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小白龙脱劫遇艳
2025-07-10 作者:白羽 来源:白羽作品集 点击:
湖南省北境,安乡县南,有一座七星湖,乃是洞庭湖群泊的一泊。此地港泊纷歧,水道四通,鱼产很丰。湖边有一小村,名叫七星屯,三面环水,一面着陆,可以说是一座小洲。洲中住着许多渔家和农夫,读书识字的人很少。却有一座三官庙,住着一位老贡生。姓杨,字心樵,就在庙内设帐训蒙,有三五十个渔童、村孩,跟着他读书。
老贡生为人和蔼可亲,不但是村童的老夫子,也是这小小水乡的老夫子。渔家、农户写书信,立租约,都要找他代笔,合婚书春,也要找他写字。杨心樵是有求必应。颇得全村的敬爱。他无妻无子,只有一女,乳名阿芳,学名就叫春芳。老贡生每天两餐,就由他女儿阿芳给做,父女相依为命。杨春芳幼守庭训,针凿而外,居然颇识书字,念念唐诗,读读文章,只是写作差些,人却聪明美秀。当春芳十八岁那年,仲春时候,南方春早,杂花生树,春色都满了。老贡生由书房缓步出来,在庙庑下闲走,忽然喟叹一声。
杨心樵乃是外乡人,他在此地设帐课徒,非为糊口,实出避祸。老贡生的身世也自有难言之隐,避居此地,已经十多年了,当地人多不晓得他的家世。他虽是个老贡生,授徒为业,却在七星屯,置下几十亩良田,他的私囊竟很富足;只是农民无知,并不很理会罢了。他这几十亩地也是慢慢添置的,对人说是放利息钱,聚积得来的。
这日,老贡生仰望天空,凄然欲泪。自觉顶生华发,老景催人;可是膝下爱女,至今东床犹虚。近年自觉精神渐不如前,万一不幸,抛下这一个弱女,可怎么好呢?老妻已死,内弟未来,一想到这事,心头如针刺似的难过。这七星屯又是小地方,读书种子很少,他决不愿把爱女随便嫁给俗物。老贡生一念及此,凄然叹气,女儿看出来这一点,委婉劝解道:“爹爹又发愁了。你老人家也太心窄了,我们在这里住得很好,你老又何必想家呢?”
老贡生道:“吁,傻孩子,我不是想家,我是想到你的终身,我是替你发愁啊!济才这孩子人品倒也不错,无奈他三十一岁了,唉,齐大非偶。”
春芳姑娘脸色一红,笑道:“爹爹你何必替我发愁,我还不愁呢,我还是小孩哩。”
杨心樵莞尔笑了。他这女儿实在是他的掌珠,针凿烹调样样皆精,性情娴静,心地明敏。每当老父感旧生悲时,她就故作娇憨之态,博得老人破颜一笑。杨心樵想:自己的那独生子,不幸夭折,为了嗣续计,自然留下儿子好,若说到膝下承欢,他还是舍不得这个爱女啊。夭折的儿子体质既弱,性情也嫌不好,真真不如娟娟此女。杨心樵想到这里,爽然又复喟然了。
到了晚晌,散学用饭。老贡生扃户挑灯,将一本汉书取来,倚案诵读;就案头丹砚,研朱蘸笔,逐行点句,这是老贡生的常课。女儿便在案侧,就着灯光补衣引线。没有活计,便整理屋舍,收拾书架。更没有事,她就写小楷解闷,或者慢声低吟诗词。高深的诗篇,她不能懂,但是白香山的诗、李后主的词都能朗朗上口,借此陶情解忧;直陪到老父倦眼欲眠,她方才替父亲扫榻展被;等老人家躺好,她再端了油灯,看看门户,也就睡去了。父女相依,天天是这样过活。
老先生睡在外间,女儿睡在内室,父女二人是如此孤单。有人说:“你们这爷儿两个,老的老,弱的弱,住在这里,不怕闹贼么?”
老贡生哂然一笑,道:“贼来偷我什么?我一个穷老书生,他要偷我的破书么?”他说是没有可偷的,但是他的女儿岁数可不小了。老贡生又说:“强暴之来,必有所由。我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我不信天不佑善,会遇见意外的事情!”
老贡生还是抱着这样的见解!他的女儿也很胆大,空旷的一座无僧无主的孤庙,就只是这父女两个假地训蒙。庙旁不远,便临近七星湖的绿波,湖又通着江。他父女卜居于此有年了,忽然,就在这天三更向尽,发生了意外。老贡生刚刚躺下,女儿也停针思睡,洗罢了手脸,把夹被给老父扯盖好了,说是春寒,怕爹爹冻着。端着灯,正要重开了那已经加锁的屋门,把脸水泼到外面;猛听外面扑喳喳的连声响动。春芳姑娘吃了一惊,手中的灯几乎失手落地,急急侧耳一听,庙外的响动异乎寻常。夜静声晰,分明似有人奔逐斗殴。跟着听见庙门大响。春芳姑娘慌了,急急吹熄灯奔到床前,要撼动老贡生。灯光乍灭,一迈步便碰倒了一只凳子,不禁失声哎哟了一声,老贡生才入睡乡,登时惊醒。
女儿战战兢兢地扑过来。老贡生欠身坐起,握住了女儿的手,低声叫道:“芳儿做什么?”春芳姑娘仓皇说道:“爹爹你听,外边是什么?”
老贡生揽着女儿,侧耳听了一会儿,觉得声息不对。忙在黑影中摸索着,慢慢地披上夹袍,穿齐衣服,又摸索着登上鞋,便要开门出去。春芳害怕道:“爹爹做什么?你老可不要出去,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别是仇人吧!”
老贡生的胆子很大,在暗中对女儿说道:“不是,这声音不对,我听着好像有人遇上贼了。这像是敲门求救的声音。”春芳道:“可是的,怎么只砸门,没人喊叫呢?”老贡生也解说不来,只顾侧耳细听。猛然间,听屋顶似有重踏之声,又咕噔一声大震,似有一重物落在院内。
杨心樵大骇道:“不好,进来人了。”在书房摸了半晌,找着一根木棒,跟着寻火种,要点灯。
春芳急叫:“使不得!”坚阻她父勿动。杨心樵抓住女儿的手,低声安慰,叫她不要害怕。在黑影中,看不见春芳姑娘惊怖的神色,但在喘息声中,已听出她呼吸短促,两只纤手也颤抖得很厉害,指尖已经冰凉。
她把父亲的手抓得很紧,既怕父亲出去涉险,又怕歹人闯了进来,不禁说:“爹爹,爹爹,我怕!”杨贡生虽说书生胆大,却怜惜女儿,只得依着女儿的意思,把屋门顶了顶。父女俩坐在暗影中,互握着手,只侧着耳静听,不打算出去察看了。
外面的动静甚大,扑喳扑喳地响,似是什么巨物在院中走过。跟着哗啦的一响,似庙门大开,又呼隆一声,似庙门重闭。杨贡生目瞪口呆地听着,见女儿像小鸟似的,吓得偎在自己怀内,老贡生要出去查看的心,越发没有了。只紧紧揽住了爱女的腰身,但求她不害怕而已。
外面犬吠声大起,屋顶簌簌有声,似有人越墙登房,但只一瞬即止。声音急遽,正不知有多少歹人上房。却是最奇怪的,起初外面还偶有呼逐的声音,此时竟不闻只言片语,仅有杂乱的脚步声罢了。转瞬间,声音由近而远,由大而小,狗叫声忽又在庙后加紧狂吠起来。跟着听一声惨号,似狗子负了重创。
老贡生越听越觉得不妙,忙开书柜,摸出那把古剑来,把木棒塞在女儿手内,自己将剑拔出鞘来。开门出窥的心既已不存,便凑到窗前,用唾津戳破一个小孔,单眼向外窥看。时在月望,夜已甚深,月光早没,外面漆黑,任什么也看不清楚。
过了一会儿,外面音响渐寂,不时还有犬吠之声,父女两个坚坐不敢入睡。约莫挨过半个更次,近处犬吠声也沉下去了。老贡生道:“芳儿,不用害怕了,事情过去了,快躺下睡吧。”春芳姑娘答应了一声,依然偎在父亲身旁,不肯回床。
杨心樵不甚放心,站起来,仍要出去验看验看。春芳姑娘凛然惊恐道:“爹爹,你老人家怎么总想出去!……这可去不得,谁知道是什么人。什么事呀?这动静不是盗案,就是仇杀。”
老贡生道:“傻丫头。你没听见院里跳进人来了么?万一……”他想:万一这是一具死尸被抛进来,那还了得!只是不敢对女儿说明,仍然坚持要开门出去一趟。
春芳急得要哭,把父亲抱住道:“你老去不得!这就天亮了,你你你老一定要瞧瞧,不会再等一会儿么?闹腾了半夜,一定不是好事,你老何必出去招惹是非去?”
老贡生无奈,扯着女儿的手,把女儿送到榻前。命她躺下歇息,并且劝慰道:“我就依着你。明天再说。你先睡一会儿吧。我是怕歹人不安好心,丢进什么东西来。”老贡生提着那把剑,回到自己床前,和衣倒下。
转瞬鸡叫,天色朦胧。老贡生到底不放心,把自己的顾虑对女儿说了,然后将那把古剑交给女儿,自己换过那根木棒来,握在手内。先窥窗孔一望,顺手开了门上的锁,回头叫女儿从里面关上,自己就拄着木棒,寻了出去。庙内连个人影也没有,但是地上竟有些碎瓦,还有很大很大的湿脚印。借着破晓的微明,低头看了又看,心中十分纳罕。又看门墙屋脊,也没有什么。在院内前前后后,踏看了两遍,心中说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正要开庙门出去,只听哗啦一声响,他的女儿春芳姑娘不放心年迈的爹爹,竟爹着胆子,提着那把松文古剑,开屋门寻出来了。她低叫道:“爹爹,你一个人出去,我不放心。”竟紧紧跟在后面。
老贡生看了看春芳姑娘,脸上的怖意已减,笑了笑道:“这没有什么了,可是咱们总得看看。你跟着我也好。”父女二人开了庙门。
却是真正可诧,刚开庙门,便在门外石阶上,发现了很大的湿泥脚印,还汪着滴滴点点一摊血,血已凝成黑紫色了。春芳姑娘失声叫了一声,手指山门道:“哎呀,爹爹你快看这里!”庙门扇上也有指痕血印。
父女骇然,急急地仔细验看,门扇上和插管上,竟有三四个血指印。老贡生心焦道:“你看是不是,我就担心这一节。趁着天没亮,还没有人,弄点水洗了去吧,省得招惹是非。”春芳姑娘急转身,要去端水,杨心樵道:“等一等!你眼尖,咱们再寻一寻。”
父女二人惴惴地寻索,直搜到湖边,更登高望出很远,天太早,日未出,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或物;只是湿脚印和血迹,连续发现了数处。杨心樵所最怕的遗尸,竟没在近处发现,这却是幸事。
老贡生吁了一口气道:“这还罢了,省了很大的麻烦。芳儿,咱们快回去吧。”春芳道:“可不是,咱们得赶紧把血迹洗了去。”父女二人又急急地往回走。
父女匆匆回了庙,到了书房,刚刚端起一盆水,拿出一块抹布来,要去擦门。陡出意外,竟在院中,发现了水淋淋穿长衫的一个少年人,正在侧身低头,往外急走,左手似提一物,面像枯蜡一般黄。父女二人如逢鬼魅,猛吃一惊。春芳姑娘尤其惊悸,喊了一声,把盆一丢,盆碎水流,翻身往书房急跑。老贡生乍见失惊,旋复动怒,可惜木棒和剑都丢在屋里了。把身子一挡,鼓勇吆喝道:“好贼!你你你是干什么的?”
那少年抬头看了看老贡生,抬腿似要往外跑。不知怎的,竞站住不动。把左手中物丢在自己背后,唉了一声,双手抱拳,深深一揖,道:“老先生,不要害怕,我是个遭难的秀才,我遇上……水贼了!”
老贡生杨心樵喝道:“你扯谎,你一定不是好人!”说话时,春芳姑娘把木棒、宝剑抱了出来,老贡生赶行一步,将古剑接过。这个老书生居然横剑在手,瞪着双眼,大喝道:“你快说实话,把手给我抬起来!”
少年秀才浑身湿淋淋的,又看了老贡生一眼,面呈诧异之色,忽然微微一笑,回身把背后刚刚丢下的一物拾起来。父女二人急看,竟也是一把宝剑。
老贡生心中骇然,春芳吓了一大跳,忙道:“爹爹快过来。”奔过来,握住老贡生一只胳臂,就往屋内拖,一面娇喊道:“你这人,你干什么?你去你的吧!我要一喊,你就跑不成了。”又道:“爹爹,别理他,咱们也没有丢什么,咱们快回屋吧。我说你这人还不快走,等着人捉你么?”
老贡生心神略定,昂然斥道:“看你的外表,倒也像个念书人,你竟敢私入民宅,非贼即盗。你还拿着凶器,你莫欺负我们老弱,老夫手里这把剑,也很有几年的功夫哩。识趣的,你趁早给我滚出去,我也不计较你!”
那少年面呈犹豫之色,提剑举步欲行,忽然又站住,叹了一声道:“老先生,你看错人了,我决不是歹人。”老贡生道:“你不是歹人,怎么拿刀动剑!你跑到我这里做什么?”
少年往四面瞥了一眼,似已打定主意,举足前进一步。老贡生不知不觉,后退了一步。
这少年忽然一笑,便放了心,将剑先插在平地上,高举双手道:“老先生,我实在是个游学的秀才,不幸遇上了歹人,把我的书童也给杀了。我书箱里幸亏有这把剑,才保住性命,逃到这里来,可是我已经受了伤。我看老先生,虽不会武功,却是个义形于色的斯文中人。老先生,难道你不能救我一把么?这是我的剑,老先生,你可以拿过去,我决无歹意。”这少年又微吁一声道:“不是我萍水相逢,强人所难。老先生请看,像我这样子,我可走得出去么?连你老人家,还把我当作歹人。况且我受的伤很重,我实在支持不住了。生死呼吸之际,只得求你老人家救我一命……”
少年说罢,信手拔剑,脱手一抛,轻飘飘落在书房门口,插在门槛上了。只这一抛,便见功夫,老贡生却不懂得。春芳姑娘慌忙把少年抛来的剑,拔了起来,握在自己手内,秋波盈盈,盯着少年,看着老父。少年一扭身,把身后伤痕露出来;在后背右肩胛处,伤了一块,血色殷然,已将长衫渍透。
少年相貌白润,吐属典雅,不似坏人。这父女二人细加打量,再三盘诘,方才相信他或者真是遇盗落难的秀才。只是救了他,有后患没有呢?又是怎么的救法呢?老贡生更仔细端详少年的形色,虽在难中,面无血色,却眉清目秀,左眉心生一粒朱痣,在相书上说是多才贵征。长衫阔袖,气度温文,手指甲很长,倒真像个黄门秀士。
老贡生想而又想,忽然发话道:“我不信!不信,不信,你一定有谎!你说你是遇盗的秀才,你简直胡说,你当我一点江湖世故也不懂么?昨天晚上,我这房顶上直响,分明有夜行人从上面奔过。劫道的人劫财而止。断不会穷追你。你遇了贼,受了伤。你不会报官告状去么?你钻到我们这里做什么?你扯谎,趁早给我走。若不然,我要喊地方了!”
老贡生很做出威吓的样子,来驱逐少年。少年脸色一变,双眸盯住杨心樵,半晌,凄然叹道:“老先生,你老果然是老经练达、深识世情的人。这不是我故意扯谎,欺骗你老。我当真不是遇盗,我实在是遇上仇人了。被我家一个叛奴所害!他勾结水寇,要暗害我。幸而晚生会一点水性,又无心中偷听见恶奴的阴谋。我在船上,仓促无计可施,就抽出书箱中这把剑来,自己跳入水中。这恶奴竟穷追我,伤了我一箭,这是我已往的实情。老人家,我不是故意欺骗,我不敢随便说出来罢了。我虽然挣出性命,可是我的伤太重了,我求你老人家念在斯文一脉,搭救我一手。我知道你老人家对我已不疑心,你是怕后患而已。老先生,这决无后患,我不能嫁祸于你的。我只求你老借给我一身轻暖衣服,更烦劳贵手,给我裹伤敷药,我立刻就走,毫不耽误,也决不会累害着你老的。但我也不能白白劳动你老人家,我的财物已都失落,我手上还有这点东西。”
这少年把一只黄澄澄的扳指,从手指上退下,说道:“老先生权且把这个收下,暂作衣药之费,不成敬意。”这少年又强笑道:“这是我一点非分之求,无妄之想。老先生,允也在你,不允也在你,救也在你,不救也在你。你老人家如果不允,我只好挣扎着走罢了。可是如有打听我的,还求老先生给我隐瞒一点。其实也不必隐瞒,恶奴是不会再寻来的了!他不会水,大概已经死在水内了。”说着做出挣扎欲行的样子。
杨心樵看着女儿,犹豫起来,半晌道:“你真是遭难的秀才么?我看不像……”口中这么说,心上有几分相信了。接着说道:“你说的话可是真的么?那个贼真淹死了么?”又看了看女儿,眼神暗问女儿,该怎么办?他想而又想,分明要试援一手了。
春芳姑娘到底有点畏事,但春芳的意思又被落难的少年看破。这少年微挪一步,向老贡生深深一揖,又一转身,向春芳姑娘深深一揖。转脸来说道:“老先生!晚生受伤深重,伤又在背后,不能自医。我想老先生年高有德,不比乡农畏事,才敢恳求药救。这只是一举手之劳,老先生断不会袖手坐观,叫我走去,岂不闻桑下饿人的故事么?”
这少年蹒跚举步,凑近来,一面将伤痕指给老贡生看,一面说道:“这位小姐想是令爱。小姐,我也是读书人,我年纪很轻,决不敢无故遗祸于人,小姐尽请放怀。”说到这里,从衣袋里掏了又掏,掏出一个油纸的包儿,托在掌中,向老贡生父女说道:“我这里有现成的好刀伤药,只求老先生给我敷上药,许我稍歇片时,我立刻就走。”说完这话,满面痛苦之相。
他见老贡生尚有沉吟之色,遂又催了一句道:“你老若是恐惹麻烦,那么,就请把剑还给我,我只可离开此地了。”那剑却在春芳姑娘手中哩。
老贡生对女儿道:“芳姑,怎么样?”春芳姑娘低着头,说道:“他可得立刻走!”
少年秀才忙道:“我决不能耽误,并且我还得进城报官缉凶哩。我的那个书童被贼戕害,死得太惨了。”
老贡生还是迟徊不定,春芳姑娘低低地说道:“快把这人打发走了吧。这么耗着,有人来了,倒不好。”老贡生皱着眉,又瞥了少年一眼,这才毅然说道:“也罢!”遂向少年一招手,往书房门内就让。
这时天色尚早,上学的学生都没有来。少年书生强自支持着,先不入屋,指着破盆和门上的血迹,道:“这必得先收拾了,省得叫人看了扎眼。老先生,请你赏我一块抹布,我把它抹去。”老贡生道:“这得沾了水擦。”
春芳姑娘忙道:“爹爹,你老人家快给这人上药吧。这院里的事可以交给我。”老贡生恍然有悟,把少年让入书房内间,放下门帘来。
春芳姑娘重取一盆,打了水,把门扇、台阶、两路上的血迹洗去,洗不净,就再涂上一层尘土。然后转回书房,站在外间,唉了一声,问道:“爹爹,你给人家上完药了么?”
老贡生在屋内答道:“芳姑,等一会儿再进来。”原来老贡生大发慈悲,竟令少年褪去湿透的长衫小褂,俯卧在床头,要好好给他敷药。少年儒雅的谈吐,已经解去老贡生的疑虑,引起他的怜悯。“这也是天涯遭难人啊!”见少年手抖抖的,自己不能调药,老贡生便亲自动手,取过药粉,调上麻油,摊好了,替少年敷在创口上。
这少年的伤恰在后肩,创口不大,红肿之处却有小茶碗大小,颜色发青,血已不流,从破口涔涔流出黄水。老贡生虽然不懂,但看少年的神色,好像非常痛楚,又似惊恐负伤之余,复受水浸,发冷发烧似的;不但两手颤抖,连身上也只打战。
老贡生因就问道:“你这是什么伤,这么厉害?”
少年吃吃地说道:“是……是重伤,我只顾挣命,也不知贼人是用什么东西打的。想是叫水泡了,中了水毒。”说时呼吸重浊,鼻孔咻咻然,几乎忍受不住了。
老贡生赶紧给他敷好了药,取出一块布,扎裹好了。少年就这样强提着精神,站起来,向老贡生长揖下拜,深致感激之意,敬问老贡生的姓名、籍贯、家口。
杨心樵道:“我姓杨,字心樵,那是我的女儿。我在这里教书,也是外乡人。”跟着便问少年的姓名、籍贯、年龄,因何落水,怎么遭难?
少年坐在凳子上,紧靠着桌子,陪老贡生说话,自称姓凌,字伯萍,原籍皖南,现时卜居吴下。这次携带书童、仆役,入湘看姑母,不意携带的行囊稍丰,被叛奴勾结船家,陡下毒手,以致浮水逃命,身受箭伤。
老贡生听了,点头叹息,因这少年不是遇盗,乃是受了叛奴之害,不觉得动了同情之感。这少年谈吐这么清雅,不觉又动了同气之谊。本想敷药之后,立刻把他遣走,如今竟娓娓纵谈起来了。这少年神色却狼狈已极,陪着老贡生谈话,现出不能支持的样子,被老贡生看出来。因外间屋不甚方便,只得叫少年躺在女儿的床上。少年很仁义,自顾浑身污湿,怕沾了人家的床褥,只坐在小凳上,扶着桌子喘息,牙齿不住错响,但仍和贡生酬对。老贡生想了想,走出来,叫女儿开柜取衣,给少年换上。
春芳姑娘道:“爹爹,这使得么?”老贡生道:“只借他穿一穿,我想也没有什么要紧。这人年轻轻,很可怜的。”春芳姑娘顿了一顿道:“我就去找,爹爹,你把这人叫出来。”
少年来到外间,春芳进了内间,果然开柜打包,把老贡生的一件蓝小衫,一条旧单裤,寻找出来。老贡生重把少年让到内间,命他换去湿衣。少年越发感激,如命脱换。他那一件长衫,一身裤褂,既湿且污,由老贡生提出来交给女儿,拧了拧,晾在院中。少年道:“小姐费心,不要晾在院里,还是晾在空屋里吧。”春芳果然改晾在对面偏庑内。
少年换好长衫,挣扎着复向杨心樵拜谢,又向春芳姑娘道劳,春芳姑娘脸红红地还了一福。杨心樵觉得外间书房不便,仍让少年回到内屋,劝他躺下歇歇。道:“我看你惊吓坠水,一定要伤风。快躺下,盖上被,发发汗吧。”少年惭然称谢,不肯卧倒。他已看出内间乃是人家姑娘的卧房。从身上又取出一包药来,向老贡生讨一杯热水。
老贡生问道:“你有发汗的药么?”少年道:“有,这一包就是。”
老贡生便命女儿生火烧水。少年心中越发不安,连声拦阻,说是有凉水也行。
春芳姑娘姗姗地走出来,私向父亲说道:“爹爹,还是催他快走的好,省去许多麻烦。况且他脸上的气色又不很好,万一伤重病倒了呢?”
老贡生笑了笑道:“这个人言谈不俗,倒真是个读书种子,不妨事的。我看他还许是个阔家公子呢。救了他也是一件好事,你不要多虑。”芳姑无言,低头生火烧水。
老贡生重复进了内间,问少年:“此时觉得好些不?”少年咬着牙说:“好多了,只要服了这包药粉,出了汗,就不妨事了。萍水相逢,倒给老先生添了许多麻烦,晚生于心何安?”
老贡生道:“你又客气起来了。常言说,救人救彻。我老朽流寓此地,邻舍都是些乡下人,连个谈话的人也没有。今天得遇阁下,也算奇缘。我近日作了几首诗,还要请教哩。”闲闲的和少年攀谈,少年挣扎着有问必答。老贡生越发高兴,不觉得谈起考据训诂之学来,这正是老贡生的癖好。
那少年忽然面现窘色,一阵晕眩,往桌上一伏,半晌不能转动。老贡生不觉吃惊,连声低喊;少年抬头强笑了笑道:“有一点头晕,老先生,我只稍微缓一缓就行。”双手一扶桌子,晃晃悠悠立起来,忽又一闭眼道:“对不住,恕我无礼,我要躺一躺。”
杨心樵道:“可以,你只管……”一言未了,少年踉踉跄跄,走到床前,也顾不得矜持了,一歪身倒在床上。声音发喘,挣扎着说道:“老先生,我的伤太重。我的那药,求你老费心,给我。有热水最好,凉水也行,我先喝一些。”说罢,已经忍不住,呻吟起来。
老贡生为人和蔼可亲,不但是村童的老夫子,也是这小小水乡的老夫子。渔家、农户写书信,立租约,都要找他代笔,合婚书春,也要找他写字。杨心樵是有求必应。颇得全村的敬爱。他无妻无子,只有一女,乳名阿芳,学名就叫春芳。老贡生每天两餐,就由他女儿阿芳给做,父女相依为命。杨春芳幼守庭训,针凿而外,居然颇识书字,念念唐诗,读读文章,只是写作差些,人却聪明美秀。当春芳十八岁那年,仲春时候,南方春早,杂花生树,春色都满了。老贡生由书房缓步出来,在庙庑下闲走,忽然喟叹一声。
杨心樵乃是外乡人,他在此地设帐课徒,非为糊口,实出避祸。老贡生的身世也自有难言之隐,避居此地,已经十多年了,当地人多不晓得他的家世。他虽是个老贡生,授徒为业,却在七星屯,置下几十亩良田,他的私囊竟很富足;只是农民无知,并不很理会罢了。他这几十亩地也是慢慢添置的,对人说是放利息钱,聚积得来的。
这日,老贡生仰望天空,凄然欲泪。自觉顶生华发,老景催人;可是膝下爱女,至今东床犹虚。近年自觉精神渐不如前,万一不幸,抛下这一个弱女,可怎么好呢?老妻已死,内弟未来,一想到这事,心头如针刺似的难过。这七星屯又是小地方,读书种子很少,他决不愿把爱女随便嫁给俗物。老贡生一念及此,凄然叹气,女儿看出来这一点,委婉劝解道:“爹爹又发愁了。你老人家也太心窄了,我们在这里住得很好,你老又何必想家呢?”
老贡生道:“吁,傻孩子,我不是想家,我是想到你的终身,我是替你发愁啊!济才这孩子人品倒也不错,无奈他三十一岁了,唉,齐大非偶。”
春芳姑娘脸色一红,笑道:“爹爹你何必替我发愁,我还不愁呢,我还是小孩哩。”
杨心樵莞尔笑了。他这女儿实在是他的掌珠,针凿烹调样样皆精,性情娴静,心地明敏。每当老父感旧生悲时,她就故作娇憨之态,博得老人破颜一笑。杨心樵想:自己的那独生子,不幸夭折,为了嗣续计,自然留下儿子好,若说到膝下承欢,他还是舍不得这个爱女啊。夭折的儿子体质既弱,性情也嫌不好,真真不如娟娟此女。杨心樵想到这里,爽然又复喟然了。
到了晚晌,散学用饭。老贡生扃户挑灯,将一本汉书取来,倚案诵读;就案头丹砚,研朱蘸笔,逐行点句,这是老贡生的常课。女儿便在案侧,就着灯光补衣引线。没有活计,便整理屋舍,收拾书架。更没有事,她就写小楷解闷,或者慢声低吟诗词。高深的诗篇,她不能懂,但是白香山的诗、李后主的词都能朗朗上口,借此陶情解忧;直陪到老父倦眼欲眠,她方才替父亲扫榻展被;等老人家躺好,她再端了油灯,看看门户,也就睡去了。父女相依,天天是这样过活。
老先生睡在外间,女儿睡在内室,父女二人是如此孤单。有人说:“你们这爷儿两个,老的老,弱的弱,住在这里,不怕闹贼么?”
老贡生哂然一笑,道:“贼来偷我什么?我一个穷老书生,他要偷我的破书么?”他说是没有可偷的,但是他的女儿岁数可不小了。老贡生又说:“强暴之来,必有所由。我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我不信天不佑善,会遇见意外的事情!”
老贡生还是抱着这样的见解!他的女儿也很胆大,空旷的一座无僧无主的孤庙,就只是这父女两个假地训蒙。庙旁不远,便临近七星湖的绿波,湖又通着江。他父女卜居于此有年了,忽然,就在这天三更向尽,发生了意外。老贡生刚刚躺下,女儿也停针思睡,洗罢了手脸,把夹被给老父扯盖好了,说是春寒,怕爹爹冻着。端着灯,正要重开了那已经加锁的屋门,把脸水泼到外面;猛听外面扑喳喳的连声响动。春芳姑娘吃了一惊,手中的灯几乎失手落地,急急侧耳一听,庙外的响动异乎寻常。夜静声晰,分明似有人奔逐斗殴。跟着听见庙门大响。春芳姑娘慌了,急急吹熄灯奔到床前,要撼动老贡生。灯光乍灭,一迈步便碰倒了一只凳子,不禁失声哎哟了一声,老贡生才入睡乡,登时惊醒。
女儿战战兢兢地扑过来。老贡生欠身坐起,握住了女儿的手,低声叫道:“芳儿做什么?”春芳姑娘仓皇说道:“爹爹你听,外边是什么?”
老贡生揽着女儿,侧耳听了一会儿,觉得声息不对。忙在黑影中摸索着,慢慢地披上夹袍,穿齐衣服,又摸索着登上鞋,便要开门出去。春芳害怕道:“爹爹做什么?你老可不要出去,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别是仇人吧!”
老贡生的胆子很大,在暗中对女儿说道:“不是,这声音不对,我听着好像有人遇上贼了。这像是敲门求救的声音。”春芳道:“可是的,怎么只砸门,没人喊叫呢?”老贡生也解说不来,只顾侧耳细听。猛然间,听屋顶似有重踏之声,又咕噔一声大震,似有一重物落在院内。
杨心樵大骇道:“不好,进来人了。”在书房摸了半晌,找着一根木棒,跟着寻火种,要点灯。
春芳急叫:“使不得!”坚阻她父勿动。杨心樵抓住女儿的手,低声安慰,叫她不要害怕。在黑影中,看不见春芳姑娘惊怖的神色,但在喘息声中,已听出她呼吸短促,两只纤手也颤抖得很厉害,指尖已经冰凉。
她把父亲的手抓得很紧,既怕父亲出去涉险,又怕歹人闯了进来,不禁说:“爹爹,爹爹,我怕!”杨贡生虽说书生胆大,却怜惜女儿,只得依着女儿的意思,把屋门顶了顶。父女俩坐在暗影中,互握着手,只侧着耳静听,不打算出去察看了。
外面的动静甚大,扑喳扑喳地响,似是什么巨物在院中走过。跟着哗啦的一响,似庙门大开,又呼隆一声,似庙门重闭。杨贡生目瞪口呆地听着,见女儿像小鸟似的,吓得偎在自己怀内,老贡生要出去查看的心,越发没有了。只紧紧揽住了爱女的腰身,但求她不害怕而已。
外面犬吠声大起,屋顶簌簌有声,似有人越墙登房,但只一瞬即止。声音急遽,正不知有多少歹人上房。却是最奇怪的,起初外面还偶有呼逐的声音,此时竟不闻只言片语,仅有杂乱的脚步声罢了。转瞬间,声音由近而远,由大而小,狗叫声忽又在庙后加紧狂吠起来。跟着听一声惨号,似狗子负了重创。
老贡生越听越觉得不妙,忙开书柜,摸出那把古剑来,把木棒塞在女儿手内,自己将剑拔出鞘来。开门出窥的心既已不存,便凑到窗前,用唾津戳破一个小孔,单眼向外窥看。时在月望,夜已甚深,月光早没,外面漆黑,任什么也看不清楚。
过了一会儿,外面音响渐寂,不时还有犬吠之声,父女两个坚坐不敢入睡。约莫挨过半个更次,近处犬吠声也沉下去了。老贡生道:“芳儿,不用害怕了,事情过去了,快躺下睡吧。”春芳姑娘答应了一声,依然偎在父亲身旁,不肯回床。
杨心樵不甚放心,站起来,仍要出去验看验看。春芳姑娘凛然惊恐道:“爹爹,你老人家怎么总想出去!……这可去不得,谁知道是什么人。什么事呀?这动静不是盗案,就是仇杀。”
老贡生道:“傻丫头。你没听见院里跳进人来了么?万一……”他想:万一这是一具死尸被抛进来,那还了得!只是不敢对女儿说明,仍然坚持要开门出去一趟。
春芳急得要哭,把父亲抱住道:“你老去不得!这就天亮了,你你你老一定要瞧瞧,不会再等一会儿么?闹腾了半夜,一定不是好事,你老何必出去招惹是非去?”
老贡生无奈,扯着女儿的手,把女儿送到榻前。命她躺下歇息,并且劝慰道:“我就依着你。明天再说。你先睡一会儿吧。我是怕歹人不安好心,丢进什么东西来。”老贡生提着那把剑,回到自己床前,和衣倒下。
转瞬鸡叫,天色朦胧。老贡生到底不放心,把自己的顾虑对女儿说了,然后将那把古剑交给女儿,自己换过那根木棒来,握在手内。先窥窗孔一望,顺手开了门上的锁,回头叫女儿从里面关上,自己就拄着木棒,寻了出去。庙内连个人影也没有,但是地上竟有些碎瓦,还有很大很大的湿脚印。借着破晓的微明,低头看了又看,心中十分纳罕。又看门墙屋脊,也没有什么。在院内前前后后,踏看了两遍,心中说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正要开庙门出去,只听哗啦一声响,他的女儿春芳姑娘不放心年迈的爹爹,竟爹着胆子,提着那把松文古剑,开屋门寻出来了。她低叫道:“爹爹,你一个人出去,我不放心。”竟紧紧跟在后面。
老贡生看了看春芳姑娘,脸上的怖意已减,笑了笑道:“这没有什么了,可是咱们总得看看。你跟着我也好。”父女二人开了庙门。
却是真正可诧,刚开庙门,便在门外石阶上,发现了很大的湿泥脚印,还汪着滴滴点点一摊血,血已凝成黑紫色了。春芳姑娘失声叫了一声,手指山门道:“哎呀,爹爹你快看这里!”庙门扇上也有指痕血印。
父女骇然,急急地仔细验看,门扇上和插管上,竟有三四个血指印。老贡生心焦道:“你看是不是,我就担心这一节。趁着天没亮,还没有人,弄点水洗了去吧,省得招惹是非。”春芳姑娘急转身,要去端水,杨心樵道:“等一等!你眼尖,咱们再寻一寻。”
父女二人惴惴地寻索,直搜到湖边,更登高望出很远,天太早,日未出,并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或物;只是湿脚印和血迹,连续发现了数处。杨心樵所最怕的遗尸,竟没在近处发现,这却是幸事。
老贡生吁了一口气道:“这还罢了,省了很大的麻烦。芳儿,咱们快回去吧。”春芳道:“可不是,咱们得赶紧把血迹洗了去。”父女二人又急急地往回走。
父女匆匆回了庙,到了书房,刚刚端起一盆水,拿出一块抹布来,要去擦门。陡出意外,竟在院中,发现了水淋淋穿长衫的一个少年人,正在侧身低头,往外急走,左手似提一物,面像枯蜡一般黄。父女二人如逢鬼魅,猛吃一惊。春芳姑娘尤其惊悸,喊了一声,把盆一丢,盆碎水流,翻身往书房急跑。老贡生乍见失惊,旋复动怒,可惜木棒和剑都丢在屋里了。把身子一挡,鼓勇吆喝道:“好贼!你你你是干什么的?”
那少年抬头看了看老贡生,抬腿似要往外跑。不知怎的,竞站住不动。把左手中物丢在自己背后,唉了一声,双手抱拳,深深一揖,道:“老先生,不要害怕,我是个遭难的秀才,我遇上……水贼了!”
老贡生杨心樵喝道:“你扯谎,你一定不是好人!”说话时,春芳姑娘把木棒、宝剑抱了出来,老贡生赶行一步,将古剑接过。这个老书生居然横剑在手,瞪着双眼,大喝道:“你快说实话,把手给我抬起来!”
少年秀才浑身湿淋淋的,又看了老贡生一眼,面呈诧异之色,忽然微微一笑,回身把背后刚刚丢下的一物拾起来。父女二人急看,竟也是一把宝剑。
老贡生心中骇然,春芳吓了一大跳,忙道:“爹爹快过来。”奔过来,握住老贡生一只胳臂,就往屋内拖,一面娇喊道:“你这人,你干什么?你去你的吧!我要一喊,你就跑不成了。”又道:“爹爹,别理他,咱们也没有丢什么,咱们快回屋吧。我说你这人还不快走,等着人捉你么?”
老贡生心神略定,昂然斥道:“看你的外表,倒也像个念书人,你竟敢私入民宅,非贼即盗。你还拿着凶器,你莫欺负我们老弱,老夫手里这把剑,也很有几年的功夫哩。识趣的,你趁早给我滚出去,我也不计较你!”
那少年面呈犹豫之色,提剑举步欲行,忽然又站住,叹了一声道:“老先生,你看错人了,我决不是歹人。”老贡生道:“你不是歹人,怎么拿刀动剑!你跑到我这里做什么?”
少年往四面瞥了一眼,似已打定主意,举足前进一步。老贡生不知不觉,后退了一步。
这少年忽然一笑,便放了心,将剑先插在平地上,高举双手道:“老先生,我实在是个游学的秀才,不幸遇上了歹人,把我的书童也给杀了。我书箱里幸亏有这把剑,才保住性命,逃到这里来,可是我已经受了伤。我看老先生,虽不会武功,却是个义形于色的斯文中人。老先生,难道你不能救我一把么?这是我的剑,老先生,你可以拿过去,我决无歹意。”这少年又微吁一声道:“不是我萍水相逢,强人所难。老先生请看,像我这样子,我可走得出去么?连你老人家,还把我当作歹人。况且我受的伤很重,我实在支持不住了。生死呼吸之际,只得求你老人家救我一命……”
少年说罢,信手拔剑,脱手一抛,轻飘飘落在书房门口,插在门槛上了。只这一抛,便见功夫,老贡生却不懂得。春芳姑娘慌忙把少年抛来的剑,拔了起来,握在自己手内,秋波盈盈,盯着少年,看着老父。少年一扭身,把身后伤痕露出来;在后背右肩胛处,伤了一块,血色殷然,已将长衫渍透。
少年相貌白润,吐属典雅,不似坏人。这父女二人细加打量,再三盘诘,方才相信他或者真是遇盗落难的秀才。只是救了他,有后患没有呢?又是怎么的救法呢?老贡生更仔细端详少年的形色,虽在难中,面无血色,却眉清目秀,左眉心生一粒朱痣,在相书上说是多才贵征。长衫阔袖,气度温文,手指甲很长,倒真像个黄门秀士。
老贡生想而又想,忽然发话道:“我不信!不信,不信,你一定有谎!你说你是遇盗的秀才,你简直胡说,你当我一点江湖世故也不懂么?昨天晚上,我这房顶上直响,分明有夜行人从上面奔过。劫道的人劫财而止。断不会穷追你。你遇了贼,受了伤。你不会报官告状去么?你钻到我们这里做什么?你扯谎,趁早给我走。若不然,我要喊地方了!”
老贡生很做出威吓的样子,来驱逐少年。少年脸色一变,双眸盯住杨心樵,半晌,凄然叹道:“老先生,你老果然是老经练达、深识世情的人。这不是我故意扯谎,欺骗你老。我当真不是遇盗,我实在是遇上仇人了。被我家一个叛奴所害!他勾结水寇,要暗害我。幸而晚生会一点水性,又无心中偷听见恶奴的阴谋。我在船上,仓促无计可施,就抽出书箱中这把剑来,自己跳入水中。这恶奴竟穷追我,伤了我一箭,这是我已往的实情。老人家,我不是故意欺骗,我不敢随便说出来罢了。我虽然挣出性命,可是我的伤太重了,我求你老人家念在斯文一脉,搭救我一手。我知道你老人家对我已不疑心,你是怕后患而已。老先生,这决无后患,我不能嫁祸于你的。我只求你老借给我一身轻暖衣服,更烦劳贵手,给我裹伤敷药,我立刻就走,毫不耽误,也决不会累害着你老的。但我也不能白白劳动你老人家,我的财物已都失落,我手上还有这点东西。”
这少年把一只黄澄澄的扳指,从手指上退下,说道:“老先生权且把这个收下,暂作衣药之费,不成敬意。”这少年又强笑道:“这是我一点非分之求,无妄之想。老先生,允也在你,不允也在你,救也在你,不救也在你。你老人家如果不允,我只好挣扎着走罢了。可是如有打听我的,还求老先生给我隐瞒一点。其实也不必隐瞒,恶奴是不会再寻来的了!他不会水,大概已经死在水内了。”说着做出挣扎欲行的样子。
杨心樵看着女儿,犹豫起来,半晌道:“你真是遭难的秀才么?我看不像……”口中这么说,心上有几分相信了。接着说道:“你说的话可是真的么?那个贼真淹死了么?”又看了看女儿,眼神暗问女儿,该怎么办?他想而又想,分明要试援一手了。
春芳姑娘到底有点畏事,但春芳的意思又被落难的少年看破。这少年微挪一步,向老贡生深深一揖,又一转身,向春芳姑娘深深一揖。转脸来说道:“老先生!晚生受伤深重,伤又在背后,不能自医。我想老先生年高有德,不比乡农畏事,才敢恳求药救。这只是一举手之劳,老先生断不会袖手坐观,叫我走去,岂不闻桑下饿人的故事么?”
这少年蹒跚举步,凑近来,一面将伤痕指给老贡生看,一面说道:“这位小姐想是令爱。小姐,我也是读书人,我年纪很轻,决不敢无故遗祸于人,小姐尽请放怀。”说到这里,从衣袋里掏了又掏,掏出一个油纸的包儿,托在掌中,向老贡生父女说道:“我这里有现成的好刀伤药,只求老先生给我敷上药,许我稍歇片时,我立刻就走。”说完这话,满面痛苦之相。
他见老贡生尚有沉吟之色,遂又催了一句道:“你老若是恐惹麻烦,那么,就请把剑还给我,我只可离开此地了。”那剑却在春芳姑娘手中哩。
老贡生对女儿道:“芳姑,怎么样?”春芳姑娘低着头,说道:“他可得立刻走!”
少年秀才忙道:“我决不能耽误,并且我还得进城报官缉凶哩。我的那个书童被贼戕害,死得太惨了。”
老贡生还是迟徊不定,春芳姑娘低低地说道:“快把这人打发走了吧。这么耗着,有人来了,倒不好。”老贡生皱着眉,又瞥了少年一眼,这才毅然说道:“也罢!”遂向少年一招手,往书房门内就让。
这时天色尚早,上学的学生都没有来。少年书生强自支持着,先不入屋,指着破盆和门上的血迹,道:“这必得先收拾了,省得叫人看了扎眼。老先生,请你赏我一块抹布,我把它抹去。”老贡生道:“这得沾了水擦。”
春芳姑娘忙道:“爹爹,你老人家快给这人上药吧。这院里的事可以交给我。”老贡生恍然有悟,把少年让入书房内间,放下门帘来。
春芳姑娘重取一盆,打了水,把门扇、台阶、两路上的血迹洗去,洗不净,就再涂上一层尘土。然后转回书房,站在外间,唉了一声,问道:“爹爹,你给人家上完药了么?”
老贡生在屋内答道:“芳姑,等一会儿再进来。”原来老贡生大发慈悲,竟令少年褪去湿透的长衫小褂,俯卧在床头,要好好给他敷药。少年儒雅的谈吐,已经解去老贡生的疑虑,引起他的怜悯。“这也是天涯遭难人啊!”见少年手抖抖的,自己不能调药,老贡生便亲自动手,取过药粉,调上麻油,摊好了,替少年敷在创口上。
这少年的伤恰在后肩,创口不大,红肿之处却有小茶碗大小,颜色发青,血已不流,从破口涔涔流出黄水。老贡生虽然不懂,但看少年的神色,好像非常痛楚,又似惊恐负伤之余,复受水浸,发冷发烧似的;不但两手颤抖,连身上也只打战。
老贡生因就问道:“你这是什么伤,这么厉害?”
少年吃吃地说道:“是……是重伤,我只顾挣命,也不知贼人是用什么东西打的。想是叫水泡了,中了水毒。”说时呼吸重浊,鼻孔咻咻然,几乎忍受不住了。
老贡生赶紧给他敷好了药,取出一块布,扎裹好了。少年就这样强提着精神,站起来,向老贡生长揖下拜,深致感激之意,敬问老贡生的姓名、籍贯、家口。
杨心樵道:“我姓杨,字心樵,那是我的女儿。我在这里教书,也是外乡人。”跟着便问少年的姓名、籍贯、年龄,因何落水,怎么遭难?
少年坐在凳子上,紧靠着桌子,陪老贡生说话,自称姓凌,字伯萍,原籍皖南,现时卜居吴下。这次携带书童、仆役,入湘看姑母,不意携带的行囊稍丰,被叛奴勾结船家,陡下毒手,以致浮水逃命,身受箭伤。
老贡生听了,点头叹息,因这少年不是遇盗,乃是受了叛奴之害,不觉得动了同情之感。这少年谈吐这么清雅,不觉又动了同气之谊。本想敷药之后,立刻把他遣走,如今竟娓娓纵谈起来了。这少年神色却狼狈已极,陪着老贡生谈话,现出不能支持的样子,被老贡生看出来。因外间屋不甚方便,只得叫少年躺在女儿的床上。少年很仁义,自顾浑身污湿,怕沾了人家的床褥,只坐在小凳上,扶着桌子喘息,牙齿不住错响,但仍和贡生酬对。老贡生想了想,走出来,叫女儿开柜取衣,给少年换上。
春芳姑娘道:“爹爹,这使得么?”老贡生道:“只借他穿一穿,我想也没有什么要紧。这人年轻轻,很可怜的。”春芳姑娘顿了一顿道:“我就去找,爹爹,你把这人叫出来。”
少年来到外间,春芳进了内间,果然开柜打包,把老贡生的一件蓝小衫,一条旧单裤,寻找出来。老贡生重把少年让到内间,命他换去湿衣。少年越发感激,如命脱换。他那一件长衫,一身裤褂,既湿且污,由老贡生提出来交给女儿,拧了拧,晾在院中。少年道:“小姐费心,不要晾在院里,还是晾在空屋里吧。”春芳果然改晾在对面偏庑内。
少年换好长衫,挣扎着复向杨心樵拜谢,又向春芳姑娘道劳,春芳姑娘脸红红地还了一福。杨心樵觉得外间书房不便,仍让少年回到内屋,劝他躺下歇歇。道:“我看你惊吓坠水,一定要伤风。快躺下,盖上被,发发汗吧。”少年惭然称谢,不肯卧倒。他已看出内间乃是人家姑娘的卧房。从身上又取出一包药来,向老贡生讨一杯热水。
老贡生问道:“你有发汗的药么?”少年道:“有,这一包就是。”
老贡生便命女儿生火烧水。少年心中越发不安,连声拦阻,说是有凉水也行。
春芳姑娘姗姗地走出来,私向父亲说道:“爹爹,还是催他快走的好,省去许多麻烦。况且他脸上的气色又不很好,万一伤重病倒了呢?”
老贡生笑了笑道:“这个人言谈不俗,倒真是个读书种子,不妨事的。我看他还许是个阔家公子呢。救了他也是一件好事,你不要多虑。”芳姑无言,低头生火烧水。
老贡生重复进了内间,问少年:“此时觉得好些不?”少年咬着牙说:“好多了,只要服了这包药粉,出了汗,就不妨事了。萍水相逢,倒给老先生添了许多麻烦,晚生于心何安?”
老贡生道:“你又客气起来了。常言说,救人救彻。我老朽流寓此地,邻舍都是些乡下人,连个谈话的人也没有。今天得遇阁下,也算奇缘。我近日作了几首诗,还要请教哩。”闲闲的和少年攀谈,少年挣扎着有问必答。老贡生越发高兴,不觉得谈起考据训诂之学来,这正是老贡生的癖好。
那少年忽然面现窘色,一阵晕眩,往桌上一伏,半晌不能转动。老贡生不觉吃惊,连声低喊;少年抬头强笑了笑道:“有一点头晕,老先生,我只稍微缓一缓就行。”双手一扶桌子,晃晃悠悠立起来,忽又一闭眼道:“对不住,恕我无礼,我要躺一躺。”
杨心樵道:“可以,你只管……”一言未了,少年踉踉跄跄,走到床前,也顾不得矜持了,一歪身倒在床上。声音发喘,挣扎着说道:“老先生,我的伤太重。我的那药,求你老费心,给我。有热水最好,凉水也行,我先喝一些。”说罢,已经忍不住,呻吟起来。
相关热词搜索:联镖记
下一章:第二十五章 杨春芳救难乘龙
上一章:第二十三章 高雌虎携子访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