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四下午三时许,寺冈的尸体被人发现。
二十三日周一之后,寺冈就一直无故缺勤,因此,一个正在对云雀丘住宅区的年结婚调查的征信社同事顺路到保谷的寺冈家看了看。寺冈家四周环绕着木槿树篱,他还记得一年半前来这里时的情景。那一夜,寺冈喝了少许酒便烂醉如泥,是他送寺冈回家的。尽管是晚上,红白的木槿花却美艳得惊人。同事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边走进大门。
站在玄关前叫门,无人应声。于是,他绕到了屋后。路上的霜已经化掉,不过绕过转角进入屋后阴凉处他才发现,这边的霜还冻得很硬。
无意中朝窗户里看了一眼。因为是白天,如果不是特别仔细,很容易忽略——房间里的灯好像亮着。同事觉得有些异常;所以,他随即搬了放在后门口的苹果箱,重叠起来,然后踩到上面,越过窗帘顶部的挂环朝屋里张望。除此之外,再没别的缝隙可以利用。
六迭榻榻米大的日式房间。墙壁的衣架上挂着同事以前看寺冈穿过的灰色外套,门框上的横木上装饰着梵高或其他什么人的复制画。
同事的眼光自然而然地被光源吸引过去。原来那是右手边墙侧桌子上的一盏普普通通的台灯。灯光照着一团东西-左手从桌边垂下,上半身伏在桌上一动也不动。
同事叫住一个恰巧经过的豆腐商贩,商贩登上箱子向屋子里一看,顿时吓得惊慌失措。四十多岁的男子在融雪的路上摔了一跤,顾不得拍一拍沾满半身的泥,登上自行车便冲向车站前的香烟店,拨通一一〇报了警。
死者是被掐死的,大约已经死了五天。桌上铺着邻县的地图;红色铅笔在有矿泉的地方都作了标记;从东京出发,经横滨直到小田原附近,沿国道划了线。从现场来看,屋主是打算出门旅行,正当他对着地图检讨旅行路线时,被罪犯从背后冲上来掐死的。
尸体的脚下有一个仰面朝天的电炉,开关是打开的,不过,从插头处脱落的电线则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躺在地上。采集证据的刑警们无不胆战心惊,如果电线一直处于接通状态,电炉过热引起火灾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大火造成损失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若包括尸体在内的所有证据都被付之一炬,案件侦破就必将陷入僵局。
死者遇害已经好几天,准确的案发时间很难断定。二十一日也就是星期六晚上,寺冈做完了上司要求的档案报告后,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征信社。他没有到常去的大众食堂吃晚饭。由此可以基本推断,他或者独自、或者跟其他什么人一起去了别的地方吃饭,然后回家。
关于凶案的报导,花井是从早报上读到的,当时,他正坐在湘南电车的一等车厢里前去上班。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按他的计划向前发展。不过,他还必须打出最后一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如果此举成功,他的这次犯罪就堪称完美了!
“哎呀!”
花井惊呼着抬头,视线与前排的绅士相遇。湘南电车只有两节一等车厢,所以,同一时间上下班的乘客常常会在早晨和晚上都见面。花井平时跟不少人都有点头之交,有些人还间或会跟他聊上几句。
“又有重大案件了!”
“而今这些盗贼动不动就随意杀人,真是无法无天呐!”
“可不是嘛?果然是战争的影响吧。我来茅之崎之前就住在保谷,对这起案子的案发地相当了解。”
白发的银行家摘下老花眼镜放进眼镜盒,然后折叠好膝上的英文报纸装进皮包,看样子是打算和花井一路聊到东京了。
花井慢慢放下二郎腿。身体微微前倾,盯着看似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人的褐色眼睛说道:
“您不知道,案子的被害者被杀几小时前还和我一起聊天呢……”
“哦?怎么又……”
“找他有点事,就去吃了中国菜。谁曾料想几小时后他会遭遇不测呢!”
“是吗?唉,人生无常啊!命运这东西谁也说不清。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记得那时我还在南洋的分店……”
从东京开出的一辆货物列车发出长啸迎面驶来。由无盖车厢、有盖车厢以及运送液化石油气的特种油罐车编成的货车与湘南电车完全擦肩而过,需要将近两分钟。列车的噪音完全消失之后,花井看着老者,以为对方会继续刚才的话头往下讲。然而,银行家就像完全忘记了先前的话,一下子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我看,你是不是应该向搜查本部报告呢?”
“呃?”
“报纸上讲,好像大家都不清楚受害者离开征信社之后的行踪。”
“这倒也是。”
这就是令花井的犯罪臻于完美的最后一环。然而,花井却故意使用很不乐意的口气说:
“警察和医生,这两类人我都不太愿意主动去搭理。”
“话虽如此,提供破案线索终究是东京市民的义务嘛。哦,不,说起来,你我其实只是神奈川的县民,而非东京市民呢!”
银行家张口笑道,露出了满口整齐的假牙。