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谗里谗再召回都 痴中痴还想献关
2025-07-07 作者:冯玉奇 来源:冯玉奇作品集 点击:
且说金花和徐岱两人,正在帐中饮酒说情,金花要保举徐岱做先锋,徐岱却回答不愿意,金花奇怪得很,因又急急问道:“那么你可是要保举做个元帅?”
徐岱摇头道:“更不愿干了。”
金花道:“这是什么话?先锋不愿意,元帅也不愿意干,那你情愿做个部将吗?”
徐岱道:“做了先锋不是要犯罪的吗?做了元帅也是要削职的,那不还是不做好吗?”
金花见他说的是为了这个原因,不觉咯咯地笑着,秋波横他一眼,伸手过去,在徐岱的脸上拧了一把,笑道:“你真是个傻子!你见陶先锋犯罪,陶元帅削职,你以为做先锋、做元帅的一定要这样吗?”说罢,哧哧地笑弯了腰。
徐岱见她如此地放浪形骸,心中恼怒十分,但是为了要探听她通敌消息,只得忍耐着,便又答道:“先锋、元帅并非不可干,只是国中的先锋、元帅怕干。”
金花听了,便望着他又道:“你这话愈说愈奇怪了,你难道还想做国外的元帅不成?”
徐岱听了,并不回答,却凝视着她只管憨憨傻笑。金花道:“咦,你怎么又不说话了?”
徐岱道:“末将不敢说。”
金花心里一动,因笑道:“这里并无外人,你且说给我听听,不妨事的。”
徐岱假装支支吾吾一会儿,道:“我喜欢老总兵这人,我想到关外见老总兵去。”
金花一听,心中暗喜,一面劝他喝酒,一面笑吟吟地问道:“你这话可是真的吗?”
徐岱正色道:“在娘娘面前,末将怎敢说谎?”
金花笑道:“那么你请再喝几杯,我们等会儿再一同长谈吧。”
徐岱见金花说这话时眼儿似水,春上眉梢,在烛光下映着的粉颊,更是娇艳无比,徐岱佯作不知,道:“末将酒已够了,不能再喝,娘娘如没有吩咐,末将就此告退。”
金花听了,急急地阻止,叫起来道:“咦,咦,徐将军你且慢走,我有话呢。”
徐岱听了,只得站住道:“娘娘请说。”
金花却又含羞十分,好像欲语还停的神气,最后方始抿嘴娇声说道:“你……你今夜不住在这儿,还要回去吗?你回去了,我不是要更寂寞死人吗?”
徐岱暗想:你这不要脸的女人,倒亏你说得出,因正色道:“娘娘留末将住在帐里,倘被全营的将士知道了,不是大家都很难为情吗?”
金花走进他的身旁,红晕着脸,索性老着面皮道:“这你也太胆小了,就是知道也不要紧,只说机密事同你商酌好了。”
徐岱道:“倘被元帅知道了,末将可没有这个胆量。”
金花将纤手在他肩上一拍,笑道:“元帅乃是我的姊姊,这更加不要紧了。我们姊妹俩有什么事不说?你不信,且瞧着吧,过几天便又有新局面瞧了,只是你今夜是不能回去的。”
徐岱因道:“娘娘要我不回去也可以,且先把新局面说给我知道,那我才放得下心住下哩。”
金花道:“我就告诉你……”
说到这里,觉得这事太大了,现在终不能说,且等入了幕再告也不迟,因挽了他手,笑着转口道:“这些事我们且慢些说,总之我心里是很喜欢你,你只要称了我的心,我终给你许多好处,绝不会陷害你的。但你必须听从我的话,今夜伴我在这儿吧。”
徐岱见她竟如此不顾廉耻,听从又不是,翻脸又不是,因说道:“娘娘的意思,我已明白了,娘娘要末将服侍娘娘,末将并非不答应,因娘娘乃金枝玉叶之躯,末将实在不敢。我的意思,还是明天晚上我们再谈吧。此刻时已不早,恐诸将见疑,我就回营去了。”
金花待要把他拖住,却早给徐岱溜到营外去了。
再说杨国芳的家将杨寿自跟随满洲使臣到潼关探听消息,他便来往关内关外,只等满洲发兵入寇。朝廷命陶家兄弟带兵前往,总兵献关反而失败等事情,随时报告国芳知道。国芳叫他不用回京,继续打听,杨寿便扮作小贩,在军营里进出,久之兵士们都认识他。只是陶家兄弟都已不在,元帅、先锋早已变成了苏家姊妹了。徐岱自听到玉花、金花两人通敌的话,他便暗中向军士们传说,嘱大家留心侦察,谨防有献关举动。这个消息又传到杨寿耳中,他便急急背地回京,向国芳尽情报告。国芳知文灿、文彬完全冤枉,但即是自己对头,他便欲作一网打尽的念头。这时忠贤早已解文灿进京,由三法司审问,叫他把文彬交出。文灿说文彬失踪,本人实并不知晓,因此狱久不决,只得将文灿暂押天牢。国芳既得杨寿报告,说苏家两位娘娘和洪明果有通敌行为,他便沉思半天,想这事怎样奏本呢。后来心生一计,他便向忠贤说知此事,叫他向皇上面前劝圣上赶紧召回二妃,一面另派大员前往督师。忠贤答应。
这天天启齐巧住在海棠宫,和琼妃谈说玉、金二妃的事情,忠贤在房,便趁机进言道:“皇上同娘娘在此快乐,不晓得皇上还记得冰天雪地里尚有两个娘娘在怨着皇上哩。”
天启一听,连忙问道:“你上次到潼关,果听见两位娘娘怨朕吗?”
忠贤道:“这样冷的天,居在深宫尚且不见得暖,何况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丢在外边,圣上自己想想,要不要怨呢?”
天启道:“我也甚记挂二妃。”
琼妃一听,她原不知爸爸和妹妹是有心通敌,所以笑向天启说:“那么万岁爷就召他们回来吧。”
天启答应,因此在第二日临朝,他便对国芳问道:“朕今欲把二妃召回,不知统兵征满,更有何人可以当此重任?”
国芳一听,连忙躬身奏道:“现有山海关总兵袁国瑞之弟袁邦瑞,乃是个富有韬略、文武全才之人,圣上命他前去,必能胜任。”
天启一听大喜,便即下旨,命袁邦瑞前赴潼关,替回二妃,即日进京。
原来袁邦瑞乃是个著名的绣花枕头烂草包,胸中一无本领,平日仗着乃兄,富比敌国,所以他向国芳、忠贤两人处运动一官半职,情愿馈送二十万银子,给两人受用。国芳、忠贤得此运动费,所以就一口地答应保举他。不料此时恰巧来报二妃勾通苏洪明献关,因此他把这个差使便保举了他,看似为公,实在全是为私。
再说那袁邦瑞奉命下朝,带领一班随从武官,即日起程,前赴潼关进发。那时苏洪明已和福汗订好条约一纸,条约上写明以潼关一座和女儿两个交换镶蓝公爵,并立两女为福晋,事成之后,双方不得反悔,元帅土谷钝证明,外面还写“满苏条约”四字。此等似通非通的条约,叫人见了,真要笑破肚子。那时苏洪明眼巴巴地只等做个镶蓝旗公爵。玉花、金花天天盼着做福晋。不料,就这个时候,朝廷忽然着个袁邦瑞下来,把二妃即日召回进京。这样的迅雷不及掩耳,玉花、金花又哪里料想得到,所以只好一面迎着圣旨,一面交卸帅印。这时离献关的日期,还差三天。徐岱知道大元帅又换了一个姓袁的,心中暗暗代朝廷欣幸。一时大小将士,参见过新元帅袁邦瑞。这里玉花、金花整理行装,预备回京。玉花向金花道:“朝廷突然前来召回,难道我们的事已被皇上知道了吗?”金花沉思一会儿道:“不见得,邦瑞他不是说因为皇上想念我们,所以召我们回京的?”
玉花摇头道:“要想做福晋恐怕是不能够了。”
金花道:“这事本来太无情,皇上待我们不薄啊。”
玉花听了,也不觉赧然。且说邦瑞、徐岱等众将送二妃回京,大家忙乱一回,方才各自归营。徐岱、陈忠、王雷、赵翼大家聚在一起,暗地议论着道:“朝廷把这个大元帅真好比儿戏一般,好好的陶元帅、陶先锋,他偏偏不用,却换了个女将军。现在突然间又换了这个袁大帅。不晓得这个袁大帅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四人正在议论,忽听里面传出将令,叫徐岱、陈忠进见。徐、陈一听,慌忙走到中军,只见袁邦瑞坐在上面。徐、陈参见已毕,邦瑞道:“二位娘娘进京,所以先锋一职,本帅特命徐岱为正先锋,陈忠为副先锋,须要小心防守,不得疏忽。”
徐岱这时心中又喜又愁,但元帅既已有命,也只好谢过再说。二人当时退下,陈忠便向徐岱贺喜道:“老弟高升可贺得很。”
徐岱道:“全仗老兄帮忙,但现在还不是贺喜的时候哩。”
陈忠一怔道:“此话怎讲?”
徐岱便向陈忠耳边低声道:“你不知道,再过三天,恐怕满兵要举行大总攻哩。这我们责任是何等重大。”
陈忠忙道:“老弟何以知道?”
徐岱便把苏洪明通敌献关之事约略说了一遍。陈忠道:“这事老弟既然早已知道,为何现在不报告袁大元帅呢?”
徐岱道:“苏元帅、苏先锋乃圣上的宠妃,万一报告失实,不是就有杀身之祸吗?所以我们虽然知道此事,只是不好直说,好在二妃既已回京,献关之事也就不会成功。不过,我们非小心防范不可。”
陈忠点头道:“这话倒是真的。”
两人一面说,一面早已回到自己营中,徐岱便暗暗传令,调拨士兵五十名,潜伏在东南山冈上面,瞭望满营中有无调动。日间则以举烟为号,夜间则以放火为号,使大营中可以准备迎战。兵士们答应前去。徐岱一面又报告邦瑞道:“有准确消息,满兵定于某日当大举抢关,请元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赶快准备。末将刻已在山上派有五十名兵士,专司瞭望,窥探满营消息,倘有动静,随时报告。”
邦瑞一听,颇赞徐岱精细能干,嘱再前去探听。第一日没有动静,第二日又没有动静,到了第三日的早晨,那土山上的兵士,果然举起一阵黑烟。徐岱一见,知满营必已拨兵预备前来抢关,便急忙通报大元帅袁邦瑞。邦瑞遂连忙遣将调兵,暗暗埋伏,预备迎头痛击。徐岱在营中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土山上的黑烟,一阵阵地直冒,只是不曾断过,直到天已昏黑,烟早又变为融融火光,照耀长空。徐岱、陈忠当下又各附耳说了一阵,吩咐军士们一更造饭,二更出发。陈忠引兵一支伏在营右,徐岱引兵一支伏在土山左近,只等满兵到来。
再说苏洪明上次献关,中了左斗南的计策,变成弄巧反拙,现在探得左斗南也不在营中,自己两个女儿一个掌着帅印,一个拜为先锋,全军大权都在她手。况且,福汗那边也早已接洽停当,如此千稳万妥,我苏洪明带兵前去,那通关虽险,不是也稳稳在我的掌中吗?洪明想罢,心中万分喜悦,他便引兵在前,很得意地乘着月色,向土山一边骑马而来。
徐岱见第一路军为首一员大将,年约五十,手执大刀,耀武扬威的,正是苏洪明。徐岱且放过了他,往后便是一队一队的满兵,打着旗号,乃是第二路军,带兵的大将,是副先锋木牢牢。徐岱等木牢牢马过,他便引军而出,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便向木牢牢的背后一枪刺来。木牢牢冷不防有此一枪,慌忙拨转马头。这时明兵早又战鼓如雷,火光冲天,杀敌震地。木牢牢大吃一惊,只见火光下一面大旗上写一个“先锋徐”。木牢牢更是惊讶万分,暗想明军先锋乃是苏洪明女儿苏金花,怎么这里又埋伏了一个徐先锋,因便大声问道:“你是哪里来的狗头,敢在此冒充先锋?”
徐岱见他误会,心中暗暗好笑,也就不与搭话,挥军冲杀,把木牢牢的第二路军杀得七零八落。木牢牢正在暗暗叫苦,突见后面有大队人马到来,把包围自己的明军也紧紧包围起来。明军只有五千人马,一时不敌,纷纷向东溃退,原来后面的大军正是大元帅土谷钝。因为此次与苏家父女结成献关条约,自己乃是证人,所以不但土谷钝大元帅一齐前来,即福汗的御林军也跟在后面。当时土谷钝一见明兵包围本帅部兵,心中勃然大怒,当即挥动大军,把徐岱的一支兵马一层层包围起来。木牢牢见大帅救兵已到,心中大喜,遂引残部向后反攻。这样前后夹攻,徐岱哪里抵挡得住,只得奋力挥动大刀,预备打开一条血路,杀出重围。但是满兵愈杀愈多,四面围得水泄不通。正在危急万分,突见外面有一个美貌的女将军单枪匹马,杀奔军中,锐不可当,见了满兵,好像切瓜斩草,满兵无不纷纷溃退。徐岱得此女子相救,遂突围而出。土谷钝一见,大吃一惊,大骂苏老贼,欺吾太甚,他既说和女儿说好了,怎么她的女儿倒反来相救呢?看来我主中了他的奸计了。要知救徐岱的女子究竟是何人,且瞧下回再详。
徐岱摇头道:“更不愿干了。”
金花道:“这是什么话?先锋不愿意,元帅也不愿意干,那你情愿做个部将吗?”
徐岱道:“做了先锋不是要犯罪的吗?做了元帅也是要削职的,那不还是不做好吗?”
金花见他说的是为了这个原因,不觉咯咯地笑着,秋波横他一眼,伸手过去,在徐岱的脸上拧了一把,笑道:“你真是个傻子!你见陶先锋犯罪,陶元帅削职,你以为做先锋、做元帅的一定要这样吗?”说罢,哧哧地笑弯了腰。
徐岱见她如此地放浪形骸,心中恼怒十分,但是为了要探听她通敌消息,只得忍耐着,便又答道:“先锋、元帅并非不可干,只是国中的先锋、元帅怕干。”
金花听了,便望着他又道:“你这话愈说愈奇怪了,你难道还想做国外的元帅不成?”
徐岱听了,并不回答,却凝视着她只管憨憨傻笑。金花道:“咦,你怎么又不说话了?”
徐岱道:“末将不敢说。”
金花心里一动,因笑道:“这里并无外人,你且说给我听听,不妨事的。”
徐岱假装支支吾吾一会儿,道:“我喜欢老总兵这人,我想到关外见老总兵去。”
金花一听,心中暗喜,一面劝他喝酒,一面笑吟吟地问道:“你这话可是真的吗?”
徐岱正色道:“在娘娘面前,末将怎敢说谎?”
金花笑道:“那么你请再喝几杯,我们等会儿再一同长谈吧。”
徐岱见金花说这话时眼儿似水,春上眉梢,在烛光下映着的粉颊,更是娇艳无比,徐岱佯作不知,道:“末将酒已够了,不能再喝,娘娘如没有吩咐,末将就此告退。”
金花听了,急急地阻止,叫起来道:“咦,咦,徐将军你且慢走,我有话呢。”
徐岱听了,只得站住道:“娘娘请说。”
金花却又含羞十分,好像欲语还停的神气,最后方始抿嘴娇声说道:“你……你今夜不住在这儿,还要回去吗?你回去了,我不是要更寂寞死人吗?”
徐岱暗想:你这不要脸的女人,倒亏你说得出,因正色道:“娘娘留末将住在帐里,倘被全营的将士知道了,不是大家都很难为情吗?”
金花走进他的身旁,红晕着脸,索性老着面皮道:“这你也太胆小了,就是知道也不要紧,只说机密事同你商酌好了。”
徐岱道:“倘被元帅知道了,末将可没有这个胆量。”
金花将纤手在他肩上一拍,笑道:“元帅乃是我的姊姊,这更加不要紧了。我们姊妹俩有什么事不说?你不信,且瞧着吧,过几天便又有新局面瞧了,只是你今夜是不能回去的。”
徐岱因道:“娘娘要我不回去也可以,且先把新局面说给我知道,那我才放得下心住下哩。”
金花道:“我就告诉你……”
说到这里,觉得这事太大了,现在终不能说,且等入了幕再告也不迟,因挽了他手,笑着转口道:“这些事我们且慢些说,总之我心里是很喜欢你,你只要称了我的心,我终给你许多好处,绝不会陷害你的。但你必须听从我的话,今夜伴我在这儿吧。”
徐岱见她竟如此不顾廉耻,听从又不是,翻脸又不是,因说道:“娘娘的意思,我已明白了,娘娘要末将服侍娘娘,末将并非不答应,因娘娘乃金枝玉叶之躯,末将实在不敢。我的意思,还是明天晚上我们再谈吧。此刻时已不早,恐诸将见疑,我就回营去了。”
金花待要把他拖住,却早给徐岱溜到营外去了。
再说杨国芳的家将杨寿自跟随满洲使臣到潼关探听消息,他便来往关内关外,只等满洲发兵入寇。朝廷命陶家兄弟带兵前往,总兵献关反而失败等事情,随时报告国芳知道。国芳叫他不用回京,继续打听,杨寿便扮作小贩,在军营里进出,久之兵士们都认识他。只是陶家兄弟都已不在,元帅、先锋早已变成了苏家姊妹了。徐岱自听到玉花、金花两人通敌的话,他便暗中向军士们传说,嘱大家留心侦察,谨防有献关举动。这个消息又传到杨寿耳中,他便急急背地回京,向国芳尽情报告。国芳知文灿、文彬完全冤枉,但即是自己对头,他便欲作一网打尽的念头。这时忠贤早已解文灿进京,由三法司审问,叫他把文彬交出。文灿说文彬失踪,本人实并不知晓,因此狱久不决,只得将文灿暂押天牢。国芳既得杨寿报告,说苏家两位娘娘和洪明果有通敌行为,他便沉思半天,想这事怎样奏本呢。后来心生一计,他便向忠贤说知此事,叫他向皇上面前劝圣上赶紧召回二妃,一面另派大员前往督师。忠贤答应。
这天天启齐巧住在海棠宫,和琼妃谈说玉、金二妃的事情,忠贤在房,便趁机进言道:“皇上同娘娘在此快乐,不晓得皇上还记得冰天雪地里尚有两个娘娘在怨着皇上哩。”
天启一听,连忙问道:“你上次到潼关,果听见两位娘娘怨朕吗?”
忠贤道:“这样冷的天,居在深宫尚且不见得暖,何况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丢在外边,圣上自己想想,要不要怨呢?”
天启道:“我也甚记挂二妃。”
琼妃一听,她原不知爸爸和妹妹是有心通敌,所以笑向天启说:“那么万岁爷就召他们回来吧。”
天启答应,因此在第二日临朝,他便对国芳问道:“朕今欲把二妃召回,不知统兵征满,更有何人可以当此重任?”
国芳一听,连忙躬身奏道:“现有山海关总兵袁国瑞之弟袁邦瑞,乃是个富有韬略、文武全才之人,圣上命他前去,必能胜任。”
天启一听大喜,便即下旨,命袁邦瑞前赴潼关,替回二妃,即日进京。
原来袁邦瑞乃是个著名的绣花枕头烂草包,胸中一无本领,平日仗着乃兄,富比敌国,所以他向国芳、忠贤两人处运动一官半职,情愿馈送二十万银子,给两人受用。国芳、忠贤得此运动费,所以就一口地答应保举他。不料此时恰巧来报二妃勾通苏洪明献关,因此他把这个差使便保举了他,看似为公,实在全是为私。
再说那袁邦瑞奉命下朝,带领一班随从武官,即日起程,前赴潼关进发。那时苏洪明已和福汗订好条约一纸,条约上写明以潼关一座和女儿两个交换镶蓝公爵,并立两女为福晋,事成之后,双方不得反悔,元帅土谷钝证明,外面还写“满苏条约”四字。此等似通非通的条约,叫人见了,真要笑破肚子。那时苏洪明眼巴巴地只等做个镶蓝旗公爵。玉花、金花天天盼着做福晋。不料,就这个时候,朝廷忽然着个袁邦瑞下来,把二妃即日召回进京。这样的迅雷不及掩耳,玉花、金花又哪里料想得到,所以只好一面迎着圣旨,一面交卸帅印。这时离献关的日期,还差三天。徐岱知道大元帅又换了一个姓袁的,心中暗暗代朝廷欣幸。一时大小将士,参见过新元帅袁邦瑞。这里玉花、金花整理行装,预备回京。玉花向金花道:“朝廷突然前来召回,难道我们的事已被皇上知道了吗?”金花沉思一会儿道:“不见得,邦瑞他不是说因为皇上想念我们,所以召我们回京的?”
玉花摇头道:“要想做福晋恐怕是不能够了。”
金花道:“这事本来太无情,皇上待我们不薄啊。”
玉花听了,也不觉赧然。且说邦瑞、徐岱等众将送二妃回京,大家忙乱一回,方才各自归营。徐岱、陈忠、王雷、赵翼大家聚在一起,暗地议论着道:“朝廷把这个大元帅真好比儿戏一般,好好的陶元帅、陶先锋,他偏偏不用,却换了个女将军。现在突然间又换了这个袁大帅。不晓得这个袁大帅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四人正在议论,忽听里面传出将令,叫徐岱、陈忠进见。徐、陈一听,慌忙走到中军,只见袁邦瑞坐在上面。徐、陈参见已毕,邦瑞道:“二位娘娘进京,所以先锋一职,本帅特命徐岱为正先锋,陈忠为副先锋,须要小心防守,不得疏忽。”
徐岱这时心中又喜又愁,但元帅既已有命,也只好谢过再说。二人当时退下,陈忠便向徐岱贺喜道:“老弟高升可贺得很。”
徐岱道:“全仗老兄帮忙,但现在还不是贺喜的时候哩。”
陈忠一怔道:“此话怎讲?”
徐岱便向陈忠耳边低声道:“你不知道,再过三天,恐怕满兵要举行大总攻哩。这我们责任是何等重大。”
陈忠忙道:“老弟何以知道?”
徐岱便把苏洪明通敌献关之事约略说了一遍。陈忠道:“这事老弟既然早已知道,为何现在不报告袁大元帅呢?”
徐岱道:“苏元帅、苏先锋乃圣上的宠妃,万一报告失实,不是就有杀身之祸吗?所以我们虽然知道此事,只是不好直说,好在二妃既已回京,献关之事也就不会成功。不过,我们非小心防范不可。”
陈忠点头道:“这话倒是真的。”
两人一面说,一面早已回到自己营中,徐岱便暗暗传令,调拨士兵五十名,潜伏在东南山冈上面,瞭望满营中有无调动。日间则以举烟为号,夜间则以放火为号,使大营中可以准备迎战。兵士们答应前去。徐岱一面又报告邦瑞道:“有准确消息,满兵定于某日当大举抢关,请元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赶快准备。末将刻已在山上派有五十名兵士,专司瞭望,窥探满营消息,倘有动静,随时报告。”
邦瑞一听,颇赞徐岱精细能干,嘱再前去探听。第一日没有动静,第二日又没有动静,到了第三日的早晨,那土山上的兵士,果然举起一阵黑烟。徐岱一见,知满营必已拨兵预备前来抢关,便急忙通报大元帅袁邦瑞。邦瑞遂连忙遣将调兵,暗暗埋伏,预备迎头痛击。徐岱在营中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土山上的黑烟,一阵阵地直冒,只是不曾断过,直到天已昏黑,烟早又变为融融火光,照耀长空。徐岱、陈忠当下又各附耳说了一阵,吩咐军士们一更造饭,二更出发。陈忠引兵一支伏在营右,徐岱引兵一支伏在土山左近,只等满兵到来。
再说苏洪明上次献关,中了左斗南的计策,变成弄巧反拙,现在探得左斗南也不在营中,自己两个女儿一个掌着帅印,一个拜为先锋,全军大权都在她手。况且,福汗那边也早已接洽停当,如此千稳万妥,我苏洪明带兵前去,那通关虽险,不是也稳稳在我的掌中吗?洪明想罢,心中万分喜悦,他便引兵在前,很得意地乘着月色,向土山一边骑马而来。
徐岱见第一路军为首一员大将,年约五十,手执大刀,耀武扬威的,正是苏洪明。徐岱且放过了他,往后便是一队一队的满兵,打着旗号,乃是第二路军,带兵的大将,是副先锋木牢牢。徐岱等木牢牢马过,他便引军而出,大喝一声“贼将休走”,便向木牢牢的背后一枪刺来。木牢牢冷不防有此一枪,慌忙拨转马头。这时明兵早又战鼓如雷,火光冲天,杀敌震地。木牢牢大吃一惊,只见火光下一面大旗上写一个“先锋徐”。木牢牢更是惊讶万分,暗想明军先锋乃是苏洪明女儿苏金花,怎么这里又埋伏了一个徐先锋,因便大声问道:“你是哪里来的狗头,敢在此冒充先锋?”
徐岱见他误会,心中暗暗好笑,也就不与搭话,挥军冲杀,把木牢牢的第二路军杀得七零八落。木牢牢正在暗暗叫苦,突见后面有大队人马到来,把包围自己的明军也紧紧包围起来。明军只有五千人马,一时不敌,纷纷向东溃退,原来后面的大军正是大元帅土谷钝。因为此次与苏家父女结成献关条约,自己乃是证人,所以不但土谷钝大元帅一齐前来,即福汗的御林军也跟在后面。当时土谷钝一见明兵包围本帅部兵,心中勃然大怒,当即挥动大军,把徐岱的一支兵马一层层包围起来。木牢牢见大帅救兵已到,心中大喜,遂引残部向后反攻。这样前后夹攻,徐岱哪里抵挡得住,只得奋力挥动大刀,预备打开一条血路,杀出重围。但是满兵愈杀愈多,四面围得水泄不通。正在危急万分,突见外面有一个美貌的女将军单枪匹马,杀奔军中,锐不可当,见了满兵,好像切瓜斩草,满兵无不纷纷溃退。徐岱得此女子相救,遂突围而出。土谷钝一见,大吃一惊,大骂苏老贼,欺吾太甚,他既说和女儿说好了,怎么她的女儿倒反来相救呢?看来我主中了他的奸计了。要知救徐岱的女子究竟是何人,且瞧下回再详。
相关热词搜索:侠义五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