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镇龙坡侠僧除怪
2025-07-11 作者:白羽 来源:白羽作品集 点击:
霍爷于是来到楼门下面,在两边门框上本就一边嵌着一条金龙,张牙舞爪,双角齐出。霍爷将左门框上那条龙的犄角用手一按,就见那个铜铁罩儿向上一起,回到屋顶之上,由屋顶开了一个圆洞儿,那个罩儿缩入圆洞之内,“啪”的一声,由洞内飞下两条皮套儿。不偏不倚,恰巧套在那个人双肩之上,皮套一收,生生将那个人拖离地面。霍爷于是走到近前,将那个人的搭包解下来,捆上二臂,又将皮套摘下来,一松手“哧”的一声,两条皮套缩回屋顶,复又细看,各部器息俱都未动,于是对陆贞说道:“二哥,你先把这位英雄请回正心堂内,我收拾收拾消息①,然后回去。”
陆贞点头,带领庄丁同那个被擒的壮士,下了十八层台阶,出了二道门,顺着通路,出了大门,一直奔正心堂来了。工夫不大,来到正心堂处,陆爷进了正心堂,尹大爷说:“二弟,是哪位老义士困在楼上?”
陆贞说:“楼上困住的并不是我们的人,原来是另一位,我们不妨将他叫进来问。”说着将要叫庄丁,只见霍星明由门外进来。陆爷说:“三弟收拾好了吗?”霍爷说:“妥当了,只是那个假人得另换一条胳膊,那只好过几天再说,可是那个被擒的人怎么样了?”陆贞说:“我们将要把他叫进来问,三弟你就来了,你先坐下休息。”陆贞回头对庄丁说道:“你们去把被擒的那位请进来,我问问他。”庄丁答应,转身出去,工夫不大,只见推推拥拥由外面推进那个人来。陆爷令庄丁搬了一个凳子,说道:“朋友,你先请坐。”
只见那个人一言不发坐在凳子上,邱爷四位一看,不认识,起先一听钟响,还真以为是东方七爷在楼上被困,不由得提心吊胆,现在一瞧可就放了心了。
这时候就听霍爷说道:“朋友贵姓?我们素不相识,又没有冤仇,为什么半夜三更来搅闹我们的宅院?”
就听那个人说道:“朋友,某家既然被获遭擒,请你或杀或剐,可不许用言语刻薄我;你们如若用言语奚落,就别怪我骂你们。”
霍爷说:“朋友,我并没用言语刻薄你,你何必着急?我不过请问你的姓名,我们并不认识,你为什么搅闹我们的宅院,难道说这就是刻薄人吗?”
那人说:“我既被擒,只求速死,你们问我的姓名做什么?”陆爷说:“朋友,你这个人,可真难说话,我们不是没有说要杀你吗,为什么你口口声声只求速死呢?常言说得好,天下人交天下友,我们问你的姓名,自然有个心意,你何必这么不悦呢?难道说阁下是无名氏吗?既然相遇全是有缘,问问姓名,又有何妨呢?”
那人一听,说道:“朋友,你既然要问,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家住陕西华阴县四贤庄,姓白名敬字子谦,江湖人称银白熊。提我你不知道,提我的父亲,虽不敢说人人尽知,但你们总有个耳闻,他老人家单讳一个哲字,字是天侠,江湖人称红眉剑客。”
陆贞一听,“呵”了一声,说道:“原来是少剑客到了,这可怨我们无礼,太对不起朋友了。”于是陆贞站起身来,一伸手把绳子解开,说道:“请白兄千万别怪,先喝碗茶休息休息。”家人一看赶紧斟过一碗茶来。白敬一看,把手一拱,说道:“不怪江湖传说尹家林六杰义气深重,果然名不虚传,我这里先谢谢众位。”陆爷说:“白兄不必客气,请坐吃茶,我们还要谈一谈呢。”白敬说:“在座的众位老少英雄,我白某出世年浅,全不认识,请庄主给我介绍介绍。”
陆爷这才把本庄的各位庄主连自己全说了姓名,白敬对大家互道倾慕。陆贞又接着把邱二爷、白四爷、江五爷还有裘爷老四位一一指引,白敬连忙行礼,说道:“原来是江湖七雄,前辈的老英雄,小子失敬。”邱二爷四位说道:“不敢当,白少剑客请坐下谈话。”于是大家坐下。
陆贞说道:“白兄,我们尹家林虽然出世年浅,可没敢得罪过江湖的朋友,不知阁下为何夜间来到舍下?依我的愚意,莫非阁下受了小人的蛊惑,抑或是我们有了不合规矩的地方,不然,绝不能惹得白兄不满。本来我们既不认识又无仇恨,若不是这两种缘散,何至惹得你老夜涉险呢?如果你老受了人的蛊惑,我们说开了就算完事;如若我们有了不对的地方,请白兄说出来好研究研究,果然不对,我们一定要当场认错。白兄千万不必客气,请你当面指示明白。”
白敬一听说道:“二庄主,若问我来探贵庄的缘故,你先瞧瞧这封书信,然后再一说你就明白了。”说着由怀内掏出一封书信,递给陆爷。陆爷连忙接过来,送给尹大爷观瞧,尹大爷看过了,仍然交给陆贞。陆贞看完依次往下传递,直到骆爷看毕,这才重新交给陆贞。陆贞说道:“这封信乃是一个请帖,同阁下来探明志楼,有什么关系呢?”
白敬说:“这个请帖你老看清了谁是主人吗?”陆贞说:“看清了,头一位是云南玉龙山金波寨的大寨主,神拳无敌灵威叟,大爷方化龙。第二位是万里追风长髯叟,二爷江天鹤。第三位是神掌白眉叟,三爷蒋东林。”
白敬说:“他们三位人称南方三老,自从盘踞在玉龙山二十多年,始终也没有做过一次不法的事情。后来又请来了一位军师,复姓诸葛,单名一个周字,号闻人,江湖人称圣手先生。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引斗埋伏排兵布阵,可说是没有不知道的。自从这个人一来,才重整玉龙山。把玉龙山分出前后中三路共二十四寨,余外还有水八寨,总名叫作金波寨。金波寨的总寨主十分年轻,姓朱名复,字意明,原是前明皇室嫡派的子孙。现年二十多岁,胸怀大志,要谋夺大清一统江山,恢复明朝的天下。他入了金波寨不到一年,每日同寨中各寨主研究武术,叫他把所有的寨主完全战败了,连三老全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大家尊他在金波寨坐了第一把交椅。当初家严同不才兄弟都与他见过面,分手之后,听说他图谋不轨,在金波寨造了一座百灵楼,内藏一本《龙虎风云谱》,上写所有的各位寨主的名姓,每日招兵买马积草囤粮。今年二月间,从南方来了家严的一个朋友,是直隶大名府艾家庄的人氏,姓艾名元字天民,江湖人称奇情剑客。他说有人在南方交给了他一个柬帖,请他给家严带来。家严一看这个帖不明白用意,一问艾老剑客,才知道是金波寨打算网罗天下的英雄,在今年五月端阳节开一个天下英雄会,用柬帖分请各路英雄,前去赴会。因为朱复年轻誉浅,所以柬帖用的是三老署名。家严得了这封请帖,才打发我同我二弟白纯,往山东茅山山下三公堡,去见茅山三剑:太乙剑客古天心,无形剑客孟天祥,混元剑客元天固。带着这个请帖教他们瞧,请他们一同前去赴会,到时好给玉龙山剪除羽翼,暗中帮助国家。我两个走到这里,久闻六位光明正大,打算进庄拜望,一同邀着六位前去云南观光。后来又听说你这里有一座明志楼,里面尽是机关,是我兄弟好奇心重,打算暗中进去瞧瞧,不想我就被获遭擒了。现在我兄弟白纯,大概也进了埋伏,十有八九也围困在里面,真是可笑得很。”
那白敬说完原委,众人才知其详,陆贞一听说道:“原来白纯兄也来了,我们赶快去请。”
不提大家寻找白纯,单说玉龙山金波寨的总寨主朱复,他原本是大明朝的嫡派子孙。自从闯王攻破承天门,思宗皇帝煤山殉国,那些皇子皇孙,同许多的皇室近族,全都四散逃走,隐姓埋名分处四方。朱复的父亲名叫朱文,字建武,乃是饱学儒流。他带着家眷,暗携珠宝逃到贵州省清凉山下,地名镇龙坡,在贵阳府西南,距城四十余里。这里荒远偏僻,不易为人察觉,再说朱文也喜爱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于是就在这个镇龙坡,置房买地住了下来。
朱文自从来到镇龙坡,一晃住了二十余载,闯王已经被吴三桂平定,清世祖顺治皇帝驾坐金阙。这位朱文一看,大清江山总算国基安奠,明朝永历皇帝偏处一隅,也不过是东奔西走,郑成功虽然占据台湾,可也没有恢复明朝的希望,自已于是也把返归故里的念头打断了。于是,他每日同本地的几位文人,栽花种竹,饮酒赋诗,同降龙寺的方丈,更称莫逆。虽然半顷田园,倒也怡然自乐,但是年过半百,可惜膝下犹虚。这年朱文五十九岁,朱太太四十九岁,生下了一个孩儿,老夫妇一看自然爱若掌上明珠,取名朱顺,字是戴天,不过因为天意亡明,只可戴天之恩顺天之意,以度一生罢了。
朱文同清凉山上降龙寺中的和尚空空长老本是莫逆之交,他时常去寺中与长老谈论儒经佛典。这位空空长老,乃是一位世外高人,琴棋诗画,武略文韬,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以至于医卜星相,飞星奇门,文武两科的技艺无一不知,可说是一位博古通今道德高尚的僧人。他的年岁,大概是有一百多岁,因为养的功夫深纯,所以面目步履一切都同少年一样。他须发雪白,可称是鹤发童颜。这座降龙寺并不是十分了得的大庙,也不是十方常住,所以内中只有两个火工供应一切的奔走,两个小沙弥专司暮鼓晨钟。真是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朱文时常同这位空空长老坐到一处,不是饮酒赋诗,就是着棋观树,年年如此。
他原不知空空长老是个奇人,朱文的发现,也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这一年,清凉山后忽然起蛟,山洪暴发,把山后一带的居民淹死无数。这座镇龙坡幸亏是在山前,所以未遭波及。这天朱文吃完了早饭,自己一个人打算去降龙寺找空空长老,刚走到半山腰,就见空空长老带着两个沙弥,急急向后山走去。一个沙弥肩着禅杖,一个沙弥怀抱宝剑。朱文一看,心中纳闷:这是做什么去呢?我们相交二十来年,未见他出过一次降龙禅院,今天带着禅杖宝剑,直奔后山,莫非有什么事吗?我何不跟在后面,瞧瞧他的行动,看看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朱文可就暗中紧跟不舍,工夫不大,来到后山一个岩头之上。
朱文一看,原来在岩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摆着一张香案,案上设着香烛纸马五供蜡扦等物。朱文暗想:莫非今天他来祭祀什么神圣,但是何必前往后山呢?正在纳闷,就见老和尚来到案前,两个小沙弥一边一个,站在香案两头。那空空长老,伸手拿起一封香来,点着插在炉内,跪在案前蒲团之上磕了三个头,便站起身来,向对面观看。朱文也随着和尚的眼光,向对面观看,可是看来看去,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感觉非常奇怪。正在这时候,忽见云生西北雾长东南,天上一团一团的黑云,如同奔马,直向山头聚拢,顷刻遮住阳光。工夫不大,浓云如墨,黑气漫空,狂风骤起,透体生寒。再瞧空空长老,已经盘膝坐在蒲团之上,手敲木鱼,口内喃喃念起经来。朱文一看,心中暗想:看这个样子,立刻就有大雨,自己可往哪里去避雨呢?他有心赶紧回去,又惦着老和尚。面对这种奇异的举动,非常想看个明白。于是,他找了一株松树避雨,打定主意要看个究竟。
这时和尚把木鱼敲得十分响亮,那诵经之声越发地响彻云霄,那天上的黑云越聚越厚,眼看要压到头上,狂风也越来越大,真有拨木倒屋之势;声响如同牛吼。在这个空山寂静的时候,风声经声木鱼声,互相应答,真是别有一种情趣。朱文正在观看,猛的一个闪电,红光满目,大地全都变成鲜红的颜色。电光一过,紧跟着山摇地动,震天的一个大霹雳,震得人耳聋目眩。雷声一过,拳头大的雨点,迎面飞来,自己幸亏坐在松树下面,枝叶遮住雨点;再一瞧和尚,坐在风雨之中,木鱼儿敲得连声响亮,经声越发紧急。那两个小沙弥手捧着剑杖,迎着风雨,精神也越发兴奋。这个时候的风雨越大,雷声越紧,真是雷电交加,大雨如注,不亚如天崩地裂,险些震倒了这座岩头。再瞧黑云更厚了,眼看就要压到头顶上,那个雨也如同倾盆一样,转眼的工夫,山洪暴发,万壑奔流。朱文这时也看清了这个雷的方向,原来那个雷,一个跟着一个,直向北面山洼内射去。朱文探头向山洼内一看,吓得把舌头一伸,险些哎呀叫出声来。
原来在山洼之内有一块三丈高、一丈粗细的大青石,在青石上面缠着一条锦鳞大蟒。这条蟒,足有缸盆粗细,在石上盘了约有四五个周围,尾巴拖在积水之内。一颗头竟有水缸大小,两个眼睛好似水盆,射出逼人的光芒,周身鳞甲掀动,金光闪闪,一开口吐出三丈长的蛇信,红如烈火。一抬头翘起两三丈高的一颗蛇头,摇摇摆摆,目光一直射到岩头上面的三个和尚身上。猛然红光一闪,好似一条金龙,一个霹雳向蟒身上射去,只见那蟒身上的鳞甲微微掀动,那雷就空用无功。这个时候,雨更大了,天雨相连接到一处,那雷更紧了,各处的飞瀑流泉,直向山洼,奔流而下。工夫不大,把一个偌大的山洼,变成一片汪洋大泽,那蟒的下半身已经浸入水中。
再瞧老和尚,止住经声,二目一闪,由沙弥手内接过宝剑,向外一抽,“呛”的一声,宝剑出鞘,不亚如一汪秋水,正赶上一个霹雳直向蛇头击去。那蛇把头一扬,一张口吐出二丈多长的蛇信,由信上发出一片青烟,立刻把神雷阻住。再瞧和尚把手一扬,只见一条白虹,如飞云逐电,直奔那条大蟒射去。那蛇头抬起来刚刚抵住神雷,这条白光不偏不倚,笔直地射在那蛇的七寸之上。原来是口宝剑,一下子刺在蛇的身上。那蛇伤着要害,将头一低,紧跟着一个霹雳,如同天崩地裂,正正落在蛇头之上。这个时候,那个蛇的身体一伸,立刻把一洼积水,旋起一座水塔,水塔一落,那条数十丈长的大蟒可就死在水中了。虽然身死,它的余威还在,只见它在水内翻滚挺折,一路乱滚,直把一个一丈方圆二三丈高的大石,用尾巴来回打了粉碎。这个时候,这一片积水,可变成红水了,蛇也死了,雨也住了,雷也不响了,电也不闪了;再瞧空空长老同两个小沙弥,也成了落汤鸡了。
那长老一瞧,蛇身横在水内,立刻带着个沙弥,向岩下洼绕去,工夫不大,已经绕到山洼积水边上。只见那许多积水,顺着山石缺口,大小的隙缝,四处奔流,声如牛吼。直待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才把积水泻去了十分之八九,露出许多高低不平的石块。那大蛇也曲曲弯弯死在地上,距离两丈多远,蟒身上插着一口宝剑,前面只露出剑柄,剑尖透出脊背。只见老和尚一伸手将剑拔将下来,身体向后一纵,退出约有三丈多远。此刻,血涌如箭,由剑口喷射出来,也亏了老和尚身体敏捷,不然非溅一身鲜血不可。由此可见此蛇之大,死了偌大的工夫,流了许多鲜血,宝剑一拔还有偌大的血力。
这时,和尚手提宝剑,走到蛇前,宝剑一挥,割下蛇头。老和尚用剑把两个蛇目挖出来,鲜血淋漓,约有大海碗大;老和尚又将蛇头劈开,在头内取出碗大的一块血肉。老和尚用青藤把这三块血肉缠在一处,交给小沙弥拿着,一回身在腰内取出一个小小的白瓶,拔下塞儿,倒在手心里一些药末,洒在蛇头和蛇身上。这条蛇立刻向一处抽缩,渐渐地化成一汪清水。然后,老和尚把瓶儿带起来,把剑交给小沙弥,自己双手合十,口内喃喃念起经来,围着那汪清水足足地转了三个周围,这才带着小沙弥上山来。到了山头香案之旁,叫小沙弥去请朱先生过来。小沙弥答应一声,奔松树走来,到了松树后面,说道:“朱先生,方丈请你那边谈话。”
再说朱文,这半天的工夫,看得二目发直,小沙弥说话,他全没听见,直到小沙弥又说:“朱先生,老方丈请你那边谈话。”这才愣愣地说道:“好吧。”站起身来随着小沙弥来到香案前面,说道:“老方丈剑术通仙,鄙人不胜钦佩。这一来给世人除去大害,真是功德无量。”
老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说:“朱先生太夸奖了,这条蛇本应被天雷震死,老僧不过略效微劳,何功之有呢?再说它要不是勾动山泉,淹死居民牲畜,也不致上干天怒遭到雷击。它真要勾动山泉,自己找个深山古洞,悔过潜修,也可以躲过天灾。它不但不知改悔,反倒显露原身,同神雷相较,所以老衲算准时刻,帮助神雷用剑将它刺死。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若不把它除去,以后不知道还得伤害多少生灵。自从阁下站在我的身后,我就知道,不过阁下为人正大,所以并不避你。本想同你接谈,又怕误了时刻,所以没有同你说话。现在我们被雨淋得周身湿透,不如去到庙中,换上干衣再为细谈。”
朱文一听,这才觉出周身被湿气浸得十分难过,自己低头一看,周身水滴淋漓,好似落汤鸡一样,不由得好笑,再瞧瞧老和尚同两个小沙弥,也周身是水,连忙说道:“老方丈说得有理,我们回庙再谈吧。”
空空长老仍令小沙弥提着禅杖宝剑,还有那三团血肉,带着朱文,一同走下山来。进了降龙院,一直步入斋室,老和尚命火工去到后山收拾香案,令小沙弥取出干衣,说道:“朱施主,暂且受点委屈,穿上老衲的僧衣,等把你的湿衣烤干了,再换下来。”
朱文连连称谢,于是大家一同把湿衣换下来。朱文自己低头一看,居然变作了一个僧人,不过头上多着一条发辫。这个时候火工已经端上茶来,老方丈同朱文对坐饮茶,朱文这才问道:“老方丈,你缘何知道此次发蛟是这条蛇精作怪呢?再说怎样知道今天这条蛇怪要遭雷击呢?”
空空长老不由得微微一笑,口称:“朱施主,你要问此事的始末,让我慢慢告诉你。老僧在家姓李,自幼出家,在大明中叶的时候,拜天台山紫灵上人为师。多蒙他老人家尽心指点,奈我天性愚鲁,相随七十余年,对于一切飞星奇门文武两科的技术,尽心学习,才将他老人家的学业得来了十分之三四。对于性命之学,三乘佛法,可说一无所得,于是又苦心研究二十来年,方才得了一点门径。后来上人圆寂之时才将大乘的功夫相授,但是我只将静中生灵的第一步功夫做得稍有进步。在前一个月,我在入定的时期,查出本山空灵峰下,潜藏着一条千年怪蟒,可是它的巢穴,正正地坐在本山的一个泉眼上面。如果它要静卧潜修,那山泉一定得被它阻住,不能发泻,就是发泻,也不至如此厉害。但是它千载修炼,已经躲过两劫,它若再躲过这末次的雷击,即可脱去皮囊,神游物外。它因为修炼得雷火不能伤身,所以处心积虑,同雷神相抗。它这一出头不要紧,勾动山泉,山洪暴发,把这一带的村庄变成了泽国。它自己也知道,轻举妄动罪犯天条,如果找一个深山古洞静候天刑,那倒会感动天庭,念它苦修不易,未必不网开一面,许以自新。不想它野性难驯,要凭小小的道力逆天而行,于是我才暗助神雷,用飞剑将它杀死。真要被它躲过末劫,它必以为自己可以胜天,以后不知得有多少生灵涂炭呢。”
二人正在谈话,小沙弥已经把朱文的头巾衣履用火烘干,送进斋室。老和尚请朱文换好了衣服,火工可就把饭菜端过来了。老和尚又留朱文吃过了午饭再行回家,朱文也不推辞,入座用膳,席间二人又谈了许多闲话。午饭用完,朱文这才告辞回家,空空长老送出山门,二人拱手作别。
单说朱文顺着山路慢慢走下山来,这个时候红日斜挂,万里无云,一阵阵山雀乱噪,各山头被雨水洗得清净无尘,一条条飞瀑流泉声震耳鼓。朱文来到自己的门前一看,朱太太正抱着儿子朱顺,在门前闲眺,一抬头见丈夫回来,连忙说道:“大概今天遇雨了吧?午饭在什么地方吃的呢?”
“可不是遇上雨了。”朱文一边说着一边抚摸孩子,“今天被雨淋了个湿透,蒙寺里的方丈给我烘干了,又留我吃了午饭,我才回来。”
夫妻二人进了上房,丫鬟斟过茶来,朱文一面吃茶,一面把今天在山上所见的老和尚如何斩蟒,说了一遍。把个朱太太吓得目瞪口呆,不住地念佛,直说这位方丈八成是罗汉降世,不然哪里有偌大的能为呢?
朱文每日除了栽花种竹以外,毫无别事,似这样悠游岁月,转瞬过了三年,朱顺已经三岁了。这年也是合当有事,朱文的住宅,本是一所小小的四合房,一共十六间,分成里外两个院落。正房后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约有十余亩大小,周围石块砌成八尺多高的围墙。里面也开了一条大溪,几个小小旧荷池,溪上也种了几株垂柳,还有用人工堆成的假山,筑了几处小小的亭榭,虽无四时不谢之花,可也清雅宜人。在正面盖了三间草厅,匾额是“乐天知命”,在这乐天堂前种了一百多株牡丹,虽无异种,但也各尽其妙,又加上这位朱先生爱花成癖,每日亲自浇灌,每到春夏之交,牡丹盛开,五光十色灿如锦绣。又加上清流荡漾,池水澄澈,岸上垂柳成荫,池内锦鳞游泳,可说是和风拂面,清洁无尘。所以每到春天,朱文必要安排几桌酒席,邀请本村的乡邻,在那乐天堂前欢饮一日,一来是联络乡情,二来自己是个独门外户,对本处的住户必须有一种亲近的表示。这年到了三月中旬,牡丹盛开,朱文照例安排酒席,邀请乡邻宴乐。这年的牡丹开得十分茂盛,各乡邻饮酒看花,也十分高兴,有人说道:“朱先生,我们年年这个时候扰你老一次,我们也无法回敬,不来又觉着对不过你,真使我们心里不安。”
朱文一听连忙说道:“众位乡亲千万可别这么说,你想我朱文,本是一个外乡人,寄居贵处,无一点不受大家的照应,无一处不受大家的栽培。我沾众位的光可大了,区区这么一顿饭,又何足挂齿,这不过是略表微忱罢了。再说我们全这大的年岁了,乐一年少一年,聚一次少一次,不过我没有那么大家产,真要像人家有钱的,就是天天聚首,也不算多。现在不过每年一次,众位还提到话下,这不是更叫我抱愧吗?”
大家一听,说道:“你太客气了。”于是当日尽欢而散。
单说本村有一个人姓仇名仲表字古石,年纪四十多岁,本是个大家败落的子弟。幼年的时候,飞鹰走狗,指着家中有两个糟钱,捐了个监生。这一来可就成了绅士一流的人物,每一动身居然翎顶辉煌。最专长的就是拍马吹牛,并且阴毒险狠。这一上了年岁,越发结交官吏走动衙门,包揽词讼坑害乡民,总之虽然名列缙绅,却是无恶不作,所以大家替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作“飞天烙铁”。为他一沾谁,谁就得脱一层皮。虽然他品行卑污,人格低下,可是大家全都不敢得罪他,还得恭而敬之,所以朱文每年请客,必须把他请到第一席,坐第一个座位方罢。今年请客仍然把这位仇先生早早地邀上,赶到了时候,派人一请,不想他有事进城没有赶回来,因为人已邀齐,只好不再等他,赶到了仇大爷由城内回来,也就到了第二天了。
他一听,朱家已经把客请了,不由心中十分不悦,暗暗说道:“好一个朱文,你这次请客,真要有三位或二位不请,我倒不恼,现在你不该单独把我给除外。你既然知道我不在家,你就应该改期才是,你这一不改期,当然是瞧不起我,教别人瞧看我不够请的资格。这分明是给我难看,这不是你成心给我不好看吗?这若不教你认得仇大爷是谁,我就枉称飞天烙铁。”
世上人心各一,本来人家请客是为的联络感情,通知之后定好日期,到时你若无暇就可以不去,绝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大家全都等你。所以说这种人就得算是小人之尤,说俗话,就是不讲理的地痞。
仇仲既然对朱文存不满的心理,当然他要无事生非。单说这个镇龙坡,属贵阳府管辖,府官姓程名继先,字绳武,原籍是河南中州人氏,为人倒是老成练达。但是有一种毛病,就是惧内。因为他当初是一个不第的寒儒,家内父母双亡,一贫如洗。这年正当北京大开科场,他于是求亲告友措置川资,由河南起身,直奔北京走下来了,一路之上不过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非止一日。这天到了北京,就住在前门外大栅栏吉顺老店之内。这个店里的店东姓李名哲字又贤,秉性直爽,仗义疏财,同这位程继先一谈,倒是投契。赶到考场试罢,回到店中,满想鳌里夺尊,大魁天下,谁知放榜之后竟自名落孙山。程继先这一气非同小可,又因为川资短少,举目无亲,不知不觉忧思成疾,可就病倒在店中。幸而李店东怜他异乡孤客,每日给他请医调治。这一场病,足足地病了一个多月,方才病退灾消,病虽好了,可是也两手空空了,店钱饭钱,反倒欠下许多。这天晚上吃过了晚饭,程继先打发伙计把李店东请到屋内,李店东说道:“程先生如今病好了吗?”
程继先说道:“多承你老惦记着,现在好了,今天请你老过来,有一点事情同你商议。”李店东说道:“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说着二人对面坐下,程继先说道:“自从我来到店中,住了两个来月,没想到病了一个月,多蒙你老人家处处照应,方才病体痊愈。真要换个旁人,纵不病死,也得饿死。现在受你老的大恩身体已然复原,自知道这一个多月的工夫,我一个人一切的用度,当然亏了不少。但是我一个异地寒儒,这笔欠款,真是无法偿还,我可不知道你老怎样打算,说到我如果再要赖在店中,不作打算,你老想想我这不是恬不知耻吗?所以我今天请你老人家来,跟你老把话说明了,我打算三五天回归故里,求你老再给我安排几个路费,等我回到家中,再行设法偿还,不知你老看着怎么样。”
李掌柜一听,微微一笑,说道:“程先生,你听我说,要按说自从先生你病在店中卧床不起,我明知你是一个落第的寒儒,那么我为什么还照顾你呢?这不过是出门人的义气,常言说得好,在家靠乡邻,出外靠朋友。遇到一处就是有缘。再说谁没有个三灾八难呢?有钱的病人就有人管,穷人病了莫非说就得命丧无辜吗?这个事请你不要挂在心上。至于你在店中,病了一个多月,通共耗了不到二十两银子,可是我要说不要了,先生你觉着过不去,可是我要说要,你现在哪里有钱呢,这不是你今天说到这儿了吗?索性咱们说开了,你几时有钱,几时还账,如若没有钱呢,咱们那可就是交了朋友了。再说出外的人谁没有为难的时候呢?家有万贯,还有个一时不便呢,这个事情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就是对于先生你回归故里这一层,我有点不赞成。我可不是拦先生你的高兴,这个回家,依我说,你可作为罢论,因为什么呢?你今年虽然不第,不是还有明年吗?梁灏八十二岁,才中了状元。这功名二字尽早总有个命定,你焉知道不是大器晚成呢?比如说,今年回家,明年你还来不来呢,虽说相隔不远,可是这一二千里路程你得多少川资呢,所以我说你不如耐守,准知道明年不能平步登云吗?”
程继先一听不由得咳了一声,说:“李店东,你老这一片金玉良言可完全是为我,可是我何尝不作这种思想?但是有一件难处,你老请想我一介寒儒,肩不会担担,手不能提篮,你叫我指何为生呢?”
李又贤一听,哈哈大笑,说道:“程先生,闹了半天,你是愁着没饭吃。你想年年开科取士,莫非说应试的举子全是富有之家和本地人吗?就怕你没有能力,真要你学问深远,何愁没有饭吃呢?往大里说,给各衙门做个幕友师爷,一方自己刻苦用功,单候明年秋季大考。如若不然,找个馆地给人家教训蒙童,一方自己研究学问,等候明年应试。说到最下等,各处游学不是也能吃饭吗?现在生在这种太平盛世,就是每日写点字画沿街去卖,也可以进钱糊口,你怎么就愁起没饭吃来了?”
程继先一听,一声长叹,说道:“蒙你老多方指教,可是作幕教馆,全得有人介绍,我在北京城,除了你老人家以外,连一个认识人也没有,我就是有天大的学问,你叫我找谁给介绍呢?真要你老能给我介绍一个馆地,那就同救了我的性命一样,哪怕就是在你老柜上帮忙,我也心甘情愿。”
李又贤一听,说道:“程先生这不是你说到这儿了吗?你先在店里候几天。我托人给你吹嘘吹嘘,成了呢更好,不成呢,咱再想办法。你可别忙。”程继先一听说道:“你老就多费心吧。我也不说谢了,反正我刻骨铭心永感大德就是了。”一连过了三天,这天李店东一直来到屋中见了程继先说道:“程先生我有点事情求求你,可不知道你对于这路文字研究过没有。”程继先说:“不知你老教我做什么?”
李又贤说,“我有一个朋友,大后天给人家前去祝寿。他已好几次找人作一篇寿文,可是总不对心思,不是太泛就是不恰当。他一托我,我可答应了,可是你要能作,就给他作一篇,如若你对这路文字没研究过呢,我再另找别人。”程继先一听,说道:“店东,我当初在这种文字上可也用过心思,不过现在手生了。既然你老把事揽了来,少不得咱们敷衍一下。不过作这种文字,必须把做寿的人年龄出身官阶平生、所做事情以及祝寿人双方的关系还有祝寿人功名,先得问明白了,这篇文章做出来方才恰当。不能移到别人身上去,非这两个人不能用这一篇文章,不然泛泛地说上一大篇,仍然是合不了心思。”
李又贤一听,一拍双手说道:“程先生,你这一说这篇文章就错不了,因为你的命意先来的高超。”说着在怀内掏出一个白折儿来,“上面这就是双方的履历年岁与关系,你慢慢地瞧吧,今天下午或明天上午,在这一天之内作成了,明天下午送去。”说着放下折儿告辞走了。
①“消息”,指设各种陷人的机关。
陆贞点头,带领庄丁同那个被擒的壮士,下了十八层台阶,出了二道门,顺着通路,出了大门,一直奔正心堂来了。工夫不大,来到正心堂处,陆爷进了正心堂,尹大爷说:“二弟,是哪位老义士困在楼上?”
陆贞说:“楼上困住的并不是我们的人,原来是另一位,我们不妨将他叫进来问。”说着将要叫庄丁,只见霍星明由门外进来。陆爷说:“三弟收拾好了吗?”霍爷说:“妥当了,只是那个假人得另换一条胳膊,那只好过几天再说,可是那个被擒的人怎么样了?”陆贞说:“我们将要把他叫进来问,三弟你就来了,你先坐下休息。”陆贞回头对庄丁说道:“你们去把被擒的那位请进来,我问问他。”庄丁答应,转身出去,工夫不大,只见推推拥拥由外面推进那个人来。陆爷令庄丁搬了一个凳子,说道:“朋友,你先请坐。”
只见那个人一言不发坐在凳子上,邱爷四位一看,不认识,起先一听钟响,还真以为是东方七爷在楼上被困,不由得提心吊胆,现在一瞧可就放了心了。
这时候就听霍爷说道:“朋友贵姓?我们素不相识,又没有冤仇,为什么半夜三更来搅闹我们的宅院?”
就听那个人说道:“朋友,某家既然被获遭擒,请你或杀或剐,可不许用言语刻薄我;你们如若用言语奚落,就别怪我骂你们。”
霍爷说:“朋友,我并没用言语刻薄你,你何必着急?我不过请问你的姓名,我们并不认识,你为什么搅闹我们的宅院,难道说这就是刻薄人吗?”
那人说:“我既被擒,只求速死,你们问我的姓名做什么?”陆爷说:“朋友,你这个人,可真难说话,我们不是没有说要杀你吗,为什么你口口声声只求速死呢?常言说得好,天下人交天下友,我们问你的姓名,自然有个心意,你何必这么不悦呢?难道说阁下是无名氏吗?既然相遇全是有缘,问问姓名,又有何妨呢?”
那人一听,说道:“朋友,你既然要问,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家住陕西华阴县四贤庄,姓白名敬字子谦,江湖人称银白熊。提我你不知道,提我的父亲,虽不敢说人人尽知,但你们总有个耳闻,他老人家单讳一个哲字,字是天侠,江湖人称红眉剑客。”
陆贞一听,“呵”了一声,说道:“原来是少剑客到了,这可怨我们无礼,太对不起朋友了。”于是陆贞站起身来,一伸手把绳子解开,说道:“请白兄千万别怪,先喝碗茶休息休息。”家人一看赶紧斟过一碗茶来。白敬一看,把手一拱,说道:“不怪江湖传说尹家林六杰义气深重,果然名不虚传,我这里先谢谢众位。”陆爷说:“白兄不必客气,请坐吃茶,我们还要谈一谈呢。”白敬说:“在座的众位老少英雄,我白某出世年浅,全不认识,请庄主给我介绍介绍。”
陆爷这才把本庄的各位庄主连自己全说了姓名,白敬对大家互道倾慕。陆贞又接着把邱二爷、白四爷、江五爷还有裘爷老四位一一指引,白敬连忙行礼,说道:“原来是江湖七雄,前辈的老英雄,小子失敬。”邱二爷四位说道:“不敢当,白少剑客请坐下谈话。”于是大家坐下。
陆贞说道:“白兄,我们尹家林虽然出世年浅,可没敢得罪过江湖的朋友,不知阁下为何夜间来到舍下?依我的愚意,莫非阁下受了小人的蛊惑,抑或是我们有了不合规矩的地方,不然,绝不能惹得白兄不满。本来我们既不认识又无仇恨,若不是这两种缘散,何至惹得你老夜涉险呢?如果你老受了人的蛊惑,我们说开了就算完事;如若我们有了不对的地方,请白兄说出来好研究研究,果然不对,我们一定要当场认错。白兄千万不必客气,请你当面指示明白。”
白敬一听说道:“二庄主,若问我来探贵庄的缘故,你先瞧瞧这封书信,然后再一说你就明白了。”说着由怀内掏出一封书信,递给陆爷。陆爷连忙接过来,送给尹大爷观瞧,尹大爷看过了,仍然交给陆贞。陆贞看完依次往下传递,直到骆爷看毕,这才重新交给陆贞。陆贞说道:“这封信乃是一个请帖,同阁下来探明志楼,有什么关系呢?”
白敬说:“这个请帖你老看清了谁是主人吗?”陆贞说:“看清了,头一位是云南玉龙山金波寨的大寨主,神拳无敌灵威叟,大爷方化龙。第二位是万里追风长髯叟,二爷江天鹤。第三位是神掌白眉叟,三爷蒋东林。”
白敬说:“他们三位人称南方三老,自从盘踞在玉龙山二十多年,始终也没有做过一次不法的事情。后来又请来了一位军师,复姓诸葛,单名一个周字,号闻人,江湖人称圣手先生。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引斗埋伏排兵布阵,可说是没有不知道的。自从这个人一来,才重整玉龙山。把玉龙山分出前后中三路共二十四寨,余外还有水八寨,总名叫作金波寨。金波寨的总寨主十分年轻,姓朱名复,字意明,原是前明皇室嫡派的子孙。现年二十多岁,胸怀大志,要谋夺大清一统江山,恢复明朝的天下。他入了金波寨不到一年,每日同寨中各寨主研究武术,叫他把所有的寨主完全战败了,连三老全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大家尊他在金波寨坐了第一把交椅。当初家严同不才兄弟都与他见过面,分手之后,听说他图谋不轨,在金波寨造了一座百灵楼,内藏一本《龙虎风云谱》,上写所有的各位寨主的名姓,每日招兵买马积草囤粮。今年二月间,从南方来了家严的一个朋友,是直隶大名府艾家庄的人氏,姓艾名元字天民,江湖人称奇情剑客。他说有人在南方交给了他一个柬帖,请他给家严带来。家严一看这个帖不明白用意,一问艾老剑客,才知道是金波寨打算网罗天下的英雄,在今年五月端阳节开一个天下英雄会,用柬帖分请各路英雄,前去赴会。因为朱复年轻誉浅,所以柬帖用的是三老署名。家严得了这封请帖,才打发我同我二弟白纯,往山东茅山山下三公堡,去见茅山三剑:太乙剑客古天心,无形剑客孟天祥,混元剑客元天固。带着这个请帖教他们瞧,请他们一同前去赴会,到时好给玉龙山剪除羽翼,暗中帮助国家。我两个走到这里,久闻六位光明正大,打算进庄拜望,一同邀着六位前去云南观光。后来又听说你这里有一座明志楼,里面尽是机关,是我兄弟好奇心重,打算暗中进去瞧瞧,不想我就被获遭擒了。现在我兄弟白纯,大概也进了埋伏,十有八九也围困在里面,真是可笑得很。”
那白敬说完原委,众人才知其详,陆贞一听说道:“原来白纯兄也来了,我们赶快去请。”
不提大家寻找白纯,单说玉龙山金波寨的总寨主朱复,他原本是大明朝的嫡派子孙。自从闯王攻破承天门,思宗皇帝煤山殉国,那些皇子皇孙,同许多的皇室近族,全都四散逃走,隐姓埋名分处四方。朱复的父亲名叫朱文,字建武,乃是饱学儒流。他带着家眷,暗携珠宝逃到贵州省清凉山下,地名镇龙坡,在贵阳府西南,距城四十余里。这里荒远偏僻,不易为人察觉,再说朱文也喜爱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于是就在这个镇龙坡,置房买地住了下来。
朱文自从来到镇龙坡,一晃住了二十余载,闯王已经被吴三桂平定,清世祖顺治皇帝驾坐金阙。这位朱文一看,大清江山总算国基安奠,明朝永历皇帝偏处一隅,也不过是东奔西走,郑成功虽然占据台湾,可也没有恢复明朝的希望,自已于是也把返归故里的念头打断了。于是,他每日同本地的几位文人,栽花种竹,饮酒赋诗,同降龙寺的方丈,更称莫逆。虽然半顷田园,倒也怡然自乐,但是年过半百,可惜膝下犹虚。这年朱文五十九岁,朱太太四十九岁,生下了一个孩儿,老夫妇一看自然爱若掌上明珠,取名朱顺,字是戴天,不过因为天意亡明,只可戴天之恩顺天之意,以度一生罢了。
朱文同清凉山上降龙寺中的和尚空空长老本是莫逆之交,他时常去寺中与长老谈论儒经佛典。这位空空长老,乃是一位世外高人,琴棋诗画,武略文韬,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以至于医卜星相,飞星奇门,文武两科的技艺无一不知,可说是一位博古通今道德高尚的僧人。他的年岁,大概是有一百多岁,因为养的功夫深纯,所以面目步履一切都同少年一样。他须发雪白,可称是鹤发童颜。这座降龙寺并不是十分了得的大庙,也不是十方常住,所以内中只有两个火工供应一切的奔走,两个小沙弥专司暮鼓晨钟。真是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朱文时常同这位空空长老坐到一处,不是饮酒赋诗,就是着棋观树,年年如此。
他原不知空空长老是个奇人,朱文的发现,也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这一年,清凉山后忽然起蛟,山洪暴发,把山后一带的居民淹死无数。这座镇龙坡幸亏是在山前,所以未遭波及。这天朱文吃完了早饭,自己一个人打算去降龙寺找空空长老,刚走到半山腰,就见空空长老带着两个沙弥,急急向后山走去。一个沙弥肩着禅杖,一个沙弥怀抱宝剑。朱文一看,心中纳闷:这是做什么去呢?我们相交二十来年,未见他出过一次降龙禅院,今天带着禅杖宝剑,直奔后山,莫非有什么事吗?我何不跟在后面,瞧瞧他的行动,看看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朱文可就暗中紧跟不舍,工夫不大,来到后山一个岩头之上。
朱文一看,原来在岩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摆着一张香案,案上设着香烛纸马五供蜡扦等物。朱文暗想:莫非今天他来祭祀什么神圣,但是何必前往后山呢?正在纳闷,就见老和尚来到案前,两个小沙弥一边一个,站在香案两头。那空空长老,伸手拿起一封香来,点着插在炉内,跪在案前蒲团之上磕了三个头,便站起身来,向对面观看。朱文也随着和尚的眼光,向对面观看,可是看来看去,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感觉非常奇怪。正在这时候,忽见云生西北雾长东南,天上一团一团的黑云,如同奔马,直向山头聚拢,顷刻遮住阳光。工夫不大,浓云如墨,黑气漫空,狂风骤起,透体生寒。再瞧空空长老,已经盘膝坐在蒲团之上,手敲木鱼,口内喃喃念起经来。朱文一看,心中暗想:看这个样子,立刻就有大雨,自己可往哪里去避雨呢?他有心赶紧回去,又惦着老和尚。面对这种奇异的举动,非常想看个明白。于是,他找了一株松树避雨,打定主意要看个究竟。
这时和尚把木鱼敲得十分响亮,那诵经之声越发地响彻云霄,那天上的黑云越聚越厚,眼看要压到头上,狂风也越来越大,真有拨木倒屋之势;声响如同牛吼。在这个空山寂静的时候,风声经声木鱼声,互相应答,真是别有一种情趣。朱文正在观看,猛的一个闪电,红光满目,大地全都变成鲜红的颜色。电光一过,紧跟着山摇地动,震天的一个大霹雳,震得人耳聋目眩。雷声一过,拳头大的雨点,迎面飞来,自己幸亏坐在松树下面,枝叶遮住雨点;再一瞧和尚,坐在风雨之中,木鱼儿敲得连声响亮,经声越发紧急。那两个小沙弥手捧着剑杖,迎着风雨,精神也越发兴奋。这个时候的风雨越大,雷声越紧,真是雷电交加,大雨如注,不亚如天崩地裂,险些震倒了这座岩头。再瞧黑云更厚了,眼看就要压到头顶上,那个雨也如同倾盆一样,转眼的工夫,山洪暴发,万壑奔流。朱文这时也看清了这个雷的方向,原来那个雷,一个跟着一个,直向北面山洼内射去。朱文探头向山洼内一看,吓得把舌头一伸,险些哎呀叫出声来。
原来在山洼之内有一块三丈高、一丈粗细的大青石,在青石上面缠着一条锦鳞大蟒。这条蟒,足有缸盆粗细,在石上盘了约有四五个周围,尾巴拖在积水之内。一颗头竟有水缸大小,两个眼睛好似水盆,射出逼人的光芒,周身鳞甲掀动,金光闪闪,一开口吐出三丈长的蛇信,红如烈火。一抬头翘起两三丈高的一颗蛇头,摇摇摆摆,目光一直射到岩头上面的三个和尚身上。猛然红光一闪,好似一条金龙,一个霹雳向蟒身上射去,只见那蟒身上的鳞甲微微掀动,那雷就空用无功。这个时候,雨更大了,天雨相连接到一处,那雷更紧了,各处的飞瀑流泉,直向山洼,奔流而下。工夫不大,把一个偌大的山洼,变成一片汪洋大泽,那蟒的下半身已经浸入水中。
再瞧老和尚,止住经声,二目一闪,由沙弥手内接过宝剑,向外一抽,“呛”的一声,宝剑出鞘,不亚如一汪秋水,正赶上一个霹雳直向蛇头击去。那蛇把头一扬,一张口吐出二丈多长的蛇信,由信上发出一片青烟,立刻把神雷阻住。再瞧和尚把手一扬,只见一条白虹,如飞云逐电,直奔那条大蟒射去。那蛇头抬起来刚刚抵住神雷,这条白光不偏不倚,笔直地射在那蛇的七寸之上。原来是口宝剑,一下子刺在蛇的身上。那蛇伤着要害,将头一低,紧跟着一个霹雳,如同天崩地裂,正正落在蛇头之上。这个时候,那个蛇的身体一伸,立刻把一洼积水,旋起一座水塔,水塔一落,那条数十丈长的大蟒可就死在水中了。虽然身死,它的余威还在,只见它在水内翻滚挺折,一路乱滚,直把一个一丈方圆二三丈高的大石,用尾巴来回打了粉碎。这个时候,这一片积水,可变成红水了,蛇也死了,雨也住了,雷也不响了,电也不闪了;再瞧空空长老同两个小沙弥,也成了落汤鸡了。
那长老一瞧,蛇身横在水内,立刻带着个沙弥,向岩下洼绕去,工夫不大,已经绕到山洼积水边上。只见那许多积水,顺着山石缺口,大小的隙缝,四处奔流,声如牛吼。直待了足有半个时辰,这才把积水泻去了十分之八九,露出许多高低不平的石块。那大蛇也曲曲弯弯死在地上,距离两丈多远,蟒身上插着一口宝剑,前面只露出剑柄,剑尖透出脊背。只见老和尚一伸手将剑拔将下来,身体向后一纵,退出约有三丈多远。此刻,血涌如箭,由剑口喷射出来,也亏了老和尚身体敏捷,不然非溅一身鲜血不可。由此可见此蛇之大,死了偌大的工夫,流了许多鲜血,宝剑一拔还有偌大的血力。
这时,和尚手提宝剑,走到蛇前,宝剑一挥,割下蛇头。老和尚用剑把两个蛇目挖出来,鲜血淋漓,约有大海碗大;老和尚又将蛇头劈开,在头内取出碗大的一块血肉。老和尚用青藤把这三块血肉缠在一处,交给小沙弥拿着,一回身在腰内取出一个小小的白瓶,拔下塞儿,倒在手心里一些药末,洒在蛇头和蛇身上。这条蛇立刻向一处抽缩,渐渐地化成一汪清水。然后,老和尚把瓶儿带起来,把剑交给小沙弥,自己双手合十,口内喃喃念起经来,围着那汪清水足足地转了三个周围,这才带着小沙弥上山来。到了山头香案之旁,叫小沙弥去请朱先生过来。小沙弥答应一声,奔松树走来,到了松树后面,说道:“朱先生,方丈请你那边谈话。”
再说朱文,这半天的工夫,看得二目发直,小沙弥说话,他全没听见,直到小沙弥又说:“朱先生,老方丈请你那边谈话。”这才愣愣地说道:“好吧。”站起身来随着小沙弥来到香案前面,说道:“老方丈剑术通仙,鄙人不胜钦佩。这一来给世人除去大害,真是功德无量。”
老和尚口念“阿弥陀佛”,说:“朱先生太夸奖了,这条蛇本应被天雷震死,老僧不过略效微劳,何功之有呢?再说它要不是勾动山泉,淹死居民牲畜,也不致上干天怒遭到雷击。它真要勾动山泉,自己找个深山古洞,悔过潜修,也可以躲过天灾。它不但不知改悔,反倒显露原身,同神雷相较,所以老衲算准时刻,帮助神雷用剑将它刺死。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若不把它除去,以后不知道还得伤害多少生灵。自从阁下站在我的身后,我就知道,不过阁下为人正大,所以并不避你。本想同你接谈,又怕误了时刻,所以没有同你说话。现在我们被雨淋得周身湿透,不如去到庙中,换上干衣再为细谈。”
朱文一听,这才觉出周身被湿气浸得十分难过,自己低头一看,周身水滴淋漓,好似落汤鸡一样,不由得好笑,再瞧瞧老和尚同两个小沙弥,也周身是水,连忙说道:“老方丈说得有理,我们回庙再谈吧。”
空空长老仍令小沙弥提着禅杖宝剑,还有那三团血肉,带着朱文,一同走下山来。进了降龙院,一直步入斋室,老和尚命火工去到后山收拾香案,令小沙弥取出干衣,说道:“朱施主,暂且受点委屈,穿上老衲的僧衣,等把你的湿衣烤干了,再换下来。”
朱文连连称谢,于是大家一同把湿衣换下来。朱文自己低头一看,居然变作了一个僧人,不过头上多着一条发辫。这个时候火工已经端上茶来,老方丈同朱文对坐饮茶,朱文这才问道:“老方丈,你缘何知道此次发蛟是这条蛇精作怪呢?再说怎样知道今天这条蛇怪要遭雷击呢?”
空空长老不由得微微一笑,口称:“朱施主,你要问此事的始末,让我慢慢告诉你。老僧在家姓李,自幼出家,在大明中叶的时候,拜天台山紫灵上人为师。多蒙他老人家尽心指点,奈我天性愚鲁,相随七十余年,对于一切飞星奇门文武两科的技术,尽心学习,才将他老人家的学业得来了十分之三四。对于性命之学,三乘佛法,可说一无所得,于是又苦心研究二十来年,方才得了一点门径。后来上人圆寂之时才将大乘的功夫相授,但是我只将静中生灵的第一步功夫做得稍有进步。在前一个月,我在入定的时期,查出本山空灵峰下,潜藏着一条千年怪蟒,可是它的巢穴,正正地坐在本山的一个泉眼上面。如果它要静卧潜修,那山泉一定得被它阻住,不能发泻,就是发泻,也不至如此厉害。但是它千载修炼,已经躲过两劫,它若再躲过这末次的雷击,即可脱去皮囊,神游物外。它因为修炼得雷火不能伤身,所以处心积虑,同雷神相抗。它这一出头不要紧,勾动山泉,山洪暴发,把这一带的村庄变成了泽国。它自己也知道,轻举妄动罪犯天条,如果找一个深山古洞静候天刑,那倒会感动天庭,念它苦修不易,未必不网开一面,许以自新。不想它野性难驯,要凭小小的道力逆天而行,于是我才暗助神雷,用飞剑将它杀死。真要被它躲过末劫,它必以为自己可以胜天,以后不知得有多少生灵涂炭呢。”
二人正在谈话,小沙弥已经把朱文的头巾衣履用火烘干,送进斋室。老和尚请朱文换好了衣服,火工可就把饭菜端过来了。老和尚又留朱文吃过了午饭再行回家,朱文也不推辞,入座用膳,席间二人又谈了许多闲话。午饭用完,朱文这才告辞回家,空空长老送出山门,二人拱手作别。
单说朱文顺着山路慢慢走下山来,这个时候红日斜挂,万里无云,一阵阵山雀乱噪,各山头被雨水洗得清净无尘,一条条飞瀑流泉声震耳鼓。朱文来到自己的门前一看,朱太太正抱着儿子朱顺,在门前闲眺,一抬头见丈夫回来,连忙说道:“大概今天遇雨了吧?午饭在什么地方吃的呢?”
“可不是遇上雨了。”朱文一边说着一边抚摸孩子,“今天被雨淋了个湿透,蒙寺里的方丈给我烘干了,又留我吃了午饭,我才回来。”
夫妻二人进了上房,丫鬟斟过茶来,朱文一面吃茶,一面把今天在山上所见的老和尚如何斩蟒,说了一遍。把个朱太太吓得目瞪口呆,不住地念佛,直说这位方丈八成是罗汉降世,不然哪里有偌大的能为呢?
朱文每日除了栽花种竹以外,毫无别事,似这样悠游岁月,转瞬过了三年,朱顺已经三岁了。这年也是合当有事,朱文的住宅,本是一所小小的四合房,一共十六间,分成里外两个院落。正房后面是一个小小的花园,约有十余亩大小,周围石块砌成八尺多高的围墙。里面也开了一条大溪,几个小小旧荷池,溪上也种了几株垂柳,还有用人工堆成的假山,筑了几处小小的亭榭,虽无四时不谢之花,可也清雅宜人。在正面盖了三间草厅,匾额是“乐天知命”,在这乐天堂前种了一百多株牡丹,虽无异种,但也各尽其妙,又加上这位朱先生爱花成癖,每日亲自浇灌,每到春夏之交,牡丹盛开,五光十色灿如锦绣。又加上清流荡漾,池水澄澈,岸上垂柳成荫,池内锦鳞游泳,可说是和风拂面,清洁无尘。所以每到春天,朱文必要安排几桌酒席,邀请本村的乡邻,在那乐天堂前欢饮一日,一来是联络乡情,二来自己是个独门外户,对本处的住户必须有一种亲近的表示。这年到了三月中旬,牡丹盛开,朱文照例安排酒席,邀请乡邻宴乐。这年的牡丹开得十分茂盛,各乡邻饮酒看花,也十分高兴,有人说道:“朱先生,我们年年这个时候扰你老一次,我们也无法回敬,不来又觉着对不过你,真使我们心里不安。”
朱文一听连忙说道:“众位乡亲千万可别这么说,你想我朱文,本是一个外乡人,寄居贵处,无一点不受大家的照应,无一处不受大家的栽培。我沾众位的光可大了,区区这么一顿饭,又何足挂齿,这不过是略表微忱罢了。再说我们全这大的年岁了,乐一年少一年,聚一次少一次,不过我没有那么大家产,真要像人家有钱的,就是天天聚首,也不算多。现在不过每年一次,众位还提到话下,这不是更叫我抱愧吗?”
大家一听,说道:“你太客气了。”于是当日尽欢而散。
单说本村有一个人姓仇名仲表字古石,年纪四十多岁,本是个大家败落的子弟。幼年的时候,飞鹰走狗,指着家中有两个糟钱,捐了个监生。这一来可就成了绅士一流的人物,每一动身居然翎顶辉煌。最专长的就是拍马吹牛,并且阴毒险狠。这一上了年岁,越发结交官吏走动衙门,包揽词讼坑害乡民,总之虽然名列缙绅,却是无恶不作,所以大家替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作“飞天烙铁”。为他一沾谁,谁就得脱一层皮。虽然他品行卑污,人格低下,可是大家全都不敢得罪他,还得恭而敬之,所以朱文每年请客,必须把他请到第一席,坐第一个座位方罢。今年请客仍然把这位仇先生早早地邀上,赶到了时候,派人一请,不想他有事进城没有赶回来,因为人已邀齐,只好不再等他,赶到了仇大爷由城内回来,也就到了第二天了。
他一听,朱家已经把客请了,不由心中十分不悦,暗暗说道:“好一个朱文,你这次请客,真要有三位或二位不请,我倒不恼,现在你不该单独把我给除外。你既然知道我不在家,你就应该改期才是,你这一不改期,当然是瞧不起我,教别人瞧看我不够请的资格。这分明是给我难看,这不是你成心给我不好看吗?这若不教你认得仇大爷是谁,我就枉称飞天烙铁。”
世上人心各一,本来人家请客是为的联络感情,通知之后定好日期,到时你若无暇就可以不去,绝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大家全都等你。所以说这种人就得算是小人之尤,说俗话,就是不讲理的地痞。
仇仲既然对朱文存不满的心理,当然他要无事生非。单说这个镇龙坡,属贵阳府管辖,府官姓程名继先,字绳武,原籍是河南中州人氏,为人倒是老成练达。但是有一种毛病,就是惧内。因为他当初是一个不第的寒儒,家内父母双亡,一贫如洗。这年正当北京大开科场,他于是求亲告友措置川资,由河南起身,直奔北京走下来了,一路之上不过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非止一日。这天到了北京,就住在前门外大栅栏吉顺老店之内。这个店里的店东姓李名哲字又贤,秉性直爽,仗义疏财,同这位程继先一谈,倒是投契。赶到考场试罢,回到店中,满想鳌里夺尊,大魁天下,谁知放榜之后竟自名落孙山。程继先这一气非同小可,又因为川资短少,举目无亲,不知不觉忧思成疾,可就病倒在店中。幸而李店东怜他异乡孤客,每日给他请医调治。这一场病,足足地病了一个多月,方才病退灾消,病虽好了,可是也两手空空了,店钱饭钱,反倒欠下许多。这天晚上吃过了晚饭,程继先打发伙计把李店东请到屋内,李店东说道:“程先生如今病好了吗?”
程继先说道:“多承你老惦记着,现在好了,今天请你老过来,有一点事情同你商议。”李店东说道:“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说着二人对面坐下,程继先说道:“自从我来到店中,住了两个来月,没想到病了一个月,多蒙你老人家处处照应,方才病体痊愈。真要换个旁人,纵不病死,也得饿死。现在受你老的大恩身体已然复原,自知道这一个多月的工夫,我一个人一切的用度,当然亏了不少。但是我一个异地寒儒,这笔欠款,真是无法偿还,我可不知道你老怎样打算,说到我如果再要赖在店中,不作打算,你老想想我这不是恬不知耻吗?所以我今天请你老人家来,跟你老把话说明了,我打算三五天回归故里,求你老再给我安排几个路费,等我回到家中,再行设法偿还,不知你老看着怎么样。”
李掌柜一听,微微一笑,说道:“程先生,你听我说,要按说自从先生你病在店中卧床不起,我明知你是一个落第的寒儒,那么我为什么还照顾你呢?这不过是出门人的义气,常言说得好,在家靠乡邻,出外靠朋友。遇到一处就是有缘。再说谁没有个三灾八难呢?有钱的病人就有人管,穷人病了莫非说就得命丧无辜吗?这个事请你不要挂在心上。至于你在店中,病了一个多月,通共耗了不到二十两银子,可是我要说不要了,先生你觉着过不去,可是我要说要,你现在哪里有钱呢,这不是你今天说到这儿了吗?索性咱们说开了,你几时有钱,几时还账,如若没有钱呢,咱们那可就是交了朋友了。再说出外的人谁没有为难的时候呢?家有万贯,还有个一时不便呢,这个事情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就是对于先生你回归故里这一层,我有点不赞成。我可不是拦先生你的高兴,这个回家,依我说,你可作为罢论,因为什么呢?你今年虽然不第,不是还有明年吗?梁灏八十二岁,才中了状元。这功名二字尽早总有个命定,你焉知道不是大器晚成呢?比如说,今年回家,明年你还来不来呢,虽说相隔不远,可是这一二千里路程你得多少川资呢,所以我说你不如耐守,准知道明年不能平步登云吗?”
程继先一听不由得咳了一声,说:“李店东,你老这一片金玉良言可完全是为我,可是我何尝不作这种思想?但是有一件难处,你老请想我一介寒儒,肩不会担担,手不能提篮,你叫我指何为生呢?”
李又贤一听,哈哈大笑,说道:“程先生,闹了半天,你是愁着没饭吃。你想年年开科取士,莫非说应试的举子全是富有之家和本地人吗?就怕你没有能力,真要你学问深远,何愁没有饭吃呢?往大里说,给各衙门做个幕友师爷,一方自己刻苦用功,单候明年秋季大考。如若不然,找个馆地给人家教训蒙童,一方自己研究学问,等候明年应试。说到最下等,各处游学不是也能吃饭吗?现在生在这种太平盛世,就是每日写点字画沿街去卖,也可以进钱糊口,你怎么就愁起没饭吃来了?”
程继先一听,一声长叹,说道:“蒙你老多方指教,可是作幕教馆,全得有人介绍,我在北京城,除了你老人家以外,连一个认识人也没有,我就是有天大的学问,你叫我找谁给介绍呢?真要你老能给我介绍一个馆地,那就同救了我的性命一样,哪怕就是在你老柜上帮忙,我也心甘情愿。”
李又贤一听,说道:“程先生这不是你说到这儿了吗?你先在店里候几天。我托人给你吹嘘吹嘘,成了呢更好,不成呢,咱再想办法。你可别忙。”程继先一听说道:“你老就多费心吧。我也不说谢了,反正我刻骨铭心永感大德就是了。”一连过了三天,这天李店东一直来到屋中见了程继先说道:“程先生我有点事情求求你,可不知道你对于这路文字研究过没有。”程继先说:“不知你老教我做什么?”
李又贤说,“我有一个朋友,大后天给人家前去祝寿。他已好几次找人作一篇寿文,可是总不对心思,不是太泛就是不恰当。他一托我,我可答应了,可是你要能作,就给他作一篇,如若你对这路文字没研究过呢,我再另找别人。”程继先一听,说道:“店东,我当初在这种文字上可也用过心思,不过现在手生了。既然你老把事揽了来,少不得咱们敷衍一下。不过作这种文字,必须把做寿的人年龄出身官阶平生、所做事情以及祝寿人双方的关系还有祝寿人功名,先得问明白了,这篇文章做出来方才恰当。不能移到别人身上去,非这两个人不能用这一篇文章,不然泛泛地说上一大篇,仍然是合不了心思。”
李又贤一听,一拍双手说道:“程先生,你这一说这篇文章就错不了,因为你的命意先来的高超。”说着在怀内掏出一个白折儿来,“上面这就是双方的履历年岁与关系,你慢慢地瞧吧,今天下午或明天上午,在这一天之内作成了,明天下午送去。”说着放下折儿告辞走了。
①“消息”,指设各种陷人的机关。
相关热词搜索:河朔七雄
下一章:第十二章 刘露秋计陷朱文
上一章:第十章 明志楼夜获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