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收门徒巨眼识孝子 染沉疴往事告儿曹
2021-03-25 作者:蛊上九 来源:蛊上九作品集 点击:
孔家村至接天峰下,不过三五里遥,诸天寿放开脚步,转瞬便到,远远的便大声喊道:“广生哥!你为什么三天没去上学,把我们都急坏了,我父亲叫我来看看你。”
说着几个纵跳,便到门前,只见孔广生面带愁容,一身憔悴地走了出来,见着诸天寿便叫他小声说话,说是:“别惊醒了我母亲。”
诸天寿不知所以,问道:“伯母她怎么啦?”
孔广生紧蹙双眉,凄然说道:“家母旧疾又作,已经有三天了。”言毕热泪满眶,莹莹欲滴。
这时,孔母在屋里轻咳一声,孔广生连忙舍了诸天寿,跑了进去。
诸天寿跟进去一看,孔母卧在床上,问孔广生道:“是谁来了?”
诸天寿上前一步说道:“伯母!是小侄奉家父之命,来看你了。”
孔母道:“又麻烦你来走一趟,我不要紧,回去替我向令尊道谢。”话未说完,已咳得面红耳赤,喘做一堆。
孔广生连忙抱住孔母,替孔母轻轻揉胸,急着说道:“娘!您不要开口说话,您看,又咳成这样了,天寿弟不是外人,不会见怪我们的。”说着向诸天寿示意,要他快走。
诸天寿会意,也不再留,只低低的对广生说了一句:“你不要作急,我回去让父亲来替伯母看病。”说完便转身飞奔回家。
诸公弼听说,便带着药箱赶到接天峰下,孔广生接住,诸公弼把孔母一看,脸色潮红,便自吃惊,再一切脉,寸关尺都乱了位置,细如悬丝,心下有数,但不敢说出口来,只低着头沉吟不语。
孔广生在一旁已迫不及待的问道:“师父!家母的病不要紧吧?这次象咳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诸公弼眼看着孔广生,想了一想,才转出笑脸,对他说道:“你放心好了,令堂目前还不要紧,我会尽我之力,来替她医治的。”
孔广生焦急之中,也没听出诸公弼言外之音,只听到了“放心”,“不要紧”几个字,他相信诸公弼不会骗他,这才心下一宽,对诸公弼说道:“那么我便在家里照应几天,等家母痊愈了,再去上学好不好?”
诸公弼心下酸楚,口中答应,不再说话。
孔母虽说病倒在床,但心下非常清楚,看了诸公弼两眼,转头对孔广生说道:“你去山上竹园里,拔点竹笋,留师父在这里吃饭。”
诸公弼正要拦阻,孔母以目示意,诸公弼明白她的意思,也便看着孔广生出门而去,没再拦阻。
孔母停了一停,非常微弱的说道:“广儿走远了。”
诸公弼就着窗口一看,点了点头。
孔母又等一阵咳嗽过去,这才说道:“师父!妇人便把广儿拜托你了。”
诸公弼正容答道:“你请放心,公弼自当尽力,视他如子。”
孔母沉吟了一下,流下两行热泪,凄然说道:“广儿能得师父这样厚爱,是他的福份,妇人本可放心,撒手不管,只是寒门人丁衰薄,仗他延宗,改姓之后,妇人将如何对他父亲交代于地下呢?”
诸公弼连忙说道:“请别误会,公弼虽深爱令郎,但绝不敢如此欺心,何况公弼已有子女各一,小女亦已及笄,长于令郎一岁,倘蒙不弃的话……”说到这儿,略停了停,才接着说道:“不过这件事还得在三年之后才能成为事实,暂且留待将来再谈吧,公弼言出算数,你请放心。”
孔母这才展开眉头,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那么我叫广儿等这里事了,便搬到师父家去同住吧。”
诸公弼点头答应,说道:“理应如此,只是其他的话,可以暂时不要对他言明,他年纪还小,学业要紧,听了之后,难免分心,反倒不好,不过一切都有公弼做主,你不必再事顾虑,安心养病才好。”
孔母微笑说道:“我都知道,病已深入膏肓,就是这几天之内的事了,身后家徒四壁……”
诸公弼不等孔母说完,便接口说道:“这一点你也可以放心,都有公弼负责,绝不叫令郎为难。”
孔母说道:“妇人也知道非仰仗师父不可,大德不言谢,一切都要烦劳师父了。”
二人说到这儿,孔广生已抱着竹笋和野菜回来,便都截住不语。
三五天后,孔母便溘然长逝,直把个孔广生哭得惊天动地,骨立神销。
所幸孔母的衣棺衾椁,已由诸公弼暗暗置备停当,孔广生亲视含殓,遵礼成服,一切顺利。
停灵七天之后,诸公弼做主落葬,孔广生在墓旁筑了一间小小的茅篷住下。
诸公弼怕孔广生悲痛过度,又派诸天寿来做陪伴,连每日三餐,也叫诸天香做好与他们送去,孔广生固辞不获,也便领受。
终七之日,诸公弼备办了祭礼,来到孔母墓前,对孔广生说道:“今天你可向你母祭奠一番,叩别之后,便跟我回去吧。”
孔广生哪肯答应,垂泪说道:“师父深情,弟子心领,但三年庐墓,乃人事我亲之道,所以弟子实在不能如命,还请师父见恕。”
诸公弼道:“你的话虽然不错,但这样做却是出于你母之遗命呀!”
孔广生道:“母命虽不敢违,然弟子那能忍心遽离母亲而他去呢?”说罢大哭不止。
诸公弼劝了半天,孔广生还是不肯答应。诸公弼无可奈何,只好说道:“倘你一定不肯随我回去,那我便移家来此就你好了。”
孔广生听诸公弼说这话,心下非常为难。
诸天寿已急不可待的在一旁说道:“广生哥!你就听我父亲的话,跟我们回去吧,好在两地相距不远,你若想念伯母,我以后每天陪你来一趟如何?”
说完也不等孔广生开口,已动手三拉两扯,把那间小茅篷拆得干干净净。
孔广生不胜其情,这才在孔母墓前,跪倒大哭一场,然后收拾,随同诸公弼回去,从此便住在诸公弼的家里,和诸天寿二人更是形影不离。
诸天香对孔广生也非常之好,把孔广生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孔广生的衣服鞋袜,浆洗缝连,都由她一手包办,孔广生也和诸天寿一样的叫她姊姊,所以孔广生毫无寄居人家之感,过得非常温暖亲切。
一晃又是二年,这二年之中,诸公弼除了每年带着他们三人,去诸暨春秋祭扫而外,便埋首孔家村中精心传授他们的武艺,因此孔广生和诸天寿已尽得诸公弼的绝学真传,连诸天香都成了个中好手,一身轻功,直欲驾临孔广生与诸天寿二人之上。
但诸公弼却严辞厉色的一再告诫,不准他们在人前显露丝毫,所以这一家四口,虽都具有绝学武功,但孔家村中,并无一人得知。
这时诸天香已是芳龄二九,正如三春桃李,多情时节,和孔广生长日相处,便不由得对这位小一岁的师弟发出了情愫,问暖嘘寒,备极用心,甚至有时候比对待诸天寿还要关切,引得诸天寿非常之不服气。
但诸天香和孔广生都是一片纯洁,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来,可是诸公弼看在眼里,已自明白,心中暗喜,只因为孔广生孝服未满,所以仍未把此事提出,免得他们二人不好意思。
这一天,正是三伏盛暑,流火烁金,孔广生和诸天寿二人打从外面回来,满身是汗。
诸天香为他们舀水洗过脸,对诸天寿说道:“弟弟!茶壶里我替你留着凉茶,你自己去倒着喝吧。”
说完话看着诸天寿转身倒茶去时,一牵孔广生的衣袖,做了个眼色,要孔广生跟着她去。
孔广生不知何事,便跟着诸天香来到厨房,问道:“姊姊!你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诸天香嫣然一笑,且不开口,从大水缸里取出一碗蜜露来,递在孔广生手中,说道:“你喝了吧,看好是不好?”
孔广生接过一尝,香甜可口,满颊芬芳,且其凉震齿,暑意全消,不由得极口赞道:“美极了,真美极了,姊姊!这是那儿来的,是你调制的吗?”
诸天香点点头道:“你觉得好,过一天我再做给你吃。”说着咬住嘴唇,微微含笑。
孔广生说了一声“好”,端着碗转身就走。
诸天香一把拉住,说道:“你哪儿去,就只剩下这一碗,你就在这儿喝了吧,要是被天寿看到了,你又吃不成了。”
诸天香语声未歇,门外已跳进一个人来,说道:“不行,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大家吃,为什么要瞒着我!”说着已从孔广生手中把碗夺去,孔广生和诸天香一看,不是诸天寿,还是哪个?
诸天寿一看碗中的蜜露,接着说道:“好哇!有这么好的东西,还想瞒着不给我吃,我今儿便非吃不可。”说着把碗送到嘴边便喝。
诸天香一急,又从诸天寿手中把碗夺去说道:“也没见过你这种馋痨鬼似的人,见了什么都要吃,这是刚才人家给爹送来两瓶蜂蜜,叫我调一碗给他尝尝,就多了这一点,偏叫你看到了,又要来抢,这么大的人了,也不害臊,真的要吃的话,不会告诉我,过一天等我高兴的时候,多调制一点尽你吃个够,还不行吗?”
诸天寿哪里肯依,就又说道:“你说我不害臊,我且问你,为什么这一碗蜜露便应该广生哥吃,而我不该吃?为什么广生哥便能吃蜜露,而我就只配喝凉茶?为什么我们两个都是你的弟弟,而你只和他好,不对我好,要这么偏心呢?你说!你倒是说出个道理来我听听。”
诸天寿这一催问,诸天香哪里回答得出。
孔广生见他们姊弟二人闹着,也不开口,只微微含笑,站在一边。
就在这时,诸公弼已走了进来说道:“说给我听听吧,让我来评评理,是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好呢?”
诸天寿一指孔广生和诸天香说道:“是他们两个……”
诸公弼不等诸天寿说完,看了诸天香和孔广生一眼,轻抚诸天寿的头说道:“是他们两个?傻孩子,你怎么能老是夹在他们两个中间呢?”
孔广生和诸天香二人,情窦早开,不过因为天性纯洁自己并未发觉,现在听到诸公弼这两句话,心中同时一震,窍灵立被拨开,即刻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来,两人不由得相顾一视,目光才接,又闪电般的同时把头转开。
诸公弼便格外的大笑起来。
诸天香哪还站得住脚,红生两颊,撒娇似的喊声“爹”,说一句:“我不来了!”便一转身,甩着一条乌光漆黑似的长辫子,逃也似的奔出屋外,连蜜露也顾不得了。
孔广生也觉得很难为情。
但二人灵犀一点,从此互通,只是在形迹上,倒反而比过去拘谨起来。
当年冬天,诸公弼深夜冒雪出门,去替人治病备受风寒,当时仗着体质好,也未曾注意,寒凝五内,没有几天,便发作开来,诸公弼仍未介意,便自己抓了药,煎好服下。
俗语说得好:“自病不能自医”,诸公弼大意之下,竟使自己吃错了药,靠近七十年岁人,哪里还经受得起,第二天便卧床不起。
这一来可把孔广生和诸天寿诸天香三个忙坏了,昼夜衣不解带,侍奉汤药,但仍无济于事,诸公弼的病,仍然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
他三人概得诸公弼真传,当然也懂得医道,会诊之后,用尽方法,依旧是一筹莫展,转眼又过新年,这年固然没能过好,而诸公弼的病,也日趋恶化,连诸公弼自己都知道必定不起了。
这一天,便把他们三人唤到床前,勉强坐起,对他们说道:“你们虽未授室成家,但也都不小了,所以我死之后,已可放心得下。”
诸公弼一语未了,诸天香姊弟已泪流满面,齐声哭着说道:“爹!你不要说这种话,我们不要你死,你是会好起来的,爹!我们要你活着,我们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孔广生更是涕泪滂沱,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诸公弼笑道:“痴儿女,偌大年纪,还不懂事吗?人生上寿百年,谁能无死?大限来时,谁也不能躲过,死既然是必须经过的一条路,则死又有什么可悲呢?何况‘世无不散之筵席’,到头来终就要分别的,别哭了吧,听我说话。”
他三人哪里忍耐得住,反倒放声大恸起来。
诸公弼看了,不禁愁眉,猛然一声大喝道:“我的时间,所剩无多,难道你们还不能让我安心地向你们交代几句吗?这样哭哭啼啼,徒作小儿女之态,不独于事无补,更会扰乱我心,这难道就是你们对我的孝顺吗?”
三人听了,不敢再哭,好半晌之后,方才强行忍住,勉收悲声。
诸公弼也停了半天,这才擦去眼泪说道:“广生从我,三四年于兹,大概只知道我原籍诸暨,其他一概不得而知吧?”
孔广生点头答是。
诸公弼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难怪,别说是你了,便连天香天寿,也是一无所知呐。”
说到这儿,想了一想然后才继续说道:“我之所以移居来此,本为逃世,想让自己与草木同朽,不再提起那段荒唐伤心的往事,所以一直没有与你们言讲,可是时至今日,死期将至,又觉得不把从前的罪过弥补过来,便不能心安,但是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才决定告诉你们知道,要你们来替我了却心愿,你们能答应我吗?”
诸天寿含悲应是,孔广生道:“师父视弟子如子,恩重如山,弟子虽粉身碎骨,亦难图报于万一,师父有命,只管吩咐,弟子虽赴汤蹈火,也一定要完成师父的心愿。”
诸公弼点头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诸天香奉上一杯茶,诸公弼喝过,又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我是个什么人呢?今年我已六十有七了,须知三十年前,我正是一个不为人齿的败家之子,诸氏门中的一个大罪人呐。”
三人听了,同吃一惊,面面相觑,不解所谓。
诸公弼已接着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诸公弼出身诸暨世家,父亲为人方正,服官数十年,积下了不少官囊,告老之后,便被诸家族人,公推为族长,掌管着一族中的公产,膝下就只生了诸公弼一个,因此不免稍嫌溺爱了一点。
诸公弼自小读书,颇受太史公之影响,倾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十五六岁上,便决心弃文习武,说是:“人生于世,当纵览山川形势,为生民解疾苦,焉能自暴自弃,终身局促于笔砚之间哉,官场如戏,更不足取。”
诸父心下虽然不愿意,但也拿他无法可想。
诸家本是书香门弟,对江湖武林,毫无往来,所以诸公弼虽然有心学武,不惜重金礼聘,又怎能拜到明师,那些毛遂自荐的,嘴里说得好听,其实哪有真才实学,不过是在江湖上混饭吃的朋友。
诸公弼就跟着他们学了一些花拳绣腿,还亏得他天赋好,肯用功,所以倒也被他练得能够纵跳八尺,横飞一丈,颇为津津自许。
诸公弼日常无事,又听他们吹些什么“金钟罩”、“铁布衫”、“童子功”什么的,说是要练这些功夫,便非童身不可。
诸公弼听得心神向往,哪管真假,便又决心不肯结婚起来。
诸父诸母已是五十开来的人,抱孙心切,但诸公弼哪里肯应,一拖再拖,诸公诸母忍无可忍,便和诸公弼硬生生的吵了几次,诸公弼无可奈何,这才勉强答应,结婚的那年,已是二十二岁了。
新娘也是个大家小姐,生性贤淑,品貌端庄,但诸公弼结婚是出于万不得已,一心仍在童子功上,哪里肯和她真正的实行周公之礼,一连三年,新娘犹未作茧,诸父母便不由得又怪罪起新娘来,日常絮絮滔滔,刺刺不休。
新娘无奈,才隐约把诸公弼不和她同房的事,告诉了婆婆,诸父诸母,因此又和诸公弼不断争吵,但天下事可强迫得来,这件事却是别人做不得主的,所以诸父诸母,也自无法,气在心头,不上三年,诸父便一病去世。
说着几个纵跳,便到门前,只见孔广生面带愁容,一身憔悴地走了出来,见着诸天寿便叫他小声说话,说是:“别惊醒了我母亲。”
诸天寿不知所以,问道:“伯母她怎么啦?”
孔广生紧蹙双眉,凄然说道:“家母旧疾又作,已经有三天了。”言毕热泪满眶,莹莹欲滴。
这时,孔母在屋里轻咳一声,孔广生连忙舍了诸天寿,跑了进去。
诸天寿跟进去一看,孔母卧在床上,问孔广生道:“是谁来了?”
诸天寿上前一步说道:“伯母!是小侄奉家父之命,来看你了。”
孔母道:“又麻烦你来走一趟,我不要紧,回去替我向令尊道谢。”话未说完,已咳得面红耳赤,喘做一堆。
孔广生连忙抱住孔母,替孔母轻轻揉胸,急着说道:“娘!您不要开口说话,您看,又咳成这样了,天寿弟不是外人,不会见怪我们的。”说着向诸天寿示意,要他快走。
诸天寿会意,也不再留,只低低的对广生说了一句:“你不要作急,我回去让父亲来替伯母看病。”说完便转身飞奔回家。
诸公弼听说,便带着药箱赶到接天峰下,孔广生接住,诸公弼把孔母一看,脸色潮红,便自吃惊,再一切脉,寸关尺都乱了位置,细如悬丝,心下有数,但不敢说出口来,只低着头沉吟不语。
孔广生在一旁已迫不及待的问道:“师父!家母的病不要紧吧?这次象咳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诸公弼眼看着孔广生,想了一想,才转出笑脸,对他说道:“你放心好了,令堂目前还不要紧,我会尽我之力,来替她医治的。”
孔广生焦急之中,也没听出诸公弼言外之音,只听到了“放心”,“不要紧”几个字,他相信诸公弼不会骗他,这才心下一宽,对诸公弼说道:“那么我便在家里照应几天,等家母痊愈了,再去上学好不好?”
诸公弼心下酸楚,口中答应,不再说话。
孔母虽说病倒在床,但心下非常清楚,看了诸公弼两眼,转头对孔广生说道:“你去山上竹园里,拔点竹笋,留师父在这里吃饭。”
诸公弼正要拦阻,孔母以目示意,诸公弼明白她的意思,也便看着孔广生出门而去,没再拦阻。
孔母停了一停,非常微弱的说道:“广儿走远了。”
诸公弼就着窗口一看,点了点头。
孔母又等一阵咳嗽过去,这才说道:“师父!妇人便把广儿拜托你了。”
诸公弼正容答道:“你请放心,公弼自当尽力,视他如子。”
孔母沉吟了一下,流下两行热泪,凄然说道:“广儿能得师父这样厚爱,是他的福份,妇人本可放心,撒手不管,只是寒门人丁衰薄,仗他延宗,改姓之后,妇人将如何对他父亲交代于地下呢?”
诸公弼连忙说道:“请别误会,公弼虽深爱令郎,但绝不敢如此欺心,何况公弼已有子女各一,小女亦已及笄,长于令郎一岁,倘蒙不弃的话……”说到这儿,略停了停,才接着说道:“不过这件事还得在三年之后才能成为事实,暂且留待将来再谈吧,公弼言出算数,你请放心。”
孔母这才展开眉头,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那么我叫广儿等这里事了,便搬到师父家去同住吧。”
诸公弼点头答应,说道:“理应如此,只是其他的话,可以暂时不要对他言明,他年纪还小,学业要紧,听了之后,难免分心,反倒不好,不过一切都有公弼做主,你不必再事顾虑,安心养病才好。”
孔母微笑说道:“我都知道,病已深入膏肓,就是这几天之内的事了,身后家徒四壁……”
诸公弼不等孔母说完,便接口说道:“这一点你也可以放心,都有公弼负责,绝不叫令郎为难。”
孔母说道:“妇人也知道非仰仗师父不可,大德不言谢,一切都要烦劳师父了。”
二人说到这儿,孔广生已抱着竹笋和野菜回来,便都截住不语。
三五天后,孔母便溘然长逝,直把个孔广生哭得惊天动地,骨立神销。
所幸孔母的衣棺衾椁,已由诸公弼暗暗置备停当,孔广生亲视含殓,遵礼成服,一切顺利。
停灵七天之后,诸公弼做主落葬,孔广生在墓旁筑了一间小小的茅篷住下。
诸公弼怕孔广生悲痛过度,又派诸天寿来做陪伴,连每日三餐,也叫诸天香做好与他们送去,孔广生固辞不获,也便领受。
终七之日,诸公弼备办了祭礼,来到孔母墓前,对孔广生说道:“今天你可向你母祭奠一番,叩别之后,便跟我回去吧。”
孔广生哪肯答应,垂泪说道:“师父深情,弟子心领,但三年庐墓,乃人事我亲之道,所以弟子实在不能如命,还请师父见恕。”
诸公弼道:“你的话虽然不错,但这样做却是出于你母之遗命呀!”
孔广生道:“母命虽不敢违,然弟子那能忍心遽离母亲而他去呢?”说罢大哭不止。
诸公弼劝了半天,孔广生还是不肯答应。诸公弼无可奈何,只好说道:“倘你一定不肯随我回去,那我便移家来此就你好了。”
孔广生听诸公弼说这话,心下非常为难。
诸天寿已急不可待的在一旁说道:“广生哥!你就听我父亲的话,跟我们回去吧,好在两地相距不远,你若想念伯母,我以后每天陪你来一趟如何?”
说完也不等孔广生开口,已动手三拉两扯,把那间小茅篷拆得干干净净。
孔广生不胜其情,这才在孔母墓前,跪倒大哭一场,然后收拾,随同诸公弼回去,从此便住在诸公弼的家里,和诸天寿二人更是形影不离。
诸天香对孔广生也非常之好,把孔广生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孔广生的衣服鞋袜,浆洗缝连,都由她一手包办,孔广生也和诸天寿一样的叫她姊姊,所以孔广生毫无寄居人家之感,过得非常温暖亲切。
一晃又是二年,这二年之中,诸公弼除了每年带着他们三人,去诸暨春秋祭扫而外,便埋首孔家村中精心传授他们的武艺,因此孔广生和诸天寿已尽得诸公弼的绝学真传,连诸天香都成了个中好手,一身轻功,直欲驾临孔广生与诸天寿二人之上。
但诸公弼却严辞厉色的一再告诫,不准他们在人前显露丝毫,所以这一家四口,虽都具有绝学武功,但孔家村中,并无一人得知。
这时诸天香已是芳龄二九,正如三春桃李,多情时节,和孔广生长日相处,便不由得对这位小一岁的师弟发出了情愫,问暖嘘寒,备极用心,甚至有时候比对待诸天寿还要关切,引得诸天寿非常之不服气。
但诸天香和孔广生都是一片纯洁,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来,可是诸公弼看在眼里,已自明白,心中暗喜,只因为孔广生孝服未满,所以仍未把此事提出,免得他们二人不好意思。
这一天,正是三伏盛暑,流火烁金,孔广生和诸天寿二人打从外面回来,满身是汗。
诸天香为他们舀水洗过脸,对诸天寿说道:“弟弟!茶壶里我替你留着凉茶,你自己去倒着喝吧。”
说完话看着诸天寿转身倒茶去时,一牵孔广生的衣袖,做了个眼色,要孔广生跟着她去。
孔广生不知何事,便跟着诸天香来到厨房,问道:“姊姊!你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诸天香嫣然一笑,且不开口,从大水缸里取出一碗蜜露来,递在孔广生手中,说道:“你喝了吧,看好是不好?”
孔广生接过一尝,香甜可口,满颊芬芳,且其凉震齿,暑意全消,不由得极口赞道:“美极了,真美极了,姊姊!这是那儿来的,是你调制的吗?”
诸天香点点头道:“你觉得好,过一天我再做给你吃。”说着咬住嘴唇,微微含笑。
孔广生说了一声“好”,端着碗转身就走。
诸天香一把拉住,说道:“你哪儿去,就只剩下这一碗,你就在这儿喝了吧,要是被天寿看到了,你又吃不成了。”
诸天香语声未歇,门外已跳进一个人来,说道:“不行,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大家吃,为什么要瞒着我!”说着已从孔广生手中把碗夺去,孔广生和诸天香一看,不是诸天寿,还是哪个?
诸天寿一看碗中的蜜露,接着说道:“好哇!有这么好的东西,还想瞒着不给我吃,我今儿便非吃不可。”说着把碗送到嘴边便喝。
诸天香一急,又从诸天寿手中把碗夺去说道:“也没见过你这种馋痨鬼似的人,见了什么都要吃,这是刚才人家给爹送来两瓶蜂蜜,叫我调一碗给他尝尝,就多了这一点,偏叫你看到了,又要来抢,这么大的人了,也不害臊,真的要吃的话,不会告诉我,过一天等我高兴的时候,多调制一点尽你吃个够,还不行吗?”
诸天寿哪里肯依,就又说道:“你说我不害臊,我且问你,为什么这一碗蜜露便应该广生哥吃,而我不该吃?为什么广生哥便能吃蜜露,而我就只配喝凉茶?为什么我们两个都是你的弟弟,而你只和他好,不对我好,要这么偏心呢?你说!你倒是说出个道理来我听听。”
诸天寿这一催问,诸天香哪里回答得出。
孔广生见他们姊弟二人闹着,也不开口,只微微含笑,站在一边。
就在这时,诸公弼已走了进来说道:“说给我听听吧,让我来评评理,是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好呢?”
诸天寿一指孔广生和诸天香说道:“是他们两个……”
诸公弼不等诸天寿说完,看了诸天香和孔广生一眼,轻抚诸天寿的头说道:“是他们两个?傻孩子,你怎么能老是夹在他们两个中间呢?”
孔广生和诸天香二人,情窦早开,不过因为天性纯洁自己并未发觉,现在听到诸公弼这两句话,心中同时一震,窍灵立被拨开,即刻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来,两人不由得相顾一视,目光才接,又闪电般的同时把头转开。
诸公弼便格外的大笑起来。
诸天香哪还站得住脚,红生两颊,撒娇似的喊声“爹”,说一句:“我不来了!”便一转身,甩着一条乌光漆黑似的长辫子,逃也似的奔出屋外,连蜜露也顾不得了。
孔广生也觉得很难为情。
但二人灵犀一点,从此互通,只是在形迹上,倒反而比过去拘谨起来。
当年冬天,诸公弼深夜冒雪出门,去替人治病备受风寒,当时仗着体质好,也未曾注意,寒凝五内,没有几天,便发作开来,诸公弼仍未介意,便自己抓了药,煎好服下。
俗语说得好:“自病不能自医”,诸公弼大意之下,竟使自己吃错了药,靠近七十年岁人,哪里还经受得起,第二天便卧床不起。
这一来可把孔广生和诸天寿诸天香三个忙坏了,昼夜衣不解带,侍奉汤药,但仍无济于事,诸公弼的病,仍然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
他三人概得诸公弼真传,当然也懂得医道,会诊之后,用尽方法,依旧是一筹莫展,转眼又过新年,这年固然没能过好,而诸公弼的病,也日趋恶化,连诸公弼自己都知道必定不起了。
这一天,便把他们三人唤到床前,勉强坐起,对他们说道:“你们虽未授室成家,但也都不小了,所以我死之后,已可放心得下。”
诸公弼一语未了,诸天香姊弟已泪流满面,齐声哭着说道:“爹!你不要说这种话,我们不要你死,你是会好起来的,爹!我们要你活着,我们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孔广生更是涕泪滂沱,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诸公弼笑道:“痴儿女,偌大年纪,还不懂事吗?人生上寿百年,谁能无死?大限来时,谁也不能躲过,死既然是必须经过的一条路,则死又有什么可悲呢?何况‘世无不散之筵席’,到头来终就要分别的,别哭了吧,听我说话。”
他三人哪里忍耐得住,反倒放声大恸起来。
诸公弼看了,不禁愁眉,猛然一声大喝道:“我的时间,所剩无多,难道你们还不能让我安心地向你们交代几句吗?这样哭哭啼啼,徒作小儿女之态,不独于事无补,更会扰乱我心,这难道就是你们对我的孝顺吗?”
三人听了,不敢再哭,好半晌之后,方才强行忍住,勉收悲声。
诸公弼也停了半天,这才擦去眼泪说道:“广生从我,三四年于兹,大概只知道我原籍诸暨,其他一概不得而知吧?”
孔广生点头答是。
诸公弼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难怪,别说是你了,便连天香天寿,也是一无所知呐。”
说到这儿,想了一想然后才继续说道:“我之所以移居来此,本为逃世,想让自己与草木同朽,不再提起那段荒唐伤心的往事,所以一直没有与你们言讲,可是时至今日,死期将至,又觉得不把从前的罪过弥补过来,便不能心安,但是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才决定告诉你们知道,要你们来替我了却心愿,你们能答应我吗?”
诸天寿含悲应是,孔广生道:“师父视弟子如子,恩重如山,弟子虽粉身碎骨,亦难图报于万一,师父有命,只管吩咐,弟子虽赴汤蹈火,也一定要完成师父的心愿。”
诸公弼点头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诸天香奉上一杯茶,诸公弼喝过,又继续说道:“你们以为我是个什么人呢?今年我已六十有七了,须知三十年前,我正是一个不为人齿的败家之子,诸氏门中的一个大罪人呐。”
三人听了,同吃一惊,面面相觑,不解所谓。
诸公弼已接着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诸公弼出身诸暨世家,父亲为人方正,服官数十年,积下了不少官囊,告老之后,便被诸家族人,公推为族长,掌管着一族中的公产,膝下就只生了诸公弼一个,因此不免稍嫌溺爱了一点。
诸公弼自小读书,颇受太史公之影响,倾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十五六岁上,便决心弃文习武,说是:“人生于世,当纵览山川形势,为生民解疾苦,焉能自暴自弃,终身局促于笔砚之间哉,官场如戏,更不足取。”
诸父心下虽然不愿意,但也拿他无法可想。
诸家本是书香门弟,对江湖武林,毫无往来,所以诸公弼虽然有心学武,不惜重金礼聘,又怎能拜到明师,那些毛遂自荐的,嘴里说得好听,其实哪有真才实学,不过是在江湖上混饭吃的朋友。
诸公弼就跟着他们学了一些花拳绣腿,还亏得他天赋好,肯用功,所以倒也被他练得能够纵跳八尺,横飞一丈,颇为津津自许。
诸公弼日常无事,又听他们吹些什么“金钟罩”、“铁布衫”、“童子功”什么的,说是要练这些功夫,便非童身不可。
诸公弼听得心神向往,哪管真假,便又决心不肯结婚起来。
诸父诸母已是五十开来的人,抱孙心切,但诸公弼哪里肯应,一拖再拖,诸公诸母忍无可忍,便和诸公弼硬生生的吵了几次,诸公弼无可奈何,这才勉强答应,结婚的那年,已是二十二岁了。
新娘也是个大家小姐,生性贤淑,品貌端庄,但诸公弼结婚是出于万不得已,一心仍在童子功上,哪里肯和她真正的实行周公之礼,一连三年,新娘犹未作茧,诸父母便不由得又怪罪起新娘来,日常絮絮滔滔,刺刺不休。
新娘无奈,才隐约把诸公弼不和她同房的事,告诉了婆婆,诸父诸母,因此又和诸公弼不断争吵,但天下事可强迫得来,这件事却是别人做不得主的,所以诸父诸母,也自无法,气在心头,不上三年,诸父便一病去世。
相关热词搜索:云天剑华录
下一章:第二章 施奸谋赌棍布陷阱 嘱后事侠隐知数终
上一章: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