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廷会议
2025-06-17 作者:楞严阁主 来源:楞严阁主作品集 点击:
玉帝听了,知道他并非贪心不足之辈,肃然起敬,愈觉此猴之可爱。
不料这时玉帝一句戏言,使玉面神猴以后在上界弄出大事,搞得天翮地覆,不得安宁,但这是后活,现在不提。
不久,仙佛神圣等进食已毕,天厨工役将杯盘收拾干净,玉面神猴就朗声道:“大市在上,小猴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背对背’。那就是‘老君’和‘天尊’二位金仙个别或共同重拟一份’封神榜初稿’,敝王‘通天教主’也自拟一份‘封神榜初稿’,但他们三位师兄弟不必见面,仅由双方或三方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互相传达意见。这洋做法,各方面都可以不必顾忌,畅所欲言.又不会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同门再伤感情,而坏大事,不知此计是否行得通,希望大帝主裁。”
玉帝听了,点头不止,连声赞道:“妙计,妙计!”
太上老君也称赞道:“好,好.好!”
燃灯古佛合十道:“善哉此计……”
其他各国的代表也都称好赞妙,殿中响起了一阵鼓掌之声。
掌声停止后,太白金星以为这—次仙国的议案一定已经就绪,于是高声道:“请文曲星君把上述决议镌入记录!”
不料玉面神猴又大声道:“且慢!金星为何如此心急,你刚才难道没有听到太上老君要求补允‘丙项议案’吗?”
原来“丙项议案”是:“如何复兴地国的道教?”
太白金星虽也是上仙,但他已被玉面神猴在他身上做了一些邪道手脚,以至头脑似乎不够灵活,说话前讲后忘记,做事也逐渐颟顸。此刻他又被玉面神猴纠正错误,使他面色显出嗒然若失的样子。
幸亏这时太上老君业已站起来说话,群仙诸佛众神圣都在凝神倾听,才使金星的窘态自然地掩饰过去。
只听得太上老君道:“自本仙得道,西出函关以来,一部‘道德经’遍传地国,弟子庄周,承我道法,著作《庄子》,使我道教发扬光大.其实道教远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已在地国的许多区域由轩辕黄帝开端,本仙不过阐明其道,而张天师道陵也以出世和入世的功夫传流道教。当时道陵天师以忠孝仁信和顺六字真诀为基本原则,又以炼丹符咒之术行世,从学者历代不衰.后来道教又分为许多派别,非常复杂,主要的有积善道派,经典道派,占验道派,丹鼎道派与符录道派,其中以张天师的符录道派为道教的领导中心,而他的后裔就是符录正一教的教主……”
太上老君继续道:“历代的羽客黄冠大都精于医治疑难杂症,驱鬼祛邪,烧丹炼汞,消灾解难,他们挟技济世,历朝名道辈出,例如许逊、黄石公、左慈、葛仙翁、孙登、阵抟、董奉、乐巴、邱处机等,个个都有奇迹流传人间,是以历朝的君王,对道教也有封爵授禄之举,上自帝后士大夫,下至名家妇女,贩夫走卒,无不信仰道教。当然,也有一批不良分子,假借道教为掩护,以敛财害民,甚至使用左道旁门之法,妖言惑民,教徒逾千成万,拥众造反作乱,导致人间祸端,这种事例,也是历代恒见不鲜.总而言之,道教能在地国各区域兴旺,经过许多朝代,中途虽是有盛有衰,但迄今依然深镌于人民的心目中,可知过程并不简单……”
太上老君说到这里,忽然深深地叹一口气,接着道:“唉!世事变幻,好景不常,近年来,道教在下界受到了重大打击,一切遭遇,可能比佛教更为悲惨。和尚以清静寂灭,与世无争为本,尚且要被无神论的统治者所忌,但道士有时还做不到与世无争,当然要受到更残酷的清算,详情一言难尽。唉!……为今之计,要重兴道教,恢复旧观,本仙已感技穷,无能为力,因现在地国各区域的道士,不是羽化尸解,便是亡命海外,海外的羽客黄冠虽有道教组织,但势力薄弱,诚难寄予厚望,何况他们俗缘未脱,法术不高,平时所作所为,也没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怎能获取百姓的全力拥护和衷心信仰?唉,道教完了!天上的神仙虽多,但都没有兴教济世之才。目前仙国的张天师道陵可能已被鬼国叛徒所困,自顾不暇;本仙年高,不便负荷实际责任;庄周豪放不羁,嫉世恶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黄石公辟谷绝粒,不过独善其身,除非他能重遣像张良那样的人物,入世运筹,许逊(旌阳)供职天庭,分身乏术;葛玄吐饭成蜂,乐巴呃酒灭火,形同江湖术士,炫耀有余,号召不足;陈抟性懒贪睡,难成大事;董奉仅可治病,孙登不能徇俗,俱无正用,但目前惟有二位神仙尚可勉强调派:
(一)左慈仙师,(二)邱处机仙师.本仙的意思是:派左仙师下凡,必须使用种种法术,点化那些反对道教的人们,好像他当年点化曹瞒那样.同时再派遣邱仙师下凡,主持道教复兴,启发百姓对道教教义的信仰.这种措施不知是否妥当,希望在座各位参加意见.”太上老君讲完了话,向殿中各代表们作一圆拱,然后坐下.“老身赞成仙祖的主张。”地母娘娘首先附议.“本佛也同意。”燃灯古佛接着道.
除了玉面神猴之外,其他各国的代表都随声附和。
“金星呢?太白金星何在?不要你叫‘记录’,你要叫,现在可以叫‘记录’了,你却不叫,是何道理?”玉面神猴忽然大声地责问道.“请文曲星君将上述决议写入记录。”太白金星颤声唱道。
原来金星三次叫喊‘记录”,都被玉面神猴三次阻止,心甚懊恼,现在他虽知议案已经决定,但玉面神猴还未发言,可能再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当他正在狐疑不决时,忽然又被这猴头高声责问,顿时吃了一惊,仓猝之间,连忙冲口叫喊“记录”,但不争气的喉咙中偏在这时拥上一口浓痰,几乎梗住喉咙,他硬劲发音,却使他的声音变了质,变成了颤声,好似唱歌,所以形容起来,只能说是:“太白金星颤声唱道。”,这种唱歌似的颤声,引起了殿中的玉帝、群仙、诸佛以及众神圣一阵大笑,包括这猴头在内。
金星被他们笑得老脸发红。
这时文曲星君已经关照地文星君把仙国的决议,写入记录.于是他又朗声报告。
(七)妖魔国议案:
(甲)各国应立即释放所有妖魔国的臣民,
(乙)妖魔国应立即释放散仙醉仙和一切其他仙佛神圣作为交换.(丙)妖魔国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应立即召回?
于是玉面神猴起身向玉帝拱手作礼道:“大帝在上,敝国的臣民被各国禁囚,受苦业已多年,理应早日释放.等到我们所有的臣民回国以后,敝国也当立即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
“这样做法,太不公平,为什么不同时释放?”太上老君责问道。
“是的,表面上确是不公平,但实际是公平的.”玉面神猴道.“本仙不明白,要请尊神指点迷津。”太上老君道.“敝园的臣民大多数被囚在仙国、佛国、太空国和地国,你们四国势力强大,决不是敝国单独所能较长论短.因此,在策略上敝国应该留一余地,同时在本神猴的心理上必须要有警惕,因为你们仙佛神圣做事,往往是,蜗牛式的,并且素来不讲信义,譬如,刚才本神猴所指出的(一)天国的天律赏罚问题,(二)仙国残杀异类问题,(三)佛国的灵山租赁,以及(四)反封神榜问题,拖延因循,未能立即解决,都可作为佐证。由于你们行动缓慢,不讲信义,本神猴就不能信任你们是否确能释放敝国的臣民,除非你们先有事实表现。天上的事情和人间一样,决不可能绝对公平的,你们做的许多事情还不如我——一只猢狲,我—
—本神猴虽是妖精,但说一是一,话二是二,素以信义为重,从不说诳.自本神猴成道无数万年以来,遭遇困难,不知多少,所得经验,也不知多少。彼用刚,我以柔克之;彼用术,我以诚感之;彼使气,我以理屈之;彼用武,我以力制之;披弱者,我不欺之;彼强者,我不畏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今以后+本神猴决以信义行道,要管天上人间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并要平反过去一切的冤案,诸位若能假以时日,必可亲眼看到……”
玉面神猴态度严肃地说到这里,忽被殿中诸佛神圣的喧哗之声所打断。事实上,他的一番言论,好似一个定时炸弹,放置在天宫会议之中,具有重大的威胁性,使在座的各国代表和随从们都感到万分惊悸,终于大家忍不住互相议论,使会场里发出一片嘈杂声,打断了玉面神猴的言论.
他们议论纷坛,有的认为这猴头大言不惭,好大喜功,不知羞耻,有的认为他这畜牲,不明礼节,居然敢在玉帝之前,口出狂语,言过其实,藐视天庭,罪实应诛,有的认为这怪物之言虽甘,其心或险,勿喜其言,应测其心,有的认为这妖精文能胜质,质不逊文,文质并茂,要比当年孙悟空犀利千倍,难缠万倍,此猴一出,天上人间从此多事,有的正在惊叹,到底他是何方神圣,
竟有如此精妙的道行,论文则能舌战群仙,理屈诸佛,论武则能击败佛祖,力胜太上元始,威震文殊普贤慈航,手指挥动之际,使太阳神和纪律天神受到损伤,论势则不畏玉帝,论才则仙道佛法无不精通,真是可敬可畏;有的正在羡慕,认为他生性正直,真朴可爱,是非所在,威武不屈,妖魔国出此奇材,实是意想不到。
玉面神猴双目四顾,已经明白自己的言论发生作用,于是击掌三下,促使会场中群仙诸佛众神圣停止议论之后,继续道:“言犹未尽,各位何必惊慌!本神猴说话主张开门见山,不喜转弯抹角,现在我并不计较‘数之得失’,只要评论‘理之是非’。请你们扪心自问,是否仙佛神圣不讲信义?如果是,那么,你们就应先释放敝国的臣民,但本神猴可以保证:
他们回国之日,便是敝国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之时。”
这时,殿中一片静寂,谁也不敢发言。
这时,殿外忽然奔入镇元子。他行色匆匆,直趋玉帝的案前,叩首作礼之后,急促地低声奏道:“天听地察仙师和过去未来现在佛都已失踪了。不知下落。”
他的言语极轻,群仙诸佛众神圣都没有听到.他奏罢,退回原位,便和太上老君说话。
玉帝大惊,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妖魔国干的好事.他正想发言,忽又看到殿外奔入一个天使,直到太白金星的身边,附耳轻声道:“天机星座已空,星君去向不明,遍寻不得,特来报告。”
太白金星听了,吃了一惊,神色失常;一边挥手叫天使退去,一边走到玉帝的身边,也附耳轻声报告.
玉帝惊上加惊,坐不安定;殿中的仙佛神圣虽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却能鉴貌辨色,心里已经想到“不是好事”,其中尤以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惊疑更甚.只听得玉帝道:“会议暂停片刻,朕拟邀请猴卿到偏殿说话。”
玉帝此举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想乘此机会,使用软功拉拢玉面神猴,以便解决各种问题。
只见玉面神猴起身稽首道:“小猴领旨。”
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早已心中了然。
于是玉帝也站起身来,领着玉面神猴退入偏殿。
灵霄宝殿中,群仙诸佛众神圣都感到万分惊异,因玉皇大帝是自幼修道,辛苦地经过一千七百五十多次大劫,每一大劫须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以及无数次的小劫,每一小劫须历五百年,方能享受如此尊位,但现在,却竟然以这样的恩遇对待玉面神猴,那是自古以来所从未有过的事情,可谓异数。
因此,殿中议论纷纭不息,发出了一阵骚动,但这骚动立刻被一位值殿神将的大叫之声所平息。
只听得那神将高声道:“不好了!天巧天机地巧星座黑暗无光,三位星君不知何在,是凶是吉,无法查明。”
他一边说,一边把包袱交还太白金星,那就是吴刚从月球上拣来那些小旗徽章和仪器等物的包袱。
神将对着太白金星作了一揖,出殿而去。
这神将的那些话又引发了殿中一阵骚动.
不料,过了片时,这神将又忽匆匆地奔进殿来,他的大声说话又平息了殿中的骚动。
神将高声道:“不好了!殿外云雾重重叠叠,伸手不见五指,视线不清,只听到在层云密雾中,有一阵狮吼象牛叫鸣混杂的声音,自近而远,好像是朝着南天门外的方向逃去,因此,小神特来报告。”
“那一定是狮后犼象和青牛,它们是奉命释放的。”太上者君道。
“为何它们等到这时才走?奇哉!”燃灯古佛道。
“但层云密雾是从何处而来?”地母娘娘道。
“奇怪……”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异口同声地道。
“有何奇怪!天上无云不成天,无雾不成云,有云有雾,正是天上的好现象,诸位道友不必猜疑。”妖魔国的撼天煞神有心无心地道,因目前玉面神猴不在这里,他就有权说话.“撼天道友说得有理”,燃灯古佛道.
殿中的情况暂时搁置不谈。
再说玉帝领了玉面神猴进入偏殿,分别在上下首坐定,值殿使者奉上香茗后,退出殿外。
·
玉面神猴不惊不慌,神态自然,恭敬地拱手作礼,向玉帝问道:“大帝叫小猴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玉帝道:“猴卿,你道行高妙,见识卓然杰出,不知尊师是哪一位,可否见告?”
玉面神猴答道:“不敢说谎,小猴并无师承,但也可说有干百个师父.”
玉帝惊奇地问道:“联不明白你的意思,既无师承,何来千百个师父,道行如何修成?”
玉面神猴惭颜地答道:“在大帝之前,不敢瞒骗。小猴的道行法术都是从东偷西盗,南抄北袭而来。”
玉帝迷惑地道:“这事如何说起?”
玉面神猴道:“小猴修炼成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凡是古今有名的仙佛神圣和妖魔精怪修炼之所,小猴都曾亲历其境。当他们正在修炼时,小猴使用隐身潜影之法,化作透明无形的躯壳,暗中在旁窥视,研究他们的修炼之法,以资借镜.由于特殊的隐身无形法术,他们都看不到小猴,但小猴却能看到对方。所以,很容易学到他们的法道,而不为事主发觉。
不仅如此,小猴也曾偷阅许多仙佛神圣所有的天书、秘本、密件、摘要、笔记等,过目不忘,把他们一切的正邪法道再行详研,舍旧取新,豁然领悟,融合贯通,都由小猴集其大成。因此,他们都是小猴的师父,但也可说不是小猴的师父.当然,这种偷窃的行径,形如盗贼,为大雅所不齿,但小猴虽是畜牲,颇知好歹,对于那些事主在暗中也有报答。譬如,某仙佛某神圣在修行时,常有邪道前去侵犯,却都被小猴驱散遁走。某妖某怪在修炼中走火入魔,命在旦夕,小猴常在暗中救治,使他们逃过一劫。有时,遇见正邪相斗的场面,其中如有事主在内,小猴一定帮助他.诸如此类,讲不胜讲。”
玉帝听了,心里暗惊,但他面不改色,又自然地道:“怪不得猴卿的道行这样精妙,原来许多仙佛神圣,妖魔精怪的法道都集中在你身上,可喜可贺,但不知猴卿何时得道?”
玉面神猴道:“这事说来话长……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小猴已得天精地髓的化育,生于昆冈,若论年岁,可与盘古氏称兄道弟,但他却是小猴最看不起的人物。当时盘古氏驱杀百兽,非常残酷,小猴亲眼看到,心中万分不忍,从此蓄意修道,学习长生,锻炼本领,总算托天之福,屡逢奇遇,才得修成万劫不坏之身,炼成无比的武功和法术。若当时小猴不见盘古氏驱杀百兽的惨状,也不会去学本领,修长生。百兽被害,对小猴印象太深,所以得道之后,立誓要阻止任何仙佛神圣虐待异类。”
玉帝道:丁玉出昆冈,原来你是混沌玉猴,失敬了。”
玉面神猴道:“多谢大帝赐我嘉名,从此小猴要改称玉猴了。”
玉帝心里想道:“朕偶然说一句混沌玉猴’,倒被他所利用了,传扬出去,一定会增其威声不少,下次说话倒要小心。”
玉帝想罢,接着道:“南斗北斗的生死天禄簿上,上自盘古,下至一虫一豸,都有详细记录,但为何不见猴卿之名,这倒奇了,不知猴卿一向隐居何处?”
玉猴道:“小猴生于昆冈的玉石之中,尚未出世,巳通灵性,玉石由工艺之神琢成球形,上有小孔如钱,小猴可从孔内向外窥望,因此,见到百兽负伤,纷纷逃到昆冈,又见盘古氏追来驱杀。当时其中有一负伤的猛虎,想是腹中饥饿,它见到玉球,误当食物,一口吞入腹内。后来那猛虎被盘古氏击死,玉球便留在死虎腹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月,直到虎尸风化,玉球复出,小猴才能重见天日。当南斗北斗编制生死天禄簿时,可能小猴尚在虎尸内的玉球之中,所以小猴之名未蒙录入。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小猴也不知道。”
玉帝听了,极感惊异,道:“想来就是这个原因,真是奇事,但不知猴卿如何破球而出?”
玉猴道:“小猴在玉球之中,受到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不觉饥饿,不知寒暑,岁复岁,年又年,经过于许多春秋,昆冈高矗云霄,罡风猛烈,气候严寒,玉球早已硬化,同时小猴身体也渐渐长大,觉得玉球容积太小,转宽不便,很不舒服,因此,灵机一动,把身体用力倾斜一边,使玉球失去重心,自动滚转。圆形玉球,一经泼动,无法停止,即刻从昆冈上滚下山坡,与岩石猛撞,砰然一声大响,顿时玉碎球破,小猴乃得出世,见到天地世界。
当玉球滚动时,滚得小猴头昏脑胀,极为难受,心想这次一定要死了,不料命不该绝,绝处逢生,很奇怪的,小猴一出玉球,猴身见风,立刻暴长,腹中顿时觉得饥饿……”
这里,作者必须补述:当玉猴破球出世时,其实他并不是猴,而是人类。他一出玉球,身躯暴长,赤身裸体,处于昆冈的山坡里,冰天雪地,奇寒难当。当时,在那处,恰巧有一巨型的死猴,想来它是盘古氏,或他的手下,驱杀百兽时所遗留的牺牲者之一,横尸山坡附近,因昆冈严寒,尸未腐化。来得正好,玉猴就奔跑过去,剥取了那猴尸的毛皮,套在他自己身上,不长不短,适合身材。他觉得猴比人更易接近兽类,这有什么不好?因此,他就自以为猴.
关于这事,他并未对玉帝官明,而且,在过去,他也从未告诉别人。
他本身既然自认为“猴”,谁能想到他实际上却是“人类”。
玉猴接着往下说道:“好在昆冈到处都有雪梨和无花果,小猴就以此二物充饥。于是每天得食,道行增高,突飞猛进。后来昆冈的雪梨和无花果几乎都被吃光,小猴又另谋就食的出路,跑到天山,采取雪莲大啖,功力道行又增加不少。”
玉帝道:“雪梨,无花果,以及雪莲虽都是人间的奇珍异物,但从‘上界’的眼光看来,究竟微不足道,猴卿一定还吃过其他更名贵的东西,否则,你的功力决不能到达现在那样的程度,是抑不是?”
玉猴道:“大帝说得是。小猴的确遍尝了很多珍异罕有之品,不过说出来,很不光彩,有失体面,不说也罢!”
玉帝道:“在朕前面,不妨直说,一切恕你无罪.”
玉猴一边起身拱手作礼后,又复坐下,一边说道:“既然无罪,先谢大帝。后来天山的雪莲几乎又被小猴吃光,看来小猴的粮食就将发生恐慌,因此,索性离开天山,云游天下,凡是深山冷坳,无边森林,人迹不到之处,无不前往探寻,发掘到不少的珍品,大利小猴的口福……例如万年人参,千年灵芝,奇果异菌,都曾尝到。又后来,那些东西也将吃光,逼得小猴只好另动脑筋,就想到仙家和佛家的范围。大帝,你知道,人间的珍品无人管理,可以任我取食,但要动用仙佛的一草一木,谈何容易?所以小猴只有一个办法——偷。首先小猴到南极仙翁老寿星的居处,任意采服仙草,省得麻烦,连根拔来就吃。那处虽有鹤鹿两童守护,但我当他们像‘屁弹过’。第二次小猴到镇元子那边,偷吃了他的三只‘人参果’。
吃了一只人参果,可多活四万七千年,小猴一口气连吃三只,延年增寿,大大有益。第三次,小猴到西王母的瑶池.先摘十多个蟠桃尝新,这是小猴最最所爱之物,越吃越要吃,索性大吃。小猴三次作贼偷食,都能顺利得手,从此胆量更大了.后来凡是寰宇紫府,小猴都要过访,即使鹫岭祇园,也无不光临,大吃交梨火枣,狂饮玉酿金浆,每逢吃剩有余,老实不客气,顺手牵羊带着就走,以备不时之需。仙家的食品非常丰富,但佛家吃的惟有馒头粟米,青菜芋头,非常清苦,吃起来,没有味,小猴去了一二次,以后就不去了。再后来,小猴的胆量愈偷愈大,常常私入你——大帝的御厨,偷吃百味珍懂,琼浆玉液,珍果佳酿,好在御厨之中,存货充足,小猴吃一些绝无问题,同时那些厨工杂役也在偷吃,他们既可偷吃,难道小猴吃不得?希望大帝不要生气.过去小猴一向是吃素的,但自从偷吃了御厨里的东西之后,就开荤了,觉得荤的比索的好吃得多,于是变成了老饕。所以,如今小猴荤素不忌,样样都吃,不过,偷偷摸摸地吃,多少有些顾虑,总觉吃得不大舒服.因此,小猴斗胆要求,几时有便,要想向大帝叨扰一顿,不知能否如愿?不过,小猴有一重要声明:偷吃是过去的事,现在小猴早巳不偷了.”
玉帝笑道:“三年不作贼,自己先坦白.下次天宫开会,朕一定赐你御宴全席,现在,嗳……朕想起来了,记得过去,很久以前,太上老君的丹房里,时常失去宝贵金丹仙丸.他屡次前来报失,朕曾命纠察灵官,缉访贼踪,但屡次不得要领,最后,朕曾疑心又是孙悟空的杰作,但详查之下,证明他自成佛以后,早巳归正,并不是他所愉,现在想来,那一定也是你偷的.”
玉猴惭颜地道:“是,这案子也是小猴做的。刚才没有坦白,应向大帝告罪。小猴一向对太上老君没有好感,心里早有成见,认为他是老糊涂,怎么他也会发觉失窃?这证明他并不糊涂,怪不得小猴有几次降临,在他的丹房里找不到金丹仙药,后来又到他的云房,也遍寻不得,害得小猴几次空手而回,徒劳无功,原来他已把那些珍品转移别处……奸狡猾的老家伙,哦!……原来如此.不过,小猴作案,素来是谋定而后动的,不像本族的孙悟空。他是笨贼,乱偷东西,事后即被发觉。小猴就不同,先打听户主是谁?有何珍品?数量多否?
多则去偷,少则犯不着,但每次只偷总数的百分之二三,最多也不过百分之五,这样使失主损失轻微,自然不痛不痒,且小猴轮流地专偷大户,因为他们吃亏得起,不像小户,损失一些就要肉痛。兜率宫是大户之一,在二千年内,小猴最少去偷过三十次的金丹仙丸。唉!他那边好吃的东西多啦!多得很,施舍给我吃些,应该是不在乎的,不料他竟然如此吝啬,把珍品转移阵地,同时还要向大帝报案……”
玉帝道:“偷食虽是小事,但究竟有伤品德。‘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希望猴卿以后专做正事,为宇宙造福,不知你能否听从?”
玉猴道:“小猴自当遵命。”
玉帝心想,这猴头的出处来历已经问明,现在要谈正事了.于是他说道:“以猴卿的才能,前程大可发展,但为何却在妖魔国服务?你与通天教主有何关系?他的声誉并不好听呀!”
玉猴心窍百通,鉴毫察傲,岂有不知玉帝的用意所在?
他笑了一笑,道:“小猴原是畜牲,侥幸得道成了妖魔,不为妖魔国服务,叫我到哪里去呢?敝王通天教主性虽暴燥,但粗中有细,深明事理,这决不是一般仙佛所能望其项背.小猴与他相识,巳达二千多年,因此,对他的一切作为,都有深刻了解,有些事局外人是不明白的.”
玉帝道:“猴卿与通天教主如何相识,可否见告?”
于是玉猴说出下面一段经过……
“我本是陈年老猴,荒外妖魔,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多少岁?
自从太古时代以来,除非必要,我一向不理外务,无论天上地下闹得如何天翻地覆,乌烟瘴气,都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只在大荒之北,抱头安睡.不料我在二千多年前,忽然静极思动,云游天下,道经妖魔国,远远望见天空之上,黑云挡道,蜂拥而来,心极惊奇。好奇心一发,不可收拾。
我连忙停住云脚,施用隐形潜影之法,在旁等待。
不久,一个老道士,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率顿着一群妖魔在云端出现。那批妖魔个个垂头丧气,行色匆匆,有的受了创伤,浑身是血,有的因伤势过重,处于死亡的边缘,由其同伴负在肩上。
我见了此情此景,不忍之心油然而生。这种现象,顿时引起我回忆到过去盘古氏时代,驱杀百兽那样的惨状,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忍耐不住,要问明情由,同时,心里暗想:
当年我虽已通灵,但尚未成道,只得眼巴巴看着盘古氏残害异类,极感痛恨,可惜爱莫能助.目前情况不同,我己经修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难道还要眼巴巴看着不理吗?不可以,决计不可以。我终于从隐身法中现出身来,拦住那老道士的去路,高声道:“请道友暂留仙步,在下有事借问.”
那老道士看到无形之中突然出现一个猴精,拦住去路,大吃一惊。
他双目炯炯,威仪非凡,盯着我上下一瞟,然后道:“台端是何方神圣,拦住我等,有何用意?”
当时,我答遭:“在下乃是荒外老猴,不入王化的妖精,对你道长并无恶意,只是路过这里,见到你们如此狼狈,好像是战败逃归,不知有否敌人追来?如果有的话,好让在下替你们抵挡一阵.”
老道士听了我的话,拱手道:“原来如此,多谢了,但这是贫道自己的事,且后路并无敌人追来,不敢烦劳大驾。后会有期,告辞了!”
老道士一边说,一边要想举步前进。
他的行动立刻被我阻住,因我一定要问明根由。
我说道:“且慢!后面既无追兵,还请道长暂留片刻,再谈几句,不知尊意如何?”
那老道士心里似乎不大高兴,冷冷地道:“有话请说,贫道有急事待办,不便多留。”
我说道:“在下看到道长必是道行高深,好像是个大罗金仙,但何故落得这样地步?想来道长的敌人必是大有来历的。”
那老道士又冷冷地道:“素昧平生,不说也罢。告辞了!”他说着,又想动步走路。
我又阻他前进,道:“又不是去救火,道长何必如此心急?我老猴再想问一句话。”
那老道士不耐烦地道:“我在火里,你在水里。你这猴精不要再胡缠,有话快说,快说!”
“请问道长是何方之仙?”我问道。
“贫遭乃是通天教主!”那老道士答道.
“噢!原来是魔国的国王——通天小猴.”我随口说道。
那老道士听了我的话,勃然作色,因为我无意中在众妖魔前面说出了他的原身,触犯他的大忌,同时我看到:在他身后那些妖魔的脸上都表现着惊疑神色,显然他们以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国王竟是猴精,现在忽被点穿,自然感到惊疑。
那时只听得通天教主大声喝道:“逆畜,住口!”
我也不是平凡之辈,哪里受得住他那样吆五喝六。
当时我虽自知失言,不该当众点破他的原身,但对方既以粗言相对,我就不甘示弱,于是也不客气地道:“你我都是畜牲,同族何必遮羞,难道做猴精不好吗?若论辈份,你这通天小猴还是我几十百代以下的后辈。”
此言一出,通天教主大感愤怒,道:“什么?你说什么?”
“什么,你不知道吗?我是你几十百代以前的老祖宗!”
通天教主大怒道:“逆畜!放肆。想你一个小小的猴妖,尚未成精,竟敢在大罗金仙前面,胡说八道,乱讨便宜,今天我若不施惩戒,你也不知天高地厚……”他一边说,一边伸出冷拳,向我当胸打来。
他本是长臂通天猴出身,猴臂能缩能伸,能长能短,万分厉害,这一举的威力强大非凡,如被击中,决不是一般的神仙所能忍受得住。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一方面挺起胸膛,故意让他击中,又用力向内一吸,吸住他的拳头,使它收不回去,另一方面大声道:“小辈,目无尊长,还当了得,理应教训.”
于是我用手在他的脸上,左右开弓,给他吃了两记响亮的耳光,同时胸膛又向外轻轻一挺,把他直跌出去.他立足不稳,几乎翻下云端。
通天教主被我打了两下巴掌,知道了我的能耐,似乎相信了我的话,因此不再继续发怒。
这就是他粗中有细的好处。
只听得他说道:“尊驾既然说是我族远代的祖宗,必知前朝隐事,可否说出一二?”
小猴道:“你的老祖宗是在盘古氏时代出世,素来不问外事.”
通天教主道:“这样怎能使贫道相信?”
我说道:“容易,容易,让你的老祖宗显出一点颜色给你看看,好叫你心服口服……”
于是我双目疑神.当即发出两道精光,直射五万里以外,精光之火烧毁十多个荒芜的小星球,纷纷变成了流星,在太空中坠毁。
通天教主见了,大惊失色,连忙稽首作礼,口称“老前辈恕罪……”
那些随从的妖魔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个个叩头跪拜。
我哈哈大笑,道:“你们都起来!何必这样客气?不要前倨后恭就好了.”
这时,通天教主又对我作了一揖,道:“不知前辈的道行如此精深,刚才多多得罪,敬请见谅。”
我说道:“你又要客气了,不必不必,你们到底为了何事,弄得如此狼狈?”
通天教主道:“这里不便说话,拟请前辈同到敝国一行,以便详细奉告.”
我们到了妖魔国的王宫——“碧游宫”,通天教主告诉我:他们刚才是从万仙阵中战败逃回,对方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和准提佛。在这一战役中,妖魔国的精粹伤亡殆尽。
他说罢,随即落下仙泪,痛哭失声。
我说:“怎么!他们两仙双佛,四位打你一个,岂有此理.你想不想报仇?”
通天教主道:“虽想何益,只怕无能为力了。”
我说道:“不妨,你我本是同族,让我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通天教主听了,大喜,当即起身稽首,诚恳地道:“既然前辈相助,我等情愿尊你为魔国之王,以便共举大事.”
我说:“这倒不必!小小妖魔国的王位岂在我的眼中?何况我性喜自由,决不愿为俗务所累,既已答应助你,一言为定。”
通天教主再三要求让位,但我再四推辞,后来总算我勉强应承了担任一个副座的虚名,通天教主才肯罢休.
我从不过问国事,仅仅是教导众妖魔修炼成仙的方法而已。
从此之后,通天教主待我以长辈之礼,极为恭敬,不敢以君主自居。
我在旁观察多年,觉得他虽是妖魔出身,却有仁者之风,因此,我赠给他一颗千万年才能成熟的宝菌,制丹口服,使他的功力增进不少,同时众妖魔也都分享珍品。
现在妖魔国已经人才济济,论实力决不输于仙佛二国,要报仇随时可以发动.依照敝王通天教主之意,就要立即报仇,但我主张先礼后兵。
所以,现在乘天宫会议之便,特由我领导出席,提出种种问题,希望大帝作主,兼用软硬方法,说服各国答应我的条件,以免上界发生混乱状态……”
玉帝听了玉猴上述的一番言论,心中大惊,想道:“这猴头能够击败佛祖,力胜太上元始,威挫佛国三位菩萨,道行之深难察其底,即使小小的狮首力士,也竟然能打伤元始天尊,其他可以想像。假如魔国一旦作乱,天上定将大动干戈,后患无穷,为之奈何……如何是好?……啊!有了,朕不妨试用原有计划,进行釜底抽薪.”
于是玉帝道:“猴卿久居魔国,屈居副座,朕窃以为大才小用。朕对猴卿极为重视……
依照朕的看法,天国的政体万古未变,似已陈旧,渐渐不合时宜,因此,朕拟封你为混沌大罗金仙,万国总监,留在天国,助朕改革政事,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玉猴在玉帝之前,处处做到显辩于讷,露锋在钝,所以,当他听得玉帝欲以高官厚爵笼络自己,早已胸有成竹,知道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他心想道:“本玉猴何不将计就计,使他中计?”
当时他假装喜欢的样子,同时他深知对上级谦恭是本份,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虚是高贵,对众人谦让是美德,所以在表面上,他不得不推辞一番.于是他恭敬地离座,向玉帝拱手作礼道:“小猴本是荒外妖精,不懂礼义,决难担任这样的高位,何况以妖精身份,作万国总监,可能各国不服,反使大帝为难,因此,小猴不敢答应,还望大帝收回成命.”
玉帝道:“这是朕的命令,谅各国必不敢反对,猴卿不要椎辞。你如果答应,朕赐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玉猴心想道:“有吃,倒是好事。不过,有任务在身,不可贪小口福而坏大事情,本玉猴何不再用一计,使玉帝增加信心。”
于是他又假作欣然的态度,拱手作礼道:“不瞒大帝,讲到吃,小猴最为喜欢,何况是天宫的御厨,食品一定精美,这一点,小猴可以考虑。”
。玉帝是个忠厚长者,以为这猴头说:“可以考虑”,自己的计策成功了,实不知那玉猴狡猾万分,口头虽巳答应,心中另有打算,使玉帝大上其当,以后他在天国搞出许多不平凡的祸事。
玉帝见到玉猴业已答应,心中大喜,随即说道:“猴卿既已答应,朕拟以后为你建造一座总监仙宫,让你享受天国的荣华富贵。”
玉猴听了,立即起身离座,拱手作礼,道:“多谢大帝的洪恩。”
玉帝与玉猴在偏殿密谈后,就回到灵霄宝殿,面部都显出喜色,群仙诸佛众神圣连忙起身相迎,等到各就本位之后,太白金星道:“会议立即继续。”
玉帝道:“朕的意见,希望各国立即先释放妖魔国的臣民,然后再由妖魔国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不知各位有无异议?”
太上老君道:“既是我皇的意见,老臣怎敢反对.”
燃灯古佛道:“臣遵命。”
地母娘娘接着道:“老身领旨。”
这时,仙佛神圣都以为玉帝与猴精在偏殿密谈,双方已有默契,所以现在听到玉帝这样说,谁也不敢反对,包括太阳神在内。
玉帝见到他们都不反对,于是又道:“最近天听地察仙师,过去现在未来佛,和天机星君失踪的事,猴卿有何意见?”
太白金星接连补充道:“天巧,天机和地巧三位星君也失踪了!”
玉帝吃了一惊,又重复道:“猴卿,对于那件事,你的看法如何?”
玉猴不慌不忙地道:“那些仙佛神圣同时失踪,并不能证明都和妖魔国有关,但可能是,或许不是,且待小猴回国以后查明,是或不是,有关或无关,当另报告。”
“如果是,还请贵国一并释放。”太上老君与燃灯古佛异口同声地道。
“这个当然!”玉猴道。
太白金星道:“现在应该讨论妖魔国的(丙)项议案:‘妖魔国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应立即召回’问题。”
太上老君道:“妖魔国的妖魔,在下界作恶多端,理应立即召回。”
玉猴道:“不然,那要看上界诸国是否也立即召回在下界的仙佛神圣.假如各国召回下凡的仙佛神圣,敝国一定步其后尘。至于妖魔在下界作恶问题,那是双方的立场不同,所以观点各异。我们的看法却是仙佛神圣在下界作恶多端。”
燃灯古佛道:“仙佛神圣下凡,都有正当任务,对人间有利,但不知妖魔下凡,有何作用,请玉面神猴解释。”
玉猴道:“古佛有所不知,奉猴已由大帝赐名为玉猴,玉面神猴之名已经不用了。”
燃灯古佛与在座的仙佛神圣听到玉帝居然会给他改名丁玉猴”,且玉帝与玉猴连在一起,有失雅听,心里都很惊异,对于玉帝为何要如此宠爱玉猴,尤觉大惑不解.燃灯古佛又道:“善哉,善哉,恭喜玉猴!”他心里想道:丁玉面神猴之名比‘玉猴’要好听得多,但那猴头竟然喜爱‘玉猴’,这畜牲真是畜牲。其实这猴头不过是想借玉帝之威来夸耀自己而已。”
玉猴见到自己新取的名字,已为众所公认,心中大悦,于是道:“仙佛神圣下凡虽有正当任务,但妖魔下凡也有同样的使命。下凡的仙佛神圣之中,也有迷失本性的,而许多妖魔被遣下凡,其品质却不逊于仙佛神圣,并未迷失本性。本玉猴认为在下界的仙佛神圣,和在下界的妖魔精怪之间,并无区别。迷失了本性的仙佛神圣就可变为妖魔精怪,而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也可成为仙佛神圣。一念之间,正能变邪,邪也能变正.譬如;八仙中的张果者,本是混沌以来的白蝙蝠修炼成仙;本族的孙悟空也是以猴精而成为战斗胜佛,人间有许多地方,供奉蛇神和龙神,且当地百姓特为建庙立碑,纪念善绩;唐朝名将薛礼原是白虎星投胎,宋代忠臣岳飞乃是大鹏鸟转世,至于其他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入世为人,在人间报恩行善,可敬可泣的事迹之多不可胜计.所以,妖魔精怪虽都是丑恶的名字,但在他们的本质上决不会全是丑恶的。如果诸位的心理上先存在这种成见,那么,你们名义上虽是仙佛神圣,但实质上已经不是仙佛神圣了。因此,本玉猴必须要坚持原则,暂时不作召回下界妖魔的打算,除非仙佛等国先采取这个行动。”
殿中的仙佛神圣听了玉猴的发盲,有的认为他说得有理,有的认为毫无道理,有的认为他强词夺理,所谓“情虚多辩”,“理得寡言”.于是议论纷坛,闹成一片。
在天宫会议中,这是一个小问题,不值得争论,因在下界为人的妖魔精怪,虽能在某一段时期内,兴风作浪,扰乱人间,但究竟还有许多在下界为人有仙佛神圣监视着,所以下凡的妖魔精怪最后还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经过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通了心语之后,他们暗中决定,就同意玉猴的主张。
太上老君终于起身道:“本仙附议玉猴的提案。”
妖魔国的问题总算获得妥协.
于是太白金星高声道:“请文曲星君将妖魔国的决议镌入记录.”
玉帝见到各国的议案都已定局,觉得天庭会议的过程中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到现在为止,这次会议还算是开得成功的。他说道:“众卿是否还有其他的议案补充?有请提出,无即散会。”
会场中一片静寂.
于是太白金星请太上老君致闭幕词。
太上老君起身讲话,大意是:“天庭会议经过三十年筹备,中间依赖各国诚心合作,精神团结,始能收集议程的初步意见。本来会议的日期还要等待三年之后,但鉴于目前宇宙间的实际情况变化太大,各国的形势越来越坏,严重程度已将不可收拾,因此,我皇决定要提前举行紧急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各国的意见虽互有差异,但原则上都能获得妥协,这是可喜的。天上学问,并非个别的仙佛神圣的才智所能钻研,天下事业,亦非个别妖魔精怪的力量所能完成,所以正邪之间必须互相调剂,共同协商,解决天上天下的一切问题。来日方长,困难极多,希望各国代表回到本国之后,首先负起实行这次天庭会议所议决有关提案的责任,能够起带头作用,克服任何困难,获得最后成功。”
于是灵霄宝殿之中哄起一阵欢呼,三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太白金星高声道:“奏乐!”
这时殿角传出一阕“天宫乐”的曲子,这是天上遇到喜庆之事才能演奏的。
在响亮动听的乐声中,玉帝起身进入内殿,接着各国的首席代表都相互拱手稽首,或合十作礼,算作告别,遂即各自率领随从,循序出殿。
妖魔国的玉猴一出宝殿,便向身后随从作一手势,急步前行,首先冲出南天门,驾起“火速云”,飞回本国。
佛国的燃灯古佛因急于探视佛祖伤势,也匆忙地带着随从,出了南天门,驾起样云,向西方而去.
仙国的太上老君先要探看元始天尊的伤势如何。他出了会场,就向天医处走去,后面跟随着南极仙翁,镇元子和九天玄女等。
太空国的太阳神身负重伤,他一面吩咐吴刚去招呼嫦娥,护返月球,一面率领各位星君走出了南天门,驾云返国。
地国的地母娘娘嘱咐全体随从先行回国,而她自己则进入内殿,去向天国的第一夫人—
—玉后请安问好。她们原是好友,双方已有五百年未曾见面,这次她前往拜谒,在友谊和礼貌上是必要的.
水国的龙王们也带着随从,急返本国。
最伤心的是鬼国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他已是有国难归,彷徨失踞,心中好不凄然,但太白金星陪伴他到达西天门内的一座‘西灵神宫”,暂作栖身之所,流亡之处。该殿已由玉帝拨给他作为恢复鬼国的总部。
列国代表们各奔前程,暂不细述。
不料这时玉帝一句戏言,使玉面神猴以后在上界弄出大事,搞得天翮地覆,不得安宁,但这是后活,现在不提。
不久,仙佛神圣等进食已毕,天厨工役将杯盘收拾干净,玉面神猴就朗声道:“大市在上,小猴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背对背’。那就是‘老君’和‘天尊’二位金仙个别或共同重拟一份’封神榜初稿’,敝王‘通天教主’也自拟一份‘封神榜初稿’,但他们三位师兄弟不必见面,仅由双方或三方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互相传达意见。这洋做法,各方面都可以不必顾忌,畅所欲言.又不会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同门再伤感情,而坏大事,不知此计是否行得通,希望大帝主裁。”
玉帝听了,点头不止,连声赞道:“妙计,妙计!”
太上老君也称赞道:“好,好.好!”
燃灯古佛合十道:“善哉此计……”
其他各国的代表也都称好赞妙,殿中响起了一阵鼓掌之声。
掌声停止后,太白金星以为这—次仙国的议案一定已经就绪,于是高声道:“请文曲星君把上述决议镌入记录!”
不料玉面神猴又大声道:“且慢!金星为何如此心急,你刚才难道没有听到太上老君要求补允‘丙项议案’吗?”
原来“丙项议案”是:“如何复兴地国的道教?”
太白金星虽也是上仙,但他已被玉面神猴在他身上做了一些邪道手脚,以至头脑似乎不够灵活,说话前讲后忘记,做事也逐渐颟顸。此刻他又被玉面神猴纠正错误,使他面色显出嗒然若失的样子。
幸亏这时太上老君业已站起来说话,群仙诸佛众神圣都在凝神倾听,才使金星的窘态自然地掩饰过去。
只听得太上老君道:“自本仙得道,西出函关以来,一部‘道德经’遍传地国,弟子庄周,承我道法,著作《庄子》,使我道教发扬光大.其实道教远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已在地国的许多区域由轩辕黄帝开端,本仙不过阐明其道,而张天师道陵也以出世和入世的功夫传流道教。当时道陵天师以忠孝仁信和顺六字真诀为基本原则,又以炼丹符咒之术行世,从学者历代不衰.后来道教又分为许多派别,非常复杂,主要的有积善道派,经典道派,占验道派,丹鼎道派与符录道派,其中以张天师的符录道派为道教的领导中心,而他的后裔就是符录正一教的教主……”
太上老君继续道:“历代的羽客黄冠大都精于医治疑难杂症,驱鬼祛邪,烧丹炼汞,消灾解难,他们挟技济世,历朝名道辈出,例如许逊、黄石公、左慈、葛仙翁、孙登、阵抟、董奉、乐巴、邱处机等,个个都有奇迹流传人间,是以历朝的君王,对道教也有封爵授禄之举,上自帝后士大夫,下至名家妇女,贩夫走卒,无不信仰道教。当然,也有一批不良分子,假借道教为掩护,以敛财害民,甚至使用左道旁门之法,妖言惑民,教徒逾千成万,拥众造反作乱,导致人间祸端,这种事例,也是历代恒见不鲜.总而言之,道教能在地国各区域兴旺,经过许多朝代,中途虽是有盛有衰,但迄今依然深镌于人民的心目中,可知过程并不简单……”
太上老君说到这里,忽然深深地叹一口气,接着道:“唉!世事变幻,好景不常,近年来,道教在下界受到了重大打击,一切遭遇,可能比佛教更为悲惨。和尚以清静寂灭,与世无争为本,尚且要被无神论的统治者所忌,但道士有时还做不到与世无争,当然要受到更残酷的清算,详情一言难尽。唉!……为今之计,要重兴道教,恢复旧观,本仙已感技穷,无能为力,因现在地国各区域的道士,不是羽化尸解,便是亡命海外,海外的羽客黄冠虽有道教组织,但势力薄弱,诚难寄予厚望,何况他们俗缘未脱,法术不高,平时所作所为,也没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怎能获取百姓的全力拥护和衷心信仰?唉,道教完了!天上的神仙虽多,但都没有兴教济世之才。目前仙国的张天师道陵可能已被鬼国叛徒所困,自顾不暇;本仙年高,不便负荷实际责任;庄周豪放不羁,嫉世恶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黄石公辟谷绝粒,不过独善其身,除非他能重遣像张良那样的人物,入世运筹,许逊(旌阳)供职天庭,分身乏术;葛玄吐饭成蜂,乐巴呃酒灭火,形同江湖术士,炫耀有余,号召不足;陈抟性懒贪睡,难成大事;董奉仅可治病,孙登不能徇俗,俱无正用,但目前惟有二位神仙尚可勉强调派:
(一)左慈仙师,(二)邱处机仙师.本仙的意思是:派左仙师下凡,必须使用种种法术,点化那些反对道教的人们,好像他当年点化曹瞒那样.同时再派遣邱仙师下凡,主持道教复兴,启发百姓对道教教义的信仰.这种措施不知是否妥当,希望在座各位参加意见.”太上老君讲完了话,向殿中各代表们作一圆拱,然后坐下.“老身赞成仙祖的主张。”地母娘娘首先附议.“本佛也同意。”燃灯古佛接着道.
除了玉面神猴之外,其他各国的代表都随声附和。
“金星呢?太白金星何在?不要你叫‘记录’,你要叫,现在可以叫‘记录’了,你却不叫,是何道理?”玉面神猴忽然大声地责问道.“请文曲星君将上述决议写入记录。”太白金星颤声唱道。
原来金星三次叫喊‘记录”,都被玉面神猴三次阻止,心甚懊恼,现在他虽知议案已经决定,但玉面神猴还未发言,可能再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当他正在狐疑不决时,忽然又被这猴头高声责问,顿时吃了一惊,仓猝之间,连忙冲口叫喊“记录”,但不争气的喉咙中偏在这时拥上一口浓痰,几乎梗住喉咙,他硬劲发音,却使他的声音变了质,变成了颤声,好似唱歌,所以形容起来,只能说是:“太白金星颤声唱道。”,这种唱歌似的颤声,引起了殿中的玉帝、群仙、诸佛以及众神圣一阵大笑,包括这猴头在内。
金星被他们笑得老脸发红。
这时文曲星君已经关照地文星君把仙国的决议,写入记录.于是他又朗声报告。
(七)妖魔国议案:
(甲)各国应立即释放所有妖魔国的臣民,
(乙)妖魔国应立即释放散仙醉仙和一切其他仙佛神圣作为交换.(丙)妖魔国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应立即召回?
于是玉面神猴起身向玉帝拱手作礼道:“大帝在上,敝国的臣民被各国禁囚,受苦业已多年,理应早日释放.等到我们所有的臣民回国以后,敝国也当立即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
“这样做法,太不公平,为什么不同时释放?”太上老君责问道。
“是的,表面上确是不公平,但实际是公平的.”玉面神猴道.“本仙不明白,要请尊神指点迷津。”太上老君道.“敝园的臣民大多数被囚在仙国、佛国、太空国和地国,你们四国势力强大,决不是敝国单独所能较长论短.因此,在策略上敝国应该留一余地,同时在本神猴的心理上必须要有警惕,因为你们仙佛神圣做事,往往是,蜗牛式的,并且素来不讲信义,譬如,刚才本神猴所指出的(一)天国的天律赏罚问题,(二)仙国残杀异类问题,(三)佛国的灵山租赁,以及(四)反封神榜问题,拖延因循,未能立即解决,都可作为佐证。由于你们行动缓慢,不讲信义,本神猴就不能信任你们是否确能释放敝国的臣民,除非你们先有事实表现。天上的事情和人间一样,决不可能绝对公平的,你们做的许多事情还不如我——一只猢狲,我—
—本神猴虽是妖精,但说一是一,话二是二,素以信义为重,从不说诳.自本神猴成道无数万年以来,遭遇困难,不知多少,所得经验,也不知多少。彼用刚,我以柔克之;彼用术,我以诚感之;彼使气,我以理屈之;彼用武,我以力制之;披弱者,我不欺之;彼强者,我不畏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今以后+本神猴决以信义行道,要管天上人间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并要平反过去一切的冤案,诸位若能假以时日,必可亲眼看到……”
玉面神猴态度严肃地说到这里,忽被殿中诸佛神圣的喧哗之声所打断。事实上,他的一番言论,好似一个定时炸弹,放置在天宫会议之中,具有重大的威胁性,使在座的各国代表和随从们都感到万分惊悸,终于大家忍不住互相议论,使会场里发出一片嘈杂声,打断了玉面神猴的言论.
他们议论纷坛,有的认为这猴头大言不惭,好大喜功,不知羞耻,有的认为他这畜牲,不明礼节,居然敢在玉帝之前,口出狂语,言过其实,藐视天庭,罪实应诛,有的认为这怪物之言虽甘,其心或险,勿喜其言,应测其心,有的认为这妖精文能胜质,质不逊文,文质并茂,要比当年孙悟空犀利千倍,难缠万倍,此猴一出,天上人间从此多事,有的正在惊叹,到底他是何方神圣,
竟有如此精妙的道行,论文则能舌战群仙,理屈诸佛,论武则能击败佛祖,力胜太上元始,威震文殊普贤慈航,手指挥动之际,使太阳神和纪律天神受到损伤,论势则不畏玉帝,论才则仙道佛法无不精通,真是可敬可畏;有的正在羡慕,认为他生性正直,真朴可爱,是非所在,威武不屈,妖魔国出此奇材,实是意想不到。
玉面神猴双目四顾,已经明白自己的言论发生作用,于是击掌三下,促使会场中群仙诸佛众神圣停止议论之后,继续道:“言犹未尽,各位何必惊慌!本神猴说话主张开门见山,不喜转弯抹角,现在我并不计较‘数之得失’,只要评论‘理之是非’。请你们扪心自问,是否仙佛神圣不讲信义?如果是,那么,你们就应先释放敝国的臣民,但本神猴可以保证:
他们回国之日,便是敝国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之时。”
这时,殿中一片静寂,谁也不敢发言。
这时,殿外忽然奔入镇元子。他行色匆匆,直趋玉帝的案前,叩首作礼之后,急促地低声奏道:“天听地察仙师和过去未来现在佛都已失踪了。不知下落。”
他的言语极轻,群仙诸佛众神圣都没有听到.他奏罢,退回原位,便和太上老君说话。
玉帝大惊,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妖魔国干的好事.他正想发言,忽又看到殿外奔入一个天使,直到太白金星的身边,附耳轻声道:“天机星座已空,星君去向不明,遍寻不得,特来报告。”
太白金星听了,吃了一惊,神色失常;一边挥手叫天使退去,一边走到玉帝的身边,也附耳轻声报告.
玉帝惊上加惊,坐不安定;殿中的仙佛神圣虽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却能鉴貌辨色,心里已经想到“不是好事”,其中尤以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惊疑更甚.只听得玉帝道:“会议暂停片刻,朕拟邀请猴卿到偏殿说话。”
玉帝此举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想乘此机会,使用软功拉拢玉面神猴,以便解决各种问题。
只见玉面神猴起身稽首道:“小猴领旨。”
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早已心中了然。
于是玉帝也站起身来,领着玉面神猴退入偏殿。
灵霄宝殿中,群仙诸佛众神圣都感到万分惊异,因玉皇大帝是自幼修道,辛苦地经过一千七百五十多次大劫,每一大劫须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以及无数次的小劫,每一小劫须历五百年,方能享受如此尊位,但现在,却竟然以这样的恩遇对待玉面神猴,那是自古以来所从未有过的事情,可谓异数。
因此,殿中议论纷纭不息,发出了一阵骚动,但这骚动立刻被一位值殿神将的大叫之声所平息。
只听得那神将高声道:“不好了!天巧天机地巧星座黑暗无光,三位星君不知何在,是凶是吉,无法查明。”
他一边说,一边把包袱交还太白金星,那就是吴刚从月球上拣来那些小旗徽章和仪器等物的包袱。
神将对着太白金星作了一揖,出殿而去。
这神将的那些话又引发了殿中一阵骚动.
不料,过了片时,这神将又忽匆匆地奔进殿来,他的大声说话又平息了殿中的骚动。
神将高声道:“不好了!殿外云雾重重叠叠,伸手不见五指,视线不清,只听到在层云密雾中,有一阵狮吼象牛叫鸣混杂的声音,自近而远,好像是朝着南天门外的方向逃去,因此,小神特来报告。”
“那一定是狮后犼象和青牛,它们是奉命释放的。”太上者君道。
“为何它们等到这时才走?奇哉!”燃灯古佛道。
“但层云密雾是从何处而来?”地母娘娘道。
“奇怪……”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异口同声地道。
“有何奇怪!天上无云不成天,无雾不成云,有云有雾,正是天上的好现象,诸位道友不必猜疑。”妖魔国的撼天煞神有心无心地道,因目前玉面神猴不在这里,他就有权说话.“撼天道友说得有理”,燃灯古佛道.
殿中的情况暂时搁置不谈。
再说玉帝领了玉面神猴进入偏殿,分别在上下首坐定,值殿使者奉上香茗后,退出殿外。
·
玉面神猴不惊不慌,神态自然,恭敬地拱手作礼,向玉帝问道:“大帝叫小猴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玉帝道:“猴卿,你道行高妙,见识卓然杰出,不知尊师是哪一位,可否见告?”
玉面神猴答道:“不敢说谎,小猴并无师承,但也可说有干百个师父.”
玉帝惊奇地问道:“联不明白你的意思,既无师承,何来千百个师父,道行如何修成?”
玉面神猴惭颜地答道:“在大帝之前,不敢瞒骗。小猴的道行法术都是从东偷西盗,南抄北袭而来。”
玉帝迷惑地道:“这事如何说起?”
玉面神猴道:“小猴修炼成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凡是古今有名的仙佛神圣和妖魔精怪修炼之所,小猴都曾亲历其境。当他们正在修炼时,小猴使用隐身潜影之法,化作透明无形的躯壳,暗中在旁窥视,研究他们的修炼之法,以资借镜.由于特殊的隐身无形法术,他们都看不到小猴,但小猴却能看到对方。所以,很容易学到他们的法道,而不为事主发觉。
不仅如此,小猴也曾偷阅许多仙佛神圣所有的天书、秘本、密件、摘要、笔记等,过目不忘,把他们一切的正邪法道再行详研,舍旧取新,豁然领悟,融合贯通,都由小猴集其大成。因此,他们都是小猴的师父,但也可说不是小猴的师父.当然,这种偷窃的行径,形如盗贼,为大雅所不齿,但小猴虽是畜牲,颇知好歹,对于那些事主在暗中也有报答。譬如,某仙佛某神圣在修行时,常有邪道前去侵犯,却都被小猴驱散遁走。某妖某怪在修炼中走火入魔,命在旦夕,小猴常在暗中救治,使他们逃过一劫。有时,遇见正邪相斗的场面,其中如有事主在内,小猴一定帮助他.诸如此类,讲不胜讲。”
玉帝听了,心里暗惊,但他面不改色,又自然地道:“怪不得猴卿的道行这样精妙,原来许多仙佛神圣,妖魔精怪的法道都集中在你身上,可喜可贺,但不知猴卿何时得道?”
玉面神猴道:“这事说来话长……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小猴已得天精地髓的化育,生于昆冈,若论年岁,可与盘古氏称兄道弟,但他却是小猴最看不起的人物。当时盘古氏驱杀百兽,非常残酷,小猴亲眼看到,心中万分不忍,从此蓄意修道,学习长生,锻炼本领,总算托天之福,屡逢奇遇,才得修成万劫不坏之身,炼成无比的武功和法术。若当时小猴不见盘古氏驱杀百兽的惨状,也不会去学本领,修长生。百兽被害,对小猴印象太深,所以得道之后,立誓要阻止任何仙佛神圣虐待异类。”
玉帝道:丁玉出昆冈,原来你是混沌玉猴,失敬了。”
玉面神猴道:“多谢大帝赐我嘉名,从此小猴要改称玉猴了。”
玉帝心里想道:“朕偶然说一句混沌玉猴’,倒被他所利用了,传扬出去,一定会增其威声不少,下次说话倒要小心。”
玉帝想罢,接着道:“南斗北斗的生死天禄簿上,上自盘古,下至一虫一豸,都有详细记录,但为何不见猴卿之名,这倒奇了,不知猴卿一向隐居何处?”
玉猴道:“小猴生于昆冈的玉石之中,尚未出世,巳通灵性,玉石由工艺之神琢成球形,上有小孔如钱,小猴可从孔内向外窥望,因此,见到百兽负伤,纷纷逃到昆冈,又见盘古氏追来驱杀。当时其中有一负伤的猛虎,想是腹中饥饿,它见到玉球,误当食物,一口吞入腹内。后来那猛虎被盘古氏击死,玉球便留在死虎腹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月,直到虎尸风化,玉球复出,小猴才能重见天日。当南斗北斗编制生死天禄簿时,可能小猴尚在虎尸内的玉球之中,所以小猴之名未蒙录入。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小猴也不知道。”
玉帝听了,极感惊异,道:“想来就是这个原因,真是奇事,但不知猴卿如何破球而出?”
玉猴道:“小猴在玉球之中,受到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不觉饥饿,不知寒暑,岁复岁,年又年,经过于许多春秋,昆冈高矗云霄,罡风猛烈,气候严寒,玉球早已硬化,同时小猴身体也渐渐长大,觉得玉球容积太小,转宽不便,很不舒服,因此,灵机一动,把身体用力倾斜一边,使玉球失去重心,自动滚转。圆形玉球,一经泼动,无法停止,即刻从昆冈上滚下山坡,与岩石猛撞,砰然一声大响,顿时玉碎球破,小猴乃得出世,见到天地世界。
当玉球滚动时,滚得小猴头昏脑胀,极为难受,心想这次一定要死了,不料命不该绝,绝处逢生,很奇怪的,小猴一出玉球,猴身见风,立刻暴长,腹中顿时觉得饥饿……”
这里,作者必须补述:当玉猴破球出世时,其实他并不是猴,而是人类。他一出玉球,身躯暴长,赤身裸体,处于昆冈的山坡里,冰天雪地,奇寒难当。当时,在那处,恰巧有一巨型的死猴,想来它是盘古氏,或他的手下,驱杀百兽时所遗留的牺牲者之一,横尸山坡附近,因昆冈严寒,尸未腐化。来得正好,玉猴就奔跑过去,剥取了那猴尸的毛皮,套在他自己身上,不长不短,适合身材。他觉得猴比人更易接近兽类,这有什么不好?因此,他就自以为猴.
关于这事,他并未对玉帝官明,而且,在过去,他也从未告诉别人。
他本身既然自认为“猴”,谁能想到他实际上却是“人类”。
玉猴接着往下说道:“好在昆冈到处都有雪梨和无花果,小猴就以此二物充饥。于是每天得食,道行增高,突飞猛进。后来昆冈的雪梨和无花果几乎都被吃光,小猴又另谋就食的出路,跑到天山,采取雪莲大啖,功力道行又增加不少。”
玉帝道:“雪梨,无花果,以及雪莲虽都是人间的奇珍异物,但从‘上界’的眼光看来,究竟微不足道,猴卿一定还吃过其他更名贵的东西,否则,你的功力决不能到达现在那样的程度,是抑不是?”
玉猴道:“大帝说得是。小猴的确遍尝了很多珍异罕有之品,不过说出来,很不光彩,有失体面,不说也罢!”
玉帝道:“在朕前面,不妨直说,一切恕你无罪.”
玉猴一边起身拱手作礼后,又复坐下,一边说道:“既然无罪,先谢大帝。后来天山的雪莲几乎又被小猴吃光,看来小猴的粮食就将发生恐慌,因此,索性离开天山,云游天下,凡是深山冷坳,无边森林,人迹不到之处,无不前往探寻,发掘到不少的珍品,大利小猴的口福……例如万年人参,千年灵芝,奇果异菌,都曾尝到。又后来,那些东西也将吃光,逼得小猴只好另动脑筋,就想到仙家和佛家的范围。大帝,你知道,人间的珍品无人管理,可以任我取食,但要动用仙佛的一草一木,谈何容易?所以小猴只有一个办法——偷。首先小猴到南极仙翁老寿星的居处,任意采服仙草,省得麻烦,连根拔来就吃。那处虽有鹤鹿两童守护,但我当他们像‘屁弹过’。第二次小猴到镇元子那边,偷吃了他的三只‘人参果’。
吃了一只人参果,可多活四万七千年,小猴一口气连吃三只,延年增寿,大大有益。第三次,小猴到西王母的瑶池.先摘十多个蟠桃尝新,这是小猴最最所爱之物,越吃越要吃,索性大吃。小猴三次作贼偷食,都能顺利得手,从此胆量更大了.后来凡是寰宇紫府,小猴都要过访,即使鹫岭祇园,也无不光临,大吃交梨火枣,狂饮玉酿金浆,每逢吃剩有余,老实不客气,顺手牵羊带着就走,以备不时之需。仙家的食品非常丰富,但佛家吃的惟有馒头粟米,青菜芋头,非常清苦,吃起来,没有味,小猴去了一二次,以后就不去了。再后来,小猴的胆量愈偷愈大,常常私入你——大帝的御厨,偷吃百味珍懂,琼浆玉液,珍果佳酿,好在御厨之中,存货充足,小猴吃一些绝无问题,同时那些厨工杂役也在偷吃,他们既可偷吃,难道小猴吃不得?希望大帝不要生气.过去小猴一向是吃素的,但自从偷吃了御厨里的东西之后,就开荤了,觉得荤的比索的好吃得多,于是变成了老饕。所以,如今小猴荤素不忌,样样都吃,不过,偷偷摸摸地吃,多少有些顾虑,总觉吃得不大舒服.因此,小猴斗胆要求,几时有便,要想向大帝叨扰一顿,不知能否如愿?不过,小猴有一重要声明:偷吃是过去的事,现在小猴早巳不偷了.”
玉帝笑道:“三年不作贼,自己先坦白.下次天宫开会,朕一定赐你御宴全席,现在,嗳……朕想起来了,记得过去,很久以前,太上老君的丹房里,时常失去宝贵金丹仙丸.他屡次前来报失,朕曾命纠察灵官,缉访贼踪,但屡次不得要领,最后,朕曾疑心又是孙悟空的杰作,但详查之下,证明他自成佛以后,早巳归正,并不是他所愉,现在想来,那一定也是你偷的.”
玉猴惭颜地道:“是,这案子也是小猴做的。刚才没有坦白,应向大帝告罪。小猴一向对太上老君没有好感,心里早有成见,认为他是老糊涂,怎么他也会发觉失窃?这证明他并不糊涂,怪不得小猴有几次降临,在他的丹房里找不到金丹仙药,后来又到他的云房,也遍寻不得,害得小猴几次空手而回,徒劳无功,原来他已把那些珍品转移别处……奸狡猾的老家伙,哦!……原来如此.不过,小猴作案,素来是谋定而后动的,不像本族的孙悟空。他是笨贼,乱偷东西,事后即被发觉。小猴就不同,先打听户主是谁?有何珍品?数量多否?
多则去偷,少则犯不着,但每次只偷总数的百分之二三,最多也不过百分之五,这样使失主损失轻微,自然不痛不痒,且小猴轮流地专偷大户,因为他们吃亏得起,不像小户,损失一些就要肉痛。兜率宫是大户之一,在二千年内,小猴最少去偷过三十次的金丹仙丸。唉!他那边好吃的东西多啦!多得很,施舍给我吃些,应该是不在乎的,不料他竟然如此吝啬,把珍品转移阵地,同时还要向大帝报案……”
玉帝道:“偷食虽是小事,但究竟有伤品德。‘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希望猴卿以后专做正事,为宇宙造福,不知你能否听从?”
玉猴道:“小猴自当遵命。”
玉帝心想,这猴头的出处来历已经问明,现在要谈正事了.于是他说道:“以猴卿的才能,前程大可发展,但为何却在妖魔国服务?你与通天教主有何关系?他的声誉并不好听呀!”
玉猴心窍百通,鉴毫察傲,岂有不知玉帝的用意所在?
他笑了一笑,道:“小猴原是畜牲,侥幸得道成了妖魔,不为妖魔国服务,叫我到哪里去呢?敝王通天教主性虽暴燥,但粗中有细,深明事理,这决不是一般仙佛所能望其项背.小猴与他相识,巳达二千多年,因此,对他的一切作为,都有深刻了解,有些事局外人是不明白的.”
玉帝道:“猴卿与通天教主如何相识,可否见告?”
于是玉猴说出下面一段经过……
“我本是陈年老猴,荒外妖魔,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多少岁?
自从太古时代以来,除非必要,我一向不理外务,无论天上地下闹得如何天翻地覆,乌烟瘴气,都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只在大荒之北,抱头安睡.不料我在二千多年前,忽然静极思动,云游天下,道经妖魔国,远远望见天空之上,黑云挡道,蜂拥而来,心极惊奇。好奇心一发,不可收拾。
我连忙停住云脚,施用隐形潜影之法,在旁等待。
不久,一个老道士,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率顿着一群妖魔在云端出现。那批妖魔个个垂头丧气,行色匆匆,有的受了创伤,浑身是血,有的因伤势过重,处于死亡的边缘,由其同伴负在肩上。
我见了此情此景,不忍之心油然而生。这种现象,顿时引起我回忆到过去盘古氏时代,驱杀百兽那样的惨状,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忍耐不住,要问明情由,同时,心里暗想:
当年我虽已通灵,但尚未成道,只得眼巴巴看着盘古氏残害异类,极感痛恨,可惜爱莫能助.目前情况不同,我己经修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难道还要眼巴巴看着不理吗?不可以,决计不可以。我终于从隐身法中现出身来,拦住那老道士的去路,高声道:“请道友暂留仙步,在下有事借问.”
那老道士看到无形之中突然出现一个猴精,拦住去路,大吃一惊。
他双目炯炯,威仪非凡,盯着我上下一瞟,然后道:“台端是何方神圣,拦住我等,有何用意?”
当时,我答遭:“在下乃是荒外老猴,不入王化的妖精,对你道长并无恶意,只是路过这里,见到你们如此狼狈,好像是战败逃归,不知有否敌人追来?如果有的话,好让在下替你们抵挡一阵.”
老道士听了我的话,拱手道:“原来如此,多谢了,但这是贫道自己的事,且后路并无敌人追来,不敢烦劳大驾。后会有期,告辞了!”
老道士一边说,一边要想举步前进。
他的行动立刻被我阻住,因我一定要问明根由。
我说道:“且慢!后面既无追兵,还请道长暂留片刻,再谈几句,不知尊意如何?”
那老道士心里似乎不大高兴,冷冷地道:“有话请说,贫道有急事待办,不便多留。”
我说道:“在下看到道长必是道行高深,好像是个大罗金仙,但何故落得这样地步?想来道长的敌人必是大有来历的。”
那老道士又冷冷地道:“素昧平生,不说也罢。告辞了!”他说着,又想动步走路。
我又阻他前进,道:“又不是去救火,道长何必如此心急?我老猴再想问一句话。”
那老道士不耐烦地道:“我在火里,你在水里。你这猴精不要再胡缠,有话快说,快说!”
“请问道长是何方之仙?”我问道。
“贫遭乃是通天教主!”那老道士答道.
“噢!原来是魔国的国王——通天小猴.”我随口说道。
那老道士听了我的话,勃然作色,因为我无意中在众妖魔前面说出了他的原身,触犯他的大忌,同时我看到:在他身后那些妖魔的脸上都表现着惊疑神色,显然他们以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国王竟是猴精,现在忽被点穿,自然感到惊疑。
那时只听得通天教主大声喝道:“逆畜,住口!”
我也不是平凡之辈,哪里受得住他那样吆五喝六。
当时我虽自知失言,不该当众点破他的原身,但对方既以粗言相对,我就不甘示弱,于是也不客气地道:“你我都是畜牲,同族何必遮羞,难道做猴精不好吗?若论辈份,你这通天小猴还是我几十百代以下的后辈。”
此言一出,通天教主大感愤怒,道:“什么?你说什么?”
“什么,你不知道吗?我是你几十百代以前的老祖宗!”
通天教主大怒道:“逆畜!放肆。想你一个小小的猴妖,尚未成精,竟敢在大罗金仙前面,胡说八道,乱讨便宜,今天我若不施惩戒,你也不知天高地厚……”他一边说,一边伸出冷拳,向我当胸打来。
他本是长臂通天猴出身,猴臂能缩能伸,能长能短,万分厉害,这一举的威力强大非凡,如被击中,决不是一般的神仙所能忍受得住。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一方面挺起胸膛,故意让他击中,又用力向内一吸,吸住他的拳头,使它收不回去,另一方面大声道:“小辈,目无尊长,还当了得,理应教训.”
于是我用手在他的脸上,左右开弓,给他吃了两记响亮的耳光,同时胸膛又向外轻轻一挺,把他直跌出去.他立足不稳,几乎翻下云端。
通天教主被我打了两下巴掌,知道了我的能耐,似乎相信了我的话,因此不再继续发怒。
这就是他粗中有细的好处。
只听得他说道:“尊驾既然说是我族远代的祖宗,必知前朝隐事,可否说出一二?”
小猴道:“你的老祖宗是在盘古氏时代出世,素来不问外事.”
通天教主道:“这样怎能使贫道相信?”
我说道:“容易,容易,让你的老祖宗显出一点颜色给你看看,好叫你心服口服……”
于是我双目疑神.当即发出两道精光,直射五万里以外,精光之火烧毁十多个荒芜的小星球,纷纷变成了流星,在太空中坠毁。
通天教主见了,大惊失色,连忙稽首作礼,口称“老前辈恕罪……”
那些随从的妖魔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个个叩头跪拜。
我哈哈大笑,道:“你们都起来!何必这样客气?不要前倨后恭就好了.”
这时,通天教主又对我作了一揖,道:“不知前辈的道行如此精深,刚才多多得罪,敬请见谅。”
我说道:“你又要客气了,不必不必,你们到底为了何事,弄得如此狼狈?”
通天教主道:“这里不便说话,拟请前辈同到敝国一行,以便详细奉告.”
我们到了妖魔国的王宫——“碧游宫”,通天教主告诉我:他们刚才是从万仙阵中战败逃回,对方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佛和准提佛。在这一战役中,妖魔国的精粹伤亡殆尽。
他说罢,随即落下仙泪,痛哭失声。
我说:“怎么!他们两仙双佛,四位打你一个,岂有此理.你想不想报仇?”
通天教主道:“虽想何益,只怕无能为力了。”
我说道:“不妨,你我本是同族,让我助你一臂之力如何?”
通天教主听了,大喜,当即起身稽首,诚恳地道:“既然前辈相助,我等情愿尊你为魔国之王,以便共举大事.”
我说:“这倒不必!小小妖魔国的王位岂在我的眼中?何况我性喜自由,决不愿为俗务所累,既已答应助你,一言为定。”
通天教主再三要求让位,但我再四推辞,后来总算我勉强应承了担任一个副座的虚名,通天教主才肯罢休.
我从不过问国事,仅仅是教导众妖魔修炼成仙的方法而已。
从此之后,通天教主待我以长辈之礼,极为恭敬,不敢以君主自居。
我在旁观察多年,觉得他虽是妖魔出身,却有仁者之风,因此,我赠给他一颗千万年才能成熟的宝菌,制丹口服,使他的功力增进不少,同时众妖魔也都分享珍品。
现在妖魔国已经人才济济,论实力决不输于仙佛二国,要报仇随时可以发动.依照敝王通天教主之意,就要立即报仇,但我主张先礼后兵。
所以,现在乘天宫会议之便,特由我领导出席,提出种种问题,希望大帝作主,兼用软硬方法,说服各国答应我的条件,以免上界发生混乱状态……”
玉帝听了玉猴上述的一番言论,心中大惊,想道:“这猴头能够击败佛祖,力胜太上元始,威挫佛国三位菩萨,道行之深难察其底,即使小小的狮首力士,也竟然能打伤元始天尊,其他可以想像。假如魔国一旦作乱,天上定将大动干戈,后患无穷,为之奈何……如何是好?……啊!有了,朕不妨试用原有计划,进行釜底抽薪.”
于是玉帝道:“猴卿久居魔国,屈居副座,朕窃以为大才小用。朕对猴卿极为重视……
依照朕的看法,天国的政体万古未变,似已陈旧,渐渐不合时宜,因此,朕拟封你为混沌大罗金仙,万国总监,留在天国,助朕改革政事,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玉猴在玉帝之前,处处做到显辩于讷,露锋在钝,所以,当他听得玉帝欲以高官厚爵笼络自己,早已胸有成竹,知道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他心想道:“本玉猴何不将计就计,使他中计?”
当时他假装喜欢的样子,同时他深知对上级谦恭是本份,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虚是高贵,对众人谦让是美德,所以在表面上,他不得不推辞一番.于是他恭敬地离座,向玉帝拱手作礼道:“小猴本是荒外妖精,不懂礼义,决难担任这样的高位,何况以妖精身份,作万国总监,可能各国不服,反使大帝为难,因此,小猴不敢答应,还望大帝收回成命.”
玉帝道:“这是朕的命令,谅各国必不敢反对,猴卿不要椎辞。你如果答应,朕赐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玉猴心想道:“有吃,倒是好事。不过,有任务在身,不可贪小口福而坏大事情,本玉猴何不再用一计,使玉帝增加信心。”
于是他又假作欣然的态度,拱手作礼道:“不瞒大帝,讲到吃,小猴最为喜欢,何况是天宫的御厨,食品一定精美,这一点,小猴可以考虑。”
。玉帝是个忠厚长者,以为这猴头说:“可以考虑”,自己的计策成功了,实不知那玉猴狡猾万分,口头虽巳答应,心中另有打算,使玉帝大上其当,以后他在天国搞出许多不平凡的祸事。
玉帝见到玉猴业已答应,心中大喜,随即说道:“猴卿既已答应,朕拟以后为你建造一座总监仙宫,让你享受天国的荣华富贵。”
玉猴听了,立即起身离座,拱手作礼,道:“多谢大帝的洪恩。”
玉帝与玉猴在偏殿密谈后,就回到灵霄宝殿,面部都显出喜色,群仙诸佛众神圣连忙起身相迎,等到各就本位之后,太白金星道:“会议立即继续。”
玉帝道:“朕的意见,希望各国立即先释放妖魔国的臣民,然后再由妖魔国释放各国的仙佛神圣,不知各位有无异议?”
太上老君道:“既是我皇的意见,老臣怎敢反对.”
燃灯古佛道:“臣遵命。”
地母娘娘接着道:“老身领旨。”
这时,仙佛神圣都以为玉帝与猴精在偏殿密谈,双方已有默契,所以现在听到玉帝这样说,谁也不敢反对,包括太阳神在内。
玉帝见到他们都不反对,于是又道:“最近天听地察仙师,过去现在未来佛,和天机星君失踪的事,猴卿有何意见?”
太白金星接连补充道:“天巧,天机和地巧三位星君也失踪了!”
玉帝吃了一惊,又重复道:“猴卿,对于那件事,你的看法如何?”
玉猴不慌不忙地道:“那些仙佛神圣同时失踪,并不能证明都和妖魔国有关,但可能是,或许不是,且待小猴回国以后查明,是或不是,有关或无关,当另报告。”
“如果是,还请贵国一并释放。”太上老君与燃灯古佛异口同声地道。
“这个当然!”玉猴道。
太白金星道:“现在应该讨论妖魔国的(丙)项议案:‘妖魔国遣派下凡的妖魔是否应立即召回’问题。”
太上老君道:“妖魔国的妖魔,在下界作恶多端,理应立即召回。”
玉猴道:“不然,那要看上界诸国是否也立即召回在下界的仙佛神圣.假如各国召回下凡的仙佛神圣,敝国一定步其后尘。至于妖魔在下界作恶问题,那是双方的立场不同,所以观点各异。我们的看法却是仙佛神圣在下界作恶多端。”
燃灯古佛道:“仙佛神圣下凡,都有正当任务,对人间有利,但不知妖魔下凡,有何作用,请玉面神猴解释。”
玉猴道:“古佛有所不知,奉猴已由大帝赐名为玉猴,玉面神猴之名已经不用了。”
燃灯古佛与在座的仙佛神圣听到玉帝居然会给他改名丁玉猴”,且玉帝与玉猴连在一起,有失雅听,心里都很惊异,对于玉帝为何要如此宠爱玉猴,尤觉大惑不解.燃灯古佛又道:“善哉,善哉,恭喜玉猴!”他心里想道:丁玉面神猴之名比‘玉猴’要好听得多,但那猴头竟然喜爱‘玉猴’,这畜牲真是畜牲。其实这猴头不过是想借玉帝之威来夸耀自己而已。”
玉猴见到自己新取的名字,已为众所公认,心中大悦,于是道:“仙佛神圣下凡虽有正当任务,但妖魔下凡也有同样的使命。下凡的仙佛神圣之中,也有迷失本性的,而许多妖魔被遣下凡,其品质却不逊于仙佛神圣,并未迷失本性。本玉猴认为在下界的仙佛神圣,和在下界的妖魔精怪之间,并无区别。迷失了本性的仙佛神圣就可变为妖魔精怪,而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也可成为仙佛神圣。一念之间,正能变邪,邪也能变正.譬如;八仙中的张果者,本是混沌以来的白蝙蝠修炼成仙;本族的孙悟空也是以猴精而成为战斗胜佛,人间有许多地方,供奉蛇神和龙神,且当地百姓特为建庙立碑,纪念善绩;唐朝名将薛礼原是白虎星投胎,宋代忠臣岳飞乃是大鹏鸟转世,至于其他成了正果的妖魔精怪入世为人,在人间报恩行善,可敬可泣的事迹之多不可胜计.所以,妖魔精怪虽都是丑恶的名字,但在他们的本质上决不会全是丑恶的。如果诸位的心理上先存在这种成见,那么,你们名义上虽是仙佛神圣,但实质上已经不是仙佛神圣了。因此,本玉猴必须要坚持原则,暂时不作召回下界妖魔的打算,除非仙佛等国先采取这个行动。”
殿中的仙佛神圣听了玉猴的发盲,有的认为他说得有理,有的认为毫无道理,有的认为他强词夺理,所谓“情虚多辩”,“理得寡言”.于是议论纷坛,闹成一片。
在天宫会议中,这是一个小问题,不值得争论,因在下界为人的妖魔精怪,虽能在某一段时期内,兴风作浪,扰乱人间,但究竟还有许多在下界为人有仙佛神圣监视着,所以下凡的妖魔精怪最后还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经过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通了心语之后,他们暗中决定,就同意玉猴的主张。
太上老君终于起身道:“本仙附议玉猴的提案。”
妖魔国的问题总算获得妥协.
于是太白金星高声道:“请文曲星君将妖魔国的决议镌入记录.”
玉帝见到各国的议案都已定局,觉得天庭会议的过程中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到现在为止,这次会议还算是开得成功的。他说道:“众卿是否还有其他的议案补充?有请提出,无即散会。”
会场中一片静寂.
于是太白金星请太上老君致闭幕词。
太上老君起身讲话,大意是:“天庭会议经过三十年筹备,中间依赖各国诚心合作,精神团结,始能收集议程的初步意见。本来会议的日期还要等待三年之后,但鉴于目前宇宙间的实际情况变化太大,各国的形势越来越坏,严重程度已将不可收拾,因此,我皇决定要提前举行紧急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各国的意见虽互有差异,但原则上都能获得妥协,这是可喜的。天上学问,并非个别的仙佛神圣的才智所能钻研,天下事业,亦非个别妖魔精怪的力量所能完成,所以正邪之间必须互相调剂,共同协商,解决天上天下的一切问题。来日方长,困难极多,希望各国代表回到本国之后,首先负起实行这次天庭会议所议决有关提案的责任,能够起带头作用,克服任何困难,获得最后成功。”
于是灵霄宝殿之中哄起一阵欢呼,三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太白金星高声道:“奏乐!”
这时殿角传出一阕“天宫乐”的曲子,这是天上遇到喜庆之事才能演奏的。
在响亮动听的乐声中,玉帝起身进入内殿,接着各国的首席代表都相互拱手稽首,或合十作礼,算作告别,遂即各自率领随从,循序出殿。
妖魔国的玉猴一出宝殿,便向身后随从作一手势,急步前行,首先冲出南天门,驾起“火速云”,飞回本国。
佛国的燃灯古佛因急于探视佛祖伤势,也匆忙地带着随从,出了南天门,驾起样云,向西方而去.
仙国的太上老君先要探看元始天尊的伤势如何。他出了会场,就向天医处走去,后面跟随着南极仙翁,镇元子和九天玄女等。
太空国的太阳神身负重伤,他一面吩咐吴刚去招呼嫦娥,护返月球,一面率领各位星君走出了南天门,驾云返国。
地国的地母娘娘嘱咐全体随从先行回国,而她自己则进入内殿,去向天国的第一夫人—
—玉后请安问好。她们原是好友,双方已有五百年未曾见面,这次她前往拜谒,在友谊和礼貌上是必要的.
水国的龙王们也带着随从,急返本国。
最伤心的是鬼国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他已是有国难归,彷徨失踞,心中好不凄然,但太白金星陪伴他到达西天门内的一座‘西灵神宫”,暂作栖身之所,流亡之处。该殿已由玉帝拨给他作为恢复鬼国的总部。
列国代表们各奔前程,暂不细述。
相关热词搜索:神魔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