇为了保护兆姓,无时无刻不在暗中观察,严密监视邪道的行动,凡是罪孽深重的,立即诛灭,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惩贷兼施,并导之归正,对于造福人群的,就必有重赏。
邪道本性是愚劣的,其品类也多得不知凡几。罪孽也无法统计,使神祇诛不胜诛,灭不胜灭。于是众神诸祇想出一个安抚办法,那就是举行考试,甄别优劣,并乘机淘汰丑类。
天国规定五百年一小考,千年一大比,及格者封为神祇。甚至各登仙籍,落第者勒令继续修道,下次再考,而犯罪者就在考场中诛灭。
关于本届千年大比的考场,天国玉帝和仙国太上老君,征得了地母娘娘同意,原意选定北海——考试龟龙之族,东岳——考试麟风之族,后因风闻魔国通天教主将有捣乱千年大比的企图,所以临时更变计划,决将考场迁至海内十一洲之二的东海方丈洲和西海凤麟洲。
他们改变地点的原因有二:(一)主考北海龙王敖顺道行不深,功力有限,应付龟龙之属的考生绰绰有余,但若对抗妖魔人物,则显然力有未逮;(二)东岳地属中洲部落,地仙虽多,只怕也无力镇压来自魔国的捣乱者,同时东岳附近郡县,人口稠密,万一乱事发生,势必有雷电轰殛,狂风暴雨,地震海啸,山岳崩颓的现象,而造成严重灾害,许多百姓也将无辜遭殃。因此,天仙两国宁愿放了原定的考场。
方丈和凤麟二洲乃是世外仙境,地大物博神仙万千,又有海内其他九洲的众神群仙,维持秩序,实力极为雄厚,绝不怕妖魔人物前来撒野。
所谓海内十一洲,就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聚窟洲,方丈洲和凤麟洲。
这次千年大比与过去的大比完全不同,而玉帝和太上老君对它也特别重视,这是为了什么原因呢?
原来天国和仙国探悉通天教主野心勃勃,时时刻刻延揽凤麟龟龙中的有道之士,在在处处收罗水陆两方面的奇特人才,饵以高官厚爵,教以成仙得道的秘诀,所以天国为了争取上述四灵,特颁玉旨,传达宇宙列国,保送贤能良才,前来参加千年大比,除了正试之外,又有遗材试,以免落选者投奔魔国。又为了针对魔国,削弱它的势力,太上者君也要秘密举行一次正神正仙考试,号召列国的野仙,醉仙,狂仙,散仙,乱神,散神,散人等前来应考,尤其是上届落第者,以及业已投奔魔国的优秀分子,重新归来,必将从宽入选,得封正神正仙,并享受天仙两国的特殊赏赐,包括蟠桃,仙酒,交梨,火枣,金丹,仙药,以及洞天福地的住所。
为什么正神正仙考试不是公开举行,而却要秘密号召呢?
原来太上老君不愿与通天教主发生正面冲突,就采取秘密考试,因为号召野仙乱神与散人重新归来,此事最犯魔国之忌,而方式并非颁布仙勒,只不过是口头传达而已。这样做法,不但避免了把柄落在通天教主之手,而且魔国也无法藉口与仙国顶撞。
千年大比的幕后主持者是天罡星君和镇元子,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许旌阳仙师和海潮真人等,他们都是由玉帝和太上老君特派的。
一日,方丈洲的九源丈人,和风麟洲的弱水真人分别接到玉旨,吩咐他们布置千年大比考场,准备应用各物,以便接纳凤麟龟龙四族的考生前来应试。考场既已选定方丈洲和凤麟洲,不言可知,主考官当然也是九源丈人和弱水真人了。
九源丈人接过玉旨,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任务,心中非常欢喜,立即召集群仙,在丈人宫讨论筹备考场事宜,并委任仙官职位,以便大比时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又分遣专仙到天国,仙国,佛国,水国,地国以及海内九洲仙境,要求暂借照妖镜,业镜,打妖鞭,诛魔剑,聘请仙佛神圣,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前来守护考场,协助评判考绩,以及引渡与各国有缘的龟龙两族的考生。
数日后,天国先派振了大批天匠,神工,鬼斧手,四方力士等到达方丈洲,开始在丈人山麓动工,建筑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和周围三百里的大校场,适合千年大比之用。
当然,在凤麟洲,弱水真人也作了同样的安排,而天国也派遣了许多仙匠神工和六丁六甲等,前来完成了这项类似的工程作为凤麟二族考文试武之用。
那二洲各建新殿,取名相同,均称聚奎殿。占地百亩,碧玉瓦,钻石砖,黄金柱,翡翠栏,画栋雕梁,高矗云霄。殿分上下二层:上层有登仙阁,下层是选神堂,也都布置得金碧辉煌,尽善尽美。殿外又各建一座周围三百里的白玉城墙,演武校场和许多楼厦,包括练道厅,养心阁,评议室,迎宾馆等,雄伟绝伦,艺出天国仙匠神工之手,非人间的建筑物所能及其万一,等到二洲的工程完成之日,诸神欣赏,群仙称赞,无不同声欢呼,叹为观止。
先讲方丈洲。在举行千年大比的前三天,宇宙列国的仙佛神圣都已先后到齐,自有仙官接待,而龟龙二族的考生,数以万计,则早于六天前办妥报名登记,以及查验身份证件等手续,也有仙吏仙役妥为安置。
大比前夕,座主九源丈人在聚奎殿的登仙堂,举行宴会,率领属下仙官二百余员,欢迎各国有任务的仙佛神圣,计有:
天国的许旌阳,天魁星君,地文星君,天医星君,哪吒,巨灵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随员百名,全体天匠,仙匠,神工,鬼斧手,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
仙国的天仙:黄龙真人,王敖真人和仙吏数十名。
佛国的法幢佛,达摩佛,药王菩萨,降龙罗汉,韦陀,四伽蓝,十揭帝等。
水国的五洋龙母,龟丞相,以及水族随员百名,地国逍遥岛正神黄大仙,北方真武大帝,随员百名。
海内九洲的地仙百名。
他们享受仙家的珍果奇瓜,琼浆玉液,都有延年益寿,增道行的功能。
在迎宾馆里,以副座北海龙王敖顺为主,也举行了一次茶叙,招待宇宙列国前来应试的龟龙二族考生,为数约计万名左右。
敖顺原是上届五百年大比的主考官,但这次由于考场地点迁到方丈洲,所以首揆职位理应让给九源丈人充任,表示尊敬地主,而他则以副座身份,参与千年大比,俾收驾轻就熟之效。
万名左右的考生之中,有的来自宇宙列国的深山大泽,幽壑秘境;有的来自天地交界的清白山,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妖魔国的人民。在道行和修养方面,最少是千年,多则五千到万年,他们都是屡试落第的考生;至于有万年以上者,为数不多。一部分是初次参加考试,另一部分则负有使命,待机而动,准备在必要时大闹考场,甚至夺取方丈洲地盘。
此外,还有许多半仙,散仙,狂仙,醉仙,野仙,散神,乱神,煞神,散人,狂客,男女都有,前来观光,有的是乘机钻研仙家的道行和武功,藉资借镜,但也有不怀好意之辈,企图混水摸鱼。
九源丈人和北海龙王发现本届投考名额之多,为五万年以来所未有,且他们之中,不乏道行深厚,功力高强的好手,显然这是反常现象,不免引以为忧。同时,观光客之内,也有许多身份不明的野仙,散人,乱神,煞神,顶现仙气神光,旺盛非凡,这也是出于正副主考的意表,因此而产生了警惕之心。
实际上,这次千年大比的气氛确是异于寻常,隐含杀机。
在茶叙的过程中,北海龙王仔细观察全体考生的动态,看到他们道貌岸然,正在欢乐地享受仙家的食物饮料,丝毫没有可疑的形迹,心里宽慰不少,却也颇以为奇,觉得妖魔精怪而能如此安分守己,遵守秩序,乃是前所未有的好现象。
在过去的大比前夕,每届必有几个考生,在茶叙场合里犯规作恶。或不守仙律,即遭诛杀。当时被诛杀者虽都是犯过人命的凶徒,罪有应得,而当局借茶叙为名,藉故施展极刑是实,也似乎太过分了。
本届茶叙现场的考生,好像都已有了默契,大家只管吃喝,并无得意忘形,越规行为,使那些站岗的天国刑官和刀斧手找不到藉口而执法示威。即使其中确有造过恶孽的妖魔精怪,刑官们也不便在这时动手。
茶叙在平静中结束,并未发生流血案件。
次日,大比开始,规定先考德行,就是道德和道行。龙族考试在练道厅举行,龟族考场则在养心阁。
龙族考生包括鳞虫三百六十类,龙为之长。龟族考生包括甲虫三百六十类,龟为之长。
至于以凤为首的羽虫与以麟为首的毛虫,各三百六十类,则在凤麟洲大比,下文另述。
凤麟龟龙四灵修得道行,早已蜕去原形,成为人形的妖魔精怪,若再进修,经过五百年一小比,或千年一大比,及格中试后,即可得证正果,封为或神或仙。
小比和大比的主持者,乃是由倮虫三百六十类以人为首,而修炼得道的仙佛神圣。
从黎明起,炼道厅和养心阁,旗帜飘扬,大放光明,金钟与玉磬同响,瑞霞共彩云齐飞,气象非常庄严。
这时,龟龙二族的考生鱼贯地分别进入考场,雀鸦无声,秩序井然。
众考生各按自己的号数,依次趺坐于蒲团之上,闭目静待考官赐题。
主考席上,业镜高悬,众考生过去所作善事或恶迹,都在镜中一一照出,看得非常分明,丝毫不爽,当由仙官记录在案。
主座九源丈人,进入炼道厅,目光向四周一掠而过,发觉龙族考生席上,仅占百分之四十,却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缺席,立即翻阅簿册,查出缺席者都是妖魔国的考生,不由心中大疑,一边派出许多仙官前去查问原因。
恰在这时,副主考官北海龙王敖顺怒气冲冲地奔来,向九源丈人轻声报告道:“养心阁龟族考生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余都拒绝应试,不知如何处理?”
两处考场都产生了同样情况,显然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正副主考官附耳商量片刻,决定两处的考试照常进行,至于考生缺席的事,且待查明真相后再作处理。
于是敖顺退了出去。
接着,仙官朗诵道:“各考生静听,德行科试题是‘修心养性,炼炁化神’”。
仙官把试题连续读了三遍之后。接下去道:“修炼开始!”
众考生个个闭目趺坐,立即用功修炼。
过了许久,已有几个道行深厚,品德优良的考生面容安静,头顶渐渐冲出红光;另有几个顶现白芒,高约三尺,在空中闪耀不停;有的紫光护顶;有的圆形青芒笼罩着头颅,半身或全身,各以道行的深浅而呈现着不同的功力;有的顶透白气,但一透即散,不能凝固成光,这是道行浅薄,却未作大恶的考生;有的口吐红丹,或白丸,大小不一,随着吐纳而上升下降,在空中盘旋不已;也有不少考生身透黑气,或顶现乌芒,那都是平时戕害生灵,作恶多端之辈。
这时,厅中一片静穆,气氛和平。
过了一会,道行深厚者,护顶护身的光芒转趋强盛,色泽也随时鲜明,红丹白丸升降稳定,显然他们平生行善,心千气和,所以功力也达到了出神入化,无瑕可击的境界。
大多数的考生,道行不足,功力逊色,成绩千千,注定名落孙山。有志者这次算是吸收经验,回去重新勤修,五百年后再来应试。屡试落第,业已灰心者,就此放弃修行,终于泯泯没世。
至于不少道行很好,但作孽也深的考生,此刻劫数降临,无可逃避了。他们在行动过程中,忽觉逆气由丹田上升,不能遏制,一般热力迅即运行全身,顿时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遍体流汗,显然走火入魔,无法挽救,有的扭痉一下,默然死去;有的大叫一声,仆倒不动;有的躯体缩小,或胀大而死;有的已被劫火焚成焦黑;有的连骸骨也化为乌有。那些作恶的妖魔精怪几乎郎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在临终一刹那,先现原形,然后断气,于是千年道行化作一场春梦,虽死不足惜,但也甚为可叹。
这时,厅中尸体纵横,数以千计,可谓大煞风景,不过,顷刻之间,便有仙官出来,会同仙吏多名与四方力士,把那批丑类的遗体移出厅去,送往凤麟洲,抛入鸿毛不浮的弱水之中,永沉水底,化作泥土。
至于他们的灵魂,也由仙家接其生前罪孽情况,作出妥善处置,有的收归地府,重投轮回,湿生卵生或化生,各凭命运;有向被仙吏一拍两散,化为灰尘,连鬼也没有资格做了。
不久,时近正午,忽听仙乐悠扬,悦耳非凡,考生们都已瞪干眼睛,恍如南柯梦中醒来。
又听到仙官高声道:“德行科考试已毕,请各位暂回迎宾馆休息。考试成绩且待今日下午三时在选神堂放榜揭晓,中式者明日再考武功,落第者免考,即可各返本国,及继续修练,五百年后再来应试……”他稍待片刻,接着道:“落第诸生,切莫灰心,须知仙天两国取录人才,以品德为重,武功次之,只要各位此次回去,勿弃旧业,培养德行,以免功亏一篑,则来日方长,必能名登神册仙篆,千祈三思吾言,至要至要。”
于是仙乐大作,众考生起身,循序出厅。
这时,养心阁里也出来了许多考生,想来他们也已考毕了头场,情况与练道厅相同。
× × ×
在聚奎殿的大厅里,主考官九源丈人集召了仙佛神圣,讨论许多来自妖魔国考生,拒绝参加德行科考试的案件。
他起身说话,语气甚为和平,指出这批考生缺席的理由,据说是为了昨日茶叙,吃喝了不清洁的仙家瓜果,和变了质的酒浆食物。所以都吐泻兼作,以致身体不适,影响健康,无法参加考试。关于这事的详情,拟请副座敖顺道友从实报告。
于是敖顺站了起来,抱拳先向在座的仙佛神圣作了一个环拱,然后气愤愤地道:“昨晚茶叙,我们供应的瓜梨枣栗龙团雀舌,灵芝糕,瑞草饼,葡萄绿,珍珠红,都是仙家饮食,件件上品,色色精美,无一不有延年益寿,增进道行的功效。这次拒绝参加德行科的考生,业已查明,全部是魔国人氏,谎称茶叙所供饮料食物,变质不洁,以致吃喝之后,吐泻兼作,但是别国有许多考生也是同样吃喝,却平安无事,并未发生这种的情况。显而易见,那批妖魔精怪捏造事实,污蔑仙家信誉,必是别有用心……”
他说到这里,停顿一下,随即提高了声调,继续道:“还有一件可恶的事情,令人不能忍受,那就是这批丑类,借此理由,在迎宾馆内大嚷大闹,除口出污言,毁坏公物外,到处乱撒大小便,又随地呕吐,弄得室内屋外,走廊过路,尿屎满地,污物狼藉,臭气溢扬,大碍卫生,世外仙境,迎宾圣地,却给蕞尔么魔如此糟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稍停片刻,大声道:“本龙王派遣天医星君率领仙役神使,秘密抽取了那些尿屎和污物的样品,经过化验,结果真相大白。原来尿是新尿,屎乃旧屎,尽是鱼肉所消化的粪料,绝非瓜果,糕饼之类的糟粕,显然那些污物都是他们随身携带而来,故意乱抛在迎宾馆内外。
伪造茶叙供应变质不洁之物的证据,这种做法好比人间的流氓硬装榫头一样,真是幼稚可笑之至……”
于是他怒发冲冠地道:“小小的妖魔精怪,竟敢斗胆前来装仙佛神圣的榫头,实是罪大恶极,岂有此理?所以本龙王提议:为了维护天国的尊严,仙佛二国的名誉,必须查出那批捣乱的首恶份子,立即斩首示众,以警效尤,不知在座各位的意见如何?”
五洋龙母赞成敖顺的主张,补充道:“这批妖孽,怙恶成性,顽劣不化,对天上仙佛神圣,尚敢藐视侮辱,那么,对下界兆姓不知更要作恶到怎样程度了,若不立即诛灭,何以见天道的严正?”
真武大帝附和地道:“水国两位道友所言极是。查此辈妖物,每仗通天教主之势,凶势日趋高涨,欺压善良,为时已久,何止今日一次?现在我们乘此机会,诛其元凶,并应传布宇宙列国,揭其罪恶,也好稍遏魔国的锐气。如果诸位同意,我倒愿作先驱,立即赶赴迎宾馆,不妨担任一次刽子手,让我身边的斩妖诛魔宝剑发个利市。”
真武大帝为了在天庭会议时,给玉猴打伤,吃了大亏,休养多年,才得痊愈,但胸中怨气始终难消,日日要想报仇,惜无良策,如今魔国考生犯了天律,而他适逢其会,又有权发言,岂肯错过时机?何况他存着打不着主人,打其奴仆也好的心理,所以竭力赞成敖顺的主张,并怂恿群仙诸佛,众神圣也同意这样做法,甚至大开杀戒,也在所不惜,可见他对魔国怨恨之深。
这时,敖顺听到五洋龙母与真武大帝都拥护自己的意见,心中甚喜,但兹事体大,那两个附议者并非执行千年大比的中坚分子,讲话的影响力似欠强大,渴望再有一位仙国或佛国的道友挺身而出,也表示赞成,那么,这提议就可顺利通过。
大厅中一片静寂。
天国和仙国的代表们都严肃地静默着,主座九源丈人目光向四周扫射,但也不发言。
过了一会,只见达摩佛起身合十道:“善哉,善哉!刚才水陆两国道友的主张似乎偏重于法家的理论,违律都杀,但我佛以慈悲为怀,却有不同见解。诸妖群魔生性放狂,不守礼节规矩,是其本色,稍有陨越之处,也非伤人害命的罪行,情有可原,若即加以极刑,似失公平原则,况千年大比,旨在淘汰凶顽,提拔善良,不在大体着想,即以小节而妄生杀机,此乃舍本求末,不但有伤天和,而且也显出我们仙佛神圣的气量太狭窄了。再者,这次妖魔精怪有资格前来大比,其道行至少千年,多者万载,修炼也非容易。我们不从正式考试时施展天然淘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而却要施用法外示威的策略,使此辈考生,无辜断送千万年道行,含恨而亡,死不瞑目,对我们言,也是于心有愧。本佛不揣谫愚,直言不讳,千祈各位道友原谅,并请不吝指教。”他说完话,合十作礼,然后趺坐。
黄龙真人听了。立即起身稽首道:“达摩道友的话,佛心仁心,兼而有之,可谓良箴。
不过,本真人也想略作补充:除了顾全大体以及爱惜这批考生的道行之外,我们还须注意一种内在的危机。
试问他们既未应试,却拒考德行大比,若非幕后有人主使,谁有如此斗胆?不考德行,倒也罢了,又敢击毁公物,侮辱神仙,秽乱迎宾圣地,倘无主使者混迹其中,他们怎敢这样目无法纪,猖狂跋扈?显然,有恃无恐,才敢与我们作对。因此,各位道友,必须各自警惕,只怕这次大比隐藏杀业,万一我们处置不当,一发不可收拾,小不慎而乱大谋,后果堪虞。”
接着,天魁星君发言:“黄龙道友之言,深得我心。我们为什么要郑重其事,更改考场的地点?此中原因,必须向各位报告:魔国野心勃勃,扬言要捣乱这次千年大比,企图阻止天仙两国收罗人材。我们洞悉其奸,暗作准备,除迁移考场,多派仙佛神圣协助和防御外,并另有后备力量,在必要时出动支援。目前的事实已见预兆,可能明天考试武功,随时会发生意外。所以,本星君主张:(一)魔国诸生既已拒考德行,明日举行武功大比,就不准他们参加;(二)诸妖群孽捣乱迎宾馆之事,从宽发落,不必追查过失,以免节外生枝;(三)
已经考过德行科的各国中式考生,明天准予入场比武,并劝告落第者,限三小时内离开本洲,不得延期逗留。这三项办法,不知是否可行。盼各位讨论。”
九源丈人发言道:“关于天魁星君所讲的三项办法,我们等一会再讨论。现在老夫先要报告一个特殊而反常问题。本洲原有仙家数十万,各地神仙来往也不计其数,又是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处,自古以来,龟龙之族无不驯伏,听命于老夫。
可是这次前来应试的魔国诸生,顶现仙气,盛旺非凡,道行之高也许不在老夫之下,这是很可疑的。为什么他们既已修得仙体,还要前来应试?此外,另有大批身份不明,奇形怪状,前来观摩千年大比的外客,其中也有不少仙芒充沛,仙风飘逸的人物,老夫认为这班局外人之中,必有幕后主持者混杂着,不知众道友之意以为然否?”
黄龙真人道:“大有可能……不,可以确定,幕后主使者必在这批外来客之中。”
许旌阳仙师道:“我也有同感。”
天魁星君道:“这样说来,我们对明天武功考试,倒要重作步骤。”
天敖真人道:“不错,刚才天魁道友所讲的三项办法,只要修改第一项就可以了。明天武功大比,不准魔国考生参加,只怕行不通。”
天魁星君道:“何以见得?”
王敖真人道:“武功大比,只准那些考德行科的别国中式者参加,而将未考德行科的魔国诸生摈弃场外,后者一定会鼓噪反对,甚至煽动前者罢考,反使我们号令不行,引起混乱局面。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的,所以我们应该作出未雨绸缪之计,不知尊意如何?”
天魁星君点头道:“道友说得对,但不知有何办法补救?”
王敖真人道:“我的意思是魔国考生也准予参加考试,但必须与别国考生分场举行,换言之,不使他们在同一考场比武,这样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天魁星君迷惘地道:“一举两得,我不懂?”
王敖真人解释道:“分场大比也可以说是隔离大比,具有安抚作用,可使魔国考生不去干扰或煽动别国考生,此其一。集中魔国考生于另一考场,让他们同族互相比武,即使发生死伤等情,也不过是削弱魔国自己的力量而已。换一句话说,他们互相残杀,越是激烈,伤亡也越多;伤亡越多,魔国的元气越丧,此其二。其中道理,想来各位都已明白,无须我再详细分析。”
天魁星君点头称赞。
九源丈人与许旌阳仙师也都表示同意。
敖顺和五洋龙母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个无懈可击的措施。
海内九洲地仙赞成者也占百分之九十,反对者仅百分之五、六,其余却不置可否,当然少数服从多数。
达摩佛闭目趺坐,不发一言,而群仙众神圣都以为他的沉默就是默认,默认也就是赞成的表示。
真武大帝热烈拥护。
只有黄龙真人提出一点意见,道:“这是一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虽可实行,但我们必须立即贴出一个通告,公布明天午时三刻分场举行武功大比,再加上天魁星君所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项的办法。”
九源丈人认为这通告是必要的,就吩咐仙吏办理,同时又请王敖真人另派仙探和神探多名,前去暗察魔国众考生的反应如何,若有不良消息,速来报告,以便设法应付。
这时,天国的地文星君进入厅中,将德行科得隽的列国考生名单送呈主座九源丈人,当即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知道这次登科者仅有五十之数,名落孙山计二千七百名,在考场中身亡除名者,却有一千一百左右。
神仙做事,效率甚强,这种细碎的工作,上要经过业镜照射,中要查出每个考生的来龙去脉,修练过程,平生操守,下要分析善恶事迹,因果关系,以及大比时的德行表现。此外,再由十二位铁面无私的仙官和正神复核,于是决定中或不中,分别取舍,丝毫不爽,最后依照考绩,排列名次,送呈主座及副座批准。
九源丈人阅毕,随手递给副座北海龙王敖顺,后者立即起身,将名单当众宣读一遍。
在座的仙佛神圣并无异议。
于是敖顺又读了一遍之后,接着道:“各位道友,如有相反的意见,千祈立即提出,以便修正。”
厅中显现着静穆的气氛。
过了一会,敖顺看到全体都不反对,随即三读通过,自己先在考生名单上签名,然后送呈九源丈人。
他也签了名,并加盖仙印,以示郑重,于是将名单交还地文星君,限定今日下午三时在聚奎殿外放榜。
这时,厅外进入一位仙官,向九源丈人说了几句话之后,匆忙地退了出去。
他听了那仙官的话,面色微变,但旋即恢复原状,过了片刻,起身道:“有一个坏消息,不过还未证实……”正想接下去说是怎么一回事,但厅中的仙佛神圣都已吃惊,起了一阵骚动,连那闭目趺坐的达摩佛也瞪开眼睛,侧耳静听,使他不得不暂停报告。
众目集中于九源丈人的身上,但有些神圣已经急不可待地问道:“是什么坏消息?”
他等到骚动平静之后,继续道:“消息传来,说什么凤麟洲大比主座弱水真人也遇到了与这里类似的麻烦,捣乱分子也是来自魔国。”
真武大帝首先发言道:“魔国蓄意而来,我们倒要特别小心,希望大家坚强起来,不可示弱,必须要与那批孽妖周旋到底。”
天魁星君道:“请大帝稍安毋躁!我们切勿自乱方寸,应按照既定方针,进行明天的武功大比。至于凤麟洲方面虽有麻烦,弱水真人道行玄深,功力卓绝,必能控制局面,正像这里的九源道友一样,所以我们尽可放心。”
真武大帝道:“但愿如此。”
于是九源丈人道:“老夫也想那边只不过发生小麻烦而已,决不会有什么大变故。现在我们暂时休会,各去坚守岗位,随时注意外面的动态,倘有紧急事情,当再召集临时会议。
迎宾馆方面,老夫已派了仙医神使前去打扫消毒,同时又有仙医神医为那些魔国考生治疗吐泻病症。在表面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应尽的义务,谅他们必不会再闹出什么花样来了。”
天魁星君道:“主座这样处置,甚为得体,这虽是委曲求全,也好杜绝那些妖孽闹事的藉口。”
九源丈人笑道:“道友,谬奖了!”他说着,起身稽首,走出厅去。于是仙佛神圣们跟着各自离开会场。
× × ×
在聚奎殿外的广场上,列国龟龙两族考生聚集于布告牌旁边,摩肩叠背地观看一个通告,内容如下:“为布告事,查武功大比照例只准有德行科中式者参加,兹为体恤魔国考生因病未能加入德行考试,故本座特别通融,仍准彼等于明日午时三刻,在第一号校场参与武功大比。至于德行科得隽诸生,武功大比亦规定于明日午时三刻举行,惟地点改为第二号校场。
德行科考榜不久即可公布,落第考生不得参加武功大比,并盼于放榜后两小时内离开本洲,切勿自误为要……”
众考生对这通告议论纷纭,综合他们的意见是:“(一)为什么武功大比要分场举行。
(二)落第考生不准参加武功大比,这是惯例,未可厚非,但为什么要在放榜后两小时内即离开这里?”
(三)限定时间要名落孙山者速离本洲的命令,并无前例可援,这是不合法的。(四)
魔国考生未经德行考试,仍可参加武功大比,而考过德行科的落第考生,连入场观摩武功也不准许,这是厚彼薄此,大欠公道,真是岂有此理。(五)魔国诸生是否还须补考德行科?
(六)真奇怪!为什么魔国考生个个生病,而别国考生却一个也不生病?
有一位旁观者自作聪明地解释道:“分场大比武功,那是为了魔国考生患病,体力不及别国未患病的考生,所以当局叫病者与病者比武,未病者与未病者比武,表示公平。”
另有考生问道:“限定时间,叫落第考生滚蛋,这是什么道理?老兄,知道吗?”
那旁观者道:“这个……这个……我不懂是什么原因,可是我在疑惑:‘切勿自误’四个字,只怕此中大有文章。”
“什么文章?”
“暂时猜不透,也许是这里要发生乱事了。”
“朋友,说话小心!”
他们问答未已,忽然一个神探走近那个自作聪明的旁观者身边,喝道:“你是哪儿来的,怎知这里要生乱事?”
那旁观者吃了一惊,面色大变,讷讷地道:“我没有说什么。”
神探怒道:“你在此造谣生事,还想抵赖?”话才说完,挥出右手,打了对方一个漏风巴掌。
他被打后不敢还手,要求神探原谅,真所谓头脑聪明,嘴巴太快,吃了耳光,反要赔罪。
这时,旁边另有几个考生上前劝解,做好做歹,但这神探硬是不依,一定要把这个造谣的家伙抓去究办。
一个要抓,一个想逃,正在拉拉扯扯,扭作一团之际,附近一个仙探闻声赶了过来,问道:“什么事?”
神探连忙把那造谣者的话报告一遍。
仙探听了,就对围在四周的许多旁观者问道:“你们之中有谁也听到那家伙造谣?”
不料许多旁观考生竟然异口同声道:“我们都没有听到,是这神探自己造谣,反要拉人,来呀!我们群起而攻之……”
“打!”
“打!”
“打!”
群众喝打之声,此起彼落,但却未动手。
仙探一看瞄头不对,连忙高呼道:“慢来,慢来!”他说着,回头向那神探作一个眼色,后者会意,立即越众而走,行色惊慌,极为狼狈。
群众也不阻拦,让他离去,只不过发出一阵狂笑而已。
那仙探倒是老奸巨猾,故意发怒道:“他逃不了,让我去抓住这个造谣的家伙。”他说着,也乘机离开现场。
群众又响起了一阵大笑。
自通告公布起,到群众看了通告散去为止,除了发生上述的一件小纠纷之外,过程十分平静。列国考生也未提出异议,只有一小撮的旁观者发表几点疑问。
主座九源丈人综合了许多神探和仙探的报告,觉得所有反应尚称良好,尤其是关于魔国考生都拥护当局准予他们明天参加武功大比,这使他和副座敖顺均各感到安心。
× × ×
当天下午三时,聚奎殿外的墙上悬挂了一副横轴,题着金色字体,这就是德行科千年大比的金镑。
放榜前,广场上已经拥挤着许多考生,连未经德行大比的魔国考生也来探榜,另外再加上大批凑热闹的观光客。
从高处向低处望,只看到聚奎殿外万头攒动,考生头发的颜色。有黑白红黄,灰棕绀绿之别,还有一部分如牛山濯濯,光秃秃的脑袋一发不生,真奇观也。
发色的黑白红黄灰棕并不稀奇,但绀绿之色却是人间所看不到的,难道他们是染发的吗?
不,不是染的。毛发绀绿的考生业已修得仙体。
这次德行科千年大比,得隽的考生只有五十名。
名列榜首,独占鳌头者乃是清白山的蟒公。
第二名也是清白山的鳄夫人。
第三名是地国中洲洞庭君之孙——小龙童。
第四名:地国逍遥岛的九龙之一——毒龙尊者。
第五名:东海龟道人。
第六名;北海鲸长老。
第七名:北海蟹和尚。
第八名:皇冈蟠溪的独角蛟居士。
第九名:南海虾老丈。
第十名:西海玳瑁真人。
此外,龟龙两族中式者,计有西海九名,地国中洲八名,冰岛部落七名,南极部落五名,北极部落五名,东海五名,名次上下也不一一举出了,但第五十名得列榜尾者乃是个名不见经籍,中洲部落的黄河白鲤先生。
本届德行大比,有四个特点:
(一)修练年数最多的是蟒公和鳄夫人,太古时代出世,在清白山静修了数万年之久。
若非古仙眇真人特别指示,他们也不会前来投考的。
(二)修练年数最少的是小龙童。他本身只有十年道行,后因水上郎君夫妇六人,遨游中洲,路经岳阳,适逢魔国的蚊魔王向洞庭君寻衅,由他从中周旋,化险为夷,并赠了小龙童一粒金丹,使后者无端端增添了千年道行,(参阅水上郎君故事)所以才有资格参加千年大比。又因他幼承家教,且得地仙陆压真人指导,遂能在德行科登第,一举成名。
(三)蟹和尚和虾老丈过去已经考了十次五百年大比,和三次千年大比,次次翦羽而归,终因意志坚强,不断修炼,本届总算获得最后胜利,分别名列第七和第九。以虾蟹之微物,不但能幻形以归人道,而且名列仙家的金榜,实属异数。
(四)第五十名的白鲤先生尚未练成金鳞,虽已修得人形,道行平庸,却因三年前在黄河决堤时,他以身躯挡住缺口达六个时辰,遂使当地百姓能及时抢修,无形中拯救了数万人的生命。为了这大功大德,玉帝赏赐了该年八月十五午夜的月华,道行突飞猛进,于是寂寂无名的鲤精名闻宇宙列国。
成神成仙的条件看似苛刻,其实也不太难。简而言之,只有六个字——修心养气行善。
修心驱除七情六欲,养气促进延年益寿,行善乃是广积功德。人类能切实履行此六字真言,持之以恒,若不成仙,必可成神。
修炼秘诀只不过如此而已。芸芸众生,明知其理而不行之,或行之而不彻底,或彻底而不持久,反疑神仙之事渺茫,于是半途而废,尽弃前功,甚为可惜。
若使人类与物类同时修炼,世人往往认为前者比后者容易成道,理论是不错的,但实际并非一定如此。人类以人的本形修道,物类以物的本形修道,二者对比,当然人胜于物。物类必须要多修三五百年,才能蜕化人形,而人类就可省去这段悠久的修练时间。至于成道,则物胜于人。人类思想复杂,心理变化多端,既慕荣华富贵,又惧生老病死,更兼患得患失,这就影响了道行。物类之心单纯,栖身于深山大泽、幽谷静穴,远离尘世,不闻俗事,惟有炼精化炁,练炁化神,一心一意引导吐纳,于是心定气和,聚而不散,气和形固,凝而不泄,纳之则畅,沛然充满于形骸之内,吐之则浩然流通于天地之间,寒来暑往,光阴如梭,阅百年如一日,千年如十日,终于功到道成。
因此,天国举行千年大比时,就有那么多的物类——凤麟龟龙之属前来参加。
千年大比的宗旨是有鉴于物类成道比人类容易,以及物类成道之后,出而问世,是否与世无争,或与世为敌,所以就要考验他们的道行和道力。道行是检定德行或德性,道力是测量武功。有道行而无道力,往往被有道力而无道行者夺去道行。无道行而有道力者,就要横行不法,为非作歹,所谓妖魔精怪是也。
换言之,物类修炼,以道行为根本。得道的物类必已炼成了护身法宝,例如红丸金丹,或元婴灵气等。道力是保护自己的根本,以防道行被妖魔精怪巧取豪夺而去。
德行大比时,一批与世人为敌的成道者当场就被淘汰除名,这是存良除莠的策略。德行大比中式者,必是与世无争的成道者,在武功大比时,即使道力不足,未能获选,也无生命之忧,且受神仙保护,充其量也不过叫他们再去锻炼武功而已。若能登科德行和武功,即成正果。
相关热词搜索:神魔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