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上郎君
2025-06-17 作者:楞严阁主 来源:楞严阁主作品集 点击:
云借风力,去势如飞,不到半个时辰,他们从云端俯瞰杭州近在眼前。
最能引起幺凤的注意就是西湖,而西湖风景区是在孤立于水中的孤山,它东接白堤,西迎苏堤,南临外西湖,北濒里西湖,所以孤山风景是西湖的精华。
他们御风凭虚,驾轻雾降落于孤山附近静僻之处,然后缓步徐行,拾级登山,到了双照亭畔。
在这儿,他们驻足远望南北高峰的山色,近看碧波荡漾的湖光,尽情观赏,游兴甚浓。
他们就在双照亭前坐下息脚,开始闲谈。
水上郎君对幺凤道:“小妹,杭州是人间天堂,宋代诗人苏东坡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小妹,你的意见如何?”
幺凤道:“比得妙极了。”
水上郎君道:“对于杭州,我也有—比。”
幺凤道:“怎么比法?”
水上郎君道:“杭州好比一个窈窕的少女,换一句说,你一小妹就像杭州一样的美丽。”
适当的赞辞使幺凤心中暗喜,她说道:“那么,姑苏呢?”
水上郎君道:“姑苏犹如成熟而艳丽的少妇,若以大妹二妹和三妹来比较,也很适宜。”
幺凤道:“你比得不对。”
水上郎君道:“为什么?”
幺凤道:“姑苏的名字,分明是个尚未出嫁的小姑,你为什么把姑苏比作少妇?”
水上郎君道:“你的话也有道理,不过我想把姑苏称为苏州,这样一来,就和少妇不冲突了。”
四凤对水上郎君道:“若在大二三姊中来选举—位苏州少妇,问你准能当选?”
水上郎君道:“我不敢选。”
四凤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水上郎君道:“不选则已,如果要选,她们三人同时入选。”
四凤道:“我不懂你的意思。”
水上郎君含笑不语。
幺凤对四凤道:“小姊姊,你不懂,我懂。”
四凤道:“你倒说说看。”
幺凤道:“他选了大姊,怕二姊和三姊生气,如果选了二姊或三姊,又怕大姊不高兴,所以他不敢选,其实他三面讨好,谁也不敢得罪,这是他做男人的圆滑,但说得难听些,也是男人的狡猾。”
四凤点头道:“哦!原来如此。”
水上郎君的心思被幺凤说穿,面孔一红,连忙辩护道:“小妹,我没有这个意思,你不要说坏我,那是使人难堪的。”
幺凤笑道:“面面俱到是好的,否则你的头可能会轧扁。”
水上郎君道:“我们不讲这些……现在,让我来讲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
大凤道:“好,你讲,我很感兴趣。”
大凤善于控制尴尬局面,她常选适当时间说话,替丈夫解围,以免他陷入窘境。
水上郎君道:“在很久以前,杭州是中洲东南钱塘江下游的海湾,非常荒凉,而西湖只不过是被群山三面围绕,在它的东北方另有支流可通江海而已。当时,富春江旁隐居着千年鲥精,忽动凡心,看中了住在西湖湖滨的少女黄花儿。他现化为白面书生,自称姓时名俞,风流潇洒,黄花儿也生得貌如天仙,二人—见倾心,发生恋爱……”
水上郎君说到这里,停了—下,眼光向五凤姊妹—掠而过,看到她们部在聚精会神地倾听,于是他就更起劲了,接着往下说道:“他常驾一叶扁舟,携带二个书童,从富春江出发,经过钱塘江,再从东北方的支流进入西湖,前来探视黄花儿,有时他还亲自从原路接她到富春江去游览,盘桓数日。从来好事多磨,变生不测,不料钱塘江的龙君之子——小钱塘君也看中了黄花儿,但她却对他无情,坚决拒绝与他来往。小钱塘君的性情颇似其父钱塘君,非常暴躁。他在失恋之后,恼羞成怒,凶心大发,亲自指挥虾兵蟹将,一边把时俞擒杀,二个书童也同时遇害,一边撼动地层,涌出大量泥沙将西湖直通江海的支流填塞,使它完全隔绝在内陆之中,切断了它与江海的联系。不但如此,他每年发动—次可怕的狂潮—一钱塘潮,用以威胁黄花儿答应婚事,而且每逢江潮暴发,泛滥成灾,淹田卷屋,危害生灵……”
幺凤问道:“黄花儿有否答应婚事?”
水上郎君道:“她不答应,因她是个贞节女子,爱情专一。”
幺凤道:“那么,结果呢?”
水上郎君道:“你听我说下去……那时黄花儿不知时俞已经被害,她还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地等待情人,直到她年过七—,死神降临,在弥留之时,还是念念不忘,盼望时俞前来看她最后一面,但事与愿违,她永远也看不到他了……”
幺凤气呼呼地道:“可恶的小钱塘君,拆散时俞和黄花儿的婚姻。郎君,你是龙裔公子,何不乘你现在此地的机会,就去把那可恶的小子惩治一下?”
水上郎君道:“用不着了,那小钱塘君早已受到报应。”
幺凤道:“哦!是否被天国的玉帝杀死了?”
水上郎君道:“不,是间接被时俞射死的。”
幺凤反驳道:“已经死了的时俞怎能间按射死小钱塘君呢?”
水上郎君道:“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千年鲥精——时俞被小钱塘君擒杀后,同族子孙怜其冤死,所以每届鱼汐季节,必有成群结队的鲥鱼游到富春江去凭吊先祖——时俞。那时,时俞含冤而死,灵魂不散,飘飘荡荡,直到天国,在玉帝前面告了一状。玉帝命令南斗北斗二位星君查阅时俞的生死天禄之后,就叫他投胎到地国中洲的罗家为子,取名罗隐,又允许他将来成为中洲的一邦之主,同时他的二个书童也分别投胎人间,日后充任罗隐的亲身护卫。
此外,玉帝又派遣了许多天上星宿下凡,准备襄助罗隐共举大事,完成霸业。”
幺凤道:“罗隐?是否屡举不第的东江才子罗照谏?”
郎君道:“是的。”
幺凤道:“但他井未成为一邦之主啊!”
郎君道:“是的,你听我说下去。由于罗隐的祖宗积德甚厚,他本来可为中洲一邦之主,但很可惜,那是罗母连累了他,使他准成霸业……”
幺凤道:“啊!那是怎么样一回事?”
郎君道:“罗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罗母常向四亲八眷近邻远舍告贷借米,当然救急容易济贫难,亲友邻人厌其屡次来借,不胜其烦,且有借无还,谁肯再借?更兼他们不是农民,便是渔夫,本身生活也很困难,自顾尚且不暇,哪有闲钱余粮借给罗母……”
幺凤道:“借与不借,都是小事,怎么会影响罗隐的前途呢?”
郎君道:“你听我说下去!在某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黄昏,家家户户早巳买了糕饼香烛之类,准备祭灶,这时罗母身无分文,家无隔宿之粮,日间四出奔走,向各亲友邻人借钱,借米,借柴,又遭到了拒绝,因此,她无法祭灶。在气愤之下,罗母在厨房里以箸击锅,磨磨牙齿,咒骂道:‘某人家不肯继续借钱,某人家不肯借粮,有朝—日,等到我儿罗隐做官之后,一定要把某人家,某人家……都杀掉,’当然这种咒骂不止一次,以往她也常常犯此口祸,不料那几句话遭了神忌,害了罗隐……”
幺凤道:“为什么?”
郎君道:“那些口祸给灶君听到,他乘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间上天之便,向玉帝奏一本……”
幺凤道:“灶君也太多事,小事何必大做。”
郎君唉了一声,继续道:“为人为神都是一样,无非是想享口福,那罗家实在太穷,一年到头,冷冷清清,连—杯白开水也喝不到,在祭灶之夜,灶前既无香烛,又乏糕饼孝敬,岂不生气?假如罗母不是以箸击锅,恶言咒骂,灶君倒也无可奈何,但她却这样地咒骂着,就使他有机可乘……”
幺凤道:“那不过是罗母—时气愤的语,或许罗隐真的做了一邦之主后,也不会听从其母之言前去杀人,也未可知,灶君何必如此小器?”
郎君道:“一言兴邦,一语丧身,所以言语必须谨慎……”
幺凤道:“后来怎么样?”
郎君道:丁玉帝听了灶君的话,大怒道:‘罗母品德不配为王者之母,一旦罗隐做了一邦之主,许多良民都要被她杀掉,那还了得?’于足吩咐天神率领雷公电母,到下界罗家去把罗隐的—身贵骨,换成俗骨。换骨手术是先从脚部开始,天神每换一骨,痛得罗隐浑身难受,大声叫道:‘啊唷,呱!两双脚骨痛煞了。’这时,罗家上代祖宗太公太婆等鬼魂也来了,他们哭哭啼啼群向天神求情,但毫无效果。罗隐又叫喊道:‘腰骨痛煞了,啊唷,啊唷!
脚骨和腰骨现在倒不痛了,忽然背脊骨痛得不得了,啊唷!手骨又开始痛了……’”
幺凤道:“可怜的罗隐,他是无辜的。”
郎君道:“小妹,不要打诨,听我说下去……。罗母听到儿子大声叫痛,心乱如麻,可是爱莫能助。‘吱哈,吱哈,吱哈!’罗母听到鬼哭。‘呜,呜,呜!’罗母听到神嚎。这时,她自知不妙,但头脑清晰,想来鬼哭神嚎,必是口过发作,祸事降临,同时她又看到空中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雷电都向本家击袭。她虽是女流,胆量极大,对眼前的情景丝毫不惧,连忙拿了一只粪桶的木盖,叫儿子罗隐用口把它咬紧。天神性爱清洁,粪桶盖是污秽之物,臭气冲鼻,立即把天神吓走,使罗隐保持了口部的贵骨,包括牙齿在内,因此,后来罗隐虽不能飞黄腾达,作为一邦之主,但全靠那张嘴巴吃饭,不至于终身潦倒。”
四凤道:“这是什么意思?嘴巴本来是吃饭的。”
郎君道:“是的,嘴巴是吃饭的,但他的嘴巴生有贵骨,与众不同,所以论事多能预测,言必中,语比验,出言成谶,当时的人都惊其先知,凡事近怪诞,都称是‘罗隐秀才说过的’,因此他在江东声誉甚隆,留有许多神活异迹。”
三凤道:“神话异迹是否与小钱塘君有关?”
郎君道:“这不过是其中之—而已。罗隐被天神换骨之后,屡举不第,命途坎坷,奔走南北,事与愿违,郁郁不得志,因此,他能从困顿生活中获取丰富经验,见多识广,察微知著,料事如神,虽不以奇术炫世,但有道者之风,后来他归依吴越王钱镠,聘人幕府,极受器重。那时钱塘江潮为患,罗隐联合二位僧人竭力怂恿钱镠,万驽射潮,把小钱塘君当场射死。当年小钱塘君为了争取黄花儿,害死了时俞和他的二个书童,后来他终于被时俞转世的罗隐,以及书童转世的僧人,借手钱镠,间接射死,报了宿仇,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二凤道:“罗隐无福成为王者,不幸沦为幕僚,但玉帝所派赴下界的许多星宿后来做些什么事情?”
郎君道:“他们做些什么,我也不大清楚,不过,据我推测,罗隐既然做了钱镠的幕僚,其本身当然难成大事,而许多下凡的星宿就都变成群雄无首。那时流寇四起,天下大乱,他们不是落草为寇,便是投奔别处地方性的霸主,譬如像那二个书童投胎为人,本来也可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最后也没有办法,只好去做和尚……”
二凤道:“可能是玉帝召他们回去呢?”
郎君道:“这可能性不大,因为天上的星宿既已放入下界,不可能马上召他们归位,玉帝虽然放弃罗隐,他一定另有安排,何况当时十国春秋,群雄并起,他们也—定另谋出路去了……”
大凤道:“罗隐此人无辜受到严厉惩治,那是很可怜的。”
郎君道:“这是天意,也是人为,而天意又往往会被人为所改变,故有人力胜天的俗话……可能罗隐的祖先虽是积善之家,或许尚有一处失德,使其子孙在冥冥中遭遇挫折……。”
幺凤道:“因果报应之律,究竟如何?”
郎君道:“因果律当然有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必有定律。世人往往贪目前近利,而忘未来远害,这就是因果道理,但若要证明,请看宇宙列国的历史,就可明了。”
幺凤道:“罗隐屡举不第,想来他的才学大好而不妙。”
郎君道:“不然,他幼有大志,博学能诗,且智多谋足,极有才干,否则他怎能为钱镠所器重?他的诗也很好,多悲怆之感,含有唐末颓音,那是身世不遇,环境使然,至于论史,霸气极重,交接宾朋,好为讥讽,即使他能贵为一方之主,亦不过是霸者之才,决非真命天子。”
幺凤道:“血债血还,理所当然,不过,他的父亲——钱塘君对于杀子之痛,难道不想报仇?”
水上郎君道:“钱塘君当时确想为子报仇,但那二个和尚道行玄妙,棋高一着,他们要求吴越王在钱塘江畔建筑一座八角九层的六和塔,后改建为十三层,镇压江潮,遂使钱塘君无能为力,从此难报子仇,而六和塔就永久成为征服水患的象征了。”
五凤姊妹们听了这个故事,不胜感慨,尤其是幺凤对水上郎君见多识广,论事明断,内心佩服之至。
接着,水上郎君主张泛舟西湖,并且提议姊妹们必须共同吟诗,以助雅兴,但她们主张先游胜境,后泛西湖,当然,水上郎君同意此议。
他们所游之处是紫来洞,飞来峰,虎跑,苏小小墓,玉泉观鱼,泛湖,月老殿,又在湖滨闲眺—会,方才兴尽,回到邸舍,早已万家灯火。
黄昏以后,水上郎君吩咐侍役准备美酒,又点了杭州的名菜,大家在房中饮酒赋诗。
大凤先成七律,诗题是:月夜泛湖。
“良霄约伴泛湖中,坡老当年韵事同,柳色苏堤还剩绿,荷香曲院有残红。楼台倒影三潭月,钟磬传声两岭风。一片空明迷上下,广寒宫对水晶宫。”
水上郎君赞道:“大妹的楼台钟磬一联,描写实景,颇有渭南风格,理应以酒相贺。”
大凤谦逊地说了声:“献丑。”就与郎君和者妹各酬一杯。
接着二凤也成七律一首:诗题是:玉皇山紫来洞闲眺。
“寻得西湖风景丽,东来紫气绝尘寰,层层顽石洞中洞,片片浮云山外山。修竹成林枝盎然,大江通海水潺涓。天开妙境临城市,揽胜寻幽兴不悭。”
水上郎君道:“紫来洞是杭州风景最佳的地方之一,在山巅可览江湖之胜,猗猗绿竹,摇曳生风,洞极宽大,洞中尚有—洞,深邃莫测,洞外的上端有‘紫气东来’石碑,笔迹挺秀可爱,二妹的层层片片一联可称佳作,也应贺酒一杯。”
饮酒之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三凤的身上,因为现在要轮到她献诗了。
三凤的诗又是七律,诗题是:月夜湖滨闲眺。
“西湖月夜影如环,岸柳堤花掩映间,人向六桥安步去,鸟从两岭倦飞还。无心云气出山缓,有兴诗情觅句闲,爱此清幽堪养性,红尘扰扰不相关。”
水上郎君评道:“三妹的诗犹如世外高人,清闲之极,而人向鸟从一联,即可表示高人的幽情,可喜可喜,贺酒。”
大家干了一杯。
这时,四凤奉上七绝三首。
(一)冷泉亭
灵隐寺前多古迹,冷泉清冽至令存。应教海内热中者,到此何妨饮一樽。
(二)里湖泛舟
修竹茂林相映融,满湖菡萏斗新红。身栖一叶扁舟里,如坐空王莲座中。
(三)月老殿
花下订盟证宿因,百年佳偶影形亲,于今情侣自由觅,不仗丝牵月老人。
水上郎君道:“四妹的七绝清新可爱。每首请的结句都很好,先贺酒,然后我还有活讲。”
大家耳相敬酒,一饮而尽,因为众姊妹都急于要听郎君讲话。
于是水上郎君道:“若无四妹的月老殿提醒了我,我倒忘记告诉一件事,刚才我乘你们不注意的机会,曾在月老殿内的竹筒里随手抽出—签,乃是第九十九号大吉的签诗,签上前二句是‘一龙五凤,婚姻早定。’我觉得非常灵验,心里万分高兴,不过,后面两句‘四后五前,颠倒相称,’我就不明白了……”他说着,从身边摸出一张黄色而印有黑字的签诗,交给大凤,接着道:“请你们研究一下,到底那后面二句是什么意思?”
大凤接过签诗,凝神细看一会,摇摇头,说道:“那两句我也不懂。”
说完话,她把签诗递给二凤。
二凤看了之后,也摇摇头,随手把签诗塞在三凤的手里。
三凤拿着签诗从头至尾,看得非常仔细,笑道:“郎君,月下老人要敲你的竹杠。”
水上郎君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三凤正色道:“你们都看得不够细心,签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得此签者,诸事大吉,但须捐助灯油五百斤,否则婚姻不利。’”
水上郎君、大凤和二凤听了三凤的话,都异口同声地哦了一声,而水上郎君还另外补充道:“我只顾推敲后面二句的意义,没有心思再看小字。”
大凤和二凤当然也是这样。
三凤道:“那么,五百斤灯油,你捐不捐?”
水上郎君笑道:“当然要捐,不过,那月下老人也太狡猾了,敲竹杠不应该这样敲法,最后一句小字‘否则婚姻不利’,那真是恶作剧。”
幺凤道:“这并非敲竹杠,也不能算恶作剧,而是他向你勒索谢媒的礼物。”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于是三凤把签诗递给四凤,幺凤连忙离座,走到四凤的身边,二人同看签诗。
事关四凤和五凤(即幺凤),她们把那两句‘四后五前,颠倒相称’看得格外仔细,嘴里还要念上加念,脑子里也不断地思索,希望能够从字面上想出真正的意义,可是,虽然绞尽脑汁,她们却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
水上郎君,大凤,二凤和三凤都协助她们共同推想,但都无济于事。
幺凤道:“也许这是天机,不可泄漏。”
四凤道:“可能是的。”
水上郎君道:“算了吧!一切听其自然……现在我们继续做诗,这次轮到四妹了。”
四凤的五律诗题是:湖滨即景。
“山色连天碧,湖充浴日红,钟传林壑外,桨荡茭荷中。垂荫苏堤柳,乘凉曲院凤,天然图画里,尘念一时空。”
水上郎君道:“好诗,前六句一气呵成,难得之至,贺酒一杯。”
大凤道:“一杯不够,应贺三杯。郎君评诗得体,我本人心服口服。”
于是大凤领头站起身来,连饮三杯,众人跟进,饮毕坐下,大凤之所以主张贺酒三杯,含有双重意义,一是四凤作得好诗应贺,另一原因是今晚良宵,郎君宜与四凤洞房,也应贺酒。
当然众人心里都明白大凤的意思。
接着水上郎君道:“现在轮到小妹献诗了。”
幺凤也不客气,即席作了七古下篇,诗题是:游虎跑寺。
“大慈山上佛骨埋,古刹荒凉苔上阶,虎来灵境清泉涌,怪事相传足感怀,狮峰佳茗虎跑水,色香味全称三美,口渴未遑细品评,七碗风生心颜喜。兴尽下山浮云白,此行不负阮生屐,松涛万壑作龙吟,何处茫茫寻虎迹?”
水上郎君道:“小妹的结句甚佳、,贺酒一杯。”
饮酒后,幺凤道:“郎君,我们都有诗了,你呢?”
水上郎君道:“我也有诗:我的诗题是;游毛来峰。”
“苍苍鹫岭绝尘氛,海外飞来是异闻,齐东野语姑妄信,僧徒附会说纷纷。造物为何神变化,岩岫玲珑如远跨,松林羃羃幻虬龙,不绝冷泉终古泻。洞门凹凸少平荑,石佛满山镌凿奇,虎豹踞蹲多怪石,纵横邱壑云烟披,独立峰巅恣远眺,至乐忘形忽长啸,一声惊起鸟成群,载飞载鸣绿树绕。云林古刹接比邻,钟磐声传世外音,俗尘到此消除尽,顿欲长为净土人。我来灵隐此奇特,两峰黯然无颜色,安得山灵再效灵,飞回南海菩提国,飞到南海再飞来,岂非神妙更莫测?”
幺凤拍案惊奇道:“郎君究竟不凡,你这篇古风压倒群娥,使小妹五体投地,从此不敢再考验你的诗才了。”
大凤道:“郎君此诗,确是佳构,我也甘拜下风。”
二凤道:“飞来峰要它飞去,似觉扫兴,但下一转语,飞去再飞来,便是奇特,真妙作也。”
三凤道:“郎君描写实景,也不简单,为飞来峰生色不少。”
最后四凤道:“如果郎君要‘长作净土人’,我们怎么办?”
这两句话引得众人呵呵大笑起来。
幺凤道:“他不是真的要做净土人,因为上面还有‘顿欲’二字,他所谓长作净土人,不过是幻想而已。”
大家又笑了。
这时,众人兴高采烈,饮酒赋诗,快乐之极。
忽然,大凤站起身来,笑道:“现在,言归正题……良宵一刻值千金,不可辜负好光阴,我们应该送四妹和郎君进入新房。”
姊妹们都站立起来,随声附和。
四凤面现红晕,按身不动,神态尴尬。
大凤连声催促,但四凤依然稳坐原位,并不起身。
众姊妹觉得四凤的态度反常,心里都急起来了。
幺凤以为小姊姊畏羞,不肯起身,连忙去拉四凤。
大凤二凤和三凤也走近四凤身边,意欲协助幺凤扶她起来。
可是,她们都拉她不动。
水上郎君心里惊疑不定,猜不透四凤这样做作是什么道理。
忽然,四凤把嘴巴凑近大凤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大凤双眉微颦,脸上现出不安的神色,接着她把二凤拖到房隅,也将嘴巴凑近二凤的耳畔,显然她在传达四凤的话。
二凤听到大凤的耳语,把手向三凤一招。
三凤走过去,她们三人就开始叽叽咕咕商量。
不久,她们又走回原处。
大凤当众宣布道:“我们已经悟透了,那签诗上最后两句的意义,月下老人灵验之极。”
水上郎君道:“哦?你倒说说看。”
四凤和幺凤也急于要知道此中奥妙,二人都侧耳静听。
大凤道:“‘四后五前,颠倒相称。应在小妹的身上,因为料不到现在四妹‘天癸忽降临,桃源泛春水’,今夜不便洞房,所以我们议定小妹先做新娘,这是天意,不可违背。”
幺凤连忙反对道:“那怎么行!长幼有序,礼不可失,我提出抗议。”
四凤道:“我赞成小妹今晚成亲,以便符合月下老人的意言,其实任何事情早已在冥冥中注定,不可勉强,除非事到临头,谁也无法预料。”
幺凤道:“我不能委曲小姊姊,更不能喧宾夺主,何况我们既已身属郎君,来日方长,何必一定要在今晚成亲?所以,我主张更改日期,再过七天,等到小姊姊身体干净后,再与郎君成亲,这样比较合理。”
四凤道:“小妹何必拘泥小节,七天虽然转瞬即过,但我们在外游览,时间不多,今天在此,可能明日就要回国,因此,我们应该寸阴必争,不宜辜负良宵,且今日之事,各位姊姊都赞成,再加上我本人的愿意,你,小妹也应该体谅我,快快履行权宜的义务。”
幺凤连连摇头,硬是不依。
大凤道:“小妹,你听我讲,刚才郎君把西湖的美丽来比你的美丽,虽然这是他无意中说的,但却预先暗示了你和西湖人地两宜,现在你与郎君在西湖之滨,成就百年好事,那真是锦上添花,喜上加喜,值得永久纪念,此其一;月下老人之意就是要把四凤和五风的婚事前后颠倒,天命所在,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所以我们不可逆天行事,此其二。小妹,你再仔细想想,快些答应,我大姊是要你好,决不会损害你的。”
幺凤道:“大姊,你的心意我明白,不过,对于这事,我在心理上根本没有准备。”
二凤道:“这事情是无须准备的。”
幺凤道:“这样不好。”
三凤道:“有什么不好?”
幺凤道:“你们都是一厢承愿,谁知道人家赞成或不赞成?”
当然,她们都明白幺凤的意思是指水上郎君。
水上郎君正为没有发言的机会而感到愁,他听了幺凤的话,连忙说道:“我不但赞成,而且求之不得。”
幺凤道:“厚颜,不怕羞。”
这时,四凤的眼光向各位姊姊一瞟,众人会意,立即共同动手,连拖带拉把幺凤和水上郎君拥入新房,大家道喜之后,退出房来,随手关上房门。
现在,房里只有新郎水上郎君和新娘幺凤,二人相对而视,喜上眉梢,但因这是洞房花烛,幺凤不免有些羞怯。
水上郎君第四次担任新郎,经验格外丰富,他心里踣想:“过去这妮子专门作弄我,今晚让我回敬,不妨也调戏她一番。”
他打定主意,就开始行动。
走近幺凤,他将她拥抱,温存地吻她。
吻能增加感情,激发欲焰。
幺凤反应热烈,且十分放肆,四唇接触不久,她就争取主动,热吻他了。
郎君愿意被她热吻,因为这是一种至高的享受,甜蜜的,适意的。
在郎君的感觉中,认为幺凤的热吻比较她的三位姊姊更有迷惑性,更使他沉醉和刺激,连骨髓里也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意,晕陶陶的,他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这似乎是反常的。他想作弄她,可是,现在他正被她所调戏了,因为他在忘我的神情中,动作好像不够灵活,呆木木的,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
“你怎么啦?”
幺凤问道,她因对方缺乏热烈的反应,觉得奇怪,所以有此一问。
“我正在享受,同时我也在想。”
郎君答道。
“想?想什么?”
幺凤又问道。
原来郎君是表现扮猪吃老虎,他假装呆木,这正是他反攻的手段,而欲达到其作弄幺凤的目的。
“新婚之夜,夫妇之间,做丈夫的,至少有一次侍妻沐浴的义务,这样就会使丈夫永远爱护妻子,始终不渝。现在我想要为你沐浴,因在传统的习喷上,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水上郎君预先编好了这套谎言来戏弄幺凤。
“传统习惯?我不相信,怎么我从未听到这种习惯?”
幺凤疑惑地道。
“真的,这是惯例。夫妇之间的秘密当然没有人会来告诉你,所以你过去不曾听到过。”
郎君假正经地道。
“这样做,难为情的,我不依。”
幺凤道。
“亲爱的,你听我说,古人有替妻画眉,或为妻而剃掉自己胡须的事实,那也可说是爱妻,或者向妻邀宠的表现,何况你的三位姊姊也在新婚之夜,由我替她们沐浴的,现在你我已是夫妻,名正言顺,为你洗身,那是我的义务,又是你的权利,这样做,表示爱与被爱,有何不可……”
郎君一边说话,边已经半拖半拉地将幺凤送进浴室。
“难为情的,我不依……”
幺凤低声道。
“既是夫妻,还怕什么难为情。”
郎君道。
他也不由幺凤分说,已经使用霸王拉硬弓的手法,将她的衣钮完全解开,接着他扭动浴缸的水喉,让冷热水滔滔流出,顷刻之间水已放满了大半浴缸。
这时,浴室内充满着一股热气腾腾的薄雾——水蒸气。
幺凤看到这种情况,就无可奈何地不再坚待初衷,终于依从了郎君的主张。
很顺利地,幺凤的衣裤都给郎君卸去,她赤裸着,一丝不挂,站在他的前面。
水上郎君虽是幺凤的丈夫,但她究竟还是黄花闺女,未经人道,目前,她初次给男人窥得全貌,觉得难堪,且感局促不安。
他看到她两颊绯红,娇羞地一只手掩护双乳,另一只手扪着私处,低头不敢仰视,这种姿态真是可爱极了,简直令人魂销骨酥。
郎君面对赤裸的娇妻,迅速地将她紧紧搂抱,先狂吻下一阵,再仔细欣赏她的玉体。
她,不高不矮,不肥不瘦,所谓修短适中,丰若有余,柔若无骨。
她,肌肤细腻,洁白中显呈红润,胸前双峰高耸,抚之以手,丰满而有弹性,恰可盈握,乳上两颗鲜红的紫葡萄坚挺嫩柔,真使风流的郎君百抚不厌,爱得不忍释手。
此外,她,再加上纤纤柔腰,肥肥香臀,三围衬托非常均匀。
她,唇红齿白,吐气如兰,依偎在郎君的怀抱里,身体上发出一阵阵处女的幽香,嗅之以鼻,顿觉头脑清爽,精神为之一振,幺凤乃二八佳人,情窦初开,但因家教严厉,在婚前,除了水上郎君之外,从未在外界交际,她对男女之道,不甚了了。目前,她看到郎君这样对她欣赏,感到手足失措,无以自适,红着脸儿,且羞且喜,因此,除了把脸儿和整个身子紧贴郎君的怀抱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足以掩护她不胜娇羞的心情。
这时,郎君以左手紧抱幺凤,右手却开始不规矩起来,竟敢在她的身上大胆地探索,态度似乎太轻薄了。
幺凤经不起郎君放肆地逗挑,顿时呼吸紧促,浑身发抖了,嘴里颤声道:“郎君,郎!……不,不要这样!”
她娇慵无力,双脚站立不稳,若非郎君扶持,必将跌倒。
忽然,郎君想起:“这样再戏弄下去,就失去了侍浴的意义。”
于是他轻轻地将幺凤抱入浴缸。那热烘烘的水气已经把浴室蒸得氤氲迷漫,他们好像处身在云雾之中。
幺凤坐在浴缸里,既像水仙洛神,又像出水芙蓉,美丽非凡。
郎君又俯首吻她,一吻再吻,历久不肯罢休。
她轻声道:“郎君,快不要这样,否则我宁愿自己洗澡,不要你效劳了。”
经过幺凤这样一讲,郎君连忙给她侍浴,先把毛巾在热水中浸透,又淋湿她的上身,再扶她起身,让她稳坐在搁于浴缸双边的木板上,于是他绞干毛巾,抹去她身上的水份,开始服务。这时她闭着眸子,一切任由丈夫摆布,安乐地享受他给她先擦去上下身体的汗污,再用肥皂涂抹,并以清水把全身冲洗干净。
这时,郎君色星高照,心猿意马,忍不住伸手搏乱,但立即遭遇对方的反抗,幺凤乃有心人也,暗中早作准备,她突然伸臂一挥,手法既敏捷,又熟练,正好打在郎君那只不规矩的手背上,接着她又用手把洗澡水泼到郎君的脸上,使他不得不放弃纠缠。
他哈哈大笑,一边迅速后退躲避,同时叹了口气,心里暗想:唉!真是羊肉吃不到,惹得一身膻。”本来他想履行夫权,可惜献媚不拣时辰,又不得其法,结果自讨其苦,手背上吃到了一记热辣辣生活,当时他虽感窘极,但好在对方已是他自己的妻子,心里就不以为忤,也不以为辱,在动辄招尤之后,此时他惟有老着面皮,低心下首,嘴里道歉赔罪,摆出格外巴结的姿态,且老老实实,一切动作,小心翼翼,继续为妻理清侍浴的最后手尾,这才使她转怒为喜。到此为止,郎君总算完成了侍浴大功,心里很是高兴。
人心是肉做的,幺凤觉得郎君替她殷勤沐浴,鞠躬尽瘁,芳心甚喜,这是郎君从她面部的表情中观察出来的。
为了侍妻有功,她把他抱紧,赏给他一个香吻。
郎君本人也要洗澡,不过他是自己洗的。不久,他走出浴室,进入寝房,立即放下床帐,横倒床上,顺手把幺凤搂在怀里,度其欢乐良宵……
次晨,新夫妇起身开门,大凤等四姊妹进入房来,分别向她们道贺。
幺凤受了四凤的好处,获得优先与郎君洞房,心里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她一见四姊姊,立即上前与后者握手,表示亲热和感激,一个让情,一个领情,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早餐之后,水上郎君建议重游西湖,但幺凤提出异议,她想遨游燕京。
讲到燕京,大家精神一振,游兴勃发,立即一致通过。
于是水上郎君付清旅舍费用,外加小帐,又给帐房三十两黄金,请他代买香油五百斤,即日送到月老祠,如有余数,统统送给帐房,作为酬劳。
其实按照当时市价,香油五百斤,只值十两金子;那帐房先生无端端发了一笔横财,心里如何不喜?他喜极反疑,以为自己在做乱梦,人忽然变得呆木,连道谢也忘记了。
不料水上郎君等人刚刚走出旅舍,忽有一位中年旅客,低戴凉帽,肩挂包袱,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把一锭五两重的金元宝塞在帐房手里,使他吓了一跳,颤声问道:“客官,你这是什么意思?”
中年旅客道:“我要租房。”,
帐房道:“租房也用不着给我金子。”
中年旅客道:“这是小帐,房租另付。”
帐房年已六十,阅历甚深,他知道来人必有所求,于是低声道:“客官,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讲,如果小的能做得,一定照做。”
中年旅客道:“我马上要租那一男五女所住过的三个房间,他们刚才离开此地。”
帐房道:“噢,好的……好的!我陪你去。”
中年旅客又携出一锭十两重的金元宝递给帐房,一边说道:“这是租钱,多的给你。”
帐房接过元宝,手有些发抖,颤声道:“客官才说话轻声些。”于是他陪着那中年旅客,走到水上郎君等住宿的三个房间,巡视一周,后者就在其中之一的房里停下来,向帐房挥一挥手,说道:“此地没有你的事,你出去吧!”
帐房唯唯地退出房来,走路格外轻快。他心里暗想:“今天碰到二个狂人,我的运道太好了。”
不久,那低戴凉帽,肩挂包袱的中年旅客,满面春风,又匆忙地走过来,把房间的钥匙向帐桌上一掷,一言不发,出门而去。
原来那中年旅客就是邓路子,他在房里又从床褥上收取了水上郎君与幺凤的龙精凤液,心里万分高兴,目的达到,就离开旅舍。
他一出门口,仰头举目,向天空四周观望,远远地发现了水上郎君等人的云气,隐约地正向北方前进,于是他就快步赶到湖溟静僻之处,驾雾腾云,在后追踪。
且说水上郎君等一行六人,在云端上谈谈笑笑,快乐之极,也面对五位美人,一路上爱护备至,目前,除了四凤尚未与他洞房之外,其余四人都已与他有了肌肤之亲,这种艳福,真所谓南面王不如也。
云行如飞,不到半日,他们已经降落在燕京的郊区。于是他们先游故宫,午餐后,再游颐和园,天色已晚了,就借旅舍休息。
水上郎君本想到酒楼去尝北方的佳肴,以享口福,但被大凤阻止,原因是他们一男五女,服装新艳奇异,在游故官时,她已发觉有些人注意他们,都在窃窃私议,所以为了避免招摇,以及旁人猜测,还是在旅舍里用膳比较妥当。
当然,水上郎君表示同意,就吩咐侍役准备几色当地名菜,茅台美酒,可是五凤姊妹反嫌茅台酒性太烈,喜欢绍兴花雕,且可助诗兴。
不久,侍没送来酒菜,他们依次入席,开始吃喝。
酒过三巡,大凤斟了一杯,双手送到郎君面前,笑道:“今日游览故宫,兴致甚好,郎君必有感想,不可无诗,请先饮尽这杯,以抒雅怀。”
郎君双手捧杯,一饮而尽之后,戏谑地道:“多谢娘子,小生遵命作诗,诗题是:游燕京故宫。”
大凤用幺凤预备文房四宝。
龙氏诸凤姊妹听到作诗,最为起劲,大家各在暗中准备诗料,以便一显才能。
不久,郎君诗成,众姊妹都起身围着他,低声诵诗。
“千载燕台作帝京,历经辽全金元明清,高城深池阁殿宇,世事沧桑五姓更。榆关东峙居庸弱,宣武崇文势奇特,雄伟关山且夸,惟有仁人能立国。我今游此帝王州,十步一阁五步楼,画栋雕梁光耀目,翠檐碧瓦晴空浮。金殿巍巍称巨擘,后宫奢靡惊心魄,一盆一盂一碗杯,也教巧匠细刻画。噫吁嘻!耶律楚材渥温,朱明觉罗尽不存,五朝列帝今何在?我来出入九重门。”
诵完了诗・大凤道:“‘雄伟关山且莫夸,惟有仁人能立国。’这两句确是良箴,我最喜爱。”
幺凤道:“我喜欢‘五朝列帝今何在?我来出入九重门。’郎君诗才敏捷,实为难得。”
四凤道:“我的评语是‘气势不足,感慨有余’八个字。”
二凤和三凤也称赞了几句。
郎君道:“拙作献丑,蒙诸妹推重,不胜惭惶。现在拟请大妹也作一首七古,我出题目;游颐和园,诗做得好,敬酒,否则浮一大白,如何?”
大凤笑道:“敬酒罚酒,都无所谓,不过,如果我的诗做得不好,还请郎君和诸妹共同斧正。”
幺凤道:“大姊不要客气了,快些做诗吧!”于是大凤执笔疾书,不久诗成,递给郎君,
郎君正想捧柬朗诵,幺凤忽然伸手,把诗柬夺去,说道:“让我来读。”
“西后老悖自娱计,建筑名园穷点缀,颐养天和锡美名,当时享受能几岁?万寿山巅气象雄,苍松翠粕指晴空,远望玉泉山秀出,俯瞰长廊势若虹。昆明湖水映天碧,艇泛烟波载游客,到此只赏好风光,谁问前朝兴庆迹?谐趣园中景更幽,忧如人在画中游,碧荷一沼初擎盖,竹木丛丛拥道周,梵塔层层足眺览,山影忽被湖波撼,欲返流连兴未阑,猛然动我沧桑感。吁嗟乎!搜括民膏积钜金,不修海舰辟园林,曾儿何时清祚履,端缘兆姓怨恨深。”
幺凤读完中,撒娇地道:“我不来了,想好了的诗料都给郎君和大姊抢先采用,那么我还有什么感想呢?惟一的办法只好搁笔。”
郎君道:“不可以!你一定也要做诗,否则罚你一百杯。”
幺凤道:“一百杯,那么多?我反对。”
郎君道:“小妹,以前你批评我,说我的怀古诗不行,现在,你想搁笔,于理不合,所以我要罚你做诗,或罚酒百杯,二者之中由你挑选。”
幺凤道:“我愿意作诗,我来做一首咏史,压倒你以前做的那首蟂矶怀古。”
郎君道:“好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压倒我,我敬你三杯。”
幺凤道:“可以,不过现在还没有抡到我作诗,等一会再说。”
郎君道:“好的,等一会就等一会、现在,我以诗坛祭酒的身份,请你们讨论大妹的诗……二妹,你先发表意见。”
二凤道:“诗只须一二警句就行了,大姊的迹韵二句是篇中警句。”
郎君点头道:“不错,我也有同感……三妹,你的看法如何?”
三凤道:“‘‘山影忽被湖波撼’,颇有气势。”
郎君道:“是的,这是佳句。山影倒映湖波之中,湖波动,山影摇,撼字甚妙……四妹,你有相反的意见吗?”
四凤道:“‘颐养天和锡美名,当时享受能几岁?’那两句可给世人当头棒喝,予以警惕。西后筑成此园,劳民伤财,她本人也没有享受几年,便撒手西归,人寿有限,何必如此呢?”
郎君道:“四妹的话极为中肯,不过,这是她的欲望,世人大都是想不透的,只要有一口气存在,欲望永难填满。现在,小妹,轮到你提意见了。”
幺凤道:“大姊的诗比你郎君好,但最后四句的意义和你大同小异,可能是她套用了你的意思。”
郎君道:“小妹,你这样讲,不怕大姊生气吗?”
幺凤道:“我喜欢照命直谈,实事求是,大姊怎会生气?”
大凤笑道:“是的,我不生气。”
郎君道:“我们言归正题,继续作诗,现在是二妹的份儿了。”
二凤道:“我们只游了故宫和万寿山,但那二妹的诗都已给郎君和大姊做了,我已没有心情再用同样的题目做诗,不过,今天上午我在云端向下俯视,看到那条易水,倒有了感想,所以我就以此为题:易水怀古。”
郎君鼓掌道:“好极了,但怀古诗是不容易做的,我本人就最怕做这种诗,二妹,你要小心了。”
二凤道:“让我来试一下,好坏在所不计。”她说着,就起身坐到另一张桌边,开始动笔。
这里,郎君与诸凤姊妹继续饮酒闲谈,不久,二凤诗成,她把诗柬递给郎君后,归座入席,郎君右手捧柬,朗诵道:“易水怀古。”
“呜咽易水千古流,燕市荆卿何处求,匕见图穷遗恨在,樊将军头枉奉仇,燕丹养士礼殊众,壮士甘为知己用,半知一去不复返,满座白衣慷慨送。宋意渐离意气豪,筑声悲壮歌声高,荆轲未死先痛哭,君等碌碌犹凡曹。我今南来吊易水,忧心忡忡思往事,易水虽清宁沾唇,中有伤心饯别泪。”
郎君诵罢,就对幺凤道:“小妹,这篇怀古如何?”
幺凤道:“取其调高,意亦前人所未发,如此咏古方称佳妙。”
郎君听了,连连点头道:“评得中肯,赞得有理,小妹评语,深得我心。”
接着,他又点头道:“四妹,你的高见如何?”
四凤道:“‘宋意渐离意气豪,筑声悲壮歌声高,荆轲未死先痛哭,君等碌碌犹凡曹。’那是全篇的警句,可圈可点,不过,把古人批评得如此庸俗,未免有失诗人温柔敦厚的雅旨。”
郎君道:“不然,我认为二妹批得好,评得妙,骂得痛快,能言人所不敢言,而又能感动人心,才是佳作……三妹,不知你以为然否?”
三凤道:“你和四妹之间的见解各有理由,无须多加讨论,但我对二姊的收联非常欣赏。”
郎君道:“是的,‘易水虽清宁沾唇,中有伤心饯别泪。’收联大佳。”
接着,郎君道:“大妹,你的意见呢?”
大凤道:“我认为易水怀古要比你的蟂矶怀古好得多。”
郎君道:“是的,我自叹不如……三妹,现在是你发挥诗才的机会了。”
三凤道:“郎君,你不要说得这样郑重其事,我不过是附骥而已。二姊怀古,现在我来咏史,好不好?”
郎君惊奇道:“哦?那好极了,不过,不是我小觑你,咏史是难以讨好的。”
三凤笑道:“郎君,你为什么不鼓励我,反来挫折我的锐气?”
郎君连忙道歉:“对不起,三妹,恕我失言。”
于是三凤起身离座,走到那边的桌旁坐下,持笔疾书。
顷刻之间,三凤已成七绝四首:
(一)匕椎揕击一时快,空使祖龙心胆惊。莫怪燕丹贵公子,张良毕竟也书生。
(二)士逢知己轻生死,公子得人战国无,救赵奇勋谁第一?夷门监与鼓刀屠。
(三)羞见江东诸父老,八千子弟丧征尘。古今多少英雄将,谁肯头颅赠故人?
(四)李白抽刀难断水,班超投笔转从戎。书生纵握生花笔,不及提刀杀敌功。
郎君轻声地读了那四首诗,点头道:“三妹博通古今,真是难得,还请你们四姊妹各评一首,以示公允。”他一边说,一边把诗柬递给大凤。
大凤也轻声读了一遍,说道:“我评第一首刺秦,此诗意新,史诗须如此方佳。”
她说着,已将诗束交给二凤,
二凤把诸诗仔细看了,说道:“我评第二首。信陵君杀晋鄙,夺兵符,后世都以为救赵完全是他的功劳,其实不然。三妹提出夷门监与鼓刀屠,应居救赵第一功,持论极为公正。”
二凤讲完了话,就随手把诗柬送到四凤前面。
四凤把诗柬从头至尾朗诵了之后,说道:“我评第三首项羽,此诗最后二句很好,可点,但不可圈。割自己的头颅赠给朋友,项羽真英雄也,‘英雄将’三字好像是清朝袁子才也用过的。”
四凤评毕由幺凤来评第四首诗。
幺凤道:“我评最后一首,诗忌说理,但本诗虽亦说理,取其意新,且与时代符合,可存入诗集。”
郎君道:“诸妹评诗,极为得体,使我衷心悦服。”接着,他又道:“四妹,现在轮到你了。”
四凤随即离座,走到那边桌旁坐定,先磨墨,后执笔,回头说道:“我也来怀古,以续弈尾。”
郎君大笑道:“好极了,你们都存心以怀古诗来压倒我,但不知道你行不行?你做吧!等一会由我先来批评。”
须臾,四凤诗成,诗题:渑池怀古。
“秦王赵王欢携手,渑池相会斟醴酒,二邦修好祝和科,缘何鼓瑟复击缶?秦王蓄意唇赵王,相如眦裂胆如斗,五步之内剑光腾,秦王气挠缶一叩,自侮人侮古训传,千秋贻笑伊谁咎,保持国体胜强权,相如令名垂不朽。回忆当年肆诈欺,名城十五甘言诱,相如怒发奋秦庭,完璧依然归赵有,至今渑水流汤汤,我过此境徘徊久,可怜径迹无处寻,遍野牛羊杂沓走。”
郎君读完此诗,又大笑道:“四妹,渑池县乃在河南省,离此甚远,你几时到过?”
四凤含笑不语。
大凤代答道:“郎君,四妹的确到过渑池,那处是我们外祖母的家乡,当年家母省亲,带着四妹同去。”
郎君抱歉地道:“啊!原来如此,对不起,四妹,我倒错怪你了……这篇诗节短韵长,古致历落,果然压倒了我的蟂矶怀古。来!我来敬你一杯。”
于是郎君与四凤相对而饮。
接着,郎君道:“小妹,此刻是你咏史了。”
幺凤道:“好的,我的诗题是:西施王嫱。”
郎君摇摇头,说道:“合咏西施王嫱,谈何容易?”
幺凤道:“怎么,你小觑女人?”
郎君道:“不,不,我并无此意,但我认为这诗题太难,不容易做。”
幺凤道:“'你认为难,但我却以为容易……你相信吗?”
郎君道:“半信半疑,目前你且慢夸口,等一会就可见到分晓,不过,你咏那二位古代美人,有什么动机?”
幺凤道:“前日我过荆门,这是王嫡的故乡,又在姑苏看到西施的遗迹,所以我要合咏她们二人。”
郎君道:“那倒很有趣,等一会,我来拜读你的大作。”
幺凤再也不去理睬郎君罗罗嗦嗦的长言短语,起身走到那边桌旁坐定后,就握笔写诗。
不到半刻,幺凤诗成,自己先看了一遍,又改正了几个字,然后拿着诗柬,向郎君面前一掷。
郎君拿起诗柬,朗诵道:“‘有女浣纱倾城色,呼韩美人无意得,好!前句指西施,接句指王嫱。”
接着,他念道:“‘苧萝荆门灵秀钟,摩诘少陵诗堪忆。’那是说明二位美人的出处,又以王维曾咏西施,杜甫曾咏明妃来作陪衬衫。”
接着,郎君诵道:“‘彼既入吴报越仇,此亦嫔胡安汉域,前后境遇虽不同,一例舍身卫祖国。’好极了!由二女分咏而引起舍身报国,进入正题。”
郎君又继续朗诵道:“‘谁云勾践有远识?谁云汉塞烽烟熄?复国和戎乏深谋,论功全仗巾帼力……”
他连连点头,接着道:“最后四句甚有气魄,持论正确,为西施王嫱扬眉吐气,真好诗也……来!小妹,我说过的话作准,敬你三杯。”
人要好话听,幺凤听到郎君称赞,心中大悦,立即与他连饮三杯,面不改色。
饮完了酒,郎君诗兴勃勃地道:“我也来作一篇咏史,不知诸妹可赞成否?”
幺凤道:“不是我捣乱你的兴致,这种诗你还是以不做为上。”
郎君道:“什么道理?”
幺凤道:“因为怀古或咏史,非你所长,作品逊色,藏拙为妙。”
郎君道:“我不服贴,一定要咏史,并且也要‘合咏’。”
幺凤道:“二人合咏,谈何容易?你不行。”
郎君道:“这次我不会不行,你已合咏二位美人,我来合咏二个英雄。”
幺凤冷笑道:“那真所谓东施效颦了。”
郎君鼓其如簧之舌,说道:“小妹,我自知双男合咏绝难与你的二女合咏颉顽,但让我试一试,聊遣诗兴,对我有益,对你无损。就算我是东施效颦,我诗不及你诗,那更可显出你的才华卓异,好比西施因东施效颦而更为美丽,所以,我奉劝小妹,不要再阻止我来使你成名,好不好?”
幺凤哂道:“我不吃你这套谄媚功夫,既然你坚决要试,你就献丑吧!不过,等一会,当你的作品被我驳得体无完肤时,你不要面红耳赤就好了。”
郎君大笑道:“夫妇一体,如果丈夫体无完肤,为妻却有一身细皮白肉,二者相形之下,那是不相称的。”
幺凤啐道:“轻薄。”
这时,郎君已经坐在那边的桌旁,开始作诗。
姊妹们继续饮酒谈笑。
过了一会,郎君诗成,捧着诗柬送到大凤面前之后复归原座。大凤拿着诗柬,先看了一遍,说道:“诗题:‘白起项羽’。”接着,她朗诵道:
“武安残暴如虎兕,战胜长平史有纪,四十万人同日坑,白骨如山尘土里,新安夜击二十万,项王叱咤人披靡,秦坑赵卒楚坑秦,天道好还合天理。战功岂在多杀伤?多杀为戒怀孙子,草菅人命心何忍?诈坑降卒罪在此。杜邮乌江都自戕,好战上刑何足抵?古今弗戢自焚者,身败名裂鉴青史。”
大凤诵毕,接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究竟有违天道,仁者所不忍为,这种成名当时虽能显赫威武,但不久必将自食恶果,且受后世万人唾骂,所以为将者不可不慎……”
她等了一会,又继续道:“本诗的好坏,还请诸妹参加意见。”
二凤道:“我只爱‘秦坑赵卒楚坑秦,天道好还合天理’。”
三凤道:“‘战功岂在多杀伤?多杀为戒怀孙子。’也不差。”
四凤道:“杜邮起,到结论止,那四句可作将帅的当头棒喝,尤其是好战之人,虽服上刑,亦难以抵销其罪,此及深责之也……不过,本诗只是说理,缺乏情趣,论其份量,不及小妹的西施王嫱合咏,不知郎君同意否?”
郎君道:“四妹高见,使我心服。”
四凤道:“'既然如此,我就请小妹再如严评。”
幺凤道:“我不评了。”
大凤道:“为什么?”
幺凤道:“诸姐已经评过,我何必再来吹毛求疵,不过,我的双美合咏,准备和推敲的时间长,但郎君却是临时构思,急就成章,此中巧拙大有分别,所以,我也就不过份苛求他了。”
郎君起身斟酒道:“多谢小妹宽仁,我敬你一杯。”
幺凤也不推辞,饮了这杯谢酒。
最能引起幺凤的注意就是西湖,而西湖风景区是在孤立于水中的孤山,它东接白堤,西迎苏堤,南临外西湖,北濒里西湖,所以孤山风景是西湖的精华。
他们御风凭虚,驾轻雾降落于孤山附近静僻之处,然后缓步徐行,拾级登山,到了双照亭畔。
在这儿,他们驻足远望南北高峰的山色,近看碧波荡漾的湖光,尽情观赏,游兴甚浓。
他们就在双照亭前坐下息脚,开始闲谈。
水上郎君对幺凤道:“小妹,杭州是人间天堂,宋代诗人苏东坡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小妹,你的意见如何?”
幺凤道:“比得妙极了。”
水上郎君道:“对于杭州,我也有—比。”
幺凤道:“怎么比法?”
水上郎君道:“杭州好比一个窈窕的少女,换一句说,你一小妹就像杭州一样的美丽。”
适当的赞辞使幺凤心中暗喜,她说道:“那么,姑苏呢?”
水上郎君道:“姑苏犹如成熟而艳丽的少妇,若以大妹二妹和三妹来比较,也很适宜。”
幺凤道:“你比得不对。”
水上郎君道:“为什么?”
幺凤道:“姑苏的名字,分明是个尚未出嫁的小姑,你为什么把姑苏比作少妇?”
水上郎君道:“你的话也有道理,不过我想把姑苏称为苏州,这样一来,就和少妇不冲突了。”
四凤对水上郎君道:“若在大二三姊中来选举—位苏州少妇,问你准能当选?”
水上郎君道:“我不敢选。”
四凤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水上郎君道:“不选则已,如果要选,她们三人同时入选。”
四凤道:“我不懂你的意思。”
水上郎君含笑不语。
幺凤对四凤道:“小姊姊,你不懂,我懂。”
四凤道:“你倒说说看。”
幺凤道:“他选了大姊,怕二姊和三姊生气,如果选了二姊或三姊,又怕大姊不高兴,所以他不敢选,其实他三面讨好,谁也不敢得罪,这是他做男人的圆滑,但说得难听些,也是男人的狡猾。”
四凤点头道:“哦!原来如此。”
水上郎君的心思被幺凤说穿,面孔一红,连忙辩护道:“小妹,我没有这个意思,你不要说坏我,那是使人难堪的。”
幺凤笑道:“面面俱到是好的,否则你的头可能会轧扁。”
水上郎君道:“我们不讲这些……现在,让我来讲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
大凤道:“好,你讲,我很感兴趣。”
大凤善于控制尴尬局面,她常选适当时间说话,替丈夫解围,以免他陷入窘境。
水上郎君道:“在很久以前,杭州是中洲东南钱塘江下游的海湾,非常荒凉,而西湖只不过是被群山三面围绕,在它的东北方另有支流可通江海而已。当时,富春江旁隐居着千年鲥精,忽动凡心,看中了住在西湖湖滨的少女黄花儿。他现化为白面书生,自称姓时名俞,风流潇洒,黄花儿也生得貌如天仙,二人—见倾心,发生恋爱……”
水上郎君说到这里,停了—下,眼光向五凤姊妹—掠而过,看到她们部在聚精会神地倾听,于是他就更起劲了,接着往下说道:“他常驾一叶扁舟,携带二个书童,从富春江出发,经过钱塘江,再从东北方的支流进入西湖,前来探视黄花儿,有时他还亲自从原路接她到富春江去游览,盘桓数日。从来好事多磨,变生不测,不料钱塘江的龙君之子——小钱塘君也看中了黄花儿,但她却对他无情,坚决拒绝与他来往。小钱塘君的性情颇似其父钱塘君,非常暴躁。他在失恋之后,恼羞成怒,凶心大发,亲自指挥虾兵蟹将,一边把时俞擒杀,二个书童也同时遇害,一边撼动地层,涌出大量泥沙将西湖直通江海的支流填塞,使它完全隔绝在内陆之中,切断了它与江海的联系。不但如此,他每年发动—次可怕的狂潮—一钱塘潮,用以威胁黄花儿答应婚事,而且每逢江潮暴发,泛滥成灾,淹田卷屋,危害生灵……”
幺凤问道:“黄花儿有否答应婚事?”
水上郎君道:“她不答应,因她是个贞节女子,爱情专一。”
幺凤道:“那么,结果呢?”
水上郎君道:“你听我说下去……那时黄花儿不知时俞已经被害,她还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地等待情人,直到她年过七—,死神降临,在弥留之时,还是念念不忘,盼望时俞前来看她最后一面,但事与愿违,她永远也看不到他了……”
幺凤气呼呼地道:“可恶的小钱塘君,拆散时俞和黄花儿的婚姻。郎君,你是龙裔公子,何不乘你现在此地的机会,就去把那可恶的小子惩治一下?”
水上郎君道:“用不着了,那小钱塘君早已受到报应。”
幺凤道:“哦!是否被天国的玉帝杀死了?”
水上郎君道:“不,是间接被时俞射死的。”
幺凤反驳道:“已经死了的时俞怎能间按射死小钱塘君呢?”
水上郎君道:“事情是这样的:自从千年鲥精——时俞被小钱塘君擒杀后,同族子孙怜其冤死,所以每届鱼汐季节,必有成群结队的鲥鱼游到富春江去凭吊先祖——时俞。那时,时俞含冤而死,灵魂不散,飘飘荡荡,直到天国,在玉帝前面告了一状。玉帝命令南斗北斗二位星君查阅时俞的生死天禄之后,就叫他投胎到地国中洲的罗家为子,取名罗隐,又允许他将来成为中洲的一邦之主,同时他的二个书童也分别投胎人间,日后充任罗隐的亲身护卫。
此外,玉帝又派遣了许多天上星宿下凡,准备襄助罗隐共举大事,完成霸业。”
幺凤道:“罗隐?是否屡举不第的东江才子罗照谏?”
郎君道:“是的。”
幺凤道:“但他井未成为一邦之主啊!”
郎君道:“是的,你听我说下去。由于罗隐的祖宗积德甚厚,他本来可为中洲一邦之主,但很可惜,那是罗母连累了他,使他准成霸业……”
幺凤道:“啊!那是怎么样一回事?”
郎君道:“罗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罗母常向四亲八眷近邻远舍告贷借米,当然救急容易济贫难,亲友邻人厌其屡次来借,不胜其烦,且有借无还,谁肯再借?更兼他们不是农民,便是渔夫,本身生活也很困难,自顾尚且不暇,哪有闲钱余粮借给罗母……”
幺凤道:“借与不借,都是小事,怎么会影响罗隐的前途呢?”
郎君道:“你听我说下去!在某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黄昏,家家户户早巳买了糕饼香烛之类,准备祭灶,这时罗母身无分文,家无隔宿之粮,日间四出奔走,向各亲友邻人借钱,借米,借柴,又遭到了拒绝,因此,她无法祭灶。在气愤之下,罗母在厨房里以箸击锅,磨磨牙齿,咒骂道:‘某人家不肯继续借钱,某人家不肯借粮,有朝—日,等到我儿罗隐做官之后,一定要把某人家,某人家……都杀掉,’当然这种咒骂不止一次,以往她也常常犯此口祸,不料那几句话遭了神忌,害了罗隐……”
幺凤道:“为什么?”
郎君道:“那些口祸给灶君听到,他乘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间上天之便,向玉帝奏一本……”
幺凤道:“灶君也太多事,小事何必大做。”
郎君唉了一声,继续道:“为人为神都是一样,无非是想享口福,那罗家实在太穷,一年到头,冷冷清清,连—杯白开水也喝不到,在祭灶之夜,灶前既无香烛,又乏糕饼孝敬,岂不生气?假如罗母不是以箸击锅,恶言咒骂,灶君倒也无可奈何,但她却这样地咒骂着,就使他有机可乘……”
幺凤道:“那不过是罗母—时气愤的语,或许罗隐真的做了一邦之主后,也不会听从其母之言前去杀人,也未可知,灶君何必如此小器?”
郎君道:“一言兴邦,一语丧身,所以言语必须谨慎……”
幺凤道:“后来怎么样?”
郎君道:丁玉帝听了灶君的话,大怒道:‘罗母品德不配为王者之母,一旦罗隐做了一邦之主,许多良民都要被她杀掉,那还了得?’于足吩咐天神率领雷公电母,到下界罗家去把罗隐的—身贵骨,换成俗骨。换骨手术是先从脚部开始,天神每换一骨,痛得罗隐浑身难受,大声叫道:‘啊唷,呱!两双脚骨痛煞了。’这时,罗家上代祖宗太公太婆等鬼魂也来了,他们哭哭啼啼群向天神求情,但毫无效果。罗隐又叫喊道:‘腰骨痛煞了,啊唷,啊唷!
脚骨和腰骨现在倒不痛了,忽然背脊骨痛得不得了,啊唷!手骨又开始痛了……’”
幺凤道:“可怜的罗隐,他是无辜的。”
郎君道:“小妹,不要打诨,听我说下去……。罗母听到儿子大声叫痛,心乱如麻,可是爱莫能助。‘吱哈,吱哈,吱哈!’罗母听到鬼哭。‘呜,呜,呜!’罗母听到神嚎。这时,她自知不妙,但头脑清晰,想来鬼哭神嚎,必是口过发作,祸事降临,同时她又看到空中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雷电都向本家击袭。她虽是女流,胆量极大,对眼前的情景丝毫不惧,连忙拿了一只粪桶的木盖,叫儿子罗隐用口把它咬紧。天神性爱清洁,粪桶盖是污秽之物,臭气冲鼻,立即把天神吓走,使罗隐保持了口部的贵骨,包括牙齿在内,因此,后来罗隐虽不能飞黄腾达,作为一邦之主,但全靠那张嘴巴吃饭,不至于终身潦倒。”
四凤道:“这是什么意思?嘴巴本来是吃饭的。”
郎君道:“是的,嘴巴是吃饭的,但他的嘴巴生有贵骨,与众不同,所以论事多能预测,言必中,语比验,出言成谶,当时的人都惊其先知,凡事近怪诞,都称是‘罗隐秀才说过的’,因此他在江东声誉甚隆,留有许多神活异迹。”
三凤道:“神话异迹是否与小钱塘君有关?”
郎君道:“这不过是其中之—而已。罗隐被天神换骨之后,屡举不第,命途坎坷,奔走南北,事与愿违,郁郁不得志,因此,他能从困顿生活中获取丰富经验,见多识广,察微知著,料事如神,虽不以奇术炫世,但有道者之风,后来他归依吴越王钱镠,聘人幕府,极受器重。那时钱塘江潮为患,罗隐联合二位僧人竭力怂恿钱镠,万驽射潮,把小钱塘君当场射死。当年小钱塘君为了争取黄花儿,害死了时俞和他的二个书童,后来他终于被时俞转世的罗隐,以及书童转世的僧人,借手钱镠,间接射死,报了宿仇,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二凤道:“罗隐无福成为王者,不幸沦为幕僚,但玉帝所派赴下界的许多星宿后来做些什么事情?”
郎君道:“他们做些什么,我也不大清楚,不过,据我推测,罗隐既然做了钱镠的幕僚,其本身当然难成大事,而许多下凡的星宿就都变成群雄无首。那时流寇四起,天下大乱,他们不是落草为寇,便是投奔别处地方性的霸主,譬如像那二个书童投胎为人,本来也可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最后也没有办法,只好去做和尚……”
二凤道:“可能是玉帝召他们回去呢?”
郎君道:“这可能性不大,因为天上的星宿既已放入下界,不可能马上召他们归位,玉帝虽然放弃罗隐,他一定另有安排,何况当时十国春秋,群雄并起,他们也—定另谋出路去了……”
大凤道:“罗隐此人无辜受到严厉惩治,那是很可怜的。”
郎君道:“这是天意,也是人为,而天意又往往会被人为所改变,故有人力胜天的俗话……可能罗隐的祖先虽是积善之家,或许尚有一处失德,使其子孙在冥冥中遭遇挫折……。”
幺凤道:“因果报应之律,究竟如何?”
郎君道:“因果律当然有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必有定律。世人往往贪目前近利,而忘未来远害,这就是因果道理,但若要证明,请看宇宙列国的历史,就可明了。”
幺凤道:“罗隐屡举不第,想来他的才学大好而不妙。”
郎君道:“不然,他幼有大志,博学能诗,且智多谋足,极有才干,否则他怎能为钱镠所器重?他的诗也很好,多悲怆之感,含有唐末颓音,那是身世不遇,环境使然,至于论史,霸气极重,交接宾朋,好为讥讽,即使他能贵为一方之主,亦不过是霸者之才,决非真命天子。”
幺凤道:“血债血还,理所当然,不过,他的父亲——钱塘君对于杀子之痛,难道不想报仇?”
水上郎君道:“钱塘君当时确想为子报仇,但那二个和尚道行玄妙,棋高一着,他们要求吴越王在钱塘江畔建筑一座八角九层的六和塔,后改建为十三层,镇压江潮,遂使钱塘君无能为力,从此难报子仇,而六和塔就永久成为征服水患的象征了。”
五凤姊妹们听了这个故事,不胜感慨,尤其是幺凤对水上郎君见多识广,论事明断,内心佩服之至。
接着,水上郎君主张泛舟西湖,并且提议姊妹们必须共同吟诗,以助雅兴,但她们主张先游胜境,后泛西湖,当然,水上郎君同意此议。
他们所游之处是紫来洞,飞来峰,虎跑,苏小小墓,玉泉观鱼,泛湖,月老殿,又在湖滨闲眺—会,方才兴尽,回到邸舍,早已万家灯火。
黄昏以后,水上郎君吩咐侍役准备美酒,又点了杭州的名菜,大家在房中饮酒赋诗。
大凤先成七律,诗题是:月夜泛湖。
“良霄约伴泛湖中,坡老当年韵事同,柳色苏堤还剩绿,荷香曲院有残红。楼台倒影三潭月,钟磬传声两岭风。一片空明迷上下,广寒宫对水晶宫。”
水上郎君赞道:“大妹的楼台钟磬一联,描写实景,颇有渭南风格,理应以酒相贺。”
大凤谦逊地说了声:“献丑。”就与郎君和者妹各酬一杯。
接着二凤也成七律一首:诗题是:玉皇山紫来洞闲眺。
“寻得西湖风景丽,东来紫气绝尘寰,层层顽石洞中洞,片片浮云山外山。修竹成林枝盎然,大江通海水潺涓。天开妙境临城市,揽胜寻幽兴不悭。”
水上郎君道:“紫来洞是杭州风景最佳的地方之一,在山巅可览江湖之胜,猗猗绿竹,摇曳生风,洞极宽大,洞中尚有—洞,深邃莫测,洞外的上端有‘紫气东来’石碑,笔迹挺秀可爱,二妹的层层片片一联可称佳作,也应贺酒一杯。”
饮酒之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三凤的身上,因为现在要轮到她献诗了。
三凤的诗又是七律,诗题是:月夜湖滨闲眺。
“西湖月夜影如环,岸柳堤花掩映间,人向六桥安步去,鸟从两岭倦飞还。无心云气出山缓,有兴诗情觅句闲,爱此清幽堪养性,红尘扰扰不相关。”
水上郎君评道:“三妹的诗犹如世外高人,清闲之极,而人向鸟从一联,即可表示高人的幽情,可喜可喜,贺酒。”
大家干了一杯。
这时,四凤奉上七绝三首。
(一)冷泉亭
灵隐寺前多古迹,冷泉清冽至令存。应教海内热中者,到此何妨饮一樽。
(二)里湖泛舟
修竹茂林相映融,满湖菡萏斗新红。身栖一叶扁舟里,如坐空王莲座中。
(三)月老殿
花下订盟证宿因,百年佳偶影形亲,于今情侣自由觅,不仗丝牵月老人。
水上郎君道:“四妹的七绝清新可爱。每首请的结句都很好,先贺酒,然后我还有活讲。”
大家耳相敬酒,一饮而尽,因为众姊妹都急于要听郎君讲话。
于是水上郎君道:“若无四妹的月老殿提醒了我,我倒忘记告诉一件事,刚才我乘你们不注意的机会,曾在月老殿内的竹筒里随手抽出—签,乃是第九十九号大吉的签诗,签上前二句是‘一龙五凤,婚姻早定。’我觉得非常灵验,心里万分高兴,不过,后面两句‘四后五前,颠倒相称,’我就不明白了……”他说着,从身边摸出一张黄色而印有黑字的签诗,交给大凤,接着道:“请你们研究一下,到底那后面二句是什么意思?”
大凤接过签诗,凝神细看一会,摇摇头,说道:“那两句我也不懂。”
说完话,她把签诗递给二凤。
二凤看了之后,也摇摇头,随手把签诗塞在三凤的手里。
三凤拿着签诗从头至尾,看得非常仔细,笑道:“郎君,月下老人要敲你的竹杠。”
水上郎君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三凤正色道:“你们都看得不够细心,签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得此签者,诸事大吉,但须捐助灯油五百斤,否则婚姻不利。’”
水上郎君、大凤和二凤听了三凤的话,都异口同声地哦了一声,而水上郎君还另外补充道:“我只顾推敲后面二句的意义,没有心思再看小字。”
大凤和二凤当然也是这样。
三凤道:“那么,五百斤灯油,你捐不捐?”
水上郎君笑道:“当然要捐,不过,那月下老人也太狡猾了,敲竹杠不应该这样敲法,最后一句小字‘否则婚姻不利’,那真是恶作剧。”
幺凤道:“这并非敲竹杠,也不能算恶作剧,而是他向你勒索谢媒的礼物。”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于是三凤把签诗递给四凤,幺凤连忙离座,走到四凤的身边,二人同看签诗。
事关四凤和五凤(即幺凤),她们把那两句‘四后五前,颠倒相称’看得格外仔细,嘴里还要念上加念,脑子里也不断地思索,希望能够从字面上想出真正的意义,可是,虽然绞尽脑汁,她们却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
水上郎君,大凤,二凤和三凤都协助她们共同推想,但都无济于事。
幺凤道:“也许这是天机,不可泄漏。”
四凤道:“可能是的。”
水上郎君道:“算了吧!一切听其自然……现在我们继续做诗,这次轮到四妹了。”
四凤的五律诗题是:湖滨即景。
“山色连天碧,湖充浴日红,钟传林壑外,桨荡茭荷中。垂荫苏堤柳,乘凉曲院凤,天然图画里,尘念一时空。”
水上郎君道:“好诗,前六句一气呵成,难得之至,贺酒一杯。”
大凤道:“一杯不够,应贺三杯。郎君评诗得体,我本人心服口服。”
于是大凤领头站起身来,连饮三杯,众人跟进,饮毕坐下,大凤之所以主张贺酒三杯,含有双重意义,一是四凤作得好诗应贺,另一原因是今晚良宵,郎君宜与四凤洞房,也应贺酒。
当然众人心里都明白大凤的意思。
接着水上郎君道:“现在轮到小妹献诗了。”
幺凤也不客气,即席作了七古下篇,诗题是:游虎跑寺。
“大慈山上佛骨埋,古刹荒凉苔上阶,虎来灵境清泉涌,怪事相传足感怀,狮峰佳茗虎跑水,色香味全称三美,口渴未遑细品评,七碗风生心颜喜。兴尽下山浮云白,此行不负阮生屐,松涛万壑作龙吟,何处茫茫寻虎迹?”
水上郎君道:“小妹的结句甚佳、,贺酒一杯。”
饮酒后,幺凤道:“郎君,我们都有诗了,你呢?”
水上郎君道:“我也有诗:我的诗题是;游毛来峰。”
“苍苍鹫岭绝尘氛,海外飞来是异闻,齐东野语姑妄信,僧徒附会说纷纷。造物为何神变化,岩岫玲珑如远跨,松林羃羃幻虬龙,不绝冷泉终古泻。洞门凹凸少平荑,石佛满山镌凿奇,虎豹踞蹲多怪石,纵横邱壑云烟披,独立峰巅恣远眺,至乐忘形忽长啸,一声惊起鸟成群,载飞载鸣绿树绕。云林古刹接比邻,钟磐声传世外音,俗尘到此消除尽,顿欲长为净土人。我来灵隐此奇特,两峰黯然无颜色,安得山灵再效灵,飞回南海菩提国,飞到南海再飞来,岂非神妙更莫测?”
幺凤拍案惊奇道:“郎君究竟不凡,你这篇古风压倒群娥,使小妹五体投地,从此不敢再考验你的诗才了。”
大凤道:“郎君此诗,确是佳构,我也甘拜下风。”
二凤道:“飞来峰要它飞去,似觉扫兴,但下一转语,飞去再飞来,便是奇特,真妙作也。”
三凤道:“郎君描写实景,也不简单,为飞来峰生色不少。”
最后四凤道:“如果郎君要‘长作净土人’,我们怎么办?”
这两句话引得众人呵呵大笑起来。
幺凤道:“他不是真的要做净土人,因为上面还有‘顿欲’二字,他所谓长作净土人,不过是幻想而已。”
大家又笑了。
这时,众人兴高采烈,饮酒赋诗,快乐之极。
忽然,大凤站起身来,笑道:“现在,言归正题……良宵一刻值千金,不可辜负好光阴,我们应该送四妹和郎君进入新房。”
姊妹们都站立起来,随声附和。
四凤面现红晕,按身不动,神态尴尬。
大凤连声催促,但四凤依然稳坐原位,并不起身。
众姊妹觉得四凤的态度反常,心里都急起来了。
幺凤以为小姊姊畏羞,不肯起身,连忙去拉四凤。
大凤二凤和三凤也走近四凤身边,意欲协助幺凤扶她起来。
可是,她们都拉她不动。
水上郎君心里惊疑不定,猜不透四凤这样做作是什么道理。
忽然,四凤把嘴巴凑近大凤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大凤双眉微颦,脸上现出不安的神色,接着她把二凤拖到房隅,也将嘴巴凑近二凤的耳畔,显然她在传达四凤的话。
二凤听到大凤的耳语,把手向三凤一招。
三凤走过去,她们三人就开始叽叽咕咕商量。
不久,她们又走回原处。
大凤当众宣布道:“我们已经悟透了,那签诗上最后两句的意义,月下老人灵验之极。”
水上郎君道:“哦?你倒说说看。”
四凤和幺凤也急于要知道此中奥妙,二人都侧耳静听。
大凤道:“‘四后五前,颠倒相称。应在小妹的身上,因为料不到现在四妹‘天癸忽降临,桃源泛春水’,今夜不便洞房,所以我们议定小妹先做新娘,这是天意,不可违背。”
幺凤连忙反对道:“那怎么行!长幼有序,礼不可失,我提出抗议。”
四凤道:“我赞成小妹今晚成亲,以便符合月下老人的意言,其实任何事情早已在冥冥中注定,不可勉强,除非事到临头,谁也无法预料。”
幺凤道:“我不能委曲小姊姊,更不能喧宾夺主,何况我们既已身属郎君,来日方长,何必一定要在今晚成亲?所以,我主张更改日期,再过七天,等到小姊姊身体干净后,再与郎君成亲,这样比较合理。”
四凤道:“小妹何必拘泥小节,七天虽然转瞬即过,但我们在外游览,时间不多,今天在此,可能明日就要回国,因此,我们应该寸阴必争,不宜辜负良宵,且今日之事,各位姊姊都赞成,再加上我本人的愿意,你,小妹也应该体谅我,快快履行权宜的义务。”
幺凤连连摇头,硬是不依。
大凤道:“小妹,你听我讲,刚才郎君把西湖的美丽来比你的美丽,虽然这是他无意中说的,但却预先暗示了你和西湖人地两宜,现在你与郎君在西湖之滨,成就百年好事,那真是锦上添花,喜上加喜,值得永久纪念,此其一;月下老人之意就是要把四凤和五风的婚事前后颠倒,天命所在,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所以我们不可逆天行事,此其二。小妹,你再仔细想想,快些答应,我大姊是要你好,决不会损害你的。”
幺凤道:“大姊,你的心意我明白,不过,对于这事,我在心理上根本没有准备。”
二凤道:“这事情是无须准备的。”
幺凤道:“这样不好。”
三凤道:“有什么不好?”
幺凤道:“你们都是一厢承愿,谁知道人家赞成或不赞成?”
当然,她们都明白幺凤的意思是指水上郎君。
水上郎君正为没有发言的机会而感到愁,他听了幺凤的话,连忙说道:“我不但赞成,而且求之不得。”
幺凤道:“厚颜,不怕羞。”
这时,四凤的眼光向各位姊姊一瞟,众人会意,立即共同动手,连拖带拉把幺凤和水上郎君拥入新房,大家道喜之后,退出房来,随手关上房门。
现在,房里只有新郎水上郎君和新娘幺凤,二人相对而视,喜上眉梢,但因这是洞房花烛,幺凤不免有些羞怯。
水上郎君第四次担任新郎,经验格外丰富,他心里踣想:“过去这妮子专门作弄我,今晚让我回敬,不妨也调戏她一番。”
他打定主意,就开始行动。
走近幺凤,他将她拥抱,温存地吻她。
吻能增加感情,激发欲焰。
幺凤反应热烈,且十分放肆,四唇接触不久,她就争取主动,热吻他了。
郎君愿意被她热吻,因为这是一种至高的享受,甜蜜的,适意的。
在郎君的感觉中,认为幺凤的热吻比较她的三位姊姊更有迷惑性,更使他沉醉和刺激,连骨髓里也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意,晕陶陶的,他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这似乎是反常的。他想作弄她,可是,现在他正被她所调戏了,因为他在忘我的神情中,动作好像不够灵活,呆木木的,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
“你怎么啦?”
幺凤问道,她因对方缺乏热烈的反应,觉得奇怪,所以有此一问。
“我正在享受,同时我也在想。”
郎君答道。
“想?想什么?”
幺凤又问道。
原来郎君是表现扮猪吃老虎,他假装呆木,这正是他反攻的手段,而欲达到其作弄幺凤的目的。
“新婚之夜,夫妇之间,做丈夫的,至少有一次侍妻沐浴的义务,这样就会使丈夫永远爱护妻子,始终不渝。现在我想要为你沐浴,因在传统的习喷上,这是我必须要做到的。”水上郎君预先编好了这套谎言来戏弄幺凤。
“传统习惯?我不相信,怎么我从未听到这种习惯?”
幺凤疑惑地道。
“真的,这是惯例。夫妇之间的秘密当然没有人会来告诉你,所以你过去不曾听到过。”
郎君假正经地道。
“这样做,难为情的,我不依。”
幺凤道。
“亲爱的,你听我说,古人有替妻画眉,或为妻而剃掉自己胡须的事实,那也可说是爱妻,或者向妻邀宠的表现,何况你的三位姊姊也在新婚之夜,由我替她们沐浴的,现在你我已是夫妻,名正言顺,为你洗身,那是我的义务,又是你的权利,这样做,表示爱与被爱,有何不可……”
郎君一边说话,边已经半拖半拉地将幺凤送进浴室。
“难为情的,我不依……”
幺凤低声道。
“既是夫妻,还怕什么难为情。”
郎君道。
他也不由幺凤分说,已经使用霸王拉硬弓的手法,将她的衣钮完全解开,接着他扭动浴缸的水喉,让冷热水滔滔流出,顷刻之间水已放满了大半浴缸。
这时,浴室内充满着一股热气腾腾的薄雾——水蒸气。
幺凤看到这种情况,就无可奈何地不再坚待初衷,终于依从了郎君的主张。
很顺利地,幺凤的衣裤都给郎君卸去,她赤裸着,一丝不挂,站在他的前面。
水上郎君虽是幺凤的丈夫,但她究竟还是黄花闺女,未经人道,目前,她初次给男人窥得全貌,觉得难堪,且感局促不安。
他看到她两颊绯红,娇羞地一只手掩护双乳,另一只手扪着私处,低头不敢仰视,这种姿态真是可爱极了,简直令人魂销骨酥。
郎君面对赤裸的娇妻,迅速地将她紧紧搂抱,先狂吻下一阵,再仔细欣赏她的玉体。
她,不高不矮,不肥不瘦,所谓修短适中,丰若有余,柔若无骨。
她,肌肤细腻,洁白中显呈红润,胸前双峰高耸,抚之以手,丰满而有弹性,恰可盈握,乳上两颗鲜红的紫葡萄坚挺嫩柔,真使风流的郎君百抚不厌,爱得不忍释手。
此外,她,再加上纤纤柔腰,肥肥香臀,三围衬托非常均匀。
她,唇红齿白,吐气如兰,依偎在郎君的怀抱里,身体上发出一阵阵处女的幽香,嗅之以鼻,顿觉头脑清爽,精神为之一振,幺凤乃二八佳人,情窦初开,但因家教严厉,在婚前,除了水上郎君之外,从未在外界交际,她对男女之道,不甚了了。目前,她看到郎君这样对她欣赏,感到手足失措,无以自适,红着脸儿,且羞且喜,因此,除了把脸儿和整个身子紧贴郎君的怀抱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足以掩护她不胜娇羞的心情。
这时,郎君以左手紧抱幺凤,右手却开始不规矩起来,竟敢在她的身上大胆地探索,态度似乎太轻薄了。
幺凤经不起郎君放肆地逗挑,顿时呼吸紧促,浑身发抖了,嘴里颤声道:“郎君,郎!……不,不要这样!”
她娇慵无力,双脚站立不稳,若非郎君扶持,必将跌倒。
忽然,郎君想起:“这样再戏弄下去,就失去了侍浴的意义。”
于是他轻轻地将幺凤抱入浴缸。那热烘烘的水气已经把浴室蒸得氤氲迷漫,他们好像处身在云雾之中。
幺凤坐在浴缸里,既像水仙洛神,又像出水芙蓉,美丽非凡。
郎君又俯首吻她,一吻再吻,历久不肯罢休。
她轻声道:“郎君,快不要这样,否则我宁愿自己洗澡,不要你效劳了。”
经过幺凤这样一讲,郎君连忙给她侍浴,先把毛巾在热水中浸透,又淋湿她的上身,再扶她起身,让她稳坐在搁于浴缸双边的木板上,于是他绞干毛巾,抹去她身上的水份,开始服务。这时她闭着眸子,一切任由丈夫摆布,安乐地享受他给她先擦去上下身体的汗污,再用肥皂涂抹,并以清水把全身冲洗干净。
这时,郎君色星高照,心猿意马,忍不住伸手搏乱,但立即遭遇对方的反抗,幺凤乃有心人也,暗中早作准备,她突然伸臂一挥,手法既敏捷,又熟练,正好打在郎君那只不规矩的手背上,接着她又用手把洗澡水泼到郎君的脸上,使他不得不放弃纠缠。
他哈哈大笑,一边迅速后退躲避,同时叹了口气,心里暗想:唉!真是羊肉吃不到,惹得一身膻。”本来他想履行夫权,可惜献媚不拣时辰,又不得其法,结果自讨其苦,手背上吃到了一记热辣辣生活,当时他虽感窘极,但好在对方已是他自己的妻子,心里就不以为忤,也不以为辱,在动辄招尤之后,此时他惟有老着面皮,低心下首,嘴里道歉赔罪,摆出格外巴结的姿态,且老老实实,一切动作,小心翼翼,继续为妻理清侍浴的最后手尾,这才使她转怒为喜。到此为止,郎君总算完成了侍浴大功,心里很是高兴。
人心是肉做的,幺凤觉得郎君替她殷勤沐浴,鞠躬尽瘁,芳心甚喜,这是郎君从她面部的表情中观察出来的。
为了侍妻有功,她把他抱紧,赏给他一个香吻。
郎君本人也要洗澡,不过他是自己洗的。不久,他走出浴室,进入寝房,立即放下床帐,横倒床上,顺手把幺凤搂在怀里,度其欢乐良宵……
次晨,新夫妇起身开门,大凤等四姊妹进入房来,分别向她们道贺。
幺凤受了四凤的好处,获得优先与郎君洞房,心里有些不好意思,这时,她一见四姊姊,立即上前与后者握手,表示亲热和感激,一个让情,一个领情,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早餐之后,水上郎君建议重游西湖,但幺凤提出异议,她想遨游燕京。
讲到燕京,大家精神一振,游兴勃发,立即一致通过。
于是水上郎君付清旅舍费用,外加小帐,又给帐房三十两黄金,请他代买香油五百斤,即日送到月老祠,如有余数,统统送给帐房,作为酬劳。
其实按照当时市价,香油五百斤,只值十两金子;那帐房先生无端端发了一笔横财,心里如何不喜?他喜极反疑,以为自己在做乱梦,人忽然变得呆木,连道谢也忘记了。
不料水上郎君等人刚刚走出旅舍,忽有一位中年旅客,低戴凉帽,肩挂包袱,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把一锭五两重的金元宝塞在帐房手里,使他吓了一跳,颤声问道:“客官,你这是什么意思?”
中年旅客道:“我要租房。”,
帐房道:“租房也用不着给我金子。”
中年旅客道:“这是小帐,房租另付。”
帐房年已六十,阅历甚深,他知道来人必有所求,于是低声道:“客官,你有什么吩咐,尽管讲,如果小的能做得,一定照做。”
中年旅客道:“我马上要租那一男五女所住过的三个房间,他们刚才离开此地。”
帐房道:“噢,好的……好的!我陪你去。”
中年旅客又携出一锭十两重的金元宝递给帐房,一边说道:“这是租钱,多的给你。”
帐房接过元宝,手有些发抖,颤声道:“客官才说话轻声些。”于是他陪着那中年旅客,走到水上郎君等住宿的三个房间,巡视一周,后者就在其中之一的房里停下来,向帐房挥一挥手,说道:“此地没有你的事,你出去吧!”
帐房唯唯地退出房来,走路格外轻快。他心里暗想:“今天碰到二个狂人,我的运道太好了。”
不久,那低戴凉帽,肩挂包袱的中年旅客,满面春风,又匆忙地走过来,把房间的钥匙向帐桌上一掷,一言不发,出门而去。
原来那中年旅客就是邓路子,他在房里又从床褥上收取了水上郎君与幺凤的龙精凤液,心里万分高兴,目的达到,就离开旅舍。
他一出门口,仰头举目,向天空四周观望,远远地发现了水上郎君等人的云气,隐约地正向北方前进,于是他就快步赶到湖溟静僻之处,驾雾腾云,在后追踪。
且说水上郎君等一行六人,在云端上谈谈笑笑,快乐之极,也面对五位美人,一路上爱护备至,目前,除了四凤尚未与他洞房之外,其余四人都已与他有了肌肤之亲,这种艳福,真所谓南面王不如也。
云行如飞,不到半日,他们已经降落在燕京的郊区。于是他们先游故宫,午餐后,再游颐和园,天色已晚了,就借旅舍休息。
水上郎君本想到酒楼去尝北方的佳肴,以享口福,但被大凤阻止,原因是他们一男五女,服装新艳奇异,在游故官时,她已发觉有些人注意他们,都在窃窃私议,所以为了避免招摇,以及旁人猜测,还是在旅舍里用膳比较妥当。
当然,水上郎君表示同意,就吩咐侍役准备几色当地名菜,茅台美酒,可是五凤姊妹反嫌茅台酒性太烈,喜欢绍兴花雕,且可助诗兴。
不久,侍没送来酒菜,他们依次入席,开始吃喝。
酒过三巡,大凤斟了一杯,双手送到郎君面前,笑道:“今日游览故宫,兴致甚好,郎君必有感想,不可无诗,请先饮尽这杯,以抒雅怀。”
郎君双手捧杯,一饮而尽之后,戏谑地道:“多谢娘子,小生遵命作诗,诗题是:游燕京故宫。”
大凤用幺凤预备文房四宝。
龙氏诸凤姊妹听到作诗,最为起劲,大家各在暗中准备诗料,以便一显才能。
不久,郎君诗成,众姊妹都起身围着他,低声诵诗。
“千载燕台作帝京,历经辽全金元明清,高城深池阁殿宇,世事沧桑五姓更。榆关东峙居庸弱,宣武崇文势奇特,雄伟关山且夸,惟有仁人能立国。我今游此帝王州,十步一阁五步楼,画栋雕梁光耀目,翠檐碧瓦晴空浮。金殿巍巍称巨擘,后宫奢靡惊心魄,一盆一盂一碗杯,也教巧匠细刻画。噫吁嘻!耶律楚材渥温,朱明觉罗尽不存,五朝列帝今何在?我来出入九重门。”
诵完了诗・大凤道:“‘雄伟关山且莫夸,惟有仁人能立国。’这两句确是良箴,我最喜爱。”
幺凤道:“我喜欢‘五朝列帝今何在?我来出入九重门。’郎君诗才敏捷,实为难得。”
四凤道:“我的评语是‘气势不足,感慨有余’八个字。”
二凤和三凤也称赞了几句。
郎君道:“拙作献丑,蒙诸妹推重,不胜惭惶。现在拟请大妹也作一首七古,我出题目;游颐和园,诗做得好,敬酒,否则浮一大白,如何?”
大凤笑道:“敬酒罚酒,都无所谓,不过,如果我的诗做得不好,还请郎君和诸妹共同斧正。”
幺凤道:“大姊不要客气了,快些做诗吧!”于是大凤执笔疾书,不久诗成,递给郎君,
郎君正想捧柬朗诵,幺凤忽然伸手,把诗柬夺去,说道:“让我来读。”
“西后老悖自娱计,建筑名园穷点缀,颐养天和锡美名,当时享受能几岁?万寿山巅气象雄,苍松翠粕指晴空,远望玉泉山秀出,俯瞰长廊势若虹。昆明湖水映天碧,艇泛烟波载游客,到此只赏好风光,谁问前朝兴庆迹?谐趣园中景更幽,忧如人在画中游,碧荷一沼初擎盖,竹木丛丛拥道周,梵塔层层足眺览,山影忽被湖波撼,欲返流连兴未阑,猛然动我沧桑感。吁嗟乎!搜括民膏积钜金,不修海舰辟园林,曾儿何时清祚履,端缘兆姓怨恨深。”
幺凤读完中,撒娇地道:“我不来了,想好了的诗料都给郎君和大姊抢先采用,那么我还有什么感想呢?惟一的办法只好搁笔。”
郎君道:“不可以!你一定也要做诗,否则罚你一百杯。”
幺凤道:“一百杯,那么多?我反对。”
郎君道:“小妹,以前你批评我,说我的怀古诗不行,现在,你想搁笔,于理不合,所以我要罚你做诗,或罚酒百杯,二者之中由你挑选。”
幺凤道:“我愿意作诗,我来做一首咏史,压倒你以前做的那首蟂矶怀古。”
郎君道:“好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压倒我,我敬你三杯。”
幺凤道:“可以,不过现在还没有抡到我作诗,等一会再说。”
郎君道:“好的,等一会就等一会、现在,我以诗坛祭酒的身份,请你们讨论大妹的诗……二妹,你先发表意见。”
二凤道:“诗只须一二警句就行了,大姊的迹韵二句是篇中警句。”
郎君点头道:“不错,我也有同感……三妹,你的看法如何?”
三凤道:“‘‘山影忽被湖波撼’,颇有气势。”
郎君道:“是的,这是佳句。山影倒映湖波之中,湖波动,山影摇,撼字甚妙……四妹,你有相反的意见吗?”
四凤道:“‘颐养天和锡美名,当时享受能几岁?’那两句可给世人当头棒喝,予以警惕。西后筑成此园,劳民伤财,她本人也没有享受几年,便撒手西归,人寿有限,何必如此呢?”
郎君道:“四妹的话极为中肯,不过,这是她的欲望,世人大都是想不透的,只要有一口气存在,欲望永难填满。现在,小妹,轮到你提意见了。”
幺凤道:“大姊的诗比你郎君好,但最后四句的意义和你大同小异,可能是她套用了你的意思。”
郎君道:“小妹,你这样讲,不怕大姊生气吗?”
幺凤道:“我喜欢照命直谈,实事求是,大姊怎会生气?”
大凤笑道:“是的,我不生气。”
郎君道:“我们言归正题,继续作诗,现在是二妹的份儿了。”
二凤道:“我们只游了故宫和万寿山,但那二妹的诗都已给郎君和大姊做了,我已没有心情再用同样的题目做诗,不过,今天上午我在云端向下俯视,看到那条易水,倒有了感想,所以我就以此为题:易水怀古。”
郎君鼓掌道:“好极了,但怀古诗是不容易做的,我本人就最怕做这种诗,二妹,你要小心了。”
二凤道:“让我来试一下,好坏在所不计。”她说着,就起身坐到另一张桌边,开始动笔。
这里,郎君与诸凤姊妹继续饮酒闲谈,不久,二凤诗成,她把诗柬递给郎君后,归座入席,郎君右手捧柬,朗诵道:“易水怀古。”
“呜咽易水千古流,燕市荆卿何处求,匕见图穷遗恨在,樊将军头枉奉仇,燕丹养士礼殊众,壮士甘为知己用,半知一去不复返,满座白衣慷慨送。宋意渐离意气豪,筑声悲壮歌声高,荆轲未死先痛哭,君等碌碌犹凡曹。我今南来吊易水,忧心忡忡思往事,易水虽清宁沾唇,中有伤心饯别泪。”
郎君诵罢,就对幺凤道:“小妹,这篇怀古如何?”
幺凤道:“取其调高,意亦前人所未发,如此咏古方称佳妙。”
郎君听了,连连点头道:“评得中肯,赞得有理,小妹评语,深得我心。”
接着,他又点头道:“四妹,你的高见如何?”
四凤道:“‘宋意渐离意气豪,筑声悲壮歌声高,荆轲未死先痛哭,君等碌碌犹凡曹。’那是全篇的警句,可圈可点,不过,把古人批评得如此庸俗,未免有失诗人温柔敦厚的雅旨。”
郎君道:“不然,我认为二妹批得好,评得妙,骂得痛快,能言人所不敢言,而又能感动人心,才是佳作……三妹,不知你以为然否?”
三凤道:“你和四妹之间的见解各有理由,无须多加讨论,但我对二姊的收联非常欣赏。”
郎君道:“是的,‘易水虽清宁沾唇,中有伤心饯别泪。’收联大佳。”
接着,郎君道:“大妹,你的意见呢?”
大凤道:“我认为易水怀古要比你的蟂矶怀古好得多。”
郎君道:“是的,我自叹不如……三妹,现在是你发挥诗才的机会了。”
三凤道:“郎君,你不要说得这样郑重其事,我不过是附骥而已。二姊怀古,现在我来咏史,好不好?”
郎君惊奇道:“哦?那好极了,不过,不是我小觑你,咏史是难以讨好的。”
三凤笑道:“郎君,你为什么不鼓励我,反来挫折我的锐气?”
郎君连忙道歉:“对不起,三妹,恕我失言。”
于是三凤起身离座,走到那边的桌旁坐下,持笔疾书。
顷刻之间,三凤已成七绝四首:
(一)匕椎揕击一时快,空使祖龙心胆惊。莫怪燕丹贵公子,张良毕竟也书生。
(二)士逢知己轻生死,公子得人战国无,救赵奇勋谁第一?夷门监与鼓刀屠。
(三)羞见江东诸父老,八千子弟丧征尘。古今多少英雄将,谁肯头颅赠故人?
(四)李白抽刀难断水,班超投笔转从戎。书生纵握生花笔,不及提刀杀敌功。
郎君轻声地读了那四首诗,点头道:“三妹博通古今,真是难得,还请你们四姊妹各评一首,以示公允。”他一边说,一边把诗柬递给大凤。
大凤也轻声读了一遍,说道:“我评第一首刺秦,此诗意新,史诗须如此方佳。”
她说着,已将诗束交给二凤,
二凤把诸诗仔细看了,说道:“我评第二首。信陵君杀晋鄙,夺兵符,后世都以为救赵完全是他的功劳,其实不然。三妹提出夷门监与鼓刀屠,应居救赵第一功,持论极为公正。”
二凤讲完了话,就随手把诗柬送到四凤前面。
四凤把诗柬从头至尾朗诵了之后,说道:“我评第三首项羽,此诗最后二句很好,可点,但不可圈。割自己的头颅赠给朋友,项羽真英雄也,‘英雄将’三字好像是清朝袁子才也用过的。”
四凤评毕由幺凤来评第四首诗。
幺凤道:“我评最后一首,诗忌说理,但本诗虽亦说理,取其意新,且与时代符合,可存入诗集。”
郎君道:“诸妹评诗,极为得体,使我衷心悦服。”接着,他又道:“四妹,现在轮到你了。”
四凤随即离座,走到那边桌旁坐定,先磨墨,后执笔,回头说道:“我也来怀古,以续弈尾。”
郎君大笑道:“好极了,你们都存心以怀古诗来压倒我,但不知道你行不行?你做吧!等一会由我先来批评。”
须臾,四凤诗成,诗题:渑池怀古。
“秦王赵王欢携手,渑池相会斟醴酒,二邦修好祝和科,缘何鼓瑟复击缶?秦王蓄意唇赵王,相如眦裂胆如斗,五步之内剑光腾,秦王气挠缶一叩,自侮人侮古训传,千秋贻笑伊谁咎,保持国体胜强权,相如令名垂不朽。回忆当年肆诈欺,名城十五甘言诱,相如怒发奋秦庭,完璧依然归赵有,至今渑水流汤汤,我过此境徘徊久,可怜径迹无处寻,遍野牛羊杂沓走。”
郎君读完此诗,又大笑道:“四妹,渑池县乃在河南省,离此甚远,你几时到过?”
四凤含笑不语。
大凤代答道:“郎君,四妹的确到过渑池,那处是我们外祖母的家乡,当年家母省亲,带着四妹同去。”
郎君抱歉地道:“啊!原来如此,对不起,四妹,我倒错怪你了……这篇诗节短韵长,古致历落,果然压倒了我的蟂矶怀古。来!我来敬你一杯。”
于是郎君与四凤相对而饮。
接着,郎君道:“小妹,此刻是你咏史了。”
幺凤道:“好的,我的诗题是:西施王嫱。”
郎君摇摇头,说道:“合咏西施王嫱,谈何容易?”
幺凤道:“怎么,你小觑女人?”
郎君道:“不,不,我并无此意,但我认为这诗题太难,不容易做。”
幺凤道:“'你认为难,但我却以为容易……你相信吗?”
郎君道:“半信半疑,目前你且慢夸口,等一会就可见到分晓,不过,你咏那二位古代美人,有什么动机?”
幺凤道:“前日我过荆门,这是王嫡的故乡,又在姑苏看到西施的遗迹,所以我要合咏她们二人。”
郎君道:“那倒很有趣,等一会,我来拜读你的大作。”
幺凤再也不去理睬郎君罗罗嗦嗦的长言短语,起身走到那边桌旁坐定后,就握笔写诗。
不到半刻,幺凤诗成,自己先看了一遍,又改正了几个字,然后拿着诗柬,向郎君面前一掷。
郎君拿起诗柬,朗诵道:“‘有女浣纱倾城色,呼韩美人无意得,好!前句指西施,接句指王嫱。”
接着,他念道:“‘苧萝荆门灵秀钟,摩诘少陵诗堪忆。’那是说明二位美人的出处,又以王维曾咏西施,杜甫曾咏明妃来作陪衬衫。”
接着,郎君诵道:“‘彼既入吴报越仇,此亦嫔胡安汉域,前后境遇虽不同,一例舍身卫祖国。’好极了!由二女分咏而引起舍身报国,进入正题。”
郎君又继续朗诵道:“‘谁云勾践有远识?谁云汉塞烽烟熄?复国和戎乏深谋,论功全仗巾帼力……”
他连连点头,接着道:“最后四句甚有气魄,持论正确,为西施王嫱扬眉吐气,真好诗也……来!小妹,我说过的话作准,敬你三杯。”
人要好话听,幺凤听到郎君称赞,心中大悦,立即与他连饮三杯,面不改色。
饮完了酒,郎君诗兴勃勃地道:“我也来作一篇咏史,不知诸妹可赞成否?”
幺凤道:“不是我捣乱你的兴致,这种诗你还是以不做为上。”
郎君道:“什么道理?”
幺凤道:“因为怀古或咏史,非你所长,作品逊色,藏拙为妙。”
郎君道:“我不服贴,一定要咏史,并且也要‘合咏’。”
幺凤道:“二人合咏,谈何容易?你不行。”
郎君道:“这次我不会不行,你已合咏二位美人,我来合咏二个英雄。”
幺凤冷笑道:“那真所谓东施效颦了。”
郎君鼓其如簧之舌,说道:“小妹,我自知双男合咏绝难与你的二女合咏颉顽,但让我试一试,聊遣诗兴,对我有益,对你无损。就算我是东施效颦,我诗不及你诗,那更可显出你的才华卓异,好比西施因东施效颦而更为美丽,所以,我奉劝小妹,不要再阻止我来使你成名,好不好?”
幺凤哂道:“我不吃你这套谄媚功夫,既然你坚决要试,你就献丑吧!不过,等一会,当你的作品被我驳得体无完肤时,你不要面红耳赤就好了。”
郎君大笑道:“夫妇一体,如果丈夫体无完肤,为妻却有一身细皮白肉,二者相形之下,那是不相称的。”
幺凤啐道:“轻薄。”
这时,郎君已经坐在那边的桌旁,开始作诗。
姊妹们继续饮酒谈笑。
过了一会,郎君诗成,捧着诗柬送到大凤面前之后复归原座。大凤拿着诗柬,先看了一遍,说道:“诗题:‘白起项羽’。”接着,她朗诵道:
“武安残暴如虎兕,战胜长平史有纪,四十万人同日坑,白骨如山尘土里,新安夜击二十万,项王叱咤人披靡,秦坑赵卒楚坑秦,天道好还合天理。战功岂在多杀伤?多杀为戒怀孙子,草菅人命心何忍?诈坑降卒罪在此。杜邮乌江都自戕,好战上刑何足抵?古今弗戢自焚者,身败名裂鉴青史。”
大凤诵毕,接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究竟有违天道,仁者所不忍为,这种成名当时虽能显赫威武,但不久必将自食恶果,且受后世万人唾骂,所以为将者不可不慎……”
她等了一会,又继续道:“本诗的好坏,还请诸妹参加意见。”
二凤道:“我只爱‘秦坑赵卒楚坑秦,天道好还合天理’。”
三凤道:“‘战功岂在多杀伤?多杀为戒怀孙子。’也不差。”
四凤道:“杜邮起,到结论止,那四句可作将帅的当头棒喝,尤其是好战之人,虽服上刑,亦难以抵销其罪,此及深责之也……不过,本诗只是说理,缺乏情趣,论其份量,不及小妹的西施王嫱合咏,不知郎君同意否?”
郎君道:“四妹高见,使我心服。”
四凤道:“'既然如此,我就请小妹再如严评。”
幺凤道:“我不评了。”
大凤道:“为什么?”
幺凤道:“诸姐已经评过,我何必再来吹毛求疵,不过,我的双美合咏,准备和推敲的时间长,但郎君却是临时构思,急就成章,此中巧拙大有分别,所以,我也就不过份苛求他了。”
郎君起身斟酒道:“多谢小妹宽仁,我敬你一杯。”
幺凤也不推辞,饮了这杯谢酒。
相关热词搜索:神魔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