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一回 未泯杂念参无相 三戒当持号不岐
2022-07-22 作者:梁羽生 来源:梁羽生作品集 评论:0 点击: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又名参上山,太和山。山势雄壮秀丽,周围四百公里,下临汉江,最高的天柱峰海拔一千七百米。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它的特点是‘高瞻远瞩’和‘幽深清秀’兼而有之。”(注一)
或许武当山没有五岳有名,但在明代,它的地位却是在五岳之上。因为明代的皇帝,曾封武当山为“太岳”,加上一个“太”字,即是表示它的地位高于“五岳”了。
在封建时代,臣下得到皇帝的“不次”(不依次序)封赏,称为“殊遇之恩”。以山喻人,武当山在明代也可称得上是得到“殊遇之恩”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琏、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工营造武当山宫观。这次工程,每日使用工匠军民等三十万人,费用以百万计。这是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嘉靖的碑文中则是只耗资二十余万,建筑器材绝大部份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宫殿差不多同样规格!
武当山上有两座著名的碑刻,一座是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立的“太岳太和山道宫碑记”。在碑文中永乐引用道教经典叙述所谓“真武大帝”和武当山的关系,并说他父亲洪武(朱元璋)和他自己之取得天下,都曾经得到“真武”的默佑。所以在武当山上建造宫观,表彰“神功”。
另一座碑是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立的“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碑文大意是:成祖定都北京,是属于“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所镇守的北方,因此能蒙神恩庇佑,统一中国,并巩固了北方广大的领土,等等。这是嘉靖替祖宗讲的,解释了明成祖何以要和“真武大帝”拉上关系。
嘉靖在武当山脚建了一座刻有“治世玄岳”四字的石雕牌坊,当地人称“玄岳门”。永乐时已把武当山的地位列于五岳之上,到嘉靖时更尊为“玄岳”。把武当山的“地位”,捧得更加高不可攀。
过了石坊,便是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为了纪念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建造的。玄岳门与遇真宫之间,还建有张三丰的铜像,是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非常生动的人像。
此时正有两个小道士在瞻仰他们祖师的塑像。
年纪较大的那个道士给师弟讲祖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张真人可真是个怪人,他从来不讲修饰,有个外号叫“邋遢张”,他为人不拘小节,和贩夫走卒,山野小民,都能交上朋友。但本朝的洪武、永乐两位皇帝,好几次派人拜访他,想请他入京一见,他都避开。你说怪不怪?”
那较小的道士道:“这故事我已听师父说过了。不过听说他云游四川时,还是和洪武帝的一位王子蜀献王交过朋友的。师父说张真人并无世俗之见,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是一样。他交朋友是讲缘份的,倒并不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才特地避开。”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喜欢用“你知道吗”做口头禅,不料他讲的这个故事,师弟比他知道的还多。他心里不大高兴,为了维持做师兄的体面,哼了一声,说道:“你知道张真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吗?”小道士道:“大概不是湖北就是湖南吧?”大的那个道士冷笑道:“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咱们的张真人是辽东人!”(注二)
小道士道:“哦,咱们武当派的祖师竟然是辽东人吗?这个我倒没有听见师父提过。”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觉得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以为我骗你不成,张真人是辽东人这个事实武当山上的道家弟子,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的。”
小道士莫名其妙,说道:“这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年长那个道:“怎么没有关系,你知道吗?本门惯例,道家弟子是只收年未弱冠(二十岁为弱冠)的。即是说三十岁以上的弟子,最少亦已入门十年有多。你入门不过六年,现在也还没到二十岁,当然没人告诉你了。”
小道士说道:“师兄,你越说我可越糊涂了。祖师的事迹,每一个门人弟子都应该知道的。为什么要满了十年以上,才能把祖师的籍贯说给他听呢?”
年长那个道:“也不是入门满了十年,就可以让你知道。只不过因为在十年之前,祖师的籍贯,是不忌讳,现在则是忌讳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提起。要不是我告诉你,恐怕你再过十年,都未必知道呢!”
小道士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问道:“什么忌讳?”年长的那个道:“这里没有外人,说给你听也不打紧。你知道吗?”
他正要说出“忌讳”的所来,忽然发现有个“外人”来了。
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眼,一副乡下人模样,双目呆滞无光,好像心神不属的模样,呆头呆脑的正向着他们走来。
年长那个道士狠狠地盯了他一眼,陡地喝道:“你懂不懂规矩?”
那汉子一愕道:“什么规矩?”
年长那道士道:“永乐帝为了对张真人表示尊敬,特许我们武当派立下一条规矩,天下学武的人无有不知,我看你是装蒜!”
那汉子道:“我委实不知。”
“你不识规矩,识不识字?”
“若不是太深奥的字,倒还识得几个。”
“你上山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解剑亭?写着这三个字的匾额,是悬挂在亭子当中的。你没看见?”
那汉子道:“好像看见。”
年长那道士勃然大怒,喝道:“哼,你这是明知故犯!”
那汉子也似已经给他盛气凌人的态度激怒,淡淡道:“我到底犯了你们哪一条规矩?我问你,你又不说出来。对不住,我有事在身,你若只知骂人,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那道士高声说道:“你经过了解剑亭,‘解剑’这两个字的意思你都不懂吗?武当派的规矩,就是不准外人佩剑上山!”
说到“不准”两个字,他已是拔剑出鞘,剑光迅如闪电,唰的一剑向那汉子刺过来了。
他倒不是想要取对方性命,他是想卖弄手段,一剑划断那汉子的腰带,把那汉子的佩剑击落!
他出手如电,只道这乡下少年决计躲避不开,心里只是在想:“要不要令他稍微受一点伤,作为薄惩呢?”根本就没想到对方有反击之力。
结果当然是大出他意料之外,这一剑竟然刺了个空。
那乡下少年也是个倔强的脾气,即使他知道对方的用意,他也不甘受辱的,何况他并不知。突然遭到对方的袭击,他本能的就拔剑抵御了。
双剑相交,铮的一声,溅出火花。乡下少年喝道:“你怎能不让我说话,我……”
那道士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被他反击的,要不是应变得宜,险些反而受伤,不觉老羞成怒,哪肯听他分说,立即又是一剑刺将过去,喝道:“你分明是看不起我们武当派,还有什么好说!”
这一剑来得更快了,竟然刺向乡下少年的眼睛。
乡下少年无法分神说话,长剑一圈,化解对方攻势。那道士不觉也是心头一凛:“他这一招怎的竟然好像是连环夺命剑法中的第十八式长河落日?”但此时双方出手都快,他已是欲罢不能。
乡下少年连退三步,退一步化解对方一分攻势,连退三步之后,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刚要说话,那道士的剑法已是倏然一变,从连环夺命剑法变成了太极剑法,剑势如环,一个个的剑圈,宛如长江大河滚滚而上,迫得那乡下少年必须全神招架,仍然无法解释。道士大为得意,心里想道:“原来是本门一个学艺未精的俗家弟子。哼,即使你是本门弟子,你对我不敬,也该惩罚。且击落了他的剑再说。”
岂知对方的剑法虽不如他,但要击落对方的剑也不容易。
原来这个乡下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戈振军。
假如他从来没有见过太极剑法,十招之内,必败无疑。但好在他不但见过,而且曾经和用太极剑法的耿京士交过手,这个多月来,他对太极剑法的奥妙自行揣摸,虽然还不会使,但已“懂得”几分。这道士想要在迫切之间将他打败,却是不能了。
转眼过了三五十招,那小道士叫道:“师兄,这人使的剑法好像是……”
年长的道士喝道:“你别多管闲事,留神看我的太极剑法吧!”小道士一来是慑于师兄的威严,二来他也正是想学太极剑法,被大师兄一喝,果然就不敢开口了。
五十招过后,戈振军渐感不支,那道士一招划出了三个剑圈,罩着戈振军身形,喝道:“撤剑!”这一招名为“三转法轮”,待转到第三个“法轮”(剑圈)之时戈振军的剑非脱手不可!
就在此时,忽听得有人喝道:“不败,住手!”声音不大,语气也不怎么严厉,但听在那道士的耳中,却是令得他心头一震!
来的是个老道士,这老道士正是武当派的掌门无相真人!
此时那道士刚刚划出第三个剑圈,业已套着戈振军的长剑,心头一震,不知不觉间剑势稍慢,剑圈划得歪歪斜斜,戈振军一招“大漠孤烟”,剑尖投入圈中一挑,“当”的一声,那道士的长剑坠地。戈振军也乖巧,心想:“他是‘不’字辈的道家弟子,如此气势,定非一般弟子可比。我可不能损了他的颜面。”心念一动,赶忙也装作是禁受不起对方这一击之力,自行扔剑。两柄剑几乎是同时落在地上。
不过,他瞒得过小道士,却瞒不过无相真人的眼睛。无相真人心里想道:“此人能用连环夺命剑法抵御太极剑法,在本门弟子之中,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可以做得到。嗯,近年来本派人材寥落,我正愁后继无人,此人倒不失为可以学武的上乘之选。就只怕他心计深沉,可以为善,也可为恶。若用于为善,当然是本派难得的人材,若用于为恶,那就反成祸患了。嗯,我只好多费点心力教导他吧。”
“这是怎么回事?”无相道人问那道士。
那道士惶然说道:“禀掌门师伯,你是亲眼看见的了,他佩剑上山,我叫他解剑,他不肯听,还和我动手!”
无相真人哼了一声道:“你看不出他是本门弟子吗?他不是外人,何须解剑?”
那道士满面通红,说道:“他没有向弟子讲明,我是在和他交手之后,才知道他是同门的。”
无相真人心里当然明白,这道士是说得不尽不实。要不是这道士先动手,戈振军决不会跟他打起来。不过由于这个道士乃是他的师弟武当派三个长老之一的无量道人的大弟子,他看在师弟的份上也不想太过责备他了。只是淡淡说道:“这条规矩,我本来想废掉的,只因是本朝永乐帝的恩典,我只好让这条规矩和解剑亭都保留下来。但望你们能善体我的用心,以后不要恃着皇家的恩宠生骄,即使是外人犯了规矩,也不可就和人家动武。”
那道士甚是尴尬,跪下来道:“多谢掌门教训。”
戈振军连忙也跪下来,说道:“禀掌门,这其实是弟子的过错,弟子脑筋迟钝!这位师兄问我懂不懂规矩的时候,我一时想不起就是这条规矩,怪不得师兄教训我的。”
无相真人皱一皱眉,说道:“既是误会,揭过就算了。我又不是要追究你们的责任。都起来吧!”接着问戈振军:“你的师父是谁?你是第一次上武当山吧?为什么单独前来?”武当派的不成文规矩,俗家弟子第一次上山来拜见掌门,都是由师父或者是由本门的长辈带领来的。
戈振军道:“禀掌门,弟子戈振军,家师是——”
无相真人连忙说道:“哦,原来你是何其武的大弟子,你知不知道,我正是在等着你来的。”
戈振军受宠若惊,怔了一怔,说道:“掌门知道弟子今日要来?”
无相真人道:“不错,因为你的无极师伯本应该前两天就回到山上的,他不回来,你的师父就该来的。但他们两人都不见来到,那么你当然是非来不可了。我就是因为怕你初次上山,人事陌生,要经过许多通传,才见得到我。所以这两天我才特地走下山,为的就是可以让你免掉许多麻烦,马上就见到我。”
戈振军道:“禀掌门,无极师伯和家师——(说至此处,他偷窥一下掌门面色,停一停才说下去。)这个、这个、说来话长……”
无相道人道:“既是说来话长,那你就跟我回去,先歇一歇,慢慢再禀告我吧。”
戈振军暗自庆幸自己的所料不差:“好在我懂得看掌门人的面色,没有立即向他禀报。否则有这两个臭道士在旁,万一我掌握不好分寸,说出了不应该让他们知道的事情,那就糟了。”要知无相真人以掌门之尊,亲自来接戈振军上山,当然不会只是为了免除他通报的麻烦,而是恐防他不识轻重,一到了武当山上,就把这牵连甚大的秘密,随便告诉同门的。戈振军年少老成,这一层他也是早就想到了。令他踌躇不决的只是要不要先向掌门报丧而已。因为按照武林常理,杀师的仇有如杀父之仇,为人徒弟的惨遭此变,是应该立即赶去向掌门人报丧,而且是应该一见到掌门人的面,就号啕痛哭的。
此时他方始放下心上的石头,因为不论从掌门人的面色,或是从掌门人所透露的口风,他都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做得对了。一般的事情,才要遵守“常规”,非比寻常的大事,那是无须拘泥“俗礼”的。
不过,那两个道士却是不懂得内里因由的,他们见掌门人“破格”接引一个俗家弟子上山,却是不禁大为惊诧了。于是他们都忙不迭的对戈振军自我介绍,戈振军这才知道,年长的这个是长老无量道人的大弟子,道号不败;年幼这个是长老无色道人的第三个弟子,道号不浮。
无相道人道:“戈振军,你是第一次上山,先来拜过祖师吧。”待戈振军行过参拜祖师的大礼,便即带他上山。不败、不浮没有掌门人的吩咐,可不敢尾随了。
戈振军跟着掌门人走,也不敢随便说话。过了“遇真宫”,无相真人忽道:“振军,刚才你参拜祖师的时候,脸上有古怪的神色,你心中在想什么?”
戈振军暗暗吃惊:“掌门人的目光好锐利,我想什么,只怕都瞒不过他!”嗫嗫嚅嚅的道:“禀掌门,弟子是想请问一件事情,只不知该不该问?”
“你尽管问!”
“本派祖师张真人真的是辽东人吗?”
“不错。你还要知道什么?”
“那么张真人是满人还是汉人?”
“祖师是在辽东出生的汉人,你问这个干嘛?”
戈振军道:“我是听得两位师兄在谈论祖师的事迹,心中有点奇怪……”
“奇怪什么?”
“何以不能让新入门的弟子,知道祖师的籍贯?但听说十年前是没有这条规矩的。”
“现在也没有这条规矩。他们之所以不敢提起祖师的籍贯,只因为他心中有障!”
“什么叫做心中有障,请掌门指点,开弟子茅塞。”
无相真人道:“世法有云,众生平等。这虽是佛家的话,但佛道同源,佛理即道理。人是‘众生’之一,众生都一律平等,何况是此地的人与彼地的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好坏之分,倘若你的心中,先存有汉人就是好人,满人就是坏人,那就是‘障’!”
戈振军若有所思,默然不语。
无相真人继续说道:“十年前,努尔哈赤带领的满洲兵士虽然已经开始在边境骚扰,但咱们大明还只是把他当作小小的边患,因此在十年前张真人是出生在辽东一事在本派还是并不作为忌讳的,其后,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如今已是和大明俨然成为敌国了。两国边境之间的战争,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本派弟子,自是不免有人觉得,倘若提起祖师是辽东人的话,即使他只是在辽东出生的汉人,那也是很不光彩的事了。”
戈振军道:“哦,原来忌讳是这样来的。”
无相真人道:“其实你不提也还是有人知道的,这种忌讳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重要的不是张真人的籍贯,而是他的为人!”
戈振军道:“张真人一生光明磊落,那是没话说的!”
无相真人点点头道:“岂仅光明磊落而已,你知道从太祖皇帝起,大明历代天子都推崇张真人的原因吗?”
他自问自答:“永乐帝立的碑文,说是他取得江山,多蒙真武大帝庇佑,其实这只是假托神道的说话,内里还有原因的。当年太祖驱逐蒙古鞑子,恢复大汉河山,张真人创立的武当派,是曾为他出过力的。不过张真人不愿领功而已。所以直到今日,满洲已成敌国,当今天子对张真人的敬礼也还依着旧礼,而天下有识之士,也并不以张真人是辽东人而认作天下之耻的!我盼你不要和庸人一般见识,要辨别只有好坏之分,并无满汉之别!”
戈振军喃喃自语:“只有好坏之分,并无满汉之别。”
无相真人道:“是啊,汉人中也有坏人,满人中也有好人。这道理不是很浅显吗?”
戈振军不觉汗流浃背了。要知耿京士之所以被他疑为奸细,乃是因耿京士避居辽东而引起的。满洲人里面也有好人,何况只是住在满洲人的地方?这个引起怀疑的立脚点岂非就站不住了?
不过,关键还是在霍卜托这个人身上。现在已经知道他是出生在辽东的汉人了,这情形就和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一样。因此,问题只在于他是否真的做了满洲的奸细。不错,他是曾经做过努尔哈赤的卫士,但又焉知他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无极师伯和他自己在一知道霍卜托的身份之后,就断定他满洲奸细,是否也有“先入为主”之见呢?
而关键的关键是霍卜托写给耿京士那封信,他要耿京士做的是什么事,他在北京要谋得“一官半职”又为的是什么?只有查清楚了这两点,才可以证明耿京士是奸细或不是奸细。
如今,和这个事件有关的人差不多都已死了,唯一的活口,似乎就只有霍卜托了。
甚至在霍卜托的身上,还可能查到隐藏在本派的大奸细。霍卜托这个人太重要了。
无相真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而且戈振军尚未想到的一件可能发生的事,他亦已想到了。
或许武当山没有五岳有名,但在明代,它的地位却是在五岳之上。因为明代的皇帝,曾封武当山为“太岳”,加上一个“太”字,即是表示它的地位高于“五岳”了。
在封建时代,臣下得到皇帝的“不次”(不依次序)封赏,称为“殊遇之恩”。以山喻人,武当山在明代也可称得上是得到“殊遇之恩”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琏、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工营造武当山宫观。这次工程,每日使用工匠军民等三十万人,费用以百万计。这是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嘉靖的碑文中则是只耗资二十余万,建筑器材绝大部份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宫殿差不多同样规格!
武当山上有两座著名的碑刻,一座是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立的“太岳太和山道宫碑记”。在碑文中永乐引用道教经典叙述所谓“真武大帝”和武当山的关系,并说他父亲洪武(朱元璋)和他自己之取得天下,都曾经得到“真武”的默佑。所以在武当山上建造宫观,表彰“神功”。
另一座碑是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立的“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碑文大意是:成祖定都北京,是属于“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所镇守的北方,因此能蒙神恩庇佑,统一中国,并巩固了北方广大的领土,等等。这是嘉靖替祖宗讲的,解释了明成祖何以要和“真武大帝”拉上关系。
嘉靖在武当山脚建了一座刻有“治世玄岳”四字的石雕牌坊,当地人称“玄岳门”。永乐时已把武当山的地位列于五岳之上,到嘉靖时更尊为“玄岳”。把武当山的“地位”,捧得更加高不可攀。
过了石坊,便是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为了纪念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建造的。玄岳门与遇真宫之间,还建有张三丰的铜像,是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非常生动的人像。
此时正有两个小道士在瞻仰他们祖师的塑像。
年纪较大的那个道士给师弟讲祖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张真人可真是个怪人,他从来不讲修饰,有个外号叫“邋遢张”,他为人不拘小节,和贩夫走卒,山野小民,都能交上朋友。但本朝的洪武、永乐两位皇帝,好几次派人拜访他,想请他入京一见,他都避开。你说怪不怪?”
那较小的道士道:“这故事我已听师父说过了。不过听说他云游四川时,还是和洪武帝的一位王子蜀献王交过朋友的。师父说张真人并无世俗之见,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是一样。他交朋友是讲缘份的,倒并不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才特地避开。”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喜欢用“你知道吗”做口头禅,不料他讲的这个故事,师弟比他知道的还多。他心里不大高兴,为了维持做师兄的体面,哼了一声,说道:“你知道张真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吗?”小道士道:“大概不是湖北就是湖南吧?”大的那个道士冷笑道:“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咱们的张真人是辽东人!”(注二)
小道士道:“哦,咱们武当派的祖师竟然是辽东人吗?这个我倒没有听见师父提过。”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觉得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以为我骗你不成,张真人是辽东人这个事实武当山上的道家弟子,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的。”
小道士莫名其妙,说道:“这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年长那个道:“怎么没有关系,你知道吗?本门惯例,道家弟子是只收年未弱冠(二十岁为弱冠)的。即是说三十岁以上的弟子,最少亦已入门十年有多。你入门不过六年,现在也还没到二十岁,当然没人告诉你了。”
小道士说道:“师兄,你越说我可越糊涂了。祖师的事迹,每一个门人弟子都应该知道的。为什么要满了十年以上,才能把祖师的籍贯说给他听呢?”
年长那个道:“也不是入门满了十年,就可以让你知道。只不过因为在十年之前,祖师的籍贯,是不忌讳,现在则是忌讳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提起。要不是我告诉你,恐怕你再过十年,都未必知道呢!”
小道士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问道:“什么忌讳?”年长的那个道:“这里没有外人,说给你听也不打紧。你知道吗?”
他正要说出“忌讳”的所来,忽然发现有个“外人”来了。
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眼,一副乡下人模样,双目呆滞无光,好像心神不属的模样,呆头呆脑的正向着他们走来。
年长那个道士狠狠地盯了他一眼,陡地喝道:“你懂不懂规矩?”
那汉子一愕道:“什么规矩?”
年长那道士道:“永乐帝为了对张真人表示尊敬,特许我们武当派立下一条规矩,天下学武的人无有不知,我看你是装蒜!”
那汉子道:“我委实不知。”
“你不识规矩,识不识字?”
“若不是太深奥的字,倒还识得几个。”
“你上山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解剑亭?写着这三个字的匾额,是悬挂在亭子当中的。你没看见?”
那汉子道:“好像看见。”
年长那道士勃然大怒,喝道:“哼,你这是明知故犯!”
那汉子也似已经给他盛气凌人的态度激怒,淡淡道:“我到底犯了你们哪一条规矩?我问你,你又不说出来。对不住,我有事在身,你若只知骂人,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那道士高声说道:“你经过了解剑亭,‘解剑’这两个字的意思你都不懂吗?武当派的规矩,就是不准外人佩剑上山!”
说到“不准”两个字,他已是拔剑出鞘,剑光迅如闪电,唰的一剑向那汉子刺过来了。
他倒不是想要取对方性命,他是想卖弄手段,一剑划断那汉子的腰带,把那汉子的佩剑击落!
他出手如电,只道这乡下少年决计躲避不开,心里只是在想:“要不要令他稍微受一点伤,作为薄惩呢?”根本就没想到对方有反击之力。
结果当然是大出他意料之外,这一剑竟然刺了个空。
那乡下少年也是个倔强的脾气,即使他知道对方的用意,他也不甘受辱的,何况他并不知。突然遭到对方的袭击,他本能的就拔剑抵御了。
双剑相交,铮的一声,溅出火花。乡下少年喝道:“你怎能不让我说话,我……”
那道士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被他反击的,要不是应变得宜,险些反而受伤,不觉老羞成怒,哪肯听他分说,立即又是一剑刺将过去,喝道:“你分明是看不起我们武当派,还有什么好说!”
这一剑来得更快了,竟然刺向乡下少年的眼睛。
乡下少年无法分神说话,长剑一圈,化解对方攻势。那道士不觉也是心头一凛:“他这一招怎的竟然好像是连环夺命剑法中的第十八式长河落日?”但此时双方出手都快,他已是欲罢不能。
乡下少年连退三步,退一步化解对方一分攻势,连退三步之后,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刚要说话,那道士的剑法已是倏然一变,从连环夺命剑法变成了太极剑法,剑势如环,一个个的剑圈,宛如长江大河滚滚而上,迫得那乡下少年必须全神招架,仍然无法解释。道士大为得意,心里想道:“原来是本门一个学艺未精的俗家弟子。哼,即使你是本门弟子,你对我不敬,也该惩罚。且击落了他的剑再说。”
岂知对方的剑法虽不如他,但要击落对方的剑也不容易。
原来这个乡下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戈振军。
假如他从来没有见过太极剑法,十招之内,必败无疑。但好在他不但见过,而且曾经和用太极剑法的耿京士交过手,这个多月来,他对太极剑法的奥妙自行揣摸,虽然还不会使,但已“懂得”几分。这道士想要在迫切之间将他打败,却是不能了。
转眼过了三五十招,那小道士叫道:“师兄,这人使的剑法好像是……”
年长的道士喝道:“你别多管闲事,留神看我的太极剑法吧!”小道士一来是慑于师兄的威严,二来他也正是想学太极剑法,被大师兄一喝,果然就不敢开口了。
五十招过后,戈振军渐感不支,那道士一招划出了三个剑圈,罩着戈振军身形,喝道:“撤剑!”这一招名为“三转法轮”,待转到第三个“法轮”(剑圈)之时戈振军的剑非脱手不可!
就在此时,忽听得有人喝道:“不败,住手!”声音不大,语气也不怎么严厉,但听在那道士的耳中,却是令得他心头一震!
来的是个老道士,这老道士正是武当派的掌门无相真人!
此时那道士刚刚划出第三个剑圈,业已套着戈振军的长剑,心头一震,不知不觉间剑势稍慢,剑圈划得歪歪斜斜,戈振军一招“大漠孤烟”,剑尖投入圈中一挑,“当”的一声,那道士的长剑坠地。戈振军也乖巧,心想:“他是‘不’字辈的道家弟子,如此气势,定非一般弟子可比。我可不能损了他的颜面。”心念一动,赶忙也装作是禁受不起对方这一击之力,自行扔剑。两柄剑几乎是同时落在地上。
不过,他瞒得过小道士,却瞒不过无相真人的眼睛。无相真人心里想道:“此人能用连环夺命剑法抵御太极剑法,在本门弟子之中,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可以做得到。嗯,近年来本派人材寥落,我正愁后继无人,此人倒不失为可以学武的上乘之选。就只怕他心计深沉,可以为善,也可为恶。若用于为善,当然是本派难得的人材,若用于为恶,那就反成祸患了。嗯,我只好多费点心力教导他吧。”
“这是怎么回事?”无相道人问那道士。
那道士惶然说道:“禀掌门师伯,你是亲眼看见的了,他佩剑上山,我叫他解剑,他不肯听,还和我动手!”
无相真人哼了一声道:“你看不出他是本门弟子吗?他不是外人,何须解剑?”
那道士满面通红,说道:“他没有向弟子讲明,我是在和他交手之后,才知道他是同门的。”
无相真人心里当然明白,这道士是说得不尽不实。要不是这道士先动手,戈振军决不会跟他打起来。不过由于这个道士乃是他的师弟武当派三个长老之一的无量道人的大弟子,他看在师弟的份上也不想太过责备他了。只是淡淡说道:“这条规矩,我本来想废掉的,只因是本朝永乐帝的恩典,我只好让这条规矩和解剑亭都保留下来。但望你们能善体我的用心,以后不要恃着皇家的恩宠生骄,即使是外人犯了规矩,也不可就和人家动武。”
那道士甚是尴尬,跪下来道:“多谢掌门教训。”
戈振军连忙也跪下来,说道:“禀掌门,这其实是弟子的过错,弟子脑筋迟钝!这位师兄问我懂不懂规矩的时候,我一时想不起就是这条规矩,怪不得师兄教训我的。”
无相真人皱一皱眉,说道:“既是误会,揭过就算了。我又不是要追究你们的责任。都起来吧!”接着问戈振军:“你的师父是谁?你是第一次上武当山吧?为什么单独前来?”武当派的不成文规矩,俗家弟子第一次上山来拜见掌门,都是由师父或者是由本门的长辈带领来的。
戈振军道:“禀掌门,弟子戈振军,家师是——”
无相真人连忙说道:“哦,原来你是何其武的大弟子,你知不知道,我正是在等着你来的。”
戈振军受宠若惊,怔了一怔,说道:“掌门知道弟子今日要来?”
无相真人道:“不错,因为你的无极师伯本应该前两天就回到山上的,他不回来,你的师父就该来的。但他们两人都不见来到,那么你当然是非来不可了。我就是因为怕你初次上山,人事陌生,要经过许多通传,才见得到我。所以这两天我才特地走下山,为的就是可以让你免掉许多麻烦,马上就见到我。”
戈振军道:“禀掌门,无极师伯和家师——(说至此处,他偷窥一下掌门面色,停一停才说下去。)这个、这个、说来话长……”
无相道人道:“既是说来话长,那你就跟我回去,先歇一歇,慢慢再禀告我吧。”
戈振军暗自庆幸自己的所料不差:“好在我懂得看掌门人的面色,没有立即向他禀报。否则有这两个臭道士在旁,万一我掌握不好分寸,说出了不应该让他们知道的事情,那就糟了。”要知无相真人以掌门之尊,亲自来接戈振军上山,当然不会只是为了免除他通报的麻烦,而是恐防他不识轻重,一到了武当山上,就把这牵连甚大的秘密,随便告诉同门的。戈振军年少老成,这一层他也是早就想到了。令他踌躇不决的只是要不要先向掌门报丧而已。因为按照武林常理,杀师的仇有如杀父之仇,为人徒弟的惨遭此变,是应该立即赶去向掌门人报丧,而且是应该一见到掌门人的面,就号啕痛哭的。
此时他方始放下心上的石头,因为不论从掌门人的面色,或是从掌门人所透露的口风,他都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做得对了。一般的事情,才要遵守“常规”,非比寻常的大事,那是无须拘泥“俗礼”的。
不过,那两个道士却是不懂得内里因由的,他们见掌门人“破格”接引一个俗家弟子上山,却是不禁大为惊诧了。于是他们都忙不迭的对戈振军自我介绍,戈振军这才知道,年长的这个是长老无量道人的大弟子,道号不败;年幼这个是长老无色道人的第三个弟子,道号不浮。
无相道人道:“戈振军,你是第一次上山,先来拜过祖师吧。”待戈振军行过参拜祖师的大礼,便即带他上山。不败、不浮没有掌门人的吩咐,可不敢尾随了。
戈振军跟着掌门人走,也不敢随便说话。过了“遇真宫”,无相真人忽道:“振军,刚才你参拜祖师的时候,脸上有古怪的神色,你心中在想什么?”
戈振军暗暗吃惊:“掌门人的目光好锐利,我想什么,只怕都瞒不过他!”嗫嗫嚅嚅的道:“禀掌门,弟子是想请问一件事情,只不知该不该问?”
“你尽管问!”
“本派祖师张真人真的是辽东人吗?”
“不错。你还要知道什么?”
“那么张真人是满人还是汉人?”
“祖师是在辽东出生的汉人,你问这个干嘛?”
戈振军道:“我是听得两位师兄在谈论祖师的事迹,心中有点奇怪……”
“奇怪什么?”
“何以不能让新入门的弟子,知道祖师的籍贯?但听说十年前是没有这条规矩的。”
“现在也没有这条规矩。他们之所以不敢提起祖师的籍贯,只因为他心中有障!”
“什么叫做心中有障,请掌门指点,开弟子茅塞。”
无相真人道:“世法有云,众生平等。这虽是佛家的话,但佛道同源,佛理即道理。人是‘众生’之一,众生都一律平等,何况是此地的人与彼地的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好坏之分,倘若你的心中,先存有汉人就是好人,满人就是坏人,那就是‘障’!”
戈振军若有所思,默然不语。
无相真人继续说道:“十年前,努尔哈赤带领的满洲兵士虽然已经开始在边境骚扰,但咱们大明还只是把他当作小小的边患,因此在十年前张真人是出生在辽东一事在本派还是并不作为忌讳的,其后,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如今已是和大明俨然成为敌国了。两国边境之间的战争,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本派弟子,自是不免有人觉得,倘若提起祖师是辽东人的话,即使他只是在辽东出生的汉人,那也是很不光彩的事了。”
戈振军道:“哦,原来忌讳是这样来的。”
无相真人道:“其实你不提也还是有人知道的,这种忌讳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重要的不是张真人的籍贯,而是他的为人!”
戈振军道:“张真人一生光明磊落,那是没话说的!”
无相真人点点头道:“岂仅光明磊落而已,你知道从太祖皇帝起,大明历代天子都推崇张真人的原因吗?”
他自问自答:“永乐帝立的碑文,说是他取得江山,多蒙真武大帝庇佑,其实这只是假托神道的说话,内里还有原因的。当年太祖驱逐蒙古鞑子,恢复大汉河山,张真人创立的武当派,是曾为他出过力的。不过张真人不愿领功而已。所以直到今日,满洲已成敌国,当今天子对张真人的敬礼也还依着旧礼,而天下有识之士,也并不以张真人是辽东人而认作天下之耻的!我盼你不要和庸人一般见识,要辨别只有好坏之分,并无满汉之别!”
戈振军喃喃自语:“只有好坏之分,并无满汉之别。”
无相真人道:“是啊,汉人中也有坏人,满人中也有好人。这道理不是很浅显吗?”
戈振军不觉汗流浃背了。要知耿京士之所以被他疑为奸细,乃是因耿京士避居辽东而引起的。满洲人里面也有好人,何况只是住在满洲人的地方?这个引起怀疑的立脚点岂非就站不住了?
不过,关键还是在霍卜托这个人身上。现在已经知道他是出生在辽东的汉人了,这情形就和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一样。因此,问题只在于他是否真的做了满洲的奸细。不错,他是曾经做过努尔哈赤的卫士,但又焉知他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无极师伯和他自己在一知道霍卜托的身份之后,就断定他满洲奸细,是否也有“先入为主”之见呢?
而关键的关键是霍卜托写给耿京士那封信,他要耿京士做的是什么事,他在北京要谋得“一官半职”又为的是什么?只有查清楚了这两点,才可以证明耿京士是奸细或不是奸细。
如今,和这个事件有关的人差不多都已死了,唯一的活口,似乎就只有霍卜托了。
甚至在霍卜托的身上,还可能查到隐藏在本派的大奸细。霍卜托这个人太重要了。
无相真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而且戈振军尚未想到的一件可能发生的事,他亦已想到了。
相关热词搜索:武当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