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识玄机燕藩登大宝 梦南柯罗汉挞逃王
2025-07-07 作者:冯玉奇 来源:冯玉奇作品集 点击:
话说明朝的天下,自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起兵,平定海内,驱逐元人,重兴汉族。起初建都南京,那时天下已平,太祖在南京紫禁城里,重建宫室,气象巍巍,焕然一新,心中非常的快乐。那一天,他便带了刘基、宋濂、徐达、常遇春等一班开国功臣,大家同登南京的紫金山。远远地望着长江,好像一匹白布围着南京城的腰间,而城墙的高大坚固,真好像用铁打成的一般。形势之险,真可称是金城汤池。他满心欢喜之下,便对左右问道:“你们试瞧京师城池这样的坚固,难道还有人敢进来吗?”刘基一听,他便弯着腰,对太祖说道:“城如金,江如带,这样的坚固万仞,除非是燕子飞得进来。此外是无论什么,恐怕是万万不敢进来的了。”
太祖一听这话,心中更加欢喜,因又回头对左右侍立的大臣瞧了一回。不料回过头去时,只见他第四个儿子朱棣——那时已封燕王——恰恰立在背后,脸上好像正在冷笑。太祖见他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他心里晓得什么,倒要讥笑我们的谈话,因此便又向燕王问道:“朕说这城池是非常的坚固,你的意思难道不以朕的意思为然,敢在此暗笑吗?”
燕王一见他爸爸向他说了,便也随心所欲地答道:“父王,你瞧这城池虽然坚固,但紫金山适对城中的宫殿,若有人在此山上安置一炮,则城中的宫殿,不就很危险了吗?”
太祖经他一说,默视良久,心中便就不悦。这个时候正值十月天气,山上种有橘、柚等树,正在累累地结果实。太祖因手摘一橘,赐给燕王。燕王一面接过橘儿,一面向太祖谢恩。他便欢欢喜喜地回到自己娘的宫里去了。他娘见他一跳一跳地进来,便连忙叫住他道:“我儿,你从哪里来?为何如此快乐?”
燕王见娘问他,便一面剥着橘子,一面笑嘻嘻地把跟着太祖到紫金山游玩,太祖怎样问他,他怎样对答,后来太祖便赐给一个橘子的话,从头至尾地说了一遍。不料他娘一听这话,默默想了一回,忽然粉脸变色,珠泪满眶地对燕王说道:“我儿,你还不知道吗?你的大祸恐怕就不远哩!”
他娘一面含泪说着,一面便向箱中取出一包银两,很快地递给燕王,又郑重地说道:“儿呀!你真一些不知道轻重,你怎么可以对父王说这些话呢?现在你父王赐你一个橘子,就是要把你这个人像橘子一般地剥皮抽筋,你还不知厉害。现在你还不快快给我逃到自己的封地北京去吗?”
他娘说完这几句话,又扑簌簌地掉下泪来。燕王仔细想了一回,觉得他娘的话,一些都不错。因便接了银包,匆匆向母后作别,含泪往北京去了。
太祖赐给燕王一个橘子,究竟是怎样一个意思,当时除了燕王的娘外,能够明白的,只有军师刘基一人了。那刘基就是刘伯温,他能知过去未来的大事,曾经为太祖作过《烧饼歌》。记得《烧饼歌》上有太祖对刘伯温问道:“朕的天下,现在怎样了?”
伯温道:“陛下万子万孙历历层层,何足道哉!”
当时太祖还以为颂扬他的万世基业,心里甚喜。其实刘伯温早已明明白白对他说,陛下的天下,传到万历年间,早快要完结了,何必还要再问呢?今天他又说“这样的坚固城池,除非燕子飞得进来”这句话,因为他早已知道大明的天下,迟早要给燕王篡位。但是不好明说,所以比方除非燕子飞得进来。怎奈太祖一些都听不懂他话里头的玄机,这也是天机不可泄漏。
后来太祖宾天,皇孙惠宗即位。不到四年,那燕王便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惠宗祝发出亡,后世即称为建文帝。从此以后,燕王便自称为永乐皇帝,把大明的天下建都北京,一直传到十四代,名叫光宗皇帝,即是万历皇帝的儿子。可惜在位只有一个月的工夫,便就崩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天启皇帝。明朝到天启皇帝的时候,天下太平已久,朝廷上文武百官,个个贪生怕死,只晓得逍遥快乐,不晓得励精图治。这个病根还是在前朝严嵩弄权,一直种下来的。此刻病根已深,为君的只知荒淫无度,为臣的只知结党争权。因此便把太祖的一个好好的锦绣山河,弄得七颠八倒。不是今年四川荒了,便是明年江南乱了。那身处深宫里的皇帝,又怎能知道外面的一切情形呢?这样下去,那天下不就是要弄出许许多多的事情来了?本书所说五花图事实,就是在这个时代。阅者不要心急,且待在下慢慢地交代吧。
北京城里东直街四牌楼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寺院,名叫皇觉寺。相传明太祖未曾做皇帝的时候,曾经在皇觉寺出过家。后来投军在郭子兴部下。郭子兴死了,他便带领其众,转战天下,因此便开了明朝三百年的天下。后来既做了皇帝,他为不忘其本,所以到此处建一个皇觉寺。
这日北京的皇觉寺里,有一个方丈叫松音禅师,正在大讲经典。一时善男信女往来佛殿听经的,足足挤满一堂。那时有个士子方伯平,正从寺门外面走过。突然之间,黑云四布,好像要大雨倾盆的模样。那方伯平抬头一瞧,见是皇觉寺山门。他便闯进寺门,意图暂避大雨。不料,一进寺门,耳中只闻钟鼓梵音。他想既已到此,不妨步入禅堂,一聆高僧说法。
这时伯平一个人,已慢慢地踱到法坛。只见一个眉长五寸垂在眼下、面目清瘤的一个法师,身披袈裟,盘膝合掌,高坐法坛,目不斜视,正在讲大藏真谛。伯平见众人都静坐蒲团,默不作声,他便也随众人坐了下去。谁知坐不多时,伯平的两眼只觉沉沉地要睡。蒙胧间,仿佛他的身子已随着讲经的高僧登在寺中的大悲阁上。但见这个高阁,四面开窗,伯平便把身子扑到东面窗上,只见茫茫的一片大海,波涛汹涌,他无一物。他想东面是没有什么好瞧,他便转身往北窗瞧去,只见许多头上戴红帽子的人骑着高头白马,往来驰骋,好像是在打猎,又像是在作战。他瞧了一回,又转身到西首窗上望过去,只见一座高山,山顶都积着白皑皑的冰雪,觉得也没有什么好瞧。因此,他又转身到南窗来。不料,扑到南窗上面,他一瞧了后,便引起他心中大大的不平。阅者诸君,你道是怎样一回事?原来底下是一片平原,有十七个怒目的大汉,各人挥着拳头,打一个白面书生。那书生虽然被殴,却是绝不作声。一会儿,又听他口中叫道:“你们老是把这个末代皇帝派我去做,你们虽打死我,我也不愿去干的。”
那十七个大汉齐声说道:“这是大家轮着当的,谁也怨不了谁。我们个个都像你,享福的便去,吃苦的便不去,那亡国的皇帝不是没有人去做了吗?”说罢,那雨点般的拳头又连连向那书生头上打来。
伯平站在窗口,一见众拳齐下,他便忍不住大叫一声:“岂有此理!你们十七个高大的汉子,打他一个懦弱的书生,真好不害臊。”
众人经此一喝,个个都抬起头来,一见伯平都好像非常的诧异,因也对伯平说道:“你是哪一个,我们的事却要你来干涉?”
伯平听了,便向那被打的书生问道:“他们打你,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呀?”
书生道:“他们要我去做皇帝,我不肯去,因此打的。”
伯平听了,不觉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傻子!做皇帝是个最难得的事情,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称孤道寡,世间有多少人痴心妄想,个个都想不到手。现在你却偏偏不要做,你这人看起来不是天下第一个骏子吗?”
那书生一听伯平的话,因也还问伯平道:“那么就请你代做好吗?”
伯平心中大乐道:“很好!很好!只要你们大家都赞成,我就去去也无妨事。”
伯平说时,那下面一共十八人,大家都暗暗商量一回,便抬头向伯平说道:“也好,我们可谓有缘,这个差使本来是我们十八个人轮流挨着当的,现在姑准你去代表一趟吧。”
正在这个时候,伯平忽然见这十八个人,忽又变为丈八金身,好像是寺中塑着的十八尊罗汉。伯平一见,大吃一惊,心里便别别跳个不止,口里便哎呀一声叫起来。那时伯平耳中又听得有人叫道:“居士,醒来!居士,醒来!”
伯平睁眼一瞧,见立在身旁叫他的不是别人,正是皇觉寺里讲经的松音禅师。但见他手持禅杖,脚踏朱履,面带笑容。见伯平已醒,他便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伯平见自己坐在蒲团上,那听讲的众男女,早已散去得一个都没有,只有三两个小沙弥尚在打扫佛殿。这时早已红日西沉,大地已成黑暗,那佛前的一盏琉璃,好像天上的一轮皓月向下界放着光明。伯平回忆梦境,正想动问大师,那耳中又听到寺里钟楼的钟声,当当地敲了一百零八下。伯平听完钟声,心中顿觉清凉,把俗虑烦愁好像彻悟了一半。那时松音禅师又复启口问道:“居士的梦可还记得吗?”
伯平道:“方才好端端地来听讲,不晓得怎样一来,那身子便倦怠地睡着了。不知道大师怎样知道在下做梦的呢?”
松音听了,把手捻着数珠,口里又念着“阿弥陀佛”,对伯平说道:“‘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世界上的众人,不是争权,便是夺利,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居士,你想芸芸众生,哪一个不在梦中,只缘贪心不足,所以一梦难醒。古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有哪个能跳出这个大梦,所以说‘浮生若梦’这句话是不错的。居士不信,请随贫僧前来,便知分晓。”
伯平给松音点化,深悔梦中行为,实在多事,一面便随着松音到了大殿后进。抬头一瞧,见果有“大悲阁”三字,再回头向阁下一看,恰恰是个罗汉堂,果然塑着十八尊罗汉,其中一个好像书生模样,与梦中所见彼众殴打,真是毫厘无差。伯平心中不胜惊讶。这时又听松音问道:“你在梦中既已到过此地,答应了他们,现在也可以不必再说了。只要顺天爱民,切勿妄作妄为,则功自多,孽自少,切记切记。”
松音说完,忽见一个知客匆匆走来,向松音叫道:“大师请便,这位居士,请小僧陪他随喜吧。”
伯平还欲问时,只见松音早已合十回方丈室去了。伯平见时已不早,也只好辞别知客僧,独自急急回家。谁知一到家里,从此便觉闷闷不乐,不到三天工夫,竟然撒手西归。当伯平去世的时候,正是大明的万历在位。这一天,内侍来报,说王妃又产下一位皇孙。这个皇孙就是光宗的第二个皇子,即熹宗的皇弟。日后熹宗驾崩,便是这个皇弟即位,世称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他实在是个好皇帝,明朝的亡天下,哪里是亡在他的手里,实在是亡在熹宗的昏庸淫乱。要知熹宗怎样的昏淫,怎样的有五花图,且待下回里再行分解。
太祖一听这话,心中更加欢喜,因又回头对左右侍立的大臣瞧了一回。不料回过头去时,只见他第四个儿子朱棣——那时已封燕王——恰恰立在背后,脸上好像正在冷笑。太祖见他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他心里晓得什么,倒要讥笑我们的谈话,因此便又向燕王问道:“朕说这城池是非常的坚固,你的意思难道不以朕的意思为然,敢在此暗笑吗?”
燕王一见他爸爸向他说了,便也随心所欲地答道:“父王,你瞧这城池虽然坚固,但紫金山适对城中的宫殿,若有人在此山上安置一炮,则城中的宫殿,不就很危险了吗?”
太祖经他一说,默视良久,心中便就不悦。这个时候正值十月天气,山上种有橘、柚等树,正在累累地结果实。太祖因手摘一橘,赐给燕王。燕王一面接过橘儿,一面向太祖谢恩。他便欢欢喜喜地回到自己娘的宫里去了。他娘见他一跳一跳地进来,便连忙叫住他道:“我儿,你从哪里来?为何如此快乐?”
燕王见娘问他,便一面剥着橘子,一面笑嘻嘻地把跟着太祖到紫金山游玩,太祖怎样问他,他怎样对答,后来太祖便赐给一个橘子的话,从头至尾地说了一遍。不料他娘一听这话,默默想了一回,忽然粉脸变色,珠泪满眶地对燕王说道:“我儿,你还不知道吗?你的大祸恐怕就不远哩!”
他娘一面含泪说着,一面便向箱中取出一包银两,很快地递给燕王,又郑重地说道:“儿呀!你真一些不知道轻重,你怎么可以对父王说这些话呢?现在你父王赐你一个橘子,就是要把你这个人像橘子一般地剥皮抽筋,你还不知厉害。现在你还不快快给我逃到自己的封地北京去吗?”
他娘说完这几句话,又扑簌簌地掉下泪来。燕王仔细想了一回,觉得他娘的话,一些都不错。因便接了银包,匆匆向母后作别,含泪往北京去了。
太祖赐给燕王一个橘子,究竟是怎样一个意思,当时除了燕王的娘外,能够明白的,只有军师刘基一人了。那刘基就是刘伯温,他能知过去未来的大事,曾经为太祖作过《烧饼歌》。记得《烧饼歌》上有太祖对刘伯温问道:“朕的天下,现在怎样了?”
伯温道:“陛下万子万孙历历层层,何足道哉!”
当时太祖还以为颂扬他的万世基业,心里甚喜。其实刘伯温早已明明白白对他说,陛下的天下,传到万历年间,早快要完结了,何必还要再问呢?今天他又说“这样的坚固城池,除非燕子飞得进来”这句话,因为他早已知道大明的天下,迟早要给燕王篡位。但是不好明说,所以比方除非燕子飞得进来。怎奈太祖一些都听不懂他话里头的玄机,这也是天机不可泄漏。
后来太祖宾天,皇孙惠宗即位。不到四年,那燕王便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惠宗祝发出亡,后世即称为建文帝。从此以后,燕王便自称为永乐皇帝,把大明的天下建都北京,一直传到十四代,名叫光宗皇帝,即是万历皇帝的儿子。可惜在位只有一个月的工夫,便就崩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天启皇帝。明朝到天启皇帝的时候,天下太平已久,朝廷上文武百官,个个贪生怕死,只晓得逍遥快乐,不晓得励精图治。这个病根还是在前朝严嵩弄权,一直种下来的。此刻病根已深,为君的只知荒淫无度,为臣的只知结党争权。因此便把太祖的一个好好的锦绣山河,弄得七颠八倒。不是今年四川荒了,便是明年江南乱了。那身处深宫里的皇帝,又怎能知道外面的一切情形呢?这样下去,那天下不就是要弄出许许多多的事情来了?本书所说五花图事实,就是在这个时代。阅者不要心急,且待在下慢慢地交代吧。
北京城里东直街四牌楼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寺院,名叫皇觉寺。相传明太祖未曾做皇帝的时候,曾经在皇觉寺出过家。后来投军在郭子兴部下。郭子兴死了,他便带领其众,转战天下,因此便开了明朝三百年的天下。后来既做了皇帝,他为不忘其本,所以到此处建一个皇觉寺。
这日北京的皇觉寺里,有一个方丈叫松音禅师,正在大讲经典。一时善男信女往来佛殿听经的,足足挤满一堂。那时有个士子方伯平,正从寺门外面走过。突然之间,黑云四布,好像要大雨倾盆的模样。那方伯平抬头一瞧,见是皇觉寺山门。他便闯进寺门,意图暂避大雨。不料,一进寺门,耳中只闻钟鼓梵音。他想既已到此,不妨步入禅堂,一聆高僧说法。
这时伯平一个人,已慢慢地踱到法坛。只见一个眉长五寸垂在眼下、面目清瘤的一个法师,身披袈裟,盘膝合掌,高坐法坛,目不斜视,正在讲大藏真谛。伯平见众人都静坐蒲团,默不作声,他便也随众人坐了下去。谁知坐不多时,伯平的两眼只觉沉沉地要睡。蒙胧间,仿佛他的身子已随着讲经的高僧登在寺中的大悲阁上。但见这个高阁,四面开窗,伯平便把身子扑到东面窗上,只见茫茫的一片大海,波涛汹涌,他无一物。他想东面是没有什么好瞧,他便转身往北窗瞧去,只见许多头上戴红帽子的人骑着高头白马,往来驰骋,好像是在打猎,又像是在作战。他瞧了一回,又转身到西首窗上望过去,只见一座高山,山顶都积着白皑皑的冰雪,觉得也没有什么好瞧。因此,他又转身到南窗来。不料,扑到南窗上面,他一瞧了后,便引起他心中大大的不平。阅者诸君,你道是怎样一回事?原来底下是一片平原,有十七个怒目的大汉,各人挥着拳头,打一个白面书生。那书生虽然被殴,却是绝不作声。一会儿,又听他口中叫道:“你们老是把这个末代皇帝派我去做,你们虽打死我,我也不愿去干的。”
那十七个大汉齐声说道:“这是大家轮着当的,谁也怨不了谁。我们个个都像你,享福的便去,吃苦的便不去,那亡国的皇帝不是没有人去做了吗?”说罢,那雨点般的拳头又连连向那书生头上打来。
伯平站在窗口,一见众拳齐下,他便忍不住大叫一声:“岂有此理!你们十七个高大的汉子,打他一个懦弱的书生,真好不害臊。”
众人经此一喝,个个都抬起头来,一见伯平都好像非常的诧异,因也对伯平说道:“你是哪一个,我们的事却要你来干涉?”
伯平听了,便向那被打的书生问道:“他们打你,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呀?”
书生道:“他们要我去做皇帝,我不肯去,因此打的。”
伯平听了,不觉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傻子!做皇帝是个最难得的事情,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称孤道寡,世间有多少人痴心妄想,个个都想不到手。现在你却偏偏不要做,你这人看起来不是天下第一个骏子吗?”
那书生一听伯平的话,因也还问伯平道:“那么就请你代做好吗?”
伯平心中大乐道:“很好!很好!只要你们大家都赞成,我就去去也无妨事。”
伯平说时,那下面一共十八人,大家都暗暗商量一回,便抬头向伯平说道:“也好,我们可谓有缘,这个差使本来是我们十八个人轮流挨着当的,现在姑准你去代表一趟吧。”
正在这个时候,伯平忽然见这十八个人,忽又变为丈八金身,好像是寺中塑着的十八尊罗汉。伯平一见,大吃一惊,心里便别别跳个不止,口里便哎呀一声叫起来。那时伯平耳中又听得有人叫道:“居士,醒来!居士,醒来!”
伯平睁眼一瞧,见立在身旁叫他的不是别人,正是皇觉寺里讲经的松音禅师。但见他手持禅杖,脚踏朱履,面带笑容。见伯平已醒,他便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伯平见自己坐在蒲团上,那听讲的众男女,早已散去得一个都没有,只有三两个小沙弥尚在打扫佛殿。这时早已红日西沉,大地已成黑暗,那佛前的一盏琉璃,好像天上的一轮皓月向下界放着光明。伯平回忆梦境,正想动问大师,那耳中又听到寺里钟楼的钟声,当当地敲了一百零八下。伯平听完钟声,心中顿觉清凉,把俗虑烦愁好像彻悟了一半。那时松音禅师又复启口问道:“居士的梦可还记得吗?”
伯平道:“方才好端端地来听讲,不晓得怎样一来,那身子便倦怠地睡着了。不知道大师怎样知道在下做梦的呢?”
松音听了,把手捻着数珠,口里又念着“阿弥陀佛”,对伯平说道:“‘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世界上的众人,不是争权,便是夺利,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居士,你想芸芸众生,哪一个不在梦中,只缘贪心不足,所以一梦难醒。古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有哪个能跳出这个大梦,所以说‘浮生若梦’这句话是不错的。居士不信,请随贫僧前来,便知分晓。”
伯平给松音点化,深悔梦中行为,实在多事,一面便随着松音到了大殿后进。抬头一瞧,见果有“大悲阁”三字,再回头向阁下一看,恰恰是个罗汉堂,果然塑着十八尊罗汉,其中一个好像书生模样,与梦中所见彼众殴打,真是毫厘无差。伯平心中不胜惊讶。这时又听松音问道:“你在梦中既已到过此地,答应了他们,现在也可以不必再说了。只要顺天爱民,切勿妄作妄为,则功自多,孽自少,切记切记。”
松音说完,忽见一个知客匆匆走来,向松音叫道:“大师请便,这位居士,请小僧陪他随喜吧。”
伯平还欲问时,只见松音早已合十回方丈室去了。伯平见时已不早,也只好辞别知客僧,独自急急回家。谁知一到家里,从此便觉闷闷不乐,不到三天工夫,竟然撒手西归。当伯平去世的时候,正是大明的万历在位。这一天,内侍来报,说王妃又产下一位皇孙。这个皇孙就是光宗的第二个皇子,即熹宗的皇弟。日后熹宗驾崩,便是这个皇弟即位,世称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他实在是个好皇帝,明朝的亡天下,哪里是亡在他的手里,实在是亡在熹宗的昏庸淫乱。要知熹宗怎样的昏淫,怎样的有五花图,且待下回里再行分解。
相关热词搜索:侠义五花图
下一章:第二回 翡翠琼瑶恩承雨露 金枝玉叶宠冠群芳
上一章: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